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标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们就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
一、从教材出发
江苏省高中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1、示范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新奇性。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3、浅易性。教学要深入浅出,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意分解,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4、直观性。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示范,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5、游戏性。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
三、兴趣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原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的发展的正催化剂。
四、兴趣的持久
做氢氧化铜跟酸的反应实验,用现成的氢氧化铜粉末,现象并不明显。但若在此基础上,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先制取鲜明的蓝色絮状沉淀,再加盐酸溶液,使沉淀溶解又变成蓝色溶液,现象将更为明显。在做Cl-、SO42-的检验时,学生往往对滴加稀硝酸的作用不易理解,这时若补充上碳酸盐沉淀生成与溶解来对比说明,就能巩固已学知识。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补充演示金属钠跟水的反应试验和金属钠跟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实验,便能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为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可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按周期表中的族分散识记;把金属活动情形顺序表中的十五种元素,分成五组记忆;把1—36号元素及其它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按周期表格式画成一表,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让他放在口袋里,天天识读,很快便能认全、记熟、会写。
一、培训工作
1、完成了新课标的全员培训
按照省、市继续教育规划,在完成通识培训基础上,本学期进行了新课标的全员培训及验收。首先制定并下发了新课标全员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的内容、方式,基层学校能够按照此方案组织校本培训,全员教师达到了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其次,各科教研员编制并下发新课标形成性作业,全员教师完成了作业。
2、部分学科开展了新课标知识竞赛。
为推动新课标的深入学习,达到以活动促训练的目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组织了新课标知识竞赛,每学科参赛教师每校3人(化学1人)。事先下发通知,基层校教师全员准备,各校通过测试选出参赛教师,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三科教研员无论从命题、组织、阅卷都非常认真,最后表彰了部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语文学科举行了叶圣陶杯下水文比赛。
为提高语文教师写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学科组织了叶圣陶杯下水文比赛,每校在初选基础上选派三位教师参赛(每年级一名教师),最后评出先进单位及优胜个人奖。对部分教师的优秀作品在县报(教育版)连载。另外,学期初,语文学科组织三名语文教师参加了市普通话朗读比赛,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4、新课标、新教材分科离岗培训。
数学科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骨干教师参加),教研员认真钻研新教材,多方收集材料,印发给每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初步解决了教材中知识上的障碍,收到了实效;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体育等学科相继召开了新课标培训会,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有理论辅导、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和观看录像,最后教研员与教师研讨互动,会议气氛浓郁,内容充实,效果明显,赢得了与会教师满意;英语学科召开三次培训会,教研员华撰写讲稿15000字,反复推敲,可以说是几易其稿,反响强烈。
5、做好迎接省、市继续教育工作检查的一切准备工作。
期初工作例会具体部署迎检事宜,重点检查一些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完善部室档案建设。
6、语文、劳技、体育、音乐、化学、物理六科教研员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组织的培训会。会上交流论文5篇,选送4节优秀课,观摩课堂教学,听了专家讲座,教研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解水平,了解了外地先进教学经验,为做好本学科研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7、组织了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大赛。
这次绘画作品展,无论从绘画水平、组织工作,还是产生的效果都是空前的。县教体局领导、市学院教研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奖,展示了美术教师扎实的绘画技术及培训成效。
8、举办4期中学教师计算机二级培训班。
路旭同志负责此项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管理井井有条,与市学院沟通非常顺畅,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此外,寒假还要办2期二级培训班。
二、教科研工作
1、进行了县优秀课的评选工作。
学期初制定了评选细则,基层学校借此之机开展了校内教师听评课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说课方式进行初选,最后进行上课。这次县优秀课评选活动,我们特别注重质量,从156节中选出85节,从质量看是历年来最好的。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涌现出许多水平较高的典型教师,在评选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大的提升。
县优秀课评选结束后,语文、化学学科召开了优秀课成果展示会,起到了辐射功效。
2、常规教研力度加大。
共计听课410节左右,12个学科平均每科听课34节。其中语文75节,英语72节,数学59节,每一节听后都能结合新课改进行点评、指导,实质上是一次新课改的培训,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感到很解渴、很认可。
在常规调研基础上,每科写出了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装订成册,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咨询,为基层校今后教研明确方向。
3、进行两次质量监控。
无论期中测试还是期末测试,从命题、校对、分发全过程,教研员具有高度责任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命题权,表现在命题理念新,既符合控辍保学,又符合中考,校对一丝不苟,通过考试结束后的反馈情况看,反响良好,无跑风及命题质量问题,树立了教师学校的威信。
4、生物学科在大背中学召开的骨干教师教研会,组织了送教下乡活动;化学学科在河栏中学召开了山区片教研会,效果良好。
5、体育、地理两学科多次指导省课题,英语学科推广省课题研究成果,体育学科验收一项省课题。
6、开展了作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宗旨在于弘扬新课标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成功的体现,是成功推动新课改后教学的表现,是学生提高其教学素养的途径,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变得非常重要。但是,从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简单来说,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意味是是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全面性提高,是学生学习意识、学习积极性的升华。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明确其观念,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学理念。
例如,教师在进行《背影》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作为活动和学生一起探讨。在这段文字中,为什么作者要细致性的描述父亲为孩子买橘子的样子,其目的在于什么?那么,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在生活中这样细致性的观察过你的父亲?在生活中,你的父亲为你做过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和你的父亲说吗?这样,通过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整体上完善其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重视生成和构成,提出了教学改革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强化因材施教的理念,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度认可,并付诸于实践当中。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很多教师确实实施了自主性学习,但是并没有把握好其度,使自主性学习效果和新课标理念下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效果相差甚远。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下乱哄哄的尴尬现象,貌似课堂讨论的激烈、但实际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认真思考问题,其余学生则本着一种浑水摸鱼、起哄、有意思的想法在进行所谓的讨论。因此,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是正确的,但是其应该在遵守规律的同时,强化自主性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教学中,为什么父亲并没有直接性的爬到悬崖上将孩子从悬崖上弄下来,而是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了孩子如何将大危险化解成为小危险?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发言,并且教师以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这样,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讨论和学习的时间,同时还让每个学生都在这场讨论中发挥了自身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科课堂的认识。
三、提倡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的提出和使用对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理念有积极影响,被广大教师采用。但是,从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很多教师在实施了合作学习之后,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在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和意识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就此,笔者认为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应在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先让学生每个组进行阅读文章,然后将文章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标记出来。通过小组代表说出认为优美的句子,将所有小组都认可的句子选出来。同时,让每个小组都对这些句子进行反复阅读,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重视了每位同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必然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影响。
四、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在我国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教育机构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很多初中学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代替了传统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导致了教学一味机械化,教学速度过快、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的现象,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体现,但是应该合理的利用,发挥其优势改变其劣势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羚羊飞度》这篇文章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能让学生生动的看到羚羊飞度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力,加强文字的震撼,从而感知到老羚羊为小羚羊牺牲的精神。同时,更通过图片教导学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结语:
本论文基于新课改的基础上,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改善其问题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合作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这四大建议。以期能从总体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笔者认为教学在不断的改革,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的进行教学的研究,不断的更新其教学理念和策略,在实践中完善其自身知识的掌握,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禹保国,李廷华.初中语文教学应关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J].宁夏教育科研,2011.(04).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为广东省第一年实行新课标,第一次教新课材,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二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特别是对个人的认知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需要教师将其激发出来并保持稳定,才能发挥它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毕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教学情境之中,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素材,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二、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生物课程的一种重要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习生物课程就要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解决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而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科学探究学习就是在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只有对生物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才想要去进行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这种好奇心和欲望保持稳定。所以说,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三、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巩固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作为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其本身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教学证明,对于本身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单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通过实验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在教师对生物现象进行描述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的萌芽,这时候,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就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给予积极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虽然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但只有在保持兴趣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兴趣还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在学生取得成功或者有了进步以后,给予其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因为获得成功是每个学生的愿望,而教师给予的积极评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生物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蔡继明.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6(3).
论文摘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改下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他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兴趣和化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点,结合高中课本中化学实验的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目的旨在新课程背景下,能够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动手意识和实验创新能力。
中学化学新课改的实施,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和必由之路,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化学实验中的优秀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类型
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策略类型有启发式、示范式、探究式,等等。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导,学生动手为辅。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步骤。示范式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模拟操作和讲解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实验的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主要的示范有以老师示范学生观看为主或者学生操作老师纠正示范。探究式是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验过后由学生自主摸索研究独自完成实验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动手过后过程中的失败和快乐的一种承受能力。
二、新课改下强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化学实验中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相结合
以往的中学化学实验,由于实验器材和课时安排的有限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化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在实验中配合学生或者是帮助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分析过程,讨论研究结果等程序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加强了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培养了学生实验的意识观念。
2.化学实验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理论往往来源于书本知识,而实验则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是将是书本知识转化成实践动手的一种能力的途径。因此,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应该重视化学与课程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标改革,同旧课标最大的区别在于新课标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从课本中去回归生活和自然,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通过化学实验去解释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自来水中有白色的沉淀物,等等。这些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习生活性的化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好地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
3.化学实验中绿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化学课本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处处从化学实验的绿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其中,以高中选修六中间的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为例,学习化学的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重要目标指的是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二是内容标准,是指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三是活动与探究建议,是指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操作化学实验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
三、新课改下加强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
1.化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理念
当今,对于高中学习,很多老师家长学生都是抱着为了高考而学习的思想去学。加之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等的落后和缺乏使得化学实验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甚至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已经是名存实亡。或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认识性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性的培养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真正的了解,也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操作,改变以往直接从实验中找答案和现存的数据补充实验的办法,将实验和化学知识技能紧密结合起来。
2.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变
化学实验是针对某一化学课程中的问题而展开的,因此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然后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因此,选择一种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实验教学方法有:一是分组实验法,就是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中去构建自己的实验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种办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作用巨大。二是演示实验法,他是指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观看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探究实验法,是指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性的前提下,从学生学习的心里特点出发,发挥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主动探究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培养探究意识。
四、结语
高中化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化学实验中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有一些教学策略的实际操作运行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何坚强.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8).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理念; 集体备课; 探究教学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化学教材的改革也给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淀了不少问题,个人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有待于更新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的实施和效率。目前,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依然存在偏差,表现为:一是对课程精神的认识不足,“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相当普遍。二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重教轻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注重教法改革,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例如学习苯的同系物概念时可设计如下问题:①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②苯的同系物与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区别于联系是什么?③列举一些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苯的同系物。这比直接告诉学生苯的同系物的概念理解得更深刻。其次,建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机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营造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
二、集体备课形式化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集体备课既有教案教法的整合,又有教学思想的交流,既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有个性火花的迸发,然而在集体备课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或把集体备课当作共写教案、共用教案,或把其变成“一言堂”,或把其看成例行公事而疲于应付……诸多的问题制约着集体备课的有效进行。
如何让集体备课更高效呢?首先要明确备课的重心是教学研究,应当是教师的全员参与。教师共同研讨,研讨教材、学生、教法,挖掘课程资源,教师之间相互启发,使教学预案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其次,规范集体备课的程序。集体备课应该是在个人钻研基础上集体交流,集体反思形成精案。在备课时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如挂图、模型、多媒体素材等,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最后要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有效的过程监控,合理的考评制度。如把每周备课时间落到实处,确保人员到位,把主备教师、备课内容落实,还可备课优秀论文评比和优秀学案评比。
三、探究教学表面化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已被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由于是尝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探究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包办代替现象。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对新课标的要求无法严格落实,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二是缺少对探究学习的概括总结,探究时能“放”不会“收”,忽视了对探究内容的迁移应用。
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我认为可以从以方面入手:
首先,以教材资源为切入点,教材中的许多实验、概念原理的论证、阅读资料均可设计成探究式教学,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的脉络与联系,根据内容和问题难度的不同来用不同的学习形态。例如在学习碱金属时,就可以发动学生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学习Cl2性质时可让学生设计“新制氯水中各组分的检验”的实验,在探究中教师不要把每个问题都设计好,提出来给学生,只需要有问题的框架结构,一些细则问题尽量由学生来发现和解决。其次,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敢于放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作尝试,不要害怕出错和浪费时间,即使是一节不成功的探究课,学生的收获可能超出你的预想,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多,自主性强,学习就是水到渠成且轻松高效。同时教师更要注重探究后的强调和总结,能“放”更会“收”。
新理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新课改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实施新课标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 新课标;中学英语;课外活动;指导;评价
新课标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需要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是最大程度的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需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英语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有效结合,从而可以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良好的自主选择与自我发展的机会。
一、中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1.可以深入的贯彻落实的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内,而忽视了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开展。事实上,英语课外活动应该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且重要的部分,可以有效的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强化英语表达能力。由于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更加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2.可以进一步巩固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
英语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语言方面的教学。而在语言教学当中,不管课内所设置的情景如何的逼真合理,也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情境。所以,如果想要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做出进一步的巩固,就必须抓好课堂45分钟教学之外,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有利于构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在新课标英语教学当中,主要是将课外活动看做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面,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沟通,营造出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构建起来一个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二、新课标背景下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策略
1.正确处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并非是脱离于课内教学之外,而是将其视为课内教学的一个延伸,因此,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应该和课内教学实现密切的结合,需要把课内教学内容灵活地迁移到课外活动中,并且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并理解在课堂之中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实现有机结合,是开展好中学英语课外活动的一个基本前提。
2.在课外活动过程当中需要因材施教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符合学生的兴趣与实际。因为处于不同年龄的学生,会有知识以及经验积累多少的差别,个人兴趣以及实际需要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方法的选择上,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年龄特点、英语掌握程度等,做到因材施教。课外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外活动当中得到锻炼。提高个人的英语知识能力,坚决避免课外活动成为一部分学生或者是成绩优秀学生群体的专利。
3.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根据心理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却是双重的:既可能增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削减、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课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活动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保持愉快情绪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4.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开展正确的指导与评价
新课标要求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在中学英语课外活动当中,也是如此。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能够在课外活动过程当中完全脱离开教师的参与,恰恰相反的是,在中学英语课外活动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及时开展正确的指导与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应当学习什么。惟其如此,才能够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 特点 案例设计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中心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①。化学学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有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学现象、总结化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模拟和探索实验才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认为,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具备的特点。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1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突破书本和试卷的限制,从理论走向实际,成为有用的化学。作为基础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能够“通过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
1.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安全性和无污染性。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开发自己的思维,还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视化学实验的无污染性突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些化学试剂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器具等乱丢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的。
1.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凸显探究性的特点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创新意识与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的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整个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只是围观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其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只是简单模仿,目的是获得与教师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单纯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凸显探究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1.4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强化应用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仅仅是被当做巩固“双基”的手段和工具,其应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视的,这就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仅仅是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定理验证和假设的,造成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强化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从中获益提高。”
2.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在设计时要注重突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应用性及密切联系生活等特点,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CuSO■和NH■・H■O的配合实验”介绍配合物的性质及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通过简单的实验仪器比较CuSO■・5H■O固体、CuSO■固体分别与氨水溶液培养产率的高低,比较Cl、H■O与Cu■的配合能力的强弱,测定CuSO■溶液和氨水溶液配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物质都能够与CuSO■配合,而且反应过程也是比较明显的,易于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和试验技能的同时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探究该实验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注释:
①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J].大学化学,2000(4).
②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参考文献:
[1]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J].大学化学,2000(4).
[2]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概述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正式进行。随着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正式颁布,我国的七大教育出版社都各自编制出了不同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并且都各自在不同的实验区开始试用。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我国于2010年开始全面推广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进行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它强调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着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最终达到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和建议,对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深刻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善提出了具体要求。STS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它要求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更加地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态度。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转变和改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现状
自从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尝试转变和改善教学方式,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形成了更加科学的教学理论,这为基础教育新课改提供了理论依据。新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2,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文献著作如雨后春笋一样发表,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完善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各种期刊杂志成为了教师、学者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各种专业书籍对转变和完善教学方式过程中建立更种创新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我国各级部门也纷纷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课程培训,提高了学生对新课程教育精神和理念的领会,对新课标的熟悉程度,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出现的新问题和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手段,形成适应各地不同情况的新课程体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不足之处
1,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我国影响比较深远,很多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导致其在思想上不容易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案的探索、实验器材的准备、以及多媒体课件技巧学习和制作上面,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实践开展上述的活动,依旧还是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老旧模式。此外,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如实验室环境、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跟不上要求,导致新课标教学方式无法施行也是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行下,却还有有一些教师是将教学方式的转变停留在形式上,并未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答,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操作,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使其能够举一反三和自主思考,学生的相关能力并未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途径研究
(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导向
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知识、使其成为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工作生活的高素质人才是实施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就是要通过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等创新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着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良好态度。
(二)要转变传统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提出了重大的转变,其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观念的养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化学知识要点的简单掌握上,新课标强调化学概念原理的多重功能和对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理论指导意义,要善于利用举例、推理、比喻等多重手段将化学概念原理扩展到新的领域。
(三)要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化学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旧教材比较单一的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更加突出实验的生活性和趣味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指导,这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其良好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 王当当.《有机化学基础》教后的点滴体会[J].科教文汇,2009:19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Abstract: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concept and strategy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effective”,more emphasis on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learning is an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development ability,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can be used in teaching,life teaching,teaching,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 inquiry teaching.
Keywords:the new curriculum;high school chemistry;teaching strategies
引言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把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总结如下: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4.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4.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4.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班主任;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是初中阶段常见一类群体,受自身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及家庭因素等影响,加上初中学习知识相对小学较复杂,难度提高,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身心无法完全适应,出现表现不佳和成绩落后等,学习兴趣不高,自主意识差,甚或产生逆反心理。作为班主任教师,除加强对中等生和尖子生的管理,更应加强后进生帮助和转化,促进此类学生学习及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一、后进生形成原因
1.自身原因
正值叛逆期的初中生,面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容易产生逆反,缺乏坚定的学习毅力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沉溺于庸俗、低迷,被错误观念所蒙蔽。大多数后进生并非智力因素导致,而是暂时后进,在智力上并不差,只是缺乏自信,控制能力差,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
2.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的场所,其环境、制度等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下,教学观念较落后,而学生成绩成为考核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忽视个性,忽视品行和心理,抹杀了学生特长和个性,影响综合素养发展,久而久之沦为后进生。
3.家庭原因
家庭原因主要来自父母。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家庭环境等,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与成才。每位W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对学生学习、性格和品行等有不同影响,导致学生独特个性。很多家长对学生要求较高,过于严格,期望值高,而初中生在最叛逆、最敏感的阶段,已初步具有独立意识,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和束缚,易走入极端,误入歧途。另有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独立性差,性格上蛮横、无理。此外,还有家庭关系紧张、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是后进生形成重要原因。
4.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经济浪潮推进,很多不正之风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和发展,尤其是初中生正值叛逆期,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造成整体素质差,学习成绩差。
二、新课标下班主任后进生转化建议
1.充分尊重后进生
班主任在传统教育中占到绝对权威地位,新课标下应以促进后进生发展为目标,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后进生,做好良师益友。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师生彼此友爱、彼此尊重和彼此信任关系,特别是后进生,做到不放弃、不歧视和不抛弃,通过尊重和理解感化学生。班主任应耐心倾听后进生心声,理解生活、学习各方面处境,给予合理、科学的建议和忠告;把握好时机,对个别差等生和上进后进生等,展开针对性教育,因材施教,珍惜师生之间的信任感,经常与后进生沟通,使其感受到呵护、鼓励和关心,敞开心扉,渐渐接受班主任教导。
2.正确树立管理观念
班主任应正确树立管理观念,发现后进生闪光点,适当表扬,促进其学习和成长;以平常心对待后进生,更加理解和包容。后进生对表扬是一种健康、正常心理需要,特别希望获得他人认可和赞扬,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表扬。
后进生普遍对学习存在厌倦、枯燥情绪,失去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班主任必须改变以往观念,以亲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使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重视,重拾信心。针对后进生学习兴趣低这一问题,班主任应多鼓励、赞扬后进生,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发言和提问机会,使其多发言、多提问,激起学习兴趣,并端正学习态度,逐渐向优秀生转化。
不断完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引导班级活动有序开展,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班主任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创先争优。
3.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
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往往是羞于请教的,缺乏主动,导致学习成绩差。针对此情况,班主任可在班级内设立学习成绩进步阵地,由学习委员主持工作,倡导并带领热心助人、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采用一帮一形式,辅导后进生学习,提高后进生成绩,继而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后进生在学习发面比较落后,有自卑感,班主任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结合个体学习情况,帮助其分析学习成绩差原因,协助其正视自身缺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从而努力学习。
4.密切配合
班主任应处理好后进生和后进生之间、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班主任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各方面做好密切配合。班主任应不断发现后进生具有的潜力和能力,给予后进生同等的待遇和关爱,合理选拔先进学生及班干部;使后进生在班级中也能发挥主体作用,负责班级有关工作,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辩论会等,促进后进生发展。
此外,班主任在向校领导及家长汇报后进生状况时,应避免“告状式”,勇于承担起对其关心不够、教育不足的责任,保护后进生心灵,增进班主任和后进生感情。班主任应详细了解调查后进生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家庭状况等,积极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并结合每位后进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协助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外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嘱其引导、鼓励后进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加紧配合,对学校来说,应为后进生转化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作为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引导及沟通工作,不断总结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及教学方法,激发后进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其综合素质;对家庭而言,班主任应倡导家长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成长环境,从生活和学习上给予鼓励、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言行。班主任应引导后进生接触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社会因素,提高抵抗不良因素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后进生发展。
三、结束语
后进生转化是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重要内容,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有益于班级整体发展。新课标下初中班主任在后进生转化中面临困难较多,班主任应重视该工作开展,不断总结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带动其学习,完成后进生转化,促进班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成.班主任有效转化后进生点滴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32-33.
[2]罗活媚.初中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6,11:156.
[3]赵珂平.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30.
[4]黄驹.初中阶段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知识文库,2016,14:168.
[5]毛云树.浅析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后进生管理工作[J].成功(教育),2012,22:202.
[6]德吉卓嘎.关于初中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管理工作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4,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