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8 17:4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个人总结和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的个性发展是相互统一、内在一致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阐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和参考思路,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目标牵引 学业规划 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学”意蕴
“人的发展”这一命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思想家都有过关注和论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究,建立了“人学”,其核心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个体人能的综合式的全面发展,其中,居于关键首位或者充当先决基础条件的是“劳动”。劳动使人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形成新的交往形式,产生新的社会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同时,丰富的社会关系使得人们在各方面形成丰富的社会联系,个人的社会性日益增强。“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在个体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1]17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非常广泛,在性别、年龄、职业等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在体能、智力、情商等方面的综合式全面发展,是个体能力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是个体其他能力全面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人学”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命题时,主要是基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观等视角展开的。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和具体成果体现,最终必须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因此,在考查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时,我们可以将“人学”作为目标分析的基础,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具体特点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
二、“人学”视域中的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
大学时代是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快速成熟,一个人的社会关系、适应能力、个人素质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从马克思“人学”思想来看,个体素养、个性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题中之义。就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历程来看,进入大学读书的阶段,首先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作为提高能力、巩固社会关系、提高素质、形成个性的基础,所以,知识理论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大学生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社会适应、个人素养、个性特征方面奠定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有着特殊性。大W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特点,对学习方法和内容做出准确的选择和科学的判断,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学会思考、注重创新的意识和勇于进取、大胆实践的能力。“人学”思想认为: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性的全面发展”[2]359。个性发展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个性发展必定受到客观物质生活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该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的功能定位,科学界定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合理激发大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因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的大学生全面发展及培养策略
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与追求。因此,在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主导性相统一的同时,高等学校应当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的水平,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策略构想――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
所谓“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是指高等学校以“人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考量、评估学生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等自然属性,分层次、分众化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可实现目标的素质拓展活动群和专业教育课程群,并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协同。“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制订,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坚持以“人学”思想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遵循,以大学生个体素养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尊重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盘活学校育人资源,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间性[3]41。要把“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将素质拓展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过程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分阶段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助力大学新生开展自我认知,进行生涯定位。
大学新生在入校之后,入学教育往往配合军训展开,学生此时通常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及对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迷茫。这时,各高校应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或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高校新生进行形式具体的新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性格测验等,使得新生能够顺利进行自我认知,从而制订正确的学业或职业的规划,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在进行过一定的自我认知之后,高校新生对大学和自我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各班级辅导员或者具体负责老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组织学生通过软件测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生涯定位。
(二)努力提升老生综合素质,制订生涯规划。
步入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我了解,对自身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高等学校应根据学生对学业(职业)规划的不同需求,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实践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自主选择具体的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相应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另外,在开展这一工作前,由学校提供统一模板参考实施。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修正阶段性目标。
每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对照个人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生学年考核工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一些未能完成计划的情况,组织学生全面分析,查找并指出不足,及时提出目标修正措施或整改意见,使得学生的规划更能适应学校的成才环境,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个人成才。
(四)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保障目标牵引取得实效。
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整体推进,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合理规划,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伴随着“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实施,学校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帮助学生,如学生处,这是与学生最密切的一个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应当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使他们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校各二级院系团委也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完善并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体系,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满足广大学生的成才需求。除此之外,教务处、各二级院系、图书馆也应建立健全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理财;推广
一、研究大学生个人理财的背景
当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结余的生活费的处理已是造成了个人的资金浪费。大学生不仅没有好的消费习惯,而且没有合理的理财规划。从大学生理财现状中不难看出大学生理财缺一个由理论到实际的的桥梁,少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更没有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因而月底会变为“大负翁”、“月光族”。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理财的现状,我们的大学生就需要理论的扎实、多次的实际经验、专业的理财指导,然而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到这三项的任何服务业务我们至今没有发现。
二、影响大学生个人理财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自身认知偏差。部分大学生会利用自己兼职的资金以及凭借工作经验去理财机构购买理财产品,然而许多人是亏本还得向父母借钱度日。这些现状显示一定程度上的过度自信、表面认知偏差都会使大学生积极的理财,但在相应程度上会忽略产品的风险、时间等信息,从而导致个人理财出现认知偏差。
2、固定的收入。根据调查显示,约75%的学生的生活收入来自父母,他们的收入减去必要的支出及大学里逐渐的存在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浪费资金严重及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资金支出后,这样的不合理支出让大学生无财可理。
(二)理财市场与社会环境因素
1、理财市场条件的制约。由于理财机构宣传不到位,很多大学生是一无所知选择理财产品或是产品的销售门槛高放弃理财,这样的现实条件制约,让大学生对理财望而却步。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社会环境。传统的消费理念受到强烈的时代冲击,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有很大的转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给大学生理念带来较深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产生高消费的心理变化。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大学生不能树立很好的理财观。
三、研究大学生个人理财中出现的问题
1、理解误区。大学生理财需求上升,但仍缺一个独立的理财环境,且理财技巧匮乏,受传统观念束缚,大学生的理财很保守。错误的将理财理解为传统的资金使用方式,即获得的收入存入银行获得稳定的利息或进行股集,债券投资,以期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风险收益。
2、欠缺丰富的理财经验。相对保守的大学生选择基金,学生一般选择资金管理的开放式基金的固定方式。21岁的李乐同学看到学多人理财都挣了不少钱,他于是拿出了自己积攒的资金购买定期理财产品,可不久李乐就亏损了。可见,尽管在校大学生理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投资理财起步期。
3、理财风险。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理财商家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脱节现象等。期限越长的理财产品,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
4、理财产品门槛偏高。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达到20万等。这显示理财市场上的产品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大学生这一客源,让很多大学生只能观望理财。
5、缺乏专业指导。专业的理财人员不能接触到我们广大的大学生,因而我们大学生的理财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学,而没有实际的实例教学,这就使大学生个人理财要走许多弯路,如此发展会让大学生对理财的热衷度降低。
四、针对大学生个人理财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1、开展理财宣传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理财宣传教育让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理财的认知程度。理财机构定期开展理财知识竞赛、与各高校合作开展理财宣传教育的专题座谈会,并在大学城设立理财中介服务点,可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和生活理财习惯,并为将来成为一个善于理财的现代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当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资金的限制,建议其要开源节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俭学来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比如利用家教、导游、餐厅服务等兼职,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大学生群体差异较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且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入来源和消费习惯,因此,每个人的理财方案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丰富理财经验。经验不一定是非得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的。学生可向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老师请教,也可向我们理财中介推荐的理财专业人士咨询。我们理财中介服务会不定期的发放专业书籍和邀请理财专家和理财成功人士到学校为大学生做专门的经验交流讲座并建立“大学生理财协会”会员社团,有效促进理财资讯和经验的交流。
4、合适的理财产品。理想的理财产品应有相对较低的理财服务门槛,以满足大学生对资金灵活性的需求。各理财机构不断推进创新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只有适用才会有新市场,所以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适用性,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客户群理财的需要。
5、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政策环节及法律保障。
(1)理财合同。理财机构从事理财业务,应当依法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但在合同中不得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保息的承诺。
(2)理财机构的风险内控制度。包括对理财资金及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切实防止帐外经营,挪用理财资金情况的发生,建立严格的业务隔离制度。
(4)理财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理财机构应当按照诚信、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原则披露理财业务的相关信息。
(5)禁止作出保证其资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的承诺。
五、成果
(一)实现大学生人人会理财,人人有财理
通过对大学生的一系列的理财服务,我们确保了许多大学生享受到了理财该有的服务,确保大学生是会理财,而且通过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下,我们确保每个大学生都是有足够的资金去理财。
如果不会理财,不用怕,个人理财拥有专业的服务,保证人人会理财;如果没有资金理财,不用担心,我们的专业理财规划师会帮助规划资金使用,保证人人有财可理。
(二)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大学生理财项目
学校与理财合作商合作,针对理财专业指导,合作商可与学校举办理财讲座、开展理财模拟大赛、理财知识竞赛、理财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大学生合理的参与到理财中来,既让合作商有机会宣传自己的理财产品、给自己的理财销售市场增加客源,也让学校的理财课程有机会接触实际操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资金,合理的去理财。
(三)特色的方法,开启潮流模式
1、利用创新手段宣传理财。为了让大学生加入理财,我们理财服务点利用21世纪时尚通信方式(QQ、飞信、YY、人人等)建立大学生理财交流群和理财中介服务点会员社区群以及进小区宣传理财,通过我们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参与理财的大学生人数日趋上升。
2、与高校合作开展多次理财座谈会。我们个人理财中介服务点成立会员社团,与高校合作举办关于理财的经验交流、理财教育等专题讲座,大学生参与率100%,让更多学生不再惧怕理财。
3、大学生个人理财的业务不断深入发展,每个学生经过我们系统的培训都可以实际操作理财,对理财的认识不再是表面的理论了解,能够合理理财、规划理财。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学校与当地的各大理财商家更加的急求加入我们的跟人理财服务团队中来,不断地壮大我们的服务队伍,提高理财服务水平,为大学生理财服务提供更进一步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课题来源:
本论文课题来源自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个人理财中介服务创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南海出版社2008年版
[2] 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审计与理财》05年第2期
[3] 林宁:《浅谈个人理财规划》,《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版
[4] 郑建辉:《如何制定合适自己的理财规划》,《金融博览》2008年第二期
[5] 田文锦:《个人理财规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 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关键词 大学生 信息收集 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的内涵
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收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笔者认为:所谓信息收集,就是学习者为了自身需要,通过书籍、互联网、与人交流和生活积累等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其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创新的管理过程。通过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多种途径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个人信息素养,在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信息创新能力,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2 大学生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2.1 生活中存在过量的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和知识的产出呈指数级增长,“信息爆炸”已是不争的事实。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很随意地获取海量信息,却不能正确提取这些信息,这就使得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显得愈加重要。
2.2 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为了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各所高校也在不断调整着学习策略,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目前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3 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兴起
目前,网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发展迅猛,信息化教育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全国多所高校普遍开展了远程教育,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
2.4 信息素养的要求
为了应对学习模式的改变,学生应该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不仅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收集信息,更应该知道获取信息后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这样才能方便自己今后在已有信息中查询所需信息,为将来的学习更好地做准备。
3 大学生个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信息与知识的存放都是很杂乱的,文件夹的命名也没有任何规则,随随便便地命名,随随便便地存放。当需要使用到之前已存储的信息时,往往找不到或是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和所存贮的文件夹,这就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3.2 知识获取的能力有待提高
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教科书和课堂,报刊和杂志,电视和广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知识。在电脑中键入我们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就能搜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除此之外,和其它学习者相互交流,调查和访谈,借助科研机构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却不能充分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有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只有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才能获取更多更好的有用信息,为自己的学习创设更好的条件。
4 大学生信息管理的意义
比尔·盖茨的“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这句话,虽然简洁,但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它为知识收集和知识管理作了最好的诠释。大学生信息管理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4.1 便于查找所需信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要求在海量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使得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管理软件或工具的帮助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信息,筛选和存储有用的信息,可以为之后的学习提供方便,缩短查找信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2 有助于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完成
大学期间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无一不需要阅读大量资料,积累相关信息,查找总结后形成书面文字。良好的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的习惯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必须将知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同时进行筛选、整理、存储,还要不断与其它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创新。
4.3 知识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用到的信息非常之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一个大的知识群体,更应该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知识收集和知识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4 利用信息管理软件管理信息可以更大程度地积累有用知识
每一个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很好的知识收集和知识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积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一些信息管理工具或软件来管理自己的知识,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类,数据的储存,信息的搜索,与其它学习者的交流共享等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微软Office、Blog、Notefirst、QQ、MSN等软件都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管理和使用所收集的信息、文件、文献、论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
5 结语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严重超载,知识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未来发展中重量级的群体,更应该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各种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工具对个人信息资源库进行整合管理。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和筛选有用信息把一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扩展的个人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同时应该不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此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促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2] 李静,王建军.Web2.0时代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3] 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3.6.
关键词:诚信缺失 成因 分析 对策 思考
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独生子女时代成长起来的85后的新一代。他们身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享受。这种崇尚自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欠缺,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2010年全国两会“关于提请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议”不仅严肃地指出了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与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害关系,而且深入地预见了大学生诚信缺失将会造成的社会道德天平失衡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不良风气和个人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的精神迷茫,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
1.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作弊行为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虽然各高校考试管理办法越来越严密,对作弊学生的处分也越来越严厉,但作弊之风改观较小,而且作弊者的心态越来越坦然,作弊工具日益现代化,作弊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着实令人震惊。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多有发生,买卖试题也时有出现……由此,考试的公平性不仅受到极大质疑,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信誉。
2.帮困助学中的诚信危机。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奖、助、贷等多种手段。但近年来发生的谎报家庭信息,欺瞒家庭经济状况,弄虚作假甚至人为的谎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具体的奖助评定过程中也有出现,当然也发生过中国石油大学23名毕业生没有按期偿还助学贷款,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法庭的事件。这些帮困助学中的诚信危机也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和大学生个人的信誉危机。
3.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力需求,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各大用人单位纷纷与我院确立了就业合作关系。2.5+0.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保障了学院“理实一体、双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创精神,使学院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依然“一枝独秀”,然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双向选择就业协议后,却无视用人单位的利益,挑三拣四、纷纷跳槽,故意违约现象多有发生。毕业生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个人心理和挑三拣四的享乐心理,归根结底都是大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
4.恶意拖欠学费问题。在国家保障教育公平,绝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今天,各高校均设有绿色通道,因此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大学生便乘虚而入、伪装困难,试图享受国家的帮扶政策,将他们本应缴纳的学费用于吃喝玩乐、购买高档消费品甚至谈恋爱等支出,以各种理由恶意拖欠应缴纳的各类费用,在美好的大学时代涂上了不光彩的一笔,失去了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5.个人生活的信用危机。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骗人骗钱等。这种个人生活的信用危机正逐步侵蚀大学生的心灵,损害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声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学习、考试、求职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影响因素很多,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片面教育的潜移默化,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转型期道德约束体系的滞后。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的道德约束体系却出现了严重的滞后,传统道德观缺失,新型信用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接踵而来,金钱面前、利益面前,趋之若鹜者大有人在,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这种道德约束体系的滞后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见利忘义,自私狭隘的诚信道德层面的偏差,所以也就有了大学生考试作弊、求职造假、违约多发等诚信缺失现象。
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现代经济社会出现的坑蒙拐骗偷的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正当竞争的存在,权力与金钱的罪恶交易等在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的今天,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侵袭和腐蚀着神圣的校园净土,大学校园里也随着社会上制假贩假的不良风气刮起了弄虚作假之风,急功近利的虚假行为时有发生,“说谎”、“作假”、“欺骗”、“隐瞒”等字眼污染着校园的纯净,给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家庭教育所致的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伴随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情感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向导,对大学生一生的性格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却会竭尽全力地给予子女们更多的物质保障,恰恰忽视了子女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便根深蒂固地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独生子女们,这势必会造成他们的传统道德缺失,包括诚信意识的淡漠和诚信行为的缺失,因此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已对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1.“双全”动员,“两课”教育。“双全”指的是全方位和全员,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需要集中高校的全员力量,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以高尚的品格、诚信的行为、渊博的学识影响教育学生。“两课”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课堂主渠道,因此要创新理论授课方式,增强理论授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增加诚信类专题性的讨论环节和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这些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诚信教育途径。
2.建立大学生评估登记制度。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还要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具体抓好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这两项重要工作,在诚信档案中不仅对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活动等专向记录,而且要把这些记录延伸至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单位,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从制度方面强化对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教育,以他律达到自律,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3.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打造诚信校园。为了加强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可以在大学生中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能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签字活动,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宣传诚信和开展活动,不仅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有机结合,而且也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起到诚信教育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4.营造诚信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全社会成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强化民众的理想信念,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正气、促进和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良好人文社会氛围。作为85后新一代大学生的家长,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不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子女的特点,还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只有营造人人诚信的社会氛围,社会的假丑恶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蔓延到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才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当今大学生在考试、学习和生活上的诚信缺失,不仅反映了社会道德约束机制的滞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教育机制的弊端和家庭教育的片面性。而有效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文化传承和道德延续的有效途径,是关乎祖国,关乎未来的伟大德育工程。因此,诚信教育在全社会的协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措施、总结经验、形成合力,必将会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大学生个人诚信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设计专业
一.引言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它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而如今的专科生却严重缺失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较为不明确,所以他们往往会浪费了作为大学生的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作为设计类行业这种社会对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特殊专业,学生如何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已成为了专科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点。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分析
专科生在社会上很多时候会被说为是“高考落榜生”,而这个词语对于专科的老师来说却是个禁忌词语,但是很多国外的专家却认为专科生其实缺失的是面对现实,而中国的教育是老师和家长都纵容他们不面对现实,而这样的纵容造成了中国专科生普遍的现状――自我学习能力的缺失。通过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及德育教育中来探讨如今专科生的共同现状。
1.自信心缺失,好面子
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专业课程及班主任辅导工作看来,学生明显对自己的自信不足,老师在授课中不断提醒学生你们和本科生拥有相同的能力和智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但是学生由于高考的打击以及长年学习生活中家长及中学老师的教学批判压力,对于自身的能力已经自我否定了,自信心严重缺乏,他们的潜意识已经把优异这个词和自己区分开来,即使会幻想但也不会承认,同时还很好面子,害怕任何否定他们的词语出现,自卑给他们往后的学习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阻碍。
2.自学能力弱,无毅力
专科生之所以在高考中落榜,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他们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统筹性,缺乏自学能力,在大专学习中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继续持续以前的习惯,从而造成大学生活时间的荒废。大一新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改变很有兴趣,但是往往在改变中缺乏毅力,从而反反复复又回到了以往较差的学习习惯模式中去。
3.计划能力差,不会总结
专科生在学习中计划性不够,对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很多学生想在大学里从头来过,往往的目标都好高骛远,不会认清现实做出有效的短期计划,不懂得通过小目标的积累成就大目标,在计划的进行中也缺失总结能力,总是往前看却不能及时回顾以前,对自己做出合理的分析总结,从而根据现状改变适合自己的计划。
三.创新交职院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构想
以往的十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在高考一锤定音后对学生的自信带来了打击,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最怕的是被人看不起,而自身的学习习惯的不好,计划、总结能力的缺失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及以后的发展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对学生培养中把专业和德育的培养相互贯通,同时结合设计专业就业的市场需求,提出以激发自信、制定计划、专业培养、反思调节四个部分为主要构成的专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1.平面、室内专业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现代社会设计市场对人才需求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单纯的设计类公司学历不作为任何考量标准,设计能力、作图能力、软件的操作能力成为了入职的评判标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设计类教学的分类中结合市场需求创新的把平面设计与室内设计相互结合在一起,如今的设计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私营占95%,而企业的更希望的是全能的人才,而室内设计与平面设计平时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互补互助的,因此一个专业培养出两个方向的双栖人才;同时学校采取了与其他高职院校不同的2.5+0.5学年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到专业知识,并在课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实训课时模拟设计公司设计流程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实操中加入理论疏导,争取在有效的教学时间中培养出实干技术较高的技能型学生群体。这样的相近专业结合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历有限的基础上多了一份竞争力。
2.专业教师一人一班的班主任管理制度
基本所有的大学都采取辅导员制度,而班主任在大学里的作业也基本等同于辅导员,只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些通知和汇总,而在交职院采取的是专业任课教师兼职班主任管理制度,各个专业会分配自己的专业老师管理一个本专业的班级,跟班三年,管理模式基本等同于中学老师的跟班制度。由于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知识以及就业的趋势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学生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强大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从而从大一开始就不断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大学的任课老师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很少,有自己专业的班主任学生很多时候有专业学习疑问就可以提问,这样学生在旧问题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更加愿意学习新知识。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培养模式
3.1激发自信
利用专业老师当班主任的制度与学生展开针对流谈话,设计类的专业在大学的学习中与高中的科目基本是完全无关,减轻学生以往学习成绩所产生的心里负担与负面影响,让大家都了解他们又有一次机会在大学里从头来过。并在课程教育中减少责备,加强鼓励式教育方法,专科生好面子,之前的高中生活缺少的就是表扬,当他们在被激励的情况下会表现的异常兴奋,利用鼓励来带动他们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专科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对成年人说话学会有技巧,通过讲道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以此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3.2制定计划
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有计划,有目标,长远的是梦想,短暂的才是计划,给自己缩短计划时间,然后定期去回顾,同时根据自己完成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新的计划,但是要保证计划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是空想,不是变化,而是稳定有序的进步,这个就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同时班主任制度的重要性再次体现出来,管理人数较少,对每个学生都认识了解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每人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并指导他们在完成计划中不断的根据计划去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使计划实现。
3.3专业培养
学校的2.5+0.5学年制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对设计人才技术性的要求展开针对性的长期专业培养,利用理实一体化加强学生的设计软件的实操能力,从大一开始学习软件,一直到大三都反复操作,增加熟练度提高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通过班主任的专业剖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更加有信心,从而更加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有动力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
3.4反思调节
学生有自信能够促进学习,有计划能够使自己有序进步,有专业培养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但是,但是过多的鼓励会使学生出现自大的现象,所以在鼓励教育中适时的让学生定期学会反思自己,在自身中寻找问题,根据自身问题调节自己的状态与计划,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在反思中找到失误,再根据失误利用自我的学习能力去改变失误。
四、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通过让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虽然在大学生活中除学习以外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但是自我学习能力是个主体能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其他这个能力是将伴随终生的。自我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
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专科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94-95.
[2] 张纳;高职院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2);89.
[3] 杨晓慧;课堂教学中的高职生养成教育[J];职教论坛;2009(2);22-23.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14-02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下,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各个高校开始逐步推行学分制度,早在20世纪初,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因此,只有激发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才是高校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成为了各个高校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1.自我认识能力不足。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
2.学习、生活目标不明确。目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激励、调控、制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以后就不用努力学习了,不知道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只是在大学里随波逐流,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不会为学习制定计划,就算有目标,也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掌握专业知识、考试不挂科或者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上,只有在考试来临或者需要考证的前期,才会强迫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3.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到百般呵护,父母凡事都包办、替代。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读书。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专门陪读。不少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家长在宿舍里忙东忙西打扫卫生,而学生在边上袖手旁观。诸如此类,致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退化。上了大学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又过分依赖老师,他们已经习惯由别人帮助处理问题,并且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完全没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4.缺乏自控能力。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强,希望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逃课、迟到和早退现象频频发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总是不由自主地的玩手机“开小差”;在生活上,上大学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支配权,时常没有节制地花费,铺张浪费,缺乏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尽管有人对自己是有目标的,也对自己进行了计划,但一旦到了要实施计划的时候就不断地推迟,总想着明天再做,时间一长,就没有什么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自控能力的缺乏导致各种目标都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过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技能型的教育和实用型职业的教育,忽略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很忽视的。甚至,学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方面的锻炼和教育。尤其是进入大学后,课程任务相对减轻,上课时间明显减少,同学们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人感觉到突然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人对自己进行约束,生活和学习的安排,全部要靠自己,顿时感觉无所适从,没有了目标。
2.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首要群体,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只是单一性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事事为子女代劳,使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机会。溺爱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很没用,怎么努力都不行,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只想一切都顺其自然,也就不愿意刻意地去管理自己。另外,严格控制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顺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都是家长为学生安排的,子女的一切事情,家长都要干预和控制。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一味地顺从父母的安排和计划,不会为自己设定什么下一步的目标。
3.除了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原因之外,社会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涌现出各种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在价值选择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不少大学生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认识的经验去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复归的尴尬境地。比如媒体道德舆论导向不明确,在大学生没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之前,媒体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影响;社会舆论导向以名、利、权、财等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歪曲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另外,认知自我的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推断自我、通过与社会的要求推断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推断自我。其次,在大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规划的方式,高校要求学生规划学业生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指导学生获得和增强自我规划的能力。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才能使得自己抓住目标而不迷失方向。再次,高校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把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家庭的期望目标和社会的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帮助、指导、引领、提醒、教会、监督等措施,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更新个体家庭的教育观念。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的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因此,父母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增强自我管理。首先家庭要为子女创造民主参与的家庭氛围。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得子女平等地对待家庭事务,有利于锻炼其自我管理。其次,父母在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做事,教会子女自立、自理、自主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培养和锻炼子女自我管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才能影响到子女的自我管理。
3.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学得再好,也只是对知识的一种初步的掌握、认识和理解。只有回到社会现实中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它。因此需要社会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场所,让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尤其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领域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大学生进校之时就要培养和强化自己已经是大学生这种角色意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家长和老师。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加自己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既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通过和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学长、老师或相关专家的交流来学习自我管理的经验,还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来学习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制定目标,并且在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对自我目标付诸实际,要不断地坚持努力,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学会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因素,做到自我控制与约束,即使是需要娱乐,也要适度,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总之,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通过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多种举措来提升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为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祖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85-87.
[2]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浅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0,(1):68-71.
[3]胡煜.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2010,(5):48-50.
[4]段继红.浅谈当今大学生教育现状及应对办法[J].科教导刊,2012(9):73-74.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管理
Abstract: Today in our country, our higher education are entering into the populariz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to face the more and more heavily employment pressure. There are lots of reasons about difficulty in employment, one of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lack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bout their career while they are in the colle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nagement and significance to each college student is self-evid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e career ;management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的世纪转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然而,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不足,难以找到理想工作。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1]。而且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目前的大学生在生涯智能方面,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大学生进行生涯管理,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是时代的需要。
1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涵义
1.1 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管理的涵义
生涯一词由来已久,“生”原意为“活着”,“涯”为“边际”,“生涯”连起来就是“一生”的意思。国内外学者对生涯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接受舒伯的观点:“生涯是指生活中各种时间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 职业生涯则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
职业生涯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课题,尚处于引进与借鉴国外成果及构建自身理论的阶段,根据以上概念,可以把职业生涯管理大致概括为两层含义:一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本文所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则侧重于后者[2]。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涵义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生活经历一般都不是很丰富,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正是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即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大学阶段,使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客观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3]。
根据前文有关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管理的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涵义是:大学生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在自我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大学学习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并进行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过程。
2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生涯规划与管理,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等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4]。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在我国还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
职业生涯意识是指自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发展为主,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个体一生[5]。使大学生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了解职业变化的方向,从而规划和决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但在我国,职业生涯辅导未列入大学整体的教育计划中,而且辅导方式单一,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如职位需求信息提供,求职技巧指导等,而更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等实际运用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生涯管理辅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生涯管理的辅导尚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体制尚未真正建立。
(2)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最终完成自己的初次就业。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对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并没有研究过,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
(3)所学专业与所选职业之间矛盾突出
据调查,55%的大学生在选择所学专业时考虑不足或盲目选择热门专业,但对其专业的满意度却并不理想[6]。
学生在选择所学专业时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是盲目的报考热门专业,很多学生盲目的选择专业,却埋没了自身在其他专业领域的潜在才华,即不适合所学专业而导致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学生个人因专业选择的失误而抱憾终身。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联系得非常紧密,甚至于认为,学了什么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然而,当自身专业能力与所选择岗位的要求不一致时,就容易否定自己。弄清“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来讲也十分重要[7]。
2.2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
从上述阐述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应从一下几点着手:
(1)职业生涯管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时必定会受一定的社会制约,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太过理想化而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大学生求职时应坚持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坚持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8]。所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管理时,应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2)职业生涯管理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其优势所在。大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9]。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特长,看其是否能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2.3 职业生涯管理与自我认知及潜能开发并重是十分必要的
职业环境和生涯进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对职业和生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某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职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欲望。所以,大学生既要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又要在不断体验自我潜能开发的过程中领悟生涯发展的积极意义,适应社会的变迁,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向,规划和决定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及步入社会选择职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3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几点建议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总结之前走过的路,有一下四点建议:
3.1 建立学生自主选科制度
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顺利实现。正是由于学分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权,给予学生较大自由度和激励,但同时其赋予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与生俱来的不足。因此,在利用学分制这个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前进的目标,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效促进学生生涯管理的实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解答学生就业升学困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修改学习计划,确定所选专业的课程结构及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以保证学生的选课质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
3.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与教育
生涯辅导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展开,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培养生涯规划及决策能力、培养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及职业价值观、使大学生具有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及开发自我潜能的能力。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的生涯知识普及教育,还要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真正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
3.3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全程指导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应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临近毕业选择工作时开展的临时性工作。树立职业生涯管理指导工作的全程观,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涯管理指导工作体系,使指导工作与学生的生涯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使从大一刚刚经过紧张高考的迷茫阶段转变到大二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定向期,再到大三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了解实际应用能力的冲刺期,最后到大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来择业的分化期。具体而言,高校应采取措施,确保如下每学期任务的完成。
3.4 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
除了以上说的三点外,学生自己也应该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根据个人爱好、自身特点等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增加阅历与经验,而这一点正是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管理对每个大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不但个体意义非凡,同时兼具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克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第4期.
[2] 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新课题[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第25卷第五期.
[3] 张光映.加强和改进学术管理,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学术工作队伍[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一期.
[4] 杨艳红邓丹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疏导[J].文教资料,2006.6.
[5] 唐翠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总第23卷.
[6]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7] 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职业规划,2007.10.
大四大学生个人总结800字【1】
眼看着大学的生活已经快接近了尾声,这短短的四年却是很值得思考的。总结过去可以拨开时间的迷雾,清晰的回首走过的路,从而为将来的旅程准备一些经验和教训。
学习是迥然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形式,它赋予了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习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更强的选择辨别能力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这个方面,我应该感谢大学的学习生涯,在这期间历经的挫折与成功,使我真正知道了怎样进行自我学习,怎样有目的的学习,随之而来的是自学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学习之外活动的参与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扩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在不断的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促进自己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进一步丰富自己烦人理论知识。
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这几年的过程中,让我领略了山大商务别致的景色和别具一格的大学校园的建设格局,尤其是后湖的四季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最重要的是院长的独特办学理念,成功将商院打造成综合实力在全国三本中排在前几名的学府。商院不仅是致力于教学质量的研究中,更重要的是重在提高学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生存能力的提高铺下稳固的基石
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学生会的心育部,在期间锻炼了自己的活动策划能力,真实的感受到学生的力量和自主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在之后也积极响应班级活动,参与到这个大家庭中。同时在学业上也尽力认真研究,大学的上课风格不同于中学时代,老师们不会手把手的教学,所以一切都是靠自己去努力适应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或幽默、或严谨、或生动、或枯燥。总而言之,调整好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目前为止不断的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不同的学习层面,扩宽视野。终极目标是司法考试,为最终目的一搏。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比起大学,人生的正确方向才是一辈子指引人前进的启明灯。所以即使有一天毕业了,出了这个学校,还是要纠正自己的品行和思维,让光明的种子一路随来
大四大学生个人总结800字【2】
珍贵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已接近尾声,即将毕业的我回顾过往的足迹,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在大学期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今后步入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将自己的才华奉献于祖国未来的土壤中。同时,我也热爱自己的班级,我与班级中的同学能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亦是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因为我相信,乐于助人乃快乐之本。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作为一名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我认为社会是人生的一个大课堂,同时也是我们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舞台。我满怀希望,我认真努力,我敢于拼搏。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还有许多要去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我会尽自己所能,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全运用到工作中去。
大四大学生个人总结800字【3】
这是我在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份总结。想起第一次进入XXXX大学大门之时,很害羞,很忐忑,伴着这份心情,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一种与之前不同的生活方式,直到今天成为一名大四的学生。
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第一次在食堂吃饭,第一次有如此轻松地课表,第一次去图书馆自习,这里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同时也很茫然。我一面听着学长学姐们的经验,一面摸索着,直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英语专业在所有人眼中是一个的很轻松的专业,的确是,不用学习数理化等深奥的学科,每天所上的课程就是听说读写,这使我感到高兴也很侥幸。英语是一个软性学科,它不像数理化一次没有听讲就跟不上,英语则不同,一天不学也看不出来你落后了多少。
然而日积月累后,我才发现英语也是一个很严肃的学科,要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它。没有一个学科玩玩就能学会,都是需要流汗流泪的。同时对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口语是个大难题,每次的演讲,口语课,配音,朗诵都让我头疼不已,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避免不了交流,既然躲避不了,就去享受它吧!如今我很感激英语,它让我能够有机会多多练习口语,锻炼我的胆量,让我有勇气与他人进行交流,慢慢的,我感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到很欣喜。
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的学部分依靠自己,老师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在这里,我学会了自律,学会了没有人在后面追着仍能心肝情愿的学习。我即将参加明年的研究生考试,我会努力学习,考上自己梦想的学校。我已经是一个成人了,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身上有了责任感,不仅要对别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在大学生活中,与同学的交往日益增多,人们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人际交往也充满了学问。在这里必须学会依靠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帮助别人,别人快乐,自己才能快乐。
2013年,吴伟淼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普通大学生,被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宁“钦点”为“徒”。在“名师”的倾力指导下,他的个人工作室遽变成为杭州晓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吴伟淼的公司业务已经覆盖12所高校,第一年平台交易额突破100万元。
这仅仅是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以下简称师友计划) 的“孵化”成果之一,在杭州还有成百上千个“吴伟淼”。
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单位联合协办的师友计划,借助政府、高校、导师、学生四方联动的平台优势,塑造良师益友,坚持“陪伴成长”,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催生了杭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增长点。
亮点一:“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数据显示,该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6.8万人,创历史新高;招聘岗位数却同比下降近两成,在杭高校进校园招聘单位数下降20%~30%。与此同时,大学生校内就业创业指导课堂与市场脱轨、大学生“迷茫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帮助大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熟悉社会环境,明晰职业规划,确定就业创业方向,成为杭州市就业工作的焦点。
“要将对大学生的关注进行到底。”怀揣尊重学生个体特征、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的人文情怀,在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的积极推动下,师友计划就此“诞生”,并形成了“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通过社会精英与在校生的配对交流,将社会需求传达给在校大学生,从而“引领”学生自觉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站在学生的身后,鼓励师生长期互动,以辅助的方式“陪伴”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深层次兴趣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构建递进的、螺旋上升的指导方案和计划,合理“养护”;营造开放自由的“分享”氛围,搭建起师友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人员之间的互通和共享。
理念的创新是对固有思维的颠覆。过去,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以实际问题切入,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指导方式的本质是借助外在推力影响学生,无法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则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化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也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亮点二:有序、精细、集中的组织管理
师友计划的核心是师友结对。高校在校学生凡是有就业困惑或创业意向,都可在师友网的线上平台注册登录,并可结合自己的需求提交结对申请,选择结对导师。经过所在学校审核、确认个人信息无误后,再由导师根据自身专业方向来选择匹配度最高的学生。依托“师友计划”的操作流程,只要简单“三步走”,学生就能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轻轻松松找到如意导师。
事实上,在师友计划启动之初,师友结对还处于松散的局面。第一批学生采用的是单一分配方式,由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根据导师的实际数量,按照一个导师带三个学生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结对小组。在师友指导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一则由于单向分配,导师擅长的领域和学生的需求出现了“错位”,比如导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了解,学生有创业渴望但导师没有实际创业经历等等;二则结对期内,学生与导师直接联系约见,自主开展结对活动,部分学生个性害羞,主动性不强,而导师又可能身兼数职,使得指导无法落地;三则一个导师的资源和力量仍然有限,不一定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
基于此,杭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友计划组织管理的升级上,进一步激发导师团队和结对扶持模式的活力。除了线上结对、双向选择之外,师友计划今年还推出了“班级化管理”的个性化“套餐”。“班级化管理”,并不“废除”结对小组,而是以结对小组为单位,分成20个班级,每个班级约30名学员和10名导师,分别配1名带班班主任、1名助理班主任,通过推选的班委,联系导师与学生开展年度活动与学习。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从松散到集中,“班级化管理”的集体概念,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实现导师资源的横向流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亮点三:前置化、实践化的能力培养机制
“临时抱佛脚”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大忌。为使就业创业指导成为一项可持续的、长期性的工作,师友计划把就业创业指导根植到大二、大三阶段,与大学生暑期活动相结合,构建短期教学和长期互动“双管齐下”的培养机制,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前置化。这一举措获得了众多学生的好评。诚如浙江财经大学税收专业大三学生陈兵文的感言:“师友计划让我们更早地了解社会,找到人生的方向,提前做好就职准备。”
与服务前置化配套,师友计划还强调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践化,弥补校内就业创业指导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2014年5月到6月,师友计划以“岗位实践成就职场”为主题,推出了“感知企业?名企体验行”“感悟职场?导师面对面”“感动成长?实岗练一练”等系列职场体验活动。以“感知企业?名企体验行”为例,分批次带领在杭6所高校的300位学生走访了杭港地铁、信雅达等8家知名企业,让学生通过参观,对职场生态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学生就通过体验季的活动,明确了求职方向,成为体验企业——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生。
为方便导师与学员间的对接交流,师友计划建立了Itea house创业茶室、凯纳沙龙、UU咖啡、微+主题客栈、智谷人才广场、泰嘉园创业园、浙江老茶缘茶庄、拱墅区(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杭州北部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师友计划活动中心。
对话
专访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张满
《职业》:师友计划实施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张满:从2013年至今,师友计划300余名导师已结对辅导在校学生554人,举办校园就业创业主题演讲125场,开展“名企体验行”“导师面对面”“实岗练一练”等职场体验活动20余期,累计受益学生达21000余人次,毕业学年结对就业率达99.3%。此外,师友计划还涌现出了钱迅雷、尚贞涛、常淑荣、戚燕等一大批优秀导师,树立了骆广宇、曹茂枫、吴伟淼、杨博等结对典型,走出了一批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经有多家企业主动联系我们,要加盟2015年的体验季活动。
《职业》:从您的角度看,师友计划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驱动引擎是什么?
张满:一是三方协助,形成合力。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负责师友计划的整体谋划、项目把关、政策制定、活动组织和成效评估等工作;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导师聘任和培训统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的助理服务工作,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助理中心,开展信息维护、师友配对、导师邀约等工作。
二是线上线下并举。除了线下讲座、访谈、坐诊、体验等活动,师友计划还创办了“杭州市大学生师友网”,开设结对申请、在线邀约、活动、分享等栏目,动态展示师友计划专题活动,提供结对师友的在线咨询服务。
三是导师优秀、队伍多元。师友计划的导师团队不仅包括高校教师、政府部门政策专家、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士,还包括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和资深HR。
四是规模化运作。师友计划不局限于一所高校,大多是跨校活动,形成规模效益。如2014年6月的“百人百里师友行”,就邀请了25位导师和200余名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及学员。
《职业》:下一步会从哪些方面完善和推进师友计划?
张满:首先,进一步完善师友计划体系,尤其是建立评估系统。今年,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档案管理机制,给每位学生发放《成长手册》,包含参加活动、学生感悟、导师评价、阶段总结等内容。借此比较学生参与师友计划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表现,衡量师友计划的含金量。
其次,进一步优化导师队伍。师友计划实施以来,导师的分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接下来,我们会对每个“班级”配备的导师进行“重组”,使一个班的导师包含心理、法律、创业等多个领域,并能对接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等行业产业。
最后,进一步规范指导内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涉及的共性问题有哪些、指导的程度到哪里,都需要逐步精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师友计划的普惠性。
链接
与导师共绘职业蓝图
2013年,从学校创业指导站获知杭州市启动师友计划的消息,赖旭峰兴奋不已,当场报了名。作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赖旭峰与其他同学一样既憧憬又迷茫。
10月26日,赖旭峰被选为首批结对学生,参加了第一届师徒结对仪式。在仪式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导师仇建峰——杭州万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此,牵起一段深厚的师徒情谊;从此,赖旭峰有了一盏独特的求职“明灯”。
“我的专业对应哪些岗位?求职需要做什么准备?我能进入金融机构吗?”在导师仇建峰的耐心指导下,赖旭峰的求职疑惑被一一化解,还找到了自己的就业目标——成为一名理财专家。不负导师所望,赖旭峰最终成功就职浙江聚有财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如今,他已在该公司担任理财经理与风控专员,管理50人的理财规划,管理资金5000万元。
看着与导师共绘的职业蓝图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赖旭峰充满感恩。他说:“能结识仇老师并获得他毫无保留的指导与启迪是我的幸运与机遇,我会好好珍惜和感恩的,师友计划务实而前卫,希望能让更多的毕业生结识优秀导师,领略社会人情的魅力和温暖。”
提早收获创业“第一桶金”
创业,是周斌的梦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大学读了浙江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但这依然不能打消周斌对自主创业的热情。2013年,带着这份渴望,周斌加入了师友计划,成为了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戚燕的“弟子”。
从明确创业方向到制定创业计划书,从人员招募到注册公司,短短一年,在导师戚燕的智力支持下,周斌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杭州在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这个刚刚大三的学生,提早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
令周斌感动的是,在这一年中,导师戚燕不仅经常到公司实地考察,了解公司发展现状并出谋划策,还为他牵线搭桥,引荐了另一位导师——钱迅雷。钱迅雷是杭州一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迅雷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周斌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也为周斌扩大创业版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斌又于2014年创立了在途旅游网,并注册第二家公司——杭州在途旅行社有限公司,顺利落户在拱墅区(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
点评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拓展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83-02
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才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高职教育始终坚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在强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学生工作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重要任务。始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做人的诚信、做事的能力、心智的悟性和人生的态度,教化每个学生的潜质,让学生获得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
1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做法
1.1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系统的素质拓展实施体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统揽性的地位。在学校层面,在顶层设计上,要将素质拓展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的方案中,有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更有能力、素质的目标要求。在二级学院层面,在具体实施上,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依托研究室、学生社团组织具体实施。在班级层面,结合班级情况,制定班级建设方案,依托教师对学生个体和集体进行指导和训练。在学生个人层面,按照三年的拓展项目,根据自身情况,必选和自选参与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实训的意义、目的和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训项目中来。
1.2 以示范项目为重点,建立完整的素质拓展项目体系
根据团中央提出的素质拓展六大模块内涵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要系统设计,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易操作,易参与的若干个素质拓展项目。由二级学院至少承办一个示范项目,召开现场展示推介活动,将自己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校推广。如:围绕“赢在起点,凝神铸魂”教育主题,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围绕“职场体验,实践同行”教育主题,重点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围绕“青春,创新创业”教育主题,重点开展“科技文化节”、“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围绕“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教育主题,重点开展“心理剧比赛”活动;围绕“释放潜能,发展自我”教育主题,重点开展“读书节”活动;围绕“磨砺技能,挑战职场”教育主题,重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1.3 以亲身体验为目的,建立合理的素质拓展训练体系
学生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凭空获得,必须通过大量、丰富、科学、有效的素质训练来实现。素质训练体系的建立,是素质拓展计划的中心环节。为了达到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目的,学校应该建立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学校利用拓展基地的场地和设施,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共同设计制定拓展培训方案和具体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建立了四个中心:
(1)大学生活动中心,建有科技(艺术)创作工作室、无领导讨论室、多功能厅、舞蹈排练厅等功能区。引领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旨在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活动。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有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心理调适和心理测量等活动。
(3)大学生创业中心,目前初步建有“心不落”创意设计工作室、襄阳亚伟职业培训中心、广译翻译工作室、邮政速递物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营业部、青年校园旅行社、网络营销工作室、最初印象数码影像工作室、眼视光工作室、鸿睿电子商行。以大学生各创业团队为主体,调动广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能力。
(4)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中心,开展的项目有:团队深度破冰环节(团队掌声、我们是最棒的、释放激情);开拓思维与创新项目:雷区取水;个人心理挑战项目:高空项目(空中抓杠、空中断桥、高空攀岩、巨人梯、独木桥、攀网、爬杆、贴心挂锁、相依为命、无间道、缅甸桥、爬梯、天使之手、荆棘桥、飞跃硫酸池、空中栈道);计划分析领导项目:生死电网;沟通协作与执行项目:沼泽地;团队信任与责任项目:信任背摔;团队熔炼总结项目:毕业墙,等等。
1.4 以学分认定为手段,建立科学的素质拓展考评体系
素质拓展认证采取三级认证,分别为校级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三级认证)、各院(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中级认证)、团支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小组(初级认证)。采取以过程记录为主的方式,注重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过程记录,并记录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作为学生课外学分换算认证的基础依据,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对上一学期的素质拓展的情况进行登记、公示和认证,并换算成相应的课外学分,记入个人的学籍档案。
1.5 以“四位一体”为依托,建立健全全员育人保障体系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校构建了由专业研究室主任、专兼职专业教师团队(职业导师)、思政课教师团队(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四位一体”班级团队化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全员参与班级层面的教育、教学、工学结合、就业等工作。
德育导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协助辅导员拟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是学生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专业师傅。专业研究室主任针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通过对学生学业状况调研、分析,跟踪教育教学,及时修正、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导师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本行业、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开展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者,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督导者。辅导员(班主任)提供学生综合情况报告,协调专业研究室主任统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职业导师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协调德育导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配合开展相应主题教育工作。四“位”相互协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尽己所能,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2 素质拓展工作的体会
2.1 结合专业,贴近未来职业,设计素质拓展项目和内容
在素质拓展项目的具体内容上,要结合专业和学生未来职业的知识、素质、能力、技能和思想、文化、修养、心理品质和体质等要求的不同,分层分类设计,同时,同一项目的具体内容也要注意因学生个体的不同作适当调适。要结合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制定体现行业规范、专业特色、职业领域的实施内容。
2.2 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拓展目标
课堂教学仍是我国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素质教育同样离不开课堂这个主渠道。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课程标准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要有能力、素质目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注重追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
2.3 突出体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得到感悟和内化
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中,学生才会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知、情、意、行各方面的感悟。要通过创设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职业场景,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体味、领悟,并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发展能力的教学观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受、体验情感,提高认识并转化成智慧,最终形成自己良好的职业修养。
2.4 建立机制,促进素质拓展工作的长效运行
在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已经与时代接轨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背负着更多的责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树立了人生目标,更将理想具体化,指明了奋斗与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人生,不再虚度。以下是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首先,收集整理、消化就业信息
1、了解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
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精英型”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变,已经出现农民工、和大学生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目前全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明显供对于求,西部等偏远地区供小于求;
2、知道外语专业就业情况现状
如某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2006年就业率为95、8%,其中英语师范生一次签约率55%,专节本学生一次签约率为36%,日语专业学生一次签约率为100%,学生考研率为13%。在城市内进入公办学校的的只有4人、其余进入公办学校的均在县城初高中任教。有37%学生进入私立英语培训学校的,有41%的学生进入外企、三资或涉外企业,15%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或进武警部队。
3、分析预测外语专业可以拓展的就业空间
私立英语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各种大小企业的涉外岗位,考公务员、自主创业、英语口译、同声传译、网页翻译等公司岗位
4、明确可拓展的就业空间所需的知识素质技能
具备一定的商贸英语、广告英语、服装英语、保险英语、时世政治英语等各行业的英语知识,网业制作、多媒体、编程等计算机技能,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第二、客观分析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习惯养成情况
目前我们外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做事的主动性较差、收集处理消化信息能力很弱、抗压能力弱、合作能力不行、考虑问题深度不够、细节问题注意不到、做事应付现象较多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第三、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确定自己要拓展的职业素质能力内容
无论选择什么职业必须具备职业素质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素(诚信、奉献、较强的责任感)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公文写作能力、相对宽泛的知识面)
能力(公文协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第四、作出书面的实现自己未来职业所需综合素质、能力的训
练实践计划
第五、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中具体时间、内容安排
关键词:多元化人才培养;“3+1”教学模式;应用型
作者简介:张明君(1966-),女,河北滦县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石华(1975-),女,辽宁沈阳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独立学院工科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37-02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院以来一直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2008年在专业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2009年立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独立学院工科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学院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培养目标多元化和“3+1”教学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众教育的多样性与我国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同时,这种单一性也限制了高等学校的发展。普通本科高校把人才培养仅仅定位在以就业为出口的应用型人才方向上太笼统,也不完全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愿望。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发展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是大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2]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差异,根据学生个人优势的不同,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为多元化的培养目标。
1.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特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富于创新精神的、具有进一步接受应用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更全面、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特征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
2.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
即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里,“因材施教”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让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发展智力、体力、情感、个性品质等方面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水平,获得相对于自身来说最好的发展状态。而要满足上述发展要求,单一的培养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实施多样化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人才。[3]
3.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方式
在多元化人才培养中,学生选择的发展方向是依据学生个人意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既可以选择具有较深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进一步接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发展方向,立足未来继续在专业领域开展应用研究;也可以选择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在某一行业就业;还可以选择具有较强外国语能力或管理能力,能适应出国学习或综合性就业岗位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发展方向。多元化人才培养尊重学生的优良个性,强调努力发现挖掘学生个人优势,强化个人优势培养,引导学生个人优势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强调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并将这些原则有机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3+1”教学模式
为破解多元化培养目标与统一的教学设置错位的难题,学校提出了3年完成共性教育、1年完成个性拓展训练的“3+1”教学模式。前3学年的基础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兼顾学生的多元发展;最后1学年的拓展教学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依据学生的发展方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教学。
1.三年多元化培养,保证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
大学前3年多元化培养阶段,学校按照各专业的本科教学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完成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以保证构建较完整的本科生知识结构,并完成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基本训练,实现共性培养。
各专业所设的专业方向和教学班类型则是多元的,在保证共性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方向选择。学校根据学生意愿和考核划分,对数学、外语及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实行分类教学,实现第一次分流。A类教学针对应用研究型人才,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实验教学,培养研究能力;B类教学针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复合型人才,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突出实验和实训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大学第3学年,学校按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要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学生在相应专业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实现二次分流。
大连理工大学在实行“3+1”教学模式中,前3年教学阶段采取了如下措施:提前开设专业基础课,加快人才培养节奏并在教学体系中配套改革;搭建全院通识课的网络动态学习平台,给予学生弹性的修读时间,以减轻学生的学业强度;发挥导师制作用,形成学生学业长效跟踪指导机制;以学风建设引领受教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3+1”模式顺利实施。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3年课程教学节奏快、密度较大的问题,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受教者的学习动力,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一年个性化培养,发展优势特色
大学的最后一年,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学生个性优势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拓展方案,学生在完成个性化的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两大任务的同时发展个性优势。毕业实践阶段,学生可以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企业里做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实习工作;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年疏理所学过的知识,在校内参加专业方向或外语拓展班,进行考研或出国深造的准备,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到实验室、实训中心研究或设计产品,以发展个性优势。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将有共同就业方向、专业方向拓展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和专业指导,并安排督导教师指导实践过程。毕业设计项目与企业实践岗位需求对接,与未来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一致,学生在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完成从本科毕业生到准职业人的成长过渡。总之,最后这一年是使学生个性优势得到最充分发展的阶段,起到给学生向新的目标发起进军前的备战作用,是学生和校方共同为学生达到新的彼岸搭建桥梁。
3.对“3+1”教学模式的认识
城市学院早在2004年就开始尝试“3+1”教学模式,实施至今已有七年。经过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模式。几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对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就业质量还是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都明显比传统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要好,这说明“3+1”教学模式在培养多元化人才方面有其独到的优越性。
“3+1”教学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办学理念的突出体现。城市学院从建院起就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把加强学生到企业实践过程作为实现这一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为此,学院做过多种形式的尝试,如和企业组成教学联盟建立大显学院,进行毕业生的定点培训;建立若干短期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实践等等。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建立各种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把岗位训练等实践教学纳入培养方案中才能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3+1”教学模式中的“1”年就是高校把岗位训练和个人优势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社会、适应就业岗位、加强个人优势拓展教育的有效途径。
“3+1”教学模式是人才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有机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3”和“1”两个阶段都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的主观发展意愿与培养方案高度匹配,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人本观。“3+1”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破解了多元化培养目标与统一的教学设置错位的难题,是人才共性培养与个性优势培养有机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3学年的共性教育是多元化人才共性培养的有效方法,1学年的个性拓展实践训练使毕业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力和优势,是解决个性优势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可行方案。
三、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从2004级学生开始实施“3+1”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欢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得到了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1.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发展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3+1”的教学模式从试行到推广目前已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持续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和肯定,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广大学生的发展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校的整体学风明显提升。五年来,全院到课率从94%上升至98%以上,学生自主实践、自习率均有稳步提升;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从教学改革前不足20%提高至68%;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比五年前增长2倍以上,创新实践项目成果显著。
2.毕业生出口畅通,就业质量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出口畅通,就业质量高,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3%以上,居于辽宁省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业务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赞誉。2012年学校也荣获“辽宁省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和出国深造的人数几年来持续增长。在刚刚离校的2012届毕业生中,全院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比例为7.5%,其中被“985”、“211”工程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占45%左右,三个试点专业的平均考研率已近20%。
近几年学校赴国外学习的毕业生达到上百名,部分学生进入诸如美国卡内基大学、匹兹堡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名校就读。优秀毕业生已经具有进入国际顶级学府继续深造的实力。
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应用型人才特征显著
过去五年中,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师生在校外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展示出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仅2012年一年就获得国家一等奖9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36个、省级奖项153个、市级及其他奖项66个。2011年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夺得微软“创新杯”大赛软件设计项目特等奖,获得中国区总决赛冠军。在2012年“利尔达杯”第二届全国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中荣获国家特等奖,“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和“美新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荣获国家一等奖。
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展现了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3+1”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学校的办学特色,说明此培养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本科教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结束语
基于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思路,更充分体现了教育为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本质和要求。既尊重学生特长与志趣,又注重满足社会现实需求;既允许学生自愿选择,又有规范和科学的培养计划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全面、系统地从学生、学校、社会和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等结合造就成批量人才成长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方式。[4]“3+1”教学模式是人才共性培养与个性优势培养有机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创新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渠道的多方位拓展都有重要意义。今后,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要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化教学改革,闯出一条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明君,梅彦平,林敏.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23-25.
[2]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1,(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