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费幸福论文

消费幸福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消费幸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消费幸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三生教育,青年,理财,消费观念,生存技能

 

0.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一些青年人的思想却处于困窘,这引起了学者对此困窘的思考。青年人不断地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青年人素质能力低下,道德信仰迷失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学生为躲避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而常常酗酒和整日上网,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心理压力极大,在困难面前表现的软弱无力,以致出现自残、轻生现象,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严重的危害。因此,技术的异化和市场经济的物化导致一部分青年人理性的迷惘。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社会对青年人的素质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青年人应具有创新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针对社会的价值目标要求,我国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能够使青年人认清生命本质、提升生存技能以及追求生活幸福

1.当代青年三生的普遍性问题

一部分当代青年在对待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观念上普遍性地有所偏失,总体上的特征为: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存的无力以及对生活的低俗。

1.1对生命的漠视

一些青年人漠视生命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些青年人不尊重自然,对生态环境里的生物生命的漠视,随意伤害自然界里的动物和植物。免费论文参考网。如大学生虐猫事件和用硫酸烧伤黑熊的事件,满足其变态的心理需要;还有的青年人捕杀野生动物,以此达到经济利益;还有的青年人随意破坏公共绿地等。其次青年人对同伴生命的漠视,青年同伴之间由于各种矛盾引发互相辱骂、殴打、甚至致死事件。

1.2对生存的无力

青年人对生存的无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面临突发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上,青年人对生存的无力。如在遇到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青年人缺乏逃生自助经验,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免费论文参考网。青年人没有具备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没有应对地震、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险能力、生存能力。第二个方面是青年人缺乏工作技能,不能为自己谋取一份工作,在生活上只能依靠父母的资助。

1.3生活的低俗

一些青年人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上面,而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生活上的消遣上。这些人的生活很低俗,其嗜好主要表现在上网、追星、购物等。在日常生活中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人交往能力逐渐退化,而且使青少年性格孤僻,不但使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还出现了违法犯罪的事情,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青年人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树立理想和信念。

2.三生教育的内涵

青年人应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针对当前一部分青年人窘况在三生问题中,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在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工程。免费论文参考网。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促使当代青年人对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有积极向上的认知和行为。罗崇敏对“三生教育”的阐释为:生命教育是帮助青年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促进青年人主动和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这就有利于青年人建立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内部自身和外部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存教育是促进青年人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促使青年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幸福生活的教育,有利于青年人热爱生活、奋斗生活、追求幸福生活。

3.三生教育的外延及现实意义

3.1理财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关注理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高等院校也缺乏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和基本的理财技能。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理财技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技能,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消除部分学生恶意欠费的问题。学校要对学生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和技能的方案。

大学开展理财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应将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和技能作为生命、生存、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财技能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理财教育有利于解决学生欠缴学费的问题,有效帮助贫困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理财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 “三生教育” 结合,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青年学以致用的能力。

3.2消费观念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青年人在消费方式上比较盲目,崇尚享乐主义,这就会导致人类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的欲望,破坏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当代青年消费观念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消费观念教育引导青年人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消费观念的教育有助于青年人树立健康的消费方式。根据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情,当代青年的消费观念应是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崇尚节俭、合理消费、扼制欲望的膨胀,限制奢华的不良风气。

青年人正在逐步独立地生活,学习和掌握消费等基本生活技能,形成适合于自身的生活模式,而消费观念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青年确立健康、高尚的消费目标和消费观念。青年人在满足自己生活需要而进行消费的同时,也是在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研究青年收入的多元化、消费的多层次性、心理需求的复杂化,引导青年建立健康的消费习惯;提高青年理性消费意识及社会化程度,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使其学习、生活、工作有合理规划,避免“月光族”的大量产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长和社会的负担,青年树立普适性的消费观,推动青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3生存技能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当前,青年人在面临危险事件时不知所措,软弱无力,无法阻止和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青年人缺乏自救和互救知识,安全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以致酿成不幸。教育部门应开展系统的生存技能教育。学校应进行灾害忧患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他们自救的知识,增强青年人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教育应该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进行模拟和演练,让青年人熟悉具体的救助方法和步骤,增强青年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存技能教育能够消解青年人的生存困境,增强生存意志,生存技能教育的实施提高青年人的生存技能, 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减少青年人“悲剧”发生具有重大的作用。

4.结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一些青年人的思想处于困窘,这引起了学者对此困窘的思考。通过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存的无力以及对生活的低俗的分析,教育部门应促使当代青年人具备积极向上的认知和行为。学校应将培养青年理财意识和技能,并作为生命、生存、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培养青年学以致用的能力。消费观念上应教育引导青年人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当代青年的消费观念应是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崇尚节俭、实现可持续性消费,以此推动青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对青年进行灾害忧患意识的教育,培养青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自救的知识,增强青年人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教育应该将进行模拟和演练,让青年人熟悉具体的救助方法和步骤,增强青年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左立竞.论“三生教育”与高校新型合格人才的培养.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79.

[2]王飞.大学生“三生教育”实施三维论.昆明学院学报,2009,31(3):1~4.

[3]李兴华,尹松波.三生教育的哲学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14.

[4]苗启明.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应用伦理关怀:生命、生存、生活关怀—兼论“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1~4.

[5]王飞.大学生“三生教育”实施三维论.昆明学院学报,2009,31( 3): 1~4.

第2篇

关键词:幸福社会;建设路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64-03

有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在本质上是公众对于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追求和需要的满足程度,主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个人家庭、教育、健康和职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见,外在的生存发展因素和内在的心理感受是影响幸福感和幸福社会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从人文环境、物质保障和公众评价三大方面加强幸福社会建设,提高社会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一、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社会“软”环境

建设幸福社会,必然离不开社会“软”环境的有力支撑和强化引领。近年来,不少地方城市面貌大大改善,城市人文气质不断提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公园,定期开展的公益性论坛,遍布社区、公园的健身活动场所,都显示出社会文化气息渐浓了,市民文明素养渐高了,但仍与人们的愿望相距甚远。为此建议:

(一)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软治理”环境

软治理的文化理念可以塑造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解决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秩序。这种理念强调通过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提升和心智的开发来调节和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规范人们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原则。当前,加强幸福社会建设,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引领下,营造良好的社会“软”环境,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并由此推进社会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是大力弘扬幸福价值理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首先,有效引导人们的幸福信仰。探索理论宣传与形势政策宣讲相结合的新途径、新载体、新方法,打造“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精品论坛讲坛,抓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定人们的政治信仰。其次,有效引导人们的幸福追求。全面实施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风尚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工程”,增强全体市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让城市精神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再次,有效引导人们的幸福理念。以党员干部、青少年、新市民等为重点对象,以机关、学校、“窗口”行业、村镇、社区、家庭为主阵地,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尚德修身成为一种幸福价值理念。

二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创造幸福宜居环境。文明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过程。建议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公共秩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专项整治,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抓好“文明交通工程”,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倡导文明言行、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开放有序、文明和谐的氛围;定期测评公布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公众满意度,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推进“放心消费”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行业(单位、机关)作用,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深化文明家庭(楼院)创建,营造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社区文化,构筑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城市人文环境,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三是营造公平正义、奋发进取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公正,主要表现在社会规则上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社会成员机会均等、按贡献进行分配、社会调节顺畅;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社会各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且恰如其分的回报;社会各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至少一部分人的富裕和幸福不以另一部分人的贫困和不幸为代价。只有在这样的公平正义环境中,才能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让公众对他工作生活的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能让幸福社会建设充满活力。

四是营造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当前,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取向趋于分化,为获得社会不同阶层、 不同群体、不同界别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和支持感,需要通过完善社会管理制度,营造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即:建立并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贫富分化,避免因贫富差距、地位差别带来的阶层分化;为公众提供平等的社会流动机会;不断扩大社会中产阶层比例;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之间的互信、互助和相互理解;致力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与融合,关心弱势群体,使整个社会保持活力。

(二)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第3篇

关键词: 广告 翻译 文化 审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传播日新月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一个外国产品要占领市场,取得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信赖,必须依赖宣传和广告。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本,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帮助产品在国外市场上获得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最终购买产品。怎样才能让广告翻译过目不忘,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最终成为产品的购买者呢?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学派的翻译理论一反传统的忠实观,把翻译研究转向译语和译语文化,对一些有违常规对等的翻译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尤其对广告文本这一特殊文体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赖斯和维米尔为目的论功能主义的翻译阐明了三条具体规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忠实性法则服从于连贯性法则,这两者都服从于目的法则。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功能,忠实性法则就不再有效。“因此,在功能主义目的论中,为什么要翻译原文,以及目的语文本的功能是什么,是译者必须知道的”。翻译时不再把传统的“忠实”和“信”作为首要标准,而是强调以读者及其文化为中心,以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功能,倡导目标语言和目标文化至上。

广告翻译是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其翻译原则应与其他文体如文学小说、科技文章和法律条文的翻译原则不同。试想如果每一则广告都像法律条文和科技语篇那样翻译得丝丝入扣,句句忠实,其译文通常会不堪卒读,毫无生趣,更不会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达不到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目的论功能主义一反传统的翻译法则,为广告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将从文化心理和审美层面,通过具体的广告翻译文本,阐释功能理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性意义。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汉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汉语里对“喜乐、幸福、向上、吉祥”等美好寓意的表达,极大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体现了极富东方哲理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广告翻译也是跨文化交流活动。由于中法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美丑的鉴赏等都不一样,因此广告翻译实践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和两种审美的不同特点。

很多失败的广告翻译文本均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心理和审美移情的重要性。例如,香港有家著名的服装品牌叫“Lion Doré”,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译成“金狮”,那么虽然意思表达没有错,让人联想到代表雄壮、力量和威严的百兽之王,然而,在很多南方人的发音中,“狮”和“死”、“输”发音类似,连在一起,类似“今死”、“今输”的发音令人避之不及。忠实对等的翻译版本最终被摒弃,发音和意思上相去甚远,象征财源滚滚、好运连连、事事顺利等美好寓意的“金利来”最终被定为中文版本,该译文很快被中国消费者熟知并接受,为产品打开大陆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跨文化意识对广告翻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决定着翻译的成败。法国人圣罗兰先生从古代中国人吸大烟的烟斗外形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一款外形酷似烟斗的男士香水,并取名为“Opium ”,直译成“鸦片”。本意是想通过该名字,让人联想到鸦片给人带来的极致诱惑、愉悦和舒服,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不想该译文版本一经推出,马上遭到众多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原因是“鸦片”二字让人联想到这段屈辱的历史,再次揭开了记忆中的伤疤,极大地伤害了人们的自尊心。很多人游行示威表达不满,相关部门最终把该款香水撤出中国市场。如果译者考虑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心理和接受度,在翻译时不是直译成“鸦片”,而是取其具有诱惑力的特质,翻译成“诱惑”或“吸引”,也许就不会遭遇产品撤出的悲剧了。

无独有偶,迪奥于1985年推出了Poison系列香水,意味着喷了这款香水,就会散发极致诱惑,魅力无人能挡,让人不得不为之心动,欲罢不能。最初产品名翻译为“毒药”,在中国市场却受到冷待。因为中国人喜欢“吉利”,讲究口彩,不太喜欢“毒药”这样负面意义的东西。在了解到中法文化和审美差异后,迪奥方把“毒药”换成了“爱神”,迎合了中国人的心理,被消费者悦纳,并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

一些成功的广告翻译,因为充分考虑到译语的文化和审美移情,从而被消费者接受,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如“Carrefour ”为法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该词在法语里仅表示“十字路口”之义。Carrefour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没有按照传统的意义直译方式,而是主要从中国人追求阖家欢乐、福禄多多的文化心理出发,译成“家乐福”,既带来了美好的寓意,同时中文的发音与法文“Carrefour”一词的发音颇为相近,达到了音、形、意皆美的效果,可谓一箭三雕,因而成为广告商标翻译史上的美谈和佳作。

1994年,三宅一生推出其经典之作――“(L’Eau D’Issey )”这款香水。产品拥有简约、独特而优雅的瓶身设计,三棱柱的透明玻璃瓶身,玻璃瓶配以磨砂银盖,瓶盖顶端镶有一粒圆润的细腻珍珠,散发着洁净、奢华低调的光泽。因其设计师名为Issey,故以L’Eau D’Issey命名。该产品名被翻译成中文“一生之水”后,很快就被中国消费者记住并认可。 其实原文里并没有“一生”一词,属于译者自己创造。该译文版本不仅在发音上贴近了设计师Issey的名字,在意义上,“一生”代表着长久和永恒,寓意香水持久,而且是一款可以一直持续用下去的香水,彰显出了产品的自信。译文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但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当然,目的功能论并不是反对翻译忠实对等,在忠实的基础上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很显然,在目的功能理论中,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译文能否被目标市场接受,能否帮助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显得更重要。

总而言之,两种文化和审美的差异是广告翻译的很大障碍,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文化特性和审美文化接受度,在功能主义目的论学派的指导下,投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好,规避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才能实现好的经典广告翻译文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湘彬.法国广告的文化品位.法国研究, 2001(1).

[3]潘向光.现代广告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86.

[4]张凤娟.法语广告语篇的语言特点.法语学习,2002(6).

[5]赵静.广告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曹钰.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法语广告汉译策略.湘潭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7]单飞.法语广告词浅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第4篇

容却是旅游资源文化。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文化;界定

冯乃康指出“普遍认为,在关于旅游文化的解说中,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赵飞等2004年的《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中,作者在摘要中开门见山的说道,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这里谈的其实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王会昌等的《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来构架的。胡幸福指出,有的研究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将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等同于旅游文化研究的错误。例如,在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中。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式和特性。徐菊凤发现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园林、宗教、饮食、建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由此可见,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

人们在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这两个概念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们本身的交错复杂,而且在旅游实践中,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更加大了难度。我们再将旅游文化用于实践指导和开发时,肯定离不开对旅游资源文化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认识旅游文化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旅游资源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的发掘,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从而加速旅游的文化底蕴,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如果把握不好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把旅游文化的研究引向旅游资源文化的研究。所以,避免混淆两种文化的关键就是认识和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的关系,区别它们的实质特征。

一 、旅游文化的界定

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旅游文化是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和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借助旅游者这个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外在表现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借助旅游媒介的外部条件,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的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体系。

旅游文化从狭义上说,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怎样立足本地创造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旅游文化的学问;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

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叫旅游文化。

从旅游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旅游文化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者们几乎都提到的;第二,旅游文化不可能离开旅游资源文化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这必然的关联,无论它的主体要素是以旅游客体,或是旅游主体还是旅游活动本身来界定。通常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活动而产生,是旅游活动所整合的文化,从他自身的结构来说可以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二、旅游资源文化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文化必备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它具有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组成,体现出美学价值,这种类学价值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姜红莹认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指的是旅游资源所包括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各种文物古迹、生产工具、风俗习惯、名族服饰、建筑、饮食、节庆活动等有形的物质文化。王德刚认为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它们之所以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成为旅游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愉悦。马锐认为一切的旅游活动如果是以人文动态和物质资源为基础的都可以纳入旅游资源文化的范畴,它是人类在通过旅游活动培育自身,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文化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载体,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因为旅游资源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特质,产生旅游吸引功能,因此呈现了不同的审美状态,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冯乃康.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探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1,(2):2-5.

[2]赵飞,等.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48-52.

[3]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2.

[4]马波.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8-10.

[5]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2005,(4):67-72.

第5篇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伦理;幸福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68-01

谈到可持续设计的时候,人们会联想到环保设计,可持续设计是对环保设计的进化完善,也与环保设计中包含的设计师社会责任一脉相承,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对一件产品的关注还是对一个更大的解决人类问题的系统方法的关注。米兰理工大学曼兹尼教授的诠释是这样的,“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和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与‘环保设计’不同,可持续设计对‘解决方案’的寻求主要是针对整个生产消费循环,而非只侧重于生产方面。它讲求利用系统式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例如以洁净的衣物去取替洗衣机的需求。”可持续设计是可持续方案的策略设计,它指向的是整个生产消费系统,而不仅仅是生产方面,它讲求利用系统式的产品与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可以看出这个定义从产品为导向转向了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

那设计和伦理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为设计的定义是“设计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预设了设计活动是可以在一系列的可能性之中做选择的,即自由和空间是设计的基本特征,与设计同时存在。在这样的选择空间中,会有好的选择和坏的选择,若说与好坏或对错相关的道德准则就是伦理,那设计师职业本身面临的选择实际是一场伦理选择,设计师实际做出的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以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导向,可持续设计本身就包含着伦理的价值判断,可持续这个定语已经表现了设计的偏向。

在设计界最早提出设计伦理的是美国的设计师维克多・帕帕奈克,他提出的设计要对环境的恶化负责这一观点,将新的元素带入了设计的语境,他还呼吁应关注自己从业领域之外更大广阔和真实的世界,因为那才是问题和表象的真实根源所在。而实际上设计行业在西方社会产生之初就充满了伦理上的支撑,当时的怀抱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的设计师们在欧洲各国进行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和实验,直到美国开始了为企业服务的工业设计运动。但无论主观的伦理动机多好,客观来说,设计在这一世纪以来对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是消极的,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幸福的观念发生的误解。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就是追求幸福的方式,造成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和环境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主流的以物为基础的幸福观念,当人人都追求同样高物质消耗的“更好”的生活的时候,可以构想两种极端的后果,如果实现,那么地球生态资源无力承担,如若不实现,人类的矛盾冲突也会加剧。

谈到如此主观的幸福,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层面的伦理问题,就是如果要求这个社会来肯定或接受某一种幸福而不接受另外一些,就会给其他人强加一些价值观,这样是否就没有尊重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目的的权力?亚里士多德并不如此认为,作为目的论者(Teleological),他认为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绕不开判断这个事物的目的,不可能对事物保持绝对中立的状态。设计的价值也不是中立的,设计在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面前,需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非问题的一部分。在2010年CUMULUS上海大会上与有明确价值取向和针对性的DESIS签订了正式的战略合作联盟,这可以看作全球的设计朝向可持续设计的重要转身。

不光从自然的破坏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这一角度,自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印度教、佛教和道家都认为自然和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不是从属于人类,供人类操作和控制的事物。而柏拉图的二元论认为外部世界为真实世界的影子摹本,真实的世界在“理念”之中,人的理性可以使人进入真正的理念世界,因为认为人类独立并优越于外在的世界和自然。这样崇尚理性和推理也使科学和科学进步成为可能,但是也正是在科技的力量大到前所未有的、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的时候,人们开始从极端的自我膨胀,开始意识到科技的边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并在各个专业领域得到研究,包括在设计领域。

当前“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和路径,新的幸福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应该建立在社会文本和综合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基层社会创新是转变幸福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由此,可持续设计的伦理观念是设计师重新反思和定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通过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和策略设计为人们可持续的幸福观和生活方式提供机会的观念,设计和设计师能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

第7篇

爆炸的烈焰吞噬了年轻的生命,也吞噬了他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希望。的家人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因为听老师的话而丧了命。

这个乖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

李慧敏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与弟弟的最后一次微信聊天。

“姐,如果我在上海扎了根,一定要请咱们全家人一起来上海好好玩玩。”看着弟弟微笑着的微信头像,李慧敏轻轻地说了声“好”,她知道,只要是弟弟许的诺,就一定能实现,她的弟弟是那样一个老实又努力的孩子。

姐弟俩的老家在河南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镇。父亲李伟国是老高中生,高考落榜后常年外出打工,留下爱人王淑珍在家照顾一双儿女。姐弟俩成绩都很好,李慧敏在弟弟刚进高中时就考上了大学,而弟弟是县二中所有毕业班甚至全校的学习榜样。2010年夏天,参加高考时患上肠胃炎,结果发挥失常,原本可以考上上海同济大学的他不得已就读于一所二本院校D郑州轻工学院。因为没考上同济大学,在大学里拼命学习,为读研做准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前,率领的团队参加河南省“数学建模大”,为郑州轻工学院夺得全省第一名,郑州轻工学院自建校以来从未获过如此荣誉。一时间,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但他没有丝毫的骄傲,依旧每天在图书馆学至深夜,即使有女孩子跟他告白,也被他以“学习需要用功,没时间谈恋爱”为由拒绝。有室友笑他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背负着的是全家人对美好明天的期望,品味爱情和享受生活对他而言,太奢侈了。他想要考到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挣最多的钱,给爸爸妈妈和姐姐最好的生活。

2014年3月,天气转暖,刚刚在河南周口一家企业入职的李慧敏去郑州看望。弟弟要备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肯定得花不少钱,她把刚刚拿到的实习工资2000元递到弟弟手中,没想到平时乖巧听话的弟弟却死活不肯收:“姐,我已经成年了,这个暑假做兼职也赚了不少,以后不会再跟你和爸妈要钱了。”无奈的李慧敏只得趁弟弟不注意,悄悄把钱塞进他的书包里。在郑州返回周口的路上,李慧敏惊讶地发现这2000元竟出现在自己的包里,而且还多出了一些。李慧敏拨通弟弟电话,说了一声“喂”之后便哽咽了,她不知道要对弟弟说些什么,只听电话那头,弟弟的嗓音也有些颤抖……

2014年年末,郑州轻工学院有几百名学生参加考研,到华东理工大学参加复试的有4人,最终只有一人被录取。终于实现了到上海读研的梦想,成为了张建雨副教授的研究生。疲惫却开心地从海面上探出头来,以为可以轻松地游向幸福生活的彼岸,谁知等待他的,却是从天而降的风雨。

“熬吧,熬到头总归会有阳光”

入学后,仍然拼命学习,2014级化学工艺研究生班,一共有15个研究生,他是公认的“学霸”。在消费水平居高不下的上海,他两年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用奖学金和兼职工资贴补自己的生活费。节假日里别的同学三五成群地四处游玩,他却在快餐店打工,每天还要做两份家教兼职。

2015年暑期,开始为导师张建雨“打工”。正值研二,每个学生都需要找地方发表自己的论文,这样才能凑到足够的学分,为顺利毕业打下基础。可每当请教论文时,张建雨总会打断他不安的询问:“不要急嘛,你写好可以放在那儿,论文需要慢慢磨嘛。”一开始,他并没有理解导师话里的内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导师掌握着他学术论文甚至顺利毕业的“生杀大权”,他又不好反复询问,生怕惹怒了导师。后来,几个同学悄悄告诉他,他要是轻易发了论文,谁还来给导师做苦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建雨带的上几届研究生,很多人都被延迟毕业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内心十分震惊,他感觉自己像是陷进了一个漩涡里,但他却选择放弃挣扎,随着漩涡沉沉浮浮,让这个漩涡主导自己的选择。

身为一所知名大学的副教授,张建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据李慧敏回忆,弟弟曾不止一次在电话里表露出对导师的失望和埋怨。张建雨一个同学的朋友想考华东理工大学的博士,来学校复习期间,张建雨让把饭卡交出来,给他的这个朋友使用。的饭卡被白白使用了一个月,归还时已然数额空空。平时省吃俭用的觉得十分委屈,却无法开口跟导师索要餐费;还有更荒唐的事,张建雨所属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坏了,他二话不说就打电话让拿去送修,自掏腰包付了修理费,导师过后却对此事只字不提,更没有还钱给他的意思。原本研究生每月有300元的补助,从没拿到过,却不敢跟张建雨提一句。

忍不住在QQ空间发起了“小牢骚”,李慧敏看到这些抱怨之后,极力安慰弟弟,让他忍一忍,这些都会过去。回复:“姐,我也就说几句,没事了,你别为我担心。”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慧敏与弟弟通电话,每当快要结束通话时,她总觉得弟弟似乎还有话要讲,问他还有什么要说,他却总是回一句:“姐,没事,就这样吧,再见。”“他心里有苦衷,却说不出口。我懂事的弟弟,他是不想让家人为他着急啊……”

第8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060 ― 02

埃里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他把通过这八个阶段获得了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等美德的人认为是健康的人。倘若没有获得这些美德,那么自我感相比较来说就会脆弱一些。只有以某种方式关心人、事和物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顺应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或者说顺应生活所处的顺境和逆境。只有这种人才能使通过这八个阶段获得的美德日臻成熟。老年人处于成年后期,他所处的阶段属于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时期。如果这个冲突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冲突不能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往往会让老年人形成失望感和毫无意义感。

一、成年后期的生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生活质量的理解不断提高,长寿人群比例的增加。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如何提高成年后期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视。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感知觉发生退行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等,另外大部分老年人都退出工作的舞台,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有个心理上的适应期。子女一般工作繁忙,如果和老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话,沟通就更少了。老年人还有一个必经的阶段就是随着周围的朋友们逐渐生病老死,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等特点。因而对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是很有必要的。

二、成年后期的心理特征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人只有在回顾一生的时候感到所度过的时光是丰足的,自己的人生才是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才不会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另外一部分人回顾人生的时候体验到的往往是挫败感的和失望感。体验到失望感的人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勇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完成任何重大的目标。

那么,让如何让老年人在成年后期体会到圆满感和满足感呢?我认为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笔者研究发现,老年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不良的生理、心理的特征:

(一)恐惧、焦虑。一般情况下形态衰老容易引起形态变化,会挫伤老年人自尊心,这会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让老年人体会到对衰老的恐惧。加上儿女不在身边,大部分老人都处于空巢状态,如果突发身体不适状况,往往让他们措手不及,缺乏准备。多数老人对于自己老年后的生活怀有恐惧的态度,担心自己没人照顾。

(二)急躁、固执。多数人进入成年后期,对自己身体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关注,自尊心更强,且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也表现出一定的淡漠情绪,比如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等等,但是进入成年后期之后他们又不愿改变过去的老习惯,所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特别是那些没有人沟通,缺乏理解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三)自卑、敏感。随着老年人感观功能的下降,比如说出现听力下降,味道迟钝,老眼昏花,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带来很多的不便。例如: 由于听力下降容易产生误听的情况,误解他人的谈话意思,出现敏感,猜疑等行为。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的协助,因而觉得自己成了社会和家人的负担和累赘,对人对事都极其敏感,容易带有自卑心理。

(四)悲观、绝望。老年人进入成年后期之后神经运动功能一般都会逐渐变得缓慢,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行动以及日常生活的操作技能变得迟缓、僵笨,这些外在的变化都会减少老年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等情况,对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怕自己年老后给亲人和子女带来经济或精神负担,容易产生厌世、悲观情绪。

三、人文关怀如何在社会养老体系中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人文关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规律,排除老人的心理的障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积极性,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老年群体,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活动平台。

我认为发挥人文关怀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一)落实政府职能。在经济、社会、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出台新的政策方法,对于法律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及获得社会尊重的满足,政府应该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平台。从而为老年人发表相关言论,行使相关权力提供相应的途径,比如可以邀请老人参加听证会,还有增加人大和政协会议中老年人的席位等。

(二)发展“银发产业”。“银发产业”的发展,是老年人为国家GDP做出的贡献。社会对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重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同时也是老年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运转良好有序的社会,一定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之间获得某种平衡,GDP 的增长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高并不相违背,老年人虽然退出了社会生产领域,但是他们这个群体仍然具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我们很有必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训,将GDP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综合考虑,为考察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依据。这样,将会更有益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并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

(三)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关注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让老年人更好的享受生活。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来关注成年后期的精神需求:

1.扩大人际交往圈,培养健康行为模式。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比如老年人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有家人、朋友可以倾诉,有很好的情感沟通渠道,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建议老年人走出家门,与新老朋友交流,互相畅谈人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支持可以提供信息和物质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喜悦感,提高自信心、自尊感,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缓解或阻止应激反应,安定神经系统,培养健康的行为模式。

2.强化家庭力量,增强亲情关怀。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是最有效的,必须经常回家看看父母,还要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同时这也是老年人最渴求的。特别是老伴之间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扶持,互相帮助,心灵上的交流沟通,精神上的相互慰藉鼓励。都是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最直接来源,只有这样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好的社会环境会产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比如我们可以加大社区的公园绿地建设,开辟可以让市民休闲娱乐的街心花园和文化广场,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各类文体活动小组,建立社区老年人心理辅导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讲座,安排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参 考 文 献〕

〔1〕马斯洛.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6-33.

〔2〕张红静,马颖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 06):33-36.

〔3〕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7-60.

〔4〕何宝芸.人文关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1,(03):1392-1393.

〔5〕李子. 老年患者心理疏导护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29-230.

〔6〕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追踪研〔J〕.

数据,2006,(0 8):10-12.

〔7〕李静怡. 河北省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幸福感分析〔J〕.实证分析,2010,(09):20.

[收稿日期]2015 ― 01 ― 19

第9篇

放松金融抑制

中央财经大学 李涛等

“金融抑制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WP394号

中国居民消费率远低于其他国家,而金融抑制是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率持续下滑的重要影响因素。

理论上,金融抑制会导致消费增长率和未来消费水平下降,而对当期消费水平的影响则取决于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基于对微观家庭数据的分析,真实利率压低1%,消费增长率将下降0.287%,这解释了2000年以来中国消费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差异的62.4%。

金融抑制降低了未来消费水平,也降低了当期消费水平,其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金融抑制导致居民财产性收入和预期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降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储蓄率。

金融系统改革是刺激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早期,金融抑制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在经济发展后期将严重阻碍经济增长。

同时,金融抑制将导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从居民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居民内部收入分配不断恶化。而金融抑制也是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决定因素,是中国经济波动幅度较大的重要原因。

鉴于金融抑制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逐步放弃金融抑制政策、实现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刺激经济增长、降低波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也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刺激内需的重要方式。

目前,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可能还未完全成熟,那么以利率市场化为市场准入基本前提,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放松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提高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以市场竞争方式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或许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现实选择。

制度

输入型制度变迁

麻省理工学院 Dorn Acemoglu等

“激进改革的后果:法国革命”

《美国经济评论》第101卷第7期

对制度改革而言,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内部进行制度设计,也就是由于国内矛盾而产生的改革;另一种是外部冲击,例如被殖民,由殖民者带来制度上的改革,这种改革往往通过强制实施殖民者自己的制度而无视被占领区的传统而显得非常激进。

激进改革通常意味着旧体制有巨大的负面后果。例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贵族寡头政治、对贸易和劳务设置的进入壁垒,以及其他要素市场的壁垒,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那么通过殖民形式而导致的激进改革,对经济又有何种影响呢?

通过对法国革命的研究,发现法国在入侵德国后,在其占领区强制实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例如实施法国的民法,终结封建制和贵族特权,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察这些制度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并没有造成负面后果,相反这些制度带来的长期经济效应非常明显,极大促进了被占领区在19世纪后半期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

观点

环境因素影响长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

“中国老年人中家族长寿对健康的影响”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第1017期

以往研究并没有从多个维度研究身体和心里健康的影响机制,但精神健康(例如负面情绪)和主观的幸福感(例如生活的满足感)对于评价健康与否同样重要。比如,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出现焦虑或孤独的可能性更大,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降低其生活的质量。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钦州市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目前,钦州市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机遇,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中关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要求,结合钦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钦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管、东南亚风情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研究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将为钦州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价值。

1 钦州市概况

[1]钦州市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陆地面积1.08万km2,海岸线长562 km毕业论文格式,2009年末总人口371.1万。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市区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19km,距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分别为99km和63km,是我国少有的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的沿边经济开发区[1]。客观上已经具备有发展成为门户城市的先天条件。

图1 钦州市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区位示意图

2 构建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意义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钦州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承担更多因为自身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各种资源与环境压力,同时地区间产业转移也会给钦州市的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能让钦州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里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中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标准,来规范钦州市的城市空间开发。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是一个用于参考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动态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规范钦州市合理的城市空间开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中对环境可承受能力的考察。尽快制定出符合钦州市资源环境条件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对指导钦州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钦州市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区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巨系统工程。为了使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同时突出钦州市的特点,在设置规划指标体系时除了按照科学性原则、弹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可比可量可行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外,还应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3.1 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则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内容,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应选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强度、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代表性指标,重点突出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关键指标,体现资源环境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约束作用[2]。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对有关区域进行评价,共确定出10个评价指标项,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程度、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战略选择等,每个指标还有下级指标。由于未来我国的稳定首先还是受制于资源环境这个系统,所以资源环境类指标占了这10个指标中的6个[3]。钦州市作为后发地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定优势,但在大规模的开发中叶承担更多资环环境承载压力,因此要特别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其根本意义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学者樊杰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人均GDP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2)在消费层面上实现人均GDP的空间均衡;(3)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可以上四点作为参考依据来确立指标要素,要指标体系中突出这个四个方面的影响。

3.3 统筹陆地与海洋产业,协调区域城市发展的原则

钦州市作为广西沿海城市毕业论文格式,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主体功能区划建设要与周边的南宁、防城港、北海产生一个良性互动,避免在城市职能和产业规划发展中产生重复建设等问题。钦州市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根据上级决策部门统一协调部署,统筹规划。尤其是要在统筹海洋和陆地经济发展、协调区域城市发展方面下功夫。

3.4 突出滨海特色的原则

沿海城市有自己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的资源环境特色,因此在规划中要根据海岸带的资源环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借鉴其他沿海城市成功经验的同时,又要突出钦州市的沿海、沿江的特色,在其他一些相关指标上进行放大,加强,如突出现代港口物流、海洋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比重、海水环境承载力和滨海旅游等相关指标。

3.5 动态调整的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具有一定的时限性,指标体系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变化做动态调整。

4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

石洪华等人的“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中构建的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从开发强度、环境承载力、主要发展潜力3个二级指标层次着手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指标体系要素,共整理出14个三级指标层次及47个具体指标项,并按指标性质类别进行归并,其特点是尽量采取常用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部分指标虽不是常规统计指标亦可经过简单计算获得,便于数据的计算和收集[5],如图2。

图2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4]

根据钦州市的自身特点,结合“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中的城市定位、城市职能、城市发展目标等,按自上而下方法先对指标体系划分出二级指标层次,在二级指标层次的基础上在划分出三级指标层次,由三级层次确定具体的指标项,归并后形成。具体来说要建立全面完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钦州的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选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强度、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代表性指标,重点突出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关键指标,体现资源环境对于钦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的约束作用。

表1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层

二级

指标层

三级

指标层

四级指标层

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开发强度

经济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经济结构指标

产业结构,霍夫曼系数,资源禀赋系数

经济增长指标

GDP年均增长率,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毕业论文格式,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地方财政收人年均增长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

经济效益指标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经济效益系数,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产值率,经济发展总体指数

人口发展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文化素质,人口密度

城市化水平指标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总量指标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耕地占有量,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工业用地饱和度,人均海洋资源产量,人均滩涂和湿地面积,海水淡化能力,海洋环境纳污能力,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

资源利用率指标

水资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能源使用效率,自然资源对工业贡献度

环境发展水平指标

“三废”排放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三废”处理率,城市交通噪声达标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保与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发展潜力指标

海路统筹优势指标

污水排放量占海洋纳污能力的比重,滨海旅游产值占GDP的比重,海水淡化量占城市供水量的比重,海港经济与腹地经济的结合度,海洋航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

城乡结合度指标

城乡人口协调发展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度,城乡空间协调发展度,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度

第11篇

摘要:员工援助计划(EAP)是当今盛行的帮助解决员工身心问题的服务。它由组织提供,旨在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本文考察了EAP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EAP;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和社会形态的大幅变迁,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况愈下,对企业和组织来说,员工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作为这个问题的较好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该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加企业竞争力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最终改善组织管理效益员工援助计划最早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业戒酒计划(Occupational Alcohol Programs, OAP),1917~1940s

职业戒酒计划是员工援助计划的最初形式。二十世纪初期,在美国企业中,员工酗酒、吸毒和其他的一些药物滥用问题日益普遍,这不仅对员工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会间接地损害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曾经有一段时间,酗酒曾经被认为是道德堕落和精神败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当时的人们对酗酒的看法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认为这是一种疾病,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干预和治疗得到治愈。这种对酗酒的看法随着“匿名酗酒者”的建立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匿名酗酒者”是由那些已经康复了的酗酒者发起成立的,旨在为酗酒者提供帮助,减轻甚至消除酗酒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原因综合起来推动了职业戒酒计划的产生,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在于预防员工酒精滥用和上瘾。

在这个阶段,援助计划的特点表现为,首先,它是一种事后的干预方案,是在员工已经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没有事先的预防;其次,援助计划的焦点大部分集中于酗酒和药物滥用这两个最为突出的现象上,并且最初的援助计划绝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最后,这个时期的援助计划只是根据员工是否酗酒或者是其他物质滥用来提供有限的帮助,并没有深入考虑到员工不良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企业或者是组织仅仅在员工不得不接受治疗或者是干预的时候

第二阶段:酒瘾戒除计划(Alcoholism Programs),1940s中期~1960

第一阶段的戒酒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渐渐暴露出其在预防和管理方面的缺点。特别是关于如何鉴别酒精上瘾的员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和适当的标准,一般的鉴别方法是,首先对员工的出勤率进行考察,然后,公司会通过核对工资单来考察员工是否在酒馆或者是酒吧进行过消费,如果前两项考察员工都不能够通过,那么他们就会被约谈,之后,专业的医护人员就会主动登门拜访。这种考察方法会给员工带来“政治迫害”的印象,因此,几乎无法让员工和积极配合援助计划的实施。鉴于种种缺陷,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国会预防酗酒的劳动管理委员会和众多公司一集政府机构一起建立了酒瘾戒除计划,以期能够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给予酗酒员工以帮助。

第三阶段: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1960s~1980s

从20世纪60年代起,更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对员工个人问题的援助范围也从原来的酒精和物质滥用逐渐扩展到了家庭、法律、经济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并且着力于提高员工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员工援助计划的重点也已经从表面的酗酒或者是物质滥用的干预逐渐深入到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并且认为,各种社会问题及其所引发的压力才是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企业所应用的干预方式也逐渐系统化,员工可以得到规范化的援助,一般的干预方法包括评估、咨询、辅导、专业治疗等。

对EAP的发展和推广起着重大作用的是一个名为国家酗酒和酒精滥用预防机构(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ism NIAAA),这个机构的理念是,“不良的工作表现也可能是由于情感障碍、各种形式的物质滥用或者是其他个人问题所引起的”,NIAAA在私人和公共机构中大力推广员工援助计划并且负责计划的研究和发展。

第四阶段:职业健康促进计划(occup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 OHPP)1980~现在

由于在戒酒计划中对于员工的援助没有针对性,而且对员工心理和行为问题缺乏细致描述,职业健康促进计划应运而生。它与其他计划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较强的事先预防性,着力于搜索并解决那些在工作场所内外的会给员工身心健康带来隐患的问题,该计划的策略是,通过积极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来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从而间接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它是员工援助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第五阶段:员工增强计划(Employee Enhancement Programs, EEP) 1988~现在

从20世纪80年代起,员工援助计划得到一些新概念的加入而渐渐发展至员工增强计划,员工增强计划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超前性,它关注引导员工进行有效地压力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形态、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提升员工的人际关系等,该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预防或改善由工作引起的、可能造成员工未来身心健康问题的行为。

第六阶段: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内容的整合,1980s~现在

随着EAP的发展和在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渐渐发现,EAP的内容对于员工的现实需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将EAP与其他的员工福利计划进行整合,这大大丰富了EAP的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看到了行业合作的良好前景和经济效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共机构、治疗中心、私人从业者加入EAP服务中,它们的加入,使得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更加丰富、专业、细致以及完善。

总结

纵观EAP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EAP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在每一个时期,由于关注的问题不同,援助计划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援助计划的初衷,始终是通过给员工提供援助服务,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EAP的服务范围日益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实施更加系统、专业,EAP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如今,EAP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的综合。(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Richard M.Weiss.(2010).Brinksmanship Redux: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Precursors and Prospects. Employ Response Rights, 22,325-343

[2] Les R. Becker, Margruetta Hall, Deborah A. Fisher,& Ted R. Miller.(2000). Methods for Evaluating a Mature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The Journal of Behavioral Health Services & Research,27,116-177

[3] 李雪超.NS公司基于工作压力的员工援助计划(EAP)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徐兰杰.员工帮助计划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曹文谨.员工援助计划(EAP)在ACWX公司的实施[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第12篇

【关键词】无讼;社会心理;经济负担

【中图分类号】DF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69-01

诉讼意识是人们法律价值观念的重要表现,最能体现出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程度。与西方社会人们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传统相反,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诉讼意识不强,甚至认为对簿公堂是鄙下的,为君子所不齿。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思想意思形态作为支撑,还有社会心理的原因以及诉讼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也是造成此种文化现象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1无讼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

1.1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观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以秩序和谐为最高价值理想。中国传统法哲学中的价值学说虽然有儒、法、道、墨四家,但最终的分歧在和谐和竞争的问题,汉武帝以后,墨学中绝;法家受到唾弃,成为隐文化;道家流传不绝;儒家则因被独尊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儒家法哲学最高标准的“和谐”,便成为整个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最高价值理想。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价值目标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和谐。它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天理,并包含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世界安宁和人们幸福的是和谐。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们的行为应该与自然秩序相协调一致;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社会交往关系中最应该讲究的是和解精神和协调一致。因此,“无讼”理念就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重要的价值取向,人们以无讼为有德,以诉讼为可耻,“无讼”是理想的社会目标。

1.2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中国古代法律经历了一场儒家化改造运动。从汉代春秋决狱,到魏晋时期的引礼入法,至唐代形成了礼法结合的典型的儒家化法律。在社会统治方面,强调“德主刑辅,教化为先”。一方面极力强调人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求用儒家的礼仪来修身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平息纷争;当义利冲突时舍生取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主张为一己之利去兴讼。另一方面强调教化,儒家从性善论的观点出发,相信人是可以通过道德教化成为善人的。

2无讼文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

中国特有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为“无讼”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而历代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宣扬“无讼”理念,又使“无讼”成了古代中国民众的一个共识。只不过,如果没有中国传统上对法制(尤其是“诉讼”)的厌弃心理,抗拒心理和对伦理道德的崇敬心理,依赖心理,“无讼”理念断不会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法律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3民众的经济负担是无讼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民众的经济负担是“无讼”产生的重要原因,就古代民众心理来说,诉讼可以说是维护最终正义最无奈、但有时又比较有保障的一条道心理与当时占主要人口的农民自身收入的无奈是密切相关的。农经济收入局促现实的约束周知,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就是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是建立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而这种经济形式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坏。比如在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和发展的秦汉时期,小农的平均家庭收入,是19200钱,其中,本消费要占到12800钱,占全年总收入的66%,承担政府的赋役费用2374钱,占全年总收入的12.3%,”比宋代时期,民众在缴纳赋税时,要加收“火耗”之类的附加费,(熔铸费,这是一种为补偿将征收的银锭过程中的损耗而增加的费用);另外,“普通百姓必须用铜钱代替白银缴纳地丁银:缴纳1两白银,实际上不得不交纳2800到4000文铜钱。”按照当时的市场兑换率来看,实际上户家纳一两税银时不得不多纳1000―2200文钱”;另外,在诸如多缴纳的漕粮,必须分摊的等,这些都使得收入不多的农户,即使在收成很好的年份,也大多数仅仅可以维持基本的温饱,超额的诉讼费用的约束收入的限制,当遭遇诉讼之时,如果讼费过高,常常会使得民众难以维持。但是,我们在历代以看到,成文讼费的规定以及诉讼过程中其他的经济盘剥却总是其中的主题。清代名幕汪辉祖在其《作制药言》中曾生动地描绘了受讼累而破产的乡民有田十亩,夫耕妇织,可给数口。一讼之累,费钱三千文,便须假子钱以济,不二年必至鬻一亩则少一亩之入,辗转借贷不七八年而无以为生。其贫在七八年之后,而致贫之故,实在准”山东曲阜孔庙碑刻“忍讼歌”生动地描述了民众在诉讼中所遭遇到的各种莫名其妙的讼总结出诉讼对民众而言就是害人非浅的“讼害”。可知,收入的薄弱和消费的巨大,是导致民众不能积极参与诉讼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比如遭遇一些刑事案件的牵连,民众往往放弃难以承受的诉讼之途,转而寻求其他代价较方式。因此,经济上的不能承受不能不说是“无讼”产生的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名公书判清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359.

[2]于琨奇.秦汉小农与小农经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12页,全国博士论文期刊网

[3]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M].法律出版社,2003,6:51,315.

[4]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法律出版社,1999: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