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05:2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机技术推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当前农机推广面临的问题
1、推广形式的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推广产品种类少,渠道单一,农民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土地种植作物种类有了自主决定的权利,通过对种植获得最大的收成是农民迫切的要求,以满足生活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以计划为主的推广手段就会显得落后与陈旧。农机市场放开后,加快了各种农机产品推旧出新的速度,另外,国家在2004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机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农机质量与农机数量年年提高,农机技术装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那么农机推广部门要想生存与发展,就要了解农民需求,主动寻找市场,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手段,才能跟上农机化发展的新步伐。
2、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县乡财力不足,对科技的投入仅限于工资和很少的专项经费,没有能力投入到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工作中。基层农机部门工作条件差,技术装备落后,服务手段落后。同时,基层推广人员待遇差,影响了基层农机推广机构队伍的稳定,制约了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人员素质低制维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在乡镇改革过程中,乡镇农机站合并后,农机仅仅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对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专业性又很强,如果没有配备专门的农机人,很难开展工作。特别是新技术新装备更新速度很快,农机人员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很难适应农机发展的新形势。另外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导致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的出现,增加了科技推广的难度,制约了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创新思路
1、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素质要提高
对于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要杜绝凭关系上岗,要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同时,健全技术推广队伍,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农机大户或种粮大户作为推广员,带动农民搞科技宣传,提高农机推广效率。
2、要注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
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对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来说,是一个现实的挑战。对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来说,主动学习的动力并不高,有必要让他们多参加技术培训。结合新技术新装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提高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关键措施。
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模式创新。
(1)对农民要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农民的需求,使传统的推广模式与农民急需的技术传授相结合;
(2)使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更加有效发挥技术优势,定期与不定期的巡视、指导、培训及帮助农民使用、维修与操作农业机械;
(3)对农机推广的宣传途径要创新,通过设立技术咨询电话或设立业务网站,这样可以随时传递与反映农机技术方面的信息与问题,农民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查询或咨询相关农机技术问题,并设立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的交互平台,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
4、对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创新。
由于许多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仍然是七八十年代的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受知识视野的限制,很难胜任当前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那么就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政策、待遇甚至职称上的倾斜来吸引高层次的农机技术推广人才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同时要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的定向培训,要建立完善、公正的考评制度,真正使推广人员的工作得到及时的考核与肯定,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5、对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与制度的创新。
作为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的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可以适当放活经营方式,丰富推广体系与制度的建设。比如和各农机企业、农机研究相关的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并与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或者单独承担部分农机技术推广或农机研究相关的课题等,这样既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可有效地发挥农机技术推广的优势,以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6、农机技术推广思路的创新。
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创新的主要问题是老化的推广思想与意识。首先要有推广思路的创新,才会有行动的创新,显而易见,没有创新思路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就不会有工作突破的队伍。要实现推广思路的创新,就要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推广项目等传达、推广经费等着拿、成果验收等着查”等被动的传统思路,要主动联系项目、扩大政企联合拿经费。并不断的去总结、分析各项法律法规,做到市场与农民的需要和推广,既需要什么技术,就推广什么技术。真正做到想与农民所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与做到农民的前头,尽可能地千方百计地为农民服务。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设施
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基本模式,设施农业对于促进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都有极为显著的作用,政府也极为重视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发展与其自身高度的机械化密切相关,设施农业实际上也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一定意义上来说,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决定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上限。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及生产思想等主客观因素制约,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1设施农业及其机械化技术概述
1.1设施农业的含义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是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能够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需要的光波、良好的防尘抗污功能等。它可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国内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设施农业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使其成为了国内农业未来相当长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
1.2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
设施农业机械化本身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趋势,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依托机械化进行农业生产,并以此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顾名思义,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设施农业发展时所需要依托的机械化相关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本身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特别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的不断发展也使得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种类不断增加,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也得到了保障。例如,日光温室棚外机械主要是卷帘机,在不应用机械化技术的情形下一个人卷放一栋温室大约需要2小时,使温室储热保温和光照性能下降,不同程度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使用机械卷帘减少了劳动强度,卷帘时间仅为十几分钟,使光照时间增加了2小时左右。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本身与设施农业密不可分,其实际上也是机械化技术的一个具体分支。
1.3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意义
设施农业机械化虽然具备诸多先进性,然而技术本身优势的发挥依然需要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也是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本身更是具备多重意义。首先,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直接有利于技术优势更为明显的发挥出来,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刚刚起步的地区之中,进行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将会显著提升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与水平。其次,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设施农业本身已经成为国内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设施农业占比更是逐年攀升。在设施农业对农业发展贡献力逐年提升的背景下,进行较好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够极大地促进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2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难点
2.1资金支持不足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面临的首要难点便是资金支持不足,尽管国家对于三农的帮扶资金规模逐渐增加,然而三农帮扶资金是专项资金,其使用的方向有严格要求,三农帮扶资金规模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规模的增加。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且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国内的整体推广效果不甚良好,其本身对于国内设施农业进行全面覆盖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支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不足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与国家财政对于设施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重视程度不足下所造成的一个现象,在财政预算中并未将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宜纳入到其体系之中,这也导致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难以到位。政府作为农业发展的直接调控者,在资金支持上力度上的不足也导致了当前的技术推广难以高速进。
2.2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也面临着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这一状况,尽管国内在机械加工与制造上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国内机械设计,特别是创新设计水平依然十分低下,这也使得当前国内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在与德国及美国等传统设施农业发展大国进行横向对比时可以发现,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相对低下。就国内当前设施农业技术创新这一问题而言,其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驱动力不足,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化技术不同,其在创新与设计上的难度相对较大。国内耕地面积众多,地势地貌相对复杂,这也为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带来了很大压力。相对落后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并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且相对落后的技术极为容易被模仿,其在推广上自然难以顺利进行。
2.3设施农业机械种类不全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依托具体的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技术本身的优势也需要通过既定的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体现。对于农民而言,设施农业相关的机械化设备表现的优异与否是衡量技术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的根本性因素,一旦相关机械化设备无法较好的付之于设施农业发展,其在推广上自然无法顺利进行。前文已经提及国内农业发展的具体状况,而在地势地貌复杂这一状况之下,国内当前已有的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并不能对国内设施农业发展给予较好的满足,很多地区的设施农业开展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设施农业机械化设备种类不齐全将直接导致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缺少了现实载体,也使得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东南沿海等平原地区的推广事宜极为顺利,而在西南等丘陵地区的推广则极为缓慢。
2.4基层技术人员数量较少
设施农业本身的发展存在着天然劣势,其在农村及乡镇地区发展使得其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国内设施在农业发展上自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这一客观事实的制约。就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而言,基层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也使得其推广的难度大为增加。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在购买机械化设备及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时十分注重售后问题和技术支持问题。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大多对机械技术并不了解,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也使得其对于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的实际需求较高。国内农村乡镇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技术人员中机械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十分低,大多数机械技术相关人员也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农机维修。这也使得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往往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状况。
3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路径
3.1持续性增加资金支持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需要持续性增加资金支持,部分地方政府在区域内部设施农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供阶段性资金支持,这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并不能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供实质性帮助,对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需要成为一种持续化工作。对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应当纳入到三农帮扶体系之中并将资金支持的规模进行确定,纳入到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中。
3.2重视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对技术创新事宜给予高度重视,着力解决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这一状况。首先,国家与地方财政应当对于从事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企业与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及支持,使得技术创新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此外,政府需要重视引进国外先进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增强中外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交流来促进国内技术创新事宜。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更需要结合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实际,以设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状况来进行针对性创新,使得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技术转换率得到明显增强。
3.3开发出与农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农机设备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借助具体的农机设备,这也使得开发出与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实际相符合的农机设备成为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关键。国内农机设计机构及企业需要重视精细化农机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丰富国内与设施农业发展相关的农机设备,使得设施农业相关农机设备能够较好地承担起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责任。例如,在地块较为零散的设施农业发展上,可以考虑研发与制造一些便于操作,实际体积小的农机设备以进行设备的较好应用及技术的较好传播和推广。
3.4加大基层技术人员培养力度
基层技术人员对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至关重要,这也使得国内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增加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当鼓励技术人员走向基层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建设。此外,政府需要对于基层的设施农业相关机械设备经销商进行技术培养服务的提供,使其具备一般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能力。增强基层技术人员培养更需要设施农业相关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付出相应努力,在设施农业设备销售进程中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4结语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上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与难题,然而设施农业发展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事宜需要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工业发展水平目前获得了显著提升,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未改变,而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研发,只有更好地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才能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起来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周国强,费建成.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路径研究及思考[J].民营科技,2016(08):45-47.
[2]霍兴林,马晓媛.天津武清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当代农机,2016(02):33-37.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推广;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网络发展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现阶段,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各行业生产中,当然,农业上的应用成为必然,尤其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影响。
1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含义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信息时代。于是,信息技术开始出现在各行业中,以农业技术应用为例,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中的应用,将工业技术发展推向了新的发展,使得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发展。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农机技术还是农机管理中,都有不同陈谷的提升,推动了农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时,其效率相对于传统的生产过程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机推广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契机,加快了农机技术的推广,因此,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推广中具有重要作用。
2农机技术存在的不足
2.1应用水平较低
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农业发展起步较早,农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农业生产时,农机信息应用水平较低,多数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在农机具上,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缺乏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农机设备中应用定位装置,但是缺少相关辅助工具,使得定位系统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进而影响农机使用,另一方面,在农机技术和网络发展上,缺少融合,没有充分融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较低。
2.2市场供给不足
农机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还包括:市场供给,严重不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农产品在我国市场发展上受到限制,不能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这样一来,对我国市场发展而言,成为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阻碍。
3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表现
3.1在农机生产产量上的表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成产量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生产产量分析具有繁杂性的特点,因此,传统的分析技术,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其结果并未有显著的体现。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产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工作效率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在植物生产产量分析过程中,农户可以应用GPS定位系统,通过GPS定位系统,能够对农业生产实行全面的定位,加之,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控制,使得数据更为精准,更有说服力。比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对农作物生产状态进行实时观察,然后通过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将数据信息合并整合,形成产量分析。
3.2在精确整地技术的中应用
整地工作在农业工作中,是一项基本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中,受一些外在条件限制,使得整地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与农作物生产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在整地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就现阶段卫星定位系统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更为平坦,并且无需大量的人力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土地信息系统中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使得农作物生长状态一目了然,做到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提升了工作效率。
3.3农业网络技术发展的应用
目前,在农机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农作物网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联网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应用,同时确保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进行蔬菜种植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种植过程更具有新时代的象征。在蔬菜生长阶段,农户可以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控设备,这样一来,就能够对蔬菜生长过程实时监控,同时,也为农业种植人员提供了最佳的工作环境,当发现蔬菜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调节,给予蔬菜作物一个充足的生长条件,进而提升农业产量,并且确保生产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推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农机推广工作更为系统化、科学化,继而确保了农业生产效率。笔者分别从: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含义、农机技术存在的不足、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表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希望:农业发展能够走向更高的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6,(3):37-38.
[2]林建.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4,(3):80.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如何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实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民、基层劳务人员生活水平是国家目前的研究方向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更是取得了良好成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模式农业发展所遗留下的难题,更是凭借其方便快捷的技术特点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有益的帮助。
1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1.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勘测地面景物的综合技术,其本身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出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形成图像达成对目标的监测。遥感技术本身应用广泛,军事侦察、民用性质的土地规划、环境污染监测等均在可运行的范畴内,在农机技术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遥感”是将遥感技术与农学及农业相关技术原理相结合,借助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对土地的利用现状、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监测、栽培环境的影响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调查[1]。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作物的相关估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特定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凭借地理学、地图学及相关计算机科学的运用对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现象与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与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地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技术不仅让抽象化的地理环境具有了数据、属性与特征进而帮助相关人员分析研究,还拓展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服务对象,促使人们的生活发展朝着“数字化”的趋势前进。《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农业的应用》中更是明确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特征、功能与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以供给农业、地理、生态环境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2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改进灌溉技术
农业灌溉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由最为传统的“人力灌溉技术”,再到“水泵灌溉技术”与“滴灌”的运用,对人力资源与时间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并且长时间的应用下去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灌溉困难与资源浪费。以“水泵灌溉技术”为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的支出,过程看似简单只需要在水源处设置水泵、拉水管接电源就可以实行自主灌溉;但是灌溉过程中却加大了水资源的浪费,灌溉面积的不均匀还会造成局部缺水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2]。正因如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及时改进灌溉技术,结合科技智能的信息技术创造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灌溉技术,以同时实现:灌溉需求及时化、灌溉分区针对化、灌溉高效节水化这三点,对灌溉情况进行验收检查、观察对农作物的影响与生长情况的进展。
2.2合理施肥
不同于传统的施肥方式,在农机技术中适时适度地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理施肥。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新兴信息化监测方法的应用让农作物的生长历程更为具体,甚至给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了数字图像化的合理依据。在农机技术推广中运用信息技术施肥,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测土施肥、数据记录、数据查询导出、数据分析改正。以测土施肥为例,以往施肥人们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积累的经验去选择应用,而信息技术下则不同,技术人员可以凭借信息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的情况确定施肥与灌水时间、灌水次数与灌水的数量,进而提高肥料的使用率,最大化的降低用肥成本,实现肥料合理高效运用[3]。其次,正确合理施肥本就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分析监测,技术人员可通过输入测土的数据计算出土壤与所施肥料间的关系,针对土壤中缺少的营养元素进行补充,进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2.3科学种植,提高精准度
科学种植是指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按照市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进行农业的相关生产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培养生产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进而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农机技术的运用水平,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收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种植选择上提供准确科学的检测方法,还可以为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相关技术人员应顺应时代的改革变迁,将科学性的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采取科学种植方式的同时提高相应的精准度[4]。不同于传统理念上的“无依据”尝试,科学种植更注重对土地、肥料、专业技术的应用把握,明确规避种植风险与土壤肥料间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的种植理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树立正确的种植方法与技术应用。
3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建议与对策
3.1科学推广提高认知度
想要在农机技术中推广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改变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改进特色种植。以一些偏远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散户为例,受传统的种植观念影响,种植人员在技术上完全遵循传统种植模式,极力追求种植果实的大小,认为果实越大种植效果便越好。当然也不乏存在着“过渡型”改变传统理念中的种植人员,这类人员往往是现阶段参与农业改革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不同于前者,他们在种植想法、种植技术上想要趋近于新兴种植理念与新兴技术,但他们却又无法“对症下药”、在行动上无依无据无法实现改变。正因如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应用的宣传力度,鼓励相关技术人员科学推广以提高农户认知度。把握新技术再种植,避开传统观念的“大果实,小果实”,多思考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怎样才能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怎样才能把握农业发展和市场的“新”观念,怎样才能发现好处,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推广应用新技术,引导他们改善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新技术在农户中得到推广,从而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强对农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切实加强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列为重大任务之一。当前,国家对农机技术的运用尚未成熟,想要在农机技术中运用信息技术更为困难。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农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农机装备的研发创新”和“农机技术的建设改进”两个方面入手,打造有技术、有效率、有目标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制定合理长远的培养计划,科学规划培养体系,选择能够调动积极性的培训方式,善于从团队中发掘运用人才。相关部门应分析农机队伍建设现状及农机人员缺少的原因,加大落实农机技术人员的体恤政策,注重农机技术的引领与推广,使农机技术人才不再流失[5]。
3.3在农机技术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兴技术的崛起并不能代表农业的进步,技术的广泛研究与种植人员对农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匹配。目前,我国农机技术应用仍处于推广阶段,工作难度大,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完善,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农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开展科技示范户宣传活动,以“面对面”“零距离沟通”的方式,帮助农民了解信息技术和农机技术。相关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鼓励种植人员尝试选用新品种,推广使用新技术的同时激发种植户的探索欲,通过不断的成果展示与实践研究让种植人员感知学习,用心参与日后的技术学习提高自身的种植素养,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相关部门注重强化农机信息技术知识,让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的运用得以保障,有了知识体系的建立推广,技术应用的困难也将得到缓解,基层人员想要学习掌握、运用这一技术也变得有依据、有对策,避免了盲目追从改变种植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偏远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种植户,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提供政府鼓励支持的相关政策,种植户有了政府扶持对农机技术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清晰,农机技术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全民化”,农业的发展均衡才能实现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关键词 农机技术推广;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27-0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in China
XIA Zhi-yong
(Taomiao Tow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 of Jieshou City in Anhui Province,Jieshou Anhui 236500)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in China was described,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wer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achinery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significan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
1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农机技术有效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才能促使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农民劳动强度的不断降低,农业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并且最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带来的是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增加,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之一。大力推进农机技术在农村的不断推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另外,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对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2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推广力度受限
农机技术推广资金不足制约着其推广力度的加大。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用于农机推广的比例不足0.2%,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0.6%~1.0%,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机推广资金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也达0.5%左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一直都没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因为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除了要为农机技术推广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之外,更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确保农机技术推广顺利进行。
2.2 农民文化不足导致接受能力较差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且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直接导致农民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接受能力不足,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在这种大背景下,想要采取新的农机技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需要各方不断努力。此外,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也进一步导致其对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不够了解或信任,农民看不到眼前的收益便不舍得进行投资,毕竟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农民来说,是否有相对较高的预期效益,是很重要的因素,因而在选择农机技术时,都会仔细权衡,而这时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便很可能导致其轻易放弃使用农机技术。
2.3 传统机制不足导致推广动力不足
在现有的推广机制下,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很难发挥其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农机技术推广目前还是依靠地方政府进行推广,而且大多因为历史原因而流于形式。不论是对于农机推广人员还是农户,缺乏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或保障制度。由于政府派驻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农机推广质量下降,并且最终的受众也因此无法安心接受推广宣传,由于宣传主体的不负责,使农民不仅对政策缺乏信心,而且对政府工作不满。一项政策如果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便难免流于形式或者成效不高。
3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
3.1 增加财政投资,保障推广进度
政府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机技术推广的有效进行。首先,应该凝聚力量,设立农机技术推广的专项资金,对于资金的来源、使用和审计等都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规划,要做到专款专用并且保证财政投资的资金用到实处,政策执行力度必须随着配套资金投入而不断加大。此外,还要不断优化农机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结构,减少政府投资直接进入农业生产和流通范围,而且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和宣传的力度。只有提高农机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得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3-4]。
3.2 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宣传推广
应不断加大对农机科技推广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下转第229页)
(上接第227页)
农机技术的认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机技术推广效果,关系到科技兴农在农村的扩散,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机技术的推广作用,才能保证农机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更加迅速和快捷,这也是众望所归。因此,政府要将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联系起来,切实将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把农机技术推广和农民文化培养列入地方各级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3.3 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推广动力
由于以往的工作机制难以满足现当代农机培训推广的要求,所以务必发挥政府的主心骨作用,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并且促使其落实到位。政府要不断加强对于农村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在农机技术推广中付诸实践,在职称考评、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方面向农机技术工作优秀的人员进行倾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保障农机技术的高效推广。此外,要努力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让农民深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机技术的作用更加重视,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的覆盖率。
4 结语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认识,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好,争取早日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是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农机职业技能推广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只有这样,传统农业才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5 参考文献
[1] 华国柱.当代农机实用新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0.
[2] 江奇春.农业机械与商品农业[M].姜吉雄,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农机技术推广 保障条件 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65-0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种体制以省、地推广为基础,以县推广站为根本,以乡镇农机站作为桥梁来进行相关农机技术的推广。它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产物,推广形式单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推广方式权威下降,成果也逐渐变弱。政府主导的单一性推广体系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推广的需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更是无法以最好的方法将新农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民以及农机用户之间进行推广传播的目的。同样,旧体系也无法满足农民通过新技术来增加收入的目的。因此我国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上的体系变革以及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
一、革新农机技术的推广体系
为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体系必须以官办为基,民办为辅的双轨化运营模式。将“官方”与“民间”进行有机的结合,统一进行。
在农机化推广工作中的实践调查发现,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是最关键的问题。由于有的推广项目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会有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推广形式以及组织体系。
1.民间组织推广模式
民间组织推广模式一般是政府来进行主导,农民来开办的科技推广团体。他们以自由平等、互利自愿为基础建立的,主要有农机协会、合作社、研究会等形式。这种协会组织通过会员们的会费来作为活动资金,开展相关的技术推广、经营作业等活动,这种协会的优点是既为会员提供相关服务,又能保障会员家庭的自主经营状况。
2.农机企业的辅助推广模式
该模式以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以企业投入来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比较适宜一些经济利润可观但投资较少、技术简单、农民容易接受的推广项目。主要推广方法有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大户合作,有时也会加入研发单位或者中介服务组织。
3.政府支撑的推广模式
该模式通常是政府来投资,由相关的政府推广机构来进行推广,投资项目主要是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性且需要庞大资金投入的项目。政府支持对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推动具有非常有效的保障作用。
二、完善关于农机技术推广方式的社会建设制度
1.多元化发展不同的农机技术推广相关团体
扩大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团体组织,努力创造和建设国家级技术推广团体以及其他相关的高校、社会的推广基地。将民间的各种合法农机协会或组织团结起来进行合作推广,共同为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出一份力,实现农机技术推广相关团体的多元化。
2.完善国家现有的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机构
为适应现阶段的农机技术的推广情况,需要积极完善各阶级的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专业机构配备,保证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相关技术相配备。还可以建立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来完善各级农机站结构,也可以根据优势产业的不同建立专业农机站或者进行特色化综合设置。
三、关于创新农机技术的推广体系保障条件
1.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农机技术进行推广的基础。一套完善科学的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薪资以及奖励制度三方面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聘用制度,全员聘任制,公平、公开、公正地聘请所需的人才,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在薪资管理上,必须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绩效挂钩,将绩效与薪资挂钩,促进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关于奖励制度,可以设计一套激励机制,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农机研究和推广的工作上来,并且对于有较大贡献的推广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工作人员。
2.建立多层次的农机技术推广投资团体
政府要发挥其行政职能和政府威信来向全社会筹集用于农机技术推广的社会资金,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保证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各级政府部门还需要对新技术以及新机具在农机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
1适合黑龙江省的农机化新技术
农机化新技术是根据农业具体生产环节的需要,研制新型适用的农机具及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满足广大农业需求者的需求。
1.1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
针对我省大豆生产模式,在推广大型拖拉机精细整地、大豆精播单粒下种、药剂灭草免中耕、机械收获等重点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技术、垄三栽培技术、气力式播种技术、覆膜播种技术的推广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大豆规范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新模式。
1.2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针对我省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的水稻种植制度,推广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水稻规范化育秧及机插秧技术,水稻机械除草技术,水稻联合收割机械化技术、产地烘干与加工机械化技术。
1.3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结合我省玉米主产区不同品种、种植制度和生产条件,推广玉米免耕深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设备。在大力推广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的同时,搞好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不断完善我省玉米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各环节配套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应用,逐步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4甜菜生产机械化技术
甜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整地、播种机械,育苗移栽及中耕管理机械、收获机械。其中育苗移栽技术是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量的方法之一,开展甜菜移栽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5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马铃薯生产条件及特点,重点推广适宜的薯类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与配套作业机械。
1.6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黑龙江省旱作地区,大力推广以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深松、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装备。积极探索适宜黑龙江省的技术路线及主推机具产品,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机制。
1.7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对靶喷施、弥雾施药、无滴漏喷杆喷雾施药等新技术与配套机具装备。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优势农产品产区,重点推广精密喷洒、雾滴防漂移及智能化施药技术与装备。
1.8农机节能技术
宣传农业机械使用技术,增加农机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知识,增强农机手科学的维护保养技术和知识,使广大农机手掌握节能技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积极推进农机检测技术,保持农业机械良好的技术状态;制定农业机械能耗标准,积极开发普及精量作业、变量作业和多功能作业农业机械产品和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减少作业中的能源消耗。
2推广探索
2.1农机化新技术推广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及配套的机械化工艺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通过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2新技术推广的探索
2.2.1建立新技术推广的投入机制
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具有社会公益性特点,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农机部门承担的购机补贴、优粮工程、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科技示范场等中央及地方资金项目,开展新机具选型、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2.2加强新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
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模式,改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提高人员队伍素质,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场、农民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体系。结合黑龙江省特点和区域优势,拓展农机新技术推广领域,探索和创新推广机制。
2.2.3推进农机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
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的研发与服务,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为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服务。
2.2.4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
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通过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2.2.5组织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切实发挥农机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人才、技术、设施等优势,开展适应农民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
[关键词] “十二五”期间 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存在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20-02
引言:“十二五”期间,随着景谷县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战略和打造普洱市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园地,政府加快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机技术推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特别是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拉动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引导农机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仍需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持续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1 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状况
1.1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成效显著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是农机化加快发展的“助进剂”,景谷县自2006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该项工作一直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96.82万元,拉动农民购机投入4262.35万元,补贴面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受益农户4185户,补贴各类农机具4526台,这些机具服务于全县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烤烟、茶叶、水果、蔬菜、橡胶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耕、种、收、加工等各生产环节,以及畜牧水产养殖的饲料加工和鱼塘增氧等生产环节。在购机补贴政策拉动下,各类农机拥有量迅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2015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77652.49千瓦,比2010年末212234千瓦增长31%,其中拖拉机拥有量5667台,比2010年末5108台增长11%;拖拉机配套农具4310部,比2010年末3624部增长19%;2015年全县完成机耕面积35.26万亩,比2010年28.48万亩,增长24%;水稻机插秧面积1650亩,比2010年80亩增长近20倍;机收面积7.81万亩,比2010年0.68万亩增长10.5倍,其他各类农业机械和作业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2 耕作和收获机械快速发展
通过“十二五”期间持续推广应用,充分论证,有选择地扩大引进机型,加强技术指导、配件供应和信息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购机负担,小型耕整机、微耕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和稻麦联合收割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15年末,全县拥有小微型耕整机9197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925台,为粮食、甘蔗、烤烟、瓜果、蔬菜等产业的田地耕整环节提供了生产力保障;稻麦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30台,实现全县水稻小麦机收率达45%,大大提高了水稻和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特别是近年来小型收割机的推广,填补了半山区乡镇水稻和小麦收获机械化的空白。
1.3 茶树修剪机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
茶叶是景谷县的一大经济作物,自2005年开始引进示范茶树修剪机以来,通过“十二五”期间持续推广应用和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目前全县拥有茶树修剪机1500余台,年机修茶树面积达7万余亩,节省人工5.3万个,进一步提升了全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有效缓解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1.4 水稻插秧机和甘蔗种植机引进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效果
景谷县于2008年开始引进水稻插秧机、2010年开始引进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甘蔗种植机进行试验示范,通过“十二五”期间坚持不懈的示范推广,至2015年全县已拥有插秧机5台、甘蔗种植机14台,累计示范面积0.5万亩和1.2万亩,两项新技术新机具已逐步在全县推广应用,填补了景谷县水稻机械插秧和甘蔗机械种植的历史空白。
1.5 常规农业机械普及应用
随着景谷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给农副产品和饲料加工等常规农业机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茶叶、饲料等加工已从过去的粗放加工逐步向着精深加工的方向迈进,通过加强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和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发展,有力促进了这些机械在全县广大农村地区普及应用,对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6 扶持建立民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十二五”期间,由于景谷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但分散的农机经营模式满足不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农业发展需求,就此问题,农机部门认真开展调研,扶持建立了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人数达87人,农机拥有量达239台(套),其中大中型轮式拖拉机75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50部,联合收割机16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对协调农机经营秩序,提高农机经营效益,保障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全县推广新技术新机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 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推广项目争取难,推广经费不足,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各类机械发展不均衡和拖拉机农具配套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装备结构应进一步优化。
2.2 机构改革后,县农机局合并县农科局,下属推广、培训、安全监理三站合一为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虽然农业农机工作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协调和加强,但农机推广工作的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难以更科学地实施推广业务。
2.3 县级农机推广队伍知识、年龄逐步老化,组织学习深造机会少,新人进不来,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农机推广岗位后续技术力量不足。
2.4 乡级农机推广业务出现弱化现象,有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没有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开展农机技术推广指导工作。
2.5 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推广模式和激励机制有待改进。
3 新时期持续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建议
针对“十二五”期间景谷县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了在新时期持续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3.1 围绕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农机推广项目,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要围绕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积极组织申报农机推广项目,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使用和发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引导农机均衡发展,提高拖拉机农具配套率,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从整体上促进农机化水平提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景谷县发展现代农业服务。
3.2 要选准农业重点生产环节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目前景谷县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田地耕整机械化程度较高,水稻、小麦收获机械化已有一定规模,水稻插秧机和甘蔗种植机还处于低速发展阶段,应继续抓好水稻机插秧和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引进小麦和玉米播种机械、玉米和甘蔗收获机等新技术新机具开展试验示范,同时要重视围绕茶叶、咖啡、烤烟、瓜果、蔬菜及养殖业规划引入先进适用的机械进行推广应用,促进全县粮食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3 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率先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示范应用工作
一般情况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经济实力较强,对新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认识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农机推广部门要选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技术宣传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做好扶持发展工作。
3.4 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模式,强化推广功能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市县有关农业农机的政策法规,依法保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提高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加快农机化进程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认识,经常向县、乡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农业主管部门汇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展情况,邀请他们参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现场,切身了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主动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完善县、乡推广体系建设,增设农机技术推广岗位,解决农机推广资金和后续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改善推广设施,加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升队伍素质;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制和工资与绩效挂钩制度,调动推广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方法,努力创新推广模式,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走政府、农机科研单位、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民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多方投入的多种推广模式并存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功能。
4 结语
“十二五”期间景谷县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十三五”规划期,必须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创新思维,抓住机遇,持续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围绕全县农业总体规划和农民需求加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快农机科技成果最大化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全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机推广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I(2012)02(a)-0154-01
1 农机技术推广的原则
农机推广涉及多学科,需要诸多部门相配合,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农业机械促进法》,我认为农机技术推广的原则应包括以下几点。
1.1 坚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即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推广法》第二章第一条明确规定: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的,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这里所说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指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机新技术而带来的增收节资的经济效益。然而经济效益高低,其不可避免的要受自然环境,时间、政策、价格、社会进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认真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反复论证,着眼道远,慎重选择推广项目。
(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农机技术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导产业的开发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整合、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才资源的利用)和社会文明的影响。即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也可称之为相关效益。
(3)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农机化技术与改善生态环境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环境质量相关。因此,推广的农机新技术,还必须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如果园机械种草履盖,不仅培肥地力,节水保墒,而且还可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
1.2 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即科学原则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以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为出发点,应以产前、产中、产后为延伸,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因此,引进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
1.3 坚持农机技术与农艺有机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原则
受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影响,高效农业对农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农艺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农机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要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一是要充分吸收相应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于协调;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要进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1.4 要从实际出发,遵重劳动者意愿。即因地制宜的原则
确定推广项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死搬硬套,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到该技术或机具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二是要遵重劳动者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农机推广部门要配合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比如西部大开发、生态农业建设等)和国家的经济战略调查,积极推广适用技术。应充分考虑到各地气候条件、耕作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基础等因素,这就需要推广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示范、技术培训等工作,使群众能够认识它、自愿接受它、应用它。
1.5 坚持依法推广的原则,即守法原则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推广工作者,必须树立依法推广的思想,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把产品质量关。选用的机具必须适用、安全可靠。没有通过鉴定及推广许可证的产品一律不予推广。另外还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使群众或机手能够了解机具性能,掌握操作要领,做好安全生产,抵制伪劣农机具进入推广市场,以次充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农机技术推广的方法
农机技术推广方法指农机推广部门或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的目标,在推广活动中采用不同的组织措施和服务方式。制定推广方法时应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定出简单、高效、科学的推广方法,目前采用的推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媒介信息推广传播法。利用媒介信息方式信息量大、传递快、覆盖面广、耗资少的特点,把要传播的农机化技术及信息,制作成音像、光盘、印刷材料等形式,通过有线电视、广播、电影、报纸、网络等形式简单、快速传递信息。
(2)现场演示、现场考察推广方法。利用现场演示,现场考察方法推广新技术,具有直观、真实、群众容易理解接受的特点。而现场考察演示,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季节或农时重点环节进行,最好在项目示范区或技术示范点进行。现场演示应与技术前期调查研究宣传相结合。利用该项技术完整的试验示范资料来启发教育引导群众,使被推广人员充分认识新技术的优越性。一般常采用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
(3)试验示范推广法。利用试验示范进行技术推广,就是引进或开发适合本地区(或本产业)的适用技术,选择具有推广代表性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用全面试验资料和科学技术数据说明可行性,从而启发人们自觉使用该技术。
摘要: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推广,农机技术推广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每一个农业工作者都应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从农业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到位、多元投入机制合理有效的建立、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健全、机械化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等方面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机技术;关键因素;机械化;生产体系
1农机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1有效节约人力,不断推进机械化发展。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农业所需的各种农业设备得到了有效的更新和使用,从而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农产品生产时间,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1];二是使用高效农业设备可以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增加农民收入。1.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技术中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与农田水利建设有关的设备。这些设备或设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可靠高效,有效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现代农业生产的风险。1.3改善农业生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来自环境污染。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受到环境污染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环境污染将制约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制约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然而,随着高效施肥和施用技术的出现,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和药物对农产品的危害及污染。
2农机技术推广和现代农业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充分了解两者关系,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农业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到位,多元投入机制合理有效的建立,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健全,机械化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2.1有效落实农业科学发展观。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政府职能中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综合全面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努力提高利用农业机械技术的效率,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好处[3]。另外,需要资源的最佳分配来整合和重新配置现代农业发展中可用的资源,从而增强农业机械技术的组织和专业化。2.2建立合理有效的多元投入机制。在农机技术推广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投入资金是大问题。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机械化和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我们应该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主导的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以及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渠道[4]。2.3建立健全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效建立,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农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因此,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健全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机械化生产的引导工作,不断的宣传机械化带来的好处,二是农业生产要积极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5]。2.4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机械化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让农业在节约人员的基础上发展更快,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农业机械化综合性水平的不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为此,我们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的促进机械化综合发展,其次要出台各种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提升机械化综合水平,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现代农业发展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没有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让农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认清两者的关系对于不断能提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加快水稻全程机械化步伐,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根据市政府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结合本镇实际,现对全镇2014年度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机植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渔业、畜禽等机械化技术,实现农机技术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新推广步行式插秧机30台,大中型拖拉机10台,秸秆还田机10台,特色机具400台套,机插秧500亩示范片1个,300亩示范方5个,力争三麦秸秆还田面积达2.5万亩,水稻秸秆还田面积达2万亩。
三、主要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发展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氛围。各村利用广播、黑板报、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水稻机械化种植、秸秆机械化还田取得的成功经验,镇农口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将新机具补贴的标准政策张贴到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购买新机具、应用新技术的热情。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进程,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用足用活中央涉农补贴政策,在省、市出台农机购置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新购步行式插秧机并在本镇作业100亩以上的每台补助1000元,300亩机插秧示范方每个奖3000元,大中拖实施秸秆还田面积200亩以上的村,市奖补资金全部奖励到村,各村也要创造条件,对新购机具也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3、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目前正是落实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关键时期,各村要紧紧围绕目标,着力抓好“三个到位”:一是责任落实到位;二是示范方面积落实到位;三是机具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全镇示范方建设和新机具推广任务。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制约因素;措施;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53-1
1 制约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小农经济思想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现代思想和观念尚未形成;山区经济相对滞后,人口分散,土地不连片,加之机械化投入不足,特别是大型机车、机具还较少;针对山区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研发尚未完全成熟,一些山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仍然是依靠传统的生产技术,效率低、质量难保证。
2 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2.1 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无公害、绿色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昧,为此,山区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2.2 农业产业化必然会带动规模化生产和社会服务
今后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农业产业化,通过公司+农户或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相对于大宗农作物,山区特色农产品属于商品化程度高、外向度好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加工后产品增值率高,具有实现产业化的巨大潜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必然会推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这为农机化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2.3 国家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增长
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土地税减免,逐年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民间资本是发展山区农机化的投资主体,作为农机化发展的资本积累,另外一部分的投资主体是回乡创业的民工,其投资的目标多是山区资源的开发。只要项目选准、服务工作做好,农业机械和农机人一定能在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所长,大显身手。
3 山区农机化发展进程和发展重点
发展山区农机化的基本内容:做好大宗农作物生产加工机械化,如水稻机械化、玉米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经济林、山资源的中耕、植保、施肥等,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寻求解决方法;山特农产品的贮藏、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机械化,是实现山区农机化的薄弱环节,也是未来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趋势。
4 发展山区农机化的措施
在做好产中服务的同时,主要做好贮藏、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实现山特产品的转化增值。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联市场,山上、山下协调的发展格局。 发展山区机械化,必须坚持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即是实现农民增收,它是一切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山区农机化的发展核心,发展山区农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农民增收,只有实现了农民增收才能做到山区农机化的全面健康发展;两个重点指的是在重点实现农机作业的基础上,以发展山特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流通机械化为重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今后一个时期,山区农机化要遵循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山区农业。服务对象重点是从事山区资源开发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合力面向市场;优先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山区农机化是特色机械化,特色就是效益。要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的优势,围绕市场找项目,围绕资源做文章。认真做好调研,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开发。推广设施农业装备、小型耕作机械、高效植保机械、林业作业机械以及节水灌溉设备,提高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5 山区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