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汇报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汇报

时间:2023-04-26 08:1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汇报

第1篇

为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完成,现根据今年统计报表,对我区20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分析如下:

一、人口计生指标情况

1、出生人口情况分析

社管处总人口36077人,出生383人,政策内生育344人,政策外生育39人,计生率90%,与去年同期比较,符合政策生育率偏低。

2、出生统计质量分析

3、出生性别比分析

全年出生男孩208人,女孩175人,出生性别比为118,高于正常值。

4、节育情况分析

已婚育龄妇女7625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人数6985人,其中上环4464人,结扎2169人,综合节育率91.61%,长效节育率87%.与去年同期比较保持稳定。

5、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分析

二、当年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2、统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进一步提高。

4、基层基础工作需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的全面完成,我们务必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继续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计划生育工作,并每月听取一次计生办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计划生育工作,做到情况明,措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计生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2、加强宣传教育,引深协会作用。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深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五到家”活动等,加大对“两非”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引导群众树立新型婚育观念;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快推进基层自治千村(居)示范活动的步伐,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3、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基础信息核查工作,查漏报、清理重复、查**向不明人员。对没有进入数据库的人口要抓紧核查并录入进库,大力提高全员人口数据质量。

第2篇

__市是__自治区的首府,具有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曾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把军民共建信息联通、管理联接、服务联动的“三联”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在全市计生系统、相关部门和驻军部队间,逐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把“信息联通”作为落实“三联”机制的前提,在建立畅通渠道中谋发展。

按照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共建计划生育“三联”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天津市蓟县联合召开的“军民共建计划生育工作‘三联’机制建设现场观摩会”精神,为促进__市军民共建计划生育工作。我们积极协调驻地部队,召开了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__市计划生育协会、__警备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召开了军地计划生育联席会议,并成立了__市“三联”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建立和完善军民计划生育“三联”机制的实施意见》。及时把上级的政策和信息传达给军地相关部门,为尽快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联”机制建设,“信息联通”是前提和关键。为此,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__市计划生育协会、__警备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三家多次协商,积极整合军地资源,利用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外公开的互联网络,开发制作了“三联”机制建设专栏窗口,通过互联网能够及时快速的刊发军地计划生育工作动态信息,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动态和计生政策。为了方便军地双方更好联系沟通,还专门印制了全市“三联”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电话号码薄,分发到了各个基层网络,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军地两家定期交换人员信息和数据报表,及时通报情况,实现了信息联通。

并通过网络送人口理论知识到基层部队,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传播婚育新风,宣传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把“管理联接”作为落实“三联”机制的关键,在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中求突破。

军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公,及时召开军地联席会议,明确军地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要求:由驻军各单位向辖区人武部提供军人家属和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人武部汇总后通过人口信息网络将信息反馈给当地人口计生部门;各地方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查验军人家属和营区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组织孕情检查,落实避孕措施,提供免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部队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和宣传引导工作,对违法生育情况及时上报并配合查处落实。

军地双方主动加强协调沟通,互通军队人员家属和营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意外妊娠等情况,营区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员由部队计生干事负责其人员的婚育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及时登记造册,并将情况通报所在地计生服务站室,定期进行环孕检。在入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育龄官兵及营院流动人口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还存在一些偏见,不愿主动接受服务和检查,与工作人员打“游击战”,为此我们通过电话与部队直接联系,军地两家组织部队流动人员,由当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授课和指导,讲解相关计划生育知识,使她们的婚育观念有所改变,主动配合做计生工作。

三、把“服务联动”作为落实“三联”机制的根本,在完善的服务和关爱格局中见成效。

依托 “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广大军人家属开展系列优质服务。部队计生服务站室的一般已不能满足于广大官兵和育龄群众的技术服务要求,针对现状,我们首先在新城区计生服务站挂牌成立了“军人家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地”,并制作和发放了《军人家属计划生育服务优待证》,军人家属持此证到“军人家属计划生育服务基地”可享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多项免费或优惠的技术服务。

为更好的给人民子弟兵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与__世纪男科医院强强联手合作,在10月28日“男性健康宣传日”活动中,授于__世纪男科医院为“__男性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基地”,现场给部队赠送了《优生优育与男性健康指南》30万册,这就更加丰富和扩展服务的内容,使部队官兵和军人家属、育龄群众得到了优质的服务。

四、今后“三联”机制工作的发展方向

军民共建计划生育“三联”机制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着眼>文秘站:

1、我们继续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进军营”活动,及时为部队官兵、军人家属以及营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诊疗、送政策、送知识、送健康、送温暖的活动。

第3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任务,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2010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12‰,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15%,政策外多孩率为0.89%,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78.04%,综合节育率为89.06%,一孩积存率为45.5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49,比上年有所下降,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

(一)领导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坚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常委扩大会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3次,召开全市性人口计生工作会议4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4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麻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委办、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规范全市乡镇办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以钱养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千人大会,进行责任追究,维护了计生国策的严肃性。

(二)实施综合治理,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突出问题。2010年4月,联合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b超孕检、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的执法大检查,对全市23家市、乡医疗保健机构、19家计生服务机构和106家药品经营网点进行一次为期4天的拉网式专项检查,办理性别比案件共11例。加强了与民政、卫生、公安等部门联系,加大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

(三)强化基层基础,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足发展。健全和稳定行政管理、执法、技术服务和群众工作“四个队伍”,加强了乡镇服务中心、村、组和社区计生专(兼)职干部队伍建设。利用国家全员人口信息化的契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开展了“两清两整”、统计打价挤水行动。建立了与公安、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信息交流通报制度,实现人口信息共享。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取得突破。

(四)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按标准落实计划生育事业费,并追加预算投入奖励优待金120万元。首次启动了农村居民独生子女保健费、双女户结扎和放弃二孩生育的奖励资金的发放。奖扶、特扶配套资金到位,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逐步落实,2010年办理110人。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黄冈市及麻城市“关爱女孩”优惠政策。

(五)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创新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单位负责,条块结合,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新体制。创新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将依法管理与村民自治并重,指导各地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形成以乡镇政府为指导主体、以村民委员会为实施主体、以全体村民为自治主体、以村级计划生育协会为推进主体的村民自治格局,得到黄冈市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并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

2010年在人口计生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政策外生育反弹。新条例的微调,宣传上的滞后,计生执法缺乏一支基本队伍和必要的手段,使得部分群众误以为生育政策放松,符合政策生育率有所下降。二是性别比居高不下。尽管我们实施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但流动人口“两非”行为时有发生,性别比高位运行仍然是困扰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一大难题。三是基层基础工作不稳定。少数乡镇和后进村计划生育管理混乱,基础工作薄弱,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影响全市整体水平。四是奖励优待政策落实有差距。我市市大人多,财政困难,法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所需资金尚有缺口。

2010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定》精神,围绕争先创优目标,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首要任务,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生育服务关怀”品牌,突出流动人口、城镇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三个重点,完善工作责任、利益导向、考核评估、部门协作等四项机制,确保人口计生整体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具体五条措施是:一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后劲;二是严格依法管理,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三是实行综合治理,逐步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四是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机制建设;五是开展生育关怀,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二、省、黄冈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

第4篇

建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工作汇报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川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口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城区体制落实属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1999年以前,川汇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周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属地管理对象。

2003年9月,川汇区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他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川汇区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他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他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属地管理的要求,他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川汇区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他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属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川汇区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川汇区城区的属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他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属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属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三)、强化责任是动力。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区委提出“农民万元增收计划”以后,我们认真对全乡200*年至200*年农村经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全乡“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全乡实施“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现实基础和经济基础

200*年至200*年,区委政府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对我乡农村经济的带动明显加快。一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带动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收入分别从2004年的13493万元,到2004年的14705万元,到200*年实现15567万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13%、52.58%、50.37%。200*年,第一产业比200*年增长了15.37%,但在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二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在建工业项目增多,对全乡建筑建材、运输、商饮服务拉动明显。全乡二、三产业200*年实现收入11904万元、13520万元和1580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6.83%、47.42%、50.96%,平均增幅达15.91%,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三是随着城市用工增加,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力度加大,农村劳务经济200*至20*年实现收入916万元,2004年实收收入1389万元,2006年实现收入1765万元,200*年比20*增849万元,增幅达92.69%,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快速增长点。四是随着城市经济的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全乡农民人均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农民人均总收入200*实现了6210元,20*年实现6772元,2006年实现7398元,年均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年实现3203元,20*年实现3467元,2006年实现3709元,年均增长7.6%。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x作为城郊结合部,随着区委政府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力度的加大,在围绕城市服务、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为今后农民万元增收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发展农村经济指明了方面,这是我汇报的第一方面内容。

二、我们实施“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主要打算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农民万元增收计划”从今年启动,到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71亿元,比2006年的3.09亿元增1.62亿元,年均递增8.5%;农民年人均经济总收入达10832元,比2006年的7398元增3434元,年均递增9.2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050元,比2006年的3709元,增1341元,年均递增7.23%。

二是正视困难和差距,在“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⑴围绕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参与城市建设方面存在差距;⑵资金短缺,投融资能力弱,劳动力就地转移难度大;⑶为城市消费群众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方面仍有差距;⑷面临土地资源约束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三是把握方法措施。在推进“农民万元增收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当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区委政府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办法和措施,发挥好政策的引导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对于全面推进“农民万元增收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严格执行土地保护政策,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作用,带头落实区委政府关于开展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各项决定,把万元增收计划与“三村四化”相结合,与“平安创建”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发挥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着重突出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水利建设,重点对农田水利、产业园区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二是加强道路建设,通过努力,力争完成曲龙路、六、七号骨架和全乡乡村、村村和村内道路硬化、绿化,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三是加强村庄建设。按照住房新型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四是实施生态乡建设项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五是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重点以x二期工程和x街非公经济园区建设为主,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带动平江街、乡政府集镇建设,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3、发挥园区项目的辐射作用。

围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我们将认真做好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加快x街、x屯、x、x四个村委会的新村建设,全力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x二期工程顺利实施,做好征地拆迁和新村安置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加快诺特零部件制造厂、x区豆制品厂、x砖厂、罐装氧气厂厂房建设,尽快投入生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余人。围绕服务城市,我们在沾潦路沿线的大龙、鸡街、新发等村委会,将突出建筑建材和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两个重点,形成以x采石厂、x砖厂、x石材厂为主,带动x砖厂建筑建材行业,以x庄、x山庄、x生态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业,以x乳业公司,x奶牛公司、x鸭子孵化基地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发展牛奶、鲜花、蔬菜、瓜果、水产品、肉、蛋等优质农副产品,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

4、发挥劳务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带来的广阔就业空间,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壮大劳务经济,力争2010年全乡6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以“两校进村”和“科技明白人”工程为契机,实施农民素质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把理论培训与现场操作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力争2010年转移劳动力20000人,实现收入6000万元。同时,坚持做到“三培育”,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促使土地和经营的适度集中,让农村劳动力有地方转移;二是培育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支部+协会+农户”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三是培育新型农民,依托阳光工程和农村科普教育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5、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四稳五抓”为工作中心,巩固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四稳”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仔猪、生猪产量,稳定水生蔬菜和水果,稳定水产品生产。“五抓”,一是抓家禽养殖。以x、x村委会为中心,加大专业养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肉鸡、肉鸭、蛋鸡生产,做到每个村委会每年发展1—2户养殖数量在3—5千的养殖大户。二是抓奶牛养殖。以x、x村委会为中心,坚持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方向,以三牛乳业和鸭子奶牛公司为基础,引导广大群众种草养畜。到2010年,饲养奶牛2000头以上,带动农户增收2000万元。三是抓花卉种植。以x村委会为中心,以x科技示范园、x花卉基地为基础,积极引进技术、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到2010年达到1000亩,实现产值1000万元。四是抓旱地蔬菜种植。以x、x村委会为中心,坚持无公害、绿色、安全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旱地蔬菜,新增5500亩蔬菜种植面积。五是抓休闲旅游。依托朗目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护、开发x风景区,积极开发农家乐项目,重点推进x、x庄、水产站养殖基地、农业局水产养殖基地、x、x生态园、x生态旅游城的发展,提升观光、旅游、垂钓、休闲的档次。

6、发挥组织领导的保障作用。

第6篇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隆”战略,按照科技富民强县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我县资源优势与特色经济,提高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为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意识,我县把科技工作列入中心组学习范畴,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报告会,每年选派一批科技干部到江浙沿海进行挂职锻炼,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树立抓科技进步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彻底改变科技工作是软指标、软任务的认识。努力增强科技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制订规划凸显科技,部署工作突出科技,安排力量加强科技,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科教兴县”上来。

2、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大家各安排了一名副职亲自抓科技工作。为加强科技工作,我县建立了科技工作汇报制度,规定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科技部门的工作汇报,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把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我县制定了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范围和单位双文明目标考核内容。目前,我县已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科技部门领唱、其他部门合唱、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__年,我县科技工作共召开政府常务会议4次,专题研究有关科技工作。20__年3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管科技工作副县长亲自参加了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主办的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专题研究班。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利用各种会议,特别是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广泛深入地宣讲有关科技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兴县”意识。二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等多种舆论工具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基本做到宣传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墙头有标语,街头有横幅,手中有资料。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传播模式,送科技下乡,请科技专家来我县乡镇举办科技讲座,送科技示范户集中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技政策,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全县人们的科技意识,力争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尊重人才,加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

1、尊重人才,重奖有功人员

科技要发展,经济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县委、县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爱护科技人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开放活科技人员,允许他们在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合法收入,鼓励成果持有人以入股方式创业,并根据不同职称和规模给予不同标准的创业启动金。为鼓励科研开发、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县设立了科技进步奖,制定了“科技兴隆”奖励办法,提高奖金标准,对突出贡献人员进行重奖,奖金不低于5万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之,对待科技人员,我们做到了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一流成果给予一流回报,努力改善其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

2、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我县在农口各局、计划生育局、卫生局和经济发展局等涉科单位均设立了科教、生产股,在县政府成立了农业、城建、教育、工业、卫生5个专家服务组。除政府组织外,各骨干

企业均设立了科研开发机构,民间组织也成立了各类专业学会12个,行业协会29个,培养和授予了科技示范户8280户。目前,我县已形成了政府技术服务站和企业科研开发为主体,技术学会、专业协会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带头人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3、加大投入,整合资金,统一规划

随着人们科技意识的增强,我县科技资金投入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格局。为抓好科技兴县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确保了科技三项经费、科技事业费、基层科技推广服务费、科技专项经费和农发资金等科技资金的逐年增加。我县科技经费已从20__年的79万元增加到20__年的154万元,基层科技推广服务费已从20__年的594.7万元增加到20__年的744.9万元,科技专项经费已从20__年的725万元增加到20__年的730.5万元。县委、政府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加强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的同时,银行对科技项目的信贷支持也逐年增加,自20__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科技贷款总额达5.46亿元,并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我县龙头企业如运发包装、恒远机械、青蒿素提取、氟树脂加工等项目,均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

4、立足资源优势,实施重点项目

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围绕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兴县做文章,3年来,共实施科技项目127项。农业方面主要支持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产业化建设。实施项目主要有“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金银花入《中国药典》”、“龙牙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研究”、“__金银花、__龙牙百合原产地域产品认定”、“柑桔948项目”、“双孢菇出口基地建设”、“富硒农副产品开发”等。工业方面主要支持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新产品开发。实施项目主要有“毅鹏金银花茶”、“爱生制药”、“运发包装”、“恒远机械”、“青蒿素提取”等。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县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提高了工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5、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

为加大我县科技开发力度,我县先后与湖南农大开展了龙牙百合脱毒育种、百合蓉加工、金银花茶研制、金银花白粉病鉴定等,与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进行了双孢菇高棚栽培试验,与湖南中医学院进行了金银花茶毒理试验,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土壤研究所开展了富硒资源开发与__金银花录入《中国药典》等多方面、多角度合作。现正与湖南农大合作的项目有:一是龙牙百合连作试验,解决龙牙百合不能连作的难题;二是龙牙百合与药百合的转基因试验,提高龙牙百合的抗病性;三是青蒿“两高一短”(高青蒿素含量、高生物产量、短生育周期)技术研究,选育良种,培育多倍体青蒿。另正与湖南省食品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龙牙百合面食产品。通过横向联合,我县技术力量得到充实,科技工作进展顺利,某些产业瓶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指导下,我县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每年获得省市科技成果2-5项,申请专利1-2项。20__年,“富硒金银花茶的研制与开发”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金银花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__年,“__金银花、__龙牙百合地方标准”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__年,“金银花白粉病研究”、“__县富硒农牧产品开发”分别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三、立足优势,突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做文章,突出资源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建设。20__-20__年,我县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力推广稻鸭共栖、平衡施肥、沼液浸种、旱育稀植、病虫综防等新技术和水稻良种,全县共建丰产样板田20__亩,亩产突破800公斤,技术示范面积13.6万亩,技术辐射面积45万亩,累计增产稻谷2.95万吨,增加产值4500万元。到20__年底,全县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0,实用技术推广率达8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3.2万亩,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萝卜、西红柿为主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金银花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干花一万吨,占全国总产的60,我县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了“中国金银花之乡”的称号。为做大做强我县特色优势产业,20__年以来,我县投入科技经费90余万元,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湖南农大、湖南中医学院等单位合作,经3年试验与研究,20__年__金银花灰毡毛忍冬终于录入新版《中国药典》,从此__金银花获得进入大型制药厂的入门券。20__年,我县拨出科技专项经费15万元,经一年多实地考察论证与多次赴京申报,20__年__金银花、隆回龙牙百合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认定,这不仅提高了__金银花、隆回龙牙百合的知名度,而且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与保护,为以后出口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自20__年发现__土壤富硒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课题组,经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湖南农大化验,我县土壤及农牧产品富硒,__是继陕西紫阳、湖北恩施之后的第三个富硒区,且面积居三者之首。目前,我县富硒农副产品开发如火如荼,现已开发出富硒大米、富硒金银花茶、富硒龙牙百合、富硒茶等十余个产品。富硒资源的发现与开发,顺应了人们对富硒保健食品的需求,为我县农副产品开发找到了新的亮点。

2、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高新技术工业迅速增长

按照“兴工强县”的战略思想,立足我县基础条件与后发优势,我县工业以建材、造纸、药材、机械制造、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重点支持了雪峰干法水泥、桔州汽车、湘丰纸业、运发包装、爱生制药、九龙生物、高档卷烟纸等项目,工业发展来势喜人。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新技术引进力度,20__-20__年底,全县共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15个,新增工业产值2.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产值0.5亿元,现有民营科技企业14家,其中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20__年,湖南运发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上一条全自动五层纸板生产线,年产纸箱3000万个,年产值1.2亿元,创利税20__余万元。20__年,恒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自主研制新型

第7篇

一、整合六支党建工作队伍,汇集党建工作力量。

第一支队伍是党委书记。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五个一”,即指导每村发展一名党员、联系建成一个“五好村”党支部”、总结一项党建工作经验、组织一次现场观摩活动、联系实际精讲一堂党课。

第二支队伍是党委委员。通过与每个党委委员签订责任状,落实了乡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抓党建示范点制度。具体做到了:联系支部抓党建、联系党员抓党建、联系分管工作抓党建。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抓党建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三支队伍是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是基层党支部的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

第四支队伍是各驻村干部。夯实驻村干部党建工作责任,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第五支队伍是党建工作组。明确党建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将任务细化到人、到月、到天。

第六支队伍是全乡党员队伍。

通过党委书记亲自上手抓,党委委员落实党建示范点,支部书记落实具体责任,驻村干部协助支部抓,党建工作组具体指导,全乡党员共同抓,聚集了党建工作合力,为全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突出“五好杯”争先创优,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今年,我乡始终把“五好杯”创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坚持创建责任明、措施硬、出实招、重实效,着力于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杯”乡党委、村支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惧进,开拓创新,全力构建“民主开放、科学合理、充满活力、文明富裕”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1.农村党员“双联双定双带”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各支部实际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分类定责、联系群众包户定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双联双定双带”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农村经济与党建协调发展,较好的发挥了示范带着作用。全乡共培养“双联双定双带”典型示范户70户。全乡132名党员参与“双联双定双带”,其中联系村务的党员69名,联系9类村务,联系困难群众包户定责的党员93名,联系122名困难群众。*年确定的“双联双定”示范村是兴隆村支部,示范效果明显。

2.推进“双培双带”,抓好队伍建设促进“五好杯”争先创优。各村支部要进一步加大“双培”工作力度,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可行的培养措施,真正把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能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有固定致富项目、市场经济意识强的党员培养成农村的致富能手和科技带头人。同时,要积极把那些致富带富能力强、懂科技、会管理、群众口碑好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带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村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推行村干部制度,党员电化教育经常化。全乡6个进行了规范化建设,硬件建设有显著变化,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新建桃园村活动室已乔迁新居,各种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善。各支部落实了“双联双定”工作责任落实一览表、“五好杯”创优公示牌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一面墙。制定了以“”、村民议事、财务管理制度等为主的制度专栏。建立了10个记录薄,3项考勤记录,健全了月督促,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工作机制。随时收集、更新、整理、保存好党建工作的资料。有效的推进了村级规范化建设。统一制作了村支部值班牌,落实了村干部值班日志,通过村干部轮流坐班和定期联合办公,提高了村办事效率,及时、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村支部整体形象。

4.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重点地培养和发展优秀分子及预备党员,壮大了党员队伍。“七一”前夕,全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名,纳新党员3名,近期转正2名。

5.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严格坚持《*乡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四到位”即:发放活动证到位、经济性联系教育到位、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汇报到位、人性化管理到位。

三、创新载体活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半年以来,我乡按照“三级联创”的要求,结合“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在全乡广泛开展“三帮四定五联”主题特色活动,在创新载体上狠下功夫,以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帮四定五联”。“三帮”:乡村党员干部每人每年帮助输出十名剩余劳动力,帮助1户计划生育困难户,帮助培养10户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四定”:党委委员抓党建确定联系一个支部、确定联系一项产业、确定联系一名困难党员、确定联系发展一名党员。“五联”:一是支部书记每人每年联系上一次党课。二是乡村党员干部每人每年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是支部委员每人每年联系发展一名党员。四是乡村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名致富党员。五是乡村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名流动党员。

通过“三帮四定五联”载体活动,制定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任务,让乡村党员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以定量考核判断干部是否尽到责任,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用党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判断村支部领导水平;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全乡党建工作成效。一种抢工作、要工作、干工作、干好工作的良好风气初步形成。

四、推进“五送一建”工程,建立党内关怀长效机制。

1.在政府机关党员中广泛开展“一带一”的帮扶活动。具体做到“五个一”:即机关党员100%参与帮扶;每一名贫困党员都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每季度上门联系、走访一次;每年为贫困党员送温暖一次;每年为每个帮扶对象在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办一件实事。

2.筹措资金,解决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乡党委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领导小组,采取向上级争取、政府自筹、社会募捐等办法,在政府机关党员中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一日工资,奉献一片爱心”等活动,多方面筹措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困难的党员,通过关爱帮扶,使他们在被关爱和帮扶过程中体会到做为党员的荣誉感,积极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中,不断强化自信心,最终从困难群众中的优秀份子发展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模范,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开展机关“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目的,乡机关开展了“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在全乡党员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确定由乡机关21党员率先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实现了帮扶工作覆盖面达100%。对有致富项目和致富能力的贫困党员,采取“小额信贷”模式,实行贴息借贷,从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建立了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生产帮扶,保建帮扶、定期走访慰问等制度,为全乡20户贫困党员建立台账,对帮扶过程详细记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至目前,为17多名贫困党员送去慰问金1100元,解决实际问题7件。通过机关“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健全了让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逐步构建机关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六、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互动双赢。

乡党委在抓党建工作中,不仅仅就党建抓党建,而是与产业建设做到了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抓好党建促经济,抓好经济促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作用,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党建促经济效果明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互动双赢。

1.药畜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突破发展药材产业。抓好以玄参为主的地道短生药材规范化种植,全乡药材面积达到6621亩。其中魔芋1580亩,玄参3600亩。10亩以上魔芋种植大户107户,大户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新发展20亩以上以玄参为主的短生地道药材大户126户,大户面积达到3050亩。全乡药材产业科学种植规模和水平大为改观。二是狠抓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产业以生猪养殖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生猪养殖大户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截至6月底,全乡生猪饲养量达到1.8万头,出栏达到0.9万头,养家禽出栏1.5万只,养牛300头,山羊出栏2000只。春季动物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

2.示范点亮点纷呈。全乡建80亩以上集中连片药材示范点9个,其中100亩以上玄参示范点5个;新建*模式圈舍89户,其中新建128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模式圈舍16户,1个*模式仔猪繁育场。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8户。年饲养基础母猪5头以上的养殖户80户,母猪存栏达到1100头,为自繁自育体系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

1.党建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个别支部对党建工作的规范要求不甚明确,党建工作记录不全,支部活动、村干部值班记录不规范,党员电化教育开展还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上。

2.典型培养推介力度不大,不善于发现培养典型,典型宣传不积极。对各类先进典型都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不善于去发现典型,不去大力宣传,致使一些好的典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引导作用。

下半年工作要点:

1.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认真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进一步强化落实的意识,以“三级联创”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全局,以“五好杯”争先创优为载体,细化到每项具体工作,量化到各个任务指标,考核到具体责任人,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

2.进一步加强指导,力促规范。按照县委“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修定完善本支部的“五好杯”争先创优实施方案。

第8篇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保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保险主体不断壮大。全市保险机构从*年的6家扩大到现在的20家,县级分支机构达46家,乡镇保险网点达195个,兼业网点达450个,从业人员达6500多人,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保险业服务网络。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全市保险业务收入从*年的5.42亿元增加到20*年的15.75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保险深度(保费占GDP百分比)从*年的1.85%上升到20*年的2.46%;保险密度(全市人均保费)从*年的每人277元增加到20*年的每人612元。保险服务不断深化。全市保险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行业诚信建设,实施了“两个投保提示”(车辆险和人身险)、“两个服务承诺”(车辆险和个人意外伤害、健康险),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保险赔付上,20*年共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4.01亿元,是*年的3.2倍。全市保险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保险工作者,向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保险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全市保险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从全社会看,主要表现为:保险覆盖面还较小,保费收入总量还较少(仅列全省第8位);保险深度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有较大差距;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保险知识的宣传还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从保险业自身看,主要表现为:保险信用建设仍需加强,整体形象有待提升;保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行业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保险产品尚不适应现代需求;保险专业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

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保险机构负责人、全体保险工作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在新形势下加快全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在保障率先崛起中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市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全面推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市将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生态优市四个战略路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进一步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努力打造实力湖州、法治湖州、人文湖州、和谐湖州。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强有力保障。通过加快改革发展保险业,发挥保险的“杠杆”作用,集合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灾害和事故补偿机制,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综合性工程。在这其中,保险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首先,保险可以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其次,保险可以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通过养老、健康保障和理赔给付,解决保险消费者生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第三,保险可以发挥社会管理“辅助器”作用,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三是要在促进职能转变中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政府职能转变首先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履行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主要职能。保险作为市场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推进的新阶段,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履职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快改革发展保险业,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将会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从承担“无限责任”转变为承担“有限责任”,进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二、坚持发展,努力开创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科学定位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职能和作用,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和重点,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保险业的方针政策。《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全面贯彻“国十条”明确了具体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保险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业务发展,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保险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一)坚持紧贴地方实际,实践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宗旨。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保险业功能发挥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各保险机构要紧贴“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加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着力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和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十一五”期间,全市保险深度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市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二)坚持深化改革,建设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保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总体而言,就是要建设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切实增强区域保险市场的聚集力。

第一,各保险公司要继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努力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要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从低层次竞争转向内涵式发展。

第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经营特色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养老、健康、农业、责任等专业性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要规范保险中介发展,在继续发展专业公司的同时,积极发展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促进中介公司强素质、创品牌,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要规范保险兼业市场,优化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保险市场有序竞争。要加强营销队伍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第三,要统筹兼顾区域布局。要在着力提高湖州中心城市集聚保险资源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县域保险市场,依托中心城镇,辐射周边农村,建设服务网络,探索县域保险发展模式。要在严格保险市场准入的同时,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维护好、开发好全市的保险资源。

(三)坚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保险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保险机构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牢固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观,深入实际,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加速产品创新,开发有公司特色、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打破险种单一、同构现象。当前重点:

一是大力拓展责任保险。各类责任险是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有效工具,要积极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责任险业务。抓住当前全面推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遇,争取尽快与省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对接,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抑制交通事故高发势头。研究将火灾公众责任险纳入强制保险范畴,实现保险机构与消防系统信息共享与合作管理。支持保险机构以合理的保险费率、赔付率和优质服务,扩大承运人责任险、校园责任险和开展大型活动责任险的覆盖面,逐步在公众聚集场所、高危行业、境内外旅游等领域推广责任保险。

二是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坚持为民服务、坚持低保障起步、坚持政府政策性支持、坚持保险业务结构合理优化”的思路,深化德清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和救灾防灾机制。完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逐步提高险种保费补贴比例,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业和涉农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和家庭养老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保险机构可探索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管理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补充保险产品。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规范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加强与消防、特警、交警等部门合作,积极发展特殊岗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四是探索发展区域性特色保险产品。认真贯彻省政府会议和文件精神要求,在全市积极推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加强巨灾保险研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完善保险费补贴办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开发高科技项目投资、重大装备技术更新和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保险产品。创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满足群众住房、汽车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

(四)坚持强化信用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诚信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立身之基,是保险业的执业之本。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更要多管齐下规范保险诚信建设,促进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

第一,要大力推进保险诚信建设。积极倡导诚信观念,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意识,在全行业树立诚信为本、重诺守信的良好风气。保险协会要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建设,督促各保险机构坚决执行保险行业各项自律公约、“两项投保提示”、“两项服务承诺”等行为规范。各保险机构要切实将诚信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首要准则,形成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开展保险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建立保险信息查询系统,推进行业自律。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发展保险营销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披露力度,严厉处罚保险欺诈、误导等失信行为。当前特别要注意规范理赔行为,不惜赔、拖赔、滥赔,切实保障投保人的合法利益。

第二,要切实防范保险经营风险。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着力解决假数据、假报表、假赔案等问题,提高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善保险机构内控制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时处理因保险合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逐步建立起保险纠纷的协调机制,尽快建立突发性危机的应对解决预案。加快建立起公司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要不断提高保险服务质量。把保险纳入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开辟大灾理赔绿色通道,按约给付,公正理赔。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加快从简单的收取保费、赔偿给付向提供风险管理、理财咨询和投资规划等一揽子服务项目转变。不断创新延伸服务,加强多家公司间的联合,加强与医疗、教育、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保险服务水平。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使客户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高水准服务,提高保险业的整体竞争力。切实加强保险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保险经营活动的支撑作用,为保险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切实加强保险售后服务,重视防灾防损服务,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灾防损工作的机制与制度,不断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三、加强领导,积极营造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保险协会要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积极优化保险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全市保险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有很强的业务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会上印发了征求意见稿,会后吸收各方意见建议作进一步修改后,将尽快下发,作为市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定期听取保险工作汇报,关心解决保险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从全局的高度支持、服务好保险业的发展。要研究和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依法行政,改进领导方法,做到支持不干预,尊重保险企业的经营自,维护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落实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保互动、共保经营等新形式,引导保险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