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学习心得

经济学习心得

时间:2023-04-10 11:0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学习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学习心得

第1篇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 教学环节 综合素质 课程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36-02

一、《经济学》课程性质与考核特点

1.《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社会科学课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目前,我院的所有财经类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作为财经类的学生都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而能够认识、探讨和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把握经济运作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财经各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和业务技能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课程性质来看,《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的考核很难像自然科学课程那样通过精确的计算、严密的推导或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低等来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社会科学的“软科学”属性,既不能通过客观的计算答案或直观的技能标准评判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也很难通过一次笔试来评定学生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和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因而大大增加了衡量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难度。《经济学》的基础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程考核。

2.《经济学》课程考核的特点分析。《经济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理论课程,对经济问题进行的是整体性、框架性的原理阐述,很多现实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经济学》寻找研究问题的入门钥匙。因此,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既需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需要评判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始终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之相适应,考核点的确定不仅在于对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还需要注重三个要点:以人为本,强化对学生在素质培养和理论修养方面的力度。能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取,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以突出所教对象的专业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给学生从头开始就有充分展示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和思考探讨的机会,以增强学习的兴趣。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对《经济学》课程的考核需要运用考试与考评相结合的复合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况与掌握程度,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才能相对准确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创新。

二、《经济学》课程现行考核模式的局限性与改革必要性

1.现行考核模式的局限性和改革的必要性。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衡量。过去在《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上,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的考核制度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期末笔试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最多是将平时上课的考勤记录纳入考核成绩当中,具体做法主要有:旷课、迟到、旱退扣若干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很低,教师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互相复印笔记和所圈重点题的答案,突击背上一两周就可以过关,有的学生存在投机心理,借助于考场“赌一把”――舞弊,甚至取得好成绩。而那些平时用功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的同学,在考试成绩上与平时不努力的学生的成绩拉不开距离,甚至在考试时由于突发因素(如生病等)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在评奖、评优、就业时的优势并不明显;不同教师出的期末考卷在题型、题量、考核知识点及其分布、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容易出现“人情分”,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2.新的高等教育教学环境要求有新的教学考核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与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宽,大学课堂和教师传递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优势明显削弱,学生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财经类专业统帅课程的《经济学》,依靠传统的“一本书、老师讲、学生记、期末考”的教学与考核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又不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及其发展动态,更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的人文素养。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三、建立“复合式一全程性一多元化”考核体系的设计

复合式:是指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使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模式,区别于以往通过一次期末笔试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模式。

全程性:是指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经过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作业、测验、讨论、调研和贯穿全过程的学风考评,既督促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掌握经济学的内涵与外延,又能够给学生从头开始就有充分展示学习状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探讨的机会,避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端,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多元化:是指课程分值结构多元化、考核方法多元化和考核内容的多元化。

1.课程分值结构多元化。课程分值由基础分值和加减分值构成,基础分值包括平时成绩40--50分,期末考试成绩60---50分;加分分值包括(学院学报开辟学生专栏,作为学生交流的窗口,论文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学习心得、调研报告等),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加5~10分;减分分值主要是学风(如旷课、迟到早退、抄袭、剽窃等),除按学校有关学生违纪违规条例规定的处罚外,扣减5~10分。

2.考核方法多元化。包括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1)平时考评方式主要有课后作业、讨论发言、测验与考试等。课后作业包括写小论文、思考问答题、调查报告等形式;讨论发言包括课堂讨论时学生之间问答、有组织自由讨论、分组或分班讨论、课堂主题讨论发言与提问等形式;测验与考试包括书面答题、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等形式。对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讨论和学习态度的评分标准也应尽量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努力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2)期末考试题型和组卷的多样化。期末考试题型的多元化是指每套试卷至少要设计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材料分析、计算7种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组卷的多样化是指期末笔试命题分为统一命题和机动命题两部分:统一命题是指本学期所有开课的班级考试的共同部分,从教研室建立的题库中随机抽取,主要用以考核各专业和班级统一界定的基础性必要教学内容的教学状况,分值占卷面分值60%~50%;机动命题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相机命题,考题应能考察不同的教学重点内容与所教班级专业领域的特点及其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方面的情况,分值一般占卷面的40%~50%。

第2篇

学习了直属支行规范化文明服务的做法之后,我个人有以下学习心得:

一、体会:

1、服务是品牌,是形象,是一个单位核心的竞争力,礼貌是服务的第一要素,柜台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第一平台,我们每一位柜员要通过柜面服务,体现农行的文化品位,体现农行的人文关怀。需要我们做到:①礼貌待人;②和言阅色,具有亲和力;③保持营业大厅和柜面环境温馨舒适。

2、规范化服务是否到位,体现在个人服务技巧上,我们对客户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微笑服务,文化用语等表层上,而更应深入到客户家庭背景、年龄结构、个人兴趣、心理状况等较深层面,从更深层面上了解和满足客户,竟而真正留存住客户。

3、维护客户所有正当权益,加大对已有客户后续服务的认同感。

4、我们每一个员工务必都要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2个理念:①换位思考的理念;②培养感恩的理念。我们要感谢客户给我们带来的利润,效益和业务发展机会,感谢农行提供了服务的平台,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做好规范化文明服务。

二、下步打算:

1、正视差距改不足。①精神面貌的不足;②服务意识的不足;③环境卫生的不足;②服务用语的不足。

2、努立实现“精品服务”。“精”,就是做到具备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使服务真正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特色。“品”就是做到创造农行的品牌、服务的品牌,使我们个人的服务步入农行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服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我们农行的企业文化精神,体现出我们农行人的服务理念,体现出一个有所作为的员工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3、全行上下同心。规范化文明服务是个完整的体系,她体现在一个行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需要一个行上上下下的共同打造,需要一线二线的紧密配合,让客户感到和谐、友爱、温馨,因为我们的每位员工都懂得,自己的行为代表着全行的形象。

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地善待每一位客户。”银行的工作是简单而平凡的,然而就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中我们应学会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会以自然豁达宽容的心境对待平凡的工作岗位,领略到服务的魅力,体会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的真正内涵。我相信通过学习了直属支行规范化文明服务的做法之后,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精湛的服务技能,更加完善的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微笑溶入服务,把微笑留给客户,奋勇争先,开创胜利路支行美好的明天。

第3篇

2011年10月29―30日“第三届中国经济类•管理类基础课程教学报告论坛”在武汉召开。本届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200多所高校600余位经济类、管理类学科专家、学者和教师参加了此次报告论坛。论坛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类、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出发,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分析,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高校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近10位专家在论坛上作了大会报告, 100多名代表在10个分论坛作了主题发言。现对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是强化特色,差异发展。与会代表认为,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使命,各院校要认真反思,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准确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培养。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有何区别,有代表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茂荣教授以武汉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对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毕业生素质与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万后芬教授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共性与特色,她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共同的要求,然而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定位,如有的高校凸显行业与地区特征,有的则强调区位优势。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协同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如何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本次论坛交流、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部分代表强调,必须根本转变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管理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更要改变学校“关门”培养的模式,探索学校与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特别注重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很多与会代表从实际出发介绍了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学院钟育赣教授介绍了学校基于“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改革的国际化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武汉理工大学董登珍教授等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选读经典著作,交流学习心得,专题研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进展,加强学术交流;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开展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提出了“学研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代表强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教育质量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根据新的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要在坚持继承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要固化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体系结构更为科学、优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现经典理论与学科研究新成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体现创新与活力。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加快教材建设是关键与保障。高校要根据自己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国内外最优秀的教材,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代表们认为,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培养国际化、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式的课堂讲授方法,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教授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特征、意义、制约因素以及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很多代表根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法。很多代表强调,案例教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案例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段万春教授提出要加强本土化案例的编写,要深入研究中国情景下管理实践,多种渠道收集案例素材。

四是高度重视实践、实验教学。很多代表强调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要特别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高度重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实践教学定位是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和深化的核心环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桂学文教授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具体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多模式并存”格局是必要和合理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创”大赛三部分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渤海大学单凤儒教授针对管理实践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经营管理活动难以模拟,实践考核难以结构化和程序化等难题,提出要突破“课堂讲训练、纸上练管理”的困境,建立大培养系统,进行无边界的教学,创建以情景为载体、以应用为导向的生活化渗透式实践训练模式。

此次论坛颇具特色,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为经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成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范丽萍)

第4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化规律;选择性配置

一、经济学前史

所谓经济学前史,我的概念是在亚当斯密定立经济学坐标之前的经济学萌芽阶段。在西方兴起的重商主义阶段,这是人类在脱离自然经济之后进化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财富积累的加速阶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使全世界的金银货币通过贸易的渠道流向本国,是使本国致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手段,这种观点无论是出于资本家的贪婪还是精明商人的本能,或者是政治家的野心,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虽说商人不像农民那样从事具体的生产性劳动,但其创造的价值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他们虽然依赖劳动人民的产品,但却是他们实现了产品的最大利润,商人使世界经济连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看似的低买高卖的手段却实现了要素的最优配置,如果不是对于价值的那份贪婪式的追求,我们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的资源浪费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威廉佩蒂告诉我们“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人的劳动、土地的价格以及资本的利息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他们似乎发现了创造价值的真正要素,不是商人的投机买卖,而是他们对于农业和商业的资源配置,也就是如何利用三类价值要素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历史走到这里,经济学似乎已经露出了她神秘的面纱,选择性的经济配置似乎已经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

二、古典经济学与边际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横空出世,她主要为我们阐述了三点。第一,分工生产,相互交换能迅速增加财富。在我们现在看来,分工产生的专业化必然会提升生产的效率,也就是增加了单位时间的价值财富,并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第二,劳动创造的财富随劳动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当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劳动被认为是社会价值的来源,劳动的效率、激烈的竞争也被考虑到经济学的范畴之中。第三,分工与劳动都决定于资本,有资本才能分工,才能获得更多的劳动力。资本带来的设备改良极大的促进了分工的进步,同时,斯密也认识到资本来源于人们的储蓄习惯。古典经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经济人假设,这是经济学最本质的定义,也是一直延用至今的假设。因为人具有主观性,而对于经济学规范性的研究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前提,这就是经济人。经济人追求的是利己,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了利他,这种利他是整体追求利己的结果,也就是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后期的经济学表明,结构性及有效性需求的问题是贫富差距的结果,也就是在自由的市场中,贪婪吞噬了公平,自由竞争与自由追逐个人利益被看做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富的进一步增长遭到了需求的瓶颈,社会的愤怒终于在德国演化成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本著作在我看来是资本世界对于自身的反省,也是激起了经济学界分化的源头,人们认识到,价值财富的目的不在于生产出来,而在于人们能够享受起这些财富,如果剥削消灭了大众需求的能力,那么财富真的与垃圾没有区别。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积累引起的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财富的增长不是永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在经济增长与大众福利之间寻找一种均衡,选择性的经济配置更要合理性,因此,边际革命产生了。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

所谓新古典经济学即边际主义经济学,它们在继承古典主义效用分析法的基础上,认为边际效用才是经济人决策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发展到一般均衡理论,形成洛桑学派,强调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在于市场整体均衡,但是这种边际的均衡还是基数效用论的,直到后来的帕累托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的概念,边际主义才开始有了正确的航向。

帕累托认为,效用是可以排序并比较大小的,同时不同的人的效用水平也存在差异,并可以通过距离原点远近来表示。如此细化的数学方法引入,使得经济学问题的解决显而易见,这一点在帕累托解释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时候更是显露无疑。另外,帕累托在解决社会分配问题方面提出只有提高整体国民收入水平,才能够实现国民收入重新分配或者收入均等化,同时在社会福利方面,他提出的帕累托最优也是指导社会改革的基础。

在我看来,帕累托之所以能对前期的新古典经济学有如此之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巧妙的运用了数学方法解释经济问题,这种直观无暇的解释方法在当代应用的体现就是计量经济学的飞速发展,计量经济模型的运用使得主观的经济问题可以通过客观无可争辩的模型来替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帕累托完成了近似于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定义,有了这种坐标式的指引定位,未来的时代必将是飞速的。

四、当代经济学与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能够被迅速接受的原因还在于满足了当时经济大萧条的需要,解决了时代的问题,但是这种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似乎违背了经济自由的原则,进而被当时的部分经济学家所反对。凯恩斯经济理论认为,能够促进消费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其次就是促进投资的低利率政策,由此也就出现了国家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要点在于乘数理论或者说是杠杆效应,国家投资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是循环而持续的。利率政策就是货币政策,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唯一要避免的就是流动性陷阱对于货币的吞食。同时,为了避免过度的干预,凯恩斯经济也在为竞争构建规则,也就是新的经济秩序――社会市场经济,这也被经济学界标榜为第三条道路或者是经济人道主义。

由此西方经济学也就迈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增长时代,这里的计划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规划,相比较原来的经济漫无目的的增长来说,经济的有效增长可以被人们测算出来,这就使得经济学再次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类似于当年的马歇尔,这时的萨缪尔森对经济学进行了再次的综合,时代的推手就是当年西方国家陷入的滞涨困境,因而,历史也就进入了后凯恩斯时期。他们所强调的现代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把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定义为技术的进步与制度的创新,同时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是实现创新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弗里德曼所提出的货币主义学说也是对于凯恩斯货币政策的时代性发展,并看到了货币政策在长期与短期内不同的调整效果,最后认为只有奉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才会是经济有秩序的增长。

后期诸子百家的经济增长理论不胜枚举,在此不做赘述。

五、总结

通过以上对于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发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追求,也都有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但是经济学唯一坚守的就是对于经济增长的热爱,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个时代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本身的那一份坚守,才使得他们能够被历史铭记,并指导当代人民进行合理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同时也只有经济理论得到大众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增长!(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平.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J].法制与社会.2008(05)

[2] 李文一.微观经济思想史学习心得――从马歇尔到凯恩斯[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信心;兴趣;方法

思想品德课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学好思想品德课,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赢得中考,进入自己的理想高中,而且也有利于广大学生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一、树立学好思想政治课的信心

信心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要学好思想政治课,首先必须树立一定能够学好的信心。学生平时可以多了解一些“补弱”成功的例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在制定目标时,学生要从小、从低开始,积极创造学习思想政治课进步的记录,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信心。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同思想政治课学习教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③融洽师生关系。若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当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一堂课新颖精彩的开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比如,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或从学生思想认识入手导入,或从情感入手导入,或从行为入手导入。有的教师还提倡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直观法、辨析法、哲理法导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有的提出问题设问法或类比法、归纳法、游戏法、故事法的运用,激发兴趣,引起悬念导入新课;有的则提出通过音响法或图像法、观察法、演示法、汇报法的运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导入新课。如此种种导入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积极学习的状态。

三、多读多记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是离不开“多读多记”的,多读多记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思想品德课的选择题,大多是容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如果不能准确掌握,似是而非,往往就会选错;而问答题往往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答案往往并不是课本的某一段话,而是要运用几课的内容,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去分析一个问题。因此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是做好题目的基础,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有些同学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而只愿多做题目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记什么呢?第一就是要记住本学科的一些专有名词,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理消费等。第二就是要记住一些反映重要观点的句子,如:“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正因为他们这样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三就是要记住一些放映重要观点的内容,如: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是怎样的?对于这些问题不仅要会记会答,还要能理解。

四、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可以表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

(1)学习环节方面。听课时,要集中精力弄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做好课堂笔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课余时间应主动问教师或同学。课后的作业应及时、认真地完成。学会有意识地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平时多读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报刊、书籍,经常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

(2)学用结合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好思想政治课还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成绩。

五、本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思想品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同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各自学科中最为基础的知识,要深入领会这门课程,就必须同这些相关学科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比如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都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用什么样的法律来保护自己并不十分清晰,所以应该重视学科的结合。

六、关注社会热点与关注自我发展相结合

中考命题往往以时事材料、社会热点为背景设计考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最好养成爱看新闻的好习惯。除此还应多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让中学生与时代的脉搏同跳动。这也是中考政治改革的目的。学生应该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从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可以联想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从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应对金融危机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等事例中还可以联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从三鹿奶粉事件延伸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联想法律、道德(诚信)方面的知识,以及权利义务、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等有关知识,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又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中考应试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会学生答题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近些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革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拓宽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渠道,淡化了地域性,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空间的认知,即使相隔万里,通过网络也可以像面对面一样交流。有人说,网络的诞生可能会彻底摧毁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笔者认为,网络教学恰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援助,通过网络教学的配合,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空间的束缚。

什么是网络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学生可以不用和教师面对面,就能通过计算机和教师进行交流,获取教学知识。那么,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应该如何对网络教学进行重新定位,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传统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黑板式教学”为主,学生主要围绕着教师学习,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而网络教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网络的世界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主体,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获取知识。

1. 网络教学的自主性

一般而言,传统教学主要围绕教材,教材上的内容是固定的,而每个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各不相同,如果采取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每个学生的兴趣就会受到束缚,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而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存储着大量的信息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进行搜集学习。并且网络中有有着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方便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不在担心“吃不饱”,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任务,总之,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 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传统的课堂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在上课前老师就把需要讲的知识进行汇总,课堂上只要将准备好的内容讲完就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任意提出问题,并且进行讨论,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丰富性

网络是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不但方便学生汲取知识,学生还能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汇总,上传到网络上,和其他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分享学习经验,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分为集体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

1. 集体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将本节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最终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难以理解,或者不懂得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电子举手功能进行提问,如果遇到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开启“广播”功能进行讲解,防止其他学生出现类似问题。反之,如果学生提出比较具有建设性的问题,教师也要进行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其他学生争相学习。

2. 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难度,拜托教材上“死板”的知识构架,充分享受自由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将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有趣的主动学习。

三、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诚然,网络教学带给了我们一定的便捷和优势,但并不是万能的,在网络教学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1. 课堂容量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里面的信息量呈爆炸姿态扩张,大量的信息往往令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信息和链接令学生感到无处下手,更别提吸收和消化。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网络上的信息量不是越大越好。我们知道,教师授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习效率最大化。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限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框架内进行探索,避免学生的自主学习变为无源之水。

2. 自主学习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自主学习的环境,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专门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时间。网络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应该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寻找自主学习的小窍门,有人会质疑,这样会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只要方法得当,让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自主学习形态,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3. 情感互动问题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通过网络教学,会不会降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呢?其实,网络和现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寻找恰当的办法,使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讲述一段真实案例,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让学生交流经验,总结自己的心得,从而达到情感互动的目的。

总之,网络的诞生催化了传统教学的改革,使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是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态度,不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将两种教学模式配合使用,各取其长,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辉,乔显亮.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N].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1).

[2]王春霞,陈佳丽.浅谈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4).

[3]李增兵,李瑞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4).

第7篇

残疾人难以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收入低。由于生理上的障碍,残疾人的家庭收入远低于健康家庭的收入,很多残疾人连初级教育都无法完成。二是高等教育的入学制度。由于视觉、听觉等障碍或身体残疾,使得很多残疾人无法通过高等教育的体检标准。即便进入了大学,由于高校中缺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便利设施,残疾人也难以完成学业。三是特殊教育机构缺乏。我国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服务的特殊学校非常有限,残疾人所能学习的专业和选择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教育与残疾人教育的结合,在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从一般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这些网络教育机构比较关注社会慈善事业,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就会提出疑问:有爱心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很多,但为什么难以像网络教育这样长期而持续地关注慈善事业呢?网络教育是否天生就具备某些与传统教育不同的优势呢?网络教育是否天生就比传统的高等教育形式更适合于开展慈善事业呢?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如果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转而从经济学视角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寻找到非常有趣的答案。

网络教育服务的数字化产品特性

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比如网上资讯、网上医疗等。网络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字化产品。借助互联网,教学双方跨越了时空界限,教学方式、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情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网络教育作为数字化产品而具备的如下特性:

其一,不可破坏性。数字产品不会磨损,没有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之分。数字产品的生产者是在和自己已经售出的产品进行竞争。在网络教育中,教师的授课过程、课后作业、讲义等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数字化文档的形式所记录和保存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课程。只有在课程内容本身需要更新时,教师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录制。否则,该课程就永远不可被破坏,老师也永远不会因为学生的重复学习而筋疲力尽。

其二,可变性。数字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进行修改。现在网络教育正逐渐转向以“知识点”为中心来进行课程学习。对于一门具体的课程而言,通常情况是:其中的部分内容陈旧老化,而其他章节仍然适用。由于数字产品的可变性,教师只需要对过时的内容进行更新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更新成本,也有利于学习者及时获取最新知识。

其三,可复制性。数字产品极容易被复制,也就是说它具有高沉没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甚至有时候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特点是网络教育适合于从事慈善活动的核心原因。一门课件的录制成本很高,但是当教师录制完一门课件之后,这门课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学员的学习,网络教育所增加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既然网络教育可以为残疾人提供边际成本为零的服务,这样的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我们进一步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学生。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和教师的授课行为受到时间、地点以及教师资源限制等诸多问题的约束,因此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无法听到名师的授课。但是,如果采用网络教育的方式,只要当地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条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教育的外部经济性

互联网环境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一个新的进入者A。A和网络经营者受他们之间签订的合同的约束。合同双方以外的人都是这个特定合同的“外部”。但是,属于“外部”的某个已入网者B却可以与A进行沟通。这就是说,A与网络经营者的合同给“外部”提供了方便。这种情形被称为“网络的外部性”。

网络外部经济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交互性和网络基础设施长期垄断性。首先,不论网络如何向外延伸,也不论新增多少个网络端点,都将成为网络的一部分,同原网络结成一体。因此,整个网络都将因网络的扩大而受益。其次,在网络系统中,信息流并不是单向的,网络内任何两个端点之间都能相互交流,信息交流的机会从理论上说等于n2,其中,n为上网人数。这就是关于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著名的梅特卡夫法则。梅特卡夫法则是由美国人鲍勃・梅特卡夫提出的,其内容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中节点数的平方。这意味着网络的外部经济性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随着上网人数的线性增长,信息交流的可能性将呈指数态势上升,并且在整个网络中没有“中心”或“首脑”区域的存在,即使网络的一部分端点消失了,也不影响其他端点间的正常联络,这就保证了外部经济性的普遍意义。最后,网络基础设施,比如通信设施等,一般都具有投资额巨大、垄断性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外部经济性的长期存在。

通过对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残疾学生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学习,将产生非常强的网络外部效应。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双向的广播系统,它混合了双向通信――如电话和传真(一对一通信)与广播媒介――如电视和收音机(一对多通信)的特点。前一特点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作为网络平台的功能,如值机答疑平台和聊天室等。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康人,都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或者共同完成一项案例。思想的交流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另一方面,作为广播系统,互联网更多地是以一对多的形式传递和发送信息,增加的用户使信息得以在更大范围的用户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这不仅增加了信息本身的价值,而且提高了所有网络用户的效用。比如,老师对某个同学某个问题的回答,所有其他同学都可以浏览和分享,残疾人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网络教育与残疾人教育的结合,对于提升社会福祉以及跨越数字鸿沟都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很多台湾商人都在大陆边远地区捐款发展互联网,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网络教育与边际收益递增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收益呈递减趋势,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该规律是工业经济中的基本

法则。

但是,在互联网络中,许多产品的生产,比如电脑软件的生产却并未遵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者说不是直接遵守这个规律。其原因在于,信息资源是网络经济中的主要生产要素,而信息资源具有再生性、无排他性的特点。其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比如一个程序一旦编写成功,它的再生产和销售几乎不需花费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对于传统高等教育而言,高校对学生的服务从传统意义上说是一个受收益递减规律支配的行业。因为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师资源、教室资源、住宿条件、图书馆资源等各方面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个时候,如果让高等院校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也的确勉为其难。但是网络教育发展起来之后,教学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大幅度下降,教室资源、住宿条件等约束已不复存在,教学成本的降低使得网络教育机构可以进一步提供最佳服务,因此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满意。这样就进入了递增收益阶段。

网络教育与范围经济

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企业只能通过大规模生产同一种产品,从而降低成本并获利。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小型化,传统的规模经济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信息网络经济社会里,企业却可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这就是范围经济。

第8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方法; 技巧

        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加上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谁都不愿意遇到的,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又是无处不在的,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是众多企业经营者以及众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本文就笔者的学习心得,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谈一下我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些技术方法

1、分散法

“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既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导师的名言,也是财务管理中经常用到的一句话,讲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采用单一化的管理模式,而是要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在进行投资选择的时候,不要单独选择在一个项目上,可以将资金进行分散处理,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个在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导致“全军覆没”;还有就是在进行较大项目的投资或是建设的时候,可以找战略伙伴进行合作,这样也可以分担一部分的风险,达到有风险共同承担,有利润共同盈利的效果,这也是促进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方法。

2、 回避法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财项目、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一方面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方便,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困扰,比如同等类型的理财产品究竟该选哪个?同样的合作伙伴该投资哪家?问题终归需要解决,在笔者看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有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回避法”,即回避风险较大的方案或产品,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或产品,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当然,采取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不从事风险性投资,而是要进行综合比较,“择其善者而从之”。

3、 转移法

转移法是指在遇到财务风险的时候可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法来让企业少受损失或是不受损失,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购买相关的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一项重要方法;再比如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企业也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法,将风险转移给参与投资的相关企业;还有比如股份制的公司,在遇到财务风险的时候,其实是把风险转移到了持股人身上,这也很大程度地转移了财务风险。

4、 降低法

降低法就是说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的时候,努力、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企业可以采用风险处理资金来进行资金的弥补,或者降低负债资金的比重,或是降低企业股票在对外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以降低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学习、研发、拓展其实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再比如也可以设立相关的风险监控机构,能及时的对风险隐患进行排除,这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些管理方法

1、要从全局出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很多时候,财务风险的出现是由于管理者的片面管理造成的,比如只重视企业内部的发展,而不顾当前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现状,造成生产的供大于求,销售滞后,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实现的,更不是靠某个能人巧匠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管理者要面向整个行业、面向整个市场,获取正确的企业前景,采取正确的战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当然这就需要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与认知水平,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基本上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成败,所以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2、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所以要想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关键是要从企业内部做起,在笔者看来,要做好以下几点:“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首先要做好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以及监控制度的健全有效,以便做到“有法可依”,使各个部门都能及时的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中去,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就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程序,各级各部门要分清职责,各个负责人要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再次就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或是小组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做好不同阶段的数据分析,比如要按月份、季度、半年或是全年的对比,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分析;还有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毕竟他们是专门从事这些工作的,协调好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又加上了一把利器。

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宏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多分析、多总结,就会很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小这一风险,切实保障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伟 宋长华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商场现代化》 2007 第06Z期

第9篇

关键词:互动英语学习;构建主义学习环境;英语学习网站

一、引言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对听说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英语学习网站上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对于实现构建主义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很有帮助。

但是,通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英语学习网站,或者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目前很多国内高校已经具备网络英语学习中心,但大多数学生在网上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很少有利用网络进行深入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庞大的英语学习资源,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写作业而去机房。调查显示,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到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网络学习资源,使用网络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的技能较差。

在互联网上有超过82%的信息是使用英语编写和传播的(顾佩娅,1998),这样巨大而且免费的英语学习资源,如加以正确利用,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大益处,但这些资源太过庞杂,以至于很多学生找不到头绪和好的学习利用方法。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英语学习,有必要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网站。

二、教学实践中开发并利用英语学习网站

作者对2013级四个非英语专业本科班级进行了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调研,并在课上使用英语学习网站配合教学,采取课上应用、课下作业的形式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网站和学生相互适应,对网站进行逐步改进升级。建立网络英语学习BBS,在线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回复。

1.建设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网

当前英语学习网站多而杂,很多网站并不适合学生或者不适合本校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网站进行甄选并发挥学生主动性。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相关英语内容并通过QQ空间、微信或者英语学习网的分享功能与同学分享。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对网站使用进行讲解和补充说明、内容总结。最后,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程度,从个人兴趣与需求出发,用电脑或手机经常登录使用网站。为保证学习效果,根据学生情况制定阶段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2.主题课堂

教师课前在英语学习网相关内容,课上布置作业任务,指导学生课下利用网站资源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例如,围绕14年世界杯进行主题讨论,如世界杯历史、球星介绍、世界杯与中国等。指导学生分不同小组在课下搜索视频和文本资料,课上进行分组展示和讨论。

3.利用英语新闻网站

引导学生养成每天看在线英语新闻和英语文章的习惯。让英语学习小组在英语学习网站上最新、最热且大家比较熟悉的新闻,这样有利于学生听懂、读懂。使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英语话题并详细了解,分析不同语言新闻报道的角度。学生小组在课上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4.开发建设英语专业网络学习频道

不同专业的学生阅读相关的英语内容,拓展专业英语背景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词汇和前言文章内容。例如为经济类学生采编并“经济学家”上的相关内容;为理工科的学生,到大型工业企业的英文网站采编相关内容,并就某一话题在课堂上做小组展示。

5.利用互联网词典和百科知识库

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词典,并有计划的使用互联网百科知识库。“有道词典”、“爱词霸”、“谷歌翻译”等在线词典含有汉英、英汉、英英词典,并配有发音,提供多种例句与用法。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升自己的综合词汇,通过对某一领域的文章进行深入阅读,以掌握专门领域词汇,并且能把学过的单词加入个人生词本,有道词典和爱词霸的生词本都有先进的背诵记忆提醒功能。

6.在线交流

学生加入爱英语BBS以及爱英语网QQ群,和来自不同地区的英语爱好者、大中小学生进行交流。为爱英语网的BBS设置版主,定期设置话题讨论,让大家用英语直接回复或者微信语音上传,设置投票活动活跃BBS气氛,在QQ群里设置不同兴趣的管理员,用英语即时通讯。师生互动,教师英语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网站日志空间或者博客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心得,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引入网络英语学习资源的教学效果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英语学习网辅助学习的效果。对263名学生中进行课堂讲解和指导,其中53名同学每天会抽出1-2个小时的时间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分享自己的学习日志。这53名同学的调查问卷和网络学习日志主要用于探讨利用在线英语学习资源的学习效果,其他同学作为参考。

1.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80%的学生认为互联网英语学习资源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有帮助。学生日志中学生写到:“在爱英语网社区,可以和来自不同地区、水平不同的学习着进行交流,有助于提升口语水平;把自己的发音传到网上或者QQ群中,可以让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发音进行纠正,特别是使用BBS功能以及微信语音功能,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60%的学生同意“利用在线英语学习资源和英语学习网站可以提高自主学习意识”。65%的学生同意“我喜欢利用互联网英语学习资源,每次都会找到最新的让我感兴趣的东西。“55%的学生同意“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日志中写道:“由于互联网内容十分庞大无边无际,方便学习的同时,干扰也会很大。“网上东西太多太杂,不知不觉就会看些没有用的东西。通过学习和建设爱英语网,可以让自己感兴趣并且感兴趣的东西留在网站上,并有针对性的学习”。

3.通过增强互动,学生全天24小时都能学习英语并得到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经常访问爱英语网和英语QQ群。利用零碎时间,比如打饭、中午回宿舍的路上或者其他小的碎片时间,都可以拿出手机看看相关的英语信息,在QQ群众用英语进行文字或者语音聊天,这对培养学生语感,创造语言环境,提升英语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四、结论和建议

1.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英语资源提供的便捷,让学生除了课堂以外可以24小时接触英语环境,让英语真正的进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2.针对爱英语网以及唐山外语学习QQ群的使用,定期为班上同学进行培训指导,让大家熟悉并经常使用这些功能。

3.建设英语学习网社区BBS。一方面向该社区上传分享英语学习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例如:英语考试专区、竞赛英语专区、通知公告专区、英语学习平台专区等等。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包括BBS讨论版、QQ群、电子邮件、微博、微视频等。教师经常定期学习讨论主题和参考,对学生的问题以及的内容进行回复和反馈,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空间最新的内容以及日记以及的学习成果用PPT、视频的形式在课堂(线下)展现出来。

5.更新学校网络设备、机房硬件设施,特别是无线wifi设备,布置全校园范围内都可以接收到信号的校园网络,便于同学们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网络使用费用合理,这样会促进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顾佩娅.Internet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8,(4).

[2] 朱甫道.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与大学英语网络学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第10篇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一:经济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翻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真正促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翻转课堂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期望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济管理专业

0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成效常常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则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经济管理专业是高等院校核心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恰恰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1翻转课堂概述

最早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Bergmann和AaronSam两位化学教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并得到学界的认可。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并在教师的要求、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探究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由于课堂活动中常出现提问、测试、讨论等交流方式,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更充分的交流;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课前自学时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形成先进带后进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2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2.1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理论、原理、活动、方法等为主,对于尚未参加工作实践的大学生而言,教学内容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融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生动形象的视频,相比于在传统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更容易接受知识。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看似枯燥乏味的计算性内容,如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而翻转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视频、课堂活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实施中。

2.3评价方法科学

经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翻转课堂的应用更加突出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这一特性使得翻转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宜死板、单一,而是应采取综合新、多元化、多途径的评价方式。例如,随堂练习、小测试、课堂小论文、案例分析、作业展示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的依据;而课堂上,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与完成情况对其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由于翻转课堂中经常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成为了可能,对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大有裨益。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对策

3.1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步骤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3.1.1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第一要务。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局面,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因此,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师生角色、课堂性质、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并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才能真正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从以往的灌输式课堂中摆脱出来,转而向着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堂发展。对此,教师不但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要主动从课堂的主角变为配角,以指导者、守夜人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3.1.2做好课前学习设计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也会要求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任务的约束和学习目标的引导,真正能进行充分预习的学生很少。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成为核心学习环节之一,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方法,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课前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剪辑、组合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精彩的学习素材,需要注意的是,视频内容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还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视频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清楚、宏亮,讲述内容应生动有趣,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产生疲劳感,过短则不足以容纳教学要点;二是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书,将课前学习的目标、要点、难点等列出来,并要求学生将学习心得详实地记录在任务书上,以便在课上予以解决。

3.1.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随堂作业、科学实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作品展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等。为了充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堂活动形式,除此之外,也可将多种课堂活动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例如,对于概念性、理论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随堂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对计算性的知识点,可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含义,并学会举一反三,而案例教学中,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不同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解析中。对此,教师可采用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找到结题思路,以成功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

3.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判断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在知识传授环节,看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所收到的效果;二是在知识内化环节,看学生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化的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上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取得的效果。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诸多因素,而其中对教学成果影响最为显著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教学视频的准备是否恰当、充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而言,由于课堂中计算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较多,在准备教学视频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时间适中、讲授过程幽默有趣、案例丰富且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教学视频。

(2)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对学生最为有益的改变也是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需要何种激励、引导和帮助等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的同时,还应对活动的素材、实施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3)学习平台的搭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和引导下,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成果进行管理,教师应利用学校资源搭建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平台。一方面可将课堂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案例、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上,另一方面也应引导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心得、收获等等,以便教师更全面、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

4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者应在充分认识翻转课堂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来凸显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平台的搭建三个关键问题,以保证翻转课堂的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二:高速公路ETC联网经济管理价值分析

摘要:交通运输是当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代步工具出现,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流通量大幅增多,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时候也造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这就需要完善传统的收费模式,所以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模式应运而生。ETC是一种极为方便的全自动收费,方便、快捷、环保的特点使其对经济管理很有价值,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费用,道路费用,既经济又实惠。

关键词:ETC;高速公路;经济管理

一、引言

ETC是一种电子性全自动收费方式,整个过程是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的,它计算收费是通过安装在车上的电子设备与收费道路旁安插的识别器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就不用车辆停车,逐渐形成了全国高速公路联网的收费格局。这种收费方式不仅能实现节能减排,还能提高收费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方便、安全、智能、环保的绿色高效的高速公路服务体系。这对于国家经济管理也是一种节省开支的良好方案。

二、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应用现状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省市比如山东、山西、京津冀地区实现ETC卡通用,南方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江西也基本实现ETC通用。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将以京津冀为中心建设全国自动收费系统。预计今年9月底,以前并未实现一卡通的地区将会实现联网通卡,到年底,全国ETC联网评价系统也将被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对全国高速收费情况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对下一阶段的ETC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对高速公路进行分省规划和管理,ETC全国联网被认为是解决高速公路拥堵,提高行驶效率的有效手段。到现在,ETC专用车道的数量已经有7000多条,用户量已达1000万。其中使用该方式的用户有600万,自营服务站点800个,银行合作站点有5100个,终端设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样他的社会效益也逐渐发挥出来。根据国家高速公路设置的目标来看,到今年底,我国将会通过全国联网机构来进行收费管理,轿车ETC使用率在24%以上,电子缴费率不低于20%;另外,还将建设较为完善的ETC基础设施,一体化客服模式,最大限度的覆盖到各市、县区。这一目标达成后,对于车主来说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需要简单的安装ETC系统,就能够在县级以上地区随时进行充值缴费,一个以ETC为核心的庞大应用体系正在形成。

三、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对经济管理的价值

经调查表明,收费站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又一大拥堵路段,经常开车的司机深有体会,例如北京有名的杜家坎收费站,一直是北京值得一提的堵点。事实证明,一条ETC车道通过的数量相当于6条人工收费车道。通车时间也由过去的15秒下降到4秒,大大提高了通行率。假如一辆车节约9秒的通过时间,那么全国内这么多的车辆加起来将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尤其对于车流量大的收费站来说,缓解拥堵的作用会更加明显,ETC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减少等待时间,使高速公路更加畅通。除了使公路更加畅通,节省出行时间之外,ETC还能够起到降低人们出行成本的作用,同时也节省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与过去的人工收费相比,使用ETC可以节省收费站点和服务网点的建设,大约减少了30%的人工费。另外,车辆行驶的燃油量也降低了消耗,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将近一半,一氧化碳减少了大约65%,这将为使用车辆的人减少燃油费,节省出行成本。根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表明,现在我国机动车辆已经超过2.5亿辆,驾驶员也在大幅增加,今后也将是持续上涨的趋势。国家会给予使用ETC缴费的车辆一定的优惠,一般是打九五折,又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出行成本。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当今许多国家都会通过收取养路费来还贷和支付养护道路的支出,这被认为是合法的收费政策,不过怎样合理的征收费用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速公路机构的管理理念。如果是一般公路重在研究其社会效益,但对于高速公路来说,他会有比社会效益更多的效益即极差效益,这也就是说除了共同的社会效益之外,它还具有独特的经济管理效益,所以,高速公路可以按照市场化来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因此对通行车辆征收行驶费也是合理的。对于ETC自动收费系统的经济效益就高速公路建设者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收费力度,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所以,我国高速公路ETC的实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四、结束语

文章就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又介绍了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TC收费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出高速的停留时间,减轻和避免了交通路上的行驶壁垒,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同时又能够扩大经济圈,服务圈,促进更大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交流和产业协同发展。促使通行畅通,节省行驶时间,还可以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以及社会的流通成本,降低碳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ETC是一种极为方便的全自动收费,方便、快捷、环保的特点使其对经济管理很有价值,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道路建设和保养费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教学难点;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申韬,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136―04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商业银行会计学作为金融专业本科的三大专业主干课程,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课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与企业部门、居民部门之间借贷关系的管理理论、体制、机制和业务技术。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基本业务活动之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关注商业银行与企业、居民的信贷关系,从企业、居民的资金循环、融资结构、财务收支人手,重在发现市场、研制产品、营销贷款和创造收益。

随着加人WTO后金融服务行业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快速发展,我国各类金融机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的主体,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高层专业管理人才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与时俱进地为我国商业银行培养合格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商业银行信贷的基本概念,掌握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训练学生信贷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信贷管理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实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有机统一。

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教学难点分析

结合多年金融学专业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课题组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难点集中体现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偏重理论阐述和操作流程介绍,滞后于商业银行信贷实际运作,教材选择难度较大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属于一门实务操作性课程,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一般都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论人手,在重点阐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信贷政策、信贷制度、信贷体系、信贷管理理论和信贷管理原则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贷款业务的具体操作。有的教材将贷款业务划分为短期商业贷款、中长期商业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贷款、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和其他信贷业务,进行概念、种类、操作流程、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探讨;有的教材按照客户性质――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进行贷款操作流程、运作管理和风险控制与防范的介绍;有的教材则根据贷款操作流程,分析贷前、贷中和贷后商业银行不同类型贷款的管理重点。部分教材在以上内容基础上还涉及国际信贷、贷款风险管理、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实绩考核等相关问题。虽然各种版本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一般都注重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各项具体业务实际运作应遵循规章、制度和条例的介绍。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从事商业银行信贷操作的工作经历或实践经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具体运作缺乏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如此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异常空洞、乏味,学习积极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领域的革新和创造日新月异,教材内容无法也不可能跟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际运作的变化速度。因此,如何选择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适用性和时代性的教材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首要难点。

(二)教学内容繁杂,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

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的教学内容相当繁杂,不仅必须以一系列专业基础性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企业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原理等作为先修课程,而且涉及金融学专业必修课程商业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信贷等的部分内容,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和交叉现象,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例如,专业基础性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原理中已详尽阐释的信贷含义、信贷特征、资金运动特征、商业银行特征和组织体系、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种类、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等内容,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讲授信贷管理基本原理和不同种类贷款业务的操作流程等内容时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又如对企业贷款客户信用评级时必须进行的财务报表分析,即“三表”: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以及企业财务比率分析等相关内容与企业会计学原理的讲授重点相互重复。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基本原理部分所涉及的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信贷管理理论、资金来源与运用管理等大部分内容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则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和交叉现象。由于学生对课程背景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回顾背景知识,不仅浪费非常有限的课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隋绪,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而一味地省略不提,则不利于原有知识的回顾和新知识的深刻理解,影响专业知识体系的延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活动的条件不具备,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源于书本及教师的讲解。虽然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减轻单一黑板教学对学生造成的课堂疲劳感,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仍然无法体现,学生不善于进行主动性思考,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管绝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都设置了教学实践环节,但是仍缺乏综合性强、设计严密,与商业银行信贷运作相关性高,“教学与实践相长”的课程设计。在欠缺信贷业务运作的直接感受时,学生无法将抽象课程内容的理性认识直接转化为具体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此外,受到外部客观条件的限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度,创造各种条件带领本科学生集体进入商业银行相关操作部门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或进行现场教学的障碍重重,任课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运作空间十分狭小。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以“笔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方式,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常为到课率和平时作业的综合评定,占30%;有的任课教师则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针对实务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以上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无法全面、真实、公正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一方面,由于卷面范围、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和考核题型的限制,教师出题的自由度受到一定影响,笔试成绩无法全面、充分地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无法如实反映学生信贷业务实践能力的强弱。另一方面,有限的课时范围内,任课教师很难在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兼顾及时、公正地考核学生的到课情况,这对良好学风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在整体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平时成绩作为能如实反映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投人程度的有效工具,实际上对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影响十分有限。

二、“五位一体”模式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为更好地实现培育商业银行中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本课题组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具有自身课程特色的“理论教学+实践部门讲座+教学软件系统操作+全程式、综合化考核方式+课后延伸互动”――“五位一体”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多元化、综合式教学方式,相互配合,在“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反复学习过程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一)理论教学环节

1.充分考虑学科领域的前瞻性和适用性,选取原理性和实务性相结合的教材。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课程教材的选择方面,应坚持原理性和实务性并重的原则,内容尽量贴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实际运作,充分考虑其在学科领域内的前瞻性和适用性。面对教材内容容易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应鼓励教师结合教学所需自编教材或编写教辅资料,及时清除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际运作不相符合的陈旧内容。无论采取购买教材、自编教材还是编写教辅资料的方式,教材的信息量必须充足,具备金融学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现实性,保证涵盖由教师负责讲授的信贷基本原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内容和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研究、实践运作中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任课教师负责讲解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关键技巧等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负责自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已阐述的基本知识点、各类贷款业务实际操作的规章、制度和条例等一般常识性和比较容易理解的相关内容。此外,任课教师需要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领域、实践运作中亟待解决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思考和积极讨论。

2.关注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关系,实现与其它课程任课教师的有效沟通。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任课教师应从总体上把握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与其它相关课程的交叉关系。正式授课之前,任课教师必须及时、全面而详细地了解专业基础性课程中已经讲授的内容,并实现与同一学期授课,而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现象的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讲授,以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为较好地实现该目标,不仅需要任课教师作为主观能动的个体从微观上进行合理、恰当地把握,还需要从金融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上予以配合,明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具体课程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的相互衔接和协调问题,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此外,任课教师还应注意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实现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目标,即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但不局限于教材范围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现实经济、金融运作的变化,及时地充实、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充分体现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研究热点和实际运作变化。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教学软件系统操作奠定坚实基础。基本理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除了运用传统的联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质疑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外,还应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任务教学方法等,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思维量和活动量,注重学生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应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地运用于基本理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提高课程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减轻传统式黑板教学的弊端。

(二)实践部门讲座环节

积极邀请具有商业银行实践经历的在校本科学生、各大商业银行实际部门从事具体信贷工作的往届毕业学生、商业银行信贷运作各环节的业务骨干和信贷管理层人员来校定期举行讲座,以具体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案例分析为主,从不同的视角介绍各类贷款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三贷”――贷前、贷中、贷后信贷管理工作重点,及时地丰富信贷基本理论,以实践感受加强和促进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对该门课程基本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力,更好地实现专业理论分析与实践业务操作的结合。每次讲座完毕后,将预留30分钟自由提问时间,学生们可以就理论学习和教学软件操作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提问和讨论。

(三)教学软件系统操作环节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拥有自行研发和委托研发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客户信息和信贷业务流程为核心,采集汇总信贷业务资料和管理控制信贷业务流程,并在采集大量原始客户信息、信贷资料的基础上作前瞻性的分析和预警,规范信贷管理流程,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信贷业务管理系统是运用于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运作中前台、、后台操作的信贷业务处理平台,彻底改变了以往由于手工或半手工处理信贷业务而导致的信贷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信息和数据不能共享,信贷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信贷业务状况的局面。结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的课程特点,依托本院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各项现代化技术设备,本课题组引入深圳国泰安(GTA)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采取多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努力营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际操作的情境和氛围,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平台,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商业银行信贷操作系统中客户信息管理、信贷业务管理、信贷风险管理、信贷资产管理和信贷报表管理五大系统功能的操作流程,不仅实现了课程知识点从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的有效转化,而且实现了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环节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优劣的主要方式。结合课程教学特点,课题组认为,实践操作性课程的课程考核方式应区别于一般理论性课程“笔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结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课程教学特点,应构建全程式、综合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笔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小测验成绩、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程度、实训报告写作、团体配合情况和课堂讨论情况。其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的教学参与程度、实训报告写作、团体配合情况和课堂讨论情况等所占考核比例应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笔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平时小测验成绩等所占考核比例基本持平,充分地体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课程的课程特点。这种全程式、综合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课程考核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公正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一定压力,督促学生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

(五)课后延伸互动环节

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深层次地运用于金融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而且促进了多样化信息的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际上,广泛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任课教师仍然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广度和深度的延伸,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建立任课教师个人主页、课程网页、课程QQ群或课程互动信箱等网络信息传递方式,不仅可以提供课外学习的良好载体,保证课程信息的互相交流和相关资料的集体共享,更方便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有效地将师生互动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而且学生们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最新管理方法、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充分汲取各国商业银行业信贷管理的有益经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此外,利用这些信息载体,可以邀请往届学生将课程学习心得、商业银行实习体会和实际工作经验与学生分享,还可以邀请理论研究学者和实践操作专家就信贷管理领域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网上答疑和网上讨论,从信贷实践视角及时地丰富信贷基本理论,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对该门课程基本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力,更好地实现专业理论分析与实践业务操作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江其务,周好文,银行信贷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静琦,商业银行信贷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杨福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教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1).

[4]毕延彤,案例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北方经贸,2005,(12).

[5]李丽玲,喻菡蕊,论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

第12篇

一、小规模民办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规模民办园多为私人经营,园所各种软、硬件设施与公办园差距较大,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化办园,规范性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学前教育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呈现市场化趋势,小规模民办园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它们的诞生有利于提高我国幼儿入园率,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但当前学前教育市场又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一个层级分化的市场,处于市场高端的幼儿园掌握着优质资源,生源不断,而处于市场低端的幼儿园则面临着生源枯竭的压力,只有通过减少办园经费来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导向下的畸形发展,是造成小规模民办园规范性差的重要原因,如很多小规模民办园的内外环境及布局不合理,购买不合标准的软硬件设备,各项安全措施不到位等,这些都与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

(二)教师待遇差,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瓶颈。《教师法》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由于民办园经费自收自支,教师的各项待遇只能依靠幼儿园的经营效益,而小规模民办园在规模效益上的劣势地位致使教师的各项待遇普遍低于公办园。教师待遇差,身份不明确是造成小规模民办园师资素质低、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即使暂时合格幼儿教师,也终将流失。另外当前在园教师往往都是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多数教师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小学化严重,保教质量堪忧

普惠性民办园提供的是一种有质量的教育,而当前小规模民办园的保教质量亟需提高。表现在:首先,为吸引生源,民办园片面迎合家长需求,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把本该小学学习的内容下放到幼儿园,甚至违背幼儿学习规律开设一些所谓的“特色课”;其次,幼儿园教育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小学化倾向,如老师在教幼儿识数时只是单调地重复数数,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有的幼儿园有专门的教材,但这种教材只需教师将其导入多媒体,然后直接跟着多媒体播放的内容进行讲授,虽有师幼互动的成分,但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幼儿主体性和课程的生成性部分受到限制。另外,很多小规模民办园为了节省开支,直接让家族成员担任保教人员或者聘用一些未接受过任何幼儿保教方面培训的人员入职,这些都降低了幼儿园保教质量。

(四)外在管理缺失,内在管理不善

第一,我国幼儿园实行分级管理,各地教育、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幼儿园办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对幼儿园实行监管并提供帮助。但是当前公办园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向着更加正规化方向发展,而对民办园的监管力度明显放松,实际上小规模民办园更需要政府的监管,因为其举办者往往就是投资人,缺乏政府管理就意味着放任民办园向着“市场化”、“盈利化”趋势发展。第二,很多小规模幼儿园由举办者出资办园,实行家族式管理,表现为幼儿园教学、财物到后勤均由园长及其亲属负责,有管理制度但落实程度低;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重保轻教,缺乏正规化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等。

二、小规模民办园的发展对策

尽管小规模民办园存在诸多问题,但要彻底取缔这种小规模民办园并不现实,需要做的是如何改善小规模民办园办园质量,使其朝向普惠性方向发展,保证幼儿获得平价优质的教育。

(一)加大政府的监管和投入力度,规范办园行为

学前教育事业兼具教育性和福利性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支配,在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特别是弱势群体入园问题上,在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在诸如此类关系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政府必须“出手”。

首先,财政支持是小规模民办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继续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地方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教育专项经费奖补那些在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等级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幼儿园,鼓励其向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但财政扶持必须建立在“非营利性”基础上;其次,明确责任监管单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督促民办园规范自身办园行为,保证受教育者和办园者双方的合法利益;再次,师资力量匮乏是民办园发展的瓶颈,要吸引优秀教师,稳定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政府可提供一些优惠条件鼓励优秀幼师进入薄弱民办园,对已有合格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以稳定教师队伍;派遣公办园幼儿教师,以协同发展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小规模民办园提供有质量的普惠。只有多方协作才能为小规模民办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其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规范幼儿园自身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科学化管理幼儿园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措施,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科学化管理应该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协调管理中人、财、物、事、信息、时空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小规模民办园虽规模小,但要正常运作,不能缺少一个完整规范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有效管理,首先要在总结本园和借鉴它园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幼儿园管理体系;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让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同时管理体系应该科学化和透明化,确保幼儿园管理和运作的公平性,教师也会在透明的管理体制下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

(三)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质量和待遇一起抓。因而,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园教师的培训,在缺乏优秀教师进入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及幼儿园对现有幼儿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和各级培训机会,以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入职资格;建立教师群体合作交流平台相互分享工作与学习经验,或让教师去名园观摩并分享学习心得,还可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门指导。幼儿园管理者也应帮助教师规划专业发展前景,让教师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1.

[2]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