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 08:1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证券投资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资产配置理财策略选择
个人在其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上的财务安排都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理财。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证券投资,它主要以保值和增值从而促使个人资产加速成长为主要目标。
1 个人证券理财的策略选择
个人证券理财的策略选择,需要个人投资者在实施证券理财行为之前认真考虑。确定科学的个人理财策略,应主要考虑一下两个因素:
1.1 个人投资者的年龄
根据个人的生命周期及与投资者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个人投资者大致区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即40岁以前的青年段、40岁至60岁的中年段、60岁以上的老年段。不同年龄段的个人投资者,应采取不同的证券理财策略。
青年段。这个时段的个人投资者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生理上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从职业上看,都已经走上社会,有了一定职业,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稳定;从生活上看,从单身一人到恋爱建立家庭,再到孩子出生成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长辈们也都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之中;从经济上看,资金实力相对有限,并且未来的前景充满了变数;从负担情况看,从上到下都比较轻。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投资者,其证券理财行为不妨可以选择一种有保守向激进发展,并逐渐偏向于激进的方式。
中年段。这个时段的个人投资者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生理上看,体魄依然健壮,精力依然充沛;从心理上看,生活的历练已经使人成熟,做人做事都趋于稳重;从职业上看,基本已经定型,并已经取得相应的成就;从生活上看,家庭生活十分稳定,子女或正在成长,或已经成人,而长辈们已经年迈,需要多多关心照顾;从经济上看,资金实力充裕,人生中的黄金收入期在此阶段;从负担上看,负担虽然不重,但未来的生活计划是必须考虑的事情。因此,这个年龄段上的个人投资者,其证券理财行为不妨可以选择一种偏于稳健的方式。
老年段。这个时期的个人投资者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生理上看,衰老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心理上看,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后,安度晚年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从职业上看,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老骥伏枥,在忙碌了一辈子之后,现在闲了下来,总是觉得不习惯,因此,还有找点事情做做的心态;从生活上看,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并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从经济上看,收入较之退休前有所甚至明显下降;从负担上看,在收入减少但用于看病等方面的支出会增加的情况下,家庭负担也可能呈现出相对加重的趋势。因此,这个阶段上的个人投资者,其证券理财行为可以选择一种偏向于保守的方式。
1.2 构建什么样的投资组合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亦即证券资产配置策略,是证券理财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要构建证券组合,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尽可能的降低投资风险。单一品种的证券,特别是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而建立证券组合,实际分散投资,“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特别是降低非系统风险。资产组合理论表明,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的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证券之间关联性很低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二是尽可能的增加投资收益,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过程,就是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的过程。如果个人投资者仅投资于单个证券资产,则寻求这种平衡的空间相当狭小。而当投资者将各种不同的证券资产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时,其选择最佳平衡的空间就相当大,从而可以使其可以再投资风险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证券组合一般以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标准来进行划分。具体说来,证券组合可以分为收入型证券组合、增长型证券组合和混合型证券组合三种。收入型证券组合看重当期收益,以追求当期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增长型证券组合看重资本增长,以追求未来的资本升值为目标;混合型证券组合则试图是两者兼顾,在两者之间达到某种均衡。个人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投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对未来证券市场走势进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选择哪一类组合。
2 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2.1 青年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40岁以下青年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基金50%-60%,股票40%-50%。
上述资产配置策略是通过和个人投资者的广泛沟通和交流,并得到较多个人投资者认可的。投资者在具体规划个人证券理财方案的时候,可以以此为参考,但不必一定要拘泥于这个比例配置。
我们还可以把40岁以下的个人证券投资者在细分为三类,每一类型的投资者又可以有不同的配置策略。
2.1.1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期理财的主要目标是试水市场,积累经验。个人证券理财初级阶段的投资者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资金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是理财知识有限。因此,以货币市场基金或其他低风险证券理财产品作为他们的投资对象较为合适。
2.1.2 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并计划结婚成家的人
40岁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在经历了入门阶段的证券理财实践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是:第一,个人投资者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有了可以做分散投资理财的资金基础。第二,资金投资者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的理财,对证券理财活动和证券理财对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应该在一定的投资理念的指导下,逐步了解和投资其他类型的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债券类产品。
2.1.3 已经成家之后的人
通过前一阶段的理财活动,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大,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提高,对高收益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渴望。同时个人投资者对股票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股票型基金的具体品种的观察和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股票投资理念,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具体的股票投资品种。从“借脑策略”起步,具有一定理财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理财分析方法的个人投资者,可以由浅入深的开始自己的股票理财选择,在认为较有把握之后,可以逐渐扩大股票的投资理财规模。
2.2 中年阶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40岁至60岁的中年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国债20%左右,基金40%左右,股票40%左右。
40岁至60岁的中年段的投资者分为两类:
2.2.1 子女尚未工作的个人投资者
这个阶段的投资者,其理财的策略应该是坐守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的同时,伺机用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理财产品。不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理财应该是阶段性的,通常情况下不长期持有。
2.2.2 子女长大成人的个人投资者
处于巅峰状态的人,往往也是十分成熟的,这个阶段的人在证券理财方面往往既保守又激进,呈现一种复杂的混合状态。在具体过程中,要投资一定数量的国债,同时继续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因为这种基金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财品种。当然,有了以前的股票理财经历再加上股票市场有博取高收益的机会,对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还是少不了的。
2.3 老年阶段个人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60岁以上的老年段证券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国债40%左右,基金40%左右。股票20%左右。
处于老年阶段的人辛苦了一辈子,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一切行事都应该遵循保守原则,包括个人理财。在个人资产配置方面也应遵循稳健原则,投资对象以低风险为主,至于股票投资,20%的比例为上限。总之,这个时候要做一个“守财奴”,守住钱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损失,以保证有充裕的资金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证券经纪人制度;制度模式;创新
2009年4月13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其中要求,证券经纪人取得证券经纪人证书方可执业,标志着我国证券经纪人行业的正式形成。证监会对证券经纪人的定义是:接受证券公司的委托,其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等活动的证券公司外的自然人。建立并尽快规范和发展证券经纪人制度,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有助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尽快走向成熟。
一、国内外证券经纪人制度的主要模式
美国的证券市场在全球是相对较完善的市场,自实行佣金自由化后,美国证券交易商经营模式分化为三种:基于FC经纪人制度的美林模式、爱德华·琼斯的IR模式和网络虚拟平台模式。
FC模式中,FC主要基于研究咨询支撑部门和TGA(Trusted Global Advisor)信息平台,主要职责是市场营销。该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基于强大的研究咨询平台;二是FC并不是字面上的理财顾问,而是具有浓厚的营销色彩(一名新入公司的FC必须在两年内完成1 800万美元的客户管理资产和24份财务计划书后,才能转为正式的FC)。
爱德华·琼斯的投资代表IR(Investment Representative)模式中,招聘了一个IR,就意味着确定了一个接近成功的营业网点,招聘过程其实就等于确定一个潜在市场的过程。在IR培训的后期,IR必须确定250个潜在客户和实际“敲门”拜访其中的125位。
网络虚拟平台模式针对非现场交易而设计,如E-TRADE、嘉信等网上经纪公司采用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但过分迷信于现代技术,无法建立核心竞争力。
考察国内证券经纪人的发展,证券经纪人制度主要存在稳健金字塔型、完全外挂型、星系运转型、全员市场型、网络虚拟平台等模式。
在稳健金字塔型模式中,证券公司借鉴了保险人制度,设置了金字塔式的营销架构,如平安证券营销管理模式等。该模式下,证券经纪人为证券公司正式员工,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但依赖心理较为严重,长期形成的被动工作习惯和惰性思维将会影响营销效果。
完全外挂型模式是一种比较全新的经营方式,参照业务外包方式,鼓励建立工作室,如富友证券的客户承包制度。营业部和证券经纪人是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共存,此类模式充分发挥证券经纪人主观能动性,但需要营业部加强风险控制,比较适合小型证券公司。
对于大型证券公司来说,星系运转型模式比较适用,如广发证券等。在某些行政区域,即同城存在5至6家营业部,设立区域销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进行统一调度,实行资源最优配置,由此创造最大价值;但此模式受到行政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等。
所谓全员市场型,即是将营业部区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的主要工作是销售,后台的工作是提供相关服务,如湘财证券的OIT模式(O-OUT:走出柜台;I-IN:走进投资者;T-TO:走向社会)。这种模式前后台职责非常清晰,但该模式下后台能否提供充足的服务有待于考验;同时,前后台泾渭分明,会导致外勤员工自认为低人一等。本地的几家券商营业部(绍兴)大多采用此种模式。
二、 证券经纪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证券公司对证券经纪人的管理较为松散
1.劳资关系不明确
目前,国内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公司签订的协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证券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证券公司的正式员工。另一种是和证券公司签订委托合同,接受证券公司的委托,其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第一种形式稳定性较强,不会因为业绩的波动而频繁跳槽。但这种形式的证券经纪人所占比例很少,往往是公司内部员工在原岗位上转化而成,主要工作为发展客户,有时兼任客户的理财顾问,开展一定的投资咨询业务,但不客户进行操作。作为正式员工,证券经纪人的收入除基本工资外,还根据管理的客户交易量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而第二种则是和证券公司是委托关系,所占比例很大。它强调二者之间所建立的聘用关系只是两个法律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支付固定工资,或支付一定的底薪,仅根据客户交易量提取不固定的提成作为报酬。这使得证券经纪人感到在公司没有地位,更没有归属感,造成了证券经纪人流动性大的结果。证券经纪人的流动导致客户大量流失,给各券商营业部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而证券经纪人是否以证券公司员工名义从事证券业务,证券公司其实很难有效控制。如果证券市场行情低迷,竞争激烈,证券经纪人为了获得客户,大打佣金价格战,导致市场上的经纪人相互恶性竞争,甚至违规私自客户或指导客户进行股票交易。而广大投资者往往出于对证券公司的信任而放松了对证券经纪人进行识别的警惕,甚至有的投资者根本就将证券经纪人与证券公司画上等号。因此,一旦客户与证券经纪人产生纠纷,几乎所有的客户都要求追究证券公司的责任。
2.缺乏对证券经纪人的培训
证券经纪人供大于需,但高素质经纪人需求却无法满足。以本地券商为例,多数公司目前对所招聘证券经纪人的要求大多处于“拉客户”的传统观念之中,而忽略了为客户服务这一关键问题。很多证券公司虽然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如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但大多数经纪人整天奔波于开发客户之中,无法对那些专业报告进行研究。
券商在培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营销培训上下工夫多,在专业知识上下的工夫少;只注重初次上岗前的培训(以其通过证券经纪人资格考试为目的),而在工作中的持续专业学习很少。
这就导致证券经纪人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有的为了拉客户到别的营业部里“挖墙角”,甚至用恶语诋毁其他营业部。有的证券经纪人缺乏与证券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上市公司报表、股票技术分析等知识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对经纪业务的基本操作都不太了解,活动目标是为券商争夺客户或获取佣金,大大降低了证券投资咨询的服务水平。
(二)现有的证券经纪人模式不利于证券行业的发展
在对本地券商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证券公司仍然处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中,单纯通过与证券经纪人佣金分成招揽客户的方式进行营销,不利于公司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首先,证券经纪人的客户交易佣金成为维系证券公司与证券经纪人聘用关系的纽带。有的证券经纪人为了个人利益,大肆推介或代客买入股票,或频繁代客下单或怂恿客户多跑短线,以增加佣金收入。还有一些经纪人在客户较多的情况下,凭借资金实力操纵市场, 成为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而这些现象在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都是被明文禁止的,因为不利于一个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次,证券经纪人带来的客户中往往包括部分亲属、朋友等。基于这些特殊的关系,证券公司容易出现放松管理或疏漏,在不具备合法手续下,就允许证券经纪人操作客户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严重时可能出现挪用和侵占客户资金的犯罪问题。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现今在证券经纪人制度中被广泛采用的“底薪+提成”薪酬模式。由于券商付给经纪人报酬是依据客户交易量的大小,而与本人素质与服务质量基本没有关系,这使经纪人盲目追求客户的交易量,而没有很好考虑服务质量。而客户交易量与行情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使经纪人收入与行情好坏有直接关系。从某种程度上,使经纪人行为有很强的短期性。券商缺乏对其长期激励机制;注重个人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不能形成团队效应;重视营销业绩,忽视工作考核,造成工作量与激励不平衡,使证券公司在大客户方面缺乏可持续性。
此外,由于证券公司没有对经纪人的业务范围责任等作规定,这使经纪人存在很多操作上的不规范。有一些经纪人,受自身利益驱动,为了创造更多的客户交易量,不惜违背职业道德,传递虚假信息,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券商很难从根本上控制经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三、创新制度设想
(一) 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美国的美林证券拥有全球一流的高素质证券经纪人才,这与其形成的培训体制不可分割。为了保持队伍的活力,每年招收相当数量的新人进行培训,培训期为三年,培训期内给予固定工资,但这一期间的淘汰率非常高,第一年通常会淘汰75%。三年内开发的客户资产量达到3 000万美元才能取得理财顾问的资格。拿到理财顾问资格后每年还要接受至少两次、每次3—5天的培训。美林对理财顾问培训同时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除了营业收入、客户资产增长量外,还有客户的反馈和执业纪律等指标。综合来看,创新和严格管理是美国证券经纪市场长盛不衰的秘诀。
同样,理财顾问业务模式在中国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付出长期艰苦细致的努力,达到经纪业务自身的转型,再加上公司一整套管理制度,以及监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和支持。
2.建立业务评级体系
为提高证券经纪人的业务水平, 应根据证券经纪人从事的业务范围划分证券经纪人等级。比如,参照证券经纪人业务水平的高低,将其评定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证券经纪人三个等级。高级信誉最高,业务水平最高,职业操守最好。获得该级的证券经纪人可从事全部的证券经纪业务,包括委托、投资咨询和投资管理;中级可从事投资咨询与委托业务;初级证券经纪人则只能从事委托业务。与此同时, 将定期、不定期对证券经纪人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定, 对其业务等级根据证券经纪人状况随时进行升降。
3.建立薪酬制度体系
在推进专业化分工的同时,推进经纪人薪金制度改革。对现有实行唯一的佣金提成制度进行改革,推行按功能分开和按等级的薪金制度。经纪人的薪金主要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服务费用或年费,资金管理顾问的薪金主要来源于佣金和业绩提成等,以稳定经纪人队伍和吸引优秀的经纪人才。但在制定证券经纪人薪酬管理的同时,应和相关国家部门协调,制定相关的财务处理规定和纳税规定。
(二)建立风险管理基金制度
设立证券经纪人风险赔偿基金,用于个人证券经纪人因工作失误给投资者造成风险损失时的风险赔偿。该基金主要来源于个人证券经纪人的佣金收入,即每月从个人证券经纪人的佣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存入其个人风险基金,作为个人证券经纪人的风险基金,从而逐步建立健全我国个人证券经纪人的风险管理基金制度。它既有利于交易风险的防范,又有利于证券公司在经纪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信誉度。
(三)建立配套的行业监管制度
可参照国际管理,并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督体系的框架内,建立起证监会、证券经纪人协会或地方证券业协会和证券公司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由中国证监会全面负责规划证券经纪人制度,监督有关证券经纪人的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对证券经纪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罚。
证券业协会协助证券监管机构教育和组织会员执行有关证券经纪人的法律法规;监督检查会员所属的证券经纪人的行为,并对有违法违规的会员进行处分;接受投资者对证券经纪人的投诉并调解他们之间的纠纷。
证券公司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证券经纪人管理制度,将证券经纪人纳入证券公司内部管理。证券公司对录用的证券经纪人建立档案,客观详实地记录证券经纪人在公司工作期间的市场表现、工作业绩、客户评价以及奖惩情况等。
证券经纪人制度模式在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虽然国内证券经纪人制度还处于完善阶段,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中国,证券市场经纪人将会成为证券市场的主流力量,证券经纪人将扮演更积极、更关键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胜荣.从美国经验看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J].投资与证券,2004,(12):21-23.
[2] 黄正红.关于经纪人的若干思考[J].中国证券业研究,2004,(8):35.
[3] 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6-159.
[4] 宗长玉.证券经纪人制度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7).
[关键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交易是境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种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具有提高市场流动性、缓冲市场波动、发现市场合理价格的积极作用,是完善证券市场机制,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开展,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并促成券商经营模式的转变、增强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一、融资融券的含义及特征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的定义,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人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根据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融资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有:双向交易、保证金与杠杆。融资融券结束了我国A股市场只能进行单边交易的格局,为投资者提供了卖空渠道,改变现有盈利模式和市场结构。同时保证金模式为投资带来杠杆效应,当然也带来相应的风险暴露。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
(一)美国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证券卖空交易开始发展成为大量日间交易的、由专业机构服务的市场。华尔街上许多龙头公司不仅获得了跨越式的利润增长,而且激起了1929年崩盘及以后一系列的萧条之后大量极佳的投资机会。飞速发展的经济燃起了华尔街上的证券投资热情,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和退休基金冲进了市场,许多公司利用股价的上涨而发行混合型证券,如可转换债券,有的公司利用上涨的股价作为资金而参与市场并购浪潮,也带动了套利交易的发展和AmericanDepositaryReceipts(ADRs)的流行。
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于期权交易的繁荣和B-S期权定价公式在资本市场上的广泛运用,以及基于期权的股票借贷行为管理,使得卖空交易得以进一步发展。另外,在供给面上,70年代美国证券托管银行开始为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和慈善基金提供证券出借服务,很快法律也允许养老金参与证券卖空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到了80年代中期,美国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都使用卖空交易,证券卖空也已经完全制度化。1980~2007年纽约交易所客户信用交易融资余额由1470亿美元增长到3978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5%。美国采用的是分散化的信用交易模式,也是典型的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由于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回购市场,因此美国对信用交易主要依靠市场因素,对券商的借贷关系并不积极主动地干预,采取了市场化的授信模式。美国《1933年证券交易法》规定了市场化的授信模式,券商可以向任何一家合法的联邦银行借款借券。纵观美国融资融券的悠久历史,融资融券制度为完善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市场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化的分散信用交易制度下,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证券公司的角度来看,融资融券业务的稳定发展给证券公司提供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关于卖空交易,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待于完善。
(二)日本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日本于1951年推出保证金交易制度,保证金率及相关的管理由大藏省进行。1954年日本通过了《证券交易法》,在规范了之前的买空交易的同时,又推出融券卖空制度。很快又成立了日本证券金融公司,专门负责提供信用交易的资金。这标志着日本的卖空机制正式确立。1960年,日本规定允许证券金融公司向客户提供债券交易融资,这成为证券金融公司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交易融资规模一直不断上升,使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股票融资交易发展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跌至最低。90年代后融资融券交易占市场总交易额的比例一直在20%左右。在1997年、1998年和2001年,日本又分别对信用交易规则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虽然日本股市一直低迷,但是融资融券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而且个人投资者占信用交易的比重呈不断上升之势。
日本是典型的集中授信模式,由于日本金融体系上的主银行制度,为防止银行资金在证券市场中可能的渗透性,日本实行了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主的专业化授信模式,日本《证券交易法》专门规定了集中的授信模式,日本现在主要有三家证券金融公司,即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大阪证券金融公司和中部证券金融公司,这三家公司在日本信用交易市场中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他们提供股票抵押贷款、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面的融资融券服务,而券商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中介客户融资融券,并且可以从证券金融公司得到融券资金或借款。日本融资融券发展历史也较为悠久,由于采取了政府专门监管下的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经营,从而避免日本主银行体制可能带来的过分渗透。另外,债券的融资融券交易是日本的一个特色。
(三)香港融资融券市场发展状况。1994年1月,香港的融资融券机制正式出台,联交所推出受监管的股票卖空试验计划,选择了17家总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流通量不少于50亿港元的股票进行卖空,采取类似美国的报升规则,规定其只能以不低于当前最优价的价格卖空。1996年3月,联交所推出一项修订计划,增加可卖空股票的数目至113只,并取消卖空的报升规则限制。1998年9月,限制卖空规则又被恢复,同时规定豁免此规则限制的情况。香港证券市场的成熟度较高,其融资融券的主要模式是分散的信用模式,具有信用交易办理的券商可以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抵押贷款为客户提供借贷资金。香港的授信中介是中央结算公司,它提供自动对盘系统对卖空交易进行撮合成交。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股票借贷机制,首先选择可供借贷的证券,建立借贷组合,然后提供给信用交易办理券商,再由券商提供给投资者融券服务。中央结算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中具有较强的中介和管理作用,但并不直接向投资者服务,而是由券商向投资者提供服务,所以,香港市场是一种分散化的市场授信模式。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一)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积极影响。一是信用交易的推开将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息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初始阶段,证券公司利用自有的资金及证券,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直接从中收取利息;而在此后,随着证券金融公司的介入和“分散信用”模式的推进,证券公司可以从更大规模的交易中赚取利差。因而,融资融券业务的信用交易为证券公司增加了新的盈利渠道。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约占证券公司全部营收的15%左右,日本、台湾等国或地区的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也占到全部营收的10%左右。从我国内地开展试点以来的情况看,若以8%作为融资融券的统一利率水平,日交易额为1000万元,每年250个交易日,则融资融券业务每年可带来2亿元的利润,若以6家试点证券公司及另外5家参与试点联网的证券公司净资本的20%为融资融券年交易规模计,则每年可带来约30亿元的利息收入。
二是融资融券业务促进了证券交易活跃,将增加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我国证券市场一直都是“单边市场”,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当行情出现持续下跌时,投资者则纷纷远离市场,证券公司佣金收入也随之大减。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为市场提供做空机制的同时,还可与股指期货相配合,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完备的套期保值渠道,能够降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风险,提升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极大地吸引了场外资金进入市场交易。因此,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也必然增加。特别地,在行情看跌时,若没有融资融券这一做空机制,交易活跃程度将受到较大冲击,但利用融资融券工具,投资者可以将融入的证券先卖出,在价格下跌后再买人证券用于偿还以实现盈利。因此,交易的活跃程度将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从而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也将得到较大保障。
三是融资融券业务推动投资者专业性程度的上升,将增加证券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融资融券业务要求投资者对市场行情能有较为准确、全面的把握。因此,投资者在作出并执行融资或融券决策前必然会寻求相关专业建议,这将给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咨询服务创造新的契机。同时,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还可提供专业的财务顾问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等,这些中间业务的提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潜在风险。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融资融券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指证券公司在动用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为投资者融资融券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判断措施所引起的风险,例如股票上涨误判为下跌时,错误融出资金。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对此业务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相关人员对市场行情判断出现较大偏差产生的,是一种或有损失。理论上讲,如果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量充足,则其资金的融入融出和股票的融入融出可以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在整个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股票风险和资金风险的自我对冲。但在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期间,由于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因此,证券公司很难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股票规模,同时其研发能力和研发素质较发达国家相关机构相差甚远,因此潜在的操作风险较大。
二是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融资融券的信用交易特征具有放大证券交易量的效应,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需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当资金向客户融出时,在一定时期内就被客户所占用,在现阶段,由于证券公司从外部获取的资金规模有限,且期限有严格限定,因此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到期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而证券公司无法扩展其他有效的筹资渠道,将会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
三是客户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客户在其账面损失超过缴纳的保证金后由于实施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风险。在融资交易中,证券公司以自有或筹措的资金提供给客户使用,希望获得相关的利息和手续费收入,客户则希望通过融入的资金获取股票市场中的收益,证券公司和客户是在承担巨大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这种利益的。如果证券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下跌或投资者操作出现失误,通过信用融入资金的投资者将会遭受超过保证金数额的亏损而不履行还款协议,因此证券公司将存在可能无法追回巨额款项的可能。
除此之外,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是一次考验。作为一项新业务,其推出必然会对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冲击。若证券公司不能对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则可能对证券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完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是战略上要充分重视融资融券业务。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无论是对整个资本市场,还是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经纪业务竞争格局和投资业务、营业收入等都有相当的正面影响,因而,证券公司必须在准确把握其风险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对此业务予以重视。
二是证券公司应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寻求外源性融资扩大自身规模。对于非试点证券公司,由于营业网点相对较少、经纪业务规模小等原因,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并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规划;与此同时,积极实施股份制改造,寻求外部融资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实现首发上市,同时大力拓展经纪业务的规模和质量,搞好综合投融资业务,并据此转变自身的经营模式,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大规模展开创造坚实基础。
加拿大国债种类繁多,既在国内市场发行,又在外国市场发行,即使是在境内发行,投资者也很难划分境内与境外,根据加拿大经济结构状况,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划分标准:
1、按发行主体划分。可分为联邦政府国债,地方政府公共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联邦政府国债是财政部发行的以国家财政收入为担保的债券,称为国家债券;地方政府公共债券是由地方财政部门为了筹集本地区的建设资本而发行的债券,又称为市政债券;政府机构债券是由政府所属机构或公共团体发行,由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券,以上三种类型的债券在加拿大统称为政府债券。
2、按偿还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加拿大把期限1年以内的债券称为短期;期限1-10年的债券称为中期;期限10年以上的债券称为长期、短期政府债券是政府部门为调整当年国库收入季节性波动而发行的,主要以每周91天国库券拍买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暂时性资金不足;而中、长期政府债券是为了解决较长期的财政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主要有定期发行的财政库券和储蓄债券两种。
3、按可否上市划分,又可分为上市债券,不上市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三种。其中可上市债券占绝大多数。在加拿大证券交易市场上流通的政府债券主要有短期国库券,库券和市政债券,一般说来,发行期限长,利率档次高,期限短,利率水平低。上述可上市的债券,经政府推销出去以后,随时可由持有人在公开市场上自由买卖,价格也随市场利率变动,成为资本市场中投资人投机、牟取暴利的工具。不上市的债券主要有两种,即储蓄债券和外币债券。这两种债券虽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只是如果持券人急需要兑换现金,也可以按政府的规定,扣掉一部分利息而领取现款。还有一种属可转换的债券,原则上不能自由买卖,但它可以兑换成其他可上市的债券,从而进入市场买卖,所以它又类似于可上市的债券。
4、按发行地域划分,可分为内债与外债。加拿大在国内发行的本国货币为内债,在境外市场上发行的政府债券为外债,在外债部额中又划分为外国货币公债,加元公债和“欧洲货币单位”债券。由于加拿大国内居民多数为欧洲移民,加之外国在加设立企业和投资占比较大,故此加拿大国债认购十分广泛,债券逐步趋向国际化,严格区别内债与外债相当困难。以1990年的统计,国债未偿还部分总额达3514亿加元,其中外债达2300-2400亿加元之间,这中间相隔1000亿元,是内债还是外债无法估计。
加拿大国债所以采取多种形式,目的是为了适合投资者的各种需要,以便更多地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本,弥补不断扩大的财政需求。战后的变化趋势是长期国债占比下降,短期国债占比上升。这是因为过去发行的长期国债陆续到期,而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增大,无力偿还,只有采取借新债来归还旧债;同时又因为通货膨胀,物价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投资者为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不愿认购长期债券,政府只得大量发行短期债券,缓解财政困难,使得市场上国债的平均到期年限越来越短,发行国债与偿还到期旧债本息更为频繁,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加拿大国债的发行
加拿大国债是联邦政府作为债务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或弥补财政赤字而向公众发行的债券,是一种以国家信用原则为基础的举债行为,表明发行主体(财政部)与承购者(机构与个人)的债权债务关系。加拿大财政决定权在国会,年度财政预算由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提出,经国会审查通过后,授权财政部组织实施。法律规定:财政出现赤字是财政政策上的问题,与银行无关,必须用发行债来弥补,不能向银行透支。由此可见,发行国债是法律允许的。加拿大财政,银行相互独立,但在制定国债政策,组织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中又相互配合,加拿大中央银行积极为联邦财政服务,负责筹划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办理政府债券的发售和还本事宜,以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互助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一)国债发行的具体方式
加拿大发行国债历史较长,发行方式经过多次改革,已由传统的银团包销方式演变为以拍卖方式发行为主。新的发行方式更加市场化,其价格和收益率是购销双方根据市场情况在拍卖过程中决定的,很受投资者的欢迎,使国债的发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极为优势的地位,成为证券发行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流通转让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1、国债拍卖发行。加拿大每周发行国债,主要采取拍卖方式发行,全部拍卖按三个规范化程序进行。具体活动过程是:
(1)分析市场状况,提出拍卖意向。政府制定发行意向受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繁荣程度制约,要使制定的发行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对市场状况,包括财政需求,社会资金供求变化以及市场利率水平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此,加拿大财政和银行都设有专门的经济研究部,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及有关通货膨胀,政府债券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每周财政部长和银行行长都要碰头一次,互通情况,共同商议对策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拍卖发行报价意向,报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国债的种类、新发行的数额、拍卖时间和发行期,并在政府的公开刊物上消息,以示公众。
(2)机构投资者应标及应标申请的送达。应标人在新闻公报后,将政府提出的发行条件与市场状况作出比较,根据借款期限和市场利率变化,分析政府债券的优惠程度和获利的风险损失及可以接受的条件,决定应标某种债券的数额和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联邦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提供应标申请。联邦银行证券部在汇总各地非竞争应标和不同收益率竞争应标总额向财政部报告的同时,还要向财政部提供外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认购的到期国债,系统公开市场帐户认购的情况以及外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认购新发行国债券的情况等,以便财政部准备拍卖日活动的进行。
(3)公布拍卖结果,办理清算交割。财政部在接受全部应标送达资料以后,即可进行正式拍卖。全部非竞争应标按平
均收益率接受,平均收益率为应标竞争收益的加权平均数确定。竞争性拍卖首先满足最低应标收益率,然后依次满足较高收益率的应标者,直到全部拍卖数额完成为止。公开拍卖活动结束后,财政部即在政府报纸上公布本次拍卖结果,并通知每个应标人已经认可的数量,联邦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凭财政部的通知办理款项的划拨和债券移交事项。
加拿大拍卖发行整个活动在一周内完成,具有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巨额资金的特点。其所以能够采取拍卖发行,主要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存在一个庞大的初级交易商网络。初级交易商作为主要竞买人,在拍卖国债时积极参加国债竞买活动,然后再次竞买数额转卖给其他投资人,并在结算日当天或以后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加拿大政府对银行认风国债没有限制,政府发行国债,中央银行往往大量认购,并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买卖政府债券活动,借以调节市场利率和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从而达到实现金融宏观控制目标。
2、承销发行方式。加拿大中、长期国债仍保留着传统的银团承购包销发行方式,其规范化程序为:国债发行主体(财政部)提出债券发行数量、期限、利率,供参加认购国债的证券商进行投资。投资者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对未来市场利率变动的趋势预测,提出可以接受的价格。经过双方协商,筹资者和投资者都能找到满意的发行条件,其投标价格可能低于债券面值,也可能高于债券面值,称为折价和落价发行。在此基础上签订承销合约,并按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加拿大财政库券,市政债券多采取承销法,具体方式分为全额承销和余额承销,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到期必须按规定划款。实行这种方式,发行主体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发行费用,但在短期内可以筹措大额的长期资金。包销证券商虽然可以赚取手续费和承购与包销之间的差价,但也要承担市场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性损失。
3、直接发行方式。加拿大不可转让债券,如储蓄债券,投资性公债和对外发行债券采用直接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不需借助证券发行的中介机构代为推销,而是直接向特定的投资者销售国债券。一般采取个别与发行者关系密切的机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不公开对其他投资者出售,也不进入市场流通。如储蓄债券通过官方发行机构以及一些金融机构的柜台直接销售,每年从11月1日到6日发行一次,规定数量,售完为止。目前加拿大销售机构十分广泛,购买者极为方便。在这些机构有储蓄帐户的,还可以通过通讯的方式购买债券。储蓄债券分为实物券和无实物券两种。无实物券购买者可在免费提供的帐户服务系统中保有储蓄债券帐户。实物券为记名债券,购买者丢失或损毁债券,可以重新补发,不损失利息收入,储蓄债券可以随时兑付。又如投资性债券,主要是吸引公共机构见效,发行的对象由政府管理的各种信托基金组织认购,任务直接分配,到期偿还本息。
(二)国债发行条件的选择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筹资成果是国债发行的最终目的。鉴于国债发行涉及诸多问题,因此国债发行条件的选择尤为重要。研究加拿大国债发行的全过程,其条件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数额的确定。国债发行数额一般说来是发行者根据对资金的需求情况而提出的。加拿大国债发行数额主要由三个方面的需要组成:一是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情况对资金的需要量;二是偿还到期国债本息与财政的支付差额;三是经济发展速度对国家资金投入的需求量。但国债的需求量又受市场可以提供的资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因此,加拿大确定发行数量要分析发行时的市场资金供求,市场利率水平以及财政负债的承受能力等,既保证确定的债券数量能如期发行,又不要因为过高的国债价格影响市场利率的波动,加重国家和企业的负担。
2、国债利率的确定。利率水平是筹资者与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从筹资者来讲,降低利率可以减少筹资成本;从投资者来讲,提高利率可以增加投资收益率。如何统一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加拿大国债利率的选择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1)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准。原则上国债票面利率按金融市场的利率决定,利率定得过低,在市场上难以发行,如果订得过高,则增加国家负担,而且还可引起市场利率的上升。
(2)与其他债券利率比较。国债是国家发行的,以国家财政收入担保,具有安全、无风险的特点,加拿大决定国债利率一般是高于同期储蓄低于公司债券。
(3)社会资金提供的程度。加拿大金融体系发达,国际投资广泛,市场资金充裕,国债利率水平一般较低,而变动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国家资金需求量的变化。
3、国债价格的确定。加拿大国债发行通常先决定年限和票面利率,然后根据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水平进行微调,最后决定实际的发行价格。由此导致国债发行多采取折价发行和落价发行。
在债券的名义利率高于实际利率的情况下,潜在投资者乐于购买,因为这时的发行者必然会以高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出售,发行价格超过债券面值的部分可冲抵按高于实际利率支付利息的部分损失。在债券的名义利率低利实际利率的情况下,潜在的投资者必不愿认购,这时的债券发行者只能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出售,发行价格低于债券面值的部分补偿投资者可能遭受的损失。加拿大发行价格按照两种方法定价,目的在于平衡票面利率与债券认购者收购率之间的差距。但采取浮动利率的债券均不使用上述发行方法,而是按票面价格发行,称其为平价发行。
(三)发达的国债发行市场
从联邦政府机构内部到居民个人,从国内证券市场到国际市场,筹措债券款项的来源和渠道十分广泛,目前销售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
1、加拿大联邦政府机构和信托基金帐户历来是国债的重要销售对象。利用政府支出过程中暂时形成的存留资金购买短期国债,政府管理的信托基金组织,拥有大量预算内专项基金,多年来均有结余,因而需要在联邦政府债券上进行投资。上述两种对象构成了短期国库券和投资性债券的来源。
2、联邦中央银行既财政部发行国债和支付利息,又直接承购国债,并运用手中持有的国债经营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买卖活动。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具有通货膨胀性质,但加拿大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公开市场的业务操作起到金金融调控的作用。当它在市场上收购国债时,意味着对市场的货币投放,相反若在市场上抛售国债时,则意味着货币的回笼。联邦中央银行利用国债买卖调节货币政策,手中必须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因此,加拿大中央银行也是国债券的的销售对象。
3、私人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历来是国债的最大买主,它们持有的国债约占政府债券的30%左右。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证券无风险,可以增加盈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债向中央银行取得贴现。一般说,在经济发展时期,商业银行持有国债下降,在经济衰退时期,国债持有比例上升。非商业银行来源包括个人、保险公司、信托和抵押公司、信贷联盟、大众仓库、其他公司、州和地方政府,国外和国际投资者等均是国债的买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销售网络,使国债易于销售。
总之,加拿大庞大的金融市场,为国债的发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既为投资人的资本投资开辟了出路,又为借款人提供了筹资来源,并随着经济、金融国际化的迅速发展,筹资的渠道更为广泛。可以说国债发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又为国债的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发行环境。
加拿大国债的流通转让
加拿大国债发行的市场化,为国债顺利进入二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在长期的发行过程中,认识到国债的生命力在于流通,只有流通领域的发展,才能促进发行市场的繁荣。因此,加拿大政府十分注意对流通市场的培育,一是在制定发行条件时,明确规定证券发行结束后,即可上市流通,适应投资者资本投入和资本退出的需要;二是政府加大不同品种证券的上市量,为流通市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工具;三是从调节经济的职能出发,制定证券法规,强化对证券交易行为的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流通市场的功能,推动经济朝着持续、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一)政府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受美国和英国经济发展模工的影响,加拿大政府证券流通市场形成较早,国债流通转让形成的直接动因是加国债的市场性,国债的大量发行需要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资本多余和资本短缺也需要有市场相互融通,因此,政府证券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国债发行的过程中,加拿大早就具备了形成政府证券市场的三大要素。其一是加拿大金融市场形成较早,市场上资金借贷活动十分活路,为政府证券的自由让度提供了活动的天地;其二是加拿大发行国债的历史较长,政府证券品种齐全,期限结构多样,巨额的国债存量为投资者选择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债券;其三是国债的发行中造就了一批专门从事经营国债业务的证券商。以上便是政府证券形成的客观因素。
加拿大国债流通市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早期的交易市场出现于30年代,直到直次大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初期,市场的参入者只有注册银行和中央银行,并且交易对象也只有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1953年,在加拿大银行的倡导下,各注册银行和大型证券投资机构开始通力合作,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证券市场。首先,政府大大增加了国库券和短期债券的发行量。其次,加拿大银行和少数几个专门经营政府短期债券的证券投资商,以“回购协议”方式提供最终贷款,鼓励持有大量国库券和各种政府债券的机构扩大市场交易量。同时各注册银行也于1954年开始为证券投资商提供贷款,鼓励它们买卖政府证券。50年代末期,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加入,进一步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业务领域,并在证券市场上与注册银行展开激烈竞争。到70年代,随着大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加拿大银行业,它们在加拿大证券市场上发行短期金融债券,经营企业信贷,到80年代初也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从上述发展过程看,加拿大国债流通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步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债流通转让市场。
(二)政府证券的交易制度
加拿大政府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已发行的并被投资者认购,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市场。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的二级市场是由交易所控制的,但证券交易所本身不买卖证券,只是为投资人买卖证券提供一个集中交易的场所。
加拿大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由银行、证券公司、投资信托机构及各类公(民)营公司等投资入股建成,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法人团体,其职责根据行政授权,负责交易所的自我管理和组织日常交易活动。从加拿大六个证券交易所的情况看,政府证券交易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证券交易所的空间设置。
加拿大证券交易均设立固定的交易所,其空间设置主要取决于上市证券的种类,数量和交易量。以加拿大最大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为例,建有3万平方英尺的交易厅,交易厅按债券、股票和交易方式分设9个交易站,每个交易站又分成若干交易台。为方便交易,各证券交易所对交易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交易时间为9:30至16:00,政府债券和国库券期货为9:00至15:15,35种股票指数期货为9:15至16:15,300种股票指数期货为9:30到16:15,35种股票指数期权为9:30至16:15,美元期货为8:30至16:00,每天第一笔交易称开盘,最后一笔交易为收盘。
2、交易程序。
(1)联系证券经纪人。由于投资人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买卖证券,因此投资者进行交易的第一步是寻找一个信用可靠并能提供有效服务的证券经纪人。经纪人的职责是以最有利的成交价格为客户买卖证券,并为客户提供有关服务。
(2)开立资金与证券帐户。选择好经纪人后,证券投资买卖人即向经纪人办理名册登记,并在经纪人处开立资金专户和证券专户。名册登记分个人名册登记和法人名册登记:个人名册登记应载明登记日期,姓名,证件号码,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并留存印鉴。法人名册登记应提供法人证明,并注明法人代表人及证券交易执行人的姓名,性别,留有法人代表授权证券交易执行人的书面授权书。
(3)委托及委托的执行。开立帐户后,投资人通过电话,电报,传真,信函或当面委托发出委托指令,通知委托买卖证券的名称,交易的种类,买卖数量,出价方式及价格幅度等,证券商受理委托后,立即通知驻场交易员,在委托有效期限内,按客户委托的要求,买入和卖出证券,并将委托执行的结果由证券商通知委托人。
(4)证券买卖的交割及过户。证券交易结束后,即办理买卖协议的交割。加拿大的交割时间规定在成交后五日内进行,即买入证券付出现金取得证券,卖出证券收入现金交出证券。证券交割后,对记名证券还应到发行公司办理过户手续,因为只有办理完过户手续,证券的新持有者才能取得享受股东,红利,债券本息的权利,至此,整个交易活动全部结束。
3、交易方式。
加拿大证券交易方式多样,主要有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四种,期货合约与期权交易是70年展起来的新型交易方式。从国债交易情况看,主要是采取现货交易和期货合约两种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方式。现货交易又称现金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即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从理论上说,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券,钱货两清。但在实际中由于交易数额大等技术上的原因,具体交割往往有一个过程,各国的交割时间不尽相同,加拿大规定五日内交割完毕。
(2)期货合约交易方式。加拿大国债期货市场分为国库券期货,中、长期财政部债券期货,地方市政债券期货和政府机构债券期化。此种交易方式是协约双方同意在约定的期限内,按商定的买卖条件(包括在价格,交割地点和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国债的一种流通转让方式。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合约的交易单位,交割日期,交割地点均在协议上明确规定。交易双方须具体协商的是交易时的价格,并将商定的买卖价格列入合约的各项条款内,双方不得违约。
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各自跟专门的清算公司结算。清算公司是所有期货买者的卖者和所有卖者的买者,因此交易双方无须担心对方毁约。
期货方式的买者或卖者可在交割日之前采取对冲交易,只清算差额,而无须每笔单过进行交割,既省事又比较灵活,故此很受投资者欢迎。
期货合约交易具有收益性和风险性,投资者凭借自己对业务的自信和正确判断,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但也要承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这种交易本身就存在投机性与风险。
(三)政府证券交易的管理
加拿大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之间实行分权制,关于证券管理的立法分属各省制订。加拿大第一部“现代”法典是安大略省1966年的《证券法》,以后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各省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证券方面的法典和惯例。鉴于交易中大量欺诈行为的涌现,人们对原定的《证券法》进行了系统的修改,从而产生了1978年的新法,并于1979年9月15日生效。根据新的《证券法》规定,各省证券交易管理由行政机构,证券委员会负责一般性规定,财政部负责国债交易方面的规定,中央银行负责初级交易商的资格审查,管理公开市场业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协会根据政府授权进行证券交易活动的自律性管理,整个管理制度的判定与实施由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构成了加拿大完整的国债交易管理体系。
1、政府专门机构的一般性管理。其管理程度,以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及其主任的权力和职责为例,主要有制定并调整有关金融市场活动的管理政策、制度和办法;授理与审批证券商及证券交易所的注册登记,履行对发行和上市证券的披露和持续披露的控制权;管理全省范围内的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查处各种不法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实现其管理职能。
2、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的协同管理。加拿大国债交易规则由财政部制定,但具体交易的操作由中央银行进行。财政部既是发行者,又在市场上收购国债,同时参预流通市场的管理。中央银行作为国债发行的组织者,本身也参预认购,并通过公开市场国债的交易实现货币政策,间接参预管理。所以形成财政与银行的协同管理,是加拿大财政与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虽然财政与银行相互独立,但管理经济、发展融资市场相互是一致的。
3、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协会的自律管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协会是公司性质,分别由各股东成员和经纪人组成,其自律管理根据政府授权,负责日常的交易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从总体上看,加拿大证券交易市场管理比较严格,整个活动处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其管理与自我管理按法律的条款进行。
加拿大国债的还本付息
国家发行的债券,到期是要偿还的。加拿大国债偿还作为一种制度,通常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即按预先规定的偿还条件,包括偿还期限,利息率,计息方法和偿还方式,办理债务的清偿。加拿大国债偿还政策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使国债在长期的发行中保持了较高的信誉,为政府的筹资和投资者选择投资渠道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进而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
(一)国债偿还政策
国债偿还政策是国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执行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今后的长期发行。正如此,加拿大采取强制性政策偿还到期国债,即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也不采取违约推迟偿还的作法。这一政策的连续性,使国债在投资者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形象。既促进了国债的长期发行,又为投资者选择无风险的债券投资扩宽了渠道。从加拿大多年的偿还政策情况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的偿债能力,确定发债的规模。发行国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增加国家对经济的投入,进而达到控制通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债发行越多越好。因为国债不同行税收,到期是要归还的,而且还要加付利息。过重的债务负担也会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加拿大国债发行规模由总统行政预算局提出,但要报经国会批准,预算一经通过,政府不得随意突破,而且根据财政法规定,国家预算和政府发债上限都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每年的增减变化都要与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的收入增长相适应,以避免过重的债务支出带来财政偿债压力。
2、合理配置不同期限结构的债券,使国债平均偿还年限保持相对的稳定。加拿大国债偿还期限的确定,服从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当经济处在发展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多发行中长期债券,以配合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压缩财政赤字,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当经济处于萧条,总需求不足时,则发行短期国债,增加资本的流动性,以配合财政实施扩张政策,促进社会投资满足有效需求。但不论经济情况如何,期限的确定都要注意合理配置,使国债的平均到期年限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债券集中到期出现的偿债压力。
3、建立偿债基金制度,直接偿还债务。加拿大财政预算每年拨出专款,专门用于偿还国债,爱过直接购买和兑付的方式,减少政府的债务,直到全部债务清偿为止。建立偿债制度,是政府落实强制性偿还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是政府因为债务积累过多,怕到期无力偿还而影响政府信誉而设立的。它的设立还有助于促进发行,减少筹资成本的作用。因此,政府预算每年都编制债务支出计划。
(二)国债的偿还方式
加拿大政府依约偿还到期债务,根据发行时的不同条件,采取不同方式,主要分为期满偿还和期中偿还两种类型,期满偿还是指债券所规定的到期日偿还;期中偿还是指在债券未到期前的偿还。期中偿还按具体方式划分,又可分为定期偿还,选择偿还和买入注销三种,其主要偿还方式如下:
1、市场买销法。加拿大买入注销是财政部或政府发行机构从市场上赎回所发行债券的全部或一部分,以注销其债务。这种方式一般是发行者利用手中剩余资金,在市场价格低于或等于国债票面价格时采用,当然也不排除在特殊条件下用高于国债票面价格购买。加拿大实行这种方法历史较长,至今仍然是一种主要方式,其原因是这种形式比较灵活,有利于减少筹资成本,稳定国债的市场价格,保护投资者的收益和国债信誉。
关键词:私募基金 信息披露 资金运作 金融衍生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18-0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资金力量群雄并起,私募基金也开始崭露头角,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资金力量,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产物。然而就是这样一股已具有相当规模,且市场影响力巨大的资金力量却缺少健全的法律规范来促其成长,再加上法律界定的不明晰,使一直呼吁阳光化的私募基金依然笼罩着一层纱。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对我国的私募基金规范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对私募基金的规范发展提出建议。
一、规范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必要性
私募基金在我国萌芽只有短短10余年的时间,虽然早期屡屡受挫,但依然在夹缝中艰难地存活了下来,在资本市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相关制度尚不完善,私募基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只有通过适当的规范引导其合理发展,才能扬长避短,使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优化以适应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
1.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是私募基金有效投融资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民间财富迅速积累。目前我国民间富豪的迅速增加已引起世界私人银行业的普遍关注。私募基金投资具有自由度高,资金调度灵活,以及成本较低、运作机制灵活、监管宽松、保密性强等特点,还有其独有的运作方式都符合部分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特定投资者偏好。再加上目前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民营企业面临经营窘境。起早贪黑,苦苦经营一年,利润最多10%,而找准一个私募投资项目,动则有数倍利润。于是,这些传统民营企业的接班人纷纷借助父辈们积攒下来的第一桶金,在资本市场上展开腾挪术。然而,在不透明的交易制度下,一些不合格的资金管理人容易为了一己私欲,损失投资人的利益,使投资人无法达到投资的目的;而由于资金操作者出于逐利的目的而采取的非法操作,也使资金无法充分流向需要融资的项目,从而无法实现私募基金有效投融资的目标。
2.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是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功能的基本前提。由鲶鱼效应的管理原理可以知道,随着私募基金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引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刺激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其他传统资金,使传统资金彻底摒弃其优越感和依赖性,加快从理念转换、制度架构、经营管理到运作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步伐,加速我国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鲶鱼效应是发展私募基金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之一。然而私募力量亦正亦邪,若放任自流或发展不当,则容易误入歧途;若抑制其发展,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市场得不到发展,只会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私募基金在此作为鲶鱼型资金,由于其特殊性,只有以合适的相关法规规范其发展,引其走向正道,才可以有效地活跃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因此,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是其发挥资本结构优化功能的基本前提。
3.规范发展私募基金,为防范和控制私募投资风险提供制度保障。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后遗症不断,对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而其中一个原因――监管的缺失,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近年来随着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张而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逐渐增多,私募基金高杠杆并购的潜在系统风险累积、私募股权基金巨量交易信息不透明,损害小股东利益,积累道德风险、大规模并购带来的市场垄断等问题,都会加大私募投资风险演变为社会风险的可能性,只有不断健全和规范私募投资制度才能保证将私募风险掌握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
二、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成因
1.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现状。我国的私募基金完全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拉动下自发成长起来的,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一种躲躲闪闪的生存状态中,长期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活跃的私募投资市场之一。2010年以来,内地私募基金出现爆炸性增长,根据内地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3月31日,运行满3个月的私募基金共665只,按月增加86只。其中,运行满一年的有413只,占总体私募基金的62%;运行满两年的有210只,占总体约32%。市场规模已接近1000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有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民营企业资金、国有企业资金、个人资金等。
目前CPI急速猛增,银行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一路走高,在银根紧缩的经济大环境下,贷款大量减少,企业通过信贷融资的传统途径基本被卡死,而现金作为企业生存的命脉,一旦断裂就会导致我国无数企业陷入困境。上述提及民营经营困难,导致大量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的民间资金比例大幅上升,在这种背景下,直接融资易于间接融资。而事实证明私募基金在中国发展的这几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间资本的利用率,提高了直接融资的比例,降低了实体经济运行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在如今货币紧缩的政策背景下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从某些方面来说缓解了我国目前的信贷压力,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改变我国企业传统融资习惯的一种机遇,改善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长年不协调的格局,而这次货币紧缩政策则为私募基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随着2010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11年4月29日,沪深两市公布的2100多家上市公司年报中,有293家上市公司出现阳光私募的身影,其中主板155家,中小板103家,创业板35家,分别占52.90%、35.15%和11.95%。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的资金用途在上市公司中主要倾向于主板和中小板企业。从私募布局的行业看,制造业、电子、化工、金属类、医药、服装纺织和食品零售成为私募重点布局领域,分别占所有私募重仓股的22.87%、9.9%、9.22%、9.56%、7.51%、6.14%和5.8%。
私募基金发展至今,虽然没有专门的法律,但也并非无法可依,比如《公司法》为设置公司型私募基金提供了基础,《合伙企业法》为合伙型私募基金奠定了法律基础,还有《证券法》、《信托法》等。2009年银监会再次修订了《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投资者人数不受限制的人数里增加了单笔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降低了对投资者的限制。另外,2009年12月实施了新修改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前款所称投资者包括中国公民、中国法人、中国合伙企业及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投资者。”此次《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修改突破了私募无法开户的限制。
2.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有关私募基金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够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行方式规定的不明确。我国法律规定,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但对何为“公开劝诱”、“变相公开”未予解释,非公开的定义模糊不清,容易造成发行者在发行私募时采取了过度宣传的方式。
(2)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严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内相关法律规定,定向发行债券的,其持续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应当在募集说明书中约定,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定向发行债券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但是此项规定过于简单,没有具体的程序规定信息通过何种方式披露,以及对披露的内容及时间没有详细规定,为一些内部人士的非法行为提供了操作空间。
(3)资金运作的隐蔽性易使其被用于非法用途。虽然资金的运作是私募基金的商业秘密,但私募基金有可能将资金运用于一些非法的用途上,如股票的做庄行为以及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炒团”,以此来挟持市场价格,获取非法利益。2009年6月份,国贸盛乾被查,成为我国首宗阳光私募被查案,曝出了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互相存在商业利益,缺乏必要的牵制,而交银国信在风险和利益面前选择了后者,因此在国贸盛乾通过“尾盘拉抬股价,盘中频繁挂单撤单”的操作手法来操纵股价的时候,交银国信会持纵容态度。这种炒作行为扰乱了市场价格的有序发展,破坏了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引起市场价格的猛增猛降的大幅波动,造成社会恐慌。而近两年大蒜、绿豆、姜、蔬菜等价格的大幅波动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失也是有目共睹的。
(4)过高的财务杠杆将危机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私募基金的投资具有高杠杆性,它可以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而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段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对冲基金投资的证券资产具有高流动性,一个本金只有1亿元的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贷到高达几十亿元的资金。因此,如果对冲基金操作不当就会面临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会危及银行业。从私募基金本身的投资对象来看,其风险和收益都较低,但私募基金一旦使用了杠杆手段来进行融资,在增加了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市场风险。
3.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的成因。通过上述问题的陈述,可以看出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缺陷,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整体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很不成熟,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后海外成熟市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而投资者都具有趋利性,海外成熟市场的一些先进投资方式在国内的制度外渐渐产生、萌芽、发展、壮大,最后大势所趋,而法律政策的出台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导致私募基金在法律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给一些唯利是图的资金操作者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尽快健全我国私募基金的法律体系,以保证我国私募基金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
三、规范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建议
私募基金的法律制度设计应以稳定市场秩序为前提,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核心,以适应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及强化金融监管的需要为目的,同时要本着不限制其优势发挥的原则。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进一步明确发行标准要求。我国法律规定,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但鉴于我国法律对何为“公开劝诱”、“变相公开”未予解释,非公开的定义存在概念模糊,容易造成发行者在发行私募时采取了过度宣传的方式,因此对于私募基金发行方式的立法可以采用排除法,即明确规定哪些广告和宣传手段属于公开劝诱、变相公开。具体做法:首先对不得采用公开方式募集的主体进行规定,主要指私募基金发行人及其人;其次,通过排除法规定不得使用的广告和宣传手段,主要包括任何广告或招揽形式以及各种会议与研讨会;最后,投资者只能通过获得的“投资可靠消息”或直接以私募基金发行人或管理人的形式加入。
2.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对于投资者来说意义重大。私募基金虽然没有义务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不对社会公开信息与投资组合,但是有向投资者和有关部门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的责任。为保证不削弱私募基金保密性、灵活性、低成本等优势,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不必向公募那么严格。对于投资者可以根据其类型加以区分。对于机构投资者,或者关联关系的公司的董事、经理以及监事而言,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人力资源,此类私募的对象不需做出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在投资者提出信息披露要求时,必须给予信息披露。对于与发行人具有密切关系及打算长期持有发行人证券的法人及拥有一定资产数量的自然人,虽然他们与基金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有一定的联系,可获取一定的信息,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对称,获得的消息未必全面或者准确,对于此类投资者需要做出强制性规定,应当主动地信息披露,保证其有足够的渠道可以获取投资信息。至于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当包括:投资盈利模式以及预期的投资收益;发行人或者基金管理人对于基金所进行的管理模式;投资者投资基金要面对的风险;投资者的退出机制等等。而证监会和证交所等相关监管部门则应当随时监控私募基金的一些大额交易,建立交易预警机制。
3.对私募基金的资金运作进行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在不破坏其保密性的前提下,对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与去向进行随时的跟踪和监督,保证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与去向以及运作的合法性,对于非法操作要及时制止和查处,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从重处理。另外,对基金管理人的资格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只有保证基金管理人的质量,才能保证资金运作的质量。而对于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则要求其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应对监督和跟踪所获取的内容进行保密,以保证经济市场的有序进行。
4.降低财务杠杆,发展相应金融衍生工具。监管部门应当限制私募基金操作者对财务杠杆的使用,而银行在对私募基金发放信贷的时候则应该严格审核其自有资本的比例及流动性。另外,鉴于我国私募经常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的操作手段,以及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不成熟,我国在规范私募基金发展的同时,有必要相应的规范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从监管的视角浅析我国的私募基金[N].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4)
2.王潇潇.关于私募基金监管的一些思考[N].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8)
3.耿志民.中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研究[J].上海金融,2006(3)
4.林淘沙.加强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的立法建议[N].发展研究,2008(8)
5.毛小云.境外私募基金的规范框架及对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的启示[J].海南金融,2007(9)
6.邱吉,王瑛.浅析私募基金的法律性质[N].法制与社会,2010-3(中)
7.杨锐.试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N].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4)
8.林一叶,冯会会.试论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企业文化,2010(2)
9.李云捷.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的构建与完善[J].西南金融,2008(7)
10.章俊.我国私募基金监管问题探究[J].决策与信息,2008(8)
听听女人之间的谈话吧,你会立刻有答案。
“你买基金了吗?”
“你玩股票了吗?”
“你炒外汇了吗?”……
没错,投资理财已经成为时下女人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如果你现在还没玩过股票、买过基金,你不仅在朋友聚会时没有谈资,而且大大落伍了。越来越多的女人们放弃了“只储蓄”的理财模式,开始认识“基金”、“股票”、“保险”、“黄金”、“外汇”、“期货”、“权证”……个人理财市场已显现了新理财时代的耀眼光芒,女人们的理财热情也得到空前激发。战斗在理财投资“钱”线的女人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赚取最大利益,成了了个人经济生活中新的时尚风标。
小资料:
有调查显示:女性理财投资更出色。全美投资者团体协会所做的统计表明,纯由女性组成的股票投资俱乐部,年平均收益达21.3%,纯由男性组成的股票投资俱乐部,年平均收益率只有15%。这和女性们的耐性、不易激动的性格相关,她们买定某种股票后,即使市值下落,也较不急于脱手。
“新财女”1
迷迷糊糊跟风炒股
张子璇 28岁 公司前台
先申明,我完全是个“股盲”,对于股市术语,我一窍不通。我炒股完全是跟风,因为我们家亲戚都是“股民”,每次聚会,大家的话题不约而同说的都是股票――赚了、赔了、发现了哪个好股……在大家的怂恿下,加上这么强大的“专家后盾”,我迷迷糊糊就跟着他们买起了股票。
可自从买了股票之后,我的心就开始悬着了。前几天我的股票连续涨了几个板,我都要乐疯了,可没几天又跌停了,我的嘴还没合上呢,就僵了。那些账户上的数字,起起伏伏,让你感觉到那只是游戏,而不是实实在在的钱。唉,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专家提示:
许多置身于金融投资领域的人,对于金融产品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好多人连基本概念都没弄懂就匆忙入市,这就为家庭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也违背了理财的基本原则。
很多新入市的投资者缺少证券投资经验,投资理念不成熟,没有经历市场的大幅下跌,风险意识淡薄,且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其往往只看到炒股赚钱,甚至误以为投资股市是致富捷径,缺乏价值投资理念,不懂得或忽视炒股可能赔钱的风险。一旦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很容易出现恐慌性抛售,有可能面临较大的财产损失。
投资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一旦遭遇金融危机,股价狂跌、资金被套,而银行还有房贷、车贷等着你去还,怎么办?听听“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投资法则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以上两条。
纸上富贵是股海最佳名词,指数上涨别太高兴,购物、请吃饭、大肆消费,但一眨眼又是黄粱一梦,已用出去的钱追不回。因此,指数涨别骄傲,指数掉别悲哀,高点卖了才是赚,低点不卖不算亏,别让虚幻数字扰乱己心。
“新财女”2
岁末理财盘点让我偷着乐
江明慧导游32岁
岁末,我抽出时间盘点家中的“金库”,银行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基金、分红保险……不盘不知道,这一盘还真带来了惊喜―――我家的金融资产在这一年中竟然升值了将近一半:而人民币理财产品、分红保险带来不错的收益。
投资让女人证明自己的价值,也许投资理财的快乐就是这样的,完全的一种自我陶醉。看着账户的数字“噌噌”地长,暗唱着网上那个流行歌――“我赚钱啦,赚钱啦……”
这种投资赚钱,就像在拿别人的“捐款”,花着一点也不心疼。对于那些觊觎已久的名牌香水、包包也都是用私房钱毫不心疼地“招”回来。我还把逢年过节孝敬妈妈的红包转入基金账户帮她投资,为妈妈打造一个安心无虑的退休人生。
专家提示:
在如今的全民理财时代,理财固然重要,但是投资更应减少盲目性,让理性投资取机成为理财主流。理财应让生活更加从容优雅,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股市应该体现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国内的股市也正趋于成熟,人民币升值,股权分置改革结束等等都是宏观支持市场看好的因素,好的上市公司开始回归A股市场正在逐渐地给予投资者更多的回报。基金仍然会是2008年投资理财的重要品种,但是也拉开了机构搏弈的序幕,一些整体实力不足,管理不够规范,团队不够优秀的基金公司会相继被震荡出局,因此在购买基金的时候一定考虑两点:一要做品牌基金,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较强;二要做经历过熊市的基金。没有经历熊市和牛市两个阶段的基金公司难以看出其品质,因为牛市中股市的大幅上涨带给基金的收益率可能掩盖基金本身选股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有一点很关键的提示:不要听小道消息,不要贪便宜,净值高低不是关键,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才是投资者要重点关注的,只要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里,看好一只背景不错的基金,一路买进长期持有,最终会有不错的回报的。
“新财女”3
学会理财就相当于为自己加份工资
乔欣欣记者35岁
应该说,老公是我投资理财上的师傅。我“出师”了,就把师傅给甩了。我和先生都炒股,但是我们用不同的账户。
我发现炒股就像“双升”纸牌游戏,如果夫妻是一班儿的,免不了因为意见分歧而吵架。我俩就常常因为选股、什么时机买股、卖股而意见不一致,也因此很影响感情。后来,我俩想出了一个办法,股票的公共账户A账户他来管,从A账户中转移10万再设立一个B账户我来管。因为是我的个人账户,我不时地把自己的私房钱注入,也不时用这个账户来支配自己的消费,享受着理财投资的绝对控制权。
在关注投资理财的日子里,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基金收益上带来的刺激,更多的是它给我带来的全新知识。我的生活不再是逛街、看电视、闲聊,投资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
专家提示:
理财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为自己的生活做长期规划和保障的态度。不管月入多少都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因为理财的真正目的是更加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在财务自由的保障下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开始理财比如何理财更加重要,而且是越早开始越好。“等待的时间越长,拥有的时间越短。”理财的核心概念就是“时间价值”,投资要选择适当的市场时机,而理财规划确要从你有此想法开始。越早进行规划,离你要实现的目标越近,心理和物质的准备以及技术层面的操作越从容,货币的时间价值越凸显。但这并不等于说在此之前不要做充分的准备,至少你需要:
1.明确并量化你的需求。仅仅想像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或“过上富裕自由的生活”这种概念化的需求只是理想,不是目标,我们需要将你人生中的短、中、长期目标变成可计算、可衡量的数据,才能使你的规划具有可执行性。
2. 掌握投资的相关风险及所对应的收益。仅仅关注收益是不够的,因为有时它不由你来控制,对收益相应的风险一定要客观地估计,永远不要期望零风险、高收益,在投资之前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新财女”4
第一笔意外之财
宋雨荣教师50岁
基金,这个我不曾有过任何接触的字眼,在2007年闯入了我的生活。我和丈夫都不是喜欢冒险的人,每个月按时存一笔钱到银行,虽然利息少得可怜,但从未想过投资理财。
我家的一个亲戚在银行上班,有一次我去存款,她建议我买点基金。当时我很犹豫,也没有听从她的建议。没想到过了大半年,我在银行又遇到她,她告诉我她上次给我推荐的新基金从起初的1元已经涨到1.9元了。她依然建议我买点基金长期投资,需要钱的时候还可以赎回。于是,在她的建议下,我拉着老公战战兢兢地买下了我的第一只基金――中邮核心优选。刚买回来,就遇到大跌,老公和我还暗自后悔,早知道还不如存银行多少还有一些利息。
再后来,我俩都很少看基金信息了,那天,那个银行的亲戚打来电话,告诉我们的基金分红了。我俩到了银行一查询,果然――我们的基金近期一直在慢慢往上爬,而且还分了3000块钱的红利。拿着赚来的意外之财,我非常高兴,这可是有生以来的第一笔投资收益啊。 渐渐地,我们对投资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已不甘心把赎回的资金放在银行里赚取那点可怜的利息。我们先后又认购了几个基金,期待2008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专家提示:
由于现在CPI涨幅高过了银行利率,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是非常不合算的,可能再取出来的时候已经买不到今天能买的东西了。理财的最低目标就是抵消通胀率,至少让钱不贬值。不懂理财的人永远也跑不赢懂得理财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启全民的理财头脑是非常必要的。
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后,有效把握资金进退时机和数量非常重要。很多人入市后,就一刻不停地关注所买股票的行情,稍有波动就坐立不安。实际上股票、基金价值回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当你对所买理财产品有了足够信心,尤其是一些行业具有广阔前景、良好业绩增长纪录、处于行业龙头位置的企业股票,切忌频繁地进行短线交易,那样做只会给券商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投入资产的比例也同样重要。“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进行基金、股票这些相对风险较高的投资同时,还应将适当比例的资产投入到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或黄金投资等收益比较稳定的项目。坚持是最重要的原则。
小提示:
需要提醒的是:那些在一段时间就要将投入资金变现,如用于购房、子女教育等的人最好不要将钱用在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上,而有人企图通过信用卡透支来获得资金炒股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不但容易血本无归,还很可能债台高筑。
“新财女”5
精致生活=理财+技巧
赵皖贞 30岁 公司职员
很多人都发现,我现在“出手”很大方,这都是缘于我“投资理财”的功劳。理财是现代女性拥有亮丽人生所必需的技能。
我理财很早,大学毕业就开始了。那时候工资不高,但是也被我有计划地支配着。我把工资分为三份,一份孝敬父母,一份存入银行,另一份用于自己的日常花销。存入银行的数目不多,但日久天长,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我拿着这些钱,投资做了股票和基金。也算我运气好,去年一年,我的投资回报率一路疯涨到300%。
我所有的理财投资都强调适度原则,绝对不会因为理财万一造成的损失而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我的生活资产和投资资金是严格分开的,即便银行提供银证通等理财业务,我也不把两种不同用途的资金放在一张银行卡上。一般一张卡上留足2万元钱作为家庭应急的备用金;另办一张专用作“投资”的卡。
理财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所以没有必要为了省钱而让自己过上困苦的生活,否则不是本末倒置了嘛。节约和抠门是有本质区别的,该花的钱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就应该一毛不拔,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或者可悲的虚荣心而花费自己辛苦赚来的钱。
专家提示:
想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不仅要懂得赚钱,还要懂得理财。金钱如同人一样有“好恶”,你善待它,它就会留下来,好好照顾你。
摒弃保守:据调查,女性最常使用的投资工具是储蓄和保险。从这样的投资习性可以看出女性注重资金的安全感,不过通货膨胀却可以随时将你的利息吃掉。
建立信心:女人大多对数字分析缺乏兴趣,对理财心存恐惧。其实身为e世纪的女性,只要肯多花一些心思,建立在理财上的信心,你会表现得比男人更好。理财是种“马拉松式”的投资活动,应看重长期回报。
理性当家:不少女人最钟情去商场血拼购物,刷卡刷到手软。回到家,望着那快要挤爆的衣橱,才发现信用卡早已透支。
相关链接
理财对阵减肥
女人对财富的管理和对自己体重的管理有异曲同工之效――如果要成功达成目的,一定要有“持续性”、“纪律性”!减肥的时候,无论是采取“节食”、“运动”等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续不断地维持运动或节食的习惯,否则很容易又胖回来;理财投资也需要长期付出,如果只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追随股市涨涨跌跌,杀进杀出,成效恐怕很难彰显。
结束语:
脑袋决定你的口袋,口袋里的自由,决定你一生的幸福,也决定你脸上的笑容,更决定你的光鲜。
《女人要有钱》的作者茱蒂・瑞斯尼克在书中也一再为女人洗脑:“女人要青春,要美丽,要遇见好男人,更要有钱才会幸福。女人从来不替自己的未来生活做打算是很危险的事!”
其实,迈出理财第一步的困惑和迟疑就是放下对复杂数据的恐惧,越早踏上投资理财的阶梯、越在年轻时开始充实这方面的常识,越能更游刃有余地保证自己未来的安全、独立、价值和梦想,把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于自己的手中。懂得理财和懂得保养一样,是女人一生都要面对和学习的一门功课。
美丽的女人懂得投资美丽的外在,聪明的女人懂得投资内在,要做到内外兼顾,并非奢望,不妨在新年之初快快来增进一下比EQ、IQ更实际的理财智商吧。但愿每一位女士在新的一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富矿”,成为充满钱途的“高钞财女”。
相关链接:
《我爱钱》:让钱奔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