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指导思想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大项,关系到是否能拿到学位。由于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模式,对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不够,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上仍不尽如人意。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选题不准,内容偏离专业要求
有的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进度不匀,写作过程前松后紧
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指导教师也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
(三)把关不严,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有关,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约束的制度有关。
(四)监控不力,写作指导呈现无序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在论文指导上出现了“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调”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法。论文进度如何,教师在指导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状态,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由上述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必须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构建新的论文指导模式。针对以往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年初开始对毕业论文实施开题报告制度,正式启动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开题报告的六个栏目依次为: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思路(写作提纲或研究思路);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审定意见。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开展毕业论文指导,经过两学期的摸索,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果。
(一)严把开题报告关,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学之初,由专业责任教师集中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强调毕业论文在开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总要求,回顾历届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教训,并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事先确定解决的方法。公布选题范围,介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题和选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详细说明开题报告中的每一栏目及填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向学生着重交待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的制度文本,一旦通过,将是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基本依据。这样,学生就对论文写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2、指导教师审查开题报告
学生将填写的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一是看是否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是否规范;二是初步审查选题是否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工商管理专业要求以及选题的思想性、新颖性、时代性、开创性;三是看选题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四是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五是看指导教师本身对选题的熟悉程度和指导好论文写作有把握的程度。对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小问题或只需作局部调整的问题,一般采取电话或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适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问题比较多或需要重写的开题报告,就与学生直接面谈,提出指导教师的具体看法。
关键词:管理制度;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答辩
收稿日期:2006―04―28
作者简介:王同顺 (1961-),男,汉族,天津市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工程师, 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制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分标准》和《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制定》等管理文件,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建立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学院进行宏观管理的同时,鼓励各系所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尝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生物技术”专业的择优选导师制度颇有特色。它要求指导教师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所做的科研有全面的了解,能提出适合作为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学生按学分积排序的先后,选择自己理想的题目及导师,指导教师如对学生不满意也可以适当调配。这种择优选导师的方法,调动了教师、学生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批高水平、有价值的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产生。
二、重视管理环节,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管理过程中,学院采取了系统化手段,即明确选题原则、规范审题程序、深入中期检查、严格论文答辩、合理评定成绩、全面总结归档。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影响论文的水平,学院确定论文选题体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原则,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要适合成人教育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审题程序上,各专业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或由本专业具有指导论文的教师拟定题目,或由系所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选题指南,学生自主拟题目但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中期检查是导师把握学生参考文献的查阅和实验环节中的实际工作量,防止抄袭、偷工减料和实验数据不准确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规定,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字数要在8000―10 000字左右,毕业论文中必须要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图表等,一律用A4打印纸并统一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顺序是:(一)封面;(二)内容摘要;(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审批表;(七)指导教师评语;(八)答辩记录。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论文答辩,论文成绩以答辩委员会评定的分数为准,各系所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论文逐个答辩,并且有详细的答辩记录。确保论文质量和成绩的公证性。
三、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锻造优秀毕业论文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是提高学院整体毕业论文水平的关键。答辩时,学生先将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时间10分钟),然后回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不超过20分钟。评分标准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有了一系列科学、规范、具体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从总体上看,我院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有较好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质量,题目鲜明、论点明确、论证翔实、结合实际。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多能结合重要课题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立见解,有的还能有所突破。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评审办法和标准,开展系所级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组织公开论文答辩,并邀请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学院设立最优答辩奖,对优秀的毕业论文当场予以表彰和奖励,表彰与答辩同时进行,形成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好多毕业论文达到正式发表的水平。
要继续加大对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专项经费投入,努力拓展学生学习基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障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优秀毕业论文创作的积极性,出现更多的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很多硕士研究生在进行某个课题的研究时,都想要获得他人的支持、资助,而开题报告就是将研究课题展现给审核者的重要文件,所以在毕业论文报告的写作进行中,如何将课题探究的重要性、课题探究计划一步一步展示出来,需要作者好好思考。本文由,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第一步,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明确立意点。指明该课题的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结论,而该结论有什么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尽量写的具体一些,避免漫无边际的空喊口号。主要有两个方面必须包含:一是研究课题的根据是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需要研究此课题;二是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二步,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
该部分内同应该解释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原因。一般对研究的背景从理论、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同时,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结果,了解人家的研究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或者认为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并提出相应的想法措施。
第三步,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该部分内容,应该指出自己的研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符合什么方向,一般可以从哲学、整政治理论、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
第四步,拟定研究计划
该方面内容涉及研究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时间安排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等,具体到时间、地点、任务、目标等。写的越具体、详细,操作起来就更轻松一些。
总之,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写作按照以上四步走,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做好,一定可以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如果更多需要,可以去看看。
一、基本情况
(一)启动阶段
20××年10月25日,教务处制发了《关于20××年毕业教学实践工作安排的通知》,标志着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正式启动。要求各专业本学期内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少于9周。同时,文件对毕业实践环节从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到成绩评定都提出了要求。
20××年11月22日前,各二级学院将20××届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安排交至教务处备查。
实践教学科对2017年7月编印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发到每位指导教师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发,进一步明确了毕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规范了管理环节,保证了工作质量,为毕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开题阶段
各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选题、拟题和审题、开题、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选题、开题环节12个专业都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审查,并做到一人一题,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性选题比例较往年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下达了任务书,完成了开题报告,国际学院、人文学院还组织了开题答辩。
(三)前期指导检查阶段
寒假期间,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构思整体框架,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撰写工作。指导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采取当面指导、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期和学生联系,指导论文写作。
(四)中期指导检查和整改阶段
20××年3月21日,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20××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期检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组织开展了中期检查。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论文质量和教师指导情况。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期调研、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进度、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检查分二级学院自查和学校专家组抽查两个阶段。自查阶段,各分院从20××届本科毕设是否做到一人一题,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学校要求,工作进度和质量是否实现任务书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教师要为每为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完成质量评价打分,学院对整体工作进行总结。抽查阶段,学校组成文科和工科两个专家检查组,10为专家采取查阅资料、与学生座谈、听取汇报和质询等形式,对分院的毕设工作给予综合评价。
从检查结果看,20××届12个本科专业均能按照学校的整体安排,严格有序地开展工作。据统计,全校20××届本科毕业生共1328人,1266人按时完成初稿,延迟完成62人。总体优良率为79、5%。中期检查通过1178人,占学生总数的89%。87、9%的学生态度认真或较认真。
7个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标准,文科、经管类专业中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达标,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整改后能基本达到要求。
专家组从指导工作、学生状况、教学管理、资料留存等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给出了量化的总体评价。同时,针对性的指出了各专业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评建办联合教务处、教学督导团及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开展了全校教学资料“四查”,其中本届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检查内容。学校教学副院长还组织召开会议,把检查出的问题当面向二级学院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论文答辩阶段
20××年4月30日,教务处下发《关于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本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于本学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进行。
各院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负责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审定学生答辩资格,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审核答辩成绩等项工作。
5月19—25日,各学院集中组织学生论文答辩。教务处对各个专业的答辩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意见和整改建议。
(六)论文抽检
为端正学风、规范学术行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原创性,学校对本届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签订任务书时都同时签署了独立完成论文(设计)的诚信声明。成稿前,教务处要求学生统一利用维普通达系统对自己的论文(设计)进行复写率检测,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整改,规定学生最终提交的论文(设计)复写率不得高于30%,优秀论文不得高于20%。
(七)评优选优阶段
5月8日,教务处制发了《西安思源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论文(设计)和指导教师评选工作的组织管理、评选奖励办法以及理工类和文史经管类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标准。
经二级学院评选,有88篇论文(设计)被推荐参评校级优秀。这些论文经教务处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二次评审,最终20××届12个本科专业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6篇,推选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40名。经校专家组评审后,将正式颁发文件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资料归档阶段
目前,20××年毕设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各项留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5月24日,教务处下发了《关于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提供专门的档案袋,要求学生论文(设计)资料统一按照10项内容和顺序归档保存。要求二级学院按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教学环节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二、毕设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知识面窄,专业基础理论欠扎实,缺乏的论文写作的专门训练,造成论文完全是策划或材料堆积,缺少实证研究;
2、由于学校对本届学生论文的格式提出了统一严格要求,并反复强调检查,使论文格式规范化程度整体上大为改观。但少数学生仍存在格式不规范,摘要写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3、学生论文研究课题的独创性不够,有的设计性课题过于简单,只覆盖1—2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毕设中得不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不能起到检验学业水平的作用。学生尤其是文史类学生论文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毕设工作。极个别学生对毕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土木工程、建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各有一名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提交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
(二)教师层面
1、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指导毕设的经验,个别教师不能胜任指导过程所有知识内容的要求,需要别的老师协助完成。
2、外聘教师大多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毕设;部分专业几次更换指导教师,由于每个教师的指导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造成学生长时间适应不了,因而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三)二级学院层面
1、机电学院在毕设写作阶段对学生监督检查不严,严重影响了答辩进度。
2、交通运输专业提供给学生的选题中,分析类课题占50%多,设计类课题不到50%。学生论文内容叙述性文字多,专业知识含量和综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检查发现,个别学院过程资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写信息不统一,准确性不高。
(四)学校层面
1、大四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到图书馆作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有限,建议学校能给提供专门作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室、场所。
2、电信、机电、能源等学院都有部分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制做出实物成果,但学生和二级学院都缺少购买零部件的经费,建议学校能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_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关键词公共管理研究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1夯实理论基础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对事物的解释力和对未来的指导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应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良好素养。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理论教学模式,扎实打好学生方法基础。宏观上,本科生可以在先修高等数学、统计学等基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程序,如怎样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重点熟悉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硕士阶段可以具体学习一些经典的分析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中的经典回归分析方法等。博士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在已有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追踪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研究理念和方法。具体的在本科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虽然基于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但注重解决诸多现实问题,所以很多方法渗入了方法创始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方法上有其积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同时可能也有不完美之处。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明白方法产生的缘由,领会此方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方法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应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应用范围,方法创立者的主要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让你们自己去改进,你觉得有哪些处理方式,每一种处理方式的可取和不足分别体现在哪里,等等。如此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不惟方法而方法,让学生明白方法不是万能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改进的。在教学中形式可以多样结合,通过提问、讨论、书面作业等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是真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理论看待万事万物,并对事物的现象和结果做出系统合理的解释,以指导未来的实践。因此,加强理论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深远的。
2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实践教学的设计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将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实践教学扩展为以下两种教学模式。
2.1加大学生课堂实验的次数,强化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理论教学要与软件应用相结合才更能体现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在常见的EXCEL的基础上可以引用SPSS、SAS、EVIEWS和R等国际上通用的软件作为实验教学的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深入研究某一种软件。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操作教材上的例题,以便于加强学生对模型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尽量用熟精通某一种软件,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琢磨软件的积极性,以改变某些学生懒于动手的现状。
2.2多引入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和相关的研究主题,组织学生围绕专题进行案例讨论。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1)给出案例背景资料和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过程和结果,由学生自主就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以及结论进行讨论,而后小组述评或以书面作业提交上来。(2)给出案例背景资料和问题,告知学生几种可用的研究方法,分组操作和讨论,最后由学生代表进行总结。(3)只给出案例背景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法和角度,独自解决问题,包括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的解释等。
3紧密结合毕业论文需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写毕业论文的需要,适当讲述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针对本科生而言,毕业论文是其第一次进行相对规范的研究性写作。学生普遍缺乏论文写作的宏观性系统指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选题,讲述毕业论文的基本写作方式和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思考习惯,如鼓励学生多读经典论著,多看文献,紧跟学术前沿等。在某一种方法的讲述中,可以搜索相关研究方法涉及的文献作为案例研究,分析文献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的写作方式以及如何正确搜集数据,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等,加深学生对方法认识的同时,让学生将方法逐渐融会贯通到平时的科学研究中。由于课堂讲述的方法都是相对经典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在文献案例教学中,可以适当介绍文献所涉及方法的理论前沿,尤其是教材中方法应用中的不足以及其局限性,带领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方法中的某一模块,深入挖掘方法的内涵和外延,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方法的主人,以便于其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深度理解所用方法实际应用的范围和界限,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自己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可以选择论文的方式考核,论文考核中,要求学生至少使用一种课堂学过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老师推荐的诸多软件中的一种进行数据分析。
4结语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类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公共管理研究的教学方法应紧跟时代前沿,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胡明礼.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30):13-14.
[2]曹堂哲.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前瞻——以问题类型学为基础的新体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5):31-36.
[3]范柏乃,楼晓靖.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及演进路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2):94-100.
[4]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实践课程质量较低。以毕业论文为例,应付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学生的论文是从网站上下载的,经过一些“加工”;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都是模糊的,更没有经过立题、开题、搜集资料、实验、撰写论文等实际过程,论文撰写的质量可想而知。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
2.1定位。必须摆脱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使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活动,所培养的须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应是吻合的,应围绕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依据开设相应课程,并制定相应的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授课计划、教法和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等。在理论知识具备“综合素养”的原则下,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所修科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重新组合,突出知识点、技能点、应用点、提高点,有时间有步骤逐步组织和实施。
2.3实践内容的构建。必须以突出能力为中心,身体素质综合发展为基本,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的实践不应只局限于哪个学期,而要贯穿于始终。
2.4指导教师。大多数指导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不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给予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力度较低,所以,必须制定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才能及时有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5自主学习。入学伊始,应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并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成为习惯,使学生主动适应,这样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6实践基地一体化。在注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应使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校内的各类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做到校内外实践的一体化。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3.1相关制度的保障。围绕实践教学的要求,要在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制定有关规定,并科学的组织实施,使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并能顺利进行。
3.2聘请校外指导教师。以健身俱乐部为例,在此工作的教练员都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长期聘请这些教练员为校外指导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硬件保障。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创建“创新基地”、“实践实验区”等,并适时改进设施和设备,确保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公共基础课扎根于对公共卫生问题本质的理解在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知识是MHA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深刻理解卫生问题的本质,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美国MHA课程体系扎根于对公共卫生问题本质的理解,期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最近几十年,美国最紧急的卫生问题主要有卫生服务成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吸烟/酗酒/吸毒、生物恐怖、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因此,MHA课程的公共基础课围绕着探索上述问题的本质设置,如哈佛大学回和明尼苏达大学阁的公共基础课都包含了如下几门课:生物统计、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伦理道德、社会与行为科学(社会医学)。专业基础课重视管理和领导力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如WHO所言:领导力和管理是实现健康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在社会急剧变革、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高等院校必须承担培养具有管理技能和卓越领导力的卫生事业管理者的重任。管理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必需的能力。[l2领导力是组织或团队中一个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l3]美国大学MHA专业基础课中管理和领导力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哈佛大学网专业基础课中开设了经济学、领导力与沟通,大约占专业基础课60%的学分。明尼苏达大学阁也开设了公共卫生规划和预算编制、卫生组织领导力和有效变革等课程(见表1)。另外,美国大学MHA课程还提供给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管理和领导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践机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咐HA学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完成n个月的全职实习。实习期间,实习单位提供工资和福利,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管理团队并从事重要的工作任务,为实习单位做贡献的同时学习卫生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教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此在多家卫生组织,如医院、咨询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基地。哈佛大学网要求MHA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的暑期开展至少8周的全职实习工作。
专业课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促进专业工作卓越表现卫生系统的本质属性非常复杂。政府和卫生组织不得不面对资源有限和需求不断增长的困境。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以满足政府要求、提高组织绩效、回应卫生需求。为了成功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变革,卫生组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美国MHA课程非常关注医疗体制改革,为学生提供能应用到改革浪潮中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型。如哈佛大学闷设置“美国卫生政策的政治分析及对策”和“卫生保健问题:公有化vs.市场化”等课程。而且,为了学生能在未来的管理和领导岗位上(如医院、亚急性和长期护理机构、保险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表现卓越,哈佛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财务、运营和战略管理专业课程(见表1)。毕业论文整合和应用理论知识,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和弥补缺失毕业论文不仅是验收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也是培养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大学均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研究工作。通过毕业论文,整合和应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卫生问题,而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技巧、口头和书面汇报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工作真正需要的。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思想。如明尼苏达大学同开设的选修课“美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人口问题”,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哈佛大学问除了推荐选修课外,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自己有兴趣的课程。
明确专业方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美国MHA课程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围绕专业能力进行设置。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的高级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l1ds网也就是说,在一个专业方向下,既要培养教学人才和科研人才,又要培养管理人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课程体系庞大且混乱,学生负担很重,而且未来工作中所需的专业能力又得不到深入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开设该课程的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是一般多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或减少一门或几门课程,或者复制国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改革治标不治本。各院校应根据自身具体的办学条件和院校特色,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管理方向应与教学和科研方向区分开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授予专业学位,而教学和科研方向培养研究型人才,授予科学学位。专业方向明确后,以培养与专业方向契合的专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设置课程。目前,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岗位专业能力的界定尚属空白,所以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建立与中国卫生组织情境契合的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专业能力模型。如下研究设计可供未来研究工作参考:使用扎根理论和访谈卫生组织管理岗位工作者收集数据,用定性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方法分析数据,梳理MHA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集群和具体的能力条目;然后制作问卷面向利益相关者收集数据,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或定量相关性分析界定适合中国卫生情境的MHA专业能力;最后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行动调查法(Actionresearch)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能力体系。围绕专业能力设置课程从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情况来看,管理方向应是首选。根据我国卫生情境对管理者的期望和对美国五所大学MHA课程界定的专业能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专业能力模型假说,以供相关的研究者和教学管理者参考。该模型由公共卫生能力集群、管理能力集群、领导力能力集群和高级认知能力集群四个集群组成,其中前三个能力集群共同支撑着高级认知能力集群(见图1)。公共卫生能力集群要求学生熟悉卫生组织环境和深人理解卫生问题本质,具有公共卫生基本知识、理念以及探究当前和未来卫生问题本质的方法和思想。提供的课程应包括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社会医学等。管理能力集群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卫生组织事务的能力,提供的课程应包括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应与将要从事的实际工作,如计划和预算、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契合。领导力集群要求学生具备影响组织中的个人和团队成功地完成卫生事业可持续变革的能力,提供的课程应包括领导技能、领导变革、谈判和冲突解决、战略管理等。三个能力集群提供的课程同时培养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必需的高级认知能力,如批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决策能力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注重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岗位实习项目美国MHA课程设置与实践紧密相关,开设的课程与时俱进,关注医改和卫生热点及难点问题。而且,研究生阶段开设全职实习活动,提供实践体验和知识迁移应用的机会。目前,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过于陈旧,而且基本无实习环节。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与实践接触,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选修课程以讲座课和工作坊(Worksh叩)为主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为指导思想。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以讲座课的形式开展。我国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领域是卫生行业,科学常识、卫生与健康科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都应该有所了解。工作坊的课程形式是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比如,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使用统计软件,针对这方面知识缺失的学生,工作坊提供了模拟真实情景从而掌握实用技能的机会。
作者:蒙艺 贺加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一、论文名称: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关键词:美术考古 专业资料室建设 地方高师美术
从学科划分上看,美术考古学是属考古学,但又与美术学科尤其是美术史联系极为密切,它是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迹或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史学立场出发,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历史分析研究和艺术分析研究。与美术史相比,都是以美术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都需要图像解读和艺术分析研究,从这一点来看两者是一致的。只是美术考古学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而美术史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曾经文献记载的或已有的现存实物——当然,这现存的实物也有可能是曾经或刚刚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所以,从美术研究的角度看,美术考古可以作为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研究和重要方法,它可以为美术史研究寻找最新的一手资料,也可以是美术史研究的特殊角度。
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考古学专业,对美术专业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把对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纳入其课程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在地方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与发展活力在于“地方”二字,即要立足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围绕地方基础教育的要求,确立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地方高师美术专业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一个专业,不仅要考虑专业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到它还是地方师范院校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专业自身的特点与“地方”的结合才是其特色发展之路。
从基础教育来看,早在2000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并于200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试行。新课程标准着重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旨归,致力于学生综合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研究性教学”成了新课改在方法上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地方实际的校本教材是各地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对这些课程资源有研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对学生身边的地方特色的美术品进行研究的示范能力。
从具体的教育策略上看,在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文物或其他美术资源作为选题进行考察、分析、研究,不仅能有效避免抄袭、体现原创,从而保证论文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搜集并研究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资源,尽快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打下基础。
所以,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尤其是研究抢救地方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然,从自身来看,也是地方高师美术专业特色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性教学”与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策略
事实上,美术考古在现行高师美术专业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多年来,开设这门课的专业主要限于历史学,即使是美术史论专业方向的,也只是有师资的个别学校按选修课开设,绝大部分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师资也没有开这个课程的理念。所以作为课程的开设是有难度的。
面对这一现实,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的“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即以有梯度的理论课程设置为主线,以适当的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以相应选题的毕业论文训练为主要手段,引导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应该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首先,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若干知识点作为研究选题,通过研究示范不仅使学生熟悉并逐渐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对包括技法形式在内的美术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其次,以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把学生探究的目标引向现实,引向对身边或自己家乡的美术遗物的关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把这种关注明确为毕业论文选题。
最后,以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为研究内容,以研究探索为动力,以学术论文的写作程序为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美术考古能力。
当然,最终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地道的美术考古论文,但最起码通过这一系列训练能够熟悉甚至可能掌握美术考古的相关方法,初步具备美术考古能力。 三、专业资料室建设在美术考古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尤其是指向培养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改革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较大难度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没有专任教师、没有专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资料室的相关文献建设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相关研究资料可以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示范,二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给学生以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三是相关记载可以给学生提供文献佐证依据。
但中国美术考古学所研究的美术遗迹和遗物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可以是被遗忘的或被忽视的在当时曾经代表主流的官方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也可以是现在仍然存在的或即将消失的民间美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碑刻、工艺等美术样式。对于一个地方师范院校的美术系而言,短期内备齐相关资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购置相关专题文献资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不求齐全,但求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确立的地方美术考察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所涉及的范围,征集购买文献资料。
在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提出相关推荐文献目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寻找相关文献,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可以找到老师没有推荐过的更好的文献,而这些文献资料一般情况下资料室是没有的,尤其是最新资料,是需要添置购买的。资料室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自行购买。买回的图书及时到资料室登记编目再行借阅;没有买到或不易购买的文献资料,可把目录清单汇总由资料室统一购买。同时,已经完成的学生毕业论文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参考文献。
这样,滴水成川,慢慢积累,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领域的扩大,相关资料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备。从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近三年(2008-2010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数据来看,有关地方美术考察类选题占毕业论文总数的比例,由2008届的4.1%增加到2010届的26.4%,其中每届良好成绩以上均占本选题的55%以上,并且都有优秀论文产生。
由此可见,不开设课程,没有专任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是可行的,而美术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注:此文系山西省2009年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db/ol].htt.com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4/201001/xxgk_80348.html,2005-03-21.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37-03
一、高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对四年本科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能力、自学能力、科学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检验,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就业前综合培训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自身就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目前高校教学评估中,毕业设计更是检查评估的重点。当今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应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毕业设计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
二、目前高校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规范
一般高校针都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关工作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往往中不够严格规范,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毕业设计时间过短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正好是学生解决就业的关键阶段,因此毕业设计与就业在时间上有了冲突。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就业上:制作投递个人简历、参加人才招聘会、进行就业面试、联系用人单位实习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毕业设计只好匆忙应付,能够分配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少之又少,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三)指导教师负担重、压力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在教学、科研上都提出了定量性的要求,不少教师本身承担了较重的教研任务,再加上在毕业设计中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个别指导教师或因责任心不强、或因能力有限,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不到位,应付了事,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四)选题随意,缺乏合理引导
在毕业设计选题时,不少学生由于平时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研究,没有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往往过于被动:有的随意选一些总结性或概述性的题目,没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背景;有的将某门课程的项目演练当做课题,工作量达不到要求;有的将希望寄托在指导教师身上,由指导教师定题。
(五)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差
撰写毕业设计首先应搜集资料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整理,这是写作关键的一步。但很多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的能力非常差:大多数学生只会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关键字检索,不懂得条件联合检索,更不用说对相关论文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国外论文资料的检索。同时,学生资料整理能力也有限,只会将资料东拼西凑、无序堆积,缺乏逻辑性。
(六)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撰写缺乏基本训练,论证能力较弱
毕业设计的撰写指导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仍应是由学生完成。而大部分高校在之前三年多的教学中对学生(特别是工科类)撰写毕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很少,甚至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时往往茫然一片,不知道如何编排结构,如何进行论证分析,逻辑推理。无论是写作方法、论证逻辑还是设计中的专业撰写,用语都是混乱一片。
三、造成毕业设计质量滑坡的几点关键性因素
(一)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指导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师资队伍建设却相对滞后。首先,某些专业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数量不足,许多教师还有教学、科研甚至行政方面的工作,对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效果不理想;其次,缺乏真正的老中青结合的业务梯队,许多刚毕业走上讲台的年青教师也参加了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指导的质量难以保证;最后,教师缺乏业务培训,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指导科研能力差,对毕业设计内容理解不够透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冲突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沉重,在就业上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由于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冲突,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主要体现在: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四处奔波,毕业设计只能为工作让步,最后造成精力不足,毕业设计只能勉强凑合;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不影响就业,消极对待;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三)毕业设计所需的硬件设施不足
有利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外部保障。近年来高校扩招,但教学的硬件设施却没有提高, 图文资料特别是外文资料数量少、陈旧,实验室面积不足,部分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网络不畅,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没有固定专用教室,教学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
(四)组织管理不到位
毕业设计质量的认定,很大因素是主观决定的。部分高校没有对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分阶段检查的机制,致使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答辩走过场,成绩评判宽松、给人情分,对―些不达标的毕业设计,宽容迁就。
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既要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又要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
(一)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循环反馈机制,对其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可以识别出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点加以修正和改进,从整体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于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项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并有着良好的内容效度和专家效度,因此在参考了国内部分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成果后,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如下:
(二)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
1.严把选题关。对毕业设计的成果与价值的评价,最终的衡量目标是其理论或设计的效用。而选题是否恰当是影响毕业设计效用高低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选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经过多方面思索、反复推敲、相互交流探讨的结果。一旦毕业设计的选题确定下来,也就基本形成了设计的整体轮廓和开展研究的大致思路。可见,选题对完成毕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开好“选题”这个头,毕业设计的质量才会有较好的保证。在选题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指导思想:选题必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工作量:要坚持“一人一题”的选题原则,确需二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应做到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工作。
难度:选题的大小和范畴应适当。既不能太窄,学生难以展开;也不能太大,致使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结合实际的程度:对于工科类学生,毕业设计以实践类课题为主,应结合工程实际,在保证基本工程训练的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设计研究。选择那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选题。
2.增开专业英语教学,加强学生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毕业设计的撰写要求学生具有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教师可在先期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布置资料搜集类作业训练资料检索能力;通过不同分工对搜集的资料分析整理,训练分类归档能力;推荐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要求学生阅读后提炼出摘要、主要观点或读后感,训练论文阅读能力;布置阅读目录进行小组讨论,或采用网络平台,通过bbs或blog展开网络讨论等。另外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外文文献中及时获取准确的专业信息。
3.加强开题论证。应组织召开毕业设计开题论证会,严格审核毕业设计前期材料,审核课题的研究方法、方案及实现途径等是否科学合理,把好开题关。
4.加强写作辅导。尽可能在专业课程考核中采用论文写作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术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认真对待自己的研究工作。实验结果、调研数据等要真实,严禁伪造、杜绝抄袭。加强诚信教育,签订诚信承诺书,对弄虚作假的学生严厉惩处。
5.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毕业设计必须经过答辩资格审查,在所需材料齐全,指导老师同意下方可参加答辩。要规范答辩程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参加答辩。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研究,2009,(1).
[2]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
[3]乔瑜,李康.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级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是材料化学专业教育的本质[1]。目前,各高等院校不断优化材料化学课程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是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优化组合,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首先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一、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教学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不仅要使它所包含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且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材料化学专业教育课程论及教育理念的发展,我们根据材料科学发展规律,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两次优化调整(分别为2008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我们优化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体现材料化学专业教育特色,完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方法论教育。
3.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反映社会和市场经济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我们倡导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家走进课堂开展必修课教学,实现在校内与企业的对接,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办学特色不明确。
专业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材料化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课平台不够规范,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等等。此外,由于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时间短,存在专业学科定位不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近年来,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思考。
2.课程设置理念滞后。
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受传统的重视知识传授的狭义专业概念的限制,不够重视独立思考习惯、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取向、市场前景等的考虑程度不够周到等问题。合理的课程设置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受到本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和有雄心的智者。
3.实验教学条件欠缺。
优化实践教学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分类指导,分流培养”。学生可根据个人从业需要,撰写高水平的实习报告,获取名副其实的学分。二是优化实践教学进程。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进程。三是增设创业实践环节。学生可通过创业训练、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获得创新、创业学分。而我们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原因,欠缺根据学生需要安排实习和创新性实践内容。
4.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师资队伍是优化课程体系的执行者,也是培养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主导者。先有优秀的教师,后有优秀的学生,再有品牌专业[2]。材料化学专业成立以来,我们加大力度引进了固体材料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数名,充实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各方努力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强材料化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综合反映。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通过选择、整合与调适课程体系等措施优化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专业基础课内容。
(1)优化材料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随着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理念的科学化,有必要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我们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此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思维模式和获取知识的习惯,这个阶段也是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转变成大学学习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自学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元素部分。我们认为无机化学理论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元素部分内容是辅助部分。目前无机化学课程详细介绍理论部分内容和元素部分内容。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的三届(2007、2008、2009级学生)9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名同学不赞成全部介绍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而是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学方式完成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的学习。
对元素部分内容我们采取了抓典型元素性质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学知识的方法;通过实例指导学生去认识一个元素、一族元素或一类元素;逐步了解结构—性能—功能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如何通过查阅参考书、手册汲取知识的模式。其余元素部分内容我们设置为自学内容。
(2)优化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数学思想和数理方法论的任务。高等数学是化学、生物、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有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材”类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而随着材料化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交叉日益加深,定性定量分析发展迅速,材料结构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测试计算时需要更深的高等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把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类”高等数学调整为“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同时我们在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中增加了线性代数的内容,以便达到材料结构测试和性能计算的知识要求。
(3)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形式的优化
测试方法在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广发和苛刻,对材料性能及其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因而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法。测试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实验方法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急速增加。因此我们把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具体做法是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介绍材料结构和性能测定仪器的原理,然后到实际仪器设备房间进行教学。学生在仪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内蒙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科学仪器设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设置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专业前沿知识讲座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当随着社会、企业、科技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知识。材料化学专业教材的内容常常是数年,甚至数十年前的人类材料科学知识的概括。所以,任课老师要根据自身研究工作经历及时充实现代材料科学知识,优化课程内涵结构。材料化学专业老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将现代材料科技成果恰当地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用新的材料科技内容去改造、替代、充实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处理好知识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是开设材料加工新技术课程内容或开展材料设计加工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三是开展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最新科技成就的专题讲座。
2.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类型。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讨论稿的要求,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有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3]。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上,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覆盖面的交叉型综合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开放所有实验室,给学生创造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目前,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材料化学课程体系要求能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以往三四十人的实习队伍进入企业、经济实体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而今,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实习生很难进入车间进行实地实践学习,微小企业又没有能力接收大量实习生,加上专业实习经费的缺乏等原因,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无法实现“大部队”形式的实习任务。所以,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优化。我们设置了适合地区特点的、按学生兴趣分成由五—八人组成的“小组”进入不同的微小企业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微小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课程时我们注重学生自身管理和实践指导老师巡视管理相结合,保证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习效率和学生安全问题。
改变材料化学专业现行毕业论文模式,允许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选择课题,可以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课题,也可以在科研所、企业、经济实体完成毕业论文课题。
3.增设自学选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自学性选修课程。材料化学专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以便学生顺应社会需求选择性地学习新领域的新知识而提高生存能力。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性人才,而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人才。所以,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程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营造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舆论氛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指导学生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促使学生自学的原动力[5]。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措施。
目前,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化学与社会、化学史等课程完全可以设置为自学性选修课程。优化的材料化学课程体系中应有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一些内容,还应有自学性选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建重视自学,提高自学能力的学习环境。
总之,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培养合格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我们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学理念提升的产物。我们主张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有兴趣的材料科学问题。同时,我们给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的半独立实践活动的条件。采取上述无机化学课程、高等数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自学性选修课程的优化措施,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材料化学专业问题、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露.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1,(33):216-220.
[2]张婧,孙建三.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4):130-132.
[3]高等院校材料化学规范讨论稿[EB/OL].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