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冰雪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四大方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智乐思等期刊网站进行相关资料检索,并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获取大量有效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要求,制定《关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初稿经2轮专家评议、修改,对问卷进行了归类排列与增删,使该问卷具有满意的结构效度。在正式调查前对2个专业60人做了初测,并按等级换算成分数,1周后进行了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求得信度系数r=0.91,p<0.01水平,具有较高信度。向哈尔滨体育学院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在校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4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4%。
1.2.3座谈访问法
访问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处等相关领导和社会体育学专家教授,了解哈尔滨体育学院悠久的冰雪办学历史、学院冰雪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有关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校园冰雪体育物质文化
冰雪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地理环境,冰雪体育场地器材的结构配备及质量,冰雪体育服装用品等,是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
2.1.1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但使用率低
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场馆建有大学生滑冰馆、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每年12月-期末)、帽儿山滑雪场。大学生滑冰馆作为承担2009年世界大冬会冰上运动项目的场馆之一,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受到了国际大体联专家的高度评价。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近亿元资金,在帽儿山镇先后建立的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管理现代的一所现代化综合滑雪场,在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12月至第二学期末的室外临时滑冰场承担着大量教学工作。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的使用率较高,但高使用率多来自本院教学课程安排的硬性需要。除每天课程、训练用途外学生自主使用率小。未能在推广学院冰雪校园体育文化中发挥充分的作用。帽儿山滑雪场的使用率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使用率高,但是高使用率多来自专业学生完成课程内容。对于学院主体非冰雪专业学生来说,参与雪上运动的情况很不理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只是知道学校有帽儿山滑雪场,并未亲身享受到学校冰雪资源的优势。因此,帽儿山滑雪场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学生滑冰馆因其场地维护费用较高,再加上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的设立分担了大部分训练和课程任务。固大学生滑冰馆只承担少部分训练教学任务,少部分比赛任务,以及夏季学院冰雪运动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及比赛等。除课程安排之外,大学生滑冰馆的自主使用率几乎为零。
2.1.2冰雪体育器材购置全面,但使用与运动本身背离
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器材及用品的调查主要是常用器材用品的调查,如冰刀鞋、滑雪服等。滑冰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学院统一发放冰刀鞋。在体育用品方面,学生总体购买滑雪服装的人数较多,但在这些购买人数中因运动需要购买的人数相对较少,购买动机大多数在于日常穿着保暖,这归因于学院的气候等因素,与热爱冰雪运动相背离。
2.2校园冰雪体育行为文化
2.2.1冰雪教学资源丰厚,但教学效果欠佳
哈尔滨体育学院一直倾力于冰雪体育的教学研究。在冰雪教学、训练、科研活动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在首创“冰陆双周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开创了“雪陆双周期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运动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其中不乏顶尖级世界竞技运动员。在对学院冰雪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学院老师授课很好很易接受;13%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一般;剩下的少数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很差,难接受,从这项结果中得知,在实际教学中学院学生认可老师的授课水平。但在对另一问题的调查中却得到差强人意的结果:在学院的冰雪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16%)能够通过学习后达到理想水平(成绩在85分以上);大部分同学(64%)处于只能在冰面立稳、做短距离滑动的状态且动作多有扭曲变形(成绩在60-85分);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20%)无法通过检测考试(60分以下)。体现出冰雪教学资源丰富与教学效果欠佳相矛盾的现象。
2.2.2冰雪体育广告与宣传数量少、内容枯燥
体育广告与宣传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宣传(包括校内以及校外的宣传)数量较少、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在校内的宣传主要以标语、墙体海报等形式,在全院范围出现的冰雪体育标语及墙体广告共20处,在校外的宣传微乎其微:仅在校园网站首页、校园简介、学生录取通知书等处对其冰雪运动项目做了一定宣传,并无其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投资。
2.3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指对大学体育起规范作用的各种学校体育法规和条例,学校制定有关体育规章制度及各项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等,此外还包括大学校园内的体育部(课部)、体育协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组织。
2.3.1冰雪体育制度建设不够完备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制度建设不够完备主要表现在学院内缺乏学生占主动地位的冰雪体育俱乐部、冰雪体育协会建设。这也是学院学生自主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较少的一个关键因素,校园内冰雪体育俱乐部或冰雪体育协会的建设可以很好的增加冰雪体育的参与意识,是学院冰雪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制度的建设主要为教学服务。学院设有冰雪运动系,是完成冰雪教学、科研、训练的一个教学系。另外学院于2012年设立冬季奥林匹克学院,学院设有冰雪运动文史馆。
2.3.2学生对冰雪体育制度了解甚少
学生对冰雪体育制度的了解模糊。问卷调查显示,仅极少数学生对冰雪项目的裁判规则了解熟悉,绝大多数学生对冰雪项目的了解仅停留在知道冰雪项目名称的层次上。对于世界公认的各种冰雪运动项目的组织联合会等的了解也很薄弱。在问及是否会关注冬奥会时,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注。在问及“是否参观了解我院冰雪运动文史馆”时,很少学生给出积极答案。而对于学院新成立的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也只是极少数同学关注。
2.4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
2.4.1冰雪体育意识较强、冰雪体育精神积极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特色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学生对冰雪体育的了解相对较多。学院每个学生都必修滑冰课程,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更加真切全面。另外,体育精神存在共性,所以冰雪体育精神也体现在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上。总的来说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冰雪体育意识较强、冰雪体育精神表现积极。
2.4.2冰雪体育自主参与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除课堂练习时间外,学院学生课后自主参加冰雪体育运动的人数较少,这也是学院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同时,学院各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率低的情况也能反映出自主使用学校冰雪体育资源的学生数量少。学院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意识薄弱反映出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出现了薄弱环节。冰雪体育参与意识与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没有浓郁的体育文化渲染就减少了冰雪体育参与热情,较少的冰雪体育参与也不利于校园冰雪文化建设。
3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因其本有的冰雪体育基础,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全面,表现在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完备,冰雪体育教学资源丰厚,冰雪体育相关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冰雪体育精神积极。同时调查也体现出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建设过程之中逐渐变得麻木和不以为意的一面,从而出现冰雪体育设施场馆使用率低下,冰雪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中心,体育制度文化是保障,体育物质文化是基础。体育行为文化是重要的实施手段,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基于这四个方面建设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1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3.1.1增强大学生冰雪体育意识
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意识。冰雪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冰雪体育的认识、看法和参与意识。冰雪运动因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导致人们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产生了一定局限性。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冰雪资源丰厚,冰雪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历史,冰雪体育氛围浓郁。因此地处东北地区的高校要善于将外在的物化优势内化成学生的意识层面,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喜爱冰雪体育运动,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坚强庞大的冰雪意识体系。这样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1.2弘扬冰雪体育文化精神
体育精神具有一定的共性,冰雪体育也具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精神。另外冰雪运动因其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冰雪体育精神显现出更加鲜明的自身独特性:抗冰寒的顽强意志力、特殊环境下团队合作力、挑战大自然的冒险精神以及对人类自身运动极限的挑战精神。冰雪运动独具魅力,冰雪体育精神受用终身。建设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要大力弘扬冰雪体育精神,吸引更多的热血青年参与进来,体味冰雪运动无限的乐趣,培养冰雪体育意志,贯彻终身体育理念。
3.2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层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高校体育文化中可感觉到的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层面。一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及内部的器械布置,体育建筑的风格,学校所处的地域构成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反映着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体现出高校的办学特色。
3.2.1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应对不了庞大的学生数量。高校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的丰富性是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首要的就是加大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丰富性可以满足高校校园师生求新求异的运动需求,与此同时众多的冰雪体育参与也推动了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冰雪体育对场馆设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学校也可以采用与社会冰雪体育资源合作的方式,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建设高校校园的冰雪体育文化。
3.2.2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高校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服务,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冰雪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学生相背离。学校相关部门应注重并在校园内推行利于冰雪体育发展的有力政策,鼓励师生享用学校冰雪体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推行凭本校的学生证等,免费或低收费使用学校冰雪体育场馆设施或与社会合作的冰雪体育资源,让学生能身受冰雪,心系冰雪,推动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
3.3高校校园冰雪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3.3.1开展冰雪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有待创新,冰雪体育的流行为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了新的突破。高校开展冰雪体育课程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猎奇,同时激发对体育的热情,重拾体育乐趣,回归体育世界。高校施行全国招生,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地域因素,注重冰雪体育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手段以及考核标准的合理性,避免考核标准不当破坏学生对冰雪体育的热衷。3.3.2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活动传统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学校运动会为主,学校运动会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所在:竞技性浓郁,参与学生人数少,比赛项目没有创新性。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冰雪体育运动项目新颖,充分展现体育的趣味性。另外,学校范围的活动可以加强学校整体性、融合性,使学校融为一体,加强学校凝聚力。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3.3加强冰雪体育宣传工作
加强学校内的广告宣传,包括横幅、标语、墙体画、雕塑等,丰富校园内冰雪宣传的宣传形式和内容,使冰雪运动萦绕整个校园。可以举行新生入学以“学校特色”为主题的演讲,介绍学校的冰雪特色、办学理念等等。让他们入学第一刻的心就深深烙上冰雪特色。校外宣传也很重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校特色的广告宣传,学校的网站等可以适当增加冰雪特色的宣传部分,重点凸显冰雪特色。在社会上做适当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适当开放学校的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3.4高校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冰雪体育法令法规、冰雪体育规章制度、冰雪项目运动规则及裁判规则,另外,还包括冰雪体育俱乐部、冰雪体育运动队等体育组织。冰雪体育制度的建设伴随于冰雪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之中,要严格按照冰雪体育运动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建设自己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4.1冰雪体育运动队建设
高校成绩优异的冰雪体育运动队可以成为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核心,也是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从当今在中国熟知度较高、训练基础较好的冰雪体育项目着手,例如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建设一支成绩优异的冰雪体育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大赛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从而建立起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增加同类学校竞争筹码。另外在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中冰球、冰壶类运动项目以团队形式比赛,可以仿照学校篮球队等团体项目的成熟建设经验,打造学校冰球队等,构建学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4.2鼓励成立冰雪体育俱乐部
摘要:通过分析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优势,为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冰雪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冬季最为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吉林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07年长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有力地推动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及欣赏、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及优势
吉林作为生态旅游名省、东北亚核心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运动竞技,更适合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雾凇等名胜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种以冰雪娱乐为主题的冰雪节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特别是2007年吉林省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这期间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6%,冰雪旅游给吉林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对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个一定规模的滑雪场,集中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这几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这些滑雪场不仅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也对旅游观光的游人开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省滑冰馆、吉林省速滑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等一批场馆是我国目前综合条件设施最好的冰雪运动场馆。长白山高山冰雪训练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此外吉林省还有一些以娱乐或培训项目为主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近。有的就在市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而群众性的冰雪娱乐场地则遍布全省各地,以娱乐为主的冰雪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丰富多彩。吉林省现在正在对现有的几个大型雪场进行投资扩建,建设高标准的配套实施,增强接待能力,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全国开展冰雪旅游的已有20多个城市,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缺乏名牌战略意识,知名度较低
虽然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缺乏塑造吉林冰雪旅游名牌的整体战略意识,没有树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项目显得单调。从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尽管吉林省自然环境优于黑龙江省,但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还没有像哈尔滨的冰灯、冰雕这样在国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二)尚未形成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除2-3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外,其它的雪场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相差甚远。成规模的冰雪娱乐公园也仅限于长春、吉林两市。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
冰雪旅游近年已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发展支持的一个行业,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速度快。但还缺乏冰雪旅游从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无序开发、私建小雪场,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专业人才有相对较少,加上管理者在指导思想、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上还存在着不同和一些偏差,相互排挤、无序竞争,各自为政,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呈现出散乱的状态,损害了吉林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促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防因重复性建设而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也可以引入企业、外资的投资,多渠道融资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冰雪旅游的建设投入,并在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达到规模化、集团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广大游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打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必然会改善消费结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是拉动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硬件设施并不比黑龙江省差,但从冬季旅游人数、收入来看却远远比不上黑龙江省。主要就是宣传力度差,没有精品、名牌产品。导致在国内外的游客中的知名度较低。
1要加强宣传力度。吉林省各地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冰雪节活动,像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中国长白山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7年长春又成功举办了亚冬会,形成以竞技滑雪与旅游滑雪相辅相成的和谐体系。这些都是宣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好机会,以此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提升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游行业的地位。
2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要利用中国四大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长白山等省内人文和自然名胜的效应,开发独具魅力的冰雪旅游精品热线、打造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滑雪旅游者的需要。才能做大、做强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推动相关冰雪产业链建设,把吉林冰雪体育旅游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新颖别致的纪念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也是宣传吉林冰雪旅游的直接形象“广告”。
(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场馆的合理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现有资源,面对不同消费者,形成各自特色。达到人们冬季体育运动娱乐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冬季体育娱乐的高品位需求。
论文关键词:城市文化名片,哈尔滨,文化产业
一、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名片及其重要价值
(一)魅力之城哈尔滨
哈尔滨的遥远和寒冷使人畏惧,却又因此而更显神秘。在外地人的眼中,这个城市的定位显得极端,她洋气浪漫充满了异域风情、欧陆文化气息浓厚;她地处偏远塞外,闭塞而落后。长期的移民城市历史使其内敛而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保守中而又流露着时尚新潮,正是多种移民文化的交融才使得今天的哈尔滨有了双重文化个性,矛盾而又统一,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风格。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文化风格的视角来看,哈尔滨都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充满感情和文化特性的魅力之城。
哈尔滨的城市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沉淀过程孕育而来的。这里至今所保留的街道、教堂、会馆、剧院等等都记录着这座城市不同的历史、动听的故事文化产业,彰显着城市的魅力。悠闲的走在中央大街上,踩着脚下沧桑历史价值不菲的光亮石头路,路旁林立的欧式店铺、铜质的雕塑、欧式的招牌和路灯、风格独特的西餐厅、国外艺术家的现场演奏会,这一切都那么的自然悠闲、却又充满着活力和生机。这个美丽又特别的城市需要我们更多的了解和赞美。
(二)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
如果我们愿意把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看成一个商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它贴上有知名度、有吸引力的品牌商标。打造哈尔滨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在于:
首先,对文化观光产业具有直接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学术期刊网。文化观光产业是最富生机的产业之一,并将在今后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观光旅游是我们人类本能的心里愿望,是受内在驱使力而外显的实际行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说明文化的、精神的需求属于高级需求,人类为了心理和精神上满足、心灵自由且能提升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必然追求旅游观光,而人的价值在这一休闲情境中得以保存。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冰雪文化、建筑文化等等都可以打被造成为鲜活的城市文化名片,通过运作即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带动整个城市文化观光产业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形成更加立体的城市风格。
哈尔滨的城市文化是矛盾的、复杂的。只有当我们漫步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细细的用心的品味这座城市,我们才会发现这座城市原来是如此立体而又形象的,因此我们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作用就是让从未来到这里的人能够闻名即如见面,能够感受到哈尔滨清晰跳动的文化脉搏并为之魅力所吸引打动。让他们期待在大雪纷飞的日子端坐在西餐厅和酒吧享用美食美酒,期待在华丽的舞厅伴着悠扬的演奏翩翩起舞,期待在炎热的夏季来到啤酒节和众人举杯畅饮,并深信这种种情绪、场景和故事都将使他们的人生填满了优雅和幸福。
打造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名片文化产业,我们即可将这城市的种种复杂提炼至简洁,却又不失其本色,让我们的城市风格更加形象立体。
另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
当一个城市有了知名度,受到了瞩目,那么城市的交通、教育、传媒、文化旅游、消费、城市经济等等都将受到带动,另外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也将大幅度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繁荣。同时文化名片的打造有利于加强城市的吸引力,将本地的风光、文物、制度及风俗等介绍给国内外友人的同时,也将利于本地文化内涵的更加丰富和发扬。最重要的是也使多种文化得到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契机,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
二、哈尔滨城市文化名片打造的优势项目
(一)欧式建筑文化名片
哈尔滨街道众多,仅中央大街街区就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建筑流派,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十七世纪的巴洛克建筑,十八世纪的折衷主义建筑,十九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区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共七十多栋,其中各类保护建筑就有三十几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最具魅力的建筑艺术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游览。
因此应保护和开发兼具,使历史街区及诸多欧式建筑完整保留的基础上,更好的整体规划综合改造,细节处如路灯、指示牌等都能从整体着眼文化产业,做到风格统一,打造欧陆风情名片。
(二)时尚购物名片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己经形成了国际商埠和时尚中心,欧洲的流行服装也很快传入哈尔滨,在哈尔滨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啤酒厂、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音乐学院等等,无一不展示着时尚的魅力,散发着时尚的气息,这一切都为这座城市的时尚活力的形成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现如今哈尔滨随时都会见到穿着入时、新潮、洋气的漂亮女孩。欧风浓烈的中央大街则像是时装会,每个女孩都展现着与众不同的时尚品味。多家大型购物商场可供选择,麦凯乐、新世界、远大、松雷、百盛、哈一百数不尽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各领,这里的人生活充满着热情,也体现在服装业的蓬勃发展上面中国学术期刊网。
哈尔滨有很多外国人,有长期居住的也有旅游观光的,商场里常常会看到他们疯狂扫货,每年都有很多韩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来到哈尔滨购买护肤品、服装、食品带回自己的国家,他们热爱哈尔滨,喜欢这里的时尚氛围。
(三)艺术文化名片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举办交响音乐会的城市,且一直沿袭至今。尽管今天通俗音乐盛行,但是在这座城市,交响乐依旧大有市场。哈尔滨是一座热爱音乐的城市,很多话剧演出、演唱会都在这里举行。
每年定期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历经50年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音乐节和文化活动,而成为了一个强势品牌,名扬海内外。蔡国庆曾经评价说:哈尔滨最耀眼的东西,就是音乐和城市的气质。他认为一个城市能坚持不懈50年做一个音乐节,本身就证明这个城市的老百姓是在精神上是有追求的,在音乐上是有追求的。哈尔滨提出了“冰城夏都”的旅游新概念,卞留念对此颇为赞赏。他说哈尔滨应该成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大环境。“让冬天有冬天的感受,夏天有夏天的心情。”
(四)高校文化名片
哈尔滨拥有诸多高等学府且各具特色,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便是拥有高学历人才的加入,而哈尔滨则占据了这一有利条件。哈尔滨的大学游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高校的风景秀丽、文化厚重无疑是旅游市场上极具开发价值的项目之一,而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几十家各具特色的高校,这些学校的校园风景、研究所、运动场馆、实验基地等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很多游客都对高校独特的景观资源和人文气息情有独钟,
三、哈尔滨城市文化名片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城市文化名片营销观念、舆论媒体宣传力度。哈尔滨美丽的太阳岛因为郑绪岚老师的一首《太阳岛上》而享誉国内外,给哈尔滨的各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和太阳岛的知名度,进而促进了哈尔滨市的旅游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而后赵宝刚导演的2008年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拍出了哈尔滨的时代感,让画面中的哈尔滨充满了欧陆风情,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哈尔滨的魅力。这部电视剧更是作为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文化产业领域喜获殊荣。我们应通过各种演出、展览等活动来展示推广城市文化产业,把哈尔滨的多张经典城市文化名片做成纪录片、短片、进行宣传播放。
(二)冰雪文化名片需要维护、更新、升华,其他文化名片需要扩展。品牌的维护、升级有很多办法,有着很多的创意空间。有一些需要增加美誉度,有的则需要更广范围的传播。孙健君曾经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经过数百年历史沿革,其水城名片如今已经享誉世界,但是这个名片的鲜亮度慢慢地也在减弱。后来威尼斯当局创建了威尼斯电影节,但电影节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所有层面的人都来关注,于是他们又推出了威尼斯作家计划,即每年请一个世界顶级的作家去威尼斯居住3个月,期间威尼斯给他提供食宿等一切条件,让他在城中自由行动,条件是这位作家必须留下一部作品,就是《威尼斯日记》中国学术期刊网。这些活动都是对老品牌的维护更新和升级换代。
(三)美食、建筑等名片结合在一起做大型体验展。城市的硬件建设统一融合性不足,欧陆风情整体风貌的展示和城市肌理的维护和开发是未来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哈尔滨是个多元化、综合性极强的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有着更大的开发潜力和优势,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效果,会更好的更全面的去展现这座城市。因此如果能把美食、冰雪、欧陆风情、时尚购物等结合在一起做大型体验展,效果一定会更好,城市形象也更加的立体化、生动化。
四、资本化运作实现城市名片产业链:
文化产业之所以称之“产业”就意味着针对市场满足市场、追求“名利”最大化。文化产业一定要资本化运作才能走的更长远。比如经典的案例迪士尼,电视、电影、主题公园、各种消费产品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运用资本力量进行兼并扩张文化产业,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必走之路。同理,对于哈尔滨而言,现在这种资本化运作是缺失的。现代城市知名度的打造,在内容、传播、营销三项中,必要的内容竞争同时更多的是传播和营销模式的竞争,而对于一个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模式,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将最优质的城市文化品牌流向市场,为社会认知和接受,进而影响民众。因此只有积极的去经营,将我们的城市文化名片品牌化、效益化才能最终实现一个城市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郭鉴.地方文化产业经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少峰.中国文化产业十年[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
[3]纬平.哈尔滨的灵魂――中央大街[J].城乡建设,2007(10)
[4]卢碧涵,曹磊.从城市空间角度看哈尔滨中央大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9)
[5]顾鉴明.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6]李国友,刘大平.叠加、镶嵌、浸润、同化――解读哈尔滨城市文化[J].建筑与文化.2009(2)
关键词:比喻 排比 引用 文采
修辞手法比较多,运用起来也比较复杂。根据目前高考作文的现实情况,我们就作文中最常用到的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做一具体说明。
1.比喻。
(1)直接博喻式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考生《爱心》
(2)设问句﹢博喻式
这种比喻句,往往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也是提高比喻能力的一种常见方式。
例如: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考生《亲情》
(3)中心句﹢博喻式
与前面表达技法相似,就是在一组比喻句前写上一个中心句,然后再将它的具体内涵用比喻的形式挖掘出来,那么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是令人回味不已的。
例如:潇洒不是外表的奇装异服,而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现。潇洒是诸葛亮空城退敌的自信,是陶渊明淡如菊的淡泊,是李白散发弄扁舟的逍遥,是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潇洒是来自于生命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是对事物的执而不泥……
——考生《谈潇洒》
2.排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文章主旨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起来,可以增强文章的语势,使文章的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排比句可运用于串连论据、描摹形象、议论说理、抒发感情、拓展思路等方面。
(1)串连论据式
这种方法是考生在证明议论文的论点时,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通过列举三个以上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当人们从陶渊明的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考生《诗意地生活》
(2)描摹形象式
描摹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其去极力状写,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有血有肉,显得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
例如:你的脸纯朴而安详,你的手粗糙而温暖,你的心质朴而善良。爱,从你的手上传递开来。孩子感受到了,老人感受到了,年轻美丽的心灵感受到了,孤寡残疾的身躯也感受到了。你——林秀贞,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传递出爱的太阳,让九州温暖。
——考生《传递爱的太阳》
(3)议论说理式
学生议论文往往习惯于很直白地去说理,显得空洞,语言干瘪,没有半点儿生机。而要克服这种弊病,说理时就要学会运用排比进行论证,以增加语言的气势,增强文章的内涵,拓展行文的思路,这种方法不失为提高议论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芳香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辉,自己的声音。
——考生《坦然看生活》
(4)抒发感情式
运用排比抒发感情,不仅可以使行文自然,表意集中,更可以使抒情酣畅,产生感染。
例如:当你贫穷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富有时,更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当你年轻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高龄时,也不忘帮助别人。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秋冬,时时刻刻不忘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我们将青春永驻;帮助别人,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考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5)比兴入题式
这是考生作文常见的开头形式。通常是选取典型的自然意象,在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又水到渠成地联系人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
例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考生《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3.引用。
(1)直引式
即直接将个别诗词名句引用到自己的语段中。这种用法最为浅易,比较适合语言功底较差的学生,但在引入时一定要得体,并符合文意表达的需要。
例如:青莲居士,这位放荡的浪子。他有着横溢的才华,更有着超人的自信。他狂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放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使他摘取了诗歌界的桂冠;自信,使他谱写了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自信,使他在今天仍然催人奋进不已。惊人的自信,使他登上了诗歌的巅峰,他成功了。
——考生《成功的秘诀》
(2)复引式
即将符合文意的多个诗词名句融入整句中,或将一组诗词名句分列出来。这种用法既能做到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又增加了内蕴和气势,是展示自我文采的又一途径。
例如:试想,众多发明家的创造都是出自我们常见的很平常的事物,但我们当中成功的人为什么很少?创造需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积淀,创造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创造需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志,创造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持,创造更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机遇。
——学生习作《创造需要机遇》
(3)化解式
即将诗词名句化解,选取部分词语嵌入自己的语言里来增加文学含量。这种用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既要有丰富的积累,又要有思辨能力,要考虑如何裁新。但这种用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应多做尝试。
例如:冰雪奉献爱心,甘心消融自己来换取光彩灼灼的桃花;桃花奉献爱心,不怕成为落英缤纷的桃瓣去迎接映日别样红的荷群;荷群奉献爱心,宁愿变为秋日的香残红藕也要迎接傲霜独立的金菊;金菊奉献爱心,不惜自己成为比西风还瘦的残骸也要换来让冰雪逊色的梅花。
——学生习作《生命诚可贵 爱心价更高》
这段文字通过化解的笔法,使语言颇具文学气息。“灼灼的桃花”化用《诗经》的《周南·桃夭》篇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映日别样红”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香残红藕”截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傲霜独立”化自苏轼《冬景》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比西风还瘦”化用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冰雪逊色”化于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
(4)综合式
即将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共同使用到文章的语段中。这种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并进而显示出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要达此写作水平,除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外,还要对相关内容做到恰如其分的嫁接与融合。
例如: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
——考生《留给明天》
这段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基本上是从屈原《离骚》一文直接引用而来,而“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是对《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句的化解。此外,“披发行吟于江畔”、“形容枯槁”是化用了《屈原列传》中的“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句,“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又都是化自于《屈原列传》中的“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这些语句,“至死不悔”又是对“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化用。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美术活动 范畴 作用
所谓群众文化,从广义上说,主要就是指除去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性的文化。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主体的,以人民群众自身的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人民群众中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美术活动当然也就成为群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发挥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和为什么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美术活动,都是本篇论文需要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范畴。
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并不是说,美术活动仅仅是我们狭义上说的绘画,而是包括舞台美术、绘画、摄影、工艺美术等多个方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增加参与群众的人数,并在群众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起到积极鼓舞的作用。在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里,我们要着重提倡真善美的美术创作,宣传有积极意义的美术作品,摒弃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活动对于群众文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
对于更多的群众而言,美术活动是隶属于高雅艺术的组成部分,而群众文化活动中更多的是下里巴人。如何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是开展好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美术活动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单纯的绘画展览、图片展览等简单形式,逐渐扩展为舞美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不少地方还有民间组织的各类摄影等美术活动的竞赛。这些活动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
2.拓展了群众文化的审美眼界。
审美是文化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意义所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很大意义上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素质。随着DV、单反相机等现代器材的普及,大部分美术活动的开展已经降低了门槛,广大群众能够很容易得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例如广大群众都很喜欢的京剧表演,最初的时候只是三两票友聚在一起进行活动,但是随着美术活动的融入,京剧表演就丰富起来了。通过舞台的设计,背景的烘托,京剧表演逐渐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也展现出来新的活力。由此可见,正是因为美术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其他相关的艺术活动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审美意义,发挥出了更大的艺术魅力。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美术活动,对于进一步弘扬群众文化是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的。
三.如何开展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
在群众文化中开展美术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开展绘画活动:绘画是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一种艺术活动类别。绘画是典型的美术活动,它是作者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通过构图和造型等美术手段,塑造的一种视觉形象。在群众文化中,绘画活动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种类。其中最著名的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粉笔画等这些林林总总的形式。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此类的绘画活动,不仅是老少皆宜,而且能够调动绝大多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开展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最佳选择。
2.开展雕塑活动:雕塑是除了绘画之外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里的另一种主要艺术类别。雕塑与绘画有着最大的区别是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而雕塑是三维立体的空间艺术,很大程度上,雕塑是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我国有很多雕塑的精品,正是这些雕塑精品的存在,代表着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水平。例如秦代的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中的石雕佛像、广东石湾的陶塑、福建德化窑的瓷塑等等,这些杰作大多是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内涵。除此之外,我国北方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里的雕塑活动,最著名的是冰雕和雪雕,这二者是北方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杰出代表,是冰雪文化与冰雪艺术的重要载体,是北方特有的审美艺术的体现。
3.开展书法活动:书法艺术也是群众文化中美术活动的一种主要艺术类别之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传统的艺术类别,可以说,用毛笔写字在西方人眼中是充满了神秘和美感的艺术行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作用。民间书法大家有很多,通常人们认为练习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种上佳方式,因此,书法不仅在内容上是一门体现民族精神的艺术,而且在形式上,它是一门全民喜爱的艺术行书。书法作为美术活动中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形式之一,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的次数和规模可以大大提高,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这项艺术形式成为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新的重点。
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当然还包括其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摄影、篆刻、工艺美术等,这些艺术形式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玉才.试论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2]范宁宁.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索[J].理论界,2010,(08).
[3]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的未来发展[J].戏剧之家,2010,(03).
作者简介:
一、爱心是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应具备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热爱和信任学生,是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准则。从学生心理需要上来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如果每一位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会把你作为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他们有什么事情也会向你纵情倾吐,让你帮其出主意、想办法。这样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从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是母鸡都能做的事”。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爱学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建立在崇高的职业道德之上,用理智和策略支配的行动,班主任爱学生要“一碗水端平”切忌偏爱和宠爱、溺爱。
二、细心是基础
实践证明,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这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和群体。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掌握准确、清楚,班主任的工作才能有的放失、事倍功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颗察微知著的心,作为学生个体,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品质、学习技能、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及社会环境等。对学生进行个体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后,学生的集体情况也就基本清楚了,当然,了解学生群体除德智体美劳外,还应注重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班风、学习、干部状况等。在了解和研究过程中要细心做好记录建档工作,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内里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理出头绪,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
三、耐心是关键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千头万绪的工作,性格各异的学生,环境洁净、秩序安静、对师长尊敬、学习工作力争上游,比学赶帮的合作竞争态势的优良班风不可能一天形成,“勤学好向、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优良学风也不可能一 而就,加之后进生的反复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干好班级工作,班主任必须具备坚定执著的耐心。这耐心需要理智和信念的支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欲速则不达吗?要用理智和发展的眼光看事物,成功时,不要沾沾自喜;遇控时不要恢心丧气;当生进步时,要看到不足;学生有问题时,要看到闪光之处,尽管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但绝有其共性方面,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渡期,可塑性较大,班主任应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不失时机地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克服感化他们。抓反复,反复抓,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四、热心是桥梁
每个班级都会有让人头晕的学生。他们或是纪律涣散,或是厌当逃学、或是自律性差、或时不思进取不服管教……“升温则水、降温则冰”,如何让这些降温的学生逐渐升温,恢复少年儿童应有的活力与朝气,走上健康成长的坦途呢?这需要班主任的热心为其助燃。班主任要想感化学生,就必须用一颗用一颗融化冰雪的热水去架起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从思想上、生活上去关心、关怀学生,从心理上去呵护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烦恼。对困难学生要亲之近之。要做到学生离你越远,你离学生越近,在接触学生的时候,逐渐深入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想法、分析学生不良状况形成原因,这样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学生离你更近了,这就是所谓的“精成所至,金不为开吧!”
五、慧是保证
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面对性格不同的学生,要直面素质不同的家长,要协调科任教师间、科任教师上学生的头系,要开展各种活动等。要恰当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巧谋善断的丰慧心。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系教育的方针政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虚心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及组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计划、设计方案、组织活动,开展工作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是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遇乱不惊 着应时,最后取得成功。
六、宽容心是根本
学生思维、习惯、能力都处于养成阶段,难免淘气,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去体谅他们,亲近他们,更需要教师有一颗能撑船的宽容,包涵之心去接纳、慰籍他们、宽容绝不是辜息迁就,绝不是纵容教唆。“孩子毕竟是孩子,学生必定是学生”,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去和学生平等对话,勾通交流。
有一位先哲曾说过:心中有佛,眼里才有佛。让我们心中常怀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吧!
关键词:福建;风景油画;地域性;特点;写意
0 引言
风景油画作为舶来品,它已慢慢融入中国社会,渗透寻常百姓家之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景油画家的困惑。例如“架上绘画死亡论”等,对中国的风景油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个地道的福建青年油画学子,笔者便想借这次机会深入探究福建风景油画的地域特点,研究福建风景油画今后的发展方向,坚定福建风景油画家的信心,不致迷失。
1 福建风景油画
1.1 福建风景油画的传入
福建风景油画所呈现的特点离不开地域性对它的影响。福建地处东南一隅,地势特征是闽东、闽南为沿海,内陆是盆地,闽西、闽北则多为丘陵。福建与东南亚国家毗邻,更与港、澳、台地区有着无法斩断的地缘、血缘关系。福建历来人才辈出,文化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多元性,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而中国的风景油画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通过到西方学习的艺术学者们传到国内的。福建也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门户政策,受到了早期港口开放的影响,为艺术学者们创造了良好的出国条件。在与国外的频繁交往中,西方风景油画也随之较早地传入福建,与福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地域特色“碰撞”、融合,并在相互的影响渗透中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绘画注重交流与实践,福建油画家们面对交流越来越紧密的艺术圈,从实际出发审视自身,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基础上秉承兼收并蓄的态度,与时俱进,采纳新的艺术观念,使福建风景油画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新局面。
1.2 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
(1)福建风景油画的先驱者谢投八。谢投八(1902~1995),福建漳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谢投八先生留学法国学习西方绘画艺术。作为福建美术教育和风景油画的先驱,他在对福建美术教育建设或是个人艺术造诣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风景油画《故乡的冬日》是谢投八先生1934年在厦门美专工作时创作的,画面一改原先严谨工细的特点,展示了大胆奔放的用笔。这种笔触同时带有中国大写意的山水画意境,虚实处理张弛有度,用色凝练,很好地体现了谢投八先生风景创作中的构图能力与捕捉瞬间自然风光的审美追求。我们还能从这幅画中看出福建闽南的地域性特点对其内容、色彩与作品中建筑物的影响。
(2)福建风景油画的前辈们。高一呼(1933―),湖南益阳人,尽管高一呼不是福建人,但他1961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便来到福州,并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福建的山水中,在福建画坛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并且为福建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福建,高一呼的血液之中都已融入了福建的地域风俗,创作了大量以福建为题材的风景油画。例如,《武夷之晨》《鼓山远眺》《榕树》《榕树下》《老东街口》等。其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闽江边的小渔船》就展现了烈日下福建沿海的风光。他用极富生命力和韵律感的笔触来表达江水的变化和空气的透视,用冷蓝色与橙黄色形成的互a对比来表现渔船在光照下的夺目色彩。画面的张弛、虚实充分体现了高一呼的观察力、概括力以及对物象色彩关系上的熟练把控。高一呼的艺术生涯深受福建沿海风土人情的滋养与熏陶,其严谨的写实造型渗透出细腻而抒情的表现性,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带有福建特点的抒情写实主义画风。
薛行彪(1944??―),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油画界十分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油画家。他自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后,先是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95~1996年间又被聘请到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回国后便到福建任职、任教。薛行彪追求“超以象外”,积极探索写意油画的“笔、韵、气、势”,力求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融合。他的写意风景油画讲究用笔和节奏,在乎色彩的搭配对比和画面的“点、线、面”构成,画面让人感到富有乐感、节奏感,这是他讲求的“韵”。就如他在《早春(闽侯)》中展现的初春时节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就是结合了轻盈灵动的笔触用透亮纯洁的颜色来表现的,透露出春的生机“灵气”。薛行彪曾如此说过:“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艺术家。”在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不论是海边渔村还是城市高楼,不论是闽江沿岸还是乡间榕树,都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并使笔者这个福州人产生了眷恋家园的情感共鸣。
(3)福建风景油画的传承代表。王辉(1956-),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78级的学生,闽北是他生命与艺术的起源,他的作品中尽管风格有所流变,但他骨子里带有的闽北山区生活的经历和人文环境对他思考习惯的影响都会潜藏在他的画面中。就如《通往牛迹潭的山道》,便是他饱含对闽北家乡深情所创作的最重要的风景油画的开篇之作,并入选了全国六届美展。在经历早期写实风景油画后,王辉先后创作了《山灵》《静静的岩岸》等充满意境的作品和《穿越峡谷》《岁末》等思考历史、人生哲理主题的作品。王辉勇于突破,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到介于具象与抽象的创作风格,闽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总能在他自由畅快的横涂竖抹间隐约显现。
(4)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的性格修养和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画家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他们一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感情,画家的性格、习惯、思考方式便会受到影响,就会在他们的风景油画创作中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经过对以上几位福建风景油画家的分析,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就是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南方地域的熏陶,在风景油画色彩的感觉上有着优秀的天赋,即色彩感;在造型上不似北方的严谨,而更显轻松写意,侧重追求情感的表达,即写意性。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福建风景油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性特点。
2 立足民族地域
近年来,中国风景油画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架上绘画死亡论”甚嚣尘上。要想中国风景油画不致“死亡”,我们就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域,追求民族化、本土化。这就要求艺术家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把自身的个性、生活经历、文化素养融入创作中,不是盲目跟风、盲目推崇西方的一切艺术,要基于本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审美,否则就会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内在发展力,真正走向“死亡”。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更要对此引起重视。
3 结语
通过这篇论文,笔者对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过程和代表画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色彩感与写意性对福建风景油画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巩固加强,并和我们福建天然的地域特色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福建风景油画的鲜明特点。只有立足民族地域,兼收并蓄,我们才能不被外来的错误因素所影响,才能更坚定、更有信心地将我们的艺术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轨道交通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以广州地铁为例,在说明轨道交通系统运输和战备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城市区域发展的引导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缩短空间距离的功能,同时预测未来轨道交通企业可能体现的商业、文化、旅游的功能。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基本功能是承担城市交通运输任务,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广州地铁线网从最早的1条线5个车站发展到2011年的9条线146个车站,日客运量达到638.8万人次,占广州市内交通客运量近40%。轨道交通的运输功能不断强大,未来城市的交通系统一将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模式,而轨道交通系统则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其庞大的运输功能不容忽视。
(二)防空战备功能
北京地铁最早的设计方案在1953年诞生,人防战备是当时地铁设计的主要功能之一。1999年9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广州地铁在广州市建委的领导下研究制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地下段兼顾人民防空技术要求”的规范,按照人防战术技术标准建设了广州地铁二号线。伴随着各条线路的开通,如今广州地铁隧道就是广州市区内最大的防空洞。
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一)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
城市初期地铁建设规划都是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和繁华地段,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的开通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和商业聚集,加速繁荣了带状区域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因此地铁线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
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规划》中“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策略,地铁线路规划设计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即将开通的广州地铁六号线和十三号线正是迎合了“东进”这一发展战略,拉动了广州东部黄埔增城区域的发展。2006年开通的三号线让南部的番禺区不再遥远,明显的房地产价格优势让众多广州市民选择在番禺区定居。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让各大地产商趋之若鹜,不仅拉动了房地产业,对于广州南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二)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
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半径。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步,生活半径只有5-10公里。城市公交系统的平均时速约为20公里/时,拥堵时段时速不到10公里/时。而地铁的平均时速达到35公里/时,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近3倍。而地铁99%以上的准点率让人们可以准确计算出行时间,减少旅行时间的冗余。时间消耗的减少让人们产生“空间距离“缩短的感受,不仅拓宽了市民居家工作生活的选择范围,同时拉近了各个区域商业圈的距离,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010年11月开通的广佛线是国内第一条全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它的开通让盼望已久的“广佛同城”从概念变为现实。广佛线首通段长20.73公里,平均时速达到37公里/时。市民乘地铁从佛山到广州市中心只需要30分钟,相对于原来2小时的车程,人们觉得城市近了,城间的概念模糊了。走进地铁车站如同走进了两个城市的时空隧道,人们可以瞬间完成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变换。
(三)城市的应急组织系统
2008年春运的冰雪灾害让人们意识到轨道交通在城市应急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常春运的应急方案是将滞留的乘客集中到琶洲会馆候车。地铁公司根据铁路班次的加开专列,将会馆的乘客从地铁的琶洲站运送到火车站站,再通过地铁与火车站的连接通道让乘客直接进入火车站的站台。为了减轻火车站广场的压力,地铁公司启动多个越站和关站的措施,尽量减少向火车站广场输送旅客;地铁各个站点大力宣传火车站的输运信息,让旅客提早知道紧急输运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2008年春运的应急方案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认可,广州地铁爱心专列成了广州每年春运工作的必要环节。轨道交通以它巨大的运力,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应急组织系统的中坚力量。
三、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一)轨道交通体现城市文化
地铁是城市文明的延伸和提升,它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地铁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不论是北京地铁西苑站的文化墙,还是广州地铁的一站一景,都是城市文化气息的体现;而唱响中国的西单女孩也是地铁文化的另一种产物。
(二)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的旅游景点
凝聚尖端科技的列车、优质的乘车环境、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这些都是轨道交通吸引人们关注的地方。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车站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发展方向。地铁车站可以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长廊,隧道和列车一样可以成为市民参观了解的场所,轨道交通系统要建设一个展示自身文化科技实力的平台。
(三)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地铁车站配有商铺、书店等服务设施,也有与其他物业连接的通道,但因为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时间、建设标准要求和周边系统不匹配,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独立的。汽车加油站可以演变发展成公路服务中心,轨道交通系统也可以和其他商业、物业系统融合在一起,让乘客出行购物更简便,更轻松。
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的轨道交通将具备更丰富更庞大的功能,将成为一个集运输、地产、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服务机构,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的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
我国的现代竞技滑雪项目于1980年才开始起步,群众性的旅游休闲滑雪自20 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展。作为体育传统大省,辽宁省对我国滑雪运动项目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U型场地滑雪等雪上项目都处于国家乃至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培养了韩晓鹏、李妮娜、徐囡囡、孙志峰等滑雪世界冠军。此外,辽宁省的滑雪场地设施日益发展和完善,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投身于这项运动,为滑雪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滑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利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
滑雪运动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我国不同规模的滑雪场相继建成,在2022年我国承办冬奥会的大背景下,赋予该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但由于滑雪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战略,也存在着盲目上马、无序竞争、过度开发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需要在宏观上加以引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力图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辽宁省滑雪运动在大众参与、人才培养、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引入到滑雪项目的发展实践中来,并结合辽宁省的区域特色,探索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为辽宁省滑雪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省内各大滑雪场,并对其经营情况和滑雪运动参与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书籍、报刊以及查阅中国知网等途径,广泛收集有关体育运动、滑雪项目发展方面的论文资料,为本研究寻求理论依据与研究思路。
2、专家访谈法
以走访、电话、邮件等方式对滑雪运动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滑雪教练员进行咨询,广泛征求他们对辽宁省滑雪运动发展、滑雪人才培养等的建议,为本研究提供权威论据。
3、实地调查法
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和自治区的多家滑雪场进行走访和调研,为了解我国滑雪运动开展现状、滑雪场经营状况以及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等提供现实依据。
4、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主要针对大众滑雪运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滑雪场的经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滑雪爱好者、滑雪指导员和滑雪场管理人员发放问卷,问卷均为当天发放,当天回收。共向滑雪爱好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192份,有效率97.95%。向各大滑雪场的滑雪指导员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6份,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9.52%。向各主要滑雪场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49份,有效率为98.00%。
二、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一)辽宁省滑雪场的基本情况分析
辽宁省的大众滑雪运动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沈阳市棋盘山滑雪场成立,以综合性雪上娱乐活动和东北特色民俗活动激发了广大体育爱好者对滑雪的热情。进入21世纪,随着辽宁省滑雪场数量的增加,人们对滑雪运动的热情也更为高涨。目前,辽宁省目前共有滑雪场22家,其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
通过数据统计以及实地考察可以发现,辽宁省滑雪场较多,分布较广,基本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以辽西、辽东为两翼的格局,各大滑雪场已具备一定规模,且大多交通比较便利,大多选址在沈大、京沈高速公路周边地区。各大滑雪场的布局和内部设施起点较高,大部分为借鉴外省市滑雪场的成功经验建成,同时又结合辽宁省省情,以特色寻求发展(具体见表2)。
表2 辽宁省主要滑雪场基本情况一览表
由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规模较大的滑雪场多集中在沈阳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开业最早的业内“老大哥”沈阳棋盘山滑雪场,面积较大的沈阳怪坡滑雪场,以专业性见长的白清寨滑雪场,以及突出娱乐休闲功能的各大温泉滑雪场,如辽阳弓长岭滑雪场、大连安波温泉滑雪场等。
在每个滑雪季节,各种规模的大众滑雪活动和赛事吸引着大批游客和滑雪爱好者、发烧友参与其中。2013年辽宁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后,大众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契机下,“主力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极大鼓舞着大众投身滑雪运动的热情。辽宁省各大滑雪场相继举办或承办了不同级别的赛事,如白清寨滑雪场每一年度举办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全国冬季锦标赛、冠军赛,辽阳弓长岭滑雪场举办的国际滑雪邀请赛,棋盘山滑雪场、东北亚滑雪场等在辽宁省滑雪协会组织下举办的大众滑雪比赛,等等,都促进了滑雪项目由竞技体育领域向大众体育领域的辐射与发展。此外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的各种民俗表演和趣味活动、东北亚冰雪节等,也极大地满足了滑雪爱好者的需求。
(二)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参与者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对辽宁各大滑雪场的滑雪运动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全面了解了辽宁省大众滑雪参与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滑雪爱好者的项目选择和动机等。
1、辽宁省大众滑雪参与者性别与年龄基本状况
如表3所示,大众滑雪游客中的男性占总人数的74.48%,男性滑雪游客占游客总量的大多数。滑雪是一项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运动,在运动时带给游客强大的感官刺激,男性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与这项运动的特点不谋而合,但是和女性追求安全稳定的心理特点差距较大。所以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加喜欢滑雪这项运动。
如表4所示,在滑雪爱好者群体中,26-35岁的年龄段的滑雪爱好者的人数比例最大,为39.58%,其次是36-45岁的年龄段占总人数的27.08%。滑雪这项运动要求游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负担起门票、聘请指导员、器材、护具等的消费。26-45年龄段游客的经济基础比较好,并且其人处于壮年,有着充足的精力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16岁以下的游客以在校的学生为主,他们往往利用假期,在父母的带领下参与滑雪运动中来。45岁以上的滑雪游客最少,这与滑雪这项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一定的关系。
2、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参与者参与项目情况
如表5所示,辽宁省大众滑雪参与者的主要项目是高山滑雪,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65.26%。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广大滑雪爱好者选择高山滑雪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山滑雪的认知率较高,大众对高山滑雪接触较多,且入门较容易;二是相对于单板滑雪来说,高山滑雪的安全性更好,单板滑雪的动作的难度性要高于高山滑雪,其跳跃等动作对于滑雪经验不足和中老年体育参与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出于安全方面考虑,选择高山滑雪的游客较多。另外还有接近10%的游客选择了其他的项目如,圈雪、坐爬犁、嘻雪等项目。这些项目使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游客的家庭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辽宁大众滑雪参与者的主要动机调查
动机是指从事某一项活动的思想出发点动机,是人发自内心的意愿或愿望。如表6所示,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参与者的动机以娱乐消遣、锻炼身体为主,这些动机也充分反应了滑雪这个项目的特点。另外,滑雪场现在为迎合游客的娱乐消费动机增加了温泉、度假山庄、马场等促进游客娱乐和消费的项目。由于滑雪时可以有效锻炼游客的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所以很多游客的参与滑雪运动的动机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值得注意的是有26人选择了追求刺激的这一选项,占总人数的13.54%。如果纯粹以追求刺激为滑雪运动的出发点或目的,而不根据自身条件、项目特点等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滑雪运动项目及其级别,那么必定会在运动中增加一定的危险性,这也是近几年来滑雪场经常出现滑雪游客受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滑雪爱好者需要增强动机引导,让其充分意识到健康运动和安全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有效保障运动安全。
(三)辽宁省大众滑雪运动指导员现状分析
滑雪指导员是滑雪场的中坚力量,滑雪指导员的教学能力,不仅关乎者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还关系者滑雪游客的二次消费以及滑雪场的信誉度,所以滑雪指导员是滑雪场软实力的代表,滑雪场的滑雪指导员的水平提高,才会大幅的提高滑雪场的整体水平。
滑雪指导员教授滑雪爱好者进行滑雪理论和技术学习中,指导员能否充分的运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理念,成为影响指导员对学员进行教学的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辽宁省滑雪指导员中大专或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69.81%,高中或者中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07%。辽宁省滑雪指导员的学历整体较好,这对保障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此外,在调研中发现,大众滑雪指导员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全职的滑雪场地工作人员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50%。很多滑雪场地的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通过不同岗位的协同工作,可以增加滑雪场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避免了出现劳动资源浪费的情况,并且由于滑雪场的指导员的收入较高,身兼多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滑雪场的工作收入,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辽宁省滑雪场的大众滑雪指导员的滑雪能力主要来源于滑雪场地的培训,然而出身专业体育学院的滑雪专业指导员较少。通过实地走访得知,滑雪场地每年都需要向社会招聘大量的滑雪指导员,但是由于体育学院滑雪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应聘的人数不足以满足滑雪场地对大众指导员的需求状况,所以滑雪场地往往自己组织培训滑雪指导员。这也说明滑雪场地对专业的滑雪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目前,辽宁各大主要滑雪场的滑雪指导员基本是以在读大学生为主,调查对象中有63.11%的指导员是体育专业在读或毕业的大学生。随着我国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教育部门加大了对雪上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中尤其是专业体育院校都设置了相关专业,尤其是在沈阳体育学院,滑雪已经成为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了,对于雪上项目的推广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三、 影响辽宁省滑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制约着辽宁省滑雪项目的发展
首先,相对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来说,辽宁省在冬季温度并不是十分寒冷,且冬季雪量不大,雪期短,适合滑雪场对外开放的时间往往在每年的冬季的十二月份到次年的二月末到三月初,一年中非滑雪时间占了大多数。所以从营销学角度讲,如何让滑雪场一直处于运营状态,才是滑雪场维持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滑雪场地的运营者往往在夏季使滑雪场处于封闭的状态。
其次,各大滑雪场以人造雪居多,因而会出现午间积雪融化,夜间结冰的现象,从而久而久之是雪道出现了冰雪混合的状况,从而导致了滑雪的雪道并不平整,当滑雪者遇到凹凸不平结冰的雪道时,会大大增加意外滑倒甚至受伤的概率。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严重影响了滑雪爱好者的参与乐趣以及对滑雪场的满意度。
再次,受地理条件限制,辽宁省滑雪场的雪道长度和坡度整体偏低,除了作为沈阳体育学院雪上训练与科研基地的白清寨滑雪场能达到举办国际正式滑雪比赛的标准之外,各滑雪场目前还均不能举办国际国内标准赛事,尤其是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辽宁省至今还没有组建专项运动队伍,这严重限制了辽宁省滑雪项目的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
(二) 滑雪产业经营存在薄弱环节
辽宁省目前的滑雪场总体上选址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势头,适合冬季滑雪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雪场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与日本和欧洲的大型综合滑雪场相比,雪道较少,配套设施过于陈旧,雪场环境与服务质量差,管理落后,很难吸引广大滑雪爱好者前来滑雪旅游度假。
日本是雪上项目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据有关统计,其全国拥有的滑雪场有600个以上,硬件条件优越。其成功在1972年的札幌和1998年的长野举行了冬季奥运会,是亚洲举行冬奥会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的札幌和长野的地区,其一家滑雪场的雪道数量基本在80条以上,而辽宁省最大的滑雪场雪道数量不足10条。近年来辽宁省滑雪场的游客数量呈递增趋势,在春节前后一些滑雪场的接待能力已出现饱和的态势,如何在现有滑雪场数量的基础上增加雪道的数量成为了辽宁省滑雪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另外,产业战略意识不强导致滑雪旅游产业研发落后,文化品味不足导致滑雪旅游缺少文化内涵与气息,滑雪场配备的服务较少,无法形成规模较大,活动内容丰富的休闲、旅游、度假滑雪场。
(三)滑雪项目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辽宁省滑雪项目相关人才短缺,滑雪场缺少与专业滑雪俱乐部及协会的合作,致使滑雪人才培养缓慢。
通过调查发现,有53.88%的滑雪指导员存在无证上岗的问题。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滑雪作为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辽宁省的各家滑雪场每年都对滑雪指导员的需求有所增加,就形成了“买方市场”,招聘过程中滑雪指导员的竞争比较大,导致部分滑雪场选择滑雪指导员的时候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其二,滑雪场对指导员资历认证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滑雪产业的增长,滑雪指导员的整体水平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从而导致了滑雪指导员不能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四)辽宁省滑雪运动的大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调研结果显示,辽宁省目前的滑雪运动参与者性别差异较为明显,男性参与者远多于女性参与者,同时年龄也较为集中,多集中为青年人。滑雪运动的参与者参加的年限较短,而参与的次数频率较低。而且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自发的团体活动组织,在管理上也有所欠缺,同时,滑雪项目在辽宁省的发展历史传统照比黑龙江、吉林两省不够深远,政府和滑雪协会对滑雪项目的推广与宣传不够深入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四、构建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通过区域产业合作,构建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联动格局。
目前在辽宁省各个地区均修建有不同规模的滑雪场,而这些滑雪场在经营管理以及配套服务方面都存在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雪场规模小、配套服务落后。这就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升级滑雪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滑雪产业区域合作重新整合滑雪资源,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统筹规划,使得合作区域内所有滑雪场进行良性竞争,纳入统一竞争合作体系之中,通过体制管理产生联动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与周边滑雪场和国外拥有先进管理理念滑雪场进行跨区域合作,吸引资金,加大滑雪场建设投入,增强滑雪场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多元综合性滑雪度假区,构建辽宁省滑雪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平台。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滑雪场进行分步升级改造,扩大滑雪场规模,引进新的休闲娱乐项目,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滑雪,使滑雪场经营走向多元化、多样化。滑雪场增加滑雪道的数量,并且建立老少皆宜的雪道,从而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滑雪爱好者。滑雪场增加休闲、娱乐项目的引进,从而充分的迎合滑雪爱好者的多元动机需求。健立与滑雪场配套的附属设施,如酒店、餐饮、娱乐会所等。提高滑雪场在非雪季的利用率,使其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可以减轻冬季运营的效率,从而使雪场全面的发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
(三)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构建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辽宁省中小学还尚未开展滑雪项目相关课程,高校也只有沈阳体育学院成立了滑雪专业,并设置了滑雪选修课程,东北大学也开设了滑雪选修课程。学校体育滑雪项目发展不足导致辽宁省滑雪项目人才短缺。因此要促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在滑雪人才培养与输出方面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培养滑雪人才,依托体育专业院校选拔和培养高水平滑雪运动员,为大众滑雪培训体育指导员;另一方面,以各大滑雪场作为滑雪人才训练、实习基地,建议滑雪场地对聘用的滑雪指导员定期的进行严格的考核,形成滑雪教学、训练、比赛、实习关联性人才培养――选拔――考核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滑雪场的软实力。
(四)注重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建构辽宁省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辽宁省滑雪项目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形产业开发方面,而对无形资产的潜力挖掘和利用还存在很大空间。事实上,国际和国内很多成功的体育产业都注重并积极进行无形产业开发与运营。因此,辽宁省应寻求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无形资产。比如,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中,我国共获得过一金四银三铜,这八枚奖牌全部出自沈阳体育学院,大量辽宁籍运动员在冬季项目的国际国内赛场上争金夺银,这都是滑雪运动的价值体现。可以通过明星运动员的形象塑造对大众进行滑雪项目的推广,使项目发展深入人心,营造更广泛的全民参与滑雪运动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翟金英.我国滑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J].冰雪运动,2013.(03):85-88.
[2]张云峰,王制,王旭.中国滑雪运动发展的战略价值思考[J].冰雪运动,2010.(01):38-41.
[3]顾久贤.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对区域消费需求与行为影响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03):114-120.
[4]朱志强,朱宝峰.我国滑雪运动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8):1-3.
[5]刘戈.中国与冬季奥运会[J].浙江体育科学,2016.(05):56-63.
[6]阚军常,姜立嘉.我国滑雪场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1):39-42.
[7]唐云松.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创新战略选择[J].冰雪运动,2009.(01):83-87.
[8]张瑞林.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体育科学,2016.(05):18-23.
[9]张守信.滑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冰雪运动,2014.(11):56-6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21-01
引言: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致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相对的趋于功利化。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教学的地位也逐步工具化。因此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凸显出急功近利的灌输式教学,另一方面也开始向基础技能型教学转变。但是显然这都不利达到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亟需回归到美学教育、人文关怀、哲理思辨的教学正轨上。鉴于此,本文通过一定的事例研究,重点着墨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试图为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动力。
一、小学语文存在的困境
1、课堂主体的把握 就现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在这一点的把握上许多教师都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中片面的强调学习的自由性而忽略了教学的约束性,另一方面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了有的课堂教学,虽然表面上其乐融融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几乎毫无所获;而另外一种课堂教学,气氛肃穆学生也一丝不苟的学习,但是实际的操作中却缺乏创新。显然这都是不合理的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匮乏或运用不当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相对而言我国的人口基础较大,所以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也为数众多,一般的教学自然班级人数都存在数量严重超标的情况。这样的窘境难免就导致我国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还有就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这主要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秀教师资源的匮乏和分配失衡,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优秀师资的配比存在严重的失衡,好的师资几乎都被所谓的名校所占据,而普通学校的师资就相应要略显弱势,贫困的学校甚至是一个教师任教数个学科。另一方面则是自然教学资源的匮乏,就语文教学而言主要是阅读资源的贫乏,还有就是对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不当。
3、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的检验办法只有考试这一个办法,并且在考试中也仅仅将高分作为评判的标准。自然这也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功力化,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二、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1、教学主体的合理把握 就现目前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要求来看,解放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但是这样的“解放”,不应该等同于放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任然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譬如在实施现目前较为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在学生谈论过程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走动监督并及时与学生互动,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应该及时伸出援手予以帮助。此外,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而具体制定教学的策略。譬如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这类课程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并且其思考维度较大,学生可以从同的角度去分析。因此这时就可以采取,小组谈论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在学习古诗词时,由于其理解难度较大,并且也存在许多学生认知能力无法企及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学习。
2、建立师资队伍完善师资分配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今后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就语文教学而言,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同时也能以自身的修养影响学生言行及写作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因此想要走出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首先就应该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政府应该鼓励优秀大学生加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并对在贫困地区任教教师加大补贴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师资力量均衡,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3、注重诗歌意境教学 普通学生生读诗歌,往往不能觉察其内在的美感,甚至于有的人在读完一首诗,感觉空洞无物没有得到丝毫的体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常人读诗歌都是流于表面字词的理解,对诗歌涉及的意象的深层次含义,没有进一步的挖掘,这就使得学生的体会相对的肤浅抑或甚至没有。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诗歌意境教学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通过意境教学,学生才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诗歌深层次的含义,否则仅仅停留在读字词的解读上,这就完全的将一首诗歌“糟践”了,就好比吃鸡蛋不吃蛋黄一样,学生只能认识到诗歌表面的韵味,却丢弃了诗歌内在的醇香。譬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中杜甫就利用了诸多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如“涕泪满衣裳”、“喜欲狂”、“巴峡穿巫峡”等,这些意象都表现出了浓烈的思乡之情,但是除此外还应该有爱国之情融于其中。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从而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4、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我国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即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对此的运用似乎还不够科学,抑或说是运用度不高但是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学习《雾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一课时,许多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这样的景观,因此便不能通过文章清新的感受到那一份美感。此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影像资源,尽可能的为学生构建一个冰雪世界。于是他们就可以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世界里驰骋;也可以感受“寒风吹拂,雾气缭绕”的清冷。总的来讲,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
参考文献:
[1] 何雪梅.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M].观察思考.2009
内容摘要: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文人画品格的建构,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为主要审美倾向。
关键词: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简言之,即指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画。士人画的概念提出于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①先秦以来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东坡根据画家不同的社会身份,把画分为士人画和画工画,肯定士人画,贬低画工画,因为画工画只取行状物,侧重物表,而士人画取其意气,别有一番气韵意境。由此可知,士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在政事诗书文之余而从事的一种雅好。文人画在元宋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文人画教育思想也具有了其特有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②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③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④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形似之外求其画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雅正是文人所标举的风格。张彦远此话正投合了宋文人的审美心理,故取之作为文人画的理论依据。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⑤道出了画更重要的是在形似之外的意。东坡观王维吴道子画壁云:“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象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欧阳修《题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明确了轻画形重画意的主张。沈括亦曾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⑦倪云林云:“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题自画墨竹又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子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⑧他以自己的亲身创作体会,揭示出文人画重意气不重形似的审美倾向。由此可看出,无论文人画创作还是画理鉴赏,皆追求形外形上的意境和逸气,这种审美倾向成为文人画教育的重要的思想。
二、气韵非师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有“论气韵非师”一节,曰:“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人品即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已,生动不得不至。”此言气韵非能师授,而在乎人品才情,这就要求画家人品胸襟的蒙养、诗书画的才情、广游河山的阅历,及追求风神超迈、志趣高雅的气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文人画家重要的修养方式。文人画家有了这种品格和胸襟才能创作出文人画特有的气韵格调。宋元文人画家莫不饱学博识。如苏轼文名盖世,自不待言。文同以学名世,操蕴高洁,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其墨竹开一代风气。李公麟,好古博学,雅善画,尤写人物为精。米芾博记洽闻,诗文甚丰,任书画学博士。赵孟坚修雅博识,善水墨白描梅兰水仙。王庭筠当时已有三绝诗书画之誉,这些文人画家都有深厚的文识修养,高远的胸襟境界,盘横山川,游心艺林,其画自有神韵妙境。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曰:“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生动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在天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结为山水传神矣。”这正指出了气韵非师思想的内涵,也是文人画教育思想的经典概括。明人姜绍书《无言诗史》评倪瓒云:“善画枯木竹石及山水小幅,气韵萧远,识者谓云林胸次冰雪云烟,相为出没,笔端固自胜绝,良不虚也。”文人画品格萧散闲远,笔韵高简,此正是气韵非师,乃个人修养所至的结果。
三、诗书入
南宋邓椿《画继》云:“画者,文之极也。”此言诗画二事,其理一也。王维《蓝田烟雨图》东坡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董其昌《画旨》谓:“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尊王维为文人画之祖,在于其以诗境入画,致使画境高远。诗画有异形同工之妙,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成为文人画立意造境的文化依托。宋徽宗立国子监画学,以古人诗句命题考试学生作画,又自徽宗开画上题诗句先河后,文人画家凡画必题诗,这逐渐成为文人画形式的独特之处。宋文人画家以书法入画,精研绘画用笔与书法用法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不同于描画的写法,建立文人画写意的概念,援书入画,才真正越过以状造形的阶段,进入了笔墨语言。
书法的修习成为人物画家的必修课。明人李日华《紫桃轩杂辍》云:“余尝泛论学画必在能书,方知用笔。”文人画把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中,丰富了绘画的语言。诗书入画从立意取境,从意象两端构筑文人画特殊的气质。东坡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书入画成为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诗的意境,书的劲势,画的形制统一于画面,诗书画互补互衬,此成为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之一。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这些审美倾向直接促进了文人画寄情写意和品格形态的建立。此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注释:
①宋人评画.湖南美术出版社,第223页.
②旧唐书卷七七
③旧唐书卷一二九
④荆浩.笔法记.
⑤东坡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⑥东坡集卷二凤翔八观.
关键词: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简言之,即指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画。士人画的概念提出于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①先秦以来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东坡根据画家不同的社会身份,把画分为士人画和画工画,肯定士人画,贬低画工画,因为画工画只取行状物,侧重物表,而士人画取其意气,别有一番气韵意境。由此可知,士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在政事诗书文之余而从事的一种雅好。文人画在元宋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文人画教育思想也具有了其特有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②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③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④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形似之外求其画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雅正是文人所标举的风格。张彦远此话正投合了宋文人的审美心理,故取之作为文人画的理论依据。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⑤道出了画更重要的是在形似之外的意。东坡观王维吴道子画壁云:“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象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欧阳修《题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明确了轻画形重画意的主张。沈括亦曾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⑦倪云林云:“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题自画墨竹又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子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⑧他以自己的亲身创作体会,揭示出文人画重意气不重形似的审美倾向。由此可看出,无论文人画创作还是画理鉴赏,皆追求形外形上的意境和逸气,这种审美倾向成为文人画教育的重要的思想。
二、气韵非师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有“论气韵非师”一节,曰:“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人品即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已,生动不得不至。”此言气韵非能师授,而在乎人品才情,这就要求画家人品胸襟的蒙养、诗书画的才情、广游河山的阅历,及追求风神超迈、志趣高雅的气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文人画家重要的修养方式。文人画家有了这种品格和胸襟才能创作出文人画特有的气韵格调。宋元文人画家莫不饱学博识。如苏轼文名盖世,自不待言。文同以学名世,操蕴高洁,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其墨竹开一代风气。李公麟,好古博学,雅善画,尤写人物为精。米芾博记洽闻,诗文甚丰,任书画学博士。赵孟坚修雅博识,善水墨白描梅兰水仙。王庭筠当时已有三绝诗书画之誉,这些文人画家都有深厚的文识修养,高远的胸襟境界,盘横山川,游心艺林,其画自有神韵妙境。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曰:“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生动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在天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结为山水传神矣。”这正指出了气韵非师思想的内涵,也是文人画教育思想的经典概括。明人姜绍书《无言诗史》评倪瓒云:“善画枯木竹石及山水小幅,气韵萧远,识者谓云林胸次冰雪云烟,相为出没,笔端固自胜绝,良不虚也。”文人画品格萧散闲远,笔韵高简,此正是气韵非师,乃个人修养所至的结果。
三、诗书入画
南宋邓椿《画继》云:“画者,文之极也。”此言诗画二事,其理一也。王维《蓝田烟雨图》东坡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董其昌《画旨》谓:“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尊王维为文人画之祖,在于其以诗境入画,致使画境高远。诗画有异形同工之妙,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成为文人画立意造境的文化依托。宋徽宗立国子监画学,以古人诗句命题考试学生作画,又自徽宗开画上题诗句先河后,文人画家凡画必题诗,这逐渐成为文人画形式的独特之处。宋文人画家以书法入画,精研绘画用笔与书法用法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不同于描画的写法,建立文人画写意的概念,援书入画,才真正越过以状造形的阶段,进入了笔墨语言。
书法的修习成为人物画家的必修课。明人李日华《紫桃轩杂辍》云:“余尝泛论学画必在能书,方知用笔。”文人画把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中,丰富了绘画的语言。诗书入画从立意取境,从意象两端构筑文人画特殊的气质。东坡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书入画成为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诗的意境,书的劲势,画的形制统一于画面,诗书画互补互衬,此成为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之一。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这些审美倾向直接促进了文人画寄情写意和品格形态的建立。此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注释:
①宋人评画.湖南美术出版社,第223页.
②旧唐书卷七七
③旧唐书卷一二九
④荆浩.笔法记.
⑤东坡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⑥东坡集卷二凤翔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