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奋斗目标;新内涵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 经济 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要求是基于对

第三,体制目标由“建成完善”调整为“更加完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 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协调,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良好、有利的制度 环境 和社会条件。

第四,城市化进程由“城镇 人口 比重较大幅度、三大差别逐步扭转”调整为“新 农村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的质量表征。按照国际 工业 化的一般标准,城市化(非 农业 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国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为4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任务,不仅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还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空间,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扩展,以及相关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 教育 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配套。

   三、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顺序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质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久不衰的“快”,能够行稳致远。

第一,翻两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意是,在谈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第一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

第2篇

2011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文章写作开头:设问型

申论文章开头之设问型

设问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启人深思,设问之后马上给出答案,很快的使阅卷者跟随你的思路,进入文章。

经典开头九:2008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蓝图》

浙江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发展、如何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答案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如何谋求发展”的课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遵循的发展蓝图,浙江要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先进地位,就要按照十七大蓝图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经典开头十:2008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初现成效。我国GDP总量目前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增长迅速。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因贫富分化引发的自愿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平等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不公平”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社会呼吁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不公,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能否妥善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完善并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政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点评:以设问开始文章的好处就在于,使问题明确,观点突出,增强表达力,也使表达方式显得生动。

做文章,就要起笔不凡,就要一鸣惊人,让读者或阅卷人刚刚接触到你的文章第一感觉就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一睹全文的渴望,纵观十大经典开头,文章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按照起笔高悬的原则,在文章一开头就要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用最醒目的语言,高层立意结合语言表达上的适当策略,就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阅卷者有一个很好的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3篇

论文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那么农村应该靠什么来脱贫致富从而实现小康呢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二项都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日标,十六大报告对“个面小康”的解释是惠及十儿亿人的小康,日前我困农民占个困总人日的}o%以上,如果农村小实现小康,就小会有个面小康日标的实现,所以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困苹命建设和改苹的根木问题)实现现代化日标,个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小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t

一发展现代农业,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一一必须培养大批能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刁一。

个球市场的形成,我困的农业产卜产经营已经纳入了世界农业产卜产体系,而我困是一个产业化程度很低的农业大困.我困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比较优势(规模小、成木高、质量低,标准体系小健个,等等),并且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小高,使我困农业科技含量小高,科技水平的落后导致农业的劳动产卜产率低下,农产品价格偏高、无法与困外农产品进行竞争、加入wTc)之后,更缩小了政府保护农业的空间,很多限制进日的措施都无法继续使用,我困一此农产品加}一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竟争,我困农产品小仅难以开拓困外市场,而且连保住困内市场都难)这必将减少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收入)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武装农业产业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劳动产卜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即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战略转型、

这种战略转型的卞要内容包括:

(1高技术基础转型()既要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武装农业产业,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劳动产卜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2)产业结构转型()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刻闭狭小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面对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竟争的加剧,面对需求层次的提升和需求多样化,农业产业的供给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产业组织转型、农业产业的产卜产、加}_、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应通过专业性产业组织分}_}办作去完成,发挥分}一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竟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

事实上,改苹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产卜了巨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应运而产卜,农村产业结构发产卜着新的变化,不f: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种、养、加一体化的大农业,科、}一、贸一条龙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果品、纺织、造纸、皮毛、药材、酿造、编织、饲料等十大农产品加}一业,数白个品种的农副产品加}一体系)农村经济成分旱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涌现出 一批新兴产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乡镇企业为重要产卜民点,以港澳台地卜_和外商投资企业为补充的农村经济结构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农业的现代化.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知识结构等要求将有明显提高)伴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旱现出新的特点)农村迫切需求掌握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技术、善于把科1i) }-1戈果进行一次开发、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h得经营答理、能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最明显的例r就是西部资u}优势之所以小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u},乃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太低,适应小了现代农业的技术要求和结构变化,只能从事体力性的简单劳动,数量众多而无质量优势)小仅当地缺乏资u}有效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人才,而且小能满足外来资金投入集约化资u}开发的劳动力技术要求)所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顺应这一变化,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和技术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肩负起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的Jll史责任)囚此积极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来是木科),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 一支数量庞大的、素质过硬的、适应现代农业大产卜产要求的农民队伍,从城乡一体化、个面发展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立即付诸实施,

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一其“突破点”在于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小在农业产业上,而是在非农产业上,即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所以带领个困人民奔小康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让他们充分就业的问题)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保障

据初步匡算,我困日前1 /3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极小充分状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在1.5亿人左右)而且21世纪初期农村劳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据预测,20 O1-2010年个困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 350万左右、即使前20年保持年转移匕八白万人的速度,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托力小可能有根木缓解)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产卜产率低、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根木原囚)

怎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纵观各U社会转型的Jll史经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木路径是城乡勺_动,良性转换)通过推进}_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人日转化成非农产业人日,进而游离土地变为城镇人日,从而融入现代社会产卜活之中)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各种媒体的纽带和中介作用,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逐步改造农村的社会意识)

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一业,发展}一业的重要途径就是吸引外资,使我困成为资木市场,成为}一业制造大困,山此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央1999年经济}_作会议明确把中困定位于“最终产品制造业大困”,困外也已经普遍认为中困是21世纪最大的“世界}_厂”、到底中困能小能成为世界}一场,就在于中困能小能把握这个机会,能小能提供大量高素质而相对低价的劳动力)以中困在个球产业分}一中的实际地位,我困日前客观上只能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保持在困际市场的竟争力)而这种优势实际上产产卜于农村高达1.5亿以上的过剩劳动力,但日前在中困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小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非常缺乏.这种状况小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光靠廉价劳动力来竟争是小够的,囚为这并小能改善他们的产}一活质量,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小能使他们富裕起来,离小康产卜活还甚远)),囚为现代企业正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化,劳动力将山过去的简单-体力劳动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囚此必须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一作,以小断提高民}一素质,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强其在劳务市场上的竟争力)怎样刁一能有高素质或者说合格的素质昵?就需要加强训练,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提升其就业技能)政府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1i)}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所)

三农村人日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近20-30年}一作任务的重中之重,政府应把农民教育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来抓。

第4篇

英文名称:Arid Meteorology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639

国内刊号:62-1124/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5篇

[论文摘要]:利用SWOT法分析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目前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以及威胁因素,认为专业人才匮乏和营销策略滞后是当前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丰富,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消费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人们假日和自由时间日益增多,休闲需求也愈来愈强烈。这些无疑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亚洲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进驻,预示着中国休闲体育的美好前景。能否抓住有利时机,促进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全省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等问题。本文采用SWOT法对江西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实用的产业发展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分析

(1)居民余暇时间增多、休闲观念提升

我国实行每周双休日工作制及“三个长假日”以后,居民全年的闲暇时间已增加到114天左右,每年有近1/3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就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创造了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竞争和环境变化给人们所造成的压力增大,人们越来越寻求通过休闲体育运动来增进健康、缓解压力、度过余暇。休闲体育将逐渐走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一步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2)体育健身服务市场日渐兴旺

十五期间,江西省体育系统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省广泛开展了五个“亿万人群健身活动”(亿万青少年、亿万老年人、亿万妇女、亿万职工、亿万农民),举办了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坚持开展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周、送体育下乡和体育进社区活动,使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省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5.7%。目前,全省地级市以上体育系统向社会经营性开放的各类体育场馆有56个,其中从事健身健美服务的9个,与此同时,民间资本近年来也纷纷投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场馆和设施,据南昌市工商局统计,南昌市目前登记注册的从事健身服务的企业总计有451家。如果加上宾馆饭店、居民住宅小区内和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南昌市从事体育健身服务的经营性场馆估计超过1000家。体育健身服务场所,以其时尚、新潮的经营项目和现代、灵活的服务方式,在人们恢复心理健康和保健健身热潮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日渐兴旺是江西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3)体育彩票业稳步发展,成为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有力补充

在十五期间,江西省体育彩票销售16.59亿元,共筹集体育公益金5.9亿元,缓解了体育资金不足的现象,为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目前全省体育彩票发行量与沿海发达省市相差很远,但从纵向比较来看,全省体育彩票发行量增长速度还是很快,2001年1亿元,2002年1.68亿元,2003年3.09亿元,2004年2.62亿元(受西安宝马彩票事件影响,当年全国体育彩票发行均受影响),2005年8.2亿元。同时相对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与江西风彩比较,2001年体育彩票只占市场份额21%;2003年以后占市场份额5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江西体育彩票业稳步发展,成为江西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有力补充。

2.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劣势分析

(1)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秩序混乱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江西省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机制不健全,因此发展秩序较混乱。主要表现在:1)休闲体育产业经营部门在总体数量上不少,但价格定位偏高,适合大众休闲的场所反而不多。2)由于投资者缺乏专门的行业管理宏观控制,导致各经营单位休闲项目设置重复现象较严重,缺乏个性与创新,而且在总体空间布局上不尽合理,地级市市区商业繁华地段经营点相对过于集中,而周边县城及新建社区比较稀少。3)缺乏行业管理控制,导致各经营单位休闲项目设置重复现象较严重,缺乏创新。

(2)企业经营状况:整体盈利能力较弱

目前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基本上属于微利行业,体育健身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据调查可知,赣州休闲体育服务业每百元营业收入实现盈利大约为3.3元,每百元成本费用实现盈利为4.9元,不少经营者认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利润还不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据周秋林的调查,江西省的体育消费水平,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11.8%,100—200元的占58.25%,200—300元的占13.5%,300以上的占18.37%。由此可见,受收入水平的预算约束,居民目前只能承受较低的体育消费价格,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利润空间还很小。

(3)社会各行业系统发展不协调

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医疗、交通、商业、旅游、文化、安全等众多部门系统。只有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近两年江西省“假日经济”的火爆消费中,暴露出社会各行业系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休闲体育消费时出现的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住宿不配套、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十一·五”规划的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休闲体育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全省居民的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手段,也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休闲体育产业将会展现出庞大的需求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提到: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城乡基层和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深化体育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和投资体育产业。科学谋划“十一·五”体育发展,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切实做好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休闲体育工作,对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南昌举办2010年城运会的机遇

南昌作为2010年城运会的举办城市,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机遇。1)继2008北京奥运会后,2010年的南昌城运会将进一步掀起江西人民的健身热潮,为休闲体育产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群体。2)江西省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将成为体育旅游的好资源,吸引国内外众多的外来消费者。3)城运会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必然会刺激周边辐射区域休闲体育经营单位健身娱乐资源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4)2010年南昌城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引导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4.江西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挑战

(1)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

目前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领域的专业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决策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相对匮乏。现有的产业经营管理者中,许多人是退投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一些无专业知识基础的人员。他们虽熟悉体育工作,但缺乏对市场运作和经济规律的了解,缺乏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知识与技能,因而不能将体育产品或服务有力地推向市场,不能促进体育产业化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一些投资商和经营者虽熟经营之道,但却又缺乏对体育产业的了解,对体育产品及其市场特点、规律等认识不足,无法将体育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2)休闲体育产业营销策略的滞后

休闲体育市场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市场,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谁要成功地占有这个市场,就必须及时开发市场营销组合,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策略与手段,以达到产业市场发展目标。但目前江西省大多数休闲体育经营单位由于营销意识的淡薄,以及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营销策略相对滞后,很少融入现代人文、绿色营销等先进理念,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从而更好地占领该市场。

[参考文献]

[1]《江西概况》,

[2]林玲、涂运玉:《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07年6月。

[3]陈文波:《抓住奥运机遇开发体育产业》,

[4]景志辉:《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月。

[5]赵景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战略选择的S-SWOT模型研究》,《文史哲》2003年6月。

[6]罗林:《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5月。

第6篇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十六大的精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二、 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03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03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根治统计数据失真的可行对策。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报的统计数据,其真实性直接影响到中央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进行决策和调控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因此统计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然而当全国上下都关注经济发展时,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批评。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其效果都不得不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虚假信息的误导,造成许多决策的重大失误,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损失和浪费。对这一严重后果,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收效甚微。我认为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彻底根治,我们必须标本兼治,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

1、社会道德失衡,诚信严重失范,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深刻变革,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但无庸讳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社会诚信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这种道德失衡、诚信失范的现象不仅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统计数据造假的一大社会根源。它影响到了作为调查者的统计部门及统计工作者,也影响到了向社会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的社会各界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影响到了我国各级领导干部。

2、干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一个重要源头和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干部的考核任免,开始对其业绩进行量化考核,这应该是干部管理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一步,但是对于定量考核的某些指标我们没有进行严格、科学、规范的审计和评价,正是由于这一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缺陷,使某些领导出于地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统计部门授意和间接施加影响,使之按其意志编造或瞒报、虚报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和助长了整个社会数字做假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重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3、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够是造成统计数据造假日趋蔓延的关键因素。首先是整个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从领导到群众,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调查者到被调查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统计数据造假与其它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一部分人出于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数字造假心知肚明,且彼此心照不宣,甚至协助造假、做假。其次,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使本已非常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淡薄,直接助长了社会上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

4、统计部门自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失真、失守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在我国统计部门还没有财务部门那样严格的自律制度,所以统计人员和统计部门没有会计人员那样高的责任感和纪律约束感,因此也弱化了为保证统计数字质量而应该坚持的原则和立场,降低了自己对假数据的责任意识、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放弃了捍卫统计数据真实的神圣职责,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失去了最后的保障。

5、统计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和领导的自身素质水平低下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首先现阶段我国统计队伍业务素质水平较低,造成统计各工作阶段科学性差,对统计工作各环节控制不严谨、不合理,造成了统计数据不同程度的失真。其次,作为被调查的社会各界,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及素质水平,导致记忆、记录、估计不准,也会使所提供数据失真。最后,由于部分领导干部个人思想觉悟、业务能力较低,向统计部门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不是经过科学调查得到的,而且仅凭个人臆断、拍脑袋拍出来的,当然会使统计数据失真。 二、根治统计数据失真的对策

1、加强社会道德诚信教育。在进人新的世纪后,我国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并在全社会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活动。对于统计数据的造假问题,已不单单是法制就可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全社会的道德、诚信教育,提高全党、全民的道德诚信意识水平,仍应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

2、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与相应的升迁与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如授权专门评估机构评估、评估前不可先通报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办法等,严格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由于长期以来对《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对于统计数字造假这一违法现象,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也很少有人去举报或抵制,因此很少有数字造假者得到法律制裁,致使《统计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震撼作用,助长了数字造假的不正之风,使统计数据治理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统计法制,并全方位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处理一批严重的统计违法案件,树立统计部门的权威。

4、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要象会计部门的财经纪律一样,在统计部门,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制度,以严格约束、监督统计工作。

第8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隐性辍学是相对显性辍学而言的, 指的是在学校教育场景中现存的, 学生虽保留学籍, 甚至正常交纳教育费用、正常参加考试, 但整日游离于课堂和教室之外, 静待毕业的一种非常态教育现象。隐性辍学在现实学校教育情境中又表现为强迫型隐性辍学和主动型隐性辍学两种类型。

【关键词】隐性辍学 校教育场景中现存的 学生虽保留学籍 正常交纳教育费用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各地采取措施加大控辍保学力度, 显性辍学问题得到了暂时控制, 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随时会出现反弹, 更为严重的是, 农村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令人堪忧的适龄学生隐性辍学问题。本文仅就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实危害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解决。

一、隐性辍学及其危害隐性辍学是相对显性辍学而言的, 指的是在学校教育场景中现存的, 学生虽保留学籍, 甚至正常交纳教育费用、正常参加考试, 但整日游离于课堂和教室之外, 静待毕业的一种非常态教育现象。隐性辍学在现实学校教育情境中又表现为强迫型隐性辍学和主动型隐性辍学两种类型。强迫型隐性辍学是学校和教师为提高升学率而采取过激的做法, 强迫学生提前“分流”, 进入升学无望的非重点班级或编入职业技能培训性质的单独班级学习, 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而主动型隐性辍学则是学生由于厌学等因素的影响而主动放弃学业的追求, 在上学的幌子下而混学、逃学。隐性辍学现象目前已成为农村学校教育中见怪不怪的教育“常态”问题, 其危害是现实且严重的。1、隐性辍学给学生个体发展留下许多成长隐患。初中阶段是儿童期向成年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和危险期。由于隐性辍学的学生长期处于学校和家庭监控的“真空状态”, 无人监管, 无人监护, 整日游荡在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极易接触、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 或在一些不法分子教唆下,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成为真正的“问题少年”。近年来青少年违法案件增多, 其中许多都是中学生过早辍学所引发。2、隐性辍学对农村学校教育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隐性辍学现象藏匿了许多农村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次管理与制度建设问题, 使农村中学办学指导思想和方向长期得不到匡正, 同时也削弱降低了学校教育育人功能作用的发挥。隐性辍学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表现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外, 隐性辍学现实的长期存在也降低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不利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3、隐性辍学有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久发展。隐性辍学现象被隐藏于当前“普九”工作控辍率的“冰山”之下, 农村中学隐性辍学现象掩盖了“普九”巩固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这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留下诸多隐患。我国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更需完善农村教育这块“基石”, 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出现的隐性辍学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双基”巩固以及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阻碍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article/66/320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9篇

各位专家、同志们:

再过十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和各位县管专家欢聚一堂,总结工作,规划发展,交流心得,畅谈未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向各位专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新春最美好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过去的一年,是县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县委组织部、人才办顺应形势变化、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实践创新的一年,是各位县管专家带动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奋进、大胆探索、强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一年。

一年来,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我县充分发挥才智、贡献力量搭建了广阔舞台。在这一年里,县委组织部和人才办将以强化服务为指导,以创新载体为方式,以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带动效应为目的,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状况调研、优秀人才评选等工作,出台了10多个人才工作方面的文件,从制度上对人才工作给予规范。并对来年的人才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如建立县校县院人才合作模式、优秀党政人才赴外挂职锻炼等,进一步为人才工作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拓宽了平台。同时,各位专家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潜心钻研,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本职业务和科研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县水利局袁君臣主持编制的《*县“十一五”安全饮水规划》顺利通过省市评审,组织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4处,解决了2.2万人的饮水问题;县农业局郭俊珍先后承担完成了农业科技项目5个,争取资金500万元,受惠群众达145万人;县畜牧局方春芳撰写的论文《牧草地域适应性研究和推广》获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卫生系统徐德飞、张怀东等同志的论文分别在《中国医药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教育系统崔有书、卢洪礼、秦好锋等同志编写的校本教程和论文均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专业机构的一致认可。总之,过去的一年里,各位专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对各位专家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几名专家代表都先后总结和规划了自己的工作,并对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和全县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无论是谈看法,还是讲打算,讲得都很实在、很到位。尽管因时间关系,只有少数专家发言,但我想,通过每年一度的座谈会上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听到了大家反映的喜怒哀乐。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这里,我借此机会对在座的同志们就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几点要求。

一要善于学习。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没有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知识,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这一点,作为方方面面的专家,你们的体会可能尤为深刻。因此,各位同志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精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发展先进性,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争通过你们的带动在全县形成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二要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们作为我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杰出代表,更应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坚持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开展思想创新、业务创新、工作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素质,适应形势。敢于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和精确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突破,提出个人鲜明独特的见解,促进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大胆尝试。对于人才来讲,需要有超越常规、挑战权威、打破陈旧事物的勇气;对于组织部门来讲,则要有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气魄,进一步营造尊重创造的环境,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三要勇于实践。由于基层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县管专家完成的前沿科研创造很少,更多的是基层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于在座的各位专家来讲,实践,不仅是检验高端科技成果的标准,更是技术改进、更新的必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专家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理论实践活动,把自己的专长和见解大胆地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实际中求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喜人;展望新年,前景无限美好。最后,我再次对在座专家致以新春祝贺,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10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观,发展状况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运用了辩证唯物法的立场、观点和看法,结合中国的具体社会理论和性质,解释了我们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而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等问题,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与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把城市和农村建设统一进行规划,建立城乡互动,政策调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法,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使城乡统筹发展走向更好的局面,以便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保持一致。

一、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的涵义

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城乡统筹的含义

城乡统筹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适应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新思维和新道路;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全面的筹划、综合考虑,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从而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

二、分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1、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乡镇经济实力逐渐壮大。从以往我国的城乡状况看,城镇和二、三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不强,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广大农村资金较为匮乏,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居民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城市带动农村犹如小马拉大车的状况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针对以上矛盾,各地区大部分始终坚持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部分地区完成了工业特色产业构架,快速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聚集快速。农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等实现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逐步呈现产业化发展态势。并辐射至周边乡镇、县、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2、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各乡镇配合市、县规划部门的统一部署,完成“城中村”、“镇边村”等新农村发展方案的改造。运用新思路,推进了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力度,乡村居民居住条件不断完善。建立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牲畜生态养殖基地,逐步实现生态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打造景观绿地、开办农家乐,促进了农村休闲旅游业的繁荣。经过统一规划之后的新农村,无论是住房、道路还是人民的生活持续都显得焕然一新。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平安和谐进步。长期以来,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但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建设相对薄弱。其原因在于城乡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这些也是导致农村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城乡统筹发展便优化了城乡的资源分配,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主要体现在1)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2)环境保护一体化。3)统筹城乡互联网、邮、电、金融设施建设。4)城乡教学、医疗服务一体化。5)推进就业、社保一体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三、浅析当下城乡统筹发展意义和前景

1、“以人为本”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是在农村,难点也是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到大部分的国家,但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享受改革开放多年以来取得的成果,依然存在农民看不起病、农民子女上不起学、没有通畅的公路,应该拥有的社会保障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得出发点。建立市民与农民公平享受社会资源的体系是缩小差距的必然要求。

2、“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

发展是人类进步永恒的主题,在当下中国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保障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不断推进城乡统筹的核心。只有在经济上搞上去了,才能真正的改善城乡面貌,不然统筹发展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改善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既要着眼与城市更要强调农村,一体化推进。

3、“可持续协调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在强调经济发展得同时,也要着重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在当下中国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繁荣的情况仍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某些城市,所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走上真正的可持续性协调之路。

在当下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注重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是必然的,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现这个过程中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大胆改革,大胆探索,最终走上一条实现、维护、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城乡统筹发展之经济学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杨立新,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讨论【J】,税务与经济,2007

【3】刘涛,姜海,新桥镇“三集中”六年功成,中国土地.2007

【4】韦鲁苹,城镇居住建设规划设计问题探讨,广西城镇建设.2007

第11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存在许多问题;市场呼唤成品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房市的发展成熟,市场呼唤成品房、国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水平、住房消费逐步向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标准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应该顺应发展的形势、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模式、这种住房消费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住户自行组织住房装修存在重大的弊端、实施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交房时要完成基本的建筑功能所需的全部作业、住宅按装修一次到位设计、有效地保障房屋整体的安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论文摘要: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居住建筑将有大的发展。当前,销售清水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住房消费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随着人们居住消费水平的提高,房市的发展成熟,市场呼唤成品房。住宅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把握住房消费的导向,搞好更完善的住宅设计,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成品房居住建筑住宅装修毛坯房

国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有了大幅下降之后,生活消费的热点已从吃、穿、用,开始转向了住房、汽车和旅游。以住房消费来说,城镇居民住宅走上商品化、市场化的轨道之后,促进了住房消费逐步向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标准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应该顺应发展的形势,不断推出好的设计作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当前各地积压的一些“陈量房”,销售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位置不好,也不会是房价过高,其主要的原因还在市场营销策划及设计标准的定位跟不上住房消费水平提高对市场发展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师(包括各相关专业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为消费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导现代化居住的消费发展,及时改进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使AtN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存在许多问题

在房市发展初期,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模式,适应了开发商压低售价和购房者惧怕装修价格陷阱的心理,以及对所谓“个性化装修”这个论点理解的误区,很大程度上被人们(买卖双方)所接受,这种模式下的住宅设计,从内容到深度都是不尽人意的。实际上,这种住房消费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不仅有价格高昂、为装修而奔波劳累之苦,而且其中还可能留下不少的遗憾,甚至产生不少涉及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和消费者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购买这样的半成品商品房来自己操办装修,并不如人意,许多反成为了“伤心房”。空壳房交给住户自行装修,除乱拆乱改影响结构安全、影响外部立面之外,变更排水系统不慎漏水,影响楼下住户;装修人员(包括装修公司的许多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不懂电气设计,用电安全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施工噪声扰民,影响邻里关系……甚至由此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也时有所闻。

2.市场呼唤成品房

由于住户自行组织住房装修存在重大的弊端,政府自去年以来,在加强对装修市场管理的同时,出台了住宅装修的一系列管理文件,积极推广装修一次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建设部第110号令<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对于杜绝乱拆乱建、影响外立面观瞻,杜绝损坏承重结构和防水设施、影响结构安全或漏水、影响相邻住户的正常使用,限制装修施工时间以免噪声扰邻……以及对装修从业单位的资质、合同管理、质量及验收、质保和保修等,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法规,无疑对于新旧房屋的二次及反复装修,都会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但是,从大量存在的问题来看,还是实施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由开发商提供成品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建设部早在2001年就发文,要求各地停止销售毛坯房或成品房;2002年6月18El又出台<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可说是对半成品房、毛坯房的全面封杀。

什么叫成品房?“实施细则”规定:交房时要完成基本的建筑功能所需的全部作业,不仅包括天、地、墙的内外粉刷,门窗等设施的安装,还要做到水、电、气、闭路(视频)、通讯(含宽带网)等所谓的“五通”到位。在这样的成品房基础上,住户若要对天、地、墙再作装饰装修,选购自己理想的灯具、洁具、灶具等设备用具,即使还有一些小的修改或增添,也不会“动大手术”了。它可以再进行精装修,如不再装修也可以八住。购买这样的成品房肯定是广大购房者的理想愿望。

住宅按装修一次到位设计,可以省却了给住户或装修公司带来的许多麻烦,避免拆除又重建造成的浪费,减少了许多劳累之苦。可以有效地保障房屋整体的安全,保证各种设备管线设施的系统完整、运转可靠和安全使用。避免装修噪声扰民和一些不良的装修行为损害公众利益,或影响住户之间的邻里关系。同时还可避免住户自己购买装修材料常发生价格欺诈,和因成批下料用料而减少材料损耗。集中作业而提高工效、降低施工成本以及统一的监管而提高工程质量。表面上看成品房的房价高了,但从总体来说,同原来半成品房的购房款与装修款两项合起来,肯定是i+i<2的关系。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生,诚信,问题,对策

 

一、 诚信素质与高职生成才

诚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现代汉语词典》把“诚信”解释为: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对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诚信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努力维系整个社会的规范有序与和谐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古籍《管子·枢言》指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天下共识形成的关键,只有诚信才可能使社会形成一个统一体,进而形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诚信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和谐、富强的社会。

其次,诚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而诚信历来被认为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学者李福君认为,“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拥有诚信、合作精神。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这样的人。”[1] 因此,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诚信素质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必备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各种类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支撑,是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始终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毫无疑问,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诚信作为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文明素养,作为自己的道德根基、人格底蕴、立世之本。论文参考网。

二、 现阶段高职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处在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旧的价值体系已经被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加之学校道德教育的空泛化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生诚信缺失和行为失范。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费诚信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学生应当履行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尽管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欠费现象却比较普遍,已成为令学校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据河北省一所高职院校财务处的报告,该校1万多名学生中有近2000人欠缴学费,差不多每6名学生中就有1人不缴学费,甚至还有学生大学3年都没有缴学费。欠费学生中,除了少数确因家庭经济困难缴纳不起,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诚信而恶意拖欠学费。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学费挪作它用,超前享受和消费,或者买笔记本电脑,或者买数码相机,或者买名牌服装,或者用于恋爱开销,等等,对自己拖欠学费表现出不负责任、不以为然的态度。

2. 学业诚信缺失

目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作为教学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学期期末考试为主。少数高职生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极低,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逃课,甚至无故缺课,直到期末考试前几天才“临时抱佛脚”。有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逃课行为与考试作弊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不想认认真真地耕耘,但想轻轻松松地收获,唯一的选择便是弄虚作假,以期蒙混过关。

3. 交往诚信缺失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无论是师生交往,还是同学交往,贵在坦诚相待,彼此信任与合作。一些高职生由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诚信,自私虚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 求职诚信缺失

高职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高职生与招聘单位双方提供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求职与招聘活动的成败。有的高职生不是如实地向招聘单位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而是通过制造虚假履历,试图获得面试和就业的机会。另外,就业协议书实质上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经过相互协商后所达成的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有的高职生对待签约不够认真负责,签约后竟然擅自违约,给用人单位以及个人造成无谓的损失。

三、 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职院校应当把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作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切实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第一, 重视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树立诚信理念。

在当代中国,已经建立和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由于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主线,多样之中有主体,坚持和弘扬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无疑成了新时期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诚然,“任何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各种思考、判断以及选择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学习、教育和实践的过程,它必须以人类的文化知识的积淀为前提。”[2](P76)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职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高职生牢固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坚决摒弃金钱至上、重利轻德的观念和行为。

第二, 改革创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把诚信教育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之中。

据国家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56%的职校生对所开设的基础性、常识性课程总体评价不满意,100%的人认为基础课程需要改革。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旨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高职院校应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特点更加突出,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一方面,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职教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德树人,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应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文化课教师应从学生的专业要求出发,教会学生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这是因为,“教育内容即使是正确的、科学的,也都要经过主体的情感过滤,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心理成分。”[3](P290)特别是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时,“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4](P117)

第三,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诚信素质的养成。论文参考网。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力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目标、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范式和生活方式的结晶。”[5](P81)它深植于全校师生的内心深处,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大力推进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师是一个教育基地,是一个动力源,是一所德育学校。”[6](P77)高职院校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以及所有专兼职教师都有育人责任,理应时时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论文参考网。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社团活动等,立足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着眼实践,注重养成,把诚信观念变成高职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三是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校园网应针对高职生学习、生活、交往和就业中的具体诚信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有关诚信素质的学习讨论,把校园网建设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使诚信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高职生诚信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要以高职生成才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规划新时期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一道待解的诚信考题[N] 中国教育报,2008-2-16

[2]陈成文、阮剑兰: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章毛平: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2006,(4)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钱勤元: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 河海大学学报,2003,(12)

[6]田建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