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内控制度

合同管理内控制度

时间:2023-04-26 08:1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同管理内控制度

第1篇

1.全程介入审计模式,是指对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和规范工程管理为重点,将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相结合,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2.分阶段介入审计模式,是指对工程项目的部分阶段或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实践中主要实施了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的全过程审计。理论上讲,跟踪审计介入到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投资预算,防止或减少因决策和设计失误而造成投资损失。但在目前的全过程审计实践中,一方面由于项目前期决策权大多在领导层面;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方面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所以,审计实践中决策、设计审计很难操作。不过审计人员可以向领导宣传决策和设计阶段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帮助领导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总之,我们应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等多方面因素,遵循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研究确定全过程审计模式。由于目前多数高校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采取的是内外审相结合的分阶段介入审计模式,所以下面的内容均在该模式下进行分析。

二、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程序

由于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计程序不完全一致,分别从以下四个阶段阐述:

(一)招投标阶段审计程序

由建设单位编制招标文件并报内审机构审计;内审机构接受招标文件后转发给社会中介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招标文件并出具审核意见或报告送内审机构进行确认;内审机构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意见和报告进行确认并出具审计意见或报告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根据内审机构审查意见完善招标文件。基建处负责具体的招标事宜,审计组(由内审人员和外审人员组成,组长由内审人员担任)派员参加投标预备会,参加开标、评标和定标。合同审核程序同招标文件。

(二)施工阶段审计程序

主要指隐蔽工程记录、工程变更、工程索赔、工程进度款支付等审计的程序。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报送隐蔽工程记录、工程变更等跟踪审计资料;建设单位将上述资料交监理单位审核;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审核后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监理审核意见审查后送内审机构;内审机构接受建设单位送来的跟踪审计资料后转交给社会中介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送审资料并出具审核意见或报告送内审机构进行确认;内审机构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审核意见或报告进行确认并出具审计意见或报告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根据内审机构的审计意见或报告通知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执行。

(三)竣工结算阶段审计程序

竣工结算阶段的审计程序同施工阶段。

(四)竣工决算阶段审计程序

与施工阶段相比,报送资料主体变更为基建财务部门及建设项目负责人,另外无需监理审核,当然,不排除向监理人员咨询相关情况。其他程序同施工阶段。

三、建设项目各阶段内控评审、风险分析及审计控制点

(一)招投标阶段内控评审、风险分析及审计控制点

招投标阶段审计主要包括招投标审计及合同管理审计。1.招投标审计招投标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等招标公告的、拟投标人的资格预审、接受投标资料、开标定标过程、招标结果公示等招投标的全过程进行的审查和评价。(1)招投标内控制度的审查和评价笔者认为招投标阶段内控制度包括:招标公告制度、专家评审制度、评标保密制度、招标过程监督制度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按照采管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对该阶段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2)招投标风险分析根据多年积累的审计经验,笔者认为招投标阶段主要存在如下风险:第一,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如建设单位在发售招标文件时,故意缩短投标时间,缩小公告范围,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开标、评标、定标等。第二,串标导致投资增加。第三,低价中标,导致施工过程中变更增加或埋下质量隐患。(3)招投标审计控制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合法、合规性审计;对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招标文件制定的评标原则是否为合理低价中标原则;对开标、评标和中标的审查;中标后的跟踪审计,中标后要对施工、监理、设计等方案的实施及采购物资设备的型号与质量等进行跟踪审计,看是否按合同执行,并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投标文件的承诺。2.合同管理审计合同管理审计是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专项合同内容及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这里所指的各专项合同包括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物资采购合同等。(1)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审查和评价第一,审查合同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包括:项目招标制度、设备订货招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会签制度、合同变更制度等。审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对合同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第二,合同风险管理审核主要审查建设单位有无建立健全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程序对合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2)合同管理审计控制点首先,审查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工程质量、工程造价、资料交付时间、付款方式、质量保修范围、违约责任等条款。其次,审查合同条款意思表达是否清楚,合同条款中应详细列出合同价款的调整内容和方式、风险范围、工期奖罚和质量奖罚措施、水电费的支付、甲供材的结算、审计费用的承担等。同时,一定要注意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之间的叙述是否统一。

(二)施工阶段内控评审、风险分析及审计控制点

施工阶段的审计是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环节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1.施工阶段内控制度的审查和评价施工阶段内控制度包括: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管理制度、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审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对施工阶段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2.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审核主要审查建设单位有无建立健全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如设计变更带来投资风险、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投资增加、设计缺陷导致工期拖延、业主方履约不及时导致承包商索赔、工程量清单不准确导致投资失控等等。审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对施工阶段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⒊施工阶段审计控制点(1)隐蔽工程记录的审计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隐蔽工程,审计人员一定要深入施工现场,将实际情况记录下来,为科学、准确、客观地计算工程造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解决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另外,所有的隐蔽工程都要经基建、监理、审计和施工四方会签后才能隐蔽。(2)工程变更的审计工程变更审计主要审查其必要性、合理性、时效性及变更价款的合理性。(3)设备和材料采购审计审计人员应广泛了解市场行情,对特殊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询价,通过电子网络等多渠道了解市场行情,特别是对新设备、新材料的采购要进行实地考察。(4)工程索赔的审计工程索赔是指施工单位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费用增加而要求建设单位给予补偿损失的一种权利要求。工程索赔审计主要审查索赔理由是否正当,索赔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索赔计算是否准确等。(5)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审计工程进度款是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前业主工程投资支付的最主要方式。工程进度款支付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审查相关费用计算是否正确。其次,对已拨付工程款的使用加强监督,防止施工方挪为他用。(6)对监理单位的审查审计人员应检查工程监理执行情况是否受项目法人委托对施工承包合同的执行、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等方面进行监督与管理,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工程监理。

(三)竣工结算阶段内控评审、风险分析及审计控制点

竣工结算审计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工程施工合同,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超出合同范围的设计变更、技术商洽、工程变更等资料为依据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竣工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的全面审计。1.竣工结算阶段内控制度的审查和评价竣工结算阶段内控制度包括:施工单位提供竣工结算资料,监理单位初审,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监理审核结果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门审计;审计部门建立三级审查制度,即主审负责、复审把关、领导最终签字确认。审计报告必须由主审人员、复审人员分别签字,经内审机构领导原则同意后,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签字并加盖公章,内审机构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审计报告才正式生效;财务部门以内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结算依据。审计人员应根据规范的审计程序对该阶段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⒉竣工结算阶段的风险分析竣工结算阶段的风险主要有:违反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算、多算或少算工程量;任意提高材料价格,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材料价格结算;违反取费规定和标准,乱计取费用,同一项工程不同专业按较高的取费标准取费等。上述这些问题将会造成工程造价增加的风险。⒊竣工结算阶段审计控制点(1)审查工程量清单计算是否准确。工程量包括合同承包范围内的工程量和设计、施工变更的工程量。合同承包的工程量不论是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其工程量是原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原则上不作变动。变更部分无论增加或减少多少,其工程量均按实际计算。(2)审查材料价格是否按合同作为计价、结算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合同约定以同期造价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料为依据;对没有指导价格的乙供材应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调研的市场价格作为结算依据。(3)审查包括索赔费用、点工费、包干费、施工配合费等在内的独立费用的计算是否合规。(4)审查定额套用和费用计取是否遵守定额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及合同约定。通常各种取费标准是由省级定额管理部门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另外地方定额管理部门也会出台一些针对本地区的费用标准。

(四)竣工决算阶段内控评审、风险分析及审计控制点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其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项目建成后不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现象,更谈不上竣工决算审计。绝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都是暂估入账。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竣工决算审计已成为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⒈竣工决算阶段内控制度的审查和评价竣工决算阶段内控制度包括:财务决算报表的计算和复核人员分离;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制度;预算调整制度、资产交付使用制度等。审计人员应根据规范的审计程序对该阶段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审。⒉竣工决算阶段风险分析竣工决算阶段风险主要有:项目建设未按批准的预算执行,有超预算的风险;工程结算专项审计有误差;支出分摊得不准确,导致交付使用资产不准确;隐瞒、转移库存物资,虚列往来款项,隐匿结余资金的风险等。⒊竣工决算阶段审计控制点(1)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审计首先,根据上级批文、各类合同、财务资料及设计资料等,逐项对“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中填列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审核。其次,审查竣工决算说明书。主要审查编制依据及引用数据的准确情况。(2)项目建设及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审查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到位与使用情况(审查建设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按计划及时到位、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及损失浪费现象。);审查项目是否超预算并分析原因。笔者在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实践中就发现有资金被侵占的现象,如建设单位将未安排预算的一些维修项目发生的费用列入基建成本。(3)建设成本审计通常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竣工后都要实施结算审计,财务决算审计时只需抽查,重点抽查超概算金额较大的单位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及高额索赔费用等。(4)交付使用资产审计主要审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支出明细账,审查交付使用资产的正确性;审查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入交付使用资产等。(5)结余资金审计核实银行存款、现金等货币资金;审查往来款项,债权债务;审查类似保证金性质的债权,如政府机构收取的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等有无收回;审查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工期保证金等性质的债务是否偿还;审查代缴的规费、劳保统筹费用等是否收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上述债权的处理很随便,直接结转进成本;经过审计后我们要求建设管理部门履行相关手续收回此类债权,核减相应成本。(6)评价投资效果评价项目的投资效果一般从工期、质量、造价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来评价。工期评价主要把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进行对比,分析工期提前或延期的原因,分析工期提前或延期对投资效益产生的影响;质量评价主要根据竣工验收小组或质量监督部门的评定等级来对比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造价评价主要对照概算,说明节约还是超支,用金额绝对值和百分率相对值进行分析说明。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取得的成效

科学的审计模式,规范的审计程序,再加上在内控制度评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必定能取得很大的成效。审计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

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工程标底审核、合同价款谈判、变更及签证的控制、材料的招投标、索赔费用的审核等方式取得的直接审计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通过审计监督措施、审计合理化建议等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评标办法选用和招标控制价制定、合同进度款、设备、材料询价、索赔化解等技术经济活动的控制、管理建议取得的而且要通过一定方法分析、比较和计算来体现的经济效益。另外,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索赔等在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原来竣工结算中的虚增工程量、高估冒算、审计纠纷等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这种效益也只有通过跟踪审计才能体现。

(二)社会效益

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促使有关单位自觉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使整个工程实施处于受控状态,改变了过去建设、监理、审计和施工相互脱节,管理比较混乱的现象。

(三)化解的风险

第2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机构 创新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日益复杂的组织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与日俱增的风险(如盲目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串通舞弊风险等)和不确定性,都需要管理者对影响经营管理水平的一切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价。因此,内审部门必须逐步深入到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评审,通过内控评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融合,协助管理层加强风险和危机管理意识,降低管理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中的主要作用

(一)控制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在降低各种风险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审计风险。

(二)增加价值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风险变化,固定的控制体系只能反映医院过去的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风险环境中不断观察业务过程,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从而为医院增加更多的价值。

二、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部分信息失真。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得不到足够重视,监督机制匮乏。会计职能作用缺乏认识,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必须在实施与执行医院内控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快速完善。改进建议如下:

1、建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是医院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控制和评价。

其次,医院全体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统一认识。根据国际先进医院的经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医院决策层可以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制定出先进的、适合的内控制度。

2、完善内控制度的评价体系

医院应定期对内控制度执行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评价内容包括:

(1)健全性

评价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各环节控制措施的全面性和创新性,以及监督机制的健全性。

(2)适应性

检验评价内控制度是否与医院实际情况相适应。

(3)一致性

检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评价医院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性。

(4)成本效益性

评价内控措施所带来的效益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某医院内部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评审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积极完善医院内控制度

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内控制度的完善,定期组织重点部门召开会议,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例如,针对政府采购及院内招投标流程出现的问题,先后召集采购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会议讨论,制定完成《医院招标管理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及执行力度。

(二)定期结合风险监控进行内控评审

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针对日常审计项目,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全方面评审,并重点关注风险高的领域,坚持“监督、评价、服务、管理、效益”的方针,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点,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工程审计、专项审计等项目,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如针对医院下属企业这一高风险点,通过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对企业内控进行评审,提出审计建议及整改意见,逐步提升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水平。2010年针对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联席会议讨论,该医院增订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定了完备的合同签订审批流程,弥补了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缺陷,防范和化解医院的法律风险。

(三)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实现全院联网,病例、查房、临床、物资采购、固定资产购置等都实现信息化处理。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院内信息网部分模块已经开通,通过网络,审计可以查询财务数据、药品材料库存管理数据等,极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借助中介机构加强风险防范

该医院一直坚持聘请法律顾问,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解决医疗纠纷、签订重大经济合同、投融资等重大决策方面,做到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并发表意见。医院将基建维修工程作为风险监控重点,不论项目金额多少,都聘请建设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逐步由结算审计改为预算审计,将审计重心前移,预控在先,跟踪在后,确保工程建设合理合法。

总之,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内控评审相结合,可以大幅度降低审计风险,有助于医疗改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玲.试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难点;解决措施

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就要不断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效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作用,重点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使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的生命力。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的难点

(一)内控意识不到位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企业领导建设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只是增加了内部控制的环节,从而影响到企业业务开展,不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他们认为不应该过多的设置财务内控。这就导致内控意识不到位,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影响到内控设计,还会阻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导致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无法真正的执行下去。

(二)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在资金管理方面因为管理疏漏等问题,账面无法及时进行处理,资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风险;在合同管理方面,一些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合同要素不全面,一些业务因为情况比较紧急,存在合同后补等情况;当前企业某些工程管理项目不够精细,这样不利于对于工程造价给予科学的预算和控制。

(三)缺乏内部控制人才

人才在财务内控怪制度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实施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很多障碍因素,在加上惬意缺乏有关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人才,还有内控管理人员对业务了解不透无法渗透到企业经营全过程。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难点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内控建设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重视内控管理和经营效率的作用。通过财务内控管理,使企业经营侠侣和效果不断得到提高,。惬意还要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培训企业员工的内控知识,让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明确内控建设的作用,获得全体共识。

(二)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在公司内部建设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任命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内控联络人,完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使各个部门各负其责,从而可以及时协调各种事项,提高内控工作的工作质量。风控委员会负责企业全面风险管控的组织领导,负责决策部署。,此外需要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审批有关内控工作的相关计划和各种类型的工作报告,还负责有关内控控制文件的,这样有利于审核企业各个部门的内控管理成绩。企业内控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对于内控工作进行值和协调,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于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给予严格的管控骗过你,此外加强还说呢和项目前期业务,实施系统的部署。编制和管理项目涉及到的文件和成果,并且负责整改内控缺陷,并且要上报给风控文员会,使其可以及时掌握内控工作的具体情况。建设内控专业小组之前,要以企业业务特点为基础,合理构建小组需要负责的问题,内控专业小组主要负责日常管理组、财务管理组、人资管理组等,战略维护组主要负责统筹内控工作,并且指导内控工作的进程,其他专业组需要促进企业的内控运营,纠正整改风险管控过程中的问题。

(三)开展风险评估

以企业管理经验为基础,收集风险信息,这样有利于实施风险辨别,召开会议,可以掌握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当中存在的风险点。组建专业机构实施评估面临的风险,确定控制点,完善风险责任部分,从而使内控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的结果,玩撒谎呢惬意给财务管理部门的内控专业咨询机构,这样有利于查找需要的业务和项目,从而确定管理目标的风险点,明确哪些环节和项目需要得到改进,控制财务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当中,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业务的全流程设计。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内控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明确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难点,使内部管理意识不断得到提高,为企业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佳.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财务风险规避研究[J].财会学习,2017(08):234-235.

[2]余海玲.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创新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199.

[3]张帅,李蕾,刘亭立.浅析通信企业IT系统内部控制建设现状与优化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2(30):77+99.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 创新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意识淡薄

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也缺乏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相应的理论研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放到了对房产的开发和销售上,而忽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并且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上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种淡漠的财务内控意识,会使得企业财务内控会造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

(二)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

股权和管理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很多公司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集控制、管理和监督于一身,使企业呈现 “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这种不合理的治理结构,会直接降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部的控制能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在建立和执行上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财务内控制度,有的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书面规定的层次上,而没有做到规范实施。有些企业,所制定的制度没有结合实际,存有不合理性,没有细化到控制目标,致使企业内部经常有违规现象发生,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和落实,不能有效制约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均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历史较短,且内控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企业忽视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特别是对先进财务内控理念的后续培养等,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内控管理知识,内控制度的观念也相对落后,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财务内控制度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二、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创新研究

针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和房地产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在这里提出几点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几点创新研究:

(一)增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先进的财务内控管理知识,倡导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提高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上的意识,努力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并加以完善,并且要与传统的财务内控管理经验相结合,与房地产行业特色想融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将企业的运行成本降至最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房地产企业具有投资较大、运行周期较长、社会影响较大的特点,为了避免和消除企业因种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必须要提高整个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融入到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还应建立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内控预警系统,使企业在出现财务风险预兆时,及时有效的予以防范。

(二)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结构,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首先,房地产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和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出企业监管部门和董事会的作用,建立出一个专门的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使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更完善、更合理,同时还应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构授以相应权限,使企业在执行财务内控管理时更加有效而独立,充分发挥财务内控体系的作用。

其次,房地产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到利润分配和财务分析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制定出健全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并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最后,为了使企业管理者充分重视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反馈的信息,并及时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就必须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程序,构建和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流程管理系统,建立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实施操作体系,使房地产企业业务实现一体化。在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流程上,企业的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应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因此就要求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更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的财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训,并建立起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切实提高企业财务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孙毓宏.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J]. 投资与合作,2012(5):78-79

[2]梁红.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105-107

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市政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76-02

市政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担负的社会责任更为具体一些,在某种意义上是将政府对大众的服务意识转变为具体的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加,市政企业也不例外。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以有效防范企业风险。

一、市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

第一,市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资料的产生和保存制造了相互制衡的条件,能够有效防止错误、堵塞漏洞,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近几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制造虚假的财务账簿,编造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突出。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衔接环节脱节而出现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因内控制度执行乏力致使相关规定形同虚设,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完善的内控制度保障了企业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了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市政企业资金来源多为政府投资,并且市政工程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用好、管好市政企业资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使市政企业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能够有效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浪费、贪污、不合理使用等现象的发生,降低了财务工作的随意性,在源头上制止腐败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避免资产流失,保障了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防范企业风险。与其他经济个体相同,市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包括投资、融资、资金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增加。市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形成完善的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为风险管理监控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基础保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意见,有效防范企业风险。

二、市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新会计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做了明确的定义,但内部制度的内容却没有固定的模式,企业不同,实际实施效果也不同。具体来讲,市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与完善。

(一)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财务部门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数据进行结算、审核、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会计资料,并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有法律责任。真实、准确的会计资料能够使管理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更加清楚的看清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济状况,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市政企业有必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市政企业构建内控制度首先应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一是要划分清楚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市政工程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会涉及一些人员,有出纳、记账人员、审计人员、财产保管人、申请人、审批人等等,需要有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及业务流转程序,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防止越权行事。在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时,各业务主管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并交由上级单位批准,办理后还应交财务部门审核。在这个流程中,所涉及人员必须亲笔签名,以明确责任。

二是相关工作人员职务要分离。市政工程施工时,工点较多,这时往往一人肩负多个职责,而监控制度跟不上,就会出现一些财产损失事件,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时,材料管理在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等方面账、物管理要分离,并且原始资料上应具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签字手续;记账人员应与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申请人、经办人、出纳等的职务相分离。这样才能够保障各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以及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三是完善会计稽核制。会计稽核涉及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工作。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财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成本费用归集不规范、做账依据不充分、会计挂账不规范等问题,应当采取会计稽核制,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成本费用计划指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进行审核,督促市政工程的财务工作者规范做账,防止会计核算出现差错,从而有效防范企业风险。

(二)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

市政工程预算是市政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也是考核成本费用的凭证之一,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项目直接成本控制,要求事前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有项目规划。预算应在参考以往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使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具有可比性、对应性,提高了预算的可执行性。在编制预算时,应由计划部门牵头,财务、安质、技术等部门协同编制,编制的预算经主管签字后生效。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对其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监督,找出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成本存在偏差的地方,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从而加强成本控制。另外,为确保预算的贯彻执行,市政企业还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同采取会签制度,由各职能部门签署审阅意见,杜绝法律诉讼风险,合同管理部门可根据合同的重要程度,对合同额度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审批级别,做好事前监督检查,以减少事后的经济纠纷。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找出潜在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市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着重加强对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执行。与此同时,市政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审计人员能够排除各种干扰,独立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四)加强对原始记录的控制

原始记录是企业进行业务核算的基础,加强原始记录控制,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市政工程的项目预算书、材料差价签证、工程变更记录、竣工决算书等是确认收入的原始记录;人工费用,工程物资,机械设备作业、维修及其他费用是核算成本的原始资料。市政企业应制定规范的信息传递流程,确保原始记录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企业各部门,方便各业务部门及时进行经济核算。

(五)其他控制

除加强以上各部分控制外,市政企业还要加强对自带劳务队的控制和职工素质控制。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时,有时可能会需要劳务队的协助。在选用劳务队时,应综合考虑劳务队的技术、经济实力、信誉等方面,召开劳务队评审会进行集体研究评选。同时,还应加强与劳务队的合同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各方面的权责利。市政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素质的控制,因为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以及企业既定目标能否实现。市政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与政治素质教育,加强对员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除此之外,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对市政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市政企业还应着重加强这些方面的控制。

三、小结

市政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时,首先应树立起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负责人必须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实施负责。有关部门应定期举办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使企业管理者通过学习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以增强其内控意识,这样才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同时,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市政企业还应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内控检查的权威性,将内控考核奖惩制度纳入企业考核奖惩体系,制定奖惩实施细则,通过对考评指标进行量化,使考评指标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权威性,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从而更为有效地防范企业风险。

参考文献:

[1] 崔又强.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J].现代商业,2010,(3).

[2] 马金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09,(10).

[3] 楼青仙.信息化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构[J].会计师,2009,(10).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85-02

中央财政部自2012年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后,2014年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按要求实施了内控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保护国有资产,规范财务管理,预防违法违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在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意识方面,对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行政事业内部管理意识较薄弱,单位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领导甚至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没有必要。在职工作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也较淡薄,有的认为与自己无关,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与财务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按照预算执行公务支出。

1.2 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依法制国,按章办事。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处理事务需要执行的准则与保障。有的单位至今也没有建立单位内部制度,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与惯例处理相关事务;有的单位只是建立了简单的内部控制制度,只对涉及到资金支出范围、用途与标准进行了规定,而对于资金收入等环节没有专门的说明,导致内控制度不能涉及到所有的收支环节;还有些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内控制度,制度涉及的范围也较全面,但与本单位实施情况脱勾,实效性不强。

1.3 不相容岗位设置执行不到位

由于受到单位编制的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经常一人多岗,容岗、混岗现象经常出现,如:没有明确设置记账人员、保管人员与经办人员,出纳岗位与核算岗位由一人同时兼任,采购岗位与保管岗位同为一人;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同时管理财务章与法人章,出纳同时管理支票、财务章与法人章。这些人员的设置与内控制度中的不相容岗位之间要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的规定不相符,没有坚持“内部牵制”原则,不相容岗位之间没有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法有效落实。

1.4 会计核算与业务实施脱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多数只起到会计核算与资金支出的作用。对于单位日常项目管理的决策与实施过程参与程度较低,造成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与日常项目运行支出相互脱节,造成日常项目实际支出与财务部门数据不一致。此外,账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如应纳入账内收入的资金,没有在账内体现,而是纳入了账外账,成为了单位私设的“小金库”;还有些单位没有及时上缴非税收收入,而是直接作为资金支出;有的单位将年终专项资金的剩余当成经常性结余,为专项资金的挪用提供方便。

1.5 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的前提。但由于预算资金管理科学化程度不高,对于预算科目支出明细设置的精细化水平不高,导致不能对每一项支出都能做到合情合理,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刚性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促动力不足;对于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通过虚开发票等方式套取账内现金,对于不合理的支出进行掩盖,私设“小金库”;对于政府采购商品,对于货物的验收管理工作不细致,采购方式选择与、与招投标环节评审方法科学公正性有待于提高;对于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只重视如何分配资金,不重视管理资金,有些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与浪费;对于单位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足,一些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情况严重;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不规范,存在利用虚构合同套取、挪用财政预算资金的现象。

1.6 缺少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补充,现阶段各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还不是很全面。一些单位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与人员;有些单位虽然设置的人员与机构,但却缺乏独立性,没有赋予相应的职能。把内在监督的重点只限于资金拨付的财政资金,没有监督自有资金的收入与支出。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2.1 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认识

从领导到职工,要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的思想氛围。首先,单位领导从思想上加强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调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成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监督内控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其次,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设,加强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在领导的指导下,逐步参与具体的控制工作,对于内控制度的监督起到直接与间接的作用。

2.2 提高内控制度管理的执行力

依据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各单位内控制度与集体决议机制。提高内控制度管理的执行力,使内控制度的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开展及财务制度相配套,使单位内部各项业务与管理活动都符合国家对于内控制度管理的要求,提高各项内控制度的实效性。

2.3 强调不相容岗位的人员配置

在明确部门与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的业务相互分离。在一些重要岗位之间必须分离,不能由一人承担,例如:会计与出纳必须分离,而且不能兼任稽核岗位;货币资金收支的全过程不能由一人办理,必须由两人以上相互制衡;办理实物资产的全过程必须由单位的两个部门或个人以上协同办理。

2.4 强化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

会计核算应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向业务领域拓展,确保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合法性。在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实行登记与审核管理的标准化,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2.5 建立业务全过程防控制度

通过预算控制将预算、资金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及合同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能范围、权限及审批程序,分清各自职责,提高防预财务风险的能力。

2.6 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经济活动透明度

内部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证。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与配置的专职人员要协同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培养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内控制度的顺利有效执行。

3 结语

新形式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事业单位平稳、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拥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4(7):132-133.

[2] 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山西科技,2010(5):54-55.

[3] 王鲲鹏,姚钢,王蔚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2):6-7.

第7篇

关键词:服务企业 内部控制 执行力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链的延伸角度来看,服务业涵盖了大部分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及诸多相关领域,正是由于服务企业经营项目涵盖广泛,所以内部控制在服务企业经营过程中也愈显重要。

一、服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服务企业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整个管理运营系统统一起来,各环节的管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经营过程中一旦存在问题,就可以在各管理环节信息交互过程中第一时间反映出来,并被及时予以纠正。从而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产生的监督制约机制,提升了各环节的执行力,规范了管理行为。

(二)创造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协调统一,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消耗完成预期的经营目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还可以通过制约与激励的双重手段,提升各部门的协同意识以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工作与执行效率,使企业可以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服务企业在内控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流于形式,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制

目前很多服务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仅体现在文字层面上,粗浅的将内控制度理解为是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汇总,内容条款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甚至控制流程的节点设置都缺乏合理性或科学性,从而造成流程繁琐执行困难,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不了了之。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只注重于条款的约束性,而欠缺对于条款执行效果的控制;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欠缺必要的惩罚与激励机制,在企业实际执行检查过程中又缺乏严谨性;有些企业仅仅是象征性的建立起内控制度,但实际其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都存在严重不足,甚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不做及时的修订或补充,造成新业务的开展没有相应的制度管控与支持。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员工培训不到位

一些服务企业的领导层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积极予以支持。很多时候企业对于在控制环节工作的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造成内控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认识程度都不能满足该岗位的需求,在工作中时常会对内控程序及管理措施产生误解,最终影响到内控制度执行的效率。同时,领导对于内控制度的不重视,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还会造成通过内控工作发现的题得不到及时的整改,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变得形同虚设。

(三)内控人员责任心不足,内控工作沟通不到位。

一些服务企业的内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难以严于律己,对于内控环节的相关权限和流程管控不严谨,使得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内控工作的执行与各层级、各部门间的联系密切,但一些企业的内控人员往往缺乏对其他相关部门内控环节的系统认知与了解,导致内控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差,使得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提高服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保障服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企业自身应该积极的建立起一套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管理执行平台。

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提高自身的内控管理意识。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根据管理人员的具体分工,由上层管理者组建内控管理执行委员会等管理组织机构,以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整体管理环节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制度监督、预算监督、核算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体系来实现内部控制,并且把财政、税收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推动力。

其次,由于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所以企业应该强化内控管理执行的全员参与意识。根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明确划分各部门员工所应承担的内控管理职能。同时在各管理环节设置相关责任人并建立问责机制,以保证管理环节自身的有效执行和不同环节间的监督制约。

最后,鉴于服务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企业还应着重加强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相关的各个内控环节。资金的管控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尤为重要,所以企业应制定严谨的资金收支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同时,服务企业还应加强对各类合同及客户信息的管理。企业应该有一套流程明晰、执行严谨的评估预警程序,并以维护企业核心利益为目的制定完善的客户评估管理策略。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风险的管控与防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因此,为了更有效的防范风险,服务企业应该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服务企业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聘请或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建立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评估,以做到针对关键环节风险的事前防范。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依靠企业员工,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业务的培训。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有关的经济法规,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企业经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培训,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支持内控制度的执行。

(四)健全内部沟通系统,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活动能够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条件。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使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上的执行人员及时准确的取得他们在控制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使员工在内控执行过程中明晰职责,还可以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提供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员工了解各自岗位在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及制度法规层面上的责任。有效的信息沟通也是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保障,员工在内控管理执行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及上级管理者保持持续的沟通,这样才可以及时纠正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奖惩分明的绩效机制。对于执行过程中贡献突出的行为予以奖励,而对于执行不力的行为要给予严惩,以此达到激励和警示的作用,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

企I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又是保障其执行的基础。因此,如果企业文化缺失,即使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会变得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能够反映出企业基本的发展理念与核心的价值观,同时还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来说,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上有效克服执行的局限性,使内控管理工作得以高效的运转。目前我国的服务企业数量庞大,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很多公司普遍都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所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是我国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的思维、观念、行为等方面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最终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内控管理的目标达成一致,从而有效的提升员工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四、结束语

总言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执行力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制度与执行这两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执行力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毫不夸张的说,企业执行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战略实施的成败。对于一个拥有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的企业而言,其执行力也必定及时有效的。反过来企业的执行力水平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内控制度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颖,郑洪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审计研究,2010,(1)

第8篇

目前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基本建设财务规定》等法规和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成本与费用》等规范文件,但是对于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却相对滞后。这些内控文件和制度针对的只是一般的企业的采购与销售业务等,而未能解决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的特殊性要求。同时,虽然工程审计也日益显示出它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跟踪审计中起到的重要的监督作用,但它也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应用不普遍。而工程项目中暴露出来的许多突出问题,如: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工程质量事故:沈阳至四平静阳湖大桥公路的桥面局部塌陷,造成车毁人亡;云南的昆禄高速公路建成仅18天,路段大范围路基沉陷坍塌,路面悬空,纵向开裂等等,都与内部控制不严、不到位,监督不得力有关。工程项目往往周期较长、投资巨大, 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戚有关。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加入WTO,同国际接轨。而西方国家的企业内部控制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运用上都已经相当完善。这对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包括建设项目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此来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迫在眉睫的。

一、内部控制和目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者对本单位内部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重要手段。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就是在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及其财务会计机构或人员运用会计手段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勘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等。

由此可见,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就是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控制投资,随时纠正偏差,能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防范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舞弊行为,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二、建设项目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一)目前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违规操作问题普遍存在。(1)按照《招投标法》和当地政府文件要求招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么规避招标而不招标,要么虚假招标。鉴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既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相对于要建的工程项目多很多,而且他们在同行业中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因此当建设单位要求承包商低价承建他们也可能会答应的。因此这就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2)部分建设单位不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他们把可行性研究视为走过场而不认真对待,有的不办理施工图设计审查就盲目开工。像这些项目,由于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直到建成运行后才发现实际收入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2、工程项目“三超”现象严重。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这是当前项目建设的一个通病。正常的造价约束顺序理论上应当是估算、概算、预算、决算依次递减才符合内控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调整投资造成的。这又规根于前期概算不足。这些都使得资金不断增加的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加大了建设单的位负担。同时,目前我国相关的法规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预算不能超概算的条款。因此,它更需要建设单位自身内控和监督。

3、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案件时常发生。常常是一栋楼房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这和不相容职务人员串通作弊有关。他们往往专空子给自己捞好处,却没有想到这些会给项目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比如项目管理人员收取施工单位的好处,以及吃材料供应商的回扣或者其他好处,这些肯定对材料设备和工程的质量有不利的影响。

4、盲目决策或者个人主义严重,没有比较好的决策控制。有的建设单位领导凭一时兴起,不管建设资金能否筹集到位就盲目启动项目建设。当建设到一半的时候,没有了资金来源,工程搁下了,甚至迟迟不能再度开工,成了烂尾工程。或者搞所谓的形象工程,不讲究经济效益。对于个人主义严重的往往是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领导项目或者又叫长官项目,这种现象也相当突出,此时就需要高管层的集体决策。

5、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不到位,造成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按时竣工交付使用。同时合同管理不严格,往往闹出很多合同纠纷。甚至因为合同问题而使得项目的最后造价远远超过当初的预算。

6、工程监理履行职责不到位。部分建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实行工程监理而没有实行;有的尽管实行了工程监理,但在工程监理单位的选择上,并没有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择优选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不了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往往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进度缓慢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与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存在或者实施了内控,但内控制度建立不严格、不健全、得不到有力监督有关。

(二)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单位内部全部的部门和人员。而项目的建设基本上涉及到单位的各个部门及人员。根据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原理,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但是大多数单位重在会计控制,而忽略了管理控制。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政府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是具体针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单位有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但是从目前而言,单位的内审部门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

3、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所有控制方式和方法赖以存在与运行的环境。它对于塑造企业文化,提供纪律约束机制和影响员工控制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受企业人员的操守,价值观及能力;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管理阶层的授权方式及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最高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所持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有的建设单位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包括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或者没有内部控制意识或者管理层对内控制度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会导致内控不能有效的执行。

4、建设项目内控制度评价没有具体标准,不能很好的测试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符合性。因此,这就要求单位委托社会审计或者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制度基础审计,以此来促使内控制度的完善建设和有效执行。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只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等要接受审计监督,并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接受检查。而一般的企业是没有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但是,通过目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的竣工决算审计以及跟踪审计实践来看,强化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执行,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内控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投资比较大的建设项目,除了加强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工程审计也是一个实际有效的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途径。

5、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不明确。比如不相融职务的分离原则,有的单位会计和出纳是同一个人;还有就是负责签字报销的人给自己签字报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设计原则存在严重的问题。

因此,通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对于建设单位,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迫在眉睫。而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原则。

三、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一)总体原则

1、系统性原则。就是内控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涉及所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措施之间要环环相扣,不能脱节。同时各个控制点的设立必须要考虑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对它的影响。使得内控制度从整体上看起来具有连续性,不至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缺胳膊少腿的现象。

2、有效性原则。(1)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要按照公司的章程来制定。否则其根本就没有实施意义。(2)制度的制定有利于项目建设目标的完成。(3)单位内部所有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必须竭力的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员都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力。

3、信息及时反馈原则。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它不仅作用于受控系统,而且受控系统也会反过来作用于内控本身。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是否及时正确的反馈,直接关系到内控的有效性。做好信息反馈,可以让控制主体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

4、成本效益原则。在实施内部控制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控制成本,不要得不偿失,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来取得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尽量精简参与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力争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同时要有选择性的实行重点控制,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各种耗费,尽量应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来降低成本。

(二)具体原则

第9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停留在口头和表面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并且在内控理解上依旧停留于会计控制阶段,进而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企业在财力和人力等资源上投入不足,并且管理层在内控制度上欠缺一定的执行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并无自身的内审体系,致使内审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建立起了内控体系,由于领导层对其在理解上存在偏颇,使得其在进行决策之时,只是一味的依靠自身经验和想法,导致内控体系失去其应有功效,最终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中问题不断,控制流程形同虚设。

(2)企业的风险评估尚不完善,在风险防范上意识淡薄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市场风险,将潜在风险理解为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劣、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等。企业管理层并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不能对整个行业有充分深刻的了解,没有对不良内控体系运行造成的严重后果多加思量。在企业运行中,对是否承接工程项目,需充分收集信息,在开始承接之时,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在确认可行之后,才可以与对方合作。现如今,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评价机制方面尚不健全,又或者说某些企业根本就没有风险评估控制机制,绝大部分的企业在风险评估控制上认识不足,导致风险防范机制只得到了建立而并未健全。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信息欠缺真实性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并未得到完善,致使内控力度不足。由于在内控认识方面存在不足,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对内控组织机构进行有效设置,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大体上都是由各职能部门进行统一制定的。如此的管理形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不同职能部门在考虑问题之时会选择不同角度,各职能部门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

(4)项目责任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所实施的多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会计核算机制难以与之相匹配,部分项目经理所拥有的权力相对过大,对会计核算工作过多干预,因存在虚挂成本等现象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监管缺失。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对人才的运用予以高度重视。现如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对人才的招聘、绩效评估、考核、员工薪酬、合同管理、培训等加以重视,而对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予以忽略,致使员工在人才培训上欠缺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使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2)不断完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

在建筑施工企业承接项目之时,首先要按照施工具体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监控计划和进度计划,以此确保项目按照监控计划和施工进度进行,对不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的项目,一定要将原因查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举措,从而确保项目的整体进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制定出完善的安全控制和项目质量考核制度,以此确保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进而为项目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3)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是大型企业,拥有多个分支机构和工程项目,随着当前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信息系统成为很多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信息电子化的控制形式是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内控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若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则可能会造成决策失误,对施工企业造成巨大不利影响。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信息报告流程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报告信息的集成度与共享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广泛关注当前的市场条件与政策变化,收集、分析和整理各项信息资料,以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4)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监督得以强化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内控制度予以不断完善,尽可能让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内控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设立制定内控制度的相应结构,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做好,从而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都能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其次,施工企业还应对内控监督力度予以不断强化。

(5)不断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财务合理预算,对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明确。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合理控制、预测,对施工规模、施工水平予以明确,从而确保企业资金、施工成本、未来收入以及建设投资等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方法,体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动态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现行的内控机制在一定时期内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内控制度的落实实际上是一个与其他制度不断协调、不断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并对其予以有效的贯彻落实,以此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从而使其自我完善能力得以提升。建立适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其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最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景春色.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2]赖永武.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2010,(22)

[3]马磊.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材科技,2012,21(1)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核算;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1.企业财务核算的常见问题

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在缺乏外部监督与管理机制下,将会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的发生,而这正是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的现象,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统一,甚至一些小微企业根本未编制财务报表,财务相关数据、信息不真实,对投资者及检查人员抱有应付歹毒,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隐瞒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营业收入。加上财会人员主要听从经营者指挥,账簿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随意性较大,最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加剧企业信用恶化,最终导致结果是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处融资和贷款,严重制约企业正常运营与长远发展。

1.2 会计制度缺失。会计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有序运行,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并不完善,管理秩序上缺乏财务报销等正规流程。加上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与收支审核制度等的缺失,更是严重损害企业根本利益。

1.3 财务核算模式单一。我国企业财务核算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控制实施不到位。首先,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并未建立起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导致在与乙方签订合同时,合同条款理据不明,各项合约拟定不合规,在乙方毁约时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其次,成本控制实施不到位,企业在成立时会对成本作预计与控制,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很难实施到位,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其缺乏资金,且融资渠道窄,在出现资金问题时就捉襟见肘。

2.企业财务核算问题引发的财务风险分析

2.1 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加上自身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比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分析预警制度、财务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有的企业内部甚至缺乏对这些基本制度进行划分,导致财务部各项制度混淆不清,财务人员难以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工作。在此情况下,企业财务将变得极为脆弱,难以真实防范财务风险。

2.2 投资风险加大。在会计制度流失及企业自身会计基础薄弱之下,企业经营者对投资项目获利能力、现金流量等难以做出正确预计,因而也就导致决策失误,最终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加大。主要表现为:误以为企业还有可用资金而扩大投资项目或加紧投资进度,而实际上资金难以一次性调用;投资时可行性预测不准等。加上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及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长期利益,因而在投资中将存在盲目投资,忽视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在生产中盲目生产,忽视产品在进入生产后有成熟期与衰落期之分,在衰落期时应适当减产而研发新的产品,但中小企业显然难以有该意识。最终导致企业在盲目投资与生产之下,加大企业投资风险与营运风险,促使企业营运资金紧张,最终可能因为资金匮乏及高负债而一步步陷入财务困境。

2.3 现金净流量减少,引发资产风险。在企业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和成本控制实施不到位之下,无形中会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对于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而言,就很容易引发资产风险。加上外部政策风险的增大,将会导致企业财务核算不当,多计或少计成本、多结算成本或错误列支,导致企业难以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致使企业现金净流量减少,一旦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那么企业就有面临破产和被并购的风险。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3.1 加强内部稽核制度

首先,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监控体系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从各方面加强对企业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资产增值等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内控制度都能严格参照国家会计法规规定执行,并在有法可依情况下加强各项内控制度划分和提高执行力度。

其次,企业还应明确考核责任人,并制定相应考核措施,赋予考核责任人奖惩权,对财务部是否正确做好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进行评价,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对财务部相关人员给予奖惩。

再次,企业应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便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投资者能及时看到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报告。定期报告主要是针对企业一季度的财务进行总结以及下季度将开展的财务工作安排所做的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则是针对公司当下所开展的可能关乎企业将来运营的重大财务支出及资金何时将收回成本所做的报告。

最后,企业应编制和实行预算控制,编制内容应包括目标、责权、控制措施。为确保企业编制预算控制能的有效实行,企业应制定预算控制后的反馈制度,对各项预算控制结果做出评价和反馈,并通过反馈结果及时调整错误预算,最终从源头有效控制企业盲目投资、生产造成的大量资金支出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3.2 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针对管理层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明确管理层工作职责,让管理层担起责任,共同协助财务部做好企业财务工作,并让双方互相监督,避免一些不法人员私自挪用公司资金或故意错算资本而从中牟利。

其次,对业务层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业务部应制定与企业紧密相连的业务目标,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与策略,与财务部建立起合作关系。

再次,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中心,并最终根据统一资金结算中心对各项财务支出进行评估和犯规,严格核算各项资金支出,预防资金被不法人员流失滥用,造成企业资金盲目流出,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最后,针对评估机制层面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及时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跨部门的对外风险控制评估机制,以确保前面方案实施的可能性。

3.3 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强化风险预警意识。企业管理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应将财务风险预警意识贯穿于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惕性,做好带头作用,引导财务工作人员时刻做好财务风险防范。

其次,严密关注企业现金流。可通过财务部提供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而得出结果,如果一家企业在长时间经营活动中出现现金净流量不间断地减少或出现阶段性减少,那么该企业经营活动中一定存在问题,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找出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比如可通过对外筹集资金或者虚拟收入的方式对现金流进行粉饰,以掩盖企业所面临的现金净流量不断减少的现象。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企业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改变经营策略,挽回现金净流量,避免再次出现现金净流量不断减少的情况。

最后,应建立事后现金流评估机制,对现金净流量是否被粉饰、现金净流量是否不断减少、如何挽回现金净流量以及日后现金净流量的把控等作出评估与反馈,从根源上严格把控企业现金净流量流失。

4.结论

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防范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通过分析得知财务核算问题与财务风险的发生息息相关,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制度缺失、财务核算模式单一情况下,将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投资风险加大、现金净流量减少、引发资产风险,而要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有必要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作者单位:苏州博宇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与企业其他业务内控的结合

前言

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基础系统是否完善,直接体现着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到企业收入的保障、费用的控制和利润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就必须不断发现自身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现阶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激励不到位

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在内控执行中的作用。

2.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及执行不力

财务内部控制缺乏制度化、系统化,部分企业对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够重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人员素质低

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未能达到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缺乏必要的诚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不实,伪造、变造原始凭证现象时有发生,使内控制度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4.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成本费用管理缺乏科学手段,控制措施粗放,考核不力。费用支出严重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二、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覆盖企业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控制。财务内部控制应该贯穿在各种业务当中,相互结合配合。

2.重要性原则

企业应当兼顾全面性原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的金额考虑是否实行重点控制。财务在其中应该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以便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建立和设计自身的内控制度时,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及具体经营管理情况,合理地测算出控制成本与企业利润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这是企业从事任何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4.有效适用性原则

设计财务内控制度时,要考虑到国家的要求,更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决不能生搬硬套、盲目采用。既要注意制度的健全、手续的完备,又要抓住控制的重点,注意程序的简化。

5.相互制衡的原则

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应保证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划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进行职务轮换,防止串通作弊。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分别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处理。相互制约,使经济业务在合理、合法中完成。

6.协调配合原则

财务内部控制相互牵制是基础,协调配合是升华。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相互牵制而不管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脱节现象。因此,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地进行。

三、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机构、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如果企业财务人员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内部财务控制就不可能完全到位。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加强自觉学习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加深专业知识学习,加深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理论、会计手段和方法的学习。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保障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财务监督的制度安排。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苗头,从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使之制度化、常规化,对内部审计人员要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主。

3.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财务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制度控制。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和完善适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各级控制主体会计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以达到财务控制的目的。

4.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基础。就财务控制而言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者,既是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财务控制的对象。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解决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使经营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决策管理,并受到严格的监督与制约,从而保证包括内部财务控制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财务与企业其他业务内部控制结合

1.资金活动控制

资金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营运环节。筹资,投资的内部控制程序包括提出筹资方案,方案审批,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筹资活动评价与追究,投资资产处置控制等。财务部门在筹资,投资过程中参与并提出建议,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安排投资,筹资款项。日常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程序包括,审批,复核,收支,记账,对账,财产保管,银行账户管理,票据与印章管理。财务与资金活动环节密切相关,需按照企业规定规范操作,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和财产保护控制等各项措施达到企业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和运行。

3.采购,销售业务控制

采购和销售环节是企业运行的两个重要环节,容易出现安排不当,控制不严,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验收及收款等后续环节不规范等问题。财务部门应当在企业采购部,销售部按照程序完成申请,调查,招标谈判,签订合同后,做好付款及收款的执行和管理。完善收付款流程,审核人责任和权限,采购销售预算,合同及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及时办理收付款。对采购活动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款申请,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票据等,确保会计记录与其他记录一致。指定专人通过函证定期与对方往来款核对。销售活动应加强收款制度,销售部门负责催收,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结算并监督催收。

4.资产管理控制

资产管理控制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环节的管理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同时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财务部门定期与业务仓储部门对出入库及库存记录进行核对,并参与盘点工作。按规定对盘点情况的财务数据及报告原因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制定目录编号,建立单项卡片进行管理,由指定人员或财务人员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方法,处置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加强控制和规范化。

5.工程项目控制

工程项目的控制也企业内部控制中容易出现较大暗箱操作和商业贿赂的环节。在工程立项,工程招标,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工程验收等环节都应制定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可行性报告,财务人员也应参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报告论证和评审决策。在工程建设环节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方沟通,掌握工程进度,按照合同约定及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企业工程竣工后,编制竣工决算,办理验收手续,完成账务处理。

6.业务外包控制

财务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决策,在外包业务实施环节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制度,加强对外包业务的核算与监督,做好业务外包费用的结算工作。

6.其他方面控制

第1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内部会计控制

Abstract: hydraulic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ed the assets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avoid or reduce ris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tatus, problems,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Key words: water; engineering;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家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水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普遍推行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要积极适应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挤占和挪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擅自变更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等混乱的状况。笔者现就水利工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大多数都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其完善程度不同和执行情况不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创新,现在普遍推行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要积极适应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其他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一起发挥合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服务。财政部先后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为促进水利工程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实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内部控制做出相应规定,2001年6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3年2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上述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政府文件、规章的适用范围包括事业单位在内,但侧重点放在企业,国家尚没有关于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关于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因此,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在体系上与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

2、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复杂,加之目前各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很不健全,在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很多问题。从对事业单位内控会计制度认识、建立和执行的实际状况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扎实,会计人员素质较高,管理程序严格,政策性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得较好。但是,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水利事业单位的一些专项经费(如防汛费、岁修费、水利基金等)管理制度、办法等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的资金安全性,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经验、素质或职业道德来保证会计资料和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绝不能用经验代替内控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约束力。

3、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3.1强化法人意识,增强内控制度建设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项目法人应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化“一枝笔”为“多枝笔”控制,认真执行《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水管单位应当以《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为依据,建立主要包括职责分割制度、重要事项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内部控制体系,通过科学的机制、完善的制度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保障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

3.2发挥管理职能,确保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对规划、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定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勘测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等5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丰富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财会人员应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3.3抓住控制要点,健全岗位责任制

水利工程投资大,涉及单位和部门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紧紧围绕水利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四个中心环节,找准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水利建设单位的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要确保办理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水利工程项目相关业务要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3.4重视监督检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水利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现在的内部审计将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成效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负有重要责任。水利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项目决策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概预算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类款项支付制度的执行情况、竣工决算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水利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4、结语

水利工程财会人员,要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水利行业规范规定、工程概预算知识、水利基本建设程序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等,提高政治素质,格守职业道德,扩充知识结构。只有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才能主动地参与水利工程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控制的质量。水利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设计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