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时间:2023-04-24 08:5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初中

青春期教育就是在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前后,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需要而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受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的影响,青少年普遍缺乏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了解,对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进而引起焦虑心理。

一、当前青春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观念。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束缚着“青春期教育”。如“自然知之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而然地懂得有关性的知识和伦理道德,上下几千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当孩子问起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时,家长往往采取搪塞敷衍的态度,不做正面科学的回答;即便是明智的家长,由于性知识的欠缺,也无法给予孩子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这些观念和认识极大地弱化了青春期教育的力度,误导和削减了教育的行为和效果。

(2)教材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不少学校都围绕升学这根指挥棒转,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始终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初中学生由于身心急剧变化,产生了对性知识了解的愿望和需求,却缺少科学系统的教科书。性心理知识只是零星地分散在思想道德教材和生理卫生教材中,使得学校青春期教育如隔靴搔痒,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渴望。

(3)教师素质。在性教育问题上,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一般的学校都是由政治老师或生物老师“临阵磨枪”代替,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和系统的培训,有乱挥一气之嫌,难以保证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更新观念,纠正错误认识。青春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对的综合性教育工程,而并非学校的专责。父母要根据孩子自身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经常跟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关心孩子,对孩子的提问不能采取敷衍回避的态度,要摒弃“自然知之论”。学校要高度重视青春期教育,以标语、板报、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和介绍青春期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肃的态度对待青春期教育。

(2)构建青春期教育课程内容。分析各学段学生青春期特征。初一新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开始阶段,在异往上有了朦胧的感觉.在生物课程上开始接触人体生理结构,课程设置上可学习人类生殖生理、生育的过程,了解青春期生理保健的常识,男生正确认识遗精、,女生学会月经期保健、保健。初二的学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时期,身体迅速长大长高,第二性征更为明显。可学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了解处理情绪的基本技巧,学习社交的基本常识,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体艺术,并能认识自我。初三学生的第二性征发育达到高峰,初步显现了“男子汉”或“女人”的体貌特征,对于性知识的兴趣大大增强并趋于公开,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性安全,结合生殖原理的分析知道过早的后果,掌握避孕的知识和性失误后的补救措施。

(3)重视教师培训。学校要强有力地支持和保证青春期教育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本着对青少年一生负责的态度,抓好青春期教育工作。教师的素质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面对青春期教育这个敏感的话题,如果我们的教师缺乏科学的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把握不好教学的尺度;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和关怀态度,教育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歧视嘲弄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势必事与愿违,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师资培训,学校要选派责任心强的老师参加培训,确保有成效地做好学校青春期教育工作。

第2篇

北京市京源学校从1996年建校以来就对青春期性教育非常重视,应用多种途径开展性教育工作,通过固定的心理课对初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学校在参加“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修订与实施”课题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编订了《初中生同伴性教育》校本教材。教材包括性生理与保健、社会性别、异往、亲子关系、婚姻家庭等内容,学习方式有学生主题报告、教师引申提高、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等。

一、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从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对性教育需求入手,调查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对性教育课程开展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的需求。

1.分析学生性知识方面的需求,及学生目前了解状况与初中阶段性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学生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学习背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或方法、学习困难和学习愿望。

2.确定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及以往青春期教育有关文献研究,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与性保健、性心理与性调控、性道德与性社会、性审美与性文化、性自护与性法制这五方面。

3.青春期性教育实施方式

本课题根据对学生参与性教育方式的需求进行调查后,拟定实施方式为:教师讲授,同伴讲授主题报告,角色扮演情景剧,热点话题讨论,教师推荐书目学生看书自学,观看性教育影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办墙报手抄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过程

1.确定学校课题实施纲要,确定初中生青春期教育以学生教育为主,家长沙龙活动为辅的方式。在学生教育方面,确定了四个主题:基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及调控、性别平等、性保健,家长沙龙则从亲子关系及性敏感话题讨论两方面入手,促进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关注和辅导。

2.对学生进行访谈,包括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情况,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对两性心理的认识,自我保护,性知识的来源,家庭性教育状况以及对青春期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三、研究的主体――青春期教育课程

课程干预是《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研究》的主体部分,分为六个版块:包括青春期心理课、生物渗透课、青春期讲座、主题班会、学生自主活动(书籍、手抄报)、亲子活动课程,详见表1(见下页)。

由表1可见,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有如下特点:

1.多种干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达成合力。心理课侧重性心理及调控,两性平等的性别权利,自我保护,性价值观的引导;生物渗透课侧重讲解性生理知识;青春期讲座深入探讨男生、女生青春期变化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主题班会和亲子活动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各取所需继续学习,通过青春手抄报、心理剧排演等深化教育效果。

2.视频赏析生动形象。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青春期变化,发现自己的困惑是普遍现象时能降低心理负担;能形象地理解胎儿生命过程,对父母的感恩油然而生。

3.每节课教师都会设计体验活动,加深学生的切身体验。如护蛋行动,学生通过分享一周保护鸡蛋的感受,体会做父母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起到了感恩父母和做出慎重决定的教育作用。

4.利用学校班级和年级图书角,推荐摆放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征集《读后感》和《书目推荐》,促进学生自发学习。

四、研究效果

1.学生、家长、班主任反馈

(1)学生提高了对于性生理知识、艾滋病、性观念、自我保护以及青春期教育重要程度的认识,尤其是在认为需要开设性教育的年级的选择上,干预后学生认为在初中以前就需要开设的人数比例提高,说明课程的开设引起了学生对该内容的重视。

(2)全部家长认为,开展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介绍,异往等内容非常好,希望长期开展下去。

(3)班主任认为,本课帮助学生科学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在男女生交往方面帮助学生相互融洽,促进了班级团结。

2.教师发展

教师在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书籍、文献,对性健康有了全面了解,通过课题组组织的国内外专家讲座、主题研讨会、课题校间交流、说课比赛等活动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青春期健康教育新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不再是简单地解决学生青春期问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显著提高。何虹录制的《呵护花季 绽放青春――识别、防范“性骚扰”》被收录到“全国大型教育与心理典籍系列”书系的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市健康教育获奖案例集》中[1]。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升初;高原区;青春期;走出误区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关键期。除了学校教育承担着责任的同时,家长的责任也不容忽视。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的关爱、理解和指导,从而让他们自由呼吸,身心健康的走过“高原区”,让一切迎刃而解。

一、家长要关注“小升初”过程中孩子的高原区表现

一份社会学的青少年心理调查显示:青春期孩子存在抑郁、焦虑、强迫、恐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等人格倾向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出现单项或多项人格异常的高达80%多,中度以上人格异常的超过50%。所以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进入初中,教学节奏加快,学习科目增多,升学压力徒增。另外,从人的成长规律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科学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些非智力因素最终决定他们的人生能否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学校和家长需要做到的是“绸缪在未雨之前,方向在努力之先。”

二、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青春期性格和心理特点

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生活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或者大人不经意间的举动,不恰当的话语,多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人生的态度,甚至该写他们命运的走向。这就应了一句话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是由他们青春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一是孩子有“成人感”,加强了独立意识,心理发育早于生理发育,出现对大人的不服从和抵抗态度;二是孩子开始喜欢模仿,标新立异,道德判断和是非观念是模糊的;三是孩子的感性大于理性,自我意识增强,讨厌被控制、灌输和说教;四是孩子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产生好感,常常处于情感的敏感和矛盾中,不能正确处理情感问题。

做为家长要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实质上是他们情商和智力发展的跨越期,处于半成熟状态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关爱。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爱孩子一定要爱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身上有许多错误,你仍然是爱他的。那么,你就不要放大你的感受,不要否定他本人,调整好心态。否则,你再严厉,再努力,效果都是南辕北辙的.

三、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我们提倡用解决和疏导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之道是:首先家长要时刻为子女敞开倾诉交流的大门,并要学会等待,让孩子主动开口,鼓励他们发表观点,开展平等对话;二是家长要信任你的孩子,不要试图去干涉和控制他们,要从他的角度出发,重视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尊重他的选择;三是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想法,树立他的自信,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四是家长要善于规避冲突和矛盾,要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经历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五是家长可以不是教育子女的专家,但一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包括家人、朋友、老师和其他的家长等,必要时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四、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们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进入初中,学习是摆在我们家长和孩子面前的首要问题。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的学习从课程设置到教师教学,从学习方方式到学习态度都发生了许多转变。

一是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的转变。初中科目明显增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自主学习;二是老师教学方式和探究学习的转变。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小组研究学习等;三是课时安排和作息制度的转变。初中生的作息往往睡眠时间更晚,复习内容更多;四是考试频率和升学压力的转变。初中考试的频率和升学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容易出现早恋、上网、厌学等现象。

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应对之策:首先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等;二是要帮助端正孩子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三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摸索经验,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分析总结,查找不足,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五、家长要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学会改变自己

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尤其是青春期教育上,一般来说容易踏进误区和盲区,就会影响青春期对于孩子教育的干预效果,也影响家庭的生活生命质量。

一是家长作为社会中人,会遇到来自工作、婚姻、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困扰,动辄大动肝火,总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势与别人孩子的优势相比较,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以考试分数衡量孩子将来能否有出息,这种标准是靠不住的,使孩子过早丧失了成长的乐趣;三是一些家长在长期不良情绪包围中,家庭气氛压抑,孩子乐观向上的情绪被打压,发展受到阻碍;四是家长不能理智地面对孩子的不足之处,不会抚慰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心灵的安全感和社会的认同感;五是家长过度地保护孩子,不敢放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健全,不能判断事物,不愿意挑战困难,象寄居蟹一样生活在父母的护庇之下。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中西方有个著名的“半杯水”理论。一个杯子装了半杯水。中国人会失望地说:还差半杯水没有装满。而西方人会惊奇地告诉孩子:瞧,你已经有了半杯水。

这种理念的差异是很说明问题的。

“小升初”孩子的家长需要准备和思考的东西千头万绪。我们家长应记住老子的话:“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相信每个家庭就会幸福美满,所有的孩子就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第4篇

法国学者马塞尔・吕弗教授认为,世界上有1/3的年轻人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有1/3是“恰到好处”地使人厌烦,对于最后1/3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青春期是痛苦、复杂的。如何让孩子平稳度过痛苦、复杂的青春期,令众多家长揪心。

危险行为与青春期有关

未成年人的危险行为,如自残、自杀(未遂)、逃学、离家出走等,总体上与青春期发育状况相关。相较而言,由中考、高考等所形成的升学压力,只引起了未成年人短暂的情绪焦虑问题,如失眠或服用安眠药等。调查数据显示,以自残行为为例,小学五年级学生自残的比例不足1%,至初中三年级后,该比例超过5%,之后逐年下降,至高中三年级时,降至2%以下,大致形成了以初中三年级为中心的正态分布。这组数据也说明,是青春期而不是升学压力造成了这种危险行为的发生发展。

现在高校学生伤人伤己事件频频发生,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黑色的种子,这和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家长自身行为的偏差、家庭成员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的严重冲突及亲子间的沟通障碍等,都对子女偏差行为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

细心读懂孩子发出的信号

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叛逆期”,此时的孩子半幼稚半成熟,情绪两极性波动大,向同伴开放的程度大于向成人开放,是自我确立的时期,渴望成为独立的“人”。如这些诉求无法满足,有可能导致心理失衡,直至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孩子总觉得自己很焦虑,甚至自称有抑郁症,但是,他们的父母却觉得他们好好的,完全正常。其实,这是孩子在发出信号:我需要心理关爱,请帮帮我!此时,作为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发出的这些信号,及时跟孩子沟通,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减压,以避免负面情绪累积过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有自残行为的孩子,事前都是有预兆的,一般都是性格突然变得内向,封闭自己,或者表现得很烦躁,有暴力倾向。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加以重视。家长只要保持一个接受与开放的态度,耐心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按摩。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

父母应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也会很容易接纳别人,并融入社会。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只能自己负责。同时,尽量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当孩子面对困境时,让孩子自己解决。父母用一种接纳、并存的态度,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由于家长普遍缺乏心理专业知识,要家长独自担当起对子女进行心理指导的任务显然力不从心。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

(E-mail:)

第5篇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了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发现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青春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明白,一切又是那么新奇和陌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所以我对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在五十年代,敬爱的就提出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各种媒体、书刊就没有中断地建议、呼吁此事。但是却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恐惧、早恋、未婚先孕……追源溯本都是青春期培育的落点不佳,知识零落甚至缺乏所至。青春期,是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的时期。青春期的特征表现为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而生殖系统是身体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发育迅速并渐趋成熟,开始对两性问题产生兴趣,逐渐有了恋爱甚至性的要求,但这又与社会要求处于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步。如果不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健康、行为以及学习、工作能力,甚至有个别人将严重危害家庭和社会。

有很多惨痛的事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北方晨报曾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事例,人们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一个塑料袋从天而降,而更让人们惊异的是袋中居然装了一个刚生下的婴儿,原来是16岁的小女孩在家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她想都没有想便把孩子从楼上抛出,一个小生命消失了,可是又给她本身带来多少伤痛呢?

大家都知道,人类在一生不断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四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时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一个是对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尴尬,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即外观上的各种特征),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

由此可见,儿童少年不仅需要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他们还有一个如何面对大众传媒及社会各种信息的问题,、繁殖、恋爱、接吻等已成为他们熟悉的字眼。所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象,对学生进行早期青春期教育很有必要。

二、青春期教育的落脚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青春期是指10至20岁的青少年。小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学家调查通查表明:男孩一般15岁左右,女孩13岁左右都已大部分进来了青春期,而人的生理变化必将又会引发心理上的变化。有专家认为,幼儿和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性器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逐步开展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防治以及避孕知识等教育。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加深了认识,也开始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在三年级开设的生命教育一课中,第一课就是《妈妈肚子里的我》,在课前我问孩子们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不一:有的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说是爸爸的变的,当我说出答案―――孩子由爸爸的与妈妈的卵子结合,胚胎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十个月,最后分娩,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可见孩子们对青春期教育非常渴望。

我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此刻的孩子知识容量和知道记忆才能均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又不会在青春期教育的同时引起生理上条件折射,更不大会引起心理拦截,可以免去不适时期而引起的诸多负面效应。

三、青春期教育的遗漏处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的看到我们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的青春期教育已经走入课堂,《公共卫生教育》一书已经在五、六年级安排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我们近年又开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有了正规的生命教育教材。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始了对青春期教育的关注,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遗漏问题:

1.学生缺少必要的性生理卫生知识

由于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忽视,致使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处在性无知状态,对已出现在月经初潮、遗精等生理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造成紧张、恐怖的情绪。由于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浮、第二性征发育等性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青春期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反而一味责备自己等。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些与性的问题有关,更羞于启齿,甚至引起类似犯罪的心理。

据有关凋查资料显示,有50%左右的女生和30%左右的男生对她(他)们的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感到神秘、紧张、害羞和恐惧。有50%的女生和16%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变化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

我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小最近怎么大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可见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第二性征变化关注了。还有一些女孩子对自己来月经、男孩子对自己遗精觉得是耻辱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2.学校忽视对生理卫生教材的应用

北京曾对中学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有32.8%的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处理;有56.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性,用不着教育”这一观点;5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他们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策略”。

调查还显示:21.3%的学校没有有关性教育教材,即便有教材也只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简单的一节内容,而且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有的老师甚至忽略不讲。

四、青春期教育的关注场

1.青春期教育要改变观念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服力。

我们发现教育界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性教育。纵观近几年的学校青春期教育,我们发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性教育始终持保守的态度,头脑中还是存在着“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儿童的性教育。按照心理教育始祖--佛洛依德”泛性论”理论,性教育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性态度,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的性教育,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共同承担性教育的重担,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性,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道德。学校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家长进行如何做好孩子青春前期教育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青春期教育要适时适度

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是在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的。它要求学校、教师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授青春的教育知识,使青春期教育事半而功倍,卓有成效。因此,“三适”既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也是青春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何来改革传统的性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将是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青春期教育要男女平等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性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英国性教育论坛的西蒙布雷克说:"男孩子们觉得性教育与他们关系不大,往往都忽略了。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对于家有少女的家庭,告诫女儿小心怀孕成了母亲的当务之急。而对于儿子,家长们放心得多,他们只是提醒儿子不能荒唐,要小心谨慎。因此,建议学校家长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否则就会造成男孩在青春期的迷茫,所以切勿重女轻男。

总之,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我要大力呼吁青春期教育越早越好,有必要从小学抓起。

第6篇

【关键词】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知识

中国图书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青春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青少年相关问题已经得到全世界各国的不同程度的关注,上海市也在学校教育方面设置了相关的课程,社会工作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中国是个保守的国度,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遮遮掩掩,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次调研希望了解长宁区在校女生生殖健教育情况,为探索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1.1 对象 上海市长宁区初高中在校女生。

1.1.2 方法

1.1.2.1 抽查学校的原则:(1)按照长宁区地理形状东西南北中;(2)具有特

作者简介 岳廷棉(1976-),女,主治医师,硕士

点的学校,如女子学、职业学校等。依据抽调原则,选中5所学校进行调查:女

子中学一所(A1:重点中学,包括6-8年级女生、高一二年级女生)、职业高中一所(A2:高一二年级女生),重点初中一所(A3:包括6-8年级女生),普通高中一所(A4:包括高一二年级女生),普通初中1所(A5:包括6-8年级女生)。

1.1.2.2 调查方法 (1)问卷:请专家依据调研目的制定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青春期健康相关态度、青春期健康相关行为、青春期少女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青春期健康相关服务与需求、青春期健康相关知识等;(2)由5所学校的卫生保健老师担任调查员,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后,采用密封匿名问卷调查形式当场发收)。

1.1.2.3 调查时间 2015年4-7月份。

1.2 统计学分析

1.2.1 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1.2.2 知识得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

1.2.3 α=0.05,pQ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发放1020份问卷,有效问卷1010份,有效率99.02%,高中399份,初中611份,基本情r见表1。

2.2 青春期健康相关知识

包括性知识、生理发育知识及艾滋病三个大方面,共13题目,每个题目1分,总分13分,全答对方得1分,否则全扣。女子中学得分最高,职校和一所普通初中最低(p

2.3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态度

2.3.1 对婚前的态度初高中生间有明显差异(p =0.035):初中生反对的

占55%,自愿原则的占41.2%,无所谓的占0.7%,而高中生反对的低于初中生为46.7%,自愿原则的占48.0%,无所谓占7%。

2.3.2 在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调查发现初中生需求较高中生明显(p

2.4 青春期健康相关行为

2.4.1 在1010名调查对象中,827名学生已开始月经初潮,占88.4%。其中,有793名学生回答了月经初潮年龄,最小年龄为9岁,最大年龄为16岁,平均值为12.61,有3人有婚前。第一次来月经时首先向谁请教,初高中生间有明显差异(p =0.005),但第一请教人首选父母所占比例最大(初中:86.9%;高中:78.3%),而请教老师为首选的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初中1.1%和高中1.3%。其他相关行为分析见表4。

2.4.2 在3名发生过的学生中,2名学生回答首次发生的年龄为11岁;首次发生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为:使用安全套(0),体外(1),安全期(1),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

2.4.3 816名学生回答是否接受过青春期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回答接受过的501名,占61.4%,457名接受过教育活动主要在学校,占86.4%,47名在社区,仅仅占8.9%。534名回答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作用,其中257名感觉作用非常大受益匪浅,占48.1%;224名感觉收获不大,占41.9%;53名觉得完全没有用,占9.9%。

2.5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服务需求

2.5.1 970名学生回答了获得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问题:138名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占14.2%;566名学生表示比较希望,占58.3%;267名学生表示不希望,占27.5%。993名学生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青春期的心理发育方面有685名,占69.0%;青春期的生理发育方面有569名,占57.3%;如何正确与异性相处方面有518名,占52.2%;什么是爱情方面有290名,占29.2%;性知识方面有234名,占23.6%;安全方面有288名,占29.0%。

2.5. 1000名学生回答了最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来源渠道(多选):家长(487名,占48.7%),学校(445名,占44.5%),医生或专家(351名,占35.1%),网络(313名,占31.3%),同伴(234名,占23.4%),报刊杂志(172名,占17.2%),广播电视(157名,占15.7%),社区(96名,占9.6%),其它(117名,占11.7%)。

2.5.3 995名学生回答了最倾向的生殖健康教育形式:正规课堂教学(440名,占44.2%),家庭教育(391名,占39.3%),专家讲座(269名,占27.0%),播放录像片(306名,占30.7%),咨询室(226名,占22.7%),同伴教育(172名,占17.3%),社区宣传(98名,占9.8%),其它(109名,占10.9%)。

2.5.4 988名学生回答了如果存在生殖健康方面的疑惑,最希望能从哪里获取帮助:家长(598名,占60.5%),同龄的要好朋友(430名,占43.5%),老师(163名,占16.5%),其他(136名,占13.8%),自己(163名,占16.5%)。

3 讨论

3.1 青春期女生生殖保健基本情况不乐观,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普遍提前,随之而来的是性意识的觉醒,加上受当前社会性开放的影响,出现了青春期和初次的低龄化。本次研究中已经有88.4%的女生已经开始月经初潮,而初潮时间平均在12.61岁,但最小提前到9岁; 3人有性经历,其中2名发生第一次的时候为11岁,在首次发生时候无人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常卫生保健方面令人不满意,卫生垫的不合理使用、经期不适当运动及穿戴钢托文胸在调查的女生中所占比例也不容小觑,说明相当一般分女生对这些基本卫生知识及危害并不十分了解。这也与本次调研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相符合,5所学校初高中女生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均不满意,普遍得分较低,尤其是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这一普遍现象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类似[1],提示我们社会、家庭、学校乃至我们妇幼卫生工作者的都应该重视起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教育。

3.2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态度令人堪忧

由于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和拘束越来越少,青少年对谈恋爱和的态度比较宽容和开放,本次调研发现对待婚前的态度高中女生明显反对的46.7%,初中女生反对的占55%,认为婚前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的占41.2,与文献数据相符[2],而调查中还发现已经有3名女生发生过且年龄较小,整体情况反映现在初高中女生对婚前的态度相对较为开放,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似[3]。

3.3 青春期女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获得及途径

本次调研显示女生在初潮时求助的对象首选是自己父母,而不愿意求助老师;较为愿意与同伴谈论性知识45.8%,而愿意与父母谈论仅占31.6%;对于接受过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女生来说,教育活动主要来源于主要是学校,其次是社区,而对教育活动进行效果评价时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没有作用的比例超过60%,尤其是对学校展开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调查中发现无论初高中生反应均不热烈,尤其是高中女生,认为非常必要的初中女生才占51.6%,而高中女生更低为37.3%,反映学校及社区提供的生殖健康教育并不受学生们的欢迎。上述情况说明家长、同伴在生殖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家长和学校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欠缺[4]。

3.4获取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服务途径良莠不齐

资料显示大多数同学是通过同学交流、网络传媒、书报杂志等非正规途径获取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显然知识比较肤浅,同时也存在诱导、误导、效仿之类的潜在不安全[患[5]。本研究中72.5%的女生还是希望能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很多数据也表明青少年学生渴望学习生殖健康知识的积极性,间接地反映出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相对匮乏[6-9]。

本次调研显示目前对青春期女生提供生殖健康相关知识途径有很多,主要来自于家长、学校、网络、同伴教育等,而来自于医务工作者比例较小,依赖社区提供的服务更是少之又少,而她们实则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应该来自于家长、医生或专家提供,教育形式更倾向于正规课堂教学、家庭教育、专家讲座等。虽然这些年来社会家庭学校也逐步重视生殖健康教育,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家长、学校及社会工作者本身对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有关[10];虽然网络的发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迅速可获得信息的途径,但是,网络传递的知识需要甄别方可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孩子们需要正规的途径获得科学的知识,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思考怎样科学普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提高青春期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面对青少年学生生殖健康现状令人担忧,非正规途径获取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存在不安全隐患,而家长、学校、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不能满足所需,师资力量薄弱,医务工作者又多忙于临床而忽视对青春期女生生殖保健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建议加大医教结合工作力度,利用妇幼卫生、学校教育资源,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女生采取螺旋式教育模式,有针对性、阶段性、计划性的向学生提供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同时加强对学校保健老师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生殖保健科学知识,发挥家长在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教育资源,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的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也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探索。

4 参考文献

[1] 徐桂秋,殷玉明.职业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1):101-103.

[2] 杜莉,秦敏,朱丽萍.上海市青少年性生殖健康知信行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92-4594.

[3] 王凤秋,李玉,崔洪弟.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42.

[4] 崔小琴.密云县圆2000名中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4):449-451.

[5] 冯宁,吴久玲,田晓波,等.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988-989.

[6] 王敏,聂绍发,龙璐,等.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2):83-86.

[7] 张德美,全.西南地区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67.

[8] 孙继东.北京市怀柔区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必要性分析.职业与健康[J],2009,25(14):1526-1528.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50-02

作为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我一直都很重视女生的青春期教育,聊天、班会、观看视频、生理健康教育、定期召开女生会议等都是我对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方式。

新的学年开始了,学校又迎来了一批初一年级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一张张稚气又纯真的脸上充满青春特有的朝气。突然,我发现我班有三个女生穿着超短牛仔裤,裤腿也就两三寸长,那装扮就像是社会上的某些时髦女郎。女生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关注自我,日常表现为爱美、注重穿衣打扮。而她们的家长大多是农民,并不在意孩子穿什么,如何装扮,更不懂得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针对这一问题,我意识到应立即给予恰当的引导。

当天中午,我放弃了午休时间,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衣着打扮以及审美方面的资料,下午上课时,立即就给学生上了“初中学生该如何着装打扮”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中学生的着装图片,让学生评议,哪些着装得体,哪些不得体,并请学生说说不得体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着装要注意场合,尽量得体大方。一个女孩真正的美,不在于她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不在于她是胖还是瘦,不在于她穿得时髦还是保守,而在于她的品德、内心世界,在于她的智慧、知识和才华,这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持久的美。那堂课,我并没有对穿超短裤的女生进行直接批评,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班再也没有女生穿超短裤到学校。

许多农村的父母不懂得或不好意思开口给孩子讲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更别提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女生,特别是一些早熟的少女,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为身体的发育感到不安,极力想压抑青春在身体上的显现。当月经来潮时,她们惊惶失措,有的甚至视其为“倒霉”。及时对她们进行生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身体的发育变化显得十分必要。

刚开学的一星期,我每天晚上都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来到女生宿舍,和女生聊天,告诉她们一些过集体生活的常识,讲述自己青春时期的故事,讲讲上一届学生的趣事。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已有一些女生有了月经初潮,我首先祝贺这些女生,祝贺她们长大了,再告诉她们月经是每个正常女性都有的生理现象,它就像“好朋友”一样,会伴随女性一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并对其他女生说,不久的将来,她们的“好朋友”也会来,不必大惊小怪,也不用感到紧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同学。这个话题,即使是孩子的妈妈,也不一定这样坦然地和她们讨论过,所以女生一下子就跟我很亲近了,都把我当成了大姐姐。接下来我利用劳动课的时间,组织全班女生观看了视频《关爱成长中的你——女生青春期教育》。其中涉及许多女生关心的问题,如:女生青春期身体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什么是月经?月经来潮身体会有什么反应?痛经的时候该怎么办?怎么提前知道自己要来月经了?月经来潮前要准备些什么,经期又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这些知识普及得很及时,全班女生都很有收获。

一天,我不经意间看见班上一名女生直接拉扯一名男生的衣服,与该男生嬉笑打骂,两人之间的行为举动颇像恋人。我意识到该给学生讲男女生该如何交往的问题了,于是我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该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在性格上可以互补,使男生更有男生的气概,如勇敢、坚强;使女生更有女孩的气质,如温柔、甜美。但是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一要保持公开模式和群体模式,不能搞秘密模式和一对一模式;二要把握分寸,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四要注意别把欣赏当成爱。我还提出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大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在公众场合,男女之间会拉拉扯扯、嬉笑打骂吗?以此告诫学生,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并教育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应得体大方,男女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

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我还是很担心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美好的爱情观。我通过一次班会,给学生上了一堂“爱情”课。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爱情,然后问学生:什么是“爱情”?“爱情”到底是怎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待学生发表了看法后,我对学生说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爱情”这两个字应该从中间切开,一个是“爱”,一个是“情”。爱是什么?爱是无私、是宽容、是付出、是尊重、是信任,因此,爱是很辛苦的,爱是一种责任,这是大前提;然后才是“情”,情是指两性之间彼此相悦、彼此倾慕、彼此追随、彼此吸引的感情,与爱结合起来才叫“爱情”。爱情应该是纯粹的、高尚的、美好的,应该是从一而终的。这次班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过这次班会,学生提升了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尽管如此,“早恋”现象还是在所难免。“早恋”若处理不好,往往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女生。在这个过程中,女生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如何教育女生学会保护自己呢?某日,《今日说法》节目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名16岁的女生被一个18岁的男青年砍死了,该女生通过网络认识这个男青年,然后见面交往,最后女生提出分手就出事了。看到这则新闻我想了很久,毫无疑问这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我决定单独跟女生上这一课。

我先给她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对他9岁的女儿说,你知道怎样使自己活得更高贵吗?女儿摇摇头。父亲说,很简单,不要轻易让那些臭小子拉你的手。然后我摆出上文的新闻,播放在网上搜集的一些相关视频,如女孩与网友见面后是怎样被控制的,随后就“怎样保护自己”这一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因为没有男同学参与,讨论进行得很热烈,效果很好。学生讨论后,我及时总结,更直白地指出:作为女生,在与男生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凡是衣服覆盖的地方,尽量不要让对方接触。由于青少年青春萌动、自制力较弱,如果女生稍微放松警惕,就很容易发生越轨行为。女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恋爱过程中,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女性,应尽可能避免出现越轨行为,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应学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和反复强调,我相信班上的女生对两性关系有了清醒的认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第8篇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中职学生在青春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身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学习上没有动力,甚至对所学科目丧失兴趣和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周而复始,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逃学的行为。

2.自卑心理中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未能顺利升学,本身会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再加上中职学校和初中的教育方式有区别,学生很难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无法融入课堂教学。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网络成瘾问题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据调查发现,这些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成就感,也无处去宣泄自己的情绪,网络此时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和发泄情绪的最好工具,只有在虚拟的世界他们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就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情感问题和性心理问题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产生过度兴奋和暴怒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性意识开始萌动,因此早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会有很多困惑,容易产生性心理问题。

二、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中职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如何妥善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仍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内在一致性,三者的密切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营造健康的中职生家庭环境父母在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关爱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我们要充分重视家庭环境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1)家长应多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如上网或者阅读有关报刊等,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调整自己的心态。(2)家长应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创建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2.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全方位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各中职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在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利用信息媒体进行教育成为可能,这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可以养成热情、积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也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制定相应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案,促进中职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总结

第9篇

去年11月26日,16岁的长春女孩遥遥(化名)离家出走,称要去“闯荡社会、做大事业”。家长在电话里苦苦相求也没能劝她回心转意。“女儿上小学时听话又懂事,升入初中后就变了,爱美、攀比、早恋、不爱学习,该讲的道理都讲了。”父亲李峰(化名)很困惑,女儿咋变成这样了呢?而许多家长也纷纷表示,面临和李峰一样的困惑。

4天来,许多家长纷纷打电话探讨青春期孩子教育的问题,听得最多的是他们疲惫的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逆反?”

初中生逆反心理最重

认为自己有逆反心理,会为了某一件事或者因为家长没达到自己的要求,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不听家长话,与家长“对着干”想法的,25%表示经常有,59%偶尔有过,16%为其他。

调查中,10%的人从小学时开始有逆反感觉,67%从初中开始逆反,23%在高中时逆反。

金钥匙心理咨询教育中心主任孟宪忠说,孩子在成长时,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2岁~5岁是第一反抗期。

12岁~15岁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

孩子从初一开始

逆反父母和朋友亲密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密的应该是父母,但是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第一个选择倾诉的对象却不是他们。58%的孩子会在第一时间找朋友倾诉,5%会找家长说,而23%的孩子则选择憋在心里,14%为其他。

当遇到自己想做,但父母却不允许做的事时,38%选择了不做;48%虽然害怕批评,但也会偷偷去做;14%的孩子即使不被支持也会执意要做。

孟宪忠解释,孩子虽然跟家长逆反,但对于同龄的伙伴却变得亲密,这就引出一个话题——伙伴关系。从初一开始,孩子对家庭的依恋会向伙伴群体转变,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比较稳定的小圈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爱好、打扮都受伙伴们的影响,信任伙伴胜过家长和老师。

孩子因家长管得严而逆反

对于自己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52%的孩子认为和家长管教过严有关,40%认为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关,8%是因为学习负担过重。

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呢?61%的孩子选择因成绩没达到父母的要求,34%觉得自己的自由被限,5%因消费和父母发生矛盾。

市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矫颖老师称,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独立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对父母的权威也逐渐产生怀疑,他们不想受约束,也想要摆脱家长的监护和束缚。

另外,现在很多父母都自认为很关心孩子,可是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他们似乎对孩子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才会出现越来越难沟通。

大多孩子不会离家出走

对于离家出走的想法,73%表示从来没有过,24%偶尔产生过这种想法,3%常想离家出走。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家出走呢?65%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选择离家出走,19%认为如果和父母之间有严重矛盾会选择离家出走,16%会因父母管得太严,被父母打骂选择离家出走。

矫颖称,绝大多数孩子能很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离家出走有时只是冲动下产生的想法,而现在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好,许多孩子即使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也不会选择这么做。

延伸阅读

逆反是孩子在说“我长大了”

每天,长春二实验中学心理咨询室会有3个小时向同学们开放,同学们都是提前预约再来,平均每周都有20多个孩子来咨询。

矫颖说,来这里的孩子,一般都是心情不好,或是遇到什么难题,有心事,不想和父母说,又不能和同学说。他们把咨询当成是陪伴和帮助。

她感觉,孩子出现逆反的高峰期是在初中二年级。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很想摆脱束缚,感觉不到尊重和信任时,就会闹情绪,任性,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其实,孩子逆反,是在向家长或者老师提出一个信号“我长大了”。

要随孩子变化改变教育方法

去找矫颖咨询的孩子,有一半是和家长之间有矛盾的。她说,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没有随着孩子的变化而改变教育的方法。即使发现孩子变了,但家长还延用童年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法,要随着孩子的成长时时更新。

她提出,要把孩子当成大人,以平等的姿态交流。当孩子说出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时,家长首先要表达出“我看到你具备了哪些能力”,得到认可后,孩子肯定会感觉欣喜。然后跟孩子具体说,这件事合适在哪,不妥的地方在哪,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老师和孩子沟通前先教育家长

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最长,而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时,矫颖认为,老师一定要细心,首先教育家长。她说:“其实孩子们都想听家长的话,得让家长先学会改变。多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多搞一些亲子之间沟通的班会。”

第10篇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犯罪、迷恋网络、过早发生,以及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增加正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论与思索。我国目前17岁以下儿童少年有3.4亿,其中3000万人存在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另有一项调查显示70%的儿童和青少年觉得生活不快乐、不幸福,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他们成长的压力和情感的漠视。专家认为,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容易以各种不良行为排解压力寻求寄托。因此,现在有很多心理学家呼吁,在饥饿、疾病日益远离孩子的今天,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必须立足于帮助他们成就一颗健康的“心”,让他们懂得爱,感受得到快乐和幸福,使其成长为心智和情感健全的人。

行为问题反映心理偏差,口吃偏食都是心理问题

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幼儿心理问题往往最易被人忽视,而这一时期孩子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影响到他一生的性格形成。心理学上将儿童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称为儿童行为问题,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体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全国22个城市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2.97%。儿童行为问题若处理不及时,症状可持续加重,可危害其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6岁以下孩子行为问题主要包括:5岁前半数儿童出现口吃;2至3岁后还经常吸吮手指;2岁以内婴幼儿受到刺激哭闹时出现屏气,短时间呼吸暂停;5岁以后不能控制排尿,5至7岁的儿童在入睡2小时后突然惊醒;睡眠中下床走动;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分离焦虑;对父母过分依赖;偏食;拔毛癖;咬指甲等。

不论孩子多大,只要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问题都应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断乳带来青春期困惑,距离效应帮助孩子成长

心理专家认为,2岁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逆反期,而课业负担过重、就业形势严峻、独生子女环境、单亲家庭以及父母溺爱或忽视和家庭学校心理生理教育的偏差,正在使青春期人群的心理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孩子能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能否快乐地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来说,成功的教育基于对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的了解和认识。

初中到大学期间的青春期孩子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断乳”。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向往独立,但又难以承担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困惑,这就像婴儿断乳一样,是青少年过渡到成年人的一个复杂转折过程,也是青春期人群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孩子依恋关系开始变化,与父母的感情会逐步淡薄,向往与伙伴交往;他们的思维模式也开始变化,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有些孩子会神化个人,就容易做出一些越轨的或违法的行为。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专家认为“距离效应”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家长要学会忽视孩子,给他们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同时必须意识到这一时期孩子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孩子交流并给予他们情感的支持比任何时期都重要。

快乐是成长营养素,爱是心理健康源泉

无论是学龄前儿童还是青春期少年,只有快乐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而快乐需要有很多心理营养素的累积。家长从儿童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中不断灌输各种快乐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包括:知爱,爱是快乐的源泉、幸福的种子,要让孩子懂得爱人;知孝,孝敬父母长辈;知善,善待他人,也就善待自己;知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知诚,诚心诚意地做事和做人;知学,培养孩子的求知欲;知识,读书是学知识,而常识更是知识;知趣,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知足,不要滥用物质奖惩,泯灭了儿童易足而欢的纯真;知勤,一分辛劳一分才;知简,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尽量简朴和纯正;知难,倡导挫折教育。

第11篇

青春期,激素的变化加速了身体的生长和性成熟。尤其是性成熟的“突变”往往给初中生带来许多暂时的烦恼。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爱照镜子、注意打扮、喜欢独处,对异性产生“兴趣”。渐渐地,一个老生常谈又不得不谈的问题出现了――早恋。

从字面的意思看,“早恋”=“早”+“恋”。

其实,“早”只是家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以学生的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只要学生正常发育,这一现象就可能相继出现。

“恋”则是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这一现象更多的是伴随性成熟而来的性好奇或性吸引,而情感上的诉求占的比例极少。

因此,家长在面对“早恋”时,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恋爱”。

如果说初中生的发展主题是接受学校教育,那么“早恋”就是“跑题”。因为它会极大地牵扯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心境。家长有必要适当干预,但干预要讲方法,调控要有度,自然水到渠成。这里有一些妙方建议与家长一起分享。

第一,爱孩子,还要懂孩子。在尊重、理解、真诚的基础上,家长要多和孩子做朋友式的交流,贴近他/她们的心灵,而不要粗涉、疑神疑鬼、侵犯孩子隐私,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这样做很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第二,爱得不必多,每天一点点。随着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初中生不愿主动和家长诉说心中的秘密,而更愿意和伙伴交流。家长此时工作再忙也别忘了经常主动和孩子沟通,不能自动放弃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应随时了解他/她们的喜怒哀乐。

第三,交流要赶时髦。网络、手机使学生之间的交流迅速而频繁、直接而坦率,这些是家长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早恋也常常从这些间接交流中开始。家长也可以尝试经常给孩子发短信或聊QQ。虚拟世界中也有您的陪伴,孩子才不会迷失。

第四,性教育也是家庭必修课。过早的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深远的、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同性亲子之间可以选一些好的书或光盘共同应对。在孩子稀里糊涂犯错之前,消除他/她们的性好奇,搞清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是必需的。

第五,课余生活不能丢弃。学生功课多,但是家长要注意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发展特长爱好,陶冶性情,放松紧张的神经,将青春期性冲动引发的心理能量做适当引导、升华。比如旅游、画画、运动、跳舞、阅读和写作。

第六,孩子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不良行为的后面总是有一些坏的榜样。现在独生子女多,物质生活丰富,孩子对朋友的需求和选择往往比较急切和盲目。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友,家长不妨多和孩子探讨。

第七,家长不要先紧张。只要您对孩子足够关心、爱护,和他/她们心连心,他/她们就不会舍近求远,就会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

第12篇

初中生既不像小学生那样是个听话的“乖宝贝”,也不像高中生那样有着自我批评的成熟感,有的却是叛逆、自傲和自以为是。初中阶段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不仅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因此,分析当前初中阶段师生之间“代沟”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对策,对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初中阶段师生之间的“代沟”产生的原因

1.1社会地位不同

由于社会地位不同,教师固有的成长历程与教育,特别是传统观念中“严师之道”的影响,对新时期要求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不习惯。教师还习惯于坚持自己的那份“严师”的尊严,造成学生对教师仍然有着敬而远之的心态,这是师生之间代沟产生的重要原因。

1.2年龄差距与生活经历的因素

由于师生之间存在年龄差异,生活阅历也不尽相同,教师的生活阅历比较丰富,经受的社会浸染较重,对事情的认知和看法也比较深刻与全面,而未经历过多少社会生活、只有单纯学校经历的那些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等方面的认识与看法,一般比较简单与浅薄。因此,教师往往在很多方面忽略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经验认知无意识中强加于学生身上,从而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1.3教师对转型时期人才观的错误理解

不少老师认为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知识型人才,认为知识就是一切,没有认识到社会多样性发展对人才素质多样性的要求,更没有认识到知识、能力、健康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学生的成长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获取,忽视了生理的、心理的、品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从本身的潜能、兴趣爱好和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自我理解出发,则重视个性养成与发展,这种冲突必然引发师生之间发展导向上的分歧。

1.4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品格与个性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与亲人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的好坏往往决定子女品格与个性发展的走向。在当今社会,由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或祖辈对孙子女一般比较溺爱,而回到学校后的这些孩子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这样的“爱”,巨大的心理反差,使他们与老师产生“代沟”。

1.5青春期的特点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开始朦胧地意识到自己在变成“大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依赖性逐步减少,独立性越来越强。所以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我们老师看成是至高无上、无所不知的偶像,而是开始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老师。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干预与指导,而是开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是他们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挫折感的打击往往使他们心理产生叛逆。

2 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的策略

2.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那份“严师”的架子,主动接近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把我们老师当做他们的朋友,才会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与沟通,避免“代沟”的现象的产生。

2.2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为学生着想,以为人父母的心态来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2.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现在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力型和创新型的人才,是生理、心理、品格都健康的人才。所以教师要丢掉应试教育那种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鼓励创新。学生也应该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发挥个性与特长,大胆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只有师生之间人才观念相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不会起冲突。

2.4与学生家长、亲人紧密配合

家长与其他亲人对孩子的爱要讲究方法方式,不要过分溺爱,要注重品格修养与个性养成,引导孩子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孩子与老师的要求不起冲突。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家长联系,双方积极配合,避免学生因为老师与家长的要求不同而产生逆反心理。

2.5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