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学生的教育

高中学生的教育

时间:2023-04-19 08:3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学生的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学生的教育

第1篇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职业高中生的班级管理有别于普通高中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作为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发现了德育教育的一些实际情况,这些情况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家庭教育无作为

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乡村,父母亲大多数是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都外出打工,有的是全家外出。留在家里的大都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这就是现在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严重的代沟问题,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致使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有些孩子睡觉前有不洗脚的习惯,个人卫生较差,乱花零用钱,用钱无节制,和同学关系较紧张,不能善待他人,学习无预习的习惯,甚至出现逃学、辍学,教育时逆反心理强,抵触情绪大。

(二)辍学现象严重

“辍学率”现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最大的难题。现在虽然经过上级政府的干预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辍学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当前“辍学率”好似是基本解决了,但有矛头上升之趋势,尤其是打工父母多,无人照管孩子,学习较差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了兴趣,则早早地辍学,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无人管自己的孩子,致使学生厌学,辍学不止。

二、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需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使之掌握好相关的学生信息,对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心不强,但潜在的进取意识是有的,表现在学校的、班级的制度都能尚遵守,但要经常督促和提醒他们,让他们形成自觉的行为。对少数学生,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应该开展个别教育与扬长教育,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其重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现在,由于学生受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其个性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在此,我作为班主任,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对班里的落后群体,一味地训斥、挖苦、嘲弄只能增加他们的自卑心理,并加深师生间对立情绪,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作好落后群体的工作应该是尊重关心和理解。尊重:对落后群体,不说不做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和事;不歧视、不疏远、不排斥;不体罚,不赶出教室,争取他们对我的信任,以此打开工作突破口。关心: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关心他们,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世界。我经常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在上课时常提问他们,即使他们不会回答,我也不批评,不罚站,以此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心里有他或她。理解: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在行为表现上就存在反复性,不稳定性。当他们出现严重失误时,我不急于处理,而是等他们心理平静以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反思自责的机会。尽管他们犯了错误,我仍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使他们感激不尽,倍受感动。由此,来赢得他们对班主任的爱戴和信任。

第二、努力寻找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扬长教育。差生并非一切都差,人人都有闪光点,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在班务管理上,要大胆起用两个差生当班委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让他们成为落后群体的代言人。

第三、不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对于差生看惯了家长、老师的白眼,听够了公开场合的讽刺和训斥,这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对此,要用极大的耐心和过细的思想工作,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了他们面子,他们乐于接受,因而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第四、坚持以表扬为主,增强他们改错的信心。后进生在班级卫生扫除、校务劳动等方面表现一般都比较积极,抓住机遇大加表扬。在赞美中,他们逐步有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心,精神状态振作了起来,点燃了他们向善的正气。

第五、重视主题班会和生活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展“怎样构建和谐班级”、“青春期的健康”、“早恋的危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注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初职业高中学生学习主要是被动接受。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每时每刻都很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求他们自己制订好作息时间表,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每次考试,哪怕是平时小测验只要是错题,无论是哪一门功课的,都要加强反思和总结,也有利于以后的复习。要开展好实验操作,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独立进行操作。

第2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它艺术更能“使人的心灵迸发出火花”。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直接途径。《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与侵略者抗争,《国际歌》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团结起来将旧世界打得解构解体,从而翻身做主人。音乐就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高中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远比小学生强得多,他们对音乐的欣赏不仅是感性的,更多地融入了一定的理性。音乐教师要抓住这一点通过音乐、音乐课教学使学生具备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很多高中生是在掌声、表扬、呵护中成长的,一点的不如意、一时的委屈、严厉的批评、生活中的打击往往都让他们无法承受。不少高中生面对挫折所持的往往是一种消极、抱怨、偏激的态度。那么我们在上音乐课的同时就要适当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正视挫折的能力。

比如在欣赏《组歌》时,我们可以节选一些影像资料,再现时的艰难与困苦,结合歌词、配上音乐,使学生时而从音乐中体会到凄苦,时而从音乐中品味出迎难而上的恒心与毅力,时而从音乐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幸福,从而体味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习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乐与心的碰撞对学生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果能适时开展一些讨论,发表一些感受和观点则会有更多的收获。又如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我跟学生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名听众会有一千种“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会有所不同,但贝多芬是怎样“扼住命运的喉咙”,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的呢?从乐曲的四个乐章就不难看出。第一乐章是惨痛的绝望;第二乐章是用慢板表示挽悼悲痛与悲哀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青春的不屈和坚强的欢呼。通过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命运》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并通过了解贝多芬其人,在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促使学生不畏艰难,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备感恩的情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在一种无忧无虑中长大,父母、长辈都围着他们转。很多孩子都很自我,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感受,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对社会、长辈,更多的是索取,很少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回报社会。我觉得可以通过音乐课教学来促使学生具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比如用欣赏或演唱歌曲等内容来影响他们,像《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颂》、《人间第一情》、《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白发亲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恩的心》,等等,通过歌词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同时怀着一颗感激的心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三、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备宽容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通过与一些高中生的接触,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别人要求很高、很严格,但对自己很宽容。有的学生因为一句话与别人争论不休,有的学生会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校园里偶发的打架斗殴的事件往往都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在了解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可经常听到“因为他如何如何”,而很少听到“因为我才怎样”,很多事件的起因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社会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离不开音乐。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胸开阔;音乐能让人忘记烦恼,豁达开朗。比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心随乐动,时而悠然恬静,时而翩翩起舞,能让人忘记世事的纷争、生活的烦恼,而感到心情舒畅。如在欣赏《黄河大河唱》时,让学生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像母亲河一样以博大的胸怀哺育各族儿女。又如在欣赏第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音乐时结合歌剧、舞剧音乐来分析人物时,透视出“宽容”这种美德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奥杰塔的宽容,让她最终获得了幸福;歌剧《卡门》中的主人公正是缺乏宽容以悲剧结束。

四、通过音乐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幸福,充满自信地憧憬未来

音乐欣赏教学以音响为载体,将经典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陶冶情操,培养纯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并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生;审美观念;应用;影响

高中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自身对于某些事物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自身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发现。本文通过分析美术教育在培养高中学生审美观中的应用,讨论了高中美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一、美术教学在高中学生审美观培养中的应用

美术作为高中的教学科目之一,它极为注重视觉的感受,同时还要求学生要有心灵的感悟,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审美教育。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由美术欣赏教学转向侧重美术鉴赏,对学生实施美术鉴赏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情感等达到适当的了解,以引起学生视觉和心灵的审美,使学生了解到创作者的创作心声以及作者在作品中寄予的一些情感。

高中美术教师还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拓宽自己心灵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多元文化的不同,以及每一种文化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审美观念。而且,教师通过与学生在美术作品上的交流,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理念的适当指点,使其获得健康的审美观念。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产生与作品的心灵共鸣,从而达到对自己灵魂的净化,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审美的陶冶。

二、美术教学对培养高中学生审美观的重要影响

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视觉和心灵的艺术在高中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高中学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接下来就分析一下美术教学在培养高中学生审美观念中的重要影响:

1.美术对于高中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体现在其自身作为一种独特艺术的作用

就美术对于高中学生的影响而言,它主要就表现在美术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一种直观性,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更容易得到直观的审美冲击,从而可以使自己的审美观念不断地被净化。

2.美术对于高中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还表现在它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顺利应用

高中学生进行美术学习,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了解到生活中不同事物的审美视角,美术教学对于高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使学生达到对于审美知识的良好应用。

美术教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当今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极高的年代,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挖掘其有益影响,实现对于学生更为深刻的审美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金红琴.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审美观念[J].文理导航:上旬,2011(7).

[2]王谦,李宁.美术鉴赏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分析探究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正确理解

古诗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当代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很多老师和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古诗文。因为,古诗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让高中学生学好古诗文尤为重要。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古诗文教学的正确理解,往往忽视了古诗文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高中学生在古诗文理解方面的误差,使得他们无法有效接受古诗文知识,觉得古诗文内容十分难学,进而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2.古诗文教学侧重点不对

老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关注古诗文中的字、句子、词语的分析和讲述,将古诗文逐渐分割开来。而古诗文是一个整体,高中学生在进行古诗文学习中,需要对其整体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古诗文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对古诗文中的字、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的理解。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很容易脱离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古诗文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严重影响了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1.明确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目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对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不仅要增强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增强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诗文中的句式特点和句词用法与现代的语言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需要不断加强高中学生对语文古诗文句词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古诗文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老师要在高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古诗文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去阅读古诗文、学习古诗文、理解古诗文。最后,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古诗文中承载着丰富的人生态度和哲学道理,是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寄托了很多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讲述了很多的人生哲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古诗文地讲解,实现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最终教学目标。

2.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氛围,对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中,可以让高中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语文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增强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诗文内容的古朴唯美、庄严大气,从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古诗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明确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通过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古典韵味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增强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颜昌容.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自主是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特别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把高中学生作为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早应提上日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当代英语学习理论的必备要素。

一、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一些学生还没有把初中的英语学习习惯转变过来,做任何事情都要教师督促。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及自我反思的能力。笔者对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高中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够,59%的高中学生很少独立制订英语学习目标,55%的高中学生很少制订学习计划,73%的高中学生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评价和反思。同时,由于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与个人的思维活动及心理行为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还对影响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做了调查,尤其是在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计划性、方法性、监控性和策略性。

二、加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措施

1.加强引导,适时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些鼓励性话语,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学生得到了肯定和表扬,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中,学习自然就有了劲头。当然,提问还要兼顾到成绩差的学生。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所提的问题也应相对简单些,使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进步。

2.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有新意

在听说课中,如果总是单一地放听力材料、对答案,学生很快就会听觉疲惫,丧失兴趣。但如果转换一下形式,给学生播放他们感兴趣的无字幕英文电影,每放一段就做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谁记下的电影原话最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英语语句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听力的目的。此外,英语教学中有不少俚语,这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不能用一般的语法和单词去直接翻译的。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和听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多给学生讲解一些俚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1.挖掘英语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英语是一门言语学科,也是校园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想到的往往是怎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怎么有效地把握英语常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实,作为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要素,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学彼此交融。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实用性也为完成法制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挖掘出教材中法制教学的资料,将法制教学的内容浸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2.在课堂小结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时,可适时渗透法制教育。“英语学习”与“法制教育”表面看上去虽“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将两者有机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法制意识的渗透,润“生”细无声,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认真挖掘教材、分析教材,将英语这门语言学科中蕴涵的重要教育素材,潜移默化地渗透其间。

第6篇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教育

早期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绘画,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就是工业制图课程,因此美术课程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历史中被称为图画课程,美术教师也被家长和学生称之为“画画老师”,其实这是把美术课程狭窄化和单调化了。美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绘画是美术知识基础的一种而已。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它既可以描绘和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也可以倾吐和表现主体精神世界;美术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抽象的;可以是观赏性的纯艺术作品,也包括大量的实用性建筑和产品。教师如果将美术教育的内容局限于绘画,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适当的美术形式和类型的对应性,更为严重的是限制了美术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美术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导致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如今,除了准备参加美术高等院校考试的学生对于绘画基础还有一定的训练,基本上高中学生美术课都是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纲来完成美术课程学业的。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美术教育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

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学和模块,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模块中,对其他模块的学习起到引导或辅助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高中学生以一种审美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高中生从感知、理解、操作技能、态度等各方面都是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参加美术欣赏、美术评论,以开阔眼界、丰富美术知识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高中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美术教育将会对高中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高中美术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但在意识上要关注教育功能的实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美术鉴赏》固然要让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但仅仅以鉴赏的知识做铺垫,不能够替代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属于理性的学习,而美术的体验是超理性的活动,是更高层次的视觉认知感受,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事物欣赏观念的改变。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追求、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教师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高中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堡礁,通过这些堡礁,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

美术鉴赏的学习,能够陶冶高中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帮助高中学生获得审美享受,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学生从中获得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鉴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还明确了艺术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的内容”。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都是很大的,而且由于学习上的压力,会使他们面临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地影响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高中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高中学生乐观向上、健康成长。

一、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班主任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要求虽然已经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提出多年,但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依然不高,很多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素质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即使有些学校在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老师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并不关心教育效果。同时,很多学校认为心理问题只会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这也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落实到位。

(2)班主任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相应的知识素养。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不足,也会影响到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些学校在对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时,只是笼统地传授一些方法和理论,没有针对性,这就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3)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很多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没有针对性,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而且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只注重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心理障碍,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活上的一些心理困扰的解决。

(4)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忽略了对学生的主体探索。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不是代替学生做选择,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给学生做决定,这完全违背了学生自身的意愿。

二、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心理素质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能否顺利地走下去。因此,我国教育单位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高中教育的每个教学环节。

(2)加强对于班主任心理知识的培训,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培训工作,帮助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技能和方法,完善其知识架构。同时,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取渠道。

(3)班主任要注重自身心理修养,保持心理健康。作为高中学生的班主任,其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提出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师源是指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教师本身必须注重心理修养,保持心理健康。

(4)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班主任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应该在教学中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不得以师长的身份对学生施压。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高中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单位与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第8篇

1995年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首次在全国性政策法规中提出了“自我体育锻炼”的概念,也为学校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任。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

1 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现状

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现状调查表”,以××中学高一6个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分发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100%。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了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

如表1所示,从调查结果看,对体育课“喜欢”和“非常喜欢”的被调查者只有39%和17.67%,而多达1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体育课。同时结合学校近一年来体育课出勤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较低。从体育锻炼时间看,近6成被调查者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不足3小时,每周体育锻炼时间8小时以上者只有1成左右,这反映出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令人堪忧。另外在“你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何”这一调查问题上,分别有17.67%和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和“不重要”,近3成高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令笔者这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始料未及。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是非常淡薄的。

2 影响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分析

如表2所示,从调查结果看,超过7成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总是”因为学业任务而放弃体育锻炼。值得深思的是调查对象是学业任务相对较少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相信在高年级学生中,这一比例还会更高。可见繁重的学业任务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了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质量。

在“你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有几项”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到,只有不超过20%的被调查者有超过两项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17.6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一数据上,男生要高于女生。这一方面是由于独生子女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中,更多地将体育锻炼看作“吃苦”和“磨练”;另一方面,这一代青少年成长于电脑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过多地沉溺于虚拟世界令他们很难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同样,在“擅长的体育运动”这一问题上,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擅长的体育运动”,而“擅长的体育运动”超过两项的只有7.67%。这一问题的出现不能单纯地归咎于高中生本身,他们自踏入校门甚至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开始,就面临着“学特长”“学奥数”“小升初”“中考”等等关卡,除了少数自由展现出体育天赋的学生,其他学生很难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中小学的体育课本应承担这一重任,但复杂的现实状况让中小学体育课变成了“只要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的“散步课”。这就让高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陷入了“没时间”“没兴趣”“不擅长”“没兴趣”“不擅长”的恶性循环。

3 高中体育课堂设计与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课是高中学生体育教育的主战场,体育工作者应利用好这一战场。在培养高中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方面,高中体育课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体说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体育课堂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提高课堂思想性 从调查结果看,仍有相当比例的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统高中体育课堂过分注重体育技能教育,而对体育思想教育缺乏关注,使得学生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预留出必要的课时进行体育史、运动生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教育,向高中学生教授科学健身理论,让他们从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1]。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向高中学生展示体育锻炼对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以潜移默化的观念渗透代替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让高中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培养他们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增强课堂趣味性 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加之体育教育工作者水平良莠不齐,目前高中体育课多为“田径课”,枯燥的“跑跳掷”很难让高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期望他们对此产生兴趣更是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受限于课程设置要求和学校硬件条件,高中学校可以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非常有限,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多感官刺激的特点,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对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到马拉松运动的魅力,增强其对长跑运动的认同感。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组织虚拟运动会,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参与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增进班级凝聚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培养其自我体育锻炼意识[2]。

科学性 作为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最新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统计显示,超过一半的运动意外伤害事故都是由于运动前热身活动不科学造成的。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主战场,高中体育课在教授学生科学热身活动方面责无旁贷。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可以学到受益终生的运动技能[3]。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讲授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不仅形象直观,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比如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某些复杂动作的技术要领,可以起到比亲身示范更好的效果。

提高课堂自主性 高中体育教学面对的群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以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4]。比如可以开发“个性化体育教学系统”,高中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此系统为每位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与锻炼目标。并且,学生可以在系统内通过上传视频等方式展示锻炼效果、交流锻炼经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施展因材施教,一直是现代教育的原则。如果在高中体育教育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助选择权,必将增进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自我体育意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帮助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更好地向高中学生传授扎实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他们高昂的体育锻炼兴趣,使高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培养高中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冬继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5):147-148.

[2]任晓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95.

[3]李志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0-41.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一)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描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为高等学校录取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并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同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稳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有特长的发展。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加强评价制度建设。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和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高中教育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普通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要使普通高中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评价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评价操作要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辉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二)各市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学校评价工作的监督指导,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的处理。各市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实施,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四、评价内容和方法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和信息技术等级等四个方面。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和各科目各模块修习情况。基本素质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等级反映学生在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一)模块修习记录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生修习课程的情况通过三年学分进行管理。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通过适当的描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47号文“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要求,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学生毕业的选修学分要求: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二至少获得6学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要将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各学分对应修习的模块名称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二)基本素质评价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基本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五个方面。

1.评价内容

具体维度、要素和评价内容见附件一。

2.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文字描述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

(1)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等,由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

(2)文化素养

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学分管理档案,对学生所得学分的总量、学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综合实践

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4)身心健康

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客观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5)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评价结果呈现

基本素质评价由学生本人描述性记录和具体作品名称等呈现,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描述或记录予以确认或补充,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

(三)实验操作考查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的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

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将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具体目标要求,公布试卷结构和题型。

2.考试方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广东省考试中心负责提供统一的试题及考试系统,各地级市教育局的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将考试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的结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学校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

(一)各市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校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对学校进行评价工作实施的培训。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接受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具体学校评价工作的投诉及情况核查。

(二)学校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工作小组人员构成进行公示,对以班级为单位的评价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审定、公示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复议申请,对评价过程中行为不当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10篇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

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已经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将免费范围扩大至学前三年;同时,在全县实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其中学前免费教育实施对象包括全县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及小学附设学前班在园、在班年满3周岁的幼儿;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实施对象指具有本县户籍,且有县中学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

二、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实行“一免一补”,免除学前幼儿保教费、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其中,对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幼儿及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免收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幼儿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减免。

(二)普通高中实行“三免一补”,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体检费、住宿生住宿费,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

三、补助标准和资金筹措

(一)在免除学前幼儿保教费和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体检费、住宿生住宿费后,按照“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对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学校进行补助。按照县物价部门核定的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学校现行收费标准,县城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按照每名幼儿每年900元、其他幼儿园与小学附设学前班按照每名幼儿每年700元进行补助;普通高中学校学费按照每名学生每年700元,体检费按照高一新生每人每年25元、高二和高三学生每人每年20元,住宿生住宿费按照每人每年300元进行补助。

(二)对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和高中学生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幼儿每人每天3元、普通高中学生每人每天6元,一年在园、在校按250天计算。

(三)根据省市现行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其中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所需经费由省、市、县按比例共同承担;学前其余两年及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

四、操作程序

(一)核定人数。享受学前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的人数以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普通高中电子学籍人数为准,统计时限为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享受免费的幼儿和普通高中学生人数经核定后,因转学、插班等引起变动的不再调整。

享受生活费补助的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及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以实际统计认定为准。补助对象主要包括:重点优抚对象,城市、农村低保户,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及社会散居孤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学生)及残疾幼儿(学生);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经济困难家庭的幼儿(学生);经济困难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

(二)免费教育资金拨付。每学期初,县财政局、教育体育局按每学期教育统计报表人数核算,将学前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经费下拨到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资金账户。

(三)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和普通高中学生生活补助金发放。各学前教育机构、县中学根据经济困难家庭认定条件和程序,会同幼儿、普通高中学生所在的村(居)委会初步确定享受对象,报当地镇政府审定;各镇政府负责核查、确定享受对象,并将享受对象面向社会进行7天以上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镇政府以批复形式下达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县财政局、教育体育局按照各镇批复的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及普通高中学生人数将生活补助资金下拨到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县中学资金账户分别进行发放。生活补助金发放需由幼儿和普通高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字认可,各学前教育机构、县中学要做好相关档案建设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经费保障。县财政部门负责测算、筹措落实全县实施学前及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所需资金,县教育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镇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县财政、教育部门要健全免费教育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44-02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以及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当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统一他们的思想,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要以基本原理,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为中心内容,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基本理论,尤其是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路线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高中政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推广。

一、培养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高中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着力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认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正确的看待客观世界;同时,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2.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传统文化素养、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促进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路和方法

1.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术语和概念,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一些推理方法对这些概念的逻辑性进行论证,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很大帮助,其推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一些事物的真伪。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进行贯彻。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模式、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进行思考,分清这些概念各自的内涵和外延,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弄清其原理。让学生学会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学的应用一些逻辑方法,从而提高对于概念或术语的理解程度。

2.辩证性思维能力培养

辩证性思维由于需要考虑的事物更广、更复杂,因此其能力培养与逻辑性思维能力相比,更为困难。但是,从辩证性思维的优点来看,高中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对其识别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对复杂事物的认知,提高把控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辩证思维需要高中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课后思考进行结合,通过一定时间的总结和摸索,才能成型。根据相关研究,高中阶段是学生辩证思维开展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政治课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成为培养高中学生辩证思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经济制度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启发W生积极思考,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为什么我国公有制经济要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它的意义在于哪里?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对于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让学生通过正反对比式的辩证性思维找出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原因,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深度。

3.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另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其特征是,学生能够独立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看,创造性思维是在逻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反映出高中学生所具有的思维层次和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让学习的趣味性得到增强,还可以把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思想和方法成果化,促进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其核心的要素是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瑕疵,不仅不要加以批评,而且还要反复启发,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学生对于事物的独特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出来,并对其进行充分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三种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性思维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既有层次性的关系,又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摸索出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姜惠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2):72-73.

[2]李向京.高中政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2):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