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08:1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什么是微视频
什么是微视频呢?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1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式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有许多学校,也有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微视频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地探索它的运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也有重要的应用。
二、微视频的作用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创新途径,微视频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不同于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的授课形式兼具精干精练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物理教学。微课程还可以直接存储,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可以再次拿出来观看。每个初中物理微课程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解说,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初中物理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出现,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应积极适应微视频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实现实时教学,衔接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越是成功的微视频教学,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量身定做的微视频资源,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打开资源学习观看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解放了传统课程中的桎梏,同时也让初中物理教学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大,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实现灵活学习,重点巩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视频的发展将有效补充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构建更为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微视频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框框,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微视频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微视频最终的呈现方式是“数字格式的视频”,可以存储,在学生有需要时观看,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加深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拓宽,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自己专业不断成长的同时对自己制作或收集的微视频进行完善和提升。
三、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无论是物理的新授课、验课还是复习课,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所制作的微课都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并以因材施教、适时适度为原则。
1.课前预习,激趣为主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话题、一个知识点、一个实验,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如录制为同学预习而用的微课,一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然后给出自主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迅速引进学习的角色。如讲《浮力》一课,我在给出了潜水艇的图片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后,再给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浮力?它有没有方向?②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③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给出一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玻璃杯、细线、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正方体)、木块。
2.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地方由于实验设备或是安全问题,很多实验由做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甚至是讲实验,效果极差。例如:在教《大气压强》一节的托里拆利实验,用水银柱测大气压强的值,因为水银挥发后有毒,不利于初中学生操作,所以利用微视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还可以看到当长玻璃管改变倾斜程度时,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不变的现象。另外,对比水银,视频中还用常见的水来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水管至少要10米多……在惊讶声中,学生对此印象极深。这样变抽象为具体,教学效果较好。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现象(观察)条件(认识)过程(分析)规律(归纳)应用(综合)。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时,插入一段微视频,配合视频讲解,学生不仅知道了实验的操作要求,而且理解了实验原理,知道了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不变,使得教学更加紧凑。在总结阶段,请学生寻找一下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基于生活,学生说的都是一些类似现象,通过微视频播放了几个不同的场景,显示了大气压强的作用,如用吸盘搬运玻璃,注射器吸药液,拔火罐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些也是语言和图片达不到的效果。
3.重视生活现象,凸显物理规律
物理源于生活,许多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物理规律,初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既不丰富,也不善于观察分析,微视频中可以把相关的生活现象反复重现,激活学生的记忆,并感受和体会其中抽象的物理规律,例如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对初中学生理解相对运动是难点。用微视频播放一段:两列并排停着的列车,一个人从车窗观察另一列列车时,以为自己的火车在缓缓出站,结果是另一列火车在出站,而自己坐的火车还停在原地……。熟悉的画面和感受,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整合实验复习,规范实验操作
在期末、中考复习时,时间都非常紧张,尤其是复习实验。许多重要的学生实验没有时间重新做,但通过微视频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回忆,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步骤,比较不同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对实验归类,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例如:测液体密度的实验,时间久了学生就容易出错,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是先测空杯的质量,再测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测杯中液体的体积,就可以算出液体密度了。这样测得的液体误差较大,在复习时就通过微视频对该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5.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自学水平
微视频因其具有短小精致、便捷的特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动态,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微视频教学,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品质。为了便于教学,将相关的微视频用flash课件进行集成,课堂教学流程很清晰,师生使用更方便,而且为了检测微视频教学的效果,课件还加了学习任务单,通过相应练习,检测和巩固所学,帮助学生课堂学习效益最大化,发挥微视频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基于以上微视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验,体会到微视频在我们物理课堂教学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对待,凡事有利必有弊。例如:微视频拍得太长,一节课里使用太多,都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极大地减弱了微视频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感觉到,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微视频录制时对许多情况作了预设,但教学实际中会有许多意外事件的生成,必须依靠教师的灵活处理。再例如:一些易于课堂演示的实验,为了省事,也用微视频代替,虽然也有效果,但是总不如课堂直观的感受更震撼人心,毕竟教师亲身示范,言传身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提升教师自身教学信息化素养也是微视频教学时代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发展要求。
且思且行,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微视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是近些年中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于初中教育来说,受到学生特点的影响,也给微课的融入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微课的有效实施,教师要从互联网平台上入手,突出微课的特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主要包含了教育目标、内容、活动以及互动等部分。第一,微课视频有着内容短小且精炼的特点。从最为明显的特点上来说就是视频形式的多样性,如光盘、内存盘等。第二,从重点内容入手,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微课教学中视频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能够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的效果[2]。第三,在微课教育的不断发展下,其实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上入手,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巩固好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第四,在微课中学生能够积累物理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微课的教学视频,实现了学生随时学习。这种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与水平[3]。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措施
1.借助微课视频来向学生渗透物理理论与内涵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有效的设计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学习好物理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内微课验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出微课教学平台。第一,要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并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第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多媒体中,借助视频来为学生展示出实验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理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在课外运用微课视频,以此来对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如,在教学《声音》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课外视频导入上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创建出有效的教学平台。第一,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要求学生进入到班级交流群中,并在交流群中上传教学视频,利用钟表在盒子内与盒子外声音的变化大小进行导入,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源来对视频中的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并上传到交流群中,实现群内交流的目标。第三,教师要在学生完成验证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物理现象探究。教师要做好利用与开发工作,创建出有效的微课视频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即时交流,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
3.借助微课来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实际生活入手,运用好微课教学内容,主动将学生的生活与物理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工作,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以此来充实物理教学。在面对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且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4.借助微课来展示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整合实践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应用现状,首先针对课程教学整合需要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现阶段主要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之后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措施,尽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在国内掀起了热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都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多媒体上,例如通过幻灯片进行教学、视频教学等,这种应用知识应用了信息技术的皮毛,根本没有触及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根本上不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相关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从欧洲流传进中国的,起初欧洲提出课程整合主要是为了彻底解决分工导致的知识和教育片面化的问题。课程整合是将学科中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程安排中将尽可能的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目前,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主要有两个整合论,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无论是大整合论还是小整合论都是以具体的学科教学出发,重点关注教学过程中信心技术的实施。充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体进行融合,对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学科进行重新研制,建立专门信息化课程文化。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育方面,物理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初中区里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都没有更加深入应用。
2.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物理现象会产生直接的兴趣,目前中学使用的物理教学方式都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拥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利用其独特方式创设出鲜明、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更好的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比如教师讲解第三章声的世界中“声音的产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大自然中的声音,充分感知不同声音的来源与声音的特点,播放空灵大自然中的鸟叫声、繁华都市夜幕下的吉他声、优美高雅的钢琴声等,然后提问学生:“你能分辨声音来自哪里?发声体是什么?”设置出合理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在网上的查找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并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吗,发声也停止。通过这种信心技术来传达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与理解一些复杂难懂的物理概念和相关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动态的画面和形象的声音,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利用信息技术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
物理教学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大力思考方式,建立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超大的信息量且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好的模拟或者将一些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呈现在荧幕中,弥补一些实际教学试验中的不足之处,增强实验的可感知性,突出实验的效果,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讲解第四章多彩的光中的光的传播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模拟日食、月食等现象,而这一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方便的演示给学生,利用图片或者短视频来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照在天体中的位置按照实际的情况运转,这样在动态的现象再生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在什么地方产生和形成什么现象。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就是“没有摩擦力的光滑表面”。而现实中是不存在这一表面的,这些都需要通过电脑模拟来进行向学生宣讲,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等物理状态在现实中都是很难或者无法做到的,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模拟出来,应用形象,生动的动态表象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探究这种理想化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现阶段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信息技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教育界,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整合成为现阶段学校探究的重点,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31-36
[2]陈春德.初中物理课堂如何用信息技术加强实验探究教学[J].商,2014(8):288-288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应用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都比较高,因此也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当前,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我们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在微时代中,各个行业都有了自身的发展节奏与发展速度。在教育领域,微时代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各个学科都开始广泛地应用微课,教师也将微课作为了自己的一个新的教学挑战与探究领域。近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是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仍然是以往那种^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讲解物理知识时比较枯燥,学生学来也觉得极为乏味,很难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将微课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便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
一、微课的概述
(1)微课的内涵。微课简言之就是微型课程,诞生于美国,以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际记录,将其中的重点部分剪辑成片段,在课堂探讨中可以进行应用,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具备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传统的教学进行比较,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最终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可以对比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2)微课的特点。微课的时间普遍比较短,时长一般都是在5至10分钟之间,在短时间当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进行集中,内容也比较精致,微课主要是围绕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讲述的语言也比较生动和简练,表达的主体也是非常明确的。微课的容量非常小,很方便的就可以进行下载,播放的时候也是非常流畅的。微课的资源比较丰富,其具体的情境也是非常真实的。
二、高中物理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可能会形成制约,课堂时间也会形成限制,因此在大多时候,物理实验课程并没有得到实际实施,很多学生都没有亲眼观看实验的过程,因此学生会质疑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利用微课,可以将这种情况进行解决,微课可以将实验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实验的时候,可以将实际过程拍摄下来,利用网络进行实际直播,可以有效的融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
微课的实现基础就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某个教师的专属,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如果长期接受一个教师的教学,会产生疲劳的情况。利用微课,这种情况可以得到解决,利用网络的连接,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使高中物理教学充满新鲜感,使学生对高中物理更加具备学习兴趣。
三、高中物理课堂微课的运用实践
(1)利用微课设计物理教学中的实验。高中物理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向学生将枯燥的概念进行真实的展示,但是并不是所有实验都是有条件去完成的,此时我们就需要运用微课。教师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例如在讲解光电效应的相关概念的时候,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直观的观察到实验,如果进行实验,需要考虑很多的外界因素,周围气候的干燥程度需要进行考虑,如果周围的气候太干燥,在实验过程中,锌版连接的过程中会张开,电荷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被中和,导致实验无法继续下去。如果使用微课,学生可以直观的观看视频,不会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记忆。
(2)在课前预习当中微课的应用。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高中物理的特殊性,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微课,引导学生去预习,例如在学习“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曲线”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想描绘小灯泡伏安特,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去测量?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会去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压,用电流表去测量小灯泡的电流。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学生可以联想到接法可以使外接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向学生演示实验,在电源上接上一个已知阻值的小电阻,利用外测法将其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让学生求出具体的电阻,和给出的电阻进行比较,随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电流表内接,让学生结合实验的结果,找出具体的发生原因。以视频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际示数,最初实验测得的电阻,总结出具体的规律。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视频,可以丰富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自己去总结规律,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让他们去理解实验,在另一个角度上,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节省课上的时间。
(3)微课在课后学习的中的应用。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差别,一节课下来,学生并不是对每一个知识重点都可以全面的理解,一些学生消化一些物理知识会感到很吃力,教师也没有足够时间去反复的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这个时候,学生在课下,可以下载上课用的微课视频,自己在课余时间进行温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微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微课的编写。制作微课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微课的重点,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的预期效果也无法达到。微课的实际内容既要把握重点又要把握难点,要重视备课环节,和微课相关的教案要给予重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
(2)要具有针对性和重点。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微课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深入讲解,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并且及时进行有效的讲解。与此同时,对于物理难点,教师要进行细分,将各个难点进行突破,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有趣性,让学生开始喜欢上物理课。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当前的教育界,最为主要趋势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努力接受新鲜的事物,这样一来,才会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微课中最常用的视频教学法,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物理教学给人枯燥、单板的形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他们发现物理学科的兴趣点。
五、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学奠定了学生以后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面对问题他们习惯依赖教师,动手和动脑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利用微课形式,可以有效的将上述的情况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发现高中物理的奥妙,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微课教学,将其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物理是高中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关注学生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究调控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策略,努力使学生的心理意识保持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更好地贯彻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本文谨以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为例,谈谈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调控策略。
1 构建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在决定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诸多要素中,心理情感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起来既枯燥又难以理解,充满抵触心理。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发挥教学艺术和智慧,将电磁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设与之相对应的、富有新意的生动教学情境,使抽象性、概念性很强的物理知识衍化为生动具体、形象有趣的环境和片段呈现给学生,以情境带来的新、奇、趣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强化学生的思维启迪,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情感。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定律内容和解析表达形式,更要让学生理解电动势与初中接触到的电压有什么本质差别,电动势、路端电压、电源内阻、电路外阻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果在教学中直接讲授,学生的学习主动情感往往不甚浓郁。于是笔者以下面的方式构建教学情境:先取出一节新的一号干电池,用多用表测量电池电压为1.5伏,将其与额定电压1.5伏的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闭合开关后请同学们观察灯的亮度――学生回答“很亮!”;然后再取出两节用过较长时间的一号干电池,串联后用多用表测量总电压为2.8伏,将这两节串联的电池替换前面的那节新电池,请学生猜想开关闭合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大多猜想:“小灯泡会被烧毁”或“小灯泡要比前面亮得多”;但是闭合快关后小灯泡不仅没有烧毁,反而比前面一次暗得多。与学生原来猜测结果完全相反的教学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疑问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对相关内容的观察、联想、猜测、探究、交流之中,相对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在兴致盎然的状态下踊跃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
2 积极组织实验探索,引领学生学习情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精神,更能够引领学生的学习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远意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电磁学教学中要精心筛选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对实验器材、条件和要求的重新规划,合理将其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判断实验结论,充分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积极情感。例如:“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是恒定电流一章的一个验证性实验,教材给出了实验所用器材和标准的实验电路,如果仅仅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显然缺乏挑战性,既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情感。于是,我们将此实验转化成探究性实验,提供的器材包括: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约1.0Ω),电流表G(满偏电流1.5mA,内阻10Ω),电流表A(量程0~0.60A,内阻约0.10Ω),滑动变阻器R1(0~20Ω,2A),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定值电阻R3=990Ω、定值电阻R4=9990Ω,开关S和导线若干。要求学生以测量准确和操作方便为前提分组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样的实验,没有像教材那样提供现成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也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彼此启发,集思广益,引发灵感,结合已经学过的电压表改装和电流表、电压表准确测量范围等知识,分析、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并对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由于没有条框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探索和发现中潜移默化地奠定了遇到问题自觉动手动脑的思想基础。
3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发展学生学习情感
新课程突出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标志的新型学习方式,是营造学生积极态度、畅快心情、活跃思维和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发展的行为诠释。高中物理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调控学生学习情感的切入点,潜心引导学生就物理教学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用探究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推动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向“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化。力争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快乐的学习心态,在能动的探索中发现物理基本规律、把握各种影响因素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认知体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情感素质。例如在学习了“复合场”知识后,我们出示习题(如右图所示,匀强电场E的方向竖直向下,匀强磁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让三个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油滴M、N、P进入该区域中,M进入后能向左做匀速运动,N进入后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P进入后能向右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分析三个油滴的质量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中蕴藏的各种物理量间的平衡关系,分析总结处理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彼此的交流,学生逐步发现了下面的等式关系:因为N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必有Eq=mg,可知三个油滴均带负电;由此推出对于M,有Eq+qBv=mg,对于P,有Eq-qBv=mg。从而得出mM>mN>mP的结论。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特点和性质,使“复合场”中等量关系的分析过程铭记于学生的脑海中,而且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思考合理性,锻炼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认同。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愉悦学生学习情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总是要借助直观的、动态的表象去理解和认识抽象的、静止的事物,这种认知方式与生俱来,且要伴随一生。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要时期的高中生而言,其物理课程学习必须通过理解、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这就使得借助直观形象成为发展抽象思维的便捷之路。由于高中物理电磁学的许多教学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的感性材料浅薄,学习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不易理解。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给高中物理教学创设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平台。我们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使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交互传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促使学生的认知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地进行深度思考。“楞次定律”是学生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理论指导,也是电磁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往往因为对定律理解的不全面、不严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种种偏差。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以flash课件分步骤演示“产生感应电流磁场的变化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两个磁场的动态平衡关系”,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展开教学。新颖、直观的视频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衍化得仿佛触手可及,使教学的诸要素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形成相对的优化态势,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本有源,内心既好奇又兴奋,兴趣和思维一下子被激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愉悦的学习情感和主动的心理情绪,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5 实施恰当激励评价,巩固学生学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