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储存管理

档案储存管理

时间:2023-04-26 08:1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储存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储存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得以提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传统方式下,档案管理工作面对较大压力,无法与现代技术实现有效融合。电子档案在使用与记录方式下,都能发挥较大意义,从而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发展。因为档案中记载着变迁情况,具有原始性特征,也能形成不同的价值形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共性,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实现两者的融合性,无论在信息整理、归档、收集等工作中,都需要促进其长期保存,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维护其安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现代方法与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规范。

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纸质档案具有较高的留念价值,将其保存后,当一些有意义的事物产生后,会对其有效利用,纸质档案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保存方式。一般情况下,纸质档案主要将纸张作为信息记录的一种形式。在事业单位中,使用的纸质档案都为公文图纸等,包括账目、工作记录等。但是,纸质档案不容易保存,容易被破坏,也无法实现良好的保密工作。所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纸质档案的重要性,以认真的态度对其处理。对于电子档案来说,本身具备一定的保存价值,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进行保存的,与人们生活存在密切关系[1]。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特征。纸质档案需要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识别,在储存期间,存在一定的直观特点,是电子档案中不具备。但是,与纸质档案不同的,电子档案能够改变纸质档案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自由转换,还能对各个信息介质进行识别,对信息储存具备较高的容纳性,载体也更多样,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发展。

2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发挥的优势

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中,对档案进行处理期间,要促进原始数据完整性。促进原始内容的完整性,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当档案数据产生后,其存在的信息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基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对比分析,电子档案比较容易更改,但纸质档案更方便阅读。而且,纸质档案中的数据信息也更稳定。当单位、企业内领导签字、审核后,对其无法更改,其存在的真实性也比较强,具备一定的法律特征[2]。

3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策略

3.1档案管理模式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档案管理技术还比较低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的特点和优势都处于独立发展地位。电子档案在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与开发过程中,实现了较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应用过程中,是各个媒体的集成化发展,具备全面性与直观性特点,与纸质档案相比,促进较大优势。如果电子档案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就要将纸质进行开发与备份保存。电子方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该阶段,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需要。在目前建设与发展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使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双套制与双轨制。双套制主要是实现文化归档的统一使用,该方式不仅能将电子档案制作成纸质进行备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同储存与使用。对于双轨制,主要是信息在生成、运转期间实现的相互依存,它们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而改变。该方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序下能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工作人员对重复文件进行办理,促进了管理形式的全面化发展[3]。

3.2档案管理流程

在新时期不断进步与发展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以有效开展,各个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内部也建立了相关办公网络系统,促进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结合使用,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随着国家档案局对相关方法的推出,使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融合。在并存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也产生较大变化。对档案进行管理是,是档案整体周期中存在的管理活动过程,其中含有鉴定工作、整理工作、归档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在传统方式下,基层档案都是从外部、自身内部引来的,其中,纸质档案比较多。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电子档案中也含有纸质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需要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管理,在执行工作中,不仅在归档工作中更统一,在鉴定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中都为更一致[4]。

3.3工作人员的能力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期间,需要基于纸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保证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使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不同,其中,最为主要是就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为电子档案自身一定的技术特点和系统特点,所以,其中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与自身素质都需要提升,他们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计算机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5]。

3.4管理制度与标准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应用新型档案载体,实现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管理,在对档案处理工作中,要求实现信息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档案信息系统的使用质量与数据信息质量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要为数据信息格式设定相关标准。在新型载体档案得以广泛应用后期,促进业务管理各个方面更标准十分重要。如:建立统计标准、规则标准等。还需要为计算机数据库建立相关标准,促进新型档案信息载体格式的转化标准,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多媒体设备都能充分利用。还需要为新型载体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实施制度以及法律制定等,其中,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电子档案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存在较大限制,所以,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出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

结束语

电子档案成为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含有的丰富内容能够为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对电子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实现长期的保存工作,需要在技术、使用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进行改变,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纪晓群,江媛媛,柳萍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和谐共存与集成管理[J].兰台世界,2013(29):15-16.

[2]吴雨珊.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分析[J].商情,2016(28):144.

[3]赵晖.城建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异同分析[J].城建档案,2012(7):38-39.

[4]朱焕芝.信息时代高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的思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278-279.

第2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经济

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基础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并在此状态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指标,它的基本要求并非是经济总量,而是特定时段内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因此,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是提高产品质检部门工作效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经济新常态化的需要。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要重点围绕四个层面来开展:一是质量数据的统计,二是质量档案的建立,三是专业设备的完善,四是人才队伍的组建。对此,本文立足产品质检单位的工作实践,围绕上述四个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

1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1.1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当前,在计算机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为提高工作效率出现了很多信息管理软件,其功能多样,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利用价值。对于产品质检部门来说,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业务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它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产品质检部门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信息处理、加工、储存和传输服务,这一系统的出现,淘汰了传统手工信息管理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产品质检部门的业务流程,如样品登记、检验和出具检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规范。其三,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产品质检部门的综合管理力度,并通过数据管理为日常工作中做出的一些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1.2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一是精确性。它能精确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数据,准确显示数据的录入时段和变化情况,协助产品质检部门处理各种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是快捷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简单,信息传输速度快,平时以数字化状态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一旦需要使用,则可立即打印成纸质文件。如产品检验结果的打印,与产品检验相关的所有数据都储存于计算机中,一旦明确了检验结果,则能立即打印成检验报告并转给送检方。三是灵活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自动处理输入的各项数据,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四是集成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多种功能和多个子功能构成,每一个功能和子功能都对应一个单独的数据处理模块,在实践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它们集合,又能将它们分散。

2经济新常态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2.1质量数据的统计

要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首要前提是统计当前的质量数据。对于产品质检部门来说,质量数据主要是指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关于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将每一季度或每年接收到的送检产品的数量、质量情况进行记录备案,通过整理成为质量数据。同时,在每个季度或每年的质量数据统计中,将合格率以百分比的数据形式进行呈现。然而,质量数据的统计和储存需要一个软件平台,当前,可用于数据统计和储存管理的软件主要包括FoxTable和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其中,FoxTable集Excel、Access、FoxPro和易表的功能于一体,在数据录入、统计和管理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而lims则是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它以“实验室”为核心,实现了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等综合因素的有机结合,便于产品质检部门和各中心单位更高效快捷地进行质量数据统计和管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统计的有效性。

2.2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档案

档案管理是产品质检部门内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档案柜储存档案材料,以人力完成建档、归档和档案利用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极低。而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相关人员可将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将纸质化的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方便查阅。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可通过两个层面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档案。其一,利用ETL数字仓库技术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档案。这一技术为产品质检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软件支撑,它的工作特点是,涵盖了从档案录入到档案利用中的所有环节,提高了档案储存、传输和共享的效率。目前,ETL属于综合性管理软件,它的代表性软件主要包括Informatica、Datastage、OWB、微软DTS、Beeload和Kettle等,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归档通讯系统互补,如将ETL与PACS和LCS等归档系统相结合,或与莱微、金锐、易度等信息管理软件组合,在提高档案储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通过多方共享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其二,创建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检索系统是产品质检部门质量管理档案的“总目录”,它涵盖了质检部门在一定工作期限内关于产品质量检验的所有数据。但按照类型划分,检索系统中只包含了两个类型的信息,其一是对外信息,如某一时段内样品送检的数量、合格率、出具检验结果的时间段等;其二是对内信息,包括内部管理的所有环节,如财务、制度等。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的创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对于产品质检部门而言,鉴于其工作性质与企业不同,不需要复杂的财务、规划、人力资源等信息,因此,其工作的核心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分类检索语言的设置,将档案内容按照字母编号录入检索系统,便于随时查阅;其次是检索内容的分类,主要包括档案类型检索、存放位置检索、文档部门检索和录入时间检索四个类型。

2.3质量管理硬件设施的构建

随着产品质检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随之配套的计算机系统也应不断进行完善,一方面可在部门内部扩大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模式的普及范围,另一方面可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硬件支撑。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首先要构建一个集业务、财务、部门、职工等综合一体化的计算机工作平台,部门下属的各个中心单位都要以计算机平台为工作载体,将相关的数字化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收集、公布、传递与共享,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其次,通过产品质检部门的整体规划与部署,对各个中心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步升级与完善,更新换代要及时、有效,保障信息流程畅通,从而建立起以计算机为载体、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媒介的高效工作模式。

2.4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

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模式下,无论是软件操作还是硬件的更新,都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队伍来实现。因此,产品质检部门应加大在人才队伍组建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现有职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可组织职工定期参加计算机应用培训,让职工了解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软件、硬件的使用和维护,或在单位内部让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职工演练和讲解软件、硬件的操作。同时,将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一项评定指标纳入职工的绩效考核范围,督促职工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产品质检部门也可与当地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单位进行实训,营造出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可让职工参加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培训,从而通过产品质检部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组建一支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3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既包括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又包括了软件、硬件系统的建设以及日常工作模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的效能,从而使质检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和高效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代红梅,黄忠全,张根保,等.ISO9000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性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2004(8).

[2]吕庆领,唐晓青.支持产品协同制造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4).

[3]吕庆领,唐晓青.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9).

[4]贾晓燕,杨晓英.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0(5).

第3篇

新哈密大南湖电厂工程为自治区重点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是新疆电网的主力电源之一,同时也是哈密电网中的一座重要电源。因此,为确保实现新疆哈密大南湖电厂EPC总承包工程建设质量优良,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我公司南湖站针对供应哈密大南湖电厂一期工程的预拌混凝土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以保证轮的质量和正常生产。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方法科学、工作诚信、结果准确、工作及时。

质量目标: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率100%;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水TO良。

2.组织管理机构

2.1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综合科、技术部、实验室、搅拌楼、生产部、调度室、运输队。

2.2部门职责分工

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大南湖电厂混凝土搅拌站。

安全员:负责本站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有一票否决权。

综合科:内勤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采购负责生产物资的采购或调运工作。维修班负责站内所有水、电、机械等设备的维修、维护。库房负责对站内各类库房、材料进行管理、登记、建册工作。

技术部:负责与大南湖电厂总包办,各施工单位关于於方面的技术沟通与协调。负责我站质量监控工作,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我站砼的生产与质量进

室验室:负责对材料的验收、对各原材料及成品的抽样检验、合格证件、各类试验的提交和制作及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

搅拌楼:按照公司搅拌楼生产规程’根据调度生产计划’进行混凝土的预拌生产项工作。

生产部:负责与需方及各部门协调组织轮的全面生产,同时,随时掌握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和生产进度,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调度室:对计划、生产、运输等方面进行合理调度,并要求与需方各i±i有良好沟通。

运输队:根据调度生产计划,进行混凝土的运输、栗送或其他工作。

3.质量管理

大南湖电厂一期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流程为:原材料进场管理-原材料的储存管理-轮配合比管理-生产过程、运输和栗送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设备管理4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质量回访与数据分析管理。

3.1原材料进场管理

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监控,是保证混凝土最终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嫌正混凝土质量的前提。我站选用的水泥厂家是甘肃嘉峻关天石水泥厂,砂,石骨料是心怡砂石厂,外加剂厂家为新疆天山精细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粉谋灰由哈密二电厂供给。四厂家一直为我公司的常年合作伙伴,产品质量稳定。进厂的原材料,库管员须进行详细核对详细记录,质检员按批次抽样复检,原材料检验合格,设合格品标牌;检验不合格,设不合格品标牌。

3.2酣料的储存管理

砂、石骨料:采用封闭的砂石料场堆放,料场设排水沟。不同规格的砂、石料之间堆放设置醒目的标志牌,骨料堆要明显地分隔开,严防混料。

水泥:规定搅拌楼1#,2#罐仓储存42.5水泥,罐仓设内容为:P.042.5,甘肃水泥的标志牌,4#罐仓储存32.5水泥,罐仓设内容为:P.C32.5,三道岭水泥的标志牌。

粉煤灰:规定搅拌楼3#罐仓储存粉煤灰,罐仓设内容为:粉煤灰,二电厂的标志牌。

外加剂:进厂分开堆放,用蓬布覆盖,设标志牌,合格设合格品标志,不合格设不合格品标志。

拌和水:选用饮肋,并按规定送检。

3.3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技术部结合大南湖电厂一期工程不同砼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轮配合比理论设计,交实验室试验和调整。技术部长签发轮配料通知单,搅拌楼操作员签收轮配料通知单。质检员监督记录后’方能应用于生产。

3.4纪过程的质量管理

3.4.1配料管理。用于预拌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必须正确计量,计量的允许误差符合标准规定。配料计量进行严格的监控,由质检员负责复核。操作员须认真细致地按配料通知单要求将有关数据输人电脑程序,自检无误后,由质检员复核,两人确认无误后可开机生产。

3.4.2检测管理。在生产过程前,质检员要对搅拌站不定期的计量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方可通知操作员开机生产,若出现问麵知搅拌楼立即维修该站,启动备用站。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经常检查计量系统中各种材料是否超出误差范围,若超出允许误差通知搅拌楼立即调整。混凝土出厂前,质检员必须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签字出厂。

3.5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质检员对轮运输车在装料前要进行检查或抽查,以确定其车内是否有存水和其他杂物,车内有存水或其他杂物会影响轮质量。调度员在发车前首先要对轮运输车的送货单进行验证,验证无误后方可发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司机应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核对,并将运输送货单交给现场管理人员,记录轮到达时间、浇注时间和浇注完毕时间。

3.6栗送中的质量管理

在供应於前,生产厂长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勘察,以确定施工方在浇注轮前是否已具备浇注条件。并与施工方对车辆运输、栗车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交底。生产厂长与各部门联合制定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况的应急方案。调度员随时和工地现场管理员保持电话联络,并通过GPS定位系统随时对轮运输车进行监控,从而合理安排车辆、设备、人员、材料的调度工作。

3.7紅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方应在约定交货时间前完成浇筑准备工作,并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对进场的每一车轮交货验收,对有特殊要求的砼,质检员要随车到施工现场进行服务和指导,并进行W落度测试,观察是否满足工作性要求。混凝土交货检验执行见证取样检獅度’爾应在混凝土绕筑的工程部位取样制作,施工单位现场取样,监理单位旁站见证。见证取样微严格执行标准养护直至试验。

3.8设备管理

试验仪器,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所有讨量设备由地区if量部门进行定期检查,精度须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室,搅拌楼,维修班负责人安排每月对本部门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动态校核;车队队长安排运输车,泵车,铲车等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

3.9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

技术资料和档案由资料员实行集中归档和统一管理’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试验数据及行业规范标准全部分类登记,列册编号,对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按月度、年度和不同工程分别进行装订成册’保存三年,对过期资料严格按报批手续执行麵。

3.10质量回访与数据分析管理

技术部部长每月初组织进行质量回访,写出质量回访报告,并根据质量回访情况,结合原材料检测记录,砼生产检测记录,对上月砼的生产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上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AM织各部门负责人对上月砼的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评审,查找不足,针对不足进行整改并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以保证轮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技术部以半年为一周期对每月砼的质量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总结。

第4篇

1.1电子档案代替书纸档案,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创新提高,在信息化病历档案的管理体制下,病患者的医疗信息档案是以电子保存的形式进行集结的,这样的话就减少了办公纸张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可以很方便的帮助医院管理工作者查阅和利用。从医院的成本造价管理来看,病历档案的无纸化办公,还可以降低纸张的采购成本,在电子档案的优势下,可以实现无纸化的网上传递,并且传递的速度也十分快捷,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诊断结果的汇报速度进一步提升,也方便了病患者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自己的病例诊断信息,这也是医院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所在。

1.2保证了病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有助于医疗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网络技术有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在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影响下,信息化档案管理也就有了开展的坚实基础,依托于网络技术可以充分的保障各项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不会发生信息的丢失。它把病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对每一个病患者建立一个独立的信息模版,再以数字或代码的形式进行区别,这样的话,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区分出不同病患者的档案信息特点,从而便于主治医师更好的制定诊治方案,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促进医院病历的规范化,包括从病历信息的采集到最后的档案制成整个环节都要求医疗人员,认真负责的进行,电子病历形成后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在相关技术的作用下,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提高医院对病案质量的管理能力,形成了一种定期提醒的模式,促使病历档案管理人员按照时间的要求保证质量的完成归档工作。

1.3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归档工作的失误率,有利于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

在电子档案中,可以对主治医师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病患者信息,主治医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明确的诊断要点,而这些诊断要点在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处理作用下,可以大大的减少中间不必要的人工的转接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失误的发生率,进而保证了医疗行为的正确合理,规避了医疗事故的产生,有助于医师在主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主治水平;而且电子病历档案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存储十分便利,占用空间小,不会因为病患者数量的增多而带来数据资料的整合困难,在网络的作用下可以顺利的实现各个主治部门的信息整合。

1.4促进医疗纠纷举证能力的显著提高

从近几年我国的医院诊断所发生的各种医疗事故来看,基本上都会牵涉到病患者的病历档案,那么在纠纷事故中,医疗档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医学记录,在事故的处理中可以作为有力的法律证据,因为它记录了病患者诊断治疗整个过程的具体状况,并且记录也十分全面和清晰,是病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体现,因此,它是维护医院或者是病患者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材料。

2.医院信息化病历档案管理的不足之处

2.1电子档案缺少安全性考虑

由于病历档案信息对病患者和医院都有重要的作用,它记录了病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以及诊治的过程,对病患者来说,属于个人隐私。而对于医院管理来说,由于时代进步,而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其中的重要环节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导致电子档案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容易让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进而给病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造成危害。

2.2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不完善

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电子档案的存储系统硬件和软不是很健全,存在很多的隐性漏洞。电子病历按照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是储存在硬件上的,对于这些信息的储存管理是用来支持日常业务管理的,这会对数据库的效率和容量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有足够的空间和安全性,保证存储基础设施的良好。

2.3管理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化

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医院的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会涉及到诸多的部门,由于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这就导致了其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要求各有不同,那么各个病历档案管理的制约因素就相对较多,并且会在整个电子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都会有所涉及和牵连,导致各个不同部门的病历档案管理标准差异明显,因此,对于医院管理部门来书,就需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子病历档案的管理机制。

3.总结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局工作总体要求,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总目标,加强仓储制度、仓储设施、仓储技术和仓储队伍建设,贯彻新标准,推进规范化,全面推动我县仓储工作科学发展。

二,主要任务:

认真贯彻粮食仓储各项制度,整改现在仓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治理仓储工作中不规范行为,加强粮食仓储企业管理,强化检查监督措施,创新仓储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整体上水平。

三、工作要点

1、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根据储粮技术规程、规范要求,狠抓不同季节的防治工作,即春抓密闭保管,夏抓防虫治虫,秋抓防霉结露,冬抓通风降温。确保“一符四无”粮仓比例达95%以上。

2、建立健全粮情分析制度,抓好安全储粮检查工作。储粮单位要坚持每月检查一次,县局坚持每季度普查一次,准确掌握粮食库存状况。

3,强化市,县级储备粮,中央代储粮质量管理。必须实行专人、专仓、专帐管理,必须做到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县局对储备粮的管理要直接管到仓间,并建立数量、质量档案,县局对市县级储备粮的检查要做到每季度一次,做到档案记载,要随粮情变化及时变动,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4,做好粮油仓储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储粮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对库存粮食,要加强粮情监测和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化学药剂要按照专人保管,双人双锁制度执行,执行领用报批制。严格操作规程,严禁带毒保管,防止药品丢失、泄露、爆炸,防止药品流入社会。要督促各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各种应急预案,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安全无事故;入库粮食坚持质量,坚持标准,对不合格的粮食不许入仓入库;对入仓粮食坚持不许超粮线的要求。

5做好保管员培训工作,县局年内至少组织开展两次仓储管理技术交流活动,组织面向全社会的粮油保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和仓储业务骨干的专业培训。在县局保管员队伍中弘扬爱岗、敬业、乐群,奉献精神。适时组织企业单位内部互查,相互交流保粮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6做好防雨汛工作,总结历年防雨汛工作经验,掌握粮情变化,准备充足的防汛物资。

第6篇

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档案管理信息化趋势

电脑、网络与通讯等信息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使得相关产品成本下降效能提升,再加上友好型的人机介面设计,使得电脑与网络日益普及到档案管理生活当中,不仅仅只是工作环境,甚至休闲育乐乃至于生活基本需求,都可以发现与他们相关的运作模式与机制。从整个演变趋势来看,全球人类社会逐步发展为数字与网络的高度信息化社会是必然的趋势中,相信不久的将来电脑与网络将有如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电用品一般,家家有电脑处处均可上网,更有甚者或许会演变成没有他们就有如现在缺水或缺电般的令人非常不自在,乃至于造成部分工作停摆的现象。然而,在此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最根本的元件就是计算平台,它可能是一般的个人电脑或是个人数字助理器、手机甚至具有计算和上网功能的家电用品[1]。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也进行了信息化作业改革。这是指在国家档案管理机构的统一组织与指导之下,将各种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各组织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将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归置、编排等,从而强化管理工作效度,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就目前内容而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到如下一些方面内容,也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资源构建、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信息化平台搭建等方面。

二、电子文档为档本文由收集整理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改变

在电子文档发展的浪潮中,为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档案管理活动也对网络进行了充分运用,并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以做为决策和评估时的参考依据。我国企事业组织推动信息化档案管理已经取得了不少使用经验,不少组织都已顺利完成档案管理网络基础建设与网络应用推广等配合电子文档使用的计划,对于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及质量上帮助颇多,也受到了市场、社会的注意与肯定。

电子文档的出现促使组织以电脑来协助处理档案管理工作,这最有利的一点就是资料处理上的速度。由于所有资料输入的格式都已经标准化,电脑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资料,完成工作。这是人工处理档案资料所无法实现的,也是发明与利用电脑处理档案资料的主要目的之一。档案管理人员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将资料正确无误的输入电脑。除此之外,电脑计算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资料转化为有用、复杂的信息。许多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统计或数学公式的运算整理,形成有意义的信息。例如,通过运算,管理人员可以了解组织档案管理状况,从而找出潜在的风险,以了解整个档案管理流程的成本变化的情形。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脑在短时间内所整理出的资料表格,从较为繁杂的档案资料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电子文档能在短时间内正确无误的提供大量的档案资料,同时能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有效率的进行工作。所以电子档案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作业的生产力。在讲求速度与效率的当今社会,电脑的虚拟优势是组织强化档案管理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外部环境渐趋“市场导向”的压力下,势必要在档案管理模式上做若干的转型,否则很难适应信息化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更无法实现快速处理电子文档。因此,为了应对电子文档的出现,档案管理工作除了会顺应环境改变模式之外,还会尽速融入信息时代的潮流中,加紧脚步进行电脑化的变革,最终保障组织及早进入电脑的场域,这对于组织总体管理工作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若要提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电子文档处理势必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并从如下三个方面为管理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节省资源;二是整合资源;三是畅通管理工作网络,实现组织使命。

三、提升电子文档处理水平的策略

第一,推动“档案信息系统”计划。档案管理部门应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业,制订“档案信息系统”中程计划,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使现行档案、回溯档案均能建置完整性的电子目录,汇整公布档案目录,同时开放档案目录查询单一窗口;另将已征集的各类档案予以数字化及建立虚拟档案馆,运用虚拟实境及信息技术,真实呈现实体建构,还原档案发生的时间与场景,建立档案信息系统,提供线上申请应用,结合e-post及电子付费平台,建立电子档案储存安全防伪认证体系,确保信息化作业安全。

第7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科;档案管理学科;分化;整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阅读的场地和书籍了。目前,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多样化的情形下,我国图书馆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图书馆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这些都促使图书馆向情报以及档案管理方向发展。

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

(一)图书情报学

在我国,图书情报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专业性的学科,并且成为我国科研组的重点研究对象,图书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管理学理论、应用文写作、计算机C程序设计、图书馆学基础、档案学概论、计算机网络、文献编目学、文献分类学、科技信息检索、图书自动化、信息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学科领域的范畴。情报学又称为图书馆业务学,主要是负责文献信息的组织、储存、检索、分析、咨询以及读者服务等相关知识学科的管理工作,一般图书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法。

(二)档案管理学

档案管理学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档案收集,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包括图书馆学基础、档案学概论、计算机网络等,并使用专业知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储存。其中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学科研究地位,在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才能提高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因此,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它贯穿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影响着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程。档案收集要求内容丰富多样,注重馆外调查和指导,促使入档信息的标准化,保持档案的完整性以及对机要文件的保密性。由此可见,我国档案管理学与图书情报学都是复杂的、综合的学科。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

(一)图书情报发展走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信息含量也比较大,这促使图书情报向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发展。并且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很多信息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图片以及其他形式进行传递,这也使图书情报向高新网络技术方面延伸。如今,利用互联网力量,收集更多图书情报,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图书情报还在不断追求信息质量,确保收集的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程序软件,对情报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统一化和条理性,并且将情报工作与档案管理管理工作区分开来,逐步实现两者之间的分化管理。

在新形势下,图书情报工作发生着重大改变,开始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在新时期要做好改革创新的准备,我国图书情报管理必须引进现代网络技术,丰富图书情报内容,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服务质量。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已经普及,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引进计算机技术来优化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人工资源管理方式,减少图书情报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图书情报信息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引进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能实现图书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相互传递和资源共享,建立内外交流平台,更好的处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面对面信息传递,打破空间的制约,快速实现信息检索和信息使用功能。最后,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它是全国联网的系统,图书情报实现计算机管理,能实现全球化的资源共享。但是要实现图书情报全球化推广,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现代技术的操作能力,才能更快的实现情报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二)档案管理发展走向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要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要不断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掌握基本的操作程序,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标准。新时期,档案管理要由直线模式向立体化形式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档案的种类增多,使档案管理工作中多出了一种中介,即计算机。这样三者构成一个立体结构,实现立体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的储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网络系统下,档案管理通过光盘、电脑硬盘储存,这些储存方式都不容易因腐蚀而受到损坏,确保档案信息的长期完好储存。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学已经初步建立起学科框架,形成一些分支学科,但是学科课程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不符,档案管理学习者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档案管理学科在今后要注重开设课程的实用性,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学科研究,使档案管理学的学生在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

(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共同发展趋势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时代,我国图书馆引起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必须符合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对新科技成果的使用要求,两种学科在发展中就必须不断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管理模式,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储存管理系统,将纸质图书文献进行电子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广泛的传播。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在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中,学科知识就必须设立计算机网络课程,并且在实践中对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多开设技术操作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技术软件运用能力。由此观之,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学科领域的交流和相互借鉴,也有学科个性化的发展,在不同学科范畴内的延伸和分化发展,但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发展还是不会完全独立,两者之间必须,相互促进发展,不能完全摒弃其中一种学科,这是受到两种学科最终服务对象决定。由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都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范畴,都是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整理保存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图书情报工作需要档案管理的信息支持,档案管理又需要参考情报信息,两者在工作内容上不能完全独立,这必然使得两种学科在研究上的互相牵连和渗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信息网络时代下必然朝着情报与档案管理方向发展,这是现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向现代化、先进化迈进的表现,是我国图书馆走向成熟的标志。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在发展道路上都是以图书馆管理的发展为基础,所以两者在发展起源上存在很大联系,但是随着两者的不断发展,它们之间也出现学科的分化与一定领域的整合,总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最终会走向成熟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叶继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五年重点研究领域与选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2)

第8篇

基于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其管理,以提高其对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规范档案管理流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建档案管理应将传统的实体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既可发挥实体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游客展示城建信息的先进价值,使城建信息成为一种珍贵的管理资源及经济资源,使这些资源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城建档案的利用中,近90%是查询利用,查询的目的是为城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产权凭证、产籍平整、调查取证等,利用该档案的人一般都是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的技术人员等。城建档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城建档案的利用方式多为需要查询资料的人员上门查询,由于查询时间限制,查阅者主要通过对档案原件进行复制或抄录的形式进行利用,致使需要大量查阅档案资料的用户要往返多次才可达到查阅目的。可见,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化,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城建管理者对原始档案缺乏精心提取与深度加工,使其对档案的编纂、研究不充分,没有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编研成果,原因为城建档案管理者对社会机构需求档案信息的了解过少。所以,城建档案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对外服务方式,变用户的需求服务到主动上门服务,积极了解社会需求信息,积极做好城市工程建设的前期介入,主动上门指导、服务,为城建建设的重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指导服务。

(二)创新档案管理手段

为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切实做好档案信息收集工作,使档案具有更多的使用功能。第一,提高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达到了空前丰富的状态,对城建档案机构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也是重大挑战。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收集特色档案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特色档案的馆藏力度,丰富档案的信息内容。实现情报信息、图案、档案的综合管理,是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更应该积极拓展档案内容来源渠道,突破传统信息收集方式的局限性,重点收集典型性的城建资料,及与城建档案有关的价值信息,为扩大、提高城建档案的服务能力创造条件。第二,积极建设数字档案。在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前提下,将城建档案管理的动心转移至建立信息化档案上,借助网络技术及计算机,使城建档案实现先进的网络咨询、利用、查阅、检索等服务,促进城建档案实现信息化专业城建服务的目标。要落实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应重点落实以下五点工作:

1.极大丰富城建档案的信息储备。应重点收集城市管理、建设、规划中形成的重要电子文档,将其和纸质玩当想结合,一起馆藏。

2.完善信息化档案设备的软硬件设施。软件应包含城建档案的利用、保管、统计、鉴定、整理、收集等环节,并且囊括档案信息的储存管理、整理入档、搜索查询、数据接收等功能。硬件需涵盖存储设备、输出设备、图文输入等。

3.提高城建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分步骤、有秩序对档案管理机构中收纳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并建立恰当的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4.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所以有关部门应积极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以提升其整体素质。培训内容主要为:工程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多媒体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等。

5.及时添加城建档案相关信息。信息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权威性、准确性、实用性。为提升城建档案的使用价值,必须及时吸纳新的信息入档。通过完善信息录入、汇编、采集等相关制度,使城建当心资料的收集及利用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总之,城建档案高效管理,是提升其利用价值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我们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与服务意识,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扎实做好城建档案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

作者:李兰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城建档案馆

第9篇

【关键词】 药库管理;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零库存;相对零库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68-01

1 管理制度和方法

为满足临床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医院药剂科制订药库管理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入库验收制度、保管制度、出库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质量检查制度等。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药品政策法规的不断更新、发改委的五次药品调价,给医院药库的库存药品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我院的硬件设施、药品管理等方面与GSP标准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减少医院对药库投入,减少药品过期引起的损耗和药品滞留引起的医院资金周转困难,我院引进了零库存管理模式。所谓“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1]。“相对零库存”: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经营环节中,在提高资本增值率降低积压风险的前提下,商品以少量的仓库存储形式存在,而大部分则处于周转状态下的一种库存方式[2]。

2 采编计划

药库库管人员依据《医院基本药物目录》,结合医院药库实行零库存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药、季节用药以及我院医生的用药习惯和药房药品实际消耗的情况,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对于需要做皮试的抗生素类药品一般做一个批号3个月的用量;对于临床上在一个盘点周期可以销售完的常用药品按照相对零库存管理的方法一般做1个月的用量;部分药品根据实际消耗情况勤进快销,保证药品供应减少库存积压提高医院资金周转率。我院是县级中医院,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药品全部参加集中招标竞价采购,实行网上采购。

3 入库验收

3.1 资质审核 对医院选定的招标配送企业需要审核供货单位所提供的各种资质证明文件,确保供货企业法定资格的合法性以及所购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验证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建立首营企业和合法企业供货档案。

3.2 入库验收 保证药品质量最关键的是药品入库管理。收到货检查每个外包装是否完整。根据随货清单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数量、生产企业、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价格以及各项外观检查、专有标示并逐项填写药品质量验收记录,确认无误后,按剂型分类把药品摆放在货架上。特殊药品实行双人验收制度。购入首营药品除填写首营药品审批表外还要索要与首营药品相关的一套批准证明文件。购入进口药品需索要《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并存档。

3.3 国家药监局实行了药品从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对药品的监管,随时监控医院药品的进、销、存等重要环节。我院药剂科安装了监控软件,及时上传各种数据,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4 保管养护

4.1 药库药品实行在库养护和质量检查制度 药库养护人员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定时监测库房中的温度、湿度,如果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进行记录;每天对一个剂型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对有效期在三个月内和易受光线、温湿度影响而变质的药品每隔15天养护一次,一般药品30天养护一次。

4.2 库存药品实行色标管理 合格药品区――绿色;待验药品区――黄色;退货区――黄色;不合格药品区――红色。

4.3 药库根据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贮存要求储存药品 大部分药品存放在常温库中,对于部分药品(需要冷藏的药品)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中旬)实行零库存管理,验收入库后直接出库到药房。

5 出库盘点

药品出库实行质量检查制度。如果发现有包装破裂、液体外露、药品已超过有效期等现象应停止出库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根据出库单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批号、生产企业、价格等信息并经双人签字后发放。季度盘点时特殊药品的帐物相符率达到100%,月报表和季报表的相符率也达到100%。

6 结 论

我院自实施了部分药品零库存管理后,使医院的库存压缩到最小,药品占用医院的资金程度降到最低,明显的提高了医院的资金周转率;根据临床需要采购药品,依据勤进快销的原则进行有计划的采购,减少了药品积压过期的现象。由于医院依据勤进快销的原则做计划,这样就加大了配送频率,增加了配送企业的运输成本,对有些招标周期长、价格低、利润薄甚至倒挂赔钱的药品送货积极性不高;采取零库存管理后每次采购药品的品种数大大增加,尤其是冷藏药品,如果药房不及时通知缺货品种,容易导致断药情况的发生;再加上一家配送企业药品储备不全需要到其他企业调货,供货时间比较长,物流配送有时候不给力,这样就增加了临床缺药的风险。零库存只有在各个部门紧密团结协作下才能达到理想状态,不太适合我院的药库管理。综合下来,对于县级中医院来说,相对零库存的管理方法比较可行,这样既能保证临床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也能减少库存药品积压造成的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临床。

参考文献

[1] 刘辉.浅议零库存管理[J].华章,2011,10:41.

[2] 朱南平.相对零库存将成为医院药库管理发展趋势[N].中国医药报,2012年6月6日(第007版).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食品安全 管理

1.引言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采购疏忽,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储存或加工方法不当,工具、容器生熟不分,交叉污染,从业人员带菌,误食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植物或其一部分,误服或滥用有毒化学物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历年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食物中毒,而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了受细菌污染、腐败、霉变的食物而引起,与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销售环节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

2.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学校食堂供应量大,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加工手段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较多危险因素,如原料变质、烧煮不透、储存不当、人员带菌等。

2.2供应时间集中,即时加工,即时消费的方式,食品无法做到经检验合格后再食用,这意味着食品安全的风险比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更大。

2.3高校食堂饭菜价格低廉,技术含量较低,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流动频繁,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实践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我校食堂采取了下列措施。

3.1原料管理

关键点:源头控制、详尽记录、定期评估

控制物资采购关、验收关,从源头杜绝“三无”产品、有毒有害物资、过期物资进入食堂。

3.1.1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制度,严格查验工商营业执照、高校食品供应准入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经营信用良好的供应商进行招标供货。

3.1.2严格验收制度,各类物资都有具体、详细的验收标准,都必须有三人以上参加验收。

3.1.3建立了供货商的评估制度

定期召开供货商会议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责任。同时组织由食堂管理员、厨师长、库房保管员,验收人员等组成的评估小组,对供货商所供物资的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对未达标者实行淘汰。

3.1.4完善索证建档制度:由各食堂管理员、采购员、验收员负责收集每批次货物的有效检验合格证、肉类食品检疫报告,察验包装、厂名、生产日期等,分类建立档案,以备查验。

3.2储存管理

关键点:包装污染,分区、分类储存

严格遵守食品的储存管理制度,检查外包装,避免交叉污染;按产品的储存要求分区、分类存放;专人负责各区域的温度和卫生检查;食品添加剂专柜储存;定期检查,杜绝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按需采购,先进先出,避免积压。

例1:冻库管理

冷冻、冷藏

危害分析(HA):原料存放不当、不及时、不卫生

控制要点:

1.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冷冻温度低于-10℃,冷藏温度1—5℃。2.设备内外保持卫生。3.生熟食品分开存放。4.检查出库食品是否变质、腐烂。

责任人:

管理等级:重要

(见表1)

验证:管理员、厨师长二级督查

3.3加工管理

关键点:农药污染、异物控制、加工温度、凉菜管理、高危食品、餐具洗消、餐厨垃圾、严格留样

对上述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后果上墙公示,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明确责任和责任人,实行程序验收,成立质量、安全检查组和专职的检查员,定期进行检查纠偏,检查结果与责任效益挂钩,奖惩落实。对加工完成的食品全部留样待查,并安排专人负责、专柜保管、严格标准、专项记录。餐具集中采用化学和物理二种方式进行消毒、清洗;餐厅设消毒池,采用化学消毒方式对工用具进行浸泡处理,所使用的消毒粉均达到相关要求。

例2:重庆医科大学膳食科慎用食品和特殊岗位加工责任人登记表(见表2)

例3:冷菜加工管理

CCP3凉菜加工

危害分析(HA):菜品未煮熟断生,佐料、盛装容器不卫生

控制要点:

第一、专用佐料不混用。第二、专用器具无污染。第三、专用房间禁外人。第四、氽水查透防不熟。第五、直拌凉菜要洗净。

责任人:

管理等级:特别重要

验证:经理、管理员、厨师长三级督查

3.4食品添加剂管理

关键点:准入控制、使用管理

统一采购、专人负责、专柜保管、严格标准、专项记录。

3.5售卖管理

关键点:成品检查、专人看管

每一个菜品在上柜前食堂安检员都要经过看、闻、尝等方法进行售卖前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出售;窗口的待售食品必须派人看管,不得离人,预防人为破坏或投毒。

3.6核心区域管理

关键点:管理、视频档案

门禁系统:本餐厅员工输密码进入核心区域。

视频监控:对重点区域进行视频监控。

3.7人为因素管理

关键点:谈话制度、培训制度

谈话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定期与员工谈话,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并作详细记录,注意对员工的日常监管和情绪引导,特别是对受处罚、辞退的员工,要防止其情绪异常,人为破坏。

培训制度:入职培训、专项培训。

3.8卫生管理

关键点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奖惩挂钩。每学期至少两次对食堂的周边环境进行喷药杀虫;食堂所有对外的通道都安装防鼠、防蝇设施;冻库、冰箱、冰柜等,每周至少一次用消毒液擦洗;凉菜间、售卖间每天两次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4.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4.1岗位培训是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

员工培训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社会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人与事的结合处在动态的矛盾运动中,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是靠人员流动,即用“因事选人”的方法实现人事和谐,二是靠员工培训,即用“使人适事”的方法来实现人事和谐。对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而言,培训的意义在于: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食品中毒案例的分析,强化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因无知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培训标准的规范化操作要求,减少员工的随意性,降低因手工操作引入的危险因素。让员工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动率。

4.2制度建设是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保障

制度建设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所有员工食品管理工作、行为的规则、条文,有制度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形成了较好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秩序,才能筑牢食品安全防护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制度都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3检查落实是学校食品安全安全管理的关键

涉及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规章、办法、规范非常多,但如果不能抓落实,最终就成了一纸文件和口号。有位中国企业家问世界最成功的CEO韦尔奇:“你所谈的东西,我们也知道,但为什么我们和你们的差距那么大?”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你们只是知道了,但我们是做到了。”这就是差别。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没有大事,最有效的手段是对制度必须不停地督促、督促、再督促。抓落实的诀窍就是跟进、跟进、再跟进。

4.4文化熏陶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根本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团队亦是如此,食堂的文化建设绝非是‘对内提个口号,对外做个广告’,我校食堂提出“己所不食、勿施于人”、“把学生当子女,把工作当积德"的理念就是我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对广大师生的一种组织承诺,是衡量全体从业人员的一个价值标尺。也是我校食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第11篇

本着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原则,本课程对陕西中职物流技能大赛、全国竞赛内容要求、社会岗位技能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调研,并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制定了课程开发的大纲、任务及实施步骤。

[关键词]

中职物流管理;教材;实施方案

一、调查方式

1、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文献调查相结合;2、对从业者进行专业适应岗位调查;3、专业社会调查;4、纳入学生实习、带任务进行专业社会调查;5、对其他院校进行学习访问。

二、调查方法

1、直面交谈,列项采集社会专业需求信息;2、咨询行业协会,物流公司,人才交流中心,职业院校等;3、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征求专业信息、意见、建议;4、网上查寻下载;5、向学院校搜集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研究相关问题。

三、调查内容

1、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设岗现状与需求。

2、对现有岗位从业者评价。

4、双主体培养的意向。调查主要针对是否愿意我校为贵公司企业培养相关人才、是否愿意我校学生来贵公司顶岗实习等。

5、目前有关院校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专业名称、教学计划、设施设备、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就业方向与状况等。

6、往届毕业生从业现状,有哪些不适应的缺陷,希望学校改进教学,改革和完善专业建设。

7、企业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使用满意程度,有何评价,有何意见、建议。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为西安银桥乳品有限公司物流部,民生家乐配送部,陕西通汇物流公司,天地华宇物流公司,申通快递西安分公司,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一些人力资源网站,如51job、前程无忧等。

四、通过调研得到教材实施方案

(一)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的课程

本课程的开发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和国内课程开发专家,在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基础上开发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始终有企业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施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应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创造性实验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设计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待解问题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树立学生学好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信心。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尽可能做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学习情境任务设置

情境一:仓储认知与规划。能力1;仓储合同的签订,任务1:签订仓储合同,任务2:维护客户关系;能力2:仓储规划,任务3:设施设备的选择,任务4:货位的规划,任务5:货物编码。

情境二:货物入库作业 。能力1:进行入库验收,任务1:进行验收作业,任务2:验收异常处理;能力2:入库操作,任务3:理货作业,任务4:上架作业,任务5:完善入库手续。

情境三:在库作业管理 。能力1:堆码与养护,任务1:货物的堆码与苫垫,任务2:保管养护作业;能力2:仓储库存管理,任务3:库存管理控制。

情境四:货物出库作业。能力1:出库作业操作,任务1:出库前准备,任务2:进行出货作业,任务3:出库中的异常处理;能力2:进行退货处理,任务4:进行退货作业,任务5:过期商品的处理。

情境五:配送作业。能力1:配送中心业务处理,任务1:配送作业的一般流程,任务2:进货作业和订单处理,任务3:拣货作业和补货作业,任务4:配货作业和送货作业,任务5:退调作业和信息处理,任务6:配送作业的组织。

五、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一)基本理论

能够对仓储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上认识仓储;熟练制定仓储合同,能够掌握仓储流程;建立对仓库设施设备的初步认识,对托盘、货架、叉车等仓库常用设备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熟知储位的编码方法、货物验收的概念和作用、货物验收的主要方式、货物验收的作用和要求、货物验收的三个作业环节;掌握不同货架的特点;掌握货位分配原则及技巧;掌握货物堆码的方式、原则及标准;掌握库存商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库存商品的养护方法,掌握治安保卫、防火、防水、防虫鼠害的管理和方法;了解库存的涵义和分类,掌握什么是安全库存;掌握不同种类物品的库存管理手段;库存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掌握出库的原则及方法,货位清理原则和方法;了解出库货物验收内容;掌握退货处理的原则;熟悉退货作业的流程;掌握配送的概念、特点及配送的意义;熟悉配送的基本流程及配送过程中的各种要求;配送的基本作业环节和基本工艺流程;掌握配送路线设计的方法。

(二)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具体的储存要求设计仓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对仓储管理与仓储作业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根据仓储企业的类型绘制仓储流程图;对仓储设备熟练使用;能根据仓库业务规模的大小、经营的商品性质、特点、要求,对仓库的储位进行合理的规划;掌握货物验收的操作;货物验收;掌握库位分配方法,能根据货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货架;货物上架后档案的编制;货物堆码的实际应用;能根据仓储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对仓库进行管理;能用ABC库存管理法有效地进行库存管理;缮制出库单;签发出库单或提单;完成退货作业任务:

(1)能独立制定配送计划,(2)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优配送路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08)

[2]吴淑秋.论物流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7,(30)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工作效率;财务管理

随着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进入4%时代,高校的教育经费渐渐充足,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快捷程度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的财务管理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此情况下,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现财务管理的高度信息化,成为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将高校的财务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高度集成的财务信息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数据,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高校财务管理摆脱被动的“核算型”财务,转变成为能够为决策提供动态支持的“管理型”财务,实现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飞跃。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信息输出单向化,不能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融合,未能形成合力。高校财务通过建立局域网,在部门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也渐渐开始对外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例如学生可以随时访问财务处网页进行学费缴纳情况的查询,各个院系可通过政务系统查询到院系的账务情况,教职员工也可查询到工资和扣税信息,但这些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即通过访问财务网站提取相关财务信息,并没有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进行无缝对接。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大都只在内部进行共享,对外进行单向输出,在部门间的交流却不太顺畅,存在诸多壁垒,财务处不能够进入教务系统了解学生的教务信息,也不能够进入学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在学校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跨越部门限制的融合了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以及各个院系的大型数据信息平台,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未能形成合力。

(二)财务管理流程与财务业务流程存在脱节现象,财务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缺乏财务的有效介入,使高校财务管理陷入被动的“核算财务”境地。高校财务管理流程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以某高校的财务管理流程为例,如图1:从图1可知,财务管理流程各个环节其实均需要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支持,但是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脱节,比如大额的业务经费的使用往往需要经过项目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和财务处负责人的层层审核;大额仪器设备购置更是需要经项目负责人、设备处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和财务处负责人的四重签字审核。实际上,高校各级领导大都兼顾教学和科研的工作,签字实行领导“一支笔”制度,办事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所需进行的审核完成,但到了财务部门,往往因为某项审核的缺位或者不够规范,需要重新进行审核,造成财务只能在管理环节的最后环节进行审核管理,陷于被动。办事人员亦认为财务部门“事难办”,服务质量不高。

(三)高校财务的档案管理电子化程度偏低,主要是纸质介质和部分电子介质储存管理,无法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伴随着高校社会化进程,负责拨款的政府部门及提供资金的社会团体或个人都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查。教育部、教育厅对科研课题、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督、财政厅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物价局对收费管理的监督控制以及横向课题的委托审计等都需要高校财务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真实可靠的会计原始凭证。但是由于档案管理电子化程度偏低,往往需要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财务档案室寻找会计原始凭证,造成工作效率不高。

二、提出解决措施,提升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一个立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将财务处、设备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改变以往因为劳动分工造成的财务流程的片断化,将服务对象放置在中心,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服务对象,形成立体服务体系。将学生缴费信息和贷款信息纳入教务处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处的学工管理系统融入学生勤工俭学信息以及奖助学金的发放情况,财务处的工资发放系统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经费预算管理融入设备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等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交叉融合,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方便快捷为指导,创造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二)推行电子业务审批系统,实现高校财务的无现金化,将财务工作的控制点前移,充分渗入财务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积极向管理型财务迈进。电子业务审批系统彻底改变原有的报销、审批模式,弱化财务管理流程中时间与空间的脱节,业务申请的电子化,各级领导审批的电子化,财务审核的电子化都将通过电子业务审批单进行快速地流转,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所需的时间,克服空间脱节造成的不便,节约了审批所耗费的精力,同时将财务工作的控制点前置,促进高校财务的主动服务意识的提升,积极发挥参谋管理的作用。最后通过财务的无现金化报销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的财务报销体系,极大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三)建立会计原始凭证档案的电子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水平。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计原始凭证以照片形式进行储存,不仅可以在日后各类审计过程中,迅速高效地提供相关资料,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高校财务信息化促使高校的信息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共享,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同时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的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高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晴 单位:安徽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1]朱宇坤.信息化: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快车道[J].会计之友,2014(5):123-124.

[2]魏春红.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及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14(2):116-118.

[3]黄宏宇.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