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8:3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职教育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职业素质优良、业务水平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教育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目前的师资状况,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着重培养年轻教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积极培养在校的优秀学生,发展潜在的青年教师队伍。
3.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内的科研和技术会议,使他们能够紧跟所在专业的技术发展,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4.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高层应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内资深员工联系,聘请他们为客座教师或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从在校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过渡。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效教育,应特别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相应的职业场所。只有在真正的或高度拟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有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和联系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两种方式。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应着力建设“课堂教学——课堂实验——培训基地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高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改变了传统知识的传输形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制作实践教学课件来开设需要付费的课程,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让远距离教学变为可能,同时还能够筹措经费。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让企业看到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能力,愿意提供资金给学校购买相关的设备,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企业也可以从培训的学生中选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双赢。如此以来,学校通过自身投资,并向社会筹措资金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的顺利发展,也能缓解学校投入新技术的资金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建设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步伐。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更好运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表示,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丰富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实行专兼职结合,到企事业单位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传递到学校中来,适应学校培育具有实践能力学生的需要。最后,为了实现教师一专多能的目的,应当让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实现良性过度,不强调二者之间的界限。通过《意见》我们可以得知,高职院校培育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势在必行,也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应用起来,但绝大部分教师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都难以完全适应。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教学。事实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就必须先具备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动态,并将其运用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仅仅学习一些多媒体教学技巧或者计算机应用技巧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时,要先让教师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尽管将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运用到了课堂中来,但是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不会因为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而替代,反而显得更为关键,特别是教师选择哪种媒体进行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和方法,都更值得深思和探讨。其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明白培训的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侧重点在哪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培训时应当注重教师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两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合理、科学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三、高职实践教学中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除了在财力、人力的培训上以外,要想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具备针对性,从而让他们更为得心应手。首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的应用。虚拟现实系统可分为全介入式交互系统、混合式交互系统和非介入式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在目前而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经用户使用后评价极高,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它属于更高一级的系统。其次,视频技术的应用。视频技术是最近运用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场面再现的真实感受,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起到了相当强的教学辅助作用,它不仅包含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媒体的多重优势,也吸收了传统影视技术的优良特征,让教师在上课时更为得心应手。最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发现,一些设计到零部件的立体感、抽象感的知识,只通过口头传输或者在黑板上描绘,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给学生呈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让旧式的挂图清晰化、简单化,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直观的画面,教师在讲授时也更为轻松。因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充分的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来支持整个教学过程,将会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友维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 应用;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进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这几年由于我国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高职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高职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应用优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备优秀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很大一部分很单调、很枯燥,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普遍较差,上课时候精神不太集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将譬如煤矿开采过程、通风原理这样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逼真的呈现出来,激发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工具,教师可以进行课后辅导、答疑,也可以同学生进行交流。因为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减少了,更能畅所欲言,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又起了进一步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经费
我院是一所以煤炭专业为主体的高职学校,煤矿开采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日益更新,购买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教学经费,而高职教育又要求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师必须把最新的技术方法教给学生,教育经费的投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时候我们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需要通过大屏幕就可以把最新的技术、设备、方法演示给学生看,在学生面前进行重复多次、逼真的演练,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经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我院高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应加入投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后勤保障
随着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我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高职学生从当初的几百人迅速上升到五千人,但学校基础设施的配备已经不能满足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需要,不能提供有力保障。学院应该加大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对社会开放学校的现有资源,如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收取一定的租金和其他费用;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在相应领域有偿开设各种技术课程的培训;最好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学院提供相应硬件设施和资金保障。在购置相关硬件设备的同时,学院应派专人负责现有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同时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收集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整合教学资源,以确保其合理使用。
(二)思想观念上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不够,应加大宣传,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
在我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形成一个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的良好氛围。我院对教育技术的重视不够,即便是有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条件,许多高职教师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方法的影响, 认为大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讲演式,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教师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高, 也就难以为学生树立榜样, 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课件质量普遍不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应加强培训、协作,提高课件质量,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能力
我院年长的教师从事教学多年且大部分都在一线工作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但是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不够,导致课件质量较低,在上课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年轻的教师在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方面比较在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较好,但是缺少教学经验和一线工作经验,这就导致他们制作的课件整体质量也较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学院应该注重实效,积极组织并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既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方法、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又能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队伍。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培训方法、培训途径、培训模式上不断探索与研究,确保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培训后,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经验,集体备课,共同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件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高
>> 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反思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高职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 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 旅游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向研究 基于“互联网+”下的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互联网+”下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 中职与高职教育信息化失衡问题研究 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要素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云计算在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现状与思考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2]陈琳,李振超.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8-41.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EB/OL]..2012.9.3].
[5]Hirsc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5,102(46):16569-16572.
[6]刘成新.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5-17.
[7]王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3):258-262.
[8]霍秀珍.安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J].金田,2013(7):261.
[9]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高职;高职教育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引进,促进了高职教育中高职教学的不断更新和改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层次的技艺型、操作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何实现将多媒体引入高职教育的过程,是当前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可直接输出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些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现了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超文本化、教学过程交互化、教学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及全天分侯教育等。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完成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高职教育及其特点
2.1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此相适应,高职教育的内容强调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不管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能,要有效地获得和掌握,都需要学生会学习。 掌握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有效地获得技能并提高技能水平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反复练习是技能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此外,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课堂上提供的时间和学校提供的练习机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抓住机会,创造机会练习,这不仅能增加学习的时间,还可以接触到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技能呈现的方式,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2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应用”,培养技艺型、操作型技术人才的整个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有系统的工艺实习、工场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强调基本技能训练和在工件制作过程中得到全面技能培训。因此,高职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与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高职的传统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3.1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必然性
多媒体教学中利用CAI课件实现了问与答、分步骤演示、灵活的查询和仿真教学,模拟试验等功能,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可以模拟考试.可用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复习、练习、测试和模拟试验等。多媒体教学具有集成性、形象性、直观性、可控性及信息量太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用、高效。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程序化教学和人格化的教学理论,为因材施教提供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1)近年来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使生源质量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入学成绩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这样就存在着基础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2)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修改教学计划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这样课堂的容量、难度相对加大了。
(3)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各地原中等职业院校升格后转为普通高等院校,校舍、师资、资金均相对缺乏,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也不足,使得学生的技能性训练受到很大的限制。
根据目前过高职教育的现状,解决这些矛盾的突破口就是更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能的机会。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就是其中很好的解决方法之一。
3.2教学媒体运用法则
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安排和组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及其他教学资源,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这就需要进行对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教学设计。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各个知识点到达教学目标的程度,所以要重视教育媒体运用方法的设计,以取得较优的教学效果。具体应用中教师首先必须正确地分析每一种教学媒体在完成各种教学目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是有效发挥教学媒体的长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要优化配备关系,注意把握出示时机。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长和高职教育强调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课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实习。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给高职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高职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多媒体与高职教育的最佳结合形式。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数字信息技术系;陕西;西安;710068)
参考文献:
[1] 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
[2] 王彦超.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误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第20卷 第8期.
[3] 徐晓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 张援朝.多媒体组合教学与高职教育教学法[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1997年第1期.
[5] 刘强.多媒体技术创新《机械制图》课堂教学[J].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2005年2月25日.
[6] 王学玲.现代媒体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交通职业教育.2010年第10期.
[7] 丁兴富.教育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3)[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9期.
[8] 张文.浅谈高职高专通信工程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问题;改进方措施
1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起点低观念落后,教材建设的认识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许多观点和方法主要还是来自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双师型”教师缺乏,教材的编写很难一下子从本(专)科教育观念上转变过来,导致教材的编写体系没有彻底的突破。因此,不管是当前还是今后,高职教材都需要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不断加强。
1.2沿袭传统学科体系,未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高职高专教材仍以学科体系编写为主,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编写和整理,缺乏对教材实践和其他内容的开发,与职业教育改革、职业特点、职业技能等要求存在差距。另外,受高职高专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内容上必然对本(专)科教材进行压缩,现行的高职教材就成了普通本(专)科教材的压缩版,不符合个性化学习特点、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尤其教材的编写对学习者的智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到,没有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内容,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1.3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行业专家未参与。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材建设向纵深的发展。在行业、企业和高校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合作机制,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离。这既需要国家在法律政策方面进行规范,也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双方之间建立有效的供需培养机制。因此,吸引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措施。
2.1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
教育部门要全面履行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职能,要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道开展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决策、咨询和评审工作,要把教材建设当作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是提高教材建设整体水平的领导保证。
使教材在形式和文字等方面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和学的需要,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突出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做到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安排上,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的阐述要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易于为学生认识和掌握。对于实践性内容,突出操作步骤,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新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满足学生自学和参考的需要。
2.2以教材建设为课题,认真研究。
教材建设的研究要分级进行,在配合国家级和省级教材建设的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围绕学院的办学实际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院级教材建设的研究,使院级教材建设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教材建设的重要补充。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工程师、技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下,认真研究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研究在教材建设中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高职教材建设经验;研究采取何种形式或载体编写教材;研究如何将产业的先进经验引入教材;研究职业能力的获得过程,使编写的教材体现职业能力形成的过程;研究“做中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要充分认识实践过程对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使不同教材间要统筹兼顾,避免内容间的交叉和重复,才能在高职教材的建设和开发方面做出成效,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高职特点、符合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教材。
2.3设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提供资金保证。
要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需要参与立项的教师、行业专家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经费保证,不仅会影响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而且会使教材的编写质量大打折扣。高职院校每年要设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基金,确保教材建设的正常开展。对于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教材建设项目,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立项的过程管理,确保经费的到位和正常使用。同时,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项目,院校要有必要的奖励措施,保证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4加强教材编写中的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
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型教材的编写和建设,能使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正确的择业观念。我们不能单单重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且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从事职业教育者必须重视对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而目前在关于这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上所作的工作远远不够。利用高职院校教师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使其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提高教材建设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编写立体化教材,这一任务既显得十分重要,又显得十分艰巨。通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的参考资料,如视频、网站、自测题库、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等,使教学双方能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育技术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30-02
一、导入语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以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为建设重点,带动了高等院校新一轮的课程建设与改革。2007年开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部专门制定并实施了针对高职教育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使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再共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并且逐年更新完善,提高了评审工作的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笔者参阅了近几年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出,在课程年度限额的分配上也逐渐向高职课程倾斜,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着良好的契机。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网络平台(网站)构建及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优势及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制约着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发展。
二、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网络这一载体使其要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那么就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信息素养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全过程中,而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工作者,大多只停留在技术操作的层面,进行比如课堂视频的录制编辑、网络视频格式的转换和精品课程网络维护等,并没有完全在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没有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育技术团队的建设,加强参与意识,关注课程建设全过程。
三、从教育技术学角度对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相关分析
(一)从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突出课程定位及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的定位和设计是核心,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前提。因此,要紧紧把握好课程定位与设计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这一主线。
1、精品课程所在的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体现工作过程导向,并符合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养成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教师自我发展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呈现宽泛化、多层次化,客观上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却面临着课时数少、脱离专业、方法单一、学生厌学等窘境。“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高职数学教育改革这里成了一句口号,难以推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各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纷纷采取了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部分高校依此做出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自觉地反思研究,主动地补充学习,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确保教学改革有效落实。
一、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高职数学,其目标应与高职教育保持一致,不同于中学时期的数学教育,亦有别于大专本科的数学教育,应更多地关注专业层面上的数学应用价值、思维能力价值和文化素养价值,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联系实际、深化应用、提高能力”的特点。因此,认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教育唯一内容的传统观念和就数学知识教授数学课程的狭隘观念应遭到摒弃,过于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以及结构的严谨性,忽视数学思想和数学素质培养的做法已不适用。
2.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曾在《作为服务性学科的数学》中提到:“数学与其他科学以及鲜明体现科学特色的技术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比以往为甚,并正在日益增强”。因此,高职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面向专业技术应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所了解。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高职数学教材增加了部分新内容,如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Mathematica的介绍等。这些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求知、探索、实践,然而单调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遭到学生的抵触。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以开阔的视野、宽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4.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理解数学的平台,让数学变得更形象、更直观,“枯燥”的数学教学也因此变得生动活泼。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数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学科也为数学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便利。种种方面都要求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二、高职数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1.科学地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快速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数学教师没有认清高职数学兼具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没有对教学过程反复研究揣摩,也没有对评价体系的片面性产生质疑,导致其缺乏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自我反思的过程。高职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积累经验的过程。数学教师只有反复思考、反复总结,才能获得提高。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求得自我发展的目的。
2.持续不断地学习
数学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毕业,缺少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更是知之甚少,加之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联系普遍较少,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专业、脱离实际的问题,导致其教学内容不适应社会、专业以及学生三方的不同需求,偏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数学教师要想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现专业的应用价值,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那么持续不断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坚持自学相关专业的知识;二是积极参加专业课的教研活动,了解专业的动态信息,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联系沟通;三是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科研专题会、外出调研、项目培训等;四是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参加类似数学建模大赛的活动;五是深入到企业工厂中参与实习锻炼。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将“终身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3.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媒体知识的日益普及,高职数学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和分析过程在大屏幕上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完成各种数值计算等,这种现代科技辅助教学的方式无疑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部分高校已将能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顺应时展趋势,在平时学习中要多多尝试,提升应用技能,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游刃有余。
三、结束语
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应用的日益广泛,势必带来数学教学的一次又一次改革,这对数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危机感的教师势必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数学教师应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勇于探索,不懈追求,以适应新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楠.面向专业技术应用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7-19.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面临着课程改革的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因此,要把课程改革看做一个系统工程,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有效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要加强对先进技术教育手段的使用。
一 课程改革要树立起正确的改革观念
高职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真正具有生命力、竞争力、活力的核心因素,只有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才能保证高职课程改革走出困境,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成效。
高职教育应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方针。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需要通过适当的课程形式以主渠道的方式组织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革,要更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要树立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改革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真正改革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 课程改革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高职教育介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不能像基础教育那样依赖内容完整、细致的课程标准,应在一定的课程标准平台上充分重视高职教师能力的专业性、高职院校办学的差异性以及高职教育的灵活性。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体系的“变革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因此,高职教师承担着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双重任务和使命。这就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院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一方面提高教师进入标准,另一方面激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脱产进修与各类专业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高职教师在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中,要不断提高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技能,最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群体,获得专业发展。
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院校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发展改进师资实践能力,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赴企业学习和培训,外部改进手段是招聘、调入或积极聘请企业界的能工巧匠来校任教,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聘用的方式打造一支业务精、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课程改革要有效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应提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堂的开放性,学生不能局限于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学校和教师应使教学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开放,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侧重于实用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的改革要适应高职应用型技能技术人员的培养,开设应用性、针对性、综合性强,当前工业应用最广的技术应用教学实验项目,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技术创新和实验创新的能力培养。
另外,学校要做好综合性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一个循环过程,要经过从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输出”整个过程的一个循环或几个循环,才能证明其科学性。评价过程漫长而艰难。综合评价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也要重视对高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评价和课程本身价值的评价。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评价,注重高技能与高素质评价相统一。
四 课程改革要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解”,采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模式。学校必须根据企业和社会潮流的发展,不断引进专业领域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所学知识与实际不脱节、不落后。
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一些课程之间可以实现资源重组,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两高两低”的教学改革目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开发与利用,不但会推进课程改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可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可能,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学生探究式、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新课改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网络技术结伴而行,新课改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要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相适应的高校课程改革目标与课程模式,依赖现代技术教育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使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并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武、张云敏.“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6年-2010年,我国通过示范性高职建设等,探索了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2010年-2020年,是以骨干院校为动力,以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抓手,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新阶段。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要在这个路上继续走下去,就必须坚持教学改革。
2.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3.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既要考虑学校的发展,满足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有做人之德、生存之能、创业之才。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形成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具有本科压缩性的课程体系的特点,不能支撑就业技能的发展需要;有些学校狭义理解职业教育的涵义和定位,过分强调职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培训型课程体系,造成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基础薄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合理 现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手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与企业和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的太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3.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低,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同时,教师缺乏企业背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水平也不高,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当前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不高,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
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规划专业布局,及时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拓宽专业基础,专业口径要“宽窄并存”。在办学思维上要淡化专业的概念,在教学实施上不要总是围绕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而是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岗位适应性强的人才。重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实用课程,构建校本、地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着力抓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新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力实施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改革;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国家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深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估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仍然满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不规范的现象[2],客观上要求必须重视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
1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迅猛发展之势。各出版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组织编写了大量的高职教材。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缺乏特色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高职教育的特色应当是: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但是,由于人们对高职的内涵、特征缺乏深刻、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所以,即使在凸现职业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被确定以后,对内容的排序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去,把本来已经明确选取的知识内容重新装进“学科体系”的架构之中而被“强制性”地序化。结果,恰当的内容不恰当地序化之后,课程又重新成为被简化了的、被压缩了的学科课程的翻版。长期以来,高职教材大多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以致使高职教材缺乏特色,不能自成体系。
1.2内容陈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被催生出来了,已有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无疑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在大力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都在努力促进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社会一线岗位要求的动态适应。但是,受师资来源、办学体制、实践条件、合作单位等的制约,教材编写水平很难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贴近社会生产实
践、可圈可点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致使反映新技术的新案例无法及时地反映到教材中来,与高职的就业导向要求不相适应。
1.3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教学模式正向现代化教育大步迈进,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及学生掌握高新技术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引人了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等。但是,传统具有一种巨大
的惯性,新编高职教材大多仍保持了纸质教材的单一性,这显然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课的要求不相适应。
另外,纸质教材的内容大多以知识体系为主,不能够对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这也与高职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
高职教材建设出现的上述问题相互交织,加上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对高职的投资和重视相对不足,造成至今也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职教材体系的局面。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可使这种状况得到有效的改观。
二、离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调人的普通高校或中职学校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从课堂到课堂”的传统模式~。可见,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
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二)高职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要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新编高职教材,需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才能定稿。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校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使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
(三)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休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日前,随着各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掌握着高职教材的出版计划。使一些优秀自编教材不能及时付诸出版。高职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或精品教材。
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必须加强高职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组织一支优秀的教材编写队伍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比较匾乏,所以应聘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行业部门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行业技术人员最了解相关岗位的实际,参加编写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这样编写出的高职教材能够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各类知识的结构比例,从而保证教材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高职教材建设观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及区域性的特点。故此,高职教材的建设规划及编写应尽量体现其适用性。
(1)为教材准确定位。一是教材应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三是教材编写应根据地区经济、科技和基础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
(2)培养形成高职教材建设观。一是要坚持面向学生、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社会,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求教材克服学科本位论,放弃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三是教材内容必须是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突出体现服务于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功能。
(3)体现教材的灵活、多样性。一是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出版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材还要体现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提倡“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重点抓好专业实践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建设;二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研究教材功能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及时补充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适应教学发展,实施立体化教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学场所己经从课堂教学向实验室、科技馆、社区、工商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模式正按照多种方式呈现和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在品种基本齐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应向实施精品战略探索、迈进。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
总之,高职教材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n,顺应社会要求和时代潮流,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和平.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的特色[J]高教研究,2005,(4):101-102
[2]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4):22-46
[3]周建松,郭福春.关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46-56
WTO的运行,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为基本原则,各成员方政策向WT0为核心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规则靠拢。加入WTO,中国的教育市场将加大开放,但教育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教育除了经济功能外,还承载着社会、文化、道德等其他功能。因而,每个国家对教育市场的开放都是十分谨慎的。有专家预测,WT0的经济运作形态将对教育产生重大的辐射,最明显的可能就是营造一种文化精神家园,即自由贸易中的自由,奥林匹克式的竞争,道德约束将上升到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具体表现为:第一,自由的起点是人格发展的个性化。因此,教育的宽容精神或包容胸怀,对于知识创新环境,将比增加巨额投入更重要。第二,竞争的起点是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由于WT0依赖于游戏规则,折射到教育上,道德将上升到更为突出的地位。第三,经济是看得见的行为,道德是看不见的准则,二者之间,不是行为决定准则,而是准则决定行为。
入世对教育的震撼显而易见。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衔接紧密的教育类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主动适应WTO的要求。
1、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多元化办学。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界的地位不高,甚至有被歧视的成份。但在WTO成员国中,特别是发达和较发达国家中,职业教育广受推崇,常有读完普通高等教育再进高职院校学习的情况;因而,大企业为解决新员工尽 快适应工作的问题和老员工持续发展的要求,纷纷创办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以培训员工。有些企业的技术学院还可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国外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优点及产学研合作的传统对高职教育经费的解决,生存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实习、就业都会有较大的帮助。这一点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建议高职院校积极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加强合作,多元化办学,抓住人世这一大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2、改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适应新的教育价值观。
人世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将发展很快。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会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观产生猛烈的冲击,与新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将产生和确立。
多元化办学:解放后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等销声匿迹,政府牢牢把握办学权,把教育作为巩固权力的一个工具。改革开放后,中外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均可参与办学,办学主体呈多元化趋势,逐渐满足了受教育者的要求。多姿多彩的教育改革,也使教育有了多头发展, 高职教育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多元化办学,解决了许多政府一家难办的问题。例如,经费问题、学位问题等。教育逐渐从传统的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化。
法制化管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旦我国获准加入WT0,应在5年内对不符合WT0规则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法令做出修补,以适应WTO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变化将会对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重要影响。
民主化治校:市场经济崇尚的是民主和自由,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对政府来说,对教育要民主,对学校办学要民主;对校长来说,管理学校要民主;对教师要民主;对教师采说,要有民主的教学观,对学生要民主。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民主思想,灌输民主观念,还要建立相应的民主监督机制。
道德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双赢共生”为基本,道德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互惠互利、双赢共生,从勤俭节约到适度消费,从无私奉献到权力义务平等等观念的转变。这些新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将会带来系列行为准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
人才观的改变:人世即意味着融人世界大循环。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应为世界公民,具有创造力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才。另外,人才标准也要国际化。同别的法规一样,我国现有的资格认定体系也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否则,仅持有我国资格证书而又不被国际上承认,这也是不该有的损失。
教育的公平观、竞争观、效益观等都同样会对现行的观念提出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3、力促普教、职教、成人教育的沟通,完成高职教育的高移。
终身教育的观念是人们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体系内部必须路路畅通,尽快完善普教、职教和成人教育之间的衔接,筑好教育的“立交桥”。上海市在今年2月做出决定,凡中等职校、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不需经过会考,可直接报考普通高校,为中职生的发展彻底打开门路;今年还将在少数工科大学的技术学院试点本科段高职教育,行教学管理宽进严出。不论是普、职还是成人教育,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愿望选择入学,即不论何种“出身”的学生,可以在普通大学读、也可以去高职院校读,各校学分相互承认,学生可以获得两个学位或者单科结业。这样的话,才能使教育的能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高职教育的高移是个喊了多年的话题。台湾的第二国道(技职教育)已经有研究生学位,而我国则规定职教学历最高为大专。由于学历的限制,使高职的地位、生源等受到极大的限制。有政协委员提议,高职教育应接收所有愿意就学的人员:中职毕业生、普高生、在职人员、成人中专生等。高职自身的体系应该由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个层次组成,可以实行学分制,根据积分情况颁发毕业证书。
4、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以外向型复合人才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加入WTO,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国际分工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生产力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都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还要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从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来看,要熟悉我国国情,具有很好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WT0规则及国际经济法律,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多边规则和国际通用手段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维护我国正当权益。高职教育是最早鲜明地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在此之前,高职教育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既能动手操作又能设计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而面对入关,加强学生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有关WTO法律法规知识已显得更为紧迫。
5、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办学效益。
高职教育比别的类型的教育更应注重产学合作。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不出去,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含量得不到提高的怪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多少年来,教育科研界、企业界的人都在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行政管理过多、过死,缺乏具有转化能力的高职教育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结症。入世后,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获得大突破。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国外先进的做法,例如:(1)学校从机关企业聘请学位较高的,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兼职教师;(2)学校受企业委托,设立培训、科研项目,为企业培训人员,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从企业获取培训费、技术转让费等;(3)企业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与实习的场所。在许多发达国家,最先进的设备不是放在工厂,而是放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车间,学生接触的是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过这样的教育和培训出来的学生,才是掌握最先进技术的人才,这样结企业创造的效益才会最多。企业和学校互通有无,共享教学、科研、实验、生产设备和仪器,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弥补相互的不足。另外,学生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现场实习等,可以对未来的就业及工作要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提前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人心理等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