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狼文化论文

狼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28 15:1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狼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狼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对外教学;动物成语;教学

成语是传承我们国家灿烂语言文化的重要工具,具有结构稳定、内涵丰富、数量庞大等特点。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成语教学对提高对外汉语整体教学水平是有利且必要的。有鉴于此,深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研究,掌握正确的成语教学规律,对提高对外汉语整体的教学水平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动物成语在成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成语的普遍特点。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成语中动物成语教学的部分。

一、动物成语使用的偏误

通过调查得知,留学生在使用动物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偏误

1.不理解动物成语的语义造成的偏误

有些动物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同,留学生学习和使用这样的成语非常自如。但是有很多动物成语的字面义与实际意义不一样,这样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学生在使用成语过程中容易造成偏误。例如成语“守株待兔”,学过此成语的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是“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就想获得成功”,而没有学过此成语的学生则从字面义理解为“坐在树边等兔子”。

2.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

由于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很多,例如:①珍妮非常喜欢收集邮票,就像叶公好龙一样。②战士们都很年轻,各个如狼似虎,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①中的“叶公好龙”是形容只是口头上的爱好,而不是真正的爱好,表贬义。在这句话中,珍妮是真正将收集邮票作为爱好,所以这个成语与句意不符。②中的“如狼似虎”也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像虎狼一样凶残,这里应该用“生龙活虎”。

二、教学策略

成语来源复杂,用法多样,教学策略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将成语的语义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成语的具体语义和用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使用好成语。

1.判断动物成语的感彩

教授动物成语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判断这个动物成语的感彩,是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表示贬义的动物成语,如“胆小如鼠”、“画虎类犬”、“虾兵蟹将”等;表褒义的动物成语如,“一马当先”、“鹤立鸡群”、“沉鱼落雁”等。

2.将动物成语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动物成语细致分类,使学生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准确。

(1)按照成语表达的意思分类,可以分为情状类,“狼狈不堪”、“胆小如鼠”、“多如牛毛”等;品行类,如“攀龙附凤”、“狼狈为奸”、“鸡鸣狗盗”等;状貌类,“沉鱼落雁”、“牛头马面”、“尖嘴猴腮”等;行为类,如“鞍前马后”、“雁过拔毛”、“杀鸡取卵”、“顺手牵羊”等;处境类,如“虎落平阳”、“羊入虎口”、“釜中游鱼”等等许多类别。

(2)按照不同的动物形象分类,如含有马的成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含有狗的成语“狗仗人势”、“鸡犬升天”、“狗尾续貂”等;含有虎的成语“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调虎离山”;含有蛇的成语“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不同的动物形象在汉语中体现不同的文化含义,古代中国崇尚龙,所以含有龙的成语大多表达褒义,含有狐狸、猪、狗、鼠、蛇、狼等动物形象的成语多数表达贬义。通过对动物种类及其形象所蕴含的不同文化意义的研究,可以推出动物成语的语义色彩。

出于分类的习惯和目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成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初级的学生,进行联想教学,采用以旧带新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新学的成语;而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注意教授类似成语的细微区别,运用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关系,将成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动物成语的效果。

(3)讲授动物成语的教学方法。成语是文化的载体,语义丰富。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成语,结构简单、语义直接的成语可以用直接法讲解,直接讲清楚成语的语义,学生就能够理解。对于格式固定的成语可以采用认知法进行讲授,如“倚马可待”,通过语素分析法可以知道,这个成语表达的是靠着战马,立刻写完书稿,形容一个人文章写得快。留学生学习成语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自如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或交流,语境法正好为留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从成语蕴含的不同文化涵义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将成语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分类,并对成语的出处、语体色彩、感彩、意义、搭配、功能等详细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参考文献:

[1]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2篇

论文摘要 阐述了上五庄省级森林公园具备的旅游开发发展优势、有利条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发展构想。

上五庄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湟中县西北部,其优越的小气候形成特殊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内地夏季酷热难当的时节,那里却气温宜人,是发展避暑、观光、职工疗养、开展野饮森林浴的好地方。

1旅游开发的优势及有利条件

1.1地理位置优越

1.1.1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湟中县距西宁25㎞,已开通西宁—塔尔寺旅游高速专线。湟中县为古代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蕴涵深厚。在青海省旅游总体规划中,上五庄森林公园位于5条黄金旅游线路“宗教朝圣旅游线路”的点上;在西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湟中县作为西宁市周边三大旅游区之一,列为“湟中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上五庄林区又被列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中的重点风景旅游区。

1.1.2依托西部旅游大市场,客源市场前景开阔。近几年来,上五庄森林公园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塔尔寺的知名度,扩大了森林公园的影响,吸引省内外以及国际旅客进入本区旅游。随着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兴起,每年数万人从西宁、县城等各地驾车前往享受大自然快乐,消除工作的疲劳,观光森林的美景。

1.2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1.2.1植物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上五庄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风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达86%。森林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凝彩滴翠,姿态万千,或娇艳妩媚、或婀娜多姿,令人心旷神怡,四季景色各异,适于游人观赏。阳春,万木复苏,争吐翠绿,林中空地上的草坪像地毯一样,镶嵌在万木丛中;盛夏,绿荫浓郁、苍翠欲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蝶舞蜂狂、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金秋,红叶似火,色彩斑斓,秋高气爽金色旖旎。另外,林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狼毒、赤芍、菌陈、黄芪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岩羊、麝、梅花鹿、狼、旱獭、豺、狐狸、鸟类等12目78科200多种。密林中,时见蓝马鸡、雪鸡的踪迹;不时闪过鹿群和香獐的影子。

1.2.2地文景观独特奇异。林区内主要的娘娘山绵延百里,海拔2 534~4 360m,山势雄伟、山景丰富,整个山体多悬崖绝壁和奇峰怪石,形态各异,有的似仙人下凡,有的似群狼啸天,还有的似龟、似驼、似出浴的,惟妙惟肖。山间云雾缭绕,原始林海莽莽苍苍,青翠的千年云杉,亭亭玉立的山杨,婀娜多姿的桦树布满山坡;涧谷泉水汩汩,碧水清波,飞珠溅玉;山下水草丰美,山花烂漫,绿草如茵;草地溪流纵横,婉蜒迂回。主要景区水峡内,峡谷两岸奇山异峰,突兀险峻,呈现出险峻幽深的峡谷景观特征。随着峡谷的宽窄变化,河流呈现出滩谷相连,狭阔相间。峡谷深处,群山重峦叠嶂,森林遮天蔽日,水流缓急相间。悬崖峭壁之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滴水形成冰柱,长年不化,洞外鲜花盛开,春意融融,咫尺天地,包揽春、夏、秋、冬景色。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旅游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上五庄森林公园于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成立以来,政府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也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资金短缺,许多旅游景点尚缺乏高品位、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尤其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2景观结构单一

由于上五庄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缓慢,未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接待体系,森林资源虽然丰富,但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园内游人基本上处于自发游玩的分散状态,难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

3发展构想

3.1森林公园的定位

根据上五庄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征及地理区位条件,公园属于高原生态型森林公园,是以特色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炉,集保护利用于一身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基地。主要功能是开发森林观光游憩、森林休闲度假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等,让人们更多地接触自然、体味自然、融入自然。

3.2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提高开发层次

充分利用公园,多民族杂居,回汉藏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民俗民情的优势,把民族风情置于森林旅游开发的重要位置。选择一部分反映回族风情的村寨,开展专项民族村旅游活动,参加他们的民俗活动或宗教活动,把民族风情融汇到各项旅游活动之中,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特色。

第3篇

论文摘 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习语的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提出了一些英汉习语翻译的方法。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段。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 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例如“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他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当然是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与“臭皮匠”又有什么关系, 若采用直译的方法, 很难传递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还有大量的习语如: “东施效颦”、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 也有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如Achilles’heel (唯一致命弱点) ,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 paint the lily (画蛇添足) , 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 , cut the Gordian’s knot (快刀斩乱麻) 等等。

2. 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出现在英汉语言中。我国的信仰宗教有佛教和道教等。与此相关的习语有很多, 如“借花献佛”、“缘木求鱼”、“闲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等。在道教中,有“玉帝”、“龙王”、“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信奉基督教, 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办的。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 God be with you (上帝与你同在) , 也有Go to hell (下地狱去) 这样的诅咒语。

3. 风俗习惯差异

在风俗习惯差异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与“dog”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狗在汉语文化中是一种低微的动物。对中国人来说, 大多数情况下, 狗是令人讨厌的东西, 其形象是肮脏、龌龊的。汉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 如“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中, 狗被认为是心爱的东西或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欧美人爱狗如爱子,经常让它与人平起平坐, 把它看作家庭的一员。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都没有贬义, 如topdog (最重要的人物) ,lucky dog (幸运儿)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皆有得意之时)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 ,“累及了”是dog tired。与此相反, 中国人喜欢猫, 猫在中国的文化内涵中一般指其可爱精灵的特性。人们常用“谗猫”比喻人贪嘴, 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 “cat”是魔鬼的化身, 是中世纪巫婆的守护精灵, 人们厌恶它, 所以She is a cat, 是指“她是一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4. 地理环境的差别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而在形容某人花钱大手大脚时, 英语是spend moneylike water , 而汉语是“挥金如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东风”即是“春天的风”, 它象征着“春天”、“温暖”, 它吹绿了中华大地, 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 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吹来的, 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 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英谚中有When the wind isin the east , it’s good for neither man nor beast. (东风到, 寒风吹, 对人对畜都不好) 。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 在英国, 报告春天的消息是“西风”, 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言。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的标准, 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中心要旨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保持原作的风格, 重视反映原作的风貌。翻译是再现原作的过程, 能忠实再现原作的全部内容和特点的译文就是好的译文。在习语的翻译上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直译

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共性的东西。也就是说, 由于人们在感情, 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 英汉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 隐含意义相同, 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 可以互译。如Easy come , easy go 与汉谚“来得容易, 去得快”, To be on thin ice 与“如履薄冰”,a drop in the ocean 与“沧海一粟”, to be out at elbows 与“捉襟见肘”, at sixes and sevens 可以译为“乱七八糟”等。 转贴于

有时有的习语的比喻、形象可能对读者比较生疏, 但由于它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或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 宜采用保留原文习语表达方式的直译法。如The Trojan horse 译成“特洛伊木马”, armed tothe teeth 直译成“武装到牙齿”, a cat has nine lives 则可译成“猫有九命”, tower of ivory 为“象牙塔”, “八股文”译作eight - legged essay。

2.意译

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习语, 直译不能传达文化意义,更换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 增词太多无异于解释, 遇到此种情况应采取意译。如我们所熟悉的英谚“When in Rome , do as the Romans do”如果按字面直译则会使读者费解, 为什么是罗马而不是其他地方? 其实这句话隐含着“入乡随俗”的意义, 应采取意译。我们知道,“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意义完全不同。在汉语中“龙”是“高贵”、“尊严”的象征。而英语中对应的dragon 的文化意义是“怪物、魔鬼、凶残”等。因此“望子成龙”不可直译成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dragon , 而应译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又如英语习语中的a cat on hot bricks , 形象是一只在炽热的砖头上行走的猫, 痛苦而狼狈, 这个情景与汉语中的“热锅上的蚂蚁”不谋而合, 都表示“焦急而狼狈”, 翻译时更换了形象, 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3.增译

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 而直译又不能使读者理解时, 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的词, 使译文形象生动, 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如: “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 ———not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 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blind horse ———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 .此外, 对一些习语可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 以使读者了解原文习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如“东施效颦”如果只译为Dongshi imitates Xishi , 就会使西方读者无法了解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东施是谁, 西施又是什么样子, 因此译为Dongshi , an ugly woman ,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 ,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 就使读者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 ] 张宁.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J ] . 中国翻译,1999 , (3) .

第4篇

关键词:儿童 电视广告 物质主义

新经济时代,儿童不仅是父母的宠儿,更是祖国的未来。高速发展的电影电视和网络随处可遇,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态度、行为和抉择,包括电视广告,无论是硬广告,还是无意识的软广告。已有学者对广告中的部分负面影响会改变孩子的认知这一观点进行过论证,笔者在此基础上,专门针对儿童广告作研究。我国《广告审查标准》第二十七条作了说明:“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所以笔者在本文中所讲的儿童电视广告顾名思义是以电视为媒体发送的,针对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电视广告创意的“3B原则”中3“B”之一就是儿童或婴儿(Baby)。今天的广告主更喜欢在“儿童”上做文章,尤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更明显,听听稚嫩的声音“打印机有中国星啦”就知道,儿童在现今广告市场是多么吃香。面对形形的儿童广告,笔者不免有些担心,尤其当今儿童普遍具有的物质主义是否和这些广告有关。

儿童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是一种价值观,一般被看做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人活着,最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物质财富,但是倘若过分地追求那就成了包袱。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物质观,不是无条件地拥有或占有,而要培养孩子学会知足,否则物质主义将变成思想的禁锢、行动的镣铐。

受电视广告及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儿童物质主义日趋严重,如今的儿童希望得到并拥有更多的零用钱,似乎从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他们出生以来就从爷爷奶奶及亲戚朋友那里时不时地得到较大金额的压岁钱,零用钱更不用说,较大的儿童更是如此。有点思想及行为能力的儿童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少儿频道和动漫频道,他们看到各种吃的喝的玩的新产品的广告一出来,总会互相议论、评价,并争先购买等。他们都希望并喜欢收到各种礼物、喜欢拥有很多玩具,而且想要的东西通常都可以得到。最近两年影响最大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不论是动画片、玩具、文具还是服装,都有喜羊羊或灰太狼的影子。之后至少90%以上的小朋友都喜欢足智多谋的喜羊羊,小女孩尤其喜欢公主般的美羊羊,似乎都以它们为偶像。“SO EASY”的话语也经常从儿童口中冒出,较大的儿童则很多都拥有了点读机,几百成千元的早教机、点读机对儿童来说几乎当玩具拥有。不难看出,儿童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与观看电视广告有正的线性关系。零用钱多的儿童,往往比零用钱少的儿童更为物质主义,他们更希望有多些零用钱,更喜欢拥有时髦的东西。

儿童物质主义产生的原因

客观地说,儿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的原因甚多,诸如家庭、社会、媒体、广告人等。通过上面的分析,下面所谈论的只是其中涉及广告的一小部分。

广告经营者。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广告经营者主要分为企业法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比如CCTV少儿频道的广告商为上海优扬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告经营者,作为商人,最大的目的是赚钱,为了挣得广告主支付的费用,会按照广告主的意愿来策划、设计并制作。往往会为了把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过分地在广告中推崇物质主义。

广告者――媒介的角度。这里的广告者――电视,以其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即时快捷、受众面较大的特点在受众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儿童电视广告对于儿童的影响更是超过大人。随着经济的发展,70后、80后的后代都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一代,是在电影、电视及各种高科技数码产品等陪伴下成长的一代,电视广告中出现的新产品、小模特儿是他们效仿的偶像,是他们学习、追求的范儿。根据CCTV少儿频道的调查显示,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它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二套、五套、八套,位居全国第五,可见其受众之广,它的总体观众的64.3%为儿童,其间播放的广告对孩子影响巨大,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如果这里广告的者不能做好把关的话,孩子就会直接接触。步步高点读机的喜羊羊版不仅投放在CCTV中,各地方卫视台如浙江卫视、四川卫视等均有投放,播出率极高,使孩子接触更频繁。

广告主。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者,是销售或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商家,既是广告的付费者,也是广告的决策者之一。任何推广、销售其产品或服务的商家都可以作为广告主。广告观念强的商家每年总会投资高昂的广告费,用于制作广告、播放广告,以推销产品,打造品牌。广告主正是看中这一点,在《喜羊羊》动画片热播之际,立刻将步步高换了广告角色,用了喜羊羊和灰太狼,使广告红极一时,步步高的广告效应也好了许多。毕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总希望孩子不要像他们小时候一样老走弯路,更不希望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想要什么,什么对孩子有益,家长都想买给孩子,这也就达到了广告主的目的。

家长引导与影响。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与家庭关系密切。如今的家庭通常都是独生子,基本上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照顾,父母都说养孩子不容易,那是因为他们用心在养、用钱在养,不像以前,只图能养活,哪管养的质量。家长们总是拼命挣钱,给自己的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就连上学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都要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每到周末,超市里家长带着孩子大买特买的现象足以证明他们对孩子的“好”。对于学龄儿童,每天上学都或多或少地带零用钱,每天放学回家总会买点小吃或者其他的小玩意儿;由家长接送的儿童表现更为明显,尤其是老人接送,孩子一哭闹或不听话时总有零食或玩具哄住,这更滋长了孩子的物质欲。家长的怜惜与攀比,是儿童物质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面对如此众多的因素,我们该如何从正面去影响孩子,把孩子拒之于大千混乱的儿童广告的门外,并引导孩子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该有的童真美好品格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家庭。一是家长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正确消费。多与孩子讨论消费并在物质上限制,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让孩子明白并不一定以拥有什么来度量价值。家长可以给孩子买零食买玩具等,但不能太多,每次一样,而且最好不当着孩子的面买,不要带孩子进超市。如果有孩子在场的情况,孩子想要的东西通常是电视上看到过的、包装华丽或具有好奇性的东西,往往孩子会通过哭闹来博得家长的同情,家长碍于面子,通常会没理由地答应孩子。其实,这时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否定不买,或者强行不买,那样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恨;家长应该蹲下来给孩子讲这个玩具家里有类似的了,或者我们吃过类似的零食了,或者我们买另一种更好的等,或者讲条件;买了玩具必须答应做一件事,比如对幼儿,可以要他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上厕所等小事情当条件,而大孩子则要求作业要做多少、练琴要多久、画画要多少张之类的,用比较或鼓励或条件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尤其可以解决孩子贪玩的毛病。

平时家长亦须限制儿童的零用钱,零用钱少的儿童并没有强烈追求物欲的意愿,他们能接受零用钱的水平,乐于满足。而零用钱多的儿童,消费机会多,经常流连店铺,对新产品、高质高价物品产生更浓烈的兴趣,更加倾向于物质主义。

二是加强户外活动,家长和宝宝一起玩玩具或游戏。宝宝的发展特质主要是以感觉、动作为主,建议爸爸妈妈带着家中的小宝贝多从事户外活动,例如郊游、踏青,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

三是家长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陪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孩子正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您不妨先放下手边的事情坐下来陪孩子一起观看。也可以试着去询问孩子,现在看的这节目什么地方觉得比较有趣。或是可以尽量安排全家一起看电视时间,不但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更可适时指导孩子吸收正确的知识与观念。

不久的将来,传媒依然会以电视为主。对于迈向新世纪的人们而言,对电视提出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不是苛求。实际上,在新世纪的电视,自然也需要为人类的健康文明生活作出更多的贡献。倡导传媒在文化品格、创新品格和沟通形态上建立明确的意识。加强电视把关人和广告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政府干预。根据广播事务管理局对电视广告标准的规定,以儿童为对象的电视节目,不得播映任何引致儿童生理、心理或道德观念受到损害的产品或服务广告,同时广告亦不能令儿童相信,假如他们未能拥有所宣传的物品,即会比不上其他儿童,可能会遭轻蔑或嘲笑。因此电视广告中,绝不能显示“拥有者”与“不能拥有者”的差距。试看儿童的奶粉广告,标榜儿童饮用奶粉后,智力发展超越同龄人,例如五岁的儿童,足以和围棋高手对弈,其实都是利用了成人望子成龙的心态。

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我们应该建设有益于儿童成长的影视文化,尤其是儿童直接接触的儿童电视广告,鼓励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我始终记得雕牌洗衣粉的广告,一句是“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还有“妈妈,我帮你洗脚”。这种广告立意,一直到老去,我都不会忘记,这就是主题明确,这就是深入人心。

我们在抓管理的同时还应该让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繁荣起来,所以现在创作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成为我们这一代广告人身上所肩负的迫切使命。

结语

当今的儿童也被称作“屏幕育成”的一代,他们的很多物质观念直接来源于长期耳濡目染的电视广告,儿童电视广告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和加强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物质观产生的正面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们所寻求到的有效对策,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有效规避,使儿童电视广告在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我们的未来,构建一个积极、安全的电视广告平台,为消除儿童电视广告产生的消极影响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杨亮:《影视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9)。

2.甘甜:《影视传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9)。

3.袁涛:《影视传播对农民闲暇生活的影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0)。

4.叶慧芳:《影视文化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0)。

5.彭焕萍:《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及防范对策》,《中国电视》,2007(4)。

6. 《儿童产品的广告创作探讨》,《经济经纬》,2008(5)。

第5篇

【关键词】字词教学;客家方言;成语;汉语语法

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几年了,人们已经认识到文言文教学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认识到了文言文课堂气氛枯燥、逐字逐句串讲方式板滞等弊端。但传承文化,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抓好字词句,依然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们可以把文言文与方言、成语、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讲[1],充分运用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能够为我们的“言”教增添活力与色彩,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利用客家方言

汉语方言都具有存古性质,客家方言延续千年,更是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2]。很多文言词都能在客家话里找到对应的词。客家人用“拗”称“折断”,用“落”称“下”,“下雨”叫“落水”,非常形象朴素。用“遮”称“雨伞”,用“面”称“脸”;我们学校的学生食堂题名为“膳堂”,文言味很足;用“鸡髀”称“鸡腿”,其中的“髀”就保存了古义“大腿”意思,例如:《淮南子?人间训》中“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另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在现代汉语中往往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保留了“食”的动作义;将“早上”称为“朝”,“白天”称为“昼”,“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吃中饭”称为“食昼”。 “食”“朝”“昼”都是古汉语词。

如果能够将方言资源运用到文言文的教学中去,让文言文在日常口语中“复活”,会大大拉近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获得一种亲近感。

二、联系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性,最为明显地体现在语法和成语中。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汉语的词序的固定是汉语语法稳定性的最突出的一种表现。主语在谓语前面,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面,数千年如一日。[3]”具备现代汉语词性、语序等相关语法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形成一个系统、理性的认识,从而能举一反三,豁然开朗。

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本是名词,用在能愿词后面。按照汉语的一般规则,能愿词的后面,一般接动词,所以,“水”要活用为动词,是“游泳”的意思。

对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难对词类活用进行有效的判断。但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淡化语法教学,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无法透彻理解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文言特殊句式,有些甚至分不清词性。笔者认为针对高一学生补充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补充现代汉语中词性知识和单句的语法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便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2)联系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式,进行能力迁移,加深学生对文言倒装句式的理解。

三、联系成语

成语古已有之,千年不变,保留了文言字词句法等多项知识,是探寻文言文和丰厚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我们可以利用成语说解字词,还可以从成语中挖掘文化典故,领会古代文化,做到“言”“文”融合[4]。

1、结合成语,学习文言词语

(1)词类活用。 例如,“狼吞虎咽”中的“狼”和“虎”,解释为:“像狼一样,像虎一样”,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的典型例证;同类的诸如“ 星罗棋布”“车载斗量”“烟消云散”“玉洁冰清”等等。又如:“鱼肉百姓”中“鱼肉”在成语中理解为“把……当成鱼肉”,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不远千里”中的“远”,意为“以……为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厚古薄今”中的“耻”“厚”“薄”也是如此。

(2)虚词用法。 如“引以为戒”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当作”。而“以强凌弱”中的“以”字,则表示“凭借”的意思。再如“一蹴而就”中的“而”,作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侧目而视”中的“而”则表修饰关系。又如“异乎寻常”中的“乎”,让我们学到“乎”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于”,表示“比”之意的用法。

(3)借成语推断新语境下的文言词义。 阅读文言文时,形成阅读障碍的常用字往往是由古至今都在使用的词语,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今义揣度古义。实际上很多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在成语中都能找到印证。

很多成语都具备互文见义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成语,能熟练运用互文见义的原则理解记忆成语,对于积累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以及做题都有很巧妙的作用。

2、结合成语,学习文言句式

成语也保留了文言句式。例如“草木皆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表判断。“无济于事”的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事无济”,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见弃于人”就是一个用“见”表被动的成语,“为我所用”是用典型的“为…所…”结构表被动。“何患无辞”这个成语就照应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文言句式规律。

3、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文化常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根植于古代汉语,大量的成语都蕴含了典故,或者直接关联到古代文化常识[5]。

《鸿门宴》中,司马迁详细地记述了宴席上各人的落座方位:“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我们可启发学生思考这其中写作目的。联系“追亡逐北”“败北”,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东方、南方为尊,西方、北方为卑的传统心理,由此感受到宴会上人物之间微妙又紧张的关系。

四、利用文言文知识的生成性特征教学

教学文言字词,还可以通过追本溯源,寻求本义,挖掘文言文知识的生成性特征,弄清某个词的演绎过程,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

例如《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中的“不齿”,课本注释为“不屑一顾,意思是看不起”。但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如果只要学生记住这个意思,估计并不深刻。如果教师加以说明:古人对牙与齿有所区别:牙指两颗犬齿及排列在它俩之间的“切齿”,犬齿和切齿与人类的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如果缺少了其中一颗,说话就会漏风,发音就会不标准。所以,“牙牙学语”不能改说成“齿齿学语”。“齿”本指排列在嘴后部的那些与咀嚼有关的牙齿。因为排列整齐,所以“齿”引申为“同列”“并列”。“不齿”,就是不屑与之同列,表示对其鄙视之意。

五、小结

文言文字词教学过程中,如果将看似枯燥乏味、零碎的文言字词放到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借方言、成语拉近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化繁为简,以今知古,破除翻译、死记硬背的机械模式,会让字词变得鲜活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赋予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课堂以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丁国荣.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J].2009届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5.

[2] 陈仁龙.文言词语释义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语文月刊,2011(11)41.

[3] 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

第6篇

一、内蒙古大学MBA教育的民族地区特色模式

(一)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招生模式

MBA教育本身是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一个泊来项目,是根植于经济发达、人员素质高,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来开展。而内蒙古大学MBA的生源组织起步就面临着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思维观念落后的特殊地域、人文环境的挑战。以“内蒙古自已的MBA”为宣传起点,秉承民族文化的内涵优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迅速拓展,在短时间内让内蒙古了解、接受了内蒙古大学的MBA,招生数量出现了高速递增的强劲势头。

1.以西部开发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宣传方式。以蒙古族传统图腾苍狼、白鹿为基础设计了Logo,并以蒙古英雄文化为主线来宣传内蒙古大学MBA的品牌形象。

2.以“国际化视野,本土化情结”为目标,少数民族管理人才迅速加盟。内蒙古大学的MBA以培养少数民族管理人才为己任,弘扬蒙古民族优秀文化,以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的实战能力为办学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少数民族管理人才加盟。

3.以优良的口碑传播为路径,重点领域、行业的MBA生源形成接力效应。卓越的管理素养、非凡的专业胜任能力显示了内蒙古大学MBA的独特魅力,完善的管理与服务、高质量的教学与实践,现代化的设施与环境,产生了内蒙古大学MBA优良的品牌辐射效应。

(二)基于民族地区特色优势来快速提升MBA教学质量

1.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有机结合,注重管理理论研究与少数民族企业实践精髓的有机结合。“内蒙古经济与企业发展”、“内蒙古产业与竞争分析”、“民族地区创业学”等特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增添了MBA学员的英雄文化气质,浓厚了MBA学员的本土化情结。

2.教材与案例:本着国外经典教材与少数民族地区本土化案例有机结合的原则,MBA中心组织主讲教师和在读学员,以MBA独特的视角,编写了“蒙牛”、“伊利”、“兆君”、“鄂尔多斯”、“小肥羊”、“稀土高科”等体现民族、地区优势特色的数十个经典案例,将其应用到MBA的教学与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主讲教师:整合全自治区的师资资源为内蒙古大学MBA授课,以充满挑战魅力的教学舞台、以相对丰厚的授课薪酬公开选聘,挖掘了自治区工商管理学科的带头人、知名教授。同时,聘请国内外名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MBA主讲教师,讲授了12门次的核心课程。

(三)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实践的MBA论文选题

经统计,参加答辩的论文中,能够立足本土、立足本职研究内蒙古产业经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毕业论文,占到全部学位论文的85%以上,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改革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跟踪调研毕业论文成果,目前已转化为“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经营管理实施制度”的占到了12%以上。例如:“蒙西公司水泥产业发展规划”、“内蒙古地区房地产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内蒙华电投资价值分析”、“内蒙古中西部乳品产业集群研究”、“伊利集团和ERP方案设计”等。

(四)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本土型人才

内蒙古大学MBA教育定位就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支持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以培养少数民族职工管理人才和经理人为目标。超过90%的毕业学员留在了内蒙古各重点行业与企业工作,他们正在成为内蒙古企业管理界和政府的中坚力量。

二、内蒙古大学MBA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与成效

内蒙古大学MBA教育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特色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业内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四年来已累计招收学员700余人,其中80%以上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已为内蒙古地区输送125名MBA毕业生,其中的大部分学员已走上中高级管理岗位。内蒙古大学MBA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成效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MBA教育的典范。

(一)内蒙古大学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MBA教育的排头兵,并成为MBA教育思想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传播者

曾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先后有新疆财经大学、广西大学、宁厦大学等少数民族地区MBA院校到内蒙古大学参观、学习。多家媒体对内蒙古大学MBA教育项目给予宣传报道。

(二)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内蒙古大学MBA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2003年,由《财经时报》、新浪财经、世界经理人资讯主办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MBA”调查活动中,内蒙古大学位居29位并被评为国内最具特色及潜力的四所商学院之一;同年的中国MBA人气排行榜中,内蒙古大学被称为西部地区的一匹“黑马”,人气指数位于全国前列。

(三)内蒙古大学MBA项目已获得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考生的关注,成为民族地区MBA的热门报考学校

内蒙古大学MBA教育的高速成长,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考生纷纷前来报考。

(四)内蒙古大学MBA项目已经构建起一套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办学模式

基于特色课程、引入本土化案例教学和民族文化的吸收,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产业,注重思维方式培养、强化素质教育手段,内蒙古大学已整合形成完整的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成熟MBA教育模式。

(五)内蒙古大学MBA培养的学员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

第7篇

[关键词] 《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年人受众;动画;童心;童话

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台热播,先后获得“学院奖”“金鹰奖”“白玉兰银奖”“卡酷动漫创意大奖”以及国内动画最高奖项――“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等诸多殊荣。它以骄人的收视率成为国产动画片暗淡市场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更令人惊喜的是,它在无数的粉丝中,既拥有稳定的小朋友,又突破了观众低龄化的瓶颈,收获了一大批中老青年。一些年轻的家长下班后与孩子一起观看《喜》;老年人也爱和儿孙辈共享这份“精神快餐”。观看时,许多大人像孩子般纵情欢笑,往往能暂时忘却烦恼,沉醉其中。

《喜》从诞生起,就一直在片中努力传达乐观、自信、勇敢等精神,并体现出“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的鲜明特色。它吸引成年人眼光的主要原因在于触动了成人的童心和其对童年的回忆。中老青年受众虽远离童年,但童年是他们弥足珍贵的记忆。他们对于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的童心有一种怀念与追思,这种无处发泄的情感诉求在观看《喜》等动画片中得以释放,是童心让人性回归!

一、文本的陌生化唤醒童心

陌生化,又译“反常化”。这一概念来自20世纪初期的俄国形式主义者,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之所以要陌生化,有两个目的:一是抵制审美疲劳并消解日常生活的“机械性”,二是增加艺术感受的难度进而延长这种感受。陌生化使成人感到新奇,而新奇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童心。国内在《喜》之前曾拍过几部较有成人化倾向的动画片,如《宝莲灯》《风云决》等,市场效果并不理想。《喜》一上映便吸引了众多的成年受众,究其原因则是文本题材陌生化的成功运用使其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牢牢吸引了成年人的眼球,唤醒了成年人的童心。从整个童话文本来看,《喜》的故事文本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达到了怀旧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一)传统题材的陌生化

狼羊题材故事让人重新怀念孩提时代安静听大人讲故事的时光,它勾起了成人的怀旧情结。在怀旧的同时文本还有很多创新和明显的时代气息。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狼抓羊往往是血淋淋的气氛紧张的场面。动画片在文本题材上运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跳出羊与狼的思维定式:狼不一定能吃到羊,羊也未必被狼吃掉。虽沿袭着中国家长讲“狼来了”的叙事思路,但把狼与羊的对立关系演绎为“狼永远吃不到羊”的开放式故事结构。《喜》还创造性地增加了成人生活及内容,灰太狼是有家庭有爱情的,它有一个爱它但老是打骂它的老婆红太狼,甚至它们还有爱情结晶――儿子“小灰灰”。一系列生活画面,使剧情多了一些温馨与家庭甜蜜味道,这些都给了受众很多新奇感。

(二)故事内容的陌生化

电影版故事《喜羊羊1》的主体取自《庄子•则阳》中“触蛮之争”的故事: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国家战事连连,互相争斗不休。文本中灰太狼和小羊们参与了这两个国家的战争,最后帮助两国恢复和平。这种一般在成人阅读《庄子》时才了解到的故事,现在以一种童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自然勾起了成人受众的好奇心。《喜羊羊2》中敌人侵略羊族时,会在房子上先写上一个大大的“拆”字;“绿宝宝”释放能源时,所有的草原都变成沙漠。把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拆迁和环境等社会问题富有童趣地引入童话文本中,这种熟悉的故事内容用与成人世界渐行渐远的童话形式表现出来怎会不吸引成人受众的眼球?

(三)创作手段的陌生化

《喜》的创作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优秀动画作品,并对其动画元素进行混合与创新。动画环境背景中既有西方的城堡,又有中国的羊村;既有各种西方元素如河中的食人鱼、草中的食人花,又有充满中国元素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及各种装饰。剧情设计上,灰太狼随时能发明古怪设备提高效率,这一点类似《机器猫》;抓羊屡屡失败时总会有一句“我还会回来的”,类似于《宠物小精灵》中火箭队的口头禅。

(四)形象塑造的陌生化

《喜》的陌生化效果,最为集中地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整部影片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狼和羊性格形象的重新定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不是简单的平面人物,即使是反面角色的灰太狼,也能做到性格简单而非平面化。一般而言,羊是懦弱、胆怯的符号,人们绝不会把羊与勇敢坚强相挂钩;狼的形象则是残忍凶暴,也不会变成屡战屡败的失败者。这一新奇的所知,挑战了观众的经验视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二、“退行”的心理寻觅童心

童话是集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人们得到审美愉悦及情感熏陶,借助奇异的想象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原本平凡无奇的真实世界幻化成美丽的超现实境界,为人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人们多种需要。成人观看动画的现象可用精神分析中“退行”术语来解释。退行是指当我们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会选择用退回到孩童时候、放弃成人处世原则和方式,来摆脱现实焦虑,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退行中的人们会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喜》至今已有500多集搬上了荧屏,青青草原小羊们上课时的吵闹、游戏时的快乐等动画场景里常常让人有着似曾相识的童年记忆。文本中以喜羊羊为代表的羊族,是真善美的代言者。他们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或爱美或机智,或温顺或鲁莽。就像每个孩子既有个性又有独特的小缺点一样,这些形象忠实于自己的个性,也或多或少有其小缺点。比如美羊羊爱臭美,喜羊羊性格急躁;懒羊羊爱偷懒,慢羊羊拖拖拉拉,沸羊羊血气方刚有勇无谋。每个受众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它们身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童话里狼和羊的社会不正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吗?这种认同感让成人受众笑呵呵地看着童话世界是怎么反映现实社会的。

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工作压力,使积压在成人们身上的负荷越来越重,心态也越发沉重。于是,人们就试着寻找积极的发泄压力的途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爱上动画,试图通过动画达到心理减压、身心愉悦、回到童年张扬个性的初衷。调查表明,在中国几个大中城市,14到30岁年龄段的市民有82%的人喜欢卡通,50%的人在一个月内消费过卡通产品,预期年平均卡通消费总量和日用洗发水相当。同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观看动画的一批人也已成为中青年人,对动画片不但不抗拒,而且相当部分还产生了新的需求。[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求反映了人的本性;人的动机取决于其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引起行为动机。成人看动画的动机是为了皈依童心的需求,这种需求属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求。“生活的真正成就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高级需要的满足,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由于外在条件的缺失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它的实现又常常是有限度的,甚至会遭遇极大的障碍。在人生的道路上,主体不断地在痛苦的心路历程中颠簸也许会极端地厌恶人生,宁愿与自然为伴。但是现代社会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地与世隔绝,人们只有逃脱到艺术作品中才能得到暂时的宁静,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与幸福感。[2]《喜》所表现的童真童趣正为忙于生计的成人受众呈现了一个纯真迷人的世界。

三、人性的本真回归童心

重温童心,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向童心的皈依是吸引众多成人观众的深层文化原因。人类永恒的寻梦就是要超越自身,回归自己。当我们回味人类完善自我的文明进程时会发现,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生命的本初状态――童年。我国古代老子把“复归婴孩”视为最高的人格理想,最合于“道”的人生境界:“为天下G,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明代思想家、文论家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指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并强调:“护此童心”;“童心被障”,必定“满场是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李贽文艺观的根本在于以真人真言真事真文,反对假人假言假事假文。他主张文学要写“童心”,认为好文章莫不是“童心”的体现。童话作为儿童文学,更需真挚地表现“童心”。人从儿童到成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道理、增加见闻的过程。而这种“道理”和“见闻”在一般情况下却是一种没有个性特点和诗性精神的常规。但它又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人人都要长大成人,被社会和团体所接纳。随着岁月的增长,人们所积累的“道理”和“见闻”越多,其“童心”的丧失也就越多。这也就是李贽所讲的“闻见道理入而童心失”。因此,深情地回忆童年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整个人类抵御过度理性化的重要途径。19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写下了这样耐人寻味的诗句:“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3]孩子乃成人之父,即成人应以孩童为师,让天性永存。动画片给予儿童最初的启蒙教育,让儿童开始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这种教育意义同样适用于成人受众,最简单的道理也许会启发他们最深刻的思考。

从老子的“复归婴孩”观念,到李贽的“童心”理论,再到华兹华斯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名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却蕴藏着相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复归婴孩,是人类走出文明困境的最佳路径,是最高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了被异化的人类对本真的追寻,对灵性的呼唤。[4]回归童年的冲动表现了人类对于个体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的某种矛盾心理。通过运用童话的方式去解救人类本身的尝试,暗含了现代社会“使人类童年化”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凸显了艺术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人类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种种异化进行了反思、批判与矫正。迪斯尼曾自我表白:“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心中的童真(不管是6岁还是60岁)制作电影,这就叫童真。最糟糕的不是我们没有天真,而是它们可能被深深地掩埋了。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去实现和表现这种天真,让它显示出生活的趣味和快乐,显示笑声的健康,显示出人性尽管有时荒诞可笑,但仍要竭力追求的境界。”[5]迪斯尼说出了动画片最单纯的本质:创造梦想,呼唤童真。这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也是那些忙于生计的成年人所需要的。《喜》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简单轻松的童话故事包含了普遍广泛的人生智慧,讴歌了童心童趣,为受众创造了一个精神世界。通过观看动画,成人受众不仅达到了心理减压、愉悦身心的效果,更回味了童真童趣,感受、超越了自我!

纯真动画等影视作品蕴涵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其内涵富有人间真情与人生哲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再见童真则有种别样的深层的感动。只有纯真质朴的文化才能直入受众心扉,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喜》这类用简单的小故事来反映人性真实的作品,无需太多炒作,也保证很高的收视率,这对现在的影视创作有许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斌.动画产业,如何吸引成年人眼球[J].传媒观察,2006(03).

[2] 石琦.成人童话电影:一个值得关注的审美文化现象[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3] 英美名诗选译•给布谷鸟[M].江冰华,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61.

[4] 李丽君.童心:人性的回归――中西“追根”意识初探[J].理论月刊,2006(12).

第8篇

我的毕业论文致谢词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论文写完初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之前的几次初稿中,我的致谢这部分总是空着的,我清楚地明白,写完这部分,我离毕业也就很近了。

论文的写作过程是痛苦的,但终于写完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了疲惫,也没有长舒一口气,而是百感交集。六年的喻园求学生涯,将划上一个句号,我的最美好的大学生活也将关上大门,从此,我将真正走出校门、踏进社会。

清楚记得自己在2002年9月刚入校的时候的稚嫩情景,而如今的我,早已完成了许三多式的华丽转身,而眼前这一切,我要感谢太多太多的人。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没有他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面对熟悉的亲人,我们反而很难表达爱意。或许只有借助这样的机会,我才能放开声音对父母说声谢谢!在我25年的人生、18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得以安心求学。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工人,但他们给了我太多,父亲是70年代的省劳模、正直踏实,母亲善良勤劳朴实,他们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太多太多的事情让我难忘,最终化为两个字谢谢!

其次,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取得如此进步和成长。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赵振宇教授,这篇论文是在赵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在两年的硕士研究生求学生涯中,赵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风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其次,感谢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耀老师,感谢新闻学院的全体老师,特别是吴廷俊和刘洁老师,感谢辅导员王潇潇、陈琳老师及学工组的何立群、夏、罗曼老师,感谢研究生工作部的金凌志、郑小建、刘老师,在6年的学生生涯中,他们或给我指路照明,或教会我怎样做人做事,或教给我知识与技能。衷心地对他们说声谢谢!

第三,要感谢我的朋友同学,没有他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如此值得留恋。感谢本科期间三羊斋的兄弟们张杨、杨扬、汤河,感谢硕士期间的五人组张瑞栋、郑焕坚、胡金波、徐剑桥,感谢所有给我提供帮助的师兄师姐们,感谢新闻学0201班、06硕新闻班的同学们,感谢我所参与的每一个社团中结识的朋友、同志,这些都是我大学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四,要感谢我所参与的每个社团,没有它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如此丰富多彩。感谢《新闻青年》报、新闻学院学生会、《华中大研究生》报,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青年时代》杂志、新闻学院研究生会、06硕新闻学党支部。我的大学,我的社团,我的精彩!感谢我所有的实习单位《南通日报》、《江南时报》、《湖北日报》、《南都周刊》及我的所有实习指导老师。

如果说今天的论文算是一种成果,我想一定要奉献给以上所有要感谢的人。

致谢写到这儿,要结束了,但请允许我借助这么一小块地方,对母校说两句心里话。别了,韵苑、东一区,我最可爱的宿舍;别了,南大门,难忘的像;别了,东六楼,新闻学院的根据地;别了,白云黄鹤BBS;别了,世界文化名人园、青年园,校内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别了,东九楼、西十二楼、西五楼、东五楼、东一楼,我曾今也是学在华工的践行者;别了,学二食堂、韵苑食堂、教工、百味小吃城、集锦园、百景园、集贤楼、西园、西门、南坑,华工的种种美食我会怀念的;别了,一号楼学术报告厅、大活、韵苑体育馆、东操、西体,这些地方留下了我组织或参与活动的印记;别了,人文讲座、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QQ签名档和白云昵称早已改成我爱华工,这也是我现在最想说的。虽然离世界知名高水平一流大学还有差距,但我绝不会为高考填写的志愿而后悔!华工的博大、积极、实干、活力,让我受益匪浅,在喻园这个泡菜坛子里,我收获良多。

学了六年新闻,虽然自己最终没有从事新闻事业,或许这是大学的一个遗憾,但对于新闻事业,我想套用一句俗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今天是2008年5月18日,刚刚看到新闻,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5000年来第一次真正为普通公民下半旗,并暂停奥运圣火在境内的传递活动,这个决定或许不是媒体呼吁的必然结果,但最终和媒体呼吁的内容是一致的。现在的一小步,或许是历史的一大步

我毕业论文的致谢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XX、XX、XXX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网络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感谢XX同学在非常时期,我不能去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指点我的学习。她可好了。她的QQ号码是XXXXX56大家要加他为好友呀。她经常在,只不过隐身了,大家要和他说话,烦死她。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养我的黄土高原,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感谢我忘不掉的甘甜的汾河水,感谢太原那清新的带有煤渣的空气。感谢我幼儿园给我擦PP的小王阿姨,感谢被我在小学被我用小刀割烂裙子的女生,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经历的话我现在去经历就不好了吧。

感谢幼儿园到大学期间拒绝过我的无数女生,不是你们我那有这么多时间从事我的技术研究,你们对我真好,我理解你们。还感谢那些被我拒绝的女生们(虽然目前还没有,但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的)。

感谢寝室里的患难兄弟,是你们4年来对我的蹂躏才使我的意志品质变的如此坚强,大学真锻炼人呀。

还感谢非典封校时期陪我玩网络游戏的同学,我们一起砍怪物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感谢网络游戏中的朋友,尤其是我们团长,是你给了我好多装备,让我身心得到愉悦,更好的投身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感谢不勘兽,感谢半兽人杀手,感谢哈比,感谢巨魔武士高卷,感谢灰狼给我光武,感谢《骑士》这个游戏陪我度过日日夜夜。

感谢SARS让我可以不用去实验室,天天睡到11点。

感谢人类当今的技术,不然我就没有毕业课题了。

没有感谢的了,再谢就太贫了。88

毕业论文致谢词幽默版

致谢:

首先我必须感谢这个谋杀我青春年华的地方,郑而重之附在大学时代的末页!

经过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提高了我很多的能力,比如抄袭水平、把简单问题搞复杂的能力、不到字数誓不罢休的坚持精神、拖拉但不懒散的工作作风等。

感谢廖朝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经济管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经济管理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感谢韦怡同学在非常时期,在我写不出论文的三更半夜和我鬼扯。她可好了。她的QQ号码是198987703大家要加他为好友呀!她经常在,只不过隐身了,大家要和她说话,烦死她。

感谢养我的广西山山水水,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感谢我忘不掉甘甜的郁江河水,感谢横县那清新的带有茉莉花香的空气。感谢我幼儿园给我擦PP的小王阿姨,感谢在小学被我用小刀割烂裙子的女生,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经历的话我现在去经历就不好了吧。

感谢幼儿园到大学期间拒绝过我的无数女生,不是你们我就不会有这么多时间从事我的学术研究,你们对我真好,我理解你们!还要感谢那些被我拒绝过的女生们,我想对你们说:“你们虽然长得很丑,但你们是坚强的!”

感谢寝室里的患难兄弟,是你们对我的蹂躏才使我的意志品质变的如此坚强,大学真锻炼人呀。

感谢大学生活让我天天睡到11点。

感谢人类当今的技术,不然我就没有毕业课题了。

我要感谢爸爸在一个腥风血雨的夜晚,将几千万的兄弟姊妹派遣到妈妈体内,然后也要感谢其它与我一同冒险犯难,当然更要感谢那一个卵子最后接受了我,在十个月后还要感谢开着拖拉机的出租车司机载我们全家去医院,并且感谢那一个实习医生颤抖着手,把我从妈妈体内夹出来,当然也要感谢那一个漂亮的护士姐姐拍了我屁股几下,然后感谢……

我要感谢蚊子,每当我想睡觉时,他们就会在我枕边耳提面命地说:“快起来写论文啊!”当我不理他们继续睡时,他们就会咬我一口,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还睡!”当我爬起来坐在计算机前,因为坐太久而需要活动筋骨时,他们轻舞飞扬地说:“来打我吧!”最后我把他们打死了,因为这股成就感而觉得前途光明时,黏在墙上的他们还不忘肝肠寸断地说:“去……写……论……文……”

我要感谢小泽圆、朝河兰、长濑爱、美竹凉子、高树玛莉亚……正是这些异国的友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和封建伦理做斗争的人,视艺术为生命,对AV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们总是陪我渡过一个又一个写不出论文的夜晚,在我精神最不济的时候,适时地安慰我;在我思路不通之时,让我体会到通畅的;在我灵感枯竭时,让我了解到泉涌的喜悦!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会是我往后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循循善诱的教导,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了我无尽的启迪。未遇到她之前,我犹如轻尘栖弱草;遇到她之后,我犹如贱妾逢良人。每思老师对于我的恩情,如山高如海深,我生当衔珠,死当结草,老师若病,我侍药;老师若崩,我当扶棺。来世必作牛作马作狗作猪,以报答老师对我的浩荡师恩。

第9篇

关键词 民间故事;影视动漫;母题;类型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民间文学是民间口耳相传的古老文学形式,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其思维和叙事被认为是后世文学艺术的先导。民间文学思维方式有的奇幻性和假想性,与新兴动漫艺术有着天然的共通性。从20世纪初到现在。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一直都是影视动漫创作的重要创意资源。

中国国产动漫和民间文学渊源极深,上世纪50年代曾受益于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但19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11美动漫产业迅速发展。世界影视动漫产业整体格局的变化,使中国动漫传统受到挑战:一方面面临题材和创意资源匮乏,急需从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学宝库中获得灵感,建构中国动漫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形成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义受到当代文化的现代化及全球化影响,传统民间文学与新兴动漫艺术在时代特质、媒介属性、表现形式、产业规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作为影视动漫创意资源的开发遇到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矛盾的焦点集中于影视动漫对于传统民间文学元素当代审美价值以及对地域元素广域审美价值的挖掘方面。

中外学者在对于民间文学研究中,发现了民间文学叙事中潜藏着一些特定的结构元素,这些元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并以不同的序列组合牛成了丰富的故事样态,这就是民间故事母题。母题,被视为“民间文学的文化密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恒常性存在。在各国优秀文艺作品的内核中都可以找到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的母题。母题,关乎影视动漫的故事内核和叙事范式,也与当下影视动漫叙事有着异质同构的内在联系性。

母题最早用于民间故事分类学,美国学者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将母题的论述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绝大多数母题分为3类。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一众神。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精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第二类母题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一魔术器物,不寻常的习俗,奇特的信仰,如此等等。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一它们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

中国民间文学储量丰富。建国前后曾有过数次对于民间文学的田野调研和收集整理。1980年代由国家多部委发起对各地民间故事进行的田野调查和搜集整理规模最大。按地域分类编纂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收录故事资料达数十万条。1978年丁乃通出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沿用汤普森的AT分类法,以中国前几乎全部580余种民间故事文献资料为依据,将7300多个故事归纳为38个大类下的843个故事母题类型和次类型。本文从文化和叙事两个层面。探讨民间故事母题之于当代影视动漫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一、母题的文化持续性与民间故事动漫传播的当代价值

母题是一个民间文化传统的持续性存在.这使得母题研究在人类学、民俗学、文艺学等领域受到关注。“神话其实并不是神仙的故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人类各民族在神话中所表达的真正主题,不是神仙世界的秩序与情感。而是人类自身的处境.以及他们对自然甚至宇宙存在的看法。……神话非但可以不再是某种已死去的文化的残留,同时亦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的引导。”人类的生存和情感体验,贯穿古今,因此。歌德在论著中将母题视作“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

母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历程深度联系,在历史传承中有顽强的继承性,同一母题会以不同的形态和组合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复出现。那些高频度反复出现的母题,历经文化凝练,有较高的受众认知度和文化认同感,是当代传播中十分有价值的叙事单元。例如。“女扮男妆”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母题形态《梁祝》《花木兰》《女附马》等故事中,都有女子因为某种原因假扮为男子的元素。这一元素既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渊源,义富于叙事上的精巧和张力。传统民间故事的常见母题如“起死复生”“女扮男装”“难题考验”“仙师”“笨徒”“巧女”“宝物”“寻母”“报恩”,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母题在长期的文化变迁中沉积下来,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在不同的时代演变为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当这些故事再次撼动我们时,我们发现,这些故事的母题是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我们之所以为之感动,是该作品与观众之间发生了一次文化密码的交互和碰撞。这意味着,叙事母题,是在近千的历史过程中长久地与中国民族相纠缠,并成为后世叙事艺术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以动物故事为例.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民间故事中,都有关于动物的想象和借助动物的表达人类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的故事。丁乃通的《类型索引》中收集涉及鸟类、鱼类、家畜等不同分类之下的动物故事299个子类,其中狼与羊的故事就包括了“狼披羊皮混进羊群”“狼和小羊”“羊赶走狼”以及“狼失去它的猎物”的各种故事桥段(“绵羊劝狼唱歌”“让我带给你更好吃的东西”“等我长得够肥了”“吃以前先把我洗十净”“逃出捕获者爪牙的各种伎俩”)。狼和羊的故事对应着人类生存体验中关于强与弱、善与恶等二元关系的思考,因此也是人类永恒的故事命题,2005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后续电影走红,正体现了这一母题的恒久魅力。《喜羊羊与灰太狼》略带调侃地架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羊历3131年”和“历经第9999次捉羊失败”等),也注入了各种现代元素,但狼与羊的故事母题作为作品的故事内核,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不同于主题,母题元素是客观的和中性的,通常无所谓黑白善恶,也不作为褒贬评价,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和客观状况的具象化体现。一个民族的叙事母题都是该民族情感模式的想象性外化,而该民族的情感模式又源自其共同的生活方式与生命轨迹。

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或话题。就提供了恒久的思考价值,同一个母题,在不同的时代中被给予不同的思考,被赋予不同的意义,生成特定时代的主题,古老的母题就有了当代意义。母题研究能帮助创作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故事情节元素或原型形象的意义。理解其中所积淀的人类生存经验、民族历史和文化心理。进而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理解母题,更加思辨地解析和发展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元素,创作出具有文化根基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作品。

二、母题的泛地域性与民间故事动漫开发的广域传播价值

母题具有地域性又有共通性,在文化学民俗学等领域,母题常用于跨民族、跨文化比较。分析文化地域差异下在文化母题上共融共通。母题与主题内涵接近,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较时,母题研究的着眼点偏重在同。而主题的着眼点偏重在异。

母题的这种泛地域性较早受到学界关注,周作人先生在1930年代就做过关于中国的《蛇郎》和欧洲的《美女与野兽》、中国的《老虎外婆》和日本的《山姥》的比较研究。“洪水神话”“人神遇合”“异类幻化”“起死复生”“难题考验”“仙师”“笨徒”“巧女”“宝物”“寻母”“寻宝”“灰姑娘”等常见母题类型在世界各地都有翻版。这意味着。母题不仅作为一种创作资源,也是当下中国动漫和全球化语境对接的端口。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将这类母题归为笑话中“笨人的故事”一类,编号为AT1200―1349。笨人作为丑角,多带有乖僻、夸张和反讽的喜剧意味,笨人的笑话对应着情趣横生的喜剧桥段。很多动漫作品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可爱的“笨人”角色,1962年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没头脑即属于此类角色。日本电影《寅次郎的故事》英国电影《憨豆先生》等都属于这类“笨人的故事”。

“笨人的故事”的另类翻版是“笨人的逆袭”,讲述一些人看似愚笨却有着超乎常人甚至所谓“聪明人”过人之处,其基本的故事范式是“聪明人”和“笨人”相处,“聪明人”总是企图利用“笨人”谋取利益,但“笨人”却总能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意外成为赢家。钟敬文主持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憨厚兄弟与精明哥哥的故事是在各省份都高频度出现的故事类型。这类“笨人的故事”传达着民间的一种反智文化,智慧固然重要,比智慧精明更可贵的是人质朴的本性,极具当代价值。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就曾推出过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代表影片如《雨人》《阿甘正传》《我是山姆》等。

在时下流行的影视动漫作品中,可以轻易发现传统故事母题的存在。2016年初的卖座大片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流传功甚久的“异类婚恋”母题相符一故事范型为异类女幻化为人。与男性相恋却难以相守的故事,同时也与中西方民间故事中常见的灰姑娘模式相契合一身份地位存在落差的男女在特定氛围相遇相爱,然后他们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好莱坞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在视听形象上用尽中国元素的同时,叙事母题上也有中西合璧的妙用,“仙师”“笨徒”“宝物”续集2和3中加入的“寻母”内容等,都是中西方民间故事共有的母题元素。

三、母题类型与影视动漫叙事范式建构

母题是民间故事分类学研究产生的概念。但母题和类型是不同的概念。类型是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母题序列或者母题链。母题较多,但母题类型是有限。汤普森从两万多个故事(包括神话寓言传奇民谣笑话等)中概括出二十三个母题类型,如A神话、B动物、G巨妖、H考验等。普罗普认为民间故事母题功能有三十一个,梅可(Paul Merker)认为约一百个,歌吉(c.Gozzi)和波尔地(Georges Polti)估计戏剧母题有三十六个,法朗哲(ElizabethFrenzel)指出西方文学传统只有五十四个母题。同类母题往往遵从较为固定的叙事范式。这与结构主义的剧情模式论相衔接,从母题出发.有助于在叙事范式和文化传统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为叙事结构和类型范式找到文化上的渊源。

在民间故事母题叙事范式方面的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十分丰富。如康丽在《民间故事类型丛中的故事范型及其序列组合方式》中关于巧女故事模式的梳理,黄文英《中外洪水神话的母题及其变异》、王立《宗教民俗与中国古代小说若干母题的文化省察》、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等大量论文论著也都涉及母题类型及叙事范型的详细解析。例如“洪水神话”母题的叙事中多包括:1.洪水起因。①人得罪神(开荒、猎杀);②人数量太多;③人的无德(不赡养、系,往往包括族)。2.洪水中逃生。①避水工具(a葫芦.b舟;c木桶;d皮囊;e其它)。②随同者。a动物(牛、马、鸡等)和b植物(谷、稻、瓜等种子)。③逃生的人。a兄妹b夫妻c人与动物d单身男子c其它;3.洪水的结果。①兄妹婚;②人与天女婚;③其它婚姻形式(a繁衍新人b族源c姓氏起源)。等叙事环节。“灰姑娘”母题类型的叙事中多包括。受不公正对待的女主角.超自然力量的帮助,与男主角在特定情境(舞会或其它)相遇。女主角通过某物(水晶鞋或其它)识别身分,最终男女主角结合。“英物”母题类型则大多包括,英雄的奇特出生(孙悟空是石猴、哪吒是蛋生)、英雄诞生前的前兆,儿时的莽撞淘气或超人天资,巧遇或命定的神仙师父,英雄学艺、获得神奇坐骑、神奇武器、以及结义弟兄或伙伴,英雄的求婚、英雄落难或身边的亲朋落难、英雄死亡的讹传、英雄去寻找可与之较量的对手(敌人或恶人)、英雄下阴司或英雄重生、英雄与魔王(或妖怪)决斗、胜利大团圆等。“灰姑娘”和“英雄成长”故事类型是中西方民间故事共有的常见类型.相关动漫作品一直未曾间断地出现,如近年的《功夫熊猫》系列就是英雄成长类型的典型范例。

事实上,很多的母题类型范式可发展为动画电影的类型范式,如异类婚恋故事是很有当代感的玄幻爱情动漫故事题材,洪水神话可发展为魔幻与灾难类的动画电影,民间故事中众多的难题故事(难题求婚、难题求药、难题寻宝),可在英雄成长类型中注入游戏通关的元素。

第10篇

关键词:A;西府方言;图腾崇拜;经济文化

一、西府方言概况

西府位于陕西西部,地理位置与现在的宝鸡地区相当,并包含甘肃天水部分地区,位于渭河平原西段,该地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鲜明的人文环境,史前人类足迹生息相传,该地处于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处,保留了两种文化的叠加,语言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突出,尤其是反映人们衣食住行的词语丰富多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二、“A”字意义分类

西汉毛亨、毛苌对《诗经》做的注释中“A”为,大也,AA然 。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A”的解释是,大笑也,从口至。后来演变中包含了“啮”字的义项,即“咬”的意思。如:“虎尾,不A人”等等。

(一)“大笑、笑的样子”的意思

1. 兄弟不知。A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毛诗・国风》

2. 下官遂作而谢曰:“沧海之中难为水,霹雳之后难为雷。不敢推辞,定为丑拙。”遂起作舞。桂心AA然低头而笑。《游仙窟》

3.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安知负薪者,AA笑轻薄。《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七》

4. 老奴A的笑道:“爷在厅院,跟我来,不怕狗咬。”《歧路灯第七回 读画轩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荐试经书》

(二)“咬”的意思

1. 履虎尾。不A人。亨。……履虎尾。A人凶。 《周易・第十卦履天泽履乾上兑下》

2. 吾子搏一虎而群虎皆出,吾以矢射之,其弓不扬,为虎所A,而伤其臂。 《天禄阁外史・卷七》

3. 一夕,虎入县廨,A所蓄羊,弃残而去,宰即以会客,彭亦预召。《青箱杂记・卷一》

4. 其于广东、云南皆受事于万难措置之时,履虎不A,权略有足称焉。《清史稿卷三十三・列传第一八》

5. 罗浮有哑虎,不啸不A。《广东新语・卷二十一・兽语》

6. 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A噬 《聊斋志异・卷五》

(三)“伤、受伤”意思

1. 盖由热啖纡其腹。而杜康A其胃。《艺文类聚卷第六十五》

2. 邦佐复任以来,G恶不改,益肆凶残,^类,A人毒于猛虎,《炎徼激闻・卷二》

3. 乃制火器猎虎,最后获一虎,左牙折,知为A父者,烹之,告父墓。《清史稿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八五》

(四)北方少数民族佛经书中人名、族名、地名、山川、河流名等

1. 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则有契弊、薄落职、乙A、苏婆、那曷、乌护、纥骨、也A、于尼护等,胜兵可二万。《北史卷九九・列传第八七》

2. 复立薛延陀内俟斤子也A为小可汗。《北史卷九九・列传第八七》

3. 龟兹国,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其王姓白,字苏尼A。都城方六里。胜兵者数千。《随书卷八三・列传第四八》

4. 其秦王、齐王下领三卫及库真、驱A真、车骑并准此。《旧唐书卷四二・志第二二》

5. 发其千骑并回纥万人,进至曳A河。《新唐书卷一一一・列传第三六》

6. 陀摩驮那(八十六)A地夜那(八十七)阿波罗没o世(八十八) 《宝星陀罗尼经卷第二》

三、“A”字的文化内涵

(一)“虎”图腾文化含义

“A”在西府方言中的意思和字书记载的意思稍有不同,是“大笑、笑的样子”和“咬”的意思的叠加即“狼吞虎咽式的吃相”,该方言词被一些专家认为是“粗俗欠雅”没有收录到一般的方言词汇书籍中,而景尔强教授编写的《关中方言词语汇释》一书却有收录,并做了解释。例如:

1. A一碗热干面,喜气洋洋。 2. 饿的不行了,多A几个蒸馍。 3. 走,A羊肉泡去。

在以上三句话中“A”是动词,描写人大口吃食物的样子,就像动物吃肉一样。该词在表示“吃”的意思时,从先秦时期到民国,能和“A”字搭配的对象主要是“虎”这种猛兽,老虎吃食的样子比较残忍,能将动物的肢体撕碎,再大口地吞咽下去,所以西府地区的“A”其实有模仿虎吃食的样子,是一种原始的农耕文明下对图腾文化崇拜的延续。渭河流域是虎文化的发源地[ 李强 《伏羲虎文化与宝鸡民间美术的渊源》 出自《文教资料》2010年12月],伏羲氏族就生活在当地,而伏羲氏族尊“虎”为图腾的观点民俗学家早已考证有“虎伏羲”之说。在西府地区民间有很多关于虎的元素,如虎头枕、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护手、彩绘泥塑虎、百岁虎、面虎、虎头挂片、虎纹窗花等等这些都是当地人对虎文化崇拜的体现。

(二)自然生存文化含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西府地区的民众也摆脱不了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A”字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吃食物的样子,也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映。西府地区民风淳朴中带有彪悍,带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特质,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A”字在北方少数民族人名、地名、河流、山川等命名中用的比较多,占到85%。这也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豪爽、彪悍的性格。是游牧民族特有的风格。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西府地区的人们就带有了两种文明的烙印。反映到人们的饮食文化中也就有“A”字的存在。

(三)社会经济文化含义

“A”字既然有“狼吞虎咽式的吃相”意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衍生出来的饮食文化要讲究餐具大,饮食的场面大,食客的心情要好能烘托出吃饭的喜庆氛围。在西府地区讲究吃饭用大碗,大碗豆腐脑儿、大碗干面、大碗喝酒、吃大席、吃大锅菜等等,这就需要如何开发“A”字背景下饮食文化的经济价值,人们在参与、品尝西府饮食文化中对自身精神、情感、内心世界产生的愉悦感受,这种感受主要包括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信仰崇拜价值等等。这就需要突出饮食文化的品牌建设、饮食文化的品种开发、饮食文化的旅游消费建设等等。

综上所述,从“A”字的书面意义以及在西府方言当地使用的实际意义,体现了该地民众的三种民俗文化含义,从“虎”的图腾崇拜到西府地区民众生存的自然形态,再到社会交流的经济形态,代表了当地文化的一种发展演变,对认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慎 王峰.从“A”和“啖”看古人饮食的豪爽性.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6.23卷(2期).

[2]王超 陈清利.浅论“A”和“扎势”.安徽文学.2008.5期.

第11篇

一、教学目的

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尽管从比较文学学科设立之初,众多学者都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称该学科为显学,为该学科能成为大学中文本科专业的必修课而欢欣鼓舞,但实际上一直以来比较文学在普通本科院校都面临着一个怎么教和教成什么样的难题”,“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到目前,不仅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且也不像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其他中文学科那样有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2]。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虽然并不是明确具体,但是基本的倾向是培养学生文学比较意识。树立比较意识不是一种泛泛的空谈,不是步别人的后尘,而是让学生培养一种创新思维,学好理论的同时,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当前的一些问题,比较文学的教学不应该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地区实际灵活掌握自己的教学思路,民族地区的比较文学教学则恰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加入民族文学、民族文化的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实现了比较文学的特色教学。没有具体可行的教学目的不一定是坏事情,如果一切都整齐划一,则限制了教学思路,使得比较文学教学成为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程。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亮点,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习俗,而且目前研究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人并不是很多,在目前学术偏向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前沿领域的情况下,这些拥有辉煌灿烂文化的民族更应该站出来宣传自己,这一点就更应该体现在自身的教学中。比较文学的讲授中跨民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一般的教材中都简短的略过了,我们地处蒙汉交际的地区,蒙汉两民族的交流融合的事实给我们提供很多研究和讲授的材料。

(一)影响研究

蒙古族和汉族存在许多的影响交流的事实,从古代就有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互相学习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胡服骑射”的故事,赵武灵王赵雍大胆地向匈奴学习,实行军事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赵国实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北方民族粗野豪放的性格对汉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历史走进现代,生态主义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殊不知蒙古族的思想里从远古就有一种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从20世纪70、80年代到内蒙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张承志、羌戎等这些在内蒙生活了多年的知青,蒙古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甚至成为他们日后创作的中心题材,张承志的《黑骏马》、羌戎的《狼图腾》等作品中都展现了他们对草原深深的爱,对蒙古人们的善良、古朴品质的讴歌,对原始游牧生活的向往。从形象学角度讲,汉族作品中的蒙古族形象,以及蒙古族作品中的汉族形象,都可以纳入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中。唐朝时期汉胡之间就有广泛交流,如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见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高适《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人十岁能骑马”,以及眼里“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等等都可以看出汉人对胡人的印象。《黄金家族的守望》这部蒙古族小说集中出现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纯洁善良、任劳任怨、勇于追求幸福的蒙古族姑娘,有宽厚仁慈、热情好客、一心一意抚养汉族姑娘的老额吉,这些蒙古族作品中的形象完全可以拿来与汉族作家作品中汉族女性形象作对比,挖掘的内容将是非常多的。在比较诗学方面,蒙古族文学理论与汉民族文学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既可以研究蒙古族的腾格里崇拜与汉族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之间的区别,也可将其纳入到比较诗学的教学案例中。

(二)平行研究

从平行研究角度在进行史诗对比研究时候,完全可以把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与其他少数民族及西方史诗的对比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尝试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较文学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蒙古族文学文化的讲授,在民族地区的本科教学中如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会接触到蒙古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学习,如果比较文学教学中加入蒙汉比较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这种教学思路会很好地促进蒙汉比较研究及蒙古族文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体系比较研究的开展,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大有裨益,还可以拓展教师的研究视域,提升教学素质。相对于全国的重点高校而言,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学科研一直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如果实现这种特色教学,民族地区的比较文学教学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而且这方面蒙汉两专业还可以合作,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教学方法

最后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所创新就要求教学方法也随之创新。“比较文学概论课的内容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教学科目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所不同。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同样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总体效果也就很难保证。”[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很好地展示出来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比较文学特色教学中也必须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相关的文化资料、图片及影片,使学生有兴趣接受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对于比较文学理论进行课堂讲解并配以适当的案例,同时对于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讲解应该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论文习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研究方向,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比较文学特色教学达到初步的设想。因此,比较文学特色教学教学方法随教学内容的变化随之改变,比较文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比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特点将比较文学讲“活”。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部分运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涉及到文学比较的具体案例,比如蒙汉文学比较方面,对于学生不太了解、不感兴趣的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最后配合学生讨论及论文习作使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创新。如此一个活的教学方法将使教学内容得到很好的展现,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有多媒体教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讨论发言,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论文写作,应相对加大论文讨论力度,教师严格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就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从这个角度讲比较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比较文学的特色教学能够发展起来,它必然会成为比较文学教学的一个亮点。

第12篇

关键词:动物词喻义;喻义缺失;共有喻义;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1-0168-02

从2000年到2007年,我们所找到的关于“英汉语动物词”题目的文章一共59篇,其中包括3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说这个课题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人对其展开研究,但是角度仍显单一。根据 leech的说法“概念意义或者认知意义是交际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动物词的概念意义。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2007)对英汉语动植物词语语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阐释。还有,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2006)在研究英语习语中也分析了动物词的意义及其使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研究内容忽视词语的概念意义;第二,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第三,调查举证不充分。基于上述研究状况,本文试图运用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动物词喻义进行研究,期望能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规律来进一步解释英汉词语义共性和差异存在原因。

一、英汉语言中动物词喻义例证解析

(一)汉语中喻义缺失的英语动物词

经过统计和整理之后,在英语里找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其喻义只存在于英语文化中,在汉语中产生了喻义缺失现象。

(1)lion(狮子)比喻“ 勇敢的人,凶悍的人;查理一世,英国国王(因为他勇敢而被称为‘狮子胆’);在犹太民族文化中它是部落的标志;狮子还是英国的国徽;名胜(来源旧语,到伦敦的人必定被带去参观伦敦塔的狮子)。”

(2)Cat(猫)比喻“心底恶毒的女人,爱说话的女人(与中世纪的迷信有关:撒旦的宠物是只黑猫。)”;还有表示胆小鬼的人。

(3)Goat(山羊),山羊向来被认为是与罪恶和魔鬼有关,更有意思的是sheep绵羊这个词在英语中却有褒义,sheep and goats,善人与恶人(来自《圣经》);还有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把好(人)和坏(人)区分。

(4)beaver(海狸)勤奋, 孜孜不倦的喻义,例如like a beaver表示“极勤奋, 孜孜不倦;拼命工作的人”;(俚)蓄大胡子的人。

(5)oyster(牡蛎)经常用来形容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守口如瓶的人;在英语习惯用语中还有:as close as an oyster 嘴很紧;(as) dumb as an oyster;沉默不语;守口如瓶。此外,lobster (龙虾)常是英国兵;笨人,傻子;容易受骗的人的代名词,这样的例子还有:raw(unboiled)lobster[谑]“没有煮过的龙虾”(指英国警察,因为他们的蓝制服有如活的龙虾)。这些动物词汇的喻义只存在于英语之中,这源于英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

(二)英语中喻义缺失的汉语动物词

同样道理在汉语中也有英语所没有的动物词汇的喻义。例如:苍鹰(goshawk)在古汉语中比喻酷吏。鸿雁(Chinese wild goose)经常表示兄弟之情。鸳鸯(Mandarin duck),这个具有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是英语所没有的,汉民族的人民用它来比喻恩爱夫妻;而另一种鸟,黄雀(siskin)却含有贬义,即“得志的小人,闲散的人”。蚂蚁(ant)比喻那些房地产买卖中的中介人或者卑微的人,现在也指代“草根一族”。 这些动物词汇的喻义只存在于汉语之中,并深深地打上了汉文化的烙印,更是汉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特征的体现。

(三)英汉语共有喻义的动物词比较

经过比较和研究,英语动物词喻义多数表示具体意义或者指代人;汉语有的是具体意义,也有抽象意义。这些差异源于两个民族的不同认知角度。汉民族在其文化中还将很多动物作为生肖,所谓的十二生肖,这些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也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1.狗(dog)

狗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狗的喻义接近, 甚至是一致的。狗在英语中有“男人,小伙子,家伙;禽兽般的人,卑鄙的人;瘪脚货;滞销货;无用之辈,地位低下的人;不受欢迎的人。而汉语中,狗的意义包含有贬义,如:狗汉奸;狗腿子;狗爪牙;狗才(狗材――骂人的话);狗东西;谄媚,奉承;坏人;十二生肖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狗的贬义上英汉民族是有一致性的,而且英民族有过之而无不及。英语多为狗的具体特征所衍生出来的喻义。汉语多为表概念喻义,更抽象。当然英汉文化中对狗的肯定也有,如汉语的狗象征着忠诚,总被认为是忠臣,还有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狗能够与人类和谐共处,帮助人们看家护院称为人类的好助手,因此得了不少赞誉。在西方文明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在家庭中,狗是其中的一员,受到和其他成员同等的待遇。

2.狼 (wolf)

英语中狼用来比喻“残忍的、心狠的人;贪婪的人;色狼、色鬼;起腐蚀作用的事物;饥饿、贫穷。在汉语中表示“凶狠喻凶恶残暴的人、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姓名;姓氏。另外它还经常与其他动物组合成词,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英汉民族对狼的本性认识相同。但是英语中多为具体意义,而汉语多为表示概念或者作为姓名和姓常常同其他词汇连合成词来突显其本质特性,这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语言文化特性。

3.狐狸(fox)

在英语中代表“狡猾的人,诡计多端的人;时髦女郎;美男子”。在汉语中它是“ 坏人,小人 ;行为肆无忌惮的人”的代名词。从以上看来,英汉民族对狐的比喻认知是一致,都含有“坏”的喻义。汉语表示概念没英语中的全部指具体的人,而且英语中包括男女,汉语中往往用在女性上。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聊斋志异》中“狐”被视为妖精狐媚的化身,具有讽刺意义,还有平时那些行为不端的女子也被称为“狐狸精”。

4.鲸(Whale)

英语中鲸(Whale)表示“巨大的人或者物”。汉语中它是“大,巨大”的意思。同样我们看到英汉民族的对其特征认识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喻义的引申的结果却不同,英语从具体到具体,即物到物;而汉语从具体到抽象概念。

5.鹰(Eagle)

在英语中,鹰(Eagle),是“勇敢,不朽”的象征。古罗马人,对它很崇拜,称它为天神朱庇特之鸟,并且绣在军旗上,以示伟大庄严和勇敢无敌。在英汉语中,eagle 和雕的意义相距甚远。原因是英语eagle的喻义在汉语发生缺失现象,所以不存在联系。汉语雕的喻义与其特征和汉民族对其仰慕而好奇的认知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6.鼠(Rat)

英语“獐头鼠目的人,卑鄙的人”可以用rat(鼠)来形容;汉语中鼠有“忧愤;微不足道;卑鄙;鼠病的意义。英汉民族对鼠的看法都是贬义词,即鄙视,因为其偷盗行为。我们找不到褒义喻义。

7.龙( dragon)

龙的形象在东西方社会很不一样。在神州大地上,龙是智慧、勇敢、尊贵、吉祥的象征。龙的形象融合了云雾、雷电、虹霓,还有蜥蜴、蟒蛇、野牛、海流和龙卷风。它角似鹿,头似驼,眼似牛,爪似鹰,鳞似鱼,腹似蜃。其中暗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反映了“和合”文化,如天云汇聚,百川入海,氏族群处,自觉不自觉的采用种种办法和身外异己力量相互沟通,交融互渗,以求“和合”。在西方,龙是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怪物,但是,近几年来,龙的形象在渐渐地发生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爱精灵的形象。

二、影响英汉动物词喻义异同的因素分析

(一)喻义共性分析

概念或者说喻义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人类通过实践将感性材料加工成定义,这样就产生了概念。英汉民族在对动物词认知语义上的共性反映了在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自然语言的共同特点,这里包括对动物词语的定义和象征意义的设定。从而可以揭示出英汉动物词语语义共性实际上最终源于人类认知行为的共性。

(二)喻义差异分析

英汉动物词喻义同少异多,其原因较为复杂,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英语的动物喻词比例远远高于汉语动物喻词。主要原因:第一,历史原因。英国在历史上曾是海上霸主,而英联邦的宗主国,遍及了几乎全世界。殖民地文化对英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可以想象英民族有更得机会接触到更多种类的动物,所以动物的词语的喻义会更丰富。第二,多语言影响。英国受到过斯堪地纳维亚语、法语、拉丁语、德语、希腊语的影响。因而很多来自于这些语言的动物词也融入到英语中,扩大了动物词喻义。第三,文化融合。美国接受形形的文化,这样就大大丰富美国英语词语中的动物词语。第五,地域原因,英语除了在美国和英国使用,还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家被使用,不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英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也造就了动物词的多义性特征。第六,汉语语言本身的独特性。汉语的动物词喻义基本上都是象征意义,就是所谓的抽象概念,汉语中还有动物词和动物词的匹配,以及动物和其他词语的匹配现象。这与汉民族文化独有的文化特征,与文化传统有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英汉动物词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认知行为模式具有共性。但是当作为各自的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个性。英汉隐语运用各自的相似或不相似的经验和视角在事物之间创造出的色彩斑斓的类比与联想。正是这种创造性推动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体系得以发展,使语言世界如此变幻莫测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在线新华字典[S].xh.省略/.浙ICP备05019169号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张柏然.牛津英汉双解词典[S].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