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7 08:2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务风险指标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产生很多的风险。其中税务风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税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税务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保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采用合法、合规的税收手段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企业的税务风险,合理地规避税务风险。本文主要针对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电力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一)税收筹划风险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在我国的企业中,电力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的电力企业对税收政策掌握的不够到位,了解的不够详细,对一些措施手段考虑的不够完善,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在税收方面出现决策性的失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企业的涉税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的税务方面的业务时,及时的了解掌握税收政策的改革,熟练的掌握税收方面的业务往来以及纳税的详细情况,及时的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尽最大的努力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的发生。
(二)税收核算风险
企业的税收核算要求技术性以及专业性非常高,一定要进行专业的训练,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进行税收的核算。但是在部分基层的电力企业中,相关的税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对税收法规掌握的不够熟练,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意愿,但在计算企业的纳税成本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去操作,不能准确计算会计与税收差异,在进行纳税行为时出现判断性失误,使企业的纳税金额与应纳税金额不符,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纳税申报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因申报时间超期、申报的理由不够明确、上交的申报材料不够完整等因素导致企业的纳税申报环节不合规,并因此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一)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模型的意义
预警指标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在此基础上进行纳税管理以及核算。建立有效的预警指标模型,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并且进行适时的监督,这在税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税务风险指标的选取
税务风险指标的选取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税务风险指标在选取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三个原则:
1、指标的有效性
在税务风险预警模型建设过程中,需对税务指标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进行考察,保证其内容真实有效。指标的有效性一般通过消息的来源渠道进行确定,对于消息的来源一定要进行严密的考察,建议从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或季度以及年度会计报表中进行数据收集,这样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
2、指标的科学性
在进行纳税模型建立的指标上,要保证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相应的数据一定要经过正确的运算形式进行运算,达到将指标变成真实合理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在进行指标测算时出现偏差。
3、指标的显著性
在建立纳税模型时,不仅要保证其选择的指标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之外,还要保证纳税指标的显著性。在选择纳税指标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很好的凸显企业的税收状况的,并且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税务方面的数据及其变化,这样建立起来的税务风险指标模型会更加实用和方便。
三、电力企业税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其建立的机制,掌握和应用预警指标的监测功能。在电力企业中,税务风险预警的建立包括:
(一)电力企业的变动率指标分析
电力企业的风险指标分析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边际贡献、营业利润总额以及增值税等增减变动情况。
(二)风险配比分析
同步研究营业成本以及收入的变动率、利润总额以及营业收入的变动率、增值税税负变动率以及边际贡献变动率是否配比。
(三)风险税率指标的建立
(1)增值税:在电力企业中,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关系、进项税额与企业的相关成本之间的关系。(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额中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以及业务招待费等的扣除比例等。(3)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这几个税种的税负变动率主要取决于企业增值税的税负程度。(4)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在企业的税收核算中,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同比增减幅度较大的,需单独分析其原因。通过之前介绍的几种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看其税负比例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增减变动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应用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影响税负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核查,对于企业中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并且每年对企业的涉税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科学利用税务风险预警体系,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方案,修订和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准确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方针,及时进行税收筹划方案的调整,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五、结束语
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企业的经营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任重道远,重视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发现潜在的税务风险,主动解决已经出现的税收问题。
参考文献:
[1]邓亦文,姜明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5,23:206-208
[2]杨果.电力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272-273
关键词: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指在目前的税收政策之下,银行作为纳税人并未能合理、规范的遵守税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商业银行在申报、缴纳、管理税务方面不规范,可能致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声誉下降、法律制裁等风险。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其在银行领域的具体表现。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具有税务风险的共同特点,主要是表现为具有客观性,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各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受银行内外部多因素的影响,这于银行而言具有偶然性;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税务缴纳出现问题,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金额往往高于少缴纳的税款;结果可度量性,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科学的工具和分析方法来识别、判断、分析税务风险的概率以及造成损失的程度。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内部控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尤其重要,银行通过动态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预先制定的经营目标。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想完全实现,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银行的具体经营实践中,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内外部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税务风险控制的知识以及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提高,针对银行内部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的认知也需进一步加强,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税务风险控制责任明确到各个责任人身上。
(二)商业银行的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不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的一些支行和分行,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具体细则以及执行流程还不够完善,同时关于税务风险的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银行税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以及分析方面,只依靠兼职财务人员发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来完成税务风险的相关工作,这造成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的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以及差异性,不利于长期控制和管理。
(三)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尚未完全实现常态化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活动。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运营操作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专业人员,那么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也就难以完全部署到位,商业银行难以真正的形成常态化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和管理,导致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出现了抓一阵有所改进,但是停一阵之后就不注重风险的管控,这使得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难以在内部产生持续的效果。
(四)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相关信息内部沟通不畅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内容和层次比较复杂、分支机构较多,那么其中涉及的信息数据量就会很大,存在的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多,要想在商业银行内部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需要注重银行内部的税务信息的沟通交流。但是银行的实际经营运作中,可能存在部门之间以及有关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到位,那么税务风险的信息也就难以在银行内部有效的传递与交流,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税务风险的有效内部控制。
三、构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对于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商业银行内部积极的宣传税务风险相关知识,增强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第二,根据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内容特点以及税务风险的实际管理需求来设立税务管理岗位,并在商业银行内部逐渐完善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并根据银行内部的实际需求设立相对应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利;第三,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关的奖惩应该设定明确的细则,并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审计机制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绩效考评机制。总之,通过强化银行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理念,并在商业银行内部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内部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机制,这有利于为税务风险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那么税务风险才能更好地在银行内部得以识别,并进一步分析和控制。
(二)改进并完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的税务征管过程中需要进行纳税评估,事先的评估不仅能够帮助税务机关对商业银行的相关税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减少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而且还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清晰的分析自身的各项税务相关事项,从而降低税务的相关风险以及减少纳税出现失误的现象。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相关纳税评估规定,将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分为资产类、收入类、利润类、成本类和费用类等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具体相对应的指标以及计算税务风险的相关公式,从而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并完善纳税评估风险以及预警指标体系。
(三)强化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
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于分支行的建立以及迁址或是撤出合并,还有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研发新金融产品、发票管理等日常银行经营活动,应该注重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第二,商业银行涉税中的企业所得税以及增值税等纳税相关事项的税额核算中,应该加强风险管理;第三,加强银行日常纳税的申报管理,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对税务相关材料进行简化,如对所得税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等,极大简化了税收办理流程,但相关的税收风险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纳税人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研发加计扣除等留存备查材料更应加强审核和管理,对于纳税申报以及缴纳税款的相关事项应该注重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第四,注重银行税务筹划,帮助商业银行降低税务成本,也有利于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商业银行应该注重税务风险相关信息在内部的共享交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商业银行应该与税务机关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税务相关信息,能帮助银行掌握税务政策的最新变化消息;第二,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交流,这有利于银行之间互相学习好的经验以及经营策略;第三,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横向和纵向交流,尤其是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及时的共享信息,明确具体的税务风险源头以及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责任,以免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第四,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经营战略,在银行内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完善,增加风控功能,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并且与时俱进得跟上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第五,强化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可以通过银行自查税务以及内部审计等形式来自查。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税务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公司的治理,这就使得税务风险管理变得日益重要。企业处于经济虚拟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探讨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法,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财务损失、法律制裁和声誉损害。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税务风险管理 财务损失 风险评估 控制
企业税务风险,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与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相符合,原本应该纳税,而实际企业没有纳税或者少纳税,从而面临罚款、补税、刑法处罚、加收滞纳金、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中,税法使用不准确,相关优惠政策企业没有充分运用,多缴纳了税款,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由企业承担了。当然,我们要讨论的税务风险主要是第一种情况,税务风险是一个管理过程,主要是使企业避免因为经营过程中,没有遵循税法,从而可能遭受的财务损失、法律制裁、声誉损害,以及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对其进行评估、识别、控制和防范等。探讨税务风险管理方法,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通过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实现以下目标:税务规划符合税法规定,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符合税法规定,考虑税收因素影响;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准则、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税款缴纳和纳税申报符合税法规定;账簿凭证管理、税务登记、税务档案管理、税务资料的报备和准备等符合税法规定。其管理目标主要体现税务行为的“合规性”,也就是说,对于一切涉税事项,均要符合法律规定。企业在设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时候,应该首先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使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起来。然后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再次,对税务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控制风险。最后,对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评估、改进和反馈,使其更加完善。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税务风险识别
税务风险识别是以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依托的,它是有效评估、识别和控制税务风险的制度保障,主要有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结合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和业务特点,设置相应的岗位和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职责,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制衡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而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税务规划、业务流程、经营模式、组织架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执行和设计、税务管理部门人员配备和设置、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和权责划分、税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有效的监督机制、信息和沟通情况等都是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帮助企业从员工素质、经营成果、高层态度、财务状况、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制度、技术投入与应用等方面对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当然,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对企业税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不仅仅包含以上方面内容,还有企业外部、动态识别等内容,总的来说就是要全面准确的细化识别税务风险因素,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二)加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包括税务风险估计和税务风险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评估的目的主要是对特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风险后的损失范围,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实践证明,以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完整的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数理技术为支持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使税务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更加的规范。税务风险管理技术,首先着眼于具体的纳税过程和纳税事项,建立基准,用共同的标准,对计量指标和结果进行比较,建立有关的流程、事项、计量指标的数据,用来比较税务风险。然后建立概率模型,将税务风险有关的事项以及可能性与特定的假设联系起来。
(三)加强企业税务风险控制
首先要建立企业的基础信息系统。企业应该对适用本企业的税法法规进行及时汇编,并定期更新,建立和完善其他更新系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以保证企业财务会计系统更改和设置与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的输出,对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也要能够反映出来。其次要设置风险控制点,制定分享控制流程。第三是重点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战略规划、重要经营活动,跟踪监控风险。第四是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应对策略,这是税务风险控制的核心,主要可以通过转移、避免、小心管理或可接受等,来实现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
三、讨论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要求税务人员对税收法规具有深刻理解,同时,对会计处理、公司财务等又要十分熟悉。另外,对于公司的业务、整体经营战略等方面也要全面了解,十分熟悉。在税务风险管理中,根据税收政策变动,不断思考和学习,实现对税务风险的及时识别和控制,实现税务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商业会计.2010(01):41-43.
[2]应益华.基于ERM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新会计.2010(12):21-26.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税收负担;税务风险
一、文献综述
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同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一起构成企业的风险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税务风险的概念讨论热烈,但是尚未达成一致。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是指不确定性,那么税务风险就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 [1]。
一般而言,公司从现金流失的角度来衡量税务风险,比如多缴纳税款、因为税务不遵从而缴纳的罚款等。Alan MacPherson and James Egert( 2010 )[2]认为,税务风险也包括选择最优税收策略而放弃的其他策略的成本,即机会成本,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税收声誉损失也成为计量税务风险的重要方法。吕志明(2011)[3]通过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识别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税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税务风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难题,经过测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目标得分73.6,属于一般水平。
目前学者们对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领域,Alan MacPherson and James Egert(2010)[2]认为跨国公司的主要税务风险事项有税收筹划的操作(策略税收筹划)、税收遵从(过程和定位)、立法(监管和预算)、交易(公司的事项和重大交易)、公司结构(国际税收问题)和公司运营(每天的进程和管理决策)。刘庆国(2008)[4]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公司及其经营管理者的纳税意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涉税人员的素质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税法、法际之间的冲突、税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以及税法救济的前置条件。曹晓丽等(2009)[5]运用评估模型实证分析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增值税税务风险,发现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偏离行业销售毛利率越远,其增值税税务风险越大。
在宏观层面上,David E. A. Giles and Betty J.Johnson(2002)[6]运用新西兰的数据,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实际税率和地下经济相对规模的关系。该非参数实证研究方法允许使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产生一种S型的正相关关系。马蔡琛(2007)[7]从公共治理的视野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宏观税务风险主要有对税收政策转型的拐点较为突兀,预算超收造成企业对宏观税负水平的预期紊乱,以及税制改革蕴含的风险。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国税发[2009]90号),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企业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1〕71号 )提出“通过有效的遵从引导、遵从管控和遵从应对,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是大企业税收服务的核心。由此可见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视。
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是风险的识别,风险是因业务活动而衍生出难以预测的负面的可能性,以及这些活动所带来的预期财务损失[8]。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由于未遵守税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所形成的损失的可能;由于未利用本可利用的税收优惠或税收筹划而形成的损失的可能。而这两种表现的最终结果是样本企业总体税负相对于行业平均税负过高或过低,我们用纳税主体偏离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的程度来衡量税务风险。
本文从我国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承受的税收负担现状入手,结合我国机械制造业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量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征,考察其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为税务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数据。
二、描述性统计
为了准确描述机械制造业的税收负担,本文构建了增值税负担、所得税负担和总体税负几个评估指标,其指标如下:
增值税负担=当期实际上缴的增值税/主营业务收入=(城建税/适用的城建税税率-营业税-消费税)/主营业务收入
所得税负担=当期实际上缴的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应交企业所得税期初余额-应交企业所得税期末余额)/主营业务收入
总体税负=(当期实际上缴的增值税+当期实际上缴的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期初资产总额
对上述机械制造业税收负担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1、搜集的部分样本公司存在多档城建税税率,为简化计算,统一按照7%作为该样本公司的城建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3、由于相关的明细资料难以获得,总体税负指标未考虑记入 “其他业务支出”和 “管理费用”科目的相关税收。
关键词:集团性企业 税务风险防控制度 控制税负
大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税务风险已成为大型企业重要风险源,所以大型企业必须选择以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模式,以适应发展需要。
一、建立税务风控体系的作用
企业集团建立税务风险体系旨在指导集团公司总部及其下属企业(含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以及因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导致多缴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税收负担;另外企业集团的年纳税额往往非常巨大,如何有效监控所属企业是否合理控制税负也成为企业建立风控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下文以某生产型集团为例简述风控系统在控制税负中发挥的作用。
作为大型企业集团,早在2003年该集团即设立了税政科,专门研究税收政策、指导所属企业正确进行税收核算及纳税申报,并定期对子公司、分公司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税务政策培训。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90号),该集团开始探索在整个集团推行税务风险防控制度建设。2011年完成制度建设,该制度主要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下分主要税种进行分析如何进行税务风险识别,进而控制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一)增值税的控制
从计税原理上说,在收入范围和税率法定的情况下,销项税额就是确定的,那么只有进项充分抵扣才能有效降低税负。除了增值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的项目外,保证购进的商品和劳务、应税服务取得合规的抵扣凭证并在有效抵扣期内认证或计算扣税,才能有效抵减应纳税款。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进行控制:
在集团层面下发了纲领性的《发票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制定更细化的制度,并明确对因进项税款无法抵扣造成的税收损失,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进行经济责任考核。这样从制度层面杜绝了业务员因为发票金额小或因对方不是一般纳税人图省事不到税局代开发票等不取得抵扣凭证的行为。
对增值税计税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选择了三个公式作为预警,销项进项比变动率、销项收入比(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收入)-13%(17%)、进项成本比(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业务成本)-13%(17%)、应纳税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分别设置了变动5%、0.5%、1%、1的预警值。集团税政科对这几项指标的变动进行实时监控,并结合指标综合考虑存货储备、新购入固定资产、增值税营改增等因素的影响,对超过预警值的单位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异常的发出警示通知。
每年财务基础工作检查,针对发票是否取得有效凭证抵扣作为税务管理的一项内容进行抽查,这样督促各单位财务科在接收发票这个环节上进行有效控制。
(二)企业所得税的控制
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控制主要在于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得列支各种不合规发票、有支出比例限制的费用控制在限额内等。
1、从整体层面保证优惠政策的享受
在各单位申报税收优惠的基础上,集团资产财务部每年汇总审核整个集团所有单位享受税收优惠情况,并进行跟踪动态管理,对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新增单位给予政策辅导,提示该单位办理税收优惠减免审批或备案手续。
对于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多口径进行数据比对,比如研发支出,各单位报送的享受税收优惠数据可以与科技发展部编制的当年研发支出预算与完成情况勾稽比对,确保优惠政策享受不发生疏漏。
2、不合规发票和跨期发票的监管
每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由集团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并在集团内部实行统一的调整政策,通过每年两次的初审,给所属企业进行纳税健康检查,促使各所属单位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次年汇算结束后,对汇算中出现不合规发票和跨期发票的单位进行严厉考核,促使造成此类损失涉及单位的数量及金额逐年减少。
3、福利费超支的监管
每年的福利费由各单位控制在税收口径限额中统筹使用,集团资产部财务部年中对超标的单位进行提示,次年汇算结束后福利费超支的单位,除考核单位外,还要考核财务负责人,通过严格的考核引导所属单位将福利费控制在限额内列支。
4、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监管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报表中对税收有重大影响的研发费用相关指标,在预警模板中对每期的研究开发费用指标设置预警值,提示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和研发费比例是否符合税法要求,确保所属企业每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并顺利通过三年一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
5、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成本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的相关弹性分析
在营业收入变动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和营业利润也会相应变动,如若不然,即可能存在偷漏所得税等相关税务风险,因此我们设置了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弹性分析、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弹性分析、营业成本与营业利润弹性分析指标,对所属各单位指标进行监控。
(三)其他税种的控制
其他税种中比重较大的主要是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日常工作程序是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将资产的变动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每年财务部门会安排进行不定期的税种自查,并在年底配合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实地盘点核对账面数据,另外通过每年事务所的纳税申报准确性检查,多次交叉稽核,能够有效规避纳税申报产生的税务风险。比如对于集团内部房屋租赁,可以根据事务所提供的检查结果,与资产管理部部门数据进行核对,将集团内部出租单位和承租单位的数据进行勾稽,从而避免重复纳税和税款计算错误。
(四)经济事项的控制
风控制度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信息沟通制度,主要是通过集团资产财务部发挥桥梁作用,保证各单位之间,集团公司与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和集团公司与税务机关之间保持通畅的沟通渠道,并且做好以下沟通:
(1)单位财务人员与本单位税务会计保持有效的沟通
(2)各单位财务部与本单位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
(3)各单位财务部与集团财务部保持有效的沟通
(4)集团资产财务部与集团董事会或授权机构(税务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保持有效的沟通
(5)集团资产财务部与税务机关保持有效的沟通
(6)集团资产财务部与中介机构保持有效的沟通
这些有效的沟通使得新的税法知识通过集团资产财务部以培训、下发公文、发送提醒消息等形式传递至所属单位财务部,各级财务部又传递至管理层,从而消除税收政策不清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对涉税经济事项在业务发生前即考虑税收方面的影响,从而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时避免形成税收损失。
(1)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
作为一个企业的合格负责人,应该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的准则。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GDP不断提高。纳税成为企业的较大的支出,因此部分企业会发生偷税漏税的行为,这样做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说,企业法人的税务风险意识低,是最容易造成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之一。
(2)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税务问题的内部管理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营,也直接决定了企业需要为哪些经济活动缴税,可以说,税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将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成本核算和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上,以此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和运营的成本投入,然而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违背国家税收法律和法规的行为。由此导致的税务问题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税收罚款损失,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有效规避此类问题,使得企业承受了更高的税务风险。
(3)企业税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很多大公司所涉及的涉税业务比较多,所以相关的财务人员的数量也应该较多。在一些企业中,很多税务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的。但是对于大公司而言,对税务人员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否则将会导致日常的税务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导致更多的问题。其次,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税务人员应该能够做到了解本公司的涉税业务,并且对我国的税收政策有足够的了解,包括企业能够涉及的纳税人、税率等都足够了解,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胜任这个职位。如果税务人员对相关的政策不够了解,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再次,企业中税务人员的责任心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具有专业水准,却没有认真的态度,同样也是不利于企业税务的处理的。一旦处理失误,就会出现税务风险。
(4)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不够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核算关注点都在怎样有效统计企业成本以及企业利润的分配上,而且由于会计准则的约束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原因,会计信息的质量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因此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也很难从会计核算报表中分析出企业经营中隐藏的税务风险。据统计,国家历次税务审查中都存在漏税问题,其中由于会计信息不准确、申报不实导致的漏税现象多达15%,这些企业都为自身的漏税问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见,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2.对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更新观念,树立全员防范意识。
企业经营者或企业法人有必要提高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除了仔细学习我国税务法律并将税务风险规避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策略之外,企业经营者还应该根据企业经营本身的特点去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是企业中的高管层面管理人员,需要首先认识到预防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并且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开展防范税务风险的工作。其次,只有领导重视税务风险的防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每一名员工都树立起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也只有这样,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
(2)构建好企业税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要做好防范工作,预警工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上文中所提出的三种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法就在此时派上用场。很多公司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来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使得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所以预警系统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构建预警系统,最基本的三点是,第一,要推行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评级制度,使得企业内部对税务风险有足够有效的评估。第二,要做好税收分析和预测工作,对税收进行一个初步的推断,也是避免出现大的税务风险的有效工作之一。第三,要设立合理的税务风险预警指标,根据各公司的实际情况,定出合适的预警指标,并根据预警指标作出合理的判断,可以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在企业中进行管理,归根结底还是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以及执行力度的问题。所以各公司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量公司内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并加以修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管理工作。对于税务部门,应该确保涉税岗位相互分离并且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样既防止了企业内部的舞弊行为,还保证了正确率,有助于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
(4)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鉴于目前的税负,企业在当前环境下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都应该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税收因素可以说是除了融资因素外,决定企业盈利的重大因素,过高的税收成本抵消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偷税漏税又会使企业承受严重的风险。如何在充分评估税收风险、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是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筹划;税务管理
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
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主要包括了少交税款而造成企业被罚款、声誉受损的风险,也包括多交税款、承担较重的税收的风险。因为主客观原因少缴税款而面临被税务机关征收税收滞纳金、罚款等风险以及由此造成的联动影响,包括:企业上市受阻、企业信誉受损而流失客户以及企业银行贷款资信评级降低等。因为主客观原因多缴纳税款而造成企业利益不必要的流出和浪费等风险。因此,企业税务管理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
(一)税收分配不平衡引起的税务风险。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总政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税收的具体政策则要随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二)不同时期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一般说来,税收政策的制订总是延迟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很多经济模式在运行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出台对应的税收政策。而税收政策在制订时存在模糊和歧义,又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不断出台对税收政策实施的解释。而企业面临的具体的主管税务机关甚至主管税务人员不同,在执行同一税收政策时对税法的理解不同,也会造成税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引起的税收风险。财务人员的素质低,对税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税法本身制定的不够完善;企业的数据不规范,财务人员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税额,从而导致计算的不正确,造成无意识偷税漏税或少缴税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四)企业内部控制引起的税收风险。企业管理层为了增加利润,或使报表利润符合公众或银行等相关机构的指标,纳税风险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有误解,通过做假账、虚开发票等非法手段达到偷税的目的,使企业面临较高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税务管理有效降低税收成本税收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特别对地方财政有着支柱的作用,因此各地财政都会下达税收指标,从而使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较重的税负。通过加强税务管理,有效地节税,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因税务处理不当导致的多缴税款、提前缴纳税款或避免因盲目税务筹划导致的税收罚款,从而增加税后利润。
(二)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改善内控并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必须提高各种税收知识的学习,提高纳税意识。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熟悉各项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国税与地税之间的模糊地带,更是得深入把握。企业会计人员同时也应该熟悉国家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更高层次的税务筹划还要求财务人员了解企业基本的运营以及公司相关的业务流程,应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纳税意识。
三、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方式
(一)设置内部税务管理机构。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建立税务风险防范控制系统。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纳税工作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还应建立内部税务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问题,注意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防止单位内部人员舞弊导致税务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税务审计,检查、监督税务风险防范控制程序的执行力度,来保证整个税务风险控制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防止企业因为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企业的税务风险,有效的避免税务风险。
(二)利用外部税务中介机构,企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税务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也可以参加税务培训机构长期培训,聘请专家或购买培训机构顾问服务。确保企业在内部税务人员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准确时得到专业的指导,避免因内部财税人员专业能力限制引发的税务风险。
(三)加强税企沟通企业,要安排既熟悉税法、又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财务人员与税务征收管理部门时常沟通,以致能获得税务征求管理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及时了解国家或地方下发的各项文件,争取有利于公司的各项税收补助。在企业如对外投资、涉足新行业、股权收购等重大事项的时候,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的税务法规,保证企业依法纳税,防范税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税务稽查。
(四)将税务筹划贯穿企业整个业务环节,重视税务筹划工作,通过合理税务筹划降低税负。在投资、筹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相关环节充分运用税务筹划。通过盈利预算、成本控制、动态成本监控等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并在纳税时间性差异上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安排延迟纳税、节约资金成本。
四、结论
税收与国计民生、与企业经营管理息息相关。企业作为纳税人,既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节税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税务管理,通过合理方式方法控制、减少、降低、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整体利润。企业税务筹划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在符合税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延迟企业纳税时间、节约企业资金成本。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J]财务与会计.
[2]金道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冶金财务.2005(09).
[3]曹毅玮.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之我见.[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转型
一、税收筹划和税务管理的涵义及关系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税收政策为导向,以节税为目的,选择和安排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及交易等事项的过程,是在对税收法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策划获得财务利益的行为。
从本质上说,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行为,属于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活动,并赋予了财务管理新的内容。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税务管理是在税收筹划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一个概念。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税收筹划的过程管理,或者讲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进程,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在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纳税成本的最小化,而对企业的涉税业务和纳税事物进行分析、筹划、监控、预测、实施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的总和。
企业税务管理研究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如何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筹划仅仅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部分,而税务管理还包括了税务风险防控。税务筹划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税务管理的目的除了要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外,还要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两者相互制约、辩证统一,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做好税务管理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1、合法和诚信原则
企业在实施税务管理工作中,要严格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法的手段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否则,所实施的税务管理工作很可能就沦为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为此也会遭受严厉的法律制裁,企业财产、声誉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也要严格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企业的诚信纳税行为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税务风险,其诚信的精神也能获得企业管理层、员工等内部群体以及商业合作伙伴等外部群体的信任,同时也更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改善企业社会关系,降低管理成本和合作成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控制原则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纳税行为之前。相比被动的事后管理,事前管理能够预判可能的筹划空间和机会,提前预计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从而设计最优化的税务管理方案,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反馈。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进一步梳理与税收有关的经营过程和管理环节,通过建章立制,将风险防控工作融入投融资决策和生产流程,与企业内部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有机结合,建立全面的、一体化的控制体系,从而保证整个管理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经济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寻求纳税方案的最优化选择,降低纳税成本;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在帮助企业获得节税收益的同时,本身也会产生相应的管理成本。要符合成本收益的原则,就必须使企业因采取税务管理而产生的额外管理成本不能超过企业最终获得的节税收益。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不能简单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便是最优,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三、税务管理的系统构建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税务管理要间接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并要最终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
1、管理前置:与财务管理的结合
从根本上说,税务管理应该归结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基于战略视角进行税务管理,不能仅仅通过某些具体税种进行筹划和安排,而应当从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环节的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
(1)筹资过程的税务管理。主要是分析在税收因素的影响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涉及的问题包括:资本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税负及业绩,企业如何在筹集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等等。
(2)投资过程的税收筹划。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通过影响资本成本从而影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取决于每一新增投资的边际报酬率,而税收正是通过影响边际报酬率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进行税务管理,需要关注税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进而从企业投资过程中寻求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
(3)股利分配过程的税务管理。股利分配是股东投资过程中的收益环节,通常包括股息所得和资本收益所得。通常情况下,股息所得的税率要比资本收益所得的税率高,这种不同股利分配政策在股东利益上的差异,为企业股利分配过程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企业在进行股利分配的过程中,在遵循税收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选择有利于股东利益的股利政策,使得股东的税负最轻,达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2、管理嵌入: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税务风险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之一种,理所应当被纳入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之内。只有对纳税环节的各类风险进行合理预期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真正享有税收筹划所带来的节税收益,实现价值最大化。
既然税务管理是伴随企业从始至终,那么企业从拟投资设立到生产、销售直至进入清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需要规避的税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对纳税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把纳税风险降至最低,是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建立税务风险预防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管理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风险防范理念,防止和杜绝一味“逃税”、“漏税”的错误观念;其次,应加强对当前国家税收政策的研究力度,防范在政策上给企业税务带来风险;再次,企业应保持谨慎态度对待企业纳税筹划,要合理选择优惠的政策路径;最后,企业应定期收集相关信息,对企业税务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企业的税务策略。
3、管理促进:与业绩评价的结合
业绩评价是企业为了衡量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对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的一个评判过程。具体地说,业绩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设定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对比分析,对评价客体在一定期间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税务管理最终目标也是协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乃至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讲,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理所应当要把税务管理的成效纳入到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指标当中去。这样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兴利除弊,不断提高税收筹划水平。
税收筹划评价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可以进行量化的指标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二是不可量化的非财务指标评价标准,需要按照一定的步判断标准和环境因素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蔡昌.2009.税收筹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曹萍.2009.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3] 陈石.201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途径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01):116―117.
[4] 杨东.2012.我国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探索[D].苏州大学.
按照财务管理中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设计,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价指标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可以进行量化的财务指标评价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二是不可量化的非财务指标评价标准,需要企业按照一定的判断标准和环境因素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税收筹划绩效评价财务指标的设置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税收筹划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各项经营指标总体规划的影响等方面。基于税收筹划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考虑绝对与相对水平的衡量,将税收筹划的财务评价指标界定为如下几个:
一是税务筹划净收益。它反映的是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活动所取得的节税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差额。只有当税务筹划净收益大于0的情况下,该税务筹划方案才有可能是合理有效的;同等风险程度下的净收益值越大,说明企业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越好。这一指标可以通过本年度应纳税变动额与成本项目中的筹划成本计算得出。
二是税收筹划成本收益率。它是指税收筹划净收益与税收筹划成本之间的比率,具体可以分为直接成本收益率与间接成本收益率。其中直接成本收益率是指税收筹划的税收收益与直接成本的比率,间接成本收益率是指筹划收益与间接成本的比率。通常情况下,该指标值大于1时税收筹划方案才有可能是合理有效的;同等风险程度下的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效果越好。
三是税务筹划风险净收益。它是在考虑风险因素下的筹划净效益,其金额等于税务筹划净收益扣减该筹划方案下的风险溢价。当税务筹划风险净收益大于0的情况下,该方案是合理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扣除风险溢价后的净收益值越大,企业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越佳。这一指标需要正确判断与衡量税务筹划方案的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保证该指标的评价效果。
四是税收筹划无风险净收益率。它是一个相对衡量指标,是指税收筹划风险净收益与税收筹划成本的比率。一般来说,考虑风险因素调整后的净收益率越高,企业所取得的税收筹划绩效越大。这一指标需要正确判断与衡量税收筹划方案的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保证该指标的评价效果。
五是税收负担降低率。它是指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年度税收负担与以往未开展税收筹划年度税收负担相比较的降低程度,用来衡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所带来的实际税收负担率的变化情况。税收负担率可以用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收额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率来表示。理论上说,这一指标能够最直观地反映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绩效水平,实际税收负担率降低程度越大,说明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效果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税收筹划并不单纯追求减轻税收负担,因此该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系统综合衡量。
六是税收筹划效度。它是指通过税收筹划的节税额占总体税负的比率,该比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评价企业税收筹划的广度和深度。该比率越高,说明税收筹划活动所带来的税收收益越大,筹划方案越成功。
七是税收遵从度。它反映的是企业税收遵从成本占企业应纳税总额的比率,其中税收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依法纳税需要付出的超过税款的额外支出,如违反税收法律制度所支付的税收罚款、补缴滞纳金等。税收遵从度越低,说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越高,受到税务机关罚款的金额越大,也就越容易受到税务机关的检查,筹划方案的绩效就越有可能较差。
八是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变化率。税收筹划绩效评价的最终基点在于其是否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变化率”这一指标的综合性较强,是考察评价税收筹划是否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财务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筹划绩效显著。由于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变动客观上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运用该指标评价税收筹划绩效时,也应参考杜邦分析法逐层分析影响权益资本收益率变化的因素,在剔除与税收筹划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客观考核税收筹划对权益资本收益率变化率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变化率=(筹划后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筹划前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筹划前的权益资本收益率×100%
其中,权益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平均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所有者权益)÷2×100%
二、税收筹划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的设置
企业税收筹划实施效果客观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可控制的客观因素,也包括不可控制的主观因素。鉴于现实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实际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价过程中,除了运用能够量化的财务指标外,还应结合难以量化的非财务指标等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一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的认定。税收筹划作为企业主动减轻税收负担的一项经济行为,客观上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合法性认定。一旦税务机关认定该筹划不合法,企业不仅不能取得节税收益,而且还要承担补缴税款甚至是税收处罚等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若考虑所投入的筹划成本,更是得不偿失,也就谈不上什么筹划绩效了。所以,只有当税务机关认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筹划方案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才有绩效可言。
二是税收筹划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程度。在企业存在较大的筹划空间时,科学的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税收筹划绩效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反之,则说明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占的重要性相对较小。企业应根据可能存在的税收筹划空间来判断和衡量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程度。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涵分析和国际借鉴
根据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所属的内部环境可以将税收风险分成外部税收风险和内部税收风险。外部税收风险是指大企业本身经营之外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税收风险。大企业的经营都是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来进行的,概括地说,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因素、税收行政与执法因素、政策因素等。相应地,外部税收风险可以分成税收法律风险、税收行政与执法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内部税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要素引起的税收风险。主要有战略规划的税收风险,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是从技术可行性、盈利状况因素考虑这个问题,没有对税收形成一个全方位、综合的概念,大企业的企业性质、发展阶段、业务发展类型都影响其对税收主动遵从的态度。企业内部制度(生产供应环节、销售环节、投资环节、筹资环节、分配环节、财务管理环节等)是否健全、规范,从根本上制约着税收风险是否可以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另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成员国等发达经济体,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税收管理实践,以提高稀缺资源的实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和提高税法遵从度。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OECD和欧盟的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大致相同,即对整个税收风险管理实行“过程控制”。把风险管理分为四个阶段:风险采集识别———风险排序分析———风险应对评估———风险反馈评价。
税务机关角度对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路径的思考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将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数据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从国际经验看,税收风险管理技术层面上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型,值得借鉴。笔者认为,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路径实现应该分四步:风险采集识别———风险排序分析———风险应对处理———风险反馈评价。
1.采集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税收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包括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信息。其中,外部环境信息是大企业经营的重要前提,应该收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财政、投资等)和相关产业政策,大企业涉及的重要税种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内部信息包括公司市场经营、融资、投资、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这是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全面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分析归纳风险指标情形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大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组织开展大企业风险典型识别调研,对销售环节、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的常见税收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积极探索企业风险特征、风险表现及识别方法等,并按集团、区域特点等分类归纳整理税收风险点,建立多维度的大企业风险模型,形成税收风险特征库和案源库。
3.实施税收风险应对处理税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由税务机关风险应对人员通过调查了解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并对各环节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价,对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作出评判,估计税收风险点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对税收风险点实际运行的评价以及出具评价意见和结果。风险应对人员重点检查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的岗位设置、内部控制所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各税收风险管理岗位的业务开展活动。必要时,风险应对人员可以选择某些岗位具有代表性的交易事项进行跟踪,以验证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从而全面研判税收风险实质所在。
4.对税收风险的评估反馈根据以上应对评估过程,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对大企业税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税收风险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帮助大企业从税收角度了解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确定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总体策略。检验前三步骤运行是否适当、正确,并且指导以后的风险应对处理,实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良性发展。
大企业发展角度对现实条件下企业税收风险控制策略的思考
大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通过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项涉税风险解决策略。
1.建立业务环节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为解决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各自业务领域的信息不完全,明确信息传递者和接受信息者、负责处理信息的人员等岗位职责,根据各业务环节的流程对其进行税收风险控制,业务部门及时将涉税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例如,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设计应当与税收风险的预算管理相结合,设计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大企业所涉及的重要税种,像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重点关注大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销售收入、工程投资、资产管理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明确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内容、密级要求、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等。
随着税务筹划逐渐被各大企业接受,各种税务筹划活动也得到了有效开展。税务筹划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企业产生可观的经济利润,但其蕴含的风险同样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及形象受到损害。本文首先就税务筹划风险进行简单概述,其次探究风险税务筹化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加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税务筹划风险;风险税务筹化;风险控制与管理
0 引言
税务筹划不但是企业用来降低税率、提高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各项税务风险的来源。税务筹划这一理念最早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由于具有降低企业税务的特殊作用,税务筹划风险引起了企业界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税务筹划当中蕴含的风险对企业的经济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深入研究税务筹划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税务筹划风险概述
1.1 税务筹划风险的含义
税务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的实现最小化的税负。而在筹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相关的税务筹划风险。其中,税务筹划风险指的是纳税人在开展税务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筹划到的收益同纳税人预期结果存在偏差的可能性。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可度量性,以及主观相关性等特点。
1.2 风险税务筹划的含义
风险税务筹划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与环境条件下,通过将遭受风险降至最低,从而获得超出一般筹划的节俭税额的一项谋划活动。风险税务筹划在设计过程中,将筹划风险价值充分考虑在内,在相对及绝对筹划方案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考虑。风险税务筹划的根源为税务筹划风险,同时,随着风险税务筹划的产生,税务筹划的有关决策方法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2 风险税务筹化的决策方法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评估的目的便是为了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力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通过度量税务筹划风险,在采用风险决策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决策人员在决策模型中加入可量化处理的税务筹划风险因素,从而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全面考虑,也即开展风险税务筹划决策。以下对常用的风险税务筹化的决策方法展开分析。
2.1 期望收益法
在决策过程中,期望收益法并未将决策者有关风险偏好问题考虑在内,实际上,此种方法假设未来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概率为均等的,在概率相同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收益期望值的方案即成为优选的方案。根据概率分析的相关计算方法,筹划收益期望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2.2 期望效用法
效用理论为决策人员量化风险态度的方法之一,在风险情况下,应用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难以将决策人员的态度及筹划方案的风险反映出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多的是以方案对个体的满意程度为基准,并不是仅仅以最大化期望收益作为决策依据。利用效用指标对决策者风险态度进行处理,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可以给每个决策者测定其对风险态度的效用曲线。效用值一般为相对的指标值,可规定为对决策者最倾向的事物效用值为1,最不爱好的则为0。其中,根据效用曲线得到了效用值并无实际意义,仅起比较作用。
以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及决策风格为基准,可将效用曲线分为保守型、冒险型、中立型这三类。其中,保守型的曲线呈现出向上凸起的状态,且效应值的增速随着收益增大而变慢;冒险型的效用值曲线则呈现乡下凹的状态,且效应值的增速随着收益增大而变快。然而事实上,许多的决策人员并不严格根据理论的风格开展行动,而是两种决策态度相互混合。
运用期望效用法开展风险税务筹划决策的关键所在便是量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也即求出决策者的效用曲线。在确定效用曲线时,通常采用直接提问法与对比提问法。
2.3 概率最大法
在概率最大理念中,认为在某次决策中,肯定会出现概率特别大的自然状态,因此,概率最大法指的是在此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个方案的条件收益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将最大收益值对应的风险税务筹划方案选为最后的决策性方案。
3 加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过程中,其各个活动环节均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便是预测、规避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此,正确度量、控制风险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3.1 树立风险意识
在企业中,接收筹划的纳税人及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均应正视税务筹划风险的存在,同时在开展各项涉税事务的过程中,时刻对筹划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税务筹划的特殊目的,应当意识到税务筹划风险一直都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3.2 加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企业应加大现代化网络设备的利用力度,建立其一套科学、完善的税务筹划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发出警示。此项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三项主要功能。其一,收集信息功能。大量收集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市场竞争状况、税收政策、税务行政执法情况等信息,通过进行比较与分析,再决定是否进行预警;其二,预知危机功能。当出现可能造成风险相关因素时,此系统应当可以预先示警,提醒经营者或税务筹划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三,控制风险功能。当发潜在的税务筹划时,此系统还应可以将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及时找出,为筹划人员防止风险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3.3 依法对税务进行筹划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此为税务筹划得以继续生存的前提,同时也是税务筹划能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企业及筹划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应懂法、守法,对税收法律的相关内涵进行充分把握,同时对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实时关注,确保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符合法律要求。
3.4 对各种筹划方案进行综合衡量,充分降低风险的发生
良好的税务筹划方案具备合理合法,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条件。然而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因一个小问题对全局造成影响,因此,需对整体税负受到方案的影响进行密切注意。在实施方案时,还用增加纳税人的管理成本,并充分考虑到税收环境、战略规划等隐藏的风险因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制定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对策时,企业及有关筹划人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尽可能地将税务筹划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盖地,周宇飞.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的衡量与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8(05):365-366.
本文以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 A 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以指导集团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税务风险。
本文首先对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了概述,分别对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 A 报业集团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分别从税务风险控制环境、各主营业务活动中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评估、税务信息与沟通、以及税务风险监控与反馈五个方面,对A 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 A 报业集团当前存在的税务风险;最后,对完善 A 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中、建立健全税务培训机制以完善 A 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控制环境,准确识别 A 报业集团在各主营业务活动中的主要税务风险点,健全 A 报业集团的税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完善 A 报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以及建立 A 报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汇报与监控机制。
关键词:报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准确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已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一,在我国税收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或少缴纳了税款,遭到税务机关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甚至面临刑事处罚的惩处,不仅导致企业利益受损,而且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是指由于对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或理解不到位,导致企业没有充分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主动采取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明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步骤,以及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与技术,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目前,报业集团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影响,其内部控制存在许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尤其是在税务风险控制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报业集团均未设立独立的税务部门来专门处理涉税事项,集团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薄弱,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理侧重于事后核算,导致集团由于对涉税事项处理不当面临税务机关查处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务院2009年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其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中的出版发行、印刷、广告等活动均属于报业集团的主要经营业务活动[1],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变动比较频繁,导致集团由于不了解相关优惠政策承受了较重的税收负担。本文以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理论和A报业集团的实际经营情况为基础,尝试从税务风险控制环境、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评估、税务信息与沟通、以及税务风险监控与反馈这五方面对A报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A报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指导集团更科学合理的控制税务风险,亦为完善其他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在 2002 年连续发生“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出于对大公司及事务所信用的担忧,美国颁布了《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 法案》)。该草案首次强调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全面要求,尤其是404 法案,要求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对当时很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尽管当时很多企业意识到税务风险这个问题,但是对其有清晰理解的并不多,而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就更少了。企业税务风险的研究真正兴起于 2003 年美国 COSO 颁布《企业风险管理》草案的之后。
澳大利亚学者Michael Carmody(2003)认为,税务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它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动,会计核算制度发生变化等,由于这些因素是企业无法掌握和控制的,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实际上是对内部原因的掌控,即企业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从而合法纳税,并规避税务执法机关的检查以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他的这个观点与国内的税收筹划定义相类似[2].
Donald T. Nicolaisen(2003)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内部财务活动的合理安排,使自身获得的税收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3].
Tom Neubig(2004)认为,企业在发生纳税义务之前,就应该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相关投资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审查,通过对涉税事项的事前筹划与安排,在不引起税务机关注意的情况下,达到少缴纳税款的目的,实现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4].
Lourens, Christine M(2007)认为,提高公司内部之间的沟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同时,利用SOX框架,公司就可以制定一个可靠的计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