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生保障论文

卫生保障论文

时间:2023-03-28 15:0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保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卫生保障论文

第1篇

参考文献是每篇论文都要用到的,因为作者引用了他人的作品就要在文中做上标记依次在文后列出来,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是抄袭他人的作品。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璞.宣传也有新天地[J].中国社会保障,2006(03).

[2]郭林龙.吹响社保宣传的新号角[J].中国社会保障,2014(12):42-43.

[3]朱志松.海口社保:形式多样搞宣传[J].中国社会保障,2006(12):36.

[4]曲颖.加大社保宣传满足参保需求[J].天津社会保险,2013(04).

[5]王炜.切实发挥好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宣传主体作用[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10):35-37.

[6]杜晓玲.定点医院医保窗口宣传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24-27.

[7]晓剑.社保宣传也要“扩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08-19(004版).

[8]李艳艳.制度利益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2)(总第18卷):19-24.

[9]顾敏敏,李江璐.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典型问题剖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656-657.

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朱铭来,奎潮.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J].保险研究,2009(01).

[2]诸葛彩霞,徐林萍.论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互补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6).

[3]周李海.我国城镇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融合对接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

[4]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7.

[5]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1.

[6]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3.

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中凯,龚荣霞,王梓萱,潘雯.强化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医院,2014,v.1808:68-69

[2]郑普生.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建设与策略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1,v.25;No.17701:15-17

[3]李蕊,张淑珍,孙丽荣.医院医疗保险环节管理服务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9,v.1301:49-50

[4]沈海沁,吴三兵,王继年.浅析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v.30;No.30912:1001-1002

[5]滕玉龙,李文元.浅析区域性医院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24.

[6]陈秋晓,孙亦晖,姚志刚,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81-83.

[7]秦立建,杨倩,黄奕祥,等.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转接研究述评[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2):17-20.

第2篇

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当中,总是要阅读别人的学术资料,不然我们哪里来的想法和知识论点,我们查阅的资料就是我们写作论文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指导。

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巴曙松,陈华良.2005.以税收优惠推动年金市场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50826(A10).

[2]白晓峰.2013.商业健康保险税制问题探讨[J].保险研究(1):7886.

[3]陈滔.2003.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和发展战略[J].财经科学(3):2631.

[4]丁珏.2013.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5]龚贻生.2012.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

[6]顾昕.2009.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中的定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5057.

[7]韩丹.2006.利用财税政策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江才,叶小兰.2008.税收优惠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11):8688.

[9]刘嵘,马明哲.2004.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健康保障水平[N].中国保险报,20040311(01).

[10]吕鍠芹.2009.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11]万晴瑶.1998.购买保险享受税收优惠——大陆、台湾所得税法对个人购买保险的优惠措施比较[J].上海保险(7):4243.

[12]魏华林,李琼.2006.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J].保险研究(8):1214.

[13]魏迎宁.2003.走专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健康保险跨越式发展[J].保险研究(12):25.

[14]杨星.2009.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管理和服务的国际经验与思考[J].中国保险(11):5459.

[15]尹音频,姜鑫.2011.对优化我国保险税制的思考[J].税务研究(8):3538.

[16]张芳洁,徐颖.2007.国家的效用目标在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7377.

[17]张晶,黄本笑.2004.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的最优选择——基于一般均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389.

[18]张颖,胡炳志.2014.公立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筹资关系探讨——基于七国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944.

[19]张仲芳.2012.制度定位、税收激励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国际经验及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4952.

[20]卓志,孙正成.2015.健康保险业务促进保公司经营绩效吗——兼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动力[J].财经科学(11):118126.

[21]朱铭来.2008.保险税收制度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2]朱铭来,丁继红.2008.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7783.

[23]朱铭来,奎潮.2009.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J].保险研究(1):7076.

[24]朱铭来,孟朝霞.1996.寿险业税收优惠政策之国际比较[J].上海保险(11):2124.

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华,董军.国外医疗救助政策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

[2]余臻峥.国外典型国家医疗救助制度经验及其借鉴[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DavidSawers.HealthInsuranceMarketIntelligence2013[R].London,HealthInsurance,2013.

[4]高连克,杨淑琴.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05(4).

[5]顾昕.全民免费医疗的市场化之路:英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1(10).

[6]杨星.从英美经验看商业健康险如何参与医保[N].中国保险报,2009-11-10.

[7]吉宏颖.高福利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下,商业健康保险如何发展?[N].中国保险报,2013-04-08.

[8]张遥,张淑玲.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经验借鉴[J].保险研究,2010(2).

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中国保险报,2010-01-27.

[2]孙铁,新华社,2012-08-30.

[3]李晓波,中国保险报,2013-01-08.

[4]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8.

第3篇

关键词:丰城市,低保群体,医疗保障,商业医保

 

从当前制度设计上看,我国初步形成了较全面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构建了较完备的医疗保障框架,低保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硕士论文,医疗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低保群体最容易滑入医疗“贫困陷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硕士论文,医疗保障。

一、低保群体医疗保险的基本状况及分析

现以丰城市原始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低保群体的基本状况及低保群体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基本情况与初步分析

我们共调查了丰城市100户低保家庭,城市和农村各50户。(1)年龄结构:低保群体多数是中老年人,60岁以上高达38%。说明低保群体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给国家带来低保救济和老人供养的双重压力。硕士论文,医疗保障。硕士论文,医疗保障。(2)致贫原因:致使他们成为低保户的原因,主要是常年性的低收入;其次是其他原因,如家庭主劳动力早逝、下岗、家园遭受自然灾害等;然后是多年重病和伤残。(3)月人均收入:低保户的月人均收入主要在100至300元之间,其中大部分来自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及子女给予的赡养费。然而,这只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若遇到疾病风险,他们将陷入巨大困境,甚至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4)年人均医疗费用:在100户被调查低保户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的年平均医疗费用在500元左右,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的年平均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其中有三户超过5000元以上。

2.存在的问题:(1)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难以解决低保群体“看病贵”的问题。在调查的100户中,平均每年的医疗费用支出在1000元左右,而这些医疗费用支出是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城乡疗救助报销之外的。据被调查的低保户反映,其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在40%~60%之间。对于大部分的低保户来说,这部分报销之外的医疗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占其生活总支出的35%以上。(2)报销范围过小,只能在定点医院才能报销。报销医疗费用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国家规定的医药目录,很多疾病的相关治疗药物被排除在报销范围之外。低保户普遍反映不住院就不能报销医疗费用,而住院各项医疗费用又比外面一些诊所贵,即使报销了一些费用也不划算。在丰城,定点医院偏少,仅有丰城市人民医院、丰城市中医院以及丰城市红十字会医院三家是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对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来说,“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硕士论文,医疗保障。(3)报销手续过于繁杂,报销花费时间过长。调查发现,低保户对现行医疗保险体制不满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手续太多、程序太繁,他们希望政府能简化手续,减少程序。比如,丰城市的医疗救助首先要向居(村)委会申请,然后通过乡镇、县市民政以及医保、新农合等相关部门的审核,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二、政府为低保群体采购商业医保的政策设计

1.模式借鉴:(1)江苏江阴模式:自01年起江阴的农村医保就由太平洋保险公司江阴支行管理,实行27元保费,2万元补偿的方案,太保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提取10%的管理费,征缴、管理、监督三权分立。(2)河南新乡模式:自04年起河南新乡的新农合作就委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新乡分公司管理,当时国寿提取的管理费为保费的1%,07年为2%。2008年新乡开始将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保委托给寿保公司经办或部分经办。

2.政策设计及建议:(1)政府通过招标方式引入商保竞争机制,与实力雄厚,专业化水平高的保险公司合作,将低保群体的医疗保险循序渐进地委托给商保公司管理,由商保公司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集原始数据并通过精算确定保费率及补偿额。(2)实行“征、管、监”分离制度,政府负责医保方案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等工作;民政部门负责资金筹集,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和监督等工作;保险公司以第三方管理者的身份,受托承办低保群体医保运行管理中的报销,结算和审核等工作。(3)政府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从医保基金中提取1%—10%的管理费用,具体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4)政府将低保群体的医保基金划拨到保险公司专项账户,采用信托方式运作,实现医保基金和政府其他资金的有效隔离。保险公司按照收支两条线统一管理,实现专项资金和分公司其他费用分开核算。

三、政府为低保群体采购商业医保的政策论证

1.政策成本分析:09年我国低保总人数为7107万人,根据丰城市的调查数据,低保户期望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80%,每人平均每年医疗费用支出约为1000元,则

总成本:71.07亿元

低保户期望报销额:56.856亿元(71.07×80%)。

其中: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负担额:28.428亿元(56.856×50%)(50%为全国平均水平)

其他补充,如城乡医疗救助等负担额:17.0568亿元(56.856×30%)

商业医保负担额:11.3712亿元(56.856×20%)

即政府实行为低保群体采购商业医保的政策,共需筹集资金11.3712亿元,此即为其政策成本。

2.政府财政可承受性分析

低保户自缴保费:0.94547亿元(城市2347.7万人×20元/人=0.46954亿元;农村4759.3万人×10元/人=0.47593亿元)。

政府因引入为低保群体采购商业医保政策后,可以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工作人员,节省财政经费:按河南新乡模式,工作人员由544人减少到50人,财政经费由千万以上较少到不过150万元,可测算节省额至少有2亿元。

政府因引入为低保群体采购商业医保政策后,可以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按江苏江阴模式,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从一般水平的30%下降到了15%,可以测算节省额至少有1千万元。

其他,如社会慈善捐助:1亿元。硕士论文,医疗保障。

则政府财政还需负担7.32573亿元。

可设计,中央财政负担60%:4.395438亿元;地方财政(省级)负担40%:2.930292亿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因而政府因引入为低保群体采购商业医保政策后由政府财政负担的7.32573亿元,可以得到确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惠忠.江阴:商业医保进农村[J].江苏农村经济,2004,(6):44-45.

第4篇

【论文摘要】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存在诸多缺失。弥补公共卫生领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必须发挥政府的公共经济职能,同时培育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保障系统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

2003年的非典危机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存在诸多缺失,对我国的公共卫生保障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公共卫生保障体制改革要达到三个目标:其一,要根据需求(反映收入和健康状况的需求)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更有效地为整个社会服务;其二,要引入社会效率高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卫生医疗服务的质量;其三,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第一和第三个目标更注重公平性,需要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充足的财政投入,第二个目标更注重效率,需要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实现。所以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也体现为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补充。

1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保障系统的投入

从1998年起,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到2002年的5年间累计已经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了经济增长优先的目标,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非典疫情的突然出现,不仅使得忽略这些问题的代价在短时间内集中显性化,而且对宏观经济造成了更大损害。这迫使我们重新评估以前的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模式,财政政策目标转型也就成为必然。今后的财政职能必须向公共财政转变,更多的关注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如公共安全、公共健康、环境保护等。

2通过政策干预纠正公共卫生保障领域中的“市场失灵”

公共卫生保障部门是一个不能简单听凭市场调解的领域。这是因为,第一,医疗保健的需求弹性非常低,价格的高低对需求的影响极小。卫生需求的低弹性和服务的随机性,让市场需求来确定医疗的价格将会使卫生保健的费用很快超出社会和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第二,很多疾病的危害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病人本身,而可能是整个社会。就拿非典事件来说,它造成的危害不仅是患者的生命危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国家,甚至全球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其危害之大,单凭市场调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由国家和国际组织做出统一部署和安排。第三,医疗服务行业含有专业条件的限制性,一定范围内的垄断性,医生和病人知识的不平衡性及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第四,在以知识经济为特色的21世纪,国家承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这不仅可以保护人力资源、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由于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来纠正其“市场失灵”,并确保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以保证社会福利和公平目标的实现。政府介入该领域,实行价格规制,让医疗企业依法经营,可以实现医疗保障普遍供应的社会公平原则,实现政府保护消费者利益、向弱势人群提供保障,加大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应由政府来介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国家对这一领域进行垄断经营,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配置失效,同时也会造成该部门的低效率。在公共卫生领域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医疗服务领域既可以由国有企业经营,也应该让非国有企业进入。这既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提高了效率。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了服务收费,这标志着公共卫生部门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改革,但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却缺少充分的竞争,病人面临的选择非常有限,并且医疗机构对公众提供的基本信息缺少规范而且非常不充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允许病人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引入不同付费方法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在改革付费的方法中,应当加强对医院的成本制约机制。各国医疗保障系统改革的经验表明,成本制约的关键不在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方,而在于供给方。如上所述,我国通行的“按服务付费”的付费办法,会产生“供给诱导需求”。这种付费方法与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补偿机制相结合,更成为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在医疗服务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开展竞争,能够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这些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4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保障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不同,公共卫生保障系统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动性。OECD1987年的报告曾把各国公共卫生保障系统模式简要分类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新西兰为代表的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模式,即国民医疗制度,其最大特征是医疗机构国有国营,医疗费用基本上由政府支付。二是以德国、法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制度,又称为陴斯麦模式(Bismarck Model),其特征是强制保险,雇佣者和个人共同负担保险金,医疗机构既有公有又有私有。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保障模式,又称消费者主权模式,其特征是个人和企业负担保险金,医疗机构完全私有。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实行社会统筹保险与国家财政保障相结合的公共卫生保障模式,医疗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卫生防疫系统的建设和疫情的防控主要由政府负担。

5参考文献

1李长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现状与策略[C].北京:中国卫生发展论谈-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0-11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军队编制调整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传统医疗保障已不能满足远离体系医院的基层部队官兵的健康需求。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就建立医院接诊中心的模式,在院前服务上下功夫,扩大优质高效的服务半径,解决偏远地区官兵医疗保障问题,推动部队卫生机构建设,提高部队自身卫勤保障能力进行了实践探索。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根本职能和第一要务…。为解决偏远地区部队官兵“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本院针对体系部队的分布特点,在距离医院较远且部队相对集中的3个地区,大胆创新为兵服务模式,构建了区域性接诊中心,负责区域内不同建制单位的所有官兵的医疗保障,将医院门诊的功能前移到了基层卫生机构,有效提升医院服务半径。接诊中心运行3年来,极大地方便了官兵就医,有效地减少了医疗后送,培养和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自我保障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区域性接诊中心的运行机制

区域性接诊中心作为医院门诊工作的延伸,要想得到偏远地区体系部队的认可和支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

一是规范了接诊转诊程序,建立了分区保障机制。由于接诊中心是以部队卫生机构为依托,辐射保障的各个体系部队隶属于不同的大单位,在保障体系上原本没有关联。作为体系医院要积极与各单位沟通协调,为官兵提供及时、有效、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并明确对区域性接诊中心的工作职责,对接诊中心与体系部队基层卫生机构的关系进行梳理,明确了接诊范围和转诊要求,采取医院与接诊中心、接诊中心与保障区域部队签订协议的形式,建立起分区就近保障的新模式。医院每年召开体系部队卫生保障工作会议,通报医院3个接诊中心的工作情况,为相关部队主管领导的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当场解决,对于个别问题予以协商解决。

二是加大了物资财力支持,建立了消耗补偿机制。为增强接诊中心服务保障功能,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保障能力,在建设初期,医院根据各接诊中心建设现状和患者需求特点,投入经费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通过配置输液椅、安装空调,规范工作程序,对接诊中心的输液室进行标准化建设,营造了与医院相似的医疗条件;通过为接诊中心配置了心电图机、B超机,配置了大型x线机,更新了牙椅、麻醉机等医疗设备,创造了与医院常规检查相一致的医疗保障条件。另外,针对部队卫生机构日常消耗少、卫生经费短缺,不愿意因为零散的化验、拍片而储备大包装试剂、x片的情况,医院院特地为这些部队制作了消耗剂较少的洗片盒、定期提供拆分成小包装的常用试剂,以促进接诊中心常规设备得以低经常使用,保障官兵的基本检查。同时医院在药品、耗材等消耗物资的定期核对请领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明确了提供基本消耗物资的查验方式、交接程序和时间,便于医院根据消耗量及时向接诊中心补充。

三是加强了人员技术水平培养,建立了培训帮带机制。针对接诊中心缺少专科人员的情况,医院采取了定期派人出诊、轮岗代职和对中心人员轮流进修及业务交流的措施;针对部队任务特点,特别是野外驻训、演习期间医务人手少、技术力量弱的实际,医院专门派专科医生下部队短期代职,减少小专科疾病经常性的后送数量,同时和培养部队的专业人员;对训练、演习期间的常见病,如训练伤、皮肤病,则采取派专家集中讲课、培训指导、现场咨询等方式加以解决;针对接诊中心长期性的卫生技术队伍建设问题,如军医队伍力量不足,医院适当放宽进修要求,培养专业军士来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同时对进修的时间,根据部队作训任务作弹性调整,如外出驻训、年底带新兵期间,部队务人员紧张,医院则允许暂停进修,完成任务后回医院继续学习。通过加大技术帮带和培养力度,在培养全科医生及专科技术水平上下功夫J,有力地提升了接诊中心的卫勤保障能力,使官兵的一般疾病在区域内得到治疗解决。

2区域性接诊中心的建设成效

2.1方便了官兵就医有效减少医疗后送经过近4年的实践,通过医院的回访、上级部门的检查证明,接诊中心的建立受到基层广大官兵的欢迎,得到了区域部队领导的好评,区域内非体系部队也希望加入这一接诊中心的服务范围。这3个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周边部队门诊35800余人次,留观100余人次,承接士官选改体检4500余人次,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后送,有利于部队的。

2.2提高部队积极性培养自我保障力为促进医院接诊中心的发展,医院不问断做好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帮带,一是日常对外单位的医疗消耗由医院承担。二是医院接诊中心的招牌扩大了卫生机构的影响力,相应对地方的有偿医疗服务量有所增长,部队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增强。三是常规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效减少了闲置性损耗,有利于卫生机构的设备养护工作;工作量的增长,使储备品得到合理的使用,减少了过期报废的风险。几年来,医院为基层部队培养卫生技术人员百余人次,其中有一部分人员已经来院进修两次以上,技术士官占进修人员的四分之一。

第6篇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2013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13〕85号)和《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并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对象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个体医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

二、申报条件

(一)正常申报条件:按《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20号)、《关于印发〈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文件依据及要点摘录〉的通知》(浙卫人〔2009〕36号)、《关于印发2008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具体问题解答的通知》(浙卫发〔2008〕149号)、《关于印发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的通知》(浙卫发〔2010〕138号)等规定执行。

(二)破格申报条件(不包括社区卫技高级资格)按《关于印发<部分系列破格申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试行)>的通知》(浙职改办〔1992〕第23号)、《关于2003年度推荐评审卫生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专〔2003〕121号)规定执行。破格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医学及相关专业中专学历,各种培训班颁发的结业证书或专业证书不得作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

(三)申报社区卫技高级资格,按《浙江省乡村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规定(试行)>》(浙人专〔2006〕1号)和《关于2007年度全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浙卫发〔2007〕163号)执行。

申报社区系列资格提供的三级论文,必须提供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期刊在线查询结果打印页面,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签名,加盖单位印章,并粘贴在杂志封面。

(四)其他条件

1、关于专业工作年限。从事专业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31日。

2.关于任职资历。从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之日起计算至2013年12月31日。对年内达到退休年龄的,除按有关规定延缓办理退休手续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3、关于论文要求。

截止时间统一为2013年6月30日。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提交论文名录,按《关于印发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的通知》(浙卫发〔2010〕138号)执行。所有申报提供的国内论文,须提供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论文在线查询结果打印页面,内容应包含论文题目、第一作者名称、发表期刊名称、发表时间等信息。打印页面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签名,加盖单位印章。未被数据库收录的须提供由杂志社出具的论文真实性证明。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前3个年度中,年度考核有不合格者。2.医疗事故完全或主要责任者,自医疗事故鉴定生效未满3年(不含评审当年,下同);医疗事故次要或轻微责任者,自医疗事故鉴定生效未满1年。3.考试违纪未满2年者。4.伪造学历等申报材料未满3年者。5.经查实收受“红包”未满1年者,经查实索取“红包”未满3年者。6.正在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者。

7.受党纪、政纪处分,在处分期内者。

(六)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

1.职称外语要求,按《关于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专〔2007〕80号)规定执行。符合免试条件的,应填写外语免试审核表。

2.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凡45周岁以下申报人员,应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4个模块合格证书。免试条件仍按《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规定执行。符合免试条件的,应填写计算机免试审核表。

(七)继续医学教育要求

按《关于全面实行继续医学教育与职称晋升挂钩的通知》(浙卫发〔2003〕64号)文件规定,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申报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资格人员,都须按规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或中医药继续教育,每年须取得Ⅰ类学分5—10学分,5年内累计25—5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5年内累计75—100学分,不能跨年度计算,同时5年内须取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以上。未取得规定学分者,不得申报评审高级卫生技术资格。

(八)城市医疗机构医生到农村(社区)服务要求按《关于印发2008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具体问题解答的通知》(浙卫发〔2008〕149号)文件执行。

(九)申报评审专业类别要求

申报对象应按从事专业选择相应专业申报评审,不得随意更改申报专业。并分别参加相应专业的考试,其中部分专业应具备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申报临床类、中医类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限报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

(十)申报材料公示

各地各单位在上报材料前,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关单位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将结果报送局组织人事处。对弄虚作假者,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市级监督电话:地址:驻宁波市卫生局监察室(永丰路237号)。

三、上报材料的要求与时间

(一)申报材料目录、份数和装订要求见附件4。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评审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申报材料如为复印件,须由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原件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并加盖公章。申报材料须经逐级审核上报,其中县(市)、区申报材料须经当地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后方可上报。对逾期或不符合要求的上报材料,我局不予受理。

(二)申报采取网络和纸质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对象在网上填写个人申报信息。单位应对个人填报信息进行认真审核,并经本人确认签字后,逐级上报,保证填报信息的准确和规范。

(三)申报材料上报时间截止为7月10日。材料接收部门为宁波市医学考试办公室,地址:迎风街21号(市医鉴办内),联系人:丁一波、阮晓曦,联系电话。

四、业务考试要求

申报对象必须按申报的专业,参加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人机对话考试(专业目录详见附件8)。考试成绩当年有效,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考试的时间及有关事项另行通知。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给社会居民提供的优质的服务。虽然中国的整体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显著上升,但是,中国的公共服务质量任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急需改善。本文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社会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尤其是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实现公共基本卫生均等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在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促进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以及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建立职责明确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可以明确机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助的能力,提高了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加快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广大社会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提高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例如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监督的能力,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了早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该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机构通过举办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机构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和专业性强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有利于提高机构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加强对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居民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保障

中国是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但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国家首先应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比较低以及农村居民对于计划生育的意识观念较弱导致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为了顺利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人口合理统筹,稳定计划生育低水平就必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才能保障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2、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看中国有2.3亿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阻碍使很多农民工徘徊于城市和农村中,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发展机会而且危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所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够使农民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之中,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3、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健康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城乡人口与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建立,提高社会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进而完善了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健康保障。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深刻的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有助于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了解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毛宝龄,钱桂生主编.呼吸衰竭[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8-75

[2]吴洁,左志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28-4028

[3]高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处理[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13-15

[4]吕海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3-334

[5]任秋芳.一级医院护理人员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识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7,7(2):45.

[6]温素芬.质量控制中护理纠纷的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7,21(7):1951.

[7]丁世华.加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风险-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几点想法.中国卫生,2002,8:19.

[8]陈雅利.医嘱签名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7,7(6):50-51.

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琳,陈志民.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7):19-20.

[2]顾颖,唐梅英,卢慧宇.BiPAP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衰的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57-59.

[3]陈卫民,戚应静,李宇峰,等.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688-689.

[4]邓思健,伍晓锋,伍惠红,等.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38(4):26-28.

[5]杨杰.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7):888-889.

[6]午水东.BiPAP呼吸机治疗4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5):511-512.

[7]李宇峰.BiPAP通气治疗36例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73.

[8]王素英,闫长青,赵玉民,等.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J].河北中医,2011,33(4):638-639.

[9]林少芳,彭睿,曹鹰,等.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95-296.

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1]伍天章.医学伦理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41

[2]鲁瑞萍,温浩,侯月梅,等.医学伦理学在大型医院的地位与作用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41

[3]林景纯.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外医疗,2011(06)

[4]陈小红,刘爱琴,吴美华.影响肺癌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

[5]叶慧琴,叶花.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10(10):68

第9篇

关键词:社区,社会化

 

社区建设的内容很广,包括社区的生活服务、社区的文化、社区的卫生、社区的教育、社区的治安、社区的科技、社区的道德等等,它的出现,对解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消化社会矛盾,优化社区环境,保障社区安定,增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协调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加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下面浅谈一下社区建设社会化。

1.社区建设工作社会化的合义

社区建设工作社会化的含义有二,一为社区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建设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全体单位和居民,即社区成员,社区建设的内容很广,包括社区的生活服务、社区的文化、社区的卫生、社区的教育、社区的治安、社区的科技、社区的道德等等,它的出现,对解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消化社会矛盾,优化社区环境,保障社区安定,增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协调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加强社区两个文图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二为社区建设必须依靠社会才能发展。社区建设就是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来强化社区的功能,发展社区的事业,它在开辟财源、兴办项目、组建队伍、组织实施等方面都需由社会办和社会管,单位、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是它生存的基础,单位、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是它发展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建设工作是全社会的事业,它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的支持。从社区建设适应社会需要与依靠社会发展这两方面的关系来看,两者是互相连接,互为因果的,前者是目的,后者为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结合,即服务于社会和依靠于社会的结合,社区建设才能真正走上社会化之路。

2.社区建设工作走向社会化的必然性

社区建设工作的社会化是社区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由社区建设工作的社会性、群众性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社会性,一方面是指社区建设工作除要发动社区群众以外,还须动员社会各部门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广泛参与,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包揽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是指它的工作面向社会,面对群众,凡是围绕社区而开展的工作,无论其属于物质的,还是属于精神的,均包括在社区建设之中,也就是说,它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服务内容是多样化的,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工作,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论文参考网。所谓群众性,是指社区建设工作在政府的指导和调控下,由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通过互助,自己动手办起来的,并实行以自治为主的管理形式,其生命力在于群众参与,政府的职责是扶持,而不是包办。只有群众的参与,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社区建设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会在群众的支持下顺利地发展。由此可见,由于社区建设有着社会性、群众性的特点,必然会推动社区建设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社区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参考网。

3.社区建设工作社会化的表现

社区建设社会化包括工作主客体的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社会化、资金来源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1.工作主客体的社会化。社区建设工作生存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发展于社区,它是社区内单位和居民权利与义务的结合体,它的主体是社区内的全体单位和居民,客体也是社区内的全体单位和居民,从广义而言,社区内全体成员都一身二任,具有主体和客体双重身份,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决定了工作主客体的社会化。2.管理工作的社会化。论文参考网。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体现在二方面:一是基层管理的社会化,社区建设基层管理机构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既有政府或者它派出机构的负责人,社区内各单位、团体的负责人,也有社区内的居民代表,实行的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二是宏观管理的社会化,政府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管理机构,也是由各种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组成,在对社区建设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团体的协作配合。由此就决定了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社会化。3.资金来源的社会化。开展社区建设工作,为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离不开相应的财力、物力作基础,从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内容来看,这笔费用将是很大的,仅靠政府独家包揽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应该的,应依靠社区的力量和资源加以解决。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筹措社区建设资金,实现资金来源的社会化。

4.实现社区建设工作社会化的方法

(1)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的问题。为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社会化,街道、居委会可从加强服务入手,因地制宜,帮助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解决一些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事,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逐步培养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激发起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开展社区建设打好基础。(2)坚持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帮助,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的协调合作,统筹规划,要注意向社区内的全体单位和居民宣传开展社区建设的意义,使这些社区成员能充分认识到开展社区建设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是自己的事,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社区建设能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3)坚持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社区建设的管理机构,应由社会各方面的人员组成,其成员不仅要来自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各企业单位,也要来自社区内的居民,实行的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政府只能给予指导、组织、协调,而不能包办,以真正实现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社会化。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 农村 基本公共服务 法治路径

“制度供给即是指制度的生产,是基于对制度需求的回应,为主体的行为提供某些准则或规则。当这种回应不能满足主体发展对制度的需求时,就会导致制度的供给不足,由此会导致制度出现真空或者低效运行。” 就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而言,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的缺乏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落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与完善。

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屡创新高,农村发展进步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极不平衡。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拥有完善的水、电、能源供应系统,和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生产生活现代化。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相差甚远。截止2011年,农村发电量仅为1756.7亿千瓦/小时,不到全国发电量的4%,人工煤气、天然气等生活必须能源使用率极低,村际公交系统几乎没有,大多数农民出行都是自备交通工具。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相对落后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相比,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医疗机构、设备,人员构成又或者是医疗保障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是医疗卫生投资上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开支大幅度增加,从2008年的14535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7846万亿元,增长将近1倍。但截至2012年,城市卫生经费总开支仍旧是农村卫生经费总开支的3.11倍,城市卫生人均经费开支也在农村人均卫生经费开支的2.81倍。

二是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上的差距。目前,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仅占全国卫生人员的12%左右。在城市每千人口中,卫生人员为8.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为3.19人,注册护士为3.65人;而在农村每千人口中,卫生人员为3.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0人,注册护士为1.09人。这三项数值的城乡比值分别为2.50:1,2.28:1,3.34:1。

三是医疗卫生机构与设施城乡差距明显。201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5724775张,城市每千人口所有的医疗卫生床位为6.88张,农村为3.11张。考虑到医院设立和乡村医疗机构设立成本的巨大差距,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是很明显的。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总体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全面落后于城市义务教育。与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旧存在不足的现象。 以2011年为例,城市普通初中教育经费为18,783,919万元,农村普通初中教育经费为22,879,621万元,但城市普通初中只有7437所,而农村普通初中则有15135所,是城市的2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普通小学的经费预算上,农村普通小学平均教育经费可能不到城市的2/3。

经费不足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人才流失严重。在师资结构上,农村中小学中高级职务的教师较少。在部分省份,农村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甚至不到30%。在专业科目上,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外语、音乐、计算机老师不足的情况,教师中坚力量严重不足。

(四)农村社会保障相对落后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在养老与医疗保障制度上落后于城市社会保障。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是以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至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2.8亿人,参保人员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5950.67元,而新农保参加人数为3.2亿人,参保人员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327.69元。在同期各项比值中,城市养老保险数据是农村养老保险数据的15- 21倍左右,考虑到城市参保人员只有农村参保人员的87%,城乡养老保险实际差别还要更大一些。

农村医疗保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尽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卫生保险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覆盖,但与城镇医疗保险相比,仍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5.3亿人,总筹资5543.6亿元,是当年新农合总筹资的3.4倍,人均筹资1045.9元,是当年新农合人均筹资的4倍。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的法律制度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的重要因素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存在缺陷。而在二元体制下,城市和农村实际上分别依据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与城市相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

(一)与“三农”有关的专项法律不多,效力层级低下

我国包括地方立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文件早已超过10万件。然而,与在中央层次上,与三农领域有关的法律文件共计114件, 在我国立法体系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多数法律文件以条例、意见、规定、办法为主,效力层级低下,部分法律文件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中并不是作为必须依据的规范,而仅仅作为裁判的“参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2、53条规定)。因而,大量“三农”问题其实没有刚性制度作为保障,在发生纠纷时,农民的权益很容易遭受侵犯。

(二)法律以城市为参照,许多规定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从法理上说,法律必须要能容纳当下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否则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经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因此,法律的内容就是人们的生活,就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人们的生活。在我国,城市生产生活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我国法律就是城市人的生活,与农村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法律对于农村的规制是有缺陷的,存在着许多空白。例如,集体生活、集体所有制是农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集体物品与设施既是农村的财富,也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依托。《物权法》第58-63条规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本运作模式,然而这5条很难涵盖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全部内容。

(三)顶层设计缺乏,法律内容落后于农村社会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藩篱在逐渐打破,城市和农村的交流增多,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我国现行立法体系仍旧以城乡二元分治为指导,对于农村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社会保险、劳动与就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制度,因而无法满足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制度落后于农村社会实践,农村公共服务出现无序发展的状态,跨地区公共服务难以衔接。

(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缺乏配套制度

我国法律对于农民权利的保障是相当粗放的,一般仅仅规定公民(农民)具有享有(各项)公共服务的权利,但权利如何从纸面规定转化为实际享有权利,政府应当如何促进公共服务权利的实现,则少有规定,或者多用一些灵活度较高的《决定》、《意见》等加以规范。在实践层面上,造成诸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等诸多权利在实现过程中倍加艰难。

(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混乱

均衡的法律体系应当在结构和功能上应当协调、融洽。“法律与法律之间、调整同类性质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应当一致;同一个法律的前后规定也不能互相矛盾;法规、规章中的规范要同法律一致;行政法规之间也不得互相矛盾;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互相矛盾。” 但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法律体系是相当混乱的,没有专门的《公共服务法》,农民的各种权利散见于不同层级(通常是层级较低)的法律文件中,且立法技术上较为粗陋,一条多义的现象很多,法条中的漏洞较多,上下级法律文件、部门法律文件的规定时有冲突,农民的权利实际上难以保障。

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法治对策

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法治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打破城乡隔阂,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明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内容,规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程序。

(一)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

建立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核心在于权利必须明晰,为城乡居民享受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也是消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关键。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实际仍旧是以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基础建立的城乡二元式的法律体系。以1958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城乡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这从根本上遏制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加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往往与户口挂钩,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务二元供给体系。因此,我国应该制定《户籍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壁障,从源头上消灭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二元体系。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的框架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在2005年以后才逐步成形,2012《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才可以说是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框架还不明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框架还需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亟需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法》,用《基本公共服务法》来明确“公民权利-政府权力”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法》不应当是一部囊括全部基本公共服务内容的法律,这样的立法内容太过庞杂,不利于法律体系的梳理和整合,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需要厘清《基本公共服务法》的内容,针对中央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的工作重心、权限职能以及发展方向,明确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也就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法》应当是政府的责任框架,而非人民权利的说明书。

首先,必须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责任,这不仅是对于社会主义政府合法性的回答,也是对于我国政府未来发展方向的回答,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从管制思维的框架中脱离出来,以公共事务为主,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使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将“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引入宪法和基本法律之中,明确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供给义务。

其次,需要明确界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指出,“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这是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必须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几个方面,构成规定农民权利的社会法体系。

最后,应当从法律层面上确定基本公共服务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供给标准。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并非没有最低标准,但一是不全,许多重要基本公共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层级不高,最低标准的存在形式往往是国务院的补充性决定,在法律体系中处于低阶层。如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社会保险法》中就没有体现,而是由《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6条加以规范。因此,有必要在相关基本法律之中明确提出全国统一的最低供给标准,防止出现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三)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程序法律制度

基本公共服务程序就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程序就是行政程序。构建《行政程序法》,完善监察制度和救济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

《行政程序法》必须要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不能将其立法目的仅仅局限在如何限制政府权利上。这是因为程序的作用不仅在于限制权力,程序本身就代表着人们合作行为的信息沟通和基于程序的行为预测,更重要的是,程序应当是科学施政方法的总结,应当能提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从这个角度出发,《行政程序法》应当贯彻程序法制、程序公平、程序民主与程序效率四大原则。《行政程序法》还应当根据行政行为种类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规范。对那些严重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行政成为应当制定严格的运行程序。而对那些没有直接影响公民权利的基本公共服务行为,如资讯类、谈话类行为,则应当赋予行政部门足够的自由裁量权。

第11篇

【小学总务主任述职报告一】

近两年来,五泉小学学校的影响力在增加,办学水平在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从我个人负责的后勤安全卫生等主要本职工作出发,我认真、踏实的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大力提高关于后勤服务的思想认识水平。

结合我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找不足,查问题,创思路、要发展,使自己在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有了快速进步、提升,由被动变主动,由后知后觉变先知先觉。

规范认真做好学校收费工作

⑴每学期认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收费,实行财务公开。在收费时首先和各班班主任认真对账,明细清楚后及时在校内向家长公布并进一步收费。

⑵配合学校其它部门对全校的贫困生进行“两免一补”。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上报相关名册和数据。

⑶及时催缴学校铺面房的房租、水费、电费等费用。保证学校预算外资金的按时入账。为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经济保障。

积极认真做好常规性保障性工作

⑴教育教学器具的购置、发放、管理、更新。开学前就早早到书店提书并清点核对,及时发放给师生。购买好各种办公用品和教师劳保用品、学校卫生工具。

⑵学校的公开课、评优课、研讨课、运动会、文娱汇演、考试等活动中,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调配课桌、调试设定音箱、制做悬挂横幅、彩旗,挑选购买奖品,联系车辆接送学生参加各种外出文艺演出等等,保证各类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⑶及时修理门窗、门锁、课桌凳椅和水电,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⑷积极完成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大队部、各年级组的各种有计划或临时性的各种事务。

⑸配合完成其它各级政府单位的各种汇报、总结、报表、资料整理,并上传下达,汇报通知。

细致认真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⑴近两年里,加强完善了卫生、门卫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校园卫生清洁水平。

⑵主持完善并落实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制度:学校月大扫除制度、校园卫生保洁制度、公用厕所保洁制度。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好学校师生安全工作

⑴负责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我在开展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视、听、作的过程中重视安全、学会安全处世。各种节假日前总要对教职工,尤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⑵负责按时与各班主任签订《学校安全责任书》,实行领导承包,分片包干,做到不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明确落实了每一位教职工的安全目标和责任。配合以学校的《安全值周巡视制度》、《楼层安全小天使巡视制度》、《五泉小学应急疏散方案》《门卫安全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学校安全管理做到了网格化。

⑶完善安全应急疏散制度,定期举办全校师生应急逃生演练。提高演练仿真度,由原来的提前通知升级为不通知式仿真逃生演练。

⑷学校在各项集体活动强调安全,第事之前必先进行安全教育、科学拟定安全预案等。例如:学生的外出活动、田径运动会等都提出安全的要求,各种灾害天气里随时在学校广播中督促、提醒。并及时指定专人去落实去监督。由于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力度,使得我校安全工作有了更强有力保障。

以教育教学为主,及时的大力的给予后勤支持。

⑴每当我校举办、参加多种会议、科研、活动时,更频繁。在各种器材设备添置上要求更高、更多。我们无怨无悔,按时按质完成后勤支持。

⑵热情、不厌其烦的服务于每一位老师。不少老师做课比赛、录课时,我也是“全程”服务:桌椅摆放、设备调试、故障排除、后期编辑等等,无不参与。不松教学工作,积极提升自我

⑴认真备课、上课。科学课的实验性、体验性强,每节需要的课,总是备好器材或者自制好器材,力求科学课让学生有趣味、有体验、有思考、有收获。所教科学课程是同学的最爱。

⑵不松业务理论学习与实践。近年又认真阅读了《教育心理学》(桑切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自控力》等6部专业书籍,写作论文及杂文15篇。其中《从心理健康出发,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高效智慧课堂》、《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学质量的“利益比”》与《蝴蝶也能扇出风暴》等论文在省市重要刊物上发表。参与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课题《探索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获省级三等奖;《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获市级三等奖。

就近两年来的个人工作与学xxx行反思,发现还有以下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一是对所任总务工作的科学统筹不足。尤其对一些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上,对相关工作的分解与安排上。

二是学习、写作的力度不够。学习内容少,写出作品少。

三是对相关工作的质量要求不高、对自我工作质量与时效性的要求不严格,不精细。

【小学总务主任述职报告二】

一学期来,我始终本着“全心全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财务财产管理、后勤常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达到计划要求,现将本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财务财产管理方面

二、坚持做好后勤服务常规工作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文明的象征。要树立一所学校良好的形象,反映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必须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安全、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而这些与后勤管理的优劣密切相关。为此,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开学前及时采购办公用品、卫生工具等,确保教师教学办公用品到位,使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2.开学初及学期结束都分别对各班级的财产进行核查并登记入册,切实落实财产责任制管理。

3.不定期对学校的校舍、电器进行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并将检查记录汇总起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做好学校设施的维护工作。学校中需要小修小补的事情可以说天天都在发生,我都能力所能及地加以处理好,本着节约的原则,自己动手做些小修理,如:门窗、门锁、电灯等,并做到随叫随到。

第12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其结果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其供给制度,改变政策导向和政策思路,创新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有益探索。 

    “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扩大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供给。目前,农村公共产品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因此,着力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仅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作一调查和思考。

    一、石家庄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的是两套政策,一套政策是城市所需要的水、电、道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由各地财政来提供:另一套政策是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由于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主要由政府提供,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发达的交通、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优美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农村居民不仅与此无缘。而且在公共产品供给条件远低于城市的状况下。还要为享用这些公共产品交费。石家庄市与全国情况一样,一边是市政府在经营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激励下为民办实事,迅速地提高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使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锦上添花”,让市民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一边却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城市极为悬殊的态势,农民要为增加的大多数公共产品供给全部或部分“埋单”。这种供给主体的差异和政策待遇的不同,直接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 

    1.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从卫生经费上看,2003年石家庄市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为4.91亿元,其中3.32亿元投向石家庄市区,占卫生投入总额的67.3%,而用于县城及农村的只有1.59亿元,占卫生投入总额的32.7%,直接投入到农村的卫生资源大概在20%左右,这足以表明,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目前,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的乡镇卫生院,由于投入不足。公共服务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一些乡镇卫生院名存实亡,甚至已不复存在。2003年石家庄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有4858人,农村平均每万人拥有8.5人:市区和县城拥有23798人.每万人拥有72人,城市是农村的近9倍。农村乡镇卫生院有病床532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9张:市区和县城为20019张,每万人拥有60张。城市是农村的6倍多。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地方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医疗体制也还在探索和完善中,农民成为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不愿看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大量存在。 

    2.农村社会保障像蜻蜓点水。目前,石家庄市市区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企业和职工个人要缴纳社会保险费外,市财政每年还要给予大量补助。2003年市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补助4.3亿元,其中3.54亿元用于石家庄市区,占社会保障补助总额的82.3%,0.76亿元用于县城及农村,仅占社会保障补助总额的17.7%。城市人均161元,农村人均11元(其中还包括农村特困户救济和优抚军烈属等),相差将近15倍。石家庄市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主要限于城市,基本上还没有延伸到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7万,仅占农村人口的9.2%,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区周边县、市,其他县、市特别是贫困县,农村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几乎为零。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4.4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5%:农村根本就没有失业保险。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市财政为向低保和下岗职工发放补助和生活费共支出2.2亿元。其中95%以上都用在城镇,全市有7.65万人接受城镇最低保障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都是由县、乡、村三级负担,由于资金来源的拮据而使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也大打折扣。在保障标准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石家庄市的低保标准为205元,而灵寿、赞皇、行唐、元氏、井陉仅为125元。这也只限于县城的职工.许多县市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约有34%的农村贫困人口得到了救济,但人均救济款不足百元。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捉襟见肘。2003年的资料显示,石家庄市辖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440.91元,而最低的一个县仅为560.89元.市辖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该县的6倍:市辖区生均公用经费额为1470.98元,而最低的两个县分别为0.4元、2.27元.市辖区生均公用经费额分别是这两个县的3677倍和648倍。全市有相当部分的中小学是完全依靠学生的学杂费在支撑运转。在农村教育经费较低的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教学设施及其他条件与城市无法相提并论。城市小学的升学率100%,而农村小学的升学率为98%;初中的升学率,城市98%,农村仅为68%,农村比城市低30个百分点。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使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占1.9%,小学文化程度占24.1%,初中文化程度占44.6%,高中文化程度占19.6%,中专文化程度仅占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8%。劳动者素质低下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 

    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无能为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石家庄市农业推广系统长时间处于“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尴尬境地,乡镇的一些农业技术员早已挪做他用。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已成为纸上谈兵,不得不靠上级部门的“科技下乡”活动来推动。据调查,2003年石家庄市财政支出79.7亿元,支农资金约为2.4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3%。低于全国4.7%的水平,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更是少的可怜,据调查资料显示,石家庄市近60%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业务经费。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石家庄市农村的广大农民无法及时得到有关的信息和技术。因而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仍然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不计成本、不考虑投入,这也正是造成石家庄市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低、农村地区生产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陷的负面影响 

    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对于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生产力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幅度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业投资效益降低,农业不能获得平均利润率造成的。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给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