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08:3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从事综合管理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章标题: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竞职演讲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岗位竞聘演讲稿
摆正位置,不为索取
今天参与竞聘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这一职务,非常荣幸。我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我也十分热爱这项工作,愿意为医院领导分忧,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力量。竞聘院感科科长我有四个方面的优势条件:一是对两院院感工作基本熟悉。首先,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从结核病医院到传染病医院从事院感工作近一年,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工作程序、工作职责、标准制度、工作重点等都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其次,多次经过专门的医疗机构培训,先后参加了成都市组织的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技[本文转载自-]术及质量控制培训、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培训、禽流感防治知识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培训,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HIV/AIDS护理项目培训,除此以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使用指南》等院感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还受医院委派到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到总医院胃镜室,第九人民医院院感科等单位参观见习,对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等基本理论以及目前世界和国内医院院感方面的相关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工作实践中,我尽心尽责,从未出现过差错,较好地完成了医院赋予的各项任务;参加培训学习,能较好地结合本职工作,举一反三,认真听讲,虚心请教,每次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习结业证书和学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我具备了院感科长的基本素质;二是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医院院感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多个科室,同时它关系每一个医患人员的生命,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没有一定专业知识,没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是不可能做好院感管理工作的。我自从1987年卫校毕业后,从事医疗护理工作已经17年了,先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在综合性医院内儿科、妇外科、手术室、产房和传染科从事过护理工作。1999年底因工作需要调到结核病医院,先后在一、二病区工作,去年又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对医院不同的科室怎么样搞好护理,怎么样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有亲身的体会和感受,有较为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我的工作经历告诉大家,我具备了一定的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经验。三是我有一定的综合协调办事和文字工作能力。我从学校毕业后,当过护士、护士组长、护士长,现在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能积极努力的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在从事护理工作期间,能很好的处理医护、医患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能团结好同事,使其各尽所长,发挥优势,顺利地开展工作。在两院从事院感科工作期间,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积极主动协调好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医院与上级机关、与各相关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厂(商)家的关系,及时通报情况,反馈信息。为了切实规范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秩序,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我先后起草了《结核病防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核病防识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参与了非碘应急预案的修订。在这期间,能较好地摆正位置,当好参谋,对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指示及时传达贯彻,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通过多次与省、市、区CDC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工作接触,了解机关办事部门工作程序,与之建立了良好地工作关系,办事渠道畅通。因此,我具备了从事院感管理工作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四是我热爱院感管理工作。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和了解,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竞聘院感管理科长,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医院、为医患人员服务,我深深感到一个医院其院感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
如果这次我能当选为院感科长,将积极协助医院领导做好医院院感管理工作。具体打算:一是随着国债项目的启动,西部一座现代化的传染病大楼将矗立于静居寺18#,院感科应着手新楼正规秩序的建立,我们的院感工作一定要比其他医院做得好,应在医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带好头,做出样板。同时这也是时展的需[本文转载自-]要;二是随着欧盟援建项目污水处理场的建立,加强院感管理新理论、新设备,特别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设备构造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确保新建污水处理场正常运行;三是积极为供应室改造提供建议准备资料,争取将现有设备(还氧乙烷)投入运行。四指定一
(呼伦贝尔市高级技工学校 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群体,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关键性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比例失当、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树立和谐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理念,构建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和激励人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49-03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主要是由校团委、学生科的专职从事学生思想引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工作的教师组成的。目前,从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大部分都有本科学历。很多中职学校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招收所学专业与本校专业相关的教师,还有部分学校希望招收从本校考出去深造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生回校任教可以很好地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很少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他们在从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来提高自己。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比例失当。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的配备与学生人数应按照1∶100的比例执行,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因指导思想、经费限制等原因未能执行此标准。因学生管理人员短缺造成对学生的关心引导不够、不及时、不深入的问题。
二是结构失衡。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既需要年轻人,也需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存在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人被其他行政部门调走、经验丰富的人员到一定年龄会转岗的情况。
三是内心冲突。首先是工作付出与效果之间不匹配带来的矛盾。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投入很大,但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指导,工作时间远远超标。但是,与同时进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同事比较起来,从事教学的教师的工作成绩是显性的,更易量化,更容易看到工作效果,有的同事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时间比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早很多,所以,很难让这些曾经优秀的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心理平衡。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向学校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并为落实学校的各种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他们的工作无法量化,反馈不明显,不能从工作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感到心理疲惫和无所适从。其次是工作中的危机感。中职学校不断发展,大量的高素质人员不断涌入,各个岗位的竞争很激烈,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付出大于收获的工作,每天陷入繁杂的学生事务当中,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且中职学校各项工作的专业化建设越来越细,也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具备本专业的学历或学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修,成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最大的思想和心理包袱。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文化经济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中职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大批新职业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大量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高、中、初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心理素质。
其次,当今的中职生在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需要规范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思想教育和全方位的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学校能够为其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迫切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
再次,随着自主择业等政策的实施,中职生需要学校能够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指导教育和管理服务。作为中职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引导者、影响者,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众多领域的知识,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学生管理队伍的内部环境分析
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心理阶段:(1)心理兴奋期。刚刚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教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有一种塑造人、培养人的成就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个工作领域都是新鲜的,每次尝试都会带来收获和喜悦。苦和累与快乐相比微乎其微,这种状态可以概括为“尝试并快乐着”。(2)自我认同感极强期。教师从事了两三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后,工作对象的特点掌握了、工作内容熟悉了、工作方法运用自如了,形成了自己的工作风格,培养出了让自己自豪的学生,于是,自我认同感增强,往往认为自己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3)定位准确期。自我认同感高的阶段持续时间很短,随着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学生管理人员学会了更加理性地思考、更加客观地分析,在寻求解决问题有效途径的过程中,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内涵丰富,还需要深入探索和钻研。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定位准确,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会积极拓展有效工作的新空间,并深感“学无止境”。(4)心理疲惫期。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付出大于收获的工作,而且工作的重复性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面对不同学生群体,处理着类似的事务性工作,而且事无巨细,繁杂冗长,工作付出很多,成效不显著,于是会产生心理疲惫,思考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价值何在。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成为这一时期教师思考的最大问题。(5)心理成熟期。能够顺利渡过心理疲惫期的教师可以说就是一个成熟的学生管理人员了,他们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对自己所处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坚定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心。这一阶段,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找到了工作的价值所在,工作的归属感增强,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建立和谐内部环境的有效做法有以下几点: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对科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掌握理论的科学性和精神实质,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把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精神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时时做到自尊、自爱、自立,帮助自己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坚定的精神支柱,就能够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是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豁达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情绪稳定、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应该成为每个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使自己以愉快的心态面对并不轻松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者,任何时候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以满腔热情、浩然正气去感化人,在学生中树立可亲、可近、可敬的形象,努力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不断使自己的心理产生正反馈,使自己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管理人员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要正确评价自我,从深层次上理解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学生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在付出的同时愉快地收获。
学生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校政策,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 中职学校对学生管理人员的发展都制定了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每个学生管理人员都应该根据学校的政策,分析自身的条件,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比如,许多中职学校都在努力把学生管理人员培养成“双肩挑”,即在担任学生工作的同时也兼职担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一政策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必须切合实际,既考虑自身因素,也结合本校发展前景,要有远期目标,也要有近期目标,让自己在重复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环境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不致迷失自我。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方式不断激励自己,在繁杂的事务中找到规律,积极探索,认真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找到幸福感,以减轻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有利于学生管理队伍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
中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养和激励机制 要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培训机制,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进行严格、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后再上岗。每年应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要建立学生工作考评制度,考核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通过对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表彰、对先进事迹的推介,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职业化。要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政策上的倾斜,有计划、有步骤地派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积极努力工作。要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爱”机制,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地关心学生管理工作者,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任用多采用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组织任命的方式,考核中的“软因素”较多,大批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进入中职学校工作。随着干部竞聘上岗制度的实行,那些长期从事此项工作但没有高学历的教师产生危机感,工作年限越长越缺乏自信,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历程进行跟踪评价,制定出量化指标,以积分的方式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评价,对干部的任免要充分考虑其过去在岗位上所做出的贡献,给长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教师以安全感,不至于经常思考“一旦组织不用我了,我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科学、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中职学校组织部门要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提供提升的机会和途径 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为该系列中的教师提供与教学、教研系列同等的锻炼机会,组织校级的学生管理工作教研立项,促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研究;要增加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借鉴的机会,多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相互学习的平台。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共同努力,提高这支队伍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都被一个思想怪圈所包围,那就是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中职学校没有地位,历来从属于教学系列,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从内心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度不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争取建立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从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跳出“学生管理工作者地位低”的思想误区。
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培训 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尤其是中职学校,面对的是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更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应根据学生管理人员专业结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应根据学生管理人员的个体差异,制定差别化的培养方案,重点加强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学习;应鼓励学生管理人员进修,建立学生管理人员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探索活动,从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韩)罗承日.新世纪亚洲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
[2]南海.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生态及其改善策略初论[J].职教通讯,2012(25).
关键词:档案管理 职业道德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70-01
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职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不断进行着更新和改变,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的从事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任何一项职业对从事者在工作中的表现都有相应的要求,总的来说这就是职业道德。从事者需要严格按照各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实践活动,在遵守社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用更强的约束力使得工作规范化和严格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并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充分的了解。
我们所说的档案本质上就是统计和记录的综合,其统计和记录的内容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凭证性。档案的记录内容均为原始记录,该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不可修改性,且在规定时间内是不允许公开的。为了更好地解决统筹档案内容和提供档案服务之间的矛盾,档案管理工作应运而生,档案管理工作既包括管理又包括服务,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封闭性、阶段化管理等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本职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在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意识和综合素质。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也使得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高,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不出现漏洞和问题,使得整个档案管理过程具备完整性和系统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二、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
档案使用者在对档案进行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不便之处,常见的问题就是异地无法查询、无法进行远程服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档案提供者的服务态度有密切联系。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高度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不具备奉献精神。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而没有把热情投入到工作过程中。第二,责任感缺乏。很多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第三,服务意识较差。大部分大管理人员是被动服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创新意识。
(二)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立法空白
我国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工作中的内容、方式、要求和工作流程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有对档案管理人员作出奖励或惩处规范。与此同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使得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无法进行考评。既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相关的考核机制,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相关人员也并不具备创新意识去拓展工作。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方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要进行职业道德的建设,首先需要对人的思想进行改造。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思想意识。还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而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体现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必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宗旨,也是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内容。此外,还需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其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在道德的约束下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更好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道德上的约束,需要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对相关工作有强制性要求。在现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之上,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保障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还需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加强内外监督机制的建设
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在实际工作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开展。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对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虚心采纳,从而不断提高党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认识水平不足,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对管理进行服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等相关信息进行保存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认知,造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工作业务繁重而效率低下的局面。另外,管理上不被重视造成员工对财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也不积极,管理意识淡薄,以致部分财务档案缺失、损毁。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不够
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主要举措
1.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性认知
第一,财务档案管理认知水平的提高需要进行综合方面的宣传与引导,企事业单位中应当积极开展针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学习与探讨,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利用以及再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们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学习,自觉接受财务档案管理问题方面的学习。第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分清主次,相关部门也应当充分创造条件配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
2.实现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提升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适时开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目的是为了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奖励机制,对从事该项工作业务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应的监督管理的开展能够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尽量减少疏忽,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可利用价值。
3.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充分加强
在进行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只有形成合理的工作思路,建立相应的机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管理效能提升。
4.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的电算化系统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财务管理数据构件信息化,并实现高效的信息建设。加强库房建设也是确保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的关键,企事业单位需要考虑到财务档案存档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建设其能够支持不同类型档案存储的库房,纸质财务档案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库房干燥度和通风工作的重视,而移动硬盘等技术型数据存储设备要求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其的技术管理。
三、小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优化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优化的必要性
机关档案工作是档案事业的基础,我国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是以机关档案室为主要模式开展的。当前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依据1983年颁布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文化快速发展,档案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但从现实来看,档案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因为固有的管理方式自身存在着难以适应时展的局限性,使档案管理水平难以持续提高。事实也证明,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条例》在指导机关档案工作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在不断深入进行,事业单位通过转型、重组、重构及转制等获得了新的发展。在保证事业单位高效、协调、有序运行过程中,档案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对当前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平衡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视很不平衡,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还不够,档案意识薄弱,监督力度不强,未能对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和档案整理归档时间给予充分的保证,虽然各部门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也有专人负责抓落实,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部门工作有效机制来抓等方面还存在缺陷。
(2)档案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多数单位还达不到档案管理要求,与整齐、规范统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少数单位综合档案室变成了杂物室,设施设备老化,有的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档案柜也五花八门不统一,比较零乱。个别单位档案室设防意识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到位,使部分档案受到损害。
(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还相对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因一岗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加上工作需要变动频繁和业务素质欠缺,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档案人员因业务不精,导致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档案不按时立卷归档和未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还不够,存在随意应付了事思想,对各科室必须要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整理归档监督指导力度不够,思想上存在着为难情绪。
(4)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相对落后,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并没有随经济的增长而有及时的更新。事业单位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且不谈利用高科技设备进行档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既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也忽视对现代档案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不善加利用当代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总之,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设备对档案的信息保护作用甚微,收效甚小。
(5)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不够完善
许多事业单位只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认为只要保证档案不破损、不丢失就算尽到了责任,而忽视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部门应该想方设法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3 优化途径探讨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宣传工作
提高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整体,加快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速度,首先就要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工作。通过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开展,使大众清晰地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区域之间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围绕人才进行的竞争。
(2)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深化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现阶段各类型事业单位均需要借助于规范的组织学习以及定期的思想宣传方式强化有关单位内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要想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落实档案管理的重要地位,其前期在于构建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发挥领导团队的引导及榜样职能,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方式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在此基础之上,各类型事业单位还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与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档案管理工作考核达标机制,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作为考核达标机制的关键衡量指标,通过级别或是薪资升降的方式实现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考核达标机制的动态化管理。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事业单位还应当依托于单位自身发展使劲,构建有关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的落实明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规范档案管理发展。
(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应当着眼于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展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作用之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工作主体,其自身素质状况直接关系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这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而言同样如此。考虑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专业性,若从事档案管理作业的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事业单位有关档案管理的收集与整合需求也就无法得到充分实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事业单位一方面需要强化对职业道德的完善,引导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明确与树立科学化的职业道德基本观念,一方面需要借助于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重点关注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文字驾驭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通过对复合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确保现代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综合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4)引进先进设备,加快其现代化进程
伴随信息时代的来到,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刻不容缓,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引进计算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结合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与管理水平。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利用高科技加强管理效率与其现代化进程。
(5)提高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材料的保管,更加重要的是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尽管机关档案的服务能力是隐蔽的,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档案为机关各项工作提供利用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且政务公开的逐步推进,机关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工作模式,提高服务能力。机关可以建立档案馆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要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和数据的高效使用。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观念疆化,意识淡薄。众所周知,医疗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得到重视是无可非议的。本文要阐述的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视医疗工作而轻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观念较为普通。这种现象,无论是医院的领导者还是医务工作人员均有存在。他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视其可有可无,末得到足够的重视,使不少医院的档案工作滞后于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速度,医院档案的作用不能充分得到发挥。医院领导在工作规划中往往忽视档案工作,很难摆上日事议程,对档案管理及档案设备等投入较少,以致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影响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按照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均应成立综合档案室,实行统一管理全院各种各类档案。在实践中,虽然多数医院都按档案管理目标的要求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实行统一管理,但由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使档案在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以及开发利用诸多方面都比较困难。有些部门为使用方便,甚至不愿移交本科室的档案材料;更有甚者还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据为已有,人为地造成了医院档案材料的不齐全完整,档案信息资源链出现严重缺陷。
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中,可分为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和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两种。二者中,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很少。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员未经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理论学习,文化程度、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缺乏从事档案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虽然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但距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况且许多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科学发展,在管理水平上缺乏创新精神,这也与现代化医院建设不相适应。
4、档案管理设施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医院档案管理设施落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医院的工作重点即医疗,医院的领导者对此投入不惜代价,而对档案工作方面的投入是紧上加紧,少得可怜。档案库房面积狭小,有的还是办公室、档案库房和阅览室同间,档案装俱陈旧切杂乱不一,数量不足,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严重地制约了医院档案工作的进程。
二、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医院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医疗发展的特点,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医院档案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及社会医疗服务,是医院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1、依法制档,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医院档案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行动起来,大力宣传《档案法》,提高医院领导与职工的档案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与自已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逐步形成重视档案意识的氛围。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能不能得到重视和发展,关键是否能取得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档案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为医院领导决策、医疗管理以及社会医疗等各项工作服务。医院的科学发展,需要档案部门提供宝贵的档案信息为依据。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医院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医院工作计划、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使医院档案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2、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难以保其顺利开展的。因此,在档案管理中要建立一整套医院档案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各种类档案归档制(下转第60页)(上接第58页)度。按规范要求,准确把握立卷的重点,力求做到标准统一、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晰,实现有序化管理。对医院各种档案要分门别类,形成体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移交时,做到交接有手续和清册,档案要齐全完整。通过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等手段,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确保档案工作有效开展。医院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引进档案专业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应支持和鼓励现有从事医院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数字化的需要。
4、积极做好医院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医院综合信息实行一体化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融入医院整体信息化工作中,就能够为医院管理决策和医疗的参考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资源,形成更具有综合价值的信息源。这就要求档案部门(或工作人员)在做好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并及时并入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数字化信息为全院管理服务,为医疗实施服务,为社会医疗服务。通过利用档案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医院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推动医院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与科学发展。
三、几项保障措施
1、为使医院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有效执行,要成立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医院各部门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档案工作目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责任到位,层层落实,以此形成的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外籍人员;高校;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84?03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国在全面崛起和走向世界的同时,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国际化。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之初主要是坚持“走出去”的思想,国内学者专家及优秀学子出国研修,接触国际前沿,学习先进知识和方法。后来,“引进来”的色彩日益浓厚,很多国家的优秀人员也选择来华留学或工作,高校外籍学生和工作人员日益增多。现实情况下,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以外企高管、技术人员,以及教学科研人员为主。
国外高校国际化的经验表明,实施高校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能够支撑并不断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高素质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目前,对于我国高校而言,聘请外籍人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已较为普遍。创新教育背景下,引进部分在管理上很有经验的专家来充实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直接参与教学科研管理,将切实可行的办学思想、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创新,同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聘请外籍管理人员的必要性
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支撑,是高校运行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高校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一)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国际化是以教育要素的全球化、交流活动的多样化、手段的网络化为特征的,它改变了高校在本国内部形成的教育、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状况,使高校自身与国际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沟通交流网络。为了应对这种开放,高校必须更多地走向国际舞台,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相应地,高校本身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开放型、国际化的管理队伍,才能支撑这种全球对话。显而易见,本土管理人员在国际化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难以应对多样化的国际管理背景。因此,聘请外籍人员从事涉外管理工作是在全球教育市场下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为高校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教育市场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各国教育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校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是对先进管理思维和经验的引进,也是对多样的管理文化的引进。一方面,这是一种先进模式的学习,直接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对引进来的先进元素的学习和整合,提升了高校管理队伍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因此,聘请外籍人员从事涉外管理工作,是高校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高校竞争力,促进国际化发展的选择。
二、高校聘请外籍管理人员的风险和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聘请的外籍人员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尤其集中在语言教研领域。也存在外籍人员涉及高校管理工作的情况,但并不普遍,而且往往只是为便于教学科研工作而兼职承担管理任务,如担任副院长等。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外籍人员在我国高校非常少见。尽管高校国际化发展需要外籍人员补充管理队伍,发挥特有优势,但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包括体制机制障碍、文化冲突、公平危机等多方面。
(一)体制机制障碍
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方面,在《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人社令第16号)出台前,我国社会保险体系没有完全覆盖外籍人员。除德国和韩国因与我国订有协议,两国人员在华工作可缴纳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外,其他国籍人员在华工作只能缴纳工伤保险。所以,高校如若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往往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弥补。《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自2011年10月15日起颁布施行,其实际操作效用尚有待观察。
具体到高校,在学校管理规定上,关于外籍人员管理方面往往缺失,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更是空白。既有的涉及外籍人员的管理规定一般也只局限在其教学科研工作本身,并不能形成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方案。这样的管理现状,可能会影响到外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可能造成其工作流动性太高。
(二)文化冲突风险
因为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等差异,外籍人员在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能会先天性地与我国现行主流价值文化和发展导向产生冲突。尤其的,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思路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发展上的差距,也可能是文化上的不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外籍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中产生不认同等消极情绪,甚至引发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大多数外籍人员并无长期定居中国的打算,融合甚至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积极性相对缺乏。同样,高校本土工作人员对外籍人员的接纳愿望并不强烈,对于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必要性的认识稍有欠缺。这种后天沟通的不到位也可能会加剧这种冲突。此外,当前获取外籍人员信息的渠道相当有限,难以全面了解拟聘外籍人员的个人背景,从而影响高校对于拟聘外籍人员的判断。这种选人上的隐患,很可能在后期用人过程中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待遇公平危机
由于国籍的区别,高校聘请外籍人员一般不能参照既定的我国本土人员的薪酬办法进行薪酬管理。而且现实情况是,外籍人员往往薪酬待遇较高,可能与本土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引发本土人员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行为。管理工作在很多情况下界限是模糊的。特别是,如果聘请之初对其岗位和职责界定不清晰,或者工作后续发生变化,外籍人员与本土工作人员在工作内容上的差异性并不显著,或者说,外籍人员区别于本土工作人员的所谓优势性和不可替代性并未得到体现,但依旧保持外籍人员较高的薪酬待遇,则会导致本土人员对高校管理的公平产生信任危机。而本土人员的这种不公平感知,一方面影响其本身工作效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与外籍人员的矛盾。其带来的破坏性是无法估量的。
三、高校聘请外籍管理人员的基本作法
(一)立足我国教育大局思考
在思想上,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要有利于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必须注意的是,高校聘请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的现状和需要,逐步挖掘适合外籍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内容,要遵循按需聘请、保证质量、注重效益的工作原则,发挥外籍人员的特有优势,推动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此外,制度上,对于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的,如2011年10月15日起颁布施行的《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应稳抓跟进,尽快有效执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对于外籍人员在华工作其他制度环节上的缺失,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具体到高校本身,都应该从制度管理的角度,规范并保证外籍人员更充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明确聘请外籍人员的资质条件
从国家规定层面看,依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原劳部发[1996]29号),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高校拟聘请的外籍人员需持有职业签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及外国人居留证件。
从高校聘用角度看,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外籍管理人员,在基本条件上,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籍人员来华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在思想认识上,应认同并熟悉我国高校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在素质能力上,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并与同事展开沟通合作;在行为态度上,应愿意服从高校的管理,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
(三)限制外籍人员的聘用岗位
出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考虑,高校部分管理业务不便外籍人员涉入。所以,对于外籍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具体部门和岗位应做出清晰的区分,必要时要有明确的限制和禁止。当前高校与国外联系日益频繁、紧密,外籍人员对国外语言环境、管理环境、发展环境、文化环境等比较熟悉。诸如学校国际交流处相关岗位可聘请外籍人员,再如各学院的国外招生、留学生管理,及国际认证等事务性管理工作可由外籍人员承担。对于与国际事务无关的常规管理工作,无需聘请外籍人员。外籍人员可就国外高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特别是,高校党务部门、保卫部门和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宜外籍人员介入。总之,聘请外籍人员,发挥其所长,弥补本土人员在高校国际化发展中的不足,是基于更好地开展高校国际化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出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考虑,要坚持按需聘请、保证质量、注重效益。
(四)界定并落实外籍人员的岗位职责
外籍人员担任的管理岗位职责应与所聘岗位紧密相关,主要从事国际性事务管理,不涉及学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对其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和承担的责任范围应当明确。而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高低是基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考虑,并不是因为国内外工作人员的身份而进行的区分。同时,在聘用合同中,关于岗位的安排与职责的界定应有清晰的表达。关键是,对于外籍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该达成的管理目标和工作效果,及对其考核评估的方式手段,都应有所体现。此外,对于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合同期限、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内容也应完善。通过健全的规范的聘用合同,来规避对外籍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
外籍人员岗位职责得以有效落实的前提是职责的内容界定清晰、标准明确量化。过程控制是落实外籍人员岗位职责的关键,应及时跟进工作进度,监督工作范围,判断工作效果,在过程中控制外籍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对此进行考核评估,并及时调整和促成改进。
(五)确定薪酬、保险等待遇
高校对于外籍人员的薪酬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协议年薪制;二是参照本土人员的岗位管理办法,根据其岗位标准核算薪酬。后者包含根据其岗位计发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生活补贴和岗位酬金。因外籍人员无法扣缴住房公积金,高校可按照同岗位同级别本土人员的住房公积金数额,作为额外补贴,按月对外籍人员发放。国家住房补贴由高校所在的资产管理部门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凡申报通过的,按照相应标准核发补贴。在具体操作上,同样应该坚持高校关于岗位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做法。通过清晰界定工作职责来确定外籍人员的岗位,立足于岗位,按规定对应其薪酬。在这种情况下,外籍人员可能会有较高的薪酬待遇,但这是基于其岗位职责,而非外籍人员本身。这也与当前人事制度改革中基于岗位管理而非身份管理的思想相吻合。
受聘期间,外籍人员的保险相关问题可具体参照《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来执行。该《办法》第三条指出,“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9-24.
[2] 殷永建,GERTRUD Goudswaard,刘丽.跨文化交际与高校外籍教师管理[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10):726-730.
[3] 王娜.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外籍教师的管理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能走上这演讲台,首先要感谢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给了我这次机会;我更要感谢的是在座的各位,是你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我于1990年12月参加工作,1990年至1999年在xx交通运输管理所从事运政管理工作,1999年至2004年在交通局办公室工作,2004年至今在交通局财务稽征科工作。
今天我所要竞争的职位是综合运输科科长职位。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职位,是因为我在以下几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我对交通运输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曾在交管所从事运政管理工作近10年,对交通运输管理有比较全面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深刻理解行政管理工作对运输的重大影响。通过这段经历,树立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丰富了我运输管理的经验,提高了我综合运输管理的能力。
第二、熟悉行政管理的的各项法规、,亲身实践过行政执法,熟悉各个环节和程序,特别对运输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条例等尤为熟悉。再加上近年在局机关从事办公室工作、财务稽征科从事稽查、征费工作,这些都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三、我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我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来自.com)并能对工作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在交管所工作期间,我曾就客运市场管理、运政执法等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索性思考,并形成文字,刊载在《中国道路运输》、《重庆道路运输》等杂志上。
第四、我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工作的适应性。我一直把“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但学习政治理论,而且积极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等都能熟练运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做到学以致用。正是由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我的综合素质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我适应各种新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我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不论我在何种岗位,我都能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得到社会经营者的认可。我曾多次被重庆市交通局、xx市交委评为“优秀交通稽查员”、“优秀运管员”,在交通局办公室工作期间,年年被xx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及重庆市交委评为“优秀信息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清楚的知道,(来自.com)在我的身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与人交流时主动性不够。但我在努力地克服这些缺点,也真诚的希望领导和同事们给我指正和帮助,使我不断完善。
如果这次竞职成功,我对综合运输科的工作开展有如下思路:
一、根据综合运输科的职能和职责,抓好水陆运输的综合规划管理工作,做到站点布置、运力、运输结构合理,通过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整合交通运输的资源,实现交通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合川城乡交通一体化;
二、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特别针对我市当前客货运输市场的种种矛盾,在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已日益多样化,这客观上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实现良好的客货运输秩序,且法规滞后,不适应人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不能因地制宜地管理,或只注重行政手段不注重经济调节。对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扫除阻碍运输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为培育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运输市场服好务;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创造便民、安全、舒适、经济、和谐的出行环境,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三、抓好“人”的素质建设。通过对运输管理人员和运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运输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提高运输从业者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让社会和运输从业人员都参与到我们行业管理之中,实现交通全面管理。
二、四、运用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的特点,实现运输需求与供给的最佳状态。抓好运输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工作,注重收集相关信息,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五、抓好科室的团结协作。科室间作好协作与配合,科室内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出科室的整体功能。
要作好这些工作虽然有很大的难度,但我会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有许多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和同事在用坚实的臂膀推动我、激励我!
如果这次我未能竞争上这个职位,我将一如既往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并积极配合同事的工作,为共同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谢谢大家!
1.1高校管理岗位人员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高校管理岗位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从事管理岗位工作的新进人员已全部具有硕士学历。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结构上看,高校管理岗位从业人员的整体层次、技能均高于过去。年轻同志思想活跃,充满生机,可塑性强。但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所学专业大多数为非管理学专业,在管理理念上仍然是生疏的,特别是在对待繁忙的服务性工作中,还是表现为缺乏耐心,难以吃苦。同时,年轻同志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并非出于主观愿望,而更多的是迫于就业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造成管理岗位流动性加大,工作稳定性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更不利于管理岗位的创新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岗位的老同志依旧发挥着淡泊名利、吃苦耐劳的模范作用。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敢于担当,更能吃苦,为年轻同志树立了榜样。但新老同志工作中如何搭档配合,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同事间合作往往以工作职责、范围为依托,同时集合个人工作上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最大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同样存在着职务高低,年龄大小的人员如何共同发挥作用的问题,老同志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又受现代信息的感染,在日常工作中会选择比较稳健的思路与做法,而年轻同志则选择相对激进的思路。同时,人情关系又在工作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如:有的同志职务不高,但办事负责任,工作有成果,却不受重用。同样,有的同志工作非常一般,但人脉多、路子广,却能被重视。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日常工作效率的发挥,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工作需要,高校管理人员会经常与各级领导打交道,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规范,给领导提供客观、公正的汇报,便于领导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管理岗位处于各种人情世故和矛盾的交汇口,闲言碎语较多。这就要求管理岗位人员讲原则,讲情感,更讲责任。不利于团结和工作的话,不要讲,不可传,以免引起误解,使同事关系变得紧张复杂,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1.2高校管理水平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管理水平随着学校的发展、创新与提升,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目前形势的发展及要求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校管理岗位作为学校的日常办事与服务窗口,涉及到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形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和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注重规范性、条理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对于复杂性的事务要提前做好多种准备,确保工作顺利完成。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管理水平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高校现有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有待实质性的提升,日常工作中的规范性及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也有待新的突破。目前,高校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的尚可,但创新的、高水平的管理能力依旧一般化,难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求。现阶段,高校的各种现状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如校区分散、多重管理、学生人数较多、经费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但作为一所大学,必须首先抓好校园管理,依法治校,科学管校,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为社会提供文明和规范的精神动力,为提升全民素质做出贡献和榜样。面对现状,高校各级领导要认真总结,深入思考,学习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指示和理念,按照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加大制度建设和依法治校的力度,形成新的改革方案,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使高校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2.高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设想
2.1主动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是指应尽的职责,也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一个公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里存有责任,尊重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高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有自觉培养责任意识的精神,做任何事务都必须讲责任,牢固树立责任第一的思想观念。努力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把增强责任心贯穿在日常工作和平时的每一件小事上。责任的培养源于日常生活的习惯积累,并通过日常反复的实际行为逐步养成而固定下来,良好习惯的养成又离不开责任和意志的支撑。责任的培养还来自对日常工作及生活的点滴小事的态度,小事的责任是大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培养责任要从平时的小事开始抓起,日积月累,逐渐养成做事负责的良好习惯行为。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培训,必须具备基本职业道德,提升敬业精神,诚信守言;加强社会责任感的熏陶,讲公德,守规则,对自己、单位及社会负责任。高校管理岗位工作职责要明确规定培养责任的条例,强化管理人员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与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内容的学习班,有意识地加强责任心的培训与训练,积极主动承担工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行为。每一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积极主动训练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有明显的提高,工作状况有明显的改变,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实质性的提升。
2.2有效强化目标管理
目标是指需要寻求的对象或想要达到的标准。目标管理概念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54年创立提出,并被全球各大工商界、企业界及商学院广泛运用与推广。目标管理就是在工作中首先设立目标,把目标当着核心任务,通过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来承担或完成任务,最终实现目标。高校各级领导首先要具备创新思维,强化目标管理理念,把目标管理理念贯穿于日常行政管理理念之中,在管理岗位职责中增设目标管理的环节和要求,并将目标管理的考核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对于目标管理完成较好的部门与个人给予奖励。学校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并力争落实到位,努力改变办事拖拉、推诿的低效率现象。对于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了解和掌握现代大学管理新理念、新思路。在本职工作中注重自我目标设定,通过对自我目标的设定、管理和实现来尝试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从完成工作的业绩中感触到目标管理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2.3积极搭建发展平台
高校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层次,也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由于目前高校的管理水平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化、质量化和制度化的程度。因此,高校管理岗位队伍建设与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任务。在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中,要特别强化制度建设的创新与完善,努力为管理人员提升素质创造发展机会,搭建发展平台,力争出现新局面。全面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搭建发展平台,加大自身素质建设力度。这是管理岗位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必须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高校相关部门可通过岗位培训或进修等方式,积极组织,有效安排在岗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与进修,力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技能,并将这种岗位培训方式制度化、常态化,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环节,促使制度建设循环发展。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于平时的日常工作积累。高校的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要在原岗位上工作到退休,时间一长,难免厌烦,工作热情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安排管理岗位人员内部交流轮岗便是改革创新的一种方式,同事之间互换角色,相互学习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挖掘新的潜能,发挥新的优势。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要充分考虑到管理人员的自身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努力为管理人员提供发展与深造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创新学习机会与发展平台,使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能有新的突破,从而真正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3.总结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各高校都在不断努力地研究、探讨和实践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形势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将随之继续下去。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新形势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在新的情况下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从现状上看,部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基本走出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但地方院校,尤其是北方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仍停留在忙于事务,常常重管理,轻服务,认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起辅助作用,认为学生只是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就够了,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视学生为管理的客体,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表现为以经验代替民主管理,问题式管理代替发展式管理,事后处理代替预警管理,强调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多用传统标准,轻视综合素质要求,影响了管理的效果。从表面看来,似乎这种管理还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他们渴望成才、渴望独立,如果不了解他们,只把他们当作被动的管理对象来管理,那就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学生工作管理者仍然存在着对一些日常性的事物统得过多,管的过细、过死,但对关系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基本素质的提高却管的过粗、过少、过松,如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转变、心理疏导、人生紧要转折处的指导(就业、深造)等,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上加以重视。总的来看,学生管理者采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训导多,平等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充当长者、管理者的色彩浓,担当朋友、服务者的色彩淡;空洞的说教多,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生活等需求的心理沟通等有效的工作少;消极被动解决问题的多,主动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广阔空间的工作少。
(二)学生辅导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管理人员短缺和质量不高。导致辅导员任务加重,无法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给予心理问题的疏导。再加上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主要来源于本校留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中很少有人专门学习过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又缺乏进修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机会。有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比较年轻,看似容易与学生沟通的管理队伍却又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等缺憾。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高校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效率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事务琐细,全校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的落脚点都要落在辅导员身上,“千余线一根针”,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创新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研究,对一些重要问题、棘手问题一抓到底,也很难有精力对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教训、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想动态等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这就致使管理工作表面化、肤浅化,从而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日常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对策
(一)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教育管理者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育管理不是单纯的去“管”学生,而是去服务于学生,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指导者,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作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的校、院(系)、班三级管理,校、院(系)及班应组织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因此,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作到责权统一。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可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但强化并不否认班级管理,因为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班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单元组合,应纳入学生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以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体制
(二)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注重学习;强化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持续的心境。适逢全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之际,学生管理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应对时代的全新挑战,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学习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改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此外,平时对管理艺术的学习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结,也使我真正明确了管理艺术的含义。
一、注重学习,科学管理
1.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无止境,实践长才干。知识是立世之本,能力是立世之基。”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和光荣传统。通过学习,常悟、勤悟、善悟,以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工作。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善于管理和利用时间,注重知识的更新。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不仅要学习相应的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业务,更要学习时事,三者不能有所偏颇,只有在干中学,学中干,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不会与时代脱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前常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说法,对我而言应该是“学如逆水行舟,慢进则退”。
2.快速提高个人能力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学习,常悟、勤悟、善悟,以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工作。深入教学基层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为学生办事,集思广益,民主决策,以负责的态度做好手中事业,行使职责,把手中工作做好、做优、做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遇到矛盾,始终坚持客观公正,明辨是非,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做一个让师生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的高素质学生管理者。
二、强化管理,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提升工作效能
1.沟通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门艺术
学会与学生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矛盾的原因和意愿,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说沟通是一门艺术,它让我懂得在现代高校学生管理中,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格品德,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成长。
2.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成长为一名综合型管理者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及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开展。可以说,沟通与协调是人类社会发展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主要目的是通过沟通协调取得认知和思想、行动和行为上的一致。
我们作为在高校工作的学生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学习沟通与协调的有关知识,提升沟通与协调的艺术水平,为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把沟通与协调的方法和手段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管理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认真总结沟通与协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及方法。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沟通和协调能力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管理的工作源于艺术,管理的很多做法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和政治素质修养,明确树立服务意识,用理论创新来推动工作创新,将进一步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并不断消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海生.秘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业务招案管理意识不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医院档案工作中的人员专业以及所从事的工作不符,对医疗档案的知识了解不深,也没有深人的认识档案信息。
2.对医疗业务档案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在医院的管理中,关于医院发展的各类红头文件收集较多,而对其他方面的档案信息收集不够全面,例如医疗活动中各类资料、学术活动中的各类报告文件,不同类型的论文以及科研课题等。一些医院人员对此类文件资料不够重视,认为其不需要归档,而当这部分相关人员不在此岗位时,相关的资料也会随之丢失,致使医院中的档案资料不够齐全,无法将历史真实的反映出来。
3.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意^只。档案工作效益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许多档案工作者将档案工作视为对文件的管理,没有深入了解档案工作的内容、任务以及性质,对档案事业发展社会化、系统化以及专业化的特点没有加深了解,认为单纯的做好立卷、归档、鉴定以及保管工作就可以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况,往往无法有效捕捉,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对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进行开创。
4.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中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的同时,随之出现了电子文档,从载体形式、归档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来源都与纸质文件存在较大区别。在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电子文档属于最后一个文本,在草稿以及印稿上不存在差别,也不存在正比与副本的差别,文件与裆案之间界限也较不清晰。使用者可以借助机器,对电子文档进行复制。档案是由文件发展而来这一概念较难理解。而现阶段,档案界所研究的新课题就是如何确定电子文化的原始记录性以及凭证,电子文件是否可以当做档案使用,能否具备法律凭证,这些问题决定着电子文件是否能够向档案转化,对档案的本质属性也有了新的诠释。针对此问题,多数档案管理者无法应对。
二、对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对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需加大重视力度。业务购进档案以及业务维修档案是医疗业务档案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对业务购进档案的建立以及整理需要进行重视,在业务档案中,需要真实的反腴业务的需求、论证、验收、运行以及维修情况,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健全以及完善。面对新形势,还需对医疗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新规律进行探索,深入了解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医疗业务档案能够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在医院档案的管理中,需要将业务购进、临床使用以及故障维修与其相融合,充分利用医疗业务档案,对医院的业务质量、运行状态以及检测维修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使医疗业务档案在服务医患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将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领域拓展开。对于医疗业务档案来说,其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借助使用以及记载医疗业务,对业务技术状况完好率、利用率、维修率以及报废率进行查阅,对维修科室的医疗业务维修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并利用效益分析,对业务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将业务新功能开发出来,使业务的利用价值能够得以提升。
3.对专兼取档案管理员进行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素质。现阶段,兼职档案员队伍发展尚未稳定下来,行政人员也在实施轮岗制,人员更换较为频繁,综合档案室应该对人员调动情况做好深入了解,做好新老员工的定期培训工作,使其的综合素质都能够得以提升。
4.将机构进行完善,对网络加以健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了医院档案管理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展,档案管理部分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聘用兼职人员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档案的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