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课程网络教学

初中课程网络教学

时间:2023-04-12 08:2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课程网络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课程网络教学

第1篇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手段日臻多样,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宽广和便捷。纵观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思维滞后,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的存在限制和束缚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吸收。为此,就需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初中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挖掘教学资源,畅通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真正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对现有教学予以优化,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1.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教学设备不足。实现网络平台下的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网络硬件设施和学习平台软件系统必不可少。但随着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原本的网络教学设备滞后于实际教学需要。实践中,学生排队等候上机学习机会的现象时有发生,网速偏慢,链接掉线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一些学习平台软件系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积极性有所削弱。

1.2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脱钩。实践中,初中英?Z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蓝本,教学内容较为固定,教师也是严格按照授课计划安排教学。随着网络教学的日益普遍,如若将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极大丰富和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的优化。但受制于网络教学课时安排,学习平台软件等因素,网络教学内容很难与课堂教学同步,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网络与课堂的脱钩。

2.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1 合理地进行资源开发

2.1.1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基础。21世纪的初中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已有认知进行全面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必须要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发他们在认知上的冲突,最终将头脑中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关联。

2.1.2 开发学生的潜质是关键。当今的教育界,对于综合性学习比较推崇,这种学习方式在初中英语学习之中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探究方法。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质的,作为英语学科的教师,更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质,挖掘其在英语学习中的突出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技巧,领略英语学习的主旨。

2.2 丰富和拓展网络教学模式

2.2.1 情景创设策略。这一策略指的是教师通过使用学习平台多媒体来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再现或者模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初中生感兴趣的画面对教材中那些枯燥的英语对话或英语文章进行感性地描绘,为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感知情境,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2.2.2 主体参与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干预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自我,张扬个性。

2.3 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2.3.1 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技能,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笔者在进行评价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发言积极、乐于帮助同伴完成任务、小组合作积极主动、主动进行学习探究活动等相应的评价栏目。这些评价内容的设计与使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2.3.2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为了检验网络教学成果,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英语网络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课堂上的即时评价,随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这也是应用比较频繁的一种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日常作业、多媒体课件等。此外,每一门学科在期末都会进行终结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认真,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与牢固,也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效衔接,优化教学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学生技能训练开始向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变革。网络环境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大多数初中生能够较为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娱乐。本文通过对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探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网络资源教学模式概述

网络资源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当前,网络资源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多数初中生能够较好地操作计算机、IPAD或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同时,初中生对各类电子设备非常感兴趣,这对于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效果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网络资源教学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网络资源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教师精心设计网络资源库、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网络资源库、师生互动交流反馈三个方面。

1.教师精心设计网络资源库

网络资源库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网络资源库主要由虚拟实验室、背景资源库、网络课件库、智能习题库、学习案例库和相关学习网站等组成。教师应根据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相关案例分类整理并归档存储。网络资源库是教师多年教学的宝贵财富。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资源库的设计不是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完成的,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收集教学素材,并及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供学生学习使用。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网络资源库

初步完成网络资源库的设计后,教师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与教师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形成系统的学习方式。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的任务进行探究式自学,亦可与其他同学一起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某一专题知识。对于部分学校暂时无法进行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验现象,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探究总结知识规律。学生也可以查阅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通过课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实践和探索,从而获得相关课程知识及信息读写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深造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

为了进行探究式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库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技术主题学习网站进行访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网络资源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应定位为督促者和辅助者,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指引性、总括性,把握教学目标的大方向,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对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讨论,教师通过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此外,在整个教育和学习互动过程中,网络还起到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网络支持工具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来获得开展学习活动的辅助资料,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来形成一种问题情境或一种问题探究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知识向实际生活情境的转化。综上所述,创新和改革基于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全面提高学生个人信息技术素养、促进现代教育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关于教学模式探讨的意义,明确了基于网络资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符合实际的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吕萍.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3(11).

[2]俞小妹.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11).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中重要课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形。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融入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因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学生的生活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社会热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也可将之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之中。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社会上话题度较高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进而通过案例分析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巧用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对于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巧用网络技术来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将文本资源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课件不仅包含文字资源,还会有动态图、语音解说和视频案例等,比文本资料更直观、更形象,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与参与度大有裨益。比如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视频资源来展示一段侵犯肖像权的案例;其次,网络技术以资源的海量性、便捷性和共享性为特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网络选择一些有助于自身教学活动的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九年级下册关于祖国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做好知识普及与拓展工作。

三、注重启发诱导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又主要依托于学生自身的感悟与践行,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环节中,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过于看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要着力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即注重教学中的启发与诱导工作。比如在《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等,通过她们的生平事迹来引导学生感受自强为何意,对一个人的成长又有何作用,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育;课程资源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只是一门“副课”,但是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知道计算机是一扇通向林林总总的百科知识的大门。既然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务必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课程资源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学。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资源也日新月异。为了全面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在不断更新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计算机教育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初中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

一、自制课件――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师利用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最基本的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是教师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精心制作的。因此,自制课件这种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能切实提升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机使用水平,巧妙利用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制作一些美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教学“信息的编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了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十进制“逢十进一”的过程以及二进制“逢二进一”的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十六进制以及六十进制等。教师精心制作的这些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切实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网络资源――最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整理的各种各样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是最丰富的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这些最丰富的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是教师在立足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智水平用心挑选的。因此,网络资源这种最丰富的课程资源能着实提升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细致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等,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广泛搜集整理一些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从互联网平台中搜集并挑选了一些简要讲解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资料以及详细讲解计算机软硬件组成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认真观看这些视频,

全面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软硬件组成部分……教师用心挑选的这些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有效激l学生的学习欲望,着实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学生作品――最实用的课程资源

教师慧眼识珠地从学生提交的形形的作业或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作为最实用的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这些最实用的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是教师本着辅助教师有效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或理解角度出发反复斟酌、潜心筛选出来的。因此,学生作品这种最实用的课程资源确实能提升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学生各种各样的作品中潜心筛选出一些近乎完美的优秀学生作品。例如,在教学“设计应用文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从以往学生的作业中筛选出了一些布局合理、内容丰富的电子杂志。教师将这些电子杂志作为课堂教学的范本,让学生模仿这些精美实用的电子杂志制作自己的电子杂志……教师潜心挑选的这些近乎完美的优秀学生作品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实提升初中计算机课程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巧妙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制作一些美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课件成为辅助初中计算机教育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在细致研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一些符合实际的网络资源,让网络资源成为辅助初中计算机教育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在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全面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学生的作品中筛选出一些近乎完美的优秀作品,让优秀的学生作品成为辅助计算机教育最实用的课程资源。当然,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初中计算机教育辅助课程资源还有很多。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辅助课程资源,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让计算机成为一扇通往百科知识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殷立斌.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5).

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首先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课堂上要传授的知识和内容提前以文档、视频、图片等形式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我学习,做好课堂前的准备。翻转课堂模式很多时候也依赖于网络的运用,学生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自己认为的知识难点以网络传输的形式发送给老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难点内容做出针对性的备课,并在课堂上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不同点在于,其不具有应试性和创新性。信息技术课程更多倾向于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不在于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教师更多时候只要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疑难点的意见,而不用刻意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翻转课堂将学生的题都统一反馈给了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难点讲解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信息技术课堂讲究的是创新性。初中的孩子有更多的思维和活力,拥有很强的创新性。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鼓励孩子探究,这是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技术在初中信息课程中的应用已然十分广泛,网络和计算机作为翻转课堂的媒介,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翻转课堂的实施者这种模式具有优势性,但是也要注意一定的问题。

1.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部分是整个模式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首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全面理解整个课程内容。在全面了解课堂内容的情况下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文档、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而这其中将重点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文档、图片和视频则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教学资料需要更为丰富化、切合所需要的知识点,才能通过网络传播到学生的手中,作为课堂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掌握文档的重点内容编撰、图片的添加与压缩制作、视频的剪辑及播放等技术,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材料。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模式的运行离不开学生兴趣的指引。由于特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要对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学材料做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然而,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前能抽出时间进行疑难点的梳理,就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例如,笔者在进行Photoshop软件知识普及的课程中,在课前就以唯美的图片等教学材料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看到唯美的图片,必然会想到这些图片是如何生成的,而其中的Photoshop软件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他们才能从课堂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促进知识的掌握。

3.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

翻转课堂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放在课前。课堂中教师应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难点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由来”课程的时候,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以文档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之后就置之不理。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精炼的把控,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4.课后交流平台的建立

翻转课堂是依托网络信息科技建立的,这一特征也使得教学内容得以很好的记录和分享。学生可以将日常中收集到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相关信息,以网络传输的形式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中解答。同时,网络投票、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也可以将教师讲的知识点分享给其他同学。当然,课后交流平台的建立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思维的碰撞。学生和教师可以在BBS、微博、QQ空间等媒介中发表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观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翻转课堂模式是依托传统课堂模式和信息网络技术而建立的新型授课模式,其优势不言而喻。表现在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吸引,兴趣的增强,教师引导的准确性提高,课后交流频繁等多方面,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传统课堂模式的辅助,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究,才能更好地展现其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苏教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对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形成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动态式的教学应用,更好地营造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构建灵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一、简述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1.内涵分析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有组织、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个性的整体掌握,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操作需求,对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并进行灵活的控制,创造适应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思维培养等的情境与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间灵活地对话与建构,最终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获得发展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生成性教学注重的是发展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2.问题分析

在苏教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应用还是不够,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操作意识、思维引导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还存在不足,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不同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多,但是,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学生难以消化掌握,并应用到时操作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只学了一大堆网络名词、概念和结构图,有些学生刚开始时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学科,但是几节课下来,兴趣已消失,仍然停留在只会使用IE浏览器、“上网”和“聊天”阶段,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提高。

二、分析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设计原则。

1.开放教学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学生素质发展、操作实践等多方面的技术提高,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因此,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既要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又要创新思维训练的方式,延伸到不同的领域,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学需求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外部有机开放地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教学原则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遵循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分析初中生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掌握他们在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特征,从兴趣的角度给予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网络资源的无限乐趣,并学会自己处理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譬如,在苏教版《信息技术》教学的“网页制作”课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综合教学中,学生相互讨论,并通过上网查询、网络浏览、网页欣赏等方式,更好地强化整体的学习效果。

三、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

1.教学情境的技巧融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生成性教学中,要围绕情境构建的需要,展开多种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情境设计,在不同的情境活动中促成初中信息技术生成性教学的方法运用。并形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的细节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教授《制作封面和底面》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的插入与编排方法,让学生领会版面布局、图片修饰、文字美化、色彩搭配等在作品设计中的角色地位。并通过情景设计的整体原则,形成知识运用的总体模式,更好地促进生成性教学的应用效果的实现。

2.全面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上网、查资料、看电影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紧紧围绕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特点,形成整体的教学思考。先从理论开始教学,通过基地训练、现场模拟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将众多的网络名词、概念、定义、原理等实际操作性强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应用过程,形成基本的理解,并逐渐熟练并充分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帮助不同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如,引导对网络组建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组网技术方面的知识,推荐对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研究、设计、制作自己的网站及学习相关的网站维护知识,发挥整体效应。

3.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别,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过程、知识储备等因素,并且要关注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及解决方式,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因此只有灵活设计教学流程,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得出多种创新的想法,使课堂变成生成性的课堂。

四、结语。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的优势,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思维方式,通过技巧性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在整合、利用资源中学会创新,提高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华.试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2(3).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第7篇

关键词:信息社会 初中语文 教学 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影子。信息化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感觉,同时也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语文是关系到一个人今后怎样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以及跟别人进行交流的基本课程,是一个人社会化必备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因此,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努力实践,对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常规的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是通过对教师语言的聆听与理解以及对黑板上板书的识别来对知识进行把握,很容易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形成听觉和视觉的疲劳,继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文、音、频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富于变化,避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枯燥与单调。因此,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做好充分的备课和教学设计,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大量信息和图文、声音、视频的视听觉冲击力,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思维,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疲劳,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二、发挥网络优势,开阔知识视野

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还在不断推进,网络资源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网络信息和教学资源,如果一味地只关注其对学生的不利影响而弃之不用,则是不能正确面对信息社会实际及发展趋势的回避和消极表现。因此,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网络捕捉有益的学习信息和资料,拓宽语文课本以外的知识,补充课外阅读内容,提高写作素材和作文水平。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通过网络搜集和学习各地有关民俗内容的知识或文章,通过阅读和了解,深化课文学习内容,开阔传统民俗知识视野。

三、利用网络工具,加强师生交流

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交流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师生之间也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软件和工具,如班级网页、QQ、MSN、飞信、博客、空间、邮件系统等方式,在课外进行学习及师生情感的交流。尤其是通过QQ和个人博客,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语文学习资料共享与传输、阅读参考提示、作业布置及辅导、班级活动安排等事项的交流平台,建立语文学习方法交流的现代教学载体。

如今,很多初中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QQ或博客,语文教师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工具,并负有对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指导的工作责任。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形成文明上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的良好习惯,杜绝沉迷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不良行为,要把网络工具作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为健康成长、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立足网络平台,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中的作文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搜索作文素材,通过提交电子作文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锻炼手脑并用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素材,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和思维视野,去除习惯思维定势。另外,可通过布置写博文、日志等任务让学生定期维护和更新自己的网络工具,或开展博客、博文、日志的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教师也要建设好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及时更新,丰富内容,以教师个人的勤勉和文章质量以及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立足网络平台灵活运用媒体工具,加强写作练习。

五、利用信息资源,培育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工具,扩大视野,开阔思路,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有着丰富的媒体资源,许多资料的创造性和创新点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如在进行《天上的街市》一课教学时,笔者将浩瀚的宇宙、星座等图片资料引入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无边的想象能力。再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创造性的想象力,对未来科技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第8篇

吴鸿慧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更多活力,促进了美术课堂网络课件的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以及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因此,可以将网络作为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一、妙用课件,让教学的过程更紧凑、动感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课件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往往受到时空的局限,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中国古代书画》时,传统的美术教学如果想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欣赏我国古代书画作品,必须要组织前去美术馆或者是展览馆,但是绝大多数美术教学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信息在交互上的时空局限性,教师可以借用网络上的美术作品资源。另外,网络提供的不仅仅有图画,还包括视频、声音以及更多类型的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将其组织成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够感染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同时,课件中表现的艺术创作手法还具有耳濡目染的功效,能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美术课程《外国肖像画赏析》的课程中,我就利用了影像导入新课:在课堂上播放了国外肖像画介绍视频,其中详尽地介绍了不同画家的创作风格以及每一副画作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欣赏只能作为接触课程资源的第一步,我还组织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与交流,就不同的外国肖像画作品给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只有将网络所获得的课件资料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实现网络与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触及网络,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高远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老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利用。学生自身只要掌握上网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同样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较多的课外资源。鼓励学生对于美术资源的搜集可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对课程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这与传统美术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初中美术课堂上,可以使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只依赖于视觉形式,而网络技术能够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细节之处欣赏每一个艺术作品,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的构造,使得学生能够对比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课程的素材与资料,让学生在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网络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越过国界与时间的界限,学到美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对于网络的接触,是对于课堂知识的补充,也是对学生个人思维的扩充,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进行苏教版美术课程《寻古探幽》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布置了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3到4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组成员的职责,包括素材搜集、素材整合、演讲,等等。《寻古探幽》课程本身就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对本地的文化古迹进行考察,而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看到”当地文化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从而感知文化的价值,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三、徜徉网络,让课堂的评价更多元、全面

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能让教师灵活、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判当前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改善。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是展开课堂评价的必要途径。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使用定位性评价或者总结性评价,但是总结性评价具有延时性,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定位性评价则是过于集中地将学生划分为一个等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从系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的出现为课堂评价提供了公开的平台,为课堂评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师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双向沟通,不仅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作品,给出中肯的意见,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作品进行评析,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巧。我们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不仅将学生的部分作品放到课堂上来展示,指出其中的优点,从侧面给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学生在美术创作上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借助社交软件等网络信息技术(例如QQ、微信等),及时与学生就某个作品进行评价与沟通,让他们能够突破创作的局限。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初中美术课程的深入改革,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网络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对于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来进行课堂评价,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探索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初中数学都是使用电脑上课的方法,因为电脑既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因特网,又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组成局域网,正是利用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了知识共享。老师只要教学生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将自己呕心沥血准备的上课内容发到特定的网址或者共享的电脑上,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用电脑访问完成习题,老师再在网上直接检查。如此一来,不仅能完成用网络上课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互动性以及团队协作,改变了以前死板的教学。

一、初中数学网络课实施的优势

1.提供了双向的交互教学情境

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以往守旧的教学模式相对比,它有着更灵活、更先进的优点,不仅能达到老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还能达到人跟电脑间直接相互沟通的效果。明显,初中数学网络课有着自己的强势,跟以往的教学对比,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使用这种新方法教学,将原来知识讲解跟习题练习的分开状态完美相互结合,正是这种变化,改良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框架。这种网络课教学就是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让初中数学的模式得到升华,使教学的知识以及资料趋于多元化、全面化并更易于理解,这样学生也更能客观、生动地理解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对初中数学更能产生兴趣,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不会再呈现出传统教学下那种死气沉沉的尴尬环境了。

二、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具体实践路径

1.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判断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老师本身的数学知识量、运用知识的技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教学服务的意识等,这些都与现代化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假如要实战操作网络课方法,首先老师要先意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赋予教学的创新精神。由此一来,初中数学老师在操作这个新方法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生活情况以及拥有的知识阅历,这样才能准确找到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所以老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至少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怎么样;第二,有多少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第三,又有多少知识能让学生真正学透等等。初中数学老师只有将以上方面加入到课件中,才可以使学生把以前学的知识跟新知识进行一个完美过渡。

2.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由于数学教材的独特性,所以这种新教学模式就应当把教材的特性更好地呈现给大家。也正符合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的准则是将数学教材进行标准化、目标化。而且,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大部分都是含糊抽象的,不适合对学生执行独特性教学。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就要根据现有的情况对知识做一些调整,把一些抽象的实例转换成具体的事物,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总之,这种新教学方法的执行,只是教学上的一个协助方法,而不是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将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步入正轨。

第10篇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于今年5月至11月在全省组织开展初中学科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校校通工程”的应用效益和全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作用,采用以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方式,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初中一线教师遇到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向全省初中语文、数学和物理教师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自主学习、网络交流、专家在线、任务驱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初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初中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对象和时间

培训对象为未参加过20*年省“送培到县”集中培训的在编在岗初中语文、数学和物理教师。

培训时间为5月20日至11月30日。具体办班起讫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由各地在5-11月期间选定。

三、培训组织和管理

我厅师资处负责组织实施。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具体教学指导和其他有关协调工作。省电化教育馆负责网络维护。我厅将选派专家深入部分培训点进行培训效果实地调研。

各市教育局全面负责本地区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本市电教部门做好网络课程资源的分布存储和其他相关管理、保障工作。培训的具体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中指定的单位负责,各市教育局可按照利于教师网络培训长期有序保质开展的原则进行调整。如做调整,请及时告知我厅师资处和省教师培训中心。

四、培训形式和考核

各地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原则上按学科以50人为单位组成培训班级,每班设班级管理员、教学辅导员各1人;也可根据当地初中教师特点采取更为灵活和贴近实际的组班和管理方式。

培训考核总分100分,其中网络学习时间20分(不少于22学时),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10分,平常作业20分,培训结束时提交一份原创教案(附教学反思)、课件(完整的一课或一个单元)、论文(不少于3000字)50分。上述综合分数在80分及其以上者为合格,由各培训机构颁发全省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本次培训30学时,记入继续教育学时。

培训结束后,各地按培训人数的2%推荐优秀学员,报省教师培训中心审核并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省教师培训中心、省电化教育馆在辅导员推荐、学员网络点评的基础上开展优秀教案、课件、论文评比,对优秀作品颁发证书,以示奖励。

五、培训人数和经费

各地在考虑规模、效益、网络条件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原则上面向当地全体初中语文、数学、物理教师组织实施本次网络培训工作,一般每县(市、区)不得少于150人。我厅按每县(市、区,含市直学校)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各地自行解决。三门学科培训结业总人数不足百人的县(市、区)将不予补贴。

六、工作要求

第11篇

论文摘 要: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进入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带来了英语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等诸方面的变革,同时也对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造成了极大冲击。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信息时代中,英语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信息素养、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来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工作已经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已逐步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对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英语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定位及教师的素质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上。但对于如何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下面以初中英语教师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1 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是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合作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强调将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支持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既有利于知识技能训练,又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 网络教学对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挑战

网络教学不仅营造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内容互选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师生互教互学的良好教学氛围,而且由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和选取丰富多彩并可真实再现,使得师生之间变得更和谐和融洽。因此,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迎接网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2.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视听设备,把语法、词汇、语篇分析等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接受者,也不是知识的被灌输对象。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也将更多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改变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精通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以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角色,从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家长式训导者,变为组织者、管理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协助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网络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同时,教师还应成为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和生成者。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2.3 网络教学中教师能力结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伴随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能力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为了顺利地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结构。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新能力结构应该是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具备有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自己操作教学媒体的技术能力上,而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各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项能力的提高都有助于其它能力的增强。

3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新的环境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发展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结合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1 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推进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为了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多数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满堂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有的教师平时对多媒体技术研究较少,在优秀课评比、示范课时,被动地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将计算机搬进课堂进行一些“整合性”的演示,而且多数也是语言点的多媒体演示,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只是花架子,只有教师在课堂尽量多的讲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最低,这部分教师认为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既费精力又费时,上课时教师可以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自己事先备好的教案上,是教师最易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的更新,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已由教学活动中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逐渐演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比如说,教师事先准备好讲授的材料,以多媒体方式将之呈现出来,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手段来进行课程设计,既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究学习,以帮助、指导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建构。

3.2 重新构建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对知识拥有程度的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水平。网络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核心知识和技能: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流技能、专业知识、教学推理与决策技能、环境知识。为顺利实施的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教师要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具有通识性教学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掌握学科教学理论,包括语言学习理论、外语学习理论、教学法理论等。了解有西方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会教学反思、合作与探究。具有教学技巧、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等。

3.3 夯实信息技术基础,提高英语教师素养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其目的就是优化英语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解在信息时代中信息的意义,具有比较全面的、高层次的信息的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等等,还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同时,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能力,了解课件制作流程,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和一些相关创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地完成高质量课件的制作;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知识的“充电”,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增强自身信息素养,或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以及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来满足专业、自身以及学生三方面信息的需求变化;英语教师还要创新教学评价,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深入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避免滥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3.4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

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发展环境,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持系统,为广大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想空间。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各学校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师教育文化。此外,教师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友善的相处,学校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鼓励教师发展的政策,互动的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等,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尽力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在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构建和谐发展环境。比如: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对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提供一个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环境,为他们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4 结语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的教师不再只是传统的教书匠,而是不断地向教研型发展。全新的教育需要全新的教师队伍,只有掌握时代信息技术、具有浑厚文化底蕴、丰富专业知识、高超专业技能且终身发展的专业化教师才能成为全新教育的生力军,基础教育改革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特点;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媒体不断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如今这些设备已经普遍地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特点进行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

1.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更符合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灌输,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对知识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存。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当积极找出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自己登录网站进行查询,这样能够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则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动机。

2.网络环境下增强了情境学习的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时对新鲜事物也抱有极大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新课标下设置的课本内容也与日常生活有很大联系。这就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能够获得直接经验,感受到这个五彩斑斓的真实世界,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对学生学习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引导,并使其学会在新的情景之下还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同时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对知识进行侧重性地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挥,同时促进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多层次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分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知识宝库,这些信息与人们的思维模式相一致的超文本结构模式组织到一起。网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管理有效的资源和内容。比如说,普通话语音是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利用网络上的一些软件我们就可以检测自己发音的错误和准确发音的方式,这就为准确地说普通话提供了教学工具;汉语课程作为工具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它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辈子的学习。此外,教师对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或者说是教学行为也是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强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研究、正确理解和有效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利用能力。《皇帝的新装》一课就是采用“网络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介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和研究来综合感受故事的内在道理,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对网络资源的有效收集能力。学生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在语文的水平上有所不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指导他们针对性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语文资料库。例如,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编制一个小组建立自己的作文资料库,组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粘进来,老师对内容进行检查,然后大家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对语文学习中薄弱环节的学习。这种能够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和合作交流精神,也是锻炼学生有效学习的新理念。

2.开展主题式的教与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课程内容设立为包括生活、社会、自然等不同方面的专题,将教育和学习设定不同主题。例如,可以将文学课设置为主题阅读课,主题可以由教师、学生自己或者教师依据课本定;题的方面可以是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或者科学自然方面等;题的目标可以是专门陶冶情操的,也可以是写作手法学习的;文本的来源可以是课本,教师选择或是学生共享都可以。将文学课设置为主题阅读能够显著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情感、思想、知识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之中,这也是西方美学中的主动介入心理过程,还容易使学生把握文本主题。同时对学生建立自主阅读和信息筛选习惯有积极意义。

3.科学处理好课本和网络资源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见,课本并不是学生应当学习的所有,也不是学习的唯一资源。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要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还要跳出来。现在的网络环境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收集网络资源时一定要保证学生远离消极的、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东西。

相对于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活泼和便捷。但是网络教学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尤其受众的主体是青春期的学生,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老师要更好地引导好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帮助他们处理好网络和课本的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