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9: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贸市场发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蔬菜销售 直销 连锁经营
2010年以来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伴随着“蒜你狠”、“姜你军”等热词的出现,菜价一直牵动着城镇居民的神经。到2012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涨虽然小幅降至3.3%,但市民们还是在抱怨蔬菜贵,蔬菜价格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回顾蔬菜销售的主要渠道——农贸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伴着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城乡,农贸市场以新鲜、自由的形态让进惯了国营副食店的中国人欣喜不已1。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年届而立的农贸市场正面临被挤出北京城区的尴尬处境。挤走农贸市场的不是新兴商业形态,而是主管部门的规划。2011年北京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邹正方建议取缔五环内的农贸市场。随后北京市商委对该提案进行了答复,商委答复称:农贸市场将被列入北京市限制发展的业态范围;为此,将不再新建农贸市场,同时加速对现存农贸市场的清理整顿,“关停一批,转移一批,转型升级一批,逐渐减少五环内农贸市场数量”;未来五环内将消除农贸市场这一业态。
据统计,目前北京农贸市场约有367家,已有规范化社区菜市场298家,其中有219家是由原来传统的农贸市场转型升级而成2。可是,虽然升级后的市场环境得到改善,但对消费者来说更重要的零售价格却提高了。在2007年市场改造前,摊位租金约是600元/月,但改造后月摊位费超过了千元,摊主不得不提高价格应对增加的经营成本。农贸市场这一蔬菜主要提供渠道的价格优势已不明显。
目前,能够补充农贸市场的蔬菜销售渠道为早市、超市和社区菜摊。但这三种蔬菜销售模式都没有解决蔬菜贵的问题。早市虽然菜价便宜,但经营的时间过早,服务的消费人群有限。超市有营业时间长、蔬菜品种多、新鲜程度好等优势,但平均价格较高。某些特价的蔬菜,只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招徕定价”手段。社区菜摊是伴随着农贸市场衰退这样一种城市规划衍生出小型菜市场,他们以个人菜摊形式穿插分布在城市各个社区中。这种个人菜摊往往规模不大,品种为居民常见蔬菜,地点为各大居民社区内外。它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可竞争激烈程度下降导致摊贩对蔬菜价格有了更多的主导权与加价空间,无形中加深了“菜价贵”的问题。
一些学者通过调研证实了蔬菜零售商的确对菜价拥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力。根据范润梅等人在《蔬菜市场批零价差和价格传递机制分析》中的调研结果可知,一般来说蔬菜零售价和批发价的比例小于等于1,被认为该市场流通是有效率的,价差正常。但北京蔬菜的批零价差大部分超过这个界限,有些蔬菜在旺季的零售价甚至是批发价的2倍以上。这说明北京蔬菜市场流通效率较低。研究进一步发现蔬菜市场的零售商通过批零价格调整的滞后性扩大价差。以北京蔬菜市场上小白菜、西红柿和土豆的零售价格为例,零售商对批发价格上升所做出的回应(提升零售价格)更迅速,对批发价格下降所做出的回应(降低零售价格)较迟缓3。
可见,发展新型蔬菜销售模式不仅是一项惠民举措,也是当前市场的迫切需求。对此,北京区县“菜篮子”工程创新了五类十种蔬菜零售新模式,包括直营对接新模式、社区“直投菜柜”模式、周末车载蔬菜模式、蔬菜连锁经营模式、以及网店模式等。本文就针对其中的车载蔬菜市场与连锁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石景山区的实际情况论证适合该区域的蔬菜销售模式。
1.蔬菜直销可行性分析
目前,北京地区开展的主要蔬菜直销形式为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周末车载蔬菜市场是商务部、北京市政府联合支持项目,由政府搭建平台,帮助京郊地区蔬菜生产流通合作组织进城直接销售蔬菜,通过农民自产、自收、自营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以便解决蔬菜“买贵”、“卖难”问题。对于车载市场的选点情况,北京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的选址主要以三环路以外地区为主,选择蔬菜零售配套设施相对不足的小区,利用社区空地、闲置停车场、废旧设施等场所开办。
周末车载蔬菜当前的销售模式是,合作社从社员手中收购蔬菜,统一销售,年底有利润再给社员分红。一方面,合作社的收菜价比一般批发商高,让菜农得了实惠;另一方面,因为直销没有中间环节,销售人员都是社员,人工成本低,所以合作社的蔬菜销售价比市场价低。比如菜花,菜农卖给批发商每斤0.3元,经过几道环节后,市场上的销售价每斤至少要1.2元;而益农合作社从菜农手里收购的价格定为每斤0.45元,最后直销价为1元。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发现,周末车载蔬菜经营到目前为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周末出现的菜市,消费者更多是以体验新事物的心态来购买,并未把新模式替代传统购菜途径。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石景山区的两个售菜点仅依靠一辆蔬菜保鲜车进行运送,供给量无法满足需求;其次是从试点的管理与菜价上来看,车载蔬菜缺少专门的售菜人才。在调查中发现,蔬菜当天的定价没有合理的依据,大部分蔬菜价格低于本区农贸市场价格,可也有一些高于市场价格。而且每周提供菜品的数量也比较盲目,其调整的依据是上一周周末的销售情况,由于间隔时间长,供给变化存在滞后性。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扩大规模以及引进或培训人才来弥补,可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投入一定成本才能达到效果。现有的周末车载蔬菜市场是在享受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以低利润维持着,如果增加运营成本,或政府不能继续支持,周末车载蔬菜是否能够盈利是个未知情况,或者该模式将失去它的低价优势。由此看来,周末车载蔬菜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在石景山区长期运营。蔬菜直销的利润相对来说较低,要取得较好效益还必须从规模化、多样化上下功夫。那么我们再来看连锁经营模式。
2.蔬菜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连锁经营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的某种(类、品牌)商品的销售模式或某种服务的提供模式4。连锁经营把独立的、分散的商店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其下属连锁店分工明确、相互协助,形成规模效应,共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5。在很多行业,连锁经营模式的成功运作为企业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例如我国的水果超市是在21世纪初开始出现的,近几年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据统计调查,全国水果专卖超市超过10000家,单店年营业额360万元以上规模的水果超市超过1000家,年零售额过100亿元,占水果市场零售总额的5%左右。部分城市的成熟连锁超市已占本地水果零售总额的60%以上,如杭州、沈阳等6。
水果超市的出现和繁荣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随着农业的发展,规模化的生产成为必然趋势,这将给农产品销售的产业链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因为传统的蔬果种植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种植面积小而且比较分散。只有依赖贩运商去组织收购,再拉到批发市场集散才能完成交易。因此,传统的蔬果销售是经由“种植户—贩运商—批发市场—果蔬摊贩”这样一个链条。但是,当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后,种植基地与专业超市的对接就成为农产品流通可以实现,并且最具效率的模式。
其次,在国家政策方面,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农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为了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
最后,当与产地对接实现后,蔬果的连锁经营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连锁经营模式有利于对同一资本下多家店铺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调度各站点的人财物等资源信息。在采购方面,由于是规模采购,能够获得折扣、降低成本;在物流方面,由企业统一调度,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销售方面,由于企业是连锁模式,市场辐射面广,覆盖规模大,具有规模竞争优势。与单个摊贩相比,其规模大、形象好,易发挥品牌效应,更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大型超市相比,连锁店铺的网点又多又密。店铺开设在小区旁边,利于消费者就近购买,更能为消费者节约时间。
目前,虽然蔬菜连锁经营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水果超市产生的条件蔬菜产品也完全具备。并且,蔬菜与水果在产品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水果超市的成熟发展模式给蔬菜销售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3.石景山区的现有条件分析
接下来我们从蔬菜需求、政策环境、地理环境与人才四方面来分析在石景山区进行蔬菜连锁销售的现有条件。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由于部分不达标的农贸市场被拆除后未按“拆一建一”的原则建设新农贸市场,加之多年来绝大部分新建小区没有配套的农贸市场,石景山区也面临着一定的蔬菜供应缺口。根据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约有86%的居民更加愿意在居所附近购买蔬菜7。而蔬菜连锁专卖店由于设在小区附近500m内,可以弥补农贸市场辐射不足,冲击个体菜摊的价格主导权,为居民创造方便、快捷、安全的买菜环境,将受到居民的欢迎。顾客的支持为蔬菜连锁店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除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对区商委同志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伴随着石景山区CRD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非常希望这样新型蔬菜销售模式的出现,并提供支持。这些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为石景山区开设蔬菜连锁店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地理环境方面,石景山区坐落在西五环附近,石景山路、莲石路、阜石路与西五环、西六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方便近郊农业基地或合作社对蔬菜的运输,利用规模优势节约运输上的成本支出。
在人才方面,北京市具有人才聚集的特点,那么聘请与培训专业管理人才就有更多更广的选择性,更容易找到适合我们的连锁店管理人才。石景山区作为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利用好北京市的人才优势,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从形象、服务态度上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更能取得好的销售成果。
本研究为北京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支持项目,项目编号1215。
参考文献:
[1]赵媛媛.露天农贸市场将在五环内消失[N].北京青年报,2011年03月28日。
[2]孙毅.北京五环内逐步取消农贸市场 菜价上涨引市民不满[N].北京晚报.2011年04月06日。
[3]范润梅,庞晓鹏,王征南.蔬菜市场批零价差和价格传递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1期:110-114。
[4]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3。
[5]奚华.连锁店专卖店金牌主管经营与管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
[6]饶印文.水果连锁超市大有可为[J].中国商贸,2011年27期:9-10。
[7]杨为民,董清华.消费者行为对蔬菜连锁经营的实证分析——对北京市蔬菜消费者的。
[8]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渠道;对策
1 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产品超市脱颖而出,对城市集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目前国内的大型超市遍布郊区、乡镇,以连锁方式经营生鲜农产品,其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近两年来大幅上升,发展势头迅猛,对原有农贸市场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农贸市场“唯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活跃,各省市都相继出现了一批批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产品大王,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道层次过多,环节过长。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形式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以蔬菜流通为例,生产者(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要经过多个环节。即使是目前的生鲜超市,大多数也只是市场中间商与零售商的合二为一,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多层次的渠道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过高,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必须获取相应的利润;流通时间过长,而农产品具有保鲜时间短、易腐变质的特征,时间越长损耗越大,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受限。多层次的渠道模式也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从需求市场反馈回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地到达生产者,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
(2)渠道组织过于分散。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无一不是参与者众,缺乏组织和规模。从生产者方面来看,小农户、小规模的小生产方式与现有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产品生产者成为整个营销渠道中最弱势的群体,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生产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同时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中间商方面来看,职能单一、组织分散,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整个中间商层面的现状是: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为数众多充斥市场,成分复杂,大多数完全缺乏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对上不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对下不关心消费市场需求信息的反馈,使得农产品质量和资源配置失去市场控制。从零售商方面来看,分散化的零售点是符合消费者便利购买农产品的实际情况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零售终端的分散与经营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的问题。
(3)渠道交易活动传统,缺乏创新。从交易方式看,大多数农产品交易仍沿用传统的现货交易,即买主现场看货,实物交易,增加了物流负担和农产品储运损耗,限制了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地域范围,使得交易效率低下。现代交易手段如网上交易、拍卖交易、期货交易方式所占份额仍有待大力提高。从交易对象看,不仅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成交量份额很低,就连关系到所有家庭膳食的只需初加工的净菜产品的消费也未普及。保守估计,农产品垃圾要占到家庭生活垃圾的2/3左右,于是每天大量初始形态的农产品运入城市,与此同时又有大量农产品生活垃圾从城市运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在西方国家,只有加工好的农产品才可运入城市直接使用,节省了不少城市资源以及职业女性的家务时间。
3 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就必须大力培育各类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的生长与发育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立、运作等给予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三是政府部门应在市场信息、法律咨询、价格协调、纠纷调解、工商登记等方面为农产品营销主体有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四是应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如建立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制度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保障;五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间应加强合作,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区划,以主导农产品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
(2)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以提高流通效率。
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具体措施有: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加强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组织软硬件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扩大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实现规模经营;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集贸市场的发展则要继续推进超市化改造,改变过去集贸市场“脏、乱、差”和“食品安全无保障”的状况,促进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规范化。
(3)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提升营销渠道绩效。
针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存在渠道环节多、流通链条过长等问题,必须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渠道环节的减少来提高流通速度、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这一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销过程,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的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农民的集贸市场只占1.5%。这种渠道环节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结构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渠道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渠道系统的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渠道集成化来进行。垂直一体化是由生产者和中间商组成的一种合体。水平一体化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渠道成员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拓农产品市场。渠道集成化是指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通路进入某一细分市场。
(4)加强各行为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
一方面,中国农户是规模非常小的经济个体,大部分农户依靠非常小的土地规模进行简单再生产,多数农户的财富很少,因而其违约成本很低导致其容易选择违约行为;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等营销主体的强势地位,使其在选择违约行为时很难受到分散的、弱小的农户的追究,从而更易发生违约行为。各行为主体没有良好的信誉,就必然导致各行为主体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更多的违约行为,从而势必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工商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户等各营销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如强化合约管理,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以保证正常履约,增强工商企业和农户等营销主体的履约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互诚互信的市场环境,同时强化对合约的规范管理,实现从签约到履约的全程监督。倘若出现违约,要加大对违约方的惩罚力度,如要求其全面赔偿合约对方的一切损失,并在网络上公示违约方违约行为信息,使其承担由于违约所带来的形象和声誉损失,提高违约的机会成本——违约不仅需要赔偿直接的经济损失,还要损害其形象及信誉,严重的会导致其直接破产,由此促使契约双方履约。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成本对策
嘉锪鳌⑴┎肺锪鞒杀镜哪诤?(1)低碳物流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发展起来的新兴概念,是指人类在发展社会物流的过程中,以节约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其目标,在物流的流通、加工、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采取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手段等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2)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是指以农产品作为服务对象,对于农产品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加工等各个物流环节提供服务,实现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合理流动。 (3)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构成。农产品物流成本主要是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交易成本等所构成。其中运输成本主要包括物流运营过程中的运营费用、人工费用及事故损失、罚款等相关费用所构成。这一部分成本是农产品物流成本中主要组成部分,毕竟物流成本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运输的合理化,同时也取决于运输整体费用的高低。仓储成本主要是由仓储的运营成本、缺货成本、库存损耗等因素所构成。农产品总体物流成本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其仓储成本的高低。例如农产品企业签订了某销售合同,但是农产品在仍未支出前,企业就需要承担大量的仓储成本,其中包括资金占用成本、产品损耗等。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是由流通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企业需要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所产生的费用。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这部分成本需要根据不同农产品而各不相同。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是指在产品在装卸与搬运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主要由人工费用、运营费用及合理的损耗费用所构成。配送成本是发生在将产品从企业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费用。交易成本主要由交易前的信息成本、交易中的成本和交易后的成本所构成。
2 吉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1 吉林省农产品发展分析
吉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2007年至2011年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农业总产值在不断增加。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1年吉林省农林渔牧业的总产值从1414.9亿元增加到2275.15亿元,且每年增有增长(表1)。
2.2 吉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
农产品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从吉林省2010年物流总额变化来分析,2010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2632亿,同比增长12.4%,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6790亿,同比增长14.1%,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74.2%,仍是带动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外省市流入货物物流总额4199亿,同比增长1.3%,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18.6%。农产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流物品总额分别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3.3%、3.6%、0.2%、0.1%。由此可见,农产品物流增长保持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速度。(见表2)
2010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比2009年提高了1%。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741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比2009年提高7.9个百分点,占全省物流总额的3.3%。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产品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与工业品物流总额相比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距。显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农业物流而言,物流成本是影响农业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出吉林省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其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3 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
3.1 吉林省农产品物流组织效率偏低
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物流所占成本一般不到产品成本的10%,而在我国其花费物流方面成本基本都要超过总成本的20%~30%,而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例昜高,约占30%~40%,例如粮食的成本占40%,鲜活农产品甚至会达到60%左右。吉林省本身而言,其农产品物流组织效率偏低,其物流成熟度远未达到理想水平。在美国 ,如果某农场主想要销售粮食,就会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出面代表他与政府及其他部门进行协商、沟通各种问题,为其发展提供各种便利,同时还会承担农产品物流中的加工、包装、配送、装卸等重要职能。而对于吉林省而言,大多数普通农户仍然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虽然不是面对消费者,但离组织化仍很遥远。这就非常不利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也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3.2 吉林省农产品物流设施投资不足
农产品物流需要大量的物流设施与装备。如果设施与装备不完善不但会影响物流的运输、配送、装卸等环节,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产品的腐烂、浪费。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一般都采用的是自然环境下的常温物流,因而也导致了类似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造成重大的损失,每年我国在果品与蔬菜上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这比发达国家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吉林省本身经济总量不大,在农产品物流设施的资金投放上相比我国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就更少一些,进而使得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更高。
3.3 吉林省农产品流通体制仍不完善
吉林省内大多数农户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以各类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作为其流程范围。通过各级的分销商、中间商或者直销等形式进行销售。在这种流通体制下,其交易手段单一,而且市场管理也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的销售需要向各级市场上缴不菲的交易费用。一般农贸市场都是企业或者单位开设,需要收取费用获得生存,因此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再次升高。
4 降低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对策
4.1 提升吉林省农产品物流组织效率
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是提高吉林省农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提升吉林省农产品物流组织效率是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多点开花,媾合各个地区的行业协会,同时加强行业协会的职能,提高其服务职能,进一步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尽量在各地区鼓励当地的龙头企业带动零散农户,将农产品物流进一步流程化、标准化、统一化。
4.2 加大吉林省农产品物流设施投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
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物流网点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支持。2012年吉林省提出将要推出“三个三”工程,在吉林省30个县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在300个乡建立物流配送站、在3000个村建立物流配送点,以期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同时,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建立更多的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例如吉林省大成集团玉米深加工、吉粮集团的大豆加工、华正的肉产品加工等企业。
4.3 进一步改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大部分的经济发达国家都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地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流通设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化组织机构,这在某种程度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降低。反过来看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但收费高,其在物流配套设施的投入上也不尽人意,进而又导致农产品物流的成本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向国外发达国家来进行学习,进一步改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而降低农产品物流的成本。
参考文献:
[1]胡玉莹.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港口经济,2011(8).
[2]赵晓霖.吉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12.
[3]雷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12.
[4]万媛媛.陕西省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6).
[5]李琰.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成本节约优化问题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1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吉教科文字2011第324号。
论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指在稳定的前提下,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期间,如何变我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格局为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解决农工商分离、产供销脱节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市场衔接起来,促进上饶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必由的路径。
1 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绩
(1)龙头企业数量增加。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6家,市级龙头企业120家。
(2)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全市6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3家,亿元以上达到22 家。列入全省“双十双百”工程的1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
(3)带动农户总量增大。我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3.8亿元。如万年生猪集团大力推行“协会+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猪模式,带动农户养殖1.2万家。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4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3000人。
(5)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截止2008年底,我市获著名农产品商标24个;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47个;获绿标343个;获有机食品标志216个;无公害农产品68个。万年贡米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婺源县成为中国绿茶核心产区金三角之一,德兴的“源森”牌红花油被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
2 上饶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
上饶市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转化率都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单一的粗加工产品多,系列开发深加工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等“五多五少”的问题。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资源开发层次浅,造成农业后续利益流失,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难以实现。
(2)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现在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所以只能走组织化经营这条道路。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组织化程度并不高。2006年全市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95个、其它49个,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是社团法人,以技术咨询服务、交流生产经验和有关信息为主,在引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正确把握市场、顺利走向市场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办法,真正能够实现有效开拓市场的非常有限。
(3)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辐射能力不强是上饶市大部分龙头企业面临的情况。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上饶市级以上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188家,省级以上为6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22家,过10亿的3家。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主要受到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影响,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导致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难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4)品牌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认识不足,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山名湖被外地抢注,没有把商标作为拓展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二是目前上饶市农产品的少有大品牌,处于牌子少又不响的处境。
3 上饶十二五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路径
3.1 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抓农产品加工业,抓加工业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培育大品牌,从而才能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拧紧利益链。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1)粮食加工。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鄱阳湖更是全国闻名的“天下粮仓”,2008年粮食总产达286.5万吨。要想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扶持年贡米集团、弋阳大禾食品有限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
(2)茶叶加工。以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为重点,加大茶饮料、茶多酚等茶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条。整合茶叶的品牌资源,全市重点培植3-5个精品名牌。加强绿茶加工企业的改造与建设,提高绿茶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创汇。重点扶持婺源绿茶、婺源的“大鄣山”牌有机茶叶、“源发”牌绿茶、“林生”牌绿茶、“绿露”牌上饶白眉茶等知名品牌。
(3)水产加工。依托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代表的全市水产养殖优势,以渔业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以鳗鱼加工、龙虾加工以及常规鱼的熏、糟制品为主的系列加工企业。完善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开发精深加工系列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调理食品等,发展水产品综合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4)林木加工。目前,上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058.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7.7%,活立木总蓄积3836.9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158.4万亩,毛竹18314.6万株;用材林面积876.0万亩,蓄积1861.6万立方米,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以林木原料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发展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笋、竹工艺品、细木工板、高(中)密度纤维板、贴面板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5)畜禽加工。要大力实施无公害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培育和扶持一大批规模大、牵引力强的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企业改制,引进一批有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新企业。以加工冷却肉、分割肉为突破口,生产适销对路的袋装冷却肉为主的卫生方便食品,逐步实现畜产品由农贸市场走向超市、餐桌。
3.2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培育农产品品牌是促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手段。要使上饶农业发展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必须积极推进上饶“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优秀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战略。
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如婺源的茶叶品牌就有近40个,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有400余家,这种“百茶齐放”现象导致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所以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以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保护为平台,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
3.3 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不仅仅停留在生产领域,已经转向到了市场流通领域。发展是硬道理,卖出去更是硬道理,所以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放眼全球开拓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1)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企业。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经营公司,力促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苗种、生产资料供应、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由以本地营销为主转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营销并重,深购远销,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由注重农副产品的现货收购经销向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方向发展,发挥好信息在引导商流和物流中的特殊作用。
(2)发展超市农业。超市系统代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对农产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他们都是货架销售为主,摆上货架的东西与零售店里摆进柜台的东西不一样,与进农贸市场的更不一样,同样的水果玉米进入上饶市区的超市销售与进农贸市场的价格相差接近50%。因此我们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主动与国内外大中型农产品连锁超市挂钩,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为农产品销售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工配送、电子结算等新型物流业态。发展集团购买、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落实国家和省、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轻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3.4 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1)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重新定位政府的投融资作用。虽然上饶的经济和财政实力还不足以大规模反哺农业,但是政府财政支出新增财力的使用应当大幅度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于法定支农支出要确保落到实处,并最大程度去争取国家各项支农资金。此外,政府亦不能充当投融资的主导力量,而是要正确定位在其中的角色,即在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为其他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外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项目。
(2)大力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众多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投资农业产业化当中具有先天优势。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比较方面,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其人员和网点优势,加之对农村环境的熟悉,在向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样可以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在这方面有较低的边际成本。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扩大和丰富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能力,在这些金融机构开展适应农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贴现、汇兑、信用证等业务,为农业融资创造金融环境。
(3)充分发挥利用外资潜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农业产业的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而上饶在许多自然资源上有其独特优势,如上饶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等,这意味着投资上饶农业产业化能带来良好的收益,再则近年来上饶基础设施和投资大环境的改善,都使利用外资成为现实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积极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丰富利用外资的方式。
3.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积极培育和扶持由农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以“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为原则,以产权为纽带,大胆探索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以农户入股的形式,与合作组织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农民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还要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
(1)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更要不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在财政、技术、金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淡化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行政色彩,防止走“政企合一”的老路。
(2)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在市场运作的前提下,把合作经济组织办成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登记、照章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同时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引下自我组织、自我保护、自我发展。农民从合作组织的服务中得到利益、合作组织通过服务获得收入。
3.6 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农民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涉农部门信息网的作用,在扩展容量的基础上,规范信息采集、分类。增加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电视和广播电台对农业信息的传播量。
(2)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条件具备的村要配备农民技术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村科技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解决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动物防疫网络的断层问题。
(3)建设良种繁育体系。通过现有的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种苗、种畜)经营部门以及农业龙头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扩大我市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
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区、市科协的帮助指导下,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市科协“六大”和区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技示范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区科协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今年以来。深入开展以“正作风、树形象”解放思想干干净净干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新形象,营造了团结协调、开拓进取、廉洁高效,富有战斗力的集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目标任务明确、活动内容具体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本单位在履行职责、工作创新、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提升干部素质和推进务实作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围绕中心。
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安排部署,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协调人事、农牧、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扩大农民就业率。针对区农村产业结构特点,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等方式,重点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妇女骨干、企业员工、专业大户、失地农民举办畜牧、果树、特种水产、蔬菜种植、企管、家政管理等培训班72期,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短期培训2600多人次。
科普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扎实做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二)夯实基础。科协努力克服科普宣传资金短缺的不利因素,积极为辖区部分农贸市场和街道社区配备、更新科普宣传设施。一是采取自筹和广泛争取社会资金的方式,拿出部分办公经费,为辖区范围内部分科普宣传画廊和宣传栏进行了内容更新和完善。二是与长城中路办事处协调,为长城中路银凤市场、铁东街天成市场、内分别新建了一部电子科普宣传屏和72块悬挂式科普宣传栏。三是为辖区工人疗养院制作18块护栏式科普宣传栏;四是黄河东路办事处盈南村农民创业一条街兴建了20块橱窗式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屏和科普宣传栏的建设,夯实了科普宣传基础,发挥了科普资源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科技致富信息、科普常识以及新技术、新品种信息通过科普宣传栏的载体广泛传播,真正使广大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从中受益,得到实惠。
扩大科普工作宣传面。坚持每年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科普活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等已成为我区科普教育的平台。2008年科技周、科普日活动期间,三)抓住重点。辖区共有8个科协组织、260名科普志愿者围绕资源节约、环境污染、预防疾病、食品营养与安全、养生保健、防病防灾等内容,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共计举办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16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图书、宣传画册、宣传单8000余册,制作、更新科普画廊400多米,参加科普活动人次近5000人。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科技周、科普日等宣传重点,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科普活动得到辖区群众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科普宣传活动收到明显的成效。
三、创新工作手段。
区已顺利通过自治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验收,一)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自治区、银川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各站点信息员均达到四会”要求(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信息服务站实现“三项功能”服务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互连网经营信息服务)今年上半年集中对村队干部、党员、种养大户等重点人群进行农业信息获取及、实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等常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操作技能的基础培训。通过党员轮训、视频授课等多种形式,咨询、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
[论文摘要]当前,在金融危机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关键角色。乡村旅游能否长远地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本项目组认为乡村旅游应该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具体说来,应处理好乡村旅游本身几个相互矛盾、相互关联的问题:一、乡土性与现代性;二、物质性与精神性;三、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最近,国家旅游局对外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033.19万人次,同比下降4.42%;过夜旅游人数392.44万人次,同比下降10.8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27.69亿美元,同比下降18.99%。作为弹性消费品,旅游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比较密切,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旅游消费较为旺盛。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旅游市场正进入寒冬时期。但是,整个旅游市场并非铁板一块,根据《经济日报》2009年2月1日的报道,乡村旅游正成为居民欢度春节的重要选择。许多乡村旅游点、温泉度假地、滑雪度假村等预订爆满。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关键角色。
乡村旅游在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发展契机并非偶然。黄洁根据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jung) 的情结理论,认为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机。2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居民其实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蕴藏着贴近自然、贴近泥土的渴望。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下来了,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也随之慢下来了,人的心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怀疑、犹豫之后会变得从容、淡定。在这种时候人们开始有时间回过头来观察、反思过去的生活,重新思索生活的意义。乡村区域优美的自然景观、清新洁净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风民俗、独特的农家情调都在吸引着城市居民疲惫的身心。
尽管乡村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返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乡村旅游能否抓住机遇,我们尚无法作出肯定的答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乡村旅游点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地大多环绕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是特别适合“短期休闲度假模式”的游憩空间。在金融危机下,政府方面应加强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投入,经营者方面应不断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这是目前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根本途径。具体说来,应处理好以下几个相互矛盾、相互关联的问题:
一、乡土性与现代性
毫无疑问,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保持乡土性应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等现代性对乡土性的侵蚀。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过度强调乡土性、强调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并不符合游客的审美心理。虽然城市居民是为了体验乡村的乡土味而来,但是作为本身已经高度现代化的人,对乡村生活本身必不可免的落后方面无法容忍。城市居民心中的乡村是诗意的乡村,与我国现阶段真实的乡村距离遥远。乡村旅游点如何在真实性和理想性之间定好位,是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此,政府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在建筑风格改造、公共厕所、停车场、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持,把以上公共设施设计成与农村的乡村性和谐的形式,如麦秸垛式的停车场、豆栅瓜架下的餐厅、拱顶绿坡式的垃圾场等等。
二、物质性与精神性
目前,我们注意到,全国各地、市相继推出了旅游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可以到某些指定的乡村旅游点使用。南京、江西的某些地、市还特地推出了专门的乡村旅游消费券。消费券一般和现金套用,在给游客以实惠的同时,也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现在正在蓬勃开展的自助摘草莓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文化灌注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如果乡村旅游点仅仅以物美价廉的农贸市场样态存在,那么是不会长远的。乡村旅游本身应该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乡村旅游的内在价值及附加值都经由文化表现出来。精神资源永远是用之不竭的,源源流传的各种神话、传说、诗歌、故事、谚语、谜语、歇后语等民间文化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传奇色彩。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然,这里的文化概念非常宽泛,不仅包括音乐、舞蹈、雕塑等狭义的文化范畴,也包括手工艺品、方言、饮食、历史遗迹、建筑、宗教、服饰等都可被视为文化范畴。纵观国内外乡村旅游胜地,无不以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
处理好乡村旅游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关系,是提升旅游品位的关键环节。在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方面,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资源可以挖掘:一、节事活动;二、饮食文化。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是否具有特色,是能否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所在。饮食是旅游重要的六要素之一。乡村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古代菜谱;2、文人诗词;3、地道祖传。
三、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要处理好乡村旅游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本项目组认为应强调乡村旅游的休闲审美功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乡村旅游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实现乡村旅游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大多还停留在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水平上。实现乡村旅游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本项目组认为当前应抓住金融危机契机。
首先,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旅游工作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乡村旅游点卫生环境的整治,同时注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对乡村旅游加大投入不失为当前政府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良策;二是要加大统筹管理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
其次,乡村旅游点本身应抓住契机,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接,本项目组认为目前应充分利用农民工资源。金融危机下,大量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农民工阶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农村与城市的连接者,对农村非常了解,对城市生活也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如果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行乡村休闲旅游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不仅对推动乡村旅游的管理规范化、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解决当前金融危机下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
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 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模式 农产品物流中心
盐城作为江苏省农业大市,其农产品产量一直居于全省前列。农产品批发市场则一直是带动盐城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枢纽,它带动了该市农产品的流通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落后的农产品物流无法使得大部分农产品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因此,优化盐城市农产品物流模式,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对加速盐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有着实践意义。
1 农产品及农产品物流
1.1 农产品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类、蛋类、菌类等。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有许多特有的属性:易变质性、消费的经常性、生产的季节性、生产地域分布的分散性。
1.2 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生产者为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围绕农业生产出来的初级产品发生的一系列物质实体和信息的排列管理活动,将各相关节点有机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农产品物流是将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储存、配送、包装以及相关信息收集和管理等多个环节整合为一个系统,使农产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角色转换。农产品物流区别于工业产品物流的四个特点是:①高要求。农产品极易腐坏变质,因此,保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是体现大部分农产品物流价值的关键所在。②分散性。农产品的地域性、季节性等决定了供应方的分散性,农产品的供应方多是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农户们。所以,当前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因农产品分散性而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这一问题。③信息的不均衡性。农产品物流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分散经营的特性,不利于生产者准确掌握市场供需规律。农产品“难卖难买”问题日益凸显,投机主义行为充斥整个市场。④产业的综合性较强。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由多个利益体和多个环节共同构成,涉及多个领域,因此产业综合性很强。长期以来,市场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认知仍有偏颇,认为农产品物流仅仅是农产品的流通。这种认知显然不符合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逻辑。从某种程度上讲,农产品物流属于农产品流通的范畴。除此之外,商流、信息流等均属农产品流通的范畴。
2 盐城市现行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目前,盐城市形成了以批发市场物流模式为主,农贸市场物流模式、农超对接物流模式为辅的格局。
2.1 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情况 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盐城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始建于1992年,市场占地面积近40亩,拥有经营钢架大棚4000多平方米,经营用房100多间,办公营业楼1000多平方米,停车场近5000平方米。市场主要从事蔬菜交易为主,日进场交易人员万余人次,主要销往江苏各地,然而家禽类、水产类、蛋制品、干货原材料等农副产品却相对较少。
由于城市化发展,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已地处市区内,大型车辆的进进出出影响着市区的交通。批发市场与市区主干道仅靠一条宽5米左右的道路相接,拥挤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交易受阻。
2.2 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运作模式流程分析
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的运作模式流程中,农产品从供应商处提供给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中农产品的交易有批发和零售两种情况。交易量比较大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商至中间商和其它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交易量较小的农产品则是经过一些本地的小商贩或者批发市场本身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2.3 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运作模式的缺陷 第一,运作效率差,流通成本高。目前,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仅仅为批发商提供交易场地,普通管理也只涉及场地清洁和农产品出入市场等的管理,商户之间分散管理、各自为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缺乏科学的规划,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批发商和农民自行承担货运任务,由于在途运输、包装设备的限制,农产品在运输途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损耗,销售者往往因此而蒙受经济损失。
第二,信息化程度低,产品供需信息传递性差。从某种程度上讲,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更像一个参与者众多、信息相对分散的交易场所,而并非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虽能反映一定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状态,但是由于产业链中各市场主体的信息化程度、地域分布存在差异,造成各成员信息接收速度滞后于市场信息更新速度。
第三,缺乏专用性资产,市场覆盖范围小。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保鲜技术一般,且缺少一套专门用于农产品保险的冷链设施,这对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极为不利。为确保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产品从产出到销售不宜超过一天。从市场覆盖区域来看,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还主要是以满足当地的农产品物流需求为主。
第四,以个体交易为主,抗风险能力差。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时间十分短暂。整个市场缺少一套相对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利用最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拓展利润空间是所有市场主体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最终目的,当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波动时,若无法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信息,必然因其市场活动的滞后性而蒙受经济损失,而相对滞后的一方多半是农民。
由此得出,大型批发市场物流运作模式已不适合成为盐城市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
3 盐城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化
3.1 优化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盐城市农产品物流体系是多个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个综合体,因此优化运营模式时,首先要把握大局,力求在不影响整体效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拓展各市场主体的利润空间。②协调各方原则。参与农产品物流产业运营的各市场主体不仅涉及网络信息、加工和储运等多个领域,对政府与企业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管理应该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鼓励其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并将各市场主体有机整合共同推进盐城市农产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③资源整合原则。目前,盐城市的农产品物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这为本市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改进盐城市农产品物流产业运营模式,必须经政府之手宏观调控,优化配置市场资源,为盐城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2 建立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盐城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经过分析,对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新的运作模式流程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该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①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物流中心的参与,使农产品交易双方交易顺畅。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立,使物流有了专门的主体,避免了上述各现行模式中供销双方“业余”参与物流运营的方式,降低了运营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向精、专、优的方向转变。②销售主体新。现行模式下的各销售主体比较分散且各自为政,现将各销售主体有机整合,主要包括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市场主体。农产品经加工后直接转入该模式进行销售,以便物流中心依据各产品的销量进行合理分配。③信息共享。盐城市农产品物流中心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媒介,对全市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信息都进行充分传递、接收、处理等,贯穿农产品的供应、加工、配送、销售直至最终消费的农产品物流全过程。农产品物流产业中的所有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合理安排各自的生产活动,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④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是,目前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模式会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监管。
3.3 盐城市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功能分析 对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运作模式进行优化分析,盐城市农产品物流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①交易功能。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即使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概念进行设计和建设,但是作为最基本的交易功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摈弃。农产品物流中心可以采用先进的交易流程来提升市场应有的交易功能。市场交易形式在交易大厅各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自由式实体交易,以及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的虚拟的网络交易。与实体交易相比,通过网路平台交易的方式更便捷、更高效。②仓储功能。仓储功能是针对物流量大、无法被马上消费的农产品进行的一种暂时性贮藏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延长了农产品的销售,缩小了农产品淡旺季之间的差异,使处于产出淡季的农产品仍然能够不间断供应。在仓储过程中,应该提前掌握农产品特点,尽量避免因农产品损耗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③流通加工与配送功能。流通加工与配送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一定范围内,经过对农产品进行筛选、加工和包装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品送至指定地点的一种物流活动。流通加工与配送的主体是消费者,因此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二者应密切合作,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④产品质量溯源管理。产品质量溯源管理主要涉及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及质量溯源管理两方面。其中,质量检验检测是以抽检的方式检查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质量溯源管理则是对市场内交易信息进行收集和记录。通过产品质量溯源管理能准确获知农副产品的流通节点及流通路径,实现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形成一个无缝化的监控链。⑤信息处理功能。物流活动的开展,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物流中心的运营效率,常常反映在信息的有效运用上。首先,农产品信息平台通过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全面搜集、整理和分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到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其次,农产品信息平台以其专业的业务能力,为农产品物流产业链上的各市场主体提供市场预测、库存策略的建议以及配送路线的设计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最后,农产品物流产业中的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全面掌握市场动态信息,实现科学决策。盐城市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平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条形码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推广应用,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更新速度,不仅降低了物流运营效率,而且造成物流资源严重浪费,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平台就相关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推动农产品整体物流体系运作更加流畅。
4 结论
盐城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化实现了农产品商物分离,物流第三方企业在用户有需要的时候即可提供商品和服务,不再受市场的局限,既节省了物流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运输,减少了损耗;盐城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化使得信息的共享更加便利,使信息需求方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信息,提高了交易的效率;盐城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化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在农产品收获后,进行相应措施的处理,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
因此,盐城市采取优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符合当地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的,该模式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发展农产品物流,推动当地经济的进步。
目前,正在建设的华东(盐城)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盐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即为该模式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小金.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0:3.
[2]贾薇莉.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河北保定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物流为例[J].徽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85-87.
[3]吴永民,伶新,杜闻隆.关于山西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0(02):98-101.
[4]国利斌.山东省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构建[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0(8):260-262.
[5]张任棠,牛祝甘,刘伟.关于加快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与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31-436.
[6]盐城市农业信息网http:///my.asp.
关键词:商贸物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圈;交易市场;物流园
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城市的商贸物流产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效、安全、通畅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垫江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重要接点,川渝东部的陆上交通枢纽,川渝合作新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为了充分发挥商贸物流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垫江县提出加快建设渝川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决定,并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垫江县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的格局,形成渝川东部地区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辐射中心,促进垫江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渝川东部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
一、现状基础与发展环境条件
近年来垫江县商贸经济发展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在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相对于渝东北地区其它10个主要区、县,2014年垫江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列第三位,仅位于万州、开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列第二位,仅次于万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列第四位。
2014年垫江县商贸流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73亿元,同比增长14%。
表2 垫江县社零分行业比重
垫江大型商业网点持续推进建设,新世纪百货、重庆百货、国美电器、永辉超市、重客隆超市、苏宁电器顺利营业,县城核心商圈逐步形成;拥有现代化设备、科技含量高的商业网点逐渐增加,电子收款机、计算机、自动消防、电动扶梯等在综合商场及超市得到运用,现代商业理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技术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企业,商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温州商贸城入驻商家累计达500多家,12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另外渝东建材市场、澄溪木材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以及正在建设的渝东汽摩城、渝东粮食仓储物流园区,为打造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用地规模来看,截止到2014年,垫江县共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4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4%,人均用地面积约为1.8O/人。物流仓储用地8.4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73%。商贸物流发展用地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分布较为零散。现状商业设施多以底层商业的形式布局于居住地块而未单独占地,因此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量偏小。
图1 垫江县城商贸物流用地现状分布图
二、发展思路
垫江县的商贸物流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为构建集批发、零售、休闲消费、农产品流通、物流仓储、及其他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包括六方面内容:
1、交易市场(批发与零售):专业市场、综合市场;
2、商圈(零售):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区、社区便民商圈、镇级商贸中心等;
3、休闲消费:休闲消费园、农家乐;
4、农产品流通:县城、乡镇、县外销售中心
5、物流仓储: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配送网点;
6、相关服务:会展、住宿餐饮、电子商务。
三、规划目标
垫江县商贸物流体系的总体目标为:依托地处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转变商贸物流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区域聚集辐射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商贸物流一体化、集群化、特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强化区域性商贸物流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大商圈、培育大市场、发展大物流、做强大企业,努力打造渝川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域。具体包括:
1、建成县城核心商圈,形成以核心商圈为龙头、社区便民商圈和乡镇商圈为基础,与城镇协调发展的商业新格局。
2、建成专业市场集群,形成以特色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新格局。
3、建设渝川东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物流仓储基地;建成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以综合物流园区为基础、专业物流园区与产业配套仓储区为补充的物流新格局。
4、建成餐饮休闲消费产业集群,形成以品牌餐饮企业、特色美食街、休闲消费园、地方特色招牌菜品为支撑的餐饮休闲消费新格局。
5、建成农村流通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以综合批发市场为主体、产地集散市场为补充、冷链物流为支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规模预测
2014年垫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04亿元,商品销售总额为95.22亿元。其中西欧商圈(老城中心商圈)交易额达到18亿元。预测垫江未来商贸物流业发展规模如下: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到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0年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2%;远景到2030年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1%。
2、商品销售总额
到2017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远景到2030年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1%。
3、住宿和餐饮业
到2017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0亿元;到2020年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9%;远景到2030年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
4、物流业
到2017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2020年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9%;2030年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6%。
五、商贸物流业体系构建
图2垫江县商贸物流体系构建示意图
六、商贸业总体布局
县域商贸业由县城商贸业、镇乡商贸业、休闲消费产业及农产品流通体系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县城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商圈、交易市场和现代服务业均属于县城商贸业范畴;镇乡商贸业包含镇乡商圈(商贸中心)及农村便民商业;休闲消费产业包括休闲消费园和农家乐;农产品流通体系包含县城、乡镇及线外销售中心三个部分。
县域商圈布局方面,县城商圈采用“1+N”布局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布局模式;镇级商圈统称为镇级商贸中心,并分级布置,分为市级商贸百强镇(3个)、县级商贸重镇(3个)、一般镇乡商贸中心(14个)三个层级。
图3垫江县域商圈布局规划图
七、物流也总体布局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垫江县的区域交通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构筑起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公共配送中心为支撑,以物流配送网点为基础的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尽快形成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逐步建设成为渝川东部区域性物流枢纽。
图4垫江县物流总体布局规划图
八、结论
商贸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在带动农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解决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贸物流规划是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合理布局,完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务部,商贸发〔2011〕67号)
[2] 高敬、雷敏.商务部:六项举措促商贸物流发展[J] .珠江水运;2013年22期
[3] 张建国.抢抓机遇 加快省会城镇化进程[J].济南政报 2010年02期
[4] 张晓洪.构筑商贸物流中心的策略思考[A] ;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5]卢扬.辽宁省各城市商贸物流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殷东宝、姚志明.加快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构想[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论文摘要:湖南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需要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怀化作为后发展地区,必须扎 实做好构筑区域性现化商贸物流中心这篇大文章,开辟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好路径。
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已成为湖南崛起的重要战略。怎样才能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呢?笔者认为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只有各市州形成和壮大了自己的地方特色经济,才能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作为后发展地区,怀化必须做好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这篇大文章。
一、怀化构筑 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态势
推进怀化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既有优势 ,又有基础 。怀化有较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怀化市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区域中心,是东南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属华东、华中、华南经济区到西南经济区的过渡地带 ,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二传手”。它作为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从建市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座 以交通为平台,着力发展商贸物流的城市,就是一座商流 、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市场要素聚集辐射的城市,其辐射范围为周边44个县市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1500万人 口的区域。同周边地区相比,怀化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古有“全楚咽喉”、“滇黔门户”之称,湘黔、枝柳、渝怀三条铁路呈“大”字型在市区交汇,火车编组站有7300个车皮的编组能力 ,是 中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320、209、319三条国道过境12个县(市、区),随着邵怀、怀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常吉高速即将建成 ,包茂高速即将动工,芷江机场航班不断拓宽 ,怀化“桥头堡”、“二传手”的地位将更加提升,从而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
怀化有较坚实的现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 ,怀化商贸物流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市场建设与培育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怀化建设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80个,营业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已形成建材 、汽车、百货等12大类专业批发市场 ,年交易额 175.8亿元,其中年销售额1亿元 以上的市场18个,市场群体形成了“买全国,卖西南”的经营格局,全国各地生产的日用百货、IT数码等几乎都在怀化设有商和销售点 ,怀化批发零售额为铜仁总额的5倍。怀化火车南站 日处理车皮量达1.2万个超过设计能力一倍,这些货品中50%的销往铜仁、吉首、凯里等周边地区。二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百货市场、供销合作社、仓库等传统商贸物流业态逐步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所取代,以湖南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为标志的物流企业引入了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发展较快。步步高、苏宁、家润多、华天等国内知名企业及肯德基、沃尔玛等世界知名外资企业人驻怀化。三是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些年来,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湘西 自治州、贵州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的2.6倍、6:3倍 、3.7倍 ,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第三产业GDP占全部GDP的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总量的比例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可以说,目前 ,怀化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城市建设的新亮点,财政收人的增长源 ,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怀化有较严峻的内在制约因素。怀化商贸物流产业 目前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初始阶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无序开发 ,过度竞争。家电、汽配、副食、建材等专业市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同质市场相互竞争,往往新开一个市场,就会从原有市场拉走一批客户 ,造成市场不同程度“空巢”。近年来,购物中心卖场无差异化建设情况比较突出,导致零售市场竞争烽烟四起 ,造成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二是市场业态水平不高,商住一体现象严重 ,仓储设备不配套。市场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管理主体多元,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市场开发经营脱节 ,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 、集约化程度低。三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货运站(场)尚未修建,连接周边地区的公路等级不高 ,汽车货运企业规模较小,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二、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主要路径
为加快构筑 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步伐,怀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 《怀化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怀化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等总体规划,在具体发展路径选择上 ,目前有四条现实路径。
以规划中的五大物流 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立覆盖大西南的高标准现代物流园。一是建立城市中心商务区。依托现有基础,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层次,增强功能 ,建成集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高档酒店、写字楼、特色商业街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商务区,形成一批领跑周边区域的特色专业市场。二是建立中国西南物流中心。抓住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国物流实验基地的良好契机,在李公湾池回上瑞高速连接线区域划出3000亩土地 ,形成 以专业市场为基础 ,集仓储、批发、运输、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且辐射大西南的多功能物流中心。三是建立-fLl1人桥第三方物流园。依托仙人桥七条铁路专用线区域资源,完善仓储设施 ,增强物流配送功能,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物流园。四是建立城市社区商贸服务网络。按照便民便利的要求,建设一批以中、小型连锁超市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形成完善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五是坚持“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园。以建立经济开发区为契机 ,加快流通加工园建设进程 鼓励引导流通企业和各类加工企业人园,大力发展流通加工工业,优先发展小商品加工业 ,提高本地产品的市场 占有率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依托市工业园,大力发展工业物流,特别是要重点抓好泰格林纸、汇源果汁、金大地、海联食品等重大工业项目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依托 ,发展加工贸易业,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据调查,沿海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型和高耗能产业 ,预计未来三年内,仅东莞就有近5000家企业将向外转移。怀化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电力比较充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正当其时。主攻方向就是在工业园建立服装、鞋帽加工园和食品加工园,在经济开发区建立印刷、农产品和小商品加工园等;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 ,引进资源开发加工型项 目;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引进新型制造业、科技型和生产服务型项目。注重抓龙头引产业,依靠战略投资者带动相关配套项 目的引进,实现由引进企业向引进产业的转变。
以项 目建设为抓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商贸物流项 目建设步伐。通过资本运作和企业合作,着力引进有实力 、有资源的品牌企业,培植能代表怀化形象的龙头企业,推进怀化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除建设好火车站前广场、市府休闲广场等兼具市政和商贸功能的项目外,应重点抓好中国西南商贸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商业步行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从当前来看,督促在建的25个项 目加快建设进度 ,尽快竣工投人运营,形成 以佳惠、怀仁 、步步高、德天、华天等连锁企业为龙头、辐射周边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
以“万村千 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城 乡市场建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培育农村市场,启动和扩大农村消费,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加速推进“万村千乡”工程的步伐,要在2007年300家的基础上,到2010年完成1500家,形成一个流通有序、覆盖全市农村的日用生活与农资网络。一方面,抓好现有市场的改造、提质扩容。结合新市场的建设开业,划行归市,引导各类经营业态向专业市场集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的建材、粮油 、汽车摩托车、酒类等12大类专业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对现有市场和其他商业设施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改造升级;加大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整治力度,建立城区农贸市场和社区商业网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引导和指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竞争力。
三、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承载平台
怀化经济开发区是怀化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面对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重大任务 ,要构筑好承载平台,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探索,实践中积极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怀化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确定发展思路。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的大机遇,以思想创新引领思维创新,以思维创新推进思路创新 ,以思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第一,立足思想创新 ,树立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工作首先是思想的创新。怀化经济开发区作为湖南五大区域性物流中心之一,湖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 ,一是要敢于创新。要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禁锢,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勇于突破条条框框,闯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二是要善于创新。要紧紧抓住市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怀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的决定》中提出的大胆进行人事和工资改革的机遇,近期着力在用人机制和工资改革中创新突破,从而探索出适合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好途径。三是要勤于创新。要善于把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与“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结合起来,把发展速度 、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打通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 、符合经济开发区实际的发展通道,最终实现从创造硬环境 向优化软环境转变,从开发园区向开发经营园区转变,从经营市场向经营商贸城市转变。第二,注重思维创新,营造勤政高效的运作机制。思想决定思维,好思想才能引领新思维。只有思维方式的大转变,才能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才能突破政策禁区,创立勤政高效的新机制。要大力创新人才机制,为人尽其才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要着力改革运行机制 ,营造机关人文关怀的良好环境;要全力完善服务机制 ,建立一套全新 的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机构 ;要极力改进工作方法,抓住需要创新的重点工作,找准工作的切人点,实现重点突破。 第三 ,着眼思路创新,明确商贸物流的发展战略。思维决定思路,新思路才有大出路。未来几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是“一二三四五”。“一”是一个 目标。即按照“目标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和“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八年再造一座新城区”的发展战略 ,用八年的时间,把经济开发区建成湖南一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新型加工业基地。“二”是两发展两推进。即“发展新型加工业,推进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先导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进新城区建设”。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新型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力图通过有重点、有层次的产业发展 ,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聚,进而形成具有商贸物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打造后发竞争优势 ,推进商贸物流城区的建设。“三”是三个导向。即在发展重心上注重“基础前导、物流先导和产业主导”。基础前导指按照高标准、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完善以城区路网、商贸设施和休闲广场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构建大容量、多层次的交通格局;物流先导指在招商过程中突出物.流产业的重心,变“招商引资”为“专业选商”,要瞄准技术含量高、拉动作用大、创汇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或集团落户经济开发区产业主导指把产业发展的走向定位在新型加工业,加快相关配套产业 的发展步伐 ,要瞄准世界五百强,通过引进主导产业 ,形成加工产业为主、服务齐全的发展格局。“四”是四大产业聚集区和四大组团。即按照“功能定位突出创新”的原则在功能分区上着力构建四大产业聚集区和四大组团,在近期形成“四大产业聚集区”:以现有各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聚集区,通过优化组合 ,提高档次,形成商贸市场群;以凤园小区为中心的物流聚集区,通过扩大规模 ,提升品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先导区;以黄家山四组靠近神龙西路区域为重点的加工业聚集区,按照高规划、高档次、高标准的要求合理布局 ,形成小商品精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科技产品创新加工等专业加工园区;以滨江大道沿线为主体的商居聚集区,形成档次品位高、宜居环境优美的沿江商居风光带。中期着力发展“四大组团”,要按照一区多园的原则,进行整体布局,完成以下四大组团:以建成区5平方公里为中心的商贸区组团;借助包茂高速池回出口的优势 ,拉通五桥 ,发展以李公湾村为核心的近5平方公里物流区组团;以花背 、溪坪两村部分组为主体近8平方公里的加工区组团;以南山寨相配套近6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区组团。“五”是五条融资渠道即通过开发行贷款、商业银行借款、战略投资者垫款、土地运作筹款及民间资本注款等五条不同的途径,在投融资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解决过来资金渠道不畅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地筹集经济开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资金 ,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土地增值,以土地增值实现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谈及素质教育就不能不谈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影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创新动机。如果教学氛围紧张,学生就会畏畏缩缩,不敢展示自己的理解思路、做题方法。这样,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不清楚,就不能因材施教,又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回归自我,展现自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或对症下药,或给予鼓励。不过,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和赏识学生,绝不能讽刺挖苦,唯此,学生才会消除一切思想顾虑,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设疑设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如讲“公民个人储蓄存款的作用”时,教师可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1)2008年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y行又一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降低利息是有利于增加储蓄,还是为了减少储蓄?(2)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存款利息减少,对公民个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降息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示下,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创造力。
三、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材,没有教材为依托,创新教育则会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备课,努力挖掘教材深意和隐含意,找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例如,一段文字的解读、一个重要的提示、对一个图表的分析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看似抽象、距生活甚远,其实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讲抽象的“辩证法”时,我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辩证现象,从而使他们了解政治中的辩证,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最后总结出:生活中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发展的,新事物势必要代替旧事物等。趁机,我又问道:“旧事物要被替代,那新事物又怎么出现呢?”学生齐声回答:“创新。”当学生说到创新这个词时,我便及时出示了一张北京、上海、深圳最近三年的发展综合比较表,然后让学生根据从表中所发现的内容,制出自己家庭近三年的综合变化表。学生跃跃欲试,咨询家长,认真和家长沟通交流后,他们设计的变化表有些直观清晰、一目了然,有些图文并茂,充满了人情味。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了活学活用,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它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组织社会调查,就是组织学生学习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和观点细致地考察社会观象,以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一种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调查,可由学生带着问题回家乡调查,也可由学生在校内对师生进行调查。为了加深学生对“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所有制、市场经济“等内容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从1元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从“农贸市场”、“家电产品”价格的变动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学生自选题目、制订计划、实地调查等环节的开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用事实材料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切入点,大胆探索,敢于尝试,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善于捕捉启发学生思维的契机,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生态问题;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定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以汽车、能源、煤化工业为主的城市,近年又提出了
“一城、三区、四镇”发展框架,进一步进行了总体规划。一城指的是定州城区,
三区是:唐河循环经济园区、沙河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镇:南有李
亲顾、北有清风店、东有东亭、西有明月店四个环定州的四个小城镇,其中李亲
顾镇为总体发展框架的“四镇”首位。李亲顾镇以丝网加工、商贸物流为主导产
业,工业发展劲足,现有钢网、刀具、铸造等工业企业多家,年产值逾20亿元。
小城镇建设迅猛,如何基于生态持之以恒落实城镇建设规划,是迫在眉睫需要解
决的问题,本论文将从“集中建设工业园区、新民居、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打造
了功能分区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卫生良好的小城镇形象”进行论述。
二、小城镇镇总体规划:
1、建立以李亲顾镇为中心的生活区、商业区
李亲顾镇地处定州市南部,城乡客运站位于镇中心,车站东侧为大型农贸市场,物流、客运便利;办学60多年的“定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位于镇南部;“定州市第三医院”位于车站西路……改镇集中了商业、交通、医疗、教育…..故将此镇作为生活区、商业区。但该镇村民居住较分散、自家宅基地占地面积大,政府或开发商可以以村民为自愿为前提收购宅基地,集中建设多层/高层住宅楼将农民统一安置,空闲出来的空地可以建设商业贸易园区、中心公园、娱乐场所,或将学校、医院扩建,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2、建立以留宿、李辛庄等村庄为集中工业园区
定州南部工业加工、制作业主要集中在留宿、李辛庄两村庄,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设备陈旧、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等问题,所以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使得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环境。留宿、李辛庄两是李亲顾镇的邻村,故规划将两个村庄合并将工业园区扩建,将加工制造业集中可以统一管理、统一实行环保措施。
3、统一农民耕地
目前李亲顾镇农业生产模式是:自家耕地自家播种,但也有一部分村民或企业家将自己耕地交给邻居或亲戚耕种,自己购买商品粮,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加快,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自己耕地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故规划考虑保证耕地面积不变、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耕地统一管理,经考察李亲顾镇区内现有耕地约6万亩,将此用地规化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基地。
三、小城镇发展中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随着小城镇内乡镇企业的兴起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小城镇的环境受到很大的破
坏,主要原因正是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所以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使得周边的
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环境。
1、小城镇环境污染的种类:
由于乡镇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企业管理者缺乏环境意识,使得乡镇企业没有完善的环保设施和配套的污染治理设备,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2、对策
小城镇环境管理工作应依据“增加环境意识,重视源头管理,推行综合整治,
强化监督机制”的原则开展。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应多样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以达到管理效果,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多样性: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体的广告、宣传和文艺节目,使得环境保护
的宣传方式多样化。
3)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如在旅游景区,主要针对游客宣传保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对于在校的小学生
则应该宣传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4)抓住关键环节,重视废物的源头管理
通过对小城镇的系统调研,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性质、类别、数量和规模,找出污
染的关键原因,分别进行控制。特别要对污染的产生源进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
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如对生活垃圾开展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做到生活垃圾的
资源化和源头减量化,为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打好基础,也可以降低处理难度、
减少处理成本。
5)从产业结构优化到废弃物处理,多方面推行环境综合整治
逐步优化和完善小城镇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控
制污染企业上马,关停规模小、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加强企业的技术
改造,通过优惠政策促进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6)建设区域性环境管理系统。小城镇或小企业单独建造污染处理设施,在经济上和
技术上都存在着较多困难,所以应该扩大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处理规模和处理
能力,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能。
7)强化环境管理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可以更好的保证环境管理措施的实行和产生良好结果。小城镇可以根据
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奖惩,才能更好的起到监督作用。
四、总结:
本文从小城镇规划基于生态理念的探索角度,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生态因素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指导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进而得出小城镇进行生态建设的规划策略,因此小城镇的建设需要综合的分析本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三个方面的区域资源和影响因素,针对镇区内的生态系统的要素和存在问题,处理好城镇规划和生态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2000年环境年鉴[M].北京:中国环境报,2001.
[2]叶文虎.环境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