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纸质档案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

时间:2023-04-27 08:2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纸质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纸质档案管理

第1篇

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之下,仍然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斗量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展现严谨、科学以及证明等首先就应当具有合法性、原始性等特点。往往纸质档案管理具有如下所述的特点:

1.档案管理不失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要求。纸质档案具有唯一性特点,这一特点能够展现出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记录的原始性。因此,纸质档案在多年来的发展成熟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保障了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和唯一性。纸质档案是档案资料记录的原始内容,是不可涂改和不可复制的。

2.纸质档案管理中的存储和检索较为明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和查找也比较简单。纸质档案管理中是将纸张作为档案管理载体,不需要任何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设备就能直接明了的展现出来。在长时间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是大多数档案工作者比较容易接受的。因为纸质档案管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实现档案的查找以及利用,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较小。

3.纸质档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存放时间长久。纸质档案管理中不会出现档案使用次数限制和档案使用的期限限制的情况(排除保密档案的解秘时间)。我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自从纸张出现就一直作为档案资料保存的载体被广泛使用。纸张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纤维素,而纤维素具有高强度的耐久性,虽然纤维素制作的纸张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氧化或者电解,但是悉心管理排除化学作用的发生就可以顺利延长纸质档案保存的期限。而且我国保存数千年的古代字画就是纸质档案管理耐久性的最好证明。

二、电子档案管理概述

电子档案往往是指信息时代环境下人们利用计算机、计算机硬盘、磁盘、光盘、大容量硬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作为档案管理的储存载体,是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之下的高科技产物。电子档案管理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新兴档案管理手段展现出了其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信息时代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其也具有一些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特点:

1.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贮存的载体小,但是贮存量大。电子档案往往是将需要保存的档案资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档案资料进行贮存,改变了以往档案管理过程中纸张作为载体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电子档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占据的空间面积小。以现在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储存载体量来计算,一个U盘的储存量大约为1G到64G之间。如果以一张写满字的A4纸张为基本单位,那么一个U盘就可以存储大约20480页到1310720页的A4纸张的档案资料。其所占的空间面积仅仅一个打火机大小。

2.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多样化进行管理。多样化管理是依靠贮存内容的多样化而实现的。电子档案管理不单单是进行文字数据工作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对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档案资料的管理。这些档案都可以储存于同一个储存载体上面。这样的储存方式改变了纸质档案管理中只可以进行文字档案管理的情况,让档案管理方式多样,档案资料也更加丰富。

3.电子档案管理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时空的局限。电子档案管理在异地也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档案资料的共享。由于信息时代环境的出现,电子档案管理就实现了信息贮存、处理、传递的可视化和可听化,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时的档案资料管理。

三、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

(一)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是两种档案管理自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环境发展所决定的。纸质档案管理拥有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模式。但是其缺乏电子档案管理中大储量、方便携带、方便利用等特点。信息时代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其电子化和信息化等特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纸质档案管理有着长久以来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这是电子档案管理无法取代的。因此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当下信息时代环境下都拥有了彼此无法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将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融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

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主要就是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二者的“并轨”。所谓“并轨”就是在档案管理中进行采用纸质档案管理方法的同时也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法。通过二者的优点进行融合,确保二者在管理工程中的无缝衔接,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通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档案管理的最优方式。具体融合实施策略如下:

1.针对已经保存的纸质档案可以通过拍照、复印、扫描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制作成为相对应的电子档案。

第2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档案的不断增多,其带给档案管理工作更极大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之间的互补性,意识到只有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才能应对时展带来的挑战,并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网络环境下的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存档的滞后

虽然电子档案具有其自身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但因为法律凭证效用的限制,导致纸质档案仍旧存在其必要性。这种现状已经决定了在档案存档工作中,纸质管理始终是电子档案存在的基础。

但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部分行业中,因为档案数量过多以及员工工作量巨大等原因,导致电子存档的工作相对滞后。在这种背景下,工作人员为了查找某一档案不得不在大量的纸质档案中进行翻阅,这容易到其他档案被损坏和遗失,并不能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

电子存档的滞后还容易造成纸质档案的遗失,进一步造成电子档案不完整,失去了宝贵的档案资料。

(二)两种档案的内容不相符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凭借其更便捷的管理、存储和输送方式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极大的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者经常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失误,造成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内容不相符。具体的说,在档案内容修订时,部分工作者仅仅是在电子档案中进行了修改,却因为其他事情遗忘了对纸质档案的修改。这就导致两份档案的内容不一致,导致在最终的对证中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互补

(一)及时做好归档整理工作

众多档案管理者要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其首要的任务是转变自身的意识,必须要明确两者具有的特殊性。

首先,纸质档案是电子档案的基础,只有纸质档案才具有法律的真实效力,只有确保纸质档案无损坏、无遗失,才能利用电子档案的巨大优势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电子档案具有充分的便利性,对电子档案进行翻阅、查询和拷贝能够减少对纸质档案的磨损,保证档案的真实有效。

明确这一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者才会督促自己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档案,才能在纸质档案建立以后进行及时的归档和整理工作,才能及时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并对纸质档案进行科学的保存。

(二)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

与此同时,只有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其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做好纸质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具体地说,随着管理者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其才会在档案修订时及时找出和修订纸质档案,并以此为基础对电子档案进行更新。

此外,在网络环境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单独的管理工作,不可将其混合管理,从而导致两种档案的管理质量下降。

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其能力与素质,档案管理者才能够根据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性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这就需要众多单位管理者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工作者参加培训,针对其业务能力以及基本的素质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能够应对网络环境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的管理工作,同时建设优秀的管理队伍。

(三)加强监督与核查工作

最后,管理者要确保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与核查工作。

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安排人员对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首先要监督纸质档案的借阅、查询以及修改的情况。其次要监督电子档案是否有被传输和修订。一旦发生单方面的变换,监督者必须要追溯其根源,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核查工作。这就需要技术能力较强的员工担当此工作,要根据软件和系统的痕迹对电子档案进行定时的核查,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一致,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3篇

关键词: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整合利用;并存发展

1 引言

档案是记载“历史”的原始文献,是人类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传统的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代表,其与电子档案的区别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各有优缺点,而通过整合利用,可实现势互补。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发展的局面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主动认清这一新形势,并制定全面、科学的档案管理策略。下面,笔者首先分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再进一步探究其并存发展。

2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

目前,档案管理正试图建立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办公平台,以期实现对现代档案的高效管理。但传统档案管理的对象是纸质档案,而现代档案管理的对象是电子档案,且在这一过程中,也需高效管理纸质档案。据此,笔者建议从如下方面来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整合利用:

2.1 同步归档

无论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在收集、检验和审核以后,都应按归档要求进行归档,其中针对电子档案的归档,其应先存入特定的计算机硬盘中,再标上归档标记。

2.2 同步整理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档案号一致及其录入的信息基本相同,则为了高效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建议采用折中(或合二为一)的方法来同步整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如此可在同一时间完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理归档。

2.3 同步利用

针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利用,具体表现如下:在档案查阅时,可利用同一著录来检索同一档案的纸质与电子形式;在档案利用时,可重点选取电子档案,而若要求选用纸质档案,则可按同一档案来获取纸质档案。如此一来,既可实现高效利用档案,又可长期保存纸质档案。从这一角度来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理利用强调的是在传统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档案的分阶段电子化管理。

3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并存发展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并存发展存在一定的必要性,而这种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势都能为现代社会所用,前者不能轻易取代后者;二是纸质档案不可取代,究其原因是纸质档案的使用时间相当长,且在法律体系范围内,纸质档案的权威性无容置疑,外加电子档案的安全保证要求较高,则其尚无法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取代纸质档案。针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并存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1 完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成效,创新管理思路、手段和模式是必经之路。对此,笔者建议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档案部门的属性改为直属单位及要求其在人员编制、资源开发等上有所创新;二是解放思想,摒弃“重馆藏、轻利用”的理念;三是丰富馆藏内容及提高其质量;四是完善电子档案标准及提高其馆藏要求,并按需改变档案管理手段、流程等;五是纸质文件改为电子文件的组合形式,并进一步完善纸质档案的管理程序与其信息化的转换流程;六是利用电子档案的著录与组盘,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实现交叉管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3.2 建设档案保管设施

无论是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其都需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有效保管,即要求保管条件安全及保管设施完备。对此,企事业单位应重视对档案保管设施的建设,即:统筹档案库房的安排,以保证档案库房的合理布局、档案保存环境的保密性与安全性,亦或说档案库房应远离危险场所,且在防尘、防盗、防火、防水和防潮上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建议企事业单位按如下档案管理要求来选择档案用房的地址及布置库房:一是检查库房窗、门的防盗与加固效果;二是检查排水管道有无从库区穿过;三是购置与国家标准相符的档案保险柜、密集架等保险设施;四是配备一定数量的消毒柜、刻录盘、扫描仪、打印机、去湿机及复印机等,以保证档案保管设施与档案管理规范相符。

3.3 深入学习档案管理理论

电子档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对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尤其深远。对此,档案管理部门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如下学习活动:一是深入学习电子档案管理理论,以期对电子档案的种类、特点、概念及地位等进行全面了解;二是深入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充分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用以指导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三是在实践中积累电子档案的管理经验,并在分析表1的基础上,整合利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从而实现两者的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和良性发展。

3.4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新的档案载体及档案管理也更具智能化特征。对此,档案部门应逐渐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成功对接、转化和管理。对此,首先,档案部门应以电子档案的特征为依据制定电子数据格式标准、电子档案著录与标引规则等;其次,应实现电子数据标准的统一,并明确规定电子档案的信息载体、转换与存储格式及硬件设备标准等;第三,档案部门应根据纸质档案管理经验,完善纸质档案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发展服务的管理制度;第四,加强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鉴定工作,并在档案管理内部推定“双套制”,即同时提交、保存和归档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4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整合利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促进其并存发展。其中,针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并存发展,应从制度建设、理论学习及基建投入等上做出努力,同时还应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即: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其使用感与责任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其认清档案管理对保密性的要求;学习专业知识,使其成为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发展服务的专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菲.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5,(13):88-88.

[2]李琦.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整合与利用[J].办公室业务,2016,(20):126-127.

[3]田永丽.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管理[J].才智,2015,(19):343-343.

[4]张冬梅.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探究[J].卷宗,2014,(11):49-49.

[5]郭洋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时期档案管理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181-181. .

第4篇

1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观点

不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从本质上来看都是档案,都具有档案的特点,但因为他们的载体不同,所以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两者都有相应的缺点和有点,将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在应用过程中取长补短,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在实践活动方面来看,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均是以人的基本实践为依据,对人们在社会各阶段的生活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形成档案。但是电子档案的储存时间要比纸质档案储存的实践要长,档案的完整性更出色,由于电子档案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安全系数比较低。纸质档案的载体是纸质文件,安全系数相对就高,能有效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使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清晰。但是纸质档案的载体很容易在保存过程中遭受破坏,不易保存,使用的时候检索也很慢,有一定的排他性。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两种档案都有利弊,那么要想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就要对两种档案进行整合管理,相互之间各取所长,补己之短。

要想达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的局面,就要使档案管理者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积极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方案。首先,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地应对档案电子化的转变,从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技术层面使电子档案有合理的法律地位;其次,要稳中求进,不光要充分利用电子档案,还要做好纸质档案的保管工作,使两种不同载体的档案都发挥其所长,最大限度地把握档案改革的主动性,做好自身的职责工作。当前我国的档案保管工作是在电子档案建立的同时,还要对纸质档案一同保存,既保存了安全可靠真实性强的纸质档案,又发挥了电子档案的优势,检索快,利用效率高等优势。从根本上两种档案并存是必然的选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

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要在记录在同一个档案管理系统中,运用自动采集的方式对电子档案进行数据录入,运用人录入的方式进行纸质档案的录入方式。同时,对一些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在利用时更方便快捷。在档案系统中,还要将两种档案进行统一的组合,维护档案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于使用。

2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的具体要求

现如今,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系统也要利用电子技术建立一个网络的信息办公平台。现代化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有所不同,前者针对的是电子档案管理,后者针对的是纸质档案管理。当然,在现代化档案管理中也要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要想有效的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对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完美的整合,就要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

2.1 同步归档工作

在对所收集到的纸质文件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审核之后,需要及时的将纸质档案进行归档处理。而利用网络所收集的电子信息,在进行有效的审核之后,也要及时的进行归档。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在归档的过程中,都需要符合相关的归档要求,只有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才能够正式的进行归档。而在电子档案归档时,要将其存入到制定的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存储,并且要注意标记上已归档的标记。

2.2 同步整理工作

要想使得档案整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就需要采用折中的方法,实现对电力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同步整理,由于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都具有档案的共同入特点,两者也都拥有一致的档案号,所录入的信息也基本上相同,因此,可以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对电子档案以及纸质档案进行整理,确保在整理归档纸质档案的同时电子档案也可整理完成。

2.3 同步鉴定工作

对于电子档案的鉴定最理想的情况是南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依照预定的保管期限表判断保管期限;纸质档案可随时鉴定,即时归档。

2.4 同步利用

在查阅档案时,我们可以通过同一著录的信息检索纸质和电子两种不同类型的同一档案。提供利用时,以电子档案为主。在需要用纸质档案时,可按同一档号提供纸质档案,这样既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又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从实质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管理理念,实际上主张的是传统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分阶段管理的电子化实现。

3 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变革

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是共存期档案工作最根本的对策。由于电子档案的来源广泛,档案人员要对电子档案生成的全程监控,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现在不少单位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不了解档案,档案管理人员不懂计算机技术,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力,尽快掌握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电子档案管理涉及到的设备和技术,做到会操作、会管理、会使用,切实担负起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职责,做好开放教育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5篇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选人用人、岗位配置、职级核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事档案详细记录了职工本人学历教育、家庭组成、工作履历、业务能力、性格爱好、奖励处分、信用评级等重要信息,为职工的提拔任用、职级升迁提供了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一、铁路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一)档案管理基础薄弱。档案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因其历史性、确定性和原始记录性,使其具有极强的法律依据作用。但因档案本身无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在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下,部分企业管理者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导致档案日常管理松懈,基础薄弱。因此,在大多数企业认知中:人事档案只是一份人员的履历,保存即可,无须再进行后期管理。其实不然,“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想充分发挥职工的能力,最大化地提高企业人员劳动效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准确掌握每一名职工的详尽资料,人尽其才,避免张冠李戴,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二)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老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铁路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却没有得到有效改进,仍采用传统的纸质载体管理存放,纵然应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手段,也只是简单地对人事档案进行了编目,没有开展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三)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大多数人眼中,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地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这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片面理解。实际上,档案管理是业务性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业务技能及一定的文字功底外,铁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熟知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各系统的基本业务范围及相关法律法规。因此,要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因为重视程度不足、日常业务知识培训学习不到位,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开展停滞不前。

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一)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优点。1.原始记录性、安全性。纸质档案因其材质特征,很难做到修改后不留痕迹,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档案的真实性与原始性,对于档案信息的保护更加安全,具有第一手材料的价值。2.凭证性。质档案作为现今使用最广泛的记录载体,其所具备的法律效应和凭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虽然电子签名、电子档案已得到法律的认可,但电子档案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保存的,而计算机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等的破坏,使得司法部门对其凭证作用依然持谨慎态度。(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缺点。1.纸质档案保管成本偏大。纸质档案保管需要极大的空间,而且保管条件要求严格。档案库房需要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防盗,同时还有符合档案存放的承重要求,这使得档案库房的建设成本较之一般建筑偏高。同时纸质档案在进入档案库房前,还需要经过去酸、消毒、除尘等工序,日常保管需要定期进行防虫、防潮处理,人工及设备成本较高。2.纸质档案易损坏,不易传播。纸质档案因材质原因,受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纸张老化变脆、发霉等现象,且纸质档案通常都是唯一的,使得其利用不方便,不易传播。3.查阅检索耗时长。虽然我们在纸质档案整理时,已经对其进行编目有序存放,但在查询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费时费力,如果要多次查阅则更为不方便。

三、铁路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是决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条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人事档案的研究和利用,为企业选人用人、发挥人才优势提供第一手资料,使领导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自觉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配套设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铁路运输部门尤为重要,它对铁路运输部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大形势下,铁路运输部门应当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投资力度,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纸质档案逐年增加,因此科学的管理系统、完备的配套设施,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安全的必要手段。(三)健全电子人事档案安保措施。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事档案管理的改进带来了新的契机。电子铁路人事档案创新管理模式之探析文/翟华敏本文以当前铁路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为依据,通过对纸质档案优缺点的分析对比,结合信息技术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从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就做好铁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人事档案的建立,为我们方便、快捷地利用人事档案提供了条件,但健全电子人事档案安保措施非常重要。为确保电子档案安全、完整,我们可以通过制度约束、技术卡控等措施来排除档案内容人为修改的可能。同时,还可以采取人事档案异地备份、信息设备实时监控、木马病毒定时查杀等措施来避免电子档案遗失、损坏。(四)实现电子人事档案与纸质人事档案的有机结合。纸质人事档案与电子人事档案因其自身的优缺点,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扬长避短,既要发挥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和安全性,又要凸显电子档案的便捷性。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是改进铁路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与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五)人事档案管理向大数据发展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人事档案管理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应用新技术发展的红利,将大数据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去,对人员学历、职称、性格、征信等数据进行汇总梳理,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发展输送适合的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才。

总而言之,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加强,铁路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我们要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及时解决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发挥好人事档案的作用。

作者:翟华敏单位:陕西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6篇

一、普通高中学籍档案双套制管理的简要概述

我国普通高中对于档案管理所采用的传统方法是在专门的环境中对档案采取保管措施和手段,来加强对于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我国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带去了一种崭新的档案管理方式。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我国档案从纸质朝着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提高了电子档案的共享性,同时还能减少档案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所浪费的大量时间以及做的许多无用功,这对于整个档案管理和发展来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对于保存场地要求少,更是对于整个环境的干净与否要求低,但是却强调整个环境之中对于电磁的要求却极高,因为电磁能够影响整个计算机的具体网络环境,容易产生波动。

即便是电子档案呈现出极高的优越性,但在一段时间内电子档案无法完全取代我国传统纸质档案。因此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点为基础出发,要求我们要采取专门的手段和措施来做好传统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工作的管理,在这一要求之下,出现了“双套制”的档案管理方式。

所谓的双套制档案管理指的是将电子信息档案和传统纸质档案共同归档,随之形成了两种不同介质的档案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采取了一种融合的态度,将纸质档案所具有的优势和电子档案所具有的优势结合起来,即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使用高效的专用搜索系统,又可以发挥纸质档案作为凭证的一种价值。这在整个档案文件的管理过程中,介质变化苏采取的一种主要管理方式。

二、普通高中学籍档案双套制管理方式的具体使用

现阶段我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始建立了普通中小学学生学习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专用系统,并且出台了多种规定,表明电子档案成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等具体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且改变了传统纸质档案的递交方式,逐步的实现传统纸质档案退出历史舞台。正是这些标准,使得学校不得不将档案一式两份,采用双套制的管理方式来满足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学生在入学期间,建立纸质档案,并且要建立两份,一份学校留底,一份要学生在学习毕业之后带走,无论是去参加工作还是到大学中去学习。而面对这样的管理方式,只有双套制的档案管理方式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要求,才能更好地展开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

学校在使用双套制的档案管理方式时,需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学籍内容的完整性

根据笔者的走访发现,有些学校根据具体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学籍档案实际要求,不断的补充完善整个学籍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许多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地请他们结合实际对完善学籍档案的保管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前的学校纸质学籍档案内容包括学籍卡、思想品德考核表、;高中毕业证书存根;高考成绩单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毕业生鉴定表和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而又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学籍档案内容调整为学籍卡、毕业生鉴定表、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高中毕业证书存根、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高考加分登记表。与此同时,电子学籍档案的保存内容也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不断调整与完善。

(二)明确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

纸质材料由原先定时归档转变为结合电子文件即时归档。学校档案室同步整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赋予同一内容的两套档案统一的档号,编制相同的著录信息,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实现有机对应。慈溪中学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把同样内容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按时汇总上交学校档案室,由档案工作人员按档案整理要求把纸质学籍档案汇入学校文书档案中,把电子学籍档案汇入学校多媒体档案中,这一做法可以充分发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各自优势,有利于档案查阅利用。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确保工作成效

较之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普高学籍档案双套制管理的专业性更强,提升普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十分重要。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的工作思维定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学籍档案双套制管理的需要。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努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主动学习与信息自动化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着重掌握电子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等技能。再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及风险隐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及本校应对电子档案管理风险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档案安全。

第7篇

电子档案逐渐走向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方向,这也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化,这项档案管理系统,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算是一种挑战,能更有效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一)电子档案呈现计算机的数字化信息形态

电子档案都是以代码如入的形式形成在光盘、磁盘、磁带、U盘、软盘等等存在的。从多张纸质档案关系文件转变成为一个小小的光盘、磁盘等几亿字的数据,可见这般变化可谓惊人。

(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是独立的

纸质的档案载体和内容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但是,伴随着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已经呈现更大的独立性。并且其内存的位置还不是固定的,可以从一个储存载体转换到另一个载体,并且,其中的内容信息不会发生改变,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转换。

二、电子档案管理

(一)现在,很大部分的档案室都会将电子文件的档案转换成纸质文件进行保存

主要是因为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制度、管理设备、证据性、管理技术与方法、通讯设备等各个方面还依旧存在问题。当然,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对于这种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的归档状况,一定会存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一方面,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如果没有技术过硬的员工,优越的科学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在档案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能轻易的使用电子文件档案来替代纸质文件档案管理保存;第二方面,在使用电子文件方式来做档案管理保存,也是非常有着积极的作用意义,依据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双套归档的局面形成。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子文件档案和纸质文件档案双套归档的管理局面依旧继续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技术的成熟以及各个方面的条件一应俱全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逐渐转换成为电子档案。在建立起的双套归档管理中,会对管理人员增加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在两种管理档案系统要建立起准确的标识关系。如: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每个内容都要详细的标注相互对应的纸质档案管理库的目录、柜号、编号等详细信息;同样,在纸质档案中也要同样详细标注相互对应的电子档案的编号、存放的地址等信息。两者之间必须保证相互对应,内容相互一致。

(二)可靠性的原则

电子档案管理是必须准确无误的,可靠性可为是电子档案管理的根本。虽然说电子档案管理要比纸质档案管理有着很多的优势,纸质档案管理在修改内容上是有着明显的很急的,而电子档案管理的缺点却在于此,在电子档案管理中要进行修改或者文件签署上都是直接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更改和录入的,却不能留下任何痕迹,而数据的可靠性和证据性确是电子档案管理的生命,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和证据性有着过多的疑虑。这个问题也是困扰着众多在职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所以,在关于电子档案管理也采用了很多种措施,电子档案管理的可靠性是必须遵守的。在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规范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工作制度,不仅要对收集的资料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归档的电子文件的数据要有着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还要注意在管理电子档案中的调阅、复制、鉴定、整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保证依照正规的流程走,并且,在电子档案归档完成后,还有建立相应的备份文件,防止日后档案中的信息丢失而导致的损失,所以,电子档案的可靠性一定要严守遵循的。

(三)效率原则

第8篇

一、会计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

1.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整合会计档案信息

以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整合SAP系统、共享报账服务平台、银企直联系统、资金稽核平台等的报账流程报账和影像信息、自动收集各种信息,保留调阅其它业务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能力,全方位提供会计档案电子信息。

2.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全生命周期纸质会计档案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影像子系统管理纸质档案制作、接收、流转、出入库、调阅等工作,借此将会计档案电子信息和纸质会计档案对应,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成为管理全部周期会计档案的信息平台。

3.形成统一的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形成1个门户、2个子系统、3个应用层面构成的统一的会计档案管理平台,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影像子系统统一按门户、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安全规则,影像子系统数据在纸质档案归档完成后转移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二、形成基础会计档案影像化整体方案

1.借助报账流程直接解决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通过扫描前置到报账发起环节直接对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为后续管理和业务审批、会计处理全流程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支撑,通过提升流程效率补偿扫描环节发生的劳动耗费。

2.利用信息自动收集手段解决非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直接获取非报账类原始凭证所涉及转固和预转固、资产、省代、税费、收入等业务及相应业务管理平台生成的会计档案电子信息,方便会计电子化处理及非报账类原始凭证电子数据的直接生成。

3.通过现有业务管理流程改造引入影像化

对基于纸质档案流转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在业务管理流程初期引入影像化操作,使业务管理模式由基于纸质流转的处理模式转变为基于纸质档案的电子处理模式,如采购类物料模块凭证影像化管理试点问题。

三、寻求银行电子回单解决方案

1.寻求对直联银行回单进行电子化对接

取得工行、招行、农行、建行等主要直联银行配合,推进银行回单电子化对接,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取得经过稽核确认的完整银行电子回单支付数据,同时完成电子回单与电子记账凭证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关联,支持后续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利用。

2.建立资金业务稽核机制,保证资金支付安全性

考虑到银行业目前尚未形成可认证的银行电子对账单,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无法直接核对确认,需依靠保证电子支付业务安全的及时稽核机制确认资金支付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

3.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实现非直联银行回单电子化

除主要直联银行外,剩余非直联银行全部采用直联方式进行银行回单电子化成本过高,且费时费力。通过将剩余银行账户交易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公司、交易最终结果直接进入主要直联银行的方式可快速、高效地完成剩余银行的回单电子化工作。

四、会计档案“去纸质”整理方案

1.形成记账凭证电子化应用模式

提出基于纸质原始凭证的整理、制档和检索模式,通过原始凭证条码信息解决原始凭证的成档、检索以及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取消打印保管纸质记账凭证,仅保管纸质原始凭证的做法,同时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保管记账凭证完整的电子信息。

实际操作中,原始凭证成档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依旧以记账凭证为基本单位,同时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及纸质档案卷首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勾稽关系表管理卷内纸质原始凭证。

2.推动账簿及银行回单电子化应用工作

在各类账簿、银行回单初步电子化基础上取消纸质的打印、处理和保管工作,仅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保管对应电子信息;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合成相关档案信息满足各项调阅需求。

五、开展业务协作,简化会计档案相关操作流程

1.完善流程

通过与法律、档案管理部门协作,将现有合同管理流程进一步延伸到合同接收保管环节,形成合同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将报账过程直接应用电子合同,节省合同报账过程中反复提供、扫描、传递、稽核、保管纸质合同的劳动,堵塞报账过程中利用未签字、未审批合同报账、利用不同合同版本取得报账利益的漏洞。

2.引入影像化模式

与采购、工程等部门合作,在业务管理流程中引入影像化模式,通过业务环节扫描提升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效率,通过自动获取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生成影像化原始凭证,减少基于纸质收集和流转的物料模块凭证整理劳动及传递浪费,为将来压缩不必要的纸质原始凭证流转和保管打好基础。

六、精心打造立体式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管控模式

对电子会计档案信息产生和处理过程的责任,以及档案信息在处理、交换、全方位收集与跟踪方面的信息质量予以控制,并通过相关制度体系予以落实。

1.依托报账流程建立多元化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明确报账流程中报账单位、报账人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FSSC”)之间的责任关系,落实报账人在信息申报、报账单位和FSSC在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流转与审核、FSSC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管控职责,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2.以事前稽核体系保证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建立省市一体的两级事前稽核体系,在防范报账风险、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同时,保证纵向流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真实性和一致性,健全保障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品质的长效机制。

3.形成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与校验机制

统一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界面,建立标准化的系统间数据交换模式,设置系统间数据交换后的校验复核机制,保证档案数据获取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9篇

关键词 档案数字化 建设 问题 探讨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大量使用了电脑办公。这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数字化档案将纸质版档案输入电脑进行管理,与网络技术相融合,不但实现了档案的信息化、远程化管理,而且实现了异地共享档案查阅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虽然数字化档案有很多优势,但是要完全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没有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与学习,使得档案数字化建设难以进行和提高。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纸质版档案的完善程度影响档案数字化建设

虽然纸质版档案工作量大、管理麻烦,但是要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首先必须借助纸质版档案,才能将档案中的各种信息输入电脑进行存储。因此,纸质版档案成了数字化档案输入的依据;其正确性和完整性将影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即有了完善的纸质版档案,才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档案,而纸质版档案的完善程度将影响档案数字化建设。特别是对于一些对档案管理知识不熟、业务不专业的管理者来说,做好纸质版档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

现在各行各业的档案管理,虽然是用电脑进行管理,但仅仅是建立文件夹进行管理,并没有正式的软件管理系统。因此,用文件夹建立的档案管理无法提交互联网识别,也就失去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进而也就无法实现档案数字化信息共享和远程操控。此外,有些行业和部门虽然使用了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但是由于是出于本行业、本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软件开发。这种管理软件使用范围窄,软件内容和格式单一,通常只适合本行业、本部门的档案管理。甚至有的管理软件与本行业的计算机相匹配,一旦离开本行业的计算机,则其他计算机无法打开或者查阅,严重限制了管理软件的作用。

(三)计算机病毒始终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困扰

计算机病毒是电脑中的最大弊端,而且也无法克服,只能通过设置防火墙和安装杀毒软件进行预防。事实上,计算机病毒对档案管理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害。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不但会使档案无法打开,而且易造成永久性的档案数据和信息丢失;档案数字化建设将毁于一旦、功亏一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电脑黑客的侵入将窃取档案信息,使得档案管理的[私权被破坏,不仅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会给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单一

要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只有融合两者,才能胜任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事实上,很多单位和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对以上两门知识的把握,其大多是由单位委任的。单位领导直接派遣与档案管理工作性质相近的职工,或者计算机专业的职工进行档案管理,这样既不利于档案数字化建设,也不利于单位的档案管理。严格来说,具备两门知识的人才甚少,现任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不高,数字化档案的建设越发困难。

二、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纸质版档案

虽然纸质版档案管理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但是鉴于数字化档案的弊端,以及为了管理安全起见,档案管理部门还需完善纸质版的档案建设。对此,一是要做好纸质版档案管理的正确性,包括档案中的日期、个人信息、文件内容、数字标点等。只有确保纸质版档案的内容正确无误,输入电脑的档案信息才会正确,具有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否则错误的数字化档案不仅会给他人造成损失,还会误导管理者一错再错。二是要做好纸质版档案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个人档案或者单位档案,因职工调动或者单位搬迁建设等容易导致纸质版档案丢失,且一旦丢失,就再也找不回来。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确保纸质版档案的完整性,从而保护单位和个人的资料信息,使数字化档案查询纸质版信息有据可依。三是要保障纸质版档案的安全。档案信息关系到个人和单位的隐私,关乎他人和单位的安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确保纸质版档案的安全,不仅要防止其发生损毁和丢失,更要防止发生篡改档案的行为。

(二)加强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是,仍有一部分工作做得不到位,即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数据库。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有关部门应该应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建设和完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和管理,有关领导就必须要求单位上下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遇到问题共同探讨和解决。此外,在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实现由单一的数据库向系统的数据库发展;在数据库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重点面向应用、建立活库,应用数据库的使用频率和效率来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等。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鉴于数字化档案的重要性,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队伍进行管理。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自身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建设的优越性。管理者不仅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还必须懂得如何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加密隐私和设置计算机防火墙,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安全清除计算机病毒,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二是要熟悉档案管理知识,将档案管理知识充分应用到计算机管理中;能用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识别档案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以及数字的逻辑性,使档案数字化建设质量高、效率好。三是要努力提高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不管是对纸质版档案还是数字化档案来说,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都至关重要。其管理水平和责任态度决定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者的道德修养,严格做好对档案管理者的管理。

(四)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

管理软件作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管理系统,必须与计算机与网络升级同步,即必须让管理软件进行相应的升级更新。否则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管理人员将无法打开管理软件,或者网络升级使得管理软件在互联网中无法识别,从而影响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此外,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加快和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更新升级,促使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更加顺畅,应用更加方便,从而真正达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目的。

三、结语

要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抓起。如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强化对管理者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操作先进的管理软件;充分应用好计算机知识,避免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破坏档案资料信息。只有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数字化档案建设才有意义,才能顺应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为国土资源信息院)

参考文献

[1] 裴海霞.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17):115.

[2] 张松令.新时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A]. 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档案

数字化时代,基层档案工作从传统的、专人档案规整、分类、编码等逐渐转变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主导的开放化、共享化,智能化、网络化。

一、数字化时代基层档案工作的时代新要求

1.信息化社会大背景下,基层档案工作要开放化、共享化。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交换成为社会交往主要形态,基层档案工作越来越突现出其信息属性,人们对于其关注也日渐加强。信息开放化、共享化状态存在就为基层档案工作信息提出了杜绝“重藏轻用”的要求。基层档案工作就要改变过去封闭、僵化的工作模式,实现真正的共享,要求基层档案信息更好的与社会相融合,要尽可能优化与丰富档案库藏,以实现基层档案物质基础的充分积累。同时,档案信息的查阅形式应多样化,通过完善体制实现电话、传真及信函查询等。

2.顺应时展,实现基层档案工作网络化、自动化 。如今,知识经济多依靠高新技术为主要发展形态,而网络技术无疑为当前核心领导技术,对于信息处理的便捷性不可小觑。当前基层档案工作要做的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将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大容量、低劳动强度、高效率性。在@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是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基础,在信息存储、处理方面能力巨大,尤其是在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模式、大容量、高精确度信息数据库方面。另外,现代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档案收、发的便捷化,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大趋势下,基层档案信息网络化成为必然。

二、数字化时代基层档案工作开展新思路

1.在整体发展规划中充分纳入档案工作

基层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实现对于档案工作的充分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策划方案,然后再将目标细化为若干小任务,并逐步落实,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基层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从档案工作规范化角度来看,计划的制定非常关键,他能保证与基层发展步调一致,通过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相关人员的有效参与,能够有效保障档案资源的全面收集与科学规整,是基层稳步、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2.有条不紊的落实对于基层档案目标的管理

在最近几年,很多基层都开始实施“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即将档案工作具体任务分解,并安排到各相关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档案工作领导机制的构建十分必要,它建立在档案馆基础上。其次,通过教育、宣传及培训,发展壮大档案工作责任队伍,强化相关部门中档案管理者专业化乃至综合素质。另外,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也是必要项,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诸如归档规范性、统计准确、全面性而言。最后,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广达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基层基建项目竣工验收的档案工作中,可以将群众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使工作整体质量有效改善。

3.积极推荐基层档案档案双套制管理体系

让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从根本上融合在一起,从而认真做好档案双套制管理的衔接工作。

(1)充分运用数字档案基本理论考察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

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应用过程中都受到传统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影响。在当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内容更加准确可靠。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强调电子档案管理体系的原始性,而这里提及的原始性主要是指档案资料记载内容的原始性,而并不是指管理档案资料载体的原始性。因此,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有条不紊的开展基层档案工作。

(2)结合基层档案资料管理内容,初步限定双套制模式管理范围。为了有效提高基层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双套制档案管理的范围,从而确保档案资料内容能够永久性保存。一般情况下,针对需要保存时间较长的档案资料可以不用双套制管理模式。其中,各个基层可以根据自身档案资料的实际情况,探究多种载体保管形式,并提出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有效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同时,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整理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一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档案资料采取扫描措施,实行双套制保管方式。

(3)对基层档案“双套制”模式管理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施双套制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资料的内容而定。根据档案资料的合理情况,对档案双套制模式管理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料的应用水平。在现代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将档案资料管理的重点放在档案资料的利用中。在实行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目标以及档案管理计划。根据不同档案资料内容的利用程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

数字化时代,基层档案工作新模式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基层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大胆采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套制管理模式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最为有效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第11篇

所谓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指得是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待遇申请、复审、停止审批以及日常管理当中产生的具备保存价值的电子数据、声像、图表以及文字等资料。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普及,电子档案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创建、储存以及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加上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资源的复杂性,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推动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信息化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归档存在缺失。由于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在以往的工作中保留的纸质档案资料库极为庞大,再加上纸质档案装订、整理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科学分类,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在全面实施电子档案管理以后,许多纸质档案都没有得到及时、合理地利用。将纸质版的档案归纳成电子档案是一件极为复杂、繁琐的工作,因为电子档案归档的不完整性,以致电子档案本身检索便捷、快速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档案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为低下。

(二)电子档案缺乏资金保障。因为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导致其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全国各个地区的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仍旧采用配置相对较为过时的计算机,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如果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先进的硬件设施是必备的保障,例如:高配置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以及复印机等等。

(三)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现阶段,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年龄较大的档案管理人员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操作方面则存在不精通、不熟练的情况,自然也就难以掌握电子档案的分类、流程以及归档等相关工作,导致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完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能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民政社会救助中心严格按照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充分结合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使得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流程的管理工作以及检查鉴定、归档责任等相关流程更为规范化、合理化,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有章可循、有矩可循。针对审查完成的电子文件实施统一的收集管理,要产生对应的纸质文件,并且要针对纸质文件实施集中核查,从而有效保障纸质档案文件能够与电子档案保持一致。此外,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应当逐渐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所使用的软件与平台,从而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与便捷性。

(二)加大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力度。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加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更新电子档案管理的软件与硬件,配齐自动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照相机以及计算机等,切实满足现代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实现档案存储介质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民政社会救助中心还应当逐步实现电子档案自动化管理的目标,必须要改变传统管理中“重藏轻管”的理念,高度重视民政社会救助中心档案的“利用”性质,比如:构建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工作的检索更为便捷、内容更为准确,从而有效促进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真正实现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的价值。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档案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应当依照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针对档案管理队伍进行优化,切实保障档案管理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教育,根据当前档案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方式,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与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电子信息知识,力争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结语

处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民政社会救助中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并且要不断加大电子档案的管理力度。如此,才能保障民政社会救助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12篇

一、社保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一)标准统一,要求规范

将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的范围、分类、收集、立卷、归档、使用等要求以软件的形式编制在社会保险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不按规定流程整理便无法归档,从而使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化管理标准统一,要求规范。解决了目前纸质档案管理中的标准不统一、内容不齐全,整理的规格不统一、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即时采集,随时归档

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在参保对象业务办结后立即将纸质资料扫描录入微机,不仅避免了手工录入造成的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解决了有些单位平时不注意纸质资料的收集整理,造成资料散失遗漏的问题。同时,电子档案不需要装订,因此可随时编号归档,解决了纸质资料平时无法归档,必须等到年底才能整理归档的问题,保证了纸质资料的归档率和完整率。

(三)易于管理,查阅方便

电子档案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纸质档案资料,几百甚至几千本纸质资料用一张光盘便可轻而易举地容纳下,而无需固定的库房、档案架、防霉防虫等设施,节约了人力和财力,管理起来十分方便。联机后凡是在经过授权的微机上,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自己想要的各类社会保险档案资料,提升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础管理水平,解决了多年来传统档案管理一直处于封闭式的局面,提高了资料档案利用价值。

(四)监控前移,方便考核

由于采用高清晰度扫描,参保人的签名、章印、审核人意见、文书中的法律条款等,每一个细节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在微机中审核社会保险业务资料,可以方便地找出哪些申报表未审核签字,哪些报表审核不认真,哪些登记表填写或资料不全等,将监控工作前移到受理录入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各项基础工作的质量。同时为内部考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想查书面资料情况直接在计算机上就可实现,无需再到业务员或档案室调取资料检查。

二、实现社保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取材容易,采集便捷

对于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来说,需要的是将纸质资料转换成电子数据。纸质资料可通过扫描仪扫描进入微机,只需要设计出实用的社会保险业务资料档案管理软件将它们组合、分类、存储起来,再配以适当的查询应用系统便可顺利运行。

(二)投资不大,技术不难

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点是软件的编写,虽然一般单位缺乏熟练的程序员,但通过“借脑”的办法,结合本身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要求,借助外部技术人员的力量,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高速扫描仪的价格不高。

(三)容易普及,实用性强

软件的前台应用十分简洁,通俗易懂,先用扫描仪将纸质档案扫描进计算机保存,再用档案管理软件将已保存的电子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然后便可按使用者的需求检索资料,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同时,网络版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软件,通过授权可以实现系统内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检索和查阅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根本不需要再到指定的档案室去,十分实用而又容易普及。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初期资料的扫描录入,但使用高速扫描仪可解决这一问题。

三、实行社保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纸质资料审核

资料整理是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准备不充分会造成数据录入内容与名称不对应或资料残缺不全等现象。这要求在档案扫描前,必须加强审核,对装订物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拆除装订物时应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不允许裁切档案纸张。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处理(压平或熨平)后再进行扫描。

(二)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

对于扫描好的数据信息,由质量检查人员把关,检查扫描数据质量是否符合最终存储归档标准。对在高速扫描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数据,做人工处理。如果发现漏页、重张等问题,要求及时补扫或在系统中删除重张那页。对于扫描数据不清晰的,在数据信息问题记录单上记录并重新扫描。当发现不符合规则的数据,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对扫描好的数据进行修改或更正。

数据档案信息虽然不怕虫蛀、霉烂,但也有其缺点,一旦发生中毒、计算机硬盘损坏等情况,将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要加强对已录入的数据的保存,在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同时,可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还要加强数据的保密处理,防止人为破坏。

(三)加大相关人员的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模式,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与新知识、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密不可分,所以,人才队伍是关系到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大有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重点学习与信息化相关的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化加工与管理、数据库运行管理等,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