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

第1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鼓励大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调查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创业胜任力分析,构建出创业胜任力主要特征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完善创业课程培训改革、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倡导政府创业政策扶持等途径及措施,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0

作者简介:谭军华(1978-),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学等。

收稿日期:2015-04-16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缓解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当前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但对创业理解还不够透彻,缺乏创业所必备的创新精神、市场知识、企业运营等核心能力。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在1%左右,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为10%。究其原因,创业胜任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 国内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1.1 国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发表的文章中,他把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此后学术界对胜任力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于胜任力的理念和方法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成为前沿的科学管理理念。

在胜任力研究基础之上,1993年Chandler和Hanks将胜任力引入创业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概念,他们将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胜任力,并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核心竞争能力。此后很多学者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Bird认为创业胜任力是一系列行为和可观察的特征,它受创业者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Murray将创新史、创业经验、商业经验、挫折应对能力、社会地位、与风投的接触经验等特征界定为创业胜任力特征。Pary在1998年提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它可以用标准来衡量,根据衡量标准可以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提高胜任力。Thomas等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为成功完成角色任务而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以及能力的总和。他所提出的六维创业者胜任力特征结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Priyanto等对247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创业学习可以使管理者的创业胜任力得到提高。

1.2 国内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刘帮成等于2003年从个人及组织两个层面对创业胜任力进行界定,并基于仿真技术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型。张炜等在Thomas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2家中小型企业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了八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王等探讨了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发现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主要包括8个维度。木志荣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提出不同阶段、环境、任务下,不同的创业者群体应具备的创业胜任力是不完全相同的。王沛等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创业者做了调查,发现大学生胜任力包括创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商业洞察力等六个方面的特征。蒲清平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李明章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与学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

笔者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创业胜任力”为

关键词 ,搜索到2005~2013年国内有关创业胜任力方面的学术论文共39篇,可见,目前国内对创业胜任力方面的研究较少;此外,还以“大学生创业”为关键字,核心期刊为限制搜索到若干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最后保留涉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学术论文128篇。以这些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文献,经过数据统计,这些文献中一共提到93种与创业胜任力有关的素质特征,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一般能力,专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个性品质及创业动机等方面。其中词频出现较高的10种特征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业意愿、乐观进取精神、机遇把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冒险敢为精神、诚实守信、责任心。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参照了陈子彤、李娟研究时所用的《胜任特征核检表》以及封伟令、梁迎春采用的《当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编制了《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经过初步筛选,选取了58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在进行胜任力调查前,首先对4所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做了关于“是否有意愿进行自主创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一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大一总人数的38.50%,大二、大三、大四有意愿自主创业人数占各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54%,36.26%和31.44%;在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中,大一学生占27.5%的比例,大二占18.2%的比例,大三、大四分别比例分别为28.4%和25.9%。针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对其发放编制好的《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共发放2 400份,有效回收2 076份,有效回收率为86.50%,其中大一517份,大二542份,大三523份,大四494份。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创意和创新力(83.4%);专业技能(81.5%);人际沟通能力(77.4%);团队建设能力(74.2%);管理技能(71.5%);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67.3%);资源整合能力(65.4%)。此外,心理素质、个人性格、学习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决策能力、责任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特征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在对32位成功的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社会阅历,创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管理能力,企业营运能力,抗压能力,执着精神。

最后,邀请了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部分高校专家,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对照,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删除了部分次重要特征,保留了最重要的几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见图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途径与措施

3.1 大学生注重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点的影响,对于创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对自身发展及实现自我的价值。对此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传统的就业观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困境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切,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创业持消极态度。大学生要学会总结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立场坚定、思维独立、情操高尚、智能结构健全的品质,通过参加校内外举办的科研活动、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获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业需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运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大学生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假期实践等活动,在实际锻炼中增强抗压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磨练意志品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各类人群接触,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宽获取信息渠道,建立起交际网络,为以后创业储备社交资源。此外,大学生要参加创业交流,创业讲座,创业模拟竞赛等与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创业警觉性和商业敏感性,从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发掘和捕捉创业机遇。

3.2 高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胜任力方面入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科学的设置创业课程,课程模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于有创业兴趣和热情的同学,可开设选修课进行重点培养,要加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启发学生思考,普及如创业基础、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SYB创业培训等已经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课程。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引进创业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组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胜任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师资团队。最后还应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对创业教育进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转变。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胜任力。

(3)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亲身体验创业情境,在锻炼中提高创业胜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大学生创业资源渠道,首先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如理工科院校可以与财经类院校开展合作,根据各自优势构建知识互补体系,共同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此外,高校要与政府及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基地进行创业实践,使他们对企业运营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创业技能。

3.3 政府加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1)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尽量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租赁用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创业走上法制化道路。此外,政府要搭建起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充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如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等,构建覆盖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与服务。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目前,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偏见。因此需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和谐氛围。一方面媒体要客观宣传,通过报道一些杰出创业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舞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应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增强大学生创业勇气,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方针,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M].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 Chandler G.N, Hanks S.H..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3)

3 Bird J.B. Time and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5(2)

4 Parry S.B.. Just What is a Competency[J]. Training, 1998(6)

5 Sony Heru Priyanto, Iman Sandjojo.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Venture Success: Empirical Study on S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5(6)

6 José C Sánchez. University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Its Impact on Intention of Venture Creation[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2011(2)

7 刘帮成,唐宁玉,陶祁. 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3)

8 张炜,王重鸣. 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3)

9 冯华,杜红. 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2005(6)

10 王,陈劲. 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1)

11 木志荣. 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2 王沛, 杨景峰. 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建构及其启示[J]. 集美大学学报,2011(3)

第2篇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引起了政府、高校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与较高的关注。创业孵化基地是政府为广大创业者所提供的服务性平台,能够有效地为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为其在创业理念、创业技能、创业资本等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以天津科技大学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并讨论了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平台在大学生创业中具体起到了什么组织资本作用。大学生创业孵化资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制度的转变与高校的扩招,创业这一名词得到广泛的关注,大学生也逐渐成为创业的中坚力量。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真正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论文通过研究创业孵化基地这一多功能性的组织,通过分析其层次的作用,试图探讨出一条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策略,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并帮助其提高创业成功率。一、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通过为大学生在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场地等设施,也是健康独立运行的在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的经济实体,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二、创业孵化基地各因素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1.大学生就业现状各大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从专业方面看,市场需要专业技术性人才,但精通的技术方面的大学生却为数不多。第二,大学生就业缺乏专业的指导,部分大学生仍处于迷茫阶段,在就业选择、求职技能等方面掌握的知识不全面。第三,对自己没有完整地生涯规划,多数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在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求职、读研和创业这三者之间不知作何选择。第四,高校的不断扩招,供求关系的严重不平衡,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成了多人对一职就业现象。2.创业孵化基地各因素对创业成功率的作用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往往面临很多无法预测的困难,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水平的因素有组织社会资本、组织物质资本、组织人力资本等,各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力不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本的支持与保障,增加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质与量。为切实证实各资本对创业成功率的影响,笔者对天津科技大学2012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表明,在参与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培训以后,有86人需要创业启动资金,比例占到总数的40.4%,是创业孵化基地中给予的帮助中认同率是最高的;有50人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项目去创业,比例占总人数的23.1%;认为创业需要政府加大优惠力度的共计28人,占总人数的13.2%;认为创业需要有经验的同学共计21人,占到9%;认为需要良好的社会人脉资源的共计28人,占总人数的13.2%。由此得出,资金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备受青睐,换言之,资金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大难题。其次是优秀创业项目、政府优惠政策和社会关系。

我们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得出表一。从图表中数据不难看出,在各资本因素中,技能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各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在创业理念、能力、渠道和机会四个方面所占的百分比均在50%以上。说明创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影响力次之的是社会网络关系和共同的追求,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所占的百分比均相同,从侧面表明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成功的因素由个人沟通交流技巧所决定。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各资本因素在大学生创业时产生的影响,我们得出表格二中的数据,数据表明,组织人力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最大,对大学生创业发挥的理念作用次之,对创业机会发挥的作用最小;组织社会资本对创业观念影响力最强,其次是对创业方式的影响,较弱的是对创业机会的影响力;组织物质资本则对创业机会作用最大,对创业理念的影响最小。

注:依据选择比例进行综合计分,满分为一百分。三、大学生创业孵化支持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1.从入校起重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现如今,诸多高校内部都有创业协会之类的社团,也吸引了很多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可实行的体系与规章制度,更没有实力和资源去把想法变为现实。因此,作为主办方的高校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创业孵化基地需各种资源支持创业平台的建立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比如,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可以以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对其参与项目进行调研、遴选,从中发掘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并将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纳入计划中,邀请优秀创业家对大学生进行团队辅导,将其作为跟踪服务的对象予以具体创业指导。3.依靠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客观而言,创业要求创业者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技能以及能承担的相应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为从根本上扭转高校教育的不平衡状态,一方面,应当从宏观政策上进行引导,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业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另一方面,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质量,应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应有所改变,注重强化和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四、创业孵化基地研究述评总之,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条新经济时代创业者发展的规则之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势必为高科技企业迅猛发展注入推动力量,并促进新经济时代的科技创新,进而对整个国家的体制创新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朝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

[2]叶琦.基于就业角度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论文,2010,(4).

[3]川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5]肖兴政,彭礼坤.人力资本论[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创业培训;主观情绪;创业意向;行为转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72

创业培训目前是一个相对较热门的教育方向,潜在创业者通过创业培训最终实现了创业,创业培训的对象可以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事业人员、高校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村的返乡创业人员。主观情绪是潜在创业者在经受了好的情绪或者是坏的情绪影响后进行的创业行为。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进行创业意识的提高而进行的创业行为。在创业的研究领域,多数研究者都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影响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很少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行为转化因素分析,文章就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三个方面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文献综述

国内创业研究领域,多位学者已经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这三个影响创业行为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多种研究方法的分析,并得出了这三个因素都有利于实现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实现。例如李发表在国内杂志中《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在该篇论文中,李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方向是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在论文中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通过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可以使农民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化。此外硕士生何良幸在毕业论文《创业情绪、创业认知能力与创业行为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同样利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最终得出积极的创业情绪将会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消极的创业情绪对潜在创业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潜在创业者放弃创业行为。最后,纳敏、李丽发表在《经济师》中《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一文,通过大量相关的数据最终得出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视和相关引导,最终也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向创业行为转化。

文章只针对于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转化因素的分析,多数学者都针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证明这三个因素是可以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有效的创业行为影响,本文基于此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识三种因素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转化影响研究

21创业培训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创业培训是针对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知识的培训,最终使得潜在创业者拥有创业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培训模式使得创业者付诸创业的实际行动。一般创业培训经常采用的培训模式有SYB培训模式、三段式培训模式、各地自创模式、远程创业培训模式等,利用培训的模式使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为的转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创业培训,可以使潜在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增强,能顾让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的条件、创业知识、创业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缺乏创新意识、创业环境。

22创业培训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山东邹平县在县职校举行某国企带薪培训、职校农机培训启动仪式。这次培训有18名学员分别来自长山、魏桥、西董,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带薪培训。通过对参训者的采访了解到,邹平县依据传统的优势,已经创造出了一个“邹平麦饭石”和西董豆腐为主的餐饮品牌,在有利的创业环境下,通过创业培训指导,参与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愿意进行创业,并依托邹平县已有的创业基础,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

通过邹平县的创业培训,得出创业培训可以对潜在创业者起到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

3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31主观情绪对于创业行为影响作用分析

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积极的主观情绪更加有利于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行动的实施。乐观的情绪是创业者迎接创业困难的强心剂,积极的情绪可以是潜在创业者自我提示来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对于事物的主观反应来获得。

32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影响案例分析

结合相关的生活实例,文章举出如下案例来证明积极的主观情绪对于潜在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影响:“一名退伍军人,在从事混凝土的外加剂销售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做到了全公司的销售冠军。在原部队的领导得知此事后,就打电话给这名退伍军人,鼓励他进行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且承诺愿意对其进行帮助,通过这件事情,退伍军人内心更加坚信了创业的想法,并对于创业开始付诸行动。”从这样的案例中,分析得出积极的主观情绪是可以转化为创业的行为,主观产生积极的情绪除了来自个人的意识,还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事件的影响。

4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的研究

41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分析

要成为潜在创业者,收藏先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创业意向,通过对于创业意向的培养和指导,潜在创业者会通过创业意向的内动力将创业付诸与实践。

42创业意向对于创业行为影响案例分析

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案例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在大学相当一部分都具有创业想法的冲动,但是由于创业条件的限制,创业想法一致未实现。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影响下,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先锋。由此表明,在创业意向转变为行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要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加上创业环境的支持,潜在创业者就会将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为。

5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相关的案例分析法,对于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的研究,证明在创业行为转变的过程中,这三种因素是可以起到积极的转化作用,因此,对于潜在创业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成果示范与短期培训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4):62-64

[2]何文韬,郭晓丹创业培训、主观情绪与创业意向――行为转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6):137-144

[3]纳敏,李莉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昆明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5(10):34-36

[4]陈奎庆,毛伟大学生创业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基于2004―2013年CSSCI期刊文献的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9-114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应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创新创业教育证书。”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近几年来,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国内许多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但由于没有完全纳入培养计划,实施中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多头管理、组织协调难等问题。因此,探讨在高等学校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及运作的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教育理论综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或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能力。”克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伦德斯特罗姆(Lundstrom)和史蒂文森(Stevenson,2001)认为:制定创业政策应该考虑以下三个层面:在个人层次上激发人们进行创业;使创业者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潜在创业者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约瑟夫(Yusuf,1995)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良好的管理能力,政府的支持,市场因素,教育培训水平。我国学者王扬铭主张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构建我国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具体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优化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支持保障。赵志军等认为,推进创业教育应着眼于整体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合力推动,教育、科技、企业、金融、财税、传媒全面支持的格局。主要包括厘清并形成概念体系,形成创业教育思想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丰富创业教育方法体系,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二、研究思路

关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如何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等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非常详细具体的阐述,国内许多高校也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但是不同层面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大连地区部分大学生、高校进行调查,从而归纳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大学生调查对象主要是大连市各高校的在校学生,对学生采取了无记名式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00份。高校调查主要是采用网上和现场调查,主要是大连高校,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民族大学。

三、高校创业教育状况的调查

1.大学生调查

(1)创业的意识和观念。在调查毕业选择时,63%的人选择就业,21%选择考研深造;11%准备留学;而准备创业的学生只占到总人数的5%,其他占1%。在被问及“在大学期间是否考虑过创业”时,有四成多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而有想法并且尝试过或正在尝试中的人占总人数的24%。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普遍不佳,有55%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冷淡,只有9%的学生对创业有着积极的态度。当问到“您对大学生创业持什么态度”时,有49%的调查者表示“支持,但不一定参加”,更有2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与否与自己无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足,创业观念淡薄。

(2)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调查中问及“您进行创业的影响因素”时,22%的调查者认为其创业的影响因素来自家庭,35%的调查者认为是受社会因素,36%的调查者认为是受学校因素影响。

(3)对地区政府优惠政策的了解。在对“您了解你所在地区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吗?”调查中发现仅有5%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地方优惠政策,而不了解创业优惠政策的竟占到67%。

(4)创业阻碍。资金不足、社会实践少、没有经验,成为困扰大学生的根本问题。调查中有55%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已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而心态、能力各占到17%、22%。

2.高校调查

(1)创业教育的目标。各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尽相同,主要为:63%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25%的学校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38%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业技能。 转贴于

(2)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各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形式为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中讲授一定学时;开设“小企业创业”、“创业管理”和“创业实训”等创业课程,但一般多为选修,真正有计划开出系统的创业课程的学校几乎没有。

(3)创业教育活动。各高校围绕创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几乎所有高校都以“挑战杯”创业大赛拉动开展了各种创业活动,有的学校还通过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网开展创业宣传。

(4)创业教育资源配置。38%的学校设置了创业基金;63%的学校提供场地支持;75%的学校提供了设备支持。

(5)创业教育组织管理。88%的学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采取社团和工作室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大部分学校的创业管理归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少数归团委领导,部分院校由专业院系组织。有50%的学校有专业的指导创业的教师团队,还有一些教师是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

四、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亟待提高

2002年国家教育部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八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大连许多高校引进开展了KAB、SIYB、YBC等创业项目。但是从学生调查反馈看,学生创业的意愿、学生对创业的关注、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都不强,学生对创业的担忧反而非常明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认真研究,以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2.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近几年,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但是有影响力并取得明显效果的是创业大赛,真正规范系统的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并没有建立起来。表现在:大多数高校没有形成规范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它还被当作就业课程教育的一部分或是选修课程,而且课时很少;虽然许多高校创业教育目标明确,但由于大班上课,理论授课,根本无法通过正规课堂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稀缺,教师还是以招生就业指导的老师和辅导员参与为主,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倾向严重;创业教育的管理部门有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团委还有各专业院系,多头领导,管理混乱,致使创业教育不能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3.创业信息和资源的平台建设亟待完善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部门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多企业开发了有关创业的软件,开展创业培训。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授课教师以及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大多对具体的创业政策还不是十分清楚。企业开发的创业软件和活动由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还没有完全走入大学的课堂。因此,在大学全面开展创业教育还困难重重。

五、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的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的领导,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认真组织和实施,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是要使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大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市场调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协调组织等基本能力;二是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企业家精神,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2.建立健全创业课程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培养计划已基本形成体系,在现有培养方案中建立创业课程体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高校的实际,创业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在现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的课程体系中逐步扩大创业基础理论的课时,作为必修课程在大二开设,以创业基本知识教育为主;二是开设创业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原则为必修,全校学生可以选修,小班授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为主;另外,在全校开设系列创业理论教育的选修课程,深入普及创业知识,真正把创业教育通过培养计划落到实处。

3.建立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

国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在资金、税收、进入门槛和场地等方面给大学生创业以相应的支持、鼓励和优惠政策;企业应该在 “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系列创业活动等方面与高校开展合作;社会舆论应该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宣传支持,让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成长。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协调一致的创业服务平台,助推大学生创业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第5篇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剧的今天,高校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有效发生、顺利发展和圆满成功。有研究表明,在SCI和SSCI文献中,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加强和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非常紧迫[1]。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实施途径,值得我们给予充分关注和开展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清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心理学视角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心理素质过硬的创业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一、国内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

1.基本脉络

目前,国内学术界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开展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可查到的中文文献中,“创业心理教育”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江应中2003年发表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一文中,文章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势在必行”[2],但这一提法并没有被之后的学者们广泛使用。其后,在学刊上明确使用这一提法的文章有5篇,作者分别是丁邦俊[3]、任丹阳[4]、沈文青和赵方强[5]、王瑞雪[6]、林磊和陶思亮[7]。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例如“大学生创业心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等,散见于一些学刊中,但是往往是自说自家,缺乏系统性和对照性。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从心理资本、心智、胜任力等理论视角探讨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中积极开展实证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大大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实践方面几无建树。林磊和陶思亮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心理教育严重失位,暂处于“打游击”的状况,还未正式起步[7]。沈红明认为,虽然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方面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有益的经验,但是在整体上存在着实施范围狭小、失位、理论建设迟缓、模式较为封闭、培育方法单一等问题[8]。

2.研究热点

葛莉以CSSCI数据库中1998年至2011年间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在就业竞争力的视角下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十个方面的研究热点中与创业心理教育关系紧密的达八个之多,分别是创业精神、市场意识、创业能力与绩效、创业素质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与创造性人才、创业心理品质[9]。

3.主要成果

刘志等研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认为这是大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对创业教育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并内化为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外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其内在工作机制体现为:“内化-外化”的双向建构、“价值-事实”的双维合成、“关系-过程”的双态共生[10]。

席升阳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由创业心理、创业伦理、创业哲理三个层次构成的“创业教育的精神学范式”;其中,创业心理是创业伦理与哲理的“摇篮”,是创业精神的感性形式[11]。他致力于“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及全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保障研究。

江应中认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志趣、创业人格、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席升阳认为,主要是: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发展;创业者的心理素质与创业过程的心理分析;成功期与挫折期的心理学应对等[11]。任丹阳认为,主要包括:客观分析自我,正确认识创业,具备创业意识;明确创业目标,坚定创业意志,有效应对困难;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4]。

韩力争[12]、唐海波和王瑜萍[13]、车丽萍和李守成 [14]、严建雯[15]等众多的研究者探讨了创业心理素质的内容。

唐海波和李赛兰、席升阳探讨了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问题。唐海波和李赛兰认为,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有:创业认知偏差、心理适应能力差、创业意志缺乏、创业动机偏差;具体干预措施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家庭的支持;创业心理品质的自我培养[16]。席升阳指出,创业过程中会出现过于依赖、自卑、畏缩等人格障碍和急于求成、目标多变等行为障碍,克服的办法就是以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为重点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11]。

丁邦俊[3]、沈红明[8]、任丹阳[4]、苏益南[17]、唐海波和王瑜萍[13]、王志峰[18]、车丽萍和李守成[14]、邓丽芳等[19]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多个途径。

车丽萍和李守成分析了创业情景模拟训练、消除或缓解心理障碍法、表象训练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反省法、认知活动情景法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14]。陈丽君认为,ERP沙盘模拟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20]。沈红明认为,创业实践中可以采用社会情景法、实践操作法、问题探究法三种方法[8]。

国内学者积极构建创业心理模型。比较有代表性有范巍和王重鸣的创业倾向模型[21]、贺丹的创业倾向模型[21]、倪坚和陆连国的“经心”创业模型[22]、曾照英和王重鸣的中国情境下创业者动机的二维模型[23]、高娜构建的七因素创业心理资本模型[24]、邓丽芳等构建的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模型[19]、张敏建立的基于典型创新行为的创业胜任力评价体系[25]、高日光等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26]、王沛和谌志亮构建的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心理结构的创业心智模型[27]。

简丹丹等指出,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个人背景、人格特质(如“大五”因素和冒险倾向)、认知特征(如自我效能感)和外界环境等都会影响创业意向[28]。李海垒等总结了创业研究中的具体人格特质和一般人格特质,认为影响创业的具体人格特质包括自主性、成就需求、控制点、自我效能感、创新性和冒险性等[29]。段锦云等指出,影响创业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五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目标和环境因素等[23]。

近年来问世的代表性专著有:王沛等著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研究――基于职业决策困难与创业心智的视角》、严建雯著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席升阳等主编的《创业心理学》。

二、国际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

1.研究热点

葛莉通过Web of Science中的SCI-E、SSCI数据库研究了国际创业教育领域1945年至2010年间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文献,诠释出国际创业教育的13个热点知识群。其中与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相关的约有7个,分别是:(1)创业教育预期、态度、模式与绩效;(2)创业教育与方法,职业选择与培训;(3)创业者的人格与健康;(4)青年创业者的支持与环境;(5)创业目的与成功;(6)职业干预、评估与决策;(7)职业选择与决策,创业自我评估[30]。葛莉和刘则渊对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得出近年来国际创业教育领域的九大研究前沿,其中与创业心理教育相关的有:(1)Holland理论;(2)创业自我效能和角色模型,初创企业绩效;(3)职业愿景与选择;(4)职业发展促进与成熟[1]。

2.主要成果

林磊和陶思亮认为,美国是率先实施创业教育和实施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创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模式,其中没有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的提法,但是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领导力、创新素质等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是美国创业教育的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涉及心理的内容主要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美国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其中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合作性、缜密性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7]。

国外典型的、有影响的创业学模型主要有Timmons、Gartner、Sahlman、Wickham、Christian和Julien、Zahra和 George、Haiyang Li以及Jain等构建的经典创业模型;台湾学者刘常勇也提出了一个创业模型[31]。

国外学者构建了许多创业心理模型。其中包括:Phan的创业倾向模型[21]、Shane等的创业动机与创业过程模型[21]、Luthje和Frank的创业意向结构模型[21]、Schmitt-Rodermund的创业职业期待预测模型[21]、Wagner和Sternberg的创业支持政策模型[21]、Carr等关于“先前的家庭从商经历的创业倾向”模型[21];计划行为理论 (简称TPB)、创业事件模型(简称SEE)、Bird的创业意向模型等创业意向模型[28];Rauch和Frese的创业者人格特征与成功模型[29];Kuratko等(1997)的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以及Robichaud、McGraw和Roger的新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23]。

经典的创业动机理论有拉动和推动理论、简单和复杂理论、解放理论等[23]。

与创业心理教育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美)泰普林和孙威合著的《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国外的经典创业图书有:(美)杰弗里・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合著的《创业学》;(美)库洛特克和(美)霍志茨合著的《创业学:理论、流程与实践》。

三、评论与展望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上看显现出低水平、粗放、凌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术语等还不统一,“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这一提法尚未被普遍采用;第二,大量的研究局限在思辨的层面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缺乏对照性,没有新意;第三,新近出现的实证研究,侧重点大多是停留心理学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其定位并未延伸到如何有效指导和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因此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第四,虽然许多研究涉及到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一些相关的心理学问题,但是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应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定位和研究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而只是把创业心理教育看成是创业教育的一个辅助体系和很小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看作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既不利于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未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1)应确立其学科地位或者学科分支地位,对本学科或者分支的研究内容、学术术语、研究方法、学科地位等给予清晰的定位,力争进入国家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内;(2)应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走向,避免空谈,应围绕“创业”,立足“心理”,突出“教育”;(3)应该充分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4)应更多地引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法、问卷法等)来开展量化研究,增加研究结论的可对照性。在此基础上,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5)定位应该避免精英化、功利化的取向;(6)应力争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7)应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研究;(8)应加强文化视角的研究和实践,从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力争实现通过文化理解创业心理教育、借助文化促进创业心理教育;(9)研究应该更加侧重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10)研究应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心理教育成果,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葛莉,刘则渊. 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科学,2011,27(2):8-14

[2]江应中.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J].人才开发,2003,7:30-31

[3]丁邦俊.创业心理教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7-69

[4]任丹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4(2):156-158

[5]沈文青,赵方强.心理学视野中的创造性对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171-173

[6]王瑞雪.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业心理教育模式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7:13-14

[7]林磊,陶思亮.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0-74

[8]沈红明.论我国高校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9):88-90

[9]葛莉. 就业竞争力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7-20

[10]刘志,张向葵,邹云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2-105

[11]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

[13]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1):56-58

[14]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93-96

[15]严建雯. 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唐海波,李赛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方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31-33

[17]苏益南.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模型构建及培育[J]. 企业经济,2010,1:63-65

[18]王志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45-47

[19]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J].研究学术论坛,2012,9 :204-208

[20]陈丽君.ERP沙盘模拟教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6:112-127

[21]叶贤,严建雯.国内外创业心理模型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43-47,59

[22]倪坚,陆连国.“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指导大学生赢在创业[J].职业,2008,7:59-60

[23]段锦云,王朋,朱月龙. 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5):698-704

[24]高娜. 创业心理资本模型的构建及开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5]张敏.基于ERP沙盘模拟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65-67

[26]高日光,孙健敏,周备.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1:69-75,112

[27]王沛,谌志亮. 创业心智研究进展及其模型构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83-90

[28]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92-199

[29]李海垒,宫燕明,张文新. 创业人格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3):403-411

[30]葛莉.国际创业教育的热点知识群诠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70-76

[31]董保宝,葛宝山.经典创业模型回顾与比较[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 30(3):19-28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海西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610万,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这批毕业生求职境况突遭阴霾,“创业”随之再度成为关键词。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其功能指向是成就国家、集体和群体的大业。大学生在校园里组织开展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创建社团、班级主题活动等都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创业。而狭义的创业则是指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开创个体经营和家族式经营。本文所讨论的大学生创业是指狭义上的“创业”概念,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创办实业活动。因此将大学生的创业定义界定为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个人或者合伙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的过程。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过程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浙南与闽南地区同属于海西经济圈,城市及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资互相借鉴与促进的可能性。为全面而充分地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笔者于2010年6月至9月分别走访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义乌工商管理学院、阿里巴巴中国总部、浙江杭州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实践见习基地以及福建省内华侨大学等各重点高校、泉州团市委、青商会、YBC等部门组织,以浙闽等高校大学生创业相对活跃的地区为调研地,透过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及学校的支持力度进行类比分析。这对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突破,切实贯彻执行高校及大学生服务海西建设的时代号召。

二、问卷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0%,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问卷有效率为78%。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涉及创业环境、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等。具体包括了创业意愿调查、创业的出发点与创业方式、创业的方向、资金的主要来源和遇到的问题、应对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处理、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创业选择的依据、创业教育等内容。

1.创业环境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而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15.38%。总的来说,包括已经进行创业在内的有想过自己创业的有131人,占84%左右,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有创业的意愿。这或许与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分不开的。但与大学生日趋强烈的创业意愿相比,由于缺少创业资金、创业场地、扶持政策和创业实践经验等原因,大学生的创业率依然很低,创业项目成功实现成果产业化的比例也非常低。

(2)创业选择的方式。有关创业选择的方式上,回答合伙创业的有99人,占63.46%,想自主创业的52人,占33.33%,其中有4人选择家庭创业,这与其家族经商的背景分不开,而有一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合伙创业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合伙创业不仅有利于资金的壮大,有利于共同承担风险,而且在应对风险时,能够互相依赖,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3)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可见,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的产生良好的效用。

(4)政府在创业扶持的具体措施。在回答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应该做哪些扶持问题时,有70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创业基金的投入,占被调查人数的46%。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政府财政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也没有吸引广大的社会资本来参与这项事业,目前仅有少量有意识的企业设立了零星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但相对创业群体所需的资金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2.创业实践情况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创业领域的选择。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依据上,调查中有81人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领域,占43.7%,还有43人是以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为依据,占22.87%。只有16人选择以所学的专业为创业的依据,仅占8.51%。专业方向对于创业者创业领域的选择没有较强的关系。

(3)资金的主要来源和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在就业压力逐年趋紧的大势下,一边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日益增多,求“钱”若渴;一边是政府专项贷款少人问津,资源闲置。症结何在?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优惠为何不能为大学生带来真正利好?这应该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的问题。

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也就是说64.1%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在此次调查中浙江某大学2008届毕业生李某奔走了两个多月,等候了半年多,而他在所在街道申请的小额贷款却仍然没有被受理。

(4)如何应对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对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被调查者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达55人,占28.5%;其次是向银行贷款的46人,占23.83%;而只有21人会选择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仅占了一成略高点的比例。泉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难以贷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贷款的瓶颈没有突破。比如说,小额贷款规定,贷款主要是创办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但如果大学生创办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了。还有小额贷款规定,要先办企业才能申请贷款,但办企业就得先办执照租场地,按一月租金两月押金规定,办执照成本就得好几万,这几万元的启动资金难倒了不少创业的大学生。

3.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也有非常成功的,这些佼佼者往往在上大学时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例如浙江某学院开网店,已经是皇冠级的罗某说:“上大学期间他就非常注意报纸杂志上关于创业和市场分析的相关报道,并在假期的社会调查中积累经验,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大学生不是盲从的一代,有着更为渴望成功的动力,只要进行充分的引导,培养好各方面的才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将不断的涌现出来。

(2)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

(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分析

1.创业项目资金不足

这是影响大学生自主经营创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许多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很多创业者在项目选择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没有问题,并且经过努力市场也在逐步打开,但是由于资金周转的匮乏,轻则造成创业项目运作周期拉长前景难料,重则迫使项目停滞不前中途下马,更加陷入创业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几乎所有的创业大学生都是在资金相当匮乏的前提下起家的,资金的主要来源主要是父母、亲戚和朋友,以及少量的银行贷款,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得到少量的风险投资,可以说依靠这些资金来进行创业是风险相当大的,因为创业的风险系数很高,如果失败了,对于这些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无法承受的。很多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只能选择小成本经营,小成本经营的选择余地十分有限,利润小、成长时间相当长,无法立竿见影见到效果,也没有达到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2.政府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到位

政府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毕竟这确实是解决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很多相关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创业不单单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它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如劳动就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投资融资等部门,所以大学生创业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也很繁琐,政府的政策虽然已出台,但却难以落实,这就使大学生创业愈发困难,举步维艰。

3.审核步骤繁杂

大学生创建一家公司需要到工商、税务等多种部门去注册,注册以后还需要通过层层审核,林林总总的各项手续过于繁杂。这对于还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现阶段开设一家公司市场准入的成本太高,很多有想法又有策略的大学生往往在此望而却步,这无疑又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又一阻力。

4.创新教育的缺失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大行其道,到了大学阶段,传统教育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缺乏动手与实践能力,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很多创业大学生都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成果”,他们往往创业初期心潮澎湃,但是经历了一个阶段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在碰到挫折之时,容易产生动摇的情绪。

四、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1.政府给力,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将大学生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重新定位。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成立海西大学生创业工作站,集合政府、企业、中介、媒体、高校五方的政策、资金与资源优势于一体,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团,集合各方精英,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助,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

2.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应该调整好心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任何一种事业必然经历一定的挫折,对于大学生来讲,由于自身创业优势并不明显,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必须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锲而不舍。创业可以看作是一种长远的投资,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从长远看,资金和人脉并非创业首要因素,知识、信念和能力的积累才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资本。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脚踏实地地去积累,心态切忌急躁。创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起步要好,后劲更要足。

3.学校应不断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从学校层面上看,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并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中。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定期举办一些创业大赛,做好学生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和创造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完善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创业认证的实施是创业教育的检验。

第7篇

2019年关于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范文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环境;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创业活动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着创业积极性不够、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创业信息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使得大学生创业风险降低,使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高。另外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渠道。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存在不足

当前大学生创业具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不管是任何一所高校,只要有专业设置,那么就具有完善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基于不同专业对不同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并且基于一定原则设置培养目标比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基于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要求对实训基地进行分批次的建立,使得教学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目前有些学校实训基地还不够健全,甚至有的学校还在建设实训基地,例如河南技师学院等。就大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目标而言,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使得自身职业技能以及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当前尚缺乏创意教育的开展。大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基于类别、分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成具体的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需要;企业以及行业针对企业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能水平要求,从而获得核心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一方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明确的目标。

二、大学生创业内容缺乏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指的是包括实验、实训、科研训练、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以及公益活动在内的各个教学实践环节,基于合理的配置,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外在的特点,事实上指的是具体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内容通常被看成是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河南省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认识实现、社会实践、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计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公益社会活动、宣传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被应用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分层次比如实训、学员实习等,基于能力的层次进行划分,包括了认识实习、加工实训、金工实习、顶岗实训、仿真实训等,确保学生的实习逐步推进。多种形式与企业实际贴近的培训模式应用在单个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本专业工作性质能够零距离的接触,基于各种技能大赛的举办,无疑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参与意识以及竞争意识。但是,其本质上还是教学过程与比赛过程,创业行为以及创业教育的内容缺乏,基于此,上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只能培养技术工人或技师,而起创业意识与创业行为缺乏。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策略

第一,构建良好的保障与支撑体系。选择、培养创业教育老师,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制定,同时,对于创业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进行明确,基于对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构建一个特殊的组合,高素质的教师加外部团队。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学责任的创业教育是人,在创业教育的教育者不仅包括全职教师,包括从外部聘请的兼职教师。教育者的创业教育广泛分布,不仅从教育机构是从政府和企业部门。

第二,基于创业教育内容丰富实践教学体系。尽管当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越来越健全,然而,创业教育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目标体系中还缺乏,因此,要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开展创业教育要求的预期目的,当创业教育目标被明确以后,通过教育目标使得创业教育的内容得到明确,实现了对创业教育经验的传授。基于创业教育使得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所要求的素质是创业教育的目标。

第三,加强政策保障措施。一方面,加强资金支持。对于金融支持而言,中国政府的创业支持还比较小,仅仅占整个GDP的大约0.03%左右,对于创业而言,创业资本的贡献不大。所以,省政府对于创业应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对于创业投资给予鼓励,将面向企业发展的债务资本提供给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要完善,尤其是对于服务于创业的银行政策进行鼓励,使得进入市场的企业资本的渠道拓宽,使得各种投资人对于创业企业的投资热情得到激发。另外一方面,加强政策指导。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我国在税收负担降低方面对创业进行优惠扶持。基于创业调查数据表明,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对创业支持的力度增加,对各个部门之间创业政策实施进行协调,同时,另外一方面,对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务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与沟通,确保工商、税务等提供政策支持,对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创业教育的资金、师资力量、创业教育内容等给予落实,使得创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政策性的保障。

结束语

通过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提高,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质,尤其是加强创业师资培训,对高校创业导师对创业环境的把握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其能够有效的辅导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使得大学生创业风险降低,进而使得大学生创业低成功率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参考文献

[1]王乐生,张瑾.大学生创业精神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2-3

[2]王璜.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155-157

第9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 融资渠道 化解机制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现状

通过调研小组的数据显示,受近年政策鼓励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尽管随着大学生创业的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创业培训、融资、税收、指导等诸多方面。各高校也开始逐渐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数据显示2011年大学生创业比例为0.9%,大学生参与创业的人数仍然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发现,资金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创业企业的成本回收的速度跟不上业务拓展的速度,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目前而言,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有三种:风险投资、亲友扶持、银行贷款。我国的融资市场体系呈现出层次单一化的特点,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风险投资所占的比例仅仅为4%,从创业的自身条件来说,大学生的年龄、阅历和有社会经验的人相比处于劣势,风险投资者根本就不会把钱投入到大学生身上,因此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不是最优选择。调查结果显示,这三种融资方式中亲友扶持占80%,是融资渠道中比例最高的,但也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本文不做重点分析。因此在舍弃了这两个融资方式后,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只有银行贷款,因此没有银行贷款,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2.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瓶颈分析

2.1创业者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本身性质与生活圈决定了其在创业阶段的人脉主要依靠父辈。就现实而言,此类社会人脉资源的积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对项目的盈利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拓经营所需的社会人脉资源上缺少必要的积累阶段,对其事业经营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前,对社会规则的了解十分不足,社会阅历的匮乏会对项目的顺利运行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经历、人脉等原因,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多属于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倒闭风险大。

最后,创业项目的开展与盈利,资金链的正常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创业项目结束的直接因素都是资金链的断裂或初期亏损的难以为继。那么,一个合理与重组的资金供应是创业项目的基础前提。而创业经营融资主要包括三大渠道,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与初期融资支持来源于亲友扶持的渠道。但这一渠道在各个创业者资金来源的比重过高,以及其他两大渠道的融资难,导致了大学生创业的启动与维持及其困难。

2.2社会融资环境因素

2.2.1缺乏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专门,规范的民间金融体系与正式金融体系相结合的现代金融市场没有形成。现行的金融体系存在垄断现象,传统的商业银行垄断金融市场,银行对于数量大、担保小的大学生创业无投资兴趣,即使政府作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但是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并不看好风险性较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利于创业的融资。此时政府政策无法真正落实。

2.2.2直接融资门槛高,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担保和抵押贷款比较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人申请贷款方面银行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注重贷款人的偿还能力,而相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的起步期几乎是不具备偿还能力,因此很难得到所需的贷款。相比已经经营一段时间的中小企业而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的竞争明显处于劣势地位,难已获得银行贷款。同时在涉及到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时,一方面大学生考虑到技术的保密性等问题,往往不愿意利用贴息贷款,另外一方面即使贷款也面临着审核繁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2.2.3金融企业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融资积极性。虽然近年来各地区政策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的还设立了创业基金,但由于大学生创业热情的日益高涨,有意向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多,金融企业对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贷款没有区分开来,从而使效率低下且繁琐的审核手续让大学生望而却步。目前很多获得创业基金资助的学生很多是拿着导师的专利或者技术来参加评审或者答辩,申请到了钱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创业中去,造成了想创业的学生拿不到钱,拿钱的学生不创业的怪圈,也有创业学生由于缺少资金而放弃。

2.2.4金融机构和大学生创业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考评困难。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银行贷款,大学生自身创业的单笔业务小,创业企业的成本回收的速度跟不上业务拓展的速度,利润收入不明显,金融企业无法考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真正实施情况,加上创业项目日益增多,考评便是难上加难。

3.剖析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1从创业者自身的角度看,应该不断完善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好创业准备

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不足使得对创业项目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业项目,总体上仍然低层次的水平上徘徊。这类的创业一开始很容易取得成功,但很难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5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并没有把握住新行业新领域的东西,过窄的选择面降低了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从而降低了创业融资的机会。因此鼓励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有活力、有技术含金量、最终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创业项目,从而吸引更多的融资机会,增加融资成功率。

3.2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管理中,应从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措施

3.2.1开展特色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在将创业教育作为独立课程引进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设实习基地和创业基金,实施大学生创业实训,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学分制试点。解读融资政策和金融机构制度,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项目特点的战略。2、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园作用。鼓励高校之间或者高校与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区需积极创造条件为创业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以及申请、企业注册以及融资等方面的“简化式”服务。3、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对获奖的项目团队进行奖励,并优先向有关创业投资机构推荐相关项目,争取融资机会;对在转化并获得创业投资的项目,认真审核后由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一定比例跟进投资,以确保转化过程中资金的充足和项目的进一步成长。

3.3银行以及各金融机构应建立起在对高校的信用评价体系,从原来的对创业者个人进行考评转化为对高效的综合考评

3.3.1建立对高校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高校资信评级制度。依据大学生在校的表现与评估创业的前景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高校信用评价体系,银行需要积极寻求同高校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作为联系银行和大学生的第三方,推荐一定名额的大学生获得创业基金,银行依据项目的质量和学校提供的学生信用情况,决定适当的发放额度,从而降低银行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也减轻了银行对创业项目的考评压力,从原来的对大学生个人进行考评简化为定期的对各高校进行综合考评,提高信息对称水平,以此完善现有的大学生自主融资政策。

3.3.2创新融资机制,建立起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创业融资专属项目。提供给贷款者优惠贷款利率,快捷的融资流程,合理的贷款金额。采用“宽进严出、出入划分”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融资方式。通过分期放贷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如果得款的学生不创业移做他用,可以视作违约而免去其所得优惠并进行信用记录。违约记录这样的信用污点对其有监督作用,进一步保证了专款专用,并且款项能够落实。避免想创业的学生拿不到钱,拿钱的学生不创业的现状。3.与此同时,银行需要优化贷款程序,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明确贷款年限、手续办理的实施细则。

3.4政府出台符合实际的创业融资政策并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政府的作用在一项新事物的推广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忽略的。我们也应该考虑制定以政府主导的相应政策引导其他资金以及资源的投入。1.加强创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法律和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创业融资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应当及时更新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优质的创业融资市场环境,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2.落实“3+1创业导师”模式,引入创业导师制度。由公司派对口人员对创业企业进行一站式指导跟踪,量身定做融资方案。促成大学生创业项目与投融资机构的对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3.推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等方面加以完善,扩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税收减免范围和减免力度,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创业融资。

2011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科研项目2011YJX06。

参考文献:

[1]李军培.《小额信贷的金融创新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杨立安.简述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李诗萌,李萍萍,王贺.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J].改革与开放,2009,(5).

第10篇

【关键词】 天使投资; 大学生创业; 融资; SWOT分析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但是根据麦可思研究显示,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只有1.6%,创业的成功率也仅为2%~3%。究其原因,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创业融资难。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有68%的创业大学生因缺乏资金支持而宣告创业失败。因此,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途径,寻找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瓶颈。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自筹、借贷和风险投资。但是根据麦可思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这一自筹渠道,2011届占到了总来源的80%以上(本科80%,高职高专82%),而来自于政府资助和商业性风险投资等其他渠道的比例很低。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自筹资金数量非常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创业启动和运营对资金的需求。虽然近些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一些高校也都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但资金规模普遍不大,并且帮扶范围窄,申请门槛高,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银行贷款虽然是一种主要的借贷融资方式,但由于大学生创业信用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担保,贷款额度相对较小等,银行往往也不太愿意给其提供信贷支持。在国外发展迅速的风险投资,由于其对项目的发展前景和项目运行团队的成熟度等要求较高,主要偏好于成长和扩张阶段的企业,因此对于大多数处于初创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而言,申请风险投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天使投资概述

(一)天使投资的涵义

天使投资一词最早源于纽约百老汇,原指一些富人出资赞助一些因资金短缺而不能进行的演出。后来则被延伸指富裕的家庭或个人,以其私人资本,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的、较小额度的权益资本投资。天使投资是一种非正式的风险投资模式,它往往是创业企业早期最愿意,也是最可能获得资金和其他支持的来源。

(二)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的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天使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天使投资人的个人积蓄,而风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是从其他投资者处募集而来,往往具有大企业或者银行、基金背景。

2.投资规模不同。天使投资资金规模一般较小,通常在25万美元以下,平均在5到7万美元之间。但风险投资公司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投资额度较大,一般都在100万美元以上。

3.投资企业所处阶段不同。天使投资所投资的大多是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通常是一次性投入,是创业企业最初形成阶段的主要融资方式。而风险投资则倾向于投资处于发展后期的企业,一般是关注成长期和扩张期的企业。

4.投资的预期回报不同。天使投资属于一种个体或小型商业行为,对被投资项目的审查比较简单快捷,主观性比较高,较多地依赖于天使投资人的个人判断,不像专业风险投资机构那么复杂。因此风险投资对于预期的回报要求也比较高,而天使投资有时则更看重创业的过程和乐趣,比风险投资更加重视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

(三)我国天使投资的发展

在我国,天使投资始于20世纪末的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浪潮中。虽然近些年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作为股权投资产业链最前端的天使投资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天使投资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婴儿期,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初创期及种子期企业亟需扶持,天使投资亟待发展。

三、天使投资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应用的SWOT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天使投资作为创业企业早期权益资本的重要来源,有效地解决了创业企业初期的融资难问题,是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基于国内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和天使投资的特点,可以引入天使投资来破解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接下来我们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优势分析

1.天使投资规模与大学生创业企业资本规模特点相匹配。天使投资区别于风险投资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其具有规模较小的固有属性,而大学生创业融资最明显的特点是小、频、急,特别是资本规模较小,因而相应的信用保证和抗风险能力较差,很难取得专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天使投资的小规模特征刚好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本规模特点相匹配,便于解决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

2.天使投资可以提高种子期和初创期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活率。天使投资对投资项目的考察和判断不像专业风险投资机构那么复杂,其流程比较简单,速度较快,效率较高。这对于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资金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天使投资人不仅向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往往还利用其专业背景和各种社会资源帮助企业增加创业的成功率,这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

3.天使资本投资领域广泛。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偏好和行业背景非常广泛,其投资领域和投资范围几乎不受其他条件限制。高成长潜力是吸引天使投资人的最重要标准。这些特点和偏好恰好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

(二)劣势分析

1.缺乏合格的创业者与天使投资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大学的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到位,具备高素质的大学生创业者还不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在人员和知识结构组成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天使投资人的要求。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目前富人阶层数量已经不少,但是由于对财富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加之对天使投资了解不够,也缺乏天使投资所必须的高素质,不具备成熟的天使投资经验和心态,因此经验丰富的天使投资人不多,职业天使投资人则更少。

2.大学生创业项目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根据对国内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创业计划都是对服务业或者是传统行业的翻版或抄袭,创业项目层次低,并且科技含量不高。另外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往往缺少实践经验,项目缺乏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实际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很难吸引天使投资人的关注。

3.缺乏信息交流平台。虽然目前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天使投资俱乐部和天使投资人网络,但整体来看天使投资人和大学生创业者之间还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天使投资人,不知道如何去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三)机会分析

1.丰富的民间资本急需投资渠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间资本得到了快速扩张。截止到2011年末,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2万亿元,其中50万人坐拥15万亿元可投资资产。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整体上还不够发达和完善,大量的民间资本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所以充裕的民间资本的存在,为天使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2.大学生创业氛围和环境越来越好。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且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培训和指导,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创业的队伍。这些都为天使投资进入大学生创业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四)威胁分析

1.信用体系缺失。天使投资作为一种直接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互信基础上的投资方式,实质上就是一个选人的过程,所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来支撑,它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健康的。但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缺失比较严重,信用体系不健全,这将威胁到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

2.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天使投资从资金的获取、配置到退出都依赖于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天使投资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退出渠道不畅、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这些也都可能威胁到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

由以上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天使投资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但整体来看,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四、天使投资促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对策

虽然天使投资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天使投资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支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质量

大学生创业很难吸引到天使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普遍质量不高,团队水平较低。因此,学校和社会必须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指导,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实践,努力提高学生创业和创新的意识及水平。另外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解决学生创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创业成长。

(二)优化天使投资发展环境,鼓励天使投资人投资

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塑造天使投资发展的舆论氛围。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宣传和普及天使投资知识,介绍国内外天使投资的成功经验,引导人们培养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唤起富裕人群参与天使投资的热情。

其次,制定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天使投资发展。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有效方法是给予该行业合理的税收优惠。该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鼓励地方税务部门出台各自适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再次,强化和优化有关天使投资的法制环境。例如可以建立天使投资人的资格认证制度,用以规避投资欺诈或者非法集资等事件的可能危害。另外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政府天使引导基金,与天使投资人共同投资,共担风险。

最后,优化天使投资退出的政策市场环境。丰富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快现有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市场的发展,为天使投资的顺利退出创造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

(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对于天使投资来说,天使投资人和大学生创业者之间委托关系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的诚实互信。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诚信体系,借助于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大家诚实守信,加大失信成本,努力改变目前社会上诚信体系不完善这一现状,为天使投资高效运转和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四)加强天使投资双方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天使投资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应用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使投资人和大学生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天使投资者组建天使投资人俱乐部及天使投资人网络,通过论坛、沙龙、讲座和联谊等形式,为天使投资人和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帮助天使投资人与大学生创业项目有效对接,实现双方的投融资愿望。另外还可以建立天使投资人俱乐部或网络与企业孵化器的对接机制,通过企业孵化器为天使投资提供优质的项目并提供孵化培育机会。

【参考文献】

[1] 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第11篇

关键词 苏州 大学生创业联盟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联盟成为培育创业者的摇篮。[1]创业联盟是将服务群体重点锁定赋有创业动机的青年以及挑战杯系列赛事培育出的潜在创业人才,同时关注对自主创业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的组织。[2]核心模式是以城市或高教区为单位建立分支组织,提供以“创业导师个性化辅导”、“创业合伙人专业化对接”、“创业资源社会化整合”三大服务内容为主的系统化创业支持,帮助突破寻找“创业导师”、“创业伙伴”、“创业资源”的难关,为有创业梦的种子选手提供优质的理论与实践沃土,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此项研究旨在以苏州大学为例探索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需求,综合社会条件,分析在苏州本地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从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入手,大部分的人对创业有兴趣但是抱有一定的观望态度。

二、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从最基本的创业概念来看,何谓创业?经过调查,大多数人觉得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

认为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才为创业的人极少。由此也可以知道,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脚踏实地的,虽然掌握了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但也不指望一开始就能够获得成就,而是以先开创出一份事业为先。那么学生们又是怎么看待创业的呢,70%的学生都把创业看作人生规划的实施以及成功人生的基石,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并且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动机越来越现实,由开始的实现个人理想变为增加自己的财富。创业的大学生都还是自主创业,是积极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性。

我们在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做了调查,在我们选出的六项个人特质中,选择不超过三项认为创业必备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强烈的挑战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管理及领导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市场的认知水平。选出之后再评定自己是否拥有这些必备的特质,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不完全拥有。接着我们又对大学生是否满足于自身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做了调查,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不满足,认为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足。基本满足的仅占少数。很明显,由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大学生对创业的自信心还不足。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创业有如下的几点劣势: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绝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不足,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3)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多,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三、学生对创业的意向

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里低年级的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比高年级的学生高,在与学长学姐的访谈中,他们也表示大多数之前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在经历大学四年之后,反而消失了对创业的热情与信心,更多的人选择考研、出国、就业的道路。在创业方面,选择大城市创业的人占了很大比重,很少的人选择了郊区,而农村创业的人基本没有。在创业时间的选择方面,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的人占了大多数,但是在毕业后就业的工作选择上,未必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与自己以后的创业相关的工作并获得相关的锻炼。如果创业联盟能提供毕业者想要接触的工作,为他们的创业提供更多的契机,不是更有优势吗?

在获得资金方面,多数创业者选择了合伙筹资这一种。从这一点上看,创业联盟也能提供给学生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而基本上没有人选择向银行贷款这一类,这从某一角度说明了大学生创业者规避风险,较为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式。

四、学生对创业的需求

在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社会实践活动、实习与兼职有助于创业,认为学生干部工作和模拟创业活动相比而言与真实社会情况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创业比赛方面,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创业计划大赛,这说明我们国内的三大创业计划竞赛还不够普及,面对的人群还不够广,影响力不够大。

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大学生创业研讨会的人数也不在多数,大部分人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对此,受调查者指出创业教育课程的三大薄弱点:第一,课程应试色彩浓厚。38%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创业课程内容大多比较空洞,不够专业和深入,课堂上教授的也大部分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第二,创业课程设置少。31%的同学认为创业课程太少,团队成员在苏州大学课程中心网站上查询到本校仅开设了三门与创业有关的选修课。第三,创业型、专业性指导教师匮乏。由此看来,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在帮助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方面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但是当提及如果有建立在本地整合各校各方面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时候,超过一般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这从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更愿意参加长期稳定、真正能使人获益的创业活动以及组织。[3]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无疑会使本来在创业路上徘徊犹豫的人更坚定地选择创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创业联盟可以做到的是很多学校凭一方之力无法达到的,重视在创业教育内容、技巧和研究上的培训,也增加企业界业师的参与程度,互相合作规划课程,让大学生能够整合性、系统地学习。

在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方面,70%的同学选择了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在调查中,也有23%的调查者表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短缺;半数的同学选择了提供专业课程培训;22%的同学选择了与年轻创业者座谈,16%的调查者希望多举办创意创业大赛。如果能在苏州成功建立一个创业联盟,一定能形成一个具有持久影响力的组织。通过创业联盟成功自主创业的人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创业联盟,使组织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能蓬勃地发展。

近年来,台湾部分高校依据专业资源互补、地域相近的优势推出了跨校创业学程。例如,高雄海洋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与台南科技大学于2008年共同推出三校“创意与创业学程”,旨在结合不同学校专长领域,发展学生有兴趣的创意课程。联盟也可借鉴台湾的这一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增进各校之间的创业交流,丰富创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李可,郭天宝.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11).

第12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造性人格 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但仍有一些片面的认识阻碍着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如,创业教育就是创办企业,局限在小企业、个体户的范畴,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内涵,分析制约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突破口。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创业不仅指创业者个人或者创业团队转变择业观念,利用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社会经济单元。创业还指创业者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所学专业、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这个职业的成功准备条件,最后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关调查表明,成功创业者无一例外地感觉到创业经历是那么令人陶醉、亢奋、激动,甚至欣喜若狂,能在创业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享受个人的满足感、成就感、挑战性及丰厚的回报。

创业教育不是一定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主要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养成创业素质,锻炼创业能力,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及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风险。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制约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1.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清、观念落后等,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据调查了解,目前对创业教育有如下不正确的认识: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只是一部分人的自然禀赋;创业具有高风险,企业家创业的成功来源于冒险精神;创业意味着创新,意味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把创业理解为创建企业,局限在小企业、个体户的范畴,想当然地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行为,离我们很远;创业就是创新,与技术发明紧密相关,属于技术经济、创新管理等研究范畴,等等。

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等保守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有创业想法,也还需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无形压力。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未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基本保障,使得大学生必须面对创业失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后果,甚至生存危机。

2.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把握存在误区,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步伐。

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上,重创业精神,轻创业实践;在主体上,以校内行管人员和教师为主,缺少企业家指导;在内容上,以励志教育和成功案例为主,缺少商业技能;在形式上,以论坛、讲座为主,忽视创业实践和创业平台建设;在参与方式上,以创业计划比赛为主,忽视商业实战演练;在扶持方式上,以贴息、无息贷款为主,缺少股权投资。

由于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一般由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或者经管学院的老师承担,绝大多数没有从事过企业经营,自身缺乏创业实操经验,结果多半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随便翻看一下各种版本的创业教材就会发现,学院派的创业课程往往着眼于“创业的定义”、“为什么要倡导创业精神”、“创业计划书的格式”等书生气很浓的议题,一旦进入创业实战领域的问题,往往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能切中要害,这也是学校创业课程往往让同学们感觉“不解渴”的主要原因。

3.社会对创业教育扶持不到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及后续发展。

融资渠道不畅通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但都是以贴息、无息贷款为主,而且贷款金额有限,以3-5万元居多,最多也就10万元,主要用做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由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熟度不够高,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不够通畅,这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二次融资存在一定困难。

国家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后续发展。受国家科研经费投向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并非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目标不明确,规模偏小,影响了大学生创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原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企业的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

大学生创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贷款、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未能形成明确而完备的体系,相互间联系与支持的力度不够紧密和充分,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明显。而且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瓶颈的突破

1.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开展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表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的意识。这是创业人才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创业教育应把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放在首位,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要为此作出努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拓宽渠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上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和指导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启迪学生创业精神,通过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创业的过程、风险,形成创业所需的坚韧性、适应性的心理品质,消除对创业的恐惧。思政等人文学科教学,应致力于对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理想,形成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识。在管理中体现人本思想,引导学生处理好个性与合作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创业品质。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精神。

2.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需要胆识、精神、机遇,但也离不开学识和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的能力,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前提,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业实践活动的进行。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强调机会,更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高水平的学识和能力。创业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业能力主要包括:诚信素养,积极心态,科学管理时间,学习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提升创业能力,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类型可以采取课堂教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育环境利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手段,帮助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硬环境指学校创业园区、小型创业孵化器等,软环境指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建立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其次,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是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增强创新意识,锻炼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二是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3.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专业化机构机构尽可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法律、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并有效利用各地的大学生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及时国家和各省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惠琴,赵婷婷,郑修兴.走出创业教育的误区[J].昆明冶金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7,3.

[2]张剑英,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3]何海宴.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