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航空发动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Digital electronic control has been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ero-propulsion control system. To grasp the design method of digital syestem,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fuel control to different phase of aero-engine, takes the digital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as the object,and puts the fuel control as main line. Different working phrase of the fuel system control has been analyzed. Finally, the specific regulation plan was gaven.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数字电子控制;计划
Key words: aero-engine;fuel system;digital electronic control;plan
中图分类号:V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23-02
0引言
航空发动机的燃油系统用来供给发动机主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的燃油,数子电子控制时,工况燃油流量受电子控制器控制,并要求其在所有工作状态下,保证供给发动机燃油并自动调节供入发动机主燃烧室所需的燃油量。当数控系统发生故障时,液压机械备份调节系统可平稳同步接替数控系统工作自动调节主燃油流量。
1调节规律实现
现代航空发动机大都为双转子,且多为全权限数控系统。为了保持左、右发动机的匹配性,讨论发动机全权限数控系统演示验证样机采用的调节规律跟原液压机械调节规律基本一致。
1.1 稳态调节计划发动机稳态调节计划见表1。当低压转子转速N1
1.2 过渡态调节计划
1.2.1 起动控制
2主燃油供油装置控制回路分析
图1为某型数控发动机主燃油控制逻辑原理图。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在工作时,电子控制器将理论上计算的燃油流量对应的随动活塞位置电信号输出到电液伺服阀,通过电液伺服阀来控制随动活塞的位置,随动活塞的位置由LVDT反馈给电子控制器,这样便构成闭环回路。当两者有差值时就继续输出信号直止驱动随动活塞到给定位置,通过改变斜盘角度来控制燃油流量。图2给出了高压可变柱塞泵在不同转速下,LVDT电量与燃油流量、高压可变柱塞泵转速之间的二维关系曲线。
由图2中曲线可看出,在高压可变柱塞泵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燃油流量随LVDT电量的增加而增大;当LVDT电量一定时,随着柱塞泵转速的增加,燃油流量也在增大。从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来看,柱塞泵是由发动机高压转子经多级减速后而带转,其减速比为定值2.561,柱塞泵转速的大小也代表着高压转子转速的大小。当高压转子转速增大时,发动机所需的热能也要增大即燃油流量在增大。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15册,控制及燃油控制系统.
[2]冯正平,孙健国.航空发动机小偏差状态变量模型的建立方法.推进技术,Vol.22,No.1,2001.
[3]黄宏涛.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调节计划[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关键词】消喘 恢复状态 工作原理
1 引言
发动机发生喘振时,气流会沿压气机轴向发生低频率高振幅的气流震荡,这种震荡会带动压气机的叶片产生强烈的震动,使叶片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损坏或断裂,导致发动机流道受损,严重导致报废。所以消喘系统的完好性对发动机至关重要。
2 发动机消喘系统工作原理
2.1 消喘系统的功用
发动机出现喘振时能自动退出喘振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如下:(1)短时间接通消喘系统的同时,转动高压压气机可调导向器叶片;(2)增大尾喷口临界截面积;(3)接通遭遇起动,随后恢复发动机原来的工作状态。
2.2消喘系统的组成
(1)综合调节器。综合调节器防喘保护通道的功用是,当发动机出现喘振和超温时,通过控制发动机燃油通道和几何通道,来消除发动机喘振和超温,并将发动机恢复到原稳定状态。(2)空气压力受感部。空气压力受感部接收高压压气机后的空气总压(P02)和静压(P2),并把空气总压和静压输送到喘振信号器。安装位置在高压压气机九级整流叶片中间的通道内。(3)喘振信号器。喘振信号器为变压器式,测量压差工作范围0.1~2.2f/2。测量压差PCK的数值和符号,并向防喘保护装置传输电信号。安装位置在外涵道前机匣上。(4)执行机构。通过接收喘振信号,完成一系列消喘动作。
2.3 消喘系统电气附件工作过程
当发动机出现喘振征兆时,喘振信号器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该输出电压被传输到发动机综合调节器的防喘保护装置。
喘振信号器的输出电压有两个分量:正比于压差平均值PCK1的不变分量和正比于压力脉动PCK2的交变分量。在防喘保护装置内,按照PCK1和PCK2来测量输出电压。
如果高压压气机转速n2
在解除“К1”指令后,“К1”指令在发动机起动自动器内保持(8±1.6)秒。当n2
2.4消喘系统机械液压部分工作过程
2.4.1喷管临界截面面积重调机构的工作
当发动机消除喘振系统工作时,油泵调节器输出定压油信号,该定压油作用在喷管重调机构活塞下腔。活塞在油压力作用下,克服弹簧力带动传动拨杆上移,由于传动拨杆与差动机构齿轮轴不在一个平面内,使传动拨杆绕齿轮轴转动,通过差动机构带动带误差凸轮的齿轮转动,并使误差凸轮也转动,误差凸轮杠杆再带动分油活门衬筒上移,打开活塞上腔的回油路,使分油活门上移,开大喷管临界截面面积,增大发动机压气机的稳定裕度。
2.4.2高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调节系统的工作
当消除喘振系统工作时,电磁活门通电,定压活门来油输入到高压压气机导流叶片重调器重调机构活塞右腔,使活塞左移,通过杠杆机构带动分油活门右移,作动筒活塞左腔来油,右腔回油,作动筒活塞右移,使导流叶片朝减小发动机空气流量方向转动,增大了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当电磁活门断电时,电磁活门切断定压活门的来油,重调机构活塞在弹簧力作用下,恢复到原工作状态。
3故障定位及原因分析
某日某单位,发动机地面试车检查消喘系统时,发动机转速n2由85.7%下降到44.2%,涡轮后温度下降180℃,经过约13秒钟后发动机参数恢复正常。进行主泵调节器放气,经多次检查故障现象未消失。
分析故障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3.1综合调节器故障
综合调节器收到地面检查仪发出喘振信号后,向电磁活门发出周期性指令:接通1.5±0.2秒,断开0.5±0.2秒。由于综合调节器质量问题导致发出消喘指令持续时间出现问题,电磁活门接通时间过长,导致发动机切油过深。
3.2主泵调节器故障
主泵调节器液压继电器从结构上保证当切油时间过长时切断齿轮泵后高压燃油通往主燃油分配器油路,避免发动机因切油时间过常停车。综合调节器收到地面检查仪发出喘振信号后,向电磁活门发出周期性工作指令。液压继电器时间调整层板节流器依据本身流量调节发动机切油时间长短。如果层板节流器堵塞或者液压继电器分油柱塞卡滞,运动不灵活将会导致发动机因切油时间过深而导致发动机停车。
3.3燃油分配器故障
油泵调节器中的定压活门的油液通往分配器活门右边,放油断流活门左移,切断了分配器活门右边回油路,因而有压力升高,分配器活门左移切断了通往主、副输油圈的油路,燃烧室供油中断。当发动机喘振信号消失时,发动机停车活门退出工作,切断了油泵调节器定压活门通往分配器活门右边的油路,放油断流活门在左边弹簧力作用下右移,打开分配器活门右边的回油路,分配器活门右边压力下降,在其左边油压作用下右移,打开了通往主副输油圈的油路,恢复向燃烧室的供油。
外场先后更换综合调节器、主泵调节器后,地面试车检查故障现象再现,说明该故障不是由二者引起。后更换燃油分配器后地面试车检查消喘系统正常,确定该故障是由燃油泵分配器故障引起的。
4结语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工业之花”,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表现。而发动机内部的每个分系统也都直接的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所以消喘系统也是保证发动机、飞机以及驾驶人员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对航空发动机消喘系统进行了原理上的讲解以及结合具体故障对涉及该系统的各个附件进行了分析,为以后遇到此类故障提供了排故思路,也为以后其他型号的发动机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叶片类零件 工装设计 工序数模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一叶片类零件工装设计现状,创建了三维工序数模驱动的叶片类零件工装设计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优点、结构、功能、工作流程,并以ug二次开发实现了原型系统。通过在国内某大型航空发动机公司进行应用,大大提高了叶片类零件工装设计的效率,缩短了设计时间。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关键部件,而叶片类零件则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零件之一,也是发动机研制和批产的“瓶颈”环节。其特点是结构复杂、品种、数量繁多,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大、设计和制造周期长、工作量大。由于叶片类零件种类多,叶型、榫头的形状复杂,其工装设计也相对复杂。有效的工装设计可以提高工装设计效率、提高工装(包括零部件)重用度、缩短工装制造周期、降低工装制造成本。
目前工装设计选择的cad平台主要以电子图板方式在企业工装设计领域使用,即人工进行工装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然后利用cad软件平台进行绘图、出图。其中大部分企业采用二维cad基本上只解决工装绘图问题,起到了电子图板的作用,但是参数化功能不足,设计效率低。而极少数采用三维cad软件的企业由于三维实体造型速度慢,三维实体模型虚拟装配繁琐,输出符合国标的二维工程图速度更慢等因素并没有在工装设计中切实的发挥出三维cad软件强大的实体造型和参数化驱动等功能。
基于上述的工装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压气机叶片为对象,开发工序数模驱动的叶片类零件的工装设计系统。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基于航空发动机中不同级的叶片,很大一部分在拓扑结构上一样,装夹方式也相同,只在尺寸上有差异,如图1所示。因此设计这些叶片的工装时,采用基于实例的三维工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即实现工序数模驱动下的工装数模自动进行尺寸调整,形成新的工装数模,并通过设计者局部小的修改后,形成最终的满足要求的新工装。
1系统特点
本系统与翼宠cad彰工装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
1.1实现工艺工装并行设计
传统的工艺过程设计和夹具设计过程是相分离的,通常由工艺设计部门进行零件的工艺设计,生成详细的加工工序后,将有关信息传递给工装设计部门,由它完成工装设计。然而,建立基于面向工装设计的工艺成熟度模型,在pdm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上,直接使用同一数据源三维模型,定制工艺、工装并行设计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工装工艺的并行设计。
1.2三维工序数模驱动工装设计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工序数模中包含的工艺特征信息(如基准特征信息、定位及夹紧基准信息、精度特征信息、材料特征信息和管理特征信息等)来驱动工装中的相关组件,使这些组件在空间位置和尺寸上做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自动生成新工装的目的。
1.3基于pdm的集成化工装数据管理
基于pdm平台,建立单一数据源的工装数据库,保证工装数据的唯一性、实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工装基础数据和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已有工装信息、工装标准件库、典型构架.结构库、加工设备接口信息,工装设计经验知识等。通过对工装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有效组织和利用,创造能让工装设计人员迅速、有效地掌握和借鉴已有工装设计经验的环境,从而提高工装设计速度。
2系统体系结构
基于上述特点,本系统以oracle为底层数据库,以tcenterprise(pdm)为数据管理平台,以ugnx3.0为cad支撑系统,采用ug/openapi对ug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实现工装的快速设计;所有工装数据全部基于pdm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保证工装数据的唯一性、实时l生、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思路,本系统由工序模型设计子系统、工装设计子系统、工装实例添加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3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采用工序数模驱动的工装设计方法,其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3.1建立新的工序数模
这是新工装设计的驱动力,是工装模型进行自适应变化的信息来源。
3.2建立典型工装装配体模型
这是新工装设计的基础,即典型实例模型将根据新工装数模中的信息做相应的变化,形成新的工装模型。
3.3新工装的形成过程
新工装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在新工序数模驱动下的自动化过程。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典型工装;然后,将这个工装装配体模型另存为新名字,同时修改各组件的名字;再次,将新工序数模装配进去,执行相关程序,使装配体各个组件及相互配合关系发生改变;最后,手动进行某些细节的修改,从而形成最终的新工装。
4系统功能
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三部分:工序数模设计功能、基于实例的工装设计功能、实例添加向导功能。
4.1工序数模设计模块
主要提供计算机辅助造型、数模属性添加两类功能。具体功能:(1)叶片零件模型叶身截型线造型功能;(2)叶身数据处理完成叶身的造型功能;(3)叶身的叶根叶尖的延伸功he;(4)凸台的造型功能;(5)榫头的造型功能;(6)对工序模型各部分进行布尔并运算生成工序模型;(7)向工序模型添加相关属性等功能。
4.2工装设计模块
三维工序驱动的工装设计系统的功能主要为:工装设块提供基于工序数模的工装设。工序数模驱动的工装设计,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工序数模中包含的信息来驱动工装中的相关组件,使这些组件在空间位置和尺寸上做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自动生成新工装的目的。改设计思想中包含有三个关键的技术:工序数模包含的信息、工装组件数模包含的信息、工装装配体的相关约束。
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提取一些信息:
(1)工装与工序数模之间的装配信息,包括装配元素和装配关系。其中装配元素是指装配关系中直接装配的那些组件的几何元素,如工序数模的叶盆表面,工装中定位销球形表面等。装配关系是指装配元素之间以什么关系装配在一起,如对齐、面贴合等。
(2)工装装配体组件之间的尺寸关联信息。由于采用数模驱动的设计方法,所以当用一个新的工序数模驱动工装装配体实例时,与工序数模直接接触的那些组件会根据工序数模包含的信息进行自动的适应性调整,包括空间位置和尺寸。这就要求其它组件也必须在空间位置和尺寸上做相应的变化。为此,工装装配体各个组件之间需要建立尺寸关联关系。建立关联关系的原则是:当一个组件的尺寸变化后,会影响到哪些组件的尺寸,如何影响。建立的尺寸关系用ug中的表达式进行记录,包括两种:装配关系中的距离表达式和组件所对应的part文件中的特征表达式。
4.3工装实例添加功能
这是一个向导工具,引导操作人员定义新典型工装装配体,并对添加相应的属性。
工装实例库中的实例是相对典型的和稳定的工装装配体。实例库的建立需要在pdm平台下完成,要考虑实例库和pdm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实例库中的实例与pdm中产品bom之间的关系。实例库中工装实例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功能均需在pdm环境中完成。
工装实例库的建立需要两方面的工作:
(1)以叶片类零件为应用对象,对典型工装设计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包括:典型且可以重用的零组件、零组件的尺寸参数、技术规格、图形、设计流程,形成相应的夹具零组件库和工装实例库。
(2)工装实例库的构造使用相关参数化造型等技术,在典型工装或专用工装设计完成之后,任何新的工装设计如果满足一定的相似条件,就可以快速的从库中实例派生出新的工装设计,从而解决快速设计的需求。
5系统实现
本系统是以ug/nx3.0为开发平台,下面具体介绍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
从工艺部门接到工装设计任务后,进入ug软件进行工装设计。典型工装在pdm下进行管理,根据制造bom的结构,这些工装的part文件与使用它们的那些物料关联在一起,并建立属性信息,表明该工装是哪道工序使用的。生成的工序模型,如图4所示。
下面以压气机叶片毛坯锻件的第一道工序—铣进排气边的工装夹具设计为例,进行描述。首先,根据工艺规程和叶片毛坯锻件图,利用ug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工序建模菜单,输人参数和属性添加进行工序建模,生成的工序模型和各部分名称信息,如图4所示。根据建好的三维工序模型,在pdm下的工装实例库选择工装类型;紧接着,在ug中打开选好工装类型模型,然后在装配环境下调入三维工序模型,进入ug二次开发的工装设计菜单,根据对话框提示指出叶盆或叶背(定位点在叶盆就指定叶盆,在叶背就指定叶背),接着通过遍历工序模型得到工序数模驱动的新工装模型,最后通过适应性装配和局部小的修改得到完全满足需求的新工装模型。系统各菜单和叶片工序数模驱动的新工装,如图5所示。
最后,调用符合设计条件的标准件后,根据设计信息利用ug软件自身的建模功能进行修改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根据ug工程图功能得到带有标注尺寸要求的工程设计图。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装备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主任何正嘉,长期从事工矿企业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研究及应用40余年,在机械设备结构裂纹定量识别、非平稳信号故障诊断和智能预示等方面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和重要工程应用,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对推动我国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运行安全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潜心探索提出故障诊断新方法
重大装备的各类故障中,因结构裂纹导致的失效占60%以上。裂纹这一“隐形杀手”被形象地称为重大装备安全运行的“癌症”,具有难发现、易扩展、强破坏的特点。何正嘉带领课题组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重点研究裂纹动态定量诊断新技术,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发现并揭示了裂纹位置、裂纹深度与裂纹动态响应信号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明了基于小波有限元模型的三线相交结构裂纹的动态定量诊断方法,实现了大型回转机械结构裂纹动态定量诊断,解决了裂纹动态定量诊断这一国内外故障诊断领域的前沿与挑战性难题。
在研究过程中,何正嘉首先建立了适宜结构裂纹故障诊断的小波有限元理论,采用多分辨多尺度小波函数替代传统有限元的多项式插值函数,实现了结构裂纹的高精度建模。最终何正嘉研发出了机械结构裂纹定量诊断仪,可应用于汽轮机和航空发动机转子等结构的裂纹诊断,对关键设备安全运行与避免灾难性事故产生意义重大。
目前,该成果从基础理论、技术实现到仪器开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技术,在东方汽轮机公司、某航空发动机维修厂、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上海宝钢等50余家企业得到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内部裂纹因探头不可到达而难以无损探伤的问题,利用小波有限元建模和动态测试,实现了裂纹定量诊断,成为某厂航空发动机安全保障中一种重要检测技术。实践证明,何正嘉所研制的机械结构裂纹定量诊断仪对裂纹位置与深度的定量识别误差均在5%以内。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在机械结构裂纹动态定量诊断领域的技术空白,能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避免因裂纹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发生。
在裂纹动态定量诊断新技术研究的同时,何正嘉的主攻方向是机械故障非平稳高精度诊断领域。他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第二代小波变换、多小波变换等的共同本质是数学上的内积变换,由此揭示了不同机械故障高精度诊断的内积变换数学原理,并指出,构造和运用性能优良的基函数与动态信号进行内积变换,是提高机械监测诊断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技术。
何正嘉率先将先进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引入机械监测诊断领域,提出了变工况非平稳机械设备运行故障诊断方法,从多尺度、多分辨时频域提取故障信号特征,克服了采用传统平稳信号诊断方法难以准确提取变工况运行设备非平稳故障特征的不足;最终开发了机械故障非平稳高精度诊断系列新技术。开发了机车走行部、发电机组等关键机械设备运行监测诊断系列实用技术和在线监测诊断网络系统,开拓了机械故障非平稳高精度诊断的新领域。
继往开来科研团队促发展
何正嘉教授治学严谨,倡导团队精神,在学术梯队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担任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监控与诊断方向学术带头人,负责建设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创建的“装备智能诊断与控制”科研教学团队拥有教授16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交大腾飞教授3人;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为装备制造学科发展凝聚了CAD/CAM、数控技术、故障诊断和减振降噪等一批骨干力量。他为人师表,举贤荐能,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扶持青年学者成长为学科发展带头人,支持和帮助青年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类重大项目申报,在教学科研方面多次取得国家级成果奖励。教学中,他负责并组织建设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和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何正嘉教授获2008年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何正嘉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投入巨大的精力,同步严格要求研究生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学术水准。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陈雪峰获得了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9年入选陕西省科技新星、2010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陈雪峰教授已成为我校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合作课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訾艳阳教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合作课题,2009年当选机械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向家伟先后以德国洪堡学者和日本JSPS学者的身份,出国深造。培养的胡桥博士2006年毕业后在西安705所工作,工作业绩突出,目前担任总工程师助理;祁克玉博士在212所勤奋工作,获得了单位高度好评。
在科研中,他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装备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监控与诊断方向学术带头人的身份,领导开创了诸多创新性理论、技术与系统,推动了中国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发展,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从事工矿企业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研究及应用四十余年,在机械设备结构裂纹定量识别、非平稳信号故障诊断和智能预示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重要工程应用,取得创新性成果。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的理论与技术”(50335030,2004―2007)和“关键设备故障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的新理论和新技术”(51035007,2011―2014)以及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小波有限元理论与转子横向裂纹故障诊断的研究”(20040698026,2005―2007)和“优良特性多小波构造原理与机电设备复合故障诊断”(200806980011,2009―2011);参加2项国家973项目“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2005CB724100, 2006―2010)”和“超高速加工及其装备基础研究”(2009CB724405,2009-2014);负责2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9年)和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著作7部,350篇,其中SCI收录72篇、EI收录100篇,论著被国内外引用3613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何正嘉和他的科研团队,淋漓尽致的诠释了这一真理。正是他执着探索、无私奉献,才有了我国机械故障诊断事业的发展。中国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进步是一个的长期艰巨的过程,这漫漫路程中深深地烙着他们艰辛的脚印,这是历史的见证,未来的阶梯,而这样的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创新,并肩求索下去。
关键词:叶轮机械;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创新能力
叶轮机械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对发动机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叶轮机械原理”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航空压气机和涡轮两大核心部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该课程以气体动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等课程知识为基础,又对后续的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学习具有承前启后作用。同时,由于叶轮机械本身的结构复杂,内部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该课程内容抽象概念多,知识的综合性连续性强,所以学习难度较大[1]。“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原理方法,并获得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叶轮机械的基本结构形式、运行性能与调节控制,掌握航空流体机械性能测试、流动测试、设计与仿真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要成为本科生对专业仪器、实验操作、专业软件操作、数据分析等基本功训练的综合主战场。同时,开放性实验课程将实验教学上升到工程思维与理念训练的高度,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不可或缺手段[2]。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改革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中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体现了“基于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保持和发展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本文则是介绍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的一些探索工作。
一、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一)构建现实-虚拟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
针对目前本科生培养中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看的多操作少,没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的现状,2015年在工信部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对该课程进行探索改革,建设了多功能平面叶栅等教学硬件平台,扩充实验项目,建设多套设备,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实现创新实践训练的效果。在教学过程针对叶轮机械概念抽象,流动复杂的问题,增加虚拟教学实验与真实实验相辅助。其中一部分是大量有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动画和视频短片,包括轴流压气机、离心压气机以及多级压气机内部流动动画,以及压气机和涡轮的二次流动的CFD动画,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叶轮机械内复杂的流动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对概念原理和流程的理解更清晰透彻。另一方面,也购置了数字叶型设计及数字风洞软件,可对不同的叶栅模型进行虚拟气动测试,这对实施开放实验,学生自行动手设计叶型并仿真验证提供了必要条件。“实”与“虚”的结合,降低了学生在部分真实实验过程中操作误差带来的风险,也弥补了部分昂贵单一设备学生无法全部参与操作的不足,促进知识的转化与拓展,加深学生对航空叶轮机械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内部流动的理解。
(二)设置递进式实验题目
在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类实验内容。增加原有基础实验的新颖性和信息量,加强实验的思考性和启发性,增加学生灵活操作仪器设备和动手动脑的机会,如速度压力测量基础实验,包括五孔探针、动/静态压力传感器以及线风速仪的基本原理、校准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在基础实验中掌握各种测试技术和仪器使用。综合性实验是为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和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完整的实验题目训练,加深对叶轮机械理论的理解,掌握叶轮机械研究中主要的实验技术,包括压气机的性能实验、叶顶动态压力实验、进气畸变实验以及平面叶栅的性能及流动实验。设计性实验则属于开放性内容,不限制题目,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目的和方案,利用教学实验平成自己的题目,实现闭环训练。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全局统筹实验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研究和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报告采用论文形式提交,培养学生的独立科学思考、查阅文献和科技写作能力。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启发创新意识,锻炼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了初步科研能力。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递进式实验构架如图1所示。
(三)建设航空特色的专业教材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材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目前使用的是自编讲义,主要以实验指导书为主,缺乏理论提升。我们在学校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下进行了系统的叶轮机械气动实验技术的教材编写,加入了叶轮机械测量的主要技术理论和先进的测量技术内容。围绕本科教学改革对教材建设的需要,针对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特点,在教材中还配合给出许多航空发动机用叶轮机械气动实验的设计案例,以及工程应用案例使该教材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同时也进行了知识高度提升和广度扩充。该教材不仅讲技术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熟悉叶轮机械实验研究中的工程思维。教材的编写理念为理论与工程并行,结合注重基础,加强实践的学生培养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特色工科专业中的重要性。同时力求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训练推动新一轮培养方案实施,促进相关专业的综合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一)开设网络大学堂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在课堂,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外。因此,我们建设了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网站,其中包含实验课讲义、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以及仪器使用演示录像等模块。首先,学生可以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的空档期先进行网络学习,对实验课所用仪器和所要进行的实验程序有所了解。这样既不占用实验课总课时,又能在实验课上快速熟悉操作,展开实验甚至还有充分的时间自由摸索实验设计。另外,该网站也留有论坛模块,学生可以在论坛进行交流和疑难问题提交,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会登录解答,方便总结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也为教师掌握教学进度、衡量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协同发展
针对叶轮机械原理和叶轮机械综合实验教学任务往往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交流沟通不够,导致理论课讲授的知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没有对应充分的体现。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理论课教师经常沟通交流,在实验项目的更新上考虑了理论教学的知识重难点,通过直观实验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协调安排实验与理论课的进度,使得实验课进行能够和理论课相关知识点讲解有效衔接,围绕某些知识点,如平面叶栅基本原理、多级压气机性能等,一堂理论紧跟一堂实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做到学生对知识的高效吸收。另外,在实验课上对理论知识点对应讲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师制定相铺相成的课程群发展规划,明确“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稳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定期研讨交流,双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教学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开展。
(三)教授进教学实验室
目前叶轮机械实验课都是以青年教师任课为主,但是由于叶轮机械类课程普遍都具有抽象、综合、应用强的特点,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深厚的研究经历和经验,才能更好地讲授叶轮机械知识。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熟悉,还要对叶轮机械有研究认识,而这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所欠缺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中,邀请部分叶轮机械实验研究方面的知名教授进入课堂,切身讲授如何进行实验研究以及自身研究经验,期间穿插航空叶轮机械气动实验的专题讲座,介绍实验研究的前沿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知名学者的魅力与风采,还了解到实验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发展。知名教授参与实验课教学活动,以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对叶轮机械的深层理论认识,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知识收获,促进了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他们的教学经历和授课技巧也能帮助任课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四)构建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受本科培养计划总学时限制,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的课时都比较有限,一般为16学时,部分达到24学时。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叶轮机械测试原理和特性知识,也不能满足学生对自由创新实践的需求。因此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在课后加入创新实验设计环节,叶轮机械教学实验室在计划外实行预约开放,学生可以实验小组(3-5人)进行预约实验台,利用课外时间尽情地进行拓展实验,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同时,学生可以结合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高峰计划以及学科竞赛等本科生实践训练项目,在叶轮机械教学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创新或者实验研究活动。许多学生在开放实验教学活动中取得的科研成果都成为了大学生挑战杯、节能减排竞赛等项目的参赛素材。开放性教学活动使该门实验课程的开展已经不局限在初级层次的动手能力培养,而是能延伸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度,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
三、建立综合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的成绩评定方式既是公平体现学生学习的付出,也是客观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一般的实验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决定,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程度。另外从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学生在实践过程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成绩结构都无法体现,有实践创新潜力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出来,创新创造活动不能得到积极肯定。围绕“给通才制定规则,给天才留出空间”的教学理念,结合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设置了新的考核方式,以充分重视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水平,逐渐淡化和降低实验报告评分权重。在新的考核方式总成绩构成中,平时考勤成绩占比例为10%;实践过程成绩占比例30%,考核学生协作和灵活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是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活动部分所占成绩比例为20%;实验报告比重为40%,具体实验课成绩构成比例如图2所示。改革后的考核方式避免了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搭车蒙混,在实验后抄袭报告的现象,也鼓励了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验,开发实践思维能力,使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
四、结束语
“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探索,构建专业特色教材,提出名师实验教学、讲座式教学等多种途径,网络大课堂先导学习、开放实验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建立了“立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大地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了实践教学层次,突出了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叶轮机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20:161-162.
[2]包海涛,高媛,等.面向工程实际的机械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2,15(5):33-3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4]常秋香,刘玉.工业设计专业中机械类课程的开设方法与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5(23):41-42.
[5]王宪磊,王伟,裴玖玲,等.机械类专业自动控制原理创新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07):132-133.
[6]王,樊晓雪.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考和实践[J].高教学刊,2017(04):27-28+31.
[关键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专业研究生;创新型实验;特色实验课程;功能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73?02
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事物;三是改变。创新性人才指掌握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能推陈出新,以自己的创新性意识和行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中做出贡献的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创新人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已跨入世界大国行列,研究生成为目前参与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知识创新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国际性的学术论文数量偏少、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原创性成果稀少等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我们国家自己创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的前沿,为国家经济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养了11万学生,这些高素质人才大部分在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担当重任,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年来服务大局、特色兴校、培育人才、不断创新,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了新时期“重基础、强交叉、拓视野、推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思路,对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改革招生指标分配办法,修订培养方案,促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推广试点班教育模式,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创新学科交叉机制体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三个阶段。在强化研究生理论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的同时,采取了重大举措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增加了研究生教学的实验环节;通过“211”和“985”条件建设逐步构建了开放适用的研究生实验教学设备条件,并构筑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确立了开放式的多元化的研究生公共实验和研究生专业实验课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研究生的知识潜能,养成创造性品格,掌握创造性技能,最后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中得到深入和升华,使得研究生培养的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在一级学科层面,将关联密切的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实验整合成数门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实验课。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其他相关课程,建立一个包括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构建了整体性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基地。例如自2004年以来,先后建设了“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生创新基地”“复杂产品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生创新基地”和“先进航空航天飞行器创新基地” 等开放性的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以航空航天与信息类优势学科群为中心,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材料专业研究生特种功能材料特色试验课程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内容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材料学院研究生的实验设备主要来自各科研课题组,设备种类、台套数、完好率受限制,特别是使用时间无法保证,影响研究生试验运行。课时数虚,授课内容待充实。
随着多年来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投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建设遵循“以软带硬”的原则,即以教学改革为前提,投入的实验设备要服务于所开设的实验项目,硬件建设服从软件建设。目前材料学院用于研究生实验教学的设备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多套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ICP分析仪、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并对各学科实验室进行了优化整合和重组资源配置,发挥了实验室的复合功能和规模效益。材料学院还承担着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培养研究生的客观条件。材料学院将逐步彻底改造研究生实验课内容和实验条件,建立具有航空航天特色、涵盖材料学科重要研究方向的材料制备、测试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以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确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验课程的具体设置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以教育部“空天材料及其服役性能实验室”为依托,开设了“先进结构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该实验室多年来立足于航空航天材料前沿研究,旨在将先进的和学科交叉性强的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融入到研究生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下面以“特种功能材料”的设置为例,从创新型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的区别、创新型实验课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实践的区别、创新型实验课与研究生创新基地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创新型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的区别
创新型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在内容上都涉及到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差别在于综合实验课相对而言内容更为固定,比如“材料电镜分析实验”是侧重于使学生理解各种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仪器结构,掌握样品制备方法及实验参数选择,并学会对各种电镜图像及信息进行识别、计算和分析处理等。而创新型实验课是在课程内容、形式和目的上存在更多的创新元素。这类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完成 ,或者在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上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研究,其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如大的创新团队(课题组)和实验室就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沃土。以“特种功能材料”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材料及其服役性能实验室” 针对智能机翼、机载设备和航空发动机等的应用,在航空航天特种功能材料上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其科研设备齐全,在“特种功能材料”实验课中设立了相变材料、磁性材料等相对宽的方向,在实验中指导教师演示其中课题组“成熟”材料从设计-制备-功能特性研究的完整的实践过程,然后在大方向内自由选题,运用理论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综合设计实验方案和内容,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研究。如果说综合实验课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那么创新型实验则是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的第一步。
2. 创新型实验课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实践的区别
这两者同为科研训练。创新型实验课是“常做常新”的实验课,指导教师要不断开发新的实验方法,搭建不同的新架构。学生则应该不断丰富自主实验的新内容,成为填充架构的新单元。从时间尺度上来说,创新型实验课比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短的多,创新型实验课会对科研的过程有完整的体验,为了保障进度,增强协作沟通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项目组,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课的考核以小组答辩的形式,根据选题的创新性、综合性、协作情况等打分。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一般都是学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单独完成的。限于不同实验条件、经费保障条件、课题组的创新实践成果积累等的不同,毕业论文研究的创新实践程度会有很大差异,研究生也往往得不到自主选题和自主研究的机会。
3. 创新型实验课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区别
两者的教学资源开放程度和范围不同。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是一个面向全校开放的,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平台。研究生创新基地在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上,可以面向更大范围的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学科的集中交叉得资源能更集中整合,如“复杂产品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生创新基地”和“先进航空航天飞行器创新基地”等开放性的创新实践基地就是如此。目前,“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还是材料学院研究生实验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特种功能材料”与物理、化学、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有广泛的学科交叉,可以成为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设计和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随着教学实践成果的积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增强,材料学院可以向学校申报加入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实践机会。
三、结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才刚刚起步,深厚的科研成果积累和良好实验课程的资源配置,以及是否能高质量地转化到研究生实验教学上,这些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如何利用崭新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未知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与时俱进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在教学改革中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郑冬梅,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46-148.
[2] 王悦,冯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13-115.
[3] 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论文摘要】文章对新经济时代下汽车制造业及产品的 发展 进行了分析,对汽车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看法。
(一)现状分析,提出问题
当前汽车制造业发展非常迅猛,而由汽车购买、使用后产生的连锁经济行为及衍生市场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在当前经济法规尚未完善的今天,如何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何在汽车产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便是国内国际汽车公司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提出发展思路,进行mis分析
1.为什么要引进管理信息系统?
(1)汽车制造业有建立mis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性。经济市场极不稳定,必须寻求 科学 管理之道。当前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令人眼花缭乱。处于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汽车制造、产业需要很好地把握住方向,否则就很可能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汽车制造产业高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售后服务这一块,它们作为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更加受到人们关注,受到国家的重视。
(2)广告方案、促销方案的研究还不多。常常看到的是名人效应式的广告,如名人名车等。
(3) 企业 缺乏统一的管理中心进行协调,只有相关员工对消费者提出的个人问题进行单向解决。
(4)在产品同质化、消费者对降价无动于衷的境况下,商家 自然 开始寻找新的营销策略来推动市场。同时,消费者的心态也日趋理性,从单一的产品购买开始转向对汽车消费整个过程的关注。这些变化使得商家将战略战术向服务领域扩展。
因此,在借鉴成功的汽车公司,其mis应适应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并确定自己的当前、中期、长期目标。
2.用生命周期法进行汽车制造业研究开发
(1)规划阶段:系统框架设计及可行性分析。首先调查市场上同类汽车产品的使用率,对哪一种类型的汽车比较受市场的欢迎,可开展问卷调查。
排名汽车制造商2006年全球销量(辆)
①通用8381805
②丰田8120000
③福特6208700
④大众5242793
⑤戴一克4854700
⑥ 现代 一起亚3715095
⑦日产3597748
⑧标致一雪铁龙3390000
⑨本田3365000
⑩雷诺2533428
(2)畅销车初期模型及广告营销方案。(分析与设计阶段)模型(以宝马车为例):宝马汽车公司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开始创业的,因此标志上的蓝色为天空,白色为螺旋桨。蓝白标记对称图形,同时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和奔驰汽车公司一样,宝马汽车公司以汽车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技术为追求目标,汽车产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车界和用户中享有和奔驰汽车几乎同等的声誉。宝马汽车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车界数一数二,因而各国警方的警车首选的就是宝马汽车。宝马的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昂贵,甚至超过了豪华汽车,售价高达3万美元左右。由于宝马产品以赛车风格设计,因而在世界赛车活动中宝马汽车经常大出风头。
(3)广告营销实施阶段。上海大众夏季养护双周的广告涟漪,是通过上海地区主流媒体的发行线,荡漾到市民周围:东风雪铁龙在《解放日报》等平面媒体大量投放服务活动广告,温馨体贴的基调贴合“家一样的关怀”这一广告主题;《申江服务导报》、《新闻晨报》上的雪佛兰spark活动广告,昭示在夏日为用户量身定造免费检测活动。汽车是时尚的宠儿,时尚的汽车需要明星们来陪衬。厂商如果选择合适的明星代言汽车,不仅对汽车的销售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且对提升品牌知名度也大有裨益。但汽车作为价值仅次于房子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其性能和使用价值,在购买前将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下单,很少友人在一时冲动之下为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买下其代言的车型。因此,明星代言汽车是把“双刃剑”。厂家们都口口声声说今年车市不乐观,却都在请明星上不含糊,不差钱。纵观这些明星代言的汽车品牌,鲜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销量显著增长的例子,即使是老牌明星张曼玉、演员大佬成龙,乃至红透内地和港台的周董。因此,我以为,汽车品牌的传播,最好的渠道是口碑;汽车品牌代言,最好的人选是消费者。虽然,在口碑传播中,明星有着常人不可替代和比拟的集群和扩散效应,但是,明星价值最大化周期的不可确定性,以及商业价值的浮动和摇摆性加剧了代言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一旦出现,对品牌的硬伤极有可能是致命的。相反,汽车产品的使用者是对产品和品牌体验最深的。产品和品牌的好坏优劣、是非曲直,消费者最有发言权,这种口碑传播最有可信度和公信力。由此,厂家大可将昂贵的代言费用于关注销售者生存、发展状况,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文化诉求上面来,这才是最无风险、最有成效的品牌传播途径。
【论文摘要】文章对新经济时代下汽车制造业及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汽车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看法。
一、现状分析,提出问题
当前汽车制造业发展非常迅猛,而由汽车购买、使用后产生的连锁经济行为及衍生市场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在当前经济法规尚未完善的今天,如何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何在汽车产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便是国内国际汽车公司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提出发展思路,进行MIS分析
1.为什么要引进管理信息系统?
(1)汽车制造业有建立MIS的实际需求和迫切性。经济市场极不稳定,必须寻求科学管理之道。当前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令人眼花缭乱。处于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汽车制造、产业需要很好地把握住方向,否则就很可能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汽车制造产业高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售后服务这一块,它们作为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更加受到人们关注,受到国家的重视。
(2)广告方案、促销方案的研究还不多。常常看到的是名人效应式的广告,如名人名车等。
(3)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中心进行协调,只有相关员工对消费者提出的个人问题进行单向解决。
(4)在产品同质化、消费者对降价无动于衷的境况下,商家自然开始寻找新的营销策略来推动市场。同时,消费者的心态也日趋理性,从单一的产品购买开始转向对汽车消费整个过程的关注。这些变化使得商家将战略战术向服务领域扩展。
因此,在借鉴成功的汽车公司,其MIS应适应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并确定自己的当前、中期、长期目标。
2.用生命周期法进行汽车制造业研究开发
(1)规划阶段:系统框架设计及可行性分析。首先调查市场上同类汽车产品的使用率,对哪一种类型的汽车比较受市场的欢迎,可开展问卷调查。
排名汽车制造商2006年全球销量(辆)
①通用8381805
②丰田8120000
③福特6208700
④大众5242793
⑤戴一克4854700
⑥现代一起亚3715095
⑦日产3597748
⑧标致一雪铁龙3390000
⑨本田3365000
⑩雷诺2533428
(2)畅销车初期模型及广告营销方案。(分析与设计阶段)模型(以宝马车为例):宝马汽车公司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开始创业的,因此标志上的蓝色为天空,白色为螺旋桨。蓝白标记对称图形,同时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和奔驰汽车公司一样,宝马汽车公司以汽车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技术为追求目标,汽车产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车界和用户中享有和奔驰汽车几乎同等的声誉。宝马汽车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车界数一数二,因而各国警方的警车首选的就是宝马汽车。宝马的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昂贵,甚至超过了豪华汽车,售价高达3万美元左右。由于宝马产品以赛车风格设计,因而在世界赛车活动中宝马汽车经常大出风头。
(3)广告营销实施阶段。上海大众夏季养护双周的广告涟漪,是通过上海地区主流媒体的发行线,荡漾到市民周围:东风雪铁龙在《解放日报》等平面媒体大量投放服务活动广告,温馨体贴的基调贴合“家一样的关怀”这一广告主题;《申江服务导报》、《新闻晨报》上的雪佛兰SPARK活动广告,昭示在夏日为用户量身定造免费检测活动。汽车是时尚的宠儿,时尚的汽车需要明星们来陪衬。厂商如果选择合适的明星代言汽车,不仅对汽车的销售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且对提升品牌知名度也大有裨益。但汽车作为价值仅次于房子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其性能和使用价值,在购买前将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下单,很少友人在一时冲动之下为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买下其代言的车型。因此,明星代言汽车是把“双刃剑”。厂家们都口口声声说今年车市不乐观,却都在请明星上不含糊,不差钱。纵观这些明星代言的汽车品牌,鲜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销量显著增长的例子,即使是老牌明星张曼玉、演员大佬成龙,乃至红透内地和港台的周董。因此,我以为,汽车品牌的传播,最好的渠道是口碑;汽车品牌代言,最好的人选是消费者。虽然,在口碑传播中,明星有着常人不可替代和比拟的集群和扩散效应,但是,明星价值最大化周期的不可确定性,以及商业价值的浮动和摇摆性加剧了代言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一旦出现,对品牌的硬伤极有可能是致命的。相反,汽车产品的使用者是对产品和品牌体验最深的。产品和品牌的好坏优劣、是非曲直,消费者最有发言权,这种口碑传播最有可信度和公信力。由此,厂家大可将昂贵的代言费用于关注销售者生存、发展状况,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文化诉求上面来,这才是最无风险、最有成效的品牌传播途径。
(4)售后和维护。在产品同质化、消费者对降价无动于衷的境况下,商家自然开始寻找新的营销策略来推动市场。同时,消费者的心态也日趋理性,从单一的产品购买开始转向对汽车消费整个过程的关注。这些变化使得商家将战略战术向服务领域扩展。“第一个产品是销售卖出的,第二个产品是售后服务卖出的”,这一论调代表了当下多数商家的服务策略出发点。当前的竞争是产品、企业以及服务的综合竞争,商家更应该利用服务这一利器提升现有客户的忠诚度、增进潜在消费群对品牌的了解以提升品牌价值,为构筑更高大的市场占有量打下坚实地基。上海大众服务活动已经初见成效,洋溢着春日和风的“爱车养护双周”刚告一段落,又在“夏季养护双周”中推出14项免费检测,用户们纷纷表示上海大众的主动式服务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风行汽车下的也是同样稳步扎实的服务棋,风行汽车在投放于《经济观察报》等媒体中的服务月活动广告中表示:服务早已成为风行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持一个高水准的服务是关系到用户忠诚度的重要问题,风行每年7月的服务月力争成为每位风行车主的节日。从投放于大众媒体的花样繁复的汽车广告中不难看出,汽车厂商与经销商的工作重心正逐渐向售后服务倾斜,营销方式由单一产品推广向全方位、多层次包括服务在内的整合营销过渡。以汽车售后服务为支点,全方位地拓展企业自身和顾客价值,这样才能撬起汽车市场这片广阔的天地。
三、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1.采用演化式原型法开发新车型。按照市场上的需求,开发出一款新产品后,让部分用户试用,随时进行修改和调整,提高性能,这种方法对中小企业比较适用,成本也比较低。“把动力和速度元素,结合最精良的质量,见证在豪华座驾之上”,是宾利恪守了80多年的造车宗旨。宾利历史上每一款经典车型无不见证着其对美感的追求和对素质的执着。从1919年宾利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之曰起,近百年来,宾利的品牌虽历经时间的洗礼,却仍旧历久弥新,熠熠生辉。那个展翅腾飞的“B”字是宾利最强劲、永不妥协的标志,它所呈现给世人的永远是动力、尊贵、典雅、舒适与精工细做的最完美结合。伴随着近一个世纪的传统与革新,宾利这个名字已经远远超出了车的范畴。在所有热爱宾利的人眼中,它是一个为你度身定制的舒适豪华的移动空间,它是尊贵身份的代名词,它是速度与豪华的梦想极致。
2.递增式原型法。先在系统中有一个总体框架,确定主体系统,,给今后完善留一定的空间。如为保证汽车行业应用方案的整体效能,惠普与广泛的独立软件供应商asv)开展合作,对各种软件的兼容性进行认证和优化,在汽车设计制造领域包含Dassault、Solidworks、Autodesk、UGS、PTC、Siemens等所有相关厂商。基于大量的ISV合作认证,惠普工作站为客户提供了其独有的PTF(性能调优框架)软件,最大的保证惠普工作站稳定和高效的计算效能。
3.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应该是汽车制造业追求的方向。所周知,投资建设汽车销售朋艮务网点需要土地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量,也让很多看好汽车销售/服务行业,但实力相对有限的投资人望而却步。针对这一情况,一汽一大众表示:“本年度的经销商招募工作采用首次采用创新的‘城市展厅’与传统4s店相结合的复合模式,为投资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所谓的“城市展厅”,就是不需要专门的土地资源新建网点,可以选择在城市的已有建筑物内通过改建、扩充来建构的服务网点。相对于传统4s店6000~7000平米的土地需求而言,600--900平米的“城市展厅”对于大多数地级市市场更容易被投资人接受。
4.顾客满意度应为客户服务的重点。只有以顾客为尊,才能在当今的经济市场上占据地位,因此要提高客服质量。各种商品都有它的品牌,汽车产品也是这样,我们要很好地珍惜这些已经创出的品牌,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品牌就会很快被淘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提出一个在“推优”工作发现的问题。既然是树立品牌,你就要很好地给自己的软件命名,要能够很好地体现该软件的特点和特性。不要搞的太宽泛,或者使人不能一听就理解。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推优”工作里多次遇到。我们希望厂商能推出并形成我们自己的品牌,希望我们的企业在实干的过程中有树立自己品牌的意识。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品牌,需要给它起一个既实在又响亮,让人一听就明白它是干什么用的名称。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高校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最佳选择
1.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城镇化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 党的十又明确提出将“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这为高校的科技指明了发展重点和努力方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和政策倾斜,预示着人才、科研、服务等方面的较大变革,召唤着高校围绕国家战略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和科技服务。作为人才的培养单位和科研人才的聚集之地,高校则应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整合力量、彰显特色,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推进国家创新驱动重大战略实施的光荣使命。
2.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助于高校实现新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高校在生源、人才、资源、声誉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服务是高校借助外部力量推动事业进步的主要抓手,是高校摆脱现实困境、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助于高校培养国家急需的有用人才;有助于高校针对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有助于高校围绕国家需要进行重大项目和对行业的服务,产生更大的带动作用。
3.重大战略需求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实施重大战略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巨大的科技投入,这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高校要具备极强的发展知识能力。知识更新是科学研究的原始进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取得成功的支点。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要担负起基础研究的重任,在知识的原始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二,高校要具备极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国家重大战略要求高校在应用性科技上进行原始创新,直接推动产业上的科技革命。高校还应加强自主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的能力,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其三,高校要具备极强的科研育人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要求高校将科研与育人有机结合,在研究中育人,在育人中研究,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
国内外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现状
1.国外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现状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明显的成效,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历史都比较悠久,而且是在不断调整中较好地适应了培养创新人才和自主科技创新的需要。
第二,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主要承担基础研究任务,并可以获得相对充足的R&D经费,以满足基础研究支出的需要。
第三,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均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与机制方面,“富有效率”是发达国家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共性。
第四,各国政府对高校成果转化与转让、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活动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分别建立了以政府、高校和国立研究机构等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机构。
2.国内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既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型大学,还有为数过半的高等教育职业机构。就创新体系建设而言,虽然有不少高校才刚刚起步,但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在面向国家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建设方面己取得巨大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科研力量持续稳定发展。高校科研工作已经由最初的个人爱好、自由探索,逐渐发展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高校通过竞争,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 973 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攻关、国防军工等科研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支科研队伍驰骋在各科学技术领域,一大批人己成为科研的中坚骨干力量。
第二,高校科研设施环境得到改善。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在不断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网络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托。高校在重点学科上重点建设了一大批科研基地,截至2010年底,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实验室6.5个(全国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7个(约占全国的62%);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2家(约占全国的39%);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约占全国的27%);国家工程实验室17家(约占全国的26%);国家技术转移中心7个(约占全国的70%)。
第三,高校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截至2009年底,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489项,占授奖总数的52.4%;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191项,占授奖总数的36.9%;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044项,占授奖总数的30.8%。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领域高校取得了一大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瞩目。
第四,高校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高校科研队伍把科研与育人结合起来,既出人才又出成果。除了源源不断地为全国各行各业输送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技术贡献外,还为自身培养了一代代科研新人。
我国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引领作用还不够,存在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十分有限,许多以应用为主的工科院校研究还是以论文为主要产出;企业创新能力弱,无法体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对产业进步和技术升级的推动小。我国高校的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原创科技成果不多。我国高校能够推动世界科技革命的科研成果极少,能够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匮乏。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分布不均。我国普通高校有2,300多所,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校很少,主要集中于“985工程”“211工程”等国家队行列中。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后劲不足。在我国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不少高校为获得“985工程”“211工程”项目支持,花费很多心思在指标数量上“揠苗助长”,没有踏踏实实地以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不强。我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快速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大国。但我们又严重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才,缺乏适应科学前沿和产业高端创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其主体队伍必须要靠自己培养。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各领域紧缺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第五,高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中国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体制机制的突破,不论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制度、国家科技政策,还是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存在着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难题。例如,科研政策不利于合作创新;人事制度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文化氛围不浓;数量导向、论文导向的唯指标论,容易在教师和科研人员中形成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等不利于创新的氛围;很难凝聚力量攻克具有前瞻性强、风险性大、团队合作要求高的国家和产业重大项目。
第六,内部学术组织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大学创新体系建设有3个现实问题:一是学科和科研组织的封闭性,单纯追求学术性,科研活动脱离产业发展实际。二是学术组织的分散化,有集聚效应规模化的大型科研基地数量不够,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不足。三是单一的评价激励体系,制约了大学的知识整合能力,不适应集成攻关的要求、前瞻性自由探索的需要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体系建设对策与思路
1.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大体上表现为:科学研究(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传授)产业发展(知识应用)。从这个简化的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如果高校中没有高层次创新人才,也就意味着这所高校没有能力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而只能依靠知识传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创新人才。确保“寓教于研”和“寓研于教”,就要树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创新人才来完成,并且是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这样一种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必须实现两个结合:一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要充分认识到高水平科学研究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要重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二是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挖掘创造潜能的重要载体。
2.创新学术组织模式,提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目前大学的传统学术组织相对封闭,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兴学术组织。创新学术组织模式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一是设立具有前沿性、基础性、跨学科的研究院,如生物医学研究院等。二是建立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平台,如航空发动机研究中心等。三是学院内部多样化的学术创新组织,如PI制、交叉学科模式等。这些创新学术组织模式,具有提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3.实行师资分类改革,促进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
对不同类型教师实行不同标准、不同政策,这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在高校中,有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学术大师,有从事高水平研究的教师,有潜心于基础领域进行原创性研究的教师,有面向国家战略的领军人才,有致力于培养人才的教师,也有围绕产业需求进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研究人员。如何进行分类,实行不同标准、不同政策?
在中国大学发展专职科研队伍是师资分类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美国顶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2009年专职科研人员达1,722人,与专任教师之比达1.7:1;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人员达2,624人,与专任教师之比为1.37:1。中国大学专任教师负担沉重,不得不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高校要介入国家重大项目,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作为支撑。从现代科技发展规律来看,越来越强调团队作战和协同攻关,一个重大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数百人通力合作,必须把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作为中国高校的一项战略任务。
4.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化战略都是高校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两者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不存在对立关系。中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往往需要全球化视野,因此,国际化是我们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手段。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已经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这为我国大学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对话基础。
5.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的高校,哈佛大学在顶尖领军人才方面应该是首屈一指,40位教师和38位学生获得过诺贝尔奖,以及包括7位美国总统在内的众多有着全球影响力的校友,让这所学校可以傲视全世界的大学。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显赫的成就,离不开他们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成功机制,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学识渊博、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同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被世人敬仰的原因,也并不仅仅因为它历史悠久,而是因为它的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流的,所产出的科研成果也是一流的。
6.创造优越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国家的灵魂,创新只有上升到社会文化层面,才能成为自觉、自发的思想和行为,才能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为我国持续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大学之所以存在,是在于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授带着一批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7.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