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5:05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高校环境条件 数据来源 调查分析

浙江高校在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历程中起步较早,成果显著。在2000年底温州高校就开始酝酿大学生创业实践,2004年春由温州四所高校共同组建温州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活动,2007年开始杭州、宁波等高校纷纷仿效,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实体,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实践、创业教育、创业研究等活动平台,为各地高校大学生创业搭建创业环境起到榜样与示范的作用。十年过去了,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条件情况又是如何?能否保持领跑者的地位呢?为此,浙江高校组建了大学生创业指数研究课题组,根据GEM理论框架结合高校实际设计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科学、规范评价大学生创业指标体系方案,通过对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条件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现将数据加以分析、研究,旨在为大学生创业高校环境方面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创业高校环境条件指标的来源渠道与项目说明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条件项目指标来源渠道

根据大学生创业高校环境条件项目指标设计,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设计了普通学生卷40道、自主创业学生卷90道、教师卷32道及学校卷88道共四套系列问卷,其中大学生创业高校环境条件相关的指标项目分别有7个、18个、6个及20个题目。项目数据采集来自于浙江省行政区域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为主,结合个别访谈、组织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获取原始数据。从浙江省80所高校中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本科院校16所、高职高专院校15所组成了调查单位样本,随机抽样高校教师192人、普通学生2870人、自主创业学生176人,为调研对象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条件指标项目说明

1、校园创业文化―高校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活动受校园创业文化导向、创业文化价值及创业文化氛围等的影响情况。下设创业导向(问题1)、创业价值(问题2)、创业氛围(问题3)。

2、学校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高校在政策制定与规划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初或者新企业扶持状况。下设创业政策(问题1)、创业机构(问题2)、创业专职人员(问题3)、创业经费(问题4)、创业教育研究(问题5)。

3、创业教育与培训―高校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各个层次教育与培训体系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程度。下设创业普及教育(问题1)、创业提高教育(问题2)、创业精英教育(问题3)、创业指导师教育(问题4)。

4、投入有形基础设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够得到学校场地及基础设施支持情况。下设校内创业园区设备(问题1)、校外创业园区设备(问题2)、校内创业园区面积(问题3)、校外创业园区面积(问题4)。

5、创业基金(资金)支持―高校大学生创业所获得学校提供及通过学校得到各项基金或资金支持程度。下设创业者自筹资金(问题1)、创业者获得学校无偿资金(问题2)、创业者获得社会无偿资金(问题3)、创业者获得有偿资金(问题4)。

6、相关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大学生创业利用学校师生科研成果及通过学校得到各项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下设学校知识产权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1)、学校非产权智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2)、学校科研手段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3)、学校引用社会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4)。

7、创业产业关联度―高校大学生创业依存学生创办企业、校办企业及社会企业状况。下设创业专业相关度(问题1)、创业与社会企业合作度(问题2)、创业带动就业程度(问题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在参考了GEM项目的相关内容基础上,增加与改进部分指标项目及内容,在指标评分中按重要性原则设置不同的权数,使指标体系更适合于大学生创业观察比较。

(一)关于校园创业文化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创业导向(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导向程度很低,将创业作为比较理想的职业选择学生基本不认可;关于创业价值(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价值程度较低,创业的成功者应享有社会地位和威望有一半以上学生不认可;关于创业氛围(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学校创业宣传次数与规格比例处于极高水平,充分显示全省高校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校园创业文化综合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里校园创业文化处于中等水平。

(二)关于学校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

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创业政策(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政策程度很低,学校创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关于创业机构(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机构程度较高,学校创业技术指导机构设置与效能执行程度较好;关于创业专职人员(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专职人员程度较低,学校创业专职管理人数还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关于创业经费(问题4)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经费比例较低,学校创业指导经费投入较少;关于创业教育研究(问题5)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程度处于极低水平,学校创业教育专项研究项目层次或项数极少;学校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综合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里学校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情况不容乐观,整体水平偏低。

(三)关于创业教育与培训

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创业普及教育(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普及教育大学生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关于创业提高教育(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机构程度极低,学校创业提高教育(培训)大学生比例处于极少;关于创业精英教育(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精英教育(培训)大学生比例处于极低水平;关于创业指导师教育(问题4)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指导师自身教育(培训)人数比例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创业经费投入较多;创业教育与培训综合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创业教育与培训情况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有待提高。

(四)关于投入有形基础设施

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校内创业园区设备(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校内创业园区设备程度较低,学校投入校园创业工作室硬件配备资金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大投入力度;关于校外创业园区设备(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校外创业园区设备程度很高,学校投入校外创业工作室设备资金比例处于很高水平,情况良好;关于校内创业园区面积(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校内创业园区面积较多,校内创业园区面积比例处于较高的水平;关于校外创业园区面积(问题4)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校外创业园区面积程度很高,学校设在校外创业场地面积能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投入有形基础设施综合调查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里投入有形基础设施情况较好,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五)关于创业基础(资金)支持

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创业者自筹资金(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者自身资金投入金额(元)比例处于很低的水平,大学生创业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关于创业者获得学校无偿资金(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者获得学校无偿支持资金比例水平高;关于创业者获得社会无偿资金(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创业者通过学校获得社会无偿支持资金比例处于极低水平,全省高校创业者获得社会无偿资金极少;关于创业者获得有偿资金(问题4)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创业者通过学校获得有偿资金(元)支持与在校生人数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创业者获得有偿资金较少;创业基金(资金)支持综合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基金(资金)支持水平处于中等偏下。

(六)关于相关科研成果转化

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学校知识产权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自行研发的专利权、商标权转移给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数比例较小,学校知识产权转化为创业项目数程度较低;关于学校非产权智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学校非知识产权智力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数程度较低;关于学校科研手段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将科技研发手段、途径、方法或设备转化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数比例处于很低的水平;关于学校引用社会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数(问题4)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通过学校引用社会科研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数偏少;相关科研成果转化综合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较差,整体处于很低水平,令人担忧。

(七)关于创业产业关联度

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关于创业专业相关度(问题1)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利用所学相同或相近专业创业项目数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关于创业与社会企业合作度(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同社会企业合作项目数及参与社会产业链活动紧密创业项目数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关于创业带动就业度(问题3)调查数据显示,说明全省高校大学生所创项目带动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生就业数处于很高的水平;创业产业关联度综合数据显示,说明浙江省高校创业产业关联度情况处于中等水平。

三、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条件的建议

(一)提高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通过榜样示范教育,以创业成功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提升高校创业价值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学校创业宣传规格,增强高校创业氛围,塑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加大高校创业导向力度,积极引导学生把创业作为比较理想的职业选择,积极投身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二)完善学校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

迅速制定与完善高校创业政策,落实学校创业政策实施,从政策上保障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健全高校创业技术指导机构设置与工作职责,逐步提高学校创业机构与执行效率。加快增加高校创业专职管理人数,提升创业专职人员与在校学生比例。加大对高校创业指导经费的投入,尽量满足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经费的需求。迅速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加强开展高校创业教育专项研究,提升研究项目数量与层次等。

(三)加大对创业教育与培训投入力度

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率,提高创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迅速提升高校创业专职人员数量及素质,投入更多的创业提高班教育经费,做好高校大学生创业精英培训与创业精英人才的培育。

(四)增加有形基础设施投入

配备硬件设施,增加校园创业工作室投入资金比例。添置校外创业园区设备,提高校外创业园区资金比例。进一步扩充校内创业园区面积,拓展高校校外创业基地建设,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活动平台。

(五)帮助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在保持与提升高校无偿支持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或基金的基础上,动员自主创业者尽量自筹更多资金投入创业实践,通过学校争取政府和社会帮助,获得社会无偿或有偿的资金支持,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问题。

(六)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

应尽快将高校科技研发手段和设备转化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的可用资源;进一步将自行研发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及其它智力成果转移给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提高学校知识产权率水平,引导大学生科技创业。

(七)优化创业产业关联度

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相同或相近专业开展创业项目选择,深化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度,积极参与社会企业产业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大学生创业带动相同或相近专业毕业学生与社会青年就业。

总之,本研究是以抽样方式确定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渠道获取了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条件指标的一系列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浙江大学生的高校创业环境条件指标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结论。为改善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提供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士琴.浅谈大学生创业环境[J]. 科技信息,2012(01)

[2]陈谷纲,朱慧,马声. 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基于专家问卷数据分析的指标重构[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

[3]陈在余,陶应虎.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3―264.

[4]高建,程源,李习保.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35―258

第2篇

关键词:创业态度;创业意向;创业教育;成人高校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47-04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创业将是促成21世纪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必将加快创业型社会的形成。创业者大都是敢于承担风险,通过创办企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创业行为不断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受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把毕业后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兴趣不断增加,而对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内就业的兴趣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当前的社会创业氛围和一些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受外界因素的刺激,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往往比较高,但创业技能却相对比较缺乏,最终真正进行创业的人很少,失败的案例比较多。鉴于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个性特质及高校在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文献综述

先前的研究者认为,某些特定的个性特质是创业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是识别创业机会必需的素质。拥有这些个性特质的创业者,往往都具备识别市场供需失衡而形成的创业机会的独特能力,从而使他们产生了通过创业活动改变这种不平衡的想法。创业者往往具有突出的想象力、灵活性、创造力和创新力以及与生俱来的系统思考能力。他们视各种变化为商机,敢于冒险、事业心强,拥有实现个人想法的极大自信和渴望独立的远大理想。

有学者对个性特质论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某些个性特质只是创业活动的必备条件,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才是创业行为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按照这种观点,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教育。创业态度是创业意向形成的基础,创业态度包括个人独立性、风险承担能力、工作努力度和收入等要素。因此,为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态度的积极引导。如果学生对上述因素持积极的态度,他们可能会走向创业之路并愿意承担创业活动带来的风险。创业意向对创业者来说很重要,先前的研究者们已建立了多种创业意向研究模型。这些研究模型大都采用态度和行为相关理论,把创业前期活动作为研究的重点。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意向先于行为,并认定意向是产生行为的前因,只有行为指向的某种态度才能促成这种行为的发生。创业事件模型认为创业需求认知和可行认知对创业活动产生影响较大。自我效能理论解释了创业者对自己能力所能达到效果的信赖程度。创业意向结构模型表达了创业意向与创业态度及环境因素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包含冒险意向和内控能力两个最为重要的个性特质,同时还强调高校在创业意向培养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高校来说,则要重点研究和培养开发创业型人才最为核心的技能或能力。

基于上述态度和行为有关理论,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本文通过调查,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对象,重点探讨了成人高校在校学生的个性特质、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就成人高校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设计的目的测量被调查者所持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以及对成人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意见和建议。问卷由两部分构成: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专业和学历层次;影响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的个性特质等调查题项。每个题项均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评价,即:5为完全同意,4为同意,3为既不同意也不反对,2为不同意,1为完全不同意。题项内容主要是借鉴先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前研究提出的比较成熟的指标,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及成人学生的特点,咨询有关创业教育专家和部分创业成功人士,形成最初调查问卷。为检测最初问卷各指标的合理性,我们进行了初始问卷预调查。对预调查回收的4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确定了本研究的最终问卷。

2.调查数据收集。本研究选择了浙江某三所成人高校经济学、管理学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中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46份。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判断被调查者所持的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与其个性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成人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三、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初步掌握了被调查者所持的创业态度、创业意向和其个人基本特质,对创业时间的预期和意欲创业的最初动机。我们还了解到被调查者对成人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期望。

第3篇

【关键词】创业 文化产业 调查

为呈现我校生的真实的潜在的消费需求,且不以现有的消费结构判断其需求走向,而是根据其需求满意程度调查阻止需求实现的原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全面的信息,我们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论文结论基于对我校大学生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7.5%,回收的有效问卷195份。发放的问卷中有大一60份,大二60份,大三80份,比例为3:3:4。

数据表明,被调查的我校大学生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1000,占57%,其次是1000--1500,占28.7%。低于500元的比例为10.7%,高于1500的不足5%。我校大学生可支配生活费用差距不大且数额不大。在可供支出的生活费中,支出前三甲分别是食物,生活日用品和服饰,其百分比分别为31.3%,25.7%,23%,此三项为生活基本支出,这表明,我校被调查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占总支出的80%,而开支最少的两项分别是恋爱支出与培训考试支出。

月花费为500--1000的大学生中,其消费支出前三甲依然是食物,生活日用品和服饰。这表明我校的大学生生活安排相对合理,在总可用的消费金额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出现超前消费的现象,但是同时高比重的基本生活支出也反映出我校生消费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过高。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虽然食物,服饰和生活日用品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30%,但在剩余的可支出金额中,大部分支出又分布在通讯和网络上,比书籍支出,培训与考试支出和恋爱支出三项支出总和还多,占到了8.7% 。这表明,我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总支出不高,而且文化消费主要形式是依赖于网络,属于自发性的独立完成的消费。

文化消费有许多不同内容,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4]

不同的消费内容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完成,所以实现不同的文化消费内容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的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低,大部分资金用于基本生活开支。但是在这基本生活开支中,网络通信消费确不能归类于其中,据调查,超过57.4%的同学利用网络经行信息咨询查询,且被调查者的主要文化消费也是属于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各种信息查询和娱乐享受。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文化信息的需求量大,但是迫于经济因素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消费行为实现媒介——网络。而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除去57.4%的同学借助网络实现自己的信息专业信息需求,22.5%的同学选择询问他人,而只有19.9%的同学选择报班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

网络成为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实现载体,通讯和网络支出成为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支出,这表明,网络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具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满意度调查中,73%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支出过少,没有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和需要。这表明,依赖于网络媒介的文化消费虽然能够满足于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代替其他的文化消费内容。

文化消费载体的狭隘影响着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实现,而主要影响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形式和频次只要是经济因素,48.7%的同学认为文化消费的费用过高,文化产品的价格过高。

据调查,我校大学生在自己现有的消费结构上都有自己希望增加的支出部分,尤其对于文化需求(书籍和咨询培训),其比重占到了35%,为比重最大的希望增加支出的项目,其次是服饰支出为28%,再次是恋爱支出8.2%。这项调查显示,以往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的阐述是具有普遍性的。[6,7]

但是我校生对于在希望增加支出比重较大的服饰上,虽然其意愿比强烈,但是对于是不是愿意或者希望服饰店进驻我校创业孵化基地这一问题中,只有22%的同学明确表示希望,而高达78%的同学的态度则是无所谓或者不希望。这表明,虽然我校大学生有着相对较强的增加服饰方面支出的欲望,但是对于校服饰店的青睐程度表现颇为冷淡。

与此同时,在被问到是不是希望增加创业孵化基地书店的时候,只有14.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希望,高达56.4%的同学明确表示希望增加书店,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于纸质书籍有较高的消费需求,希望改变依靠网络看书的方式。

在被问到“如果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各经营专业考试资料及专业相关信息咨询的店您觉得如何?”这一问题时,54.8%的同学表示觉得很好,13.3%的同学认为不好,而21.9%的同学认为没有感觉。超过一般的学生认为在创业孵化基地增加与专业考试资料及相关信息咨询的店很好,并且在后续的“如果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各经营专业考试资料及专业相关信息的店,并且其收费适当,您会报名吗”问题中,69%的同学表示可能会去参加报名,13%的同学表示一定会参加报名,而只有18%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报名。这表明,我校大学生对书籍和专业信息考试信息需求很大,且消费意愿强烈。在文化需求的种种内容中,书籍和专业信息考试信息需求最为显著。

在对我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校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例如书籍和考试信息专业信息)和对技能的培养的支出(例如美体美容,包括舞蹈化妆健身等等)。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对这一方面的需求更为明显,在“如果您是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你觉得您在大一大二时缺少哪一方面的支出?问题中,超过80%的同学希望在大一时增加书籍和专业培训考试信息方面的支出,相对于另一项调查希望增加的支出方面占有率达到28%的服饰支出,对于大三大四同学的希望增加的消费意向项目中,其比重只占到了4%,而与此同时,对于文化教育相关的支出大幅增长。这表明,我校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受就业以及未来规划的强烈影响,大学生注重对自己的能力的培养,信息的掌握,技能的提升,形象的塑造,为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根据调查,在希望增加的文化消费支出中,只有34.3%希望增加音像影视支出,其余的65.7%的同学希望增加专业信息考试信息支出和美容美体支出。根据数据分析,我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最突出的是希望增加关于知识、信息和技能方面的支出,而对于文化享受文化娱乐方面比重相对较小。这种消费意向的形成一方面在于资金的限制,大学生希望利用有限的资金培养自己的技能增强自己入社会竞争的砝码,文化消费注重实用价值。根据调查,影响文化娱乐或文化享受消费因素中,20%是因为时间因素,32%是因为经济因素,而高达47%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在接触的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文化产品没有新意。

调查综合表明,我校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对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大,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或是技能,注重对未来发展的自身素质投资。同时对于文化娱乐方面需求相对较小,对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注重其新颖性。这一现象的主要是,我校大学生对于文化娱乐消费范围不广,网络资源大多可以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在文化娱乐需求不广的一大特点之外的另一大特点是十分注重其新颖性,潮流性。

据调查,我校大学生文化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需求,其满足程度低,消费意愿强烈,一方面受资金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孵化基地现有的经营项目中缺乏这一类的项目,供不应求,消费无处。48.7%的同学认为目前市场上文化消费的费用过高,文化产品的价格过高。希望在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出现价格相对低的文化教育服务项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于2009年12月,基地由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以公益性、引导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意产品为主体,搭建集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入驻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科技类、劳动服务类、商品贸易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现在有17个被批准入驻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设计类的占8项、培训类的2项、商贸类的7项。

对于现有的入驻企业,大部分是以租赁为主的服务业,在策略上采取的是价格策略,即通过低价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受访的经营者表示,我校大学生大部分消费额有限,为确保企业的盈利,创业人员主要将自己的经营范围设定在需要程度大频次广且价格相对低端的服务项目上,例如出租服饰、洗衣店等等。而与设计相关的项目,虽是抱着发挥文化创意的初衷,但在真正执行上,为减少风险,往往创意工作室变成了打印室。而这些策略的形成主要是经营者基于对我校大学生消费水平不高甚至偏低,基础服务类的消费相对盈利保障大。

据调查,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所有的创业项目均没有亏损现象,只是盈利多少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就一帆风顺,实际上,由于学校免除店面租金、水电费加上政府税费减免的政策,如果将这些成本算在内,起码有三成企业将关门。这也就是孵化基地的目的,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创业艰难。

根据以上数据,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发展与专业相关的咨询服务业,书店,美体美容咨询等项目。同时,对于文化娱乐方面的项目,应注重符合大学生时尚品味的新颖产品的开发。

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经营项目定位,一定要注重其专业性实用性,同时对于主打文化娱乐产品的定位要突出新颖性。

为辅助定位的成功,适当的宣传必不可少。“瓷缘”是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告投入最多的一家公司,但对其知名度的调查中,只有不超过40%的同学知道这家店的存在,28%的同学购买过这家店的商品。根据调查,这家店的文化产品的价格相对商业街的饰品店的价格要低,顾客购后口碑较好,但是其知名度有限,因此,建议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经营者增加广告的投放,增加知名度。同时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依赖较大,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发展和联系消费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1).

[2]李望平.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1.

[3]王宋涛,谢兰兰.公平分配与居民福利——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03).

[4]任翔.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

[5]张玉荣.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7).

第4篇

一、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抽取了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07级是作为毕业生的调查样本,对2007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学生毕业前夕(2011年6月3日)进行的。2009级是作为在校生的调查样本,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29日)进行的。2007级共有学生93人,抽取了55个样本,有效样本55个,抽取人数占59%。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共148人,抽取了110个样本,有效样本109个,抽查人数占73.6%。根据调查的需要,对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些问题是相同的,目的在于比较。我们对2007级的学生设计的调查表,从10个方面调查了今年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能力。对2009级的学生调查,主要了解在校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及对学院、系里组织过的实践的评介。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学生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的情况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笔者对2007级学生和2009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9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继续读硕士的只有13人,占13.9%。抽样调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09人中,打算考研的有49人,占44.9%。笔者进一步调查了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49人中,选择“喜欢读书研究”的有12人,占24.5%,选择“避免就业的竞争”的有2人,占4.1%,选择“硕士比学士就业好些”的有35人,站71.4%。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处于就业的考虑。也可以预计,在打算考研的49人中,能有多少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呢?恐怕至多一半。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去向是进入职场。

(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状况我们调查了文史学院2007级和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09级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和讲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20人,占18.3%,选择“不满意”的有89人,占81.7%。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14人,占12.8%,选择“不满意”的有95人,占87.2%。综合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80%以上的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满,(这里指汉语表达)也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调查结果明显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口不能言、写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说写能力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生又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需要的能力。同样,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可见。2007级学生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感觉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2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8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24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45人。他们在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0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3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32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31人。可见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实际中,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重要性要高于专业知识,并且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情况,笔者对2007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撰写的毕业论文的内容”的调查,学生的选择是:选a项“2/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人,1.8%,选b项“1/2抄网上或书上的”有5人,占9.1%,选c项“1/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8人,占32.7%,选d项“参阅资料,自己写作”的有31人,占56.4%。a、b两项合起来共有6人,占总数的10.9%,c、d两项合起来共有49人,占总数的89.1%。由此,我们可以说89.1%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不是抄袭剽窃的,学生在尝试自己完成。对“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有8人,占14.5%,“面对很多的材料不知道怎么用”的有30人,占54.5%,“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有17人,占30%。数据表明54.5%的学生阅读归纳、驾驭材料能力不足。30%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

(四)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对“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可以多选)”的问题调查结果是,2007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参观调查、毕业论文。2007级学生已经经历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在这两种学校集中组织实施的实践里,学生优选实习。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09级中109名学生也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9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参观调查、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2009级是大二第二学期末,他们没有经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对于这两种实践的心理期待竟然与2007级学生的选择如此相同,可见学生很看重、很需要实习这种实践形式。而且实习和技能训练这两种实践形式竟然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次序也完全一致,可见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中实践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入职场。(2)由于我校学生50%以上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3)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不很严重,但存在驾驭材料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思想。(4)实习是学生的首选的实践形式。

三、实践教学改革之策略

结合客观调查的资料以及情况分析,我们了解了客观存在的学生生态,阅听了学生的接受与需求,然后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进之策略。

(一)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的价值趋向来看,我校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毕业后就进入职场的绝大部分学生,使学生通过某些课程的选修能够增加职场竞争力,“学以致用”应该不只是一种口号,应该成为普世的教学价值。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围绕“一主线”,就是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培训等,以便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固本与实用联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固本”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继续保持,而且对于经典学科的教学和演练需要加强,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古今汉语等,这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加强基于务实固本。“实用”是指固本的基础上,课程设计兼顾实用化、创意化、现代化。我校的类型属于“教学型为主的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1],不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实践教学的规划和落实上,必须考虑学校的这一根本定位,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不能把我们的学生训练成技术工人。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观念。在具体实施中是以课程为依托,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为什么采取这样的举措呢?这是基于专业属性、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采取的办法。中文系的许多课程是人文内容,人文素养是能力形成的潜在因素。人文的高度与格局是一个人后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张高评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毕业进入职场,的确凭借专业能力[2];之后五年、十年,谁脱颖而出?谁能领袖群伦?谁能独挡一面?谁可平步青云?就不再是专业能力挂帅,而是人文素养决定了态度和高度。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人文素养的集散地,是创意思维的大本营,是养成美好态度,提高崇高格局的加油站。所以,我们在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注重理论与能力并重,避免一味强调实践而忽视了有些课程的人文功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读、说、写、用”。对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贯穿并落实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比如我们的尝试,各门课程都给出相关的阅读书目,定期检查,以训练学生“读”的能力;配合要求阅读的内容安排课堂讨论,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布置完成课业小论文,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读、说、写”综合起来,训练学生“用”的能力。“读、说、写、用”的训练要求在每门课程中教学中都有所体现,这一点我们学院已经对每位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同时在典型的课程中强化训练,做到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比如以写作课为代表集中训练“写”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课、“普通话培训”课集中训练“说”的能力,同时对语言类课程设计整体规划,注重“学以致用”。

(三)实践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某一事物若没有兴趣,便不会主动关注它,所以一般来说效果不会好的。比如,学生不愿意实践,不愿“读、说、写、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由于不感兴趣,即使学生从道理上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即使学校通过测评来检查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也只会停留在应付测评,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那是不可能的。可见兴趣对人学习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读、说、写、用”的兴趣呢?基于上面的调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从改进实践形式入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吸引学生参与。

1.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社团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进行。如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写作比赛、语言艺术表演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2.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践补充。校内有针对的活动是普遍形式,但仅限于校内学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参与的热情会逐渐降温,尤其是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对大学的新鲜感随着大学生活的熟悉,逐渐褪去,对于校园的一些活动开始无所谓或者冷漠。怎样让他们继续保持实践的热情,我们的有效办法是把他们带出校园,到社会去实践。这种做法我们已经初步见效。对于2008级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到永宁纳家户进行语言文化调查。对于2009级学生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宁夏西海固文学采风”。此行学生们了解了西海固的风土人情,在宁夏师范学院听取了关于西海固文学的讲座。对此次实践,学生的看法如何?笔者跟踪调查了其中的109名学生,设计的问题是“对这次西海固文学采风的实践形式,你的看法是什么?”调查结果是:选择“好,有助于学习”的有46人,占42.2%,选择“好,有助于了解宁夏”的有46人,占42.2%,选择“好玩,对学习意义不大”的有11人,占10.1%,选择“不好,对学习意义不大”的有6人,占5.5%。合并前两项的数据,很明显地表明80%以上的学生对此次实践的看法是肯定的,只有15.6的学生是否定的。由此,我们可以说,这种实践可行。可行但是否有效呢?这又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追问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学生的实践成果里找到了答案。这次实践,学生的任务是,在实践结束后每名学生撰写两篇于文章,内容与实践内容相关,文体不限。最后学生的文章,分组交给相关的教师评阅,评阅教师的普遍认为,绝大部分学生的文章有内容,有感情。我们能看到实践给学生提供的创作素材,提供了认识社会的机会。这印证了古人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的实践成果,很能体现其效果,而且这个效果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计目标。

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创业需求;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52-03

一、引言

创业教育作为未来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护照”,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的“创业带动就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虽然逐年增高,但仍不足2%;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和自主创业率低的现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高校不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更是明确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可见,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进行探究,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对象为管理学科的大学生;共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605份,有效问卷503份,有效回收率为71.86%。在调查对象中,男性226人,女性277人。其中大四毕业生119人,大三年级94人,大二年级99人,大一年级191人;涉及的专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ACCA等专业;调查对象生源地涉及全国27个省份。问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创业基本现状(创业与否、创业意愿、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等)、创业动机和创业价值观、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创业课程熟悉程度、创业大赛等活动的参与程度等)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情况(创业课程内容、创业教育开展形式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了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三、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1.创业意愿强烈,受就业压力影响较大。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当代大学生逐步告别传统求稳的就业观念,更加具有冒险精神,开始尝试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调查数据表明,管理学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高,有67.8%的在校大学生有过创业的打算;有8.55%的学生正在创业或者已经创业成功。在“促使其进行创业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主要是受到就业压力、家庭和传媒的影响。还有10.54%的学生的创业想法来自于学校创业氛围的影响,可见,学校创业环境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创业心态积极向上,期望创业课程指导性强。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能以平常心对待,会采取积极态度面对;仅有17.57%的大学生会消极应对,停滞不前。在“您最希望从创业课程中得到的知识内容”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希望增加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财务税收、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创业案例分析等指导性强的知识,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创业基础理论的巩固,更注重于实践技能的学习。

3.资金短缺、经验不足阻碍创业,期待政府支持。调查数据显示,有47.32%的学生表示资金短缺是阻碍其进行自主创业最大的因素。33.78%的学生认为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将会成为阻碍其创业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创业中最希望获取的支持是什么”调查中,35.98%的学生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也有26.78%的学生希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创业服务。可见,资金的缺乏和社会经验的不足成为影响管理学科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

4.创业竞赛参与率高,但对创业素质提升的影响较低。调查表明,管理学科大学生对于参加创业竞赛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在对大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时,有43.14%的人参加过全国性比赛;9.54%的人曾参加过省级比赛;43.7%的大学生曾经参加过校内比赛。但是,在“创业类大赛对于学生的影响”的调查中,近46.92%的学生认为参加这些创业大赛和其他一般的学生活动没有太大的区别,对自身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仅有15.31%的学生认为创业大赛提升了自主创业在其心中的地位,使其了解创业的技巧方法。有10.33%的学生对创业大赛持有更加消极的态度,认为其纯粹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

5.对于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需求较为强烈。调查结果显示,有84.80%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创业实践或实习机会有限是阻碍创业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在关于“开展创业教育最有效的途径”的调查中,近50%的学生认为应与企业联合建立创业训练平台、提供创业机会;还有2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建立实践基地。可见,大学生对于实践性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的需求较为强烈。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论层面的学习,而是更加倾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和挑战。

6.期待以创业实践、创业游戏为主的创业教育方式。在对创业教育开展方式的调查中,有43.38%的学生倾向于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24.94%的学生倾向于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的讲座,19.22%的学生倾向于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只有12.47%的学生倾向于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授课方式上,有45%的学生喜欢“以创业实践为主,老师讲授点评为辅”,29%的学生喜欢“以各种创业游戏为主、老师授课为辅的授课方式”;而以“讲座为主,老师讲授为辅”的授课方式只得到了少部分学生的肯定。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不是单维度的。它既要通过理论教学体系或课程体系传授给大学生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结合管理学科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个性化需要和专业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连贯和统一。

1.构建重在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目标体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具体来讲,就是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创业的流程,了解相应法规政策,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侧重创业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则定位于培养学生以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业能力,包括管理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2.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体系。管理学科大学生具有创业基础知识扎实、创业意愿强烈、创业氛围浓厚等显著特点,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较高。在被提供相对丰富的创业资源的同时,他们也对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机制,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管理评价体系应包括相应的机构人员、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指标。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是推进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规章制度要适应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评价指标要对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评估和质量分析。这些要素共同构成管理评价体系,发挥监督、管理、评价和支持功能,对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3.构建具有专业化师资队伍的保障体系。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障高质量教学的先决条件,创业教育实践教学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讲,要优化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丰富师资来源,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从事创业教育专职教学研究工作;并鼓励教师通过企业实习、模拟实践等方式增加创业体验,通过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增强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聘请校内外知名企业家、校友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职业经理人、熟悉创业政策的官员或创新园区负责人等担任创业导师,从事兼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工作;也可以邀请创业大学生进入实践教学课堂,分享个人创业经历。建立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保证教学经费、教学场地设施,营建校园创业文化,共同构建管理学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

4.构建涵括创业竞赛、实验教学、创业见习的层次化内容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应涵盖实验教学、校园创业竞赛活动、创业实习实践等具体内容;在管理学科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群体特征和个性化需要建立分层次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基本决定了其创业的方向,尤其是创业初期的发展方向;因此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要强调以专业为基础点,发挥专业优势,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其次,大学生的群体分化特征较为明显,对创业的理解、认可程度和创业决心有很大差异。学校可以在开展素质型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创业潜力大、创业资源多、创业决心足的学生进行深度实践教学,促使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创业能力,为创业奠定实践基础。第三,切实发挥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价值。校园创业竞赛活动是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初始环节,是学生接触创业的简单途径;而缺乏优秀导师指导的创业竞赛经历,无法使学生产生饱满的创业收获感。因此,学校有必要在提高创业竞赛活动举办水平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参与竞赛的指导力度。实验教学是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模拟体验,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环节、模拟创业企业成长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见习则是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深度体验,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企业运行环境。学校应该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创业见习平台,加强创业实习实践。

总体来讲,管理学科大学生对于创业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在创业教育上具有较高的期待,对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因此,在构建管理学科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高度融合,明晰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发挥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作用,建设以师资队伍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从而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

[2]蒋研川,朱莹,卢培煜.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创业调查及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重庆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6).

[3]杨德林,田晓聪,吴贵生.基于项目的深度创业实践课程:机制与效果[J].技术经济,2011,(10).

[4]刘芸.试论工学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3).

第6篇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创新人才的重任。江泽民同志早在1996年就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此,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研究性学习和研讨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005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大四)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其中,男生40人(52.6%),女生36人(47.4%);城市学生19人(25.0%),农村学生57人(75.0%)。问卷的录入和统计分析均采用Excel2003。

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观念的健全与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61.8%的学生有假期在社会上打工的经历,50%学生打算在大学的大二或大三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找一些临时工作,22.4%的打算大四再找,没打算找仍占18.4%;调研学生中加入学校的学生会参与工作的占到51.3%,还有17.6%没有参加但想去;25%的曾经有过小发明或小创作的经历,另有64.5%的没有但想去试试。这些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不强烈。

在学校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认知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69.7%)认为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28.9%则认为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多数(90%)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和性格有最大关系,67.6%的认为创新和实践两个同样重要。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老师或学校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上课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方面,只有18.7%的学生认为老师做的很好,69.3%的认为做得还不够,74.6%的认为学校虽有学生实践活动,但是不多;67.1%的认为本专业让学生创新和实践具备一个不完整系统;69.7%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机制不满意。这些充分放映出现有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革。

调查中也发现多数学生好奇心很强(55.3%),却对某个专业问题抱有短时间的兴趣(51.3%);97.4%认为目前在校内进行创新的主要困难为缺乏指导和机会、缺乏实验条件;97.4%认为由专业教师发起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十分愿意或可以接受参加。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1.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传统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成立的培养,改革课程体系,开设新增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我院已设置新课程《资源环境科学学科进展》,以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动态、科研创新成果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或就学术问题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召开课堂讨论,从而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2010年全校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中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已增设了《学科进展》。本课程已推广应用于应用化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现已制定了《学科进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南开大学现任校长龚克曾指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定要搞科研,而且是高水平的科研,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必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实现我校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学校已经开始更新教育观念,正在构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

2.构建小型研讨班

本课题组在2008~2009年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2005、2006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中,自愿报名,构建6~8人组成的小型研讨班,分组研究性学习,针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主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活动,如利用寒暑假期学生进行了农户施肥水平问卷调研,利用课余时间将调研问卷录入电脑,进一步统计分析,结合相关资料的查阅,完成2篇科研论文。再如结合《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开展,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主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活动,有6名学生在全班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在学生中已经初步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勇于探索的科研和创新氛围。院级本科实验中心2010年已经成立,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议及结语

在近两年的实践研究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资源环境概论课程及格率达到了100%。大学阶段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激发创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建议高校应合理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教与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社会调查可以使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调查研究实际问题紧密地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好方法。所以,在各类概论等宏观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理论讲授与社会调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自愿组合,构建小型研讨班,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赞同李水金等人的观点“在这个全面竞争的社会,要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有竞争优势,就要把本科生当研究生来培养,起点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努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论科学技术,1995.

[2]蔡冬,闫雪.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自我培养的研究研究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9,(1).

[3]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在何方.科学时报,2009.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学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以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系2007届毕业生163名同学为调查对象,笔者于2012年5月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对该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分别向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达82%。

本次毕业生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目前的工作情况

1.毕业生工作岗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因经济学所含内容比较广泛,就业面覆盖较广,涉及到经济行业的各领域,就业岗位对口率比较高,82人中有68人从事经济学及其相关工作,岗位对口率为82.9%,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岗位比较满意,只有8个同学对自己目前岗位表示不满意,仅占9.76%。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大多数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安心本职工作,对所从事的岗位有较客观的认识。

2.毕业生工作单位地点分布情况

在回收的有效调查样本中,在四川地区就业的有38名毕业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6.3%;重庆地区7名,占调查总人数的8.53%; 6.1%的毕业生去了北上广,还有39.07%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地区就业(如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地)。在调查样本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四川、重庆地区就业,主要因为学校在四川,学校就业在川渝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工作单位地点和我校生源地有一定的重合趋势。

3.用人单位性质

从图3中得知,经济学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私营企业为主,人数比例高达73.9%,而仅有4.3%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就业,相对来说去外资企业的概率较小,而民营企业在吸纳毕业生的行业中占据相当大的主体,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也是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生力军。

(二) 毕业生对学院的评价

1.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根据网络交流和电话访谈得知,毕业生根据就业经历认为虽然经济专业开设了大量专业课,但总体来说,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精简,缺乏深度,专业内容更新不快,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同时,实践课与职业相关联过少,比如金融教研室没有综合实验室,没有开设金融管理实际操作的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专业实习流于形式,毕业实习名存实亡,这给他们的就业之路增加了阻碍。

2.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如表2所示,在这5项指标中,毕业生相对最满意的是教学手段,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能熟练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上课。最不满意的是教学效果这一指标,不满意的毕业生高达20.7%,结合前面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指标的数据,可以看出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毕业生对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不是很满意,无法更好地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因此更谈不上创新了。

3.毕业生对考试管理的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考试管理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毕业生对教师的考试分数论颇有微词,多数毕业生认为考试内容过于呆板,过于注重简单记忆,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还容易导致学生抱有作弊的思想倾向。

4.毕业生对初入职具备基本能力的评价

经过统计,不难看出,大部分毕业生初入职时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把握还可以,具备开展工作、适应环境的条件,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觉得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导致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面对的是全新的知识,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具体工作。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笔者发现我校经济学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整体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如毕业生普遍反映学校的实践教学欠缺,致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进入角色较慢,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影响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根据这次结果,对今后经济学专业学生培养和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比如管理学、法律、人际关系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与强化学识,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岗位技能。

(二)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而言,经济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就业面较广,人才培养要区别于重点大学研究型培养模式。在今后的学生培养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加大实践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真正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深层次综合教学,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案例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弥补教学的不足。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继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开拓校外资源,与企业一起联合开发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同行业更加先进的管理与理论的交流,积极为学生开拓实习和就业场所,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三)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依托行业背景,面向市场和需求,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从重实践、重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注重创新课程模块建设,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即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强化学生的实践,倡导创新文化,包括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建模、设计大赛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创业 课程 竞赛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78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work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on acceptance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courses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mpet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ood for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guidance courses of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competition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sampling survey,combining with network survey and field survey face to some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s, and put forward that should set about three aspects, such as curriculum and the contest, cognition of the courses abou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competition, national supports fo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and competi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competition activity

1 引言

1.1 调研背景

本项目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讨论一系列教学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为改善和提升就业创业类课程和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给学校各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2 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效研究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存在着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认同度和竞赛活动参与度的探索和研究,展现经济转型下就业创新教育和竞赛实践的困窘,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提供思路。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大量创造实践型人才,迫切需要高校开展高效实用的就业创业教育和竞赛活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构建高校创新型就业创业教学和竞赛活动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及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共计354份,收回有效问卷354份,{查数量和对象能满足研究要求。调查结果如下:

2.1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对象男生多于女生,男生比例为55.65%,女生比例为44.35%;并且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大二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比例为44.63%,大一学生比例为18.64%,大三、大四、大五以及已毕业的分别为10.17%、9.04%、9.04%、8.47%。除此之外,由于调研对象为理工类大学的学生,故调研中理工科学生比例最高,占到50.86%,文史类为36.72%,其它专业的仅有12.43%。

2.2 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识不足、评价不高

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就业创业类课程及活动,大多数同学的满意程度一般,比例为59.04%;感到满意的同学比例为28.25%;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占12.71%。53.39%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加强了自身的就业创业的意识;26.84%的学生认为比赛过于形式化帮助不大;12.71%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充分实践了就业创业的想法,完成自我定位;7.0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2.3 学生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收获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0.45%的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以后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44.63%的学生了解了与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33.9%的学生学会了一些求职的技巧;除此之外,29.38%的学生还在其它方面有所收获。

2.4 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3.28%的学生认为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62.4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52.82%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呆板;25.42%的学生认为教师队伍不专业;除此之外,有17.8%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还存在其它各种问题。

2.5 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程度低,普及力度不够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6.3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26.84%的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7.53%的学生参加过模拟求职大赛;17.23%的学生参加过简历设计大赛;另外,还有25.99%的学生参加过类似的其它活动。

2.6 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建议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07%的学生都提出了增加课程实践性,如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安排实习的建议;51.69%的学生认为应邀请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进行现场交流;50.2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更多样化的该类课程;49.72%的学生建议邀请企业家进行演讲传授经验;另外,13.56%的学生提出了其它不同的建议。

3 调研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低;受教育者、教育者、有关的教育部门对就业创业类课程活动的认同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尚不完善,对校园的创业就业的阶段重视与投入不够等问题。

3.2 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改进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建议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与校外单位合作创立校外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学校应与社会就业创业组织加强联系,组织学生到成功的企业去感受与见习,让学生捕捉创业灵感,提高创业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就业创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就业创业活动主办方需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如邀请企业家参加到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商家作为赞助商参与到活动中等,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活动相衔接。

(2)强制与自由相结合,促进全员参与竞赛活动。促进就业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只有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才能发现其不足。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制参加与自由参加两种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已经形成良好氛围的个别院系、年级采取自由参加的方式。这是一个从“强制”到“认知”再到“自发”反复的过程,只有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就业创业竞赛活动中来,才能对课程与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才能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就业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3)提升学生、老师、学校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同度、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各高校都有开设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和活动,但是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领导,到教育局的工作者,似乎都觉得这类课程只是一门“副科”,这些活动与一般的课外活动无异,与专业课程相比起来,地位很低,由此导致了学生的参与度低、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投入不足。

建议大学可以增设相关课程,提高该类课程的学分,提高学生、老师的重视程度。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与竞赛活动能否取得长远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是否能得以提高,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实行教师跨学科进行任教,培养综合能力全面的就业创业创新型人才。

(4)完善国家对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投入,毕业生与在校生两手一起抓。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就业和创业方面主要是面对毕业生,而对在校学生的注意和投资都较少,这就导致在校的学生缺乏就业创业的锻炼机会与经验的积累。建议国家给予毕业生与在校学生同等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支持,从而避免就业创业的畸形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就业创业类课程与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关系到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等相关内容。所以,只有了解学生心声,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为大学生做理性分析,让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9-86.

[2]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 风笑天.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以30项重点经验研究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4.1:60-69,158.

[5] 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晏常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J].心理学报,2014.6:807-822.

[6] 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72-76.

[7] 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71-76,82.

[8] 王静波,王翡翡.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4:87-92.

[9] 朱国玮,黄B.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1.8:64-68.

[10] 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6:81-88.

[11] 马廷奇.产业结构转型、专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 2013.Z3:56-59.

[12] 杨艳红.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3] 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14] 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 会心理科学,2009.4:34-38.

第9篇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抽取了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07级是作为毕业生的调查样本,对2007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学生毕业前夕(2011年6月3日)进行的。2009级是作为在校生的调查样本,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29日)进行的。2007级共有学生93人,抽取了55个样本,有效样本55个,抽取人数占59%。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共148人,抽取了110个样本,有效样本109个,抽查人数占73.6%。根据调查的需要,对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些问题是相同的,目的在于比较。我们对2007级的学生设计的调查表,从10个方面调查了今年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能力。对2009级的学生调查,主要了解在校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及对学院、系里组织过的实践的评介。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学生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的情况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笔者对2007级学生和2009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9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继续读硕士的只有13人,占13.9%。抽样调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09人中,打算考研的有49人,占44.9%。笔者进一步调查了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49人中,选择“喜欢读书研究”的有12人,占24.5%,选择“避免就业的竞争”的有2人,占4.1%,选择“硕士比学士就业好些”的有35人,站71.4%。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处于就业的考虑。也可以预计,在打算考研的49人中,能有多少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呢?恐怕至多一半。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去向是进入职场。

(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状况

我们调查了文史学院2007级和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09级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和讲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20人,占18.3%,选择“不满意”的有89人,占81.7%。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14人,占12.8%,选择“不满意”的有95人,占87.2%。综合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80%以上的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满,(这里指汉语表达)也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调查结果明显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口不能言、写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说写能力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生又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需要的能力。同样,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可见。2007级学生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感觉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2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8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24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45人。他们在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0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3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32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31人。可见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实际中,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重要性要高于专业知识,并且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情况,笔者对2007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撰写的毕业论文的内容”的调查,学生的选择是:选a项“2/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人,1.8%,选b项“1/2抄网上或书上的”有5人,占9.1%,选c项“1/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8人,占32.7%,选d项“参阅资料,自己写作”的有31人,占56.4%。a、b两项合起来共有6人,占总数的10.9%,c、d两项合起来共有49人,占总数的89.1%。由此,我们可以说89.1%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不是抄袭剽窃的,学生在尝试自己完成。对“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有8人,占14.5%,“面对很多的材料不知道怎么用”的有30人,占54.5%,“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有17人,占30%。数据表明54.5%的学生阅读归纳、驾驭材料能力不足。30%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

(四)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

对“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可以多选)”的问题调查结果是,2007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参观调查、毕业论文。2007级学生已经经历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在这两种学校集中组织实施的实践里,学生优选实习。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09级中109名学生也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9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参观调查、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2009级是大二第二学期末,他们没有经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对于这两种实践的心理期待竟然与2007级学生的选择如此相同,可见学生很看重、很需要实习这种实践形式。而且实习和技能训练这两种实践形式竟然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次序也完全一致,可见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中实践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入职场。(2)由于我校学生50%以上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3)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不很严重,但存在驾驭材料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思想。(4)实习是学生的首选的实践形式。

三、实践教学改革之策略

结合客观调查的资料以及情况分析,我们了解了客观存在的学生生态,阅听了学生的接受与需求,然后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进之策略。

(一)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的价值趋向来看,我校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毕业后就进入职场的绝大部分学生,使学生通过某些课程的选修能够增加职场竞争力,“学以致用”应该不只是一种口号,应该成为普世的教学价值。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围绕“一主线”,就是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培训等,以便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固本与实用联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固本”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继续保持,而且对于经典学科的教学和演练需要加强,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古今汉语等,这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加强基于务实固本。“实用”是指固本的基础上,课程设计兼顾实用化、创意化、现代化。我校的类型属于“教学型为主的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担负研究生培养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1],不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实践教学的规划和落实上,必须考虑学校的这一根本定位,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不能把我们的学生训练成技术工人。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观念。在具体实施中是以课程为依托,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为什么采取这样的举措呢?这是基于专业属性、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采取的办法。中文系的许多课程是人文内容,人文素养是能力形成的潜在因素。人文的高度与格局是一个人后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张高评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毕业进入职场,的确凭借专业能力[2];之后五年、十年,谁脱颖而出?谁能领袖群伦?谁能独挡一面?谁可平步青云?就不再是专业能力挂帅,而是人文素养决定了态度和高度。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人文素养的集散地,是创意思维的大本营,是养成美好态度,提高崇高格局的加油站。所以,我们在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注重理论与能力并重,避免一味强调实践而忽视了有些课程的人文功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读、说、写、用”。对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贯穿并落实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比如我们的尝试,各门课程都给出相关的阅读书目,定期检查,以训练学生“读”的能力;配合要求阅读的内容安排课堂讨论,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布置完成课业小论文,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读、说、写”综合起来,训练学生“用”的能力。“读、说、写、用”的训练要求在每门课程中教学中都有所体现,这一点我们学院已经对每位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同时在典型的课程中强化训练,做到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比如以写作课为代表集中训练“写”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课、“普通话培训”课集中训练“说”的能力,同时对语言类课程设计整体规划,注重“学以致用”。

(三)实践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某一事物若没有兴趣,便不会主动关注它,所以一般来说效果不会好的。比如,学生不愿意实践,不愿“读、说、写、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由于不感兴趣,即使学生从道理上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即使学校通过测评来检查学生的实践情况,学生也只会停留在应付测评,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那是不可能的。可见兴趣对人学习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读、说、写、用”的兴趣呢?基于上面的调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从改进实践形式入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吸引学生参与。

1.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社团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进行。如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写作比赛、语言艺术表演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具备专业技能知识的大学生,本应该是创业活动的主力军,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这当然与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因素不佳有关,但大学生自身缺乏有效的创业知识学习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以江苏大学学生为例)的创业意愿和影响创业意愿的各种影响因素,以便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

二、文献综述

(一)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查阅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等书籍以及大量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后,总结出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如图1所示。

(二)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理论假设

1、性别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关于性别这一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国内外学者都已做过许多研究,并且总体上认为男生创业意愿高于女生。所以由此提出假设1:在面对相同的创业环境下,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的创业意愿更强。

2、专业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有学者对某些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研究则表明,专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一定的逆向影响,由此提出假设2:专业的不同会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市场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专家研究发现,市场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极大。大学生在面对轻松的市场环境时,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从而取得成功。由此提出假设3:市场环境竞争力度的大小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呈负相关关系的。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是江苏大学学生,共发出问卷213份,收回问卷213份,有效问卷共有210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

1、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在统计调查的210名学生中,有28.1%的人是不想和别人一样去找工作,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其次,25.24%的人是想获得更多的财富;不想被人领导也是他们想创业的原因(16.91%);觉得有商机(14.29%)和觉得创业是一种兴趣爱好,觉得自己有实力(12.86%)则近随其后;而只有3.33%的人觉得创业比就业容易。

(二)假设检验

为了对假设进行验证,我们将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而分析验证。

1、性别与创业意愿的相关性。从表1可以看出,在0.01水平下,性别与创业意愿不相关。这和我们的文献查阅不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在职业上的追求趋于平等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更倾向于通过自己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假设1不成立。

2、专业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检验。表2的结果表明,创业意愿最低的是文学专业的学生。专业P值为0.326(>0.05),表明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加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再加上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府和学校的创业宣传工作加大,使得专业和创业意向的联系越来越模糊。所以假设2不成立。

3、市场环境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检验。根据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P值为0.005(

(三)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1、资金

资金是创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依据调查结果得知,在创业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资金来源是个人储蓄和亲友投资;不少人也会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选择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支持的人则比较少,原因可能是大部分人对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扶持政策不了解。

2、自身素质

将大学生对创业阶段个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看法按重要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怎么重要”、“不重要”这5个级别,对应的比例分别为52.38%、30.48%、10.95%、4.76%、1.43%。从这个比例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创业阶段的重要程度。

3、扶持政策

由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变大,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不少高校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资助,调查发现,有28.57%的人觉得学校缺少创业的商业化平台,申请手续复杂、周期长则是排在了第二位,觉得提供创业基金不足、审批条件苛刻和学校未进行系统规范创业培训的人数大体相同,分别是18.57%、13.81%和15.24%。同时,过半的学校开展了创业比赛、创业讲座和创业课程,这体现了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重视程度。

(四)大学生创业需求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阻碍如图2所示,创业需求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希望政府和高校提供资金、项目和市场环境方面扶持的人比较多,而期待学校开展课程提高自身素质的人则比较少。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上文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分析,得知大学生整体的创业意愿并不高。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大学生自身必须要制定一个周全可行的创业计划。

在创业中大学生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的专业、兴趣能挂的上钩的项目,有计划地投入资金。不管做什么行业,都要认清自己,并且尽可能的在学生期间,多多积累实际经验,学好专业知识。

第二,高校应该多开展方便学生的创业平台。

高校里的创业大赛不仅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更是有机会获得创业基金。并且高校大多设有创业孵化基地,这种校园资源可以多多益善。此外高校可以积极的向社会推荐自己学生创办的企业和主持的项目。

第三,政府要加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完善政策。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必将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定期举办政策宣传讲座,与高校携手举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知识竞赛,还可以联合各界宣传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张云川,周雪敏,方登科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研分析研究[J].西部论坛,2011,(4):27-34.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4.005.

[2]陆根书,彭正霞,康卉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104-113.DOI:10.3969/j.issn.1008-245X.2013.04.018.

[3] 赵军,马腾.基于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XX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6):81-86,166.

[3]张克兢.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D].东华大学,2014.

[4]彭正霞,陆根书,康卉.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75-82.

[5]贺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

[6]陶玮玮.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第11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教学模式;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144 -03

《市场调查实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市场调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对市场前景做出科学预测,为管理层决策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营销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正因为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才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设置上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课内实践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课外的模拟公司创办则是在做中学,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则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职场气氛,了解工作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和社会融合。总之,如能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可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采用参与式、互动式、阶段实践与综合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市场调查实务》课程目标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趋向于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专业素养、市场调查预测业务的基本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单项能力及综合能力,通过理论教学、能力训练、调查实践等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基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课程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依据是市场调查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集针对性、适应性及创造性于一体的三维目标。

针对性是指技能培养方面。《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培养为本,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充分考虑学生层次、课程定位、教学大纲以及课时安排等,进行培养目标专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分析,从而筛选出“市场调查人员”所应具备的技能,使本课程技能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

适应性是指素质提升方面。《市场调查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应力求重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一种审视、研究、批评的态度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培养学生对职业世界与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性。

创造性是指创新、修养方面。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就成了一 种生存方式,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正在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主流精神。在《市场调查实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进行自主的创造,在学习和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具体来说,高职《市场调查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后能掌握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市场预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岗位群——岗位群技能分析——再根据真实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最后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将制定调查方案,起草调查访问提纲和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实地调查和搜集二手资料,以及对所获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这一系列任务,通过具体的项目内容串联起来,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参考。

能力目标。市场调查专业人才应具备六项基本专业能力和四项综合提升能力,即:方案策划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资料收集能力、资料整理与数据处理能力、报告撰写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良好道德素质;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专业创新素质。

二、《市场调查实务》教学的组织实施

《市场调查实务》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要完成上述《市场调查实务》的教学目标,仅仅靠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是很难达到的,应在理论教学、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改革,探索全新的适应高职《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按“三明治”教学法安排教学计划,在教学的各环节灵活交替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去用人单位后无培训上岗,上岗就能顶岗。

(一)在《市场调查实务》课程中引入“新三明治”教学模式

所谓“三明治”教学模式,源自英国的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之所以被称作“三明治”,是对其半工半读、学工交替式课程设置模式的一种形象比喻。而“新三明治”教学模式,则是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渗透,理论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悟”出其中的理论知识、操作原理、程序等,这样学生理论知识源自于具体的案例,很有具像性,比较扎实。在实训实习环节,是将课堂掌握的知识付诸实施,可以从课堂案例模仿开始,然后拓展,在实践中探讨、印证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此交叉进行,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就能互相促进,双双得到提高。

1、在《市场调查实务》课程中交替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市场调查实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放弃“满堂灌”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因课程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任务驱动、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项目导入这种新的职教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实际项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的调查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展示调查项目的目标及任务实施的标准,解释相关要点;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每次讨论都必须形成内容涉及调查主题、方案、问卷、访问提纲、访问对象等的文本结果,据此组织实地调查,并利用相关统计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3、成立模拟公司

每6~8人为一组,成立“模拟调查公司”,按实体公司模式操作,成员各自扮演公司各级员工,要求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展一次真实的市场调查活动,提交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再通过“学生组内个人演练、陈述与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课堂小结教师剖析与总结”这一程序,进行评价与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课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设置相关的模拟销售情景,由学生分别扮演销售员、普通消费者、调查员。调查员要分别进行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普通消费者、调查员的身份对扮演销售员的学生保密,调查员以“神秘顾客”的身份进行调查。在教室进行模拟销售、调查观察。通过这样的现场情景模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市场调查法。

5、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

海因里希说过:“新的信息技术对教学影响之深刻程度,要比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大得多。” 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桥梁。多媒体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要搜集相关的案例教学资料,并根据不同的讲课内容安排不同的案例,加入图片、音像、视频等元素,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用活上机实训,寓教于乐

上机实训除了常规实训内容外,可与相关软件(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类似“大富翁”等经营类益智游戏,其中加入相关市场调查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寓教于乐。

三、改革《市场调查实务》考核模式

《市场调查实务》考核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考核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考核模式改革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市场调查实务》的教学规律,遵循“以能力考评为中心,以过程考评为基础,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重在过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途径相结合。考核应由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课堂参与、课堂项目、模拟实训等。期末考试的试题尽量采用试题库的方式以加强客观性;课堂参与由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及质量、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课堂项目的成绩应根据在市场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每个项目报告的完成质量(包括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丰富性、实用与时效性等方面)来评定;模拟调查成绩以“模拟调查公司”为单位来给,从接受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并由每组学生各选出1名大众评委和老师共同打分,取平均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及时对有关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知识的深浅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做到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也可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的巩固及应用,避免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现象,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陈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与实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2]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

[3]刘冰.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4]范薇薇.“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初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87-89.

[5]王福明,刘辉.市场调查实训教学模式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08).

[6]雷大章.关于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7]徐盈群.商贸类专业实战型实践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7,(08).

第12篇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的五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过程中,他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现有的优势,整合政府层面、民间资本、高校支持以及自己的力量的合力,最终探讨出具有河南省郑州市特色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途径。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大学生 创业优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南省郑州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业情况以及优势,调查对象: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师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教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鉴于本论文的研究需要,通过网络资源和郑州大学图书查阅了大量关于学生创业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使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对以上五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6份,有效问卷354份,回收率94%,有效率94.15%。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回收的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河南省郑州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业环境 (一)政府的支持

总理在全国重大会议中多次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政府要给予大力的支持[1]。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鼓励这一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样河南省也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包括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等,并且项目都会有政府扶持。由此可见,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并给予大学生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其生创业。 (二)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近几年国家提倡发展体育产业的大背景下,河南省郑州市的体育产业不断的在扩大,当前郑州市的体育产业表现出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体育产业中私有制成份的比重增加较多、体育社会化产业进程加快、体育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经营项目在不断增加,自主营运水平不高等情况。近些年来,随着郑州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加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消费人群以及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不断繁荣,由此看来,河南省郑州市的体育产业将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不断增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经出现了饱和的情况。郑州市各高校体育专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动向开设了许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为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适应河南省的体育发展和在郑州市创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郑州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郑州市高校体教专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很高,实际行动严重缺乏

从调查中得知:河南省郑州市高校体教专业的大学生有84.6%考虑要进行创业;这充分表明了,河南省郑州市高校体教专业的大学生一直对创业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但是在创业方面上有创业成就的仅占了8.3%;现在许多大学生在对创业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真正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去付诸行动的却在少数,他们的大多数中都不能承受住创业失败带来的不利因素。 (二)他们自身的经验不足和资金的投入太少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进行创业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存在自身社会经验缺乏和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体教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前期出现困境,从而导致他们创业失败。郑州市高校体教大学生有85%以上的人认为资金和经验的严重不足,是他们的在创业道路上的最大的障碍。 四、河南省郑州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高校创业课程教育

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河南省体育市场的需求来对学生创业课程的设置和结构进行调整和安排;校企联合不定期地举办创业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树立好创业学生标兵,鼓励他们的创业积极性[2]。 (二)河南省政府和各大高校应不断加大对体教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度

在创业方面政府要建立高校体教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体系,郑州市各大高校也要设立体教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区,建立孵化基地,要让体教专业的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来。 五、结论与建议

政府和郑州市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并且河南省的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河南省郑州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太少;这都主要是资金不足、社会经验缺乏所造成的。河南省郑州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从自身提升开始,不断创新,敢于挑战;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高校应当对大学生创业课程进行改革、并设立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