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的安全教育

儿童的安全教育

时间:2023-04-11 08:3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的安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的安全教育

第1篇

一、安全教育要重视儿童切身体验和经验的基础性作用

如何有效增强儿童安全意识,一些教师和家长主要靠反复叮嘱,严加限制孩子行为的办法,如用不准玩火、不准下河游泳等人身限制来达到安全保障目的。这虽有一定效果,但难免有些儿童对成人的“谆谆教诲”不以为然,乘成人一不留神,就“自作主张”,弄出不少“意外”来。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名男孩在垃圾箱内取暖致死。2013年2月1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5名儿童在一废弃的烤烟棚中玩火,导致4名儿童当场窒息死亡,1名儿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虽然与家长和有关方面疏于监护、管理有关,但与儿童自身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无关系。一些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上“无知无畏”,在一定刺激情境作用下,时有发生把成人的叮嘱置于脑后的情况,背着成人玩火,酿成大祸。

幼儿之所以把成人“叮嘱”置于脑后,往往是对危害情景的切身体验不深,内心认同度不高。“‘体验的匮乏’是马斯洛描述某些人不能感受他们的内心信号时所用的词语。‘体验丰富’的人有很强的自我认识。需要灌输给人们的,需要他们加以发展的,正是体验丰富这一特征”。比如玩火,虽然儿童知道成人禁止玩火,而成人们却天天在用火或“玩火”,加上儿童缺乏火势蔓延威力的切身体验和直观经验,就难于从实质上理解成人控制其身体的意义,自以为自己能控制火势,对大人们的告诫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大人们虚张声势,危言耸听。一些地方一段时间平安无事,往往就会导致人们的思想麻痹,安全戒备意识淡漠,一旦出现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如火灾、溺水等事故,往往会在人们内心产生巨大冲击,安全防范意识就会强化一段时期。这也说明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的教育效果强烈。当然,教育不能依赖于付出惨重代价的切身体验。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产生的教育效果显著这一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直观、切身参与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澳大利亚经常开展模拟演习活动,如果衣服着火,告诉幼儿不要惊慌,到处乱跑,要做好三部曲:“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练习。

成人要乘着自己在身边能控制后果的情况下让儿童充分活动,并设法制造出他们控制不住的情形,如不小心烫着手(敷点药可恢复),或者在野外演练火势较大,令他们控制不住,需成人出手方能控制的情形,这样就能让他们切身体验玩火的危害、烟熏的难受,更直观地理解火、烟的性质和自己能力的弱小,进而谨慎从事。“在欧曼的研究中,蛇和蜘蛛使人害怕,是因为之前的经验,人们在第一次面对他们的时候并不害怕。只要有一次令人不快的接触,它们就成为恐惧的诱因,但是,这次经历必不可少”。因此,调动情绪体验在安全保护中的作用,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

二、安全教育要发挥儿童已有的切身体验和经验去同化间接知识的支撑性作用

切身体验和经验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理解那些直接感知的危害刺激情境,它们可以作为支撑性知识去同化那些不能直接体验和感知的极端危险情形。例如,一些成人往往只强调某一事情“危险”,但危险的程度也难于给幼儿解释清楚,只能说“会死人”、“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等等抽象的词句,而幼儿无法理解“死”是怎么回事。这就没有注意发挥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在理解新知识过程中的支撑性作用。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因此,成人要善于利用“类比”的办法,通过自身的“痛苦”和他人的不幸等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去解释“死亡”、“危险”等抽象词句。告诉他们:“死亡”就是最厉害的痛苦,永远不会好的痛苦,一直痛下去就会“死”等等。幼儿已经具有象征能力和想象力,他们会用经历过的痛苦体验和直观感知的危害,想象不断加重后的可怕情形,以达到对一些极端危险情形的警惕和规避。平时,成人应注意搜集因水、火、电等安全意识欠缺导致人身重大伤害和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例,结合孩子生活实际进行随机情境教育,这样儿童就很自然地把他人的经验教训与自己正在或平时进行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容易把成人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把教育简单等同于告诫、规定、要求或限制,如果成人的“教导”不能与儿童头脑中的相关经验发生联系,儿童就难于进行有意义学习,就难于把成人的“说教”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一般泛泛而谈的“说教”,难于形成儿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应通过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案例和情境教学,扩大儿童视野,培养孩子应变多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成人应通过与儿童交流、讨论媒体时常披露的一些意外事件,当儿童见多识广以后,就能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防范方法。当一个个案例贮存在儿童头脑中,“触景生情”,遇到相关类似情形,就会有所联想、借鉴,有所准备、预防和警惕。

三、养成儿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性格

生活中,一些自以为安全的事情也未必不出意外。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呢?安全操作规程是人类安全经验的总结和智慧,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安全隐患。因此要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案例和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养成儿童按规办事的性格,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视安全规程为累赘。比如不在公路边嬉戏、投掷石块;用火前一定做好防火准备,清理火源周围易燃物、准备足够水或灭火器具、不要在山林用火祭扫等;用电注意绝缘保护;下水一定探明水势,准备好长竹竿、绳索和救生圈等设备,做好安全应急准备;在草地嬉戏要事先在活动范围清场,避免被隐藏坚硬物、利器碰伤和毒蛇咬伤等等。在幼儿群体活动、游戏时,也应要求幼儿按秩序、按安全规程操作避免伤及自身和其他小朋友。成人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也要耐住性子,按安全规程以身作则。凡事“预则立”,幼儿长期耳闻目染,就会养成按规办事、不疾不徐的性格,把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王双宏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第2篇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数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49-02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历数近三年来国内所发生的灾难中,少年儿童都是受到伤害最严重的社会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约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平均每天约有44名学生死于各种伤害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教学班“集体死亡”,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对少年儿童构成的潜在威胁呈现新的形态和特点,关注儿童少年健康、保护儿童少年成长刻不容缓,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没有生命,无从谈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知识的主动普及和良好的普及效果,将大大减少伤害的发生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

1.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积极尝试。2008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合制作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9月1日,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约2.2亿人收看了该节目。

2.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机制的号召,体现儿童少年权利保护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倡议发起并实施了专项大型公益项目——“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同时设立了“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的推出和实施,旨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安全应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普及、教育培训活动,改善有关设施,培养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意外伤害应急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提高广大儿童少年安全应急技能和相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少年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远离伤害、远离事故、远离犯罪、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长。

3.中国安全教育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主办省略/。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模式

总体来说,加强儿童少年的应急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救技能,着重从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即教育的有效性上来考虑未来安全教育的研究方重点。

1.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从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应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仅有一次相关课程,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现在社会生活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形态多以大课堂宣讲为主,单向灌输,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理解和接受,互动交流性差;缺乏实际演练,即使有演练,也是走过场,直接导致学生对各种潜在危险和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对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安全教育的定义相对狭隘单一,没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要解决这些困境,在传统模式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教育成本大大提高:教育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相关配套设施需要跟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普及度也因此受限。

2.数字化教育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讲解安全知识、推广安全理念,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均将大为扩展。以安全教育电子出版物为例,其设计制作完成后,可推出光盘与网络两种版本,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版本,并就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不同设计制作不同的教学版块,推广到国内城乡学校。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媒体均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

现代媒体的受众面广,不仅针对学生,而且将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学会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

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二)期 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数字化设计研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四、小 结

数字技术使安全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和内容将更多的群体、单位纳入到安全教育的建设体系中,这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工程。这在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先蓉,罗紫初.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安全问题 协同教育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their studies, life,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aspects of security issues are increasingly exposed,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family,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multi dimension analysis of main causes of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put forward from the family, school and government and social aspects of one of the four construc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safety countermeasur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security problems; cooperative education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走出家乡进城务工、创业,将子女留在家中交由他人监管,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妇联2013年统计,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0%,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研究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由于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缺位和安全教育的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安全失保、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农村人口的素质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正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

1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类型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受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伤害;(2)受社会不法分子侵害;(3)轻视生命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造成自我伤害;(4)行为失范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根据有关数据案例显示,近年来频发的留守儿童安全事件主要集中在交通意外、溺水、女童遭事件。本文主要是针对前两类安全问题做重点分析。

2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水平普遍偏低,加之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无法对危险事件进行预判,容易受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除此之外,多数农村女童由于缺乏生理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哄骗、引诱、遭受害。

2.2 家庭因素

留守儿童家庭监管不利,家庭安全教育缺失。外出务工父母无法给孩子提供正常的生活照料与情感支持。祖辈监护人大多年事已高且个人健康状况不佳,往往只能做到物质上的满足和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和安全教育问题。

父母和祖辈监护人通常只能凭借生活常识和个人经验,以叮嘱的方式笼统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却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在面临实际安全问题时的困境。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亲及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提供有效安全教育的基本素养,家庭安全教育质量不高。

2.3 学校因素

(1)学校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力不从心。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一般还是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学业问题上,未系统地开设留守和相关安全教育课程(如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卫生常识等课程),也缺乏教授此类课程的专职教师。此外,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且对教师的能力及专业水要求很高,学校农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学校又缺乏对教师的动员机制和激励机制,很难持续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开展。

(2)学校传统安全教育形式效果不佳。学校安全教育以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形式书面主题教育为主,学生及家长缺乏学习主动性,因而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学校对应实施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缺乏实际经验。

2.4 政府因素

(1)政府对农村社区监管不到位。农村地区多处水塘周围没有安全护栏和危险警示标志,乡村道路车辆缺乏交通监管,违章摊位占道破坏交通秩序等都加大了留守儿童遭受交通事故伤害可能性。

第4篇

儿童安全及安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度关注的问题,这里从国外幼儿园及国外儿童道路安全教育方面的一些相关实例入手,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创设安全环境

美国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操场多采用橡胶木之类的材料,但同时也有适合幼儿开展不同活动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等。他们非常重视安全检查工作,认为现在看上去安全的环境设施不一定在一周后甚至24小时后还是安全的,因此他们有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

日本幼儿园中的绝大部分户外活动场地采用了硬沙土地,以减少摔倒后的损伤程度;单杠、爬竿等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塑胶垫子;秋千周围设置围栏或用白线标示,以提示孩子秋千摆的安全位置。他们的一些环境创设似乎又故意增加了危险因素,有尖尖屋顶的小房子用来给孩子攀爬,两棵高高大树之间有着大漏洞的绳网也是允许孩子爬越的。

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安全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国外的幼儿园教师在保护幼儿园安全及进行安全教育时,角度是多重的,也是灵活多变的。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相反,他们还会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刺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同伴”。

德国一家幼儿园曾调查过鼓励幼儿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施时间共持续8周,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也下降了,而对照组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当然,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教师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儿童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如秋千的使用。教师并不规定某一特定的玩法,但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荡秋千时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以免相撞。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模仿性极强,所以,澳大利亚教师时刻注意为幼儿树立安全行为的榜样,例如,当教师使用工具、餐具、电器时总是小心翼翼。此外,教师还注意通过言传来促进身教,使身教与言教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比如,烹调活动时,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当我炒东西的时候,我非常小心地不去碰摸沙锅的边缘,这样就不会被烫伤。现在你们也学我的样子,炒炒看。”教师给幼儿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让幼儿进行操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迅速掌握安全技能。

融入游戏、生活的安全教育

由于国外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游戏中自己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澳大利亚经常开展模拟演习活动。为防止水、火、电对幼儿的伤害,教师经常组织系列模拟演习活动,让幼儿从中学习安全防护措施。比如,为了预防火伤,教师告诫幼儿:万一衣服着火,不要惊慌失措、到处乱跑,而要做好三步曲,即:“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演习。在开展模拟演习活动时,教师经常邀请家长参加,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方式、方法,以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发现幼儿独自在家中应对陌生人时很容易引”狼”入室,给自己带来危险,因此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政府教育部门特别制作过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警方也专门为孩子制作了独自在家的安全手册,让孩子在涂涂画画中记住应对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则。对于这样的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园更多的是要求家长参与,将这些安全守则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在与家长的游戏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

预防救助措施完善

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6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从幼儿抓起,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瑞典特别重视对驾驶员的教育,认为年轻驾驶员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驾驶经验不足,多为非职业司机,驾驶经验相对较少,不能预见到危险情况的存在,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因缺乏经验、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二是心态浮躁、行事莽撞,盲目超速、超车,引发事故。瑞典还重视对卡车司机的教育。因为实践证明,卡车司机常常超速、超载,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第5篇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项目“民办幼儿园安全教育质量研究”(hmx015017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妹(1987―),女,河北沧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随着2004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全国各地民办教育快速发展。作为民办教育主体的城镇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出现。数据显示,到2008年民办幼儿园已占到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3%,近年来更是突破了70%。虽然数量激增,但是教育质量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在安全教育方面,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安全教育质量,也成了城镇民办幼儿园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问题。

一、城镇民办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1)管理者安全意识不强。

和公办幼儿园相比,政府在城镇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方面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没有配套的政策扶持,这就使城镇民办幼儿园的创办者将办园作为办企业,其目的是用来盈利。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一些城镇民办幼儿园违规增加班级数量和招生数量,搞虚假宣传。为了争取生源而压低学费,相应的各项投入就会减少。比如,聘用一些素质不高的老师,低价购买过期食品,使用伪劣的设施设备,等等。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度检查,民办园基本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从而为幼儿园安全埋下了各种隐患。

(2)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很多城镇民办幼儿园由于待遇较差、不稳定,招聘来的教师往往是一些学历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学经验缺失的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城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对“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到位,甚至忽视安全教育。一些教师对组织教学的活动存在的一些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往往不够重视,既没有预见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3)幼儿园在办园理念方面不重视安全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普遍性认识,影响到了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由于家长把孩子识多少字、数多少数作为衡量幼儿园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大部分的城镇民办幼儿园也迎合家长的口味,重智轻德,重智轻体,小学化倾向严重。有的城镇民办幼儿园的孩子从三岁到六岁一直学数数、识汉字。教师唯一的教具就是一块黑板。恶性竞争使得那些想实施素质教育的幼儿园经营状况举步维艰,被迫也进行应试教育。在这样的办园理念之下,安全教育根本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幼儿园安全教育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城镇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的模糊性,使其现阶段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也不够健全。地方政府在对城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设施和日常教学进行检查的时候,也仅仅是针对外部设施进行走马观花似的例行查看,并没有深入其安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际开展。另一方面,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是在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计划、过程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而很多城镇民办幼儿园并没有设计出符合幼儿特点的安全教育课程以及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提高城镇民办幼儿园安全教育质量的策略

(1)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城镇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

首先,在国家制度的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完善的、专门适用于城镇民办幼儿园的分类准入制度。既要重视城镇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同时还要重视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软件条件。其次,要在政策方面向城镇民办幼儿园倾斜。在我国,城镇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的区别就在于有无政府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逐步地对城镇民办幼儿园有一些投入,同时在城镇民办幼儿园购置办园用地、建设教学设施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措施。这样,城镇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就能降低。此外,可以在政策上使城镇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公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处于同一水平。

最后,政府要加强对城镇民办幼儿园的监管,要严格办园的标准和审批程序,对一些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幼儿园坚决不予批准,对于运行后出现问题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要坚决取缔那些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幼儿园。

(2)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水平。

虽然说城镇民办幼儿园存在着办学成本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办幼儿园是办教育,并不是办企业,所以要加强对幼教工作者的宣传培训力度,让他们遵循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做到“以儿童为本”。民办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他们追求的人生理想。针对城镇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比较严重的现状,管理者要依照《教师法》规定,全力保障幼儿教师的各种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待遇方面要体现出相较公办幼儿园的竞争力。同时,应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广大的教师有归属感。

(3)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这是前提条件。其次必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学前教育这一学科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如何爱护儿童,尊重儿童,要做到细心、耐心和爱心。幼师要能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帮助儿童克服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懂得常见安全事故的种类,对危险发生有预见性,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能在危难时刻迅速采取恰当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伤害。最后,幼儿教师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如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玩具检修制度等,把意外事故发生率减到最小。

(4)幼儿园要设计合理的安全教育课。

第6篇

留守儿童是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其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当校园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其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的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食物中毒到毒跑道事件;从轿车闯进小学校园横冲直撞到吸毒男持刀闯校园;从小学生溺水到校车事故;以及校园的踩踏事件,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校园安全事故。面对着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延边朝鲜族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因素,留守儿童成为了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对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安全教育缺少专门的师资队伍

目前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主要由班主任承担,有时会请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安全教育课,但是很少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班主任及其他代课教师均较少的接受过专门的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也有班主任反应,安全教育的兼任会增加其教学工作的任务量,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学校也会不定期的聘请消防安全等部门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报告,但是由于专业人员讲解能力薄弱以及对小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内容难以理解。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为狭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为主,而涉及到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少。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有不少违法份子会通过网络进行诈骗和犯罪,小学生由于认知等特点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应引起学校的重视。虽然朝鲜族小学有关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很少发生,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应防患于未然,性教育安全方面的内容也应适当普及。

(三)安全教育缺乏家校合作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理论上的传授与讲解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相辅助,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强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小学生对安全意识有着更好的提升。然而,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往往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家长会由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而给小学生带来错误的榜样学习,例如家长的闯红灯行会让小学生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那么重要。可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三、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较为片面

朝鲜族小学虽已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在进行安全教育之前缺少对小学生关于安全教育知识现有储备量以及需求的调查,事后也缺少必要的评价手段、总结、反思与改进措施。对于安全教育的开展也通常是本着“上行下效”的理念进行实施,较少的考虑到本校的具体因素,结合本校特点开展有关于校本特色的安全教育。这就使得,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难以对方方面面的安全隐患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对于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也缺少相应的应急系统。在教师及家长安全教育的培训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安全理论知识的指导,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善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职位,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对学校安全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在设置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一职时,还应定期的组织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培训,动员广大专职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科目教师积极参与,并对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的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符合本校校情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对于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也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只有不断地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三)校园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定期为家长组织相关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安全教育的指导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安全知识在生活中通过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可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更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姜辉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26:55-58.

第7篇

作者:朱晓雯 林丽燕 程倩秋 刘可 单位: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伤害知识、伤害态度、伤害行为。伤害知识有3个维度共33个条目,其中伤害基本知识7个条目,日常生活安全知识14个条目,急救知识12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正确计1分,总得分再换算成百分制。伤害态度共有8个条目,计分方式与伤害知识计分相同。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知识和行为越好。伤害行为主要调查家居环境和照顾者行为中容易造成婴儿伤害的因素,共有37个条目。其中关于家居环境评估的条目有18条,正向题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居环境越安全;照顾者行为评估的条目有19条,正向题回答“总是”和“经常”记1分,回答“从不”和“有时或偶尔”记0分,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行为越安全,两部分得分相加后再换算成百分制。

方法照顾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实施基线调查,首先取得婴儿照顾者的知情同意,然后对其进行第1次访谈,调查其对儿童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安全教育访谈结束后,发放安全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婴儿期容易发生的伤害类型、导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伤害的发生以及发生伤害后如何进行处理。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对安全手册的理解情况同时给予答疑。3个月后再次进行电话访谈,调查在这期间照顾者对婴儿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安全教育前后照顾者的婴儿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

1照顾者安全教育情况本组92名婴儿照顾者中,有14名(15.55%)经常接受儿童伤害安全教育,39名(43.33%)很少接受过安全教育,37名(41.11%)完全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缺失2名。33名(58.93%)照顾者主要在家里学习伤害安全知识,9名(16.07%)、11名(19.64%)和3名(5.36%)分别在社区、医院及其他地点学习,缺失13名。

2安全教育前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安全教育前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安全教育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安全教育前,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1婴儿照顾者普通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婴儿由于活动能力弱,自我防御能力差,因此其照顾者就成为其预防伤害的关键所在。有研究结果显示[4],安全知识缺乏对婴儿照顾者不良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婴儿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照顾者缺乏照顾婴儿的相关安全知识,照顾不周及家具物品摆放不当都可能导致婴儿伤害甚至死亡的发生[5]。本研究发现,仅有14名(15.55%)婴儿照顾者经常接受儿童伤害安全教育,39名(43.33%)完全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37名(41.11%)很少接受过安全教育;33名(58.93%)照顾者主要在家里学习伤害安全知识,9名(16.07%)、11名(19.64%)和3名(5.36%)分别在社区、医院及其他地点学习。结果说明,婴儿照顾者虽然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一定的婴儿伤害安全知识,但大多数婴儿照顾者没有接受过或很少接受过婴儿伤害安全教育,对于伤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还不够。结果提示,只有照顾者全面认识和了解婴儿伤害安全知识及其相关因素,端正态度,在日常家具环境及自身的行为中尽量避免伤害的危险因素,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婴儿伤害的发生。

2安全教育可提高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和改善其伤害态度及行为本研究发现,通过安全教育后,提高了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改善其伤害态度和行为,教育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6-7]结果相一致。婴儿期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居环境,家庭照顾者为预防婴儿伤害的关键。安全教育是减少婴儿伤害发生的有效途径[8]。研究表明[9],通过分派“宝宝书籍”的家长教育干预方式,可以减少婴儿的居家安全风险,特别是初产、低收入母亲的安全行为比对照组要好。本研究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并进行电话咨询的方式对婴儿照顾者进行儿童伤害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和对伤害的防范意识,自身行为及家居环境中危险因素也相应地减少。通过电话咨询进行答疑的方式,给予婴儿照顾者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对其不良行为提出改正措施,进一步帮助照顾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婴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有效减少婴儿伤害的发生。

结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婴儿照顾者的婴儿伤害安全教育知识缺乏;采用安全手册及电话咨询的安全教育,可提高婴儿照顾者的安全知识和改善其伤害态度及行为。应大力开展婴儿安全教育,以帮助更多的婴儿照顾者加强对伤害知识的认识,调整照顾态度,从而为婴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第8篇

【关键词】 学校 安全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70-01

小学校园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工作事关校园里的所有教育活动参与人的人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事关教育事业整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安全教育是学校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一项工作,更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管理者必须把握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点和价值点,依法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制,呵护学生的生命、保护学生的安全、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笔者以工作所在的重庆市忠县乌杨镇中心小学校为例,谈谈如何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1 融入基础性课程

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仅靠两周一节的地方课实施,更多的是应将安全教育融合在基础性课程中进行。这是因为: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体验,他们才能获得直接经验。由此我们借助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有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德育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火、防震、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1.1 生活中融合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在活动中往往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行为特点,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加强安全意识,承担起监护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一些简单和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积累保护自己的经验,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因此在生活活动中,我们注重创设情境,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做力所能及事、文明行为举止、学会保护自己、逐步适应集体、危险中逃生”五个块面的生活教育内容,借助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提出安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设安全环境、跟进安全提示,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关于安全话题的对话、讨论、以及相关活动,有机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

1.2 运动中渗透

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小学生的活动能力较强,但缺少避开危险和有害事物的经验,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受到伤害。6至12的岁孩子对危险或有害事物有一定认识,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还没有达到自律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在体育运动中和课间运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我们创设安全运动的场景,通过安全场景,引导学生学习保护自己,避开危险,鼓励学生在安全场景中大胆尝试,发展动作技能。这些实践研究包括:运动设施的安全、运动场景的安全、运动方法的安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等等。

1.3 学习中整合

我们尝试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包括集体学习活动以及个别化学习活动)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以及针对特例内容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实景性,深入浅出的将安全要素化为学习活动内容。如饮食安全、生活安全、活动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等,在主题学习活动中进行整合和实施,梳理了高中低三个年龄阶段安全活动内容表,在表中呈现安全教育内容、实施形式、安全措施和建议等几项内容,表中清晰地呈现哪些活动可以整合安全教育,以何种方式整合,为教师实施安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 家校联动

我们尝试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充分借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形成大教育的合力来共同完成学校安全课程的建构的研究。这里的互动包括“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与家长的互动”,在整个安全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中,家长既是课程的“参与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评价者”。我们尝试通过“家长进课堂”、“家长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促进安全课题的实践研究。

3 环境整合

在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构过程中,我们尝试在环境中整合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园地、问题、提示、互动等方式将安全教育有机的整合在环境中,体现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老师。这里的环境篇包括社会热点的内容,如地震、海啸、沙尘暴等等,还有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教育等内容,包括:生活、运动、学习、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教育,这些安全教育通过安全图的标识、老师的提示、家长的提示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告知等,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习得安全技能,提高防范意识,学会保护生命。

4 依法构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文化载体,它对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约束功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在实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时,严格依照国家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系统理论为支撑,构建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

5 专项实践

第9篇

一、宏观视野下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整体研究趋势

从宏观角度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透析学校安全教育,即研究的年份分布、研究空间与研究对象。

1.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论文年份分布

如表1所示,近十年来,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呈上升趋势,而且高峰期是2008年和2010年,这充分显示了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了前车之鉴,全国掀起了学校安全教育热的浪潮。同时,也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

2.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空间

笔者就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空间进行了横向分析(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和纵向分析(学前教育、初等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横向分析

农村与城市研究。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根据居民居住所在地而非户籍来划分城乡区域,涉及城乡研究的共有28篇,其中关于城市研究的有22篇,而涉及农村研究的仅有6篇。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相对被忽视。这一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学校安全教育制约的反映。一方面,农村边远地区由于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安全教育与宣传、安全生产不予重视,缺乏良好的安全学习氛围。村民安全生产生活不尽如意,或多或少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农村学校的新安全隐患即将出现,即网络成瘾和心理安全。[3] 这对农村留守儿童又是一大考验,面对形势严峻的农村学校安全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这一研究状态,加强对农村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其身心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增多,其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更大,这就为城市学校安全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与国外研究。如图2所示,近十年来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而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07年2月7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规范的要求,为有效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和保障。[4] 随着学校安全教育的日益崛起,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并发生了很大的转折:论述国内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介绍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最近十年,陆续出现了相关的国外研究,如日本教育部将学校安全教育细化为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灾害安全,在学校的学科教育中进行防灾教育和避难训练。[5] 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学生安全教育上升到国家课程层面的国家。[6] 学校安全教育在韩国是其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7] 这些主要从外国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制度保障、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总结经验,吸取其先进技术,发展我国学校安全教育。其中,对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研究较多,这主要是与我国同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在安全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相似有关。

(2)学校安全教育的纵向分析

对于学校安全教育,从纵向上看,按其学段主要分为学前、初等和中等、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图3具体反映了各个学段的研究状况,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研究备受广大学者青睐,而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则相对欠缺。这与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密不可分。如徐美贞以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为对象,就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认知态度做了专门的调查研究。[8] 基础安全教育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特点和需求,通过直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9] 同时,这也与我国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较慢的国情有关。

(三)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象

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生、教职员工、家长。正如图4所示,我们常常将学校安全教育仅仅看成是教职员工的责任,而忽视了学生和家长应尽的责任。[10] 增强教师安全意识,提高教师的安全文化素质和防害抗害能力。[11] 仅仅从教师的教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和做,这与我国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有关。在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的6篇文章中,仅有3篇详细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一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体系。[12] 其二是建立家长学校,关爱留守儿童。[13] 其三是家校常联手,安全巧链接。[14]  这都客观反映了现实的需要,即进一步加强家长安全教育,弥补学校安全教育的不足。

二、微观视角下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热点

学者从微观视角下,对近十年来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安全教育兴起的背景、特征、教学实施载体、价值、挑战、对策、模式等线性研究上。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50-01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幼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把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以确保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幼儿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还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因为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常识,使他们极易发生事故,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的,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树立安全自护教育。①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和杯子,以免烫嘴。②睡眠: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③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④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⑤防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⑥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因为这些事都是日常生活与幼儿接触得比较多,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细心,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护教育,并树立安全意识,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游戏期,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完“斑马线”后,为了提高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在活动室布置十字路、斑马线、红绿灯、人行道等,让幼儿分别扮演司机、行人、警察等角色,模仿马路上的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交通规则。

例如,主题教育活动是我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开学初期,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结合中班的教材,开展了《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作“安全员”,亲自找一找(室内、室外)哪些地方容易出危险,并思考怎样消除这些危险隐患,再结合身边的事故案例分析,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例如,在“课堂安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先帮助幼儿认识交通标志,进而大家一起观察活动室的环境,寻找安全隐患并进行记录,同时讨论怎样才能够避免这些危险,等等。最后,再将这些内容布置在班级的环境中,使幼儿时时感受到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消防安全教育。火灾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呢?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①要让幼儿懂得玩火的危险性;②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儿一旦发生火灾要马上逃离火灾现场,并及时告诉附近的成人。当发生火灾,自己被烟雾包围时,要用防烟口罩或干、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烟雾下面匍匐前进;③带幼儿参观消防队,看消防队员的演习,请消防队员介绍火灾的形成原因,消防车的作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另外,还可以进行火灾疏散演习,确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线,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各个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安全疏散,并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2.防触电,防溺水教育。触电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少年儿童触电而死亡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对幼儿进行防触电教育,首先,要告诉幼儿不能随便玩电器,不拉电线,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等等;其次,要告诉幼儿一旦发生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触电的孩子,而应及时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竹竿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电线,溺水在少年儿童意外死亡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对幼儿进行防溺水教育,一是要告诉幼儿不能私自到河边玩耍;二是不能将脸闷入水中;三是不能私自到河里游泳;四是当同伴失足落水时,要及时就近叫成人来抢救。

三、家园携手,共同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在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上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他们从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并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中来。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道德素质低、学习成绩差、情感孤独以及安全保障缺失等问题,目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只有加强同家长、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准确了解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现状,建立起立体化的农村社区留守年儿童教育和监护机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保护,才能为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

1.安全教育问题

由于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而学校通常只负责在校的安全教育,所以,儿童在离开学校后,容易出现安全教育上的衔接不到位问题,即使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等监护人,但是由于他们通常还承担比较重的农活或家务,安全教育意识和安全教育能力相对弱化,所以,容易导致留守儿童遭遇相应的安全问题。例如,有的农村社区的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监管,沉溺网吧、抽烟喝酒、水塘游泳、打架斗殴等危险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个别留守儿童被拐卖等恶性案件,这都暴露了农村社区在针对留守儿童安全管理上的弊端。

2.学业教育问题

由于农村社区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与关爱,所以,对自己学业的重视程度不是很强,加上有的儿童在家还有承担一定的农活和家务,会分散掉个人的一部分学习精力,导致农村社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业教育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局面,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低于其他儿童,如果学校教师对于该部分学生的学业教育问题再不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教育倾斜,则该部分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农村社区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自己的父母相分离,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关爱和亲情上的抚慰,所以,容易出现忧郁、自卑、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多留守儿童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弱化,性格品质不够健全,严重时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消极孤僻等不健全的性格品质,加上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此外,由于留守儿童接受伦理道德、法制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容易遭受社会上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侵袭,从而使个人思想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立体化的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机制

基于少年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儿童教育的责任通常都是由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的,但对于农村社区的留守儿童来说,家庭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而且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没有发挥出儿童教育的整体优势。因此,要解决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在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逐步建立起立体化的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具体而言,可由基层学区和教委牵头,组织妇联、村委会、学校、志愿者、离退休教师等共同参与,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集思广益,逐渐形成教育合力。

2.转变留守儿童的传统教育方式

基于农村社区流失儿童在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特殊性,教育管理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要在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例如,教育者应当多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状况进行走访调查,然后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一些家访活动或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唤醒家长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掌握更多的教育技能。再如,在安全管理上,要建立全天24小时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增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农村治安管理力度,为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安全保障。

3.加大师资培训与留守儿童的专题研究

在解决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教师无疑是最关键的角色,所以,在平时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职能。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对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在师资培训活动中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专题研究,让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留守儿童教育思想,在工作实践中真正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掌握解决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教师职业素质提出的新挑战。

总之,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社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关乎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但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户籍制度和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平教育机制,为农村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第12篇

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中小学 安全教育 防范 处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这些花季少年

夭亡再次警示我们,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令人震惊,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2.1亿在校中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1.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最近,重庆有四名少女(三名中学生)被带到缅甸,幸被警方救回。无知少女埋怨警察未能让她们挣到钱,见到妈妈骂“爬开”,执迷不悟。

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2.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2.1 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福安市某中学一位年仅16岁的初三学生,无视“高压危险”的安全警示,爬上了离地面3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上方铁横杆捉鸟,结果被10千伏高压电击。经紧急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致残。收集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杆拿风筝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怕。十年前学校发生的“脚一伸,赔偿三千元”恶作剧,故意把一同学弄倒门牙拌断治疗费。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2.2 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看木偶戏表演结束,学生端者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5.3”两车撞击余阳事件,张权上学时私自到民主湖捉虾溺水身亡严重事故等等。

2.3 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不名气体先后两次实战演习,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3.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中学女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