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锭城、王小棉等著,《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探索》,1995.
[2]顾明远、申华主编,《学校教师管理运作全书》,1995.
[3]江月孙,《现代学校德育管理》,1990.
[4]鲁昕《突出中职德育实践特色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0年第3期.
[5]燕芬《高职院校德育队伍建设初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卷第6期2004年l2月.
[6]孙劲松《高等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历程》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6.
[7]杜裕录青《对加强高校专职德育队伍建设的思考》高教研究1997年第四期.
参考文献
[1]魏俊兴,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M],政工研究动态,2007,21.
[2]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3]常桦,龚萍,大学新生[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
[4]李雪婷,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J],成人教育,2006,3.
[5]韦鸿真,用“学长制”辅助学生管理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参考文献:
[1]张济正主编.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16-318.
[2]詹万生等.和谐德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9.
[3]丁士立,干小平,马举贤主编.教师素质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227-228.
[4]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56.
[5]裴娣娜,文喆.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J].教育研究,2006(7):3-10.
[6]吴昕著.学校管理概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302-303.
[7]贺优琳.中学德育的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5-147.
[8]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2013年10月陕西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陕西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陕西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2013年10月云南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云南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云南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研活动;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331-02
1引言
教研活动是由教研室组织的一种常规学术活动,对促进学科发展、改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研活动成效如何,不仅会直接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从长远来看也必将影响学校的发展[1,2]。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研活动多为事务型教研,即:基于学校的事务性安排,安排本教研室的日常工作,进行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与督促。显然,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已经远不能满足目前民办高校的需要。因此,结合各教学单位实际,对常规教研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教师缺乏教研活动的参与热情一向都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个瓶颈问题[3~5]。而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也更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体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教师之间的互助氛围,使青年教师获得较快成长。
主题式教研活动即根据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因此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研究、讨论、实践,第三步解决问题。在主题式教研活动中,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它是能否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关键。教研活动的主题可以非常广泛,细到某一学科的某一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到专业建设和规划等,都可以被确定为研究的主题,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能解决大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这才具有吸引力。譬如:对民办高校来说,学校比较年轻,教师大多也是以年轻教师为主体,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手法还不够丰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登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讲好一堂课。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学院教研室以“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以自己的授课内容为示范,展示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这次教研活动不仅教师参加,还邀请学生代表参加,让学生站在知识接受者的角度对每位教师的多媒体示范提出听课感受。这样通过教师相互间的讨论、讲评,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每一位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事实证明:主题式教研活动因为针对性强,所以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
3开展自组织教研活动
结合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上课时间不一致的特点,要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显然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尤其是对于生命科学与化学专业来说,由于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这个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为此,鼓励教师通过教研平台或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自发组织两个或几个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实现教研活动的自组织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这一点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验课程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这项教研室常规工作来说,开展自组织教研活动,可以有效地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因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均不相同,所以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存在着一定的个性问题。因此,根据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所属实验室进行分组,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每个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各自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碰到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毕业论文任务;各小组还可以针对某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展开讨论,找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修改。这样,不但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极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活动计划也得到了落实。
再如,在实验课程建设中,实验课程的内容如何跟上学科的发展,如何开发学生个性特点,一直都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而在学院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员老师一起探讨实验内容的更新、改进;讨论各实验项目的整合与衔接、实验材料的综合利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和综合、设计实验能力等。这种自组织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直接成效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专业评估要求;学院老师所参与编著的多本教程得到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并在本院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十余篇学生业余科研论文公开发表。
4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通过深入讨论,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而自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能更方便、更及时地解决问题,是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和补充。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研活动形式,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共享经验和成果,适时总结,教研室就会发展成为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超过自身局限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反思,进而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6~9]。参考文献:
[1]余湘青.论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69):259~260.
[2]徐振华.高校教研活动改革探索[J].学校管理,2015(6):220~221.
[3]王秀芬.高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22(4):17~18.
[4]谢英.高校教研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5,3(307):120~121.
[5]尚国营.新时期地方院校教研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3):16~17.
[6]杨家骤,方青云.开放远程条件下教研活动的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5):77~82.
[7]刘懿.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以英语学科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6):50~52.
一、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过程演绎
我国高校推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纵观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从规章制度到具体运作及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完备。不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本科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因为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论文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历着废除与存续的舆论煎熬。对此,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对高校现行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展开演绎分析,然后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展开调查研究,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探讨毕业论文的“弃存”或“改革”问题。
(一)管理主体及架构
综合来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监督和管理的主体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省(市)教育厅及其相关部门。作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之一,浙江工业大学的主管单位是浙江省教育厅,其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及其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由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具体包括编写《普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下发通知、抽查各校各专业的毕业论文等。第二,高校教务处(科)。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教务处一般都设立教学科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进程安排与考核等。从毕业论文题目申报、中期检查、答辩督导到论文抽查等每个环节上来规范和监督各个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第三,学院教学主管机构。如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三大监管主体的指导下,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则是:毕业论文教学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由系负责,包括参照导师制确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指导教师、毕业班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论文有关制度规定;组织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审题工作;审核签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组织答辩委员会,确定答辩程序,组织答辩工作;做好毕业论文总结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毕业论文具体工作的安排,包括统计和整理各类表格、安排论文评阅教师、发放通知、收集论文等;由论文导师负责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包括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及其修改、答辩等。
(二)管理机制和流程
根据现行制度框架,毕业论文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管主体比较清晰、管理制度规范程度较高,大致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制从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上来看,以导师与学生为主的毕业论文教学主要包括选导师、选题目、开题、论文写作、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结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除了受到教学监管层的影响之外,关键还是在执行层的论文导师与学生。下面就以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为观察对象,分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可行路径。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实施及问题
教学改革是基于现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因而,要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必须先要清楚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毕业论文导师双向选择
论文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是政管学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的时候开始实施论文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学习课程等情况,结合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填写“论文导师选择志愿表”,每个学生可以填写三个志愿;另一方面,论文导师通过阅读学生简历、面试等方式,选择自己愿意指导的学生名单。最后由学院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情况确定最后的名单,并进行公示。这一制度实施近五年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所选择的导师是第一志愿的比例达到62.07%,学生对导师选择结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总和达到了98.85%。这说明:第一,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对该制度的认可度高。第二,论文导师的选择过程及程序透明、公正,体现了学院教学管理过程的民主化。第三,此项制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为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和完成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但是,我们把学生的评价与毕业论文导师的评价情况进行对比,则反映出论文导师对该项制度的认同度比较低。为此,课题组专门对政管学院长期担任论文导师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综合来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其中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认真的学生日益减少。这种情况导致指导教师一方面对选择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另一方面选不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因而一些导师认为这种“没得选择”的选择不如随机分配。第二,部分学生滥用选择权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存在一种情况,即不少学生在填写志愿前同时给好几个教师打电话,希望导师选择自己,而指导教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导致指导教师在自己选择的学生名单里(一般是五个左右)选择了该学生,而该学生的第一志愿却是其他指导教师。简言之,对整个教学工作来说,作为第一个环节的“选导师”,其重要性则不用多说。不过,从调研结果来看,该制度在设计、执行、监管等各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选题分析
结合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毕业论文题目统计表来看,有几个情况比较明显:第一,从选题来源来看,从高到低分别是“学生自定(45.98%)”、“导师课题(33.33%)”及“导师建议(12.64%)”;在选题上花的时间比较多的学生人数占到62.79%,而且大多学生选择的是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选题,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数比分别为80.42%和76.4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这为较好地完成最后的毕业论了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则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作为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第二,论文题目体现了专业特色。2011届本科毕业生共提交113篇论文,大约有20篇论文题目是教育管理方面的,27篇论文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选题,其余66篇则集中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方面。这与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模块课程设置基本一致,明显反映出学校公共管理的特色。从近几年学生论文题目分析来看,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宏观理论研究较多、选题偏空泛。以2009届行政管理专业为例,40篇论文中就有10多篇论文选题明显空泛,不适合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第二,实证研究的偏少,研究方法运用不当。从本届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尽管有35个选题是对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的,但从其论文终稿来看,案例说明主要以网络、政府文件、已有研究数据为主,真正自己去做实证的调研数据、访谈资料少之又少。第三,热点问题关注多,理论知识运用则明显缺乏。本届毕业论文讨论主题涉及“菜价最后一公里”,“以房养老”、“廉租房政策”、“居家养老”、“民间慈善基金会”,“用工荒”,“房屋拆迁”等非常热点的社会公共事件和政策。不过,这些论文均没有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其中最大缘由则是理论知识运用的欠缺。
(三)开题报告分析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教学管理机构、毕业生、论文导师的重视。有36.84%和47.37%的论文导师认为开题报告对论文写作“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对应地,学生中有19.77%和53.49%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不过,尽管有53.49%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和答辩,但在开题报告上所花时间比较多的人数比例只有45.35%,同时对于整个论文教学中“哪个环节最重要”的问题选择时,只有5.81%的人认为“开题”最重要。结合师生的访谈情况,发现开题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真正体现开题对论文写作的意义。目前,在开题报告教学时间安排上,学院考虑到学生考公、考研和就业的压力,适应地做了调整,即把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第一周。这一教学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开题,更好地完成报告的写作。对于这一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中,有61.79%的学生选择“合理”,但是,仍有42.11%的教师反映学生在开题前才和教师联系。同时,仍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承认自己花在开题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基于上述问题,在本次调研中,课题组专门设计了“是否把开题报告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的调查。对此,论文导师中有47.37%的人认为对毕业论文的阶段性量化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26.32%的人则认为基本上没有影响,另外还有21.05%的人选择了“不清楚”。结合前面的数据来看,如何真正地发挥“开题报告”的作用,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考核或许是可以尝试的一项改革。
(四)论文写作环节分析
论文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过程。课题组从动机、写作时间、师生互动情况、论文质量情况等几方面来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情况。从写作动机来看,有55.81%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40.7%的学生是出于兴趣,仅有3.49%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成绩;从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来看,76.74%的学生到5月份才完成初稿写作,仅有23.26%的人在4月下旬之前完成初稿;从论文写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都经过导师3次以上的修改,人数比例达到75.58%,而且没有一位学生的论文是未经导师修改直接提交的;从师生互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选择“有事情才联系”,这说明师生之间在选题、开题、初稿、定稿这些重要的“事情”上才会交流;从互动方式来看,现在师生间的交流主要以电子邮件和电话为主,传统的面对面或小组式讨论日趋减少。从毕业论文教学监管单位、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构和论文导师的多方评价来看,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以浙江省教育厅对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2005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抽查分析的结果来看,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论文总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层次,特别在“选题”、“教师指导”、“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这几大方面,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其次,根据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办公室的统计来看,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分布大致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所谓两头小,即“优秀”和“不及格”的论文少,大部分论文都处在“及格”和“中等”之间。调查显示,“及格”和“中等”的论文比例占到64%。同时,与前几年相比,“良好”的论文比例则有所上升。最后,从对论文导师的调查来看,仍有16.67%的导师认为本届毕业生论文抄袭情况“非常严重”,22.22%的导师认为“比较严重”,而认为“基本没有抄袭”的比例是零。也就是说,如何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仍旧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
(五)答辩环节分析
毕业论文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学校教务处组织专门的督导组对下属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从学院层面上看,非常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包括事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制定了毕业生答辩工作规范并及时公布答辩信息等。从相关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学院的答辩工作程序比较完善,师生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学生对答辩工作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占23.26%,比较满意的占61.63%。此外,浙江省教育厅也开始加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要求2011届本科毕业生提交论文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对此,政管学院在答辩资格审核中增加了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的环节,即文献相似性检测超过20%的学生不能参加首轮答辩,而与为首轮答辩没有通过者提供第二次答辩机会的大组一起答辩。对该项规定,有73.68%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可以防止严重抄袭的现象;26.7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可以保证论文质量”;68.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不够完善”。至于相似性检测的结果是否合理,60.4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有15.12%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
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的改革路径设计
从政管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发现:第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学院和系。省教育厅、学校教务处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监督的作用,具体的规范要求和实施责任主要落实在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头上。据此,要提高毕业论文教学的质量,则需要各学院、系(所)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第二,毕业论文教学的核心是导师和学生。毕业论文好不好关键在于导师“导得好不好”,更在于学生“写得好不好”。这就要求一方面毕业论文导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把写好毕业论文作为自身内在的要求,增加对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兴趣。第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成效需要从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出发。毕业论文教学是个周期漫长,场地分散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突出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监督和考核。课题组认为要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可以探索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应该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机制,特别是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就管理过程来看,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尤其是学院这一层级,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调控功能。在此,仅选择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为对象展开讨论。首先,就政管学院实施的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来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较高,而论文导师的认同度则相对较低。因而,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的优化方案要做到既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尊重导师的选择权,具体改革可尝试:第一,把大三第一学期(第五学期)前两个月作为师生沟通月,鼓励师生在选择之前做充分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每个学生只能限填一个志愿,如未被该导师选中,则服从调配。第三,为提升学生选题与教师研究方向的匹配性,设置导师与学生的流动、协调机制,包括交换、共带等。第四,适度考虑学生所学模块课程与导师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比如需调配的师生,则可以充分考虑这一点。其次,鉴于导师在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制度,可以考虑建立论文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为此,课题组专门设计了关于开展这项制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认可度较高,而指导教师的态度则比较模糊。因此,应立足本院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来设立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先研究讨论评价指标项,然后征求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试行。从内容上来看,导师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等。
(二)推行实证研究论文的教学改革从学生选题和监管部门的评价情况来看,公共管理系的学生选题偏大、空泛的问题比较突出。选题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对纯理论、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导师对此类论文写作的指导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论文教学中对选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论文教学改革中尤为值得探索的一项工作。鉴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修过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课程,结合学院目前正在推行的“五个一工程”等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优化方案的核心可以放在推行实证研究性本科毕业论文。所谓实证研究论文是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公共管理领域的某一现实问题为关注点,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并得出一定结论。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如何从某一社会公共事件出发,运用合适的理论去分析、解释,探索更好的公共管理策略。从这一内涵出发,推行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做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既避免学生做大而空、无意义的理论研究,又会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度、责任感,提升写论文的积极性。其次,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的研究,凸显了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这一点正好能弥补目前学生对论文意义的虚无看法。再次,从现实来看,实证研究论文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职业,为胜任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一方案的实施细化,需要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配套改革,例如需要毕业论文监管主体的配套性制度支持,包括教育厅、学校对改革试点的支持、学院毕业论文规范的改革、学生从事实证研究的相关费用保障、论文导师教学方式的改革等。
(三)构建过程考核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过程考核首先是指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主要环节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并折合成一定的成绩比例,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基于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现状,可以考虑把选题、开题、论文及答辩四个环节分别折合成一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学生毕业论文最后的成绩。其中,可以探索公共管理系+导师的复合型考核机制,具体指选题、论文环节的考核由导师来完成,开题报告和答辩的成绩考核则由公共管理系来完成。这一考核体系还可以建立与其他考核体系的衔接。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可以考虑把毕业论文的过程考核和学生的评优、评奖联系起来。加大对学生,在各种竞赛、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的宣传和奖励。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71-03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Establish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in Medical University//Zhuang Lihui, Yu Zhenjie, Huang Dongmei, Yin Wenqiang, Wu Bingyi, Guo Hongwei
Abstract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sets up for the training of health management talents.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combined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not be assimilated to los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s development? 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a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and the course sett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Key words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course setting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是我国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后新增设的一个专业。教育部在1998年整合原来的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5个传统专业,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规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虽然该专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全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其中,也有许多医学院校开办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现代卫生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的途径和保证。医学院校公共事业专业涉及范围广,如何做好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同时又不至于被同化而丢失自己的特色,这已经成为本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3+1”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备较高的办事效能,实际策划、运用理论及操作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1]。由此可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培养在卫生事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 “3+1”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其目的是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2]。
“3+1”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本科4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年的6个学期,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最后一年的2个学期,为实践就业阶段。
第一阶段,在大学一、二年级及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的5个学期时间里,首先,专业所有学生将不分专业方向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而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以理论基础为主线,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征,所以要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横跨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医疗保险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其次,在第五、六两个学期的时间里,让学生根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划分专业方向,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社会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经济等多个专业方向。在第五个学期结束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职业分析,确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根据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第六个学期里划分专业方向,分方向制定培养方案,设定各个方向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目标所需的各种实战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阶段,最后一年的第七个学期开始,以学校名义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一部分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到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结合就业选岗,去医院、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关事业单位实习。第八个学期开始,针对学生就业情况举办专题讲座,讲座的老师主要从政府卫生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事业单位聘请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人员担任;邀请国际、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作为访问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政界知名人士、杰出成就者担任名誉教授,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这样既可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可明确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性和应用性。在理论基础学习中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加具有选择性。而专业方向的划分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性技能,有明确专业方向和更有针对性的就业选择。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倡学生尽早开始毕业实习,其一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尽早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二可以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有针对性的学术讲座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高学生就业率,尤其是面试的成功率。
3 “3+1”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建设
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培养方案,重视通识教育,注意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广博性,力求建立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复合型卫生事业创新人才。
3.1 加强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建设
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是密切联系的。课程设置的方向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势必影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培养方案,首先,必须明确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卫生管理人才的工作范畴以医药卫生事业为基础,以管理卫生资源有效利用为重点,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是卫生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3]。因此,课程设置要体现卫生方面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以其跨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征来构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本专业培养规格。其次,根据划分的专业方向,强调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的联系,按照培养方向,有区别性、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开设相关特色课程,提高以广泛适应性为基础的针对性。再次,适当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最后,课程设置还应当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设实验课,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因此,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素质是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卫生事业发展、医院管理、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不同的层次,涵盖领域广泛。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把握大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前3年的6个学期里,潍坊医学院建立了管理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成卫生信息管理、社会医学、卫生经济管理、医院管理、卫生财务管理等几大模块进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其次,开设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等课程,到医院、福利院等事业单位进行见习,使学生的抽象理论转换为感官认识。在最后一年的2个学期里,除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外,还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培训。同时,综合素质的获得还依赖于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就卫生事业方面的行政学、管理学发展趋势来看,也越来越强调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环节中,也紧紧把握和顺应这一趋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如运筹学和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开设,使教学实践具有更多的直观性、明确性、应用性。
4 “3+1”人才培养模式下科研训练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化,当今不光是国外大学重视本科生科研经历,国内大学也开始重视。从本科生开始,就要求“真刀真枪”搞科研,这也是培养卫生事业创新人才的显著特点,潍坊医学院一直设立大学生本科科研计划,并有经费支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从第三年的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可以申请大学生科研课题,申请成功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始着手做科研工作,期限一年。在“3+1”模式中就是前三年的最后一年,在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申请课题和开始着手做,但完成正好是最后一年的一学期即实习期完成。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有时间完成科研工作,更使学生把理论转换成实践,最后又转换成了理论。所以这种科研方式使卫生事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没有申请到科研计划的学生同样要做科研工作,因为最后一年的学生毕业是通过毕业论文实现的。在最后一年中先是半年的实习,学生在此期间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并着手开始调查,下半年要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实习工作和科研工作,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所以严格的科研训练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
5 “3+1”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
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开设本科生研讨课程和实施科研计划。这种研讨课程的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科研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了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既晓理论又通实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提供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进修、深造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并着力打造“双师型”和“双语型”师资队伍。教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带着现代教育理念走出大学校门,走向卫生事业管理的岗位。
其次,本专业建立教师教学效果督导制度,设立教师听课督导组,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分成督导组、同行、学生意见三部分;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尤其是本专业教师一个月一次。针对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网上精品课程、实验课、课后论文作业、到现场见习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积极申报课题,经常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专业教学。
最后,在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学期,针对学生的就业和毕业论文撰写开展学术讲座,讲座的教师采取多元化的师资引进模式,采用全职、兼职、访问、荣誉等4种师资任教形式,建立一支理论与实际并重、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全职教师来自本校,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势;兼职教师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政府卫生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事业单位聘请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卫生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人员担任,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或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作为访问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卫生事业政界知名人士、杰出成就者担任名誉教授。
参考文献
[1]蔡永宁.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建设的构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78-81.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0日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加之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客观情况的存在,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性低于一本和二本院校,实践性又低于中等职业院校,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间游离状态,高校的毕业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相脱节。目前大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首先是英语水平高;其次是财务方面的技能,具有会计资格证;再就是看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如果这些都没有,就要看面试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了。会计用人单位有一些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英语好、有专业技能、有综合素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就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会计专业而言,为了更加有效地适应社会需要,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中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在考研考证等方面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做到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通过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全真的实务操作,而不是模拟操作,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高校如何在学生中进行理论型和实践型培养的人群选择呢?笔者认为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针对本科生而言,大一期间应以高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等公共课为主,尤其是英语和高数的学习。大二期间就应当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为主;也就是目前大一期间和大二期间按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三期间,这时学生就能够区分出学习的好坏和难易程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自己应当是以理论型为主还是应当以实践型为主,那么在以学生自我意识为主的情况下会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大三和大四的教学大纲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订。针对专科生而言,由于其理论基础普遍低,所以可以定位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加强实践方面的学习。所以,在实施方面,主要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第六学期:工业企业会计实训、财务分析;第七学期:专门的注会辅导和考研;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目的性很强的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在理论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好的考研考证的平台。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40%,英语四级10%,重点理论课程25%,考研考证25%。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资产评估、财务分析;第六学期:前半学期集中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在校模拟),后半学期连同第七学期深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学生在实际企业实习的时间加长,从而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实战操作,深入企业实习有着比在校实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德才兼顾,从而学到在校期间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也方便对学生进行考核,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岗位分工由企业决定,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60%,英语四级10%,实践课程30%。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在前述已经进行过阐述,教学大纲的修订会伴随教师的聘用、教师技能的提高、实习单位的长久建立、考核机制的实施难易度等问题,需要在实施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得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需有固定的实习单位。目前,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这样既不好管理,又不好考核,加上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学校无从考证。在我们实行了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机制,并且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就需要学校统一提供固定的实习单位。面对一大批学生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长期的校企联合。这样既可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表现好的话,很可能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学校需有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要想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践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有一支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目前,民办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两头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间少(长期从事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实际操作的教师人数少,这样在进行学生实习指导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欠缺。所以,学校需加强两方面的力量来改变现状:一方面可以从外界聘请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很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教师的讲课水平,也可以为学校提供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
(四)学校需有一支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具备很好的理论知识。对于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会计人才,学校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外界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现有教师的学位和职业资格能力,特别是对现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五、结语
在高校中对会计专业进行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原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进行两种模式的联合教学,又可以提高学校教师的水平,真正实现校企联合,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考研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当然,这种改革在实施中会存在某种问题,需要随着实施的进行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成为一种真正对学生有益的培养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媛.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一、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时代特点
进入 21世纪,中国真正迈入了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各种思潮、思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全面快速地影响着当今的年轻人,同时网络游戏、网络热剧、网络小说也在疯狂地吸引着他们。笔者对 4所高校的 9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网络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
83.6%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网络热播剧和网络小说感兴趣,有 28.7%的同学对此比较痴迷,有 19.6%的同学承认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另一项针对有挂科情况的大一学生调查中,有超过 67.6%的存在过度迷恋网游、热剧、小说的情况,远远高出 28.7%的平均水平。网络已经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困惑。
(二)教育环境
一方面,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部分学生家长对此认识不足,平时也忽视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大学阶段的教育管理方式与中小学大相径庭,成绩不再是衡量和培养学生的唯一标尺,学生身边也不再有保姆式的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督促,能力与素质提到了更高的高度。
(三)就业环境
高校毕业生从 2001年的 114万到 2016年的 765万,短短 15年,毕业生数量增长了 5.7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深化的改革,逐渐放缓的经济增长,不仅增加了就业难度,也对毕业生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阶段环环相扣,荒废一年两年很可能荒废了整个大学生涯。因此,加强大学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实质性改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
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的培养方式和理念,但出于招生、舆论等方面的顾虑更多高校实际还处于“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中。在“严出”的标准上,不同高校也理解不一,有的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挂钩,有的与毕业论文、设计挂钩;在“严出”的执行上,有些高校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这都一定程度上给了大学生特别新生以某种暗示,也使得部分学生缺少了学习压力。真正做到“严出”,就要严格执行欧美大学中大行其道的“学分制”,修完全部学分方可毕业,早修完早毕业。修不完只能重修,绝不能用诸如补考、提交作业等方式替代。要彻底改变大学生中考上大学等于拿到大学学历的观念,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形成较强的学习动力。
(二)科学分析把握学生需求,培养学生自身“免疫力”
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般人都具有人际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由强到弱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和影响力需求。这也说明为什么很多学生刚入学非常积极,一旦感情受挫或竞选学生干部失利后往往容易沉迷、消极,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分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疏导教育方式;第二,要培养大学生对“网游”“韩剧”等诸多诱惑的辨别力、自我管控能力,鼓励其独立思考,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形成自身“免疫力”。有些高等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盲目借助于管理手段,粗暴管理,不仅走回了中小学管理模式的老路,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要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他们,引导他们去体会,去感悟。
(三)从大学生入学第一天,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长期以来并未明确提出,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却是可能影响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一生的“必修课”。将其列为大学新生“必修课”已刻不容缓。
(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要走专家化、专题化的道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目前唯一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有关的大学课程。但调查走访几所高校发现,承担课程任务的老师要么是辅导员,要么是别的专业转过来的。很少接受过系统学习或培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也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区别,因为它既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因此这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课题,不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能够简单解决的,需要不同学科的专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专业大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题教育或者组织专题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DyLW.NET
[1]胡朝兵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与对策探讨 [J].当代教育科学 ,2010(23):47~50.
关键词:学分制;完善;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033-02
一、现阶段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现状分析
在高等教育教学体制大改革的洪流影响下,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纷纷开始引进学分制管理。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进一步的发展,选课制这个概念也由此而生。学校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提供相当一部分的课程给学生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既让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更有弹性,也使学生学习更主动,多样化的课程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宽泛的知识,使院校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使用的是学年制时候硬性的教学大纲,选修课在总学分的占有比例也非常少,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只能称其为学年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选课制体系成熟,以及学生管理、学籍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学分制管理的改革步伐等。长久以来,我国各所院校所实施的教育体制改革、学分制改革也是主要针对学年学分制的这些弊端,通过不断学习和模拟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机制和模式,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当这些弊端完全被消除之后,学年学分制就发展到完全学分制了。但这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二、选课制度的完善带动学分制发展
1.建立新的选课制度。学分制管理体制的建立正是基于选课制度,而真正学分制教育体制下的选课制与传统学年制大相径庭,完全由学生自主地、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课程,而不是由学校统一规定课程。这样使得教学时间更灵活,同时也合理的分配了教学资源。另外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自主的选择学习什么课程,挑选上课时间,以及自己的任课教师。在同一个学期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选一些课,在导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自己。
2.改革课程安排的基础。学年制的管理体制下,学生是根据学校限定安排的课表,根据自己的班级在规定的教室上课,同一班级每个学校的课表都是一样的。学分制的管理体制下,因为出现了选修课,每个学生的课表就根据个人的选修课程的不同而各有不同。这时就需要分类进行排课了。必修课可以继续按照原来行政班的排课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来安排。而选修课则可按照课程类型来安排,专业选修课避开该专业的必修课时间来安排,而公共选修课,则需要尽量避开所有专业的必修课时间,或者专门设立一段时间为全校公共选修课时间。这样的排课方式相较于学年制单一行政班的排课方式复杂,而且需要更多的排课空间和教室来支持。
3.建立选课制下的师资库。在现有的师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操作,关键是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通过已经试行学分制的职业院校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教师开设两门以上的选修课程是完全可行的。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并不需要专职的教师负责开设所有的选修课程,而且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职业院校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就可以建立一个兼职教师的师资库。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将有称职的优秀兼职教师纳入师资库,二是建设适合兼职教师师资教学的课程内容。
4.提高选课制模式下的教学质量。提高选课制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可以实行统考制,即教考分离。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对原课程的规划整合,课程种类减少了,课程分层了,共享的部分有所增加。这使课程具备了统考的条件。比如文化基础课程以及某些专业课程,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里实行统考。任课老师自己不出考卷,考试题目由题库随机提取,这样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更加公开、公平,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一项大的建设。其一是各个课程题库的建设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另外就是每年题库需要更新,补充新鲜血液。再往后的改革,就是针对题库的更新、题型的变换或每类题型的所占比做研究了。
三、学生、学籍管理的改革
1.从辅导员制到导师制。现在我们大多高职院校依旧采用的是辅导员制,其主要职责在于学生的管理控制,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对于学生课程的指导等却比较缺乏。而导师制则是由一名导师管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程规划等做出指导。相比管理,更注重人才培养的一种管理制度。牛津,剑桥两所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的就是导师制,国内本科院校也基本普及了导师制,那如何实行高职院校的导师制呢?
行政班的学生管理依旧以班级为单位,以原来的辅导员作为班级导师。负责学生思想品德的指导以及在每个学期末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向其导师报告。教学班的学生管理设立导师制,负责对学生的发展前途提供参考意见,以及对学生学习科目选课等相关问题提出忠告。现阶段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毕业论文往往是指定一名专业教师负责,对其论文进行评定、指导。导师制的初步建立也可照此运作,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专业教师,可以肩负起这批自己专业内学生的导师,将原本只负责毕业论文扩散到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方方面面。可以循序渐进地发展选修课,只有当选修课的比例日益增多,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课程选择与未来的规划更自由,导师制的意义就越来越重大。
2.学籍管理的完善。在学籍管理方面,取消升留级而改为修业年限的规定,淡化年级观念,以学分节点划分学生”年级”,也就是之前在选修课制度中提到的”分层教学”。在毕业推荐方面,以绩点为核心,强调绩点的作用。
节点是用作与教学管理中,让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节点来判断学生修习学业的进度,从而可以使导师对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引导。绩点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质量的评价。根据绩点的高低,我们可以判断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反映该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情况。在学生毕业后的推荐就业中,绩点也可以给用人单位做一个参考。
四、其他各方面的配套措施
1.首先需要制定各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虽然说学分制模式下学生上课不再根据传统的教学计划来实施,但指导性的教学计划仍旧是学生安排学习的主要依据。新的教学计划不同于原本固定的教学计划,不做出硬性的规定,但仍要保证学生修完基本的专业课程,并且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
2.建立强大的选课系统和管理系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传统的手工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一个较合理的选课系统,实施学分制将会非常困难。因管理难度和选修课的的比例成正比,随着学生选课的多样化,加上学生学习逐渐显现出不同的层次,教学安排和学籍安排上都会越来越复杂。但是如果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进行管理,必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62-02
1999 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得到空前发展,本科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2006)》显示,全国 600 多所本科院校中有 500 多所开设了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形成了“校校办经管”的格局[1]。
上述格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的结果。从知识理论来看,经管类专业知识内隐的成分比较大,如何使内隐知识显性化,实践教学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90%以上的企业强调经管类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调整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甘肃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以“加强基础实践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为探索形成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参考借鉴国内外教学研究成果,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和学科需求,对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调整,对教学内容适度扩充与删减,逐步形成适用于农业院校经管类学生开展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学院于2009年、2012年全面调整修改了经济学、金融学、农业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六个本科招生专业的教学计划,确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序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时段,从新生入校开始,即着手理论学习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培养,为进一步的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学习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本科四年不间断的,和课堂教学并列、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达到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特色的“1+3+3”模式的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图1),即1个全方位实践创新平台;“3个层次”,即基础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和创新实践层;“3个梯度”,即课内实践、课外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
图1实验教学体系框架
经管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和学校整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呼应,又结合经管类专业发展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在学校统一实践教学体系指导下的探索成果,它把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零散的、分割的实践教学整合为一体,形成了合理的、完整的、系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特点来看,实践教学应该包括学生课堂内外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一切活动[2]。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5个一级子系统,基本技能训练等17个二级子系统,如表1所示。
表1实践教学体系子系统
三、开展竞争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体系,大力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
为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长效运行,学校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构建竞争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保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切实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确保创新实践学分的真实价值,学院在严格贯彻学校SRTP项目管理办法的同时,形成了以《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管理实施细则》、《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学分认定条例》等为核心的制度、条件保障、运行管理体系。在SRTP选题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进行选题,学院组织教师对选题的新颖性、创新性进行把关,引领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学院严格执行SRTP中期考核和结题工作。
构建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场营销实训大赛、ERP模拟沙盘创业大赛、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为辅助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体系、经费保障体系、管理体制、奖励体制和创新学分认证体系,大力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等创新实践活动。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创造有利于师资培养与使用的环境与条件,坚持青年导师培养制度,通过业务培训、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具体业务探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实验室目前购置ERP企业模拟沙盘等教学软件20件(套),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稳定化、业务化和标准化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学中开放对象不仅仅面向校内和院内的师生,更加注重面向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体。在开放内容上,主要提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层次。
在校外实践基地专项建设中,紧密依托学科优势和杰出校友,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的拓展、稳定、共享。已建立稳定校外教学基地12个,校内基地5个,设立市场营销专业“莫高班”,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工程实施提供物质与条件支持。
五、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课堂教学从案例入手,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结合理论,了解和把握经济管理实践的现状和前沿,并通过一系列包括实训、实验、实习、课程论文的撰写、SRTP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经济活动实际问题、科学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年来,学生连续几届参加世华财讯、财讯.COM联合举办的第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得了甘肃赛区总决赛亚军;参加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组委会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获得了甘肃赛区亚军,西部区半决赛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11年取得了甘肃省本科赛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参加由共青团甘肃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和省学联联合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动感地带”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暨作品展示活动,入围终审决赛的4件作品《兰州市大学生家教市场调查报告》获得一等奖,《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和《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的调查》获得二等奖,《皋兰县什川镇泥湾村甜瓜供销链成本收益调查分析》获得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姚永鹏.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收稿日期:2013-12-29
关键词:导师制;辅导员;班主任;分工;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31-02
随着经济社会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新途径、新方法,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传统的辅导员单一从事学生直接管理的模式也表现出了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难以做到精细化、专业化,而一些高校提出的以导师为纽带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问题提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部分高校以导师为纽带的专兼职辅导员加专业班主任协同工作模式的提出,共同打造一支由辅导员队伍、专业班主任队伍、导师有机结合的强有力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打造共同出谋划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目前较多高校的辅导员专业知识背景一般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毕业,且在学生日常综合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经验的高校教师,而专业班主任则选拨了熟悉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习特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任教师,导师则聘请在该专业领域有相当建树、熟悉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就业市场要求,能对学生的近期生涯发展作出相应指导的人。如保发挥这三者的各自功效,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二、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协同工作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工作的职业化及学生发展指导的针对性。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大学生而言,在学习方式,专业认知、心理、环境适应、生涯发展等方面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往往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好几个班级,甚至是好几个专业方向不同的班级。辅导员在负责这几个班级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心理疏导等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专业指导工作,这对于辅导员,特别是所管理班级非所学的相关专业的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件难事,超出了辅导员的能力范围。
导师和专业班主任的介入能够较好地解决辅导员在学生专业知识指导上的短板。有了导师和专业班主任的介入,辅导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特长,专业班主任则可发挥在学生专业意识的引领、专业素养的打造、专业知识的提高等方面的专长,导师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及就业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各司其职同时发挥合力,既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打造,也使得辅导员和班主任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同各自的人生规划及职业生涯平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对由于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职业发展平台不稳固而产生的队伍流动性过大问题进行有效缓解,同时对于辅导员工作经验积累也大有益处。导师和专业班主任的介入,也是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管理知识完备,而专业知识不足的弥补,更重要的是,能让辅导员针对性的释放和分化学生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避短就长,针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专项辅导。导师和专业班主任则可更多专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及人生发展。
2.有利于学生工作专业化。相较于辅导员单一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以导师为纽带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的协同工作模式,使辅导员原有繁重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得以针对性的分化与整合,重点改善了多数辅导员在专业上无法指导学生,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对于学生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加之,高校辅导员多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相关的专业,可以实现由以往单凭实践经验向理论指导加经验积累相结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促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一门具有内在规律可循和方法技巧得以继承创新的教育科学。否则,如果学生教育管理达不到理论化、科学化的高度,辅导员岗位不能作为一个专业技术性岗位进行设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作为一门专业持续发展,势必会降低辅导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度,辅导员看不到工作的真正价值与将来的发展平台,进而把从事此项工作作为今后进入行政职能部门、转岗为专业教师的一个过渡。职责上的划清,职能范围的专注,势必会造就一批在学生管理上的专才,各抒己长,互补其短,有利于学生工作的专业化。
3.有利于针对性的打造学生综合素养。当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岗位从业人员所学专业多数与所管理班级所学专业相关较少,对专业特色了解甚少,在单一管理模式下,辅导员会因管理学生过多,难以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深入具体的交流和引导,同时由于辅导员对所带班级的具体专业特色、学习规律、市场需要以及岗位胜任能力不一定熟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专业素质打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将选聘的专业班主任和导师多为该专业学科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人员,学科背景丰富,对专业及市场岗位需求了解深刻,借助其学术积累优势对学生加以思想熏陶和专业引领,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方法以及就业指导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导师、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职责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术业有专攻”。
三、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的职责划分
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在协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分工协作,各自的职责如何划分是当前思政工作中讨论的一些热门话题。以下列举了我国部分学者的看法。
滕怀荣、章小成认为高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有:班风建设、班级管理、学习指导、学生成长成才规划四个职责。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有:思想政治教育、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就业管理五个主要职责[1]。王振钰认为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开展班风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事宜等;班主任则负责学生的学风建设、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事宜[2]。冯婵璟则认为,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涉及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班团建设、学术社团管理、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科技活动、宿舍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指导、贫困生工作等,其核心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日常学生的思想教育、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等[3]。陈凯等认为,辅导员工作主要体现在“面”上,其本职工作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学风建设、学生党建、社团管理和助学等方面,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班主任工作主要体现在是“点”上,其工作原则是:重在熏陶、淡化管理。负责学生的专业思想建设和专业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4]。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与导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核心职责为前者管思政方向,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的解惑者与心理困惑的咨询者,后两者管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方向,成为学生学业知识的指导者与职业发展的导航者,三者的共同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共同打造学生适合市场需要的综合能力素质。各自围绕这两个核心职责及相互配合下的一个共同目标,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各司其责,同时存在工作上的互相交叉与配合支持。
四、以导师为纽带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
1.以工作职责为依据,建立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分工协作的长效机制。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明确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三者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应的考评、聘用机制。如果三者权责不清、分工不明,遇事相互推诿,工作就无从谈起。明确分工,合理评聘可调动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三者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统一的长效机制。
2.以导师作为纽带,联结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当前,部分高校实行的导师制,一名导师承担着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相同专业班级学生的专业认知、自身定位、实训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等方面的工作,指导着学生总体的生涯发展。导师在对相应班级的指导过程中可以综合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以学生为本,打造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不应过分强调各自工作的重点,而应以学生为本,经常沟通、互相协调、优势互补,发挥合力,共同为学生思政工作及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各自高校的情况、人才培养方向、岗位胜任能力需求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所需,建立导师、辅导员、专业班主任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导师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专业班主任则主要通过人格熏陶、榜样示范、专业引领等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辅导员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贴心朋友,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符合社会需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三者围绕学生这一共同的服务对象各司其职的同时形成工作合力。
综上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打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的相互合作。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的协同合作之路还需要更多的探索,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参考文献:
[1]滕怀荣,章小成.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作管理机制探析[J].学术纵横,2009,(9).
[2]王振钰.高校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队伍模式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3]冯婵璟.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制:培养人才的三重保障[J].高教论坛,2008,(2).
关 键 词:法学专业;复合型专业;法务金融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2-0068-02
一、设置法务金融复合型专业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法学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明显,就业难的问题较其他专业更为突出。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0~2012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法学本科专业在3年里都因就业率落后被列入“红牌”专业。现实表明,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据调查,当前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法学、金融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在不断扩大。从专业的适用性来看,法务金融专业人才不仅适用于法律和金融部门,又能适用于一切与金融联系比较密切的企事业单位。因此,法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适用领域宽广,必然会提高专业就业率。
2. 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高等教育关键是特色化教育,设置法务金融专业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3. 符合高等教育创新的需要。《纲要》 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设置法务金融专业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而进行的教育创新,是法学教育改革中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法务金融专业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法务金融专业只是在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进行试点, 2010年招生一个班。该院对大量的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论证, 被调查的金融单位无一例外都欢迎法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 这一方面是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知识面较广, 比单一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强;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开展,还是金融业务创新,这些复合型人才比单一型人才都有特有的优势,是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
目前国外也没有专门的法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先例, 但有类似复合型专业的经验做法可供参考。在美国的大学有法律与经济(含金融)相结合的专业,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法学院中开设相应的法律经济学方向, 二是在经济学院中开设相应的法律经济学方向。在第一种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的法律经济分析专业,该专业是哈佛大学很强的一个专业,许多教授具有经济学与法学双博士,从不同领域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在经济学院中开设法律经济学是美国大学的普遍做法,其中最有名的莫数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其对美国法学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同芝加哥法学院一起成为法律经济学分析的主要“发源地”。
三、法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
(一)人才培养方案思路
法务金融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其主要是将法学与金融学两个专业进行复合,法务金融专业人才应知法律,懂金融,除了懂这两行业外,还有一些必备的基本功需要掌握,如对经济规律的了解,懂得看财务会计报表等。因此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法务金融类专业学生可开设经济、会计方面的相关课程。
(二)主要课程设置
1. 专业基础课设置。 专业基础课是一个专业所必须了解的学科,法务金融专业需要法学和金融学两方面基础知识结合。法学类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商法学、行政法学及诉讼法学;金融类专业基础课包括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方面课程。
2. 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设置。 法务金融类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面主要以金融业为主,金融业又主要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为主,为适应人才行业发展需要该专业应以行业来设置相关的课程,可分四类设置:第一类是所有行业必备的法律课程,主要是合同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这些课程主要以民商法方面的法律为主。第二类是不同行业所需的不同法学课程,主要是银行法学、保险法学、证券法学等方面课程。第三类是不同金融业所需的不同金融业课程。主要以金融企业业务经营和金融监管机构监管两条线设置。如针对银行业可开设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用管理学、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等金融业务经营课程;针对监管方面可开设银行监管学、保险监管学及证券监管学、风险管理学等方面课程。第四类是金融监管法律。金融业是一个需要重点监管的行业,金融监管法也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可开设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监管法及保险监管法等方面的金融监管法律课程。
3. 选修课设置。 法务金融专业选修课设置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二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本科教育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但也要顾及少部分研究型人才升级需要,如考研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懂金融的法学类人才, 这类人才的执业需以拥有司法考试资格为最佳条件, 因此该培养方案可适当设置满足司法考试的课程,如民法专题研究、刑法专题研究、商法和经济法专题研究、诉讼法专题研究、理论法学专题研究等课程。 研究型人才培养课程主要针对将来学生考研而设置, 在金融行业中主要以民商法为主, 因此法务金融专业设置中的法学更多的是民商法类课程, 在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可适当增加民商法类之外的课程,如刑法、行政法或国际法方面的课程。在金融类课程中,由于金融业中银行业是主要行业,而且银行业也是需求人才最多的行业, 因此在研究该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可适当增加银行业方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