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法翻译教学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

时间:2022-11-22 20:4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法翻译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法翻译教学法

第1篇

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后面that所引导的作为主句真正主语的从句,常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句子后面作真正主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常见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从句的长句用于表达科学理论、原理、规律、概述以及各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语篇方面,主要通过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词汇重复出现可以减少语言在传递中产生的歧义,通过逻辑连接手段体现句子的语义联系。科技文章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或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2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发展

语法翻译法又被称为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PrussianMethod)等,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远的教学法体系。它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最早的外语教学法起源于15~17世纪的拉丁语教学法,当时被称作“语法模仿法”。西欧一些国家在18~19世纪确定了翻译法的教学地位,翻译法非常重视语法教学,在当时被称作“语法法”或“语法翻译法”,因其继承了拉丁语的传统又被称作“传统法”。语法翻译法的出现为“外语教学法”单独作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历史基础。这种方法中翻译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通过母语教授外语、先分析语法、以翻译为基本手段、然后把目的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

3语法翻译教学法应用于科技英语教学的优势

我国英语专家王宗炎认为:“学英语,必须懂得语法知识。不懂语法知识,听英语、读英语无法理解,说英语、写英语更无从下手”。语法翻译教学法应用于科技英语教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语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目的语的理解,语法框架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确切地理解科技英语的抽象概念,抽象词义和复杂的句子结构。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互译与比较,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异同,理解和掌握科技词汇的用法,以及科技文写作的常识,从而提升学生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例

为了介绍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英语科技文选》第一单元为例,详细阐述其应用策略。

(1)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每单元分为A、B两部分。A为精读课文,B为泛读课文。课文和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每课课文后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

(2)以演绎法讲授语法知识。先讲词汇构成、语法规则,分析句子成分,然后举例说明,并让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如在这一课词汇部分讲授词的派生,前缀anti-,mis-,ir-,un-,句子结构部分讲句型“It+be+adj.+todo/thatclause”“It+be+pastparticiple.+thatclause”。科技文体采用这种句型用以客观表述某些事实。词汇短语意义的学习采用同义词、反义词对照法。另外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是“表达原因“的方法,如Because,since,as,inviewofthefactthat,onaccountofthefactthat,owingtothefactthat,seeingthat,becauseof,onaccountof,owingto,dueto,Thisaccountsfor……,Thisexplainswhy……,Thisaccountforthefactthat……等。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

(3)母语——目的语互译。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要逐字、逐句互译。互译是科技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互译,让学生了解“theknown,theunknown,theunknowable”,同时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检查学生语法知识是否熟练掌握,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的行为。双语互译,有助于学生两种语言思维的灵活转换。课后附有翻译练习,先给出学生短语,并给出汉语句子要求学生翻译。

第2篇

关键词:语法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现实价值

一、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一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似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二、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的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心理学依据是官能心理学;哲学基底是惟理主义。其特点如下:

1.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

2.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语言规则的归纳和列举。大多数的语法翻译课本中,教学大纲以语法知识点的顺序编排,并试图有组织、有系统地教授语法。

3.把第二语言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训练,把教学看成是发展心理的一种特殊途径。

4.强调不同语言的共性,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试形式自然是目的语和本族语的互译。

5.强调阅读和写作,几乎没有系统地注重听力和口语。

6.强调精确。

7.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其语言教学模式是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

1.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1)师资条件

大学英语教学量大、面广,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工作仍由中国教师完成。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即使有些教师有短时间到国外进修的机会,口语水平仍达不到接近母语的程度。语法翻译法对教师的口语要求较低,采用其进行教学绕过了对教师的口语要求。

(2)传统语文教学

语法翻译法比较接近传统语文教学,都注重字、词、造句、阅读、作文的训练;都采用逐词阅读的方法;学习方法上都强调背诵,强调“熟能生巧“等等。因此,在传统语文教学的潜在影响下,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运用对于中国教师和学生来说得心应手和顺理成章,易于操作。

(3)课堂规模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在大的课堂规模中进行教学,语法翻译法比较容易执行。学生在单位课堂时间学到的知识点多,教学效率高。

(4)学习方式

对中国学生来说,外语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讲解才能掌握。对他们而言,“语言十分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规则、繁多的句型、大量的习惯用法、困难的发音,这些内容很难在只重意思表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所自行掌握。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 (5)学习动机

动机是制约语言学习的一个因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既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短期内也没有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需要,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最大莫过于通过各类学历、学力考试。英语考试内容重点总是放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上。在考试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短期内要想通过一门外语考试,语法翻译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2.语法翻译法的优越性决定了其自身的价值

(1)其强调的语法有利于外语学习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语法”。

就连倡导交际法的Wilkins也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侧重rules of grammar,第二阶段偏重rules of use。

廖巧云做的调查显示,不涉及语法教学的交际法对大、中学生是行不通的,语言基础知识不过关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了四年,但进步甚微。

可见,“语法恐怕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把语法教学摆在恰当位置上的问题。”足见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词汇学习,其好处如下。

①语法翻译法有完整的语法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较快、较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

②通过有限的语法能够生成无限的句子,这是语言的生成特征。人们可以记忆有限的语法规则,却无法记忆无限的句子,而教授语法知识正是“授人以渔”。

③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它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

④有利于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在注重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语表达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潜在的表达素质和实际的产出能力。潜在的表达素质是一个量的积累,实际产出能力则是运用所积累量的技能问题。作为口语表达的说,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我们常说的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不清。可见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仍具有有效性。

(2)实现母语和外来语间的对比

成年人学习外语跟儿童不同。成年人的脑海里已经蕴涵了庞大的母语参照体系,他们必然要利用其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外来语。

在母语和外语有差别的地方,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而在母语和外语有相似之处时,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帮助。这个过程叫做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相似之处,迁移起正面作用,而在有差别之处,迁移便起负面作用。

语法翻译法通过比较二者在语言上的特征,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利用汉语正迁移,排除负迁移的影响,引导学习者在向目的语迂回靠拢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学习质量。

第3篇

关键词:语法翻译教学法 科技英语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18-01

科技英语一般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英语,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涉及面广,内容包罗万象。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科技英语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因此世界上许多大学都设立了相关专业。翻译教学法融入科技英语教学,适合科技英语的自身特征,符合语言教学的原则和规律,有助于实现科技英语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主要是涉及数、理、化、医、生、农、建筑、天文、电子机械等方面科技专业知识的英语科普文章,基本是书面语言,科技英语词汇具有国际性,70%以上来自拉丁语、希腊语。词汇意义比较专一、稳定,用直译法、音译法和半音半意法可准确表达科技新词的科技内涵,多使用正式规范的书面动词来替代具有同样意义的口语化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大量地使用名词和名词词组,大量使用非谓语动词短语及分词短语,经常使用缩略语。语法结构上,科技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讲述客观现象,介绍科技成果,突出行为客体。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后面that所引导的作为主句真正主语的从句,常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句子后面作真正主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常见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从句的长句用于表达科学理论、原理、规律、概述以及各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语篇方面,主要通过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词汇重复出现可以减少语言在传递中产生的歧义,通过逻辑连接手段体现句子的语义联系。科技文章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或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2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发展

语法翻译法又被称为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Old Method)、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等,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远的教学法体系。它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最早的外语教学法起源于15~17世纪的拉丁语教学法,当时被称作 “语法模仿法”。西欧一些国家在18~19世纪确定了翻译法的教学地位,翻译法非常重视语法教学,在当时被称作“语法法”或“语法翻译法”,因其继承了拉丁语的传统又被称作“传统法”。语法翻译法的出现为“外语教学法”单独作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历史基础。这种方法中翻译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通过母语教授外语、先分析语法、以翻译为基本手段、然后把目的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

3 语法翻译教学法应用于科技英语教学的优势

我国英语专家王宗炎认为:“学英语,必须懂得语法知识。不懂语法知识,听英语、读英语无法理解,说英语、写英语更无从下手”。语法翻译教学法应用于科技英语教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语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目的语的理解,语法框架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确切地理解科技英语的抽象概念,抽象词义和复杂的句子结构。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互译与比较,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异同,理解和掌握科技词汇的用法,以及科技文写作的常识,从而提升学生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 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例

为了介绍语法翻译教学法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英语科技文选》第一单元为例,详细阐述其应用策略。

(1)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每单元分为A、B两部分。A为精读课文,B为泛读课文。课文和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每课课文后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

(2)以演绎法讲授语法知识。先讲词汇构成、语法规则,分析句子成分,然后举例说明,并让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如在这一课词汇部分讲授词的派生,前缀anti-,mis-,ir-,un-,句子结构部分讲句型“It+be+adj.+to do/that clause”“It +be+past participle.+that clause”。科技文体采用这种句型用以客观表述某些事实。词汇短语意义的学习采用同义词、反义词对照法。另外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是“表达原因“的方法,如Because,since,as,in view of the fact that,on account of the fact that,owing to the fact that,seeing that, because of,on account of,owing to,due to,This accounts for……,This explains why……,This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等。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

(3)母语―― 目的语互译。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要逐字、逐句互译。互译是科技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互译,让学生了解“the known,the unknown,the unknowable”,同时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检查学生语法知识是否熟练掌握,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的行为。双语互译,有助于学生两种语言思维的灵活转换。课后附有翻译练习,先给出学生短语,并给出汉语句子要求学生翻译。

(4)培养学生科技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主要方法有:单词拼写、单词填空、造句、语法填空、句子排序、背诵课文、阅读、写作等。第一单元要有求生阅读B:The West’s Debt to China,分析句子成分,英汉互译。并通过写读后感、或缩写原文等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技文写作的风格及方法。结合交际教学法,教师课堂上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语法知识,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语法翻译;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应用

前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英语的实用性能在中国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当下学习英语成为一种风潮,英语已经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学好英语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学教学中如何教好外语,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快速轻松的学好英语成为了摆在大学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语法翻译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外国书面语的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即用语法讲解、翻译、练习的方式来讲授外语知识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为最古老的英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必然有它的独特优势,在语法翻译教学中,细致的语法规则和大量的词汇知识使得外语学习更加的容易,能够使外语学习者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现象更加的系统化;语法翻译发能够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结构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其外语交际能力;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以及词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为其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语法学习能够让学生轻松的分辨外语与母语的不同,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二.语法翻译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世纪外语教学开始出现在中国,翻译教学法作为最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了长期的考验绝非昙花一现。

语法翻译教学法利用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及句子的内涵,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以大量的词汇积累为基础,学习基本语法掌握基本句型结构,以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外语知识点。翻译法广泛的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以这种教学方法为基础形成的语言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在课堂上,英语老师一般都是先阅读一遍文章,教师对文章和句型进行语法分析,对重点句型进行重点讲解,然后进行翻译,最后要求学生对于文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背诵,掌握其中的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老师大多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讲授英语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识点、解除学生的困惑,避免了学生自己W习时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模板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那些本身不是英语专业英语基础又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英语课堂就仿佛催眠曲,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只会将课堂中学习的语法知识或者句型直接运用到写作中造成错误的英语应用,不利于真正地英语学习。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语法翻译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学习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打下牢固的语法基础,但是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的大多是哑巴英语的学习者,他们更多的是进行书本知识练习,无法真正的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无法真正的将英语“说出口”。

三.如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进行创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英语的使用越加频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注重培养的是书面语的理解、阅读、写作能力,忽视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主要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对语法的分析掌握,我们要改变传统翻译法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好英语。

第一,老师应该重视将语法教学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要只是为了语法学习而学习语法,应该树立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听说读写的观念,语法是一个桥梁,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中介。

第二,教师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结合语音、词汇和翻译,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知识点中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如老师在英语课文讲解中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形式,以表演的形式来讲述课文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巩固。翻译法作为其他外语学习方法的基础,应该和其他方法进行互补教学,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三,翻译教学法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老师要活跃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知识点的讲解中应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课堂上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

第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软件运用英语记录自己每天的动态,锻炼写作能力,同时阅读朋友的动态以及朋友给予的评论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交流空间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第五,将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中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词汇的理解运用以及语法的构造都有所不同。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凸显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错误的发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滋生一批中国式英语的学习者,他们便是没有充分理解两种语言语法的不同,将其混为一谈,错误的按照中文的逻辑结构去使用英语。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向前发展的。英语翻译教学法也不例外。翻译教学法尽管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它,我们要充分认识它自身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完善它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曲景秀. 论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相结合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7, 28(3):102-104.

[2]胡韬. 为语法翻译法一辩――论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 金田, 2012(5).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 交际教学法 综合应用

英语教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英语的教学法也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听说法、认知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英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了语言理论的重要性,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能力。然而,大学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的各项技能的提高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由于我国的英语学习环境根本无法保证学生广泛接触英语,课堂就成了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基于这一点,我国许多英语教师提出要大力推行交际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一、语法―翻译教学法

翻译是英语教学最直接的目的之一。这一教学理论及方法有着长久的历史,它主要反映了当时19世纪各国的grammar school(语法学校)的要求和愿望,这一理论的原始动机是一种改良主义。首先,语法―翻译教学法强调:①学生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母语和英语的共同使用。②将母语与英语进行比较,把两者间的异同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学生可了解到两种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英语。③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法的学习,着重理性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其次,语法―翻译教学法认为:①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其语法,语法是语言的核心,语法既有助于理解英语、翻译英语,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②在学完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后,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语法和扩大词汇,然后学说话并阅读课文。③在讲授语法时,首先要讲授词法,然后讲授句法,最后采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及语法应用。

二、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又称为功能教学法或功能意念法。70年代在欧洲兴起,它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首先,交际教学法强调:①语言教学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为了体现某种语言现象而特别安排的,而且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境之中。②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意念为基础。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而自然的语言交际情景,并在学生使用语言的目标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其次,交际教学法认为:①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主。②教学过程中应有各种各样的基本要素,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分别是:社会、性别、功能、意念、情景、语体、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③教学教材要有与之相配的教学媒体,以增加交际的真实性,提高交际的有效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两种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从以上两种教学法特征的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种教学法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之间有着相当大的互补性:一种强调书面语和阅读,一种强调日常用语和口语;一种强调语言的理性知识,一种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一种强调语法和母语在学习中的作用,一种强调语言技能在学习中的培养。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这两种教学法或者多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相互补充,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其做法如下:

1.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不同年龄的人对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这是由他们的智力特征所决定的。小孩虽不解其意,但能很流利地背诵各种各样的诗歌,这说明他们的理解力尚不完善,但他们的模仿力却远远超过成年人,并且不耻开口。相反,成年人愿意探究语言自身的规律性。由此看来,对小孩来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多采用交际教学法,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多听、多看、多说一些真实自然的语言,让他们亲身感受语言,这不失为明智之举。而对于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来说,要多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对一些语言现象及语法要点,要及时给他们讲清楚,让他们深刻领会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理性认识与应用能力的完美结合。

2.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时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并不丰富,对于一些新单词,如果用英语解释,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则更难以用英语讲解清楚,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就简单明了。在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交际教学法的介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时此刻,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将有效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但这并不排斥对传统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运用,因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传统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往往会起到一箭击中的作用,使学生更加透彻地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应用语言。

3.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如:“please”(请)一词表示客气,用于请求和询问中,但“Will you please be quiet?”(请你安静点好吗?)却表示命令。在篇章分析时,针对学生就词论词、就句论句的习惯,指导学生从话语、篇章等大的语言单位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正确领会作者的意图;在理解课文深刻含义时,有意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提问题进行一系列的交际,增加学生间交际的机会,打好语言基本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因为它们都是某一个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某一时期的英语教学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英语的学习多样化,现在仅靠一种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建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J].外语界,1998,(4).

第6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方法 辨析 比较

为了使外语教师能自觉主动地驾驭各种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向同行们介绍一下各种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法理论的认识和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翻译法

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法体系是近一百年的事。中世纪,希腊语和拉丁语在欧洲盛行,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文化教育、著书立说的国际语言及教会和官方语言,当时的教学方法就是翻译法。到18、19世纪,英语、法语兴起,学校开始开设英语、法语等现代语言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就自然地沿用教授希腊、拉丁语等古典语的翻译法。翻译法,也有称它为语法翻译法,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例如,老师说“apple”,学生马上说出“苹果”。

翻译法是外语教学的原始方法,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它培养了大批符合当时社会需要掌握阅读外语能力的人材。它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3)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阅读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课堂教学过程比较好控制,选择对学生的测试方法也比较容易。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弱点是: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弱,语音语调较差。虽学了大量语法规则,一旦用于实践,如写作、口头交谈,便会频频出现错误。

不难看出翻译法的缺点是:(1)未能恰当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语法、词汇与课文的阅读教学脱节。(2)过分强调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翻译法的优点是:(1)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2)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智能的锻炼。(3)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4)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对建立外语教学法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19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 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四、视听法

视听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视听法首先由古布里纳于1954年提出,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法又被叫作情景法。

五、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相当的灵活性,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但不要完全照搬。总结我国外语教学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学生、适合各层次外语教学的新路子。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柴宝芬.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法和直接教学法 [J].才智,2011,(24).

第7篇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四、视听法 

视听法于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视听法首先由古布里纳于一九五四年提出,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法又叫作情景法。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第8篇

论文摘要: 词汇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用语法翻译教学来夯实高职学生的的基础,用交际教学法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两种教学方法是互为补充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对高职高专学生词汇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分别是a级3400个,b级2500个。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起点较低,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任务重。仅靠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认知策略来完成突然增大的这些词汇任务有很大难度。而且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词义、拼写及各种用法,把英语单词和汉语意思笼统对应,缺乏对构词法知识和词的文化内涵的讲解。由此而来,很多学生只能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依靠机械记忆的方法来背单词,对词汇的掌握无法熟练到能应用的程度。

二、有关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研究

1.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长期需要,社会各界对有关外语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wWW.133229.Com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法翻译法的认识逐渐变得客观,语法翻译法在当今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中确有其存在价值。主张采取交际法教学的学者们即使在反对牺牲了语言的运用而单纯注重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吸收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我国教情学情的教学法的长处,摈弃其死记硬背、盲目灌输等做法,使之适应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势,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2.交际法的误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语言教学界以来,对中国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外语教学也逐渐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转向了交际教学法,使其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法,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考核都围绕“交际”二字来做文章,“听、说”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郑声衡在《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中提出,我们应该知道交际教学法首先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思想而不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交际法的外语教学思想要求人们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三.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结合应用于词汇教学

樊长荣(1999)在《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中指出,将交际教学法引进外语教学并不是否定语法翻译法。片面地强调交际法无疑就排斥了语法教学胜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片面地强调语言使用的功能又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教学法”,不可偏激地推翻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完全地“照搬照抄”交际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综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使这两种互补性很强的教学法的并存成为可能。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外语教学的方法达到最佳合理的状态。

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定一年级同专业的两个高职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控制班。利用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分别证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学期实验过程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法,即在语言输入阶段主要进行教师控制、以讲解为中心的语言输入;在知识内化阶段进行教师半控制、以准确为目的、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语言操练;而在语言输出阶段进行学生控制、以流利为目的、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语言练习。

对调查及实验结果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之后,通过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一学期的实验后,通过后测成绩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在词汇能力方面,对照组的学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和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比,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融合的方法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词汇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词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启示。

参 考 文 献

[1] allen,e.d.and r.m.valette.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2] alreck,p.l.and r.b.settle.the survey research handbook [m].homewood:mcgraw-hill,1985.

[3] ausubel,d.p.learning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6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 [m].london:pearson hall regent,1994.

[5] 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综观我国英语学习现状,势头过热,耗费时间长,结果却不乐观。在我国,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完成,如何使学习者高效习得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表明,各种教学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均存在不足;且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普适性的。

2. 主要英语教学法

2.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在我国,语法翻译教学法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语法翻译法旨在培养学习者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对语法进行分析,然后把外语翻译成本族语,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和逐句直译。语法翻译法指导的教学实践中,翻译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且对教学的软、硬件要求不高,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占据主导地位。[1]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一是造成语音、词汇、语法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脱节,造就哑巴英语;二是采用灌输式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

2.2交际法

交际法亦称功能法或意念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交际场景,重视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激励学生思想表达,容易提高学习兴趣。虽然交际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交际法重视听说能力而忽视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对语法和语言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

2.3自然教学法

自然法以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框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自然教学法认为课堂是供习得之用,需要提供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用母语和目标语来回答问题,教师只能用目标语。[2]

自然教学法使课堂接近自然环境,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自然教学法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肯定其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但质疑之声也不断。二语习得理论本身不足造就其先天缺陷。

2.4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语言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被广大的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所认可。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需求设计各种易于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交流以及合作等方式来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并认识英语目标语,从而掌握所要求的语言(方文礼,2003)。[3]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学习气氛宽松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将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作为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它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任务的设计难度大,对教师的能力水平要求高等。

3. 英语教学法发展趋势

每种教学法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的思想都受到特定的语言观和学习观的支配,都有其优缺点。而且,这些教学法都起源于国外,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3.1. 折衷教学法及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完全解决英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一种教学法在克服另一种方法的问题时,又会引入新问题。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折衷主义,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齐凤梅(2009)在英语教学实际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设计了阅读课堂模式和听力课堂模式,融合传统英语教学和交际英语教学的优点,并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4] 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来说,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成果法、过程法、内容法及体裁法,但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并不能完整地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因此,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如:过程法与结果法相结合、过程体裁综合教学法等。

3.2. 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改进,语言材料不仅包含文字,而且包含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新媒体。这为教学一方面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媒体技术使情景教学成为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锻炼其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外语语料,增加语言输入;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学生全方位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新教学原则和目的的需求。

第10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现状 语法翻译法 多领域研究 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93-03

一、简析外语教学现状

我国学习外语人数为世界之最,但有两个公认的不足之处:

1.耗时低效。以英语为例,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加上职称外语,中国人要耗其一生学习英语。

2.聋哑外语。我们所学的外语多数人只能用于阅读理解、写论文;听不懂说不出。以日语听力考级为例,听力考试基本上都是不及格,总分由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的分数来提高。

我们认为,形成这种现状有以下几个原因:

1.至今为止的外语教学计划是以语法翻译法理论为基准制定的,而语法翻译法源于中世纪欧洲教会中拉丁文的教育模式。拉丁文是死语言,拉丁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养。用拉丁阅读有关书籍,不需要口语交流,所以重阅读,无听、说。

2.没有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安排外语教学,只是形式上吸收以听说为主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的一些要素。

3.囿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外语教学设备简陋,只有录音机、幻灯机的语音教室和少数外语电影。

二、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改革外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为止,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没有把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来,外语学习依然是“耗时低效”、“聋哑外语”的现状,外语教学法仍然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笔者对目前主要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之特点进行如下对比:

1. 语法翻译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特征,即以语法教学为中心,进行汉语和外语互译为主要内容,以阅读理解外语资料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源于中世纪欧洲,人们学习拉丁语,其目的是阅读用拉丁语书写的书籍,以便吸收古代文化,提高修养。由于当时拉丁语不是生活用语言,是书写、书籍用语言,通俗称“死语言”,不需要听和说,所以教学法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十八、十九世纪法语、英语兴起,学校开设法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法就沿用教授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的语法翻译法[1]。它有以下优点:(1)可用母语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2)可进行大班授课,在人员交往极少,通讯媒体有限的时代,能满足大批外语学习者的要求;(3)由于学习者理解能力较高,能系统高效地进行外语语法教学;(4)在短期内阅读理解能力可明显提高;(5)便于在教师、教室、教材的条件下组织教学等。上述优点使得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加之成人学外语过程中,更喜欢能获取文化知识的读写和阅读理解,不喜欢毫无知识可言的、枯燥无味的听说练习,导致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任然跳不出语法翻译法的老框框。

2.直接法:是为了弥补语法翻译法的不足,满足人们听说外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要求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接法主张用外语直接教学;(2)通过句子的听说和模仿掌握交际用生活语言;(3)在学生掌握了语言材料之后,再从所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4)重点在于培养实际的外语交流能力。直接法要求通过外国人教师进行少数人小班教学,学习周期要短期集中,一般都是模仿在外语语言环境、外国生活的环境下进行习得为理想特征的外语教学法。

对比发现,直接法的特点较好地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但它所要求的条件在我国很难具备。所以,为了能够提高直接法所追求的外语听说能力,高校教学中一般在教学计划中每周加入两节听力和两节会话课。但由于对直接法的科学性原理不了解、教材的公式化,听力和会话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今天与此相关的脑科学、发音器官运作原理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没有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来,“耗时低效”、“聋哑外语”的现状说明,外语教学法仍然是语法翻译法的天下。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外语教学界有必要充分利用当今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改革外语教学模式。

三、借鉴多领域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习得式直接法外语改革教学模式有据可循

在有关新形势下的改进外语教学方式的分析论证中,有以下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1.脑科学、左右脑记忆模式的研究成果;

2.心理语言学有关学习与习得的理论;

3.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外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如光导纤维、宽带互联网、多功能手机及各种上网、播放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使外语习得所需的外语语言环境成为可能。以下与外语教学法研究相关的科学理论,能有助于我们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合理地安排外语教学计划,特作重点的分析说明:

第11篇

摘 要:本文基于实验对于162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对目前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魏华(1978-),女,陕西咸阳人,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级应用语言学。

张云霞,(1978-),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级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069-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折中教学法,及双外教学法,3T教学法,还有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法。但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兴起,不少教师开始使用这种方法。

关于学习策略不同的学者的界定不同。笔者姑且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采取的一切行为,包括与学习有直接的或间接关系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对学习策略的分类,作者参照O’Malley和Chamot及Ox-ford,把其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四种。

关于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普遍使用的教学法和学习策略的关系的认识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研究。Holmes &Ramos(1991)认为,为了帮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需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自主学习。目前,在大学英语界,对于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的研究以介绍概念、归纳种类、总结意义为主,缺乏保质保量的实证研究,对于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相关性的调查更少。(张殿玉,2005)因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有关现在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和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调查,力图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法中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法及自主学习教学法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相关?如有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造成正或负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二)受试

受试为甘肃某高校2010级法学专业A,B,C三个班的新生,这三个班人数分别为47人,59人和64人。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并所答问卷有效的学生有162人,其中男生84人,女生78人。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22岁(2名),平均年龄为19.2岁,17-18岁(11名),21-23(12名),大部分为19或20岁,年龄差异不明显。

(三)调查工具

本项研究的调查工具是问卷。问卷由“教学方法”与“英语学习策略”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笔者自行设计而成,分为“语法翻译法篇”,“交际法篇”和“自主学习法篇”,第二部分是采用 Oxford(1990)设计的英语(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策略问卷(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 SILL),并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作为外语)有所改编。问卷共有 40个项目, 4个要素。这 4个要素分别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交际策略等。答卷反应方式采用 Likert量表形式,从“完全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共分 5个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项。

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在课堂上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 162人,回收的有效问卷为 161份,因为其中一位学生未按要求完成问卷。问卷回收检查后,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第12篇

论文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外语教师探讨的热点。本文试从语言教学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重视语言功能性的角度,提出翻译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既传授给学生基本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简要回顾

交际法的形成受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影响,其核心是关于交际能力的学说。而“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1972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要获得语言交际能力必须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I)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束定芳、庄智象, 1991) (Hymes,1972)

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功能,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理想目标就是培养交际能力。交际法教学过程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语言功能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是交际法教学的一大特色,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交际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参加者和学习者等。

交际教学法优点非常突出,如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灵活多样,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交际法在目前外语教学中用得比较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面临许多问题。受到诸如学生的心理、教室的布局、教材的限制、考试和评估方式等因素影响。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参与交流,回答问题,更愿使用传统教学法,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目的及学习观念等对教师实施何种教学模式同样具有很大反作用。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人数普遍较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课堂活动的掌控和引导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 语法教学法

语法教学法也被称为语法翻译教学法,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语法,语法是语言的核心。语法翻译法通过强调语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英语的本质特征,因此具备牢固的语法知识可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更为准确。同时语法翻译法易于操作,对班级规模无特殊要求,有利于减轻大班授课中师生压力。

但语法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强调机械地记忆语法规则和例句,课堂气氛低沉,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过分依赖翻译,从而过分依赖母语,难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能力。

3 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的必要性

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理论告诉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还要重视输入材料的准确性,对语言错误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要对其进行纠正性反馈。这就证明,正确的语言知识储备对语言应用是极其重要的。Swain(1985,1995) 在 Krashen理解性输入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语言输出在学习中的作用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并且明确指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通过输出,了解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问题;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地分析,进而产出修正后的输出,最终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完备的交际语言教学的观点既包括语言结构的观点又包括语言功能的观点。Hymes (1972) 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要素”中,第一要素就是语法性。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结构教学和语言交际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而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各有所长,他们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如能二者结合,取长补短,无疑将会提高我们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刘天放(2008)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得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适当采取一些传的教学法仍具有其合理性,是适合学生自身需要的,也是由中国特色的教育状况所决定的。

4 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

要实现交际教学法和语法教学法的结合,我们既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还应充分理解和重视学生在知识、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教”,“学”相结合才能切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1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时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

王岩(2001)认为:在基础阶段或语言的输入阶段,可更多地采用传统方法,如: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模拟练习等等。在高级阶段或输出阶段,可将重心由语言知识转移到语言运用,由句型结构转移到话语分析,由模拟句型练习过渡到自由发挥式话语练习。在语言教学的各个不同阶段,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的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

4.2 根据不同的语言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词汇学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让学生在理解词汇意义的同时,创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对于语法讲解,教师用归纳法或演绎法讲授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此语法。例如,讲解现在完成时,教师可先展示给学生现在完成时句子,让学生发现、总结此类句子的语法特点及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在归纳讲解后,提供多幅动作图片,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练习句型,练习时态用法,笔者试验过后,取得极好的效果。对于文章的讲解,教师在提供给学生关键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结构。课堂上,还可以根据文章特色,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其进行小组合作,就某一组词汇集体学习或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增加学生交流,运用语言的机会。

4.3 大学英语教学,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灌输,而是应该尽量要求学生多说多练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创设大量而又合适的课堂活动,交际任务。办法之一是制造信息差距,例如,可以把一个故事分为三部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读故事的一部分,然后交换讨论,信息互补,学生有输出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其他办法包括把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或针对文章中某一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角色表演;或针对文章中不同观点,让学生展开辩论等都是教师帮助学员理解课文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的方法,在教师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 总 结

翻译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但是传统教学法中的语法教学也不容忽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又重新思考语法在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语法教学并不是要恢复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教语法,怎样将语法教学和交际教学更好地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找到最佳途径,真正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Hymes, D.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J. B. Pride and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C]. Harmondsworth, London: Penguin.

2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3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 In S. Gass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6.

4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G. Cook & B. Seidlhofer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ur of H. G. Widdowson [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25-144.

5 刘天放.外语教学法的回顾及对传统教学法的再思考[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