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与药物论文

化学与药物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与药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与药物论文

第1篇

论文内容提要: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众多,中西药文化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研究中西药文化差异入手,阐明中药文化传播对解决中西药文化差异和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决定性作用,并分析我国中药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具体对策。中药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内容具有理论创新性价值和实践意义。

2007年,我国中成药进出口贸易达到3亿美元,但出口和进口各为1.5亿美元。作为拥有几千年中药文化的大国,相对于中药材的大量出口,我国中成药的净出口居然为零,实在令人惊愕。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应对策略也多种多样,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中药文化传播在中药产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西药文化差异概述

中药产品国际化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经济活动,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多数受其本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人境而问禁,人国而问俗,人门而问讳。”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之前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中西药是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现在服用的中药,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医生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一种中药往往含有千百个化学成分,而一个化学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些因素合起来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若以单一化学成分来说明某一中药的功效,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十分困难。而西药则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对于药物的有效成分要求一清二楚。因此,中药趋向于经验治病,而西药则更注重相关数据和实验的支持。

其次,中医药从整体上看问题,重宏观,重归纳,辩证论治。这主要表现在中药“标本兼治”上。中药文化中的治病不仅仅只是消除病症,更多时候重视的是人体的整体调理和平衡,如果阴阳、五行等方面失去了平衡的话就会导致人体各种疾病的产生。相对于中药来说,西药则着手于消除眼见和实在发生病变的人体部位的疾病,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转移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药善于“治标”,因为只是治标,因此西药的疗程相对中药来说比较快。

再次,从哲学体系上说,中医药奉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朴素辩证唯物论,而西医药则是机械唯物论。如果说西医西药是西方人长期以来的哲学和实践的技术产物的话,那么,中医中药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传统人学的对外仿生思维和实践的技术产物。

最后,中医药讲究药食同源,而西医药学则将药食截然分开。中医药学认为人体不平衡即为病,而西医药仅承认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才是病。中药用以调理人体平衡,而西药用于改变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已经明确中西药各自蕴含的文化,那么中药文化究竟有何优势呢?

一是深厚的历史背景。中药从起源到如今,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背景。从夏商西周形成雏形,到秦汉、隋唐,两宋、明清达到发展,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且并未曾中断。这样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罕见的。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营养,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

二是中医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把“人”、“病”、“症”统一起来;把生物、心理、社会统一起来,这一思想带有方向性意义。近年来,多学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科学实质,认为中医学含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原则。

二、中西药文化差异及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影响

为何中药在国外屡遇红灯?除了中药本身存在标准缺乏而导致鱼龙混杂问题外,近年来的重要原因是西方对中药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对中药产品国际化影响很大。

首先,中药和中医一样,都有着极其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和深厚文化,如中医中就有经络和穴道,而中药中就有着“毒药非毒,只要用法用量合理”等说法。这些都是用现代西方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因为东西方文化不同,中药文化中就蕴含有一定程度的东方宗教文化,多少带有点神秘色彩,但西方文化则注重实证,以可见得到的东西和实验为准。比如经络、穴道、毒药能人药等等,用西方药学观点而言,是根本看不见也行不通的。因此从一开始,西方人就带着“巫医巫药”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药,多数外国人认为中医药是一种很玄妙并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

其次,中西药质量标准之间的分歧是中药进人国际市场障碍之一。西方的药品标准都是针对西药的,成分是什么、含量是多少、发生作用的机理是怎样的,都要求有清楚的数据显示,这是因为西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证、重视实验和数据。但这些要求对中药来说却很难实现,我国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医药方法,主要靠控制品种来源、产地、生长年期、采收加工、炮制、贮存以及外观和一些简单理化鉴定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估。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不同国家因其医药文化的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药物质量标准,我国中药产品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屡见不鲜。

最后,中西药文化的差异在解说药物成分方面也造成了不利影响。西药受西药文化注重实证与分析的影响,讲究药物有效成分,对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一定要有准确的数据说明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来证明,这些在西药说明书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中药讲究的是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和药物的炮制,一种中药往往含有千百个化学成分,而一个化学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些因素合起来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若以单一化学成分来说明某一中药的功效,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显然是不合理的,大多数中药的药性、功效及药理作用,并不能以单体化学成分所代表。如广东著名的地道药何首乌,生何首乌本身含有蕙酿类成分,长期滥服确实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伤,但我国通过选用其块根,用黑豆汁反复炖蒸,经过炮制,其有毒成分已被去除,成为“制首乌”,能补肾固肝、益精乌须,是一种滋补良药。但这些很难向外国消费者说清楚,并得到他们的认同。

从中药产品出口的角度看,得不到消费者认同的中药产品很难走出国门,因此中西药文化差异带给中药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在了解文化差异对中药产品国际化影响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探讨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

广东中药出口的一大特点是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上半年对上述4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出口5787.8万美元,占广东中药出口总值的85.8%;其中,对香港出口4139.2万美元,增长34.3%,占出口总值的61.3%。为什么广东中药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香港等地区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受我国中药文化影响较深,尤其是香港与广东一衣带水,文化同源。香港民众对中药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丝毫不比广东人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汉药在这些国家深受欢迎。

由此可见,中药文化对中药产品的对外贸易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接受了中药文化,那么就等同于接受了中药产品,这样中药产品进人该国家便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对外贸易是跨越文化、种族、国界的经济活动,各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是受文化背景制约的。对于中药这一特殊商品来说,因其蕴含着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内涵,因此在让国外消费者接受中药之前,首先要让他们接受中药文化。换句话说,实现中药产品国际化,中药文化首先要国际化。这就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加强中药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只有通过文化传播,不断地增进文化认同,促进相互理解,才能消除文化差异带给中药产品国际化的消极影响。

三、我国中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中药文化的传播现状

从古自今,我国的中药文化传播一直没有停止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参与中药文化的传播活动。比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科技部2006年7月17日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该计划包括6项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其中的第五项内容是“推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播”。2006年1月,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2006年3月制定了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第五项任务是“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这为广东省的中药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药文化传播中学术机构和团体(包括大学)的作用明显。比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宣传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广州中医药大学多次派专家参加东南亚地区的亚细安中医药大会,并于1989年发起成立了穗台港澳中医中药界联谊会,是把广州、澳门、香港、台湾的中医药界人联系起来的学术团体。

第三,中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是书籍、刊物、媒体。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成的《本草纲目》1596年首次刊行,17世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存最早的中医药期刊,是民国11年(1920年)由广东赞育医社出版的《赞育月刊》。1955年创刊的《中国中药杂志》则是我国现存创刊最早的中药学术性刊物,该刊物与其它学术期刊在传播现代中药学术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时珍国医国药》等网站则实时传播现代中药文化的最新进展和变化。

第四,中药企业在中药文化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众多的中药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无论是产品广告的国际宣传、还是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药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中药文化的有效传播,比如广州的“陈李济药厂中药历史博物馆”和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的“神农草堂”等等。

第五,中药文化传播中的中外民间交流源远流长。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香港的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中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

2.我国中药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中药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发展我国中药产业问题上,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讨论大多从中药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标准上做文章,或从绿色贸易壁垒人手,还有的是从中药产品的现代化、国际化角度讨论问题。但唯独中药文化传播问题鲜有人提起,就算是提及,也是在文章中草草带过,没有深人的研究。

第二,中药文化传播过程中欠缺中西药文化的结合。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中国人相信中药是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相反,外国消费者、尤其是西方消费者很难接受中药,因为他们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在中西药文化中寻找共同点,或合理地弥合它们的差异。一味地对外宣传中药的优势和西药的劣势,只会使国外消费者对中药更加反感。

第三,中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中药品牌。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为品牌不仅包含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还包括产品的文化内涵,好的中药品牌会在中药文化传播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中药老字号必须重视塑造强有力的产品品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文化传播氛围,加速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中药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标准障碍。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国家要求对中药的药理药性有精确和可信度高的药理药性报告,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药企业达不到这一要求。目前我国中药包含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成分,企业很难提交精确的药检报告通过欧美等国的审核,进而导致中药不能作为药品进人国际市场并合法销售。

四、推进中药文化传播、加快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十大措施

1.

提高对中药文化传播、中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推进中药文化传播的首要措施。目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等都没有认识到中药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中药产品国际化需要软硬两种条件的话,那么中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就是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软条件,缺少这一条件支撑的硬条件本身(如产品质量、成分确定、疗效稳定、产品成本等等)很难有所作为。

2.发挥中药自身优势,强化中药文化建设,扩大中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除了治病之外,还能起到保健和养生的功效,这与国际上刮起的草药保健热不谋而合。既然如此,何不借此机遇强化中药文化建设呢?我们应该以中药文化为载体,结合中药的特点和优势,挖掘中药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培育国际知名中药品牌,不断地传播和演绎中药文化,为中药产品国际化铺路搭桥。

3.组织中药和语言学科领域的专家联合攻关,消除中药文化传播的语言障碍。语言是彼此沟通的桥梁,中药有很多专业名词如阴阳平衡、归经等等较难理解。如何用外文通俗易懂地阐释中药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对此,可以组织中医药专家学者统一进行整理、编写,然后再让研究外文的专家们来翻译,英译名的选择应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强调规范、通俗,适合西方思维习惯,以便于交流。

4.合理利用传媒力最传播中药文化。在利用各种媒介(图书、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等)传播中药文化时,要注重适度、合理、可信的原则,做好受众定位、受众调查和市场预测,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合理使用中外文,力争中药文化进人西方主流社会。比如对名药、名方、名医、成功的治疗病例进行系列介绍等等。

5.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信息网,借助网络技术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中药文化。传统文化大多处于封闭状态而独立发展起来,与外界文化信息较少交流。而有生命力的文化应该是开放的文化。当今互联网已成为“第四媒体”。作为开放性的媒体,它使全球成为一个共时性的超越国界的整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6.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中药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中药文化传播工作要进行总体的策划、组织和安排。其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一切机会向各国政府有关机构宣传介绍我国的中药管理、生产、中医考核等各种制度以及各种标准。再次,建立中外政府相关部门定期会话、交流、协商机制。最后,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项基金,借助国内外的捐助,加速中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7.积极开展中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中药文化对外传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我国中药传统理论,普及中药知识,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国外药物研究成功经验,掌握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规定和要求及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丰富中药文化的科技含量。

8.联手港澳,构建中药文化传播平台。广东、香港、澳门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广东与香港不仅在血缘上、历史文化上有较深的渊源,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格局,经济上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为两地在更深层次上的中药文化传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会议、展览、旅游中心,市场体系健全,法治完善,资讯发达,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且熟悉西方文化,为中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9.积极推进中西药文化的结合,提高国外消费者对中药的认同感。中西药各有相应的药学理论体系和各自蕴含的文化,就文化本身而言,并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相对的优势和劣势。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外消费者尤其是西方消费者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们看到的多是中药文化劣势的一面。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中西药文化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尽量做好弥合两者差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中药文化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