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7 11:24: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水技术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农业用水问题,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农田周边的水资源,结合现代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技术,实现对农田的节水灌溉,这一办法的实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促进农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灌溉技术依然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一、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用管道取代明渠,将水输送至农田实现农田灌溉,其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是附近的水井、水库与池塘以及湖泊等,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力因素对农田灌溉工作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管道进行输水时需要保证水质,水中不能含有淤泥与杂草之类的,在进行输水前需要将水源进行沉淀。输水、配水网络系统是农田管道输水中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管道与分水设施以及管道保护装置组成,管道输水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工作,农田灌溉属于地面灌水,利用管道输水技术可以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低压管输水技术是管道输水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其利用管道技术进行灌溉用水的输送工作,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内,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采用超低压力,用压力管道系统进行用水输送,可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渗漏与蒸发现象。
(二)节水喷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使用喷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使用加压水泵或者动力机以及电动机等设备,利用水泵加压或者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进行水输送,在农田中铺设管道进行水输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喷头进行水喷洒,使水可以均匀的散落在农田中[1]。
(三)节水微灌技术
节水微灌技术经常被运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分为滴灌与脉冲灌溉以及微喷雾灌溉等,微灌设备的性能不同所以微灌又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此外根据微灌设备的使用类型划分为为地面微灌与地下微灌。节水微灌技术利用灌溉控制系统、输水道系统以及水过滤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实现对灌水量的合理控制,在最小的用水量范围内,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
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设备的组装工作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其常见的组装设备是拖拉机,利用拖拉机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提高灌溉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量,这项技术不仅在农田灌溉方面使用,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节水方面[2]。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创新
(一)智能化监测技术
农业自动化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农田水利的建设中,智能化的灌溉技术正在不断地进行推广使用,而智能化的农田灌溉已经成为了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农田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综合分析,为农作物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生长环境,包括农作物需要的水分环境与温度环境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效率。
(二)网络化管理
网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网络化农田灌溉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进行农田灌溉管理工作前,需要利用预先编制的管理控制程序,设定相关的可以反映农作物需要水分的参数,利用计算机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需要进行灌溉的农作物区域进行灌溉,利用自动启闭水泵或者按照轮灌的顺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保证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灌溉的成本[3]。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技术
由于农作物以及农田类型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低产出的农作物,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的高产出农作物需要采用最优的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技术与滴灌技术。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种植方案的调整,灵活利用灌溉技术,保证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调整种植方案主要是对耕作的农田面积进行合理的压缩耕种,合理的减少高水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林草的种植面积,将提高农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迈进。综上,不断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与管理,可以促进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还对节水灌溉管理的工作创新做了简单的论述,意在提高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效率。
作者:张志杰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晓林.浅析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51).
2.研究制定机械工业发展规划和提出全省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合理布局,推进行业结构调整。
3.抓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的具体工作,加强行业的宏观协调。
4.研究机械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
5.指导机械行业体制改革;指导全省机械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具体负责联系省机电集团公司。
6.负责汽车、改装车、摩托车、农用车企业和产品目录(公告)管理。
7.提出行业内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初审意见,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参与协助相关工业(园)区的管理工作。
8.提出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的初审意见,协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9.指导和联系机械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10.承担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处室职能-技术进步与装备处
1.研究提出全省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方针、政策。
2.组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3.负责全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管理,组织全省重点技术创新、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实施。
4.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产学研联合协作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5.组织和协调企业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6.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参与协助相关工业(园)区的管理工作。
7.负责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及企业的培育工作。
8.推进以产业和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9.指导和联系相关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10.承担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处室职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
1.研究提出企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含农村可再生能源,下同)、环保产业、再生资源、工业节水和节油的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2.负责有关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再生资源、工业节水和节油示范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3.负责对高耗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和节能产品认定的审核,开展节能执法工作。
4.推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再生资源、工业节水和节油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
5.组织协调工业环境保护,负责环保产业示范工程、产品(设备)、技术的规划管理和推广应用。
6.指导和协调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工作;参与指导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7.指导并推广清洁生产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1)准确把握新时期治水思路
在关于水安全战略的讲话中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这是新时期治水兴水的科学指南。节水优先,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充分认识节水的极端重要性,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这是水安全战略的根本方针。空间均衡,就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均衡的原则,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相处,这是水安全战略的重大原则。系统治理,就是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统筹考虑山水田林湖治理,运用系统思维,谋划和保障水安全,这是实施水安全战略的重要方法。两手发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责,该管的一定要管好,但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要充分利用水权、水价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是实施水安全战略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的治水实践中,须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治水的战略定位,切实增强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一是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实施东北节水增粮、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南方节水减排等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二是加快实施南水北调、陕西引汉济渭、甘肃引洮、云南滇中引水、安徽引江济淮、吉林西部供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实施引调水工程,必须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是建设包括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山东庄里、重庆金佛山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强化水源战略储备,构建布局水源可靠、水质优良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四是继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建设包括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黄河下游堤防建设和上中游河道治理等工程,不断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五是建设包括嫩江尼尔基水库配套灌区、吉林松原灌区、四川向家坝灌区、湖南涔天河灌区、江西廖坊灌区等节水型、生态型大型灌区,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3)切实强化水安全管理
一是着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把水资源条件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审批的重要前提,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严格限制一些地方无序调水与取用水,从严控制高耗水项目。牢固树立节水和洁水观念,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不断推进农业、工业、城市的节水,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力度,加快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二是加强河湖及地下水管理。强化河湖水域保护,合理划分河湖岸线功能,实行河湖分级管理,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强化地下水保护,实行开采量与地下水水位双控制,划定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加强华北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三是推进洪水和干旱风险管理。编制完成洪水风险图,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完善防洪应急预案,健全防汛组织体系,有效规避洪水风险。落实好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健全洪涝灾害救助机制,探索建立洪水保险制度。开展干旱风险区划,制定不同风险级别下的干旱应急措施,建立水资源战略储备。
2科技创新支撑水安全
保障水安全,必须坚持科技引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安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要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把有关水安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治水兴水的实践,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为国家水安全提供坚强支撑。
1)知识创新
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深入开展水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宏观上,要重点研究气候变化情境下的空间水循环机理,把水资源及其相关的生境系统统筹考虑,构建水基系统,准确把握水资源的宏观态势。同时,要完善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管理科学认知,突出水灾害风险管理,不断完善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模式。中观上,既要以地域和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湖统筹协调,又要从泛区域、泛流域等更广范围、更宽视角,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形成互联互通、丰枯调剂、空间均衡的基础水系统。微观上,要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等为先导,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和高效应急的技术支持系统,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技术创新
要在继续巩固和发扬我国传统水利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紧跟世界科技前沿,综合运用空间遥感、情景分析、云科技等技术手段,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带动和引领下,针对国家水安全战略需求,对节水关键技术、重大水利装备、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基础水信息系统建设、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
3)机制创新
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更多利用市场机制,着力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机制。要稳定并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落实金融支持水利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和管理。要加快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节约用水,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要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鼓励形式多样的水权流转,构建水权交易平台,加强水市场监管,落实好水资源用途管制。要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新形势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3结语
关键词 绿色开采技术;研究;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177-01
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落后,发展模式粗放,不仅降低了企业利润,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引发了社会矛盾。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地、科学地战略目标,要打造节能、环保、循环、高效的开采方式,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多赢。本文以协庄煤矿为例,探讨了煤炭企业的绿色开采技术。
1 实施以矸换煤充填开采技术,实现科学开采和有效保护并行
科学开采就是要摒弃传统的生产—排放—治理的老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革新“掘进”、“采煤”二元开采模式,将“处理”纳入矿井整体设计,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实现高效生产与生态环保的统一。协庄煤矿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实施“以矸换煤”技术,先是研究应用了综采工作面高效机械化以矸换煤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避免了煤矸石升井上山的工作,而是将煤矸石通过轨道运输巷、翻笼、矸石仓、给料机等环节输送粉碎,最后填充到巷道内,不仅减少了污染排放,还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量。
2 实施了矿井巷道的“煤巷化”布置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
矸石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输和处理支出,同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煤矿企业需要研究和创新开采技术,减少甚至避免矸石的产生。协庄煤矿在总结原有巷道开采布置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力争矸石的零采出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创新,统筹规划巷道设计布置,严格按照绿色生产理念进行巷道掘进管理,采用矿井巷道的“煤巷化”布置,减少岩石巷道的工程量,以确保降低的产生矸石产出。
协庄煤矿深入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和煤质情况,综合考虑煤质设计工作,科学安排拓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构造对煤质的影响。
3 针对矿井大采深及地质构造复杂的特征,开展了复杂地质环境下地表岩移变形特征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研究。
协庄井田位于为莲花山与蒙山间的山间凹地半缓阶地形丘陵,区内绝大部分为农用耕地,土地肥沃,环境舒适宜人,矿井上方地面人口较多,建筑物也比较密集,这就需要开采煤矿时注意地面建筑物的保护,给开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协庄煤矿技术人员通过设置多处岩移观测站,仔细勘察地表和开采煤层上覆岩层形变,记录大量观察数据,经过综合分析探明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和变形规律,并在科学计算和分析数据的支持下,制定了科学开采、绿色开放的方案。
4 研究应用废弃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土地塌陷治理、下井充填
以往的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的矸石被开采出来,运输到地面上,堆积成矸石山,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协庄煤矿通过近几年的矸石置换煤炭技术的推广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煤矸石充填采空区的采煤方法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矸石置换煤炭技术是通过井下分矸系统分离矸石和煤,经煤运到井上,而矸石直接在井下填充采空区。矸石置换煤炭技术使得矸石量大幅减少,同时应用矸石充填采空区技术将矸石填充到采空区,填充效果很好。通过矸石填充采空区,地面上的矸石山得以消除,矿山得到美化,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促进了我国煤炭开采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5 实施热电联产技术研究,建设节能环保电厂,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实施锅炉改造工程,实现环保节能目的。协庄煤矿矸石热电厂于1995年12月投产运营, 2005年5月电厂开始进行锅炉改造工程,将原有的三台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拆除,新增加两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原有除尘、脱硫等设备更新,新增气力输灰系统。锅炉改造工程完工后达到污染物大幅度削减的目的。煤泥、煤矸石经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一部分出售到周围水泥厂用来造水泥,另一部分由协庄矿投资建设的年产3000万块的机械化制砖生产线生产免烧多孔砖,其质量水平超过常规粘土砖,实现灰渣零排放。
6 研究运用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协庄煤矿大力开展用水节水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活动,采取地面生活生产用水综合利用、生产废工业污水回用、供水系统优化、煤泥水闭路循环、煤泥水综合治理和加强用水管理等措施,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进步,全面推进企业节水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协庄煤矿运用“矿井水恒温利用技术”,建立井下超磁净化水处理工艺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节水促减排成效显著。
协庄煤矿在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坚持走绿色节能的发展道路,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协庄煤矿积极探索新技术,不断赋予煤矿绿色开采的新内涵,从绿色开采理念和开采技术上为煤炭企业走内涵挖潜、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一、辽宁绿色技术创新的需求分析
(一)产业类型上的绿色技术创新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五个重点发展区域和沈阳经济区十个重点产业群中,有许多属于传统的“三高一低”类型的产业,如传统的能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承载着辽宁“支柱产业、纳税大户”的职能, 是辽宁“十二五”期间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和希望所在。按照省政府的规划,这些地区和产业集群内, 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低碳产业布局, 将传统产业向新型低碳产业转型, 以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工业结构,最终目标是将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建设为先进的低碳发展示范区。
(二)生产方式上的绿色技术创新
1.第一产业的技术创新。辽宁是一个农业大省。城乡能源发展是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城镇发展低碳经济、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将着力点放在提高城乡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上。一是研究开发农村废物处理的新技术,通过开发利用新技术将城乡的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转化为“沼气”等新能源或加工成各种肥料。二是研究开发节能节水技术,包括节能节水式灌溉、生活取暖、做饭等新技术。三是研究开发“节能减排”的养殖和饲养技术,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
2.第二产业的技术创新。改善工业电机体系的能源效率, 是工业部门必不可少的低碳技术取向。一是材料生产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制定绿色材料标准,对材料生产企业提出严格的要求,引导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二是工业品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包括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使用的“节能”要求。三是绿色的建筑技术的开发,为使新建、在建的建筑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法》,建筑业急需一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
3.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第三产业是辽宁发展最快的行业,开发绿色技术的前景广阔。一是进行绿色设计,节约能源,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民用汽车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0%, 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沈阳、大连等大城市,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主要有害气体的来源。所以政府势必会加大这方面的整治力度,行政手段效率有限,主要应采取市场化的利益导向,进行绿色设计使城市交通更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二是开发绿色服务技术。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销售、绿色物流、绿色邮政等技术。
(三)能源消耗上的绿色技术创新
1.能源结构。辽宁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大省,能源消耗摆脱不了对煤炭的依赖,而使用煤炭资源必然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对空气产生污染。辽宁省风能资源丰富,省内沿海六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临海强压型风能丰富区。根据初步测算,辽宁省陆地风能资源约为5 400万千瓦,其中可利用资源约1 100万千瓦,近海风能资源尤为丰富。在辽宁沿海地区和康平、彰武等西北部地区风能都属丰富地区,可大力发展风能,实现低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2.节能技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都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提高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将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1978—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70.7%下降到68.7%,石油消费由22.7%下降到18.7%,天然气消费由3.2%提高到3.8%,水电、核电和风电的比重则由3.4%提高到8.9%。虽然能源结构改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任重而道远,应加大对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利用技术的开发力度。
(四)公共部门的绿色技术创新
公共部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辽宁省绿色经济水平。第一, 辽宁城市道路照明灯的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0.86% ,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41.82%。而针对这种高水平的路灯照明状况,城市急需用太阳能LED 路灯照明逐渐取代传统路灯照明。第二,辽宁还需集约利用土地,以再城市化为手段, 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市绿化面积, 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辽宁煤炭城市多的优势, 积极开展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在减少煤层气排空对气候变暖造成影响的同时, 冲抵天然气的使用量。第三, 在现有条件下, 利用电厂余热实现集中供热, 是提高能效的手段。从长远看, 当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上升到一定比例后, 用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光热技术取代传统供热和空调技术, 是辽宁绿色城市建设的方向。
二、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财政体制不支持需求导向
在发达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高校主要从事以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研究,同时为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系统主要从事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而政府研究机构则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导向,主要从事创新过程“中游”阶段的科学研究。而辽宁的绿色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以政府为主(企业的研究资金也主要来自政府),研究开发对政府负责,绿色技术创新不是按市场需要进行细分,缺乏技术创新的原动力。粗放经营、各自为战、重复研究的现象大量存在。
(二)现行的财政政策未体现需求导向
在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减免、资助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推动创新成果商业化三种手段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而辽宁省的绿色技术创新工作是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将项目发包给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然后由承包人按规定拿出成果,再由政府组织推广应用,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并产生了时滞效应,导致许多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推广应用。
(三)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利于需求导向
从现行辽宁省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来看,存在着政策层次低、政策单一的情况。一是层次相对较低。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相关政策多是通过办法或是意见的方式下发,没有形成专门的地方法规或者专门的类别。二是税收及其他政策工具运用有限。财政方面的政策较多,税收及其他方面相对较少,没能将财政、税收、信用以及行政和法律手段很好地统一起来,且政策口径不统一、规定不透明、内容不够集中。
三、完善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政策的思路
(一)“合作开发”机制的形成有待政策的支持
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下称“科研主体”)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他们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全适应社会对技术的需求。要想与国际上的知名企业开展竞争,实现市场价值,必须大力倡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科研主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播创新理念,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益,不断化解企业技术上的矛盾,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使企业在国际创新竞争中成为赢家。由企业出题目、出资金委托科研究主体承担研发任务,是绿色技术供需双方互相配合、共同成长的双边创新活动。
(二)良好“利益机制”的运行需要政策的支持
市场经济下,利益机制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资源向最有效率的领域“融合”、“配置”,需求导向下的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在创新过程中,要把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有效整合到一起,涉及到诸多问题,如资金投入、利益分配、经济效益和产业化运作等方面,因此,利益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制定各种“规制”规范运作,并对于实践中运行良好的创新模式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三)创新“质量工程”的建设亟待政策的支持
财政支持绿色技术创新重数量更应重质量和效率,切实发挥财政支持的作用。一是各类专项资金要更多地转向商业性资本不敢或不愿意投入的方面,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二是把目前奖励性资助为主的方式转向风险补偿为主的方式,将政府资助作为导向和补偿金,通过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的风险,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本投入。三是要有效利用国际资金。建立政府引导和调控下的市场化投资体系,力求做到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法规约束与政策激励有机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四)完善支持体系,发挥政策的合力
制定政策的目标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一是不断调整有关企业竞争和投资方面的政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刺激投资,保护消费者。二是降低绿色技术创新公司的实际负担,实行轻税费。三是实施科学研究与实验设备的税收鼓励计划,使企业易于获得政府在研发方面的财政支持。四是让新建技术型企业获得投资更加方便、快捷,促进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兴中小公司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延庆.加拿大的科技创新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启示[J].国土资源,2011,(12):46-48.
[2] 廉佳.辽宁省低碳经济的科技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事,2010,(24):347.
[3] 李忠华,程海涛.辽宁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7).
[4] 王志,武献华.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5).
[5] 2011年辽宁风电网风电装机容量情况调查分析[EB/OL].中国行业研究网,2011-12-05.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
1 上海市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太湖流域下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北依长江口,西接江苏、浙江两省。上海地区的水资源包括本地水资源量和过境水资源量两部分,其中本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全市共有河道3万余条,各类湖泊26个,河面率为10.1%。从数量来看,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上海主要以过境水资源为主,2010年太湖流域来水量和长江干流来水量大约1万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量仅为31亿立方米,不到流域过境水量的0.3%。因此,上海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流域过境水量。
1.2水资源取用概况
2013年全市取水总量89.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88.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地下水取水量0.0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9%。
2013年全市用水总量89.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按用水性质分,农业用水16.26亿立方米,火电工业用水35.98亿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10.2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12.03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3.7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78亿立方米。
1.3水资源管理情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33.5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2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8%,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
2 上海市节水管理现状
2.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取水管理体制
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取水户地下水全部、地表水(除部分火电工业和农业未计量外)基本实现装表计量,加强了取水户的监督检查,对不安装计量或计量不规范的用水户要求重新安装。取水许可地表水实行流域、市、区三级管理,地下水实行一级管理。全市形成了集取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一体的市、区两级水务(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了由市、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用水单位组成的三级节水管理网络,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取水许可、水平衡测试等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2地下水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管理,规范建设审批管理,制定地下水开采控制目标。在市政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闭自备水井。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的禁采范围和限采范围,2003年起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制订方案严格控制新的深井开凿和地下水开采,除战备、城市安全应急备用、优水优用等特殊用井外,凡地表水公共供水管网到达地区的深井,分阶段逐步关闭,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从7452万立方米下降到1400万立方米,回灌量超过开采量,地下水采灌平衡。
2.3全市集约化供水体系基本建立
全面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大力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减低管网漏失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006~2010年,重点改造无内衬供水管道、高龄管道和易漏易爆管道共6953公里,累积关闭郊区乡镇小水厂106座,集约化供水总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郊区管网漏损率显著降低。全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9%,除农业和火电工业外,基本实现集约化供水,上海市城市生活、居民生活和一般工业用水量在2010年为35.4亿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系统供水量为30.9亿立方米,占到了87.2%。
2010年12月,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郊区集约化供水实施意见》,明确了下阶段集约化供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计划到2012年基本完成除崇明县以外的郊区集约化供水任务,2015年全面完成全市的集约化供水工作。
3 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
3.1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和上海市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并对加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加强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重点任务。
下阶段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紧抓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这一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加快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和水平。
3.2以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并存,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需继续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按照“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不断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保障上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和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及节水技术创新机制
推进节水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用水定额地方标准,继续推进全市节水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计划用水管理系统以及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统计和核算信息系统等,实现节水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发展节水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推进节水减碳,从节能减排、水务产业调整、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工作,探讨水务领域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推进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完善节水型工程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开展节水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展雨水和河道水市政绿化利用、再生水梯级利用等技术探索,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工业节水工艺、城市管网检漏防渗技术、市政环境节水技术等。
4 结语
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水务局.2013年上海市水资源公报[R].2013.
作者:刘晓娟 赵丽平 于晓波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技术特点本设计
按照国家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试验研究,PVC管材符合《硬聚氯乙烯管材》、《聚丙烯管材》、《喷灌用低密度聚乙烯管材》等现行标准的规定。在大田土地表面上铺放由PVC管材构成的硬聚氯乙烯主线水管、支硬聚氯乙烯线水管,彼此连通构成输水管路;在支线水管的侧壁上设有出水通孔,由PVC硬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鞍座粘接在支线水管外侧壁面上,且密封覆盖出水通孔;在相邻的支线水管相对端外部上分别固设挂钩座和销轴座,挂钩胶装在挂钩座上,在销轴座上配装销轴,相邻直线水管相对一侧的端部相互插装配合,在插装配合的相邻支线水管端部的内壁与外壁面之间配装密封胶圈,挂钩钩在销轴上,相邻的支水管依次连成一体。由此构成的人工移动式硬聚氯乙烯管大田喷灌装置,可以提高喷灌设备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延长装置的使用年限,降低设备制造和使用成本,并且具有便于操作、移动方便的优点。
技术创新点
把PVC硬聚氯乙烯管材、管件应用到大田喷灌中,可承担1MPa工作压力。这种管材以其外观好、使用年限长、造价低、连接拆卸方便快捷等优点,可替代铝合金管材在大田喷灌中运用,具有喷灌作业效率高、喷灌质量好、制造与使用成本低、质量轻、连续拆卸与移动方便快捷、通用性好等特点。PVC材料的应用打破了铝合金及塑料软管在该领域几十年的统治局面,是大田喷灌设备材料使用的一个重大创新。
研究方法及路线
1)研究方法。在现有的固定式大田喷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管材、新的工艺,进行新型移动式大田喷灌设备的研制。2)技术路线。管路的研制辅助部件的结构设计及构件的制造密封件的设计及模具的研制管路压力考核技术改进生产考核管路及辅助部件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考核产业化转化。3)成果转化方案。目前该新型移动式大田喷灌设备已研制成功,并经过5a的抗压、耐腐蚀试验,在黑龙江省各地县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使用方便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并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市场需求及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采用PVC硬聚氯乙烯管材技术,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0.067亿hm2(1亿亩),全国70%大型灌区和50%中型灌区完成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任务,共涉及灌溉面积近0.19亿hm2(2.83亿亩),期间,每年财政投入高效节水灌溉新增投资总额可达1000亿元以上。目前推广喷灌、微灌灌溉工程的投资金额平均1.50万~2.25万元/hm2,“十二五”力争实现0.067亿hm2(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预定目标,意味着有望拉动1000亿~1500亿元的市场投资。人工移动式硬聚氯乙烯管大田喷灌装置的研制成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变频调速技术 节水 节能 城乡供水 农业灌溉 自动控制装置
1 立项背景及技术创新点
水资源及能源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节能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将变频节水节能技术应用于平移式、轴转动式喷灌机及管道灌溉等系统,经测试其节能率为39%~56%,节水率为15%~30%,既稳定了管网压力,提高了灌溉质量,又节水节能,便于自动化管理,但其价格昂贵.当时,在我国城乡供水及水泵抽灌系统中,水泵一旦开始工作,电机便以额定转速运行,并以额定出水量供水,当用水量减少或在用水低谷时,管网压力过高,水龙头(或喷头)和输水管道往往被损坏,使水白白流掉,电能白白耗掉;有些系统通过阀门控制出水量,来减少供水管网压力升高,这样也造成电能与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在工业上将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列为新技术推广项目,但当时水利行业在灌溉方面未应用.为改善上述资源浪费状况,生产出价格低廉,农业能够接受的变频节水节能控制装置,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承担了水利部“948”计划项目“变频节水节能技术”,本项目的关键技术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1998年12月,我们引进了德国的8210和8220系列变频器标准规范、技术指标、性能参数检测方法和部分样机.交流变频技术大致可分为直—交变频与交—交变频两种,我们引进的为直—交变频技术,即通常所见的变频器大多采用的变频技术.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引进关键技术,并对其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开发外围技术,研制并生产变频节水节能产品,并重点进行推广应用.
该项技术引进后,我们对进口样机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全面测量和记录,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了四个系列的变频调速节水节能装置,这些变频节水节能产品除了变频调速器和PLC外,其他已全部国产化.本文介绍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和CX-D系列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
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1)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城乡供水及农业灌溉中,达到节水节能效果;(2)根据项目需要,自己研制出水位显示控制器,提高自动化程度;(3)根据实际需要,研制出多段压力设置转换电路,适应农业多种灌溉方式;(4)将变频调速技术、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水位显示控制技术、压力传感技术等进行了集成.
2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子转速n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f——定子供电电源的频率;
p——电动机的极对数;
s——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
由式(1)可见,当平滑地改变异步电动机的供电频率f时,即可改变电动机转子的转速n..
根据水泵的相似原理
式中的Q、H、P、n分别为水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和转速.
由式(2)、式(3)、式(4)可知,基于转速控制比基于流量控制可以大幅度降低轴功率.
3 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
3.1 基本构成
整个恒压供水系统由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与水泵电机组合而成(见图1).该装置由变频器(内含PID调节器)、可编程时控开关、可编程控制器(PLC)、水位显示控制器、远传压力表、水位传感器及相关电气控制部件构成,是一种具有变频调速和全自动闭环控制功能的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见图2),它可同时对一台或多台三相380V,50Hz的水泵电机进行自动控制.
图1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组成
图2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结构原理框图
3.2 工作原理
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以变频方式工作时,水泵电机以软启动方式启动后开始运转,由远传压力表检测供水管网实际压力,管网实际压力与设定压力经过比较后输出偏差信号,由偏差信号控制调整变频器输出的电源频率,改变水泵转速,使管网压力不断向设定压力趋近.这个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不断检测、不断调整的反复过程实现管网压力恒定,从而使水泵根据需水量自动调节供水量,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PLC的主要控制作用:(1)控制多台水泵(包括备用泵)循环软启动,周期性地以变频方式工作;(2)控制备用泵的自动启动.当第一台水泵电机以变频方式运行,并达到额定功率(即变频器输出电源频率达到50H),而供水管网压力未达到设定压力时,第二台水泵电机会自动启动,并以工频方式运行,这时若管网压力仍不能达到设定压力时,第三台水泵电机会自动启动,第一台水泵仍以变频方式运行,达到保持管网恒压的目的,投入运行的水泵数量由装置根据管网压力自动控制.
水位显示控制器设有上、中、下3个水位控制限,当池水位从上限降到中限位置时,控制器输出补水泵启动信号,使补水泵向池内补水,补至上限时,控制器输出补水泵停机信号,停止补水;当池水位降到下限时,控制器输出取水泵停机信号,使取水泵停止取水,待水位上升到中限后,控制器使取水泵自动启动,恢复取水.
3.3 控制功能
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控制功能:(1)设有手动/自动切换电路,当切换至自动位置时,系统可根据出口压力变化,自动调节变频泵的转速和自动启动、停止备用泵,以维持出口压力恒定,当变频控制电路出现故障时,可切换至手动位置,使水泵直接在工频下运行,保证正常供水;(2)能够在1d内设置1~9个供水时间段,一周内各天的供水时间可以不同;(3)用PLC控制水泵(包括备用泵)全循环软启动,周期性地自动交换使用,以期水泵寿命基本一致;(4)地下蓄水池缺水后取水泵自动停机保护,补水泵自动开机补水,蓄满水后补水泵自动停机,蓄水池水位以数字显示;(5)故障显示及报警,具有缺相、短路、过热、过载、过压、欠压、漏电、瞬时断电保护等电气保护功能.
4 CX-D系列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
4.1 基本构成
整个恒压供水系统由CX-D系列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与水泵电机组合而成(见图1).一些节水灌溉基地设计有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多种灌溉方式,不同的灌溉方式所需的工作压力不同.为使同一供水管网能为不同灌溉方式提供不同的工作压力,在CX-B系列变频恒压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段压力设置转换电路,它可同时对一台或多台三相水泵电机进行自动控制(见图3).
图3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结构原理框图
4.2 工作原理
CX-D系列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除多段压力设置转换电路外,其他部分的工作原理与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相同.多段压力设置转换电路中设计了对应于喷灌、微喷灌、滴灌及管道灌溉4个压力档位,在进行灌溉时,PLC按灌溉方式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压力设置转换电路自动转换到相应压力档位,该装置就在这一设定压力下以恒压供水,实现节水灌溉.
4.3 控制功能
除具有CX-B系列变频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的功能外,还具有压力转换功能.
5 加强变频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引进先进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把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水利行业及农业,实现了节能节水.几年来,通过向社会积极宣传变频节水节能技术的优越性,这一技术已逐步被水利行业及农业所接受.
在城乡供水方面,我们已经推广应用变频恒压供水自控装置12套,根据对其中四套装置运行数据的统计计算可知,可节约电能25%~50%,节水3%~10%.各台装置的节能率和节水率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各装置的运行环境差异较大,用水高峰与低谷流量差值大的装置节能率高,用水高峰与低谷流量差值小的装置节能率低;供水管路完好率高的系统使用该装置后,节水效果不显著,供水管路完好率低的系统使用该装置后,节水效果显著(由于恒压供水,减少了管网高压所产生的漏水).实践证明,使用变频恒压供水自控装置,不但能够节水节能,而且提高了供水质量,保证了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在农业灌溉方面,2001年6月为“99全国节水示范工程秦都项目区(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镇龙泉南村)节灌系统”设计并安装了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一套,使一条供水管网能够在不同时间段提供两种工作压力,既满足了微喷灌和滴灌的要求,又使灌溉管理大大简化.据2001年7~12月资料统计,节电17%,节水19%.2001年12月同陕西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为该公司华阴农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设计安装6套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该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控装置与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联网,将形成目前我国较高标准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网络,控制滴灌面积76hm2.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节水节能;因地制宜;设计师职责
在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建设节约型园林符合新形势的要求,能够保证我国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步前进。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过度设计严重,人工景观泛滥,在建设过程中过度铺张浪费,以及园林养护不到位等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发掘更多地利于园林建设实现节约型发展模式的良好策略。
1 节水节能,保护现有园林绿化成果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相对来说能源比较匮乏,在园林规划的施工、设计以及养护等工作中提倡节水节能,不仅有利于保护现有的园林绿化成果,而且符合了时展的趋势。详细一点来讲,在日常的园林各项工作中,要尽可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可以通过运用集水技术,注重将所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然后运用再生水浇灌植物。对于园林的幼苗的选择,可以尝试引进一些比较耐旱、耐冻等生命力顽强的种苗,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省了更多的资源。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灌溉、运输等情况下水资源等能源的浪费,可以考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等科学合理的手段,不断地探索更加高效节能的措施。实现园林绿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严格保护现有的绿化成果,因此,在节水节能的进程中,要注重保护原有的大型树木。不要随意迁移年限相对来说比较久远的树木,在建设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切忌因为过于追求“一日成林”的效果,而导致的人、财、物的浪费以及原生态的破坏等。这就要求园林管理者要不断地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精细化,从技术创新中探索更加符合节能要求的管理策略,从精细化管理中促使节水工作积少成多,促进节水园林建设的顺利进展。
2 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工作
“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含义之一就是以最少的钱、最小的水、最少的土等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所建立的园林发展模式,因此,因地制宜的进行绿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学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以及环境等特点,在追求美化艺术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节约性。比如,在节材方面,要以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前提,还可以充分运用一些废弃物,将其变成更加有趣新奇的园林小品,比如,将搅拌机里剩余的混凝土变成美丽的假山石,利用死树的落叶、枯枝以及树皮等形成园林景观,尽可能地提高各种材料的运用效率。在节能方面,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等,为园林的养护与管理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还可以尝试运用荧光材料和反光结合的特效制作指示牌、园林小品等,从而促进了节约型园林的建立,而且也促使整个园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要积极地优化种植设计,禁止改大树种小树,以及以名贵树种替代普通树种等不良做法,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备层次性、生产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植物群落,从而减少后期的养护管理费用,争取到更大的绿地面积。
3 强化园林设计师的职责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进程中,园林设计师在政府、业主和施工方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结作用,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对于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园林设计师的职责就尤为明显。首先,设计师要加强节约型园林相关的技术知识学习以及研究,汲取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在结合中国园林发展特色和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创新,还要为大力开发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等提供良好的设计参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园林设计师应当向社会宣传和推广节约型园林,为园林的建设吸纳更多支持和拥护的力量,在与政府的交涉中要向决策者灌输节俭意识,从根本上扭转追求豪华园林建设不符合实际的思想。要极力劝说园林业主有关逆境栽植、填湖造景、大搞纯林等不合理的设计要求,向业主普及生态教育,促使业主能够结合当地的客观实际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园林。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践行节水、节电、节材以及节土等的原则,争取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资源短缺的矛盾一直被关注和重视,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我国园林业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促使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活力。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节约型园林建设顺利发展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进节约型园林的实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城市的绿化美观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重构。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虚拟制造”,通过系统整和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运营成本的下降,促进经济生态化的进程。农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品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沟通成本,增加产业附加值。
管理结构技术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和生态技术的运用来实现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另一方面就是改变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来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生态最优化。
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看,在人类构筑的经济系统中,三次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总称),特别是工业,扮演着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角色。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作为生产者主体的工业企业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产业系统中的分解者的缺失。因此,大力培育“产业分解者”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国来说,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是一件需要实实在在去做并且需要做好的事情。在消费层面上,国家应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培养公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在产品制造层面上,要用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全程绿色生产,对绿色生产行为给予奖励,对黑色生产行为给予惩罚。国家要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制造技术,建立更科学的运销体系,减少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促进报废产品的再循环。[3]管理结构技术生态化创新的进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对经济产业全面变革的过程。在工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副产品再循环。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途径。生态工业园的企业以企业间的工业化代谢和共生关系为纽带,以掌握关键资源的企业核心,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产业链。这样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治污费用降低了,也就是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自然也可以相应的提高。对社会来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变小了;在农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发展以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就是要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化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可以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为出口时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作好准备;规模化经营则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大面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广;在第三产业领域,生态化创新主要表现在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加强绿色服务上。深入推行商品的绿色标识制度,激发公民的绿色消费热情;宣传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适度消费理念,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视消费品的回收、交换,对第三产业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是第三产业管理生态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产业的融合,而产业的融合将带动新兴的交叉产业的发展,交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国就业人口的增长。尤其是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的产业。近年来,生态环保企业在世界上已经得到高度发展,已有数百万人为此工作,大量的环保产品进入国际贸易,据估计目前每年起码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额,而中国的环保产品,估计年生产不过40-60亿美元。与国外比较,我国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上尚有很大差距,在环保工业技术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环保生产的种类和规模很不令人满意。大力扶植生态环保产业,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规范环保产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对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同制造业比较,第三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产业。第三产业充分发展可以改善经济生态化的状况。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第三产业是作为一个服务和配套的行业而发展的,对工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当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开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高级阶段。
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上讲,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这意味着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发展第三产业要受到本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只能顺应其自然发展进程,对我国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还很不充分。比如拿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印度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据统计,2004年工业在印度GDP中所占比重只在27%左右,而服务业已占到52%。而同期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9%,第三产业只占31.9%。这样的数据导致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于印度,为印度的1.3倍左右。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发展,已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能源过度消耗等不良后果。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已经影响到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比如,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已经造成了我国工业企业的融资困难,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发展第三产业,就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健全第三产业的发展机制;就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满足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集群效应;就要促进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动第三产业向高效率、智能化、管理科学的方向发展;就要优化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金融服务、创意产业、IT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社会价值。促进管理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向生态化、节约化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国人应全力进取,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滨.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15
关键词:技术创新;绿色施工;应用;分析
对于信息化而言,主要是作为现如今我国施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促进建筑企业标准以及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例如建筑信息化的模型技术在高速的发展,使其施工的可行性方案在计划阶段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检验,有效的解决大型复杂工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远程监控的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去实现零距离的监控,同时也是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对其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因此为了能够做好绿色的施工,可以根据技术的创新从而促进绿色施工的管理思路发展,在推广应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基础上,从而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投入,并且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积极的去开展一些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去实施施工的绿色化,并且带动其也可以全面的提质增效。
1节水施工的创新方法分析
对于水资源而言,主要是影响我国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资源,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可以得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成本大约占据了整个建筑的百分之零点二,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可以有效的去提高项目自身的经济性以及环境的效益。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其节水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包括了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可以采取基坑施工封闭降水的措施;二是需要合理的去规划施工现场以及生活办公区域的临时用水设置。三是需要采用用水量的管理,同时也是需要能够做到严格的去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用水量。四是需要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的水资源利用率。五是在施工现场中,需要采取节水措施,并且对于生活用水而言,主要是可以采取节水型的器具。六是需要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用水管理,并且保证不污染地下水资源。对于一些处于在低洼地势的工程项目而言,其基坑通常情况下会存在着渗水方面的情况,为了可以去满足基坑的要求,必须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采取旋挖灌注桩止水帷幕的方式,做法需要先确定桩位以及注浆的孔位,并且打入钢筋短棍从而去标注桩位,之后则是桩基就位,从而进行钻孔和钢筋笼的制作,安装以及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这样则是可以形成支护灌注桩,注浆孔内主要是通过注浆液管注浆液,使其能够形成止水帷幕,然而钢筋笼内也是需要设置相应的注浆管,这样则是可以有效的去代替钢筋笼对应主筋,支护的体现外侧注浆孔和钢筋笼上需要预留注浆管,从而同时进行注浆。然而灌注浆液主要是经过水泥浆和水玻璃和黄泥浆所组成,对于这些材料而言,其构成比主要是为一比零点四比一。而对于止水帷幕的做法则是可以有效的起到一个止水的效果,通过对水位进行观测,可以有效的控制地下水,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去保证雨季施工时的质量,同时也是可以更好的去保证周围建筑物以及基坑的整体安全,也是可以有效的避免对于地下水资源所带来的破坏,保证其基坑和周围建筑的安全,减少降水排水的工作量。此外在对一些建筑项目施工中,可以采取人工洒水的方式,并且也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喷淋喷雾降尘的技术。首先在建筑工程中,对于施工平面图进行布置中,需要设计相应的喷淋系统管路图,并且施工过程中现场也是可以采取喷淋的措施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分酒器施工的情况从而开启系统的时间间隔。其次也是可以购买一些先进的抑尘的大炮喷雾机,同时也是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且可能会出现的扬尘等情况,从而去选择喷雾机,可以灵活以及实施定向的喷雾降尘的措施。再次在塔吊以及钢板张网上进行设置相应的喷淋以及喷雾系统,对其施工现场的扬尘进行全覆盖,其技术难点主要是在塔吊的旋转以及震动对其管路的要求也是较为严格的,对于这个特点而言,其采用耐高压的丝扣或者是法兰进行连接,同时采用柔性连接的技术,使其能够有效的克服崩裂方面的问题。例如可以采取塔吊主要是采用QTZ-63,从而覆盖半径在六十米,其塔吊的高度则是在五十米,同时地面上主要是采用二次加压泵的供水方式,伴随着塔吊顶声增加管路的长度,其水源主要是采用消防水池去收集相应的雨水,这样也是可以更好的去实现二次的利用,对于这种做法而言,经过工地进行使用验证之后,其运行依然是正常的,并且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对于扬尘也是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因为其水雾比较细小,并不会影响到工人的施工。最后为了可以更好的监测施工现场的实际扬尘情况,可以设置相应的二十四小时在线的扬尘监测的系统,从而可以实施全天候的扬尘监测,并且进行实施的数据传输,根据其监测所得到的数据,项目部的有关负责人则是可以适当的去开启喷淋喷雾降尘系统。对于上述的一些节水措施而言,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洒水方式导致出现的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举措。
2节材技术的创新方法分析
对于节材的措施而言,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循环经济以及精益求精的一个思想去进行组织施工的活动,同时也是根据其减少资源浪费的一个思想,从而坚持做到资源减量化以及无害化的原则去精心组织施工。首先是需要提高材料的入库管理工作,同时做到合理的去安排材料的采购工作和进场的时间等,并且有效的减少库存。其次则是需要提高材料的过程控制工作,使其能够有效的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同时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的提高模板脚手架的周转次数。再次需要对结构材料的利用进行高度的重视,例如可以采取商品混凝土以及商品砂浆。最后需要多利用本地的材料,并且减少其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对于后浇带的施工位置而言,并不需要配备单独的支撑体系,等到梁板的混凝土强度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之后,从而需要拆除梁板的混凝土,并不需要保留其后浇带位置的一些支撑系统,在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时间和基础后,其主体的沉降区域也是逐渐平缓,在这个时候才可以进行的施工,同时也是可以采取次楞(方木)以及双钢管主楞,也是可以充分的利用对拉螺栓将其后浇带的模板固定在后浇带的位置上,但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后浇带的位置混凝土浇筑标高是要比混凝土的标高低三毫米到五毫米,然而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强度在达到百分之百后才可以拆除悬吊的模板支撑体系。对于吊模支撑体系的安装而言,其沿着平行在后浇带方向安装五十乘以七十毫米的方木次楞,其间距不可以大于二百毫米,也是沿着垂直在后浇带的方向,在后浇带得到上下铺设相应的双钢管主楞,其间距不可以大于六百毫米,双钢管的主楞则是可以用于不小于十四毫米的对拉螺栓进行固定,同时沿着后浇带的方向从而设置两道,每一个距离后浇带的边部为二百毫米,其后浇带梁的位置则是沿着平行在梁位需要设置两道直径在十四毫米的对拉螺栓,然而对于对拉螺栓而言,需要能够加设相应的PVC套管。对于BIM技术而言,主要是可以应用到节材,并且安装工程的分项比较多,其功能较为复杂,每一种管线的设计排布也是较为错综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将会避免不了管线的错综复杂,对于这种情况将会存在着管线重合,单纯的根据其项目工程师以及施工人员进行检验图纸中这一类的问题也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也是没有办法可以检查立面或者是剖面,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问题导致返工,不仅仅会浪费材料,同时也将会导致出现一些没有办法可以修复的质量问题,所以对于BIM技术的利用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种技术进行利用可以代替人工检测所带来的麻烦,同时工程项目部门也是可以组织BIM建模师从而收集各种专业的图纸,从而能够生成相应的三维模型,经过管路的碰撞检测可以发现其错误点,此外工程师也是可以将其每一个错误点直接的反馈给施工每一个设计单位,协调设计人员去修改管路的位置,之后现场的施工人员依然是根据其修改完成的图纸进行下料施工。
3结语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作出研究分析之后能够得到,对于绿色施工的目标而言,主要是能够实现环保以及节约,并且也是能够满足现如今全球的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同时国家对于施工企业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此外绿色的施工主要是作为一个全新的事业,必须要能够认真的去做好策划以及管理的工作,同时不断的去提高科学技术的投入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并且积极的去鼓励以及践行技术的创新工作,从而可以研究以及应用一些具有着良好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的绿色施工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施工的绿色化,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出基础的保障。
作者:段浩 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八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钱飞丞.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1:94+98.
[2]汪泽民,方廷勇.BIM技术在绿色施工中的应用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43-44.
[3]曾建南.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120.
[4]俞惠丰.绿色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折[J].建材与装饰,2017,02:25-26.
[5]陈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7,12:179-181.
【关键词】涵闸止水;技术创新;运用
引黄涵闸工程不但担负着黄河防汛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地方工农业用水的供给任务。闸门的橡胶止水的完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安全生产运行的顺利开展。数十吨的钢筋混凝土闸门在频繁的启闭中会损坏闸门止水使其脱落,导致漏水现象的出现,如在汛期会给其涵闸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但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一旦出现险情,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涵闸止水创新的重要性
涵闸闸门止水橡胶损坏快,止水维修频繁,维修成本高,维修后止水持续时间短,效果不理想,是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一道难题,并且闸门维修期间,给工农业用水带来了极大不便。
1.1 维护费用较高
据多年来的维修记录统计,涵闸止水的维修频率较高,平均一年半到两年须维修一次。10年要维修5~6次,每次维修费用在16万元以上,10年维修费达到80万元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维修费用也在不断的提高。
1.2 传统止水漏水严重
以河口供水分局宫家引黄涵闸为例,该闸设计流量30m3/s,经长期全面检测,测量闸前闸后水位差(闸前水位12.30m、闸后水位10.20m、水位差2.10m)测算得三孔闸门总漏水量930m3/h,每天24小时漏水量为2.2320万立方;据近几年放水记录来看,年关闸时间为183天,每年可损失水量408.46万立方,粗略估算,直接损失达十几万元。
1.3 维修时间过长
涵闸维修时,必须先在闸前闸后修建挡水坝,再清理洞身中的淤泥,之后才能进行闸门维修,所以时间较长;引黄涵闸既担负着农业灌溉、人畜吃水的任务又肩负着工业生产用水的重任,由于闸门维修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到工农业供水时间安排,给工农业发展带来了阻碍。
2 涵闸止水创新技术
2.1 闸门维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闸门侧斜
原始传统闸门滑动轮普遍存在不同心的现象,使滑动轮工作时偏离中心,个别轮不在道轨上运行,受力不均,导致闸门与闸门槽运动不规则,造成了闸门倾斜,加速闸门磨损。
2.1.2 螺栓间距过大
闸门止水撕列是造成漏水的直接原因,固定橡胶止水螺栓间距不合理(原螺栓间距0.2m/根),造成固定螺栓与螺栓之间的橡胶脱离止水夹板,而且有杂物塞入橡胶与夹板之间,越塞越多使橡胶板受力增大,导致拉断或撕列。
2.1.3 夹板及止水橡胶变形
止水夹板薄,螺栓受力不均匀或扭力超标时,造成夹板及止水橡胶变形,使整个止水缺乏整体性,顶止水、侧止水、底止水四角没有连带加固措施,而且这四个角最易损坏。
2.1.4 其他
闸门与启闭机不同心、闸门中心吊耳偏离中心、闸门两侧有杂物、闸门滑动轮偏离主轨道、起落不平稳、冬季带冰放水、操作不规范等是加快闸门止水严重磨损的原因,致使缩短了闸门维修的周期,增加维修成本。
2.2 涵闸止水创新技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对宫家引黄涵闸维修时,经过反复研究及实验,创造了新的闸门止水技术,经过十年的运行考验及不断改进,该技术效果显著,其具体实施如下:
2.2.1 检查分析
对每孔闸门进行全部冲洗清淤,在闸门关闭位置检查橡胶止水与闸门槽的间隙大小并作详细记录并对有关部位做明显的标记,对易损部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起因。
2.2.2 三线一致
对四个角的稳定轮进行调整,找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点,也就是说闸门与闸门槽相互同心的轮来做基准点,使启闭机、吊耳、对应的稳定轮与基准轮相对一致,达到三点一线,三线一致的受力格局。
2.2.3 调整间隙
调整闸门主要部件间隙,对闸门吊耳与闸门吊耳销间隙过大或孔径椭圆的进行修补和加钢套,吊耳偏离中心的增加钢垫进行调整,最大可能的缩小吊耳与吊耳销的间隙,从而减少闸门的倾斜度。
2.2.4 最佳间距
根据闸门槽间隙安装橡胶止水,并按止水受力部位加密止水夹板固定螺栓。经反复试验,止水夹板固定螺栓最佳间距为(70mm~100mm)。
2.2.5 统一扭力
为使止水夹板受力一致,利用公斤扭力表对夹板固定螺栓进行紧固,扭力12kg~16kg为最佳。
2.2.6 胶板一体
增加止水夹板厚度,从原来的0.4mm增至0.6mm,并在止水夹板孔四周加焊4mm的稳钉,从而增加了止水橡胶与夹板的结构性、稳定性及耐磨性。(夹板螺栓及稳钉要经过防锈处理)
其次,在顶止水、侧止水、底止水四角安装三角夹板(尺寸不低于50mm*50mm的直角三角板,厚度0.6mm),起到连带加固作用,防止四角的磨损。
2.3 技术创新点
2.3.1 灯光透视法
采用灯光透视检测法比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省工省力,经济简便,填补了闸门维修史上的一项空白。
2.3.2 公斤扭力表的作用
在安装闸门止水时首先引用公斤扭力表,使橡胶止水受力一致,有效地防止了夹板及止水橡胶变形,延长了止水橡胶的使用受命。
2.3.3 稳钉的作用
在止水夹板孔四周加焊4mm的稳钉,解决了橡胶受力后孔距扩张变形,从而增加了止水橡胶与夹板的结构性、稳定性及耐磨性。
2.4 验收与使用
将闸门慢慢放下检查闸门与闸门槽结合部位是否密封,检查可用12伏手提灯或灯光沿着上止水向下止水进行透视检查,同时查看止水螺栓扭力是否一致;经过验收后开始使用,通过多年来的实际运行是安全可行的。
3 效益对比
以河口供水分局宫家引黄涵闸为例:
3.1 节水显著
老涵闸止水技术:闸前水位12.30m、闸后水位10.20m,水位差2.10m,三孔闸门总漏水量为930m3/h。
维修后闸前水位12.21m,闸后水位10.18m,水位差2.03m,三孔闸门共漏水1.6m3/h,而且关闸后大河的含沙量高于2.5kg时,1~3小时闸门缝隙便因淤积堵塞停止漏水。最低可节水928.4m3/h,每年节水408.46万立方。
3.2 减少损失
根据每年可节水408.46万立方,每立方仅按照现行收费标准粗略估算,10年可减少损失120万元。宫家引黄涵闸为三孔闸,单孔就可减少损失40万元。
3.3 节约经费
一般来说,平均一年半到两年维修一次,10年要维修5~6次,每次维修费在16万元以上,10年维修费达80万元以上,使用本项技术10年只维修1次,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可节约维修经费6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