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方技术论文

地方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方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方技术论文

第1篇

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这一过程中,创新产出本身的不稳定性促成创新能力内化,但内化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有其必然的局限性。求学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建设知识共享的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活动是高强度知识互动的过程,创新活动中会大量沉淀知识,这些知识的再利用对创新能力提高有重要意义,而这种再利用在更换主体情况下将更有意义。知识共享显然有利于更换主体的创新知识再利用。区域创新活动包括成功的创新活动和不成功的创新活动。成功的创新可以价格和市场机制为主进行知识共享。

在成功的创新过程中,知识的再利用显得较为容易,因为这些知识的标准化及共享显得更有动力。这种成功的创新会以专利等知识产权等形式存储于创新个体,而这种标准化的知识可通过价格及市场机制获得共享结果。而在不成功创新过程中,由于创新结果的失败而往往让创新者缺少动力整理创新活动沉淀下来的知识,基于更换主体的知识共享更无从谈起。而事实上由于创新的失败也使得创新成果很难标准化并以市场或价格机制得以流动。这种散乱而非标准化的知识中不乏经验、教训及对下一阶段成功创新的暗示,因此这里的具体操作路径包括:

①建立创新失败宽容机制,促使其他创新主体关注失败创新的过程及经验;

②加强区域内的人际沟通及合作的可能性,如网上创新论坛,各种创新协会及俱乐部,加强失败创新经验分享,从而事实上推进更换知识(创新)主体,达到知识有效再利用的目的;

③对知识的标准化整理也很关键,这里更强调对失败创新过程的整理与反思;

④通过区域创新主体创新过程中代际的传、帮、带,私人关系的沟通,家庭式的创新习惯沿袭等非正式的方式起到更换创新主体,进行区域过去创新活动更换主体的知识共享的目的。以上这些路径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的研发活动,又可防止创新知识老化而失去市场及应用价值。从而使这一类知识也成为区域特色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技术标准建设过程对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意义重大。

由于技术标准及其评估对企业来说都是外生的,因此通过超越企业边界的区域知识分享过程可使单个企业(创新个体)通过能动性地参与相关领域标准环境机制建设提高其自身的创新绩效,获得超额创新利润。由于技术标准的创立涉及到大量的相关技术,迁回生产方式及技术体系的迅速膨胀更加剧了这些技术的分散程度,由此,技术研发知识共享,尤其是在技术标准确定之前的知识共享是必要和必须的。涉及地方技术标准建设进程的知识共享可通过两种渠道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①在行业广泛技术知识分享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标准制定进程中,掌握技术标准制定进程,为创新主体技术路线圈定范围;②吸引其他创新者参与到创新主体创新技术轨迹中来,由此形成规模化的既得利益群,从而壮大技术标准潜在势力范围,为未来技术标准制定赢得发言权,并诱致更多主体在较高创新平台上参与创新活动。区域创新能力培养有别于线性的管理方式,地方技术标准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跳跃平台,地方技术标准的达成可增加区域集体创新资源,为提高区域创新存量和流量做出贡献。

软技术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集成体现。软技术指区域以管理活动为主体,综合运用人的知识、经验、思维创新等现代科技成果(智能技术)和程序、规章、制度等(软件化信息),并且倾向于借助物质技术手段(如电子计算机)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区域技术群落。它的目的是寻求诸多系统要素的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包括人际关系)与有效控制,使系统要素从无序(或低序)向有序(或高序)转化,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或社会效果。区域知识层级可分为个人知识、团体知识、组织知识及区域知识。不同层级知识具有不同特征。其中个人知识宽度及深度受个体精力及寿命等限制,并且其内嵌性也小些,可通过个体流动而获得知识的移动,这种内嵌性的缺乏使其难以形成区域竞争力的依托。区域知识由于主体多元而具有较优的宽度及深度,其内嵌性更强,因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建设知识共享的区域创新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进入其它经济学论文栏目。

第2篇

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环境科研工作

(1)积极组织推进局重点科研课题,按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重点科研课题的确项、立项与计划下达,共确定科研课题10项。

(2)开展了优秀环保科技论文的征集与评选工作。

(3)开展了环保专家网上申报等工作,建立了环保专家库与产品库雏形。

(4)按科技活动周的总体安排,组织了环境宣传展示等活动。

(5)组织国内环保企业参加哈尔滨环保与供热设备展览会与友好型社会成果展。

二、环境标准工作

1、为了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规范洁净配煤与助燃剂产品市场,我们多次与省环保与技术监督部门沟通与汇报,《燃煤助燃剂污染控制标准》与《洁净配煤质量标准》都被列入省地方标准编制计划。在标准的编制上,我们与省科技学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召开专家意见征求1次、企业及地市意见征求1次,专家论证2次,对现有企业产品进行了送样检测并与标准进行了相应比对,正是有了扎实细致的工作,所以两个标准3月28日一次性通过省技术监督局与省环保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会,5月25日省环保局以公告形式宣布这两个标准正式纳入地方标准体系,从6月1日起实施。

2、环境标准培训。为了及时对新标准进行宣贯,为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服务,我们先后召开三个新标准的宣贯会。一是结合医疗单位限期治理会,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宣贯与讲解;二是对燃煤助燃剂污染控制标准与洁净配煤标准进行宣贯,并对生产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三是随时跟踪新标准的发展态势,及时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发文通知相关部门与单位。

开始准备办班,后来我们决定以试代训,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搞培训涉及的人员比较多,路途比较远,不便;二是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形式效果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将有关重要的标准,应知应会的知识出了一套考卷上网,供大家在答卷的时候进行学习。

三、环保技术产品与示范工程

紧紧围绕局重点工作与限期治理工作,开展环保技术产品的筛选、评定与示范工程工作。一是对半煤气锅炉、蜂窝煤锅炉、除尘器、油烟净化器、油水分离器、燃煤助燃剂等产品进行了重新评定,淘汰了不合格产品,补充了3种5个产品;二是针对医疗机构限期治理工作,我们对水污染企业及技术进行了认真审查与评定,及时推出13个厂家并把名单发给用户;三是结合餐饮企业限期治理工作,与污控一处联合召开油烟净化器与油水分离器产品介绍会并组织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四是针对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我们与管理部门一起到外县进行了宣传与讲解,适时组织市县相关管理部门到沈阳参观考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并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一级强化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介绍会;五是组织哈工大对一级强化处理助凝剂进行了科研研究;六是多渠道收集新产品、新技术,对18个项目进行筛选,建立了新型脱硫除尘器、电石尾气综合利用、动物粪肥沼气制备、城市污水热泵技术等示范工程;七是对俄罗斯风力发电及韩国洗车行业务水处理暨中水回用等技术跟踪并组织建立示范工程;

同时针对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们一方面对运营单位及运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组织企业进行申报,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局进行沟通,为下一步联合办班培训做好准备。

第3篇

你出生在德国,1999年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在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读摄影,这是你摄影经历的开始吗?

当时我是申请去瑞尔森大学读电影专业的,我对电影一直非常着迷,其中也包括中国电影,我觉得我应该成为一名电影摄影师。当时学校的申请要求之一就是提交一份摄影作品集,我就把1998年开始拍的一些作品送过去了,在我准备这份摄影作品集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或许摄影比电影更适合我。

摄影给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我的德国祖父是位非常热心的摄影师,所以在家族中我被认为继承了他的天赋。我也喜欢沉浸在怀旧感之中,而摄影恰恰可以允许我将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片段捕捉下来。我最早的摄影计划是拍摄湖边的朋友们,因为我和朋友们夏天常去湖边玩。就像夏日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也很快消逝,只有摄影才能允许我天真地企图将成长的过程暂停一会儿。

所以选择摄影作为你日后创作的媒介,你是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摄影中介于真实与表演之间的模糊性。摄影作品保留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而同时又总是暗示着某些建构的元素,这很吸引我,它使我有机会去探究真实与虚构的对峙。

在2002年~2006年间,你创作了一系列摄影作品:2003年在日本拍的《制服》和《磐台》系列;2005年在加拿大拍的《冰钓者》,以及2006年在欧洲拍的《阿尔卑斯山》,这些作品好像是你对景观的持续关注,而它们之间又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比如构图、取景等等。

我希望通过摄影作品来探讨被隐蔽的或是不寻常的文化现象。比如说《冰钓者》是我在加拿大断断续续生活了好多年之后才发现的现象。就像我大多数的作品一样人物总在画面的中央,他们被自然的或是城市的景观包围着,对我来说,这样处理的意义在于,我试图在照片中探讨的不是风景本身,而是人与风景的关系。在许多作品中,我会有意让风景过曝一点,这样就会让观看者更关注到主体对象,另外也带有在某种程度上我对我的观察对象的认同,尤其是当他们沉浸于那令我着迷的行为之中:那些冰钓者在北极气候下的冰封的湖面上可以呆上几个小时,最终,他们往往还一无所获。如果冰钓并不一定是为了钓鱼,那么是什么驱使这些人(他们大多是男性)在一个完全孤独和寂静的世界里呆上几个小时?正是这些神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驱使我拍下这些照片。但是尽管与我的拍摄对象有着某种认同,我也还是试图与他们保持一点距离,这一点点距离使我有空间来强调那通常是有点超现实的环境。

2003年你在日本拍的那些作品就像一份富有亲切感的社会调查,怎么会想到去日本?而且这次日本之行似乎也影响到你后来的创作和写作。

2003年我在日本住了一年。我在瑞尔森大学认识了一位日本朋友,他介绍我在东京郊外的一户日本人家里住了最初的几个月,我始终记得这户日本人家的友善,也感谢他们的慷慨。因为这个经历使我对日本文化和习俗有相当亲切的启蒙。我在日本的经历也因为交到好朋友、与孩子们一起充满灵感的工作、以及总能发现新鲜事物去拍摄,而令人难忘。作为一个城市,东京是非常令人兴奋和充满活力的,川流不息的人群经常提醒我这一点。离开东京的时候,我知道我会再回来,我现在至少一年会去一次日本。

《冰钓者》你使用的是什么设备?日本的《制服》系列呢?

那时候用的是宾得67。现在我用的是玛米亚7。

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你转向摄影和艺术史理论的学习,2005年你在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oege of Art)读摄影,今年春天你刚刚获得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博士(University of Westerminster),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向?拍摄本身对你是否还重要?

在2007年从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摄影硕士毕业之后,我仍想继续摄影史和理论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我想将我对摄影和日本两者的兴趣结合起来。因为摄影是法国和英国人的发明,摄影史的书写也常常从欧洲中心论的有限观点出发,我后来在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里学习,就是想证明摄影术也同样塑造了非西方国家,比如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张由一个日本人拍的照片是一位南方有争议的反封建领主的自拍像。在论文中我认为,照片是这位领主拥抱西方技术,批评敌视西方技术的江户(现东京)中央政府的明证。这些研究工作为我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博士阶段我继续研究1990年代的日本摄影,尤其是女性摄影家的出现,比如Hiromix、长岛有里枝(Yurie Nagashima)以及与此并行的日本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转变。这些女摄影师通过自我表演,将相机对准自己以此来解构性别认同,我认为正是这些摄影师促使了日本摄影话语的重大转变。你说的不错,我确实转向理论背景更强的方向,但是摄影依然是我关注的中心。未来我也仍然会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摄影者,我的摄影实践也会影响我的研究。

从“在看东西”到对最近白宫观看美军击毙本・拉丹的照片的一系列解构,你似乎越来越关心在网络上流传的与政治有关的图片事件,也很关心图片或是被再加工过的照片的传播过程,对你而言,这种关注点的转变意味着什么?除此之外,你是否也会关注在公共领域传播的其他类型的图片,而非政治性的?

我想你是指我在博客上写的关于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广告、电影等等的文章。这跟我的博士课题相似,我的这些分析的核心是视觉材料,我以此为出发点去观察和了解背后的社会现象。比方说,我偶然看到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站叫“在看东西”,我就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在各地考察时的照片会如此受欢迎。我的博客经常会提出一些开放型的问题,希望吸引人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借此我能有效地传播和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你说得对,我选择的大部分是与政治有关的图片事件,但是我不清楚在中文环境中“politics”被翻译成“政治”的含义,因为英语中的“政治”是一个指涉非常广泛的词,它可以是:再现政治、性别政治、全球化政治等等。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我的研究的关注点是视觉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是交互很深的。

你认为自己是摄影家还是艺术家?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我觉得我开始从事各种各样的事情:摄影者、博客、学者、收藏者,可能还是个评论者。我相信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分散而又复杂的个人经验正是全球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所以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地概括一个人的专业背景,因为事实上你的背景是一个巨大变化着的不确定的世界。

摄影中的什么东西最令你感兴趣?

我很感兴趣的是摄影在互联网上被运用的方式,在我的博客上也讨论过一些,当然这些讨论也随着互联网一起传播开来,最有意思的是通过微博网站,照片可以传播到更为广泛的人群中。“喜欢”和“分享”的概念在消费图片方面有着极具戏剧性的作用。我的研究就旨在试图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通过它来探讨为什么某些图片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得非常流行,而另一些图片迅速出现又迅速消失了。

目前,哪一个摄影潮流最令你感兴趣?

我比较关注的是艺术家或摄影家如何利用网络,并以此为工具来进行艺术创作。我刚刚提到的“正在看东西”的匿名网站就是一例,我非常喜欢也非常羡慕。我也很喜欢比利时艺术家米什卡・亨纳(Mishka Henner)的作品《无人地带》,他从“谷歌地球”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观者看到的是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一些城市边缘的非法活动。我感到特别有意思的是,技术以比方说谷歌地图的方式慢慢地重新塑造了我们对艺术的看法。

下一个创作计划会是什么?

因为我今年博士毕业,我正在中国寻找教学工作,希望有机会在中国大学里教摄影。在我看来摄影不仅仅只是拍照片,也包含对摄影如何创造意义的理解。同时,我正打算将我的博士论文出版,这是件挺困难的事,因为你总觉得好像还没有写完,还可以写得更好,这是一件无休止的工作。另外,我正在计划伦敦的一个拍摄项目,虽然我就住在伦敦但很讽刺的是,我感到拍摄这个城市仍是一件很有挑战的工作。我不希望拍得像城市旅行照片那样。

第4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为满足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 各城市尤其是发达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发现其施工管理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 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提高其管理效率进行相应的思考,应用联合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融合型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绿化概念薄弱

园林绿化是项集技术、艺术于一体的工程项目,而不是简单的栽树种花。

至今很多以园林绿化为头衔的企业连最基本的园林绿化概念都没能搞清楚,就进行了招投标。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不具备园林绿化资格的个体户,不具备应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更不懂得工程的程序,绿化行为不仅稚嫩,质量管理和目标更无从谈起。

2.工程管理缺乏设计灵魂

所谓的设计灵魂,是指园林绿化工程队伍的经验、职业道德、设计理念、企业理念等的综合体。在现有的大多数园绿化工程队伍中,难有设计的灵魂。首先是专业素质问题,专业素质是工程的枢纽,包括施工和管理的经验,经验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保障;其次是技术性问题,很多人误会绿化工程的概念,再加上园林绿化的收益颇丰,很多专业和非专业的工程队伍纷纷涌入这个行业,生搬硬套,没有结合工程的特点,就机械地模仿照做;再次是职业道德,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项目进度,没有将质量意识放在首位,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导致绿化工程无法经得起时间考验,可持续发展更加无法实现

3.违规施工

关于园林绿化施工,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关的规范制度,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若施工人员不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操作,肯定会影响到整个施工队伍的施工进程和最后的工程质量,造成一些可见或者不可见的影响。另外,施工人员进行不规范施工,会使用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这些材料一旦被运用到施工现场,既会造成对施工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在园林投入使用后持续破坏游客或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有百害而无一益。

4.工程施工队伍技能不达标

在投资方投资建造园林时,一般会对承包方进行招标。如果投资方对每个招标对象的信用、专业技能、任务完成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在项目建设前没有了解清楚,就会出现很多麻烦,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是承包方下属的工程施工队伍技能不达标。施工方技能不达标就会直接造成园林建造工程的不达标,所以一个园林绿化工程就是“三分靠设计,七分靠施工”的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协力完成,一个独特、有态度的园林设计方案更需要一支优秀的、技能突出的施工队进行配合,才能完整呈现设计者的精妙之处。

5. 缺乏专业性的植被种植养护人员

园林绿化的管理需要专业化的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园林种植养护人员就是普通的民工,没有任何园林绿化养护的经验,而监管人员也不是技术人员,往往由市政、环保等人员兼任。养护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不专业造成了园林绿化管理的落后,园林工程往往遭到废弃,造成极大浪费。

5.施工规划的不合理

园林绿化施工中,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施工单位或者施工工作队在不同的施工部位进行同时施工,这些工作队遵循各自小组织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不顾及大的施工团队的施工步骤和进程,易出现工程质量不一、进度不一的现象,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和谐。

三、解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问题的对策

1. 严格执行工程施工报批手续

报批手续通常包括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核、施工的申报、施工许可证的颁发以及工程的调控。首先,实行招投标机制;其次是对参与招投标的工程单位施工资质和以往的业绩进行核实,杜绝施工信誉低和施工质量水平低的单位参加施工;第三是施工单位必须对欲施工园林的景观生态理念、功能性质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考查,制定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第四是参与施工的单位必须将工程的设计方案向上级绿化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由绿化主管部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予以施工许可证;第四是经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方可施工。以上严格的工程报批不仅有利于减少不规范工程单位鱼目混珠,提高绿化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工程的进展,从而推动绿化工程的城市化建设。

2.在招投标方面

在选择园林投资建设用址时,尽最大可能做好园林候选地的分析、比较,选择适宜建造园林且能持续发展的地区;在工程承包方的选择上,选择技术过硬、资质好的合作方——根据投标方的资质和以往业绩,公平公正的实行优胜劣汰,找出技能良好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3.建立良好的管理养护体系

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具备相应专业资质,会运用专业技能来对园林建造施工质量进行监管,而且在后期简称管理中,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长期监管,确保园林的持续稳定可用。园林绿化养护是需要持续进行的工作,只有保持好园林的绿化效果,才能达到建设园林的目标,充分发挥园林在生态、人文、以及旅游上的美好价值。园林养护工人应该进行专业培训,多招聘一些年轻的、有园林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养护,让园林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同时,园林方面和市政等组织部门应该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于植被的保护意识,做到人人都养护,养护靠人人。

4.打造专业的建造人员队伍

包括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两方面。设计者要在充分考虑本地环境的前提下,

设计出有特色有新意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不要闭门造车,要深入了解新疆的环

境、风俗、当地的植被种植情况等,并且要在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深入工地进行实地考察,找出原先没观察到的地方,及时修正设计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建造计划。还要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得任意更改设计图纸的设计内容,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建造人员要听从指挥方指挥调度,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不要违背整个工作队的施工意象,个人服从并服务于集体。

四.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是一项极具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工作,需要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施工系统,只有将设计、施工和监管三项任务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监督,并且将施工与建造地特有的人文条件、气候条件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美观、经典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蔡永攀 关于现代园林绿化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五期

[2]于静 园林绿化施工问题分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3期

[3]侯元成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9期

[4]孔杰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2011年12期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彝药;知识产权;保护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支系和人口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民族之一。彝族同中华各兄弟民族一样,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艺术等人类文明;开创了农业、畜牧业;发明了自己的天文历法。彝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凉山州、云南哀牢山和乌蒙山地区、贵州省仁怀一带,全国共有彝族人口近660万人,其中以云南为最多。彝族祖先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医药。这些文明无疑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彝族传统医药的发展及特色

彝族医药有着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实践,被认为是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药业,其产业化开发程度仅次于藏药和苗药。

1.彝族传统医药的发展

彝族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是人们在与自然相适应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成果。彝族群众大多生活在金沙江南北两侧的热带河谷地区,受当地特有的居住环境、地理气候条什和生产、生活实践影响,在病因病机方面强调热证、毒证、箭证、蛊证等,在治疗方面既擅长用药,也擅长外治,特别是在排毒、通脉和治疗骨折、风湿、蛇伤、感冒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早在明清时期,彝族医药就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学理论,并在清朝雍正年间推出了”拨云锭”等知名品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源于清代云南著名彝医曲焕章的祖传秘方。改革开放后,彝药的研究开发有了很大进步,有关学者先后收集整理发掘出彝医学手抄本古籍28部,其中最早的为明代嘉靖年间的《双柏彝医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并编纂了《彝药志》、《彝族医药史》、《楚雄彝州本草》等书籍。

2.彝族传统医药的特色

彝族医药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有着自己的医学理论和体系。

首先,彝医认为,人由天地而生,人体结构必然与天地相仿,仿着天地形成,仿着天地行动,仿着天地变化。人体与天体有相似之处,同样具有五行。这就是彝族的”人与天地同观”。两者是”天人合一”的统一体,因此,彝医认为,自然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次,彝族有一种方位推算法,这是彝族普遍用来推算人的”本命”所在方位及疾病预防的诊断方法,是对人类生命运动形式的一种表述。彝族医算主要依据太阳历和阴阳历来推算病人的年龄、禁日、衰年,以表达生命运动的规律。

再次,外治疗法也是彝医的一大特色,如火烫伤用鳝鱼血和鸡血混合外擦;蛇咬伤用狐狸胆、黄鼠狼胆煎水服,或者用黑牛胆、绵羊胆泡开水服后,再用重楼捣敷包伤口;内、外痔用洋金花煎水外洗等等。最后,象形医学也是彝族医学的一个特点,所谓”象形”,就是取植物、动物或矿物药中与人体组织、患病部位、疾病表现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来治疗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疾病的病理诊断上,从具体剖析人体物质的不同结构及其性能特征出发,以诊断病因病根,病理诊断比较准确。而且药物配方非常注意药物本身的生克变化的运动规律,能使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相互配合,发挥最大威力。

二、彝族传统医药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面临的困境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成为各个国家的需要,于是近代的知识产权制度逐渐建立。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以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为主体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各国都对自己的技术创新、著作利益、商业标志等加以很好的保护。但是,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保护方面,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却显得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矛盾

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要求在原有知识与技术的前提下,作出一种突破式的创新。特别是在专利权制度下,要求所授予的专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这些特性相比较原有的技术而言,是一种明显而进步的技术革新,所以,在这样的知识产权制度下比较容易确定技术的创新性,也比较容易确定权利主体。

由于彝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自然条件艰苦的地区,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还是人文历史方面,和中原地区的汉民族都有一定差距,这也导致了彝族医药的发展缓慢。虽然近几年也整理出了很多彝族的古医书,但是很多彝族医药都是靠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不少彝族医药已经失传。再者,传统彝族医药的发展是靠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起来的,它并不像现代医学那样有精密的仪器和完备的实验条件。这些一点一滴积累的经验并不是由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需要彝族毕摩世家数十代人的心血。这样的渐进式创新显然与现代知识产权的突破式创新不相符。

2.彝族传统医药利益主体难以确定

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创新主体的确定比较容易,无论是著作权、专利权,还是商标权,知识产权制度对申请主体均有明确的规定,此处也不再敷述。

正如前文所述,彝族传统医药是一种渐进式发展,需要数代人的不断努力,这样也就导致了不易确定谁才是创新主体。纵观整个彝族医药的发展,每个彝族毕摩都有贡献,但是他们的贡献又是一点一滴的,并不是突飞猛进的。那么,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赋予每个毕摩均享有相关的知识产权呢?还是只赋予最后创新的一个毕摩?更或者,赋予全体彝族一个共同知识产权?

从云南彝药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药批准品种来看,已有20个,”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灵丹草颗粒”等l2个新产品获得准字号生产许可证并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国内一批知名制药企业如”盘龙云海”、”老拨云堂”、”万裕药业”、”万鹤鸣药业”等先后在楚雄落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这些情况来看,这些企业致力于彝族医药的开发与保护,值得鼓励!但是鼓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真正受益的主体是这些企业,并不是真正发明这些医药的彝族人民。这些企业正是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取得的相关保护并获得相关利益,那为何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不能保护真正创造彝族医药的彝族人民?为何受益主体最终不是医药最初的创造者和继承者?

3.彝族传统医药缺少发展动力

在近代以前,彝族医药一直发展不错,而且还出现了像”云南白药”这样的经典品牌,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西方医学也随着各种西方技术传入中国。西医以其疗效快、服用方便、精密的医学检测和长期的临床试验而迅速占领市场,传统的彝族医药,甚至博大精深的中药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毕摩世家的子孙继承的彝族传统医药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失传了,这无疑是人类医学瑰宝中的巨大损失。

除了受到外来冲击外,彝族医药本身的创新机制和保护措施也有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彝族医药本身的创新需要满足市场经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原来自然经济社会里那种氏族村落之间自给自足的医药。国家在彝族医药的开发与研制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才也有限,这也制约了彝药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很难对彝族医药加以全面而系统的保护,由于创新得不到鼓励与保护,就缺少创新的动力,这也就更谈不上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了。

三、彝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在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下,确实难以对彝族传统医药进行全面而充足的保护,为此,我们应该对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有所突破:

1.适当改变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要求突破式创新,这样就难以将彝族医药,甚至是中药和其他少数民族医药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除了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下突破式创新的保护之外,还应当建立渐进式的创新保护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保护一些历经百年而逐渐形成的知识产权。如果把每个人的贡献分开来看,他们所作的贡献也许只是一点一点的,根本达不到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要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他们日积月累的一点一滴的贡献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这些积累起来的创新赋予一项知识产权,让两种保护模式并行。

2建立知识产权中的特殊主体

以此同时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渐进式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很多人共同完成的,这就涉及到,这样的一项知识产权应该赋予谁?是其中一个还是全体成员?

其实,我们可以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创建一类新的主体,这种主体只能是一种组织,而不能是个人。这个组织最好是彝族自己的组织,它可以代表整个彝族来申请彝药领域内相关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性权利就由该组织享有,而财产性权利则应当受到适当且合理的限制。如因医药的知识产权受益,只能用于彝药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6篇

关键词: 中俄合作办学 必要性 中国中西部地区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根据学者的定义,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和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①套用这个定义,可将中俄合作办学定义为俄国法人组织、个人和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集中在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合作上,而与俄罗斯的合作则相对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到2006年年底,我国已有5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俄罗斯的有关院校及对口单位建立了直接合作关系,进行学术及人才交流。但这些合作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主要是东北三省,而且主要是一般大学和民办高校与俄方合作,我国名牌高校(名列“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学)鲜有与俄罗斯合作办学的(2002年5月,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大学成立联合研究生院,算是少数特例)。②这反映了政府对俄罗斯重视不够,近些年来,由于俄罗斯经济滑坡,再加上西方技术大量涌入我国,使我国不少企业和部门把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转向西方,形成俄罗斯技术已经落后的错误认识,对中俄科技合作的兴趣锐减。③但事实上,俄罗斯已今非昔比:第一,2006年俄经济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第二,俄罗斯即将加入WTO。出席APEC的俄罗斯代表和美国代表于2006年11月19日签署了俄罗斯加入WTO双边协议,从而为俄罗斯入世扫清了最后主要障碍。④加入WTO后,俄罗斯高等教育会进一步国际化,俄罗斯政府鼓励俄罗斯高校扩大与中国合作办学规模并完善其立法和监管工作。这些都为中俄合作办学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鉴于中俄合作办学潜力巨大,因此从战略高度、从长远利益审视中俄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是有必要的。

二、中俄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虽然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我国举办了“俄罗斯年”,2007年俄罗斯正在举办“中国年”,但中俄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还非常缺乏了解。因此,中俄合作办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纠正我国过于依赖欧美日高等教育市场的弊端,使我国形成比较平衡的国际合作办学格局。

我国过于依赖欧美日高等教育市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处于下风。我国每增加一个合作办学伙伴,就提高了和原来的办学伙伴谈判的筹码,因此能以更低的价格引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俄罗斯高等教育基础良好,且收费低廉,因此特别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之开展合作办学。

俄罗斯是科教大国,高教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拥有许多国际著名大学,如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国立莫斯科大学,排名第二十八位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等等。同时拥有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拥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基础,至今仍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许多领域是世界最强的,如光学、航空、航海、航天等。而且,俄罗斯高校的学费同欧美相比价格偏低,一般全年只需1万多元人民币,这恰恰迎合了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起。⑤此外,俄罗斯已经加入《博洛尼亚宣言》,其教育体系开始与欧洲接轨,俄罗斯整体教育水平将得到提升,俄罗斯文凭将进一步被欧美所承认,俄在全球教育市场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⑥换句话说,中俄合作办学,成本远低于中欧办学,但效果却基本相当,这可以为国家节约多少外汇。

因此,我国可以形成这样的合作办学格局:发达的东部沿海可以和欧美日合作办学,东北、中西部则可以和俄罗斯合作办学。

(二)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引进俄罗斯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比照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我们在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中俄合作办学这一载体,可以引进俄罗斯优质师资队伍,建立中俄教师“伙伴”关系,迅速更新我们的知识领域、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缩短与俄方的差距,增强学科建设。通过中俄合作办学这一载体,可以将我方教研人员派驻到俄方院校学习他们较为先进的学科知识和研究经验,可以请进俄方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教研活动,加速我方教研人员的知识更新,有效缩短与俄罗斯院校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差距。通过中俄合作办学这一载体,可以与俄方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承担国际性科研项目,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高校的建立与发展,扩大和提高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功能,使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⑦

(三)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引进俄罗斯先进的技术,帮助我国的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我国国有企业中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效益为最差。两个因素导致我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不能解困:一个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前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欧美日的管理经验得到解决,后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学习俄罗斯的技术得到解决,因为俄罗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因此,可以通过与俄罗斯合作办学来帮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俄罗斯十分重视基础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水平虽然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列。俄罗斯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天文学、地球学、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集中了俄罗斯大批优秀的科学家。近十年来,尽管困难重重,但俄罗斯在基础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都获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1999年,俄罗斯的科学家在核反应实验室合成并确认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最新的原子量为289的第114号超重元素,引起世界关注。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又在纳米技术应用、核能、太阳能、新型防腐涂料、航空合金材料、地震预测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俄罗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实力。俄罗斯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研究涉及通讯、电子、自动控制、天文、材料学、动力学等许多领域。⑧因此,从理论上说,通过合作办学,吸收俄罗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辅以一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转化机制,是可以为我国的国有企业解困提供技术支撑的。

三、结语

中俄合作办学潜力巨大,可以在全国,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扩大合作办学规模,使中西部的普通家庭也能享受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有利于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立法和监管工作,防止某些高校以合作办学为幌子,行赚钱之实,没有引进俄罗斯的教育资源或只是引进了俄罗斯劣质的教育资源,使国家花了冤枉钱。

当然,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有长远眼光,将钱花在刀刃上,将中俄合作办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的投入上,并建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转化机制,以便切实学到俄罗斯的重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为国有企业解困提供技术支撑,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应用研究的投入上。应用研究能带来短期、直接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乐于扶持高等院校的应用研究,但国家切不能如此短视。

注释:

①张真,史理.武汉工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当代经济,2007,(2).

②李北辰.浅析我国高校中俄联合办学现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俄联合办学模式研究》结题论文).林区教学,2006,(1―2).

③邵景波,段玉鹤.俄罗斯科技潜力评价及中俄科技合作前景.学术交流,2004,(5).

④钟雁明.俄罗斯入世将为国货迎来更多商机.中国经贸,2007,(1).

⑤2002-2003学年初,莫斯科和全国收费最高的高校的全年学费平均也才为2500-3000美元。参见弗拉基米尔・菲利波夫.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网站,2003-05-08.

⑥《博洛尼亚宣言》是欧洲发达国家于1999年6月19日签署的,其目的是形成欧洲统一的高等教育市场,并列出了若干行动方向,旨在育体系。

⑦庄莉,刘艳.中俄合作办学,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人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

⑧邵景波,段玉鹤.俄罗斯科技潜力评价及中俄科技合作前景.学术交流,2004,(5).

参考文献:

[1]张森.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国家年鉴.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2]唐秀山,张孟仪.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3]杨福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高等教育,2001,(14).

[4]郁建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跨境教育质量监管问题.中国教育报,2005-12-16.

[5]唐玉光.国际化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新职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

第7篇

高新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建设内容

在当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下,综观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企业创新要素离不开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建立高新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必须围绕企业创新的需求开展工作。笔者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确定高新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为:高新区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高新区内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示范。(一)构建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1.搭建文献资源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科技网络资源,通过技术上的集成链接,整合相关网络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从实物资源、网络数据库和集成服务三个层面上搭建资源丰富、开放共享、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公用,从而为高新区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支撑。2.搭建科技创新咨询服务平台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服务机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资源,并把整合后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方式引入高新区,为高新区内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政策解读,企业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申报,专利规划、申报、管理、维权援助,科技成果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企业现场管理、企业研究方法创新等科技创新服务。3.搭建技术转移、交易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地方科技活动周、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交易平台,积极为园区企业搭建优质的国内外技术转移、技术交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公用,拓展服务站的服务领域,扩充服务站的服务功能。4.搭建产业集群数据库围绕高新区产业集群研究开发一批专业数据库,可通过关键字检索、二次检索、全文检索、在线查询等手段,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数据库资源服务,满足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资源需求。(二)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高新区建立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专利战略联盟,搭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或引进专利机构、科技律师事务所、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构成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形成由技术战略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等组成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围绕高新区内企业的需求特性,通过柔性引进专家或外聘专家的形式组成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从而组建一支学科背景多元化、服务领域专业化的专家队伍,以提高为高新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三)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示范通过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从而为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以下科技创新服务:(1)科技信息服务,包括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标准文献、硕博士论文等查询服务。(2)专利策划申请服务。帮助企业挖掘行业技术的空白点,进行发明创造,提高企业专利创造、保护和转化水平。(3)项目策划咨询服务。对高新内企业申请国家和地方的各类科技项目,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农转资金、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攻关项目、科技进步奖等,提供可行性研究、策划咨询和申报辅导服务。(4)新技术企业培育咨询服务。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引导企业培养、引进科研人员,申报各类知识产权,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科研开发,推动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谋发展,帮助企业确定发展目标,从而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各项要求,培育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发展规划和战略规划咨询服务。为企业分析行业竞争环境,协助企业建立最佳战略规划及制定发展规划,并为各级政府提供区域发展规划、项目规划等决策咨询服务。(6)科技人才培训。结合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推广应用,为高新区内企业开展创新方法辅导及人才培训,提高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活力,帮助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高新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模式

(一)需求打包服务模式高新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更新、产品销售,以及高新园区产业集群的升级等都与技术和信息的有效供给密不可分,尤其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在研发前中后时刻都离不开外界信息的支持。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企业虽可通过网络、媒体、中介机构等等获得信息和技术,但充斥在企业周围的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企业不知从何着手筛选信息、利用信息,从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针对众多企业渴望信息和技术,但信息和技术来源渠道又复杂不统一的现状,作为常驻园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就可凭借自身信息优势和优质的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文献检索、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供需信息与收集、技术培训等等,企业可将上述信息与技术需求打包,由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以供应商的身份统一供给。(二)对外事务托管服务模式高新园区内的部分企业,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发人员少管理人员也少,一方面要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另一方面又得面对市场、研发机构、工商税务劳动等政府部门,企业往往表现得应接不暇、力不从心。驻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在有效整合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同时,已架设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面对中小企业对外日常事务的需求,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可利用与市场、政府等部门的渠道优势、规范的服务程序和优质的服务质量等,以专职企业“托管员”的身份接管中小企业的日常对外事务,从而让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专心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创造。(三)高新园区科技经济合作引导服务模式高新园区内科技经济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园区内的技术持有单位将新技术转移给技术需求企业,促成生产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目前高新园区内一些创新性的技术,尤其是园区内高校、院所的一些新专利、新成果,往往由于找不到合作方而长期停留在研发层面,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针对上述情况,驻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即可通过搭建供需双方技术转移或技术交易平台,通过撮合和倡导,促成技术供需方的合作,使技术产生经济效益。(四)高新园区招商引资媒人服务模式一方面,驻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可充分利用掌握园区的区位情况、招商政策、园区企业技术需求状况以及大量接触企业等方面的优势,以媒人的角色为园区的招商进行宣传和推介;另一方面,园区内中小企业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缺乏启动资金、融资难是当前高新区发展的共性问题。驻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可利用与金融机构等在渠道上的优势和大量接触企业的优势,掌握企业的实际研发、生产、销售状况,从而正确引导园区内企业进行投融资,并由此引进先进技术,可大大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结语

近几年来,各地高新园区管理部门已意识到科技创新服务在高新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促进作用,出台了系列鼓励专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进驻园区的文件政策,以健全和完善高新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在高新园区构建一个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联接企业、市场、政府等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成为了各个高新园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驻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将会得到更加规范的引导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为高新园区的企业自主创新、为园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

作者:李义芬 施敏 黄丽萍 吕向阳

第8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新实践能力;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资源;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03-03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教育的作用和人才培养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培养观念要更新,必须加强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教育部教高[2012]4号文也指出,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启发、探究、讨论、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开展多方面、多途径教学改革。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头号强国,美国大学培养人才在学术论文、诺贝尔奖和专利等方面创造出辉煌成就,在世界科技、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其成果有目共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大学的教育实践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文献[1]分析和介绍了美国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开拓与创新精神培养,将学习中的感知与记忆的低水平,提高到想象、求异与推理、思维的高度,引导大家思考、钻研、质疑和挑战。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激发大家的创造潜能和健全人格。文献[2]研究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四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特点,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体系完整,倡导“探索、调查和发现”为大学的核心,在加强设备和师资力量建设、精选基础科学情况下,加强探索式、讨论式、工程实践训练、科研计划、写作、科学与人文结合等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值得借鉴。必须根据当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本专业的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瓶颈问题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教学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面对新兴产业发展,应用型工科教学一些问题比较突出[2、3],迫切需要反思和改革。广东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创新工程应用人才,广东工业大学以工科为主,现在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万人、测控专业本科生在校700人。学校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沿海地区培养了大批工程应用型人才。现面临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出现困境和新的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学体系和方法不适应,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这也是许多地方工科院校存在的瓶颈问题[3、4],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大家往往重视最终应用的专业课程,习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方式,学习主动性较差。必须注意到学生能力、兴趣和就业目标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就业范围一般有软件、单片机、嵌入式、售前售后服务、网络、销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知识面要求有所不同,需要采取多种模式、实践环节和因材施教等。

2.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扩招后学生数量剧增,教师编制增加不多,加之科研任务重,面对创新教学培养模式,教学师资的数量和素质、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不适应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3.实验设施和场所不足、教学环境有待改善。学生数量多,设施和场所缺乏,工科仪器和信息专业实验设备较贵,跟不上科技发展速度,另外学校创新环境与外部社会环境差异较大。国内一些高校在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改革、校企合作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创新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4-8]。但是必须根据本单位情况和存在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确定系统建设方案和教改对策。为探索培养创新人才体系与模式,科学制定发展规划,6次组织教师系统讨论和论证,进行四次专门全国性学科调研、参加全国仪器仪表创新大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学科会议,对国内外相关教改研究分析,调研清华、北航、天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20多所大学的相关专业。通过参观走访、资料研究和专题座谈等,收获很大。其中天津大学仪器光电学院和电气自动化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办学、上海大学国际联合海亚克钟表专业、中国计量学院的海克斯康专业班与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使人印象尤其深刻。

为此采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解决瓶颈问题,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环境、师资力量、教材和网络资源等展开研究,探索大幅度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

二、多途径拓展教学资源,加强创新教学意识

师资、实验场地及设备是创新培养的基本保障,这些方面不足短期往往无法解决,近年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紧缺,企业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既希望与学校在科研方面合作,还更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并开展多种有益尝试。

校企合作模式为本科人才创新培养形成历史性的新机遇,我们与一批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规划,与美的集团、工信部第五研究所、中国电科院、惠州华阳电子、勤上光电等大批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以产学研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利用双方技术、人才、场地和设备,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3+1本科培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培养人才,他们可以优先选用人才,大大扩展了教学资源。

增强师资力量和创新意识是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问题,必须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通过研究国内外一些创新教育方法、分析目前教学状况,现阶段学生间的思维方式、爱好兴趣、学习能力和就业取向等差异较大,人才培养应该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因此创新教学的核心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必须在教学资源、方法手段等全方位进行创新,才有可能突破。

除了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外,聘请校外兼职专家和实习教师多种途径,聘请10多名校外研究机构高水平兼职教授,讲授学科前沿与高新技术,利用校外联合产学研基地、本科实习基地和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60多名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对实习和创新活动辅导。

开展多重针对性培训,针对创新与科技活动,先对教师进行动员与培训。要求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培训,每名教师指导10名以内学生;学生还可以申报有教师指导的国家、省、学校和学院四级的创新项目;每年开展常规学生竞赛(如电子大赛、博创杯大赛)等专业培训,通常暑假进行培训,根据竞赛题目和知识结构等划分培训模块内容,由10多名具有实践和大赛经验的教师分别主讲和辅导。

三、强调创新实践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强调学科课程完整性和递进性、教学内容先进性和工程应用的科学性,在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按照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专业主干课建设为重点,按学科平台设置专业课程;专业包括两个方向,每个方向可以有三个专业课程模块供选择。重点建设网络教学课程、50多个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三个分类系统综合实验以及一批自主实验;联合合适的企业,开展中小规模3+1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挑选符合兴趣和要求的本科生,开展多层次课外实践。课内推广开放式实验,不断增加实验课程、工程训练、实习实训等;课外科研训练、工程师培训、暑期实习、特别相关企业实习,校内的电子大赛和工程师培训等计算学分,加强学生创新实践引导。虽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已经收到较好效果。

为规范创新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建立了系列激励和反馈机制。对教师的教改项目和教学论文、双语教学课程、3+1教学、PBL教学、课外学生培训与辅导等给予相应工作量奖励,学生也按照规定到得学分,同时作为考评依据;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切实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问题,并且由督导和学生对教师各个环节教学进行评分,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出确实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发挥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主动性、质疑性和创造性等,有效拓展学生自我发展空间。

四、教学方法探索和教材建设

不断开展教改探索,承担了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等系统教改项目,开展系列教学方法研究。网络教学资源是一种最具有开放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的教学资源,进行了重点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资源库建设多年、特色鲜明,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是国内该专业最完整的专业资源库,包括有媒体素材、网络课件、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网络课程、专业试题等;包含40多门课程、近500个课件、600个图片与视频,2600多条资源索引,为课外网络教学提供了比较完整丰富的资源和手段。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应该结合本专业和地区创新教学与实践体系特点,教材要融入科研实践、创新培养和专业特色。近年撰写出版了一批优秀教材,在出版10多本部级规划教材中有《传感与检测技术》等3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五、共建校内外基地,开展多层次创新活动

创新教学场地和实验设备一直是工科专业最关注的问题,为此采取三种对策,一是以学科发展争取政府投入和实验室改造,与美的集团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经建立教育厅和重点学科的3个专业特色实验室;二是利用企业已有资源建立多层次联合实验室,其中建立了6个校企专项联合实验室,建设1个校内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三是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基地,与美的集团、工信部五所、中国电科院、广东省检验检疫中心等建设校外30多个产学研基地和学生实践实训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实习。与湖北十堰中国第二汽车发动机总厂长期合作,每年暑假有150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

与美的集团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一批创新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竞赛培训以及其他多层次实践活动。与中国电子学会和博创集团建立“嵌入式联合培训认证中心”,4年多来,以培训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共培训青年教师和10多批学生,培训300多人,近200人考核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的工程师资格证书。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作开展仪器仪表工程师培训,共培训40多人,18人获得该学会的助理工程师资格证书。每年对重要竞赛的专项培训,如电子大赛每年培训20天、10多项课程培训讲课,安排专门老师讲课和答疑辅导,一批年轻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实践培养的中间力量。

六、结语

经过多年努力,形成较有特色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和新机制,测控专业在建设成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的基础上,获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通过中期考核。师资队伍创新意识和培养能力大大加强,校企合作单位和基地达到30多个,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形成课内外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培养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实验课程化和网络教学成绩显著,参与学校实验课程化教学改革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培育信息测控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网络教学模式和资源共享项目”分获2013和2007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培养了大批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等奖和广东省一等奖多项,参与其他国家与省级科技竞赛共获得一等奖等个奖项,一批学生在校就已开发电子产品创业,取得较好效果。本专业历年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就业到相关的联合培养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工作单位,创新实践能力获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朱恒夫.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90-95.

[2]陈建成,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9,11(1):130-133.

[3]李志平,张阿樱,李雪.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3,(5):24-26.

[4]徐权,段红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放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27(3):163-166.

[5]胡小唐.面向国家需求,培养创新性工程人才――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6]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25(1):62-65.

[7]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29-31.

[8]马利,杨晓峰,牛斌.电子设计竞赛与实验教学融合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41-143.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Build Bottlenec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System

TANG Luxin,WU Liming,LI Yang,LUO Dehan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510006)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targeted to professional practice system construction,combined with personalized and diversified training ways;Resolved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such a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such as teachers,equipment and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insufficient,from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resources,such as teacher and experiment course system,teaching method,multiple innovation practice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practice,explore the path of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innovation,through many years practice,form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ofessional cultivated manners,received in good condition.

Key word:Special professional;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Personalized and diversified;The teaching resources;Practice system

第9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人才培养;双重创新

【作者简介】 马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8-0037-03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其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校企双方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这两大创新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近年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牢牢把握光谷经济圈产业架构和武汉城市圈产业形态,并着眼长江中游城市圈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联动政校行企社,搭建三级平台推进办学体制创新

1. 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导下,成立了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办学理事会,主要由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重点合作企业及学校代表组成,会员单位已有43个,覆盖广泛,四方联动。理事会是校企合作决策机构,自成立以来,发挥了规划指导、资源整合、经费筹措、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指导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道路,密切协调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科技推广”,形成政府组织主导,行业有效指导,企业和学校主体参与的产教多方协作机制。

2. 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

在办学理事会领导下,以二级学院为依托,成立了7个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手的合作办学管委会。合作办学管委会实施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各方共享,共同研究制订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发展战略,研究部署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方案和管理办法,协调落实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培训、双向兼职计划及管理,协调落实年度培训和兼职任务;制定学生顶岗实制度,协调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计划,促进学生就业;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在全方位紧密合作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委员会

在合作办学管委会的指导下,以专业群为依托,成立7个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等三方人员组成的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由专业共建委员会负责落实合作办学管委会的相关决议,共同建设专业,打造专业品牌。自各专业共建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专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确定了所依托专业(群)的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就业;开展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学校联手武汉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主持制订“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全省规范并在省内试行;与多家企业共同制定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教育部公布为全国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规范。

二、创新校企合作载体,建成双主体联合培养二级学院

以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为依托,校企共同组建7个“双主体”联合培养二级学院,学校提供场地、生源、办学资质、师资、资金、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提供设备、生产技术、技术指导(师资)、资金、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二级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长由冠名企业负责人担任,院长由学校二级教学单位院长担任。将“双主体”二级学院作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不改变人事关系前提下组建矩阵式教学团队,不改变设备等资产所有权情况下共建共享实训室,通过考察、引进、交流、合作等途径,承担学校和理事单位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学生就业、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实现项目建设成果共享,按任务、责任、质量和贡献进行承包式利益分配。

目前,“双主体”联合培养二级学院运行良好,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真正体现了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实质,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企业共同参与招生,关心办学规模和生源质量;二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三是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四是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五是共同关心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六是校企人员互兼互聘,促进学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七是校企文化互融,实现校企文化有效对接,产学良性互动;八是科研合作与技术服务,增强了学校产学研转化水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1. “五共”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所需的专业集群,联合开办了8个专业,形成了“五共”人才培养模式。在“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派出高管和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到校方讲实训课程。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有条件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确保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

2.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推出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岗位工作相结合,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施能力递进,打造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组合。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职业氛围,了解学业过程中的不足,增强学习动力,达到与就业岗位顺利对接的目的。

3. “融合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在探索“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与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理念、生产与教学管理、利益与发展战略等方面“融合一体”,实现在硬件设施资源、技术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共享互补。如该校与楚天激光等企业实施“引厂入校”,共建了激光加工、模具制造等6个“校中厂”。学校出场地与部分设备,企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和项目,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另如,该校在与“惠普”“微创”合作时,将课程置换成商业项目在企业中实施和考核;与中百仓储紫薇星购物广场合作时,实施课堂店堂一体化教学,共建“厂中校”。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上,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训,提高了职业技能,感受了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强化了就业能力。

四、广聚社会资源,构建多方参与、多主体办学的良性格局

1.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牵头成立湖北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已吸纳93家成员单位,成功召开集团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集团内62所高校之间的优秀师资互相流动授课,参与企业与高校之间资源互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建、共享、共赢。经武汉市教育局批准,学校牵头成立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赢利性的办学联合体――武汉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已吸纳38家会员单位。集团在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以合作项目为依托,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纽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形成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合作体系。

2. 联手行业企业育人,推进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

学校在搭建校企合作三级管理平台、组建两大职业教育集团过程中,吸纳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组织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利用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领域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优势,发挥其在人才需求、规划制定、专业布局、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教材建设、教师队伍、质量评价等八个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使行业成为指导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3. 拓展海外优质资源,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

学校致力打造国际零售人才,与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零售商联盟(IGA)及其会员单位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携手创办了IGA中国零售学院,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专门培养零售人才的学院。三年来为中百仓储、深圳人人乐等大型零售企业定向培养650名符合国际零售业标准的学生,培训员工6142人次。大胆探索跨海教育,选派学生到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研修学习,与该校联办电子电路设计整合式课程暨专题设计研习班和机器人种子教师培训班,这一培训是学校探索与台湾地区高校共享优质资源途径的重要成果,开创了湖北省职教师资接受机器人技术培训的先河。

4. 融合社区教育力量,顺应职业教育终身化趋势

2009年武汉市依托学校挂牌成立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充分发挥市社区教育学院龙头的带动作用,认真履行业务管理和指导、理论研究职责,整合13个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力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涵盖各类居民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使每年30%的市民都进入了终身学习的大学堂。学校承建武汉市终身学习网,承担向全体市民呈现终身教育的工作动态、展示学习资源、开展学习交流、提供学习服务等重要使命。三年多来,建成的学习网资源容量已达5TB,面向我市市民免费开放,点击量达187万余人次。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1. 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依托办学合作理事会、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挖掘校企合作深度,使其从合作内容,到合作形式,形成体系,不断深化。在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就业、员工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合作范围。

继续加强“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提升“校中厂”和“厂中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内涵,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结合,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以“厂中企”和“厂中校”为依托,建立理事单位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指导、毕业论文、技能大赛等的常态工作机制。

以“师企对接”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通过教师工作站载体,不断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和最新技术发展引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中来。

2.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研究所的作用,促进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学校教师提供技术开发与咨询、社会培训与服务的产学研用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技术服务团队资源库,整合校企双方技术力量,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学校技术服务能力强的教师纳入团队,面向理事会成员单位和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开发满足企业需要的培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包,强化理事会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起为行业企业提供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继续教育培训等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抓好8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人才支持。

3. 丰富校企合作互动交流渠道

通过组织召开办学理事会、办学管委会工作会议,研究与讨论具体工作,形成沟通及时、决策科学、协调一致的良好合作发展局面。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如企业参观、专业论坛、企业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等。及时收集校企合作工作动态,建设信息资源库、建立动态的资讯平台,以《校企合作工作简报》形式及时向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理事单位汇报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起到沟通、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利用武汉教育信息网、湖北职教网、学校校园网、校报等平台向校企合作单位及社会宣传报道校企合作的工作情况。

第10篇

一、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上水平。生产经营工作是我公司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以此为核心,充分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客观认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增强危机意识,放下架子,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从质量、周期和服务上保证客户满意。为此要继续贯彻全员经营的思想,用有序的生产组织保证生产经营,用技术创新带动生产经营,用优质的服务促进生产经营。全面提高经营工作水平。

市场信息是开展经营工作的宝贵资源,因此,职能部门要做好经营信息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经营信息中心,对经营信息统一管理,完善经营信息网络,做好信息收集和评估,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充分挖掘每条信息的价值,为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帮助。还要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加强对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指挥,发挥出全公司整体经营的优势。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度约束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经营行为,通过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生产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专业应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继续保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参与标志性建筑的××××竞标,积极开拓新市场、开辟新业务,要通过原位测试手段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成果的技术含量。测量专业要继续加强基础测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同时还要积极开辟日照观测等新的业务领域,并加紧星际公司的运作,尽快形成规模。管线探测业务要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基桩检测业务要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测试新技术,做好服务,并与重要客户和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今后的市场放开做好准备。岩土施工专业首先要做好生产组织管理,抓好项目成本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这也是我们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抓大放小,努力承揽规模大利润高的公建和工业项目。岩土设计要在深基坑支护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

为了抓住滨海新区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筹建滨海分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扩大在滨海新区的市场占有率,并逐步站稳脚跟,开创生产经营工作新局面。

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改进我们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严密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执行力,切实保证各项决策和制度落实到位,特别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⒈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首先是抓好成本控制,特别是要完善单项工程核算,通过调整核算方式和核算体系,逐步向全成本核算过渡,真实反映项目盈利情况,从而增强经济管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加强财务工作的计划性,搞好资金的统筹管理,既要认真执行计划,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又要简化管理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适应市场环境需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为基层生产单位做好服务。三是加强财务经济分析,经济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所有生产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的领导要注意培养经济头脑,要用经济头脑部署本部门工作,并且对本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加强合同和施工方案评审,对合同报价、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的评价,降低经济风险,扩大利润空间。

⒉做好生产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效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周期,维护我公司信誉。对施工和劳务型单位,要把现场施工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总结和推广设备承包和项目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降低成本消耗,保证施工质量。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政策,加强宏观控制,不能以包代管。另外,作为我局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安全生产始终是一向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保证职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⒊质量管理要常抓不懈。强化质量管理责任,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责任到岗,落实到位。优秀的产品质量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主要优势,今后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优势保持下去。在教育上,必须坚持强化全公司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避免出现疲惫厌倦情绪。在管理上,要把贯标工作与实际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加强成果检查,也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操作程序,确保产品合格率,优级品率达到以上。

⒋严格办事程序,狠抓制度落实。在完成制度修编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制度落实。特别是职能科室要围绕公司里的制度要求,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一方面可减少工作随意性, 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分工协作,明确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便于监督考核,推动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督办工作,保证班子的各项决策执行到位。

除上述工作以外,要继续完善设备物资管理,加强设备使用的跟踪管理和新型设备调研工作,为加强成本控制和设备购置提供可靠的资料。还要做好成果资料的归档管理,并加强技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利用我公司多年来掌握的资料,总结提炼出我公司自己的经验理论,提高我公司的技术实力。

三、坚持科技兴公司方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和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妥善处理经营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专职研究和兼职开发相结合,自主创新与联合开发相结合,加强和科研公司所、大专公司校的联系。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创新,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引进新工艺,开展新业务,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公司的发展积攒后劲。对那些在技术创新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要大力表彰奖励。通过加强科研立项工作,确定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符合我公司实际的科研课题。××××专业要加大多种原位测试手段的推广应用,不断丰富××××技术手段,还要做好地震灾害评价等新业务的技术准备工作。岩土设计和岩土施工专业要通过新桩型、新工艺的引进开发,抓住滨海新区建设的时机,着力开发或引进软土处理新技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测绘专业要加大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依托星际公司,着力研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网信息系统,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和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力争在市政府推行数字化城市战略的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工程测试专业要加强物探技术的应用研究,对新引进的设备加紧开发利用,发挥现有设备潜能。

技术主管部门和专业总工要注意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丰富思路,开阔视野,随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的编制,加强城市地质科技领域开发,不断提高行业地位。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随着市场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明年我们重点要从两级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加强整体队伍建设。

在两级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继续抓好作风建设,使各级班子和干部加强责任心,增强紧迫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强干部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机制,突出业绩考核,加大量化考核和平时考核力度。三是加强干部培训,通过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形式,加强业务知识、管理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管理。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重点做好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培训。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对那些工作表现出色,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扩大内外技术交流,掌握技术发展前沿动态。通过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技术人员自觉钻研业务。还要通过开展科技论文评比、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尖子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并在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氛围,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谋求发展。面对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理念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首先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逐步推行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用人上采用双轨制模式,对于我们需要的人才,签订劳动合同,不再调入人事关系,改变以往只能进不能出的现象,真正做到“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既减小了企业负担,也扩大了我们选人用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扩大了选材范围。我们还要逐步推行岗位管理模式,通过签订内部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标准要求和相应的待遇,对于符合岗位要求的,不论年龄不论资历,择优聘用,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内部环境。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强调业绩和表现,改变以往论资排辈、“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和不干都一样”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

在专业发展上,我们计划对工程监理和建筑设计实行委托管理,借助外部人才和灵活的管理机制,带动专业发展,增强全公司的综合实力。在岩土施工专业继续推行设备管理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健全和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尽快扭转岩土施工专业目前效益较差的不利局面。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流企业做项目,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首先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表彰,对错误典型进行批评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总结我们过去成功的经验,提炼出符合自身特点,适应发展需要,为广大职工认可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价值观。使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和谐统一,打造优秀的天勘文化。

除了加强宣传和引导以外,还要激发职工主动参与管理的主动性,要 在完善二级民主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职工参政议政的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

第11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3.1;F426.4

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型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各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与竞争力、加速其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即ITIA)是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1]。

在构建ITIA过程中,基于主体在联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而构成的联盟模式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导向型、学研主导型和产学研联合型四类。由于装备制造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基于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联盟中的引导、组织、创新、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复杂作用,本文针对主客体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装备制造业ITIA模式进行构造。

二、ITIA分类及特征

根据不同标准,学术界对ITIA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分类,对其具体分类方式及特征分析如下。

(一) ITIA的分类

ITIA分布于诸多行业,具体形态多种多样,组织形式无统一模式。根据不同标准,学术界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分类。基于主体在联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导向型、学研主导型和产学研联合型[2];按照政府在联盟组建和发展中的角色分为政府指令型、政府推动型和市场自发结合型;依据联盟合作内容可分为技术服务型、技术成果转让型和技术培训型等[3];根据联盟成员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技术协作型、契约型和一体化模式[4];根据联盟成员处于产业链上的关系可分为横向合作创新、纵向合作创新以及混合合作创新模式[5];区分组建联盟的目的和功能可分为人才培养型、研究开发型、生产经营型以及立体综合型合作模式[6]。

(二)ITIA特征

ITIA的具体特征体现在主体性、目标性、层次性和运行性。

1.主体性

ITIA的推动力量是政府,行为主体是企业,是由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机构共同构成的整体。其中企业主要为联盟提供技术人员、资金、科研设备等技术创新的必要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前沿部门相互联结,成立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组,推广技术,使创新技术产业化。

2.目标性

国家长期战略目标在ITIA的具体活动中得到重点体现,活动以国家创新战略为主要出发点,主要着眼于国家重点战略领域;从长远发展与战略角度来规划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关系,重点在于联盟中各主体从其他成员获取资源,转化为自身资源,取长补短,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3.层次性

ITIA活动作用的领域处于高产业层次,具有积极强劲的产业带头作用,联盟中研究开发的技术是具有产业核心地位的技术,与其他联盟的专有技术相区别,最终期望得到行业技术标准。而产业技术标准的实现又在另一方面促进了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4.运行性

ITIA的运行活动需要制定相关的契约,运行受到法律约束,并且得到法律保护。ITIA通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外部竞争变为自身联盟内部的资源协调、分配,各参与主体之间依存度高,可促进契约的进一步实施。

三、装备制造业ITIA构建原则

基于装备制造业ITIA的特殊性,在构建中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契约原则

契约原则即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通过契约对联盟各方的责任、义务进行约束,对各方在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方面进行规定。

(二)战略原则

装备制造业ITIA构建需要符合国家重点产业战略目标,还要联系国家环保、产业与能源政策,符合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需求原则

构建装备制造业ITIA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在共同需求之上;瞄准装备制造业中的重大技术需求,选择有一定基础的领域。

(四)引导原则

政府是装备制造业ITIA的引导者,运用引导职能,按市场需求,对联盟各创新要素进行重新整合,解决联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管理职能,对联盟进行监督管理。

(五)信任原则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由于装备制造业ITIA各方的文化差异,契约的不完备性等,冲突在联盟中是不可避免的,ITIA只有建立在各方信任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装备制造业ITIA模式构建

对装备制造业ITIA模式构建分析如下。

(一)装备制造业ITIA影响因素

探讨装备制造业ITIA影响因素主要从其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以及主客体因素进行分析。

1.装备制造业ITIA主体因素分析

装备制造业ITIA中,有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服务性机构四方主体。他们在职能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企业

装备制造企业在联盟中需要:一是在行业中推广技术创新成果,引起技术创新的连锁效应,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自主开展科研项目,装备制造企业应做技术创新领导者,及早捕捉技术需求,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三是整合知识资源,装备制造企业最先了解市场动态,应及时参与高校等的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创新方向,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2)政府

政府主要职能有:一是引导技术创新活动。政府运用自身引导职能,促进企业与其他成员合作,解决成员间冲突,使装备制造业ITIA沿着长期战略目标发展。二是搭建公共平台。政府要在财政经费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重点装备制造业技术公共平台。三是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可借鉴外国成功经验,为装备制造业ITIA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政策环境。

(3)高校及科研机构

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需要:一是重视基础研究,在装备制造业ITIA的创新活动中重视基础研究,带动各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师生到企业中去,为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技术创新人才;三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主动与装备制造企业交流合作,将科研成果快速转换成生产力,使科学研究适应市场需求。

(4)服务性机构

在装备制造业ITIA的构建及发展过程中,由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自身的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征,在技术创新及后期的成果转化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本身还有其它生产项目,资金周转有可能出现障碍,所以需要服务性机构的加入,为联盟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同时是一个高收益的活动,有利于金融、风投机构获取高回报率。

2.装备制造业ITIA客体因素分析

装备制造业ITIA不仅受参与主体的影响,同时受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

(1)政治环境

为促进ITIA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为装备制造业ITIA的构建及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如科技部等六部门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提出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等。

(2)经济环境

伴随经济全球化,各国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风险。装备制造业ITIA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各参与主体在联盟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各自应承担的资金、人力、物质资源的投资风险有明确认识,相互配合,尽量减少风险发生。如若发生风险,应按合同各自承担责任。

(3)技术环境

由于目前在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过程中,创新成本增加迅速、研发个体能力有限、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周期长等因素,使技术创新风险大幅提升,单独个体无力承担创新风险。因此,各方需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取长补短,建立装备制造业ITIA。

(4)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资源是技术持续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装备制造业ITIA构建及发展中,没有相似的价值观会阻碍联盟发展,所以应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与价值观的合作伙伴。但由于组成成员多、类型广,文化等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必须选择一种能够引导整个联盟的文化及价值观,使联盟持续快速发展。

3.装备制造业ITIA主客体因素的关系

装备制造业ITIA的生存与发展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图1是装备制造业ITIA主客体因素关联图。

(1)主体变化影响客体因素

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及各种服务性机构在社会中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在经济、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有各自无法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它们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

(2)客体变化影响主体因素

经济增减、政策颁布、技术变革以及文化进步等必将带来改革浪潮,政府的财政偏好、企业生产方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以及服务性机构的投资方向也必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装备制造业ITIA系统,进而改变装备制造业ITIA的模式。

(3)主客体相互作用及转换机制

从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ITIA的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单独地理解各要素对装备制造业ITIA的影响,会导致联盟决策者主观上对其他因素的忽视,进而导致联盟运行失效。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系统的、全面的、有机的观点来看待和理解影响装备制造业ITIA各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对待联盟中的合作与竞争[7]。

(二)装备制造业ITIA模式构建

从上文可知,在装备制造业ITIA构建中,受到主体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客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联盟的构建中需全面、系统、有机地考虑这些因素,考虑到主客体因素对联盟的作用及影响,以及主客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只有这样构建装备制造业ITIA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使联盟各方获得最大效益。以企业为主导、契约型的装备制造业ITIA构建及内在关系如图2所示。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联合装备制造企业、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装备制造业ITIA,可以实现政府部门、装备制造企业、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独自所无法获取的高效益,使战略联盟系统产生1 + 1> 2 的协同效应。同时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步伐,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使装备制造业继续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国际装备制造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由于装备制造业ITIA受主客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存在多种复杂机制,所以在构建联盟时需要全面、系统,同时要通过最精简、有效的联盟组织获得联盟运行的最大效益。因此构建出的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契约型、研究混合型的ITIA。如图3是构建的装备制造业ITIA模式图。

联盟中各个层级及其中的部门有其各自的职能,分工明确,避免由于联盟混乱、责任不清导致联盟运行效率低下,影响装备制造业ITIA的发展。

1.战略决策层

战略决策层分为两个部分,会员大会及理事会,会员大会是由联盟中所有成员组成的,而理事会则是通过会员大会商讨具有代表性的成员组成的,其中必须同时包含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服务性机构四方要素。会员大会总领联盟的发展方向,对联盟的发展做出重要的战略决策。理事会有行使会员大会的权利,对联盟发展做出战略部署,但当理事会内部发生分歧或发生重大事件时,必须经会员大会通过。

2.管理层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与常务理事两个单位,秘书处下设技术开发部、业务发展部及运行部,常务理事下面下设联合实验室与小组实验室两个部门。秘书处及下设两部门主要是对联盟进行综合管理,包括伙伴选择、具体项目选择、组织分工、奖励激励及利益分配等各项工作,对联盟活动起到统筹的作用。

而常务理事则是对具体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分工执行,是技术创新活动实践部门。其中的联合实验室一般是由联盟出资设立的固定研发机构,而小组实验室则分散在联盟成员自身的研究机构。

3.执行层

执行层负责执行联盟内具体的活动。业务发展部下设会员组、合作组、拓展组等。会员组主要负责伙伴的选择及成员退出、建立契约等;合作组负责联盟内的组织分工、激励奖励及利益分配等工作;拓展组则负责与联盟外部的部门机构进行沟通协调。根据装备制造业ITIA自身需要不同,执行机构可根据需要设定。技术开发部则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组织分工、研究开发,下面分为若干个项目。运营部下分监管组、推广组及协调组等,主要分别负责联盟内部的监督管理、技术推广及协调沟通等工作。执行层中的部门机构必须涉及伙伴选择、组织分工、沟通协调、利益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的部门。

五、结论与展望

装备制造业ITIA是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一个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的装备制造业ITIA体系有利于联盟的高效运作。构建装备制造业ITIA不仅需要遵循ITIA的构建原则,同时需要兼顾装备制造业自身具有的跨领域多学科、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形成适合装备制造业ITIA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联盟。管理层、决策层、执行层各级组织分工明确,划分明确的风险分担、利益分配机制,自联盟成立初就需完善沟通协调、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负责,保证联盟畅通、高效的运行,进而实现各方的战略目标。

为了进一步发挥ITIA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完善装备制造业ITIA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加强联盟中企业的作用,使其发挥其主导职能,无论是在技术创新阶段还是成果转化阶段。特别是联盟中的核心企业,即创新能力强、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在高创新力、大信息量、国际国内地位高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完善联盟内组织结构,成立专项部门承担对联盟构建及运行中的伙伴选择、组织分工、利益分配、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可从联盟各成员中抽派人员从事联盟内部专职工作。

第三,加强政府引导及监督管理职能。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联盟内部成员全面、系统、有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进而实现产业化发展。除了联盟内部专设监督管理部门,政府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对公共平台实行专业化管理和运作,不断提高平台的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权威.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J].科技日报,2009(9):1-2.

[2]沈永良.地方综合性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研究,2004(1):22-25.

[3] 李炎炎,叶冰,杜鹃,等.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98-99.

[4]朱桂龙,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3(4):49-52.

[5]孙福泉,王伟光,陈宝明,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12篇

为了使甲乙双方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技术委托要求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技术委托要求模板1委托培训单位(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 :_______________

培 训 单 位(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 :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甲乙双方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本着互惠互利、平等互信的原则,为提高甲方____系统的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培养从事____技术管理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特委托乙方对甲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现双方就委托培训事宜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培训对象:甲方员工 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培训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共10天。

上午: 8:30-12:00

下午: 13:00-17:30

三、培训内容:甲乙双方合作,对甲方员工开展关于、_______________的培训项目。

四、培训地点:_______________

五、培训形式: 现场培训

六、双方职责

1、甲方职责

(1)甲方委派 作为培训工作的负责人,与乙方协调、沟通,协助乙方管理培训人员;

(2)审查乙方的培训方案,对培训方案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组织参训员工,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4)配合乙方搞好参训学员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纪律管理;

(5)负责向乙方支付甲方员工在乙方生产基地一定的食宿费用(暂按每人每天50元人民币计算)。

2、乙方职责

(1)乙方安排 作为培训工作的负责人,负责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评估;

(2)负责提供场所及培训所需各种设施;

(3)负责按甲方的培训要求拟定培训方案(计划),并按双方确认的培训方案(计划)组织合适的技术管理人员实施;

(4)乙方应为培训人员的.生活和医疗提供便利;

(5)乙方负责培训人员的日常管理,发现培训人员无故缺勤时应及时通知甲方;对违反培训纪律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培训人员,有权提出警告,直至提议甲方终止其培训;

(6)培训期满,按培训方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通报甲方。

七、保密条款

1、在合同履行期间,乙方所获得的一切原始资料、信息及相关工作成果属乙方所有;

2、甲方对乙方的所有产品、工艺、生产等工艺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在合同期内或合同履行完毕以任何方式泄露与乙方有关的任何事项;

3、甲方须与所有参训的员工签订有效期为二年的参训保密协议,甲方员工凭参训保密协议方可到乙方报到参训。

八、违约责任

1、甲方违约责任

(1)因参训人员违反乙方相关劳动安全规定、培训纪律和相关规定给乙方造成损害的,甲方应当赔偿损失;

(2)) 甲方及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甲方应当负有赔偿责任。

2、乙方违约责任

若非不可抗力的原因,乙方不得无故取消培训,对由于特殊情况而造成的培训中断,乙方应适当找机会予以补救。

九、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技术委托要求模板2委托方: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________;

研究开发方: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__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项目名称:________。

(注:本参考格式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活动。)

2.本技术开发项目在国内外的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_______。

3.本研究开发成果应达到的技术水平_________。

4.甲方的主要义务:

(1)向乙方支付约定的项目投资(包括研究开发经费和报告。合同约定研究开发经费的一定比例作为科研补贴的,可以不单列报酬)

项目投资总额为__________。

其中:设备费______;材料费________;

能源费________;试验费________;

试制费________;安装费________;

调式费________;文件编制费______;

(2)按照如下方式分期支付上述项目投资:________。

(注:当事人通常可以选择下列支付方式:①实报实销的方式;②一次总算,分期支付,包干使用的方式;③“研究开发经费”+提成费的方式)。

(3)在合同生效后_____日内向乙方提供下列技术背景资料和原始数据:

(4)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如下的协助事项_______。

(5)甲方应当及时进行如下事项接受研究开发成果_____。

(注:如果合同中有专门的约定,委托方还有义务向研究开发方提供下列协助;提供研究开发样品、模具、根据应用目的和工艺可能提出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样品进行加工、测试;对工艺装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组织成果技术鉴定等等。)

5.乙方的主要义务:

(1)认真制定和实施研究开发计划。

本研究开发项目的计划和速度(分阶段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时间)如下:______。

本研究开发项目所采用的主研究、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如下:_______。

(2)合理使用研究开发经费。乙方对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____年__月__日前在_____地向甲方交付约定的研究开发成果(注:当事人可以约定采取下列一种或者几种方式提交研究开发成果);

①产品设计、工艺规程、材料配方和其他图纸、论文、报告等技术文件;②磁带、磁盘、计算机软件;③动物、植物新品种、微生物菌种;④成套技术设施。

(4)提供下列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_______。

注:如果合同中有专门的约定,研究开发方还有义务向委托方提供下列协作事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如市场预测、价值工程、可行性论证等);对委托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有关新的技术发展状况的情报资料;协助制定有关操作、工艺规程;提出技术开发总结报告或组织成果技术鉴定;此外,在不妨碍自己研究开发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义务接受委托方对自己履行合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

当事人双方除应履行上述各自主要义务外,还可以约定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承担相互不断地通报合同履行情况的义务。尤其是那些对合同的订立或履行有妨碍的情况,如遇到情报交流上的障碍、技术风险以及研究开发经费超支或盈余等等)。

6.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迟延支付研究开发经费,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的,乙方不承担责任。甲方应当支付数额为投资总额___%的违约金。逾期一定期限不支付研究开发经费或者报酬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当返还技术资料或者有关技术成果补交应付的报酬,支付数额为项目投资总额____%的违约金。

(2)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和协作事项或者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和协作事项有重大缺陷,导致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迟、失败的,甲方应当承担责任,但乙方发现甲方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有明显错误而没有通知甲方复核更正和补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甲方逾期二个月不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和协作事项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当支付数额为项目投资总额___%的违约金。

(3)甲方逾期二个月不接受工作成果的,乙方有权向合同外第三方转让或变卖工作成果。

7.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计划实施研究开发工作的,甲方有权要求其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并采取补救措施。乙方逾期二个月不实施研究开发计划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支付数额为项目投资总额___%的违约金。

(2)甲方将研究开发经费用于履行合同以外的目的,甲方有权制止并要求其退还相应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工作。因此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者失败的,乙方应当支付数额为项目投资总额____%的违约金并赔偿损失经甲方催告后,逾期二个月未退还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工作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因此给委托方所造成的损失。

(3)研究开发成果部分或者全部不附合合同约定条件的,乙方应当返还部分或者全部研究开发经费,支付数额为项目投资总额___%的违约金。

8.研究开发成果的归属和分享:

履行本合同所完成的研究开发成果的专利权归_____方所有。

注(1):取得专利权的一方通常应允许另一方免费实施该项专利并可以优先受让该专利权。)

注(2):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就该研究开发成果申请专利的意图,双方可以对该非专利技术成果的使用权和转让权作出约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视双方都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是,根据法律规定,研究开发方在将技术成果交付委托方之前,不得向第三方转让。)

注(3):如果当事人依据互利有偿的`原则,运用工业产权规范中常见的“普通许可、排它许可、独占许可”等方法,就可以比较圆满地体现出“权限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

①委托方向研究开发方支付了部分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的,可对技术成果(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下同)享有免费普通实施权;研究开发方自己保留使用权和向第三方转让的权利。

②委托方向研究开发方支付了全部的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的,可对技术成果享有优先实施权;研究开发方在约定的期限或范围内,自己可保留使用权,但不得向第三方转让该成果。

③委托方除了向研究开发方支付了全部的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外,还支付了约定的“独占费用”的,则可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对研究开发成果享有安全的使用权和转让权(独占权);研究开发方自己不得使用亦不得向第三方转让该技术成果。

注(4):委托方如果有意获得该技术成果完整的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也可以根据协商一致、平等有偿原则与研究开发方另外订立专利申请权或专利转让合同。

9.保密条款:

本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当事人应对下列技术资料承担保密义务____本合同期满后___年内,双方当事人应对下列技术资料承担保密义务___。

10.技术风险的承担:

在履行本合同中,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研究开发失败或部分失败的,由此造成的风险损失由____方负担。

当事人一方发现前款所列可能导致研究开发失败或部分失败的情形时,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没有及时通知并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应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

11.验收的标准和方法:_____。

12.合同争议和解决办法如下:________。

13.有关名词和术语的解释:________。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乙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签名:_____(盖章) 签名:_______(盖章)

签字时间:_______ 签字时间:_________

签字地点:_______ 签字地点: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

帐号: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甲方担保人(名称):___ 甲方担保人(名称):____

地址: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

技术委托要求模板3鉴于:许可方自其成立时起即为在斜拉索结构的供应和安装领域的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且其开发了该些技术、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并注册了各种专利。

鉴于:许可方和_________公司已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签订了一份合营

合同

(合营合同)以便对被许可方联合进行投资。被许可方的宗旨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销、制造、供应和安装斜拉索和悬索结构体系。

鉴于:根据合营合同第23条规定,许可方应当与被许可方签订一份技术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许可方应当授予被许可方有关许可方斜拉索和悬索结构体系的营销、制造、供应和安装方面的某些技术和专有技术的许可(合营公司业务)。

鉴于:各方同意订立本技术许可协议以便确定有关技术许可以及被许可方使用技术的条款和条件,这些技术包括许可方所拥有及开发的专利、专利申请、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

有鉴于此,考虑到有关各点,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定义

在本技术许可协议及其适用中,除另有定义的术语外,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协议或许可是指许可方和合营公司签订的本技术许可协议。

区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

许可技术是指有关斜拉索和悬索结构并属于许可方的列于本协议附件一的所有专有技术、体系、方法、工艺、专利和产品。

年度净营业额是指被许可方与合营公司业务有关的所有金额和收入,不包括任何增值税、营业税或其它类似销售税收。

许可方体系是指有关斜拉索和悬索结构并属于许可方的列于本协议附件一的专有技术、体系、方法、工艺。

专利是指许可方在区域内于合同签署日取得的有关斜拉索和悬索结构的所有专利。

产品是指由合营公司利用许可方根据本协议向被许可方授予的许可技术所制造的产品和材料。

第二条 许可的范围

2.1

根据以下所规定的条款和条件,许可方在此授予被许可方且被许可方在此接受一项独家、不可转让的在区域内使用许可技术的许可。

2.2

本许可仅授予给合营公司业务且包括被许可方在区域内营销、部分制造、供应和安装许可技术的权利。制造仅限于生产_________。

2.3

在本协议适用的全部期间,本协议可延伸至可能由许可方对许可技术作出的改进。

2.4上述第2.1条的许可的授予,不包括被许可方的分许可授予权,但根据附件六由合营公司和_________公司签订的制造分许可协议所规定的条件除外。

第三条 制造

3.1被许可方应当根据本协议所规定的条款和条件制造产品。

制造应由被许可方严格根据许可方的规范和公差(容限)来进行。各方同意,产品制造应由合营公司自己控制并承担责任。

3.2

未经许可方事先书面同意,被许可方无权以任何方式修改制造计划和规范。

3.3

被许可方保证遵守许可方的所有质量控制指示。各方同意,许可方雇员有权在任何时候了解并检查安装情况并采取质量控制的任何行动。

3.4被许可方应只能在区域内其场地上制造产品。

除被许可方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决定的项目外,产品不得在其它地方销售。产品的出口应当按照下面第7.9条的规定办理。

3.5如果许可方需要任何分销或销售,被许可方应当向许可方提供该产品的样品以便控制。

如果许可方在该控制中发现有任何不符合之处,被许可方承诺根据许可方的规范标准在许可方通知后三十(30)天内对该缺陷或不符合之处进行补救。如果产品不符合许可方的规范或公差(容限),则不得进行分销或销售。

第四条 许可方的协助

4.1许可方应当通过交付文件、原型和/或样品和/或使用指示的方式向被许可方提供专有技术和许可方体系和专利。

各方同意,文件应当以英文版本提供,被许可方应当组织翻译成中文并承担其相应的费用。

4.2

许可方声明,在本协议签署日,不存在可能影响本协议履行并与本协议所述专利相矛盾的专利注册。

4.3各方承认,许可方体系已经成功地被各种预应力/斜拉索技术委员会和批准机构所认可。

如果被许可方业务需要任何新的批准,则该种批准的申请应由被许可方办理并由[许可方]协助,但费用应由被许可方承担。

4.4对于已经注册的专利,所有在区域内为维持专利注册有效的费用应由许可方支付并由被许可方在收到许可方的相应的凭证后根据第四条的规定在特许权使用费之外每年偿付给许可方。

4.5如果许可方申请新的专利,则许可方应当通知被许可方并与其商量。

如果被许可方希望在区域内使用新的专利,则所有与注册以及为维持专利注册有效的费用应由许可方支付并由被许可方在收到许可方的相应的凭证后每年偿付给许可方。各方理解,许可方仍然是该新专利的所有权人。

4.6如果被许可方选择不使用专利,则许可方可决定在区域内注册专利。

在该种情况下,许可方应当承担该注册费并自由将其许可给区域内被许可方之外的其它实体。

4.7许可方在区域内销售或安装许可方体系及其附加产品只能通过被许可方进行,除下列外,不应授予任何第三方有关列于附件一上的许可技术或许可方体系或产品的其它许可:

(1)如果一个项目需要国际融资并规定在区域内进口货物包括上述许可;

(2)如果被许可方不能或不想对一个区域内的客户销售或利用许可方体系、方法和它们的附加产品或提供服务;

(3)如果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同意这样做。

4.8

如果需要,许可方将修改规格和图纸以便符合中国的标准。

第五条 特许权使用费

5.1对本许可被许可方须根据合营协议每年就被许可业务所实现的总计年度净营业额计算,年度净营业额在_________万欧元以下的部分,使用费为净营业额的百分之四(4%),年度净营业额在_________万欧元以上的部分,使用费为净营业额的百分之三(3%)计算费用(特许权使用费),包括被许可方自本许可授予时起所有其业务的所有收入。

5.2

年度净营业额应构成被许可方的收入且包括所有有关由本许可所授予的许可技术的业务。

5.3特许权使用费应由被许可方根据公历季度支付(付款)。

在每个日历季度[后五(5)日]内,被许可方应向许可方支付根据上一日历季度的净营业额计算的特许权使用费的付款。

5.4在支付最後一个日历季度的费用时,许可方应在每年的12月15日,向被许可方提供一份本日历年需要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的发票,该发票根据预计并包括12月份的营业额来计算被许可方的年度净营业额。

被许可方在扣除已经支付的付款后应当向许可方支付尚欠的特许权使用费。

5.5最晚于下一年的5月15日,被许可方应当向许可方送达其经过注册会计师验证的前一年度的年度净营业额。

如果验证的年度净营业额需要进行任何调整,该种调整应当包括在下一期付款中。

5.6

所有的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应当在收到发票后通过银行汇款以欧元进行并汇到许可方指定的银行帐户。

5.7

被许可方应当向许可方提供所有有关欠款的必要的证据并使许可方取得任何双重征税的证明,如果有预提税的话。

5.8

任何迟延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付款应当自动承担根据每月eonia加上2%的利息并在下一期的特许权使用费的付款中支付。

5.9

被许可方同意,其将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以许可方所指定或指示的方式保持、维持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的全部、完整和真实的记录。

5.10许可方有权不时未经事先通知被许可方而派遣代表到被许可方的场地检查被许可方的经营、业务方法、服务、管理、财务记录和行政管理,并确定其质量以及被许可方遵守本协议规定的诚信。

被许可方应当与许可方及其代表和人在该种检查问题上通力合作。

第六条 所有权

6.1

被许可方承认,许可方对许可技术享有所有权,本协议并不给予被许可方除授予的许可外的对许可技术的任何权利或利益。

6.2被许可方同意,其将不做任何与许可方对许可技术的所有权相抵触的行为且不对许可方作出或不协助第三方试图对许可方作出任何有关该所有权有关的不利索赔。

6.3

被许可方同意,其将不对许可方对许可技术的权利提出异议,不反对许可技术的任何注册,或不对本协议的效力或本协议所授予的许可提出异议。

6.4

尽管有本协议授予的许可以及本协议的任何规定,本协议并未授予被许可方有关没有列于附件中的任何其它技术的任何权利或许可。

6.5

被许可方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法规的要求或许可方的许可和愿望到相关政府机构办理本协议的注册备案手续。

6.6

所有有关本协议以及本协议授予许可的注册备案费用应由被许可方承担。

6.7如果由许可方或被许可方或_________公司作出与技术直接相关的任何技术改进,则许可方有权自行以其名义对这些改进单独申请专利。

改进将自动推荐给被许可方作为本协议许可的延伸。

第七条 被许可方的义务

7.1被许可方由于其有一定的关系和能力应用许可方体系和专利,故受到许可方的许可。

因此,被许可方有义务确保最大程度地利用许可方所授予的体系、方法和其所附产品。为此,被许可方应当采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促销和营销并雇佣合格的人员完成这些任务。

7.2被许可方每年应当向许可方报告其在区域内的销售和业务情况以及其提交的投标清单。

被许可方应当就每一个许可方体系和产品以及其关于下一年每一个许可方体系的预测提供一份在竞争和市场情况方面的年度报告。这一承诺是本合同的必要条款,被许可方承诺将及时履行这一承诺。

7.3对许可方体系、工艺和产品的利用应当确保遵守适用的规则文件,被许可方应当尽其最大努力确保有最好的工作和服务质量,以便维护许可方在世界范围内的良好信誉。

而且,被许可方应当在业务和工作中遵循所有适用的职业风险控制规则。

7.4

如果被许可方不能达到其商业或销售预测,则愿意接受许可方的审计。

7.5

被许可方应当将其在使用许可方体系、方法和其所附产品时所可能开发的所有专有技术传送给许可方。

7.6而且,被许可方承诺对许可方所交付的有关许可方体系或产品、其使用方法以及其进一步的发展的信息严格保密。

这一义务应当延伸到合营公司的股东,其期限为本协议终止后十年,不管本协议是由于何种原因终止。

7.7

被许可方不得直接或通过任何关联公司间接使用、注册或促销可能与本协议所授予的方法、体系或工艺产生竞争的方法、体系或技术。

7.8

被许可方承诺,未经许可方事先书面同意,决不直接或间接在区域外销售、使用或租赁许可方体系或方法或产品。

第八条 许可期限和终止

8.1本协议在双方正式授权代表签署且经被许可方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认可后生效,且在许可方为被许可方的多数股东的全部期限保持其效力,但本协议根据以下第8.2条的规定提前终止的情况除外。

8.2

本协议在下列情况下终止:

(1)由许可方提出终止:如果许可方在合营公司中拥有的股权低于百分之五十一(51%);如果合营公司解散或破产或业务停止;如果被许可方没有技术能力或技术能力不足;如果被许可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义务。

(2)如果许可方违反本协议的义务,则被许可方可提出终止。

在上述任何情况下,本协议应在用挂号信发出一封通知后三十(30)日内终止。

8.3

不论何种原因导致本协议终止后,合营公司同意(i)立即停止任何使用许可技术的行为,和(ii)立即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使用许可技术。

8.4

在本协议终止后,合营公司同意,立即停止所有使用许可技术的行为。被许可方首先应当通知许可方其仓库存货和它们的账目价值。

8.5在本协议终止后,被许可方承诺:立即自费归还所有有关许可方体系、专利、产品和专有技术的文件、图纸等。

咨询和履行所有可能的行政手续以便将许可从每一个注册中消除。毫不迟延地支付所有欠款。在合同终止后决不以任何理由提出任何索赔。

第九条 保护

9.1

合营公司应当将其所知道的任何侵权、模仿、模拟或其它非法使用或误用许可技术的情况立即通知许可方。

9.2作为许可技术的唯一所有权人,许可方应当决定是否对侵权、模仿、模拟或其它非法使用或误用许可技术的行为采取任何措施。

如果许可方选择不采取这些措施,则合营公司可自费采取这些措施,但须事先取得许可方的书面批准。在此种情况下,许可方将与合营公司合作行动,包括但不限于作为一方,但费用应由合营公司承担。

9.3通过采取这些行动所收回的任何金钱赔偿或其它金钱应由承担这些行动费用的一方来享受;

或如果双方共同承担费用的话,这些金钱应由双方根据承担费用的比例共享。

9.4

合营公司应在有关许可技术的保护、执行或侵权时向许可方提供所有合理的协助,不管是在法院、行政机构还是在准司法机构或其它机构。

第十条 通讯

各方之间的所有通讯应当送达到其各自注册地点。如果通过挂号信或国际邮件送达,它们应当被视为在发出后十日内收到。

第十一条 适用法律和仲裁

11.1

本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和适用。

11.2由本协议产生的且双方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的任何纠纷或索赔应当只能通过仲裁最终解决并适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的仲裁规则。

11.3

仲裁程序应在_________进行。仲裁庭由根据cietac指定的三(3)名仲裁员组成。

11.4

各方应当承担其自己的仲裁费用。

11.5

在仲裁期间,本协议的规定仍应当适用。

第十二条 语言

本协议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且在所有实质方面一致。

本协议中英文原件各一式三(3)份。

许可方(盖章):_________ 被许可方(盖章):_________

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 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技术委托要求模板4为保证申请建设项目按规划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护建设单位及个人的合法权益,遵循自愿、有偿原则。今由(甲方) 委托(乙方)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技术服务。经双方协商,特签订规划技术服务委托书。

一.委托服务的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拟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二、甲方提供如下资料

1、准确提供单位或个人申请意见。

2、建设项目相关证明文件。

三、规范及服务收费标准

1、乙方提供规划技术服务:①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

根据建设场地及周围的用地、建设情况,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②提供规划有关技术材料。根据建设项目规模、性质及特殊功能要求,依据城乡规划,为委托方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必要的引导,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③规划设计方案论证、比选,引导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规划设计方案,提高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④规划放线、验线。

2、规划技术服务费按照国家规定的现行标准收费。

该建设项目收费合计:元,大写: 。

四、双方责任

1、甲方向乙方提供的资料、申请及签章的批准文件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涂改或伪造。

否则,后果自负。

2、乙方必须按照城乡规划的布局要求选址定点放线,不得扩大建设用地面积,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五、本委托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双方履行完签约条款后,即行废除。

甲方(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签章) 年 月 日

技术委托要求模板5委托北京安联国科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对我单位的整体搬迁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

1、委托安全评价的目的:为项目后期的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2、项目的批准文件名称和文号:

《关于云南民爆集团昆明金沙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点整体搬迁建设的批复》(工信安字[2012]106号)

3、所采用技术来源:制药工艺技术及主要设备:深圳金奥博科技有限公司;装药技术及设备:北京京煤化工有限公司;包装技术及设备:广东梅州振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5、项目总投资:

9976.31 万元

6、委托安全评价的'范围:

12000t/a乳化炸药生产线及总库区的相关配套设施

7、委托方(甲方):昆明金沙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盖 章)

地址: 邮编:

联系人: 手 机: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8、受委托方:

__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