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

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

第1篇

因此,石家庄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结合当今世界通信行业的发展特点和我国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各类、各层次的通信人才的现状,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如何提高通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3]如何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现科研与服务相结合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对我系通信工程专业今后的重点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石家庄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2006年,自2006年通信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以来,招生势头良好,录取人数逐年递增,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共有在校生287人。2009年,我系通信工程专业被确立为石家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赢得了学校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力支持。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围绕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我系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办学过程中,我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重视基础理论和理论应用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做文章,根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规律和本科教育层次的特点,结合我系实际,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把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基础、重实践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新建本科专业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专业学科定位和专业建设特色的问题,如果专业学科定位不准确,专业发展没有特色,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等,专业本身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是通信工程专业今后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再次,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能否体现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模式是否契合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最后,科研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

二、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上,相对于已开办通信工程专业并有多年办学经验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来说,地方性高校新建专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4]

因为新建专业受师资、教学条件的限制,专业发展方向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要结合我系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做好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在合适的专业方向上进行重点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

石家庄学院作为石家庄市市属的唯一本科院校,在2006年通信工程专业开办之初,即对石家庄市及周边各地的通信类企业进行了调研。目前,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大型的通信产品制造研发企业,但是有大量的中小通信类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这些企业的特点是以面向工程实践进行系统开发设计集成为主。为适应这样的人才需求特点,我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面向应用、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有一定自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把“移动通信”作为专业建设方向的突破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所有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一门移动通信课程要涉及到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编码、程控交换及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多门课程,通过移动通信课程的建设可以带动整个专业教学的发展;二是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所谓“个人通信”,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可以和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完成信息的宽带传输,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移动通信是最关键的技术;同时移动通信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模块和其他通信系统是互通或相近的,学好、学精“移动通信课程”,就可以做到对其他通信系统触类旁通。

总之,地方性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和专业方向。

三、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构想

1.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学术梯队的建设、专业特色的培育都与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学术梯队建设是通过科研、课题的拉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和工程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除应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通信工程设计开发集成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来”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聘请通信专业居于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的学术带头人为我系通信工程专业的外聘教授或客座教授,指导和带动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到校任教;三是由于通信专业发展极其迅速,新理论、新器件更新很快,可以聘请高水平院校的博导、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通信行业的业内人士来我系做各种类型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报告和讲座。

“走出去”的方式有以下几点:一是派遣骨干教师到“211”等高水平院校访问学习或课程进修,通过回校交流带动整个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二是派遣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到工程现场顶岗锻炼,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三是选派年轻有为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学科科研的强化是对专业建设的提升,是融合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学科建设中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同时将有能力的同学扩充进教师的课题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又可以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相应地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术研究梯队的建设,考虑到新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科研梯队的建设也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挑选出一个或两个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专业方向的选取最好结合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例如石家庄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把“移动通信”作为特色专业方向,那么,科研梯队的建设也应把“移动通信”作为建设方向,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研究课题的申请、资助都应围绕这一专业方向进行,以争取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一些突破。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规划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受各方面条件,如师资、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等的限制,一般不会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应把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同时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部分高水平研究人才。那么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坚持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培养模式,以“重基础、强能力、有特色”为原则来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中体现专业特色。[5]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按照知识传授循序渐进的规律,将通信专业的所有课程以其在通信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提高拓展课程四个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是通信专业的数理基础,在课程设置中要突出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要加强基础课程中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和大学英语等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在这一阶段增加“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课程,全面和系统地概述了现代通信和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及主要技术问题,体现了通信发展的新技术及新方向。使学生对通信技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各类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大学四年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在其中的实际应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解决当前某些院校通信专业本科生“知抽象原理,不知其实际具体应用”,看不到现代通信全貌的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通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工艺实训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基础电子操作技能。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通信原理、编码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专业培养计划的主体,在教学大纲中,要突出核心主干课程的知识单元,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学时的分配上,在保证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课堂教学学时的同时,加大实验时数并增加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拓展课程模块,包括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类以及应用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也是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在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同方向上,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地方需求来构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深化课程组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贴近实际的工程实训,提高学生在这一方向的工程设计能力,使该专业方向成为我系通信专业的品牌方向。

3.实践教学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上,依据通信是全程全网的特点,[6]按照信号的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直到通信网的实现这样一个过程,明确各门专业课程在通信网中所处的位置,从通信网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的角度来设置每门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最终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后,不仅对通信网的某一个环节(对应于一门课程)有一个理论和实际的认识,而且对整个通信网络也应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通信网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自主地综合运用几年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工程性、实践性、研究性等要求,要求大多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都应在实验室实践,极其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撰写和验收等各环节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应用型人才;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卢晶琦(1982-),女,江西赣州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孟庆元(1970-),男,甘肃酒泉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广东 中山 528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2010TSZY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96-01

随着3G网络的全面铺开,4G牌照的即将发放,对通信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技术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已然成为每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移动通信课程一般都是大四上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目前普遍的情况是:理论教学满堂灌,学生由于找工作、实习、考研等诸多事务压身,疲于应付,实效难见;实验教学苦于系统级设备投资大,内容涉及广泛,许多院校都停留在软件仿真和或者实验箱观察上,与市场对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

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紧跟行业发展,引入中兴通讯的全套移动通信网设备,充分借助“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通信工程”这一有利契机,在与用人企业多年持续的调研沟通基础上,立足学生实际,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无线通信方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

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无线通信系统的一般原理和组网技术。整个系统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有机结合的产物,知识更新极快,且几乎涵盖了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其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我校结合生源和区域经济特点,经过数年的教学摸索和探讨,早就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一定的通信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通信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能从事生产一线的通信设备制造、应用开发、工程设计、设备集成与安装、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通信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1,2]既然是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那么任务的设计就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注意将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应用性环节渗透到理论、实验甚至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

1.分组专题汇报促理论学习积极性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种类繁多,在有限的学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结合我校实训条件,选择以TD-SCDMA通信系统为主线进行无线通信系统讲述(见图1),并侧重于无线环境分析、系统组成和结构、组网技术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GSM、CDMA2000、WCDMA、WLAN、LTE等其它制式的系统构成和帧结构等内容作为专题任务在开课之初下达。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学生自由组队(建议每组5~6人),各组就选定的任务课题多方搜集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出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并推荐1~2位同学作为专题主讲,其余同学辅助回答问题;而专题报告的分数由其余各组组长共同给出,作为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如此一来,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系统级现网设备训扎实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实验箱和软件仿真都只能针对部分知识点予以强化,跟实际系统级的设备特别是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相距甚远。因此我校加大了对通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打破传统的程式化的实验模式,与中兴等国内知名通信公司合作,建设了固网和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室,在建设上要求与职业技能标准和社会培训需求接轨,就硬件配置来说,在广东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基于此平台,可以模拟运营商开局的完整过程,按实际的工作流程开展各子系统任务训练。每一个子任务的完成都必须经过资料的自主学习、设备走线及板卡初始化、数据配置、故障排查等多个步骤。学生在完成所有的子任务后,可以最终实现该系统的无障碍通话和上网业务。这种接近于真实工程训练的过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并不断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以理论知识来指导操作,达到培养工程素质的教学目标。

3.多层次实训基地养工程实操经验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可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数不多的极佳的专业性、综合性项目演练时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操经验,我校密切联系本地相关企业,建立有运营商、网络代维商、规划设计院、设备厂商等多层次的校企实训基地,并尊重大四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实行学生企业双向选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集中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对于少数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并且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可以是利用MATLAB、SystemView等工具软件完成某一制式下物理层的信道建模和分析,或者是扩频、调制、信道编译码等某一块电路的具体实现。

而对于即将步入通信行业直接就业的学生们来说,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聘请本地运营商或者通宇等设备制造商的高级工程师直接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入校参与课题的拟定到实际的论文指导;另外一方面直接将学生送到合作的中兴通讯、爱立信(中国)通信广州分公司以及珠海亿灵通讯等多家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NC助理工程师认证”和“爱立信网络代维及网络调整支撑服务资格认证考试”,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够拿到通信行业就业的准入证书,为其今后在通信行业的求职、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的效果

从转换教学思路建立NC联合实验室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以来,通信教研室定期对用人企业进行回访,也指派专任老师参与企业实训,并及时将调研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评教及就业结果分析表明,通过“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真正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通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第3篇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针对常州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如何培养出符合轨道交通产业需求的具有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确立了“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校内校外实践并重、多学科交融校内外团队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从培养方案设置、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培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信号与控制;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79-02

收稿日期:2014-11-09

作者简介:屈霞(1968—),女,甘肃张掖人,常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卓越教学理念及其实践研究”(SCZ131950000V/002)

从2005年开始,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我国获得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达到37个,高居世界第一。目前,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9座城市的长三角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总量将达到3383.87公里。未来3年,至少还有10个以上城市将获得批准。也就是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热潮至少要持续10年以上,这将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急需大批具有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常州大学为推进立足常州、服务地方的办学实践,在整合现有优质学科资源的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设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以深入培育轨道交通产业新领域人才。逐步确立了“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校内校外实践并重、多学科交融校内外团队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需求,从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培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科学设置培养方案

(一)确立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从调研各高校尤其是长三角地区高校本专业办学的经验及其目前就业实际形势,确立了培养目标:为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培养掌握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理论和轨道交通信号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能从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从苏州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30—50%的学生进入轨道交通产业,其他出国、考研及其从事通信、自动化控制类岗位占多数。将办学定位为“在宽基础之上重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即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通信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各种能力,而能力的获得必须有相应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支撑。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本着为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的宗旨,突出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出发,改变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先从培养专业能力入手,分析所需的专业知识从而确定专业课,由专业课导向专业基础课,再根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来确定基础课程的内容[1]。

1.专业课程的确定。轨道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在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下,根据自动化学科大类与专业内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加强核心专业基础教育,强调综合性和完整性出发,整合出9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课程。确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检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4门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作为专业选修课,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城市轨道通信系统和系统可靠性原理作为专业基础选修课。

2.专业支撑课程的设置。配合轨道专业课程,设置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电机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以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

二、实践平台搭建

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依托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好的实践平台要贴近工程实际和科技前沿。

(一)专业能力进阶的校内实验室建设

依据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和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三个层次[2],搭建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和微机连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校内的城轨课程课内实验及实训场所。信号基础设备实验室包括轨旁信号控制设备及城轨动车转向架模型等基础设备。城市轨道信号控制实验室分为城市轨道综合监控模块、城市轨道通信模块、城轨信号及列车监控沙盘模块等。城市轨道综合监控模块实时地模拟地铁车站控制、运行,包括车控室IBP一体化工作台及车站级ISCS综合监控工作站二部分。

(二)建立校外实习及实践教育基地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要素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主动到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最新发展技术,进一步与苏州地铁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公司等企业建立实习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培养方案,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毕业设计,参与真正的轨道信号的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具体的工作。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及现场学习指导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高校教授、企业专家技术讲座

学院聘请了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四方车辆研究所等轨道交通领域专家教授、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技术讲座,学生通过现场与专家教授的交流,把握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前沿,拓宽其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多学科交融的团队指导模式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行业相关性很强的专业,涉及到自动化、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培养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和城市轨道的实际工程项目研究需要具有学科交融的教学团队的群策群力。

(一)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监督教学

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南车车辆、学校教学校长等校内外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方案、日常教学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跨学科、校内外指导团队的形成

本专业教师全部来自原通信工程系,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80%。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实践生产能力。但由于信控专业具有起点高、发展快、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专业教师都需要到地铁公司参加培训,参与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需要经常性地去企业现场调研,通过调研展开课题研究;吸纳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校内实训课兼职教师,自有实验教师负责助课,共同构成教学指导团队,指导学生校内实践及毕业设计,实现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知识交叉和融合[3]。

(三)课堂项目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潜质

作为实践教育创新的主体,教师需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自身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即在相关课程授课过程中,结合研究项目进行案例教学,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4],例如对于“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的设计和速度控制器的设计、有轨电车车载控制器的设计、轨旁区域控制器ZC的设计等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相关系统方案。在专业课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让学生掌握仿真工具及软硬件设计方法。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学生应熟练掌握KeilVision软件模拟仿真和Proteus对电路交互式仿真,课后每位学生要动手焊接并调试出一个具有实际功能的作品。在EDA技术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用VHDL语言设计一些基本的通信信号。

(四)将提升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本科教学

进一步综合各学科优势,搭建和完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软硬件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创新活动中来。以教师科研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各级科技创新项目为实践创新活动板块形成多个学生创新实践团队。鼓励学生申报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

通过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各级创新性实训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校企合作、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各类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激活学生创新潜质。

常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成立为常州市围绕轨道交通产业进行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增添了新的力量。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自2013年招生以来,报考人数位居常州大学前列,学生录取分数高、生源好。2013级学生一年级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93.5%人,六级通过25.8%人,多人获得江苏省数学竞赛二等和三等奖。部分学生已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进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了良好的研究习惯和功底。

参考文献:

[1]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2]王海燕.“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

第4篇

【关键词】 LTE 频谱规划 业务定位

1 前言

TD-LTE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成为3GPP唯一的TDD标准,同时已经启动的TD-LTE产业与国际LTE产业基本同步。TD-LTE为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步入国际主流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而如何引入TD-LTE网络是中国运营商目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本文从TD-LTE的引入时期、引入路径、业务定位、频谱规划、设备情况以及覆盖策略几方面对TD-LTE的引入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2 TD-LTE网络的引入时期

TD-LTE国际标准化和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标准方面来看,TD-LTE物理层高层的相关接口和射频标准都已经完成。从产业来看,国际国内很多制造商都已经加入到TD-LTE产业链当中。2009年底,很多设备制造商就可以提供TD-LTE商用或者准商用的主设备。中国移动也准备在2010年5月份上海世博会上展示TD-LTE,进行较大规模的外场试验。

同时,TD-SCDMA是保障TD-LTE成功的前提条件,而TD-LTE产业链发展有赖于TD-SCDMA产业链的强大和完善。

根据TD-LTE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的特点,从整个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角度来看,TD-LTE的发展有赖于TD-SCDMA的快速发展。

从终端的发展情况来看,预计多数厂家提供第一款LTE FDD商用芯片的时间在2010年下半年,而相对于LTE FDD,TD-LTE商用芯片的时间表大概将晚半年左右。

总的来看,TD-LTE网络的引入时间,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技术标准的成熟度;

设备厂家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手机等终端的成熟度;

3G系统引导的数据业务的发展情况;

市场竞争。

3 TD-LTE网络的引入路径

由于LTE实质性部署至少还需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使HSPA+(高速链路分组接入演进)成为运营商的另外一项选择。

这样,从3G网络到LTE网络有如下两种策略:

策略一:3G网络直接升级到LTE;

策略二:3G网络通过引入HSPA+升级到LTE。

策略一的优点是:标准制定进度较顺利,厂家重视与支持程度好。策略一的缺点是:演进过程过于激烈,大量HSPA用户需要更换LTE终端,HSPA网元无法再利用;3G网络投资保护性差,大量的HDPA投资浪费;演进周期将会很长,一是处于投资保护考虑,HSPA系统将长期运行,吸收不少用户,二是剧烈演进将影响LTE系统发展用户,大大拉长LTE系统的成长期,影响其商用进程。

策略二的优点是:演进平滑,现有无线网络投资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策略二的缺点是:HSPA+应先于LTE得到应用,但HSPA+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进度远落后于LTE,尤其是基于TDD的HSPA+标准化工作更是处于初始阶段;HSPA+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通过比较,两种策略各有长短。究竟采用哪种引入路径,将取决于市场竞争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度如何。运营商既要保持技术领先,同时又要考虑合理的建设成本,建议采取策略二进行网络的平滑过渡,以保护TD-SCDMA网络的投资。

4 TD-LTE网络的业务定位

早期2G提供的数据业务传输速率太低,时延太长,无法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LTE将支持更多用户,其更高的速率可以与目前应用于家庭的DSL速率相媲美。简化的协议结构、简化的网络架构、基站网络间的功能分离和功能重定义,作为LTE提高网络效率的手段,使运营商有机会将传统互联网业务移植到手机平台,向手机提供高数据率业务、融合语音业务(VoIP语音业务)。

总的来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2G/3G网络与TD-LTE网络的业务定位有以下一些特点:

2G/3G网络与TD-LTE将在一定时期内共存,相互竞争和互补,各自对不同需求和业务定位混合组网运营,并有部分重叠;

2G/3G将在语音等电路域业务以及低速数据业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技术特点;

TD-LTE网络的大容量、高速率、低延迟、低成本特性能够保证有效的海量数据传输,在高速率数据业务上填补2G/3G的不足;

TD-LTE的网络发展的业务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3G网络数据业务发展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TD-LTE网络的业务发展。

5 TD-LTE网络的频谱规划

中国移动在前三期的TD-SCDMA网络建设中,已经采用了A、B频段进行网络建设,在四期建设中有可能增加使用C频段。而最近,中国在低频段增加了新的TDD频谱:700M频段:746MHz~806MHz(60MHz)。在将来的TD-LTE网络建设时,可以采用A、B、C频段以及700MHz频段。

这样,TD-LTE与TD-SCDMA既可以同频组网,也可以异频组网。

同频组网时,TD-LTE与TD-SCDMA可以同时采用A、B频段,或者同时采用A、B、C频段;异频组网时,TD-SCDMA采用A、B频段,而TD-LTE可以采用C频段或者C频段与700MHz频段。

5.1TD-LTE与TD-SCDMA同频组网

TD-LTE与TD-SCDMA可以同时采用A、B频段,或者同时采用A、B、C频段,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TD-LTE与TD-SCDMA的时隙分配以及系统之间的干扰。如果采用C频段组网,还要考虑TD系统与WLAN系统之间的干扰,特别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干扰。

TD-LTE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同频共存,也就是LTE的DL/UL必须经过时间调整和TD-SCDMA子帧相一致。但并不是所有的DL/UL配置比例都支持TD-SCDMA和TD-LTE两网的共存,DL/UL比例为6:1和3:4的两种配置不支持两个网络的共存。

在同频段且无额外保护带的情况下,TD-LTE系统和TD-SCDMA系统共站组网时必须实现设备的严格同步,以彻底解决干扰问题。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频谱资源较为丰富,因此不建议采用同频组网。

5.2 TD-LTE与TD-SCDMA异频组网

TD-SCDMA采用A、B频段,而TD-LTE可以采用C频段或者C频段与700MHz频段。

如果TD-LTE只采用C频段组网,由于TD-LTE与TD-SCDMA间的频率间隔,基本可以不考虑两者之间的系统干扰,但仍需要考虑TD系统与WLAN系统之间的干扰,特别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干扰。

TD-LTE也可以采用700MHz频段组网。如果TD-LTE只使用2GHz以上的频段,即C频段组网,那么高频段的无线网络特性是覆盖范围小,限制了单基站的覆盖能力,使广域覆盖的建网成本较高。如果采用采用较低的频段,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覆盖范围,使建网的成本降低。特别是对于室内覆盖,较低的频段有着更好的穿透性,能够提供更好的室内覆盖。

TD-LTE可以同时采用C频段与700MHz频段组网,即由双频或是多频段网络组成未来的TD-LTE系统,系统的广覆盖由低频段的网络来承载,高容量、大业务需求的区域则由高频段的网络来承载。

这样,在网络建设初期,主要覆盖热点地区可以采用C频段进行网络建设;在网络建设的中后期,可以采用700MHz进行大覆盖的网络建设。另外,对于室内覆盖,也可以采用700MHz进行建设,以解决目前还不好解决的与WLAN系统的干扰问题。

5.3 TD-LTE系统室内外异频组网

在频率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建议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采用异频可减少干扰,降低规划和优化工作量,同时室内外可设置不同上下行切换点,以满足不同业务要求。

6TD-LTE网络的设备情况

6.1TD-LTE网络设备的分类

从基站产品的扇区配置、应用场景以及成本出发,TD-LTE基站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宏基站、微基站和微微基站(又包括Femto基站和Pico基站)。

而根据硬件结构,宏基站和微基站又可以分为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其中分布式基站是由BBU和RRU两部分组成。根据TD-SCDMA网络的设备应用情况,分布式基站是TD-LTE的主要使用的产品。

6.2 TD-LTE微微基站

TD-LTE微微基站,又称为家庭型基站。是近年来根据3G发展和移动宽带化趋势推出的超小型化移动基站,它采用IP协议、通过用户IP宽带网接入运营商的移动核心网,具有超小型化、即插即用等创新特性,是为移动宽带用户体验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Femtocell使用IP协议,通过用户已有的ADSL、LAN等宽带电路连接,远端由专用网关实现从IP网到移动网的联通。从网络建设和运营角度来看,其具有安装方便、自动配置、自动网规、即插即用的特点。

6.3 TD-LTE网络设备特点

根据目前各个厂家的设备开况,TD-LTE网络设备主要有以下特点:

RRU设备采用宽带收发信机设计,每载波带宽高达20MHz;采用64QAM、MIMO、OFDM等技术,具有高峰均比;采用高效率功率放大器技术,基站整机功率效率高达20%;能够支持2×2MIMO、4×2MIMO、8天线波束赋形。

对于BBU设备,对于TD-SCDMA厂家,TD-LTE的BBU设备与TD-SCDMA设备可以共模块;对于非TD-SCDMA厂家,TD-LTE的BBU设备可以与GSM设备共机架。能够支持2×2MIMO、4×2MIMO、8天线波束赋形的信号处理。

而在TD-LTE系统应用中,有以下几种天线结构:

标准X-极化、双极化天线结构。

双波束板天线结构:用户由最近的固定波束提供服务;天线波束由天线列生成;每个波束都通过双极化方式支持MIMO。

自适应波束SDMA-MIMO:每个用户由多个波束提供可能最大的C/(I+N);零值波束指向其他SDMA用户;每个用户都可应用双极化MIMO。

6.4 对现有TD-SCDMA网络设备的升级要求

根据前面的分析,TD-LTE系统基本上可以利用TD-SCDMA网络的站址进行基站建设。

TD-LTE与TD-SCDMA进行共址建设,可以共用机房、电源、传输等配套设施,节约建网成本。如果TD-SCDMA网络在建设期间能够考虑到将来向TD-LTE系统过渡,就可以进一步利用现有投资,而节约建设成本。

根据厂家目前的产品开况,BBU基本采取的是共模开发,只需要考虑TD-LTE与TD-SCDMA的总的基带处理能力的分配。

TD-LTE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用RRU,主要要考虑带宽、时隙配比和输出功率等因素。受限于器件带宽能力,共RRU最多支持30MHz带宽,这种情况下两个系统只能采用同频方式组网;如果是异频组网,两个系统只能通过合路器将两个RRU合路到宽频天线上。由于共收发通道,要求TD与LTE时隙转换点一致,此时两系统间无须干扰隔离带宽。同时需提升现有TD-SCDMA2W输出功率至5W以上。实际由于TD-LTE后续的输出功率要求高达20w,整个RRU的输出功率就更高了。

7 TD-LTE网络的覆盖策略

从网络演进及部署等方面来考虑,类似目前3G网络建设,以现有用户和网络覆盖为基础,3G网络目前必须叠加在2G网络上才会有较好的赢利模式,应充分利用目前2G网络网覆盖广泛、用户众多的资源。

所以,如果未来的LTE网络布局叠加在3G的网络上,以3G业务应用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网络布局,将达到更好的网络建设目标。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TD-LTE网络的业务定位,可以将TD-LTE网络建设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网络建设初期、网络建设中期、网络建设后期。如表1所示,TD-LTE网络建设各阶段发展策略如下:

网络建设初期:根据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在3G业务应用出现饱和的热点区域建设TD-LTE网络,TD-LTE系统作为3G业务饱和区域的补充覆盖;同时,对于室内等有高速率数据要求的区域,要进行重点覆盖建设。

网络建设中期:根据市场对超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情况,逐步在城区进行TD-LTE网络的建设,为城区提供高速率的业务速率。这个阶段,在城区TD-LTE网络与TD-SCDMA网络共存,相互竞争和互补,各自针对不同需求和业务定位混合组网运营,并有部分重叠。

网络建设后期:根据数据业务发展的情况,由城区向郊区、县城、农村等区域逐步扩大TD-LTE网络的覆盖,进行全网广覆盖。在数据热点地区,由于TD-LTE网络的低成本等因素,2G/3G网络逐步退出市场,基本完全依靠TD-LTE网络来提供各种业务。在其它区域,TD-LTE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TD-SCDMA网络提供话音和低速率数据业务。

8 总结

综上所述,对TD-LTE的引入策略初步总结如下:

TD-LTE网络建设各阶段发展策略:TD-LTE的引入时期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技术标准的成熟度、设备厂家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手机等终端的成熟度、3G系统引导的数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市场竞争等几方面因素。

采用哪种技术引入路径,将取决于市场竞争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度。

2G/3G网络与TD-LTE将在一定时期内共存,相互竞争和互补,应各自针对不同需求和业务定位混合组网运营,并有部分重叠;2G/3G将在语音等电路域业务以及低速数据业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技术特点;TD-LTE网络的大容量、高速率、低延迟、低成本特性能够保证有效的海量数据传输,在高速率数据业务上填补2G/3G的不足。

TD-LTE的频谱规划,既要考虑系统的频谱效率,也要考虑系统的干扰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不同TDD频段的无线传播特性,可以采用高低双频段组网。

TD-LTE与TD-SCDMA进行共址建设,可以共用机房、电源、传输等配套设施,节约建网成本。如果TD-SCDMA网络在建设期间能够考虑到将来向TD-LTE系统过渡,就可以进一步保护现有投资,节约建设成本。

TD-LTE网络的建设是逐步进行的,而且应该走一步看一步,根据用户及业务应用分布再确定下一步的建网策略以及覆盖区域。

参考文献

[1]李新.TD―LTE无线网络覆盖特性浅析[J]. 电信科学,2009(1).

[2]沈嘉,索士强,全海洋,等. 3GPP长期演讲(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1).

[3]张新程,田韬,周晓津,等. LTE空中接口技术与性能[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付博.TD-SCDMA向TD-LTE的跨越演进[J]. 移动通信,2009(8).

[5]何廷润. 从战略层面评析TD-LTE跨越HSPA+的演进路线[J].移动通信,2009(9).

【作者简介】

胡恒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常年从事移动通信工程咨询和设计工作,对GSM、CDMA、WCDMA、TD-S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均有一定了解,主持完成了多项移动通信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

梁Z:中国人民西安通信学院讲师。1998年本科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第四代移动通信。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的英文“innovate”其注解为“makechange”(改革),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广大民众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金陵科技学院树立“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提升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光电等一系列热门专业,是21世纪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别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进行科技技术创新,担当起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立足于南京软件名城的需求视野,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培养软件类卓越工程师及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以南京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016年,学校关于本科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修订工作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加强了对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要求把实践环节体现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树立牢固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方向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金陵科技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加入了学生的新兴的血液,可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且新思想的加入,可以碰撞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一部分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提出独特的创新见解;另外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都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学校还一直开展大学生导师指导制,每年经过严格的选拨工作,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中。根据大学生人数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通过科技讲座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承担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也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校发展思路中进一步明确了办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去。学校每年一定数量的科普宣传、教授面对面、专业认知实习、科技创新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活跃校内创新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本科生每学期参与2次以上的科技创新讲座,本项目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分享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对项目开展、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指导。在讲座举行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或者项目负责人继续保持联系并交流,在大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组成由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团队,参加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比赛和技能竞赛。每年学校组成都有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指导项目资助,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创客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竞赛和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大力注重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转换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进行过程中,进行论文指导和专利讲座,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含软件著作权),在国家级期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了解学生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三、经验和不足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大一的学生重在积累和科研创新工作的启蒙,大二学生重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和科研创新工作练习,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一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大四学生可以面向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把关。当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高校和老师甚至是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重视,总感觉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二是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忙,大二大三学业学习时间比较多,没办法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转到卓越班学习后,抽不出时间进行工作,耽误项目的进展。大四学生要实习、考研和找工作,也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科研类高校,实验设施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不足,希望未来可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重要措施,总结了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对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6-142.

[3]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83.

[4]王强,高婷婷,曹永成.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5):21.

[5]包永强,梁瑞宇.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63-164.

[6]黄景飞,刘忠.应用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52.

第6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PPP模式;实施方案

1.引言

公共项目一般是指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其中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电力设施、市政工程、通信工程等,公用事业包括国防工程、监狱、图书馆、急救中心等为实现政府社会职能的各项服务设施项目。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应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断增加,城市新建污水处理厂势在必行。作为社会公共项目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投资不可逆、短期回报率低以及风险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为解决融资问题,以PPP模式为代表的特许经营融资模式被广泛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中,从而对PPP项目评估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对于评价标准和程序的阐述仍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进行社会公共项目PPP模式实施方案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论文以某市第四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进行方案设计研究。

2.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2.1 项目运作模式设计

该市人民政府指定某产业集团为代表政府的实施机构,依法选择两家社会资本,与产业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其中一家社会资本应有能力、有意愿作为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受托人,接受项目公司的资产,并以该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化产品;另一家社会资本应有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运营经验。

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负责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维护,政府向项目公司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如果项目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并能够产生稳定利润,则对项目公司资产进行证券化。社会资本可选择现金转让或认购股份的方式,转让所拥有的项目公司资产。

如果资产证券化条件不成熟,则由项目公司负责运营,直到特许经营期满后将污水处理厂无偿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机构。

2.2 项目交易结构设计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9]27号)要求,本污水处理厂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资本金比例提升,则债务资金减少,债务资金的融资成本也相应减少。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资本金比例设定为40%。本项目初步设计投资额为47980.10万元,经济测算对建设期利息进行了调整,总投资调整为48015.26万元,项目公司股权投资为19215万元。

根据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14]156号),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政府出资按6820万元考虑,占35.49%;社会资本共出资12395万元,占64.51%,其中:有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运营经验的社会资本占比49%,出资9415万元;可作为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受托人的社会资本占比15.51%,出资2980万元。

2.3 项目风险分配框架设计

本项目风险分配机制按照风险分配优化、风险收益对等和风险可控等原则,综合考虑政府风险管理能力、项目回报机制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等要素进行设计,在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具体过程中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1)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对该风险具有控制力;(2)承担风险的一方能够将该风险合理转移;(3)承担风险的一方对于控制该风险有更大的经济利益或动机;(4)由该方承担该风险最有效率;(5)如果风险最终发生,承担风险的一方不应将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转移给合同相对方。

在此风险分配框架中,把本项目的风险分配划分为三个阶段:

(1)风险初步分配阶段: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由政府主导风险初步分配,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初步评估风险是否在双方控制能力范围之内。

(2)风险全面分配阶段:在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阶段评估项目风险,如果政府对风险具有控制力,则政府承担风险;如果政府对风险不具控制,则项目公司承担风险;如果风险不在双方控制能力范围之内,则进行合同谈判确定风险分配机制。

(3)风险跟踪和再分配阶段: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加强对项目公司的风险管理跟踪以及政府的风险管理跟踪,判断已分配的风险是否发生预料外的变化、是否出现未识别的风险,然后根据判断结果进行风险再分配。

2.4 项目合同体系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构成PPP项目的基本合同体系。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相应的合同体系也会不同。PPP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项目合同、股东协议、履约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等)、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其中,PPP项目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导关系"。

对于本PPP项目,随着项目的进展,各参与主体在不同阶段签订的合同构成PPP项目合同体系,如表1所示。

2.5 项目政府监管架构设计

(1)授权关系与监管机制

本项目授权关系为市政府授权产业集团公司作为项目实施机构并作为招标人组织项目采购工作,选定社会资本后,由产业集团公司与社会资本合资组建项目公司,政府和项目公司签订PPP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针对PPP项目专门设计的政府监管机制,在遵循依法监管、监管机构独立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本项目政府监管还特别强调以下重要原则:1)社会效益驱动原则,2)与项目建设过程相协调原则,3)提高监管效率原则,4)强制性监管与灵活性监管并存原则。

(2)政府监管基本框架

在保障项目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的总体目标指导下,传统的监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政府监管部门根据自身职责特色,依照法律、行政法规、PPP项目合同协议及项目合同、产权约束等对本项目所有参与方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形成统一的有机体。

(3)政府监管主要内容

PPP项目的生命周期分为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项目建设期(投资实施期)、项目运营期和项目移交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监管内容和所参与的监管主体有所不同。对项目各个阶段中不同的监管主体所参与的主要监管内容进行统一对应,如此设置政府监管主体及其各自在项目不同阶段的权力职责范围,可最终实现对项目动态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结束语

论文根据PPP项目运作一般模式及某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特点,进行了项目PPP运作模式设计、项目交易结构设计、风险分配框架设计、合同体系设计以及政府监管架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某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试行PPP模式是可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优化,能使资源合理配置,更能为社会创造最大净效益,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今后类似项目的PPP投资咨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Jason Fox, Nicholas Tots .The PFI Handbook[M], Jordan Publishing,1999

[2]Li Bing, Akintola Akintoye, Cliff Hardcastle.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J],2005,23

[3]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as a Toll to Develop Infrastructure in Poland[R],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Poland

[4]严玲,苏莉颖,韩志国. PFI项目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7 (8):74-77

[5]牛茵.对PPP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6]财金[2014]113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