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

时间:2023-04-13 08:1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精细化;合同管理;合同履行;合同订立;履行缺陷;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151-031 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业务是投标和合同谈判。投标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报价。作为合同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投标报价前,企业应多渠道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并了解分析其他投标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招标文件中有关投标价的内容,包括:投标控制价和评标方法;工期和质量要求;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和原则;计价规则;计量支付条件和周期;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变更与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计日工计价原则;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长短;合同风险控制条款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分析预期的成本利润水平,进行合理的报价。在合同谈判之前,应仔细分析业主方提出的谈判内容和条件,并注意业主若提出了违背原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件,应提醒业主此种条款的效力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有可能造成履约风险,并需与业主妥善协商加以解决。合同订立之前,应及时提交履约保函,以防业主没收投标保证金而造成损失。合同订立之后,要及早向业主索回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以避免长时间占压资金而增加财务成本。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之一,企业内部应设置独立的市场开发部门,配备一支由专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构成的精干工作团队。对标文件的分析、客户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的调研、预期的成本利润分析、投标文件编制和递交、保函的获取等相关业务,要进行合理地组织,牵头人要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要定期交流,强调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和充分沟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表格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以保证业务办理过程的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应充分意识到,不同的项目业主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要透过招标文件和市场调研分析他们的意图,杜绝单凭经验做出决策而造成风险的情况。

2 合同的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从承包人的角度出发,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 建立企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考核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精细化要求企业对班子成员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必须成文,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效果,目标管理体系应进行指标量化。岗位职责体系除必须细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外,也要结合业务流程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专业的描述,还要根据企业多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结合细化的责权利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指标,把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提拔任用等激励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考评和管理制度逻辑严密,并具有可操作性。

2.2 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受企业委托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其履行业务的水平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效益。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中,关键和核心在于根据合同要求和已经建立的考核管理制度,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和配备团队,其中,应特别注意要在团队中配置至少一名专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使其有职有权,并针对其岗位设置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项目优质资源应在合同管理岗位上进行重点配置,以充分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项目的效益水平。

2.3 签订内部考核责任书

合同管理精细化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关注内部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因为它是根据企业既定的考核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的特点,由双方就效益考核签订的协议,其实质是一个合同。签订该合同首先要考虑为企业自身多元化、全方位的目标服务,这些目标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利润、管理费、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长中短期的市场营销等,因此,内部考核责任书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协议。其次,要综合考虑项目自身工期、安全和质量目标、中标价格水平、技术经济和政策风险水平、合同条款严苛程度等各方面具体的特点。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为达成合理的考核责任书而努力,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其有利因素,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

2.4 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目标考评

项目经理部首先应明确业主对于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文明和环保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有的已在合同文件中进行了明确,有的需与业主进一步协商,乃至签订补充协议书而加以明确。其次,要解决考评的资金来源。最后,要在充分满足业主要求的基础上,着手制定考评计划。考评周期长短宜适中,一般而言,在工期较长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以一季度为一个考评周期较为适宜。考评计划的制定,应由合同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以保证其逻辑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并需形成书面“考评协议”。考评计划的制定,还应与年度、季度、月度和关键节点进度计划相结合,防止两者脱节,形成进度计划与考评两张皮,导致考核对项目各方面目标的促进不大。

第2篇

《文史博览杂志》2014年第十期

一、国企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合同管理往往仅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全过程管理。合同审查只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但合同管理并不等于合同审查。但在大部分国企里合同管理往往只局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如,对所签订合同涉及到的标的金额是否在企业的综合计划内,缺乏有效地事前管控;对已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缺乏有效地事后监控。在国企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先签后干的合同,对于此类合同,合同审查就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合同审查的事前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地防控其存在的法律风险;无法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到有效的风险管体系中来,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系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不仅存在于书面的合同中,也存在于和合同之外,如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的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及合同欺诈行为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法律风险。

(二)对合同管理缺乏深刻认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当前,国有企业还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和认识合同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对合同管理职能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甚至有些国企对于有关合同管理工作往往会放到企业中的综合办公室或企管计划部中由一个人来负责;没有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规范工作程序;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企的法务部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无法介入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找不到从“救火”到预防的有效途径;其次,在合同审查中提出的问题和审查的周期往往被业务部门视为迅速完成业务的绊脚石;最后,内部法务工作的深层次价值受到质疑,法务部门不断地被事务化、被动化。由于对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合同管理最终就仅仅成为了合同审查,被动地成为流于形式审查。

(三)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监控国企中对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相互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完善,对于合同履行中的进度控制、问题解决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日常合同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力支撑,已严重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其主要表现为:1、由于每年签署的合同类型多、数量大,对合同签订、审核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的难度较大;2、由于合同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利支撑,对合同相关的统计分析效率低下,无法对各类合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难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国内大部分国企对合同管理采取的是专业管理模式,即根据企业内部职能的分工,由不同部门各自负责合同的不同内容。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合同由企业的不同部门,如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负责,销售合同由销售部门负责,即使有法务部门,也没有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只是在合同文本的制定中提供一些法律意见,在纠纷解决中提供一些法律支持。全过程、综合管理虽然是合同管理模式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国有企业要在各自现有合同管理模式下,使合同管理逐步向合同审查前、审查后延伸,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定期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合同管理部门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合同的全过程管理,要把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综合计划、绩效考核、各部门间职责协调结合起来,才能使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在合同审批单上注明此项合同是否在企业本年的综合计划内,所涉及到的合同标的金额是否超过综合计划内规定的金额,这样不仅做到对合同管理做到了向前延伸,还方便了以后有关合同审计的相关工作。同时涉及到不同部门需要会签的合同一定要有各部门主管领导在会签单上的签字,其不仅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相关职责的衔接和配合,也为日后更好地履行合同提供了保障。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使合同管理工作向前、后延伸,更好地做到事前预防,事后监管,让合同管理工作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真正地起到保教护航的作用。

(二)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国有企业应该考虑其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市场环境、内部机构设置等因素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的功能除了处理诸如提供法律意见、审查合同条款等一些专门的法律业务之外,其更多的是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相互协调、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要达到有效防控企业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安全运营的目的,就要不断健全如下各项职能:1、参与合同的谈判、起草、审查和审批,规范合同文本;2、制定示范合同文本库;3、定期对合同履行、变更、解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处理合同纠纷;5、制定合同管理制度;6、注意合同签订、履行、协商、联络等环节证据的留存与收集工作;7、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奖惩;8、定期分析和提炼合同法律风险点;9、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策略和危机预案的制定工作;10、撰写合同管理年度报告。合同管理人员的配备与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可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机构和人员的对应性不同的合同管理机构及人员应当被赋予不同的权责。其次是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性,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企业组织机构现状,适当调整现有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提高现有机构和人员的效率。为了不断提高企业法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法务队伍建设,要非常重视对法务人员的培训,能经常性地组织法务人员进行专业研讨会和工作交流,安排本企业或社会律师作专题讲座,必要时也可选派法务人员到相关法律院校进修学习。

(三)建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信息技术是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其快速的数据传送、准确的分析统计和全面的跟踪功能可以在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合同的动态控制管理、提高履约率已成为合同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国有企业应建设一个应用于整个企业范围内的合同及法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合同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并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机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对合同的会签、审查、授权、签约、公证、履约、纠纷、诉讼等每个环节都进行监控,在信息化系统强有力的支撑下,合同管理部门可以随时发现各个环节的问题,并通过督办系统和检查考核系统及时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整改,提高企业对合同监管力度。

作者:苗卉单位:北京绿源达清洁燃料有限公司

第3篇

【关键词】国有经济;项目管理;策略;经济发展

1 引言

自1989年国有企业实行改革以来,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增长速度,拉动了地域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迸发出更大的活力。进入21实际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国有企业的控股机制和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法人,自主性逐渐加大,由此导致了许多基础投资建设项目由原来的国家主导投资和管理转到了国有企业身上。项目承担主体的改变给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

2 国企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强

目前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基础建设管理人员一般是由职业单位职工组成,这些从业人员除了少数人员具有建筑和管理专业的教育背景外,大多数对建筑工程的管理经验不足,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由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不强,对一些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在出现风险预兆时采取必要的手段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项目管理班子不健全

某些国有企业的项目管理班子往往是随机组成的,结构较为混乱,很多职责和负责范围划分不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具体的工作无人负责,或是不同范围和部门的负责区域重叠,给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在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中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基建管理部门,或者基建管理的相关工作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导致工作中由于人员缺乏导致管理工作的协调力度不够,管理水平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不强。

2.3受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

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因,很多国有企业的作风比较严重,条块分割较为明显,各有各的专业和职责,在既有的固化系统之下,管理人员特别是相关部门领导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和专业较为熟悉,但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也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导致思想僵化、工作方法严重落后,这也是国有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3 提升国有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改善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

落后的理念是阻碍国有企业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国有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重点宣传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让企业内的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对革新项目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目前在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还要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重点推进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等一线部门的主导工作,建立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统一起来,力争产品的标准化和精品化,打造优势产品,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提升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升国有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国有企业项目组织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国有企业中重点培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建立企业级的项目人才库,着力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法律知识储备、人员管理技巧以及适应能力、吃苦能力等。同时,在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逐步渗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在定期举办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要派遣有相应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其他先进的企业进行业务交流,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工作经验,为企业发展提供必备的人才储备。

3.3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要想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长久发展,国有企业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项目管理体系,逐渐优化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办法,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度。首先,要明确企业职责分配。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项目管理人在职责范围内勇于承担责任,并具备良好的项目前瞻性。项目的具体分工应该清晰明了,管理人员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下属员工的技术细节,或是提出过多干扰性的意见。其次,项目指导要指正方向。上级部门领导在对项目进行方向指正和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时要认真听取下属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开展进度,并充分考虑与实际相结合,保证指导工作对下属企业的项目管理有实际的推动作用。最后,要明确项目目标,加强合同管理。国有企业应该多多运用目标优化矩阵,明确项目管理工范围内的上限和下限,确保目标量化可测、途径可行、利益相关。同时,项目合同管理也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在签订合同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市场风险等级评估,认真分析合同款项,为企业合同的制定提供全面的数据参考。

4 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要想实现长久发展,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建设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才能保持企业鲜活的生命力,实现企业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乐.国企业主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池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企管理体制与竞争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4,34:9597

第4篇

一般来说,房地产开发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是对于国有企业还是对于非国有企业,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深刻而严峻的话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市场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定,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更多地考虑到市场需要的变化,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经验,认真向国际和国内同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项目合同,是主体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制度,是进行工程施工、监理、验收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开发参加单位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强对项目合同的管理,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规范市场的交易行为,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项目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保开发参加方具有市场认可的主体资质,具有参与开发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开发市场交易的安全性。

二是规范开发市场的价格。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市场来调整价格,而不是由政府干预价格。我国目前正在建立一种“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的市场价格机制。因此,各方必须充分挖掘市场潜在的优势,通过各种竞争形式形成合同管理的模式,规范彼此双方的价格关系,以最大限度优化己方的利益。

保证合同的履行

由于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开发过程中各方由于情势的变化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很难保证在开发过程中一直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一时有一方退出,不单可能直接导致开发行为无法进行,而且不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给开发方或者其它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范开发行为中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通过合同约定,强化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对双方的监督行为,明确违约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违约情形的出现机率降至最低,另一方面,一旦对方出现违约情形,由于合同已经设定了违约责任的处理方式,也可以使救济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使损失减至最低。

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现状;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hanges of engineering cost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The author of the project cos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current domestic engineering cost put forward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cos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present situ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工程造价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虽打破了旧传统,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相对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不具规模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主力军仍以国有企业为主。为适应时展,大多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制度改革,但仍存在较多的内部矛盾,导致相应体制不能尽快完善,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再者,国有企业改制后背负了较沉重的历史包袱,发展缓慢;而民营企业虽轻装上阵,发展较快,却由于起步晚,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不具规模,无法成为行业的领头人,最终导致我国的工程造价迟迟无法与国际接轨。

1.2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是建筑产品价格的管理部门,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监督机构。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虽进一步完善,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其重点仍放在定额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工程价格争议、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等方面,并未充分行使其对工程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对工程价格的形成和实施全过程检查监督不彻底;对工程造价中介机构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管理疏松;未充分发挥应有的服务职能,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1.3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缓慢且不规范

目前,我国造价咨询行业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行业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2)行业发展的整体层次较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存在行为不规范现象;

3)品牌意识较弱,竞争力贫乏;

4)服务范围较窄,目前大多仅限于工程造价咨询,对其他相关方面拓展缓慢;

5)造价咨询市场未形成有序竞争;

6)造价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非法挂证及虚假报价现象普遍存在;

7)综合性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不强。

1.4信息化管理落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也已初具规模。然而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管理不强以及信息化管理人才普遍缺乏,导致信息化管理浮于表面、信息采集技术落后、信息资源质量偏低、信息维护更新速度缓慢,准确性和时效性不足,企业信息化管理远远落后于时代。

1.5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虽凸显出国际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细节问题,如合同文本中主体责任不清,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定有失公平,尤其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时,部分条款已不能满足合同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不严谨、条款不全,导致“扯皮”现象不断,工期延误,成本增加。

1.6综合型人才缺乏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国内多数工程概预算人员知识面仍处于对概算精通、对合同了解、对技术知之甚少的层次,很少能参与项目的前期工作,不能完全投入到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造价管理,未发挥出造价人员在项目前期投资控制中应有的作用。

2工程造价的阶段管理

工程造价的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开始立项直至竣工结算,周期相对较长,影响因素繁杂。因此,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在整个周期内针对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据有关数据显示,在项目决策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因此,在做好各阶段造价管理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关键阶段进行重点管理。

2.1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一方面,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性的审查力度,避免因肆意编造、盲目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2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1)推行设计招标,优选设计单位。采用设计招标,建设单位可在诸多参选方案中,选取技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优秀方案,邀请评选专家,充分斟酌比较,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开展限额设计,加强图纸审查力度。采取限额设计时,应进行双向控制。a.纵向控制,即按照限额设计过程从前往后依次进行控制;b.横向控制,即定期对设计单位各专业、科室及设计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图纸审查力度以保证设计质量。

3)采用合同约束,制定设计奖惩制度。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设计不精、深度不够以及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的情况,一方面,应有选择的增加一些限制性合同条款,诸如限制设计变更及费用额度的修改;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设计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设计应给设计单位以荣誉,增加其品牌信誉,并对设计人员进行奖励,最终达到保证设计质量的目的。

4)加强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合作。由于当前设计人员经济意识的普遍缺乏,当前设计人员往往只追求技术,不管经济,致使设计与造价不能形成有机统一。因此,应加强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沟通与协作,争取做到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5)积极推进“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单位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来优化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2.3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第6篇

关键字: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1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大型集团企业的分公司也在积极的探索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改革,并不断的引进现代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的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思维较僵化,使得管理过程中不免出现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就以铁路集团分公司为例,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 铁路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企业集团分公司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现阶段,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化,粗放化,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集团分公司长期受到垄断经营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不能够科学的对其职能进行定位。以铁路系统集团分公司为例,其长期受到国家垄断主义的保护,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不太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缺乏对人力资源作用的深入认识和细致深入的研究,对其管理仅仅是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不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加上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流动和竞争机制的管理意识欠缺,忽视绩效考核机制的影响,使得集团分公司内部一直不能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的发展不协调

作为像中铁十八局这样的集团分公司来讲,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人力资源部门大多都是被企业设置的,只注重其为企业管理的服务,经常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企业战略经营发展的服务功能,管理工作和企业的发展不能够同步协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近年来企业内部也在进行改革,但是从具体的改革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发展不适应的情况,加上企业规模较大,下属单位和零散部门较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旧不能够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束缚,与企业的发展经营现状不符。

(三)缺乏完善系统的管理模式

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具有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铁路系统的大型集团分公司,企业国模较大,人力资源较多,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有序运行,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且要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集团分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混乱,人员的招聘、晋升以及淘汰机制的竞争性不强,尽管像中铁十八局这样的大型集团分公司已经进行了市场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还是不能够取得只执行的突破,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建立起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模式。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对激励机制的应用,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也缺乏系统性,这些都是目前管理模式不完善的表现。

(四)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集团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劳动合同关系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缺陷,员工工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说来,劳动合同时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基础,但是目前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依旧不成熟,集团分公司在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方面还不够到位,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的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托和前提,依法加强管理,这样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工资管理方面,集团分公司也存在着拖欠工资的现象,即使像中铁系统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讲,也存在着工资拖欠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协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二 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集团分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集团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提出的三点突出问题,下面本文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变革管理者观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更新管理观念,摆脱过去计划经济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创新发展。现在集团分公司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为此,需要在创新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提升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使自身的管理工作能够具备大局观念。为此,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全局视角,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铁路系统的国企来说,要和我国目前铁路系统的发展状况相连接,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总体经营战略为核心,并以企业的远景发展战略为目标,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能够充分的融合到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当中,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促进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发展相协调

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但是仅从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角度去考虑管理问题是较为片面的,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实现管理和经营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作为管理者,要首先熟悉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整体模式,以此为基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树立起大人力资源观,从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去开展工作。以中铁十八局的发展为例,作为铁路系统的大型集团分公司来讲,中铁十八局有很多下属企业,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够采用完全一样的模式,每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不同,管理的方法也必然有所差异,这就需要在制定总体管理方向的基础上,各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和本公司经营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实现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企业的长远进步。

(三)建立健全集团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上文中分析了,在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完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在此前提下充分的发挥出薪酬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这样能够得到员工薪酬和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并且获得考核岗位之间晋升的数据,有效的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员招聘、选拔和晋升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实践、竞争以及择优的用人理念,建立起和市场化竞争机制相吻合的管理方式。最后,建立起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机制,并重点加强科技人才的开发,建立起科技实力强劲的人力资源队伍。

(四)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上文中主要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劳动合同管理和企业员工的工资管理问题,要想更为合理的处理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从合同管理的角度来讲,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以《宪法》、《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为依托和基础,依法合理加强用工管理,注意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劳动纠纷。在工资管理方面,需要尽量的畅通员工的利益表达渠道,由于员工相对于企业来讲处于弱势,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定要从员工的利益出发,解决拖欠员工工资等现象,这样能够更好的处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说集团分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郭武伟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4期

[2] 王君兰 巫艳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7期

[3] 王淑君 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2期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国有企业都加快了改革和改制的步伐而进行了人员结构大调整。国企改制企业下岗员工劳动关系问题愈加突出。下岗员工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以及历史债务的清偿等问题较为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群众性的突发事件,引发员工与企业矛盾。

二、劳动合同履行问题突出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部分改制的国有企业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规避社会保险义务,招聘劳动者时,不进入劳动力市场,私自随意聘用人员。这些用工制度不规范、不签劳动合同的用工现象大量存在,最终导致了企业擅自订立、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让员工被迫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使得劳动争议成为长期突出的矛盾。

三、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突出

一是拖欠工资现象长期存在;很多改制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或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对员工的债权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劳动者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三是一些国有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者职业伤害问题严重,超时加班现象普遍。

四、国企改制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基础管理达不到法律法规的要求

一是我国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立法相对滞后,国企改制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关系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导致了劳动关系问题的严重化。二是对国家劳动法规理解不透彻,没有充分利用有效手段明确劳动者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导致在处理劳动关系时缺乏法律依据。三是基础管理工作不细,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员工管理缺乏有效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四是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1.应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

企业发展活力是企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发展,企业才能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使员工产生“以企为家”的归属感和依附感;只有发展,才能使本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发展,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才能使员工产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广大员工热爱企业、企兴为荣、与企业共谋发展的愿望和活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团结和谐,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2.坚持以利益为核心,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劳动关系矛盾聚焦点是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关键。在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的时候,既要维护企业的主体地位,也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分配问题,只要利益被企业和员工共同接受了,劳动关系矛盾就能迎刃而解,企业劳动关系就和谐了。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既要体现“分配公平”,又要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3.加强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从根源上控制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一是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促使劳动管理规章制度更加规范有效、更为人性化。二是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合理协商、签订以及动态管理,增强用工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意识。三是强化基层管理人员依法管理意识,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不受损害,从源头杜绝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四是提供劳动关系处理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五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对能力。

4.建立健全员工申诉和处理渠道,适时调整劳动关系的不和谐音符

企业员工情绪不满是引发劳资纠纷不可忽视的源头,通常是因为企业在劳动用工、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出现的不当做法或违法行为所致。从形态上看,虽然员工不满情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资纠纷,但这种不满情绪若缺乏正常申述和处理的疏通渠道,往往会转化为公开的争议行为,甚至导致员工采取极端做法。更为严重的是,员工的不满情绪及各种抱怨,如果失之必要的疏导,不仅会极大挫伤员工的劳动热忱进而削弱其对本企业发展的信心,而且任其积蓄蔓延还会酿成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仇视心理乃至对社会的不满,做出超出理智的行为。

5.劳资纠纷处理应遵循依法、及时、有情操作的原则,妥善处理

(1)依法处理原则。在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应首先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解决劳资纠纷。还可以依据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以及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或员工大会讨论通过的企业规章等,作为处理劳资纠纷的解决依据。

(2)及时处理原则。发生劳资纠纷以后,企业应尽快表明立场和态度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尽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3)协商与调解原则。一是必须遵守自愿原则。当事人向企业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必须经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否则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二是必须坚持合法、公正原则。调解是建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使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达成和解协议,并不是无原则地进行的。三是对于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不应久调不决,以免拖延时日,对当事人双方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害。

第8篇

关键词:建造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一、建造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建造施工企业不同于与其他企业的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根据建造施工合同来进行,建造施工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在建造施工过程中,企业既要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建造施工合同,还要履行与合同相对应项目业务公司签订的项目分包合同,此外还要履行因建造施工需要的物资采购合同、运输合同、租赁合同、保险合同,等等。没有建造施工合同就没有一系列的生产活动,而建造施工合同一经签订,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指标都会随着纳入合同规范范围。因此,合同管理在建造施工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到企业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的每个环节。

因此,严格执行合同管理,是建造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建造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就目前此类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完善的对策谈些个人看法,以引起大家对此类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当前建造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业务水平有限。

(二)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核。

(三)合同签订不规范:1.合同主体不当;2.合同表述不严谨;3.合同条款不齐全。特别是工期、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约定不清。4.违反法律规定签订的无效合同。

(四)合同履约不尽人意,不懂行使不安抗辩权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三、建造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历史原因。当今建造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色彩。

(二)认识原因。合同法律滞后和人们法律意识滞后,对合同中的法律关系认识模糊不清,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条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依法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的意识。

(三)制度原因。企业缺乏有效可行的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以上三个原因,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

四、建造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防范对策

(一)充分认识建造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管理是建造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了市场与合同、合同管理与项目现场管理、合同条文与合同法律这三对关系,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企业应树立起依法签约、依法履行为前导的依法经营思想,把合同管理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渗透到施工现场管理中。

(二)健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1.严格合同会审制度。合同应由企业合同主管部门归口综合审查,有关专业部门(计划、财务、安全技术等部门)联合会审。合同印章包括合同审查专用章和合同专用章,应由合同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

合同审查的主要内容是:(1)合同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各种论证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合理、可行;(2)资金是否落实,来源是否正当;(3)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先进、合理;(4)价款和费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经济效益如何;(5)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人的资格、履约能力及资信状况;(6)合同形式、内容是否合法;(7)条款是否齐全、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8)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对等;(9)履行、违约责任等是否明确合理,有无仲裁条款。

2.建立合同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建立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对合同签约率、履行率进行跟踪考核,及时予以修正。(3)细化合同管理考核的内容,对节约合同资金的数额以及妥善处理合同争议纠纷避免或挽回损失的数额等等进行考核。(4)对合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因合同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或承办人员行为过错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视其后果、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3.成立履约索赔小组。如果说合同是履约索赔的法律依据,那么佐证材料就是履约索赔的事实依据。履约索赔佐证材料收集整理是一项十分繁琐和细致的工作,需要全体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可以说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可能索赔的因素。跟踪对于确定的建造施工项目中相应的合同条款,因这些条款在以后合同发生时纠纷时,就是索赔的依据。所以成立以合同管理人员为主的履约索赔小组,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保管佐证材料,以便日后为履约索赔时提供有利证据,来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合同管理基础工作

1.加强合同报表、台账和档案的日常管理,由企业合同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2.全面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由法律专业人员及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共同制订企业的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委托人的签约行为。

3.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四)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和决策者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然后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合同管理人员。并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根据本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参加短期培训或进高校相关专业深造。同时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并进行考核。凡忠于职守,认真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合同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绩的,应及时表彰,予以奖励。反之,则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和后果,给予相应处罚。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之,市场经济下建造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荆红侠.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天津科技,2010(02).

第9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1、引言

现如今,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渐加重,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所以如何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业务流程的规范和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也日益突显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一定的人力进行合理、科学的培训、组织、调配,让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计划、科学的组织、指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提高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进而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目的。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和分析

3.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严格说来是在传统人事管理上发展来的,因此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共同处。在管理目的上,虽然传统人事管理更加呆板、粗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更加丰富,管理手段更加灵活,但是两者的管理目的都是期望通过管理来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最佳化配置,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在管理任务上,现代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也主要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工作基础上产生的,如人员招聘、培训、职务升降、考核、绩效管理、工资、档案管理、合同管理等。

3.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3.2.1、在理念上

首先在员工管理理念上,不再是简单的管理员工,而是服务于员工。也有别于传统人事管理对员工呆板的制度化管理,而是用现代的刚柔并济的心理式管理,以激励、关爱、理解员工为主进行的管理。在管理盟约创新上,传统人事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员工进入企业就是终身雇佣制度,而现代人力资源则是进行盟约管理,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性的创新,根据企业需要来设立岗位,根据岗位需要招聘相应的人才,对人才进行合同管理,员工的地位不再是被动受管理,而是和管理方逐渐达成平等。

3.2.2、在管理策略上

传统人事管理主要是对员工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主要是进行短期的工作安排,而缺乏长远的战略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工作,更注重将当前的工作结合员工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对人力资源的长期开发规划,结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技术上,传统人事管理较为落后,根据既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较为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规划,加强对新管理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达到对员工科学、人性化的管理。

3.2.3、在管理观念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认为人就是企业生产制造的工具,认为人就应该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利润而服务而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将员工看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注重通过对员工的科学、有效管理,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这是传统人事管理所不能具备的职能,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管理观念的不同,导致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重心上截然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重心是管理企业的事务,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心是注重对“人”的管理,通过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打破传统人事管理的关系网,注重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提升员工能力。

4、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4.1、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很多企业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一些很好的经验,逐渐为企业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实现长远战略目标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不理想,但是人力资源在我国整体素质水平还是较为理想的。但是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进程中,也同时暴露出一些弊病,比如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较重、受到计划经济下政策影响较重,一些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成功。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经验表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创造财富的真正源泉,人的因素很大程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2、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目前存在问题

4.2.1、绩效管理的结果与员工的回报之间的关系较弱

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内容,它是指针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应用在薪酬、晋升以及培训等方面。尤其是在薪酬方面的应用,直接影响了员工在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行为表现。薪酬对于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于用物质的因素鼓励正确的行为,惩罚不正确的行为。由于国有企业薪酬方面的限制,所以在绩效考核的结果在薪酬方面的应用上面,缺乏必要的支持。

4.2.2、基础工作薄弱

国内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是,却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途径,缺乏对人的需求、工作特征以及人与工作关系的研究,一味追求先进而忽略了基础工作及基础设施等管理平台的建设,最终无法落实先进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正在开始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是由于身份管理已经深入企业的管理系统,成为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而且随着岗位管理的推进必定会形成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制度而后使绩效考核的约束力越来越强,长期习惯于稳定环境的员工难以承受和适应这些变化,工作分析和岗位管理这项基础工作迟迟没有完善。

4.2.3、企业行为政府化

在国有企业内部有较为浓厚的政治氛围,比如对企业管理层的考核往往都是考核政治上的表现,而不注重业务上的表现,注重企业领导层红而不专。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生产和市场脱节严重,技术创新不足,企业领导的行为主要是短期化,不注重企业发展,而更关注个人仕途,注重企业在短期取得的效益,而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认识和考虑,也就导致了国有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5、加强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建议

5.1、运用科学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发展的一项重要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科学方式进行人力资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和谐、奋进的企业氛围,营造出一个和谐、团结、友好的企业氛围,让员工在其中乐于奉献,愿意被管理,也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落实责任制度,将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分派到指定的人头上,让各个相关人员有动力愿意付出更大的关注去执行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5.2、优化人力资源竞争机制

有效的竞争环境能够更好促进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深层力量。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机制主要是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以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要是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在物质激励上主要是通过工资、薪酬、奖励等来实现,精神激励则是注重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

5.3、国有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首先,应制定员工培训系统计划。国有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计划来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将员工培训作为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提升到与企业发展战略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落实贯彻员工培训,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员工培训系统。

其次,将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进行的一项资源增值的有效投资,也是企业提高效益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国有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来进行,保证员工培训方向和企业发展目标一致,才能够更好凝聚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6、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应用而生的一个新领域,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健全和完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编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信息化必将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毛松林.对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5).

第10篇

编号:

职工姓名:

单位:某某市印刷厂

根据吉林省《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我厂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某某市印刷厂法人代表与共同协商,双方同意签订本劳动合同书,其内容如下:

一、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年个月。

二、试用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年个月。

一、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

1.本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一周一休制。

2.铅印、商标车间生产岗位实行常年两班制生产,华泰造纸厂实行三班连转制,其他工种实行一班制生产,但遇到紧急任务时,本厂可以组织加班加点,并支付合理加班费。

3.铸字、拣字、排版、纸型、铅版、照相制版等有害职工身体健康的工种,均有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并享受相应劳动保护。

4.除排版、装订外基本上都是机械化、半自动化操作。

5.本厂根据生产、工作需要,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为职工提供必需的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有权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国务院的《国有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以及我厂《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管理和奖惩。

义务:

1.对职工要进行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治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等教育。

2.对职工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3.加强劳动安全与保护,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4.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享有同等的工作、学习,参加民主管理,获得劳动报酬、政治荣誉、物质鼓励及享受劳动保险福利的待遇。

义务:

1.努力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和有关政策及厂内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产、机械设备、生产工具,节约原材料、能源。

四、劳动报酬及保险福利待遇

1.试用期工资:级月元。

2.学徒工资:第一年月元。

第二年月元。

第三年月元。

3.转正后工资:元。

4.定级后工资:元。

5.调资晋级:

6.保险福利待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执行。

五、劳动纪律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遵守我厂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的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

1.劳动合同期满之前,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期限内,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期限内,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下列情况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上岗条件的。

②职工不履行劳动合同,经企业提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

③职工被除名、开除、辞退、以及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④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具有劳动能力,企业分配适当工作,本人不服从的。

⑤经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宣告破产,或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5.下列情况企业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劳动合同期限未满,又不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有关规定的。

②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评残等级的。

③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

6.下列情况职工可以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①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

②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保证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超过三个月以上的。

③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

④经批准出国或赴港、澳、台定居的。

⑤经企业同意自费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

7.下列情况职工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由企业公费培训没有达到协商规定服务期限的。

②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生产经营、科研任务,任务未完成的。

8.劳动合同期满后自行终止。

9.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方可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10.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一方,违反劳动合同,对厂里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根据后果和责任大小予以赔偿。

──────────────────────────────────

│七、其他事项│

│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劳动争议,首先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进行调解,对调解不服的,由县以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

││

││

││

├─┬────────────────────────────────┤

│ ││

│企││

│业││

│意││

│见│ 年月日(章) │

│ ││

├─┼────────────────┬─┬─────────────┤

│法││ │ │

│定││ │ │

│代││职│ │

│表││ │ │

│或││ │ │

│法││ │ │

│定││ │ │

│委││工│ │

│托││ │ │

│人│年月日(章)│ │年月日(章) │

├─┴────────────────┴─┴─────────────┤

││

││

│ 年月日生效│

──────────────────────────────────

──────────────────────────────────

││

│ 劳动合同续定表 │

││

│续定期限自年月日│

│共年个月│

│至年月日│

│续定合同有关事宜: │

││

││

││

├─┬────────────────────────────────┤

│ ││

│企││

│业││

│意││

│见││

│ │年月日(章)│

├─┼────────────────┬─┬─────────────┤

│法││ │ │

│定││ │ │

│代││职│ │

│表││ │ │

│或││ │ │

│法││ │ │

│定││ │ │

│委││工│ │

│托││ │ │

│人│ 年月日(章) │ │年月日(章) │

├─┴────────────────┴─┴─────────────┤

││

││

第11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97-02

现代市场体系是由各种相对独立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所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诸如资金、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产权等)以及市场的运作、变化、发展运行机制和管理调控机制。在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后,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当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发展和壮大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契约形式互动发展经济已成为主导。在实践中,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所签订的合同以及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被社会各经济主体广泛认同和接受。同时,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基础性措施也成为各企业常态化的工作。当然,由于社会经济矛盾的客观存在,合同纠纷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将合同纠纷作为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是必然的。那么,为规避和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潜在经济损失或其它损害风险,最大可能地防范合同纠纷的出现,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就必须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合同范本的推广和应用就应运而生了。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

合同管理是指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预期的管理目标,运用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对合同的订立及履行实行全过程管理活动,合同管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来说至关重要,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和经营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发展壮大产生着巨大的推动力。

合同管理的内涵是指以实现合同价值为目的,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合同从准备、谈判、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转让、争议解决、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直至立卷归档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它是伴随着公司的经营活动同步进行的。企业从最为基础的生产设备、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投资融资以及所有人员的劳动合同等诸多方面无一不涉及,合同的管理工作已经涉及到了公司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规范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1.规范的合同,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经济主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合同关系呈现复杂多样性,合同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依法签约和履行合同,是开展守信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赢得商家信誉可以提高物资采购的性价比),而且会在合同实施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氛围,是培育和树立企业良好信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规范企业经营发展和守法维法维权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卖方市场的时候,企业的信誉尤显重要。

2.执行规范的合同范本,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监督管理。执行规范的合同范本,不仅可以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及执行情况,这也是合同履行中管理的重要环节。就企业的合同管理而言,一份完整有效的合同必须进行签订前的法律审查,而在企业某些合同商定的价格具有相对保密性,为了实现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产生同时又兼顾合同的保密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可以从完善合同范本入手,不仅满足合同管理的要求,同时也保证了签约效率和对合同主要条款不遗漏。

在合同范本的执行过程中,企业的法务部门、监管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履行状况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一则可以督促按质按量、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及时解决履行中遇到的阻力;二则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上的调整变化,及时发现和修订完善范本合同,以确保企业效益的最大实现,从而避免潜在的经营风险、避免企业重大损失的发生。

3.依法签订合同,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依法签约、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是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实现的保证,合同范本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签订合同不违法,又能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愿望,达到当事人交易等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用合同范本的一个基本要求。当然,合同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如合同授权委托、分类管理(按职能部门)、合同的审查、合同审批的权限、归口负责等制度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总体上形成了企业对合同管理的程序和模式,保证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三、合同范本管理的方式和程序

合同范本具有反应及时、贴近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企业权益等三大优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类别进行归属,参照法规及相应的执行合同版本,制定出符合经济活动需要的合同范本。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把企业的各种合同范本归类为“防范性(或规范性)合同”,这类合同是为了便于有约可循、操作规范、减少或避免争议、防范合同风险而订立的。

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常用格式合同。合同管理重在防范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共识,也就是说企业法律顾问应该担当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防火员”,而不该只在风险已经产生后充当“灭火员”。不过,企业涉及的合同份数众多、种类复杂,法律顾问人手有限,往往又难以事事参与、款款把关。

为了解决这一管理效率上的矛盾,首先必须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与制定格式合同开始,为企业建立或完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提高格式合同的使用效率。相关管理制度包括:(1)交易对象审查制度。从合同相对主体究竟如何开始,弄清交易相对方的身份、资质、资信等基本信息,做到不谈、不订糊涂合同。(2)高水准格式合同使用制度。对于常用、非重大的书面业务合同,区别其性质与种类,由企业法律顾问制定比较规范的合同格式,供业务管理等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3)合同条款及法律讲解、培训制度。定期为业务管理人员讲解条款、研读法律,让他们在提高合同法律及风险意识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及利害关系,避免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套用。(4)合同签订前的最终把关制度,明确流程和责任。(5)已签合同的企业法律顾问留存备案制度。(6)履行过程中风险出现或可能出现时,对企业法律顾问的第一时间报告或通报制度。

2.对于重大、复杂的业务合同,企业法律顾问必须从各个环节真正参与其中,必要时与单位外聘的律师协同管理。标的较大、法务复杂、事关企业重大利益的合同,从一开始洽谈时就应该有企业法律顾问的全程参与,以便在交易对象、交易标的、结算方式、品质保证、合同担保、争议解决方式、诉讼管辖乃至于适用法律、合同文本等方面从严把关,在合同签订、履行、协商等各个环节,为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合法权益。考虑到专业知识、执业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可会同单位外聘的律师进行合同协同管理,以真正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维护企业最大的合法权益。

3.注意合同签订、履行、协商、联络等环节证据的留存与收集工作。对于与合同相关的票据、文书、往来业务资料认真收集,妥善保管;对于未能顺利履行、可能发生纠纷的合同,相关往来文书必须由企业法律顾问起草与经企业法律顾问修改发出,避免业务人员因不谙法律而可能造成的被动局面;同时,又为其后的救济性合同管理留下证据、打好基础。

4.出现纠纷后,进行协商、调解解决问题可能性的判断,并与业务人员一道,做好纠纷解决工作。现实中,利益的不同与冲突使得合同履行过程中(及履行后)的不同看法、争议并不少见。如果争议不可避免,且争议明显具备法律性质,则企业法律顾问就不能置身事外,而应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如争议产生的原因、涉及企业利益的大小、对方态度与要求等等进行综合判断,看是否具备协商、调解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与业务人员一道,制定好解决纠纷的各类具体协议并参与、监督这种救济性协议或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实现妥善解决纠纷的合同管理目标。

四、规范使用合同范本应注意的六个环节

建立完善公司的法制体系,使公司成为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经营企业。规范的范本合同管理将随着市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壮大而日显重要,这要求在严格规范范本合同的订立程序的同时,还要加强坚持程序和实体法并重的原则。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在管理实践中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1.强化法律意识,即强化经营者、合同管理人员及合同承办人的合同法律意识。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业务员素质是其首要任务,也是做好合同管理的最大前提。

2.健全管理制度,即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在公司内部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协调与制衡并存的有效机制。

3.夯实基础工作,即建立健全合同签订和履行基础档案,实行合同实施流程的统一管理和监管,防止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个人行为,加强公司相关人员工作调动的交接工作程序及监督,减少或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

4.严格把关流程,即把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的控制关,根据不同种类的合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程序,严格工作程序,实行分类管理。

5.完善监督职能,即强化合同的履行监督,通过公司的法律机构、监察审计机构和工作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大监督模式,全面掌握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和法律风险的出现。

6.适时创新管理,即积极推进合同管理的创新,推广范本合同的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的推进,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经济形势,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济中新型的管理学科,会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探索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也需要根据公司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和方式,不断创新合同管理的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规范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司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杰利.合同管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第1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管理审计 问题 措施

1 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1 管理审计是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管理审计的着重点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活动及其相关的效率和效果。它能够评价企业的各项管理及与其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及目标等是否存在缺失或不当,从而帮助企业完善基础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1.2 管理审计是国有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 国有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比较大,其受到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国有企业在经营策略方面进行了周密的研制,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管理者,违规处理企业资产等行为,而管理审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管理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济决策进行检查并且进行风险评估与量化,根据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3 管理审计是国有企业增加财富的需要 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环节经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优化配置,但是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其必然会存在某种程度缺陷,造成管理不到位、业务流程衔接不完善等,管理审计通过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控制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正,实现效益管理,为企业增加财富。

1.4 管理审计是国有企业发展模式的多元化需要 随着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创新,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了跨地区、跨国家的经营模式,结果给国有企业的管理造成难度,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为此国有企业建立管理审计制度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尤其是对其管理流程以及财务情况进行监管,并且评价其管理效果。

2 管理审计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审计实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国有企业管理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后期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其主要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而不是对管理者的经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审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审计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而对于即将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经济行为没有进行审计监管,不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经营信息。

2.2 管理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 我国现行的管理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价,缺乏行业公认的评价标准。审计工作的实行大都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严重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虽然在某种程度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并未有严谨的审计证据,不能做到全面的风险防范,审计意见分量不足。

2.3 对管理审计的认识不足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审计的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管理审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不大,管理审计部门的设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与市场经济环境相不符;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只针对企业活动结束之后的评价,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基础人员却认为管理审计是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经济活动的审计,其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

2.4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 国有企业管理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财务知识与审计监管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由于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审计工作一般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评价,而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甚至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关心,是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专设,并安排非财务、审计专业人员凑数,造成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较差,他们更多地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审计知识、不能利用现代技术从事独立的审计工作。

3 建立健全管理审计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管理审计的时效性 管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查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事后的监督意见无异于亡羊补牢,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将管理审计的监督过程从事后监督,转移到事前、事中监督,才能及时的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3.2 制定明确的管理审计评价标准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开发与编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确定了适合企业管理的审计评价标准,才能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全面改善审计技术手段 目前,大部分企业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财务信息系统、库存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各类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而实践证明,网上审计能够增强审计及时性和审计工作效率,也适应管理全过程审计的要求。

3.4 不断充实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审计人员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强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将管理审计先进的观念引入国有企业管理审计工作中;建立与优化审计人员组织结构,调整审计人员的队伍知识层次结构,积极引入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提高国有企业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春燕.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审计的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9(3).

[2]胡业华.我国开展管理审计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