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线上教育

中学线上教育

时间:2023-04-20 08:3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线上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线上教育

第1篇

1辅导员工作职能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首先是在高校中建立并发展[1],中学阶段最初并无专职辅导员,通常以“班主任”代为行使辅导员的部分工作。据教育部函定,高校辅导员包括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其第一要务是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根据各岗位具体要求,其职能形式可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校团委相关职能、研究生工作部门、相关管理职能的研究生等。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社会实践、文娱体育、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统筹而言,工作职能核心为三点:(1)尊重学生,实时掌握其思想和心理状态,促进健康成长;(2)跟进学生生活及精神需求,提供最及时的反馈和帮助;(3)利用现有资源帮助其开拓校园生活天地。影响工作顺利开展最关键核心点,在于学生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教育思想的有效传递。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中学辅导员有别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更要注重科学性:(1)要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正确引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对其不良表现应及时指正,使其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形成自我管理意识;(2)要全身心的对学生进行关爱,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应特殊照顾,使其感受到真爱;(3)要因材施教,挖掘优点,及时发现缺点;(4)要公平公正、理解学生,宽容的帮其改正错误;(5)讲究方法,建立尊重互信的师生关系[2-4]。

2现代中学生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成型的时期,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以及紧张的学习,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不适应,如:(1)理想与心理准备的脱节;(2)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矛盾;(3)心理闭锁与被理解的渴求;(4)独立意识与心理的依赖性;(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6)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的不足[5-7]。当前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网络,而中学生好奇心强,涉猎广泛。据统计,初中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为90%,高中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95%[8],但其鉴别能力不强,容易被表象迷惑。辅导员应加强引导,帮助其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辅导员应认识到网络作为一种信息通讯、数据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手段,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其高效率、全球性等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9]。学生不仅面对于线下课堂的教育,更大程度上接受着网络化生活模式的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信息接触面已由传统的人与人单相接触,转变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的融合[10-12]。我们应看到,网络时代不仅给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的机遇。在现行管理模式中,针对学生精神生活方面,辅导员跟进模式一般包括:校内书面材料评定、调查访问、综合观察、个别谈话、开展校内/班内思想教育活动。而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管理方式则包括两种:预先建制,遵照已有制度建立学生管理体系,层级间日常相互帮助;应急管理,针对已发生的学生情况制定相应对策。无论是任一方面信息的跟进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执行上,辅导员管理工作均面临着一定的局限:工作执行耗时长、信息不全面、个性化教育难以实现、工作无法快速切合学生需求。现代化的网络教育,因其可实现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的特点,是进行新型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最优模拟探究方式。

3创新型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的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13-14],其不同于网络教学概念,它包括了通过网络充分利用校内和社会教学源的教学活动。网络教育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共享功能、虚拟功能、交互功能、协作功能、检索功能、服务功能[15],由于网络教育在教学管理环节中可实现最为重要的时效信息互动功能,其相比于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具有五大优点:教学渠道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时空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管理功能的自动化[16]。一般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学习工具、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学习网站,而在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网络教育资源还包括各类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网络教育基于“开放”的思想条件下,通过最为快捷的连接方式,实现交互式“教”与“学”的学生自主性更强的管理方式。

3.1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档案系统

以“学习支持服务”为依据,通过线上线下调查充分了解学生信息来源的网络渠道,建立全方位服务网络:电话、电子邮件、微信、微博,通过线上辅导、线上讨论、在线协作学习等形式全面接触学生学习与生活[17],根据各学科需求及生活信息分类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设置网络咨询中心,并结合学生档案汇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群体学习生活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开启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档案系统。

3.2建立多样性电子学习中心:高校的优势是拥有先进的教学资源,正好可以弥补中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可充分发挥高校各学科资源,结合线上学习热点,针对中学生教育特点,建立多样化电子学习中心,实现高校与中学教育的紧密衔接。其中教学资源形式包括制作视频课件、线上辅导电子化材料、互联网VOD点播、线上提供视频面授服务点等。这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远程教育学习,同时,也可第一时间严控中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安全性。

3.3实施一体化公共管理服务体系: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在线服务,建立完善的电子化生活管理体系,使用校园门户网站实现全方位的沟通管理服务,链接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需求,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生活便捷化目标。

4总结

第2篇

【导语】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市直各中学:  经市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将黄冈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资格线公布如下,请遵照执行。  黄冈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资格线

  注:1、各批次划定的录取资格线是指填报该批次学校志愿的最低分数控制线,不等同于学校实际录取分数线。  2、黄冈中学录取资格线以上考生具备填报黄冈中学志愿资格,录取时按照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计划录满为止,未录取的考生转入第二批次学校录取;黄冈外校面向县市招生计划执行生源所在地一中分配生资格线。  3、“五年一贯制”和“3+2”学校(专业)录取资格线为200分,中职学校实行注册录取。  4、黄冈市区以外民办高中录取时,若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报经县、市教育局批准后,可招收部分该批次线下10分以内的考生,但不准突破招生计划。

  注:1、各批次划定的录取资格线是指填报该批次学校志愿的最低分数控制线,不等同于学校实际录取分数线。  2、黄冈中学分配生在统招线下、分配生最低资格线上(含最低资格线),依据每一所学校分配生名额、分配生资格、考生志愿,按照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3、“五年一贯制”和“3+2”学校(专业)录取最低资格线为200分,中职学校实行注册录取。  4、黄冈外校面向县市招生计划执行生源所在地一中分配生最低资格线;黄冈市区其他民办高中面向市区外招生计划执行生源所在地相应批次录取资格线,若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报经市教育局批准,可在县市招收部分相应批次线下10分以内的考生,但不准突破招生计划;黄冈艺术高中、黄冈市菱湖高中面向市区招生计划若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报经市教育局批准,可招收部分市区第三批(一)线下10分以内的考生,但不准突破招生计划。

第3篇

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办法

南京市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统一组织,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1.招生学校按照录取工作的规定及程序录取。

2.学科竞赛、科技特长生采取提前加试、在中考成绩后填报志愿前录取的方式。只要考生加试合格、中考成绩达到规定要求,则直接被招生学校录取。

3.继续实行四普通高中招收指标生的办法,具体方案由市教育局制定。

指标生录取根据各初中校的指标数和考生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原市区普通高中的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按全市中考成绩排名前30%考生的最低分划定,其他区可参照执行。在控制线上未完成的指标生计划,返回统一招生计划录取。

2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规则

体育、艺术特长生专业加试合格、并且中考成绩达到规定控制线以上,按相关规定录取。

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规定为:体育特长生按专业加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或按项目阵容等需要录取,艺术特长生按中考成绩与专业加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学校未完成的特长生计划,返回统一招生计划录取。

3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方法

南京外国语学校根据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规定进行加试,录取时按照考生中考成绩与外语加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招收师范生的学校和职业学校,如有加试(面试)要求的,根据招生简章规定进行加试(面试),录取时在加试(面试)合格的考生中按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4民办普通高中按照公布的计划招生

完成后如需调整,增加人数不超过公布计划数的20%。相应批次平行学校志愿投档完成后,在相应批次普通高中投档控制线上由学校自主录取,并不得收取择校费。

在南京市第九中学、第三中学、玄武高级中学和南京大学附属中学4所双拥共建学校中单列“双拥共建生”招生计划,对军人子女在宁参加中考的,在相应批次平行学校志愿投档完成后,可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录取。

指标生和特长生的录取结果在网上公示。

考生能够正常录取、但要求学校退档的,不予办理。

第4篇

谁也不能忽视慕课革命带来的改变,但大可不必过于惊慌。慕课革命不是洪水猛兽,因此不存在革命的受害者一说。我甚至认为,慕课革命下,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慕课革命是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一部分,这次革命不仅让教育以慕课的方式得以呈现,而且产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现形式。这次革命带给整个世界的好处远大于坏处。

有些人说,慕课时代,多数学校都会关门。这种说法我不太赞同。如果说慕课对传统学校等教育机构有冲击的话,受冲击较大的是占据教育制高点带有资源垄断性质的教育公司、大学、中小学等。慕课会让它们失去垄断地位,并不会引起传统中小学、大学大面积关门。

之所以下这种判断,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等,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形式下,最有可能的是,当地老师不再主导上课,而是让学生上全世界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但学生要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互动。在这里,现场老师不是不重要,而是变得更重要了。

慕课会不会对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狭义地说,确实会对部分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如果教育部规定,学生在慕课上完成一定学分的课并且考核合格的话就可以拿到毕业证,那么中国很多二三本院校可能会出现招生困难。很多学校甚至有可能会逐步倒闭或被关掉。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来实施,因此也是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瞬间出现革命性的改变。

而且,虽然教育资源是可以分享的,但学校本身应该是个性化的。哈佛有哈佛的个性,北大有北大的个性。个性不同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同,所培养的人才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慕课只让全世界所谓的最好的十几个教授来讲授课的话,那么这也是一种悲哀。这甚至会变成,除了那十几个教授外,在这个领域别人的思想无法得到传播的地步。教育是一种事业,任何机构都有存在的可贵之处。

谈慕课必然会谈新东方。坦率地说,现在很多非刚需性的语言培训已经被线上培训取代了,而且这比慕课还早。新东方很早就实现了通过网络点对点教学生,也很早就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传送讲义、录音、视频等。当然,语言培训的面授方面还是会受到冲击的,新的参与模式在逐渐取代在教室固定上课的传统模式。但是,教学点和教师的价值依然存在。

其实慕课对新东方的冲击不是很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3到18岁之间的孩子们,还不太接受纯粹在网上学习,孩子的家长也不太接受。由于自觉性不够,孩子在视频上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缺乏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我问过中学生,他们觉得通过网上在家里学习非常孤单,集中不了注意力。

18岁以上人群,我叫做高度自觉人群,包括考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的这些学生,大部分会转到线上去,当然部分还会在线下,但未来一定会以线上为主。理由是,这些学生的时间本身就非常紧张而且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很高,在线上学习课程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就是要把这些课程最优质的资源放到线上去。而且线上基本是免费的。不过,我们线下会组织这些学生的学习俱乐部。这是我们面对自觉性人群要做的事情。

这样一来,新东方庞大的教师队伍就变成了学生的咨询导师,他们可以把课放到网上,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其实,一个老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很多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大课以后的一对一辅导,这些老师从教几百学生转为对学生个位辅导。教大课的老师依然还会存在,教大课属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

教育首先是教育资源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新东方在过去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教学资源、两三千万的学生数据、大量的师资队伍。这些在慕课时代,也就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是不可少的资源。因为技术能搭一个架子,但架子上放什么东西,是需要你来做的。不管架子多么漂亮,上面没有东西也是不行的。新东方的后发优势在于其20多年的积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并且把对教育的这种深刻理解用到移动互联上去。

汤敏的这本《慕课革命》主要讲的是,让中国人民最需要的课程在慕课系统中实现。它与美国的慕课模式不太一样。现在美国的慕课模式对应的是精英教育,全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教授在上面授课。这些课的目的用户是全世界想要听这些课的人们,以及美国想要听这些课的人。美国人做这个的前提是,教育已经基本均衡发展了,在每一个板块的教育体系都已经相对完整的基础上,让各个板块分享更加精英化的课程。

当然,中国北大、清华优秀教授的课也可以通过慕课向全中国的大学甚至中学去扩散。不过,就像汤敏在书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众化教育问题,如,中国最紧急需要解决的是中小学教育的不均衡问题,还有就是中国职业人士的培训,尤其是基本的职业技术的培训等。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国有很多,水平千差万别,有的职业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职业水平很高,有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还是小混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的慕课,先从这样的基础教育入手,来弥补中国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以及从职业教育入手,弥补青年孩子们从学校走出来,找不到工作这种问题。我是比较同意汤敏所说的,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这样的说法。

第5篇

不能让农村留守孩输在起跑线上

近日下村走访了解到,赣县石芫乡欣欣幼儿园是一所村级幼儿园,入园孩子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爸爸妈妈在外务工经商的留守孩。“不能让农村留守孩输在起跑线上”,当任了十数年民办代课教师的该园园长邱秀仔说,自从担任幼儿教师的第一天起,就在心里坚定了这个信念,并一直矢志不移的坚持着、努力着、奋斗着!

如今在商品经济大潮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下,社会上曾经一度出现“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读书无用”论;然而,在农村,一直以来,农民们一直都坚信一条真理“读书改变命运”,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说,读书上大学一直都是“鲤鱼跃农门”最便捷、最有效的道路。尽管现在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学费高,毕业后就业的道路也很艰难。但是,我们应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无法在就业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这跟其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所以我们就要一分为二地看农村的大学生不如城里的大学生的问题,这主要在于农村的孩子由于从小在学校受教育的条件、家庭教育的条件就不如城里的孩子,他们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就应该从幼儿教育开始入手,从小就让农村的孩子克服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以及普通话、外语水平、各种文娱活动及知识视野比不上来自城市的孩子等不利因素,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治贫先治愚。幼儿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没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就无法向小学、中学、大学输送高素质学生;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起很重要的作用,他对新鲜事物的兴趣爱好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萌芽,而且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就像一棵棵小树一样在成长,我们全社会要做的就是务必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想方设法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整治,投入设备和师资,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如注重在幼儿园适度地增加幼儿前书写和前阅读的能力训练;增加小学教育内容,丰富其课程的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等等。

笑铀

2014,01,23.

第6篇

关键词:微课程;自选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实践

G633.8

微课是近年来继微博、微信等社交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中职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趋势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中职教师也应担负起推动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的历史使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技术革命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一、微课程教学符合中职选修课堂的教学需要

1.教师提升选课修课品质需要采用微课教学

自选课程的立足点与核心课程是不同,更加强调“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即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可以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把原本在传统课堂上要教授的知识点或者实验实践操作过程用微视频课程的形式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业余实践去学习知识。教师利用微课程教学的好处不仅仅大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微视频教学的过程中不讲传授了知识而且布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一种任务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在选修课中就真正形成了学生主体实验操作,教师从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注,教师的身份也完成了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2.选修课教师的课时量不大使得采用微课教学成为现实

自选课程的课时量没有必修课程课时量大,如生活中的化学一课,为每周2课时,这样老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相对比较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现实中的老师制作一个微课视频远远比传统的备一节课所花费的劳动多的多,一般笔者除了自己编写微课脚本,准备各类实验器材,安排实验室拍摄场地,请同事帮我拍摄,还要自己用视频编辑软件编辑成作品,网络,给学生下达任务,没有一周时间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首先立足第一是教师本身技能水平,第二是有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所以在准备时间相对充裕的选修课中开展微课程教学是比较切合实际情况的。

3.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需要转变

当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离不手机和电脑了,互联网生活的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所以教师也迫切有责任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互联网是用于学习的而非单纯的娱乐,教师必须正确的加以引导,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学生业余的时间用来学习教师的微课程。

4.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和沟通层面

很多意见认为教师线上了微课程,学生学习了知识,那么教师的沟通会变得少了,但是笔者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恰恰相反。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教师的知识传授可以是启发式的,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提出,或者有很多奇思妙想提供。而且沟通不仅仅在线下的课堂上,也可以在线上的互联网上,教师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实现了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后,师生的沟通变得更多更有效了。

二、生活中的化W课程特点需要引入微课程教学

1.微课可以作为载体来体现生活中的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本身开设的立足点在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蕴含化学知识的事例,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融合,体现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微课视频这种课程表现形式给了教师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目的用拍摄视频的方法来再现生活实例,再现趣味化学实验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渗透讲解化学知识。微课给了这门课程寓教于乐的最合适载体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才华可以得到自主发挥。

2.化学实验可以提前用微课的形式预先传授学生

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学生人数众多,演示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采用微课程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上反复学习,避免了课堂上因为人多没看清楚教师的操作过程和没听清楚细节问题。笔者在教授学生制作手工皂,润唇膏,护手霜,天气瓶,叶脉书签等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微课程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新的积极的变化

1.使得选修课形式更加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

微课程的引入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为学生要完成一个作品,那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所以观看教师微课视频就显得很自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学习过程不仅变得有富有生活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2.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制作各类型不同的微课视频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真人示范拍摄视频,PPT录屏技术讲解知识点,制作flas演示化学反应微观原理,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这个职业的走向更强的专业性提供了空间。

3.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教师采用微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成了转变,有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了一种有任务驱动的混合型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线上学习知识,线下课堂上做中学内化知识,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将微课程和学生的互联网生活融合在一起。

以上是笔者在生活中化学这门选修课程中采用微课教学的实践所取得初步经验和反馈。微课教学给职业学校教师带来的既是一种挑战,更加是一种机遇,教师只有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微课视频,在自己本专业课程中形成整个微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大大增强教师这个工作的专业性,体现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无可替代的教学地位。微课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们都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 2013.4.1

第7篇

桥东区教育局、桥西区教育局、经开区文教局、下花园区教育局、市直有关中学:

经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研究批准,现将我市2018年市区中考考生填报志愿参考分数线公布如下:

一、普通高中

A批:市一中

1、统招生:586分

2、名额分配生控制分数线:556分

B批:市四中、市六中、东方中学(衡水中学张家口分校)参考分数线:430分。

C批:市二中、市十中参考分数线:380分。

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300分

艺体类等特长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00分

二、职业学校

市职教中心参考分数线:380分

市机械工业学校参考分数线:380分

三、注意事项

1、考生按照参考分数线填报志愿,因有些学校在参考线上有录取不满额的可能,所以参考分数线下考生仍可填报。

2、因参考分数线是按计划以一定比例划定的分数线,所以参考分数线以上考生有不被录取的可能,请考生依次选填各批次学校,以增加录取机会。

第8篇

【关键词】渔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当今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个别中学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已陷入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品德教育;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误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则已陷入重视知识教学、升学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中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形成的误区。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一、渔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渔村小学校,学生一半是渔民子弟,一半是流动人口,家长素质普遍不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日益重要,许多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极其懒惰,不善于动手动脑;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与感受,不善于与他人合作 ;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难时轻易退缩;意志力薄弱,经不起挫折;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动辄发脾气;上进心不足、厌学;集体观念淡薄,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帮助集体或他人;早熟、早恋;是非不分,易误交损友;卫生习惯差。

虽然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聪明活泼,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想象力丰富;讲文明,对人有礼貌;生活独立,会照顾家庭;兴趣广泛,接受新鲜事物快;重感情,结交广泛,善于交友。

二、渔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对学生优点与不足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心理特征与成年人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可以简单地用“好”和“坏”来判断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新形势下青少年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全方位地研究学生。摒弃旧的眼光和观点,用新的观念和标准来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他们。那么针对现实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向的措施来实施素质教育呢?

三、渔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建立一个优雅的环境。

学校应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如静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容、校貌、各种设施、设备等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发展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等),建设“花园”式的校园,布置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等,使学生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

(二)班主任注意加强学生德育和生存意识的教育

一是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教育他们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头蛇尾,而要善始善终。二是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狭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是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要使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为他们切实走上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四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在学校教育中,要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爱劳动,会劳动。五是教会他们学会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从大流。

(三)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把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生动、活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做易于让学生接受。

(四)在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设为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让他们掌握一些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处和心理咨询信箱。

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虽然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在预防,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实际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校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是班干部,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体质差,个人比较自闭,不善于与人交往,最后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休学。另一个是一位患癫痫病的学生。班主任为了他安全着想,在做操和体育课,都留他一个人在教室,同学们也不敢跟他私下相处。一个人他总觉得心慌慌的,于是就经常发病。每次自己觉得难受了,他就到卫生室,我慢慢跟他聊天,他紧张的情绪就慢慢和缓下来,本来想发作的病也没有发作。这说明要转移他的注意力,另一个他也要发泄。而发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人诉说。

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的学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学生有某些文题羞于表达,有些学生碍于颜面。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可以方便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的得以发现,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

(六)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第9篇

中国有13亿人口,为教育培训机构上了一份巨额保单,无论是学生、在职人士、学习型组织,还是学习型企业这些数额巨大的消费群,更使人们无法不看好这个行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中,教育行业的两个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窥探未来行业的发展模式

纵观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成为当前发展的两大形式。顾名思义,“线下教育”是指实体课堂教育,而“线上教育”则指互联网远程教育。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飞龙网中,传统线下培训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占了很大的主导地位,95%甚至更多比例的人是报名传统学校。由此可见传统的实体课堂教育比较符合国人的教育习惯,“小班教课”、“一对一授课”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历数新东方的发展,线下教育是其发展的关键内容,如现在持续升温的线下TOFEL、GRE、GMAT等辅导课程,若想进入新东方学习,提前一学期预订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线上教育近两年表现出的发展势头同样不能小觑,根据艾瑞咨询的《2007-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已达到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达到1220万,同比增长25.1%。以正保远程为例,2000年成立时最早运营的是中华会计网校,其后几年时间将网络教育拓展到其它领域。截至2008年,正保远程旗下拥有13家远程教育网站,线上教育占据了整个远程教育市场的70%左右。

于是人们不禁发出疑问:究竟什么类型的机构适合做线上抑或是线下?

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晨向记者分析道:“线上线下更多的是要看能否满足更多的需求和情况,比如互动性、娱乐性,这是在教育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毫无疑问,双方谁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便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助理副总裁王屏却认为:“在衡量教育产业的商业模式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因素带有学历性的东西、带有稀缺性资源。当稀缺性是自身最关键的竞争壁垒时,如若搬到线上,可能会把长远的饭碗给砸了。当北大、清华全部改成网校的时候,这种稀缺变成普遍时,那么学生将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所以以稀缺性为竞争核心的企业,不应该考虑当前社会上的主流发展模式,而应该坚持做线下。”

从此不难看出,所谓的线上或者线下,只是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而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商业模式与内容能不能比较快地低成本复制,并在市场中大规模推广,较快凸显商业价值。

政策的限制与支持?

谁都没有想到,民办中学的学生也能被清华大学作为保送生录取,但这恰恰在上海东方世纪学校高三女孩郭爽身上发生了。一个看似偶然的奇迹,却有着不寻常的意味:一度沉寂的民办教育不仅重回公众视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激起了人们对于民办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

然而早在2005年,中国教育界对教育政策、教育价值的模糊让整个行业陷入了迷茫的发展态势。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教育部领导批评教育产业化,公众在对“教育产业化”进行严厉指责的同时,有的甚至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产业化的产物”―――民办教育。在这种气候下,培训机构开始担忧起来:既然反对教育产业化,哪里还有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

于是那时人们惊叹于政策与产业的紧密关系。

对于上述担心,人们在北京理工大学前不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给出了答案。报告指出,公众所指“教育产业化”主要是不满于近年来教育高收费、乱收费,以及各种教育腐败现象。这与民办教育并无关联,这让关注民办教育的人们如释重负。

而近年来,从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看,政府似乎放宽了对教育的支持。上海市教委每年拨款400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的专项发展基金;而广东省也预备在5年内,每年对民办教育提供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杭州,所有民办学校的教师将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条件,可是很多政策依旧限制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

“比如学历教育一般来说都统计得很严,消费者没有太多的投资机会,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话,虽然说教育产业化,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任何相关的政策。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里面,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是职业大学?政府未能把职业大学作为一个典型。我不知道这是一个阵痛还是产业化的一个悲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这样说道,教育产业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把在职教育做成一个行业的长期出路时,便会发现国家在政策方面存在众多的不平衡。

而其中所言恰恰道出了目前教育产业在发展中的忧思。政府资源不松口,行业资源稀缺、发展潜质不大,反过来又制约了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尽管眼前有巨大的发展需求和空间,但基于对大环境的担忧、对自身竞争实力的担忧,民办教育办学者始终摆脱不了“看得见够不着”的忧虑。

第10篇

在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北京高中生陈晓丹在家里的电脑前上了一堂数列求和的网课,全程不到一小时,因为是直播课程,所以还与老师互动交流。

陈晓丹的母亲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孩子从小数学成绩不好,初中时就上过“一对一”的数学辅导班,“在线教育更便宜更方便”,一共500元的报名费,分摊到每节课不过十元钱。

因为没有房租、场地、人数限制,与传统的辅导班相比,在线教育课程人均收费低廉。同时,给教师的报酬相对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平台抽成20%,只要基数达到一定程度,每人三五块钱的“听课费”,足以让在线辅导教师获得丰厚收入。

通过吸引有较强教学能力的辅导教师参与,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相对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受市场规律支配的在线教育商业模式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习者能够快速地参与在线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认为,在线平台的便利不仅能够大规模地服务学习者,同时提供的高效沟通工具,也让参与者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在职教师该不该享有“应有的自由”

曾出台《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的南京市教育部门表示,虽然“线上辅导”是新生事物没被列入其中,但应该属于“在校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补习并从中获取报酬”一类,根据相关规定,是被禁止的。

比起获得高薪的在线教师。做着相同工作、传授着同样知识的在职教师却面临尴尬处境。北京某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唐荣(化名)认为:“教好班上的35名学生是我的责任,但是,如果我利用业余时间给第36个学生进行辅导,付出劳动不该得到相应报酬吗?”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在职教师参与在线教育“似乎不合情理”。如果把精力花在辅导班赚钱上,还有什么心思去做好本职教学工作?这样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严禁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定》,其中并没有对在线教育平台作出规定。记者联系教育部,提出是否应该明确在职教师参与在线教育边界等问题,得到的答复是“相关问题还在研究中”。

规则赶不上变化,现实却容不得迟疑。有一种声音认为,对公办在职教师的管理是一种“专买专卖”,几乎“垄断”了教师个人的所有时间。事实上,任何职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本人应享有对工作以外时间的支配权利,而教师就少了这种“应有的自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此强调:“面对在线教育产生的问题,教育部门无法绕开,必须尽早进行深入调研,不能让管理、规范一直落后于现实。”

“持续变大”的在线教育能否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

记者在一家在线教育网站上看到,“旨在打破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格局”的字样被放置在页面的醒目位置上。而实际上,在线教育能否真的帮助偏远地区的师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呢?

记者调查发现,某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宋利峰的学生中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占比最大,远高于大城市,他表示,这些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借助在线教育平台,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新题型和新思维。

那份来自王羽所在的在线教育机构的声明提到,如果把自己看成是一所中学,它将无疑是一所中国最大并在持续变大的学校,因为目前每天已有超过10万中学生在线上学习。

“持续变大”的学校,到底有多大?根据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速途网在线教育报告预测,中国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将达到1885.9亿元,且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

“为广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甚至个性化服务,在线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黄荣怀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再满足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大力发展在线课程,并让每一位同学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提升教学吸引力。

第11篇

关键词: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人们的学习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函授教学模式亦或简单的结合网络课程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现代化学习需求。这为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正所谓科技改变教育,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进一步探寻成人函授教育教学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是顺应时代之必然,亦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成人函授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成人函授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多数采用传统的“面授+自学”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平时自学,假期时间集中面授和考试。随着远程教学模式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已有部分高校采用了网络教学和函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与单一的网络教学和单纯的面授教学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现行的网络课程和函授课程大多是基于传统教学理念构建而成,形式变化背后依然是“新瓶装旧酒”,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不管是网络教学还是面授课程,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的传统教学形式,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自主性未得开发,未能发挥成人教学的“成人性”。二是教学资源实用性弱。网络课程和函授课程所选的教材多数具有“普教性”倾向,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材种类单一且多数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网络课程结构单一且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成人学生的应用性需求。三是教学管理不规范。多数校外教学点追求办学规模和生源数量,却忽视教学质量,缺乏准确的定位和办学理念。同时,教学管理理念和办公模式仍然相对传统,科学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偏低,对教学过程监控不足,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自动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等现代化管理理念不符。四是学员自学能力不足。随着远程教育平台的普及以及自主学习概念的深化,很多学校的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课程。然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习者因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足,而无法获取真正适合自己实际需求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此外,有些网络教育平台也支持在线小组学习,但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实际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二、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的优势

(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发展,是优化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的有力举措。与普通函授教育不同,接受成人函授教育的学生是已经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成年人,这就对成人函授教育教学提出了更为特殊的要求。新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场所不再只是课堂,学习的资料不再只是课本,学习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因此只有主动引入新技术、新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现行教育资源,从师资配备、教学方式、课程教材等方面协同创新,才能有效促进成人函授教育供给侧改革。

(二)解放学生自主性,发挥协同创新能力

成人教育中学生的特性是成人教育区别于普通函授教育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解放学生思想,将学生协同创新的能力释放出来。“成人函授教育所强调的创新与普通高等院校提倡的创新不同,更侧重于知识运用的创新,强调创新性思维,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1]通过线上线下即虚拟学校和实体教学深度融合的交互式学习,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空气中时时刻刻处于学习状态中。正如陶行知所言: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师的引领性才能得以彰显,教师即能由“灌输型”转变为“导学型”,实现因材施教,协同创新。

(三)以“学习导向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国成人函授教育的发展主要属于外延式发展,即通过扩大教育机构数量来实现招生规模的大幅度增加,这使生源质量受到一定冲击。在现实中,有不少的学员是单纯以获取文凭、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为功利目的的,这种混文凭式的“学历导向型”学习模式,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与“学习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生关系,即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助于对“学习导向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同时,“学习导向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推动成人函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成人函授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逐步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提高成人函授教育质量一方面需要改变学生自身学习心态,转变成教学生的思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调整成人函授教育供给来适应社会发展和引领学生观念的转变,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教学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学习,让具有不同才能的人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以实践创新提升成人函授教育质量。

三、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的基本途径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元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强调在带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创新行为,无论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必须全面贯彻‘协同创新’这个理念。”[2]我们的成人函授教育的创新,只有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成人函授教育教学的协同创新,彰显成人教育教学特色。

(一)树立现代化成人函授教育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成人函授教育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价值观,它将直接影响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发展思路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方向,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成人函授教育作为我国函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高校边缘化,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一些办学者创收的途径,也成为学生轻松提升学历水平的手段,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人函授教育质量每况愈下的现状将倒逼教育主管部门和管理者进行转型。树立成人函授教育现代化办学理念,一是要基于成人函授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将成人函授教育与普通全日制函授教育办学理念区别开来。不能简单照搬和模仿,要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系统化重置。遵循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关注成人学生的差异性,树立以成人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思路。二是要适应当前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教育管理者要有互联网思维、开放进取精神和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加大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引入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开发线上线下课程学习资源,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现代化成人办学经验,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成人函授教育发展之路。

(二)构建“云教育”下的移动学习资源系统

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成人函授教育协同创新的基础。“云教育”作为一种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信息边界,可自由上传和下载资源,让不同学习者在一个共享虚拟空间,得到海量教育资源,可与全国范围的成人学习者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云教育”突破了传统网络远程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传统远程网络资源的再升级。“从校内共享向校际共享,再到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化共享,只要是云教育平台上的资源均适用于移动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对于探索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教学技术的应用,当前我国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而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调整。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人员积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社会传媒的先进理念,以“云教育”思维为契机,深入探索优化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优势,让学习者随时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实时学习,与不同地区的成人学习者组成“云课堂”、“云社区”等个性化移动学习空间,学生像进入学习超市一般,可自主选课,按需选课,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集思广益,协同创新,形成一个移动学习的循环机制。

(三)打造“回归实践”的开放性课程

应该说,任何一个单一的教育组织都很难掌握所有的教育资源,成人函授教育的对象本身具有职业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本工作单位的优质资源。因此,线上线下的协同创新教学不是将原有单一学校教学资源的重新打包上传,而是要实行“开门主义”。一方面,加强线上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应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平等开放、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借助互联网实现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跨学校的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校校协同、师生协同、生生协同,注重不同个体间工作实践的互补。以此来“改变分散、封闭、低效人才培养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4]此外,成人函授教育的供给者要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广泛合作,在不同行业和高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合作联盟,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线下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成人函授教育的培养要从重理论回归实践。“实践智慧是对学理素养的超越,它渗透在学理素养的具体应用之中,将学科的话语体系与特殊经验感觉有机结合在一个鲜活的情境中。”[5]成人函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学与成人学生本身鲜活的职业实践相关联,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课堂可在学校教室,也可在学生所在的工作单位,可采用名企名人参访、实地调研、现场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有理论导师也要有实践导师,充分践行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扩大到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每一个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实现创新创强。

(四)培育创新型的师资力量

创新型教师资源是实现成人函授教育的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的根本保障。创新型教师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和协同创新素养的学生。有资源不等于会使用资源,只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了搜索和使用有效资源信息的方法,才能实现线上多元化教学资源与线下的实践教学充分融合,从而促进协同发展。提高成人函授教育质量,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成人函授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之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教师只有掌握线上线下协同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不断学习新科技新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性,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对所从事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增强自我发现问题的意识,带着问题再学习、再实践,便能实现实践与知识的融合。总之,从成人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平衡好管与放,将线上与线下的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授之以渔。

(五)创新教育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体制是成人函授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目前成人函授教育考试多数依照普通全日制本科的标准,即平时成绩加理论量化考核,是一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核评价制度,显然并不适用于成人教育。因此只有创新教育考核评价制度,才能督促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改革创新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提升成人函授教育质量。创新成人教育考核评价制度需要从学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3个维度进行,既要注重结果性考核,也要严格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对于学校管理者,主要考量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教学信息化程度、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教学培育计划的实用性等方面;对于专业教师,重点考量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线上线下互动性、教学创新能力、指导能力、责任意识等;对于学生的考试考核,要关注成人学生实际,应设置多次考试时间和多元化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可自主进行网上自测和考试。考核重点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增加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传统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发展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将结合现实条件和实践经验对本文提出的线上线下协同创新途径继续深入思考。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是本课题研究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白云华.成人函授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2):98 ̄103.

[2]王秀丽.用“协同创新”思维促发展[EB/OL].(2014 ̄10 ̄30)[2017 ̄02 ̄21].

[3]李桂英.基于云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4]黄正夫.基于协同创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 中学 德育

正文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大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领域均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那么在当前的信息网络时代,能否借机改变当前中学德育教学的现状,以重塑中学德育课的新形象,从而切实有效地发挥德育课程的德育价值?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当学生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

二、调整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

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网络技术的竞争,以取得对外传播信息的优势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德育传播策略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互联网+教育”必将带来教学内容供给上的重构,因为此时将会彻底改变教学内容的来源及构成,教材与教师尽管依旧是教学内容的来源,但已经不可能是唯一来源,甚至可能不再是重要来源,线上的课程配置或将成为每一所学校课程设置上的常规性配置,再加上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一定数量的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的教育服务产品,而且学校本身也可能主动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寻求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的对接与互补,届时中学德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教学内容的获取渠道显然会更多更广。

三、优化德育环境,实现“互联网+德育”教学

1.规范网络秩序,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

网络目前确实有不少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看,它又有着深层次的存在价值,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它连通世界、获取信息。“互联网+教育”对整个教学环境的重构是必然的。学校将不再仅仅是目前的数字校园,而要转型升级为智慧校园,学校教学系统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持下与师生教与学必备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从而构建了全新的学校智慧教学空间。对中学德育课程教学而言,这一智能化的智慧教学空间就是我们德育教学必然置身的新的教学环境,德育课教师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空间内,通过搜寻海量的德育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德育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实现德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2.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加快推进,如今不少学校在已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智能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当“德育教学+互联网”成为德育教学的常态后,大家都能普遍感受到互联网在教学中可能发挥的巨大功能。因此,中学德育教学要实现“互联网+德育教学”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黑板+粉笔式教学”----“PPT教学”----“教学+互联网”----“互联网+教学”。目前“互联网+”时代浓烈的社会氛围的催生力量以及国家层面的行政推动力量,为“互联网+德育教学”的早日到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3.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实效性

(1)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数字图书馆、网校等相继出现。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3)让网络成为学生创造研究的“健康舞台”

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适当的利用,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征。在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我们要借此东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学会一种研究方法,一种运用网络提供的全新手段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适应本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总之,在这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这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 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