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 08:1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务合同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性质,最终来规避、降低。专业风险,将内审审计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这有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工程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加强工程施工企业的正常经营。
施工企业对风险的高度重视,促使内部审计积极地提升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其具有的特别优势,并且从全局出发,客观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进而识别和评估工程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因此,根据工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工程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
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流程,查找那些地方存在风险,且指出风险的性质,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一般有一下几种:
第一,企业收入成本不匹配的风险。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对收入成本的结算滞后,比如有的工程项目确认了收入没有确认相应的成本,而有些工程项目确认了成本且没有确认相关的收入,也就是说项目管理部门在收入成本进度上没有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导致企业收入成本毛利率变化比较大。
第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施工合同中可能会涉及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工程施工企业可能存在工程外包、分包的情况,然而对于双方工程款的确认,分包的范围,甚至是分包商的资质、信誉,以及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项目存在一些风险。
第三,存货管理的风险。工程施工企业一般情况下项目比较多,项目大小也不一样,因此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采购量也就有一定的随机性,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采购。工程部一般会根据施工进度,向物资部门列出采购明细,物资部门再经过财务部门、项目经理的审批后进行采购。可能存在材料、设备入库或出库的时没人出入库单据,或者有些设备或者材料甚至没有入库,直接送入施工现场,造成材料浪费等风险。
第四,工程施工生产风险。项目在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风包括招投标阶段、项目前期预算、项目工程进度进度、项目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这些内容都会引起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这就要靠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中发挥应该有的作用,使工程施工企业能够顺利地把工程项目完成。
第五,往来款长期挂账的风险。一般工程企业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主要核算的就是工程款收入,可能存在工程项目核算错误,导致不能准确划分账龄。不能完全掌握对应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无法判断是否应予结转收入,或者工程款拖欠时间较长,不能及时结转收入,存在账期挂账的风险,导致工程款无法收回。
三、针对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采取的措施
在对工程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之后,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风险的性质,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规避风险。规避风险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使躲避企业的可能风险。规避风险的措施有: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就要看看施工企业相应的资质,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在双方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更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充分利用合同中的有利条款来降低风险,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对于项目的质量,工程部要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保证项目的质量,进行质量测评,监理部门要出具鉴证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工程施工企业严格要求承包方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工程项目,将企业的可能遇到的风险,合理的规避。
关键词:建筑市场劳务分包风险管理
1 分包管理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工程形式的变化,工程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利益分配形式变革。建筑企业的内部结构也逐步进行了变革。在项目施工用工上也逐渐经历了由最初固定用工到包工头组织施工队再到现在的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承揽的过程。自2001年以来建设部已经将资质管理制度适用于劳务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分包已经成为现在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经营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劳务作业分包没有统一的模式,缺乏统一的规定,致使劳务公司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劳务企业虽然这几年已经发展起来,但在劳务分包作业过程中,主要的用工形式还是包工头组织劳力。安全、质量、工期、工伤、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如果缺位,在这种情况下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2 劳务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劳务分包的优点
劳务分包形式的出现使得总包单位公共关系、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减少对总包方精力的分散,使总承包方更专注于管理,摆脱日常生产作业中的琐事,统一调度。
2.2 劳务分包的风险
建筑业是劳务密集型行业,劳务人员的使用量大。总包单位把劳务作业分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又把单项分项作业分包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按照工日或者单位工程量包给具体作业者。多重分包尾大不掉,反应迟钝,造成管理的极大不便。
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也相对偏低,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
劳务队伍、劳务作业人员的合同意识契约意识差,缺乏利润时容易失去诚信,拒不履约,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社会上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于劳务纠纷解决,以行政干预为主。如果产生劳务纠纷,即使施工企业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最后还是要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3 应对劳务分包风险的措施
根据劳务市场现状,如何做好分包方的选择与管理至关重要,我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提高思想认识,总包单位切实履行职责
劳务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正确认识并切实履行总包监管职责,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劳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有重点、有计划地发掘培育一批“半紧密性”分包队伍,以实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3.2 建立专管网络,加强信息沟通
劳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总包、分包双方齐抓共管方可见效,因此首先必须要建立专管网络,落实专人负责,以确保政令畅通、措施到位。建议成立由公司、项目部、劳务公司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落实专人负责分包队伍日常管理如劳务人员统计、用工合同管理、持证上岗管理以及教育培训、工资发放、投诉处理等维权工作。
3.3 加强劳务合同管理
劳务合同必须遵循国家规范合同范本要求,做到“全、细、实”。所谓全,就是合同中的劳务分包内容要全;细,就是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子目要细,不能缺项,漏项,或有歧义项;实,就是合同中对劳务队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尤其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劳务合同中的分包范围和材料设备约定一定要清晰明确。
3.4 提高资格准入门槛,积极引进实力队伍
一支好的劳务队伍是完成项目施工各项管理目标的保证。在劳务选择上重点需要把关好如下的几个方面:资质审核、组织结构、现场实地考察和向其长期合作单位考证。
资质未经年检的不用,保证劳务资质符合市场要求;核查劳务队项目班子组建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经理、五大员、三大工种负责人有无岗位资格证书,近期市场建筑项目业绩是否名符其实;组织相关人员对劳务队在建工程现场实地考察,走访业主对该劳务企业的评价;尽量选择在建筑市场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好、长期合作关系的劳务企业。特别是重点关注、优先考虑那些“组织健全、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施工队伍。
此外,正确分析、评估老牌施工队伍的承建能力,避免由于任务过度集中造成不堪重负。积极引进具有实力的分包队伍,严格管理,既可有效缓解施工高峰带来的队伍短缺,又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3.5 合理安排好施工
进度安排在劳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进度编排和流水划分,能支持劳务队伍的作业面展开和工序合理搭配。从成本角度考虑,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会对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现场临时设施费和水电费、施工机械和周转设备的租赁费等)会有明显的节约,同时还可得到开发商、监理单位的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如,增加夜间施工的照明费、模板的使用量和租赁费等。因此,在安排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进度安排合理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务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就是增加了工人的收入,使其愿意配合项目部的工作,实现双赢。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指导,提供有利的技术、质量保障,严格质量、安全标准,提前向劳务队伍交底,加强过程控制,而不是事后通过检查处罚劳务分包方,同时合理安排材料、器材进出场,设身处地为劳务方考虑,为其提供工作服务,满足工人工作需求,尽可能为其提供便利的施工条件,避免出现返工、窝工,造成劳务队伍损失。
3.6 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关键岗位实行人员锁定
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制止劳务“无序”流动是工作的重点。对分包单位关键岗位人员实行锁定。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像安全员岗位,必须做到“人证一致”。
3.7 细化劳务过程管理
劳务过程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除了日常需要强调的安全和文明施工等内容外,还需要考虑因为劳务队内部管理不力造成施工现场材料浪费。最普遍也是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分包合同中明确奖惩约束,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对劳务队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部分在工程结算款中扣除。
3.8 做好劳务结算
劳务结算是整个劳务管理的最终环节,必须做到有据可查。结算时,奖惩项、代买代租项、签证零工等都需要一并考虑,切忌漏项。如果是采用按确认的工程量结算的,必须检查核实是否是劳务队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严格控制合同内容和重复开工,对于未经认可部分严格把关剔除。
3.9 强化分级考核,实现优胜劣汰;适应发展战略,培育核心队伍
调整劳务分包队伍考核标准,重点针对长期合作的劳务分包商,除施工业绩外,把队伍性质、人员稳定性(自有员工数量及比例)、人员状况(持证情况、技能水平)、维权工作等也作为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和等级评定标准,以促进分级管理。
3.10 尊重劳动平等相待,加强沟通交流
深入推进维权工作,切实关怀劳务民工,无论是对总包单位,还是分包队伍,首先都要怀有一颗“尊重劳动平等相待”的爱心,这样才可能彼此沟通、凝聚人心。总包单位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劳务民工赞许与尊重,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生活中与劳务人员打成一片,予以关爱,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11 开展教育,加强培训
一、石油钻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 一) 白然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是指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工程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石油钻井工程多在地理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天气恶劣,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造成工程无法顺利实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自然风险因素中天气条件、地理条件、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 二) 经济风险因素
经济风险因素是指国家以及国际的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等问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石油钻井项目的投资额大,容易受到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税率、物资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影响,国家调整税收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经济因素是石油钻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三)企业合同风险石油钻井企业的合同风险
主要来自企业物资供应商和对外的分包商,石油钻井企业通常通过合同与油气田企业建立关系,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物资来自物资供应商,同时企业与工作人员会签订劳务合同。因此,企业的合同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企业权益的重要手段。合同是企业进行交易的重要的法律文件,界定了签约双方的责任。企业签订的合同时为做出深人研究,容易对企业的财务产生危害, 例如不平等合约, 无法按照进度支付款项等问题。
(四)企业债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石油企业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会产生资金问题,需要向银行贷款或进行筹资。但是,各项条件的限度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转,当企业面临偿还债务的压力时容易引发企业的债务危机,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五)企业投资风险
石油钻井企业的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油气资源开发投资等各项,这种投资的风险较大,投资额大、回收需要的时间长,通常会有投资失败的可能,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风险; 间接投资主要是投资其他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不参与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进行资本控制, 其中也包括部分投资风险。
二、石油钻井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控制白然风险因素为了降低自然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石油钻井企业需要提高企业应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积极地搜集气象资料, 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变化规律, 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做好降温防暑和防冻保温的工作,降低自然环境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其次,企业应该准确地认识到项目工程的地理条件,充分地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 详细地勘探工程现场的地质资料, 降低工程的成本风险。然后,石油施工项目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并且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 降低项目的施工风险。
(二)控制经济风险因素经济风险不确定性较强,石油钻井企业需要作出灵活的应对, 建立完善的经济变化额调控机制。汇率发生变化或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应该做出应急措施, 降低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
(三)建立财务管理体制为了及时地了解财务的管理状况,石油钻井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预警体制,规避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这种管理体制要求企业对市场中存在的资本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发现各种细微的变化,并且需要告知企业相关人员作出及时地防范措施。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追踪企业的资本的去向, 对财务管理作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分析,有助于加强企业财务监控,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加强对企业合同的管理, 降低合同风险企业签订合同时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标时需要仔细地研究相关的条款, 对签订的合同进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逐一核查合同条款中的要求。签订合同涉及的相关部门要严格地进行审核,在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的情况下签订条约。签约双方需要进行及时地谈判, 以合理的价格进行签约,双方需要本着平等的原则进行谈判,企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进行谈判,避免损害企业的利益。最后,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的要求,履行双方的约定, 保障各自的权利,在保证经济收益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五)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投资的管理石油钻井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企业的投资过程,严格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过程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经投资时需要充分地做好调查工作, 做好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在探索出新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在市场风险风险中应用先进的理论。石油钻井企业的投资项目分为直接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中石油企业需要对各项石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做好各项指标的评估之后再进行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地控制建设成本,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控制人工和机械费的使用情况。间接投资中石油钻井企业虽然不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但是同样需要做好市场评估,充分调查投资对象的经营情况,刊竞争力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严格地调查,慎重地调动企业的资金,控制企业的资金风险。
关键词:青岛啤酒;应收账款;问题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存在,各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产生了应收账款,它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过长期才能转变为现金等资产的债权。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对客户的信用,只有转换为现金被公司收回后,才能再次参与到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再次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但是应收账款收回期的长短,考验着企业的收款政策的制定,同时也决定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因而企业管理者将应收账款视作日常管理中的难题。 对于企业而言,流动性资产的比例往往决定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无论是长期应收款还是短期的应收账款,企业都会高度重视该笔款项的收回情况,并以此来判断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以及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公司的所有者和社会上关注公司发展的潜在投资者也关注应收账款的状况,并以此评价企业股利的支付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潜力。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应收账款定义为: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方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站在企业角度来说,应收账款是公司的一种债权,在产生应收账款时,企业一般已经与客户签订了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
二、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事前存在的问题
从青岛啤酒公司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可以看出,3年以上未收回的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的70%以上,这表情企业并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户信用评价系统。我国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较晚,相关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绝大多数公司同样未进行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客户信用评价管理。由于此种原因,青岛啤酒未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机制,客户信用评估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只能凭借销售员工的经验以及对相关客户的了解来进行人为判断,没能很好的把握客户的资信状况,因而导致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可能性大增。
(二)应收账款管理事中存在的问题
青岛啤酒公司目前应收款项额度适中,未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及坏账。但是公司缺少专人管理应收账款事项,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应收账款的整体情况缺乏专业分析。同时,公司没有建立健全适当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赊销资信政策,无法促使销售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业务的开展,缺乏规范的应收账款投资分析。
(三)应收账款管理事后存在的问题
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青岛啤酒公司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客户积极还款,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催收欠款的协调工作无法顺畅进行,相关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催收措施执行力度差,因而致使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并产生坏账。公司也没有专人负责催收到期及逾期的账款,使得公司产生大量坏账。及时有效的鼓励还款措施,如现金折扣,可以促使公司在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收回账款。
三、中小企业收账款管理改进对策
(一)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需要改变原来固有的管理模式,剔除财务部门在信用管理方面的领导角色,在传统企业结构下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做为集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企业资信风险管理,必须由特定的部门来管理和完成。企业应当设立独立于任一部门的资信管理部门,因为针对赊销进行的资信管理应当由财务人员预先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和系统性的控制与规划做为支撑。
(二)建立客户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企业应当设立专业的资信部门对相关公司的资信及应收款进行风险监察等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不定期实时对重要的客户进行信用监察,随时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为客户建立诚信档案库,并依据所能收集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动态管理,形成全新的客户资信状况动态管理系统。如果企业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该项工作或者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则可以聘用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进行资信监管,或者由其协助公司进行管理公司的应收款事项。
(三)加强对应收款项管理过程的监督
要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内部审计的有效执行可以评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并能实时监察企业的应收款项的及时信息,防止公司内部人员与客户互相勾结而损害公司利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效用。通过聘请第三方的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及时给予企业合理有效的对策,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制定应收账款回款考核制度
企业应当明确严格有效的应收款收款及对应的考核制度,坚持销售人员负责收款的原则,并制定严格的制度将销售人员的薪资与应收款的收回状况挂钩,以此来调动销售人员催款的积极性,加强应收款项的收回。
参考文献:
[1]诸大建.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革命[N].文汇报,2009.10.31(05).
[2]张春玲.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262.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管理
一、应收账款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收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收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赊销是目前公司普遍使用的信用促销手段,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大、帐龄老化、坏账比率大。由于我国企业信用观念较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是基本上是简单的“收账”管理,根本不存在制定详细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日常发生额的监督和控制;采取严格的逾期账款收回措施这一系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严格收回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办法。
三、应收账款的成因分
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实现销售固然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机制,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应收账款状况恶化,以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公司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一些企业治理者侧重于日常的成本支出控制,对现金流出有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但对应收账款及赊销治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企业赊销审批程序不规范,在对赊销对象资信情况缺乏充分了解的条件下,贸然发货。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最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一些企业对营销部门工作重点的界定,一方面是怎样去调查、了解、开拓、占有市场,另一方面采取销售额作为考核营销部门的指标,使营销部门只抓市场和销售,对销售回款不重视,销售与收款的不同步性使得企业营销人员侧重于销售而较少考虑清收欠款,加之清收欠款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责任不明确,周而复始,应收账款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3.应收账款日常治理措施不力。开具发票不及时,没有及早与客户沟通,致使收款时间延长;另外,开具发票要严谨,根据发货实际情况及客户要求,如购货方信息、货物规格型号、单位及发票专用章盖讫范围等等,都应严格细心,以避免退票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有的企业财务部门与销售、仓储部门沟通不够,造成工作脱节;对客户所欠的应收账款数额、帐龄及增减情况不明,风险意思薄弱;没有根据客户欠款情况进行分类建档,对逾期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收,导致企业出现呆账、坏账。
(二)公司外部原因分析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业已形成的买方市场使企业间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不适当地采取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
2.缺乏专门的资信统计机构,未建立企业资信库。市场上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全面统计各企业的资信情况,来建立一个企业资信库。这样企业就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而且那些恶意欺诈的企业的信用低劣情况也得不到全面反映和记录而使其发生信用危机。
四、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信用体系
1.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在制定信用标准的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
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当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企业销售负责人应对企业销售负责,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对企业销售建立应收账款责任制,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这一措施将清理应收账款的压力层层传递,促使尽快回收应收账款。
2.采取灵活多样的应收账款回收办法。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对逾期较短的客户,不便过多的打扰,以电话或信函通知即可,以免失去这一客户;对尚未到期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收;对逾期较长的客户,应频繁地进行催收;对故意不还或上述方法无效的客户则应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律。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更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保险金;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号:1004-4590(2006)06-0041-05
Abstract:Make use of the management theories of the insurance risk, adopt cultural heritage data and logic to analyze an etc. method, to set up Beijing Olympic Games premium whole distance supervision risk a management system to carry on initial of study, put forward Beijing Olympic Games premium whole distance supervision risk of management thought, and try to set up Beijing Olympic Games premium whole distance supervis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hen to Beijing Olympic Games premium whole distances supervise and control a risk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 evaluation object and contents of the system in 2008, evaluation of standard, evaluation tool and means and evaluation result of the feedback did concrete elucidation.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 premium; ris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积极面对“奥运”带来的保险商机,展开对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降低北京奥运保险风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北京奥运会风险管理行动纲要”,加强各种保险金的合理利用,建立完善的北京奥运会保险金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奥运会保险商机无限
作为一项全球规模的最大体育赛事,奥运会在取得巨大商业效益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诸多的风险,特别是自美国“9.11”恐怖事件以后,奥运风险也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奥运保险作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奥运风险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保证奥运会正常运转的最后一道屏障。有人形容,没有保险的奥运就像一片飘零的树叶,没有依靠[1]。有关专家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估算,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会带来近3000亿元的保险需求,由此产生的保险费将达3亿元[2]。所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保险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整体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工作,将进行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将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体育场馆:共37个新建改建体育场馆,其中北京地区32个,京外地区5个。在北京32个比赛场馆中,新建19个(含6个临时赛场),改扩建13个。此外还要改造59个训练场馆及配套建设和残奥会专用设施。京外地区5个场馆项目中,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天津体育场、秦皇岛体育场为新建项目;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上海体育场为改造项目[3],投资额约200亿元。(2)多功能项目:包括奥林匹克公园、世界贸易中心、国展中心、新闻中心、运动员村、记者村等,预计投资约200亿元。(3) 配套设施:主要有地铁4号线、5号线,城市铁路(轻轨)、快速路、五环路、通讯、环保工程(包括污染治理)、首都国际机场扩建、10所医疗设施的改扩建等项目,预计投资2400亿元。
这一阶段保险公司的奥运保险业务主要是安装工程险和第三责任险。
第二个阶段是举办工作,即17天的奥运赛事。在此期间大批官员、记者、观众、游客等各类人员集聚北京,在比赛、观摩、观光中将会遇到诸如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风险。此外,历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均同国际电视转播公司签订有转播权合同,悉尼奥运会因电视转播权获得的经济收入高达13.32亿美元,电视转播收入已成为奥运会的主要经济来源。奥运会比赛如因故推迟或取消,在电视转播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经济连环责任将是保险公司大显身手的地方。
2 北京奥运会涉及的保险金种类
奥运保险金是指由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而形成的一种基金,当被保险人遇到不幸或遭到损失时,即可用此保险基金进行补偿。奥运保险资金是现代奥运保险的核心,奥运保险资金是奥运保险发展的“血液”。奥运保险资金被喻为奥运保险的“助推器”。[4]它是奥运保险市场联系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保险业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支持奥运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奥会因其特有的比赛、规模宏大的奥运场馆、各种先进的比赛设施、包括电视转播权和门票、赞助、商品销售的预期收入,以及奥运会所必需的其它各种风险管理,都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无比巨大的商业机会。就北京奥运而言,组织者可能涉及的保险金越来越多。
北京奥运组织者在赛事准备阶段和赛事期间,需要涉及的保险金类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奥运会收入损失保险金风险
奥运会收入损失保险金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故、赛事中断造成部分或全部取消整个赛事而造成的退费损失保险金风险。这种保险金风险是北京奥运会组织者最大的保险金风险,因为整个奥运会运作的目的是确保最终的赛事能够顺利进行,一旦赛事部分或全部取消,则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重大损失。
2.2 财产损失保险金风险
财产损失保险金风险主要包括奥运会建筑损坏;组委会财产的丢失,火灾、爆炸、故意破坏,设备损坏(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比赛器械、电视电话、办公室、医学设备等等)及相关财务保险金风险:盗窃、欺诈、挪用;运输风险与汽车风险财产损失保险金风险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人保已经为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等项目提供了该保险金的险种。
2.3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风险
主要是指下列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金风险:与组委会有劳务合同关系的人员,奥运会的参赛人员、媒体人员、中介人员、观众,等等。其中与组委会有劳务合同关系的人员包括长期或临时受雇于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和长期或临时为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1550万欧元的保险金预算主要用于15000运动员、20000名官员、150万观众等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近年来,随着人身意外伤害风险的日益增多,各国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的保险金费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韩国奥委会与韩国“绿色火灾保险”公司为本国376名运动员和韩国奥委会委员等共386人鉴定了保险合同,支付保险保险金费用共计1595万韩元。
2.4 其他意外保险金风险
其他意外保险金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电视信号失控)、气候风险 (下雨、刮风、地震)、工程延误、自然灾害风险、收入不能实现风险 (电视转播权、观看票、赞助、商品)、额外花费(意外支出导致机动费用严重不足),等等。
2.5 财产险的责任风险和意外责任风险保险金
一般从第一张合同开始就进入风险期,风险管理者的责任一直到奥运会最后有关的话题结束之后,很多时候,问题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才出现。从组委会的成立到组委会的解散,甚至到组委会的解散之后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很多与奥运会相关的责任风险。包括组织者管理层个人决策失误导致的组委会损失,但更多的是非决策失误而由于诸多必然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损失。责任风险主要与下列机构或人员的责任有关:体育竞赛的组织者、旅游、员工、市场销售(包括产品责任)、设备专家、医务设施组织者、汽车所有者和志愿者等等。
2.6 财务保险金风险
财务保险金风险是指与组委会达成协议的客户、供应商或赞助商因破产、违约或不履行义务等原因使协议被取消,组委会收入不能实现的保险金风险(包括因利率、汇率风险导致的损失)以及电视转播、广告收益的取消、利率或汇率的变动等。例如,在奥运会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一些赞助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协议,则可能给组织者造成财务保险金风险。因为,赞助商在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举办资金也越来越多地来自它们。例如,奥运会组委会选定的官方赞助商在全球范围电视转播中的广告份额,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是10%,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这一份额是75%。此外,悉尼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TOP赞助商24家(其中澳大利亚公司13家),支持商18家,一般产品供应商40家,体育产品供应商24家。1988年汉城奥运会组委会与作为正式供应商的23家公司、57家商社和作为领取许可证的62家商社签订了赞助合同。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与美国奥委会合作进行赞助活动的收入为5.374亿美元。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作为一项重大国际比赛,其涉及的财务保险方面的内容是极其复杂和广泛的,加强北京奥运会财务保险金风险的监控与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2.7 环境保险金风险
在筹备和举办期间,因建筑物的建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的保护,以及对考古遗址、历史古迹等造成的破坏。
此外,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在交通、基础设施、气候、赛事时间表、安全、抵制恐怖行动、战争等方面还会有一些程度不同的保险金风险。
3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就是以监控奥运保险金的持续成长为目标,运用科学的监控手段和标准化的监控指标,反映奥运保险金运作过程中所有相关活动产生的风险状况,并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出来,形成可供管理参考的建议性策略。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的结构,见下页图1。
3.1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基础
3.1.1 COSO理论
COSO理论是由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在1992年的报告中提出的。在COSO理论中,内部控制被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5]。
3.1.2 组织目标
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保险机构追求持续的业务增长,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为执业准则,切实维护保险金持有人利益,为保险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以促进北京2008年奥运保险金的健康规范发展为目标。
3.1.3 法制法规
国内监控机构对保险业务提出了相关的内控制度的要求。《保险法》对保险金的内控制度建设也有相应的规定。
3.1.4 客户与市场需求
随着北京奥运会保险业务的开展,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少多,他们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奥委会对雅典奥运的保单上载明,如果奥运取消的话,国际奥委会可以得到1.7亿美元的保险金。建立全面、高效、科学和标准化的业务监控体系不仅是保险业务正常开展的要求,也是北京奥运会保险机构优化自身市场形象不可或缺的平台和手段。
3.2 核心思想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核心思想以奥运保险金持续成长为目标,发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风险防范,对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金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使北京奥运保险机构成为一个健全的有机体。(1)以北京奥运保险业务的持续成长为目标。要以整个北京奥运保险金持续成长为目标,而不是仅仅针对奥运保险机构的某一项活动而开展的稽核和监控。这样就避免了局部监控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传统的监控仅仅是针对某个环节来进行的,不能给保险机构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也无法保障保险机构所有活动的操作都符合管理要求。(2)全员参与。在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管的体系下特别强调全员参与,因为风险防范,业务稽核不是某位领导的事,也不是几个稽核监察员的事,而是整个保险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远比领导和几个稽核人员熟悉,对于业务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也比较清楚;另外,员工自觉地合规操作也非常重要,因为稽核人员查出问题已为时晚矣,所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全员自我稽核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3)全过程控制。现在很多保险机构缺乏过程控制,无法把保险机构的可操作控制性提高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往往会造成信息不畅和沟通脱节。原因是内控部门不了解全局,没有参与到全局中去。全过程控制可以做到动态反映出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机构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方式。
3.3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形式和工作流程
北京奥运保险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因此,全程监控的组织形式是一个自上而下多层次,跨部门的星形结构,它是以内部控制部门为核心,发动和利用领导层和其他部门的力量组成一个全面的散型结构体。北京2008年奥运保险资金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顾问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稽核执行小组等。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作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1)顾问委员会。由保险机构总经理牵头,法律事务专家和保险金业务专家组成。提供保险金发展信息,保险金发展方向、保险金发展策略宏观和外部环境信息,为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咨询和策略要求。(2)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主管领导负责,内部控制部门经理主持日常工作,保险机构其他部门经理参加,审核由内控部门提供的各种文档和向托管机构信息。负责制定奥运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等。执行委员会在履行上述职责时,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奥运会保险资金发展的内在规律、公司自身状况及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决策。(3)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核心组织。负责整个监控体系的建立,积极地利用其他部门的力量,全面推行全程监控,形成稽核报告和管理层建议。根据执行委员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奥运保险金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规定;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质量比例;审查交易对象和资产受托人的信用情况;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选择新的奥运保险资金投资品种和工具规定、相应制度及操作程序;选定奥运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部门及职员;制定对奥运保险资金投资运营的审计、检查办法等。(4)稽核执行小组。配合风险管理部门和执行委员会的指令,开展稽核监控工作,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奥运保险金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风险管理部门和执行委员会制定的决策策略和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工作流程主要由3个流程组成。
3.3.1 全程监控体系建立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内控部门讨论更新监控体系,并将新的监控体系提纲提交给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意后递交管理层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建全程监控顾问委员会,组建全程监控执行委员会和确定全程监控执行小组;全程监控小组结合各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分析、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制定;执行委员会接受内控部门的内控体系建立方案,进行审核并形成基本思路。顾问委员会提供信息,公司策略,发展方向和监控期望;内控部门收集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分析初稿,结合全程监控方案形成全程监控标准库。全程监控执行委员会审核监控稽核标准文档,监控稽核标准文档,对全体员工进行全程监控体系的培训。
3.3.2 全程监控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内控部门提交稽核计划;全程监控执行委员会审查;全程监控执行小组执行内控部门的稽核计划;分析稽核结果,汇总出现的问题;根据内控部门专职稽核人员意见形成稽核报告;形成业务部门稽核文档,内控部门收集风险管理部门汇总稽核文档;全程监控执行委员会审核并稽核报告;确定稽核报告是否,面向公众稽核报告。
3.3.3 问题响应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全程监控稽核执行小组发现问题,形成部门稽核初稿和整改建议;根据危急程度高低决定报告主体;执行委员会稽核报告、复查指令;内控部门制定整改的复查稽核计划,并提交业务稽核计划书;报告主管总经理问题解决情况,需要什么支持;内控部门根据问题情况,编写控制措施更新文档,内控部门提交全程监控执行委员会控制措施更新文档情况;内控部门和执行委员会联合递交主管总经理事故情况说明,并提交公共说明文档。
3.4 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4.1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内容和对象
北京2008年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内容和对象是保险金管理机构整体的经营活动,包括保险金管理机构所有运作环节是否符合保险金机构运营自身风险防范、相关法律制度、管理目标和客户要求的具体体现。监控的内容和对象一般依据保险金监管机构的“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和风险管理要求分析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全面监控体系的要求做适当的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奥运保险金的综合管理、奥运保险金市场和客户管理、奥运保险金服务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业务运作以及稽核监察管理等。各监管部门可以按照自己的机构职责、岗位设置和风险管理要求详细规定监控的内容。
3.4.2 建立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评价标准
全程监控的评价标准是衡量保险业务部门是否稳定运营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尺度。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需要保险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对本部门业务进行分析,找出了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针对管理目标、法律要求、客户要求和内控制度的要求,在全程监控体系中可以采用风险分析卡、风险管理卡和风险评估卡来分析、管理和评价在保险金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风险。其中,风险分析卡详细分析了每个岗位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状况和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卡详细说明了业务运作过程中每一个操作环节的风险如何评价管理;风险评估卡说明了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价结果。这些风险管理卡详细定义了保险金服务相关的业务操作、产品开发、客户管理和内部管理各个环节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3.4.3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工具和手段
全程监控主要是利用监控计划、全程监控和执行申请书、监控授权书、监控通知书、监控执行方案和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来完成。(1)监控平台。根据评价的工作机制,全程监控可以借助一个信息系统为运作平台来实现持续性的运作评价,主要用做分析评价结果、保证评价记录、监控经营活动,检验管理行为,建模和模型实现。(2)监控计划。通过制定监控计划来进行常规的稽核监察,监控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总体陈述、监控重点、监控内容和监控时间安排。(3)监控方法。在稽核检查人员进行业务的稽核监察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如业务跟踪、档案抽查、人员问询、客户调查、部门陈述、录音与录像、重大事件记录表和系统维护情况记录表等。(4)监控流程。一般情况下,稽核监察可以通过全程监控执行申请书的提出、监控授权书的回复、监控通知书的下发以及监控执行方案的执行等流程来完成。
3.4.4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的结果和反馈
全程监控的结果可以通过全程监控执行报告、保险金经营评价报告和全程监控运行报告等来反映,根据以上报告结果调整保险业务应急计划和全程监控体系本身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法。(1)全程监控执行报告包括保险业务部门和全程监控执行报告和监管机构监控执行报告;部门全程监控执行报告是保险业务部门对监控体系的理解和执行情况说明;监管机构对监控执行报告是整个监管机构对监控体系的理解和执行情况说明。(2)保险金经营评价报告包括可控性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经营评价和管理行为评估报告。其中可控性报告是员工、业务、管理及其他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相关规定的情况评价;风险评估报告是员工、业务、管理及其他所附风险的评价。经营评价是保险金经营效果的评价;管理行为评估报告是管理行为执行状况、操作状况及其效果评估报告说明。(3)全程控制运行报告包括体系建设和体系运行报告;体系建设是指全程监控体系自身建设情况、评价标准的更新、评价内容的更新、评价方法物质基础变化以及取得成果等说明;体系运行报告是指全程监控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效率、客观性和效果分析说明。(4)保险业务应急计划是根据评估报告和监控中高风险环节制作业务应急计划和系统恢复计划。
3.4.5 北京奥运保险金全程监控体系更新
根据评估报告和全程监控运行报告更新全程监控体系。更新内容包括保险金监控新业务的加入,保险金监控机构新职责的加入和职能调整、保险金监控的制度建设、保险金全程监控的项目风险系数修正和全程监控的相关人员培训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保险市场。如筹备奥运会所修建的大批奥运场馆;比赛期间包括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和游客等各类人员将涌入北京,他们在京所遇到的诸如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奥运会比赛如因故推迟或取消,在电视转播等方面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连环责任等,都将是保险公司大显身手的地方。保险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一方面为我国保险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给我国保险带来严峻的挑战。
4.2 北京2008年奥运保险给我国的保险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相应地也会带动保险业整体的发展。特别是可以促进保险金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应该说奥运保险不仅仅是某一个险种,而是一系列与奥运有关的保险金业务。在今后几年中,保险公司将重点开发的险种包括各种责任保险金、后果损失保险金、会展保险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运动员伤残保险金及同奥运相关的特殊保险金品种。
4.3 目前国外许多著名保险公司纷纷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准备到中国寻求发展,而这些著名的保险公司拥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有雄厚的资金及先进的市场经验,这是我国保险公司无法比拟的。面临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加之我国尚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保险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奥运保险金的风险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4 自从奥运保险产生以来,奥运保金的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奥运会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奥运保险金的保险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我国保险公司在经营奥运保险风险产品时,切不可忘记自身的风险管理。我国保险公司一直采用过高的保险利率来经营,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一直不受重视。奥运保险经营经验不足,以及对奥运保险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缺乏研究,已使我国奥运保险经营经营的风险初露端倪,保险业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正在日益增大。目前,国际大趋势是:奥运保险金的新产品是核心竞争力,而奥运保险金的风险管理更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许多决策和经营行为不符合奥运保险金风险管理的思想,必将成为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严重隐患。为此,这就要求我国的保险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运作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逐步与国际保险业接轨;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建立完善的奥运保险金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奥运保险资金的有效使用,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使保险业稳定经营,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伟. 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风险管理的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0(6):12-14.
[2] 姜同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保险产品开发问题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47-150.
[3] 张金,潘军. 我国体育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研究[J]. 体育与科学(南京),2006,27(2):47-449.
关键词:高速公路;投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青睐。然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造价高、投资大、回收期相对较长的特点也决定了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因此,投资项目决策在整个经营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往往侧重于作项目后评价,缺乏对项目投资初期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选择最佳投资组合方向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定量分析更是少之甚少。这十分不利于项目公司资本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资产的盈利空间。为此,本文就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的五大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风险的若干对策。
1、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的来源
1.1 融资风险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造价高、投资大、回收期相对较长,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关规定明确投资者必须首先出资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的项目资本金,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因此项目的融资难度较大。此外,融资风险还包括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外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建设周期内,若发生了比预期高的通货膨胀,项目总投资将会比预期的国家批准的概算价格高,投资者必须追加投资和融资数额。
1.2 建设风险
主要包括延期交工和超概两方面的风险。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由于业主前期手续办理不及时、设计不深入(设计变更)、地质变化大、技术因素、承包商投入不足、施工组织不力、监理监督不到位、业主拨付不及时、质量安全不达标、征地拆迁不到位、地方坏境不佳等因素,均可能造成延期交工,使项目不能按期交工投入使用,甚至遭到索赔。工程延期交工、设计变更会使建设期融资成本及投资费用增大,从而超概算。同时,建设期间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成本增加等,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超概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市场风险
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期限长,我国目前规定高速公路的特许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30年。虽然在经营期限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及高速铁路的出现等因素给高速公路带来了不小的市场风险。此外,一旦项目开工,原材料市场价格可能远远高于预算价格,这是另一种市场风险。
1.4 运营管理风险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收费管理、路政管理、养护管理、监控、通讯管理以及服务区管理等。运营风险是指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运营管理者的疏忽,使高速公路不能发挥其功能,致使通行能力下降,车流量减少,维护费用增加,造成预期收入下降,经营成本上升,导致项目的经营风险。运营管理模式和监控管理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也会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影响运营收入而导致项目经营上的风险。
1.5 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需穿越高山大河,受自然灾害事件影响的概率较大,风险相对较高。施工期短且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性大,易发生坍方、滑坡等自然灾害。由于政策风险的变化(压缩工期)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建设风险,同时也带来运营风险。
2 高速公路风险对策
2.1 融资风险的对策。
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运营周期长,利率、汇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都能引起很大的风险。主要的应对措施为利用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债务结构以长期为主,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减少对贷款的依赖从而减少因利率和汇率变化的风险。
2.2 建设风险的对策。
2.2.1 降低成本上升风险的对策。
在公路建设的原材料方面,采用招投标方式,建立多渠道定点采购,直接与原材料提供商签订长期合同,减少中间环节,同时采用长期发包的方式签订劳务合同,减低原材料和劳务成本上升的风险。
2.2.2 减少工期延误风险的对策。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业主尽早介入设计,力求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精细深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不采用不成熟的技术。(2)业主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确保正常施工秩序。(3)坚强对监理管理,提高监理人员素质,不出大的质量问题,不返工,不窝工。(4)选择资质好、有经验、信誉高的承包商。(5)畅通业主、监理、承包商三方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6)实行奖罚措施:加强对承包商、监理单位等的监控和交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工程建设,对提前竣工进行奖励并通报其上级法人单位。将施工企业原因造成的损失,转移到施工企业,依据合同,对不能如期竣工的承包商处以罚金并通报其上级法人单位。(7)对施工、监理单位实行定期信誉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政府网站上公布。
2.3 市场风险的对策。
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车流量的预测、与政府的特许协议中明确不能建设类似的竞争性公路以保证最低的车流。企业应加强道路管理,完善配套服务,改善道路通行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快捷、方便、安全、经济的特点,吸引更多目前仍在使用其他运输方式的交通流量, 使其转移到高速公路运输上来, 以降低由于经济周期而导致部分路段车流量减少的风险。应对施工期材料市场价格风险,可采取的多渠道采购,直接与原材料提供商签订长期合同,减少中间环节等办法。
2.4 运营管理风险的对策。
(1)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节约管理成本。(2)道路养护成本风险的对策。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建立自主专业化养护和社会化养护结合的道路养护体系,建立日常养护管理、专项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养护制度体系,从而降低道路养护成本,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3)通行费水平限制的对策。高速公路关系公司根据项目的经营成本、投资回收期及物价水平的异动,及时向政府提出申请调整收费标准,合理的定价既能吸引车辆通行也能保障服务水准和公司的合理收益。(4)通车能力限制的风险对策。首先要全面加强营运管理,注重对高速公路的维修及养护,定期检查道路和清洁保养,保障良好路况和车辆通行畅通无阻。其次,建立路况实时监控系统,及时处理道路问题,安排好定期大修工作。
2.5 不可抗力风险的对策。
不可抗力风险是高速公路参与各方都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对于此类风险,较常采用方法是由高速公路项目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将风险转移;对于不能投保的不可抗力风险则由高速公路各参与方共同承担,并在协议中规定分担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90-0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日益明显,国家对高速公路投资的放开,形成了国家、地方、民间和外资共同出资以及特许权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投资模式。
一、 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的来源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有着众多的遭受损失的可能。高速公路投资风险就是高速公路在建设、管理、经营的活动中遭受损失可能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融资风险
我国高速公路由建国初期的政府单一投资为主题,转变到现在多种投资方式,归纳起来目前我国的公路投融资方式有如下几种:1,交管部门担任项目业主,通过贷款融资、运营还贷;2,由各级政府筹资修建;3,外国政府和银行投资兴建;4,国内外各类经济组织采取商业模式修建,如股份制、BOT方式等;5,卖掉现有收费公路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再建设新路,滚动发展;6,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依靠股票市场融资。
但是高速公路建设工期长、资金需求大、涉及面广、制度(法规、政策)和社会环境要求高。因此,对政府产业政策和银行贷款等的依赖造成了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主要风险。
建设风险
主要包括延误交期、成本超标两方面的风险。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周期长、投入大,由于承包商投入不足、监理监督不严格、业主资金不能及时拨付、不可抗拒阻力等因素,可能造成延误交期,使项目产生收益时间延后,无法实现预期的现金流。
同时,建设期间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成本增加等,将导致高速公路施工总成本的增加。
管理、运营风险
主要包括运营过程中养护成本上升、车流量起伏、设计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不匹配的三类风险。
1.养护成本上升的风险。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车相当长时间内不需要大规模养护。但是,营运中日常大规模工程养护及其他不可抗拒之自然灾害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路的路面状态,并导致营运收入减少、路面受损。另外,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也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2.车流量变化的风险。高速公路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通行费的缴纳。因此,车流量大小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获得利润的基础。公路建成后,由于和铁路、民航以及河运等现有运输方式的竞争,其他客观因素发生变化也使交通量低于预期,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
3.设计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不匹配的风险。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都会有一个预期设计流量,特别是在建设阶段要关注建成后的通行能力,决定投资成本和建设的投入程度。但是,一条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往往呈倒“U”型结构,由于车流量逐渐达到设计通行能力时,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和流通能力都会下降,会造成车辆流通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增长,从而降低道路对交通流的吸引力,再次引起交通流量的下降,造成运营收入降低。
二、高速公路投资风险识别方法
投资风险一般主要由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营运环境、政治及法制因素和意识及沟通因素引起。识别风险的具体方法较多,有些是有关部门经验的总结,有些是理论研究、借鉴预测和决策科学的成果。
(1)分析法
是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和涉及的因素进行系统的排列,逐项分析,梳理可能遭遇的风险,排列由于风险事件的发生引起不同损失,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①环境分析法。高速公路投资风险是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环境分析法是分析投资企业的内外环境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详细分析各种影响的差异可能出现的后果,特别还要对环境因素变化对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进行分析。 ②财务报表分析法。针对高速公路建设方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资料分析,发现可能的风险。财务报表的功能是综合反映一个经济实体的财力状况、财务成果和财务变动,以及企业的资金运动情况,进而可以了解预测融资的风险和大小。 ③调查表法。通过问卷调查,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识别投资的信用风险和程度,保险机构常用的风险识别办法被移植到这里来进行风险识别。
(2)专家意见法
是一种非定量的,非常倚重专家经验然后转化为专家直接观察力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逐步收拢调查意见,追求意见一致的极限过程。具体方法是:一组形式特别、问题非常明确的议案邮寄给或集中发放给专家,专家们根据调查取证和参照原有的解决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将他们的意见汇集整理,再将整理后的意见反馈给专家,再提意见再整理。多次反复,直至得出基本一致的结果。这种方法是兰德咨询公司德尔菲课题中发明的,故又被称为德尔菲法。
三、 高速公路风险对策
(1)融资风险的对策
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运营周期长,利率、汇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都能引起很大的风险。主要的应对措施为利用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债务结构以长期为主,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减少对贷款的依赖从而减少因利率和汇率变化的风险。
(2)建设风险的对策
1.降低成本上升风险的对策。在公路建设的原材料方面,采用招投标方式,建立多渠道定点采购,直接与原材料提供商签订长期合同,减少中间环节,同时采用长期发包的方式签订劳务合同,减低原材料和劳务成本上升的风险。
2.减少工期延误风险的对策。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奖励措施:加强对承包商、工程监理单位等机构的监控和交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工程建设,对提前竣工进行奖励。②将延期交付的损失,转移到施工企业,对不能如期竣工的承包商处以罚金。
(3)运营、管理风险的对策
1.道路养护成本风险的对策。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建立自主专业化养护和社会化养护结合的道路养护体系,建立日常养护管理、专项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养护制度体系,从而降低道路养护成本,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
2.通行费水平限制的对策。高速公路关系公司根据项目的经营成本、投资回收期及物价水平的异动,及时向政府提出申请调整收费标准,合理的定价既能吸引车辆通行也能保障服务水准和公司的合理收益。
3.通车能力限制的风险对策。首先要全面加强营运管理,注重对高速公路的维修及养护,定期检查道路和清洁保养,保障良好路况和车辆通行畅通无阻。其次,建立路况实时监控系统,及时处理道路问题,安排好定期大修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高等级公路收费与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4,(5):23.
关键词:成本核算管理;管理体系;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 管理核心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控制进度、质量、成本,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河南金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目前项目管理现状是:重视对进度和质量管理,忽视对成本的管理、没有好的手段去控制或有了一些手段但不能坚持执行,成本核算管理流于形式和口头,造成利润水平低,出现“没活急,有活更急”。具体表现如下:(1)工程能否赢利?(2)无法及时了解真实成本日记台帐,收支口径不一致,成本分析怎么做?(3)限额标准怎样确定?(4)材料进出场怎么老是糊涂帐?
2 责任成本核算管理概念
在河南金茂建筑工程有限河南金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管理工作中,历史形成了重现场轻核算的弊端,为了让每位管理者特别是第一线管理人员对责任成本核算管理有一个全面认识和提高,在此,为了对责任成本有一个框架上的感性认识,下面引入责任成本相关概念。
2.1 责任成本。是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项目组织系统内部各个责任层次,进行分解项目全面的预算内容,形成责任预算,称为责任成本。
2.2 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是项目部对企业签订的经济承包合同规定的成本减去项目盈利及税金后的指标成本。
2.3 传统的成本核算管理与责任成本核算管理的不同点。传统成本核算管理是计划经济产物,属静态的单一管理管理,只是由业务部门事后结算,而责任成本核算管理是市场经济产物,属动态项目生产全过程综合管理,是全员参加结算的管理。
2.4 项目内部各职能组织责任成本。(1)生产中心责任成本:生产中心是责任成本的基本主体,承担分部分项责任成本中的可控成本(可控材料、机械、人工成本及可控生产间接费),确保工程工期责任成本的完成。(2)技术中心责任成本:制定项目施工方案必须是在技术上先进、操作上切实可行,按其施工方案编制的预算不能大于项目目标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一次交验达标,无反工现象和安全事故。(3)成本中心责任成本:负责项目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定额外预算的编制,测定责任成本指标,核算和考核责任成本。对项目所供材料价格基本不得超过目标成本中材料价格,所供数量不得超过目标成本数量,材料质量必须保证工程质量。
3 责任成本控制基本方法
3.1 以责任成本预算收入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生产中,实行“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
3.2 以责任成本预算量控制人、材、物、费用等资源消耗数量。资源消耗数量的货币表现为成本费用,因此,消耗量的减少,就等于成本费用的节约。
3.3 在成本中心下增设。成本员岗位并设专人一名,负责下达人、材、物计划并建立人、材、物消耗的本期及累计台帐数据库信息管理,负责编计并监督材料及设备进出的日记账、数据反馈,负责核算落实计划消耗的奖罚考核。
3.4 坚持现场管理标准代,堵塞浪费漏洞。特别应关注的是: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浪费和损失。定期开展“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三同步检查,防止成本异常。具体表现在完成多少产值,消耗多少资源,发生多少成本。并改革月度产值为分部分项目产值核算方式,确保核算口径一致。
3.5 核算工期成本,确定合理工期及施工节拍。工期成本是指项目部为实现工期目标而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大投入以及合理利用和编制工期索赔与反索赔差值等费用的总和。通过对施工工期三级时序网络计划的编制,确定合理高效的工期目标,找到总工期成本最低点。
3.6 其他。将保卫班长岗位职责重新定位设置,并纳入管理人员岗位统一管理,作到人、材、机等资料的进出场记录的准确、及时,随时反馈信息;重点加强三级消耗量的计划管理,以事前计划控制代替事后核算等老的核算办法;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同财务部门商定按分部分项目成本核算模式,增设同产值核算口径一致的会计核算科目,改变按月盘点报产值的老的核算办法;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特别是要加强预算外成本费用的控制。质理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指标发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控制质量成本,首先要从质量成本核算开始,然后才是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成本控制。制定月度收支使用计划,以用款计划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
4 降低责任成本途径和措施
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加强合同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组织流水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4.1 降低材料成本。(1)节约采购成本,选择运输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货单位。(2)认真计量验收,如数量不足、质量差的情况,要进行索赔。(3)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落实限额领料,坚持余料回收,大综型材料实行库房化管理办法。(4)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物流及仓储损耗。
4.2 提高机械利用率
4.3 用好用活激励机制,及时对经理部及生产班组奖罚兑现,对浪费大的可采用班组直接承包。
5 对责任成本的主要相关构成因素的控制
5.1 人工费控制。人工费用占工程成本较大的比例,因此合理调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占有降到最低水平,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实行劳务招标,所有劳动力队伍必须参与竞标。详第一项目管理部《劳动力招标办法》。(2)签定可超作性强的内容较全面的劳务合同。详第一项目管理部《劳务合同》标准文本。(3)各分项工程量及工序内容均应尽可能承包并定价。(4)在施工预算确定时,拆算分析后,尽可能按建筑面积承包。(5)计件班组点工数量按该班组当期计件人工费2%为控制上限,并与项目经理部考核指标挂钩。(6)每周作好计时班组人数考勤及所施工内容情况台帐,管理部劳资人员具有计时班组人员增减权利。(7)计时班组工资实行承包工资制,如不能实行承包时,应实行平均工资加考核奖励。
5.2 材料费控制。由于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比例最大,个别大型安装工程项目的材料费占的比重可达70%,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
(1)大综材料实行材料招标,选定中标单位及未中标单位均应有相关投(议)标回标原件。(2)如招标方条件变化时,应让所有参加投标的单位知悉,增加竞标工作质量,不得形式化。(3)施工辅材:如扎丝、铁钉、粘胶带、安全网、竹笆等实行合同辅材承包制,减轻资金压力、减少材料浪费。(4)编制不同规格、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库材数据库,按数据库均价下浮比例招标,以此确定供货单位,减少事后划价的“管理不确定性”。一次性购入同一种材料价款超过10000元时,需采购人员询价。(5)加强主材的计划管理,主材进场必需按计划供应至用料单位指定位置。(6)大综型主材实行六核算对比制:施工预算用量计划数;门卫登记进出场记录数;现场收料员收料验方数;计件(计量)班组收料验方数; 实际现场审核(或测量)分析数;材料供应商供应票据供应数;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大库房管理制度)并与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相接合。制定《项目部材料管理办法》、《项目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严格坚持并按基础、主体1~3层、主体3~6层、装饰共四个阶段分阶段考核兑现,最终清算制度。
5.3 工期及进度控制。(1)充分认识工期(进度)与成本的关系。(2)制定工程总计划、月进度计划、周作业计划,并采用各种保证措施确保工期的完成。(3)当进度与成本相冲突时,应计算出各控制期的工期延误成本,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4)及时调整周作业计划,并分析原因。
5.4 质量控制。(1)树立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用户的质量成本控制观念。(2)充分认识并努力降低质量成本。(3)着眼于各个生产资源的控制,并制定相关办法。(4)认真选择劳务承担者。(5)加强对管理人员及班组的培训。(6)通过合同、责任制、经济奖励激发对质量的重视。(7)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结语
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不仅是核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应时全员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有提高成本核算管理的觉醒。
参考文献
[1]马文超.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E2专家,高级审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MBA、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2003年起在公司负责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06年成果《构建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获中国通信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成果《国有大型通信运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2007年建成某国有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经过四年的常态化运转实施,效果良好。
前言
存货核算是企业会计的基础领域之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和中国会计准则均要求存货计量考虑存货的历史成本和当前价值,然而两国会计准则关于存货的成本与市场孰低计量方法却有着显著不同。文章通过对两国存货计量方法的对比研究,取长补短,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存货相关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存货相关内部控制由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存货的计量方法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存货的计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在ARB 43之Chapter 4中,SFAS 151中也有部分内容。存货的基础计量方法是历史成本,在此基础上使用成本与市场孰低法(Lower of Cost orMarket,LCM)进行计量。“cost”的含义即通常意义上的“成本”,然而“market”却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并不是简单的“市场价”,而是指重置价格与可变现净值经过计算和比对后确定的一个价值量,本文简称其为“市场”。
成本与市场孰低法应用过程如下:
1 确定市场(market)
市场是存货的重置成本,但该成本限制在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内:
(1)上限值(ceiling)――可变现净值(NRV,即售卖价减去为此而发生的销售成本)(2)下限值(floor)――可变现净值减去正常利润(NRV-Normal Profit)
(3)如果重置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市场=上限值(可变现净值)。如果重置成本低于下限值(可变现净值减去正常利润),则市场=下限值(可变现净值~正常利润)
2 确定成本
存货成本的计算泡括所有使存货具备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格,正常的运输费用、整理成本以及正常损耗。需要指出的是,成本的计算与上限值和下限值无关。
3 选择成本与市场中的低者,做为存货价值。既可以对每个存货项目计算,也可以就存货整体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如下:
某企业至资产负债表日共有A、B、C三种存货,相关资料如表1所示。按照成本与“市场”孰低,存货期末计价过程见表2。
存货A:市场等于其重置成本,即102.5元,因为它介于上限值(125元)和下限值(100.0元)之间。按照成本与“市场”孰低,确定存货价值为102.5元。
存货B:市场受限于下限值55(80-15-10)元,因为52.5元的重置成本低于下限值。按照成本与“市场”孰低,确定存货价值为55元。
存货C:市场受限于上限值,即45.0(55.0-10.0)元,因为47.5的重置成本高于上限值。按照成本与“市场”孰低,确定存货价值为42.5元。
二、我国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详细规定了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其中第五条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第十六条规定,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第十七条规定,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第十八条规定,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第十九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
仍以上述企业为例说明。按照我国会计准则,不需知道存货的重置成本和正常利润。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存货期末计价过程如表3、表4。
存货A: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以可变现净值计价,确定存货价值为102.5元。
存货B: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以可变现净值计价,确定存货价值为55元。
存货C: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以成本计价,确定存货价值为42.5元。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存货A、B、C最终均按成本价计价,分别为105元、57.5元、42.5元。而按照美国会计准则,只有存货C的结果最终按照成本价计价(42.5元),A,B均按市场(market)计价,分别为102.5元和55元。
三,中美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市场孰低法的主要不同
1 我国会计准则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而美国会计准则是成本与“市场”孰低。“市场”不是可变现净值,而是重置成本,只是这个重置成本要受可变现净值的制约和修正。
2 美国会计准则成本与“市场”孰低的计算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重置成本;第二步是确定ceiling和floor,第三步是重置成本与ceiling和floor进行比对,确定“市场”;第四步是“市场”与成本对比,以低者作为存货计价。我国会计准则只有两个步骤:一是确定可变现净值;二是将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对比,以低者作为存货计价。
3 在依据成本与“市场”孰低确认存货损失后,当存货可变现净值(市场)回升时,我国会计准则允许冲回损失并将存货价值调回最高至确认损失前,而美国会计准则不允许冲回损失,不允许回调(recovery),只能在存货实现销售时才能一并确认。
4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种类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美国会计准则规定,计算成本与“市价”孰低,既可以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算,也可以按照全部存货计算。而按单个存货项目计算成本与市场孰低,通常比按照全部存货计算成本与市场孰低,得出的存货价值更低,需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更高。
四、中美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市场孰低法
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1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市场”孰低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于我国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简单地以“可变现净值”做为存货计价,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数企业的大量存货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不是为了销售,企业对这些存货不具备正常的销售渠道,根本无法实现所谓的“可变现净值”。比如,某制造厂年初以2000元的单价,从某商场购买了10块手表,准备用于客户联络和服务。年底对这10块手表计价时,其可变现价值很难确定,因为该制造厂并不能通过商场来销售这10块手表。如果该厂到集贸市场,甚至到购买手表的商场门口去售卖这10块手表,成交价可能是1500元/块,1000元/块,甚至出现无人购买的现象。再如,某电器设备制造企业,以1000元/块的价格购入10000块电池,用于制造设备。该企业并无制造和销售电池的资质和渠道,年底时却要计算这些电池的可变现净值,这样只能通过繁杂的人为估计,先估计设备售价,再估计至具备可售状态所必须投入的成本,二者相减,得出所谓的“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如何实现,“确凿证据”如何取得,很难有一个客观而公允的方法。
而美国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市场”孰低的计算,依据的是重置价值,也就是企业从正常渠道购买该存货的价格。正常渠道的市场销售价格通常可以认为是公允价格。以前述为例,年底对手表进行计价,首先要参考一般商场该手表的正常销售价格(重置价值),而不是企业自己通过非正常渠道变卖手表的价格(可变现价值)。再如前述电池,首先要参考电池生产厂家或者销售公司的正常销售价格(重置价值),而非企业自己通过非正常渠道变卖手表的价格(可实现价值)。确定了重置价值之后,还要用可变现净值进行修正。市场(market)不能超过上限值(ceiling),以避免将过多的损失延迟到未来确认。如果不设上限值,有可能造成企业过高估计存货的现值,从而延迟计算损失的时间,导致当期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升高以及未来成本的升高和利润的降低。市场(market)也不能低于下限值(floor),以避免将过多的利润延迟到未来确认。如果不设下限值,有可能造成企业过低估计存货现值,从而在本期计算过多损失,增加本期成本,降低本期利润,增加未来利润。
2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市场”孰低法提供的会计控制功能比我国会计准则强大
我国会计准则简单地以“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计价,虽然要求“确凿”证据,但实际上留下了很大的人为判断空间。如前所述,制造型企业对于材料型存货,根本没有正常销售渠道,很难实现正常的销售价格,多数情况下依靠人为估计,人为调节的机会很大。而美国会计准则依据的是存货的重置价格,这个价格是竞争市场上的正常销售价格,很难被人为控制。尽管如此,美国会计准则又进一步要求,重置价值既不能高于上限值(ceiling),也不能低于下限值(floor),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人为调节利润的风险。
除此之外,美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一旦调减了存货价值,即便存货价值在未来有了回升,也不允许再调回来,企业只能在最终实现该存货的销售或使用后,才能够确认该价值的回升。而我国会计准则允许调减存货价值,又允许未来再做调回,留下了一个人为调节利润的巨大漏洞。以前述某企业购买电池为例,由于该企业当年利润较高,并预计次年经营形势比较困难,该企业主动确认每块电池的“可变现净值”为700元,10000块电池共计损失3000000元,使本年利润减少3000000元。次年,该企业又取得“确凿”证据,每块电池的“可变现净值”为900元,10000块电池共计调回损失2000000元,使次年利润增加2000000元。在中国当前的会计、审计道德环境下,这种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3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成本与“市场”孰低法远比我国会计准则复杂,推广使用成本较高
与我国会计准则简单的“可变现净值”不同,美国会计准则成本与市场孰低法的计算非常复杂。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多达千万,层次不一,多数人员的职业水平尚待提高。对于美式核算,我国很多会计人员在短期内很难理解和掌握,推广使用成本会相当高。
五、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补充讨论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存货的计量方法极为接近,二者均规定期末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不同之处在于,我国会计准则将存货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规定初始计量应当以其成本入账,期末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而期末计价采用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修正。而IAS2对存货的计量没有区分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一律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初始计量与期末计量同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以保持前后计量方法的一致性,便于企业内部的纵向比较,而且采用孰低法进行初始计量,能够更谨慎地估计存货入账价值。但由于可变现净值更多的需要主观估计,估计结果也难以验证,作为存货的计量标准容易变成操纵利润的工具。就这一点而言,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的关于存货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控制功能劣于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相比就相差更远了。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97-02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施工企业的重要任务。造成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材料成本约占工程成本的一半以上,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的实现预警防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节约地使用各种材料,控制材料费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另外,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严峻所致。因此,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途径这一课题,不仅是完成项目经理部整顿管理,实现经济稳定的需要,同时也是帮助建筑企业摆脱困境,赢取利润的迫切任务。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的因素
(一)管理组织不够完善
近几年,建筑市场的培育、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建筑市场混乱的问题仍然存在。为获得各种工程和建设项目的建设权,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饥不择食,互相压价、压工期,竞争十分激烈,即使能中标,也难保证工程可获得盈利。建设单位又一味追求造价低,谁的报价低谁中标。低价中标,无形中给项目部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施加了很大压力。管理组织臃肿、效率低下、人员冗杂及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还导致人工费支出的增加和浪费。人员责任不明确,或人员职责权限混乱,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有效、快捷的处理,严重制约了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普遍的工程项目的工期都较长,在施工期间,国家的一些政策变化,建筑材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使得项目部实际支出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均超出概算定额。
(二)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不完善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有的工程甚至无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堆放无序,造成相互混淆。大材小用,长材短用,余料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极大的浪费。规范的机械租赁市场没有形成,在国外,都有专门的施工机械租赁企业,例如美国施工企业的施工建筑机械70%都是靠租赁获取。而目前,国内只有汽车起重机、中小型塔式起重机、搅拌机、混凝土泵等机械有小的租赁市场,以至在承接工程后很多机械要自行购置,使得成本支出增加。至为重要的是,经理部对工程索赔的程序、方法和策略研究不够,加上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乏索赔所必需的证据,因而不会索赔,导致许多应得的收益白白流失。
二、提高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定额与预算管理
加强定额与预算控制是控制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企业或项目经理部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管理体制,项目部应根据市场及时向企业反映各种定额费用的取费标准,使企业能及时建立和健全各种定额费用并通知下来,通过定额控制各种费用支出。所以在利用定额与预算进行成本管理时,项目部人员应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变化,收集第一手资料,及时更改定额与预算标准。从其所行使的职能来看,项目经理部应当配置能满足项目施工正常进行的预算、成本、合同、技术、施工、质量、安全、机械、物质及后勤等方面的人员。并根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数量进行劳动力配置。工资核算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减少人工费的支出从而节约成本。
(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就任何一个施工项目而言,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或采用同一种方法而配置的生产要素不同,所取得的经济效果也就不同。施工组织愈完善愈科学,组织施工生产活动就愈顺利,而反映在施工项目总体上则是速度快、质量好、效益佳。如果因循守旧,单凭经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虽然工程照样能做,但其结果往往是现场混乱、工期长、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因此应当运用目标管理、系统分析、科学预测和决策等方法,选用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又能取得最佳效益的施工方案。
(三)强化材料及设备管理
搞好施工项目的材料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对工程效益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以从下面两点加以控制:保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成套齐备地供应;加速材料周转,监督和促进材料的合理节约使用,以降低材料费用。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和设备的完好率,防止事故发生,保持机械设备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从而节约机械费,对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有重大的意义。节约机械费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生产效率。原则上机械设备生产效率愈高愈好,但具体选择时还应考虑与施工项目的生产任务相适应;
2.易维修性,指维修的方便程度,如选择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标准合理、容易检验、拆卸迅速、互换性好的设备;
3.安全、环保性能,项目部必须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防止人身事故的发生,也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条件;
4.专用性和通用性,专用机械一般是大功率大容量大能力的大型机械,专业性强,适用于大工程、特殊工程需要。通用机械一般是组装的多功能机械,适用于不同工程对象的不同要求。
(四)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
工程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经济效益寓于工程质量之中。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往往要求项目部人员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工程质量建设。只有重视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管理,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才可以减少投入,降低材料消耗,减少工程的返修现象,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有:提高工程项目领导者们的质量意识要使领导者意识到重视工程质量是降低工程成本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领导重视工程质量才能在实际指导工作中对工程质量方面加以严格要求,工程才不会给业主抓到不足之处,从而减少工程的返工,降低费用支出。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和管理细则。组织重点攻克质量通病和施工中的质量技术难点,保证质量指标的实现。围绕工程质量,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从而实现施工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抓好安全管理是搞好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基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进度的必要条件。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劳动条件、劳动环境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
(五)利用新技术的辅助管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任何一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都会对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施工进度或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项目部可以从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其快速、准确、自动处理等独到之处,迅速在施工项目辅助管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了大量人员,从而节约费用支出;规范了管理工作,工作质量得到了保证。电算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易出错、易疏漏等不规范问题,促使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项目部对工程的决策与计划管理。
强化物资的发放管理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
参考文献:
[1]郭献红.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山西建筑,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