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22-11-22 20:0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改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改革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主体性,过程互动

一、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比如,英国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澳大利亚也同样不设专门的道德或公民教育的课程,所有的公民教育内容都穿插在政治或法律等的课程中进行。法国的历届政府亦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们的做法则是把一些道德原则贯穿于各项班级活动及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选拔教师时首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关注。由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理论归理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真要面对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学生,还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此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们备课的重点之所在。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把答案或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英国课堂十分多见。

二、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综上所述,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凸显了如下特点: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促进课堂的空间开放;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简而言之,它始终围绕如何促进课堂内儿童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同时并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儿童主动发展这一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之中。

通过对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介绍与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而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中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却没有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主动的意识。因此,在现今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应突破原来单纯设置专门课程来进行强制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中国式的课堂传统强调教师的灌输,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从而背离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而在国外,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简言之,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创造精神,这应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第三、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念;兴趣;能力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代替老师的“教”,以“我要学习”替代“要我学习”。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的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的束缚,运用所学到的先进理念解决了思想上的疑惑,对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

一、提高认识,转变理念

要进行课堂改革先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而不是以往教学中的权威者。教学关注的也不应该只是学生的分数,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先树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才能进行真正的课改。老师“教”的再好,不如学生“学”的好。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课堂上讲的少了,学生的成绩不降反升呢?”经过教学方法的对比和冷静的思考,得出了答案:教师讲的知识是100%,而学生至多只能接受50%。但学生通过自学,课堂中老师讲的少了,也许学生只是得到了80%的知识,而在这80%中能够接受的却是80%,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是64%,所以会不减反增。所以支持“放手”给学生的课堂,用蔡林森校长的话说就是“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能读懂教材。”

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改革不是模式型的改革,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课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照搬照抄,要根据学情,还要根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总结反思,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形成适合教师自己以及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最先尝试的是“导学案”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团队的配合,课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从短短的一学期中,我体会到了学生是渴望知识的,更是渴望教师能够发现他们的能力,同时也企盼教师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开始尝试“先学后教,及时巩固”的教学方式。严把学生预习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好的把握能力,运用的更加自如,学生时常提出质疑并认真思考。其实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深入思考的体现,老师帮他解决了问题,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好。进而我对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教学反思中得到了更多的经验。曾经听过其他教师进行的“导学案”形式的公开课,但是整个课堂却是讲授式的教学,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改就要做到实实在在:一是不怕进度慢;二是不怕讲得少;三是要渗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四是要“精”,精讲精练,恰到好处;五是要“细”,细心、细致观察到存在的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六是要“恒”,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七是要“实”,课改就要做到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切落到实处,不搞花架子。

三、合作探究,激发兴趣

课堂改革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上,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的方法,在课堂中最常用的就是合作探究、设置问题。

边摸索边总结,开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同时总结出存在的疑问并且提出本小组的疑问。一个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另一个小组可以帮助解决,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进行解答。当学生的疑问都解决后,再由教师设置问题,设计“问题串”而形成教学主线。通过类比、启发等手段,按照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与交流、解决变式问题等多种活动,使教学从问题出发,由分析、认识问题切入,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在辨明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并且将知识点补充完整。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要从学习内容入手展开思考,对知识要有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先根据课前的预习,提出相关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寻找答案,然后再次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最后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做好主导工作,把课堂的主动性始终掌握在手上,要做到收放自如。同时,每节课要定好学习方向,把握重点难点,课堂上不能老是围绕细枝末节讨论,这些应该在课前预习中自己解决,课堂多解决或者只解决重点难点。所以我们必须抓好 “课前预习”这块,在上课前就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清楚下节课该如何学习,在课堂研讨时,教师就要深入小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理解,将学生有偏差的理解引导回来,使他们在展示环节能够直指教学重点,令课堂重点突出,展示流畅。

四、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课堂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

通过课堂改革,看不到成绩优异的同学“霸占”课堂,更多的却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互相交流。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融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思想和精神于一体的完美课堂。整个过程总结起来共有六个环节――课下自学、合作探究、质疑解惑、引导思考、总结引申、练习巩固。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得到展现和提升。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而且通过一个学科的课改,可以带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达到“以一带多,全面提升”的效果,学生的整体成绩会不断地提升。

五、践行课改,成绩辉煌

课堂改革的成果会在高考成绩上有明显的体现。2015届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届学生。在高中阶段,文科班的数学成绩一向低于理科普通班。在2015年高考中,高四班(文科)数学成绩曹颖136分,孟军伟135分,张丽洁128分,刘欣宇124分,全班平均分102分,高于理科普通班。曹颖同学稳定的发挥,以总分619,位居黑河地区第二名,全省排名第122名,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届的文科班创造了五项纪录:最高分突破600,黑河地区排名第二,全班21人重本,二表本科全班抬,文科最高分高于理科最高分(理科最高617分)。五项纪录全都是1978年建校以来的第一次。

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对教学改革工作最大的肯定。坚信课改的方向是明确的,素质教育提倡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融合了课改思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发挥先进教法的优势,继续完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相信有了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一定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取得更高的成绩,为高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学子。

第3篇

潍坊市自2001年9月始就进行了“主体活动教学”的课题研究。“主体活动教学”以素质教育思想立论,它着重改变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行为,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变化,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但新的矛盾开始突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落到实处?经过课题组成员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学习和实践,发现学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案教学把重心放在“学”上,并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进行诱导和辅导。把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意义的是,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老师形象地把学案教学称之为“名片理论”,即书写是最好的落实方式。

2.目前学案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2003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我们传统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句话,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课改的追求目标和具体体现。

随着课改的深入,尽管本市的课堂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但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做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滞后:从内容上看,过多注重习得性知识;从形式上看,大都以简单填空的形式呈现;从组织形式上看,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做法――教学流程一般是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阅读教材,直接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知识,然后教师进行强调规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更多地是个体自主学习,由于缺乏交流的平台,群体互助式学习无法在现有学案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更无从谈起。曾经是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却成为课改的桎梏。

笔者曾经在一些学校听过课,发现只要老师注意发动,学生都能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来看,学生也普遍对学案教学持肯定态度,但也对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案这一有效的形式如何才能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呢?

3.让学案改革与课堂教堂改革同步

3.1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之所以有些课堂不活跃,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活动设计”处理方式简单,缺少有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以两位教师处理人教版必修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不同方式更直观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处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甲学案的设计为: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的能力。

①产生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它包括抗灾害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

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生态系统越单纯,________越简单,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

③举例: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的________能力。

①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反之亦然。

②举例:________

教师乙在处理相关内容时的学案设计为:

“资料分析”,科学家对某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

材料一:气候干旱,对该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及营养结构影响不大;

材料二:森林中发生局部火灾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植株迅速生长,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恢复正常;

材料三:森林某部分,由于大面积过度砍伐,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营养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恢复正常。

①从以上三个材料中,你能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②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气候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却非常大。为什么?

③你认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④试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

前者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读书、主动填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时脱离了自己的直接经验,不能把概念原理建立在他们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化,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难以提高;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后者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作了适当的变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提供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组”的方式呈现。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交流与展示。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整理,认识的深化大都在讨论中完成。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发现自我缺陷,进行自我完善;在讨论中,学会协作互助,养成合作精神。

现代合作教育学派认为,在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要体现出课改理念中的“合作与探究”,变个体学习为群体互助式学习,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3.2学案改革要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与优化

“创新是历史的延续”。强调学案的改革,不是对原有学案设计的全盘否定,而是理性地批判、继承与发展。生物科学作为由生物学事实和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就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来看,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接受学习,也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合于探究学习;从教学方法比较,“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

第4篇

1.学校办学条件落后

农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在地域和交通方面处于劣势;而且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多则百余人,少则数十人乃至十几人、七八人,经费十分短缺,致使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硬件、软件十分困难,个别“袖珍学校”恐怕连维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困难重重。由于经费和办学条件所限,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也很低,教师接受一些新思想、新理念,学习一些新模式、新方法,都十分不便,而且大都没有外出学习的经费和机会。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慢

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学生机械重复性训练、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还是师生角色意识,都与新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极不相符,这说明教师还没有从本质上接受新课程理念,教学观念还没有根本实现转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学校的教师新理念培训、理论学习效果极不理想。多数教师只是运用了新课程、新教材,但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是“新瓶子装老酒”。

3.教师互动交流困难多

农村小学本来就规模小,平行班多数没有,几乎没有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来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互动交流,像“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就只能在跨年级同学科之间进行,收效甚微,对一些教材、教法的微观研究更谈不上深入、高效。要想提高教学研究、互动交流的实效性,就只能打破学校界限,在几所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但这样的活动根本不可能经常开展,否则,既不方便,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加之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经常性地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也不现实。

4.学生整体起点低

由于家庭经济方面整体上与城镇学生相比相对落后,所以,农村学生在学习基础性条件、接受知识信息及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加之农村孩子所接受的学前教育也比不上城镇学生,致使农村学生学习起点普遍偏低,见识少。而且农村学生多数性格偏于内向,不擅言谈,课堂上的思维表现、活跃程度等都与城镇学生有一定差异。这也为农村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造成了一定困难。

5.师资水平相对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美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提高人才全面素质非常重要。那么,肩负着美育任务的小学美术课堂,又应如何改革创新,实现高效呢?

一、借助“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此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同课”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想象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常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采取“同课异构”教学模式,进而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确保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呈现,使学生更为高效地领会和接受美术知识。同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亦能够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改的目的,使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契机。

二、采取课上启发式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美术教师应意识到,美术课程是一门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课程,如若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将会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堂同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认识到艺术之美。小学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平铺直叙式的授课方式,在美术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即美术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和介绍相关美术知识,而是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美术知识,如此,学生不但能更为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美术知识,亦能使学生自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获得宝贵的养成契机,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旨趣获得提升空间。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驱使之下去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从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

三、结合游戏激活美术课堂,创新美术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形式,参与性强,积极性高。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能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入游戏环节,使其通过游戏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形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如在《水墨游戏》课程教授中,小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融入游戏成分。如设计一个游戏场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随着线条翩翩起舞,自由地跳跃,进而趁热打铁,播放《赛马曲》,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听着音乐画墨线,一边感受到骏马驰骋草原的景象,一边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游戏中绘画,体验着不同墨色之间的转变,同时,一幅幅水墨画跃然纸上。在游戏氛围的衬托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无垠的时光中自由遨游。游戏创新了美术课堂,激活了美术课堂,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多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必会对美术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四、依托鼓励评价,让学生增强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利弊 矛盾体 实事求是

凡事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要想清楚地看清事情的全局,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去体验事情带给我们的好处,以及想不到的坏处,之后抓住事情的本质,针对性解决出现的矛盾体,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其实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例外。

一、数学课堂改革给教学课堂、老师、学生带来的好处

数学课堂教学采用的是1241模式教学,即一个学案,二条主线,四个环节,一个反馈。

一个学案:学案用来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以及学习的具体问题。其中问题或习题的设计是学案的重点。

对老师来说:觉得教学不是照搬教条,一味的追随课本,而是有目标、有重点、有内容地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趣味性、创造性强的试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对学生来说:使学生听课不是那么费力,而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同时,设计出的趣味性、创造性强的试题,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数学的学习是"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的一种游戏。

两条主线:即数学概念和运算,概念是数学的灵魂,围绕概念的一系列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起来。恰到好处灵活多变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维脉搏有利的跳动,特别是与他们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老师来说:数学概念本来就是一种抽象、难懂、难讲、让学生难理解的一种数学表示方法,现在呢?可以让概念转化成问题--和专业课相连的问题,恰到好处地展现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训练检测--总结提高

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有学案给出,其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重点、分散难点,富有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的特点,通过学习能让学生对本节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难点、疑点较清楚。

合作探究:包含两个方面,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学生之间探索答疑;师生互动是解决共性问题,这一环节也是掌握学习的重点、剖析难点、突破难点、答疑和矫正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心中十分明确本节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

训练检测:可在学案中给出训练题,题目形式是灵活多样的,通过此环节可以巩固本节的内容、掌握方法、培养技巧、查缺补漏、克服和避免已出现的问题、纠正概念和问题理解上的偏差。

总结和提高:可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或板书、图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汇总。

对老师来说:涉及四个方案,使教学变得更明确,清晰。

自主学习,是学习更有目标性、重点性,而不是只讲课本,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可以把题型设计的具有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进一步在本节的内容形式上有一个初步认识,对本节难点、疑点较清楚认识。

合作探究,使老师和学生相结合,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渡过难关,同时,也是学生抓住重点、剖析难点、突破难点,还能进一步使学生形成互补,共同解决存在的差异。

训练检测,是最锻炼学生的一个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老师可以根据一道题的内容,设计出多种类型的题型,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各种角度掌握做题的方法,寻找做题的弱点和盲点,查漏补缺,克服和避免易出现的错误,从而达到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出现的偏差,从根部解决问题。

二、课堂改革给教学课堂、老师学生带来的弊端

1、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它的作用便于展开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资源的互补,解决了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表现的矛盾,而且,有利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增加凝聚力。不是所有的课堂、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次合作的场面,不管问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给没有给合作方法,就让学生合作,这实质是浪费教学资源,消耗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不会得到真正的体验。

2、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

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同时结合1241,不断探素新的教学模式,在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教师自己的角色权威,发挥角色的作用。

首先,要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时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都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

其次,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范

广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格式,我们应该在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模式里画地为牢,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作为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利有节地从容应付。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7篇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满堂灌或简单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讨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然后根据教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此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各从面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编写的要求:

首先,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其次,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三,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二、学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教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其次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再次要有适当的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面的讲授提供依据。知道哪些是学生的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开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展示与交流学案中的部分问题和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

三、教案编写时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案内容的关系。在当今应试教育下各个学校的教材都基本相同,都是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师要以纲为纲,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服务的对象。编写教案本是为了教学,如果是了应付检查就不难想象教案的质量。要与时具进,不少老师经常教一个年级的一门课程,年复一年,对教材相当的熟悉,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尽管如此也不要范经验主义错误,要做到常备常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基本格式和随心所欲的关系。教案的基本格式: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

四、教案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调整好教师的备课方向。对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着清楚的表述,教师就不能在单纯的从我讲什么课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了。老师要做的事情有两条:一是深入研读教材就像要求学生那样去认真阅读,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理解的、感悟的、表达的,自己都做一番切实的尝试。二是深入研读学案。教师要对学案上的问题独立或合作加以解决,既然是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老师理应能够完成,更何况很多问题会有多种答案。老师在研读教材上的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问题该怎样去思考才好,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这就找到了课堂上所要关注的重点,这就是备课所要备的重点。那么就在教案上有针对性的备策略,想说法。等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备课时还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教师要在适当时间对课堂学习做出总结,强化重点,以利于学生在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后有一个新的整体把握。

1.要处理好做题与读书的关系。问题是读书的起点,由问题引起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在这个读书、思考、积累、表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要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3.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要有放有收,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表演者是学生,老师的角色应是导演,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把课堂放给了学生,你要能及时掌控舞台的主题,不能把悲剧演成喜剧,也不能把喜剧演成悲剧。如果人生是一个大舞台,那么课堂就是一个小舞台。只有把每个小舞台演好了,才能演好教学的大舞台。

第8篇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数学

数学教学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认知活动,因此它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体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使教师能够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得到发展。根据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提高素质,精心组织教学素材

对于老师来说,新课改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这个新的挑战中是否能取胜取决于老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老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应该做到很好的驾驭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所有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取舍、整合及加工。老师在数学专业知识上要认知规律,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讲解好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在教学中的难点上要有突破,同时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优点,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在教学艺术上,要认真研究,立足实际,争取做到把教学、学习和科研融为一体。

2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至高的权威,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正确的理念,老师应该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驱,要彻底摒弃陈旧腐化的教学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教授数学教学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师要督促自身的不断学习,要摸索实践,把新的教学理念化为自身的新思想。

3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求

3.1教学情境要宽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开发自己的潜力、发展空间及创造力,建立互帮互助的、融洽的人际关系。

3.2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他们认真反思知识获取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3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多样化,保持学生的独立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的需要。

3.4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要根据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进行教学活动。一部一个脚印,不能让现有的教学与学生现有的生活及原有的知识点脱节。

3.5变“学生倾听教师”为“教师倾听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第9篇

高中新课程改革从试点到全面展开已有七年时间,作为新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呢?我的看法是:

一、教改必须切合本地实际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的学校都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南以前教师的照本宣科改为把课本交由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然后提出问题由教师和学生或者由学生和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诚然,这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某些地方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对每所学校每个班都实用?我们是否一定要照这个模式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大可不必。任何先进的经验都要切合本地区学生的特点,不能照搬。就像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革命中来一样,沿海地区学校的经验不一定对内地学生管用:大城市学校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应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的学生普遍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上述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讲就比较适用,但内地学生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就差一些,如果我们也把课本完全交给他们去阅读,理解,则要不了多长时问,他们会把整本书读完而不得要领,当然也提不出多少问题来和教师同学们进行讨论。因此,我认为“精讲多练”更适合这些学生。这种方法一是可以改变“满堂灌”:二是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课本还是必须要读的,但重点应放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如果学生做不好这两点,那么课堂上老师的精讲以及学生的多练就会落空。

二、教改必须切合本校实际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学校有重点与普通之分,重点中学的生源师资以及硬件设施是普通中学无法比拟的,重点中学成功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普通中学。因此,我认为还是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在现有师资、生源及硬件设施不配套的情况下,重点放在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上,旧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但要循序渐进着来,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很多,但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重中之重,还是那句话“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从实际行动中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方针,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不要越俎代疱太抢学生的“饭碗”。

三、教改必须切合本学科实际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绝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历史学科,一般都是从大的历史事件人手,教师设疑,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而化学课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大部分内容用实验探索的方式完成,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只需存一旁点拨:也呵以先由教师提出设想,然后通过实验来加以验征,这样做,既体现了理科教学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积檄参与的精神。

总之,任何先进的经验,先进的教学方法都要切合本地区不同学生、本学科不同特点的实际,不能死搬硬套犯教条主义错误。古人云:“兵尤常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提出“教无定法”呢

第10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命题展开,从激活课堂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分组课堂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 课堂 教学改革

对于老师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不断探究的学问。因为,课堂是整个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它不但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能传达无穷知识的可能,还要尽可能保证被接受者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吸收,所以,课堂教学的设置构思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试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展开论述。

一、激活课堂氛围,更多情感投入

课堂氛围的营造可能常常被我们忽略,原因主要来自许多传统的观念的影响,比如老师传授知识就好,学生学不学是学生的事,和老师没什么关系等等。可是,试想如果你在讲台上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在下面一点反应都没有,各行其是,你恐怕也很难保持讲课的激情,就更不要谈什么教学灵感了。我有一位同事,她就很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比如,她有一次上课,上了几分钟感觉课堂氛围让她很不舒服,她感到整个能量场是淤积的,不顺畅,所以,她停了下来对学生说:“能量是共振的,你在消耗我,我也在撕扯着你,现在的氛围让我喘不过气来,想必你们也感觉到了,现在休息五分钟,五分钟过后重新开始。”五分钟过后,同事明显感觉到教室里的能量场在一点点苏醒,果然,后半节课渐入佳境,她问同学们感觉是不是好多了?大家相视一笑。这个例子除了让我们了解到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投入,我的这位同事如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投以自己感情的关注,她是不会去在意学生是否真正很好地吸收了她所传授的知识。所以,在传授知识之外,老师还要自觉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切身为学生着想,与此同时,你也会得到同等的回报,好的学生,好的教学氛围会带给你无限灵感。

二、灵活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存在,你的组织教学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那么教材的运用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首先,教材的选择要慎重起见,一定要根据讲课老师的实际授课内容以及他的授课实践来衡量,同时,教材不是越新越好,对于某些理论性较强的文科专业来说,有些教材是属于比较权威、专业的,不能因为它不是近三年或是近五年的新教材而不选。其次,怎么很好运用教材也是很重要的,主要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而定,有时教材内容太丰富,可是我们的教学课时远远不够,调整教材内容就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我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由于课时太少,往往讲到唐宋就快结课了,所以有学生就找我聊天说,老师能不能讲点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我权衡了一下说,那么我以后在讲完一个朝代后就穿插着讲一个现当代作家以及他的作品怎样,事实证明,效果很不错,师生的相互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三、课堂分组讨论交流,角色互换,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传统的课堂通常是老师就是唯一的主角,所谓的师生互动也只是公式化地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在大学,连这种公式化问答操作起来都很困难,普遍情况是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们纷纷沉默,低着头,会的不会的同学都不反应,课堂一片死寂。当然这主要存在于大班上课,专业小班的课由于人数少,师生交流多,课堂讨论还是比较积极有效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大班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授课,学生必须要被拉进课堂,让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耳机、课外书以及其他杂事中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大概谈谈我的做法:先按各班情况分学习小组,能学生自由组合最好。老师就教学内容给出相应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备课,每个小组自行讲课,最后派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课,老师和同学都参与评讲,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也可以适当地给予物质表扬。这种教学的好处在于,学生不再仅仅是个“旁观者”,他可以参与进来,可以尝试做“老师”的感觉,既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我初次进行操作的时候,心里还很担心学生会怯场,不配合,教学效果达不到我预期的样子。但是当我看见学生在紧张了几分钟后就开始发挥自如地讲解自己准备的内容时,我惊讶于他们潜在的能量。还有的学生在谈论爱情这个主题时,旁征博引,结合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实际情况侃侃而谈,甚至还在课堂发问,俨然一个专业的爱情专家。讲了三毛的学生课后对我说,她第一次这么详细地了解了三毛,可能以后永远都忘不了,我听了很欣慰,也许她自己准备的这一课会是她开始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正是大学教学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吗。

以上就是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拙见,写下来只是为了与同行分享、学习和探讨。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第11篇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导学案教学”课堂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一)“导学案教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导学案教学”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导学案教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导学案教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成为主角,昔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教师由先前课堂上给学生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角色逐渐演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学设计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导学案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培训

1.理念的转变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转变课堂就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改变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的现象,树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思想。

(2)转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改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3)转变教学无轻重、无深浅、经验出成绩的观念,改变工作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思想。

2.导学案培训,学校的培训抓好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导学案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导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导学案,研究导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熟悉“导学案教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导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交流“导学案教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导学案教学”的优化。

(二)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范围是一——六年级语、数、英、综合、五心等学科。一、二年级和艺体科可适当放宽政策和降低标准,但必须与学校的整体

规划同步推进。(三)“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具体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诱导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情境创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练习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技能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示范—尝试—评价—作业。“导学案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制定导学案,指导自学;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完善“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研究“导学案教学”,通过研究导学案来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做好导学案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文章,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校主要领导及业务主管领导紧盯课堂,通过听、看、评、查等来监督、指导“导学案教学”的推行。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弄清“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内涵、意义及方法步骤等,抓好“导学案教学”的落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有本校或本人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导学案教学”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及格式要求

1.导学案的编写程序

(1)每学期开学前两天内,由各年级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案编写计划,上报教研组或教导处,并组织专题会议,布置学案编写任务。计划书要明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明确教学时段、周数、总课时数,确定各章节的教学时数;平均、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课时数分配给组内教师,确定备课进度和时间。

(2)鼓励教师要建立各自的教师博客,加入学校工作QQ群和网站会员,在上课前一周将备好的学案及将实施的备课内容个人预设等(电子版)发到博客或QQ群中,以备其它备课成员登陆、查看、评论、建议、实施互备。

(3)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应将学案稿提交备课组,即教研组,组织讨论,修改后定稿,此为“组备”。

(4)主备教师原则上将修改后定稿提交教导处主任或分管教务副校长、审查,方可使用。

(5)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调整,并做好调整与反思记录。使用后的导学案教师应根据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1)学校统一制定学案的制作模板或纸张,学案模板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教师下载或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即可使用。

(2)导学案页面为 A4纸张,双面打印,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便于学生做答案、修改和记笔记。

(五)导学案的管理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备课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课堂教学随机观课、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是导学案的撰写。各年级、各学科任教师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研讨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以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

二是导学案的使用。课前要加强检查,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安排相关处、室、组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要坚持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要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要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是导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导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

四是导学案整理归档,教研组、教务处要定期收集、整理教师优秀导学案,以备下一学年度教师借鉴和各项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相关导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六)“导学案教学”的评价

学校在“导学案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做到一个前移,即评价重心前移,由花费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指导导学案的优化,变途中的督查为事前的指导、服务,加大对事前的控制力度,优化事前的策划和准备。力求三个及时,一是评价时间必须及时。评价的间隔和周期不宜过长,特别是对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周为单位;二是反馈必须及时。评价结束必须及时反馈,必须提出指导整改的意见建议;三是措施必须及时。必须跟上落实性的督查措施,将监测、评估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年级组、备课组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导学案教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导学案教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二要抓实过程。备课组要认真开展研究,研讨教学模式;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分学科

组织导学案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导学案”中选出优秀“导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各级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导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__年2月—__年3月)

1.召开全体教师会、教研会、专题培训会大力宣讲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要深刻理解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关乎我校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构建“生态课堂”的头等大事,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学习并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全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2.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组织广大教师赴外省外县及相关学校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学校拿出一定时间,规定地点,适时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2)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和培训。搜集有关知识经验,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理论方法,作为我们进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借鉴。

(3)各班主任要在本班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讲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等等,使学生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特别是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于在改革实施阶段划分学习小组。

(4)教务处对各年级课程的设置、“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供学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修订完善,以备实施。

3.要做好“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物质准备及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尝试实施阶段(__年4月—6月)

一是探索使用“导学案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中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

二是探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__年7月)

通过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借鉴“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经验向本土化位移;总结表彰先进,巩固学习成果,推动活动不断深化与创新。

第12篇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追求发展,不断试图完善自身的一种实践方式。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4R理论在我国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也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1.4R理论概述4R理论是源于《后现代课程观》

一书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观点,所谓4R,即指代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丰富性是指教学课程具有应当具有一定深度、多层意义及多种可能性(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产生于对自身进行反思所带来的反复性和复杂性之中,为经验的反思性重建、重构和转变提供了机遇;关联性包含两种含义,其一为课程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它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其二为课程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存在基础,创建了发展环境;至于严密性是指,丰富性和关联性并非缺乏规范,而是对当前可供选择的关联开展有目的的选择的一种思想观念。

2.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分析

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用4R理论,是促使教学过程开放化和系统化、调节师生关系、实现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一种方式。

(1)丰富性特点可改变教师关系,丰富教学内容。4R理论的丰富性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现为:其一,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其二,教学课程深度的扩展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为课程内容的预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特点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对于实现主体权利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多同学生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期望,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此便可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在实现主体权利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成绩。

(2)回归性特点可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强化其学习动力。回归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它为学习或教学经验的反思性充足和重构均提供了可能性。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是由片段任意组合而成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或其他途径了解到课程内容的不足或教学方式的缺陷。学生和教师回归性思考和分析这类问题,我们称其为回归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现。通过信息的反馈,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个体均可以反思自我,并尝试着通过创造力解决该类问题,由此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3)关联性特点有助于推动适合符合本土体育文化的建立。不论是九年义务教育抑或中职高职体育,根据其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学体育课程深受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的影响。当然基于关联性特性及当前体育课程文化深入发展需求,体育课程文化应当同世界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相融合。但是应当明确的是,体育课程的本质是建立适合本土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一种教育文化,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设立应当结合我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特质。

(4)严密性特点为生成性体育课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程同课堂教学是完整统一的,需要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参与。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颁发以来,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便要求为学生规定学习领域的目标。由严密性特征可知,通过探索不同选择方案,明确其联系,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有可能会实现课程内容的精致化,推动课程向前发展。如,进行篮球授课,就先应当保证学校有足够全班学生进行学习的篮球场地和篮球。而随着学生球技的提升,因为学生之间思想和技术上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位学生的收获也会有所不同,而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变化,再次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生成。

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4R理论优势明显。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加深课程的深度,且可通过师生之间对话和反思实现中职体育课程生成性目的,由此实现体育课程课堂教学价值。

作者:周员汉 单位: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