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跨境电商技术创新

跨境电商技术创新

时间:2023-04-18 17:4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境电商技术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跨境电商技术创新

第1篇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随着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新的利润增长点。据艾瑞咨询公司研究预测,我国跨境电商贸易的年均增幅在30%左右,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6.5万亿元,跨境电商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将提升至18.90%。在我国传统外贸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跨境电商贸易是传统外贸企业重塑产业链、压缩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摆脱严峻形势、扩大外需的重要途径。为了稳定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形势,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实现全额退税。在税收政策优惠的契机下,服装出口企业若能够借助跨境电商这种新型贸易形式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摆脱出口困境,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跨境电商贸易给服装出口企业带来的变化

(一)出易成本降低

以前,加工企业出口需要通过公司,通常每出口1美元要支付5~8分钱的费,而且每一票出口订单都需要完成申报、结汇、退税等一整套繁琐的工作,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服装出口制品来讲,订单量较小,利润率也比较低,每单申报方式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据统计,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占30%左右。现在,如果通过阿里“一达通”这样的外贸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不仅不需要支付费,还有机会获得一定金额的外贸服务津贴。此外,跨境电商贸易中,电子单证取代了纸质单证,可以在出口企业内部、海关、商检、税务、银行、保险公司等各部门的电子系统之间快速传递,通过网络实现申报、结汇、退税等操作,交易效率显著提高,传统跟单的成本和费用有效降低,尤其在海关总署增列了新的海关监管方式代码,并鼓励企业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后,服装出易订单可以集中化、正规化处理,简化了企业申报和退税的流程,降低了出口订单的总体交易成本。据兰亭集势估算,在集中申报模式下,出口退税这一环节每年节约的成本至少占销售额的5%。

(二)出易时间缩短

外贸交易中,电子单证的普遍使用能够大幅度缩短纸质单证在各个环节的流转和处理时间,但传统贸易形式下繁琐的交易流程仍旧没有改变,出口过程中的通关、结汇、退税、产品安全、征信等环节依然是分离的,不仅导致出口企业交易成本的增加,也会花费较长的交易时间。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建立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已经启用,实现了跨境电商贸易平台、电子商务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与海关、国检、国税、外汇等政府进出境口岸管理部门的系统对接,一站式解决出口企业的通关、结汇、质检、退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通关效率,为跨境贸易出口企业提供了阳光化通关渠道。2014年7月海关总署在东莞启动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顺利完成700多个包裹,1万多件跨境货物的通关手续,大大提高了每件货物的跨境通关速度,缩短了出易的时间周期。

(三)出易品牌质量提升

在我国出口的服装制品中,以在华外资服装企业生产和各类加工贸易出口的外国品牌为主,自主品牌仅占很少一部分。虽然贴牌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加工制造水平,但随着人均工资水平和棉花价格的不断增长,国际竞争中的成本优势几乎不复存在,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发展中邻国逐渐成为外国服装企业投资的热点,在市场持续低迷状态下,惟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质量、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才是摆脱经营业绩下滑的有效途径。跨境电商贸易将国内企业和服装品牌推向了全球市场,以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品牌理念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服装制品需要走高端路线才能占稳国际市场。从2014年广交会的交易情况来看,境外采购商偏好中短期订单,我国服装企业接到的外贸订单大都在一个月以内,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只有通过研发设计创新,提升出口服装制品的品牌质量。

(四)出易中间环节减少

目前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中间商完成的,需要通过国内出口商或出口商进行,在中小企业中尤为常见。由于不直接面对国际市场,间接出口方式不仅使得企业难以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而且不利于企业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声誉。跨境电商贸易通过网络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国家交易主体之间的直接交易,服装制造企业或贸易企业能够直接面对国外销售商或最终消费者进行交易,还可以享受到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营销、报关、支付、物流、保险、售后等一系列服务,此外,减少掉的中间环节成本也能够转化为出口企业的利润以及交易平台的佣金。譬如出口企业利用敦煌网直销产品,注册开店、上传商品都是免费的,只在买卖双方交易成功后由买家支付3%-14%的交易佣金,由于直接面对市场,企业对产品流向和价格控制的自由度加大,对跨国营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品牌的建设都有好处。

(五)出易的市场扩大

目前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销往欧盟、日本和美国,经常遭受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挟制。跨境电商贸易为服装制品出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交易机会,由于互联网不受地域的限制,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亚洲、非洲、拉美、中东等地区的新兴经济国家,扩大出易范围,据2014年1-11月的出口数据显示,我国服装制品在俄罗斯、韩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出口额增长较快。跨境电商贸易平台能够将全球服装制品的边缘消费需求聚集在一起,为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服装卖家提供了与知名企业和大品牌公平竞争的机会,广东里仁洞村的一个淘宝女装卖家,利用周围服装加工厂有大量现货的优势,在敦煌网交易平台转型做跨境电商贸易,上线2个月成交总额就突破了20万元。

二、服装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供应链无法适应跨境电商贸易多批次、小批量的订单需求

我国服装出口多为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加工,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那几年,贴牌加工的服装出口订单批量往往比较大,供应链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产量最大化和单位成本最小化,不注重款式的设计能力和品牌的自主研发。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个性化需求的回归,单纯追求规模效应的供应链模式在款式更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弊端逐渐显露,当国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生产线无法及时做出响应,不能做到随时更改款式、调整订单,很容易造成产品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的局面,更无法满足定制化的国际服装生产趋势。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普遍存在库存量过高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供应链不够优化。跨境电商贸易的特点是多批次、少批量,对供应链的柔性化要求很高,这也是服装企业抵御国际贸易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缺乏跨境电商运营、翻译、法律等专业人才

跨境电商贸易是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外贸交易,需要兼具外贸和电商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对网络营销、网站规划、外贸实务、品牌运营等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营销推广过程中,由于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为了提高可识别度,需要将公司网站尤其是产品介绍翻译成出口目的地国的文字,甚至需要与客户在线沟通,对翻译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比较高。此外,国际贸易难免产生纠纷,跨境电商贸易纠纷的内容和解决方式都不同于传统外贸环境,需要专业的外贸法律人才。目前国内高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专门针对跨境电商贸易的人才培养仍是空白,单纯依靠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开设的培训课程,远远无法满足开展跨境电商贸易企业的需求。

(三)海关通关速度还难以满足服装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贸易的短周期要求

传统贸易形式下,服装企业一般通过报关企业办理出境手续,需要经过申报、交验单证、商检、退税等流程,接受检验检疫局、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分别查验,经常会因为计量单位换算错误、证件准备不全、商品归类不准确以及出口配额等问题影响到正常的通关进程。服装制品出口退税时需要向税务部门出具产地或货源地证明以及当初的缴税证明,相关证明开具过程由于受到地域限制或出现供货商企业歇业等情况,会导致出口退税周期延长,甚至长达2~3个月。此外,我国服装出口制品的60~70%都要进行法定商检,而且费用较高,平均一笔订单的商检费用甚至达到2000~3000元左右,即使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检测,出口报关时仍要进行。出口退税周期长、商检项目繁多、再加上各地海关的税则号分类不一致等问题,导致服装出口企业的实际通关速度仍然不快。通关环节的不顺畅,使得服装制品出口到国外市场的周期延长,出口成本上升,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无法满足跨境电商贸易的短周期要求。

(四)跨境物流仍是瓶颈问题

跨境物流运输可以采用海运、国际空运、国际快递等方式,不同运输方式的价格和运输周期差别很大,以1公斤物品运到美国为例,海运、空运和快递的费用分别为1.30元、35元和45元,海运普遍要20天左右,而快递一般7天内就可以送货上门。近年来国际贸易呈现出小批量碎片化趋势,我国服装出口的对象主要是国外小额批发商和消费者,包裹以小件、散件为主,由于服装制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运输周期短、能够送货上门的国际快递最为适合。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自行投资,建立国外仓储和快递业的很少,如果一概依赖国外快递物流渠道,其物流的成本一般是本地物流成本的两倍以上,对于本身毛利率就不高的服装出口企业而言,交易成本大大增加。此外,各国政策和不同快递企业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投递时效十分不稳定,延误、丢件、破损等风险发生的几率也比较大。

(五)消费者体验差,售后服务跟不上

服装制品本身就属于体验型商品,跨境交易的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触摸、试穿,再加上跨境运输等待的周期较长,收货时间不确定,导致跨境电商贸易的消费者体验比较差。此外,当出现质量问题、大小尺寸不合适、款式不喜欢等情况时,国外消费者习惯的“无理由退换”等售后服务很难落实,受到通关手续、物流成本的极大制约,一旦出现跨境交易纠纷,消费者投诉也非常困难,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外消费者对我国质优价低服装制品的网购热情。

三、服装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贸易转型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供应链,促进商业模式转型

传统服装企业的供应链规划多以追求规模效益为目标,已经不能够支持跨境电商时代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电商贸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降低经营风险,必须将企业重心转移到品牌推广和设计研发领域,将资金集中到供应链中最能够拉动销售、创造效益的环节,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库存量、提高资金使用率的目标,以优化供应链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转型是跨境电商贸易转型的关键所在。供应链优化应从支持末端零售开始,在订货、加工、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追踪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的变化,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并随时追加订单。柔性化和快速响应是供应链优化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决定了供应链能否匹配小批量、定制化的国际服装生产趋势。切分生产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供应链柔性方案,韩都衣舍即采用这种方式,将传统的生产线切分成多个模块,一个工厂只负责一个工序,打板、裁剪、缝制、后整等多个工序由多个工厂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每个工序的变动都不会影响到其他工序的正常生产,而且工厂只做一个工序,生产效率更高、交货周期更短、品质更高。供应链优化的另一个指标——快速响应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基本设计来实现,服装产品的基本设计差异化越小,越容易改版,就能够在较短的交货周期内既实现快速补货,又能够控制库存的合理水平。

(二)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促进品牌升级转型

面对生产要素成本刚性上涨、低碳、环保方面的监管标准和任务要求日趋严格的新态势,服装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改变服装出口低迷、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健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了解国际最新标准和出口市场的技术要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在生产工艺、面料选择等方面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并加大在新型环保面料的开发使用、生物染整技术、有机卤化物的检测标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跨境电商贸易形式下,服装批量生产模式向“小批量”、“个性化”和“定制化”转变,为了适应国际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必须提高自主研发的水平,在面料的舒适性环保性、辅料的装饰性、产品的流行时尚元素和设计风格等方面尽可能同国际接轨,打造独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品位,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尽可能提高品牌溢价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江苏阳光集团坚持走技术创新为主的高端品牌路线,在生产过程中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染料,实行清洁生产,其产品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SA8000社会责任体系,“阳光”呢绒获得“世界名牌”和“出口服装免验”荣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纺和高档服装供应商。

(三)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单一窗口”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即企业通过提交标准化的电子数据,在一个电子口岸,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提交数据,能够满足海关、商检、税务等所有监管部门的需要,在通关过程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目前,我国在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和京津冀海关区域已经进行了通关一体化改革,这三个区域的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海关、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各项手续,通关一体化之后,企业的通关时间节约12~24个小时,成本降低了20~30%,通关效率大幅度提升。今年,海关总署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通关一体化,简化海关申报、纳税和查验发行的手续。通关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要求打破过去的地区封锁和贸易壁垒,各地海关、商检和税务部门还要加快一体化通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各监管部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尽快与国际通行的“单一窗口”制通关模式接轨。

(四)鼓励跨境电商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创新

跨境电商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是服装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转型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满足相关政府部门信息监管的需要,为企业提供完善的跨境通关贸易方案,跨境电商平台应加快自身服务创新的步伐,深度整合产业链,为出口企业提供、报关、退税、融资结汇、物流仓储等一体化服务,积极探索运营模式本地化、支付方式本地化、海外仓储等新模式,改善当前跨境商品和货源较为集中、相似度过高、支付方式单一、物流成本过高的现状,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程度。阿里集团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对进出口外包服务进行创新,将通关、退税、融资、外汇、物流等繁杂出口流程进行标准化处理,整合众多中小外贸企业碎片化的出口需求,集约化提供出口服务。“一达通”利用平台上真实的交易数据,建立出口企业信用档案,联合平台上数万家外贸公司组成“大客户”,提高了与银行、物流、海关等基础服务机构议价的能力,降低了单个出口企业的出口和融资成本。

(五)提升国内快递企业的跨境物流专业服务水平

跨境物流一直是制约跨境电商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物流成本较高和投递时效不确定等现状不仅降低了出口企业利润,也直接影响到国外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消费热情。国内快递企业应在全球运转、快速清关、海外仓储、高效配送等方面提升跨境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出口企业提供符合其自身需求的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2014年11月顺丰联合荷兰邮政推出“欧洲小包”业务,发往欧洲26国和美国、加拿大的小件产品,均采用“航班直飞+本地邮政派送”的方式,由顺丰负责中国境内和跨境物流的运输,荷兰邮政负责欧洲的清关和目的地国派送,该业务在清关和派送速度上优势明显,发往欧洲主要国家的小包均能在5-10日投妥,效率明显高于市场上主流的7-15日的小包服务时效,而且费用整体偏低,对于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沈静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外贸生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以张家港市外贸型企业为研究样本[J].企业经济,2014,(11):38-41.

[2] 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25-28.

第2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协同机理;协同困境;协同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synergy dilemm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which mainly manifest in the lack of synergy in terms of ability, mutual interest and trust mechanism, cross-border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lack of synergy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The level of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Thereby,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nd find the ways to solve the synergy dilemm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roposes the synergy mechanism and analyzes the synerg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he two.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ynergy strategies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government support service system, enhancing the building of the mutual interests and trust mechanism of synergy, optimizing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promoting the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synergy of various subsystems as well as the multipartite subject of synergy.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cross-border logistics; synergy mechanism; synergy dilemma; synergy strategy

0 引 言

据艾媒咨询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称“跨境电商”)整体规模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而至2018年预计将达8.8万亿元。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跨境物流的迭代升级,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则成为跨境电商的有力保障,二者有着复杂而动态的关系体系。跨境电商行业的全球化、快速蓬勃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与促进,以及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实践活动中所遇的诸多困境,使得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合作,可以有效优化物流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有关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发展与关系研究。如张宝明等(2014)[1]研究分析了跨境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2)协同评价研究。如刘有升等(2016)[2]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进行了评价分析。(3)协同机制研究。如张夏恒等(2016)[3]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研究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总结协同缺失表征并提出系列实现路径。(4)跨境物流及供应链系统协同研究。如王春芝等(2015)[4]研究了服务备件跨境物流协同系统。(5)协同困境与对策研究。如冀芳等(2015)[5]从物流网络系统、物流功能、物流衔接、物流环境等方面总结协同缺乏困境,并提出系列协同对策。

总的来说,国内学术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领域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都相对比较零散,尚缺乏明确的理论研究框架体系,尤其是对于二者协同机理及策略的研究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当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协同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利益协同互信机制、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以及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等多个方面提出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潜在方向和热点,为后续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指通过二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融合、协作产生互惠互利、协同共生的协同效应。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跨境物流向着更加智能、自动、信息化方向迭代升级,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统则成为跨境电商持续良性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二者互惠互利、协同共生,构成了动态而复杂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催生跨境物流的引擎动力,丰富了跨境物流行业的服务内容。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它使得原本虚拟的跨境电商交易以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得以物质实现。跨境物流的移动化、信息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发展,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影响跨境电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满意度和忠诚度。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高效协同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及流通成本,优化整个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体系运作结构,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是指由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其它与跨境电商交易活动有关的个体、企业、组织、机构等生物群落,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统一整体,各生物种群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共生,通过商品、物流、资金、信息的循环流通与分享而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基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角度,在参考姚宇(2015)[6]和张夏恒等(2016)[3]研究成果基础上,可制作如图1所示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制。在该协同系统中,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物流系统为协同领导种群,跨境电商市场(消费者)、跨境供应商、生产商等为协同关键种群,政府机构、高校、海关监管、商检机构、跨境支付机构、跨境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通信与技术机构等为协同支持物种,网络营销商、技术包销商、各类跨境贸易技术支持企业、广告传媒与咨询服务机构、翻译机构、供应链优化及整合服务企业等为协同系统寄生种群,跨境交易所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构成了整个协同系统的内外部环境。要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务必加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系统保障C制,诸如战略协同、政策协调、研发协同、创新协同、利益协同、技术与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平台协同、服务协同、业务协同、规范协同、流程协同、网络协同、能力协同、多主体多维度协同等多方面协同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实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战略层、策略层及运作层多层次协同。同时,通过制定协同的战略目标,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和责任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物流网络基础设施,整合提升物流网络覆盖能力,促进配套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规范行业技术设备与服务标准,从政府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拉动、协同收益驱动以及平台战略引导等多方位增强协同动力保障。增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在运作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的融合发展,实现技术共享、信息沟通、供应链整合,跨境物流系统的运输资源、仓储资源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平台资源、信息资源协同共享。跨境电商企业更注重的是采购、营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售后等供应链全流程以及跨境电商、零售、售后服务等多业态业务的全覆盖,因而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布局,打造跨境电商交易服务体系生态闭环,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并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

2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困境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至今,经历了从1999年至今的萌芽期(1999~2007)、发展期(2008~2013)、爆发期(2014至今)三大发展阶段,2014年也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7]。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 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共开设11个自贸区,并在天津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行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弊端尤其是跨境电商与物流方面的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等诸多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以及系列行业政策的催促与支持,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已成为行业呼声和未来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当下从事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的大多数企业都以某一专项或专线业务为主,无法形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流等各种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诸多协同缺乏的困境,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能力协同的缺乏。跨境电商活动的开展需要涉及供应采购、物流配送、网络支付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及其线上交易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跨境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不仅需要资金投入和线上平台搭建,诸如海外仓储、物流团队培养等则更多需要线下实体建设,其发展速度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二者在发展规模、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行业标准以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能力出现严重不协同。

(2)利益互信协同机制的缺乏。一方面,跨境物流企业无法获得跨境电商行业一手数据,海外仓储系统设计及其规模大小都无从科学精密考量,也不能就跨境电商用户群分布针对性建设物流系统,因而造成建设进度缓慢、设置缺乏合理性乃至资源浪费。同时,也无法获取客户精准数据及订单详细信息,物流配送准备工作无法提前开展,进而降低物流效率和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因不知道跨境物流规模及其承受能力,无法获取跨境物流企业境外配送网络精准信息,对物流企业人力、物力投入及网点服务范围分布缺乏准确了解,造成配送能力的不匹配,降低消费者物流服务体验。然而目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双方出于商业机密或是利益角度考虑,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及协同互信度不足,不愿彼此信息协同共享,严重阻碍行业高效发展。

(3)跨境物流网络系统协同缺乏。跨境物流网络系统主要包含境内物流、国际物流以及目的国物流三大块,其系统运作流程横向层面包括境内物流、出境清关、国际物流、目的国清关商检、目的国物流,纵向层面包括货物揽收、仓储、包装、物流供应、配货与配送,还涉及支付、通关、商检、客服、售后、退货、退税以及因退货引起的逆向跨境物流。跨境物流系统除了协调境内外两个物流系统,同时还要应对两国的检验检疫部门、海关,面临着环节多、流程长、空间跨度大等挑战,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跨境物流产业链内部协同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仓储、运输、商检、通关等流程协同的缺乏,境内物流、国际物流与目的国物流间衔接存在瓶颈障碍,跨境物流与消费者在文化、风俗、政治、政策、法律、宗教等环境的协同缺乏。从跨境物流网络系统横向层面看,境内外不同国家的物流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受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政策等影响,导致物流各环节信息无法实时对接,各环节间不能同步发展导致协同缺失。同时,境内外多方物流企业、政府、海关、税务部门等多方主体、各子系统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亦或是行业标准难以协调,往往也存在诸多不协同,进而降低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从跨境物流网络系统纵向层面看,跨境物流网络体系环节多而繁琐,物流链的各环节往往存在协同缺失。比如出入境海关商检环节,不同国家的行业要求、标准以及工作水准存在较大差异,且海关商检环节所涉及到的诸如海关、税务、银行、检验检疫以及工商等多部门间往往存在职能界定不清、利益交叉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效协同工作。

(4)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特殊性及交易流程的复杂性,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退货的触发点,退货率较高而退货流程又相对复杂。据资料统计,我国物流市场容量约为5万亿元,其中逆向物流约占20%。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占总成本20%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4%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一般零售商的退货比例为5%~10%,网购退货比例则高达35%。2016年双十一天猫淘宝网购退货率高达25%,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在高比例的退货成本面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却并不重视逆向物流及其与跨境电商的协同发展。退货物流服务及其与跨境电商协同缺失一方面导致商品价值损失和企业利润的减少,另一方面则因退货信息闭塞和退货服务缺失导致顾客的流失。

(5)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缺乏。跨境电商拉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外贸价值链格局,促进对外贸易更加精准化、直销化、多元化、碎片化、扁平化、社交化、去中心化与移动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开拓贸易新渠道、提升效率并助力企业成长,推动对外Q易转型升级。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扩大跨境电商的发展。而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之间也有着类似国内贸易线上、线下渠道之间关系,存在着系列渠道与利益冲突。出于不同利益关系目的,部分行业由于条件限制或为保护线下传统外贸而限制线上电商发展,导致错失发展机遇或者成本过高;部分行业又因线上电商发展过快而导致线上线下比例失衡,导致消费者线下实体体验不足。总之,二者存在比例分配、渠道选择、利益分配等诸多不协同。

此外,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协同缺乏,行业标准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协同,信息及利益协同缺乏,政策支持不足,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缺乏,以及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与环境协同缺乏等问题,也都是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总的来说,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协同保障与动力机制。

3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策略

3.1 健全政府支撑服务体系

政府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中起到了关键性引导和支撑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四点开展促进工作。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政策、资源支撑体系。从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至今,我国政府已连续多次发文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详见表1)。然而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进而保障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在一些行业相关特殊资源方面,也可以加大倾向性扶持力度,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创新创业发展。同时,推动行业标准规范化发展,促进各流程环节标准同步匹配。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宽带、互联网行业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并将其付诸实践于跨境电商行业,促进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信息化水平协同,各环节信息实时同步。第三,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我国于2013年7月成立首个跨境电商产业试点园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跨境电商“产业园模式”的开启。跨境电商产业园有利于有效整合传统对外贸易,形成产业集群与规模化效应,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高效协同。第四,构建跨境物流综合协同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跨境物流系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跨境物流综合协同平台,加强在战略层、战术层与业务层的协同,促进跨境物流网络系统横向与纵向层面的协同,并促成跨境物流系统平台集成、流程优化、业务整合与创新,实现跨境电商与快递、货运、邮政等业务优化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在各国、各流程环节、各企业之间的良性协同。譬如网易考拉于2016年8月11日上线了国内首个跨境物流云平台网易考拉物流云,让跨境电商实现搭建“互联网+物流网络”,直接打通消费者、物流企业与品牌商之间的链接,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系统更高效协同。此外,提升跨境物流团队成员外语水平、国际贸易技能和国际物流知识等专业素质,进而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也有助于打造更规范化、高效协同的跨境物流体系。

3.2 完善利益互信协同机制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企业利益互信协同主要涉及合作与利益分配方案、资金流转方式等两方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良好协同合作的根本保障。合作与利益分配方案可以在政府引导下共同制定,确保构建并完善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担保的牢靠互信体系。在资金流转及利益分配上,为有效避免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信任保障问题,可尝试引入第三方机构,借助第三方平台托管费用和维护资金运转,促进利益分配公平、高效而透明化。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行业优惠政策资助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促进并保障双方协同互信,进而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3.3 优化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

逆向物流包含退货逆向物流和废弃回收逆向物流,在本文中主要指与正向物流相反的由跨境电商消费者退货至原产品发出地而引起的跨境物流活动。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逆向物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提高逆向物流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但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魏捅U希促进缩短跨境商品退货周期、完善库存管理机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发挥逆向物流利润中心优势。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关系图如图4所示。要解决跨境电商与逆向物流协同发展困境,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前端商品品质和性价比,进而降低退货率;从跨境物流系统的角度,可以引入退货保险机制降低成本,也可以通过依托于海外仓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退换货服务中心,集中处理跨境购物退换货事宜。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逆向物流协同中心、回收中心与区域回收站,搭建多角色的逆向物流柔性联合协同网络,促成协同逆向物流优化管理。

3.4 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

要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可以促成销售模式创新,构建全渠道的销售模式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传统外贸与电商以及线上与线下模式的完美协同,使跨境电商沿着直接化、多变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从宏观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范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并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与信用体系,并尝试构建产业园区等助力跨境电商集中管理,促进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协同互动发展;从微观企业层面,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物流服务体系,并加强社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并建立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团队,进而更好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的协同互动发展。同时,应当正视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优缺点,一方面使得两种模式虚实结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作为销售及宣传推广渠道,传统外贸侧重于线下实体体验,这样既丰富了传统外贸销售渠道,也弥补了线上电商体验不足的缺憾,二者协同互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分业经营,日用品、化妆品等零售类采用线上电商渠道,而大型电器、艺术品等则注重传统渠道实体体验,使得双渠道优势互补、协同并行发展。

3.5 促成各子系统、多方主体协同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实现多维度协同,促进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多方主体间的协同。一方面要激发各子系统的功能,相互协作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政府各部门、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合作。在人才培养上,促进高校与政府、企业协同培养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人才,完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在市场引导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引导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完善供应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机制,促进海关、税务、银行、检验检疫以及工商等多政府部门协同作业。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协同机理,全面剖析了协同困境并针对性提出系列协同策略建议,为未来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相关研究尤其是策略研究做了较好的铺垫和总结。但由于研究条件和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困难,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层面,存在逻辑推理合理性与科学性欠缺。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丰富研究方法与理论,利用定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动态博弈,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系统动力学等定量评价模型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子、协同度进行评价,以及基于供应链角度分析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等。此外,注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选择某一具体区域、行业或企业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或者就某种跨境电商和某种跨境物流具体模式之间的协同开展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探究其实践情况,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视角上,后续研究可以结合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理论、动态博弈理论、产业耦合理论等研究协同路径、协同机理、协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协同动机、协同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在协同策略研究时,也可以从促进B2C和B2B两种跨境电商模式的协同、融合发展,借助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高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本地化发展,完善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与境内外环境的协同融合,促进物流模式、运作模式、销售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协同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宝明,周沛锋,孟玲. 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14(10):54-58.

[2] 刘有升,陈笃彬.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评价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6(5):106-114.

[3] 张夏恒,郭海玲.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机理与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16(11):83-92.

[4] 王春芝,高强,Heiko Gebauer. 基于扎根理论的服务备件跨境物流协同系统研究[J]. 管理评论,2015(2):178-186,208.

[5] 冀芳,张夏恒.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 中国流通经济,2015(6):14-20.

第3篇

[关键词] 广东省;跨境电商;对外贸易;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oreign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XIE Yuling

Abstract: The recent-year foreign trade gros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dicates that the foreign trade increase is sluggish, in some cases, negative growth even appears. Fortunately, the import and export gro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grows in multiple times. With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past few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eets a new foreign trade growth opportunity as the global online economic market comes into be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hich creates extra foreign trade demand. In this connection, Guangdong should build a sound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for foreign trade, invest more in the developing cross-border logistics, raise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ways that facilitate the cross-border transfer and share of foreign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bring about new growth opportunity.

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cross-border e-commerce, foreign trade, opportunity, challenge

一、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也不容乐观,增长态势逐年放缓。但与外贸增长乏力相对应的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跨境电商却异军突起,发展速度惊人。据商务部测算,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增长至6.5万亿元,2017年预计增长至8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这说明跨境电商给外贸发展带来新的前景。早在2004年,Freund和Weinhold(2004)就已经指出,随着全球各地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新添了商业机会,进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温郡(2015)则基于2009年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论证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广东省对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近年来广东省外贸总额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从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2015年广东省外贸总额负增长,但是其中以跨境电商方式的进出口总额则呈倍数增长,这说明跨境电商给广东省的外贸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契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庞大的全球网络经济市场逐步成型和完善,跨境电商能够提高外贸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新型服务贸易的可行性,从而创造出额外的外贸需求,加上近年来政府的政策倾斜,跨境电商无疑给广东省中小企乃至整个广东省外贸发展带来契机。但由于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缺乏、跨境物流跟不上步伐、诚信机制矛盾涌现、政府监管问题重重,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广东省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广东省有必要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关税、检验检疫、结汇等环节的监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逐渐完善信用机制,重视知识产权;并加大对跨境物流的支持与鼓励。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从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增长率来看(见图1),从2000年至2007年的七年间,几乎每年增速均不低于20%,此期间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从2008年开始,外贸交易总额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在2009年出现了10.79%的负增长。虽然在2010年增速高达28.44%,但2012年仅为7.72%,2013年为10.93%,2014年又出现1.36%的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2016年1月18日通报,2015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3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其中,广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为2.68万亿元,增长4.9%,占总值的42.1%,比重提升3.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74万亿元,下降14.4%,比重下滑4.4个百分点;以旅游购物方式进出口1464.6亿元,增长1.2倍;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进出口总额为167.3亿元,增长3.6倍。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速逐年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但跨境电商方式的进出口总额则呈倍数增长,这说明跨境电商给广东省的外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图1 1998-2014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机遇

(一)创造额外的外贸需求

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的成本大大降低。一方面,跨境电商通过跨境电商平结了生产厂商和国外消费者,缩短了传统贸易方式下“生产厂商一国内出口商一国外进口商一国外批发商一国外零售商一国外消费者”的贸易链,因为减少中间环节,不仅提高了外贸的效率,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外贸的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另一方面,买卖双方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前期外贸磋商和各种资料信息的传输,这种无纸化的操作很大程度上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包括市场调研成本、促销成本、信息传输成本、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等。外贸成本和价格的降低能够提升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国际市场需求。另外“跨境电商也会带来一系列外贸创新,即让传统贸易模式下成本过高或操作困难的交易成为现实,比如教育服务、法律服务、医疗咨询和服务、数据更新与交换等等,这无疑也是创造了新的外贸需求。因此,跨境电商因为其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使得全球的信息和资源实现真正的跨国传递和共享,从而能够给外贸带来新的增长和发展机遇。

(二)开辟新的全球网络经济市场

跨境电商的出现,使对外贸易的市场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以全球信息网络为纽带,开辟出一个开放、多维、立体的、崭新的全球统一市场空间。而信息的无障碍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一个庞大、多元的全球网络经济。而在这种新型市场环境下,对外贸易作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纽带,可以实现跨国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和合作也必然大大加强,而广东省作为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敏锐地捕捉到全球网络经济的先机。

(三)完善宏微观政策环境

为了促进外贸的转型升级,扶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与通知。例如2013年8月的《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2014年1月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2014年5月的《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及2015年6月20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无疑都在说明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完善。与此同时,广东省的跨境电商政策也是利好不断。2013年,广州跨境电商服务城市试点工作启动。2014年7月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的任务。2015年初,广东商务厅已组织专家研究和试点《电子商务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工程。2015年7月,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规划建设的意见》。逐渐成熟的宏微观环境为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有利机会。当前,广东省应抢抓跨境电商发展初期的有利机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大胆创新,推动跨境电商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给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带来契机

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跨境电商缩短了传统的贸易链,使对外贸易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都较为灵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满足全球范围内各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小且分散的“碎片化”订单取代了传统的贸易大单,因此,中小企业在外贸订单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占广东省企业总数的99%,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也有机会加入国际贸易的行列,改变过去由于没有开拓市场的实力只能小规模经营的局面,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营销战略,加强与世界上同行业的企业的交流,直接参与国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使对外贸易的经营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

四、跨境电商背景下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挑战

(一)网络交易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络交易平台是对外贸易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桥梁,承担着信息、订单、支付、物流等一系列业务的全方位服务。广东省已有许多外贸企业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例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进行产品的推广和营销,而且随着近两年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也大批涌现,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各种外贸交易平台同质化严重,形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有甚者,形成恶性竞争最终损害企业利益;其次,对外贸易的结算、物流、通关、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商务平台仍未建立,而传统的结算、物流、通关、检疫等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经济下的外贸需求,缺乏系统的第三方互联网交易平台。

(二)监管能力及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网络贸易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通关、商检、结汇、退缴税、跨境交易纠纷处理上尤为明显。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监管,但是由于当前对外贸易的复杂性,传统的监管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需要。监管存在大量漏洞和模糊边界,且政府部门在监管上很难寻求到平衡点,监管过松不利于海关控制,会给国家造成税收等损失;监管过严,则不利于其发展,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

(三)诚信机制尚不完备

由于跨地域、跨文化、跨法律等诸多原因,对外贸易的风险性较高。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对外贸易对信用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信用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内部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对交易客户资信状况的不够了解,错误选择交易对象;网络监管体系不健全,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影响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金融等机构对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不完善,导致缺乏足够的信用信息等。由于诚信问题的出现,还会使得客户对产品的认识不够全面或存在误差,将导致国际贸易纠纷大大增加。

(四)物流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互联网+”外贸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外贸物流体系尚不完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广东省物流行业的整体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有关部门又存在管理体系分割现象,所以在这一产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所涉及到的产业政策、基础设施、设备技术、税收、海关、运输和服务标准等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相互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制约了物流机制的转型;另外,物流行业服务的总体水平和效率较差、运输成本高、运输速度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最后,目前广东省内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均不大,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全,不利于形成企业间良性竞争和共赢发展。

五、跨境电商背景下广东省对外贸易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政府可建立官方的外贸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包括磋商、结算、物流、通关、检疫、物流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实现政府、联检单位、码头、船公司、报关、企业等多方的电子数据交换共享。政府可以利用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外贸监管,监管和促进并行,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电子检验检疫和海关税收的管理;另一方面简化报关流程、便利外贸支付。另外,政府可尝试将网络综合平台与信用机制建立结合起来,例如跟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在线融资业务,利用平台的大数据,不仅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也能规制企业信用。

(二)加大投入,支持跨境物流企业的发展

广东省政府要在资金、税收等方面为跨境物流企业提供便利,鼓励物流企业提供统一采购、仓储和配送等服务,逐步形成与跨境电商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起集商流、信息流、物流于一体的配送系统;支持物流企业在自贸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区域内建设跨境快件物流中心,并加强粤港澳服务合作与交流;鼓励物流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建立“海外仓”;推进企业物流信息与跨境电商综合平台的信息对接共享,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信息一体化服务。

第4篇

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缺乏技术创新。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手段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部分中小企业紧以自己的标准进行信息化,这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悖。另外,信息系统之间接口标准缺乏,电商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仓储和物流作业等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完全对接与沟通,增加了沟通成本。近年,发达国家提出绿色物流概念,并制定物流运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物流在跨境贸易中的作用。

2、我国跨境电商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支付方式和信用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跨境物流在个人业务中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一、跨境电商对于本土化的响应不足。跨境贸易中个人端的兴起是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重要支撑。而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各不相同,变化不定,如果企业不能对本土的变化响应及时,可能会面临失败。二、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不透明。国内虽然通过实名制方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但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各个国家的公民信用信息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卖家买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对于交易的安全性的担心,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三、物流运输与存储中的安全问题。在物流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出现的产品损坏,消费者会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影响了生产企业的信誉。四、跨境电商中物流的配套模式和通关问题。跨境电商存在商品数量少、体积小等特点。采用常规的国际货运方式,报关报检工作繁多,周期长;使用国际快件,成本太高;使用国际快递,货物通关时多采用灰色通关的方式,虽减少了通关成本,但也使得卖家的产品失去合法的身份,产品安全没有保证,对企业和客户来说风险大。

3、现代物流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分析

从前文所述的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交易信用问题,或者物流运输的安全及通关等问题都和信息的共享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基于跨境电商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即符合跨境电商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的,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4.、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4.1系统建设思路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物流行业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一些物流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上下游企业的运营策划当中。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进一步优化全球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本系统需要根据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商务企业的需要,部署能够满足两者业务需求的服务器。由于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的业务繁多,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此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维护和自动备份。系统总体采用三层结构进行设计,用户可以通过B/S模式访问系统,只要能联网、能使用浏览器的设备就都能使用系统。本系统主要实现对客户、订单、库存、通关、配送、运输等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全程的管理和跟踪,并通过智能算法对各环节工作进行优化。

4.2系统总体架构

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框架设计采用数据层、功能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

4.3数据层的实施途径

本系统的数据层,主要是实现相关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和访问。比如,对数据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在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卖家、买家、跨境电商平台、国际物流企业、保险金融企业和报关报检机构等,在货物流经这些主体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数字化通过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由于各主体之间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同时,所采集产生的数据的保密等级也各不相同,因此,数据采集系统,根据企业数据有无共享必要,建立共享或不共享标识,同时,要根据企业数据的保密性,进行相关类别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以此来保存各部门数据的安全性和减少数据库数据的冗余。另外,由于各相同职能主体之间所使用的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不同,尤其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系统差别更大,这就难免会出现,同一业务,而采集到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比如,字段名称、长度、格式、类别等的不同。这些因素,会增加系统的开发成本和运行负担,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要建立一个能够对各企业数据库所提供非标准化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系统。非标准化数据通过标准化转换系统进行标准化转换后,再提供给上层业务逻辑层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数据还是在各个企业的数据库里,相关数据的访问和转换,只是用户访问数据是才发生。这些访问时被标准化后的数据,共同组成了一个虚拟的数据库。这个虚拟数据库作为业务逻辑层的交互数据库。可以对经常访问的数据,提前建立镜像,这将会大大增加系统数据的访问效率。通过数据标准化转换系统,还能为以后更多企业数据的加入提供接口。

4.4功能层的实施途径

在本系统中的用户,要实施分类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员、企业内部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跨境电商企业用户、物流企业用户、保险金融业用户、报关报检相关机构用户。在对每类人员中,根据在企业中的职务分配相应的功能使用权限。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通过Web浏览器使用系统提供的相关业务功能和服务。在功能层的设计中,主要根据各企业用户和普通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建立相关的功能。用户进入系统后,系统提供除了基础功能以外,会再根据用户类别,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功能,这样既能满足一般用户的基本信息查询,又能满足企业用户对专业功能使用的需要。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下设通用信息查询系统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1)通用信息查询系统,主要供卖家买家对货物物流信息、保险信息、报关信息等的查询和相关业务的咨询。由于全球相关公司数据的共享,尤其是买家、卖家的消费、发货和评价信息的共享,可以使得全球信用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2)专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专业的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在跨境电商物流中,由于牵涉的部门较多,当大家本着信息共享,减少沟通成本的目标出发,有限的共享一些可以共享的信息给上下游关联企业,是减少沟通成本、增加运行效率的好方法。客户关系的管理是电子商务企业和保险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彼此掌握的客户信息,有限共享,使得保险业、金融业和电商平台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使得保险业做到有的放矢、金融业可以做到借贷心中有谱、电商平台可以选择性的推优去劣等。另外,一些专业系统功能,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主要是物流企业操作的,其他企业关联性不大,因此只开放给物流企业用户。用于查询和分析最优化配送线路、最低库存等。其他的功能,营销服务管理、关务服务管理和保险服务管理等主要是针对各个相关企业,他们与其他企业相关功能的重合非常少,因此,作为专门功能开放给相应的企业类用户。

4.5应用层的实施途径

该系统的应用层是建立在标准的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应用层主要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作为基础设施利用企业门户网站、内部办公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源,并使用一些应用浏览器、APP等作为服务接口,向用户提供通用信息查询和专业信息管理服务。

5、系统应用展望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同时,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而相应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还有提升的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因此,单纯的国内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不能满足世界经济的发展需求。打造统一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是加速跨境电商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运作上提高跨境贸易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在管理上进一步提升物流、电商、保险、金融等企业的决策水平,更合理地配置全球资源。

作者:吉文帅 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亚琴.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第5篇

1、贸易的碎片化趋势促使传统贸易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外贸领域逐步出现了一种崭新的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进口商出于资金及风险的考虑,倾向于将传统的大额交易转为中小额交易,将长期采购变为短期、多批次采购,进口商采购行为的变化使利用互联网开展的跨境小额批发或零售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一些个人购买者也可以在全球购物网站上进行比价和购买性价比产品的行为,这些数量众多、散布在全球各地的长尾需求,也成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引擎。

2、技术创新及配套服务的完善扩充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功能

随着相关IT技术的不断完善,以贝宝(PayPal)为代表的国际性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新兴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的不断涌现,以及各类传统金融、支付机构迅速开发网上支付业务,使得跨境电子商务所依托的跨境支付模式日趋成熟。

3、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成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际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销售渠道缩短,国内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直接建立国内产品与境外批发商/终端消费者的营销渠道,自主掌控产品的境外营销环节,重新拥有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把产业链的主要利润留存在国内经营者手中;同时,可以直接和消费者联系,更清楚目标市场的需求,更好指导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

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结构及主要业务模式

1、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结构。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境内生产企业/供应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B2B及B2C)、物流服务商、支付服务商、境外批发商/消费者。

2、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分为出口和进口,出口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第三方出易平台,主要以第三方购物网站,例如阿里巴巴等网站完成交易;第二种是自建出易平台,把产品直接销售给境外。进口主要也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境外直发,国内消费者通过境内外电子商务平台如亚马逊、eBay等网站选购产品,通过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付款,境外卖家利用邮政小包或国际快递把产品从货源地直接送达国内消费者的业务模式;一种是直接在国内仓库提货。整个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B2B模式最主要的物流方式是采取集拼或零担出口业务,B2C模式最常用物流方式是国际邮政小包和国际快件出口业务。

三、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事中监管的海关执法模式已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目前,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监管主要还是采用事中监管的方式,管理重点以监管货物为主,难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单次进出口物品种类多、每类货物数量少、金额不大等特点,难以满足其快速通关的需求,极大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自身也出现因查验工作量急增,难以保证执法效率和质量等问题。

2、进出口通关环节灰色清关现象比较普遍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产品多数从专业批发市场或中小生产企业采购,难以在产地进行检验,同时,由于单次出口订单的金额一般较小,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出口法检费用,无法获得出境货物通关单,导致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不得不将出口报关和物流环节外包给机构,通过灰色清关或异地申报等方式报关报检出口。另外,检验检疫部门尚未对行邮、快件方式抵境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产品建立相应的法定检验程序,导致大量需要进行法定检验的产品通过行邮、快件等方式以个人物品名义进口,大量进入国内市场销售,逃避检验检疫监管,将引发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方面的风险。

3、正常结汇途径受阻,推高企业结汇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通常无法取得相应的进出口报关单收付汇凭证,难以按现行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管理规定正常结汇,外汇大都只能够留存境外或者通过地下钱庄、个人多次携带等方式回流国内,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结汇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4、企业难以获取退税所需的票证,无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由于采购来源、出口报关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难以获得与出口货物相匹配的增值税发票和出口报关单退税凭证等相关文件,因此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四、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跨境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小额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正在悄然引发世界贸易的变革,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1、尽快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监管体系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启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对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海关监管、商检配套、支付方式、物流服务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解决跨境电子商务B2C模式中遇到的通关、检验检疫、结汇和退税等问题,这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入一个阳光化、规范化的新发展阶段。未来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在监管环节应更多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涵盖海关、检验检疫、外管、国税、商务部门、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支付企业在内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监管体系,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共享,将有利于提高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的通关便利化,有利于提升各监管部门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在大数据时代及时掌握外贸运行的真实情况、为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依据。

2、提前防范规则风险,掌握制订规则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作为多边贸易体系支柱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一直对电子商务这个新议题给予极大关注,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文件及其后达成的其他协议中已包含了大量规范全球电子商务的规则:对于纯粹电子输送的交易属于服务贸易范畴,适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规则;对于只是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完成定购、签约、支付等环节,货物仍通过传统运输方式送至购买人所在地的电子商务交易则归入货物贸易范畴,适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规则。1998年5月20日,WTO部长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关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宣言》,各成员承诺对纯粹电子输送的进出口贸易给予零关税的待遇。此后,由于WTO的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迄今尚未能达成任何货物贸易和电子商务的新协定。跨境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健全的全球性制度安排来提供保障,我国必须提前对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未来面临的规则风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性质界定、关税征收、贸易争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经济安全等问题认真研究、确立边界,掌握制订规则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第6篇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支撑外贸高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有效应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常态,近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是将培育新优势与保持传统优势有机结合。《意见》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兼顾了“稳”与“进”的关系。在强调培育新优势的同时,也对保持传统优势提出要求和政策措施。《意见》提出,既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稳定传统市场的份额,为培育新优势提供有利条件;又要大力推进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巩固稳增长的基础,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将培育新优势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为外贸领域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完善商品进出口管理和外贸促进政策体系,完善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外贸政策协调机制。通过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定位,进一步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

三是将培育新优势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结合。《意见》强调,要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在深化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产业投资和优化周边经贸发展格局等方面提出思路和落实举措。

四是将培育新优势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新优势,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意见》将创新贯穿始终,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贸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

五是将培育新优势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意见》强调了制度安排,提出了努力营造中国外贸发展的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六是将培育新优势与培育新的增长点相结合。《意见》提出了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基础上,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明确了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引导和支持,培育新的增长点。

《意见》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互利共赢,内外联动、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5条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0年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目标,同时还提出的面临的六大任务。

《意见》的出台,对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充分发挥外贸对我国发展全局重要作用,对加快推动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培育工作必将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7篇

5月8日,由《中国计算机报》主办的“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与本届大会相关的各项年度奖项相继揭晓。其中,“2014年度中国信息安全电子支付行业值得信赖品牌奖”,被国内首家支付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首信易支付(PayEase)获得。据大会评审委员会介绍,PayEase在支付安全方面确实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据了解,作为一年一度的信息安全产业老牌的年度盛会,“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5年, 在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大会旨在推动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讨论并应对行业发展中所面对的全新挑战。

十几年来,大会始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信息安全展览、交流平台之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息安全无处不在”,包括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各个重点行业的CIO代表,以及国内外知名的信息安全专家、厂商代表共聚一堂,就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企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安全的问题也随之紧密地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深化,信息安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安全范畴,泛安全的生态逐渐形成。

正如本届大会主题“信息安全无处不在”所表达的,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支付各个环节已经不容忽视。支付业务的产生主要是应对和解决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问题。在这方面,PayEase已积累了15年的运营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在风险控制、保障资金安全方面有突出优势,享有“中国安全支付专家”的美誉。

PayEase是中国最早通过国际ISO27001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平台,获有中国电子商务评价机构颁发的“红盾”最高诚信标识和“中国商业网站100强”的称号,并连续多年荣获 “中国电子支付行业最佳客户信任”奖,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连续多年享有此殊荣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PayEase于2008年通过VISA全球范围PCI DSS银行卡数据安全认证,并连续多年获“VISA网络收单业务最佳风险防控安全合作”奖。在反欺诈系统管理方面,PayEase于2009年成为了中国大陆首家使用CyberSource Decision Manager管理跨境交易的支付服务提供商(PSP)。而在2013年,PayEase把国内业务纳入CyberSource的服务范围内,有效防范了交易中的欺诈行为,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和安全的支付环境。

PayEase相关人员表示:“用户在支付过程中最关心的是安全,而这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等网络诈骗的行为层出不穷,用户因此最看重一个支付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信誉度。”

据了解,PayEase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依托政府专网,与全国范围的24家银行直连,通过银行的支付网关进行操作,采用国际流行的SSL或SET方式进行加密和传输。支付信息由银行直接采集,而银行对安全的保护要求是最高级的,所以支付信息的安全性比较高。

此外,PayEase在创办之初就制定了“科技为先,诚信为本”经营原则,让用户的资金安全得到保障。PayEase之所以获得 “2014年中国信息安全最佳产品奖”的荣誉,是因为PayEase一直非常重视支付的安全性,并为用户的支付提供全方位信息安全保护,这也让PayEase赢得了众多政府机构和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积累了优质的客户群体,如Amazon、Korean Air、Dolce&Gabbana、H&M、NIKE、YOOX、HP、LoroPiana、ARMANI、Apple、NESPRESSO、BALLY、PeerTrasfer、EMPORIO、TravelZoo、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

第8篇

关键词:电商供应链;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场景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推进电商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实现端对端、点对点的服务目标。数字化技术的融入可以助力电商行业的稳健发展、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强化电商供应链整体的集成化,从而推动电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电商供应链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当前的数字化转型并不完善,电商供应链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集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如物流活动在多方面明显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商流和信息流也因数字化技术不够完善而抑制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供应链当前仍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通过数字化技术升级电商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降低电商供应链整体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白雪、张兵(2019)研究了电商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的价值,认为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从以往采购主要靠定性分析到现在定量分析的转变。基于大数据数字化技术,针对目前生鲜电商供应链模式,王祚宇(2021)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客户精准分层、溯源体系建设、运力整合及路线优化等角度提出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的优化措施。陈志斐(2022)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将区块链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结合,解决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系统中的隐私安全保护、信息可溯性等问题。陶春博、王伟(2021)从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协同的创新思路,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电商供应链,并分析了该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跨境电商赋予了全新的智能内涵,赵庭悦(2021)结合区块链概念和关键特征,探讨了目前电商企业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物流管理。王孟博等(2021)基于物联网环境下,对我国鲜活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鲜活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有助于解决行业内面临的困境。本文从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出发,利用其优势并结合电商供应链的发展现状,积极地研究新型电商供应链模式。

2数字化平台赋能电商供应链的技术路径

2.1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产业都受到积极的影响。电商的最大优势是具有极大的曝光度,可通过大数据平台推送至各类需求端,即运营流量。电商企业需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供应链赋能,实现电商平台和电商流量的去中心化,进一步促进电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电商产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通过短视频平台扩大销售辐射范围,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抢占市场份额、占领下沉市场,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针对三线以下城市、县镇及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情况,可利用数字化技术给消费端提供一个高性价比、全面、方便、快捷的网络市场购物平台。采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电商平台的发展,就能充分利用消费者心理实现抢占下沉市场的目标。传统电商供应链以生产为中心,销售商聚焦于如何将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销售或分销,是典型的推动式供应链,而数字化供应链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服务型制造,聚焦的是消费端的需求,是一种拉动式供应链模式。数字化电商打破了传统供应链中间商赚差价的局面,通过数字化技术使生产商可以直接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使两者直接的联系更紧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电子商务产业进行重塑,协助电商产业改造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打造一个数字化电商平台,有消费需求的顾客可通过平台进行需求筛选,在此过程中,顾客可以“零成本”完成传统意义上的货比三家,高性价比购入心仪产品。顾客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远程观看产品的真实质量,也能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试穿服务。最终,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提高顾客黏性、提高品牌效益、打开市场、占据较好的市场份额及促进流量变现,最终实现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2.2技术创新

2.2.1大数据大数据是指在大范围内分析并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针对性地提取分析,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电商供应链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知你所想,懂你所需”,精准、快捷地抓住每一位客户的迫切需求,降低营销成本,打破数据孤岛的局面。例如:在社交活动平台上观看某电商直播卖货时,当打开其他社交或电商平台发现这些平台会通过大数据追踪,分析个人的消费需求,从而自动匹配同类型或相似类型产品进行产品推送或广告投入,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包括销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2.2.2区块链利用区块链信息共享技术,在电商供应链领域中,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商、消费者之间的公开信息资源进行重塑,信息从原有的私有信息变成私有+公有的模式,让开放的区块链技术打破原有信息的边界。在电商供应链各环节中,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原则,安全放心地在链中进行双方甚至多方交易,简化以往纸质版合约交易流程,从而达成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作用。利用区块链上消费者提供的产品需求信息,将消费者进行分类,便于整个链上的供、产、销商家节约营销成本和时间。对于链上的所有人而言,信息共享,但公布信息者是以匿名的方式,所以成员企业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属于一种“利他”理念,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个体或群体上链,区块链就会发挥更大的营销作用及信息资源。2.2.3物联网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通过技术手段随时随地进行人、机、物的联系互通,实现万物互联。物联网应用在电商供应链中大幅提高了行业效率。电商供应链可视化的仓库管理,通过物联网手段实时对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产生缺货成本和库存积压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电商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能力,更加准确地根据物联网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化安排供应、生产、库存备用等计划,优化不必要的流程,减少成本风险。对于电商供应链上的消费者而言,通过物联网技术,随时追踪商品的物流位置信息及到达时间,有利于电商供应链的发展。2.2.4人工智能在电商供应链中的销售环节,通过人脸识别可以进行支付交易环节,并通过人的微表情判读顾客是否喜欢该产品。在物流仓储和配送环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仓库的运行变得更加智能化,不仅提高了仓储利用率,还清楚地了解了仓库状态,掌握了库存数量,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支出。

3数字化平台赋能电商供应链的应用场景

3.1网络协同

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整合顾客的采购需求并同步到信息共享平台,销售商通过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上收集的信息向下一环节的生产企业发起精准的产品采购需求量(安全库存量和现有库存量),生产企业通过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功能,计算出该环节生产产品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再次通过数据同步在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上传生产企业原材料需求量,再利用数字化技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供应商根据生产企业在平台的需求进行材料准备,待原材料准备好后联系生产企业收货,最后生产企业生产顾客的定制化产品。通过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了解到销售商产品质量的宣传情况、产品功能的展示及产品的价值说明,这些可以直接反映出销售商的服务水平状况。利用数字化技术也能了解到生产企业的收益情况,便于顾客选择更加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计算出项目所需的最小成本,即人力、物力、资金“简而优”原则,并自动匹配最佳路径,即“短而便”,用最少的时间、最短和最便捷的路径实现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可根据透明化的数据反映物流的配送质量状况,如配送的时效性、可靠性、透明性及责任的可追溯性等。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还可间接判断该物流企业能否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及能否及时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响应。

3.2风险防控

利用数字化技术确定产品针对的需求人群,可以筛选出关联属性扩大人群范围,结合这类人群平时的购物习惯、购物频率、购物经费等情况,制订定制化的销售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数字化技术反向捕捉客户需求,对原产品进行改进升级,也可利用DIY吸引顾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信息共享平台上产品信息说明,提高曝光度,同时也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多媒体等手段扩大销售途径,从而吸引大批适龄用户。基于数字化技术分析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制订合理的安全库存量,最终吸引大批流量,并将流量变现销售给更多的用户。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实时数据共享,确保电商供应链各环节安全库存量的实时变化情况,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保障敏捷响应功能,掌握准确的库存动态,灵活应对市场消费波动,及时补货。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在一定范围内可有效控制风险,对仓库和途中的商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可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提高监测风险与协调应对的能力,促使电商供应链系统稳健发展。

3.3可持续性

碳排放、碳中和始终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电商交易环境下,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绿色健康发展。数字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地规划了电商供应链各节点的资源浪费、资金浪费等情况。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生产制造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大范围捕捉可靠有效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挖掘对制造商、生产商有益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将有效信息自动整合形成一套最佳方案(即利益最大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资源浪费,简化流程合理配置,调动电商供应链协同、科学系统地发展,从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产品交易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目标人群,引导顾客选择更心仪、更实惠、更适合的产品。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减少了不必要的逆向物流,降低了交易环境的物流成本,转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从而推动了电商交易环节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

4面临的挑战

4.1建设投入成本

虽然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电商供应链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始终面临着一个实际性的问题,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新技术的创新初期投入成本太高、周期太长。

4.2行业差异显著

不同产业的特征差异显著。例如,对于生鲜产业来讲,生鲜产品对存储条件的要求高、保质期较短、产品更新速度快、商品容易变质和损耗,所以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相关仓储及配送条件进行提升;对于服装产业而言,虽然衣服不会变质也不会对存储条件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仍需利用数字化(大数据)技术及时捕捉顾客的需求变化,紧跟时尚潮流。

4.3尚未大范围推广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电商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技术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普通的个体或群体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数据信息,数据质量的提高也并不明显,只有少数行业领先者掌握这项高端技术并从中受益,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白雪,张兵.大数据技术在中小电商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19(4):6-7.

[2]王祚宇.基于大数据的电商平台生鲜食品供应链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1):98-101.

[3]陈志斐.区块链助力生鲜电商供应链协同发展[J].物流科技,2022(1):147-150.

[4]陶春博,王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158-161.

[5]赵庭悦.基于区块链的电商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科技,2021(11):116-118.

[6]王孟博,尹玉婷,莫惠茵.物联网环境下国内鲜活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12):43-47.

[7]王剑.我国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及绩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0):155-159.

第9篇

第三方支付寡头格局确定,移动支付高速发展;P2P借贷监管落地,行业进入涅期;股权众筹风光不再,道路崎岖;互助保险获批,互联网保险仍处于探索之中;消费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新亮点。此外,智能理财(机器人投顾)和区块链均在2016年获得极大关注,新公司、新业务层出不穷,前者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测算,后者则涉及到复杂的密码学和分布式技术,均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在此前的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与金融是简单的结合,典型表现为借助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创新”主要集中于渠道层面,技术创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远远不如监管宽松来的重要。2016年,互联网金融仍处于“治理整顿”之中,但形势已经出现显著变化,互联网金融即将进入下半场。

移动支付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交易账户与金融账户的打通成为新亮点

2016年上半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接近13.5万亿元,环比增长25.68%;同期,移动端之外的第三方支付规模约为9万亿元,显著落后移动端。天猫2016“双11”全天总交易额突破1207亿元,无线交易额占比81.87%(2015年为68.67%),是移动支付已经占据第三方支付主流的有力印证。

对第三方支付来说,移动支付能带来更为丰富的数据,尤其是在O2O场景下,移动支付平台不但知道用户购买的物品和价格,更进一步获得了用户支付的时间、位置和场景。这些数据与交易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用户,进而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中一个重要服务就是信用支付。

京东“白条”和阿里“花呗”等产品的推出,起初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态圈的信用支付需求。随着风控积累和模型优化,这些工具试图走出自身生态圈,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延伸(例如商场购物、医院缴费、ETC缴费等),移动支付则是桥梁和工具。在面对O2O购物场景时,虽然支付场所(例如商场、医院、收费站)不在电商的生态圈之内,但是通过移动支付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信用了如指掌,只要做好收费方的反欺诈工作,为用户提供信用支付的难度日益降低,将成为领先支付平台新的业务增长点。

尤其是在农村等偏远地区和众多小额支付场所,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展金融服务的难度较高。而3G/4G移动通信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移动支付的门槛,通过移动支付可以获得用户收支、交易及场景方面的数据,填补用户信用数据的空白,可以此为基础向其提供包括信用支付在内的金融服务。未来,信用与支付互相促进,信用卡很可能变得可有可无,手机及移动支付工具将逐步取而代之。

在此之前,第三方支付早已接入金融投资和理财功能(例如购买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具备了金融账户的部分功能,信用支付的加入和强化,使这一账户的功能更加完善。在同时拥有用户的交易账户和金融账户之后,支付机构对用户的了解更加全面,可以提升交易行为和金融行为的互动,例如根据交易习惯为用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或根据用户经常购买的理财产品量身定制商品,这将使得支付机构继续保持超越传统银行的优势。

因此,预计移动支付会继续向各行各业渗透(包括跨境支付、B2B支付和企业财务管理等),逐渐取代现金支付,进而超过信用卡,成为用户的全功能账户,该账户所形成的流量、生态及技术壁垒进一步巩固目前领先支付平台的地位,挤压其余支付机构的市场空间。

P2P借贷继续两极分化,技术成为唯一突破口

经过一系列严厉的治理、整顿之后,P2P借贷行业累积的风险逐步得到释放,劣币驱逐良币的危险大大降低。但是对贷款额度的限制――个人在单个平台上的借款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在所有平台上的借款总余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机构在单个平台上的借款余额不得超过100万元,在所有平台上的借款总余额不得超过500万元――无疑给绝大部分P2P借贷平台戴上了紧箍咒,并可能导致大部分平台的退出。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5年,整个行业的小额信贷(额度小于10万元)占比不足7%,大额个人和企业借贷(额度大于100万元)占比则超过60%(其余的则介于二者之间)。限定个人借款余额不得超过20万、100万,机构借款余额不得超过100万、500万,意味着行业一多半的业务需要进行转型。

从2016年最后几个月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到P2P借贷行业愈发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70%~80%的P2P借贷平台交易额下降,而排名前20%的平台交易额则逆势上升。这说明在合规压力下,大型P2P借贷平台因其相对深厚的实力得到更多投资人、借款人的信任;而这些平台也有较大可能解决自身的合规性问题,尤其是解决贷款限额的问题。

贷款限额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监管法规的衔接,另一方面在于落实P2P借贷的普惠性、补充性定位,它更在深层次上决定了技术创新是P2P借贷平台的唯一出路。每人20万元、每家企业100万元的限额意味着传统依靠人力的重资产线下风控模式即将走到尽头,有竞争力的平台必然拥有大数据反欺诈能力和自动化的征信、审贷和定价能力,可利用模型与算法自动、批量处理用户的借款请求。

无论是向场景靠拢以降低获客成本,还是借道资产交易所规避限额问题,风控始终是P2P借贷业务的核心,技术化的风控路径无可回避。但是这一路径的门槛是如此之高,将导致绝大部分平台无力迈过,最后只能选择退出或者被兼并。因此,预计2017年,P2P借贷行业的整体交易规模仍会缓慢上升,但是平台的两极分化加剧。有实力的平台迈过技术风控门槛,释放合规红利,业务继续突飞猛进;而大量中小平台日益萎缩,拖累行业整体规模的提升。

在这样的趋势下,甚至可以预期出现若干风控水平较之银行也毫不逊色的P2P借贷平台,这些平台甚至可能弱化或者关闭互联网端的资金业务,专心借款人获客和风控业务,转型为中介公司、技术公司或助贷公司。而外部的大数据公司、风控方案提供商也很可能在该行业获得黄金合作期。

消费金融万马奔腾,资金成本决定最终成败

各种利好之下,依托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消费金融无疑将延续三年以来的热度,业务规模再上台阶,预计2017年可以突破万亿元门槛。无数的转型P2P借贷平台、创业公司将继续涌入这一“丰沃”之地,然而,这些新来者会发现,他们很可能已经走上了4年前(2013年左右)P2P借贷行业的老路。

目前,消费金融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量细分市场有待发掘。但一方面,大型电商已经占据天时(技术)、地利(流量)、人和(品牌)等多方位的优势;另一方面,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大数据公司星罗棋布,早就开始了跑马圈地。市场的成熟程度超过了4年前的P2P借贷,而行业巨头的实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新来者面对的业务门槛和竞争压力将远胜于P2P借贷。

如同其他信贷业务一样,消费金融的核心包括获客、风控和资金三大要素。我们假设新来者具有优秀的风控能力(这一假设基本上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在获客端,其成本远远无法与大型电商相抗衡,在资金端则远远无法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相匹敌。目前,成功的消费金融创业公司大多走了自建场景之路,即自行搭建或者嵌入某个消费场景(线上的电商或线下的交易渠道),利用前端的获客优势和后端的数据技术形成风控能力,进而引入银行、机构资金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从而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

这一路径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极高,需要同时具备商务推广(与B端商户合作)、大数据分析(包括对B端商户的选择和对借款人的分析)和金融风控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解决资金成本的问题。大量电商机构则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来获得低成本资金,天然拥有资金成本优势的银行不甘示弱,同样积极与电商平台、大数据公司合作,解决获客成本和在线审贷问题,其优势也将日益展现。

对于消费金融来说,获客优势和风控优势最终都必然转化为资金成本优势,无论是细分领域的渗透和技术驱动的扩张,最终必然会以能否获得低成本资金的青睐作为成败标准。毕竟,(小额)消费金融与经营贷、周转贷不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它都很难称得上是“刚需”,因而借款利率的弹性较小,无法像后者那样,通过极高的借款利率来覆盖获客、风控上的差异。

因此,在消费金融领域,服务机构资金成本的变化将成为一个风向标。我们预计,大部分成功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除大型电商和持牌金融机构之外)同样会延续未来P2P借贷平台之路,成为中介公司、技术公司或助贷公司,而未必包办从获客到风控再到资金的消费金融完整链条。在此激烈竞争和演变过程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在规模上的突飞猛进将持续数年,直至监管趋向严厉、行业集中度显著上升,窗口期结束。

区块链热炒不休,但是暂时很难看到落地案例

如果把2016年作为区块链之年,估计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区块链之风骤起,无论投资界还是银行、证券、保险业都对该技术趋之若鹜,各种创业公司、联盟纷纷成立,似乎其在应用上的爆发已经指日可待。

但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极度前瞻的技术,它需要网络设施、监管环境和社会契约的密切配合。从源头上来讲,这是一项为躲避监管而诞生的技术,采取了以牺牲存储资源、通信资源、时间资源和计算资源来换取“安全”的策略。其制约在于:单靠该技术无法全面解决端到端的安全问题,而普通人又无法自行形成共识和机制来弥补其安全漏洞(例如黑客偷窃问题、原始数据诈骗问题等),仍然需要引入外部监管力量。而一旦引入监管,其社会成本优势可能荡然无存,或者导致“去中心化信任”的坍塌,沦落为一个全冗余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第10篇

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郑汴一体化……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愿景,终于获得了国务院的力挺!2016年12月26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正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则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

【喜讯】

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26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正式《规划》。到2020年,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中明确,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a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

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在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小目标”不谋而合――要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解读】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我省受益在哪儿

《规划》中提到关于我省“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不止这一句,包括郑州、洛阳、焦作在内的多个城市今后的发展,《规划》都定了“调调”。

郑州

1.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2.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

3.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4.推动郑州开封等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

5.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郑州等城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洛阳

依托郑州、洛阳等地产业基础,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焦作

有序发展焦作等百万千瓦级煤层气发电基地。

新乡

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建设武汉、长沙、郑州、南昌、新乡、长治等生物医药基地。

面向保障粮食安全的总体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研究推广生物育种技术,研制和推广一批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建设长沙、郑州、新乡等现代种业基地。

南阳

有序发展南阳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

平顶山

推动大型能源储备基地项目建设,包括中原油田文23储气库、平顶山盐穴储气调峰中心站。

延伸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国家中心城市是现代化的发展范畴,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

我国目前有多少个

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我国已经有6座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

按照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给予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文件。其中《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6个国家中心城市

各有哪些特色

北京

着眼建设世界型大都市,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联袂天津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

天津

提升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协同北京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

上海

更注重优化提升经济功能,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联袂南京、杭州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广州

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现代化。

重庆

承载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

第11篇

信息经济与信息经济学

那么,什么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就指出“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信息经济学自此萌芽。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正式提出信息经济学一词,此文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初期的信息经济学研究主要针对“不对称信息”概念展开,但随着人们对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关注,研究的视野逐渐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1962年,弗里兹马克鲁普《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而“信息经济”概念恰恰是马克鲁普教授在这本《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中提出的,当时他称之为“知识产业”(即信息产业),它包括了教育、科学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设施和信息活动等五个方面。到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马克・波拉特提出“信息经济”,他将信息产业放到与农、工、服务业相提并论的“第四产业”的位置,而信息经济就是以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以及第二信息部门中的公共和私人部门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经济学是由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部分组成,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对“不对称信息”的研究,而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才是“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在浙江

信息经济正成为全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多次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因此,浙江顺势而为,抓住这一轮信息经济崛起的时间窗口,主动出击,确立优势。

如何确立优势?浙江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确立信息经济发展战略。浙江省贯彻落实提出的要“建设网络强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等的讲话精神,制订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编制了《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其作为浙江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信息经济列为能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7大万亿级大产业之首,杭州、湖州、嘉兴、台州、温州等市出台发展信息经济实施意见,杭州市更是把信息经济立为全市“一号工程”,温州市将“信息化”作为全市“五化”战略之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会同省经信委在2014年将10多项相关专项资金统一整合为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加大对信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2014年省政府专门设立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50亿元,省基金与嘉兴、台州、金华、余杭等地合作的4个规模均为10亿元的区域子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另有30多个市、县(市、区)政府已提出子基金设立需求。

强化创新创业发展。开展以重点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全省累计已在14个领域建立100多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组织启动了近200项重大技术攻关计划,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目前,西湖区云栖小镇、余杭区梦想小镇等已列入首批创建名单,同时滨江物联网小镇、萧山杭州湾信息港等多个小镇正在进一步规划筹建中。

积极推进试点示范。近年来,浙江省先后被列入全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智慧城市、三网融合、云计算、跨境电商、下一代互联网、农村信息化等国家级信息经济相关的试点示范达30余项,数量和种类居全国前列。尤其是近两年来,我省先后获批全国唯一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杭州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信息经济快速发展。

第12篇

新技术推动转型发展

一项对广交会现场买家调研的数据显示,85%的受调查买家表示因距离遥远,在非展会期间会更多依赖和使用电子商务,同时买家也希望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集成采购、整合采购,当买家需要采购多样产品时,电子商务平台能提供整合采购服务。

此外,据调查今年春季广交会参展的买家人数并没有下降,但是买家的采购行为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买家希望与卖家的沟通效率更加高效并促进交易,节省“找到对方”的时间,提高交易的效率。

同时,很多广交会的买家缩短行程,约见已经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有过联系的供应商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广交会现场的线上与线下的贸易撮合越来越受到买家的青睐,买家委托电子商务平台的采购需求激增。

这几个因素迫使广交会转型发展。据了解,商务主管部门已着手完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有关思路,将在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外贸服务四个领域手推进。据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资料显示,具体而言,相关思路将包括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鼓励企业加快技术与产品创新、加大自主品牌企业和产品推广促进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加大对企业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支持力度等。

而于今年4月第113届广交会开幕正式上线的广交会电子商务平台,被誉为广交会迎来史上新变革,依托广交会逾百万名实名采购商资源,以成交为导向,打造“中国最大规模的电子商贸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广交会将突破时空限制,从单一会展迈向国际贸易服务综合体,将原来每年两届现场看样成交的广交会,发展成为全年365天为采购、供应双方提供全面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广交会主动探寻新发展的做法,受到国内外参展各方的欢迎。

随着“网上展会”被全球买家所接纳,在本届广交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按年度出版的《中国贸易黄页》系列书和光盘,全新推出外贸商品质量二维码,历经10余年的广交会采购指南,正式转型为B2B网站,通过全景广交会建立外贸商品质量档案库,为中国为数众多的外贸企业服务。

据了解,通过这一平台,采购商可以在广交会闭幕后继续参与订单贸易,让最简洁直观的看图方式,撮合供应商和采购商洽谈,成为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的模范。业内人士称,广交会顺应时代潮流转型升级,其虚拟展会的设立,将让实体展会和电子商务相融合,将是广交会持续发展的又一新的动力。

新平台突破时空限制

广交会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广交会官方唯一电子商务平台,以广交会为基石,与广交会数据同源、资源共享,依托广交会的品牌资源、逾百万实名制采购商资源、场馆资源、海外推广资源等,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及跨境贸易支付业务。按照“着力构建诚信‘e市场’的核心业务”,建立技术平台实施‘云服务’的资源聚合”,通过线上线下的运营形成‘大数据’格局,搭建数据挖掘平台的三个步骤进行建设,并通过每一步骤的建设和有效运营,保证平台目标的实现。围绕以上发展模式,广电商重点部署“一个终端(数据采集终端)、两个体系(广电商信用指数体系和电商云服务体系)、三个平台(广交会电商平台、广交会综合支付平台、广交会展会综合服务平台的三个智能化平台系统)”,形成统一标准的“大数据”,通过数据沉淀和分析整合,实现广交会智能化办展与采供双方以成交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全流程交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广交会”。

广交会电商平台定位于B2B,依托广交会逾百万名实名采购商资源,通过信息交换终端,主推“秘密橱窗”B2B新模式,以保证供应商产品信息定向主动推送,双方信息私密安全。

“区别于其他B2B的是,广交会电商平台将致力于打造以成交为导向的高可信电商平台,鉴于国际贸易B2B供采双方互不信任的现状,广交会电商平台推出‘广电商信用指数’。”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总裁王润生说。

广电商信用指数将与进出口保险业务相结合,保障供应商线上线下交易过程中的权益不受侵害,率先做到国际贸易信用理赔。在信用指数规则下,进行买卖磋商、看厂、下订、保险、支付、交割等环节。在这个诚信体系下,所有角色的交易记录都将保存并反映到交易的各个环节。

同时,结合广交会近百家海外工商机构合作渠道,通过组织采购见面会等形式,广交会电商平台还将实现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联动。当天,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银联国际等金融机构还分别与广交会电商平台签署协议,就网上贸易融资、贷款、平台用户资信评级等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