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包装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

第1篇

在当下的图像和信息时代的包围下,商品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那么它将被冷落到角落,一个没有吸引力的食品包装,同样不会被消费者接受。商业插画的独特语言和表现手法可以让食品包装从大众视线中脱颖而出,拖住消费者的脚步,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沟通。商业插画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对于情感营造和意境美的氛围表现有着强有力的营造。商业插画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通过视觉语言和情感表达来实现品牌形象的差异化,能够实现市场竞争的关键。插画表现手法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加细腻的人性化体验;商业插画能够为品牌注入生命力,有助于品牌延伸和发展,实现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特征,插画成为一种标志,有利于品牌推广。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一般包括色彩、文字、图形和造型元素,当插画作为一种图形出现并占主要面积时,是构成包装视觉形象主体的关键要素。插画作为图形可以通过色彩、面积、形状等来烘托整体的产品氛围,实现秀色可餐;通过视觉引起嗅觉和味觉等体验,从而让消费者实现消费。最重要的是,插画设计中的审美性和感染力可以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精神体验。食品包装设计中插画的运用主要通过包装中的“主人”即内容物的信息诉求和食品的定位等来进行设计的,好比是一个“舞台”,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亦写实亦抽象,亦幽默诙谐亦理性深长;更为重要的是展现完毕,消费者购买后,还需要指导消费者如何使用包装和使用过后的处理包装,影响消费者的观念及行为,从而塑造绿色食品品牌形象的表达,注入品牌生命力,推动经济发展。

二、商业插画如何让食品包装“秀色可餐”

(一)“色”与食品包装设计

“色”不仅仅是指华丽的外表,更应该恰当的体现食品的诉求色彩,并结合图像生动地说明商品的主要特性,帮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商品,通过插画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诠释食品商品的口感、选材、功效、历史渊源等特性。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武器”之一,也是插画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也是成为一个品牌的指代符号,传递信息和易于识别;同时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插画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功效,带动消费者的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激发消费者产生联想和情感,加深品牌度和企业认知度,为品牌注入生命力。插画形式与色彩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用色也不一样,还要受到民族、信仰、年龄、习俗、兴趣爱好、消费层次、生活经验等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需要“异色”的食品包装设计;如针对青少年人群的食品包装,在插画色彩上可以运用比较鲜艳、纯净的颜色来表现食品。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插画,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包装设计,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食品包装都具有“美味”的特性,并且让消费者垂帘三尺的效果。设计师要通过包装中的插画设计让消费者感受到绿色、有机、新鲜、美味等视觉感受让消费者产生美好的味觉暗示。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还可以运用插画中的色彩对比来实现产品的整体心理感受,面积对比、轻重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来控制包装画面的色彩力量。做到秀色可餐就需要做到形与色的协调,质与色统一。

(二)“形”与食品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与包装插画的结合主要研究的是客观对象外部结构形式与装潢表现形式的整合关系,也就是插画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与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造型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造型首先打动人的是“形式”,也就是商品的包装造型,同样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插画设计中的形式,较多的是几何性构图形状、抽象化构图形状、装饰性表现手法、漫画表现手法等。“秀色可餐”食品包装中的色与形是相统一的,形是色的载体,同时色传达情感的造型,通过形态独特和新颖,传达有趣图形颜色。在包装插画的“形”设计上,不同的创作方式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在插画设计中进行图形创意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让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设计师可以根据食品本身的特征来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出幽默和有趣的插画图形来吸引客户,因此,消费者也增加了生活上的情趣,这类包装不甚梅举如在俄罗斯面食品牌“彼得晚宴”的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很好地将食品——面条,与意大利厨师的形象,插画与写实图形相结合,厨师半椭圆的肚子高高挺起,风趣可爱,中间用食品中的不同种类相结合;通过插画有趣的结合,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三)趣味性与食品包装设计

趣味性的食品包装,主要是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运用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图形和别致的造型等就可以让食品包装具有幽默感和生动性。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趣味性,通过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体现在插画的形与色的结合,图形与产品的结合、包装版式设计与文字的结合、包装结构与材料的结合等方面。可以是视觉上图形的趣味性和色彩上的趣味性,还可以是触觉上原始材料的趣味性,主题内容上的趣味性和动觉趣味性设计等,动觉趣味性是指具有动感设计的包装,也就是互动性较强的包装。如Krc&Ko系列休闲食品包装设计,在图形上与色彩上都充满了趣味性。写实摄影的爆米花插画与一系列卡通插画图形中的各种动作生动有趣的相结合,相得益彰。在文字上才用诙谐自由的字母,让文字与图形、色彩统一在整体风格当中。文字编排上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图片更加的生动,文字更加深刻,画面更具视觉张力;图与文的有效结合形成最佳的诉求,并让视觉更加的具有条理性。让平淡变得新奇,表现夸张,色彩鲜明。

(四)故事性与食品包装设计

插画的故事性表现是指用超过一幅图的结构来讲诉一个视觉故事的方式。而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运用故事性也是系列化包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些儿童产品中,经常运用童话故事内容融入在包装设计中,来表现故事延续性。在一些食品包装设计品牌中,同样需要故事性,不仅可以传递品牌文化,更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利用故事性的信息传达商品特性,有利于品牌的延伸和发展;食品包装设计中运用故事性手法,不仅是内容上的故事性,品牌上的故事性,更加是包装设计系列化产品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同规格、不同内容和不同体积容量等的同类商品,可以采用相同的造型、故事、图案、色彩来形成包装的系列感;统一中求变化,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注意力,强调整体设计和食品的整体面貌,压到其他食品包装的冲击力,突出强调视觉上的系列优点。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色彩;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仿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93-01

1 引言

现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在许多家庭中人们对于儿童的消费投入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们经常会满足孩子的要求,据调查,在我国,40%的家庭总支出中大约有40%的资金花在孩子身上。因此,儿童食品的消费市场有着非常大的潜力。成功的儿童食品包装色彩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儿童的色彩视觉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食品包装色彩大多都会采用比较饱和的色彩进行简单的拼凑,色彩比较鲜艳。

不太符合儿童对于色彩的审美偏好。对此,针对儿童食品包装色彩设计,我们从仿生物色彩的角度研究,设计出更多的符合儿童的审美偏好的设计作品。

2 儿童对色彩审美偏好分析

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提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亲近和了解,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可以获得心灵的解放。儿童偏爱自然生活中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因此,将仿生色彩运用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是较好的设计手法。

3 仿生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仿生物色彩设计主要通过对生物体的模拟和演变来进行的。通过对于生物色彩的认识,直接利用生物色彩的要素,对生物色彩的客观、自然特征和意义进行较为直观的提取和演绎。

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生动有趣的色彩现象,并且对于儿童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些自然界色彩斑斓的色彩现象和成因将会为我们进行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创新,提升儿童的色彩视觉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色彩形式与内容异、同原理仿生

自然界中生物系统的色彩现象,生物的色彩表面特征和内部特点相统一。运用色彩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理进行仿生色彩设计在现代儿童食品包装中运用比较普遍,它可以在色彩设计与儿童消费者建立一个无声的沟通的桥梁。如香蕉的黄色,黄色:具有快乐、活泼、希望、光明的感受特点。图1为一款日本儿童果汁饮料的包装,设计师抓住了香蕉最典型的外部特征,模拟香蕉的色彩让消费者在看到包装的第一眼就很快地联想到香蕉的美味,和儿童的联想思维产生共鸣。

色彩形式与内容相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相异性的特点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寻常的奇特感觉。根据这一现象而进行的仿生色彩设计通常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更加有助于色彩设计的创新。例如,图2“每日果实”儿童糖果系列包装设计中,整体采用了色彩形式与内容相异的现象。“每日果实”外部包装采用了富有田园气息的的果篮造型,内部的六个小包装是根据“果实”所设计的。外包装和内部小包装均采用贴近水果浓香的饱和色彩来表现。整个包装令人垂涎欲滴,而果实包装与糖果的内容相异性更加为儿童糖果产品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新奇感。

3.2 儿童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成色原理仿生

在生物成色原理中色素成色和结构生成色最为主要。鲜花会由于色素的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现象;蝴蝶的美丽翅膀的色彩由于其结构生成;也有两种成色原理的综合运用生成色彩。儿童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成色原理仿生一般采用色素成色原理完成。

生物色彩采用色素成色原理进行包装色彩设计可以真实地反映食品的自然特征。图3,此款儿童桔子软糖采用了生物成色原理仿生设计,采用橙色对软糖产品成色,小包装用透明的包装纸进行设计,把产品清晰的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且桔子的特征更加深动。整个色彩反映真实的桔子实物的特征,设计非常的深动,鲜活,把桔子的内部结构特征展现得一览无余,吸引儿童消费者的注意,从而达到引起购买的目的。

4 结语

目前的儿童食品包装业充分表明,有着新奇的元素来感染儿童消费者,以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色彩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本论文提出了将仿生色彩运用到儿童食品包装中的新理念,论证了该理论是可行性论点。将生物成色现象原理运用到儿童食品包装中,通过对于色彩的提取与演绎设计出色彩鲜活、明快和美味的色彩,从而和儿童消费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参考文献

第3篇

[摘 要]

茶叶是具有中国典型文化意义和文化形象的传统产品,而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根据茶叶本身的特性,对茶叶包装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等进行了研究。从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经济与美观相结合,突出包装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增进茶文化,引领我国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已进入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行列了。茶叶包装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最后的销售成果,这就对产品的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护商品的基础上既要满足商品流通的要求又要体现商品的内涵,这需要从包装设计的结构、视觉设计、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改进现有的包装模式,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包装已势在必行。

一、茶叶包装的科学要求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茶叶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和花茶等。茶叶中主要含有抗坏血酸、丹尼酸、多酚化合物、儿茶素和类胡萝卜素等成分,茶叶中很多成分对氧气、紫外线、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当包装的气密性不符合要求时,茶叶味道会恶化;当茶叶受到紫外线的光催化时,茶叶中的戊醛、丙醛等异味物质增加,加速茶叶的陈化,甚至变质不能饮用;当温度升高时,会加快茶叶的氧化反应速度,同时会引起茶叶表面关泽褪去,因此茶叶适合于在低温下保存。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消费群体,其要求各不相同,茶叶外观版面、颜色,包装材料、款式、规格等等的外包装也越来越讲究。因此,茶叶的包装在具备密封性好、遮光、避气、防潮、防挤压等条件的同时,还要注重外包装的设计,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二、科学设计茶叶包装的原则

一般设计茶叶包装多数首先考虑的是它的材料与结构,这是由茶叶这种特殊商品的属性所决定的,但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在设计时还要把握好包装的安全、美观、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极为重视,尤其是食品的包装材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以“绿色包装”概念已经成为了设计者在设计选材中的重要理念。茶叶是一种可以长期储存的饮品,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希望便于储放,为了保证其特有的茶形、色泽及品质,在包装设计时我们不仅要研制许多材料在不伤害人们健康的同时还起到防潮、防氧化、遮光、阻当茶叶气味失散等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到运输、展销、携带及引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确保茶叶在流通中的完好无损。

2、美观原则

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还应当具有完美的艺术性,它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对于茶叶的销售和企业品牌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在注重把一些独特的创新思维发挥到茶叶包装的内部结构中的同时,还应当搞好外包装的设计,尽量除去无谓的视觉元素,强化视觉主题,在一般规律中寻求变化。

3、人性化原则

茶叶包装设计必须适应商品的储藏、运输、展销以及消费者的携带与开启等。外包装盒也不宜过大,大体积的茶叶包装不便摆放与储存,消费后也会造成材料和空间的浪费,所以那种体积小、外表精致的包装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小盒在放置时外形最好能相互吻合,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外包装的体积设计。所以,包装设计要比例合理、结构严谨、造型精美,力求达到包装结构、功能齐全,突出人性化设计。

三、茶叶包装设计的科学理念

茶叶包装的颜色、图案、字体不仅要具备传达产品信息的功能而且也是我国茶叶文化灵魂的体现,更是包装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设计师在设计包装时除了在材料上要十分考究外也不能忽略颜色和图案等设计。我国的很多地区都生产着具有自己区域特色的茶叶,如湖南益阳安化的黑茶、西湖的龙井茶等。这些茶叶在其包装的颜色、图案、文字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1、颜色设计

在茶叶包装设计的用色上,应该注重茶叶的特色、档次、消费群体的风俗习惯和中国传统茶叶包装的特点等,使颜色搭配和谐、雅致、使人赏心悦目,同时根据茶叶产品的不同品种选用色彩来加大它的视觉冲击力。比如红茶选用的暖色调,不仅该颜色与其茶的颜色相配,而且还有很浓郁的厚味之感;绿茶系列常常首选是绿色,因为绿色本身是茶树的颜色,许多茶冲泡后也会呈现绿色,并且有清香、鲜爽之特色;黑茶一般选用的是黑色与棕色作为主色调的包装,因为黑色与黑茶不但名称相呼应,而且其茶冲泡后呈现黑色与棕色,同时,呈现出古朴厚重的风格,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图形设计

包装设计一般离不开图形设计,图案是产品包装的主要信息承载者,也是表达产品属性信息的首要元素, 具有一定的寓意象征性。而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许多茶叶包装借助图案来体现茶叶的特点和茶叶生产地的地域性从而宣传茶叶商品。例如,中国名茶“西湖龙井”就显现着这样的特点,许多龙井包装都以龙纹、西湖等为图案元素,这种龙井包装设计很容易使消费者被美丽的杭州文化所感染,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3、文字设计

文字设计是包装设计中的最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它不仅有直接传达产品的信息的功能,而且也能完美的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在许多包装设计中可以不使用图形,但绝不会没有文字,甚至可以完全靠文字支持构图的形式美感。因此用书法作为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是恰到好处,如国际品牌茶叶--立顿红茶,在其茶包装系列中的一款中国风味茶,以毛笔书写其品名不仅展现了国际性形象又体现了东方情调,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茶叶包装的文字不易过于僵硬、繁琐、含糊,不能简单的照搬书法,在把握书法韵律的同时应该对原有书法中不适合的部分加以改动,要简洁、明了,充分体现商品的属性,要考虑消费者的辨识能力,使人一目了然,要注意的是字体与包装图案应该相匹配。

四、结束语

总之,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茶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我们在传播茶文化内涵的同时,既要突出“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要科学的把握好包装的结构与外观设计,体现茶叶包装的安全、美观、人性化,引导消费者的购买,为钟爱茶的消费者提供更多了解茶叶和茶叶产地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新颖的包装形式来包装茶叶,使茶叶的包装设计更有内涵、更有品位,引领我国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建萍.论食品的安全包装[J].食品科学,2006(11):566-569.

2、章建浩.食品包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2005.

3、万良保.从设计三要素谈中国茶叶包装[J].包装设计,2006(03):107-108.

第4篇

【关键词】攀西地区 民族文化 旅游产品 包装设计

引言

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作为附属品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成为地方文化对外传播和宣传的窗口及载体,在地方旅游产业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产业形象力,将成为旅游产品包装需要思考的策略性问题。

1 攀西旅游产品资源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具有一定纪念价值[1]。

旅游产品资源的开发,应抓住地区特色,围绕地区特色文化及特色产品进行挖掘。比如特色风俗体验、特色饮食文化、特殊产品或服务等,重点在于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特色风情以及能够给旅客带来的新经历、新体验的旅游产品。只有善于发掘特色,打造差异品牌,形成强烈的地区文化差异互补性,才能塑造旅游品牌优势。

1.1 旅游产品资源

攀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其旅游产品主要以彝族风情为主。朴实、华丽的漆器,精美别致的银器,美轮美奂的刺绣配饰,均折射出彝族人民智慧和勤劳,以及对大自然的征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富有地方特色的 “大笮风”风味饮食,特色菜肴,既有川味之麻辣、又兼滇味之野趣,更具各民族风味之神奇;更有各类珍稀野山菌等绿色滋补佳品。

1.2 旅游产品包装现状

攀西地区旅游特色即原生态,淳朴、粗旷、原始、强烈的民族风,这是该地区旅游产品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但其产品只是简单包装,未采用现代包装设计理念,过于原生态,稍显粗糙,难登大雅之堂,如砣砣肉的包装。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行业散乱,缺乏整体规划,旅游产业品牌意识淡薄。

2 攀西地区旅游产品包装策略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行为方式以及审美文化,因此,也就必然形成不同的地域及民族文化。而包装正是承载了不同地域及民族不断沉淀发展的文化[2]。因此,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将地域民族文化等视觉要素作为设计策略,传承和发扬地区文化,凸显地区优势。

2.1 提炼运用攀西民族工艺视觉元素

根据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到高级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可以看出,人的需求由实用的物质向高级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包装或产品除满足游客的一般实用功能需求外,更应满足游客被尊重以及自我价值或层次涵养等映射的精神需求,将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产品品位,与游客的心理需求产生共鸣,打动消费者。因此,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文化”、“特色”、“工艺”“风情”等在旅游产品包装上的体现,成为包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攀西地区,民族文化、民间工艺与特色风情,当属粗旷瑰丽的漆器及精湛技艺的刺绣服饰,在旅游产品包装结构造型或包装装潢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可构思将此元素融入其中。如漆器材质、造型可用于罐装食品容器的设计,漆器图案色彩纹样可用于包装视觉传达各类元素设计,彝族服饰各类装饰刺绣可用于包装装潢的点缀,美化包装画面,渲染艺术气氛,提升产品形象力。

2.2 强化旅游产品的地域民族个性特色

旅游产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突出个性是旅游产品包装的灵魂,失去其个性的包装等于无包装[3]。因而,攀西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包装,都应围绕攀西地区特色及个性进行创作。纵观各旅游胜地,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其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更让人回味,这才是真正的地区特色,具有唯一性。

攀西大裂谷拥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同时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彝族为主的苗、傈僳等24个少数民族的彝家和大笮文化。民风民俗中神秘的毕摩文化、喜庆热闹的火把节;民族艺术中古朴瑰丽的漆器、绚丽多姿的服饰、精美华丽的刺绣、夸张醒目的色彩、精致华贵的银饰;民族文化中古朴的形象文字;饮食文化中兼具川味之麻辣、滇味之野趣的彝族饮食及大笮风味餐饮。这些正是攀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个性所在,任何一副画面,一个场景,皆可定格为旅游产品包装视觉传达元素体现,使画面活泼而生动、喜庆而有韵味,更具有独特浓郁的民族感。另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使其体现时代时尚感,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向往和审美需求。

2.3 采用便捷式包装

保鲜、环保、方便是食品包装发展的新时尚。2003年,在美国国际包装展览会上的信息显示,未来十年包装的发展趋势是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更方便的包装[6]。据统计,每年因包装而产生的垃圾占垃圾总量的1/3。

方便的包装,首先从源头上解决资源及回收处理问题。在包装结构设计中注意减量包装,减少原材料使用,并使其结构简单,从旅游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考虑其方便性,即方便携带、使用存储、开启与再封,或使用可再生材料,节约资源。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方便包装主要应满足:家庭存储容易、使用方便、可反复封口、可丢弃性等性能要求。而要达到这些要求,针对不同的产品特性,包装设计时可对结构造型、材料、包装技术,增加辅助物或改换小包装等。比如,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包装的国家之一,如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但易受潮的食品,厂家在包装设计中,通常在包装袋上设置两层封口,第一层为普通的外包装开口,使用前撕开即可,第二层为可再封的开启设置,方便生活日用品的反复取物。

当游客畅游于山水之间,陶醉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时,旅游产品作为旅游地区最美好的回忆及旅游经历的再现,为游客所喜爱,而省时省力、方便的包装设计,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环保和生态旅游迫在眉睫,为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提倡绿色设计,包装材料选择也应便于分解、便于回收。因此,对于民族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应在造型和选材上满足轻便安全、易分解回收等方便化特征。

2.4 系列化包装设计

我国《设计辞典》对系列化包装的定义是:“是包装的形式之一,又称家族式的包装,生产厂家对本企业所有产品的包装采用统一的形态、色彩、装饰纹样及文字,使它们具有统一的形象。”

攀西地区旅游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如对每个产品进行个性化包装,将会使消费者淹没在花花绿绿的商品海洋里,减弱产品的统一形象。系列化包装,比之单体包装商品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统一视觉效果,可以更好地展现大面积的整体色彩,利于消费者辨认商品,有助于企业树立信誉和创造品牌,增强宣传效果,进一步吸引消费者,从而更容易识别和记住这种商品及企业[7]。在设计中以彝族风即彝族象征符号作为统一元素,对同类型产品进行系列化设计,系列化包装设计在达到设计风格统一的同时,能够加强和突出设计特征即彝族风体现,巧妙使用彝族视觉元素,美化设计画面,传播民族文化。

2.5 以“塑造攀西地区旅游品牌”为契机,提升旅游产品包装形象力

所谓旅游品牌就是指旅游企业或产品向外公告的“姓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们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不少知名旅游圣地和旅游精品路线。各省市、各地区不甘落后,纷纷出台一批《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结合自身地域及人文特色,不断开发和打造旅游产业,提升其形象力和竞争力。作为以彝族风情为主的民族旅游区,攀西地区提升形象力及竞争力的途径,应以民族人文景观为主,塑造地区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品牌形象,来打造民族旅游产业品牌。

科学有效地利用包装设计中的产品名称、色彩、图案、符号、文字、材料、外形等可视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产品外观包装,可以促进与强化一个品牌定位在客户心目中的塑造[4]。因此,利用旅游产品优秀的包装设计可辅助民族旅游品牌的建立。

品牌形象的建立不应只停留在视觉层面的符号设计上,更应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品牌的视觉形象是品牌的外衣,而与之相应的文化是品牌的内在实质[5]。因而对于民族品牌的策划,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必须与旅游企业形象策划一致,在其视觉传达上应突出其人文特色,即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在品牌形象上,采用企业形象系统设计理念,进行统一的包装设计,如标志性的色彩、标志性的图案纹样、标志性的民俗活动等。规范旅游产业品牌形象,对外形成系统化、统一化的形象,使旅游产品打上鲜明的家族烙印。一方面,通过抓旅游品牌特色,优化旅游产品包装;另一方面,通过优秀的旅游产品包装,增强旅游产品感染力,提升旅游产业品牌的形象力和竞争力。

结语

攀西地区旅游产品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对民族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时,应思考旅游地区的特色及亮色,注重设计的文化性,突出其民族特征,体现民族个性,继承和发扬地区民族文化,塑造地区旅游产业品牌形象,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家伟.从少数民族文化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6)132-132.

[2]罗兵.论传统文化元素在销售包装中的价值效应[J].上海包装,2008(8):20-23.

[3]程玉林,李向林.旅游产品包装问题浅论[J].工业技术经济,2006(9)33-35.

[4]刘霞.论包装与品牌定位[J].包装工程,2005(10)232-233,244.

[5]高俊虹.论内蒙古民族品牌之视觉形象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食品“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就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创新专业培养理念和方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笔者在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食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改革谈一点体会。

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两个:一是专业技术型,二是基础理论型;上述人才也许计算机、数学模型、基础理论等掌握得很好,但实践动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下降了。有的工程专业的学生只会写文章,对搞设计束手无策。近几年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率先启动的重大改革计划。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目前,全国许多大学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通知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制定了适合现代工业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培养一批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师开始了教育大改革。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美国拥是世界上工程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譬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理工、卡内基梅隆等大学在工程学科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另外,美国富兰克林・W・欧林工学院对工程教育别具一格,与许多“先理论后实践”的工程教学方法不同,讲究的不仅仅是教授概念,更是讲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

挑战和课题联系起来。美国欧林工学院认为,未来工程界的领军人物,一要具备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二要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的理解;三要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工程问题的新办法;四是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要求学院教会学生具有其将来从事工程行业所需的创造性,理解工程工作可能对人类社会的福祉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大学十分重视工科教育与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企业管理精神的融合,并制定出可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一些工业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国内尚未有关于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定具体内容的相关报道。

二、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建立“新型食品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岗位”工程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特别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形成且至今根深蒂固的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专业屏障,包括工程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隔绝,以便适应“新型工业化”对工程人才的要求。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教育的缺点,即实行以工程师或企业家速成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按照“强工程、重设计、全素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质量体系。

(二)建立“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学校“独立教学”体系

食品工程教育要实行产学结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由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各行业协会或行业专家、教授组成,其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得少于50%。高校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人才作为全职教师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教学或科学研究进行指导。让学生们能够直接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企业的工作模式。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对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长期企业实习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产学合作培养方案。

(三)创新“我要学”教学方法,改革“让你学”教育模式

传授知识做法以教为主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为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的,僵化落后,教学效果差;要深入探索如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网络协作等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要深入研究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构建的规律,注重培养过程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需求,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教学科研结合”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以上课为主”单一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

大学的科学研究是育人的重要方式,重大的科技项目是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才的有效平台。大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中获取知识,而且要从亲自做科研、做设计得到工程训练,只有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平人才。

(五)建立教师“工程能力”教学资质考核机制,改革传统“论文+课时”教师考评方法

大学要积极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称聘任和考核等制度;考核和评价内容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另外,政府和学校要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不断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企业承担实习制度和实施计划,不断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工程师教育新模式。

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改革的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设计能力强,能从事食品加工管理、科研、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备初步设计能力的食品“卓越工程师”。要面向现代食品工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设计能力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食品工程技术人才。以提高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针对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的重要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专业大师队伍,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设计教学环节,创建并实施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一套为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化、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

随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改变,改革的食品“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需要增加与食品工程有关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新产品设计开发、食品广告(影像)设计、食品供应链设计、食品包装设计、食品机械和自动化设计、食品质量体系认证、食品营销设计、食品虚拟现实设计等。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食品工程创新型人才主线,以强化工程师教育为核心,体现“强工程、重设计、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优化工程教学课程,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汲取国外大学的经验,鼓励学生选修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例如:《美学》、《设计学》、《中外食品文化》、《心理学》、《社会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限选专业英语外,还开设双语课程如《粮油食品工艺学》(双语)、《果蔬加工工艺学》(双语)、《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双语)等,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优化培养方案,注重设计能力培养。在改革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要适当增设创新项目,鼓励本专业学生获取各种创新项目学分,以创新奖励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创新项目具体包括教师的科研课题、工艺设计和生产现状调查等;获取得分的依据包括: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或设计出较高质量作品,或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或参加全国科技知识、技能竞赛并获奖等。

改革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生创业理念。增加经济管理类的选修课,如《食品连锁经营》、《互联网+食品》、《财务管理》、《企业成本核算》、《食品政策与法规》、《管理概论》、《经济法概论》、《投资项目管理学》、《世界贸易组织》、《企业经营决策》等;在选修课程方案中建立创业教育板块,譬如,增加创业教育概论、创业技巧、创业案例分析等授课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水平,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工程设计性能力培养。增加课程实验设计内容,不断优化改进试验方法,要求实验设计课时所占比重达30%以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动物性食品设计开发大实验》、《植物性食品设计开发大实验》;也可以增加生产性设计环节,例如,《食品包装设计》、《工厂设计》、《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等。要充分利用假期实践对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进行锻炼,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多样性的假期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市场或企业生产实习和企业调查等。利用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计入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能力;另外,要强化对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监督,加大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权重。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行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调查式等新型教学办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理念。减少答题模式的作业方式,增加读书报告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设计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素质。

强化工程实践训练,明确企业培养职责。校外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应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其任务是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与高校有关教学管理人员一起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指导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实践训练质量。企业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并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企业还应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并安排学生跟班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企业还要与高校共同为学生提供安全保护,并对学生开展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学校要从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程师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邀请到学校向学生授课,并作为学生工厂实习的指导教师。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探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学院要将制订《外聘授课教师工作暂行办法》,积极运用学校人才政策,结合本专业情况,开展人才聘任制工作,遵循“不求我专业所有,只求我专业所用”的方针,继续聘用一批国内外业务上拔尖,急需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对外聘的人员加强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聘用人员及时辞退。

建立教师参与工厂锻炼制度,强化教师创造力教学能力。要强化食品工程师创新、创业教育和领导力教育内容,首先要培养创造性的教师,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锻炼和新产品开发,使教师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融合,培养出一批能讲、会操作、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亲身参与的经历。

总之,要培养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就要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专业划分和专业隔绝,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技术或技能教育的局限性以及重学术论文轻工程应用设计的现状,实施以“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只有按照“强实践、重设计、全素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方法,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智力和创造潜力。

参考文献:

[1] 周文化,林亲录,郑仕宏,钟海雁.推进食品卓越工程师创新计划的思考.2013(2):157-160.

[2] 谢蕴江,张民,任海霞.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几点思考――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7-98.

[3] 罗欣,李大鹏. 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食品工业人才.山东农业教育,2013(2):20-21.

[4] 王雪艳.集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3(6):742-744.

[5] 袁先铃,叶阳,刘君,王凌云,刘清斌. 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食品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5):38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