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审计诚信论文

审计诚信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8:30

审计诚信论文

第1篇

一、会计审计工作的现状

我国政府每年都在逐步的实现民主化与公开化,政府审计部门将会外聘和委托来自会计、审计等介中专家参与各级政府的会计审计工作。这一措施是为了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政府部门对于新兴的经济项目还不是十分的熟悉和精通,这给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所以将外聘一批经济学家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这样有助于弥补政府工作领域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审计机关完善审计政府监督的工作。但是在来自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审计专家,这些人的执业诚信价值有待于关注。尤其是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由于行政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完整的独立性,并且市场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得注册会计师出现诚信价值危机,所以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

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有不少的会计师为了揽取业务,迎合被审计人和评估方的要求,故意作出虚假的验资证明和报告,这种谋取个人利益而损失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有失于会计师的诚信价值,长此以往必然会扰乱整个行业,形成公信危机。但是由于集体和社会有不同的受益群体,并且这些利益群体与企业和社会之间都有着相关的联系与矛盾,而会计审计的信息失真,实质上是由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而在整个的经济领域中,诚信价值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一方面是诚信源于交易双方共同利益,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本投入与产出,利益相同其诚信收获的效益也就越大;另一方面,诚信的一方更容易接受到经济交往的机会,其自身和所在的团体其财富会随着诚信而提高,所呈现的社会效益将是共同的,在交易中也将省去很多环节,这将为交易双方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样在整个的合作中既能保证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与投入产出的双赢的局面,所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诚信价值是当务之急。

三、会计审计中的博弈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诚信环境机制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是有限的。一名诚信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将虚弱审计中失真信息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从而将降低交易费用。在这一审计过程中,当诚信价值为正的时候社会所承当的物质将为成本,但是诚信价值无穷大时所承受的诚信变大,所承担的社会价值也将变大。相反,当会计师的诚信用于欺骗将在社会中产生负面的影响,其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减少。因此,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每一个个体与组织都应该提升自身的诚信价值,在重复博弈中得到的帕累托效应就越优,范围也就越广,该社会或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就越高。在会计审计博弈中,诚实守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它与许多经济因素紧密相关。在博弈分析中需要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交易双方主体不断进行多重博弈,有利于整个的市场经济实现有效健康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才会达到互信互利的效果。当社会中以诚信为基础,才会更多的吸纳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从而达到用诚信接纳诚信,使诚信惠顾到各方的效果。如果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交易行为非诚信,那么将损害第三方利益这样将会损失更多的社会公信度减少诚信的交易数量,长此以往将丧失更多的诚信受益,不利于社会及审计双方的利益。因此,要求双方要理性的对待诚信,并且做到整体性的优化。在交易双方达到相信与诚信为准则的前提下,来进行长期的合作达到双方共赢。总之,会计审计工作中诚信是第一要务,在社会经济中诚信的重要性不断的产生效益。在很多的实例中诚信的不断形成和强大,是依赖与交易双方的博弈,在长久的博弈中交易双方诚信合作的关系越牢不可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诚信建设将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利益双方的博弈中,诚信将作为基础,利益双方将围绕诚信实现更大的社会利润。

四、结语

在会计审计博弈中,会计师和审计师将要面对公正诚信的独立审计,同时要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合法利益。所以,对整个的会计和审计行业的诚信化管理就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而在长期的社会博弈中,诚信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将是无穷的。

作者:张雷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第2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我局坚持把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载体,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成立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主题、目标、任务,为诚信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具体抓手。

二是精心组织。我局坚持把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围绕弘扬“信以立业、孝以修身”实施诚信教育和孝道教育,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不断把全局诚信建设和孝道文化推向深入。

三是规范制度。对有关诚信方面的政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使管理体系有序、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处事结果公正可信。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制、领导负责制、信访督办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深入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除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外,大力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制定《诚信规范》,使诚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知信用、人人讲信用的局面,努力实现以诚信求和睦、以诚信求稳定、以诚信求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设立接待点,局领导班子轮流现场办公,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题,方便群众,努力形成民主法治、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建立党务政务公开栏、人员去向牌,加大为群众服务的力度。紧紧围绕诚信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横幅等,提高群众懂法、守法、用法水平。

三是将精神文明创建与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股室、文明审计组、文明审计人员”和“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有机结合,对干部职工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

三、弘扬职业精神,践行审计承诺

一是积极开展“阳光审计”,建立健全诚信审计机制。建立完善审计政务公开机制,在机关办公区域设置办事指南,公开审计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审计纪律、监督电话,实行审前提醒、审计公示、审计现场监督、审后回访等项制度,确保审计工作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二是推行“诚信审计承诺”,增强审计人员诚信意识。在重大审计项目实施前,由审计组组长或主审向被审计单位做出“诚信审计承诺书”,努力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三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注重将诚信建设融于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向审计组提交承诺书,保证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同时,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严肃查处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行为。

四、强化监督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根据活动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活动载体,建立台账,明确工作分工,确保诚信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和取得实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避免有计划,不实行,有安排,无结果的现象,确保各项推进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高尚的品行、诚信的作风取信于民,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

第3篇

本文还以琼民源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加大造假成本,加强监管提出治理对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体是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两个方面。由于对每个理性的经济个体来说,其行为动机和目的,都是使自身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无论是中国的琼民源、银广夏,还是美国的安然(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等,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行为能满足行为主体(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两方某一方面的需要,能为其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我们称这部分经济利益为虚假信息的“租”。上市公司会从提供虚假信息中受益,然而却不能独占这部分“租”。这是由于无论审计机构默认其造假行为还是与其串谋造假,都存在着要承担诚实执业之外的风险,这种额外风险使得审计机构必然会向上市公司要求额外的“回报”,因此存在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共同分割虚假会计信息的“租”的问题,两个主体之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利益冲突和对抗,从而产生博弈。本文依据博弈理论(Game Theory)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两主体在一定环境条件约束下,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进而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案。

1 博弈模型的建立

11 前提假设1)假设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均为理性的经济人,且均为非风险偏好型。2)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即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利益完全一致。3)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具有完全信息,即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审计机构完全有能力检查出来,不存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的不足。4)只有当上市公司存在着披露虚假财务报告的企图时,审计机构才有可能默认其造假行为,或与之串谋进行造假。当即上市公司准备诚实地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时,审计机构不会主动要求造假。5)设W为外界约束,即为监管部门对造假查处的力度,包括发现的概率及处罚的力度。6)设A、B分别代表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7)设ΔG为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额外收益,即虚假会计信息的“租”。8)设ΔGm为上市公司支付给审计机构的虚假信息租,也即审计机构的额外收益。9)设W为企业不诚实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审计机构诚实执业时,企业给审计机构的“惩罚”(比如解雇审计机构)所带来的负效用。10)设P为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且0≤P≤1。11)设Ⅰ表示当造假被发现时,有关监管部门给予上市公司的处罚。12)设F表示当造假被发现时,有关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的处罚。上述模型中,A表示上市公司,B表示审计机构。在终结点的支付向量中,括号中第一个数字为上市公司的额外收益,第二个数字为审计机构的额外收益。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有两种,即(诚实)与(不诚实),而审计机构的战略选择有三种,即(诚实,诚实)、(不诚实,诚实)、(不诚实,不诚实)。

12 模型讨论此博弈树存在着三个均衡战略组合:(诚实,诚实)、(不诚实,诚实)、和(不诚实,不诚实)。1)上市公司是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取决于能否获得额外收益,即(ΔG-ΔGm)(1-P)-IP>0时,便会有造假的冲动。且企业允许审计机构分割的信息租为:ΔGm

令:ΔG*ml=ΔG-IP1-P,则此值为上市公司能给予审计机构好处的上限值;当ΔGm≥ΔG*ml时,上市公司不会选择造假,因为那样无利可图。2)对于审计机构而言,协助上市公司造假的前提条件是协助造假有诚实执业之外的额外回报,即:ΔGm(1-P)-FP>-W。此时,要求分割的信息租为:ΔGm>FP-W1-P(2)

令ΔG*m2=FP-W1-P,即为当上市公司要求审计机构默认或与其合谋造假时,上市公司给审计机构向报酬的最低限值。低于此值,审计机构便会选择诚实执业,拒绝造假。因此,当ΔG*m1>ΔG*m2时,只要上市公司可以给予审计机构的利益的最大值大于审计机构要求利益的最小值时,博弈的最优战略组合为(不诚实,不诚实),此时,存在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合谋造假的可能性。换言之:ΔG*m1-ΔG*m2=ΔG-IP1-P-FP-W1-P=ΔG-(1+F)P-W1-P(3)

当(3)式值大于0时,便会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力。此差值越大,合谋进行信息造假的动力便会越强;差值为0时,双方均无虚假信息披露的动力,从而(诚实,诚实)便为最优战略选择。13 模型的政策启示公式(3)得出,ΔG即虚假会计信息“租”的值不变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3)中第二项数值,来减少ΔG*m1-ΔG*m2的差,从而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第一,加大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即增大(3)中的Ⅰ值;第二,加大对审计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处罚力度,即增大(3)中的F值;第三,加大对会计报告质量检查的力度,即增大虚假信息被发现的概率,表现(3)中的P值,增大IP值同时增大;第四,减小(3)中W值,使第二项变大。W值为当上市公司意欲进行会计造假而审计机构坚持诚实执业时,上市公司给予审计机构“惩罚”(如解雇等)带来的负效用。减小W值也就意味着减小上市公司对审计机构的控制力,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即公司管理层自己聘请审计机构“监督”自己的行为,上市公司由于掌握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与审计费用标准制定等权力,是审计人员的“衣食父母”,明显处于主动控制的地位,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审计机构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下对上市公司做出让步,默认、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上市公司串谋进行会计造假活动就成为可能。

2 模型检验由于琼民源事件已经有了一个“结局”,而银广夏、安然(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等事件尚在处理之中,因此,本文以琼民源事件为例对上述博弈模型进行检验:

21 琼民源事件梗概1993年4月30日,琼民源在深交所上市(0508)。1994年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03%,1995年每股收益尚不足1厘,是一只名符其实的垃圾股。1995年报公布时(1996年4月30日)股价为365元。到1997年1月22日,琼民源率公布1996年年报,称其每股收益为0867元,比上年增长了96233%,1996年实现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129068倍,资本公积金增加65亿元。同时,股价也从1996年4月30日365元飚升至1997年1月22日的2618元[1]。经监管部门查实:琼民源1996年年报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与审计机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串谋捏造出来的,共计虚增利润54亿元、虚增资本公积金657亿元。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利用公司编造虚假利好消息,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联手非法操纵本公司股票,民源海南公司非法获利6551万元,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非法获利6630万元,中国证监会对此事件涉案人员已作处罚:对公司原董事长马玉和判处有期徒型3年,判处原总会计师班文绍有期徒刑2年,缓期2年执行;对民源海南公司和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处以警告、没收其非法所得6651万元和6630万元,分别罚款200万元;对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暂停其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暂停签字注册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3年。 22 模型检验在模型检验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媒体和官方披露的琼民源事件资料有限,有必要做假设如下:(1)由于1995年—1997年间审计机构的具体收入数字尚无详尽的报道,因此,经咨询业内资深人士后作假设如下:如果审计机构诚实执业,其正常收益约为15万元,如果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合谋造假,其收益约为20万元。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分给审计机构的信息租ΔGm=5万元。(2)如果上市公司有造假意图而审计机构坚持诚实执业,上市公司将于第二年解雇该审计机构,这就意味着该审计机构将会永远失去上市公司这个客户,审计机构损失的将是一个永续年金,设市场利率为2%,则由于上市公司给予审计机构的制裁而使审计机构遭受的损失为:W=15÷2%=750(万元)关于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可作如下假设:我国现有上市公司1100余家,在过去多年间累计对外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年报、中报、季度报告等会计信息资料约有2万份。据新华社报导,国家审计署2001年组织的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抽查发现,总样本为32份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有23份严重失真,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金额达7143亿元[2]。按此比例,上市公司造假的概率P=23÷32×100%=719%。截止2001年底,我国共查处会计信息造假案37例。其中1997年及之前仅有5例,1998年8例,1999年8例,2000年10例,2001年8例[3]。据以上资料,可推断目前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37÷(20000×719%)=026%也就是说,造假不被发现的概率为:1-P=1-026%=9974%另外,琼民源会计造假的信息租ΔG可计算为:ΔG=上市公司额外收益+审计机构额外收益式中,上市公司额外收益=(股价增加值×流通股数)+非法获利可计算琼民源会计信息造假案中虚假会计信息的租为:ΔG=(2618元/股-365元/股)×1874235万股+6651万+5万=42892114万元

可见,如果造假成功,琼民源公司与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的额外收益是巨大的,即近43亿元人民币。琼民源会计造假被发现后,监管部门处罚为200万元。设经刑事处罚后,该马某和班某将不得再担任原来类似的职务,年薪原是5万和3万,损失也是年金,仍设市场利率2%,他们受处罚的损失现值=(5万+3万)×(P/A,2%,20)=8×163514=13081(万元)可计算Ⅰ值为(已知对其罚款200万元):Ⅰ=200万元+13081万元=33081万元设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为F:F=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如果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原本一年可承接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10笔,并设这10笔业务仅为中报和年报审计,且每笔业务诚实执业的收益均为15万元。并设每笔业务收益在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分配的比例约为7∶3,即这15万元审计费中会计师事务所收益为105万元,注册会计师个人所得为45万元。设该会计师每年只能进行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据前可知其年业务收入为9万元,并设其非上市公司业务一年所获得的收入为4万元,则在造假被发现之前,该签字注册会计师年收入为13万元。由于监管部门处罚给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损失(仍设利率2%):F=(15×10×07)÷12×6+13×(P/A,2%,3)=525+13×29410=9073(万元)模型中的ΔG*m1-ΔG*m2值计算为:ΔG*m1-ΔG*m2=ΔG-(1+F)P-W1-P=42892114-[(33081+9073)×026%-750]÷(1-026%)=42967199(万元)(这一数值远远大于0)可见,在现有环境约束下,要想杜绝信息披露中的造假行为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公司治理相关政策在减少造假方面是无效的(需要修订)。这也就是我国继琼民源之后银广夏、麦科特等,美国继安然、世通公司后,会计造假行为仍层出不穷的原因。

本文建议: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其利用发布虚假消息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处以相当于其非法所得额3倍的罚款;由于公司退市而对股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对审计机构共谋造假处罚力度,一经发现信息披露造假,便吊销该签字注册会计师和师事务所的证券业务资格;审计机构的罚款应为非法所得的10倍;加大对公布会计信息的检查力度,即增加发现信息披露造假的概率。如上例,若将P提高到75%,则上述模型结果将不同,上述数据代入ΔG*m1-ΔG*m2式为:ΔG*m1-ΔG*m2=42892114-[(1377298+574115)×75%-0]÷(1-75%)=-149171万元

第4篇

1.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当前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方的诚信以及通过诚信塑造的形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更是如此,一个企业只有自身具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才能和其他公司进行经济方面的合作,而该企业如果在诚信方面存疑,就一定会在经济活动中备受怀疑,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平添了很大的难度。举例来说的话银行经常通过一个企业自身的诚信情况来确定是否为其提供贷款,如果一个企业的信用是缺失的,所能够提供的贷款金额就会大幅降低了,严重时甚至得不到贷款和融资的支持。所以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企业在信用方面有足够的保证,一方面可以获得银行提供的融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对内也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改善其内部的发展环境。所以这样看来,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有利于创造利润和吸引投资,这些都是推动自身长远发展有利因素。2.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经过上文的总结,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企业有一个良好的信用,就会在很多方面创造有利因素,例如可以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可以更高效率地和其他企业展开经济合作等等。但是企业经济发展也和其交易效率具有直接的关系。很多企业并没有针对其内部进行审计的时候并没有结合自身的诚信情况,企业自身在资金管理这一领域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报告是无法给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诚信也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往来参与人员和单位的积极性,并且有效提高其配合的效率。除此之外,以诚信价值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就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这也是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社会总体上诚信水平较高,用以审计的成本就会降低,这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3.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应。如果审计环境具有更佳的诚信度,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就会得到有效保证,信息失真的情况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直接明确当前的形势,并且做出合理判断。在旧有的审计工作中,诚信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会计信息真实度偏低,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极为严重。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已经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开,但给决策增加了很大的阻碍。这样一来,一份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4.重视内部管理工作。当前来看,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十分迅速,会计核算工作也在逐渐脱离旧有的手动核算方式,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软件来进行了。在当前的形势下,在整个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事项,所以诚信会计的出现就可以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真实性。将诚信也纳入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项指标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就可以自觉提高警惕性。对于诚信来说,是做人的一项很重要的美德,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来说,更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提高内部管理工作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二、在信息环境下提高审计工作诚信价值的有效对策

1.创建一整套完善的责任机制。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诚信是其能够开展自身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其自身工作的质量、工作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以出于这几个原因,审计从业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诚信,并且一次创造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创造一整套完善的责任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诚信文化。然后设置一套评估标准,用以定位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也要重视档案建设的工作,将诚信档案融入其中,成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果企业自身已经有了一套诚信管理机制,那么就要及时对其体制进行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解决,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个人品格以及业务能力水平。在制度的设立上,侧重点应该放在让审计人员明确诚信的重要性上,有效发挥诚信制度的作用。另外也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者对诚信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会计工作者对诚信价值审核工作的认识。管理人员也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晋升的策略,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将其个人诚信情况和评奖评优相关联,通过种种手段共同完善诚信管理机制。2.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关键要建立企业诚信文化。企业以诚信作为基础的职工诚信价值培养工作,一直都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更加是企业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以及思想交流的媒介,在企业对职工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有充足的耐心、诚心和热心,将体贴、爱护以及关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企业对职工的诚信价值培养工作必须要围绕着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这一中心,开展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还要明确会计审计工作的基础就是诚信,不管是任何人、任何企业、任何国家都需要对诚信进行操守,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保障,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评价一个人工作质量的基础和首要因素。3.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前提是要培养诚信观念。审计人员对企业自身要进行准确定位,企业的领导体制已经从一元化的领导转变到了经理负责制度,又从经理负责制度转变成为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根本性变化一直都伴随着企业诚信价值培养工作定位不断的探索,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实践检验以及理论探讨。

三、结语

诚信除了是一份价值之外,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非常重视的美德,诚信一方面可以对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也是在新时代创造价值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当前看来,很多审计从业人员都继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应该以企业的长久发展为重,不能贪图私利。随意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相关从业人员也应该不断完善机制,做到查缺补漏,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文化,以诚信为主,通过多种措施的实行,一定可以让企业的发展走上正轨,会计行业内部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周献宝.新时期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05).

[2]郭志宇.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

[3]蒋成浩.论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6).

[4]封茜.我国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5]叶盈吟.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28).

第5篇

关键词:信息环境;会计审计;诚信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148-02

在会计师行业中,诚信已经成为了一种规矩,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也是会计师行业的执业之基以及立业之本,但是,近些年来,诚信危机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转,在近20余年的时间中,会计师行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行政等因素也导致了我国的会计师行业缺少其自身的独立性,再加上市场自身就存在着一些缺陷,经济环境也就更加特殊,这些原因就导致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对于诚信价值的需求,如果我们想要促使市场得到稳定和健康的运行,就必须要对当前信息环境下的会计审计诚信价值进行明确,下面就探究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

一、关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

企业的会计师诚信价值已经成为了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保证自身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并且健康发展会计师行业最为重要的保证,诚信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资本,更加是行业的立业之本,如果会计师并没有诚信价值,那么,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也就丧失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特别是针对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近些年来,有些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存在着故意低估或者高估、制造虚假验资证明以及虚假会计审计报告等等情况,这些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这两个字,企业或者工作人员为了获取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对自身长远利益以及社会、国家的利益进行损失。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的缺失甚至得到了一些审计人员的认可以及追捧,原因就在于会计审计过程中的虚假信息对被审计来说十分有利,这里需要我们明确的就是,任何单位组织以及企业的发展都脱离不开利益相关人员的参与,会计审计信息造价和失真,从本质上都来源于各个利益方的私心,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种博弈,利益方之间在这一场博弈过程中,有些利益的相关人员会因为自身制造的假信息而获取一定的利益,但是,另外一部分的利益相关人员就很可能因为信息失真这种情况导致自身损失利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很难实现单位或者企业相关利益的所有人员都能获取自身想要得到的那部分利益,所以,各个利益的相关人员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关系。

二、信息环境下实现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的措施

(一)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基础要优化责任机制

诚实守信一直都是我国传统的美德,经过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诚信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十分优秀的文化因素,实现会计审计人员的诚信价值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企业作为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制主要的载体,必须要建立起诚信文化,实施诚信建设,开展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档案管理,履行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想要通过加强诚信教育来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德行,要求我们首先要创新责任机制,我们必须要积极地倡导首创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努力形成实现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诚信价值这一工作的特点,将主题实践活动以及自选动作所具有的作用和优势很好的发挥出来。要求我们创新会计审计人员工作的相关责任机制,建立以及完善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诚信价值考评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绩效和成效进行严格的考核,将其和绩效、评选先进以及干部晋升直接挂钩。实现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是企业经济工作以及其他所有工作的本质和生命线,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效地发挥会计审计工作“生命线”所具有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以及发展最为根本的保证,人不信不立,国不信不兴,审计行业没有诚信价值就不会有长久发展,所以,诚信同样是信息环境下保证会计审计人员工作质量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诚信的心灵来对待他人,那么,从本质上来看,诚信就可以对社会进行规范,我们必须要诚信做人,诚信

处事。

(二)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关键要建立企业诚信文化

企业以诚信作为基础的职工诚信价值培养工作一直都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更加是企业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以及思想交流的媒介,在企业对职工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有充足的耐心、诚心和热心,将体贴、爱护以及关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企业对职工的诚信价值培养工作必须要围绕着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这一中心,开展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还要明确会计审计工作的基础就是诚信,不管是任何人、任何企业、任何国家都需要对诚信进行操守,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保障,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国家能够得到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为人之德最为核心的内容,是评价一个人工作质量的基础和首要因素。因此,培养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价值的方法以及内容都要围绕着诚信这一中心开展,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实施的改革和发展生产经营来开展,将企业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中某些单项的工程以及某些专项的任务相互结合,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实施的文明目标、质量目标、时间目标以及效益目标与企业诚信价值培养工作的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企业的诚信价值培养工作活动方式以及内容才能够更加具有影响力和活力。

(三)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前提要培养诚信观念

近些年来,有些企业在开展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时候呈现出弱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的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在自我定位以及诚信观念等方面对社会快速发展这种形势进行适应,在认识上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会计审计人员在展开自身工作的时候十分茫然。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自身进行准确定位,企业的领导体制已经从一元化的领导转变到了经理负责制度,又从经理负责制度转变成为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根本性变化一直都伴随着企业诚信价值培养工作定位不断的探索,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实践检验以及理论探讨。这一种变化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面对不了解的人和事物,企业的职工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如果企业对所有职工都进行诚信培养,一定能够很好的将这一问题解决,从本质上来说,诚信价值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进行交往时候必须要具备的最为基本的德行。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接着又从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基础要优化责任机制、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关键要建立企业诚信文化以及实现会计审计人员诚信价值的前提要培养诚信观念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信息环境下实现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葛子明.社会诚信缺失与重塑的经济学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 周旭卉.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辨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

[3] 傅凤阳.试析重要性原则在合并财务报告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第6篇

为深入推进我局忠诚文化建设,激发全体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忠诚文化建设深化拓展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忠诚文化的教育功能、引领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努力打造一支党性修养强、业务能力突出、服务水平高、对外形象好的审计队伍,更好地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工作措施

围绕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审计事业及忠于家庭三个核心,从五方面深化拓展忠诚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党性修养

通过十精神、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培训,开展建党92周年纪念活动等,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促进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提升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1、学习理论知识。通过邀请市、区党校专家讲解“两会”、“十”会议精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基本理论水平。2、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纪念“七一”系列活动,通过参观纪念馆或宿北大战纪念馆,祭扫江上青、彭雪枫烈士陵园和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言,学习先烈事迹,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党性,牢记宗旨意识。3、举办征文和演讲比赛。通过“忠诚履职,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主题征文,举行“今昔对比话发展”演讲比赛等活动,更加珍惜美好生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民本意识

1、深化结对帮扶。围绕“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切实转变作风,结对帮扶贫困户,每名审计人员一年至少走访四次,每人每年捐款捐物不少于1000元。针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个项目,注重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鼓励帮扶对象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自立自强。2、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文明志愿服务和“16小时党支部”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强化民本思想。3、突出民生审计。密切关注民计、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社保、卫生、教育、农业、住房、征地拆迁等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开展学习培训、实践锤炼为主,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举办业务培训。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和单位内部理论讲坛,分批次安排人员参加审计署、省市审计机关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来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2、组织知识竞赛。通过开展审计知识问答比赛,来检验和巩固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3、开展项目评选。在全局开展优秀审计项目和规范化建设先进科室评选活动,增加各科室业务交流,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审计项目质量。4、开展文体健身活动。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参加文体竞赛、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娱乐生活和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大家的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增强审计人员归属感。

(四)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引导全体审计人员树立有先必争、有旗必扛的信心和勇气,逐步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氛围,实现我局在区目标考核和市审计系统目标考核中的升档进位。1、践行争先创优承诺兑诺活动。党员通过公开承诺、扎实践诺,用工作实绩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2、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狠抓审计质量,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大胆地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3、在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完善细化招商引资、信息宣传及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在招商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优等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引进1个亿元合同项目;AO实例和审计方法获省级、市级表彰20个以上;审计项目获市级优秀奖3个、省级以上优秀奖2个。

(五)塑造审计良好形象

1、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开展省级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从挂牌上岗、亮证执法做起,树立文明审计、依法审计的好形象。2、实施“亲情助审”。进行定期体检,关心审计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审计人员的家庭困难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全力化解审计人员的生活困扰,消除后顾之忧。通过审计人员家属座谈会、亲情活动等方式,增进审计人员的家庭和睦,争取他们给予审计人员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助推审计工作开展。3、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和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4、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实行固定廉政教育日、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全面排查预防审计廉政风险点等措施,保证全体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八不准”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做到依法从审,廉洁执审,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清廉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中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审计局深化拓展忠诚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为深入推进忠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局办公室同署办公,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等相关事宜。

第7篇

党的*报告讲,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审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审计这片沃土上,孕育了*审计人独具特色的精神之树,引领着*审计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推动着*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本次“思研会”,围绕*审计精神这个主题,开展的研讨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去年初开始,研讨活动就在全市审计机关广泛展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年来,研讨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研讨活动。全市审计机关全员参与、深入调研,形成了34篇研讨文章。第二个阶段,组织了集中交流和点评。第三阶段,总结、归纳、提炼*审计精神。我们在市局机关、部分区县局抽调人员,与*市社会科学院专家组成课题组,历经了四个月的精心提炼、反复论证,归纳出“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的十六字*审计精神。经过局党组、“思研会”常务理事会审议,认为这个表述是贴切的、富有特色的。为了大力弘扬*审计精神,更深入地理解把握“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十六字深刻内涵,受“思研会”常务理事会委托,我作一个主题报告,着重谈三个问题。

一、培育*审计精神,保障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审计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丰富的审计实践活动,离不开全市审计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十六字*审计精神,也必将对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培育*审计精神是促进*审计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相对于队伍建设而言,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不可或缺,特别是当前要实现审计的转型和水平的提升,唯有精神的培育,才能赋予队伍建设灵魂和活力支持,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审计精神,是审计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审计干部获取精神食粮、丰富文化生活、体现自身价值、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培育*审计精神是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审计事业发展的过程,是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整体演绎的过程,其中精神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灵魂,代表着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发展要突破,精神首先要突破;造就新的事业,必须有新的精神境界”。*审计事业要在新的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审计精神的引领作用,为审计工作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十六字*审计精神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审计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三)培育*审计精神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正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日益清晰,对规范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城市,在实现“四个率先”,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中,*将加快在城市形态、城市产业、城市功能和城市制度等领域的艰难变革。*审计,在这历史时刻,如何既要保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健康全面快速推进,又要通过有效监督来杜绝各种错误行为和问题倾向,同时,又要科学审察在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制度机制转型期间的新旧体制冲突,保护其中的创新趋向,这对*审计功能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讲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审计机关讲的活动主题就是“进一步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四个率先”,这既是如何促进*审计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如何保障*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审计机关增强功能作用的重要基础在于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自身提升的关键在于文化培育和精神塑造,必须努力塑造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营造一种浓郁的精神氛围,律动一种旺盛的精神脉搏,培育一种具有*特质、时代特征和审计特色的“*审计精神”。

二、提炼*审计精神,引领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审计精神,它应该是*审计人的信念、意志、风格、准则的综合体现,是*审计历史的积淀结晶和重大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体现审计快速发展的丰富成果,引领*审计事业的美好未来。“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十六字*审计精神,其核心就是“立德、立新、立行、立志”,其实质是“以德敬事、秉公执法,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严谨细致、清廉守正,与时俱进、崇实匡风”,倡导的是“依法审计、无私奉献、服务大局、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一)上善至诚:传统道德追求与审计价值取向的融合

“上善至诚”有两方面的深刻涵义。如果将“上”字解读为“上级”,则“善”字为动词,涵义是“正确行为”,“上善”可预示着审计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领导。“至诚”中的“至”字,也作为动词使用,是“致力于达到”的涵义。在这种方式的解读下,“上善至诚”昭示着只有领导在工作中“善行”,以身作则,才能“上下一心、上令下达、上行下效”,最终达到“诚”的境界。如果从更高层次进行解读,则“上善至诚”有着更为深刻的涵义。参考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上德若谷”的提法,“上”字还可以解读为“至上的、最高的”涵义,“善”字的涵义对应为“品德”,则“上善”解读为“最高的德”;“至”字也可解读为“至上的、最高的”涵义,则“至诚”解读为“最高的诚”,寓指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以“至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而形成“诚信、诚实、诚心、诚恳”的“最高品德”。尽管解读的方式不同,但落脚点是一致的,都体现在“诚”字上。在渊源上,审计产生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受托责任,需要“诚信”,以诚惠民。在职能上,要求审计工作如实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需要“诚实”,以诚履职。在方式上,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摆正位置,需要“诚心”,以诚敬业。在态度上,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秉承服务的理念,需要“诚恳”,以诚待人。

“诚”不仅是一种品行,也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也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也是一种资源。只有将“诚信、诚实、诚心、诚恳”组合到一起,才构成“诚”字涵义的有机体系,才能体现审计以诚惠民、以诚履职、以诚敬业、以诚待人的全貌。最重要的是,以审计自身之“诚”,促进被审计对象之“诚”,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之“诚”,充分发挥审计在社会诚信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海涵睿智:*城市精神与审计行业精神的交汇

*的发展孕育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这种城市品格给*审计注入了同样的精神元素。“海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顺改革之势,走开放之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发展同步。另一方面要具备“大气谦和”的襟怀,行包容之事,襄宽容之举,豁达大度、谦逊明礼,树文明审计之风。“睿智”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聪明才智,主要包含对知识的学习力、对事物的洞察力、对技能的创新力,具备与“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相匹配的智能素质。

“海涵睿智”对*审计人讲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客观地分析,正确的判断,不就事论事,不拘泥于旁枝末节;二是不仅要帮助被审计对象纠正问题,而且要从完善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三是要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海涵”、“睿智”二者相互补充,使审计行为更为合理,将大大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三)审慎公正:当今时代需要与审计职业品格的统一

审慎公正的审计职业品格,是与公平、正义的时代需求相一致的。“审慎”是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既不草率行事,又不瞻前顾后。从字面上讲,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做到“三慎”:一是“慎微”。审计过程是在纷繁复杂经济活动中不断分析、甄别问题、判断是非的过程,要做到客观公正地揭示、处理问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二是“慎行”。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研究,弄清事实本质、产生原因和造成危害,准确定性处理。三是“慎重”。对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查清事实,防范审计风险。“公正”是一种公平正直的职业品质,这就给审计人员讲了两个方面要求:一是于“人”求公,体现在审计活动中公心处事、公平待人,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二是于“己”求正,体现在审计活动中清正廉洁、刚正无私,保证审计过程的公正客观。

“审慎”、“公正”二者相互依托,使审计结果更为可靠,将大大提高审计机关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四)计是求真:审计传统模式向审计现代本质的演绎

审计传统模式向审计现代本质的演绎,关键在于审计理念的创新,不仅要查错纠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还要揭示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计是”,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计“是何”。即弄清楚“是什么”。这是审计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讲,“是什么”既包含对被审计对象的认识,又包含对经济活动等内容的了解。二是计“是否”。即弄清楚被审计对象是否具有违反国家政策和财经纪律的问题。三是计“是非”。即弄清楚审计定性、如何评价等问题。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体现了审计方式的不断优化。

“求真”,就是指不但要清楚被审计对象的问题、短处等事实,而且要进一步分析被审计对象所存在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审计对象讲改进完善的系统方案。与审计的“计是”功能一样,“求真”同样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求“真相”。即拨开“迷雾”,追根溯源,深刻分析原因,说明“为什么”的问题。二是求“真理”。即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讲整改方案,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三是求“真善”。即探寻规律,追求完善,建立长效机制,昭示“会怎样”的问题。这三个层次同样是递进的,体现了审计目标的不断深化。

“计是求真”通过计“是何”、计“是否”达到计“是非”的高度,通过求“真相”、求“真理”达到求“真善”的目标。秉承“计是求真”理念,探寻的是规律,追求的是境界,努力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

综上所述,对“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十六字*审计精神的解读,不仅阐发了其丰富的内涵和宽泛的外延,而且表明了其内在的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上善至诚”,体现*审计的宗旨;“海涵睿智”,体现*审计的特色;“审慎公正”,体现*审计的原则;“计是求真”,体现*审计的功能。“上善至诚”,是*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海涵睿智”,是*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保障;“审慎公正”,是*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计是求真”,是*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追求。

当然,“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十六字*审计精神的提炼,不是一个终结定论,而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在蓬勃发展的审计事业中,审计实践必将赋予审计精神新的内涵。今天,我们全面系统地解读十六字内容,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审计精神,担当起*审计事业长远发展赋予这一代审计人的历史责任。

三、践行*审计精神,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培育和提炼*审计精神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弘扬和实践*审计精神。这就需要我们用“水滴石穿”的毅力、“寓教于乐”的方式、“润物无声”的艺术引导审计人员,把“上善至诚、海涵睿智、审慎公正、计是求真”十六字融入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把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加强全市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转化为激励审计人员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促进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

(一)形成共识,深刻理解*审计精神内涵

践行*审计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形成共识。对*审计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既是对审计工作本质特征和审计人员精神面貌的客观反映,也是树立和倡导审计机关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活动。要通过对“十六字”的再学习、再理解,认识到提炼出来的“十六字”是全市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开展审计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的“精神之魂”,是审计人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职业规范、工作作风、社会责任的“行为之树”。因此,全市审计机关要在前阶段研讨、总结和提炼*审计精神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抓实对“十六字”的深刻理解,努力通过“三个过程”的学习形成共识,真正使“十六字”入耳、入脑、入心。第一,在学习中形成共识。学习,就是原原本本的学习“十六字”。这是形成共识的第一个环节。提炼“十六字”有一个过程,理解“十六字”也有一个过程,领会“十六字”更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十六字”内涵丰富,不仅体现*城市精神,也蕴含了时代精神;不仅体现审计的基本功能,也融入了科学审计理念。另一方面,“*审计”四字隐含其中也颇具*、审计(古时称“上计”)特色,是“*”赋予“*审计”难得的机缘。当前,最要紧的不是对“十六字”说三道四、评头论足,而是要熟记“十六字”、认真解读“十六字”、全面理解“十六字”,力争把学习研读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第二,在结合中形成共识。结合,就是结合各自研讨成果学习“十六字”。这是形成共识的第二个环节。提炼*审计精神,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也不仅仅是这几个月的工作任务,而应该是全市审计机关共同的夙愿,也是审计干部今后或相当长时间里自觉的行动。去年,全市审计机关向“思研会”提交了34篇“我心目中的*审计精神”研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为提炼“十六字”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样本。因此,各单位要结合研讨的成果,加深对“十六字”的学习理解,提高知晓率、认知度。第三,在深化中形成共识。深化,就是深化学习解读的内容。这是形成共识的第三个环节。这次“思研会”年会上讲的“十六字”的内容解读,仅是初步的,也有一个需要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为此,要在解读“十六字”内容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完善丰富其内涵,并以此深化学习成果,达到抓铁留痕的效果。

(二)多方联动,精心打造*审计文化品牌

*审计精神,是审计机关孕育成长起来的、行业特色明显的管理文化。它的属性决定了*审计精神的产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正确引导和精心培育的。倡导践行*审计精神,更需要多方联动,形成打造*审计文化品牌的合力。

1.不断提升思想底蕴,赋予精神之“魂”。我们在总结提炼过程中感到,十六字蕴含的文化理念与刚刚结束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讲的“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为此,首要的是提升十六字的思想底蕴,就是要在审计机关大力倡导“三正”:在思想上正心。就是要注重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的理念。在心理上正德。就是从严要求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行动上正行。不但要做保持先进的表率,还要做引领先进的表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不断夯实实践基础,赋予精神之“本”。*审计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的精神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就是要大力倡导“四气”:要有朝气。朝气是指一种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精神。注重在工作中经常磨砺意志,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保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永不自满、不断超越,保持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蓬勃朝气,抢抓机遇,推动发展,成就事业。要有才气。才气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增加才气,唯有勤奋学习、广见博识。审计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有先进经验的地方学,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成为广泛涉猎的“杂家”,以博识专业赢得审计的权威,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有锐气。锐气是一个人思想、品行、魄力的综合体现,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审计干部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乐于接受新观念,接受新事物,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在工作中体现出一种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经验的改革精神。在审计建议中体现超前性和预见性,为领导决策和事业发展当好“探路石”。要有大气。大气是气度和风范,是品位和层次。审计干部格外要做到大气,境界要高,淡泊名利,追求远大的理想;眼界要广,登高望远,走一步,看两步,要有战略眼光;胸怀要宽,心底坦荡,与人为善,甘当人梯,有奉献精神。

3.不断铸牢支撑体系,赋予精神之“基”。要让十六字在审计机关“落户、成长”,就是要大力增强“四力”: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影响力。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为依据,以提高审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形式为方式途径,培养坚持原则、公正客观、严谨细致、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养成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思考、不断创新的工作习惯。着力营造氛围,增强渗透力。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书画、摄影、文学作品、体育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精神活动,正确引导舆论,努力营造浓厚的廉政舆论氛围。注重载体创新,增强感染力。既要坚持传统的培训班、报告会、书法绘画、文艺演出等形式,又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现代信息、现代传媒等手段,创新审计精神实践活动的载体,增强审计精神的感染力。突出示范引领,增强亲和力。领导干部要带头实践审计精神,承担起*审计精神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的重任,用自身人格的力量来倡导、塑造和建设审计精神。

(三)深入实践,着力增强*审计发展动力

践行*审计精神,目的是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十六字*审计精神,产生在审计奋斗历程中,凝聚在审计活动过程中,反映在审计各项成果中。因此说,*审计精神不是虚的东西,它存在于审计活动之中,体现在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对审计精神的概括和总结,不仅是对审计工作的总结与回顾,也将为*审计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精神作用于物质,更多的是体现在思想上的引领。十六字*审计精神,对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首要的也是直接的就是思想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支撑作用,二是示范作用。十六字*审计精神,核心就是“立德、立新、立行、立志”,支撑了*审计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理想信念,昭领着*审计人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落实到审计实践活动中,就是确立起科学的审计理念,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

2.以监督活动为抓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字*审计精神,倡导的是“依法审计、无私奉献、服务大局、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它直接作用于审计实践活动,将起到“强化”审计自身、“优化”审计环境两个作用。只有把十六字*审计精神融入到审计事业的方方面面,才能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进而达到两方面效果。一是通过良好的审计监督活动,赢得社会信任和支持,实现审计自身发展环境的优化;二是通过有效提升审计功能,真正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以审计之“诚”推动社会之“诚”,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优化。

3.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十六字*审计精神,培育靠人,提炼靠人,弘扬更靠人。它来源于审计实践活动,产生于审计发展过程,践行于审计目标追求。十六字*审计精神,实质是“以德敬事、秉公执法,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严谨细致、清廉守正,与时俱进、崇实匡风”。它作用于人,提示了*审计人在审计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于人,展示了*审计人在审计实践活动中的良好形象。因此,践行十六字*审计精神,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手段和目的,实现*审计人的全面发展。

第8篇

国家审计署对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查出上市公司信息存在的虚假问题或有重大疏漏;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已经查明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问题隐瞒未披露。是什么导致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质量如此低下?联系到国际上出现的“安然事件”,以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破产的案例,本文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原则。

一、注册会计师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诚信道德缺失加剧了注册会计师的非诚信行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诚信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石。信用经济所要求的诚信不仅有个人品质意义的诚信,更主要的是作为商业原则的诚信,即商业诚信。因此,传统文化关于诚信的思想由于缺乏商品经济的熏陶和洗礼、缺乏市场经济的底蕴,所以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商业诚信的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道德缺失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道德标准错乱,例如,上市包装本来是违反诚信行为,但由于上市包装既能搞活部分国有企业,又不违反现行法律对诚信的规定,也不致遭受舆论的强烈谴责,同时还是一笔赚钱生意,所以注册会计师们乐此不疲;第二,价值取向扭曲。通过不法或不正当手段谋取非法或不正当利益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取向扭曲的主要表现。现在,做假账已是普遍现象,似乎还有一个完整的“作业链”,既有上市公司造假需求,咨询机构的整体策划,又有银行和税务的配合,关联方的协同,某些政府官员的首肯和保护,还有律师的法律支援和媒体的炒作。在主要靠社会关系而不是靠执业能力吃饭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既“拿人钱财”就只得利用“技术创新”替人“消灾”了。

(二)审计的独立性遭到破坏。独立性是开展鉴证业务的前提条件。独立性表现为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可能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其自身或其事务所提供的审计业务,对其进行审核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在形式上由于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交往频繁,而且咨询又将给事务所带来一大笔收益,这将使注册会计师在独立的第三方眼里达到独立的要求。

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着委托人、被委托人与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的特殊委托关系,被审计人员即上市公司,其主要表现为公司经营管理层,它是委托人股东管理公司资产的“人”,而审计机构则是委托人即二者均是受托理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是“人”监督“人”的过程,是可以保证其公正性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公司治理上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以国有性质为主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公司的经营管理以总经理为代表,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很多公司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或虽非董事长也是董事会主要成员,这样使“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

二、注册会计师非诚信行为治理对策与建议

(一)遵守审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道德教育。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标准。它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品德操行提出了基本标准,而且把独立性视为审计工作的灵魂,要求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出具虚假、不实和带有误导性的审计报告。目前,在我国培养会计人员的高等教育中,还未单独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其他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也是一笔带过,很少有案例研究和相关讨论。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会计及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已是当务之急,它将对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培养多样化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收费是按专业人才不同层次来区分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内部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获取收入的能力,所以在人事招聘中存在激烈的竞争。同时,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扩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专业人才扩展到多样化人才。会计、审计、法律、税收、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的法规和实务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评估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互补的。一个机构从事多项服务业务,可以共享各种专业人士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行多元化经营,也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

在技术上,由于在执业时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纯粹的技术判 断无法适应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要求,无论是传统的审计业务,还是新兴的咨询项目,对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专业人才判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能体现其潜在创造价值的能力,包括信息技术、企业流程、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和公司融资。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谁拥有这些人才,就等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改进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资格要求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考,而在美国,注册会计师报考人员要求具备硕士水平。因此,应提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门槛”,建议要求报考者具有会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允许非会计专业本科学历者经过强制性培训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另外,还应加大考试的广度和深度,尽可能接近实务,并逐步向国际水准靠拢。

总之,诚信是水,企业(公司)是舟,水能载舟,亦能履舟。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精神。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过我们的努力,相信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9篇

摘要:会计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些年来,“会计诚信”这个词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新闻媒体以及各种学术期刊中。然而,会计诚信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并不是会计的“诚信”,而恰恰是当前会计诚信的严重缺失。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的诚信与会计诚信的概念,随后深入讨论了建立诚信会计制度的对策。

关键字:诚信会计诚信企业文化

一、诚信概念

1.传统道德中的诚信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早已内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无论是中国先秦儒学对诚信的提倡,宋明理学对诚信的推祟,还是现代人们对诚信的赞赏,都充分说明了诚信不仅仅是预示着一种行为,标示一种制度,更折射着一种文化——诚信文化。诚信成为一种理性的观念系统,在中国是由先秦儒家完成的。从说文解字角度看,“诚信”二字,最初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分开使用的。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许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程颐说:“诚则信矣,信则诚矣”。春秋战国时期,诚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论述。孔子明确指出:“言必信,行必果”,“上好信,则民莫不用情”。孔子并强调:“人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孔子看来,诚信是为人处世、社会交往、治国理财之根本要求。所以,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宽、信、敏、惠)的组成要素。西汉的董仲舒将信作为“三纲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诚信就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古老的中国也就成为饮誉中外的文明礼仪诚信之邦。

2.会计诚信

对诚信进行诠释后,我们可以把会计诚信作以下的理解,它是指生产、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等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工作时,应诚实守信,运用合法、合理的技术和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笔者以为,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坚持诚信为本原则就是要求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如果把“诚信”二字分开要求,我们认为:“诚”相对于会计人员至少有三层内容:①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爱会计岗位;②诚恳善待与自己会计工作有关和无关的人们;③热忱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而“信”相对于会计人员至少也有三层内容:①讲究信用,实话实说,只做真账;②树立会计信誉,创建会计品牌,坚决不做假账,提高会计公信力,让公众信服;③信任他人及其会计信息,像相信自己一样相信会计同行和他人。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品质的内容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诚信则表达了企业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朱镕基总理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不做假账”也道出了会计诚信的真谛,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进行审计等。诚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点。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做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同时把信息提供给政府、银行、股民等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发展知识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对包括会计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政府和公众需要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诚信会计事件很多,比如连续3年稳坐我省民营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交椅的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前身是遵化市钢铁厂,由于连续亏损,1998年被来自浙江宁波的民营企业家张忠祥租赁,2000年买断,改为现名。近5年来,这家企业不但实现扭亏为盈,生产还连着翻番,前年销售收入10亿多元,去年超过30亿元,利税达5亿元。这位浙江企业家凭借什么取得如此赫赫成绩?公司里的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们讲述原因时,重点提到了诚信,他指着贴在墙上的“诚信、规则、创新、高效、共赢”的企业精神说:“我们企业的诚信建设,抓的是制度,用我们老总的话来说,抓的就是制度,依靠制度保证诚信。”

的确,在这位浙江企业家统领下的建龙公司,已经将诚信融入到了每一项具体的规章和规则之中:对政府讲诚信,他们作出决不逃税漏税的详细规定,为了保证遵循会计准则,张志祥还特意聘请了香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公司财务审计;对客户讲诚信,他们从最令人头疼的资金往来做起,因为企业的不断扩张,建龙公司的经费非常紧张,但他们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做一次“资金平衡”,准时将该付对方款项汇出,杜绝任何随意性;对员工讲诚信,所作的包括待遇、福利在内各种承诺必须全部兑现,一次因为银行方面原因,公司部分职工的工资晚发了7天,公司按照规定,公开向职工道歉……。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厦”,由此而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是国内外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造假问题严重,给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害。2000年财政部对100家国有企业进行检查,发现有81家虚列资产37亿元,87家虚列利润27亿元;2001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或被沪深证交所公开谴责和批评的上市公司近100家;同年有关部门抽查了16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检查发现因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财务虚假的金额达71.43亿元。例如:琼民源在1999年度会计报告中,虚构利润5.4亿元;在对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调查中,发现该所给银广厦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银广厦近四年中,仅其虚增利润就达7.71亿元,使广大投资者损失近68亿元;2001年度在《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中,账外设账的单位580个,私设小金库的单位473个,查出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存在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3万多个,违法、违规金额总计达757亿元。以上事例,仅为会计造假之冰山一角,难怪财政部长项怀成就提出把“依法强化会计工作,严厉打击做假账”列为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10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扩大诚信教育对象、完善诚信教育阵地、优化诚信教育资源、强化诚信约束机制、净化诚信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诚信教育便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会计诚信教育绝不仅仅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事,要真正使会计诚信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全面地、完整地、多层面地构建立体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一、扩大诚信教育对象

谈及会计诚信教育,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为对会计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殊不知,在会计人员的背后,还有单位负责人、会计监督机构人员、政府相关人员在领导、监督、指导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所以,仅将会计人员列为诚信教育对象显然是不够的。

单位负责人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客观地评价,绝大多数会计失信行为的主谋都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往往是为求生存,不得不按领导意志行事。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人员,如财务主管、审计、纪检等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他们和会计人员一样,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为了迎合领导意图,他们也很可能会对一些会计违规行为视而不见,从而使整个单位内部形成“默契”。

政府的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担负着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责,若他们对会计诚信认识不够、要求不严,不仅会纵容会计失信行为,更重要的是会有损政府形象。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应列为会计诚信教育对象。《会计法》明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若注册会计师不诚信或诚信意识不强,就会使得报告不实,裁决不公,严重影响经济秩序[1]。

二、完善诚信教育阵地

1、高校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阵地

高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意识形态的定型时期,故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课程建设和师德建设是当务之急。高校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身的品德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会计诚信理念。

2、财政部门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

政府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也是会计诚信教育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财政部门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首先是要做到自我诚信,公正廉明,依法办事;其次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消除制度上的漏洞;再次是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注册登记和年检关,将不诚信的会计从业人员拒之行业之外;最后是要切实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明确会计诚信教育为继续教育必选的重要内容,严格审核培训机构资质,严格检查继续教育教学情况。

3、学会和协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部阵地

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组织,其会员都是业界的领军人物,在业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各级会计学会和协会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召开行业会议时,要大力宣传模范遵守会计准则、讲诚信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出版会刊时,要开设会计诚信的专栏,吸引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研究与讨论。

4、社会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对会计诚信教育的影响极大。脱离社会谈会计诚信的教育是狭隘的,如果社会上弄虚作假行为盛行,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会计诚信教育都是枉然。传媒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大力褒扬诚信行为,严厉批评失信行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会计诚信教育氛围[2]。

三、优化诚信教育资源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首要环节,实践是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应侧重于对会计学在校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一是要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程、会计职业道德专业课程、会计诚信专题讲座三级会计诚信教育体系;二是要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于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整个会计学教学过程。

政府财政部门等社会机构应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以现实案例为主,选取现实工作中的会计行为,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教育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学在校大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的理念。

从教学形式来讲,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应尽量多地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

此外,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诚信观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强化诚信约束机制

1、加强会计诚信法制建设

会计讲诚信,立法须先行。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针对会计诚信制定专门的法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会计中介、单位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减弱失信动机。

2、加大会计诚信执法力度

我国会计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重检查、轻处罚;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的现象。根据现行相关法律,对出现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的单位和责任人,其最高经济处罚分别仅为10万元和5万元,涉及刑事犯罪的,最高刑罚不超过三年。针对会计失信行为,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大幅提升造假者的成本。此外,政府部门还可鼓励“揭丑”,利用舆论的力量打击造假者,引领诚信风尚[3]。

五、净化诚信教育环境

开展会计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首先应当加强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全体公民的道德建设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会计从业人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化。其次应加强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规范的宣传,从正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再次是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毫不留情地曝光会计失信行为,从反面警示会计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最后要建立会计人员信用评价监测制度,将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会计人员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永成.防止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的偏离[J].中华会计学习,2004,(1).

第11篇

诚信会计内核的全景透视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而诚信正是信用制度的基础,诚信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诚信度越高,交易的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这是亘古不变的市场法则。

诚信原则的法律源流

诚信原则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法中,“相信他人会给自己以保护或某种保障,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罗马法规定诚信原则意图在于对当时不周全严密的合同条款进行法律上的补救。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采取个人本位的法律思想,诚实信用原则仍是作为契约法或债法的原则,只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均有相应规定,即将诚信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从而诚信原则成为现代民法最高指导原则,被称为“帝王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将诚信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如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另外,我国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1993年《企业财务通则》、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以及2001年执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均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作出了规定,要求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这实际上是作为道德义务的诚信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

会计诚信的道德规范

一个国家的信用制度主要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而会计诚信则属于个人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催生诚信会计,没有会计诚信,也就没有诚信会计。会计若没有诚信,何谈会计信息质量?潘序伦先生说过,“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个人失信,害在数人,会计人失信,则无以立足于市。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独立、公正、诚实地出具财务审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是其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离开公正诚信,会计信息就失去价值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社会。

诚信会计的法理解读

从法律视角看,诚信会计具有以下表征:诚信会计具有人格性。这种人格性不仅是指伦理道德人格,而且从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人格,将道德规则法律化,故诚信会计既负有道德义务,又负有法律义务;诚信会计具有财产性。信用的人格性与他拥有的财产、资本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判断是否是诚信会计,必须以其财产资本作为基础;诚信会计具有责任性。当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虚假、不真实,由此给他人造成损失时,必须以其财产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会计诚信与诚信会计的不同点在于会计诚信属于个人信用的范畴,它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必须诚实信用,不弄虚作假;而诚信会计则属于企业信用的范畴,它要求企业在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员工经济信息时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有欺诈行为。诚信既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该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

诚信会计缺失的原因剖析

经济的发展倚重诚信会计,呼唤诚信会计。然而,基于各种原因,我国诚信会计却严重缺失,假帐频频出现,这使得我国的市场信息扑朔迷离,难以甄别真伪。

信用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兴起,打破了公有制的一统天下,公有制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逐渐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而有关的信用法制却远远没跟上。虽然我国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均对诚实信用原则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虚假行为进行打击,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一部核心法规为信用行业的发展确定基本的制度框架和系统的规范,且现行的法规或是过于原则,在实务中不能操作;或是缺乏前瞻性,对践踏信用的新型行为无法打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违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样就很难遏止一些企业会计失信、违信的发生,造假当然成风。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背离

市场经济对大众行为的根本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动机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了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理论分析和经验材料证明,人们确实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不同层次的人,由于自己的特殊定位不同,对利益的判断和追求也是不同的,但有着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当效率优先的观念被大力提倡,当信用在短期内不能创造效益,失信却有可能在短时间创造极大的利润时,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便置良心与道德不顾,借助于会计造假的“作弊”手段来达到牟取暴利目的。

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在制度经济学家和遵从制度经济学的人看来,任何制度安排下的普遍违规现象的存在都意味着制度设计本身或者是为维持这一制度的权威而制定的制度(制度的执行环节)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够完善,即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脱离经济活动的现实,对现实发生的特殊经济行为约束失效。如会计分期、会计工作计量中的估计、分类、门点、特殊奖励等,会计制度给予了更多的运用会计估计的权利及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这些权利的运用会因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会计结果,如果在会计报表中不加以披露,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的模糊。

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

为了振兴和重组国有企业,从西方引进了公司制。无庸置疑,该项制度的移植,极大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公司制的固有缺陷,亦为企业制造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内部人控制”就是其中之一,它为企业造假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是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为了达到自己圈钱的目的,便利用对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层的控制权,默认或支持上市公司造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获得更多的圈钱机会。而在审计法律关系中,由于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所以,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往往迁就上市公司,甚至将与上市公司共谋作为一种理性选择。在此背景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当然就不会真实、可靠。

诚信会计建构的理性思考

构建我国信用体系,诚信会计不可或缺。诚信会计的缺失,不仅造成了会计信息的虚假,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社会公信力,动摇了社会信用基石,增加了交易成本。

通过道德建设使之成为诚信会计

对于企业经营,除了依托法律规范他律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品质进行自律,法律的作用毕竟是有局限性的,而道德则是一种自我规范的行为,其作用是无处不在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内因往往是事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抓好会计人员的自身职业道德是解决会计造假问题的根本之策。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树立为公众服务的诚信理念;二是提高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三是保证会计师执业能力的独立性。诚信文化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诚信会计的建立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保证,但诚信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的诚信理念,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而树立会计诚信理念的有效手段就是对会计及其管理人员进行信用教育:“信用意识”教育、“平等互利意识”教育、“规划意识”教育。只有诚信的理念在会计从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从内心深处根本不想去做假时,才有可能出现诚信会计

通过制度规制使之成为诚信会计

良好的制度会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行为模式。要从根本上规避失真会计信息,就必须建构规范的制度,包括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会计业的监督管理等等。企业治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中,股东要授权给管理当局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管理当局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并在管理当局损害股东权力时采取必要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起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责权利分配。为此,既要加强内部治理,又要加强外部监管。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要解决好委托关系,使经营者逐渐成为职业经理人。而要加强外部监管,首先就必须增设内部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切实发挥审计委员会监督内外部审计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并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独立董事对公司管理层,非独立董事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安然”等一系列美国大公司会计丑闻接二连三曝光,这表明单靠会计行业自律的会计监管模式已走到了尽头,有必要辅之以外部独立监管,以恢复会计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信心。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管是很重要的,但法律上也有监管规定。首先欧盟有相关的监管法律条文,然后每个国家都有法律监管小组,一般集中在《公司法》里。在《公司法》框架下,会计师有自律操守准则。“安然”事件发生后,以自我监管为主的模式正逐渐向欧盟和国家监管为主过渡。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要不做假帐,就必须加强监管,实行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模式,另外还要建立会计监管给予预警制度。

通过责任加强使之成为诚信会计

低概率的严惩很难产生威慑效果。任何诚信制度的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将经营主体置于一个重复博弈过程并促使其遵守诚信的自我约束。我国要降低造假发生的概率,就必须提高造假成本,对造假者和助长造假者予以持续的严惩,全面实现法律责任的三大功能:惩罚、救济、预防。会计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尤其要加强对致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制,否则,受害人的权利将得不到有效救济。会计责任的承担者包括会计主体管理当局(单位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及会计师事务所。在一般会计从业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时,首先由会计主体管理当局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外承担责任。嗣后,再由会计主体管理当局或会计师事务所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另外,还要加快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目前,国内4000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只有13.6%实行了合作制,全国20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78家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全部为有限责任公司。要想让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真正道德起来、“诚信”起来,必须要让注册会计师承担无限财产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合伙制,就是要加大出资人的责任,以促使其提高风险意识和执业质量。同时,还应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必要时吊销其营业执照,使之因造假而彻底失去执业资格,而不能仅仅以罚款了事。否则,虽然实施了法律责任,但无任何法律实效,更谈不上法律效益。

参考资料:

1. 翁国民、毛骁骁,《试论政府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载《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 李薇,《小诚信,大价值》,载《经济与法》,2003年第2期

3. 盖地,《诚信会计与会计诚信》,载《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10期

4. 王维,《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问题》,载《学术界》,2003年第2期

5. 黄树青,《社会诚信的缺失与重塑:经济学的视角》,载《财政监察》,2002年,第12期。

6. 尹萍、尹春燕,《审计目标理论与观察的脱节》,载《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

7.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诚信文化与治国方略》课题组,载《学术界》,2003年第2期

8. 石淑华、李建平,《论现代信用文化建设》,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第12篇

一、会计师事务所失信的原因分析

(1)会计师事务所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它的收入来源于所服务的对象。如今全国共有近5000家会计师事务所,而上市公司仅1000多家,僧多粥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事务所往往需要一个较为固定的客户圈,为了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必然会屈从于压力,不顾自己的信誉牺牲诚信迁就公司甚至与其共谋舞弊。有学者曾对323位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竟有181位对有时难免违心地出具了带有虚假成分的审计报告的目的回答是要搞好与客户的关系,占被调查,人总数的54.68%,可见会计师事务所会为了与客户搞好关系而失信。另外我国事务所数量偏多而且规模偏小,不具有规模较大的事务所的成本优势,因而只能提供以牺牲质量为前提的低收费的审计服务。

(2)我国目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是有限责任制形式,会计师事务所只承担有限责任,由于该行业的特点,注册资本仅为30万元,作为有资格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也只有200万元,这与其收入及相关责任很不相称。并且我国目前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形式以行政法律责任居多,很少涉及实际的民事赔偿责任,即使有,相对于广大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而言。亦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而且在具体的处罚执行中过于宽松,往往以“体制问题”、“初级阶段”为借口而网开一面处以“轻罚”。很明显,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不够。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CPA审计失信的原因

(一)角度一:委托理论

(1)现代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在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安排下,为了减轻和消除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达到降低人成本的目的,独立审计便成为这一制度安排下的一个重要选择。所有者为委托人,经营者为人,在上市公司审计中,经营者为了谋求所有者的信任,通常隐瞒重大信息不予披露,控制信息公开的时机甚至编造虚假信息等。经济学家Jense、Meck,ling以及Huson等研究认为,“管理者股权越少,管理者道德背离的逆向选择可能性就越大”。因为管理者股权越多,逆向选择对自己股权既得利益的违背成本越高。但如果经营者单独造假,则其隐性“制度购买成本”太高,因此需要CPA的合作。而在实际中,由于投资者分散且远离企业经营环境,通常不直接付费给CPA,只能委托经营者代为执行。于是,上市公司经营者实际上掌握了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公司经营者作为授权者,直接影响着CPA的行为选择,加之我国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利益上的共同性使他们利用信息上的优势联合起来欺骗委托人。

(2)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十分严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这就造成了企业实际管理者(而非所有者)自己聘任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的现象。

(二)角度二:理性经济人

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决定于个人利益的动因。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那么CPA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也必然会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遵循自利原则,体现在对审计收费和客户数量的追求上。由于受理性经济人观念的支配,加之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规范制度不完善和目前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法规尚不健全,行业的诉讼风险比较低,导致注册会计师背离诚信之风得以盛行。又由于耳前不少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很强烈,可供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分享的“租金”很大,更促使注册会计师出于自利动机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三)角度三:失信成本与收益的博弈分析

在经济视角下,审计诚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与成本和收益失衡有关。

1、审计失信的成本分析

“失信”行为的成本是指由于没有实行诚信行为而应该承受的责任的总和,包括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还应包括造假的成本。

我国目前对CPA的处理,大部分只停留在行政处罚上,主要体现为吊销营业执照;小部分为行政处罚,很少涉及实际的民事赔偿,即使有,处罚的金额也很少。另外。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使得惩罚对象不明确,处罚成本未能“分摊”到具体对象,即使对具体责任人进行惩罚,但真正埋单的却是组织。所以,对于造假者来说,处罚不到位,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对于投资者来说,无法得到实际的赔偿。

目前,我国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注册会计师和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国还缺乏评价注册会计师信用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由于造假的普遍性,“物质至上” 的不良风气使许多人的良知已经麻痹,非诚信行为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动力。所以说,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收益大大低手造假的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论和冲动。

事实上,造假的成本与合规操作的成本是相同的。

2、审计失信的收益分析

失信的收益包括货币的与非货币的收益、当前的与将来的收益、有形的与无形的收益。

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是一种商业行为,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审计会收取一笔不菲的费用。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远远多于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事务所之间为抢夺客户而恶性竞争,而且一个竞争者往往比10个监督员的力量都要大。于是会计师事务所常常会满足客户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对客户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丧失真实性、公正性。否则由于“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自己就会失掉客户,丢掉自己的竞争市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在会计人员出具带有水分的审计报告时,不仅不会失掉 客户,还会得到一笔额外的报酬,由于检查覆盖范围小,被查到的几率低,又因为目前会计人员正常收入并不能完全满足其物质利益需求,会计人员在低风险、高报酬的诱惑下就很难做到诚信了。

综上,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风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越低。

三、针对目前cPA失信的原因提出相关措施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解决好委托关系。可采取暂时终止由公司自行聘任CPA的做法,改由权威的中介部门(如由监管部门或证券交易所设立的上市公司委员会)采取招标的办法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和CPA,同时确定审计费用,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CPA(会计师事务所)和顾客(如上市公司)之间内在的经济利害关系,从而实现真正的独立审计。鉴于我国目前独立审计制度不完善,特别是上市公司聘任的独立董事多由董事会、监事会提名,其自身的“独立性”令人怀疑,有部分学者建议建立诸如“独立董事事务所”一类的法人机构,由其对独立董事的行为加以约束,保证在管理层的决策有损子公众利益时,独立董事会提出否定意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这对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独立性不失为一种好的制度建设。

(2)建设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文化:①作为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经济鉴证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突出其地位的“中介”性和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②由CPA投资组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企业,应该把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统一起来,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既要讲有偿服务,又要讲无私奉献;③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文化的灵魂,必须大力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诚信为本、操守自重、坚持原则、全心全意为社会公众服务。特别是要开展诚信案例教育,使CPA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通过教育与宣传。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人人讲诚信的行业良好氛围,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