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的相关知识

档案的相关知识

时间:2023-04-14 08:1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的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的相关知识

第1篇

〔关键词〕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

病历档案也就是病案,是患者在医疗机构内经历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记录临床信息的档案。目前,各阶层医疗机构均积极开展病案的信息化管理,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已经从临床科室扩展至辅助及后勤部门,如病案管理室、后勤管理处、医务处等,有助于无纸化办公的推广。病案信息管理水平与医院等级评审直接关联,这说明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病案信息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强化医院等级评审基础平台[1-2]。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分析在此阶段初期、末期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在此阶段参与研究的医师35名,护士56名,以及随机选择在此阶段内来我院就诊80例患者。医师35名,男22名,女13名;年龄25~56岁,平均(38.45±7.49)岁;大专及以下10名,本科21名,硕士及以上4名;工作年限0~5年8名,6~10年22名,11年以上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4~55岁,平均(37.65±5.88)岁;大专及以下20名,本科31名,硕士及以上5名;工作年限0~5年26名,6~10年24名,11年以上6名。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22~67岁,平均(36.82±7.12)岁;来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肾病科等临床科室。

1.2方法

1.2.1强化病案管理意识

由于病案管理与医院体制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现已成为医院登记评审工作的基础之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全院管理质量,因此需加强病案管理意识。这就需要从思想及行动两方面督促工作人员对病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及动力,促使其在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管理方法及水平,促进医院等级评审。

1.2.2提高病案管理技术应用水平

我院成立病案管理小组,参考权威机构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涉及病案管理相关内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合理用药指标、单病种质量指标、手术病程、ICD-10编码等诸多指标纳入院内评审指标涵盖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案中与病案及相应技术信息辅助条款超过150项,说明病案管理占据着重要作用,表明病案信息管理是代表医院医疗数据利用的管理指标之一,有助于保证数据处理质量。同时,由于我院尚未完全脱离纸质病历,因此需建立双轨制病案管理制度,尽快统一病历书写、装订、病案首页、病历追踪系统等方面,并减少非必要书写,统一纸质病历与电子病历质量。而且管理小组应明确小组成员个人责任制,并由主管部门及领导负责对人力安排进行协调及管理工作,定期或非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纸质档案在患者出院后1d内归档,若出现特殊情况,需经由相关科室至少2名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方可适当延后,但必须在3d内归档。电子病历可适当推迟,但在归档后即被纳入信息监控程序中,注意在病案中标明档案号以及索引号,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储存。在录入病案过程中,需注意病案首页信息的录入,可最初由人工录入,到描后直接读取信息,工作人员仅需做好信息的核查以及关键信息录入工作,有助于逐步推进电子病案所占比例的提高,提高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水平,强化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发挥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为推进院内管理工作优化提供可靠数据[3]。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医护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1)在研究阶段与病案管理部门有过联系的院内医师35名,护士56名,选择查阅档案的就诊患者80例,分别在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填写病案管理情况满意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核查病案借阅信息,病案管理是否规范、管理是否严格、流程是否合理、病案查阅是否方便等;按照满意程度不同,可分成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在研究阶段初期及末期医护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考核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对医护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初期及末期医护患三方对病案管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末期医师、护士、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研究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初期及末期医护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末期医护对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评分(92.02±3.44)分高于研究初期的(84.19±7.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电子病案是在纸质病案的基础上,套用电子病案模板便于规范化书写的电子工具,方便临床信息的记录与查阅,有助于提高病案书写速度,促使书写更加科学、标准、规范,降低手工书写病案差错风险,降低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病案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等级评审工作效率在不断提升,在加强病案信息管理及技术辅助水平的前提下,病案管理漏洞获得弥补,这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院内病案管理及辅助信息应用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需减少病案非必要描述内容,有助于在评审医院等级过程中提供优质物质及技术利用基础,促使我院快速发展。本研究中,在研究阶段内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方案,研究末期医护患三方对病案管理满意度、病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研究初期(P<0.05)。总之,加强院内病案管理技术应用水平,有助于缩短病案查阅时间、提高病案及医疗资源利用率,强化我院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患三方对病案管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医院等级评审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明光.基于等级评审基础下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开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189-190.

[2]刘炳麟.数据挖掘技术在病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第2篇

1.1对象

参加培训的中小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管理与技术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类别)349人,均为周期内首次参加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

1.2方法

自填式问卷调查。分别于培训前后使用内容相同的试卷进行测试。内容分为用人单位职责、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基础知识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和核查;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人员共349人,培训前发放并回收试卷341份,培训后发放并回收问卷336份,在培训前后都有测试的作为有效试卷,共计328份。有效试卷显示,参加培训人员中男性239人,占72.9%;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组分别为9人、129人、109人、57人,分别占3.0%、42.4%、35.9%、18.8%,24人未填写;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别为42人、185人、63人,分别占14.5%、63.8%、21.7%,38人未填写。

2.2用人单位职责用人单位职责

相关知识共涉及12道题,题目分别是:(1)“三同时”的原则;(2)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检测系统正常运行;(3)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4)公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5)对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6)劳动合同中应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待遇等;(7)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8)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9)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10)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并妥善安置;(11)非法用工单位对其患职业病的职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2)工会组织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培训前对用人单位职责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4.0%~98.8%,经培训后的知晓率为80.2%~99.7%,题目序号为1、2、8、9、12等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2.3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相关知识共涉及8道题,题目分别是:(13)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14)健康检查依据的技术规范为GBZ188-2007;(15)从事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16)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的目标疾病及禁忌证;(17)由政府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18)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19)劳动者在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20)当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并告知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时,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诊断。如表2所示,培训前对职业健康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7.8%~98.2%,经培训后的知晓率为80.2%~99.7%。职业健康检查所有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相关知识共涉及8道题,题目分别是:(21)劳动者怀疑得了职业病,要去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22)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地住进行职业病诊断;(23)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种类;(24)职业史是进行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25)用人单位承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26)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27)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28)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应当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表3所示,培训前对职业病诊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3.3%~98.2%,经培训后的知晓率为80.2%~99.7%,序号为21、22、23、24、25、26等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5基础知识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基础知识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共涉及16道题,题目分别是:(29)职业性危害因素定义;(30)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31)尘肺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尤为重要;(3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33)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34)不能引起窒息性中毒的毒物;(35)一氧化碳不属于单纯窒息性气体;(36)苯作业工人的白血病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37)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表现;(38)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规范为GBZ159-2004;(39)消除毒物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40)不适用于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方法———降温;(41)每周工作5d,接触连续性噪声的8h等效声级接触限值;(42)防治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43)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44)对电离辐射起到防护作用的措施。如表4所示,培训前对基础知识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8%~96.6%,经培训后的知晓率为57.1%~96.9%。序号为30、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等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第3篇

听档案课讲座心得体会

蔡科长今天用28年的档案历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档案课,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人员一定要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档案工作不干不知道烦,不涉及不知道难。可以说档案工作也是一项良心活,说简单也简单,想省事也能省,简单的方法一“堆”了之,但其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其价值的体现不在当前,而是若干年后。我们平时所做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如果不归档整理,划分期限,编写目录,一旦利用起来就困难了。

档案对我来说是神秘的,听了蔡科长的课,让我对档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更感到档案是一部历史,即有保密性又有公开性,要求我在平时学习档案时,拓宽档案的视野和思路,加强政治学习,获取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相关知识,着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准确把握档案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把我们档案的规律熟记在心。

 在这一个多月的整理档案中,让我深深感到老档案人在工作中的细心、耐心,从盖章这一小事上,盖章的位置必须在中间,盖章必须清楚,并不能有多余的边框,老档案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了我,感动了我!我今后要使自己逐步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和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使自己早日成为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

第4篇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医疗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且能直接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行政后勤工作主要是为临床一线服好务,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只是行政后勤工作的一小部分,主要用于辅助医院管理,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此,目前许多医院领导都不重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为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只要求能够基本保存档案就好。多数医院的人事档案仍为最原始的纸质档案,还停留在手工填写、人工立卷的水平,信息化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医院人事档案保管部门连最基本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都没有,更别说建数据库了,根本谈不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不足。长期以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不受重视情况,医院配备从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人事部门或档案科的兼职人员,他们本身就具有除人事档案管理外的其他很多工作,根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去。目前还有很多医院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缺乏档案专业管理知识,更不了解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专业知识,在操作实践、管理理念等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从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缺陷所限,思想观念明显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三)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纲要等法律法规,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遵循,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目前,一部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本没有配备信息化所需的最基本的计算机设备,没有实现信息化,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建立;大多数医院只是配备了计算机等基本设备,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更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信息化建设制度很不健全,致使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提升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彻底转变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提升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医院的重要日程中,成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要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包括职工基本信息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信息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数据库、工资数据库等等,以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医院要加强对人事档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档案专业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引进配备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充实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有关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业务培训和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网络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建立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医院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人事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工作流程和核查工作制度、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相关内容信息化管理、患者档案治疗与评价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医院要成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组织机构,明确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相关知识,研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促进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医院要依据《档案法》等制度制定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办法和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完整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用健全的制度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亦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

2.吴瑾.新医改时期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中国疗养医学,2015.2

3.翟晶.王忠.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6.5

第5篇

1必修课

美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其中,必修课又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学必修课和学位必修课。例如,档案学教育设置在历史学系,必修课就可能包括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笔者对美国25所高校进行调研,结果有20所高校明确提出了必修课的要求。1)必修课的数量特征。美国各高校档案学教育必修课数量最多的高达11门,有4所高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包括了各主办单位的核心课程。密歇根大学、西华盛顿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的必修课都明确规定了要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算学分。必修课门数最少的只有3门,有3所高校,它们都是将档案学的核心知识作为必修课。除去没有细分必修课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西华盛顿大学,共有12所高校设置了学位必修课,有16所高校都设置了档案学必修课,有6所高校只要求了档案学必修课而没有学位必修课,只有两所高校没有把档案学知识作为必修课。这一事实说明,尽管美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档案学专业,但是档案学的教育仍非常注重档案专业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也很注重培养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和核心技能。2)必修课内容特征。《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包含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和辅助课程,该课程设置对开设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美国各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各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结构,笔者尝试将以上20所高校的必修课程按照《大纲》的分类进行汇总统计,所得结果见表2和图1。从《大纲》分类的角度来看,美国各高校更重视档案学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档案专业素养的培养,共有71门该类的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之基础理论,各高校更加注重对档案管理各重要环节的深入讲解,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在实际的档案工作中能较好的应对;有些高校开设了一些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档案专业和职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该专业有更强的归宿感;背景类的相关知识在各高校的必修课中设置的较少,只有三门。《大纲》推荐的辅助课程,在各高校开设得很多,共83门。其中,开设得最多的是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除了保护学、人文与社会学方面的课程分别只有1门外,其它各类的课程都不少,说明各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受学科背景的影响挺大,也很重视与时俱进,开设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另外,也非常重视方法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实践能力。

2选修课

选修课一般也有两种,档案方面的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和跟导师商讨共同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美国各高校对档案学教育的选修课要求较之必修课的要求就没有那么明确,很多高校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有些高校只规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是多少,例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等,前者要求选修课学分要达到24个学分,后者要求至少修满9个学分;有些高校会给学生推荐具体的选修课课程,但不强制,例如,肯特州立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等会列出推荐的具体课程;有些高校只提示推荐学生选修的课程范围或领域,例如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西华盛顿大学等,前者要求学生在信息学系或者历史学系里选修课程,后者的选择范围包括历史学、档案学、文件管理方面的课程,想要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必须与自己的导师沟通选择;还有一些高校就指定了学生选修课的具体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几门修读,如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匹兹堡大学等。总之,美国开展档案学教育的高校对选修课的要求没有必修课那么严,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与导师沟通的结果进行修读,但是他们选修的课程范围主要是档案学方面的知识和档案教育属于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跟设置必修课的目的差不多都是重在培育学生的档案学素质和一些基本和核心技能。

3实践要求

美国高校在开展档案教育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会不同程度地要求档案学方向的学生进行实习。在25所开设全日制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美国高校中,有19所高校都提出了实习要求,但对实习要求的程度都不一样:有些高校直接将实习设置到课程要求里,分别有81所和52所高校把实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除了把实习作为必修课设置以后,还在选修课里设置实习,希望学生进行2次的实习;还有5所学校明确规定实习的学分是多少,其中西华盛顿大学的实习学分最高,每次实习算10个学分,需要两次实习,共计20个学分,而且这两次实习都属于必修课的范围;有78.95%的高校只要求实习一次,但也有4所高校要求实习两次,要求实习两次的高校有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德雷塞尔大学、西华盛顿大学、西蒙斯学院。总之,美国档案学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学科背景与课程分布的关系

1学科背景对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影响巨大,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对档案学课程设置的影响更加突出。

如图2和表3所示,对这四种类别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行统计发现,在美国,不管是在必修课的设置上,还是选修课的设置上,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的课程数量都是远远超过档案学类的课程,历史学类课程也占很大的比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与档案学学科发展历程有关。在美国,档案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它仅是挂靠在历史学或图书情报学等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学科背景对其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影响巨大。

2院系隶属对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影响显著,美国档案学依旧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课程设置摆脱不了相关学科的束缚,不具独立性。

第6篇

【关键词】水利档案;知识结构;水利档案事业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063-01

一、普遍知识

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练运用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文史知识,法律知识等所有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应该具备的知识。

(一)档案专业知识

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技术型很强的工作,在多年不断的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包含一定的业务知识。档案学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理论档案学,具体包括档案学概论,比较档案学,档案事业史,档案法规学等,二是应用档案学,包括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保护技术学院,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等。水利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档案专业的理论以及技术,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各种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积累和研究发展档案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这样才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目前还在源源不断形成的科技档案利用好。

(二)计算机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已成为比资本和能源更为重要,对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战略资源。社会需要专门的信息部门能以较高的存储,处理和控制信息的能力,高质量、高速度地为社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特别的,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革命正在以迅猛之势推动着整个信息业的变革与发展,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社会发展迫切的需要。档案部门应积极采取与之应对的措施,向信息行业靠拢。数据库电子存储等技术及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应更多地用于水利档案的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迈进,如记录水利档案的载体,记录方式的现代化使水利工作者能够从网上直接查询历史记录,这就使传统的利用方式受到冲击,这需要水利档案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好手中的档案,实现水利档案的现代化。以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题的水利系统计算机局域网已经在我们水利战线上得到充分应用,水利档案工作者应该使它与科技档案的管理形成完美的结合,使档案成为水利工作的助手,利用起来更为便利。这就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知识,与时俱进。

(三)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也是档案工作者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又一重要条件。科技档案是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古代中国在黄帝时期的大禹治水实际上就是对兴修水利的历史反映。从古到今,从长江三峡到黄河哪一个又不是历史的见证。我们水利档案工作者了解所管理档案涉及的历史知识,有益无害。就永定河流域,在我所管理的档案中有记载的古文物和牵涉事故举不胜举,只有熟悉和了解了档案的历史,才能掌握档案产生的背景和历史作用,才能更好的判断档案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做好档案各环节的工作。

(四)法律知识

水利档案工作者在管理技术档案的同时一定会遇到很多法律文件,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名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档案法是水利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的法律,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也在于一定要懂得法律,无论是在水利方面还是在档案方面都要求水利档案工作者是一个具有法律责任的懂法的工作人员。

二、水利知识

水利档案工作者作为水利工作者,不单单应只具备档案方面的知识,更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式水利知识。

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作为技术档案共工作者我直接接触到的往往是第一手材料,对永定河拦河闸及小清河分洪闸及大宁水库的三项位移和绝对沉降观测,在测量工作中都要做最精确的记录,这些资料保存起来,成为科技档案在水利工作者的日常应用也极为重要,一定要做到准确的收集。永定河河道上大大小小正在施工与施工完毕的工程,从设计到竣工,都需要我们水利档案工作者及时的收集资料,以便归档,如果做为水利档案工作者不了解水利知识,不了解所在单位的水利工程项目,工作将变得非常被动。永定河看似是一条常年干枯的河流,但是防汛工作是永定河的重中之重。在防汛工作中无论是作为一个水利工作者对档案知识的了解,还是一个档案工作者对水利知识的学习都是如此重要,在晓月湖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都要提供档案参考资料,对下泄流量、闸门开启情况,闸前水位、流量、流速都要做一一记录,这些记录经过整理,立卷归档形成珍贵的历史资料。有档案人员的参与,能督促水利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档案原始记录的要求,是档案作为原始记录的原始性可靠性加强。

在档案整理这项环节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需要具备水利专业知识,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把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编纂水利档案的资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料,它的数字科学准确,我从事的技术档案工作过程中,参与了永定河卢沟桥分洪枢纽工程观测资料整编,它是水利知识与科技档案事实结合运用的有利说明,熟悉水利学科的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现状的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最新研究动态报告,也要求档案工作者具备水利知识。

三、结论

第7篇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到xx区建设与市政局实习,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负责人交办的工作,得到负责人的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档案整理,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此类的工作,所以在刚刚着手的时候显得有些生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能够很熟练地展开工作。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文本档案进行归档,一种是将电子档案进行归档,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加了整个档案的整理过程,并掌握了档案整理的相关知识要要点,同时在电子档案的整理过程中,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原先的方法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得到了负责人的赞同。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负责人求教,同时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不仅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资料整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扩展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虽然在学校所学专业不是档案整理,但是在这过程中,刚开始却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上,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求的是一种快速的学习方法与探究的能力,通过与另一位实习生的合作,我们慢慢地学会用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不仅仅是按照原先的方法依葫芦画瓢,而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与创新。通过一点点的探索与变化,渐渐地我们悟出了在工作学习上,我们要处理好的 “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生的我,资料整理显得相当地重要,对于我以后的工作也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管是文本材料的整理,还是电子材料的整理,都需要一定的整理规则和方法,所谓为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大量涌现,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确实是很难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通过这一次的实习,也让我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让我明白了在进行资料整理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需要避免的问题。

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到了工作上的方法,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在沟通技巧上的缺乏,面对负责人与领导,很多时候都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给我的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能够很好的交流工作心得,同时在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很难有新的变化。针对这一点,也许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在校学生阅世不深,在沟通上不能很好的实现,也是一个难题。不过欣慰的是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的缺点,在接下来的时间针对自身薄弱的环节进行练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明白了工作上的一些制度与要求,作为师范生的我,更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的就业对象是人民教师,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任何时刻都马虎不得。

第8篇

我自今年4月份被聘用为综合部主管以来,工作中我严于律己、严格管理,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理念,积极做好服务、管理、协调等职能工作,使综合部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综合部工作繁杂,从接手综合部工作至今首先从抓综合部履行工作职责入手,以身作则,严格内部管理。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1、对综合部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细化了各项工作,强化了职责,明确了责任,形成了团结一致,高效运作的氛围。

(1)、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专长、工作能力与水平,细化了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挖掘每个人的工作潜力,强化了每个人的职责和责任,对每个工作要点都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从而使综合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质和量的提高。

(2)、从4月份接手综合部起坚持周一召开部门会议,传达公司例会精神及综合部周工作安排,进行工作研讨,了解意见及建议、解决工作难点,并要求本部门员工每周五上交个人周工作总结及下周工作计划,每月上交月工作总结、工作心得及对本部门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3)、组织本部门员工每周抽出2小时学习公司制度及相关知识,使员工详尽掌握本公司制度与相关知识,从而保证监督检查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

2、公司人才招聘及人才调配,并对公司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2)、为提高公司员工法律意识,组织全体员工于7月7日、7月14日进行了合同法学习,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考试。

3、草拟相应的公司管理制度,并将已通过的制度上墙。 4、全面整理档案、资料,严格管理公司印章印信,扎实做好公司保密工作。

(1)、全面整理公司档案、资料,进行详细分类,建立了员工个人档案,并统一制作档案电子目录,使档案管理科学、合理,便于快速查找。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需要借阅档案或借出档案复印件的部门及员工必须由部门负责人批示,借阅人填写档案借阅单,档案原件禁止外借。

(2)、公司印信、印章实行统一管理,印信印章是公司的重要凭证,公司迎接各类检查,上报公司报表、证件年检、建平项目等很多地方需要盖章,所以印信印章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使用程序,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3)、严格遵守保密条令,对公司及本部门工作做到不失密、不泄密。

5、办理公司证件年检及县属公司资质有关手续。

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土地证、公司资质、代码证进行了年检,除资质年检还在审批外其余证件全部年检完毕并对县属公司相关手续进行收集。

6、加强车辆管理,提高车辆利用率,统一调配,保证各部门用车。

从4月份开始对公司两台车辆进行了明确分工,统一调配,力求做到调配合理、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同时要求驾驶员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安全驾驶、无事故。规定综合部员工没有特殊情况禁止使用车辆。

7、规定办公用品采买程序,规范备用金使用。

(1)与财务部核对了综合部6月份以前经办的所有帐务,对以前采购工作进行总结,同时重新规定了采购程序与纪律,要求综合部人员要有自律意识,最大程度上合理使用费用,物品采购必须在3家以上销售点采价,所购物品必须质优价廉,100元以上物品必须两人购买,购买前必须请示主管领导批准,综合部人员禁止报销打车票据。 8、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丰富员工文体生活,增强员工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2)组织员工于6月25日-27日参加了首届房地产开发杯乒乓球比赛,我公司参赛人员积极备战充分展现了三合公司的团队精神。

(3)为了增进同事间交流,提高工作热情、加强团队协作,综合部于5月16日组织了象棋、扑克比赛。

第9篇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地社区档案部门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与部署,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并通过整合社区档案资料及对社区建档等各种方式,主动积极的进行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受到许多相关体制、实际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的约束,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及相对薄弱的地方。首先是思想上认知不够,对社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许多社区根本没有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在实际工作的安排上,过于偏重处理繁杂事情及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往往忽略了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的相关实物及图像以及积累档案管理的资源;其次基础设施落后,档案散失严重。由于社区办公经费紧张,基础条件不到位,缺乏专人统一管理,档案资料分散保存问题突出,造成档案材料散失甚至损坏;最后是档案业务不熟,管理缺失。由于社区整体工作起步迟,工作人员由街乡基层单位选派,多为新手,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对档案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了解不够,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不甚规范,许多有价值的文件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档案收交、查阅、利用等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力。

二、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一)强化宣传,加强档案意识

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种种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档案部门来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学习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档案观念,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与领导责任挂钩,以此来保证社区档案的完整。

(二)健全档案管理,建设合理的社区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制定并健全社区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促进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对档案管理办公用品的投资,完善社区档案管理条例,要将制约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一一解决。

(三)加大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

积极组织各个社区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关于档案的培训,让其了解档案整理与立卷等规范的工作形式,同时还需要对社区工作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熟练掌握社区档案工作的详细步骤以及了解社区工作的相关职能与性质,才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

(四)加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当今世界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网络程度也在持续强化。而档案人员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观念来强化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并改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那些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要落实好电子企业档案的网络安全工作,针对一些十分重要的档案文件,需要应用非常严格的保密方式,实施重点保护。另外,要尽量保障一些关系到商业机密及知识产权的档案文件的完整。与此同时,社区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拓宽知识面,掌握工作所相关的知识以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应用现代化的科学装备与技术,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指导及改善档案工作,这样才能做好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

(五)明确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加大监督力度

第10篇

一、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新的理念。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确和细化管理对象,从各个程序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它是对原有管理的深化和加强,从具体的实践中,不难看出,其管理模式更为系统、规范化,在权责方面更为分明,资源利用方面也更加高效。

而就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的档案管理而言,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使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发展。同时,对于项目建设方来说,其成本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由于对于相关资料的管理不到位,很多突况也不能及时解决,比如,有一些项目的设计需要修改,这就需要在档案中进行及时的跟进,使档案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的粗放性,在需要的时候,许多资料都不能及时提供,具体的数据得不到正确的核算,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项目成本的增加。

二、当前,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长期的发展,有大量的项目建设的档案需要进行整理。并且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几乎都有项目多、投资额大、工期较长以及参与单位的参差不齐等特点,都给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都会严重的与工程项目的进度脱节,工程项目的实时情况无法从档案上得知[2]。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当前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由于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只是一味的看重工程项目的建设,因此项目进行中所产生的数据以及资料就得到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我国当前各种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对于档案管理认识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很多工程项目的档案资料都是在工程快要竣工的时候才进行突击整理,这样虽然也对档案进行了整理,但是档案整理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了。这种对于档案管理的思维意识,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项目中档案管理的作用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项目建设中,对相关的工程资料的管理不够规范化

在工程项目的进行中,与项目有关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在对于工程进行中产生的资料的整理这一方面,都会进行相关人员的安排,但是这些人员对于资料的整理,仅仅只是围绕工程需要而进行的,其工作重点在于正常项目建设,与项目竣工以后进行的档案整理深度完全不同,规范性相对也比较低。但是在项目竣工以后,档案的整理最终还是以工程进行中所整理的相关资料作为依据进行归档的,那么,由于在前期,工程日常资料整理的规范性差,深度不够,这就直接影响了最终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项目工程中许多细节问题在档案中都得不到体现。

3、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在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中,由于资料的整理在许多单位都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的单位在资料整理方面也进行了相关制度的制定,但是也都没有得到完善,对于一些后期出现的问题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参考,这种情况下,项目档案整理的前期工作也就得不到顺利的进行。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具有工期长、人员变动频繁的特点,这样就容易出现关于对资料交接不清的问题,从而就会导致资料的丢失,虽然后期会有相关人员对资料进行补充记录,但是其准确率就不得而知了,这样就会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3]。因此,想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工程资料整编没有一个相应的标准

关于对高速公路资料的最终的编制整理工作,为了使其相关的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资料编制的深度和质量,国家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规定的颁布,但是这些规定也只是对现有的问题进行相关规定。并且由于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其本身的特殊性,国家出台的这些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显得不够全面,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没有进行具体的规范化。比如在项目资料的整理中,关于资料整编的责任问题。

5、档案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知识匮乏

高速公路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对工程项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项目资料进行整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但就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单位的工程资料都是由现场作业人员完成的,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培训,技术水平比较低,相关的业务水平也不够高,因此就造成了在施工中形成的项目原始资料不够规范。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也会有专业人员进行整理,但是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档案管理人员仅仅只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相关的工程建设知识不甚了解。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不懂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人员不懂档案管理。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形成阻力。

三、针对当前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在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以陕西省的高速公路网为例,其高速公路总规模约达五千公里,在二零一零年通车里程也达到了三千公里,但是在公路项目的假设中由于其特殊性,因此档案整理难度也随之提高[4]。比如西汉高速竣工以后其档案达四万九千五百五十六卷、商漫高速其档案长达一万九千零六十四卷等等,这些资料的整理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那么,要想对档案实现精细化管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图1为以陕西省为例,高速公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改进思路:

1、增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高速公路的工程档案对于公路在后期的使用、改建、扩建以及维修和养护方面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在后期的施工中能够给相关单位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一定要不断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化,建立一个良好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氛围。在项目实施初期就应该将关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纳入合同,项目进行中也要不断的进行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渗透到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去,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进行的始终。

2、从项目建设的基础着手,对项目资料的整理严格把关

在资料的整理方面,由于涉及的单位较多,相关的档案整理工作的进行也比较困难,那么要想将档案工作做好,一定要从合同的签订、项目开工前的规划,以及项目进行中档案的管理工作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关于在承包合同的签订中,就应该资料的整理以及移交进行涉及,并且对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要具体罗列。其次在项目开工以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得后期的治疗整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最后,在项目进行中,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推行,明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实时跟进、监督。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要想做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个能够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控制体系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项目的日常建设中,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将档案管理作为平时检查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且将其与相关单位的经济联系起来,进行奖优罚劣,形成一个系统的档案管理控制体系,使项目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4、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资料的交接

项目工程建设中,档案一旦入库,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完成了,因此一定要把好最后一道关,这样才能确保项目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想把好档案入库这一关,,必须对档案的交接进行规范化。在档案入库工作进行前期,应该进行整个项目的档案交接会议的召开,以便明确档案的交接时间以及要求。另外还应该进行档案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建立,如果在竣工以后档案中存在问题较多,可以对抵押金进行扣留。另外还可以将档案编制的质量问题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一项考核内容,成为其进入市场的一个参考标准,从而提高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性。

5、利用信息化,实现全方位的档案整理体系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实施有效性,并且保证最终档案的真实、可靠,在工程进行中,可以实现对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对各参与单位和部门进行责任人的确定,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落实。相关的单位及部门还要进行兼职档案管理员的配备,每个项目经理不都应该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然后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由该段的总工程师进行负责。另外,对于国家新推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及时的进行普及,以便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第11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近,人们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肉类农产品价格逐渐攀升,很多农户加入了养殖业的队伍。但随着农户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如何提高农户养殖的管理水平、增加养殖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农户养殖档案并加强管理是有效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相对于规模化养殖,农户养殖一般规模较小,且处于农村环境,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的难度较大,不易实现且难以推广。本文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对农户如何建立养殖档案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给农村养殖户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建议,将科学养殖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农户养殖档案管理现状

1.不重视也不会建立养殖档案: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知识等各方面因素的局限,建立养殖档案较为困难,加上多数农户认为建与不建养殖档案与自己的养殖收益没有关系,建与不建一个样,忽视了养殖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注意平时养殖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及养殖技术、信息的收集,没有记录专门的养殖环境数据。

2.养殖档案建立不全、管理不善:由于农户生活的随意性,许多养殖户只是对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记录,或想起来的时候记录一下,导致养殖档案记录不完全、不系统,使用时用得上的资料非常少。很多农户的养殖档案没有固定的存放地点,随便放置,容易丢失。

二、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

畜禽养殖场档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强制执行的一项养殖行为。有效建立养殖档案能进一步规范对养殖场(户)监管,掌握畜禽存栏、出栏与死亡、分娩、配种、免疫、投入品、兽药使用等情况。

笔者曾拜访过一位农民养猪大户,在几年的实践中,他把日常生活中主副食价格、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升降及与养猪有关的经营投入、繁育技术等全部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养殖档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市场调查后,他发现猪肉、生猪、饲料价格升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相互之间关联密切。根据这些规律,他适时调整了增栏、减栏、出栏计划,而不像有些养殖户一味地追求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存栏量。据此他减少了不少市场风险,从而得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现将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总结如下:

首先,在建立养殖档案的过程中,农户对养殖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可以提高其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养殖更加规范化、规律化,可以使农户随时了解养殖对象的健康状况。

其次,通过对养殖过程和关键环节的了解,农户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养殖相关知识与技术,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养殖技术,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

再次,建立详细而完备的养殖档案,会形成较为系统的养殖数据库,为技术人员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尽快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详细而完备的养殖档案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三、如何建立养殖档案

农户建立养殖档案,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可制定一些合理的简单易行的养殖规章制度,约束自由散漫的心性,如《作息时间规定》、《消毒制度》、《防疫制度》、《物料管理制度》等,提醒自己日常应维护的事项。

2.养殖场建设档案:首先是年月日,同时包括用地面积、地面物、建造所用材料、耗资用料、设计图纸、用工、设计人员等,以备发展扩建参考。

3.畜禽入舍档案:每批入舍畜禽的入舍时间、日龄、产地、品种、初生重、毛色、数量。

4.生长日志档案:记录畜禽养殖多个阶段的情况,育雏期(哺乳期)、育成期、育肥期、产蛋期(繁育期)等,每个时期的饲料标准、饲料来源、饲料价格和添加剂的种类、添加的方法。畜牧生产记录本,内容包含品种培育记录表,配种、产仔、生产记录表,公猪(采精、品质鉴定、稀释、保存)记录表,转群记录表,返情、流产记录表,死亡、淘汰记录表等;经营管理记录本,内容包含如种猪、饲料、药品、疫苗的采购、保管、使用或销售等。表格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科技图书中也有很多模版,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修改。

5.防疫接种、消毒档案:免疫档案应根据不同畜禽种类,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从1日龄开始,按时接种,以确保畜禽健康发展;同时要做好消毒情况的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及消毒方法等。

6.疫病及用药档案:要记录发病时间、舍号、发病数量、发病率、发病特征、死亡数量、诊断方法、用药情况、用药过程、用药反应、用药来源、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临诊人员诊断结果、病原体特性、消灭措施及处理结果和归转日期。建立用药档案有三个好处:一是方便计算成本;二是记录药物敏感度、用药量、有没有抗药性;三是有没有药物残留,留出休药期,要记明兽药的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包装规格、含量、使用方法、投喂的日期和投喂的时间及投喂的效果。

7.出场(销售、处理、淘汰)检疫档案:出售至市场或商贩,要做好出售时间、去向、数量等记录;对处理淘汰的畜禽,要记录处理淘汰的时间、运输的车辆、运送的地方,对车辆应做好消毒再进场。对检疫检验的情况,如采样只数、检疫结果如何等相关的事项都要记录,以供引种防病时备查。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7.24

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内容,同时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对象,档案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同样衡量高职院校管理职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可见对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和优化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我国高职院校重点研究方向。

1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优化创新的意义

档案管理担任着对学校各种事项的记录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这些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档案管理还有记录历史的作用,从最初建校开始,档案管理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它见证了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是历史的见证者。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对于学生工作方面的管理对于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是学生在学校的宝贵资料,同时档案也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资料,它通过对教学工作的记录,对于教学评估而言属于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档案管理的优化创新,能够近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能力,规范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现代化高校建设和发展而言有特殊意义,同时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基础性工作,对于稳定教学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档案管理的优化和创新不断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做出显著成绩

2目前高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观念落后

在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统统信息技术全面结合,已经发展成为了依靠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模式,但是对于部分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工作人员仍保留着落后的观念,虽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但是工作人员却很难做到熟练使用,仍喜欢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进行档案管理。

2.2高职院校不重视档案管理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部分管理者认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是传授学生技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以及效益上,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地位较低,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服务性上,和教学的联系不大,很难为学校产生突出作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用到档案管理,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只有注重基础才能使学校向好的方向发展。

2.3缺乏人才和资金上的投入

档案管理作为服务性工作,尤其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后,对于工作人员以及工作设备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其学校的地位较低,相关领导的不重视,在人才和资金的分配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从而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做到创新和发展,仅仅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设备上的问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和目前的先进模式存在巨大的差距,在这种没有人才和资金的情况下,要想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3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优化

3.1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要知道,档案管理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是学生的个人信息的可靠依据,同时也是毕业找工作的重要依据。管理者要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全校师生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可以定期召开专题讲座,介绍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国家针对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能够更好的提升学校整体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3.2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

任何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和资金,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如此,资金是保证,而人才则是关键点,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富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在发展优化的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手段,拓宽工作人员的眼界,这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迎接档案管理工作挑战的必要条件。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先进设备的配备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培养上,资金上的支持同样也是发展的硬性条件。

3.3不断优化创新目前档案管理体系

一个科学全面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包括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管理模式、资料存取等,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创新。首先在工作人员任务分配上,我们知道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化程度的不嗵嵘,任务的分配变的越来越困难,不同工作人员的能力是不同的,在任务分配时既要考虑到任务量,又要考虑到其合适程度,这些都是分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其次在管理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它行业档案管理的模式,取其精华,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革创新,对于档案管理中的一些规则的制定要和目前时代的发展密切结合。最后在档案存取上加强重视程度,在档案的录入时,要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资料正确完成,因为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有意义,同时对于往年的档案,要定期检查,对于一些纸质档案要将其转化成电子档案并存有备份,保证档案的安全。同时在档案的存取时要进行准确记录,确保档案在节约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4总结

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很重要,具有优化和创新的必要性,在优化和创新时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目的,把握我国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深入问题的本质,提升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资金、人才、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不断进行优化创新,切实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 浅谈高职档案管理的创新与优化[J]. 职业,2016,0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