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工作方案

风险管理工作方案

时间:2023-04-26 08:1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管理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管理工作方案

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原因;风险防治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的好坏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原因。通过企业财务监督、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依据,在发展中对自己的报表、票据、数据统一起来系统的分析,从而独立、客观、准确地给出企业未来的项目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分析,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企业中的各种财务风险,应当给予充分的正视,在深入分析财务管理工作风险产生源头的基础上各个击破,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不同性质的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管理工作上流程及标准不尽相同,但风险的产生总受到一些共同的因素影响,常见的有管理制度缺陷、体制不完善等等。不合理的体制及管理规范不能很好的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约束作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难以有依据地提升,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就难以科学、有序开展,中层管理者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及管理标准来对工作人员实行正确的管理,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只能成为日常财务管理的牵绊,而不能真正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实施。

(二)工作人员认知度不足,风险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仅仅制定了系列的规范、标准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规范工作,长此以往,虽然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井井有条地开展,工作人员也在过多的约束或者规范标准化的工作之中放松风险警惕,对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潜在的管理风险失去敏感性,工作中对资金的管理操作没能避开风险,对账目的记录、核对、存储等工作也不够尽责。总体上来说,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切实将风险预防与控制视为工作职责,日常工作中完全以完成工作量为目标,考虑事情方式过于单一,面对新的工作项目不敢创新、不善思索,过分追求效率,甚至没有将法律、工作规范及行业标准作为工作指标,即便工作操作中出现些许失误,也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认为小小失误不影响全局。所以,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认知水平及风险预防及控制水平直接决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三)分析不够深入,决策失误因素

决策层制定的工作指标及管理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长期开展方向以及中层管理工作、下层工作人员执行操作都有不可逆转的直接影响。很多企业没有对企业内部近年来的财务管理状况及风险防控实况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探讨,也并未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共同研究既往阶段的财务管理成果及风险预防、控制情况,没有充分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财务管理工作方案及风险防控工作经验,沿用之前的风险管理方式或采用最简答的风险防控机制,导致财务管理方式过分单一、简化,或者风险管理模式与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不相符、存在冲突,日常财务管理或者是简单的记账工作,或者是多少年如一日一模一样的管理方式,这些都是上级决策过分草率而引发的后果,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与蔓延也在所难免。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各种风险产生特点分析风险产生环节及产生特点,针对性提出风险控制方案,此处着重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人员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的培养、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正确财务决策等方面阐述风险控制要点: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管理要做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企业要通过合理的体制及管理规范很好地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约束作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指导方案及管理标准来对工作人员实行正确的管理。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需知晓,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每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要有着防患意识,不可掉以轻心。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风险意识培训是在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聘请高水平财务风险讲师和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财务风险事例对本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迅速的提高、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业务技能、实际经验,使他们成为适合企业经营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三)明确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企业领导和企业各部门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领导工作,严格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要积极的配合好企业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相互协调、共同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出科学、正确的财务决策

财务的决策既要考虑传达执行层与决策层之间的管理方案、工作情况及工作建议,还要及时对决策层及执行层之间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这会直接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成败。为了更好的防治财务风险,企业因此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充分的考虑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进行计量计算方法和制定的合理的科学模型。对提出来的各种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决策方案执行。

三、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来源于管理决策、职责划分、人员素质等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与作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要着重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人员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的培养、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财务决策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

第2篇

一、工商部门引入PDCA循环模型的必要性

(一)当前市场监管风险层出不穷

在当前的监管条件下,食品安全、危险品经营以及突发的地震、水火灾害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监管风险。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进入多发期,双汇、蒙牛等知名品牌都牵涉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殷切期盼形势好转。可以说,食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各种危险品的经营也给市场带来极大风险,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南京栖霞区丙烯泄漏燃烧爆炸等重大案件都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地震、洪涝灾害以及火灾等,都对市场经营产生严重后果。有效的市场监管将有利于化解或缓解灾后重建的各种矛盾,促进灾后市场秩序快速恢复。

(二)工商部门缺乏应对的风险控制办法

目前工商职能不断拓展,特别是在较为敏感的食品监管领域承担的责任重大。但就目前情况看,工商部门还未完全建立与风险防范对应的管控意识、监测手段、跟踪处置机制、法律法规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应急联动系统等,这将给工商部门带来极大的管理风险。随着问责制追究力度的迅速加强,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之大前所未有且持续加深。作为基层工商部门,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风险对于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降低基层工商干部的职业风险,都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中,如果基层工商部门能够灵活应用PDCA持续改进循环模型改进工作,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极大降低基层工商干部的职业风险。

二、PDCA循环模型在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P(Plan)阶段

如果通过预防而最终避免风险的发生,就达到了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在此阶段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的起点。一个负责任的机构及其领导者,应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因盲目自信所滋生的麻痹大意思想。

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和持续改进工商部门的“经济户口”,对有关风险源等信息进行收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红盾管理软件,对风险隐患存在的范围进行特别标注,大胆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企业进行远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监管,从而降低职业风险,提高工作效能。其次,要持续改进红盾软件系统。当前的红盾管理软件仅能够提供一些通过单机简单检索实现的基础文字信息,但在风险隐患位置、隐患构成因素及应对办法快速检索等方面缺乏可视型、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手段,要使用系统集成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跟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全面提升红盾监管软件及网络的风险处置模块的智能化水平。

三是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预案。以食品领域为核心,以矿山、高危行业、传销和商业贿赂及城乡集贸市场抗灾等多个领域为重点,分别制订详细的风险管理预案,尽可能排查出风险点以及可能暴发的范围和烈度,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处理预案,拟定隐患早发现早铲除工作方案,分重点、分期限有步骤地采取专项行动彻底铲除列入方案中的任何风险隐患,以最大可能保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是推动地方政府建设综合治理体系。积极倡导,主动配合,请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与卫生、公安、食品、药品、质检等部门联合的风险管控综合治理体系,将工商部门单一的风险管理机制纳入城市或区域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统一体系之中,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综合风险处理网络应急智能系统。当涉及工商部门监管范围的风险事件发生时,工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启动风险快速分析评测机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是否启用综合联防系统。如果是工商部门自身可控的,就只启动本部门风险应急机制和智能系统。

(二)D(D0)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P阶段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工作任务,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是完成P阶段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出现风险,迅速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确认风险点,实施风险决策。首先要尽快找到风险的发生源,对风险的性质、范围、规模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准确判断,选择相应的预案应对,施行风险决策。以下是应急情况快速决策的简易流程图。

(三)C(Cheek)阶段

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功、不足或失败问题所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返回循环,此阶段也是一个小的PDCA循环。主要检查项目有:1.如何降低决策风险;2.是否保持良好信息沟通;3.意外问题及处理;4.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修正方案。

(四)A(Action)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可提供参照的工作规范并巩固成果;对失败的地方,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以免重蹈覆辙;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则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三、PDCA循环模型对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PDCA循环模式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对于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有特别优势:

(一)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渐进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个小PDCA循环不停地运转,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和提高

目前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持续改进提高方面,特别是中期检查的改进提高阶段效果不明显。存在见招拆招、手忙脚乱的问题。通过PDCA循环可以在事前预防阶段明显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在循环中,更容易发现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使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PDCA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强化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周而复始的循环能让干部始终树立风险意识,通过面对、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三)PDCA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全面考核干部能力素质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非常态管理,具有事前、事中、事后等几个发展阶段,对处理风险的领导干部要求既要敢于负责又要大智大勇,具备多方面危机决策处理的素质与能力。PDCA循环的应用能够全面、客观的考核干部的绩效,全面体现干部能力素质。

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风险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风险往往与机遇相伴随。因此,风险管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一方面精心做好善后工作,恢复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防止风险再度发生:另一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此次风险管理的得失,梳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改进工作,调整政策,推动变革,使风险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应对举措

很多企业都在这一个市场当中厮杀,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说对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完善风险财务管理就是节约资本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一、当下建筑公司财务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财务内控制度

虽然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过去不被我们看重的工作都得到了应该有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现在很多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工作都有安排专人来负责,而且也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但是从目前公司的整体结构来说,财务部门的职能还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在负责基础的数据核算工作,虽然说有些公司落实了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职能,但是还不能够达到对于企业该有的控制力度。而且就算是从审计这一部分的工作来说,在很多公司这一部分工作其实是有财务负责人员监管的,而且也是由财务部门的领导直接负责,所以说这样的审计就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因此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就需要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控制制度,让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它该有的价值。

(二)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所以说完善好成本管理工作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动辄上百万的工程如果成本控制机制完善就能够为企业主体节约很大的成本,所以说要想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好相关的成本控制机制,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实际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的运营过程中,这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相关的材料采购人员进行采购的时候根本没有按照预先设定的工作方案,而且很多工程的材料设备供应商都是由采购人员来选择的,所以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私下交易的情况发生。还有就是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相关的物料管理非常混乱,也没有完善的出入库登记制度,因为缺乏制度的约束,所以说一线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去重视这些工作。长此以往,这些额外支出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风险负担。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在建筑公司当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其实是也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的,除了能够应付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以及控制都很难落实到位。而工作的程度也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阶段,根本不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找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就算是企业投资方面,也很难能够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来提出合理的建议。还有就是关于企业开源节流的方面,财务人员是应该从自身的业务出发,立足于企业的相关制度,来对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可是因为专业素质的限制我们的财务人员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更重要的是,很多财务人员都安于现在的工作状态,他们不能够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以及行业现状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也不懂得通过实际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所以说这些现状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完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审计以及监督工作的流程,这样整个公司主体的财务工作也就会成为一个高标准的系统化的工作体系。其次就是需要加强财务工作对于企业预算投资支出的控制力度,提高财务指标在企业进行决策时的参考价值,这样才能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而帮助企业整合资金的运作,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实现财务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有效监督,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在公司内部形成分层管理汇报的工作模式。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发挥财务内控制度对于企业运营的具体作用。

(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工作是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负责的,要在相关的成本目标的引导之下落实好各项工作的细节。对各种材料的供应商严格把关,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来为材料的采购提供参考,而且如果有必要应该对采购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公司主体能够拿到最优惠的价格之下,也能保证的材料的质量最优化。对于现有的库存材料相关的财务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要进行限购,要完善对这部分材料的管理,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材料的浪费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后应该把成本控制的眼光放在施工现场,可以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清理,对于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资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统计,并且根据统计的数据应用到今后的财务监管工作当中,这样也能够为企业节约很大的成本。

(三)落实内部工程会计委派制度

对企业投资进行的项目,财务部门主体应该委派专人对工程的进行进行监督并且这对于其他人员的工作也会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财务负责人员应该单独进行工作,不能够受到其他部门的恶意干扰。还有,项目财务负责人员应该在工程以及企业利益之中寻找共同的平衡点,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四)优化会计队伍结构

企业主体应该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组织必要的思想教育,借此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以及培养机制,不断为自己的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三、总结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取得发展必须要重视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当然这也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想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的工作。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完善我们的工作有所思考。

作者:李连君 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

2020年,合规风险部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总行制定的工作目标,转变角色、理顺思路、引导稳健经营和合规管理理念,坚持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并重,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时效和质量,狠抓部门服务与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全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为抓手,持续推进全行流程银行建设工作。

在2017年流程银行建设、搭建“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流程银行建设工作。一是在2020年3月、10月对XXXX个流程文件进行梳理,根据部分业务实际操作及在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流程文件与实际操作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情况,对相关部门新增及修订的各类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内控系统中相对应办法及流程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修改要求,限定时间、将修改申请及相应流程文件报至我部门进行实时调整。二是实时将全部门新增制度、修改制度导入合规系统,及时为全行员工提供制度、流程依据。三是按季收集外部法律、法规、条例,同时导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为本行业务在开展中规避监管风险提供制度支持。截止12月末,全行部门上线各类业务流程XXX个,通过不断完善、修订,现已更新各类内部制度XXX个,外部规章及条例5442个,促进了本行内部运行机制与流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二、持续加强各职能部门条线管控能力,充分发挥自律监管再监督的职能作用。

继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结合自律监管再监督工作,进一步优化修订《自律监管再监督实施细则》,将开展自律监管工作的范围扩大至每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在原修订的9个职能部门基础上,增加5个经营部门,对于无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强调自律检查,对于有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则不仅需自律检查、还需监管检查,强化自我检查,主动整改,引导人人主动合规、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围。

2020年一季度,结合区联社南疆审计分中心对我行2017年自律监管审计情况,合规风险部梳理制定了《XX农商银行自律监管再监督管理办法》,对自律监管再监管实施的范围、频率及原则进行了规范,并要求各部门在各自职责的基础上,结合《办法》要求,对各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对开展自律监管的时间、范围和频次进行明确,修订后的《细则》经合规风险部审查后各自,进一步规范了自律监管工作,强化了第一道防线的管控作用。

加强和规范本行各部室自律监管工作,有效提高内部监控力度,根据《关于调整的通知》(XX农商发〔2016〕260号)及《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自律监管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20〕99号),结合各部门制定的自律监管实施细则,并制定《XX农商银行2016年下半年自律监管再监督方案》及《XX农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自律监管再监督方案》于2020年2月、8月组织人员对13个部门,下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部门自律监管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我行自律监管工作,加强内部管控力度。

三、开展各类现场、非现场检查,督促业务条线合规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外部风险案件频发,银监部门加大对各商业银行监管力度,逐步开展对票据、销售业务等方面的监管检查,合规风险部从防范外部监管风险及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风险的角度,开展了多方位的检查。

(一) 风险经理平行作业专项检查。根据2016年9月

10日的各项业务流程及2016年11月下发《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2016〕459号)和《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风险经理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16〕469号)要求,制定《XX农商银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流程专项检查方案》,于2020年1月对 2016年9月-2016年12月发放的各类贷款(含公司类、零售类)贷款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全流程进行了专项检查。

(二)按季开展XX管理工作检查。根据《关于调整“XX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及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领导小组”职责的通知》(XX农商发〔2016〕274号)要求,对资产保全部、计划财务部、运营管理部、公司银行部、总行营业部、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向行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出具了检查情况通报下发相关部门,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职。

(三)开展征信工作专项检查。为提高本行征信工作效率,明确征信工作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我部查找相关规定、撰写检查方案,于2020年4月抽查公司类、个人类、2016年下半年-2020年4月30日存量110笔贷款档案,对征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履行、制度执行情况、征信登记情况、查询情况做全面专项检查。

(四)开展银行卡业务专项检查。为加强本行银行卡业务管理,促进银行卡业务稳健、有序发展,防范银行卡业务操作风险,于2020年6月组织开展银行卡业务开展专项检查,依据区联社和本行银行卡业务相关规章制度,对辖内17家支行(营业部)、1家分理处、运营管理部和信息科技部银行卡制度建设、银行卡(片)管理和银行卡相关业务操作等三大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五)按季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增信贷业务进行合规性检查。为了逐步规范经营部门业务合规操作,每季末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增信贷业务(公司类贷款、个人类贷款、委托贷款)进行合规检查,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调阅不低于10%-30%的业务档案,对存在的问题与客户经理沟通确认、督促整改。重点对200万以上新增贷款进行全面检查,按季出具检查报告,及时提出合规建议、风险提示,提高信贷条线人员合规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六)授权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根据《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业务转授权方案的通知》(XX农商发〔2016〕425号)《XX农商银行关于修订业务转授权方案的通知》(XX农商发〔2020〕394号)、《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的相关规定,制定《XX农商银行授权执行情况的检查方案》,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从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15日,对全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业务授权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其中抽查信贷审批类200笔、财务授权类97笔、资金业务类163笔(含理财、债券、同业、转贴现、大额存单)、大额支付类92笔资料。

(七)开展中长期贷款分期还款计划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为促进本行信贷业务审慎发展,加强信贷资金质量,规范中长期信贷业务管理工作,揭示、纠正中长期信贷业务执行分期还款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银监发【2010】103号)、《关于分期还款账务处理的通知》(本行2013年9月30日下发的通知),与信贷管理部组成联合检查组,于2020年9月-10月对本行零售银行部661户、金额3.29亿元,公司银行部152户、金额38.77亿元中长期贷款的分期还款计划制定、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八)开展按揭贷款抵押物权证专项检查。为提高我行按揭贷款质量,经总行领导研究部署安排,于2020年10月3日至2020年10月12日组织专人对按揭贷款抵押物权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核查(截止2020年9月末,我行共计有29家房产开发公司的按揭贷款有存量余额,笔数1492笔,余额达42951.989万元。有抵押物的按揭贷款合计1057笔,金额28964.6万元(现房抵押245笔,金额6525.1万元,在建工程预抵押812笔,金额22439.5万元),无抵押物的按揭贷款435笔,金额13987.389万元),核查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四、适时开展离任审计。

根据人员离岗审计的通知及《XX农商银行关于修订离任离岗审计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20]44号)文件的规定,对信贷管理部贷款审查岗、风险经理岗,运营管理部放款审核岗,零售银行部客户经理及城区支行客户经理离任审计、对拟离开本行的支行柜员及机关员工共计26人进行了离任审计,调阅信贷档案合计1309笔,出具离任审计报告26份。

五、以银监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本行实际,开展XX农商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

根据2020年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新疆银行业、XX地区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及自治区联社工作会议精神,依据《XX银监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XX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和〈XX地区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XX银监办发〔2020〕63号)要求,结合XX农商银行实际,制定《XX农商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并于2020年5月在总行七楼会议室召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突出主体责任,变被动合规为主动合规,进一步深入推进合规建设,将各项工作贯穿全年,覆盖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达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半年有小结、年终大总结”,掀起全行员工合规文化建设的大氛围。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重塑制度流程。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强化教育活动,营造合规文化建设活动大氛围。三是加大合规风险排查,全面自查自纠。 

六、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合规知识培训,定期召开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知识培训。 

基于XX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状况,结合本行及他行近期出现的信贷业务法律风险实际案例,定期召开XX农商银行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培训会议,以合规使用信贷合同及签订使用中需注意的风险防范、以及信贷业务办理及回收过程的法律实务、合规管理为主题,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培训。截止2020年12月末,累计开展信贷业务法律法规培训6次,参训近230人次。

七、开展各类制度、合同协议等合规审查、合规咨询、风险提示

对相关部门的合规咨询、合规审查事项,做到急客户所急,第一时间开展合规审查,对需交律师开展法律性审查的事项,积极与律师沟通,督促早回复,早办理业务。截止12月末,回复各类法律业务咨询155份、下发风险提示书3份、审核各类制度、办法下达合规审核意见书23份。

八、做好外部检查的配合工作,并以银监局业务检查及本部门检查发现问题为基础,重视跟踪落实整改。

按照XX银监分局对XX农商银行同业业务现场检查意见书的要求,组织金融市场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对列示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和追究情况形成整改及责任追究报告报送银监局。对XX审计分中心提出的有关自律监管再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报送审计部。按照银监局关于“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整改问责工作的要求,对本行自开展“两加强两监制”工作及回头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问责情况进行追踪落实,向银监局报送落实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对新疆银监局关于统计现场检查评估发现问题,组织信贷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逐项落实整改,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追究处理,向监管部门报送了整改及问责情况报告。

通过组织相关部门对外部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核查反馈,安排人员对发现问题逐项逐笔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后期整改要求,提升了业务部门合规办理业务的意识,为后期业务合规开展奠定基础。

九、加强风险监测、积极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乱象治理”等风险自查,提高本行风险自我防控能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本行风险管理政策,实现对重大风险指标的监管和风险预警,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规定、银监局关于监管评级的相关规定,结合本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疆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风险控制指标监测预警方案》,并于每季度定期开展指标监测预警,提示指标控制部门做好管控工作。

制定XX农商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制度建设、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主要业务经营中有无违法、违规、违章情况开展自查,并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根据XX银监局关于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行为专项治理行为自查的要求,制定XX农商银行“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本行同业、理财、贴现、信贷等业务进行自查,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XX农商银行业务行为,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结合“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自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自查,并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追究,向银监部门做了报告。

组织开展了同业投资业务风险排查,对本行发展战略和经营定位是否偏离“三农”和小微企业,资金业务是否存在规模扩大、增速过快、占比过高等现象,以及资金流动是否存在异常;近年来规模扩张速度是否过快,扩张方式是否主要通过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排查,并向监管部门做了报告。

十、重视内部教育培训,提高部门人员专业技能素质。

合规风险部新的职能定位要求员工综合素质强,对本行各项业务知识均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本部门员工普遍业务知识较单一,实际能力与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员工普遍感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多,学习和提升的要求迫切;针对这种状况,我部门坚持内部定期集中学习,对近期新发文件、各类制度、监管部门规章、风险提示、相关法条等轮流组织学习,组织者要搜集资料、提前解读、届时负责讲解,这一做法有效提升了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部门鼓励自学,引导年轻人利用好业余时间,参加各类职业资格类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履职能力。目前部门5名员工中一名中级职称、一名助理级、三名正在报考中级职称,形成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十一、重视案件防控工作,落实案件防控各项举措。

积极按照案件防控工作的要求,于年初制定了《XX农商银行2020年度案件防控工作计划》,并开展了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多个重要岗位的风险排查;组织力量对案件风险防控重要环节如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等关键环节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对员工8小时以外行为管控进行排查,防范案件风险的发生。

按季完成对全行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梳理、记录员工违规违纪档案并按季向全行公示;筛选强制休假各岗位主要风险点,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重要岗位的强制休假;完成本行案件风险排查相关报表并汇总各县联社数据,按季度撰写案件防控工作报告,报送区联社,及当地银监局;与监察部门共同组成案件防控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小组对全行19个支行、15个部门进行了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工作,形成《XX农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情况报告》下发全行。

十二、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履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按季组织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情况进行认定审议,并于会后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

抽调人员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上、下半年两次遵循性审计,并抽调人员配合XX审计分中心对XX地区各县市开展审计工作。

按照行内安排,完成了每个季度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有效地配合了人力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

抽调人员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工作。

按照行内安排,做好干部下沉及结对扶贫工作。

十三、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合规风险相关知识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全员合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今后需加强对合规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接受先进的合规理念和合规知识,通过培训和转培训带动全行观念和知识的进一步更新。

(二)受人员素质及信息渠道限制的影响,适应新形势、不断跟进新业务要求的力度不足。随着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各项新业务层出不穷,同时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对后续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合规检查及合规审查工作也面对新的要求,后续在学习新业务、适应新形势方面将持续加强内部培训,鼓励自学,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不断跟进监管要求及外部变化。

(三)风险监测需进一步强化。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管控职能,针对全行各项风险数据、风险事件需持续跟踪监测,并做到风险预警监督工作,提高风险管控力度。

(四)本年度存款任务完成率未达100%。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存款营销力度,严格执行部门内绩效考核,督促部门成员完成任务。

十四、2019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对重点业务的合规检查,加大案件风险排查的力度和广度,持续开展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发放贷款合规检查的同时,逐步开展对新开办业务、案件风险高发环节、XX管理等多维度的检查,筑牢案件风险防范的篱笆。对照我行已实施的各类业务办法及流程文件,一方面检查发现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规范;另一方面在检查过程中收集业务办法及流程文件中与现行业务不相适应的部分,集中统一组织相关部门修订完善。

(二)继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结合自律监管再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第一道防线的管控作用,突出部门管理条线,对于无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或分支机构,则强调自律检查,对于有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则不仅需自律检查、还需监管检查,强化自我检查,主动整改,引导人人主动合规、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围。

(三)加强合规理念和法律合规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区联社相关培训、外部培训、自觉主动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合规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大对全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检查中发现问题、风险高发的业务环节、本行业务咨询及法律服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风险管理,通过汇总分析违规记录,查找和发现风险易发的部位、环节、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对外部监管制度的学习和解读,加强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的力度,更快更好地适应外部形势变化,做好制度办法的合规审查及新业务的合规审核,推进我行各项业务合规开展。

第5篇

今年,供电局在局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农电工作年初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项创新、两大突破、一个跨越”的工作目标,以标准化供电所创建为龙头,深入开展供电所同业对标,深化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强化工作实效、促进工作转型,“复命、实干”,圆满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使农电发展始终保持了超前和超速的强劲态势。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下,我们极时调整工作措施,在全年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售电量***亿千伏安,同比增长***%,电费回收完成***%;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完成***%,比计划提高***%,农网供电可靠率完成***%,比计划提高***%;完成农网建设投资***亿元;农电安全生产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

一、筑牢“基础管理”各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今年,供电局紧密结合农电实际,夯实基础管理,农电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农网建设”、“优质服务”、“创一流”等取得了一连串新亮点和新突破。

1、安全生产稳定运行。扎实开展了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检查,制定了《农电安全风险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完成了23种低压作业风险辨识、典型控制措施的编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及“两清理”整治工作,完成隐患治理173条,治理率96%,完成整治98项,整治率91%;组织完成了2009年农电员工春季安规百分考试,考试合格率100%。

2、营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结合农电实际,坚持线损分析例会制度,按季考核和奖惩;完成全局40个供电所低压理论线损计算软件的安装,培训和运用工作,并完成了09年营业普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布置检查工作。加强农电低压表计日常轮换校验工作,确保农电计量装置校验、轮换及时,完成了农村1.5万户淘汰型电能表的更换。

3、农网建设成绩斐然。截止11月底,完成农网建设投资1.97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59公里,0.4千伏线路1039公里,新增更换配变215台/15380千伏安;此外,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攻坚克难,高标准完成了旬阳县电气化县建设,建成13个电气化乡(镇),101个电气化村,并顺利通过省、市、县级的验收命名工作。

4、优质服务再上台阶。大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供电所(营业窗动)”、“迎祖国六十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活动;深化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三供电分局均获得地方行风评比第一名,3个供电所被评为优秀站所,5个站所被评为先进站所,9个供电所被评为市级满意站所,瀛湖电力水上营业厅被评为标兵营业窗口。

5、创一流工作成果显著。以汉滨供电分局创一流县级供电企业为抓手,制定了汉滨分局创国网一流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了自查、申报及省公司复查考评,并顺利通过国网公司的验收考评和命名,实现了该局国家电网公司创一流县级企业零的突破。

二、推进“同业对标”农电管理工作加快转型

2009年,为顺应新形势下农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安康供电局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在局属三供电分局全面开展了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走出了一条以注重过程控制、狠抓指标先进性为特点的农电工作新路子,加快了农电重点工作由建设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步伐。这一创新和突破,生动地诠释了该局农电管理的再次升级,也为该局农电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为确保同业对标的全面顺利开展,该局进行了广泛学习动员,充分学习了省内外兄弟单位对标先进经验。同时,结合供电所实际情况,建立了涵盖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基础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对标管理办法;举办同业对标知识培训班,有力提高了农电管理人员和供电所人员对同业对标的认识;加强对标检查和交流,认真总结经验,对各供电所进行了量化打分,及时公布对标排名,对排名前十位的供电所进行表彰奖励,做到了用指标评价供电所,用业绩考核供电所,用数据传递压力与动力,在各供电所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竞争局面。

通过开展供电所同业对标,使农电安全生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营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效益不断提高,践行“三新”、服务三农的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力促进了供电所在安全、质量、效益、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上的全面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农电员工的的荣誉感,人人关心指标、个个查漏补缺,齐心协力、积极向上的和谐农电氛围日渐浓厚。此外,通过深化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全年共建成16个标准化供电所,并全部被省级命名。

三、开展“农电之春”农电工凝心聚力抓发展

2009年,供电局结合“国家电网陕西农电巡礼”宣传活动方案,以庆祝建国60周年和农电体制改革10周年为契机,成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电之春”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了该局农电体制改革10年来的发展、创新与成果,增强了农电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营造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农电之春”系列活动分为“三新之星”农电员工岗位技能大赛和“和谐杯”农电系列文体比赛。技能大赛注重形式创新,将比赛融入员工业绩评比、技术考核和岗位鉴定中,通过竞赛,形成了人人都培训、个个比身手,技高受重用的局面,涌现了一批岗位技术尖子,促进了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文体比赛形式多样,特别是农电摄影、征文比赛,注重展现农电员工新形象,营造企业和谐氛围,通过比赛,丰富了农电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广大农电员工的归属感,确保了农电队伍的和谐稳定。

第6篇

(一)财政原则

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应以公平、简便、节约为原则进行管理。从企业财政角度上来看,出口退税收入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成本,固定其资金链和运营结构的可靠性。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都可以通过出口退税管理进行财政紧缩,以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经销的外销成本。

(二)经济原则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出口退税可以增加企业经营贸易链和生产链资金成本的稳定性,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收入税收制度,在企业经营格局中,生产和销售管理中都需要出口退税原则进行财务整合和效益预测。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出口退税可以提高企业产品销售的经济高效益,保证企业财政收入和制定的出口退税政策相符,稳定税收足额,使税收适度更为合理。

(三)税收社会原则

国家为了稳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通常会从公平分配、竞争、生产等方面制定符合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税收政策。出口退税制度在企业中很好地发挥了收入调节作用,使出口退税业务的行政原则更加清晰、更为合理,保证企业在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运营管理基础环境下运行。

二、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在选用出口退税业务工作人员时,都会盲目的考察其工作效率、经验以及态度,相对于其他工作职位,这种考察方法和聘用手段非常合理。但是出口退税业务则不同,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司财务管理计划时,不仅要积极的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中去,还要根据业务的工作性质和发展状态,敏锐的把握主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的管理制度缺失和产生管理风险机率。工作人员对出口退税业务的敏锐度和洞察力是其更好的完成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出口退税业务的管理效果和效率。负责企业出口退税业务的工作人员是出口退税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及执行者,其业务能力的高低对出口退税业务的效率以及质量有直接影响。目前,企业相关出口退税工作人员对税收知识、对外经济贸易交易流程、财会管理内容、政府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问题缺乏全面认识,这种认识的缺失可以直接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工作失误,如退税报表错误、业务开展流程混乱、和政府税务部门、海关部门、银行企业协调工作障碍等。工作人员在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时,会因责任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缺失等问题影响企业出口退税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体制不完善

企业出口退税内控管理制度涉及到的企业管理部分非常多,日常工作量非常大,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交叉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将企业各部门出口退税业务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但是这种紧密关系也会影响企业各部门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切实落实。企业相对于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制定的制度其完善度远远小于企业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这种管理上的不重视、制度上的不完善会直接导致企业出口退税内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下降。同时制度的不明确也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参与出口退税业务时责任心缺乏,监督制度形同虚设。企业要想提高出口退税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必须与外部相关政府部门在出口退税管理中应随时沟通、紧密协调,企业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管理制度改革和出口退税方法修复工作。业务工作中转流程繁琐,应用的财务管理流程复杂,企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和成本资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这些出口退税内控管理体制问题都会影响企业出口退税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落实。

(三)缺少有效的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对企业出口退税

内控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非常大,对企业整个出口退税内控管理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企业在开展出口退税业务工作时,经常会根据其实际管理情况、退税收入、损失等问题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如果缺少有效的风险机制,只单纯的追求眼前的即得利益,其获得的利益将失去长效发展能力,并没有对企业内部管理起到稳定、协调的作用。出口退税管理出现问题,虽具有出口退税资格,其管理模式也无法适用于出口退税业务实际管理环境,甚至有时还会因为骗税、偷税、逃税等行为,使企业陷入信用危机、法律危机,致使企业的经济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改进建议

(一)开展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

企业在选拔出口退税业务人才时,通常会专注于考察其忠诚度和专业技能,而忽略其专业素养的培训。所以要想提高企业出口退税内控管理效率和质量,必须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人才培养战略,扩充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知识资源,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出口退税管理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培训方案,让入职的业务工作人员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出口退税实际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漏洞;(2)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活动,对企业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符合出口退税业务管理实际情况;(3)开展出口退税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外部相关政府部门的交流活动,培养业务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方面日后出口退税业务的顺利开展;(4)对企业内部出口退税业务工作人员实行激励机制,对业务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使每个工作人员可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5)开展税法学习和市场经济法的学习活动,让出口退税业务工作人员不单单了解相关业务的办理和工作性质,还可以从宏观市场经济和税法角度找到开展工作的重心和难点,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开展业务时,做到遵纪守法,按章行事。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

通过上文对企业出口退税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出口退税内控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完善其管理机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应用责任制,对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实行责任制度,对其业务工作进行分部门、分层次、分轻重的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规范其工作权限和管理职能,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对其“责任工作”尽职尽责,保证出口退税业务有序的开展和落实;(2)授权管理,对企业出口退税业务的所有管理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分配,协调企业各部门进行责任制分管机制,依照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部门的工作性质分派业务工作,明确部门责任,审批程序、权限范围等;(3)控制管理工作,对企业内部相关经济贸易交流工作进行实施审查和监督,规范其监督和审查流程,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控制管理工作;(4)建立内部报告管理与控制机制,定期对企业出口退税内控管理工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其出现管理问题、制度问题以及管理流程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阶段性的工作报表,在公司例会上汇报,企业管理层根据税务报告,制定下一阶段的出口退税业务工作方案和计划;(5)引进先进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出口退税业务管理信息进行统计,对制定出来的业务处理决策进行风险分析和数据处理,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产生的管理故障。

(三)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内容包括对企业退税业务决策的风险分析、退税业务工作的管理风险识别,根据上述风险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等。风险管理机制是由多个目标环节组成的,每个目标环节代表不同的出口税务管理工作。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工作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办理手续繁琐,所以每个目标环节的工作效果都会影响其整体出口退税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存在潜在的管理风险和工作风险。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步骤如下:(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企业出口退税业务的风险管理,管理人员应积极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动态,分析政策变化对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工作的影响,针对不同影响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2)考虑市场影响,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应根据市场反映的出口退税业务形态,适当调整工作侧重点,同时要时刻谨记税收业务工作的行为规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开展业务;(3)其他风险因素,企业在拓宽出口退税业务管理领域时,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其他风险因素,如业务出易情况、出口货源储备、产品市场变化等影响因素,从根本上防止骗税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分类实施出口退税政策

企业在保证出口贸易的同时,还要提高出口退税内控管理的稳定性和统一性,虽然不能保证在管理结构上的一成不变,但是必须在发展中根据实时变化的外贸结构,对企业的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政策进行修改和优化,采用分类监管的方式,将企业不同产品按不同出口退税管理模式进行分管。如在国外竞争环境下有明显优势的企业出口产品,应尽可能的增大产品附加值,彻底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在国外竞争环境下其出口产品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应紧缩产品附加值,内控产品的出口成本,尽可能的避免出口退税政策对产品价值的增值影响。四、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的发展展望通过上文对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全球经济对我国企业出口退税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增值税制度,其政策实施目的在于鼓励企业开展出口贸易活动,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和政策中,找到维持企业生存、长远经营切实有效的办法。所以今后,企业在制定出口退税业务内控管理制度时,应着重考虑国家相关税收的制定章程,从规章制度着手,力求用管理制度提高其余内控管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税法之间的稳定性,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今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出口退税内功管理制度会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相关退税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其企业制度和国家政策的契合程度越高,企业的内控管理质量、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转型 发展

企业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趋势,也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突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就必须充分发挥财务计划、预算、监督、控制等职能,以公司战略为引领、财务战略为保障,必须时刻做好风险防范,为企业的转型助力。

1.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夯实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任何企业在生存发展中,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一旦产生,必然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因此,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1.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者的责任。

1.1.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确保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尤其是财务主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的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防范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具体操作如下:

(1)加强内部控制,制定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避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公司专门成立了风险控制部,且制定出台了《风险控制防范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和风险防范实施细则》及《银行融资定向资金联合采购煤业务结算细则》等。

(2)根据管理办法,具体组织实施。

风险控制部根据风险防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合同签订、资本运作等实行全方位的管控,对大的经营项目做到事前分析、考察、评估,提出针对性建议供领导决策和参考。如:对贸易合同进行审核,审核后出具意见书,待合同完善后再次复核,复核通过后下达合同执行通知书,做到每笔贸易资金都经风险控制部严格把关。同时公司资金管控小组对各单位贸易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使公司在转型发展和联合销售、联合采购贸易工作中,更好地使用融资授信资金以及公司内部资金的管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经营中带来的风险。

1.1.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加强监督检查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由财务部、审计部、风险控制部和纪检监察室四个部门组成了《财经联合检查小组》,并制定了可行有效的工作方案,以规范化考核要求为标准指导会计相关工作。明确具体业务流程,维护公司良好的财会工作秩序,杜绝了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有效地发挥了会计监督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财务风险。

(1)加强财务检查,规范各项工作

公司财务部和联合检查小组对下属各单位财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一是通过软件系统查阅账务处理的合理性;二是到现场检查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及对合同执行的合法性;三是通过审计、检查及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等结果,看整改和完善的及时性;四是通过内部《财务收支日报表》,每天掌握各单位财务收支交易对象及账款结存的真实性,使财务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2)组织联合盘点,规避财务风险

按《财务盘点制度》规定,各单位每天下午下班前对本单位的库存现金及应收票据进行盘点,由会计人员盘点、业务主管或财务负责人监盘;对各单位由市公司财务部组织盘点、审计部、风险控制部和纪检监察室监督盘点,每月至少两到三次,盘点后填制盘点表,由现场盘点的四个部门经办人在盘点表上签字,同时加盖被盘点单位的公章以示确认。

1.1.3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在强化风险观念、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获得数量多、质量高、运用性强的财务信息来衡量其财务风险程度,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及时预见风险的存在并积极反映,力求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点,为风险决策和风险防范的正确实施创造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2加强管控体系建设,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面对公司转型跨越的新形势和市场经营的新变化,财务部门要积极适应和认真领会省集团公司建立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把财务管控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快推进优化企业管理模式,从机构设置、人员管理、预算管控、投融资管控、风险管控、财务监督以及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制度化、流程化和专业化。

1.2.1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加大资金监控力度

重点突出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完善资金支付控制程序,严格收支两条线,加强大额资金监控力度,逐步将银行承兑汇票收支纳入招商银行CBS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继续运用承兑汇票银行托管制模式,确保资金安全,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2.2建立资金管控模式,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高效而又适合企业特点的资金管控模式,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日常运行,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1.2.3加强往来账款管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按照省集团公司下发的《往来账款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特别要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长短,实行多种清欠措施,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资金回收,规避财务风险。

1.2.4加强库存商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对发出的商品要进行跟踪管理,加快货款结算力度,缩短结算周期,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1.2.5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检查,实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2.大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战略转型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随着公司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以焦炭产业为基础、以贸易物流为支撑、以多元产业为引领”的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必须规范财务管理、稳定财会队伍、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把人才建设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懂管理、会算账、善理财的高素质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强化素质,才能提高水平,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促进公司战略转型,扎扎实实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不断适应公司转型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制定财务管理规划,组织财务人员培训

以规范财务管理、稳定财会队伍为核心,以强化财务人员培训为基础,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扎扎实实的把公司的财务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财务人员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分级进行培训,着重于财务管控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不仅从应付日常业务的工作状态得到改变,而且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复杂性,培养超前意识,加强企业经营分析,以提高会计的整体核算和管理水平。做到事前预测、事中分析和事后总结,确保企业沿着健康轨道稳健发展。

2.2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公司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运销服务管理与经销业务分离,做到“三个剥离”,即机构剥离、职能剥离、人员剥离,实行“分灶吃饭”,形成管理和销售两个体系、两支队伍。建立健全经销组织体系,明确经销范围、运营模式、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层层落实。为促进公司向市场化经营发展,由管理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由政策收费型向经营效益型企业转变,促进公司走上转型发展、自主经营的道路。

3.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助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认真贯彻省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企业财务专业化管理工作,具体思路:

3.1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树立财务创新观念

抓融通,拓展企业融资视野;抓预算,促进企业增收提效;抓管控,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抓基础,规范企业经济运行。外部融资、融通、融合,内部稳健、管控、协调,有保有压、兼顾多元,以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统一管理

第8篇

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监督检查计划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等法规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山西省2021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监督检查计划。

一、工作目标

 根据2021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更好的贯彻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日常监测工作,强化风险信号的发现识别,指导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推进风险信号的闭环管理,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监测意识,确保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中产品注册或备案数量占获准注册或备案产品达到100%。  

二、重点检查项目

1.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用户资料注册填报情况;

2.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评价和处置严重不良事件及风险信号情况;

3.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规定时限编写产品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情况;

4.创新审批的医疗器械开展重点监测情况。

三、重点检查内容

1.是否在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规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制度和人员。

2.是否组织或参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相关法规培训。

3.是否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注册、完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中是否填写监测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和联系方式,人员变动后是否及时更新。

4.是否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登记全部产品注册(备案)信息,新取得的注册(备案)证书是否在30日内完成录入工作。

5.是否按照规定时限分析、评价严重和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6.是否对医疗器械风险信号开展风险评价并撰写风险评价报告,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7.是否按照规定时限要求撰写并向省药物警戒中心提交产品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8.是否按照要求妥善保存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相关记录和资料。

9.是否按要求对创新审批的医疗器械在首个注册周期开展重点监测、撰写并提交重点监测工作方案、重点监测报告和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一)3月15日-7月30日为自查阶段

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本辖区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自查。省局委托省药物警戒中心组织省内第二类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自查。(见附件1)

(二)7月30日-9月20日为检查阶段

省局组织省药物警戒中心根据各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查情况和市级监测中心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抽查,重点抽查:1、无菌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及防疫物资生产企业;2、不认真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责任的企业。抽查采取飞行检查模式,对于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将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按照法规要求予以处罚。

(三)9月20日-11月15日为总结阶段

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认真进行总结,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保证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中产品注册或备案数达标。并于2021年11月25日前形成2021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日常监管总结(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监管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和经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开展检查情况、风险分析管控情况)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监管数据汇总表》(见附件3)报省局医疗器械监管处邮箱。省药物警戒中心于2021年12月10日前形成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汇总报告并报我处邮箱。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制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检查方案,对辖区内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采取全覆盖检查。(见附件2)

2.抓好法规培训工作。省药物警戒中心要做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各市监测及监管人员的法规宣贯培训工作,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产品不良事件风险评价指导原则》等法规及技术指导文件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并结合日常检查工作狠抓落实。

3.做好监督抽查工作。省局将根据工作需要,从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抽调2名熟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参与检查工作。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6月30日前将专职人员信息(见附件5)报省局医疗器械监管处邮箱。

4.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省药物警戒中心对企业报告的风险信号要监督企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经分析研判,认为企业采取的控制措施不足以有效防范风险的,采取警示信息、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责令召回、要求其修改说明书和标签等监管措施。

 

附件: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良事件自查报告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检查要点(试行)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监管数据汇总表

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现场检查记录表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检查人员信息表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良事件自查报告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生产地址

 

生产范围

 

注册产品数

Ⅰ类

Ⅱ类

Ⅲ类

 

 

 

产品主要

销往省份

 

一、自查依据

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再评价管理办法》

2. 《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

注:企业应对照上述两个文件逐条进行自查。

二、企业不良事件开展情况

 

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明:1、组织机构与人员;2、持有人职责与义务;3、个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5、定期风险评价报告;6、重点监测;7、风险控制;8、再评价。

 

 

 

 

 

 

 

 

 

 

 

 

 

三、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及计划

  

四、整改结果

 

 

 

 

年    月    日

五、企业认为需说明的其他问题

 

 

 

 

 

 

 

 

附件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检查要点(试行)

类别

编号

内容

要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

办法》条款

1、组织机构与人员

1.1

建立包括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制度及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设立或指定部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检查持有人的组织结构图和文件。

1.组织构架中应该有负责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部门或指定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制度,应至少包含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监测工作部门和人员、监测工作培训管理、不良事件调查、不良事件应急处置、不良事件监测记录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一章第三条

第二章第十四条

1.2

配备与产品相适应的人员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工作。

检查负责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部门人员的配备情况,包括人员的学历证书、资质证书和培训记录。

1.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的人员应具有医学、药学或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的背景和实际监测工作能力;

2.监测人员应接受过不良事件监测的相关培训及考核,且每年不得少于1次。

第二章第十四条

2、职责与义务

2.1

持有人应当注册为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用户,主动维护其用户信息,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持有人应当持续跟踪和处理监测信息;产品注册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系统中立即更新。

1.查看持有人是否有注册用户能够登录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是否及时对产品注册信息进行更新,是否通过该系统按照要求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2.查看持有人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中的信息和监测机构掌握数据是否一致情况。

第二章第十四条

第三章第十九条

第三章第二十条

2.2

持有人应当公布电话、通讯地址、邮箱、传真等联系方式,指定联系人,主动收集来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使用者等的不良事件信息

通过查看书面文件或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持有人器械安全性信息收集途径,评估信息来源是否全面;

查看具体收集途径的有效性,如电话、网站等;

了解如何开展文献检索及报告工作等。

第三章第二十条

2.3

持有人应当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2年;无有效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测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查看持有人是否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监测记录的保存年限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章第二十二条

3、个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3.1

个例报告:持有人发现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当立即调查原因,导致死亡的应当在7日内报告;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应当在20日内报告。

1.检查持有人是否按照要求报告个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登录持有人用户直接查看报告情况、核对报告时限;

2.核对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查看是否存在逾期未处理的不良事件。

 

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3.2

境外报告:进口医疗器械的境外持有人和在境外销售国产医疗器械的持有人,应当主动收集其产品在境外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其中,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境外持有人指定的人和国产医疗器械持有人应当自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告。

1.检查持有人是否按照要求报告不良事件,登录持有人用户直接查看报告情况,核对报告时限;

2.核对境外持有人是否与其指定的人建立了信息传递机制,并采取了及时处理措施。查看相关记录及在线报告情况。

第二章第十五条

第三章第二十七条

3.3

个例报告的评价:持有人在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或者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获知相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当按要求开展后续调查、分析和评价,导致死亡的事件应当在30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应当在45日内向持有人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报告评价结果。对于事件情况和评价结果有新的发现或者认知的,应当补充报告。

1.检查持有人是否在时限要求内按照要求对死亡、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开展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

2.是否根据后续调查情况提交了补充报告(必要时);

3.如果各级监测机构对持有人的个例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是否重新开展了调查和评价工作。

第三章第二十九条

4、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4.1

群体事件的报告:企业应建立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持有人发现或者获知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告不良事件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基本信息,对每一事件还应当在24小时内按个例事件报告。

查看企业是否建立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检查12小时内电话或者传真报告的证明;

2.检查在线填报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基本信息;

3.检查24小时内填报的群体事件涉及的所有个案报告。

 

第三章第三十一条

 

4.2

群体事件的调查:持有人发现或者获知其产品的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暂停生产、销售,通知使用单位停止使用相关医疗器械,同时开展调查及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自查,并于7日内向所在地及不良事件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报告。

查看持有人调查处理过程,调查应当包括产品质量状况、伤害与产品的关联性、使用环节操作和流通过程的合规性等。自查应当包括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同型号同批次产品追踪等。

第三章第三十二条

 

 

群体事件的控制:持有人应当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风险信息,将自查情况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报所在地及不良事件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要时应当召回相关医疗器械。

检查持有人对群体事件采取的控制措施,重点关注是否及时风险信息,是否按时限向监管部门报告,是否及时采取了控制措施。

第三章第三十二条

 

5、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5.1

PRER报告提交:持有人应当自产品首次批准注册或者备案之日起,每满一年后的60日内完成上年度产品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其中,经药品监管总局注册的,应当提交至国家监测机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应当提交至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由持有人留存备查。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并由持有人留存备查。

1. 查看产品注册证明文件;

2. 在首个注册周期内的医疗器械,查看既往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3.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查看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的本注册周期内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如符合)。

第三章第三十九条

5.3

PRER报告内容审核: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内容应符合要求

1. 报告内容至少应包含: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既往风险控制措施、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其他风险信息、产品风险分析、本期结论等。

2. 查看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中医疗器械的风险信息汇总在其生命周期内是否是连续、不间断的。

 

第三章第五节第三十八条

6、重点监测

6.1

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品种涉及的持有人应当按照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主动收集其产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等相关风险信息,撰写风险评价报告,并按要求报送至重点监测工作组织部门。

1.持有人重点监测实施方案,包括制定的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重点监测方案报送至相关重点监测工作组织部门的记录;

2.重点监测实施方案的内容应至少包含设立监测点、监测期、监测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同类产品风险文献分析等要点;

3.重点监测实施的过程性记录:包括设立监测点、主动收集不良事件报告、风险评估工作、年度总结报告等;

4.产品风险评价报告及报送记录:应至少包含产品概述、监测情况分析、文献及研究资料分析、风险分析和评价、控制措施等要点。

第四章第四十五条

6.2

创新医疗器械持有人应当加强对创新医疗器械的主动监测,制定产品监测计划,主动收集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和产品投诉信息,并开展调查、分析、评价。

创新医疗器械持有人应当在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半年向国家监测机构提交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分析评价汇总报告。

1.查看注册证明性文件提出的上市后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要求,检查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是否制定了产品监测计划,并符合了上市前提出的相关持续研究要求。

2.查看产品监测计划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

3.监测实施的过程性记录:是否设立了监测点;查看主动收集、调查、分析、评价产品主要用户的不良事件报告和产品投诉信息的相关记录;

4.查看监测分析评价汇总报告提交记录。

第四章第四十七条

7、风险控制

7.1

持有人通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发现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风险的医疗器械,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持有人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与用械安全相关的风险及处置情况。

查看具体产品风险控制的档案资料,包括是否根据产品风险的情况,采取了控制措施,措施是否有效。

第五章第四十八条

 

7.2

省级以上监测机构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评价和审核、不良事件报告季度和年度汇总分析、群体不良事件评价、重点监测、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等过程中,发现医疗器械存在不合理风险的,应当提出风险管理意见,及时反馈持有人并报告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持有人应当根据收到的风险管理意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查看持有人是否针对收到的风险管理意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查看监测系统的反馈记录和省级以上监测机构的书面文件,并一对一核对企业是否针对每项风险管理意见采取了措施。

第五章第五十一条

 

7.3

进口医疗器械在境外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者国产医疗器械在境外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被采取控制措施的,境外持有人指定的人或者国产医疗器械持有人应当在获知后24小时内,将境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控制措施情况和在境内拟采取的控制措施报药品监管总局和国家监测机构,抄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报告后续处置情况。

查看持有人是否按照要求和时限报告境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控制措施情况和在境内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第五章第五十三条

8、再评价

8.1

持有人主动开展:持有人主动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的,应当制定再评价工作方案。通过再评价确定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应当在再评价结论形成后15日内,提交再评价报告。其中,药品监管总局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持有人应当向国家监测机构提交;其他医疗器械的持有人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监测机构提交。

1.检查再评价工作方案;

2.检查是否开展以下工作:根据产品上市后获知和掌握的产品安全有效信息、临床数据和使用经验等,对原医疗器械注册资料中的综述资料、研究资料、临床评价资料、产品风险分析资料、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标签等技术数据和内容进行重新评价;

3.检查再评价报告提交情况,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产品风险受益评估、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技术进展评估、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第六章第五十五条、五十六条、五十七条、五十八条

 

8.2

监管部门责令开展: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开展再评价的,持有人应当在再评价实施前和再评价结束后30日内向相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监测机构提交再评价方案和再评价报告。

再评价实施期限超过1年的,持有人应当每年报告年度进展情况。

1.检查持有人是否按照要求在再评价实施前和结束后30日内提交再评价方案和报告。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产品风险受益评估、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技术进展评估、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2.是否根据监管部门的审核意见采取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持有人开展的再评价结论有异议的,持有人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重新确认再评价结果或者重新开展再评价。

第六章第五十九条、六十条

 

 

 

附件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监管数据汇总表

填报单位:(公章)               数据截止日期:  年  月   日

监督

管理

综合

情况

 

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总计

自查家次

 

 

 

 

自查覆盖率(%)

 

 

 

 

检查家次

 

 

 

 

检查覆盖率(%)

 

 

 

 

限期整改家次

 

 

 

 

整改完成家次

 

 

 

 

填表人:                          联系电话:

 

 

 

附件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现场检查记录表

单位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

代表人

 

地  址

 

检查日期

 

检查类型

日常监督检查     

跟踪检查

检查方式

通知检查    飞行检查   

产品分类

£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检查依据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其他                                      

序号

不符合相关法规文件的条款/条款号

(关键项目前加*)

不符合项描述

 

 

 

 

 

 

不符合项共  项:其中关键项  项,一般项  项。

检查组成员签字

组员

 

组长

 

观察员

 

被检查单位确认检查

结果

 

签字: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备注

 

附件5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检查人员信息表

姓名

性别

单位

部门

联系方式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模式;创新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

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安全保障的屏障,要求从宏观的视角,根据相关行政法规和法律条文,以及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深层次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必须做到:

1.1 法律法规的融入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源自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换句话说,建筑工程不能脱离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施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目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规范法律之一,建筑企业在构建具体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时候,需要检查立项方案、施工方案、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等是否违背这些规范性法律的初衷。

1.2 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要求建筑企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落实人员的科学编制,保证工程的每个分项任务都有具体的岗位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的死角缩小到最小范围内,与此同时,安全管理部门应该立足于工程的实际,挖掘出工程潜在的危险源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风险因素防控措施,这也是安全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奏效措施。

1.3 安全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动态管理的状态,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工程项目任务的调整,经常会产生一些始料未及的施工风险因素,大多时候会使得工程功亏一篑,譬如某房地产小区的施工现场,总承包商将安全防护支架搭建作为分项任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由于没有做好安全交接的计划工作,分包单位在不清楚总承包要求的情况下就擅自施工,最终造成支架坍塌事故,工程也因此被相关部门责令整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兼顾工程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制定工程中长期的规划,以掌握工程的各种隐患因素,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工程单位指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方式选择方面,由于观念的差异性,以及工程施工专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安全管理方式难免会出现脱离工程实际的情况,为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1 安全管理观念的转变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基于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从安全事故事后查处的被动管理方式,转变成为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积极防范的方式,要求管理人员从思想的层面上,牢牢树立这种安全防范观念,将安全检查管理的重点放在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方面,即防范于未然。

2.2 技术型和专业化管理方式

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倾向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尽管已经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但容易忽略工程动态变化的客观情况,某些经验总结出来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未必能够适应工程新环境的管理需求,也未必能够有效控制新生的风险因素。笔者认为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在积累丰富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往技术型和专业型的方式转变,在开展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新技术采用可能带来的专业性风险因素,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2.3 企业所有制安全管理方式

由于专业性水平的限制,施工安全事故往往集中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安全管理方式承袭了传统国有企业非市场化的安全管理方式,对安全管理事故的新变化不够重视。为此,笔者认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提高安全管理主体的集中性,采用垂直管理的方式,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至于脱离决策者的视线。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脚点是企业,而企业的运营管理,离不开相关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规范化施工的安全保障条件之一,对其创新,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3.1 建立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为了迎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劳务标准的人权状况,已经开始成为建筑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管理内容之一,在国家社会已经被广泛关注。另外,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环境,建筑企业需要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职业安全卫生条件进行改善,同时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水平,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状态。

3.2 施工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开展

是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基础,是从本质上消除工程事故隐患,也是从源头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改建或者扩建的工程,都需要开展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即刻限期整改,而没有进行预评价的建筑工程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3.3 发展专业型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介组织

建筑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尤其是中小型的建筑工程企业,很难实现施工安全管理成本的全额投放,以致安全管理工作很难跟上工程的专业化施工发展,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手段之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往往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为此,笔者建议由建筑工程行业协会牵头,尽快建立独立型的专业安全管理中介组织,负责承担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管理评估、培训、咨询、指导、检验等工作,为建筑企业减缓安全管理工作在专业化要求方面的压力。

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手段的创新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施工的安全管理,未能紧紧依靠科学的技术,因此管理手段方面忽略了大量的先进科技成果,而继续沿袭落后的安全管理技术、工艺和设备,并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重大施工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控制,秉着全局性和共性的技术视角,研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因素,通过危险源因素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形成综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2)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工作的加强,笔者推崇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始融入建筑行业当中,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推陈出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体系,譬如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形成良好的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环境。

(3)跟踪国外国家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工程的实际,将参考借鉴的内容消化吸收,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开展施工危险源因素的普查工作,并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推出功能更加齐全的安全管理产品。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管理任务之一,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对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采用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确保工程施工在安全环境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目标,本文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方式、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手段四个层面探讨创新的方式,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清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岳徽.探索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J].创新科技,2013,(4):42-43.

第10篇

根据总公司关于开展廉洁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司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为契机,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开展廉洁风险排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排查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总公司统一安排部署,我司积极组织开展廉洁风险排查活动。重点围绕公司投资业务、资产经营、资产处置等业务领域,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着手,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情况,中央八项规定、银监会党委22条实施细则、总公司党委25条实施意见相关规定执行情况,以及公司在岗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廉洁风险进行了全面地排查。经过认真排查和梳理归纳,现排查出来的廉洁风险点共有11项。在风险排查的基础上,陆续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基础合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加强排查工作组织领导

接到通知后,我司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廉洁风险排查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司工作实际,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排查工作由支部书记、总经理负责,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组织排查分管部门员工廉洁风险,各部门负责同志协助分管领导开展工作,对本部门排查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梳理部门及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并就排查情况形成书面汇报。

三、排查出的主要风险点

本次排查以我司投资业务、资产经营和处置业务为重心,深入到各个部门和具体岗位,依照现有的职务安排和岗位职责要求,全面梳理岗位职权范围和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深入查找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廉洁风险点。

(一)公司核心业务开展方面。在投资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依照总公司有关项目投资体系文件要求规定的各业务岗位职责和职权范围,从制度层面控制和防范风险,但也存在以下风险点:

一是在岗位职责方面: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档案)岗位人员应增强项目文件资料和档案管理的保密意识,切实防范商业秘密泄露;

(2)在项目投后管理过程中,需防范可能因选派的项目管理人员执行不力或行为失当而侵害公司利益的风险;

(3)在项目执行和监管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应严格执行既定的合同、协议、规定等,坚持廉洁自律不松懈,防范道德风险;

二是在业务流程方面:

(1)业务开展中,我司在商务招待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将继续坚持勤俭节约原则,确保不弱化;

(2) 在项目投资业务开展中,应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选聘流程;

(3)在项目投放后续管理工作中,应增强对存续项目的期间管理规范化程度,提高项目管理、监督工作的合规水平,有效防控项目运作风险;

(4)在项目运作的关键环节上,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公司资产经营和资产处置业务开展过程中,明确规定了各个岗位职责和职权范围。针对公司房产租赁经营业务,制定了《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和《房屋设备设施日常维修维护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使相关业务得以规范化、制度化;在公司低效资产处置过程中,依据上级相关规定和授权,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操作。但也存在以下风险点:

一是在岗位职责方面:

(1)在房屋租赁经营管理过程中,资产经营岗位人员需防范因人情因素降低租金水平而损害公司利益;

(2)在房屋及配套设备设施日常维修过程中,需防范维修维护项目审查及经费审批不严,造成不必要的支出而增加公司运营成本。

(3)在资产处置方案等涉及的文件制定过程中,各岗位人员需防范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二是在业务流程方面:

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法律调查、拍卖等中介机构选聘环节,需防范操作不规范现象;

(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方面。我司严格执行授权管理制度,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凡授权范围之外的重大决策均按规定上报审批,不存在越权决策现象。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均经过总经理办公会或专题会研究决定,并形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

(三)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方面。自中央八项规定和总公司党委25条实施意见,我司能够严格贯彻执行。本着接待从简、食宿从简、汇报从简,节约开支,压缩成本,把厉行勤俭节约落到实处。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公司工作和生活待遇相关规定,调整办公面积,规范公车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要求,加强监督和自我约束,严防出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公司系统实施细则的行为出现。

(四)在岗员工思想道德方面。公司一贯重视在岗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在岗员工要不断融入信达文化,提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品德修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为员工群众带好头,做好表率;二是加强正面引导,对员工群众大力宣扬信达文化,学习系统内外的先进典型,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激发员工的荣誉感与归属感;三是积极组织学习辅导,通过上廉政教育课、集中学习辅导、组织观看讲座等各种学习形式,使员工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使其真正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进而努力提升思想道德水平,避免思想道德风险发生。通过排查,尚未发现在岗员工的思想道德风险。

(五)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方面。在我司日常各项经营活动中,未发生外部干预导致的廉洁风险。

四、采取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一是针对有关人员变动,对原有岗位设置和职责进行修订增补;二是参照上级文件精神,对我司有关业务流程进行了修订调整;三是为规范和加强参股股权的管理,及时制订了《参股公司管理办法》;四是为了加强公司对存续项目的期间管理,提高业务人员对项目的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运作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利,正加紧制订《项目投放后续管理工作指引》;五是为规范中介机构选聘工作,及时制定了《中介机构管理规程》等。

(二)加强日常监督制约。一是强化对现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有规不依、不按流程办事的现象出现。各分管领导对分管部门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加强领导,切实防范廉洁风险;二是强化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制约作用。风险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要全程参与投资业务和资产经营与处置相关工作,监督主要工作环节;三是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上级例行风险合规检查和内部审计,加强监督制约。

(三)加强风险防控教育。把廉洁风险防范教育渗透到每个部门和岗位,通过开展作风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风险教育,全面提升员工队伍反腐倡廉的思想意识,增强全体员工廉洁自律意识,恪守依法合规开展工作的底线,切切实实地防控廉洁风险。

(四)加强防控措施落实。严格按照排查出的风险点和制定的防控措施,把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与各项业务开展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排查防控廉洁风险的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五、取得的成效

(一)增强了风险意识。通过本次廉洁风险排查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逐步形成了制度约束与个人自律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促进全员的风险意识和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改进了工作作风。通过本次开展的廉洁风险排查工作,公司干部员工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策略

一、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作用

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运营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管医疗质量。通过统计医院在运行管理中的各项相关信息,能够有助于掌握医院在该时间段内的医疗水平,明确掌握在该时期内患者的患病率以及主要患病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现阶段的医疗工作方案,增强医疗质量。

2.促进考核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信息统计,能够帮助管理部门有效掌握现阶段各相关科室的工作情况,明确各科室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为依据来开展相关考核管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规范性,从而促进整体医护工作水平的提高。

3.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通过准确及时的信息才可以有效掌握医院在各个阶段的运行情况,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方案,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

4.整合医院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统计工作,能够更好掌握当下医院内部所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从而找出医院在资源配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和配置计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具体工作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统计,主要是针对当下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情况、资质等相关信息数据,以此来协调各个科室内的医护人员配置,避免在部分科室出现医护人员较多,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将医护人员的利用率最大化。而对物力资源的统计则有助于掌握各项设备仪器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补充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并做好对仪器设备材料的有效管理,找出在日常使用中所存在的材料不合理使用或者仪器设备闲置等问题,及时调整相关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避免仪器设备材料的浪费,有效控制相关成本。

5.完善医疗体系。通过分析研究信息统计数据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掌握当下医院在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缺陷缺点,从而为医疗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良好依据,不断完善医疗体系,不断增强医院的临床医护服务水平。

二、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在现阶段的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医院都缺乏在这一方面工作的重视。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并且现有工作人员在能力素质方面也相对较差,信息统计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亟待提高。其次,在当下管理结构体系建设方面也缺乏必要的重视,管理体系相对比较随意和混乱,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尽的作用和责任。

(二)管理技术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当下虽然大部分医院都已经构建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没有做好各相关系统之间的串接,所以在信息全面统计和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医院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统计信息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统计信息来做好对临床诊断、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工作的开展,对于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在现阶段基本都是采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信息统计工作的开展和信息统计数据的处理保存,所以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自身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比如木马病毒、黑客入侵、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等等,都会导致统计信息数据的丢失或者泄露。一旦出现信息数据的泄露或者丢失,都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发展,并且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医患纠纷。

(三)统计信息利用率较低。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医院更好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计划。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好对相关统计信息结果的有效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这些信息数据背后所潜藏的价值挖掘出来。然而在当下对于统计信息并没有充分利用,整体利用率较低,数据的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现阶段工作的需求。并且相关统计信息管理人员自身也缺乏这一方面的意识,没有做好对信息数据的挖掘,导致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三、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信息化意识,明确信息管理目标。为了更好促进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在现阶段医院管理层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强化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明确当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目的,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相关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统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在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必须在时效性和准确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这都需要建立在相应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基础之上。因此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下转第60页)构建信息化的统计信息管理部门,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软件程序、统计分析系统等等,为统计信息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信息利用率。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对各项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储存,更需要做好对相关统计信息的分析研究,挖掘信息数据的内在价值。在以往的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由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实现对海量医院信息的统计分析,但是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就可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深入挖掘和高效处理。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指导和规范相关统计工作的开展,及时评价和评估相关工作的质量,明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足,并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储存在信息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对这些问题不足的高效处理。在此过程中大数据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实现对各项相关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深入挖掘这些数据背后所显示出的问题。

(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的支持和参与,所以在具体的统计信息管理工作中,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网络风险的影响,例如病毒、黑客入侵,因此在当下必须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防火墙和安全防护技术,有效阻挡病毒黑客的侵袭侵入。同时还需要做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科学的工作流程要求和管理要求,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在信息统计工作中的行为,避免因为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而导致信息数据出现泄露或者丢失的问题。

四、结语

第12篇

我国目前的部分集团企业往往存在着一些对分、子公司的管理不善问题,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会制约集团公司的未来发展,所以,本文选取分、子公司为视角,分析管理工作中的一角—“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对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提及全面预算管理,人们直观认识则为狭义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实则不然。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可具体细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特种项目决策预算、日常经营业务预算和财务管控预算。企业将不经常发生的长投项目或一次性业务归结为特种项目决策预算,也就是广义财务角度所谓的资本预算和专项预算两大类别;日常经营业务预算,主要涵盖销售、生产、供应、劳资等各个部门的分项预算,其编制过程前后链接、环环相扣;而财务预算实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使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实现横到边,纵到底,上下循环反复的网络化管控模式的关键核心之所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以预算为导向,合理优化集团上下的资源配置,确保资金有序且高效运转,进而实现成本最低、价值最大化的既定目标。同时,集团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能够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实时调整经营策略,有效管理企业日常经管工作并做好风险防范预案,进而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使集团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集团企业中,如何全面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使上到集团下至分、子公司能够做到上下衔接、权责匹配、体现整体利益又不违背分、子公司的既得利益,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现实意义。

二、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集团母公司为了能够实现集团内部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方案时,已基本上做到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考量,主要包括企业外部,诸如行业、区域、供应商及客户群等因素的权衡;母公司内部,包括集团类型、发展战略、内部管控水平等因素的评价;还包括分、子公司内部的战略选择、风险管理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等多角度的辨析,但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如下不足:

(一)集团与分、子公司的战略输出不一致

集团与分、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各自为政现象时常发生,这是当前集团公司发展的症结所在。由于二者战略目标不统一,往往会导致产品布局混乱、内部恶性竞争等局面存在;另外,部分集团企业虽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但执行却流于形式,战略的空谈与执行的空洞又成为许多企业集团的又一问题,因此,战略输出的不一致将严重阻碍集团企业的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集团企业存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困难

母公司与分、子公司虽在整体目标和利益方面存在统一性,但矛盾和博弈也同时并行。分、子公司既需要贯彻集团下达目标,同时又想兼顾自身经营空间,所以在预算目标制定上,分、子公司会为了各自利益,想尽办法做低预算目标值,因此,如何解决好整个集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匹配与平衡问题,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真正使之落到实处,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集团上下的管控水平,难度不小。

(三)集团对分、子公司的考核缺乏公平性

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没有考核难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但考核如何做到科学、公平,又是所有集团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集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势必会约束分、子公司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当反应,进而会限制其业绩的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分、子公司领导层将注意力放在完成预算指标而不是最大程度挖掘自身潜力上,也会制约企业发展;再有,预先设定目标不仅关注增长上限,同时也设定了成本底线,这往往会使绩优企业综合考核得分落后,严重打击其积极性,还会导致母子公司间博弈成本的增加,阻碍集团健康发展。

(四)集团对分、子公司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信息孤岛、传递滞后现象在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大量存在,这将意味着集团管理难以高效和良性的循环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决策层判断,削弱集团企业竞争力。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问题,实则应追究集团管理层的监管力度不足。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的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缺乏足够了解,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没有足够认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

三、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强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战略实施,提升市场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搞好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变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流程

集团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和指引。其次,集团公司应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与评价等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并在执行中设置专项预算管控部门或向各个分、子公司派驻专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同时还应注意健全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中去,使预算管理全面、有效地发挥最大效能。

(二)提升全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提及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人员素质问题。部分人员受传统因素影响,思想僵化,导致预算管理工作脱节。现阶段,一部分分、子公司陷入复合型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困境,集团企业应针对于此广泛开展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创造学习氛围,培养责任心,提升综合分析解决能力,使其可以较快地完成集团企业的安排与部署,从而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先进的技术力量支持

目前,很多集团公司的ERP系统已全面建成,其能够实现将运营流程,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以便充分协调集团内外部资源,确立竞争优势。故在此系统建成后,分、子公司的数字资源应与集团的ERP数据平台实现全面对接,进而在保障分、子公司子系统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同时,加强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海峰 单位: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李姿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