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实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兴起的各种背景。然后,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优势及局限性。最后,文章联系我国的审计国情,提出目前在我国审计界应慎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观点。
在外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也即风险基础审计,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一、风险基础审计兴起的背景
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gap)即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执业界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差异。审计自产生至今,始终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种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使审计人员常常“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G.J.Benston)。因此,审计界积极探索解决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导致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在于不当分配审计资源,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难以保证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于是,基于成本效益的推动,“一个使得审计人员计划并有效成功执行的审计概念”(斯迪威(ManinC.Stilwell)和艾利奥特(RobertK.Elliott)描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便应时而生。
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现代科学的发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制度基础审计最大的缺陷是对管理层舞弊进行审计没有效率,因为管理层舞弊往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银广夏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层舞弊事件。与此同时,控制论、计算机审计技术、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审计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4.审计职业界的不懈追求也促进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二、风险基础审计的优势
1,强化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效率观念。风险基础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不单纯地节约审计成本。审计的关健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识别不同的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风险基础审计能有效发现客户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从而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2.风险基础审计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制度导向审计建立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上,重点对内控各个控制环节进行审查。把“查错防弊”的手段主要寄托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可以说是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最大弱点。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无利害关系假设”,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3.有利于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均会造成低风险审计领域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的问题。而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评价审计风险为基础,把有限的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了审计资源。
三、风险基础审计的局限性
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理论尚不完善。在具体运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存在问题:一是自身尚未形成严密、科学的体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仍存在一些过于主观而非客观的工作标准;二是在审计实践中还缺乏有力印证。综观2001年~2002年美国出现的一系列跨国公司财务舞弊招致的审计失败案例,大多是审计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被不恰当地大量运用,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执业的审计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评估失败极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或审计无效,因而该审计模式对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事实上,如今非审计业务已日益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因而审计界人才流失严重。俗称一流的审计师做咨询,二流的审计师做审计,即使已经主要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五大”也面临着缺乏高素质审计人才问题。
四、我国在实务中应该慎言风险基础审计
2002年10月AICPA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准则(SASNO.99),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如收入确认、存货计量、会计估计等实行“有错推定”假设,同时强调审计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已将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全面贯穿于审计准则之中。笔者认为:该审计模式还处在理论幼儿时期,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优点与缺陷瑕瑜互见,应辩证、客观地对待。
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效益、注册会计师素质的差距、审计程序软件开发、政府监管和司法执法等都是目前我们推行风险审计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在理念上认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观念融合到传统的账项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中去。对于内部控制不太健全的小型企业,通常应考虑选择以账项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而对于那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的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等,通常应采用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不论哪种审计模式,都不应忽视对财务数据及其交易或事项的审计。
参考文献:
[1]《会计研究》“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谢志华、崔学刚,2006.7
我国法务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会计只注重如何用特有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复杂的经济行为,而现代审计又只注重财务报表是否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并也用相同的专业名词来解释他们的审计工作,这就使普通公众难以理解这些用复杂会计、审计语言表达的经济行为,从而为进一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益增加了障碍。因此,如何在复杂的会计、审计语言与法律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便成为当务之急。法务会计的应运而生,解决了复杂的会计语言与法律之间的沟通问题,为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法律问题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工具。法务会计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
(一)企业、事业单位。该领域中的法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符合国家现行法律,在遵守或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寻求本单位的最大财务利益,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进行交涉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二)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都是法务会计应用的重要部门。在这些机构中,活跃着一批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考试、考核并具有资产评估、税务、证券评估等资格的法务会计人员,他们依据各种法定经济标准和规范,通过检查、分析、认定之后所出具的报告自然具有法律效应。
(三)司法机关及国家审计部门。司法机关的司法会计也是法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会计在侦查、审理
交易纠纷、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时,都要涉及被审查单位的会计资料及会计人员。这就要求司法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有会计、审计知识,才能胜任。国家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也应该是既熟知国家、企业内部有关审计法律,又懂会计、审计的法务会(审计)人才。
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
从事法务会计的人员必须具有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调查。这不仅包括会计知识,而且包括经营知识和法律意识。具有这些技术,法务会计人员才能够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并对舞弊以及白领犯罪调查的财务方面进行作证。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要求法务会计人员对刑事案件中的舞弊或者民事案件中的财务损失进行量化。因此,法务会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至少应包含以下七类:会计、审计、知识;辨别舞弊的技能;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人的心理和动机的理解力;调查的精神状态和职业批判的怀疑精神;沟通技术;对计算机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等。
从事法务会计的人员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敬业精神。法务会计人员必须在行使其职能时保持客观、公允、真实、合理、合法。这就要求其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洞察力。除此以外,自律、保密、定期接受后续教育、合理收费、公平竞争等方面也是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独立与保密是密切相关的,也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会计又熟悉相关法律,既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有独立敬业精神的法务会计人才。
(一)设置法务会计专业
目前,在国家教委会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有经济法、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专业,但尚未有法务会计专业。国家教委应尽快组织法务会计本科专业的申报,鼓励那
些已开设了会计学、审计学、经济法专业的高校积极申报法务会计专业。
1.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法务会计专业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审计、法理学、法律伦理、司法会计、经济法、税务会计或税法、国际税收(法)、民法、刑法、犯罪学、逻辑学、心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证据调查学等。
法务会计专业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的选修课,如: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证券投资、税务会计、审计实务、保险法、劳动法、仲裁法、金融法、破产法、刑事诉讼实务、民事诉讼法实务、经济法案件侦查等;另一类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提高其文化修养而设立的校内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这类课程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
2.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安排。实践性环节是培养高质量法务会计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性环节可分为不定期实践性环节和定期实践性环节两个部分。不定期实践性环节,主要是配合理论课程进行的案例调查 、案例讨论、模拟法庭辩论、专题研究报告等;定期实践性环节,是在学生学完了基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在本科第三学年安排专业实习、第四学年安排毕业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过程中,将学生分别安排到法院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其间,学生应在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指导下,参与一到两个经济案件的调查、取证、审理和撰写报告工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法务会计的某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最后撰写一份1.2万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学改革与创新。本专业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应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合作与研究精神的培养。课程侧重财务法律管理技能、财务决策、金融调查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授课方式采用理论讲解、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式的教学创新立足于财务金融与法律会计交叉领域,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以及与业界专家的研讨和案例模拟分析,达到理论扎实、业务熟练的实战目的。
在课程之外,本专业还应设计大量应用性课题的讲座,内容紧扣法律和会计领域的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投融资犯罪领域和会计审查领域内的发展状况。如刑事诉讼实务、仲裁法、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调查、税
法和税法犯罪调查、破产法和破产管理人制度、电子商务欺诈和计算机犯罪、刑事诉讼实务、民事诉讼法实务、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法律与公证实务、经济法案件侦查等。
法务会计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同时涉及会计、审计、法律、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法务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就像一个二层的大蛋糕;最大的底层是坚实的会计专业背景;中层部分是包括审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欺诈调查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小的上层部分是对法律环境的基本了解;蛋糕最上面的糖果则代表较强的沟通技巧,包括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向21世纪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较多相关知识的应用型、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加快研究型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
目前在研究生培养中,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几乎是空白,应尽快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硕士点,或在现有会计学专业、法学专业硕士点以及会计学专业博士点上设置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对于报考法务会计专业研究生的学生要有资格限制要求具备会计学专业或法学专业学士学位,在职报考的学生要求具备律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些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学习有关法务会计专业研究型的理论课程外,主要从事法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通过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或通过两年左右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使学生对法务会计的某个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初步具备专门从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作为业务骨干尽快地充实到法务会计教学、研究和实务工作第一线,以推动我国法务会计工作的开展。
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总体上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周志》中的"哈尔滨工业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48.企业生产环节财务控制研究
为推动内审工作转型,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从2010年起,在全辖组织开展了“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我作为一名基层行的内审干部,自然也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时隔近两年,通过学习国际内审准则和先进内审理念,让我心境明亮,茅塞顿开,感触颇深。我认为:内审转型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央行各项工作由合规性向效率性,效果性转变的必然要求。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道德规范》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这说明;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入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层次,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为被审计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基于此,为适应转型需要,必须系统学习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审基础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人民银行相关专业知识等。只有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才能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才能够适应内审转型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干部。这使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2011备战内审知识竟赛的那段难忘日子。当时,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短期内要求消化吸收,且自身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等困难,自己并未打退堂鼓,而是以饱满的热情站在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上,努力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三落实,并注重在学习中消化吸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我在宜春中支举办的内审知识竟赛中进入了前三名;入围宜春中支参加武汉分行内审转型网上限时答题竟赛,又取得了团体第一名。尝试了学习的甘甜,继而又潜心结合支行工作实际开展内审理论与研究,提炼岗位工作新方式。撰写了《基层央行综合监督检查应实出抓好三个工作环节》、《多管齐下加强同级审计监督》分别被江西《审计理财》2011年第三期,第九期采用;《基层央行同级审计问题症结及对策》参选宜春中支优秀论文评选获优秀论文奖。为基层行内审转型,健全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发挥了参谋作用。自己也在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中体味了境界的提高和收获的快乐。
二要转变理念,调整内审转型思路。对于基层行的内审转型,更迫切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准则和先进内部审计实务经验,建立内部审计新模式,实现由传统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我认为:当前基层行应朝着这个方向调整内审转型思路。一是调整审计理念,坚持“由监督向控制”转变;二是调整审计目标,坚持向“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转变;三是调整审计力量,坚持向整合资源共同协作转变;四是调整审计手段,“坚持向运用信息技计提高效率转变”;五是调整审计成果运用,坚持向“提高报告质量,促进宏观管理”转变。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打破传统审计模式的束缚,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价值等不同层面,积极的向内审转型工作目标靠拢;努力使转型成果在增加组织价值,改善业务管理方面的独特价值,得到上级行和审计对象的高度关注,使转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三要突出特色,推进内审转型实践。对于基层行的内审转型,可谓摸着石头过河,但能否持依靠审计创新推动内审工作转型是关键。通过审计实践,我认为基层行应凸显现代管理审计特色,着重在履职、制度管理等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实践。应主动把制度建设,作为内审转型的重要方面之一,每年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制度,适时废除过时或不适应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内审转型,使基层行逐步形成按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工作机制。如在探索绩效审计实践中,我选择了支行办公楼改造基建项目绩效审计为转变突破口。组织力量对其项目决策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项目效果五大项开展审计,把落角点放在评价基建项目“花得少不少,花得值不值,花得好不好”的问题上,较准确对基建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施绩效评价,得到了上级行和被审计对象的肯定。审计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丰县支行)
【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教育;复合型人才;课程
我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以环境教育为本。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无疑将给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环境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各高校中只有少数几所开设了单独的环境会计课程,名称如“环境成本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审计”等。大部分高校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审计教学内容,较少或根本不涉及环境方面,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将环境会计的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传统的会计、审计类课程中。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其一,缺乏独立、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或专门的环境会计制度(或准则)作为指导。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环境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前提假设、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披露内容等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政府也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环境会计制度(或准则)来给予指导和规范。
其二,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师资队伍和配套教材。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开展环境会计教学工作,需要授课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基本功,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本专业(财务会计)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懂得环境方面的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目前,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其师资队伍还不健全,配套的市场教材也较少。
其三,大学环境会计的教学目的尚不明确。在那些已单独开设环境会计系列课程的高校中,开设这些课程只是让学生接触前沿理论知识,教学的实践目标尚不明确。
二、西方国家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先进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在环境会计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相对国内较为成熟,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
在英、美大多数大学的会计系均讲授环境会计。其讲授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开设独立的环境会计、环境管理方面的课程,名称如“环境会计”、“政府、商业和自然资源”、“环境会计过程”、“环境会计高级专题研究”等;方式二,不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但在财务会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一些课程中设置与环境会计相关的内容。当前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大学所占比重较大,但第一种方式将环境会计作为独立会计课程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美、英大学会计系讲授的环境会计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会计概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评估方法:(2)企业环境政策概述;(3)企业环境发展和监控系统的构建;(4)企业经营对环境影响的评估:(5)公司环境审计与评估。
第二,环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垃圾处理、污染及资产废置的会计问题;(2)环境问题预算与绩效评估;(3)环境投资评估;(4)与环境有关的研发、预测和设计会计;(5)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成本研究;(6)企业并购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环境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2)独立的环境财务报告研究;(3)与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及会计差错更正问题;(4)与环境有关的支出与承诺的会计处理问题;(5)与环境有关的借款、所有者权益及保险问题;(6)审计报告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研究;(7)与环境有关的资产(如存货、土地等)价值评估问题。
三、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教育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学先进的环境会计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沿着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普及理念到深究理论和实务应用,从融入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讲授到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再到形成专业体系的这一条主线,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笔者从五个方面设想我国高校环境会计教育的初、中期发展趋势目标:普及环境会计教育,并在各高校开设单独的环境会计相关课程。同时也给各高校新开设环境会计相关课程、制定相关课程教学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教学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和技能,全面理解会计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使其具备理解并参与制定公司环境事务战略的能力,满足可持续发展企业对环境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授课对象
高等院校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各硕士专业的所有学生。
(三)课程体系设置
依照教学培养目标,高校可以考虑先开设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案例和环境审计四门课程。
1.环境财务会计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54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会计产生与发展过程、背景、作用和意义,环境会计目标、假设、原则、对象、内容、职责等基础性理论,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专门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会计信息和环境管理信息进行基本会计处理、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与评价,能应用环境会计基本程序、方法进行环境经济管理。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环境会计》,许家林、孟凡利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肖序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环境会计研究》,孟凡利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资源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许家林、王昌锐等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李静江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环境管理会计
课程属性:专业必选课(36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定义、作用和意义,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和方法应用,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要求学生熟悉和了解环境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利用环境会计信息支持企业内部决策,能在实务工作中参与制定公司的环境事务战略。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环境管理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郭晓梅,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环境会计与管理》,【英】罗伯·格瑞、【英】简·贝宾顿著,王立彦、耿建新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成本管理论》,林万祥、肖序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ExposureDraft:InternationalGuidelinesonEnvironmentalManagementAccounting(EMA)》,IFAC,2005年。
3.环境管理案例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36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通过系统介绍国际著名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从各个方面、各个视角来总结、归纳国际著名企业在环境管理问题上的一些经验。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理念在现实中的应用、国外的一些优秀环境管理案例和他们的管理成效,了解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案例》,世界资源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环境审计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36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审计背景、作用和意义,环境审计标准、依据、对象、内容、目标、职责、证据等,环境报告审核和测试基本方法等基础性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环境审计的程序、方法,分析企业环境影响个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环境审计》,陈正兴主编,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环境审计论》,蔡春等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企业环境审计研究》,刘长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四)授课方式
我国高校环境会计教育应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等多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
(五)课程考核和评分方式
课程考核由闭卷考试和课程论文两种方式相结合。课程论文可采用小组论文(报告)考核方式,由5~6人组成一个论文(报告)小组,由小组成员在现有给定论题(如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基础上讨论并重新拟定题目进行写作,写作内容必须围绕给定的论题。课程论文的写作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文字不少于5000字,段落分明,论证有理,结论明了,格式符合规范。课程最终个人成绩将结合个人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论文成绩(占50%)和闭卷书面考试成绩(占30%)综合给定。
四、实施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策略
实施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导航者,政府在推动环境会计教育方面起着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首先,政府应在各行各业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将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加大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其次,政府应尽快出台环境会计制度(或准则)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指南,通过国家政府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适度的强制约束,不断严格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从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导向,促进企业对环境会计人才的需求;再次,高教司对高校环境会计人才培养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直接推动、引导各高校环境会计教育的大力开展。
(二)企业是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应侧重提高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大力推进环境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用人单位是这些‘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市场决定了环境会计教育”(孟焰、李晓梅,2008)。应增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事业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素质,从而引导企业绿色经营并提高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增加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对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需求方的角度推进我国高校加速开展环境会计教育。
【关键词】执业准则 审计理论 审计实务
一、新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制定及实施意义
(一)新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制定
《注册会计师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对经济活动提供审计签证和服务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行为规范中明确提出,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报告的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规范。至2004年间我国已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的认定、审计业务、出具签证审计报告等行为也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与指南。随着经济的发展,执业的范围的广泛,注册会计师的业务也由原单一的审计业务,扩充到审阅、其他签证等相关服务在内。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又了新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在新的准则框架中除新增的审计项目外也对签证业务、相关服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等都做出了增加与修订,使新的审计准则更加趋同于国际准则的标准,这也是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
(二)新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意义
作为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有一个业务执行的标准来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进行行为的规范。规范其哪些可以为之、哪些不可以为之,它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考核审计及其他签证与服务工作的质量,明确业务的职责,提高业务质量。
二、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审计与实务影响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至2012年间经历过多次的修订后,准则的内容日益庞大,日趋复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科学性、严谨性,其运作的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时常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当前实务难以适应新准则的理念
在准则中,除了基础性的规范做出修订,也对审计风险准则做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例如:在准则中的第1231号等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及要求上加强对审计风险及风险评估环境的说明;在第1301号中对审计收集的证据及证据收集的程序等相应的规范。充分体现了审计理念――现代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准则。在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审计理念。与以往的审计范围不同,它拓宽了注册会计师的视野,不仅考虑被审计的单位内部环境,同时外部因素也囊括进来,例如:行业现况、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等,从宏观上充分了解被审单位的状况,加大了审计的力度。然而,很难在实务中去应用,就目前来看,有能力开展以现代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多,一般中小事务所不具备实施条件,仍以传统导向为审计模式。
(二)新准则内容晦涩,可理解性差
在新的准则修订后,措辞准确,精简了重复内容。由于专业数语过强,使得行业人员对准则的解读上增加了难度,往往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深入研究,对实务操作上也带来难度。例如:在审计准则中第1141号和第8号舞弊审计准则中对舞弊风险因素的解释,舞弊实施的动机压力及提供机会等内容上涉及到大量专业术语。至于什么是动机或压力?机会与借口又具体指向什么?这些概念与我们平常理解的内涵有着一定差异,很难正确理解到位,常被人戏称“天书”,因此为准则的执行带来不便。
(三)准则中一些内容过于超前,其应用性备受质疑
准则中的大多数内容是有一定实用性的,随着实际业务的开展是可以执行。一般来说,在实务中顺利开展的审计业务,才会出现相应的审计准则来规范,而且为了适应执业的需要还要不间断地修订补充。但是还有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执行下去的业务,在准则上却有着相应的规范要求,使制定的准则内容与实务成脱节局面,显得过于前位了,其应用性与严肃性备受质疑。例如:在准则中的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国开展财务信息协商执行程序业务很少,甚至有些专家学者对此也是孤陋寡闻,事务所与经营主体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业务往来,因此,准则在这一点上显得超前,实务的应用性遭受质疑。
三、新注册会计师准则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准则制定的机制
首先,正视的准则制定理念。在当前,全国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家加强与世界间的经贸联系,减少经济上的摩擦与纠纷,实现我国准则制定机制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借助国际准则制定和实务的经验,来提升我国的财务信息质量,为世界经济所认同来提升我国经济市场地位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执业准则的制定程序要完备。在选定准则项目上,结合本国的国情,不能机械地套用国际准则,从实际出发,在实务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有针对性地修改与补充。另外,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注重相关者的利益,满足相关者的实际需要,避免造成准则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尴尬局面。
再次,构建准则制定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会计人才的作用。在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在财政上,政府以增加经费的形式予以支持,推动准则的建设。在会计人才与团体协作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要起到统御作用,鼓励与协调各地注协合作,互补与整合,对于构建过程中的问题予以分析反馈,共同制定应对方案。另外,要注重人才的协同合作精神,国内各大高校是审计理论新课题研究的基地。审计实务上,会计一线人员也要随时提供实务工作中棘手的问题做出反馈,调动各方人才力量,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献计献策做出贡献。
最后,制定准则要本着有序推进,量力而行。一个准则的制定是一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照搬硬套国际准则,要本着有序进行,深入地开展,戒浮躁之心、弃急功近利之意,一步一个脚印,在各方通力的合作下一定能够制定科学、实用的执业准则。
(二)构建适合准则运用的环境
为解决执业准则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为准则顺利的制定起到保障作用。为改善准则制定的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改善经济环境,建立有效审计市场环境。二是深化会计领域的改革,完善审计市场。三是,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升其专业工作的能力。四是引进先进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五是完善法制与监督体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洁.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在实务中运用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年6月.
关键词:会计;实验室教学;研究;实践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教学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为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验室教学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当前会计实验室实践教学的一般做法是:在一间机房内,给每台机器装上财务软件,再设计一套实验流程及实验数据即可。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少、建设难度低、见效快,在全国迅速普及,信息化的初期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实际工作的桥梁,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系统密切联系,共享信息资源。这一功能单一的模拟实验室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立足岗位培训学生,教学内容狭窄,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新的要求。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加速实践会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重构。
二、实习基地是会计实验室的升级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与这些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三、构建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应用教学软件
(1)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主要有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和会计管理教学软件。会计核算教学软件是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用系统软件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的软件,如用友会计软件(教学版)。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计管理教学软件,是将会计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用软件工具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
析、会计考核评价等问题的软件。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堂容量,压缩实践教学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与改卷软件。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编写的能够完成实践课程自动抽题、无纸化考试和自动阅
卷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软件一般具有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电子考试、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实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应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成局域网,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再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更加重要的是应以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会计专用教学网站,将会计教学资源放在专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随时共享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录像、习题集、题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3.采用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会计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
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8.撰写论文。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四、我系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一)实验室及会计实践专业化问题
我系实训室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只有一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多个班级开设同一实训项目,则场地不够,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一类实训师资力量稍嫌不足:表现在会计教师少,教研室里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实践教学,而且有些老师对实践教学项目并不熟悉,比如说有些老师精通手工模拟,有些精通软件操作,如果精通手工的老师排在软件实训里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应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室的作用。
(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不够
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上讲台,又由于手上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机会同时在企业里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虽然院系会组织定期培训,但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而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各院系在会计实验室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实训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实训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行有机结合。但是要找到一套适合本院系学生和实验室条件的实训教材是比较困难的。
(四)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结合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探索出一套成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并切实为之创造条件。不定期地参与事务所的一些审计评估工作,有些个别教师还在其他单位及事务所参与更多的会计、审计工作。他们将已掌握的企业资料,制作成相应的案例,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同时,教师在参加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理论教学在见诸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也尽可能地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现在,我系所有会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会计证、电算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老师们很自然地把取证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与学历教育的要求融为一体,注入课堂,使理论教学与取证考试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增强了取证辅导的针对性。教师既是讲师、副教授;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他们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也能动手做传票、登账、出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自己动手,编写适合本院系的会计实训教材。实践教材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考虑到本院系的办学特色,根据高职财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一体化教程,并配套制作动态实验教材、电子实验教材和立体化实验教材,得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盛锦春等.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上海.信息技术.2006.
[2]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
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理论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审计相对落后予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围于方法论的落后与不够丰富。
在按照惯例将研究方法分为规范法(Normativeapproach)和实证法(Positiveapproach)两大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法、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系统阐述其关系定位问题。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文献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ThephilosophyofAuditing)》(1961年)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并为规范式审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审计理论研究中所用的规范法,既有莫茨和夏拉夫的哲学方法,后来还出现了其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一)哲学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将开始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等理论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不容否认,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探索审计理论的,是里程碑式著作《审计理论结构》。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途径上,该论著的作者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理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理解(comprehension),即以概括性的眼光对审计理论作全面的思考:二是展望(Perspective),即从综合的、相互联系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审计问题;三是洞察(1nsight),即超越偶然认可时惯例或信念去深刻认识推论的前提;四是想象(Vision),即超越时空,预测审计理论的前景和目标⑧o具体说来,理解这一研究途径是要在审计这门学科中寻求那些较有普遍性的概念,诸如证据、应有的关注、披露和独立性等,对这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概念进行研究;展望时需要据弃那些特殊的理由、超越个人成见和既得利益,对每一个问题都应根据其综合的重要性和各个方面来考虑,而不应仅从一个或几个有限的角度去考虑;要有所洞察需要在审计知识领域里避免偏见和提出不科学的推论,有必要揭示并接受审计基本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发挥想象时则需要真正摆脱日常问题的困扰并长期致力于发展审计知识领域,对本学科持超然而严肃的态度,去发现问题所在并预见其对未来的影响。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上,作者认为,哲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分析方法和估价方法对发展审计理论较为有益。在审计中,存在着客观事实和主观估价这两个研究课题。对此,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③。由于审计判断取决于通过收集或确定证据获得的信赖程度,因而有必要像哲学研究那样,对知识和证明理论进行研究,使用分析法。但另一方面,审计职能是在重视道德行为的“荣誉制度”下实现的,审计人员的价值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每次审计检查9若无行为规划和衡量标准可供借鉴,要保证令人满意的业绩,就必然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这就需要使用估价法。总之,审计的基本性质使自己的某些方面适合于使用分析法,而在其他一些方面适合于使用估价法。
从哲学高度进行的审计理论研究,除了《审计理论结构》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会计学会(AAA)出版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Astatementofbasicauditingconcepts)》(1972)和尚德尔(C.W.Schandel)编著的《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Theoryofauditing:evaluation,investigation,andjudgement)》(1978)。作为理论上对莫茨和夏拉夫的响应,《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倡导审计理论要适用于所有的审计类型,具有全面性和抽象性;而在接受莫茨和夏拉夫的挑战之后,《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则力求:“直到审计中所有有用的概念都得到阐述,并能够经受哲学性检查”。
(二)历史研究方法
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指出,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只有以审计史学研究为基础,也只有对每一理论问题的研究首先从历史渊源上加以追索,方可揭示理论内涵中的本质问题,把握这一理论的历史成因及历史进展,以及正确评价某一理论问题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便是任何一个审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历史研究作为起点的基本原因。审计表现为一个历史的延续发展过程,为发挥审计在现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必须研究历史的继承性问题,又同时有必要研究历史的延续性问题,以最终达到科学测试未来审计世界大趋势的目的。《世界审计史》(文硕,1996)即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典范。作为第一部世界审计通史,该书分国家审计的发展、民间审计的发展、会计帝国大战、内部审计的发展以及专题审计史共五个部分,展示了审计演进的轨迹。作者从历史规律的视角,以追根溯源的科学态度,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方法。
(三)档案研究方法
审计不但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而且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作为一种最具纲领性和普遍性的总方式,当然只能见之于最基本、最普遍的审计现象。而不同人士、不同职业组织往往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认识这些最基本1最普遍的问题,难以直接窥见审计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对纷繁复杂、观点角度各异的档案资料加以研究分析。这种通过对相关的重要审计论著和审计职业组织公告等文献档案进行综述,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的方法,可称为档案研究方法。王光远编著的《管理审计理论》(1996)即是一例。为“了研究基本的管理审计问题,他通过档案查阅了有代表性的会计审计学者及相关职业组织为管理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种种认识,不仅系统研究了美、英、日等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准则和调查报告,美、英、日、澳等国政府审计署的准则和其他公告,美、英管理协会的公告和调查报告,管理咨询服务公告,纳税实务责任公告,会计与复核服务公告,鉴证准则公告,还系统研究了马丁德尔的《对管理的科学评价》、伦纳德的《管理审计》、利奥·赫伯特的《管理业绩审计》、格林的《公营部门货币价值审计》、理查德·布朗的《政府业绩审计》,以及《会计评伦》、《会计杂志》。、《会计、审计与受托责任学刊
》、《财务受托责任与管理学刊》、《管理审计学刊》、《注册会计师杂志》等刊物上的相关论文。然后,在大量掌握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编著了《管理审计理论》。该论著使我们很清晰地看清了档案研究的基本步骤,进一步丰富了审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四)比较研究方法
自从娄尔行教授开创了国内比较会计研究的先河以来,比较研究方法不仅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推广开来,而且,在审计理论研究中也开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比较审计理论研究采取的做法是,概括不同主体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从中发现国际惯例,以期改进审计实务和提高审计理论水平。南开大学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合著的《国际比较审计》(2000)是比较审计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作者采用以空间比较为主,与时间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视角透视了审计理论和审计制度。他们主要比较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现行审计制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之间的异同,同时也对审计制度发展变化的历史做了必要的考察和说明,为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审计制度和审计准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法
实证理论概念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在会计文献中。在此之前,绝大部分会计文献都属于规范性的,强调的是如何限定会计,而不重视以实证的方式去验证这些限定所依赖的重要假设。财务经济学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这种新理论在会计上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则促进了实证研究与实证理论概念在会计上的推广④。尽管其时首倡审计理论研究的莫茨和夏拉夫认为,数学法并不适用于审计学,除最简单的模型以外,在审计发展的现阶段(60年代),建立适应于审计学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⑤,但审计本身毕竟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而且时过境迁,审计理论研究方法发展到以数学法为主的实证法与规范法并重,已成为一种既成事实和既定方向。
实证方法反对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强调客观证据,而不是个人的知识或判断,被用来研究事物“是什么”。相应地,实证研究过程不同于强调逻辑推理、被用来研究事物“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研究过程。实证研究的一般步骤是:(1)进行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2)将通过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等途径获得的数据资料做系统整理和计量分析;(3)概括和归纳计量分析的结果;(4)以逻辑和数学方法得出研究结论;(5)做出理论上的诠释,建立理论模型;(6)检验研究命题或理论模型,接受或修改甚至原假设。。
(一)问卷调查法
围绕审计理论的某一特定命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这是一种相对简便易行而又常用的实证法。采用这种方法,对问卷设计的要求比较高,问卷既要便于接受调查者理解和准确回答,又要能全面、准确地涵盖所需了解的问题。另外,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还要尽量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所回收问卷的有效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7年就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行业发展、事务所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审计等四个方面,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成果“注册会计师行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刊登于1998年2月21日的《中国财经报》上,这次问卷调查,是要以实证方法研究、解决审计理论问题。其精神与有效性,对我国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开展,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o
(二)案例研究法
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认真研究重大的审计案例,寻找其理论根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审计理论界的惯例。案例研究方法正是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所发生的典型审计案例,思考重大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结果,昭示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务,还是表明审计实务界对现有审计理论缺乏科学理解,进而根据研究结果,为审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审计实务的改进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李若山编著的《审计安全——国外审计诉讼案例》(1998)取材于美国审计界和英国审计界所发生的,真实、具体的审计诉讼案例,范围包括传统与典型审计案例、非会计报表类审计案例,金融证券行业审计案例、其他行业(如工交、商业、运输、医疗)审计案例。编者针对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情况及涉及的审计过程,认真查找审计人员在具体诉讼案例中是否存在审计程序上的缺陷以及所应承担的审计责任,思索每一重大审计案例对完善、改进审计理论有何启示与教训,堪称审计理论案例研究的典范。
(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可以采取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控制严密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而后者是用现实世界的真实客体进行的。具体做法是,分控制组(Controlgroup)和处理组(Treatmentgroup)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研究命题。采用这一研究方法,一般来说,由于实验可以重复进行,研究结果容易验证和复核。但象审计一类的不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命题,重复实验的条件很难雷同甚至不变。而且,控制组的选择要剔除干扰因素,难度比较大,实验研究的结果也就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SCidler在1974年通过实验调查投资者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在“审计报告的符号与交流(Seidlerd在1974年通过实验调查投资者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在“审计报告的符号与交流”(Symbolismandcommunicationintheauditor\\''''sreport)”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符号论”,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实验研究方法。
(四)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是针对特定命题,对具有相当资历及代表性的专家进行访问或组织谈话,综合分析访谈内容后,得出研究结论。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由于专家的意见一般具有权威性、针对性,不同专家的意见往往相互印证或补充,还能提供多种视角和多个层面的观点和看法,最终结论往往较为权威、可靠。不过,接受访谈的专家发表的意见难免带有主观成分,难于进行数量化的统计分析,因而利用专家意见不能代替对客观资料的分析。中国台湾的马秀如博士1996年编著的《公开发行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之研究》,即是运用专家访谈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先例。编者在研究目前企业界的不当内部控制观念和新颁布的《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实施要点》的缺陷时,以座谈会、一对一面谈等形式,通过专家了解其所接触的企业界人士对内部控制所持的错误观念和上述《实施要点》的不足,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五)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和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假设检验。这种方法的应用,在西方的学术界已蔚然成风,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数据没有模型就不是真正的研究,或者不是科学的研究。”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统计分析法相对较为科学、客观这;优点却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实证研究的兴起,统计分析法在我国审计理论研究上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描述性统计阶段,而是开始趋于采用较为复杂但所得结论更为严谨的数理方法。国内较早用统计分析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例子,是李树华博士的“上市公司97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之实证研究——统计特征及信息涵义”。该文探寻我国上市公司1997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所具有的统计特征及相应的信息涵义时,采用了横截面分析、描述性统计的方法。
三、规范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关系定位
(一)规范法与实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区别。
1.切入点不同
规范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强调价值判断,研究事物“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由于审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因而注重定性分析,运用规范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是古已有之的传统。而实证法是以统计分析为主,强调经验证据,研究事物“是什么”的一种侧重定量的方法。审计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科学,在“证据”这一关键问题上,便与实证研究过程取得一致。这为实证方法融入到审计理论研究中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功能和发展趋势不同
规范法的审计理论研究功能是,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作为最佳审计实务的参考,即指导和优化审计实务。而实证法的审计理论研究功能是,对出现的不同审计实务,进行解释并考虑其经济影响和经济后果,预测实务界会采用什么样的特定审计实务,
即解释和预测审计实务。过去,学术界和职业界在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的取向上并无明显分野,进行学术研究或职业研究,都不会偏执一端。但最近开始出现一种倾向,即:学术研究和职业研究一般采用不同方法,学术界为了能更好地让人们理解审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偏爱实证法;职业界在致力于统一审计实务和提高审计有用性的过程中,偏重规范法。
(二)规范法与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联系
一方面,实证审计研究建立假设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规范法形成的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只有通过规范,才能上升为经世致用的理论,用于规范和优化审计实务。另一方面,规范审计研究的前提假设如果未经实证检验,结论无疑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而主观的价值判断是很难被普遍接受的。这决定了规范法需要实证法为之提供实践上的依托。因此,规范法与实证法不是相斥的,相反,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应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在具体研究审计理论问题时,首先,研究人员应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个人偏见与主观的价值判断,通过实证研究,对审计实务及相关现象“是什么”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利用规范的方法得出“应该是什么”的审计规范理论。然后,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审计规范理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又成为实证研究的任务。总之,整个审计理论研究围绕着“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再实证研究”这条思路展开,使审计理论在密切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
(三)规范法与实证法在我国审计理论研究中的现实选择
现实的矛盾是,从规范法和实证法的相互依赖关系来看,需要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将两者统一起来。但如果从顺应国际倾向的角度出发,审计理论研究又似乎要在学术界强调实证法的主导地位,而在实务界确认规范法的权威。于是,我国的审计理论研究如何在规范法和实证法中进行取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应该看到,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是,尽管规范研究还够不上成熟,但实证研究甚至才刚刚起步。即便在准则制订和实务规范的过程中,审计职业界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准则、规范的经济影响,也需要实证法的运用。因此,现实的任务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可以驾轻就熟地进行规范审计研究,而必须加快实证审计研究的步伐,加大实证审计研究的力度。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规范审计研究。而应将规范法与实证法并重,并考虑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使规范研究成果与实证研究成果能够相互借鉴和印证。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唯有携起手来,极大地丰富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我国审计理论水平这一根本目的。
注释:
①见文硕著:《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pp624—625。
②见文硕著:《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pp627—628。
③见文硕、肖泽忠等译,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Sharaf)著:《审计理论结构(Thephilgophyofauditing)》,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p.15。
④见黄世忠、陈少华、刘海彬等译,瓦茨(Ross.Watts)和齐默尔曼(Jer01dL.Zimmerman)著:《实证会计理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p.16。
⑤见文硕、肖泽忠等译,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著:《审计理论结构(Thephil00phyofaudit-ing)》,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pp82—83。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缺陷
一、 引言
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实施、2008年我国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指导意见,以这两次事件为标志,内部控制开始成为国内外公司治理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近几年来,尤其是2013年、2014年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热点做了梳理,总结成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实施后果、有效性评价、内控缺陷披露、在行业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
二、 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特征、管理层特征、公司经营状况等方面入手,研究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 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一条很自然的思路,因为内部控制的实施程度和执行水平取决于董事会的重视程度,董事会越重视,内部控制实施得就会越好。在这一领域,当前的研究趋势是细化,细化是指研究者将董事会特征细化分解,研究的问题很具体,并且大多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有研究者研究董事会、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宋宝(2014)、朱彩婕、韩小伟(2013)等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相关。
有研究者研究监事会会议次数、审计委员会设置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步磊、范亚东(2014)研究发现,董监两会的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朱彩婕、韩小伟(2013)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林斌和饶静(2009)发现,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Hoitsh(2009)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会计和财务监管经验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有研究者研究董事个体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陈汉文、王韦程(2014)的研究发现,董事长年龄、受教育程度、任职时间、薪酬水平等与内控质量正相关。步磊、范亚东(2014)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不显著。朱彩婕、韩小伟(2013)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内控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张横峰(2014)研究发现女性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
2. 股权结构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这方面研究的思路和研究董事会相似,都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其理论基础都是委托-理论,其研究方法大多是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有研究者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朱颐和、张娥(2014)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减少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郭桂花、岳利玲(201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朱颐和、张娥(2014)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有研究者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步磊、范亚东(2014)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宋宝(2014)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正相关。朱颐和、张娥(2014)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3. 管理层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管理层特征和内部控制的影响,多是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
赵息、许宁宁(2014)的研究发现,建立在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以及源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昂贵显性和隐性成本,是管理层隐瞒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力,而管理层所拥有的超出其特定控制权范畴的管理层权力又为其在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保障。张西栓(2013)的博士论文研究发现,高管权力的过度膨胀,往往导致高管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内部控制失灵,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4. 公司经营状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脱离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公司一些经营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有研究是从公司外部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有的从财务状况分析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Ashbaugh-Skaife等(2007)和Doyle等(2007)研究发现,财务风险较高、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这两篇文献在内部控制领域地位显赫,几乎所有研究内部控制的文献都会引用这两篇文献的研究成果。Franklin(2007)的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负债程度显著影响其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宋宝(2014)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呈正相关。林斌和饶静(2009)发现,财务状况差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有的从公司业务状况和组织结构状况进行研究。Ashbaugh-Skaife等(2007)和Doyle等(2007)研究发现,经营业务复杂、近期组织结构发生变动、内部控制可投入资源较少的企业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林斌和饶静(2009)发现,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张旺峰(2011)的博士论文发现,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有的研究公司规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宋宝(2014),朱彩婕、韩小伟(2013)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呈正相关。
有的研究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赵渊贤、吴伟荣(2014)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媒体关注等外部制度性因素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张仲元(2012)的博士论文研究发现,政治联系会严重削弱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而市场化程度则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内部控制的实施后果
这方面研究主要研究内部控制给公司运营带来的影响。目前来看,对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一些,并且大多数是用财务指标来衡量经济后果进行实证研究。
1. 内部控制对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非常关心,因为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要耗费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不能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上有正向的影响,那无疑会降低内部控制的影响力。好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结论是正面的。
从经营效果看,Ashbaugh-Skaife等(2007);Doyle等(2007);董望、陈汉文(2011)等均发现,内部控制可以提升应计质量。袁蓉丽、陈黎明、文雯(2014)发现,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权益资本成本低。程智荣(2014)的博士论文研究发现,更好的内部控制和更高的经营业绩、更低的股权成本正相关。宋常、徐国伟、张士强(2014)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正相关。路晓颖(2011)的博士论文表明,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绩效正相关,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其并购绩效好于未披露的。
从经营效率看,钟玮和刘洋(2011)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经营效率正相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内部控制对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较少,其实这也是实务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以上这些研究都对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得出了正面结论,但也有研究得出了反面结论。Engel等(2007)发现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后,私有化交易的频率有所增加。Caner等(2009)、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吴益兵(2012)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2. 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因为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财务报告中向投资人体现出其经营的合规性,如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也就打了折扣。程智荣(2014)的博士论文研究发现,更好的内部控制与更好的信息质量正相关。张旺峰(2011)、Hogan和Wilkins(2008)发现,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审计费用。Goh和Li(2011)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可以提升财务报告稳健性。Bargeron等(2010)发现,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企业冒险行为。
3. 内部控制对遵守法律法规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实证研究中对遵守法律法规不好测量,因为违规公司是少数,样本数量上受限制,另一方面可能是法律法规是红线,公司经营中无论是否实施内部控制都不能触碰。
李志斌(2014)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度性体系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彭珏、陆瑶(2014)实证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否披露对大股东占款有显著影响。李晓慧(2013)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对债权人的保护越好。
四、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可以说是研究内部控制的关键。因为几乎在所有的实证研究中,都需要确定样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前,国内研究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厦门大学陈汉文教授及其项目组每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陈汉文教授带领项目组进行研究和,目前是国内内部控制领域比较权威的指数,很多实证研究中都应用了其指数。该指数确定了四级共一百多个评价指标,从2007年开始,每年对国内所有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千家上市公司进行测算,得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并进行。
二是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由中山大学和深圳迪博公司共同研究和,目前也是国内比较权威的内部控制指数,很多实证研究中也在应用其指数。该指数的评价指标包括三级共63个评价指标,同样每年对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千家上市公司进行测算,得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并进行。
三是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研究的评价体系。孙h[、魏敏、伊凡、向若琪(2014)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定量评价。方红星、金玉娜(2013)构建了一套度量方法,并且实证检验了这种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张蕾、李敏强、陈富赞、赵秀云(2013)构建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最优投资分配模型。这些评价体系的共同点就是借助数理工具进行评价,在准确性上可能有所提高,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研究者使用其方法进行研究时,由于数据来源不全和程序复杂,可能无法对大样本量进行处理。
五、 内部控制的缺陷研究
侯增辉、朱颐和(2014)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管理者的粉饰行为、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惩处机制四个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李瑛玫、戴荣华(2013)研究发现,聘请国际"四大"事务所的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被证监会等部门处罚的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概率更大,但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变更与公司是否披露内控缺陷没有关系。
六、 内部控制在行业中的应用
这方面研究的是某一个行业、某一家公司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这方面研究将内部控制从理论到实务操作进行了研究,对公司如何思考实施内部控制有着很好的示范意义。
郑晓薇、纪士鹏(2014)以上海W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为例,探索构建了有效的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李铁宁(2013)的博士论文研究了担保集团的内部控制机制。张子英(2013)的博士论文构建了我国电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理论模型。
七、 对内部控制研究现状的评述
通过对内部控制领域近两年来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内部控制研究都更加规范、细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研究不足和空白。
1. 对研究内容的评述。内部控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各个研究者都试图在这一领域中发现自己的研究问题,经过上述文献梳理,我们把内部控制领域研究的优点总结成两个方面。
一是范围全面。目前内部控制的研究基本涵盖上述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把内部控制作为因变量;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研究,把内部控制作为自变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研究,是关于内部控制研究的关键;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以及对内部控制在行业中应用的研究,是对内部控制研究的拓展。
二是选题细化。在五个方面的每一个内部,研究者都在试图通过细化研究问题找到创新点,因此目前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选题都越来越细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我们梳理出四方面研究内容;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研究,我们梳理出三方面研究内容;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我们梳理出三方面研究内容;对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在行业中应用的研究,我们也梳理了最近两年的相关研究。
同时,通过文献梳理,我们也发现了当前研究的两个问题。
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前,研究者对“什么影响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影响什么”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趋势是细化,研究者的出发点都是就某一更细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图在创新性上有所突破。例如在研究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时,从研究董事会特征、到研究董事长特征、再到研究女性董事的特征,就是这样一个细化的研究趋势,是一个研究“树木”的趋势。但这样过于细化的结果是对内部控制的整体研究不够,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内部控制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还是新生事物,对内部控制的整体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是在实务界,上市公司更关心的不是细节问题,而是从整体上看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到底如何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才能决定是否真正实行内部控制。但目前,在这一点上,目前的理论研究是缺乏的,还没有研究系统地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结果进行研究,没有画出一张全景图来。
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前的研究多是以内部控制为自变量或因变量,再研究另一个变量与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就是从A到B的关系。但另一个变量通常是一个结果性的变量,是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一系列行为后的结果,所以,到底在这一系列行为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又是通过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司运营结果,目前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内部控制影响机制方面细化的研究,真正的内在机制还没有完全被发现。
2. 对研究方法的评述。目前对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中,大多数都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近两年来,本文仅发现张西栓(2013)的博士论文用到了结构方程模型。这是由目前的变量设计决定的。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变量设计上,研究者多用厦门大学内部控制指数或迪博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或者自己设计一套评价体系,最后仍然是得出一个指数。在影响因素的变量设计上,多使用一个财务指标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一个数据来代替。如果尝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跨层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变量不够。这两种方法都要求每一个潜变量至少有两到三个测量变量,由于目前多用财务指标来代替变量,要找两三个财务指标代替一个潜变量在以往文献中还没有出现过,况且这两种方法都要求测量变量之间“不相关”,即使有两三个财务指标可以代替潜变量,也难以保证“不相关”。因此,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铁宁.担保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13.
[2] 张西栓.内部控制、高管权利与并购绩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13.
[3] 路晓颖.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11.
[4] 张旺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
[5] 王选.浅谈ERM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体系构建的启示[J].德州学院学报,2013,(2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