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器自动化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控制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等四十余门课程。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数目多,面比较广,不深入、难度大等缺陷。学生进入大二之后,常常要在一周面临着上28课时至32课时的情况,这对一本学生无可厚非。而独立院校的学生由于普遍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负担过重,教学效果不好,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互相埋怨。仔细一想,很多理论课程都是有调整的空间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些课程的设置就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完全可以取消。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多是介绍性的内容,没有任何公式推导以及分析计算,学生在工作遇到相应的传感器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即可。但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减少课程,要有保有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核心课程,进行大量的训练。例如,单片机这门课程,就需要大大增强,很多高新企业招聘学生的过程中,常常要考查单片机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很多独立院校中,单片机的课时得到不断的压缩,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2改善实践教学
2.1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
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是验证性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物理定律和物理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任何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按照老师所给的图纸进行接线、通电,最后得出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的缺陷在于结论已知,没有任何神秘感。很多学生在没有做出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编造或者抄袭数据,造成老师无法判断学生成绩的混乱境地。在教学过程应该逐步用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取代简单验证性实验。这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由于实验结果未知,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2用仿真实验来代替
现实实验使用教学仿真软件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在一台电脑中做多个仿真实验,减少由于实际实验过程中造成的元件损耗,大幅度降低教学成本。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很分析,并根据实际需要自动绘制出系统的特性曲线,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工作量,例如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组态王仿真软件就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工控组态的实验教学。
2.3严抓实训教学
考核实训和实验不同,实验通常是验证某一存在的物理定律和物理现象,而实训通常是完成某一任务,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实训成绩的考核是摆在我们面前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学生普通反映出的实训教学的打分随意,弹性大的缺点,通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把一个实训教学课程分成若个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子项目,每个子子项目都有相应的权重。每完成某个子项目就打相应的分数,最大程度上保证实训教学考核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2.4取消课程设计环节
以相应的实训环节来代替以笔者个人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经历来说,绝大部分的学科的课程设计环节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要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出一些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例如在学习完单片机课程后,通过安排学生两周的时间内,按照要求,设计出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实际电路,并把它制作出来,通电调试、运行,写出规范的设计报告交老师。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变味了,具体的做法是把学生圈禁在一个带有电脑的大教室里面,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在这个教师里面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即可,其中没有任何学生实际动手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锻炼是极其有限的。学生通常互相抄袭课程设计报告是常事,老师也没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来制止这种行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取消课程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与课程对应的实训环节。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课程设计对他们来说不现实,在以后的工作中,企业也很难有机会让独立学院的学生做设计,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往往是实际操作。与其效果不好,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实训练练手。比如在完成了电子电路设计理论课程之后,安排学生做相应课程的实训环节,在规定的时间按照图纸安装、调试出一个万能充电器,写出实训报告即可。
2.5取消毕业论文环节
以顶岗实习报告来代替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环节一直被教育专家所诟病,关于毕业论文的存废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一定程度上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利益问题。通常来说,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按照工作量计算10个学时,一般的教师带10~15个学生,这就是100~150学时,而老师一学期的基本教学任务就在200学时左右。如果取消了毕业论文,老师的利益会受到影响,高校老师肯定会反对。而且,毕业设计不仅仅对老师有利益瓜葛,而且对学校中的打印社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按照一个学生打印的费用为100元计算(包括初稿和终稿),按学校有3000学生来计算,这就有30万元的经济利益,由学校的几家打印社瓜分。所以,作为利益共同体,学校的打印社也不希望取消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到底对学生多大好处呢?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通常在大四上学期期末给学生布置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学生就去企业顶岗实习了,根本没有时间写所谓的毕业论文。到了来年的4月底5月初的时候,学校会通知学生返校交论文,并且安排五月中旬答辩。大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在五月初,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1~2周。这样的毕业论文到底有什么意义?大家心知肚明。除了浪费纸张扩大内需以外,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笔者建议在一本以下的学校都取消毕业设计,取而代之的是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主要让学生写一下在企业中实习内容以及感想,同样也可以安排答辩。笔者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均可以接受顶岗实习报告,它具有可操作性。
2.6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
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以申请实验室的契机,在校内开展一些诸如电工实训技能大赛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另外,挑选那些对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组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和挑战杯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比赛,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探讨通过所学职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造成一种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创新思想火花的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3结语
关键词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07-03
WANG Biao, ZHU Zhiyu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ssimilation with aca-
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s and lack of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profe-
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 new training mode has been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ir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industry features of the school, we explore the
new training mode of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ccupation skill development by establishing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an innovation tutor team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reform will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Key words contro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ism
1 引言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已向博士研究生转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偏向于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突出实践性[1]。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需要高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行业、企业需要高校培养出多样性、职业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特质已逐渐被高校及社会各界认同。但总体来看,与国外相比,一些高校提出的“实用型专家”“职业型人才”等目标,抽象程度和标准过高,很难实施[2]。很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趋同,未凸显其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色,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度弱,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同化、弱化、矮化的弊端[3-4]。
针对以上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围绕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国家对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发展战略为指引,以行业对控制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牵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育创新型科研平台、组建创新导师团队和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等,探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形成“面向船海,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鲜明的“创新应用型、知能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 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型研究生偏重于应用和实践,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特定的行业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5]。在课程阶段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和各项实践环节能充分反映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论文阶段应侧重于工程应用并兼顾学术价值,着力培养研究生在工程背景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
1)在课程设置上,控制学科所在学院围绕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基于船舶自动化、智能电气与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等研究方向,增设船舶机舱自动化、船舶电力系统、船舶先进控制和船舶伺服系统等课程,以弥补培养体系中工程技术领域课程不足的问题。
2)合理布局R悼纬蹋坚持课程的实用化取向,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开设先进控制理论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水平、拓宽研究生专业知识面和开阔学术视野,增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课程、水下机器人控制和船舶机舱自动化等跨学科课程。
4)部分课程设置及考核与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有机衔接,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训及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IAAT)和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NCIE)项目,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自动化从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 产学研协同,打造创新型实践平台
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它们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和发展[6]。通过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实现企业与高校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学生提供接触学科前沿的职业型实践机会[7];依托学科实践平台,可以缩小教学实验与社会实际应用的差距,促进教学和科研相互转化,带动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发展。
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提炼课堂案例和实验案例,逐步形成“研究生―教师―综合实验中心―研究生工作站―船舶企业”的教育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学院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和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有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研究生科研的孵化器和推进器。中心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研发和智能家居等方向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实现学科链和产业链的对接,为培养高质量、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学院除了与Rockwell、Cypress、西门子和浙大中控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还拥有为探索船舶与海洋工程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构建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实验室,如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自动化工程实验室、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和江苏船舶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特色实验室凝练了控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在船舶综合控制、船舶与海洋平台综合监控系统、船舶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方面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装置和产品,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在船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水平,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4 组建创新导师团队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导者,研究生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8]。由于单一导师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一些学科交叉、跨专业的研究课题要求,因此建立导师组,实现导师之间的强强联手和团队式培养,将有助于研究生拓展学术视野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专业建立了有效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机制、企业兼职教师聘用机制、青年教师企业研修机制、学位论文多导师制等一系列“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制定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训管理暂行办法》《校外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同时鼓励校内导师到企事业、职业部门的科研和生产等实践领域进行培训和锻炼。这些措施丰富了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改善了导师队伍的结构,形成师资队伍的开放式动态协作。
依托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创新项目,如“海洋工程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研究”和“面向海洋水下结构检测与清污的水下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研究”等,多个学科导师和工程企业专家组成项目驱动型创新团队。根据创新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导师团队从中抽取和派生出课题,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驱动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团队导师的共同管理,激发研究生自身的学术潜质和科研意愿,不断孕育出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强化团队的整体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高校、企业和研究生多方共赢。
5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考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指标需要被重视[9]。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采取毕业论文、课程成绩、实践成绩和科研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对研究生学习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课题项目完成情况、科技竞赛获奖情况、学术情况、国家专利申报情况和成果转化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
学院对专业硕士按照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以确保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和质量。第一学年的课程成绩和实践成绩是主要的评价指标,其中课程成绩的考查侧重于考试和小论文的形式,实践成绩的考查侧重于实践报告和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二、第三学年的主要考核是学位论文、创新实践活动以及衍生的科研成果,其中论文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要结合导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的研发需求,其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通过学术论文和专利评价其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研工作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评价其应用价值。
6 Y语
近4年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学术方面,获得江苏省及校优秀硕士论文共4篇,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20 多篇,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从应用方面,参与了船舶标准化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研制的工程船监控系统关键装备和船舶综合后勤保障等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多艘海洋工程船;研发的无人机舱自动化系统在多家造船企业产业化,并在国内外多艘船舶上装备。实践证明,新的培养模式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园园,居占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述评[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2):
65-68.
[2]杨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2):93-97.
[3]李娟,孙雪,王守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57-59.
[4]陈立章,杨旭东,宋招权.需求导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1-4.
[5]孙若红,孙妍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4):60-63.
[6]张乐平,付晨晨,朱敏,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61-166.
[7]黄卫华,刘斌,章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5):63-67.
毕业设计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毕业设计中投入的精力以及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起着决定性因素。然而在毕业设计期间,多数学生忙于找工作,签就业协议以及考研复试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少造成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同时学生也忽略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重视毕业设计,认为毕业设计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多大作用。另外找工作面试等也花费了不少时间,考研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伴随着考研的复试、调剂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投入的时间少,从而使设计质量大打折扣。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一)结合电气专业特点以及电气行业发展,优化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从工程、科研等先进的科技成果中选题,借鉴其他电力院校毕业设计经验,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社会、与工程实际脱节的弊端,具体作法如下:(1)依托每个学生学识水平以及就业去向,与企业联合,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研究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内容、设计要求;(2)依托辽宁省锦州市光伏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3)依托光伏技术实验中心的设备及实验系统功能进行毕业设计选题;(4)依托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的发电并网系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5)依托专业教师纵向科研、横向科研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二)充分利用电气专业校内外实践条件,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以往的虚拟的、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就业去向,有计划安排优秀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目前可以被本专业利用进行毕业设计的校外资源有:“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施维电器有限公司”、“锦州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锦州节能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校内资源有“辽工变电所”、“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微电网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基础实验室”、“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
(三)校企联合、实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就业方面,工科学生就业既需要接受一定的工程教学培养,又需要一定的工程项目训练背景;第二,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学校的教学与专业工程实践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第三,电力行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没有经过工程实际训练的毕业生,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基本上要半年以上时间才能基本上满足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了锦州拓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杨云龙高级工程师、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李瑞生高级工程师等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挑选部分学生到企业,根据企业产品以及科研的需求,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或课题研究。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来参加工作非常有利,提前接触工程实际,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期,降低了企业成本。
(四)依托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
按照教学计划,毕业设计均设置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期间学生面临着就业、研究生复试、研究生调剂等诸多事情,同时本科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离校还要占用许多时间。扣除上述原因所占用的时间,可以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毕业设计,注定了大多数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难以得到保证的。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专业采取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大三开始申请的,所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导师即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大三时,导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最后两年的学习计划。这样在大三期间提前把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方向定下来,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最大限度消除就业、考研等对毕业设计带来的影响,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紧紧围绕毕业设计查阅资料,进行毕业设计,为毕业设计的真题真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延长了毕业设计实践,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五)传统个体指导模式与多群体指导模式有机结合
所谓的传统个体指导模式就是:一个学生只有一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工程经验以及对专业培养方向掌握程度,指导教师拟出毕业设计题目及其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依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完成毕业设计,这种统个体指导模式的优点是指导教师对他指导的学生全程负责,指导的责任明确,缺点是毕业设计质量受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限制,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具有强制的对应关系,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3]。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改革了传统个体指导模式,探索多群体指导模式,组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光伏发电技术应用指导小组、PLC控制技术应用于指导小组、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指导小组等若干小组。多群体指导方式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能促进教师积极性,同时多群体指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吸取各有专业技术优势,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对年轻教师还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强化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考核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是毕业设计开题答辩,然后是中期检查和答辩,最后是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在开题答辩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学生依据毕业设计题目及任务书,进行资料查阅与收集。即在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下,使学生根据所要进行的毕业设计选题独立完成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实习调研,了解目前毕业设计题目的在国内外的技术现状,为学生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奠定良好的基础。(1)首先规范强化了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考核:(2)指导教师每周和学生至少见面3次,每次时间至少为2小时;(3)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答疑记录以及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考核表;(4)制订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5)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一届都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小组QQ群,与学生实时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其次,严格监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在中期答辩中,对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修改完善,一周后进行第二次中期答辩,还没有通过的中期检查的,直接进入二辩;在最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对那些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进入二次答辩,二次答辩时间安排在1个月后,即下一学期开学初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修改完善,这一举措不但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对下一届学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增加了集中授课方式的指导。具体的、个别性的问题适合教师个别指导,而对于通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采用集中统一授课方式进行指导,聘请学术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上课,讲授文献检索、开题报告撰写、摘要、结论、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述等等与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关的环节的设计与书写。
三、结束语
关键词: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verter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social life, and frequency control water supply equipment, in the city water supply system, with its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safe, high-quality water supply and quality, has been a great development on the technical equipment level of our water supply industry.Key words: frequency control water suppl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N7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向大功率化、高频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变频调速整机系统性能的提高,变频器整机的控制性能、自诊断和自保护功能越来越强。一般规定城市管网的水压只保证6层以下楼房的用水,其余上部各层均须“提升”水压才能满足用水要求。以前大多采用传统的水塔、高位水箱,或气压罐式增压设备,但它们都必须由水泵以高出实际用水高度的压力来“提升”水量,其结果增大了水泵的轴功率和能量损耗。自从通用变频器问世以来,恒压供水调速系统实现水泵电机无级调速,依据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参数,在用水量的变化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参数,在用水量发生变化时保持水压恒定以满足用水要求,是当今最先进、合理的节能型供水系统。4
.111变频器的节能效果m
1.1 一般城市管网的水压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用水居民的用水需求,绝大部分用户须通过提升水压才能满足用水要求。以前大多采用传统的水塔,高位水箱等等增压设备,它们都必须由水泵以高出实际用水高度的压力提升水量,其结果大大增加了能量损耗。
1.2 变频供水能灵活控制供水压力。
当异步电机在全压启动时从静止状态加速到额定转速所需时间小于0.5秒,这意味着在不足0.5秒的时间里,水的流量从零猛增到额定流量,在极短时间内流量的巨大变化将引起对管道的压强过高或过低的冲击,压力过高会爆管而过低导致管子的瘪塌。直接停机同样会引起压力冲击。使用变频器调速后,可通过对加减速时间的合理预置来延长启动和停止过程,合理控制供水压力减少管道冲击,最大限度保护管网,管件,同时也提高电机水泵的使用寿命。
1.3 采用变频供水节电效果明显。
变频器节能效果实际工作中更可观。以水厂为例,一水厂原供水方案为280KW机电系统一工一变两套系统向市区管网以0.18Mpa压力供水,工频供水系统为控制供水压力要采用勒阀门的方法。经技术改造改为两套供水系统均用变频器供水后,该水厂当月电费较前月少近五万元,当年公司电费较上年减少近六十万元,可见使用变频器供水节能效果很明显,长期使用变频器经济效益可观。
2各种供水方式比较
2.1 变频器直拖电机变压(变流量)供水: 优点:接线简单,使用电器件少,完全启用变频器自身功能运行稳定,节电效果较明显,维修率较低。缺点:只能变压(流量)运行,节能空间有剩余。
2.2 多泵运行方式:控制回路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以三泵为例:优点:可控制实现恒压(恒流量)供水。缺点:只有一台泵变频调速运行,其余各泵均工频运行,节能一般,部分能量未被挖掘出来。维修工作量较大,运行稳定性较好。
2.3 一拖一单泵运行方式: 启用变频器内置PID功能或外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均能实现恒压(流量)供水。此方案要求用户量与机电设备工作能力匹配。该方式接线简单使用电器件少,运行稳定,无管线冲击,维修工作量小,节能效果较其它方案优秀等特点。
3 变频控制恒压供水控制方式
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供水设备电控柜,除采用落后继电接触器控制方式外,大致有以下四类:
3.1逻辑电子电路控制方式:这类控制电路难以实现水泵机组全部软启动、全流量变频调节。往往采用一台泵固定于变频状态,其余泵均为工频状态的方式。因此控制精度较低、水泵切换时水压波动大、调试较麻烦、工频泵起动有冲击、抗干扰能力较弱。但成本较低。
3.2单片微机电路控制方式:这类控制电路优于逻辑电路,但在应付不同管网、不同供水情况时调试较麻烦,追加功能时往往要对电路进行修改,不灵活也不方便。电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都不是很高。
3.3带PID回路调节器和/或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控制方式:该方式变频器的作有是为电机提供可变频率的电源,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从而使管网水压连续变化。传感器的任务是检测管网水压。压力设定单元为系统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水压期望值。压力设定信号和压力反馈信号在输入可编程控制器后,经可编程控制器内部PID控制程序的 计算 ,输出给变频器一个转速控制信号。
3.4还有一种办法是将压力设定信号和压力反馈信号送入PID回路调节器,由PID回路调节器在调节器内部进行运算后,输入给变频器一个转速调节信号。
4变频器系统供水运行方式和功能:
4.1变频泵固定方式。
变频泵固定方式最多可以控制7台泵,可选择“先开先关”和“先开后关”(适用泵容量不用场合)2种水泵关闭顺序。
4.2 变泵循环方式。变频泵循环方式最多可以控制4台泵,系统以“先开先关”的顺序关泵。灵活配置常规泵、消防泵、排污泵、休眼泵,便于实现供水泵房全面自动化。工作泵与备用泵不固死,可自动定时轮换。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为备用泵长期不用时发生的锈死现象,提高了设备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维护费用。工作小时自动累计功能,方便节能 分析 和设备状况维护。夜间供水量急剧减少时,可方便指定每日休眼工作的起始/停止时刻,并可设定休眼时的压力给定值。休眼期间,只有休眼水泵工作,变频器只监测管网压力,当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系统自动唤醒。变频泵投入工作,当压力高于设定值时,系统再次进入休眠状态,只有休眠水泵运行。
4.3 变频器供水系统具有零星停机功能,在用户不用水的情况下会自动停机。故障泵退出功能,水泵出现损坏时,让故障泵自动退出工作。有消防信号外部输入接口,当有火警或消防信号到来时,系统能自动世换到消防模式,有多种消防工作模式可选,主要根据消防和生活管网是否共用,以及进水池是否共用等条件来进行选择。另有消防泵自动巡检功能,定时巡检周期可设定。 4.4利用通讯功能,可实现联网控制,便于楼宇自动化和管理。另外还有一些功能,如排污泵控制功能、进水池液位检测及控制、管网超压/欠压保护功能、温差及压差控制、故障自动电话拨号(当供水系统或变频器发生故障时,通过内置的RS232C串行通讯接口,与外接的MODEM设备进行信号连接,自动启动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和信息,及时通知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可以方便地实现泵房无人职守运行)。由此可见,供水专用变频器具有强大的功能,能满足供水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案。若加上小型PLD,就可以满足更复杂的工艺要求。
5 运用变频器的效果水泵经变频调速以后,除了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外,在以下性能指标上获得了提高:5.1实现了软启动;工作电流下降,电机运行温度明显下降,同时减少了机械磨损,机械检修工作量也大幅减少。5.2各种保护功能完善,没有再发生因过载、单相运行而烧毁电机的现象,确保了安全运行。5.3实现了软启动,避免了无调速水泵启动对周边设备及电网的冲击。5.4 能自动维持恒压供水并无级调节水压;供水质量好,由于取消了高位水箱,防止了水的二次污染。5.5 自动化程度提高,提高了水泵的运行效率。 毕业论文
6 结语根据以上论述,供水系统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有一定的普及程度,但还有很大潜力,继续在供水系统中普及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技术优势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具有较大幅度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廷才,李晓媛;变频调速技术在风机上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摘要:本文就智能家居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做了简单探讨,同时讨论了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当前我国智能家居发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有关楼宇智能化与家居智能化的构成与功能,同时讨论了智能家居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对于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有着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绿色建筑;智能化
1 引言
S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建筑中,各种风格的智能建筑慢慢兴起。普通的建筑渐渐的无法让当今的人们满意,智能家居与建筑的结合使得许多人眼前一亮。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更是开发许多智能家居的硬件,使得近几年“智能家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让“智能家居”更是成为近些年的热点话题。
2 智能家居简介与发展现状
2.1 智能家居概述
智能家居是指智能系统管理总平台连接控制家庭设施与日常安排事项的各个子系统,在网络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的载体上,实现在普通建筑中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家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科技感,更加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家居的应用一般包含楼宇智能化(家居外部)与家居智能化(家庭内部)。楼宇智能化提升了我们外部环境的质量,而家居智能化优化了我们家居环境的状况。
2.2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与问题
智能家居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4年美国康涅迪格州出现的一座智能型建筑,它开创性的将智能控制技术与建筑设备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建筑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全天候显示与监测各个设备的信息。从此以后,世界各地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都开始将智能化与信息化应用到建筑建设中,而智能家居系统成为了发展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方向。
我国在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中存在了以下几点问题:(1)关于智能家居的科学研究落后,实践时没有好的科学理论指导。(2)智能家居的市场并不十分开放,各厂家没有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不能够相互兼容。(3)没有完全掌握用户需求,还并没有达到舒适安全且方便的要求。(4)承包商与施工、设计部门缺乏经验,并不能按照标准设计、施工、调试。
3 智能化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3.1 楼宇智能化系统概述与功能
在楼宇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优化建筑中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此实现建筑的舒适性、绿色性和高效性。楼宇智能化系统对建筑物中的空调设备、热源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供配电设备实行24小时自动监控和控制,实现集中管理。实现对办公、通信、安全防范和建筑的自动化运行与控制。采用这种系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耗,节省人力物力,提升楼宇的安全性与环境的舒适性。
3.2 家居智能化系统概述与功能
3.2.1 家居智能化系统构成
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应包含通信系统,主控系统,物理执行终端,外网与内网互联的网关。主控系统如需要远程控制在通信系统下下达指令,终端执行运行。如手机通过wifi下达开启空调命令,智能空调执行开启命令运行或者空调控制器让空调开启。各种传感信息被各种各样的传感设施接收,然后就会自动引发对应的系统来控制命令。固然也能够手动操控触发控制命令,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网络远程操控家居设备。
3.2.2 家居智能化系统功能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诸如空调、电视、灯具、甚至是电饭煲等家用电器的控制。即使主人不在屋内,也可以远程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启停与控制,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家居的安全防范是人们关注智能家居的最重要的功能。通过这项系统可以实现家庭现状的监控、自动报警、家庭成员的SOS求助和远程医疗等功能。门磁探测、窗磁探测、烟雾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器、户内报警装置、安防监控功能。此系统可以与手机或者电脑等智能终端相连接,当出现异常状况时常,自动推送到终端提示消息,提醒家庭成员注意查看异常状况。这样就算人们在外面,即使相隔几千里也能随时看到家里的实时状况,可以做到未雨绸缪。WIFI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许多智能终端在WIFI的作用下都能实现它不可思议的功能。手机基于WIFI下能变身遥控器控制电视调节频道,还可以当做游戏手柄玩游戏。当在外突然发现有一部想要看的电影,你可以通过智能路由器将这些影片一键离线下载至路智能路由器自带的存储空间,回到家里我们就能用智能终端欣赏到视频,省下又要下载的等待时间。
4 智能家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4.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指从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操作、维修、改造、拆除过程中,在保证的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类使用过程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的建筑。它的内部耗能是高效的,不浪费能源的,它融入周围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它的“绿色”不是指一般含义的绿化,它是对环境的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特点。而智能家居本身就具有低碳性,在灯光智能控制、智能用电、空气检测等等都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因此智能家居是绿色建筑的有力帮手。
4.2 智能家居的“绿色”应用
智能家居可以将家中的用电设备如空调、热暖器、加湿器物联起来,当温度、湿度到达我们设定的数值时,家用电器可以自动的休眠或者关闭,物尽其用的使用电器,从而能大大的节约电量、降低能耗。在智能、方便的同时,还能过上低碳生活。将传感技术引入智能家居,室内空气污染包括装修材料污染和呼出气体污染,可以通过空气质量监控传感器对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实时的检测,塑造舒适、清新、怡人的居家环境。当某项空气超标对人体有害时,系统会自动打开通风系统与窗户,同时向家庭成员的手机推送环境污染危机信息。“绿色建筑”建造时期应该合理考虑使用天然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结合智能家居系统的调配与控制,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建筑更加低碳环保且合理利用资源。
5 智能家居的前景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建筑中,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慢慢兴起。由于智能家居系统有着高效、方便和智能等等的优点,无疑让智能家居的开发与建设成为以后房屋建筑必须具备的。物联网的诞生对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使得现在当今的任何事物都能够交互,在家庭实现信息化的道路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国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而智能家居在绿色环保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够降低能耗,因此发展智能家居的前景非常广阔。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披露在国内迅速度兴起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多个城市开始把智慧城市当作未来城市发展蓝图来打造。
6 结语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的出现有它的合理性。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但是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不规范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应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努力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让中国创造的产品变成中国质造。让国产品牌逐步站稳市场,打败国外品牌。相信以后的智能家居会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多的楼宇会采用智能家居系统,人们会越来越喜欢使用它。
参考文献:
[1]陈非.论智能家居现状与发展前景[J].无线互联科技,2016(6):67-68
[2]马蕊,王福林.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J].节能,2013(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课程建设;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07-03
“智能家居”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后,进入21世纪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品不断完善、市场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由陌生变熟悉,逐渐地由“远观”到真正应用于家庭生活。正是因此,以往对智能家居的定义已经不够准确而详尽,现在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智能家居的定义,以适应智能家居行业的新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学术界开始大量探讨与物联网智能家居相关的概念、技术及标准,产业界也开始在多个领域加强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应用,数百所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智能家居”课程。
目前物联网的现状与当初的互联网非常相似,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并衍生出很多行业。作为物联网最主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智能家居也将经历这样一次升级。家用电器的数量远远超过电脑、手机的总和,如果再加上各种诸如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之类的无线传感器、控制器,数量上就会是传统电脑及手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说,单单一个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市场可能就是传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总和的几十倍以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离开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或者智慧地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可以说智能家居将成为物联网最主流的应用市场。
课程开发
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我院在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之初,就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推进课程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相互融合,与就业岗位相互衔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将职业资格、职业技能教育与院校日常教学相结合,大力推进实务专题、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
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大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等,对于具有交通行业背景的院校而言,一般要开设“智能交通”课程;对于农业类院校而言,一般应开设“智能农业大棚”课程;对于电力行业院校而言,可能就要开设“智能电网”课程。而我院是信息类院校,没有专门的行业背景,所以根据福建省产业发展特点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并征求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意见,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智能家居”课程。
课程建设
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哪些技术是核心技术?哪些产业或产值才真正属于“智能家居”?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又难以回答。当前,从技术发展、产业规模、行业标准等方面还不能明确回答上述疑问。也正是因此,市场上关于“智能家居”的技术及应用各不相同,能够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材料的资料、书籍及实验设备就更加少之又少。只有从务实的角度考虑,将智能家居引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上,夯实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抛开概念,注重应用,智能家居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专业,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为物联网新兴产业服务。
因此,我院成立了“智能家居”课程建设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从案例资料收集、企业调研、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推进课程的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制定、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实验室的建设,圆满完成了课程建设任务。
课程设计
本课程依据企业对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能要求,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将智能家居各子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要素直接融入项目教学和实验实训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智能家居系统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引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应用项目案例,从中分解知识点作为子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将该学习领域课程划分为5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加以完成,如表1所示。
教学设计以智能家居的相应子系统为项目,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边学边做。以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为切入点,选取典型工作情境,分组实施。按照情境导入、项目分析、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小结评价5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以视频监控项目为例进行的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当然,项目的选取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实验实训设备、专业教师能力以及合作企业等)而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智能家居”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有些学生在此之前可能对“智能家居”知之甚少,因此授课过程中应以实际应用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优势。(1)课堂讲授。要将原理和概念深入浅出地讲清、讲透,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但不能讲得太深,够用即可。(2)实际工程项目参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的建设项目和样板演示,目的是使学生对智能家居有感性认识。(3)实际练习。充分利用本校实验环境,在任务驱动课程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案例,按照工作过程步骤连贯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紧密。(4)相互评估。在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后,采用小组成员间和小组间相互检查、测试、评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5)课外阅读指导。目前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及应用多样化,但标准不统一,所以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网络资源和辅助文献,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成效
从理论到实践,变被动为主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加强学生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只有在理解课程与未来工作的相关性之后,才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积极学习。因此,针对“智能家居”课程,应采取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变被动教为主动学。
形式多样、思想开放结合每节课学习的实践和理论知识,课后组织讨论,师生座谈,积极阅读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方面的资料书刊,结合学生的兴趣,在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或自发地成立智能家居相关子系统的项目小组,如“视频监控小组”、“门禁系统小组”、“环境监测小组”、“智能窗帘小组”等,对智能家居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校企合作、提高能力在“智能家居”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到企业参观、到工程现场实践、请企业管理人员介绍系统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取向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及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通过参加课外参观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关于智能家居工程项目建设的经验。
存在问题
第一,本课程采用分组项目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相关任务,因此出现一些学生依赖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第二,项目式教学需要更好的场地和设备,因此要完善实训教学条件,加强互动教学模式建设,不断改进校企合作模式。
第三,项目式教学需要更多的现场指导和手把手的示范,教师的工作量增加,由一个任课教师讲授、指导,难免顾此失彼,因此可组织课程教学团队,由几个教师共同完成同一教学任务,同时引入企业人员参与部分教学,教学效果更佳。
第四,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技能复杂,如何协调好有限的教学课时与多而广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进行适当的内容增减,是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讨的
问题。
第五,目前关于智能家居的相关教材资料很少,能够适合项目式教学需要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编写高职院校学生适用的“智能家居”教材非常必要,任务紧迫,与智能家居相关的技术及国家标准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中,所以教材及课程内容要实时跟踪、不断改进。
“十二五”期间,由于物联网起步伊始,智能家居行业方兴未艾,而我国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智能家居行业不仅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断定,物联网技术必将不断升级,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对物联网行业的推动及智能家居行业本身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产生对该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军琪,孙继武,等.智能建筑课程设计与项目实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张家群.视频监控技术在家庭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
[3]黎连业,王超成,苏畅.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吴秀华.远程智能化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06.
[5]朱金秀,韩光洁,,吴迪.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
[6]崔艳荣,陈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2).
[7]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