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质专业论文

地质专业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7: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质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质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地质矿产研究;基本管理制度;专业技术管理

1、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

1.1 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矿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环境等问题。地质矿产应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矿预测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及成矿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找矿靶区、找矿方向、找矿前景及找矿远景。

1.2 地质矿产研究的职业定位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钻探)的布置和实施来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研究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特别是要研究确定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1)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调查、极少量工程验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普查阶段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各项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

(3)详查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4)勘查阶段是运行各项系统的加密工作,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投资和设计确定生产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矿产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可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合起来统称为“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专业(职业)、“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职业)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岗位(职业)。这样有助于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对地质矿产研究事业也是有利的。

2、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2.1 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经过刻苦钻研,笔者建立了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及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2010年7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获得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笔者撰写的三篇论文2011年发表于国家级科技类期刊。《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发表于期刊《中国科技博览》,《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

(3)2012年元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5月,这篇论文获得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

笔者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的论述,标志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阐述了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2.2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样,专业技术管理也是一个管理门类。项目管理是包含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专业技术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地质矿产研究项目管理也是如此。

2008年元月,江西省物化探技术勘测院设立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这是单位内设的专业技术管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建立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为了进行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根据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术发展创新、专业技术推广应用、专业技术保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管理在笔者2011年、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有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J].科技与生活,2011(2).

[3]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4] 游小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5).

[5]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2(2).

第2篇

关键词:地质学;创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2-0110-02

一、引言

地质学是与物理、数学、生物和化学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但是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成熟和发展的时间却比较晚。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若从国外地质学者在中国国内考察(1863年)算起,发展至今,也仅仅只有150余年的历史。近几年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内地质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于是地质学学科专业设置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本文就将以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学科专业设置为例,分别从地质学学科特点、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地质学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所以,地质学学科需要极为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极强的实践能力。地质学探究地球时,用封闭论的观点,把地球作为一个个体而不受其他天体的影响,这是需要有探索精神的,需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的地球形成于距今45亿年前,而我们想要探究一个45亿年前就形成了并且之后经过了多种复杂的演化和发展的未解之谜是需要何等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看到的一个简单的露头,可能隐藏着重大的地质意义等着我们去探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地质学学科不仅仅需要各种地球化学数据或者显微镜下的微观鉴别,更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对野外的构造现象、接触关系、岩石组合类型和特征等进行实地的勘查,发现地质问题。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带学生到野外去实践,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学会辨识岩石类型,而不应该仅仅用一张张幻灯片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不仅仅是自己动手去处理各种实验数据,更应該鼓励学生深入野外,多看、多敲、多思考。

三、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

地质学历史悠久,作为一门传统科学,其研究主题和理念历经演变,已形成了庞大的科学体系,因其在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勘探等方面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而被社会广泛了解[1]。我国在地质学研究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并且演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和完整的地质记录。并且我国地处环太平洋、特提斯和古亚洲洋这三大构造带的交界处,为我国的大陆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极佳的例子。随着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地质行业也迎来了新的一次发展机遇,需要大量创新型地质人才为传统地质行业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全国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高校毕业生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对于本校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在2016年为96%,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地质学学科专业发展形势良好,且毕业生深受就业单位的欢迎。

四、人才培养目标

近些年来,国际地质科学发展迅速,不仅与生命和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而且还与人文社科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我国地质科学虽然有所发展,但仍与国外地质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当今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层次性

我们不仅仅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地质学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也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并且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有实干精神的技术工作人员。

(二)多类型性

现代社会对于地质人才的需求大概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型以及工程技术型人才这三种。其中前两类是我们理学地质学科的主要培养对象,而第三种也是我们应该去探索和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三)创新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逐渐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发展,因此在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地质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创新能力的挖掘和栽培。所培养出的地质人才应该不仅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具有放眼未来的创新发展能力。

合肥工业大学针对目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地质学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更新。我校地质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科学研究初步训练,接受地质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地球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教学、科研及工程型人才。注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而对于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能够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并获得工程基本训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及其他专门人才。

五、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这也是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2015版)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核心是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该方案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具体包括增加课间实习的次数、加强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加强室内实验室的建设等。我校地质学学科专业的学生不仅在低年级有认知实习、巢湖地质实习等,针对我校地质学学科在成矿流体系统与成岩成矿作用、断裂构造与大陆动力学、造山过程与造山带动力学、沉积学与盆地分析、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资源探测与信息、纳米矿物学与矿物材料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我校建设了铜陵矿集区矿床学实习基地。在铜陵矿集区进行的高年级本科生以矿床学为中心,涵盖岩石学、地层学、矿物学、矿相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技术、采选冶技术、资源经济学、矿山环境评价等的矿产资源实践教学。合肥工业大学为目前为数不多具有矿床学实习基地的学校,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增加素質教育课程,提高专业选修课比例

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要求学生选修两门或者更多的非地学类的课程。提倡学生自主选课,选修自己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课程,培养宽口径地质人才。学生不仅仅局限于选修传统地质课程,更可以选修资源规划与管理、环境地质学、全球气候变化等新兴发展方向。

(三)开创“英才计划”本硕连读创新实验班,实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地质学”专业创新实验班的本硕一体化教学采取3+3模式:在一、二年级强化基础课程;三年级主要开设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同时开始配备指导教师);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下学期进入论文阶段,该阶段既是学士学位论文阶段(完成学业和通过论文答辩后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也是硕士研究生论文开始阶段(在此期间和其后一个学期,穿插开设硕士研究生选修课);五年级和六年级为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阶段(完成学业和通过论文答辩后可获得理学硕士学位)。致力于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或高端技术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第3篇

【关键词】地质工程 研究生学术道德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22-02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academic morality cultiv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key is how to optimize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reform programs of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other engineering major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basic material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 terms of the present reform generality of education, regime and supervision of academic morality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for the reform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Geological engineering Academic mor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近年来,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频繁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污染了学术环境,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技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后备军中的一支,其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现象也有发生。学术道德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得到高度重视,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单位作为培养地质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地质科学研究、改革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建立健康的地质工程专业学术管理环境,规范地质工程专业学术秩序,优化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实践情况

面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我国许多高校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例如,四川大学在今年开学典礼上让新生学习《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并首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更是从几年前就开始,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上就邀请学者主讲学术道德,北京大学更是将学术道德规范开设为必修课;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处理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受理学术道德规范问题举报、并作出明确的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在制度保障上几乎各大高校都设立了符合自己特点的学术道德规范;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还利用网上的学位管理系统接受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现象的举报。高校采取的这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给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参考和经验。

二、地质工程专业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的构建

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诸多问题,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而应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对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进行标本兼治,应建立系统的学术道德培养机制。研究生学术道德机制用最优化的一系列方法来处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教学事务、管理事务与行政事务,是由几类不同机制联合起来,共同形成的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系统中起作用的完整运行体系。[1]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主要从教育、制度和监督惩治三个方面进行。构建长效机制,既要从思想认识和诚信文化等软约束着手,更要重视规章制度责任划分,也要落实监管和惩治的硬措施建设。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依托高校其他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剖析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共性,充分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灵内在的学风建设,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更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避免学术不道德事件的发生。

三、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优化地质工程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

1.研究生新生入学的学术道德教育

正如国内各高校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入学道德教育的重视,地质工程专业新生入学也是对研究生开展学术道德相关介绍与宣传的最佳时期。以新生入学为契机,邀请地质工程专业知名人士以其本身对名利的淡泊、对学术的敬畏的例子为学生做规范和道德的引导,并从学术道德的基本定义、目前出现的现象、危害、处罚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以引导为主,在开学之前端正学习态度,理解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在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2.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养优势,建立学术诚信责任制。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基于所有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制的特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密切,形成了以实验室、科研项目为基础、以导师为核心的团队。[2]对于学生的培养,导师承担着精神生命的培育和研究方法指导的双重责任。在精神培育上,加强师德建设,导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和榜样,使学生牢记社会责任,秉持诚实、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学术作风,甘于寂寞、淡漠名利,担当学术道德的实践者;在学术研究指导上,导师根据项目课题内容,结合时代需求,设计出适应每位研究生的具有现实性和创新性意义的专题研究项目,确保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不重复。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过程及方向,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导师在其中扮演一个服务性的角色。根据导师为主体的特点,地质工程专业还应建立学术诚信责任制,实行学生、导师、系、学院四级体系的学术道德责任管理。每一届新生入校时,由学生、导师、学院与学生管理部门签订学术道德责任书,将学术诚信纳入导师和学院的工作考核,直接挂钩导师招生资格与学生的研究经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联动性。

3.打造实践创新平台,加大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励措施。

地质工程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打造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开展科学实验,避免学术不道德事件的发生。依托国家支持地质工程等艰苦行业的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政策,依托国家支持高校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信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积极扩大社会合作,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式,利用与企业共建的实践基地创新平台,打造地质专业特色精品,以参选课题为主线,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创新的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育优秀学位论文,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和获得各级别优秀论文称号的研究生进行奖励,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激情。[3]

4.提供良好的论文开题条件,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学生在研究中缺乏见解和观点,自然就想到抄袭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我们利用这便利条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研究课题的机会,使研究生的课题不重复,研究内容不重复,从源头上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积极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于2011年5月成立了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与俄罗斯、丹麦、日本等国家知名学校、企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并共享许多国际资源,使学生对南极的地质状况研究充满了好奇,激发了科考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站在新的高度上对待研究。

5.实行监管惩治并举

单靠研究生自身的道德调控和培养单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学术道德失范的发生。由国内几起学术道德事件发生后,高校学术道德委员会在处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中发挥的作用中发现,硬性的制度监管和惩治可以收到很好的警示效果。所以,地质工程专业结合实际,制定了本专业规范学术研究行为的规章制度,遵循地质专业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在学位论文答辩、学术、学术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立项与评审、学术奖项评定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防止重数量轻质量、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4]

6.发挥学术批评的监督作用,从舆论导向上对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给予严惩。

许多高校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理都一致的采取了保密的态度,有碍于高校学风建设的“颜面”问题,对道德失范处理过程和结果并不公开。[5]用沉默的逻辑来对待学术造假,只能制造更多的造假隐患。地质工程专业在处理学术道德问题方面,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制度,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监督研究生教育质量。针对全国各大高校在法律层面的学术监督制度短期内无法建立起来的情形,充分发挥学术批评的监督作用,从舆论导向上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给予严惩。例如,建立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媒体和个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监督,在公开的大环境下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进行约束。

四、结 语

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学术道德教育实施的关键。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特点而形成的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还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完善。希望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机制运作起来时,能真正给予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诚信茁壮成长、有所作为保证,保持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地质工程学术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天一、曾志英.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长效机制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1):181~183

2 赵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探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4):35~37

3 魏继红、吴继敏、孙少锐.如何加强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59~60

第4篇

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为了探索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本校教学为例,在分析现有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探讨,即:提升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践锻炼环节、增设课下互动学习基地,以培养更多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教学方法;地质工程;专业英语;实践锻炼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目前,由于许多国内地质行业相关集团公司对外合作项目增多,学生出国交流增多等,这对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工程的学生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能够熟练的查阅国外相关地质行业最新进展,能够熟练的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的交流等。这对如何更有效的学习专业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课时量有限,专业词汇翻译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教师、专家学者等提出了部分教学改革建议。刘延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关于水文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1]。宋青通过被动语态的翻译等方面对地质专业英汉翻译的难点与技巧进行了研究[2]。何大顺等通过分析中英汉句子的不同表达结构等方面对地学专业文献的英汉翻译做了研究[3]。还有其他一些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4-8]。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笔者以本校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课程安排

根据现有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来看,地质工程专业英语安排在第6学期,较为合理。同学们已学完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有利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32学时,有些偏少。要在32学时的时间内,完成专业英语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选择

由于地质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山地质等学科,而且每个学校会根据自身特色,对专业教学设置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目前,尚无涵盖面广,又突出侧重点的适合本校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教师只能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选用一些教材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

目前,地质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翻译为主。任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握翻译技巧,掌握重点专业词汇。学生能够按时按计划完成课程进度。但是,英语基础差或者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学起来就较为费劲。另外,由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较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

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上述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高质量的未来人才。

(一)提升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更高效的掌握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多选用重点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穿插一些图片和视频,能够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选用一些地质现象的英语视频素材,让同学们把其中的英语解说翻译成中文。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地质现象的模型教学法,这比图片更直观。例如:在讲授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时,可以事先把单词卡片准备好,上课时让同学们把它们贴到模型的相应位置上。

(二)增强课堂实践锻炼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学习必须增强课堂实践锻炼环节。实践锻炼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专题写作、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专题知识竞赛等。在学习完部分单元后,可以组织相关的写作,题材不限,学生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等均可,只要文中包含学过的单词和相关重要短句即可。学生间的翻译相互批改,加以讨论,相互指出哪些翻译的优点和缺点,以达到共同进步。组织课堂小竞赛,把学过的重点单词和短语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加以巩固。诸如此类的实践锻炼形式,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三)增设课下互动学习基地

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在英语的学习方面都设有英语角,然而缺少专门为了地质工程专业英语而设置的英语角。英语角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是非常不错的英语学习场所。针对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在课下可增设相关互动学习基地。例如:增设专门英语角,在地质工程专业范围内,进行英语的交流;增设地质英语放映厅,专门播放地质相关的影片,以提高学生的地质英语应用能力。增设课下英语游戏环节,将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相关单词及短句有效的融入到游戏中。通过设置此类学习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地质英语应用能力。

三结语

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更加有效的提高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师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论文在分析本校现有教学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即:提升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践锻炼环节、增设课下互动学习基地,并给出了一些相关实例,以供探讨。高效的教学方法的早日使用,可以早日培养更多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投入到建设伟大祖国的怀抱中。

参考文献

[1]刘延锋.关于水文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10+31.

[2]宋青.地质专业英汉翻译难点与技巧[J].云南地质,2013,03:339-342+315.

[3]何大顺,何春.论地学专业文献的英汉翻译[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6-99.

[4]张宪国,张涛,林承焰,卢虎胜.“小班”改革下的石油地质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3,03:79-82.

[5]刘媛媛,陈功新,张卫民.水文地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94-396.

[6]余继峰,宋召军,吕大炜,王泽利,李月,刘海燕.关于地质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26:185-186.

[7]冀倩,翁望飞.地质学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及构词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04:116-121.

第5篇

英文名称:Gresearch of Eological South China Sea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所

出版周期:年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6篇

英文名称:Land & Resources Herald

主管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5603

国内刊号:43-1407/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7篇

1、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2、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4、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分为三类,即有三个研究方向:岩土、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其实原来这三个方向都是独立的专业,后来国家进行专业整合,都把它们划归大土木这一行列了,所以现在总称土木工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上堆积尾矿库 勘察 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8.2文献标识码:A

1 勘察的目的、任务

建立尾矿库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库容储存尾矿砂、确保尾矿库的安全正常运行。

尾矿库勘察的主要内容有:1)从地质条件方面论证所选库址的可行性;2)为拟建的构筑物提供设计所需的坝材及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提出治理的措施建议;3)对已有尾矿坝坝体进行进行勘查,对坝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坝体加高的可能性及为闭库设计提供坝体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 尾矿库勘察阶段及方法

按不同的设计、建设阶段,尾矿库勘察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和尾矿库正常运行后的勘察。

2.1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是建库选址勘察,内容是查明拟建场区的地形地貌和不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藉以避开抗震不利、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

抗震不利地段主要包括孤立山咀、地震液化、采空塌陷等。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包括活动断层、岩溶塌陷、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育地段。库区下游应避开厂矿、村镇、景观、文物、人员集中场所。

工作内容有踏勘、地形测量、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测绘等,藉以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活动断裂,汇水面积,不良地质现象,采矿及矿产赋存情况,库区下游影响范围内的村镇、工矿企业、人文、景点分布情况。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

主要目的是查明选定库址的地基稳定性、渗透性、压缩性指标及被水淹没后不稳定岩层的分布范围,并提出各项防治措施。主要方法是用钻孔进行勘察。为达到勘察目的,钻孔应沿拟建初级坝位置布设,用以查明坝基的岩土层分布、土层的渗透性,有无软弱层、液化层和岩溶、采空塌陷的分布情况。

此外,对尾矿坝各附属设施包括排洪系统,尾矿输送管道、库水循环管道等部位也应布置一定钻孔,确保基础位于稳定地层中,避免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管道破裂,威胁库体安全。

2.3 尾矿库建成后的工程勘察

目的是为尾矿库稳定分析提供基本参数,提供尾矿库继续加高扩容的设计依据,为闭库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凡设计坝高大于20米或总库容大于60万方的上游式尾矿库,必须进行稳定分析并宜在下列时间进行:1)坝体堆积至1/2~2/3最终设计坝高时;2)尾矿堆积坝整体外坡比陡于设计值时;3)堆积坝已接近或达到设计最终坝高,拟继续加高坝体时;4)当尾矿库出现不安全症状时;5)尾矿库终了,应进行闭库后的坝体稳定性分析评价。

主要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辅以调查、测绘查明影响坝体稳定的因素。钻孔主要沿垂直坝体方向布设。查明堆积坝的土层的组成、分布和密实程度;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及高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查明勘查期间浸润线,渗漏途径。应查明坝体坡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初级坝的构成及结构形式,坝移、破坏、浸润线变化和出漏情况及其它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因素。

3 尾矿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尾矿库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有尾矿库本身的,也有勘察工作中的。

3.1 尾矿库本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没有专业的尾矿库施工队伍,尾矿库建设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以前往往由企业自行设计施工,不按规范和无施工标准及必要的监督机制。解决方法:加强尾矿库设计、施工统一管理。建立尾矿库建设改造的专业队伍和资质审批制度。加强库区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2)堆积坝坡度陡不符合设计要求;干滩长度不足;排洪、排水系统损坏,坝体渗水。解决方法:按设计进行放坡;分散放矿,保证尾矿砂合理的沉积次序和干滩长度;修复或重建排水、排洪系统,贴坡反滤处理。3)老尾矿库选址不当,尾矿库位于居民区、工矿企业、文物、景点上游,严重威胁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库区位于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解决方法:闭库、及时清运;搞好地质灾害治理,闭库、清运。4)安全检查存在走过场现象,对真正的隐患未能认真查清。解决方法:提高对尾矿库安全的重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尾矿库安全知识的培训,及时发现隐患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2 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无上坝的道路,勘察设备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工作,不利于尾矿库抢险、和监测工作。解决方法:尾矿库设计、施工时预留道路以利于今后的抢险、监测、勘察工作。结合坝坡改造,修复库区道路。 2)尾矿堆积坝主要由尾矿砂堆积而成,结构松散,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分析。解决方法:利用探坑环刀取样;采用双管单动、专用内置环刀取砂器;建立原位测试数据与物理力学指标的对应关系;预埋取样器、取样盒。3)勘察钻探期间,未按规范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造成坝体溃坝。解决方法:合理使用泥浆、套管护壁;钻孔完成后未及时按规范采用水泥砂浆封孔。

4 今后工作的展望

随着国家对尾矿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重视,涌现了许多尾矿生产、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尾矿浆干法排放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尾矿再造废水的闭合循环,有效地减少尾矿库沉积的泥浆,增加了安全系数;旋流器分级沉砂脱泥技术使尾矿砂代替建筑河砂成为可能,使尾矿砂在改良土壤、制造彩瓦、行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土栽培技术等方面拓展了尾矿砂的利用范围,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尾矿砂的治理和利用上也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凤民.加强科研 保障铀矿大基地建设[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2] 曾文乐,谢国发,姚亦军.江西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铀资源远景区块划分与评价[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3] 秦明宽,李子颖,郭庆银,漆富成,潘蔚,欧光习,程纪星,刘祜,张字龙.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成矿环境与远景区筛选评价技术及应用[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4] 蔡煜琦,朱鹏飞,李晓翠,张明林,张文明,朱晓彤.我国铀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大基地建设[A]. 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2

第9篇

1结果

1.1卫生检验技术领域量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论文量2009-2013年卫生检验技术领域共情况。见表1。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基金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卫生检验技术领域项目的资助类型。

1.3卫生检验技术领域接受资单位类型卫生检验技术领域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机构类型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共2547篇,占全部受资助论文数量的78.64%,其次依次为国家级科研机构、省部级科研机构和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其他单位。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中应用的卫生检验技术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卫生检验技术领域发表的论文中,ICP-AES/ICP-OES等新兴技术和多种技术的联用技术(如GC-MS、LC-MS、ICP-MS等)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1.5卫生检验技术应用领域卫生检验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地质、食品、环境、药品、物理、化工、农业等多种领域。

2讨论

近年来国家对卫生检验和卫生检验技术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卫生检验技术相关量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量逐渐递增。本文结果显示,近5年来由卫生检验技术支持的项目而发表的论文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我国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增加是一致的,我国卫生检验技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卫生检验技术多数情况下是为其他领域的科研服务,是一个高水准的技术平台,应用性和基础性研究比较多,从表2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资助比例比较大,项目也逐年增多,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在卫生检验技术领域的项目逐年增多,则说明卫生检验技术的创新和发明对其他学科推动的重要支撑作用。高校的科研能力也是评价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队伍庞大,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研究能力、学术地位和科研管理水平,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国家级科研机构由于具有科研的良好条件、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优秀的科研人才,在重点、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优势巨大,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少而精,省部级科研机构和其他单位由于对各项条件的相对缺乏,涉及面相对较窄,故承担项目较少。

卫生检验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首先表现为测定对象种类繁多和复杂;其次,测定的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再者,测定的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本文结果显示,近5年在卫生检验技术领域中,以ICP-AES、ICP-OES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以GC-MS、LC-MS、ICP-MS为代表的质谱联用技术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比例逐渐加大。由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提高和增多,使得许多过去操作复杂或不便分析的样品分析成为可能。仪器的改进和联用,又大大提高了分离检测的综合效能。例如,采用固相萃取和LC-MS联用的手段,可测定水样中某些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产物;将离子交换色谱仪与ICP-MS联用,可在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重金属时,使检测限降低到nmol/L级[5]。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等卫生检验的基本技术仍在使用,发展较新技术和联用技术来说相对平稳,提示我们在研究中不能忽视这些传统技术的作用。

卫生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主要涉及地质、食品、环境、药品、物理、化工、农业等领域。药品方面主要应用于制药、中药成分分析等方面,食品方面则主要应用于食品成分分析及检测,而在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地质行业,卫生检验技术中的ICP-MS技术常与激光设备(LA)联用,组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主要应用于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本文结果显示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项目较其他学科相比还是较少,说明从事卫生检验技术事业的专业人员的数量的缺乏,培养的人才质量还缺乏后劲,因此,对卫生检验检疫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作者:许萍李盈邱小彤张凯单位: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与检验学院

第10篇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岩土工程的勘察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察结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直接关系到基础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同时结合所勘测地区的经验,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的精准性。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勘察中出现一些错误,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岩土的勘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工程整体勘察任务较重,且时间较短,加之进行勘察前缺少详细周密的计划,当问题出现时,很多时候施工已经结束,从而为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笔者结合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探点深度不足。在一般的岩土工程中,勘探的实际深度,一方面取决于基础结构的形式,形式不同,则深度也不相同。然而,在实际工程勘探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勘探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勘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方,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2.取样及原位测试不合理。按照有关规范中的规定,取样及原位测试的件数应不少6组,并且应充分考虑取样及测试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这样所得结果的数值才能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现象较多,或是虽然满足了件数要求,却未曾考虑土层的均匀性及代表性这两个关键因素,致使取样及原位测试所得出的实际结果与实际不符。

3.地下水的测量不合理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中,地下水的测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地下水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一旦在勘察工作中忽视这一工作,必将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埋下隐患,如在被勘察的地层中,既含有承压含水层,又含有潜水含水层时,若未进行分层量测,则会导致勘察报告中地下水的性质不明确。

4.试验和资料的整理不够规范试验不规范。如对于高烈度地区的粉土未做粘粒含量测试,从而导致将其错误的判定为可液化土。相关资料的整理不规范。如在统计分析中,未将异常值提出,致使标准差系数过大,最终造成所得结果出现严重偏差。报告书的内容编写不规范、参数不完整、错误较多、重结论轻建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溅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勘察,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核,加强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址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统一审核管理,防止在此过程中只是进行理论的描述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勘察和管理业逐渐得到了完善,从总体而言,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和管理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随着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越发的复杂,使得岩土工程问题也逐渐的日趋复杂,简单而言,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很多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复杂的岩土勘察需要。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岩土工程的勘察走向了现代化。通过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得岩土工程在进行勘察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同时,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合处理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岩土工程模型,可以进行计算机统计指标的分析,同时,在遇到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岩土问题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形象的模拟一些很复杂,很抽象的地址地貌的状况,比如可以模拟岩土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如此,可以更为直观的对岩土工程作出更为明确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找到处理方案,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不不仅仅可以让勘察工作效率提高,也很大程度上让勘察的成本大为降低。

3.加大对勘察专业人才与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

勘察人员与勘察设备都是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勘察公司要加强对勘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以提高勘察资质门槛。要加大对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采购先进的勘察设备,减少因设备老化而出现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现象。

4.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行为

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质量,单靠勘察公司的自觉行为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法制和政府力量来加强对勘察市场的监督、检查与引导,规范勘察市场行为。即加强对勘察市场中的原始资料、原始数据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挂靠、造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当然,检查监督行为不能仅以检查报告作为依据,还要将检查拓展到野外源头勘察中去。

5.强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勘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勘察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通过现场踏勘对勘察对象的详细资料进行收集,还要根据收集得来的材料编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纲要,明确勘察工作的主要矛盾问题、技术问题与设计方案,使勘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应选择适当的勘察手段与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有其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而在勘察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基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手段,并严格规范。如钻孔是最为常用的勘探方法,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利用静探孔的手段进行勘探,则可以客观、正确地反映出地基土的强度及性质。又如,在土质较粗的山前冲积地层中,则不适宜使用静探孔的方法进行勘察。当然,对一些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基,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切建筑工程开展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公共建筑物和现代超高层建筑物层出不穷,给勘察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对勘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肯定能做好,从而为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朝勇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4期

[2] 宋双贝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4期

[3] 蒋斌斌 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4] 赵景琳 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的综合探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3期

第11篇

关键词:矿山,人才,建设

 

1.我矿人才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矿根据生产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稳定队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了我矿目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但随着我矿300万吨扩产工程改造的完成,我矿已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时期,必须要有高站位、业务精、创新意识强、整体素质高的一批人才。现有的人才已不能满足我矿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人才缺乏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一是年龄偏老化。从管理人才上看,41-50岁的管理人才达到将近一半;从专业技术人才上看,41-50岁的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4.8%,50岁以上的占专业技术人才的10.8%。从操作技术人才上看,技师中41-50岁的操作技术人才占46.8%,将近是操作技术人才的一半。

二是学历层次偏低。从管理人才上看,管理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而高学历只占10.7%,大专学历占到三成;全矿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人员占45.5%;技师中大专学历的只占19.1%。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免费论文。作为矿山行业,采矿和选矿专业应该尤为重要,而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4%和4.9%。随着企业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是必然趋势,而我矿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人才只占9.9%和5.4%,这已经不能满足我矿的生产需要。作为地下开采矿山,地质和测量这两个专业也不能忽视,而地质专业技术人才只占3.1%,测量专业1.3%,凤毛麟角,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我矿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

四是引进人才困难。一直以来引进人才靠分配的大学生,好大学的大学生不愿来矿山,有的来了中途毁约。免费论文。

2.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要促进矿山持续科学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保障。“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矿山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矿山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我矿的长远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我们应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练,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为更好地落实科技兴矿、人才兴矿的方针,促进我矿“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明和谐的城市化矿山”目标,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2.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一是建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职工可以通过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矿管理、考核、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是坚持人本理念。人才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矿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我矿的一切管理活动,一切管理行为都以人为中心,坚持从简单出发,删繁就简,为职工搭建成功的阶梯和创业的舞台,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2.2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

一是实行人才总量控制。科学设定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核定岗位数量进行人才总量控制(包括临时人员在内),确保人才总量增长速度不得超过业务发展速度。一般岗位原则上不增加编制,人才招聘侧重满足核心岗位人才需要。免费论文。规范人才编制增加管理机制,推行岗位工作量核算办法,根据各岗位核定的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的定员人数。对特殊的一些岗位,如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和中级管理人才等应做专门处理。

二是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机制。在保证核心人才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推行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建立人才考核末位淘汰机制,对于一些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人才要有计划的放弃。

三是健全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以奖励为导向、技术创新奖励为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制定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坚持定期评选一次。完善专业技术“科技三种人”和“突出贡献奖”评选管理办法,对在工作中有业绩突出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每月分别给予相应的津贴和奖励。

2.3促进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科学化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引进人才。建议矿业公司建立一批人才招聘基地,畅通人才需求信息渠道,实行校园招聘、网络招聘、公开招聘等多种人才选聘渠道。提高人才选拔招聘标准,进一步规范招聘流程,编写面试题库,通过对应聘人才的道德品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应变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全面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试用期进行每月一次考核、面谈,了解实习、试用的效果,交流个人对公司、矿山及工作的看法,通过试用和相关人才的鉴定考核,在三至六个月内做出一个初步评定,不合格的予以淘汰,保证引进人才符合岗位要求和公司整体发展方向。目前,我矿生产能力将有一次大的提升,生产逐渐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乃至信息化演变。为了能适应我矿的发展,首先,我们应从地质、测量、采矿、选矿、机电一体化这几个专业上引进人才,以适应我矿的科学发展。其次,我们还要从职业院校中大量引进懂工艺、懂生产、懂设备的生产操作人才,以缓解我矿生产操作人才中的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教育与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我们矿山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岗位与需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旨在提高智力水准、政治和业务素质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一个训练活动和提高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我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要求。

三是以科学的管理用好人才。用人是一种导向,我们应树立以科学发展的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用人的公信度,坚持以人为本。重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奖励什么人,处罚什么人,旗帜一定要鲜明,态度要坚决。我矿经过近几年的岗位交流,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成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业务熟练、踏实肯干的人才选到更能发挥他们能力的管理岗位上。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79-02

一、地质专业建设改革“一平台”

当下,地质行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传统地质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地质技能大赛应运而生,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风向标,构建了地质专业建设的工学结合的“一平台”,即形成校级一行业一国家级技能大赛平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每年利用校技能节推广矿产地质勘查赛项,分教师组和学生组比赛,结合学校实际和行业比赛规程制订技能大赛方案,并将比赛内容融入常规教学中,以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加校级技能大赛。师生在技能节上展示地质技能,有效促进了地质专业建设。

二、地质专业建设改革“两载体”

“两载体”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组建专业教研室团队,地质企业组建江苏地勘单位。教师团队深入企业,企业技术人员深入学校,让专业了解市场,让市场融入专业,做到二者完美衔接,共同推动地质专业建设改革。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融入项目、充实教学,学生融入企业、夯实技能,以此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升、理念更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三是素养与技能的相融,人才的培养无外乎素养与技能“两载体”,加大力度提升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水平,专业建设将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三、地质专业建设改革“三价值”

(一)在地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价值

第一,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开发。项目组编写完成了技能大赛课程“矿物岩石学”的实践校本教材,矿物岩石学作为地质技能大赛矿产勘查赛项的专业基础,为项目教学结合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项目组编写完成了《地|编录技术》实践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在常规教学中进行了到运用良好的运用。

第二,融入项目教学结合法。深入企业项目现场,让学生、教师脱离传统的书本理论,主动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实践改革中。如矿产地质勘查岗位技能教学,教师在实践中更新了矿物岩石学、综合地质编录技术、地质软件制图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提炼出更具实效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在地质专业教师培养方面的实践价值

首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学校与江苏省的相关地质单位合作,让教师参与其最新地质项目的开发工作,深入了解项目操作流程。通过企业项目教学结合法,让教师解决实践技术难题,教师的技能得到更大提升。同时,企业项目的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过时、所授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其次,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实践应用,让教师有项目可申报、有方向可研究。学校鼓励项目组教师申报关于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方面的校级重点课题,并结合企业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发表地质勘查类论文,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最后,推动教师改进评价方式。在传统专业教学中,教师常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学效果。现在,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平台,通过企业项目教学结合法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将项目训练技能应用到常规教学中。如“矿物岩石学”课程由书面考试评价改为现场鉴定岩石矿物,“地质编录技术”课程则改为独立完成项目岩心编录及地质图件编制现场评价,使学生达到企业的技能要求。

(三)在学生素养与技能方面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