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时间:2023-04-28 08:4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纵向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国家对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国家十中的“863”、“973”、国家支撑、国家基金等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使得各高校的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国家财政投入对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大,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重视,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中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属于国防重点项目及国家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经费管理应该得到同步的规范化管理,但从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有些科研项目在立项时,预算的编制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编制类似项目的预算经验来估计预算总额度,进而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各项支出参考比例来划分预算明细,申报的预算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测量和论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些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进行预算申报时往往会有虚报现象,尽可能地向同国家要经费,其实在科研实际支出时往往会有大量结余经费。这样不但不利于科研人员在科研中节约使用经费,而且对国家的经费测算部门造成干扰,不利于测算出准确、真实的数据。

2.不能严格执行科研预算

由于预算在编制时就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科研项目执行不完整或经费支出超出预算范围。如有些科研单项的实际需求大于当时编制的预算额度造成单项超支;而有些预算项目在实际科研活动中支出甚少,造成单项结余。加之科研经费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在预算执行当中学校内部的财会人员一般只对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只能起到促进核算规范化的作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是否符合预算则起不到监督管理作用。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较弱

大部分的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实行“课题组负责制”,科研经费到校后,学校科技部门扣除管理费,大部分的科研经费归课题组支配,学校的财务部门只履行财务核销手续。有些高校的科技部门虽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有一些规章制度,履行一部分监督管理的职责,但因为由课题组到院系再到学校科技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繁冗的签字手续削弱了经费真正的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流于形式。

2.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途径不同,种类繁多,如“863”、“973”、国家各类基金等,从而也造成了高校资金的多层次、多元化。面对各种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也应不尽相同,但大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都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办法,而是以“一刀切”的形式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加上大部分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业务,对国内外的各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熟悉,因此在科研业务报销过程中将支出费用列入的科目与各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要求列入的科目区别对待,这样在科研项目验收审计时就很难评价此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是按照预算支出的。

3.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高等院校科研经费指标大幅提高,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从而也造成了科研项目技术水平和经费开支的综合评价体系缺失。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根据国家教财[2005]11号文《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权成本核算制度,使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高校相关的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和制定出一套适应高校发展的经费管理办法,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经费预算

要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科学的编制预算。首先参照以往同类科研项目的经费水平,认真测算完成项目计划所需的资源配置,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支出预算的编制。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好项目研究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设备费、材料费、加工费、人员费、差旅费等列支科目。然后根据科研项目的来源编制来源预算,即根据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把支出预算各项归类,如“863”、“973”、基金等来源的名称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费/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项目。总装、国防等来源的项目经费科目分为设计费、专用费、材料费、外协费、燃料动力费、固定资产费、工资及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事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支出项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既能真实反映项目所需的经费额度,又能保证在经费支出时有据可循。

2.严格执行科研预算

预算一经确定、批复,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原则上不允许随意调整,但如果由于科研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则必须在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预算同制定预算一样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科研人员应在充分了解科研项目和科研预算的同时进行经费的支出。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职责分离,要有支出记录,并定期进行预算反馈,对照预算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有无偏差。出现偏差要及时调帐以保证预算执行时的准确性。

(二)加强高校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1.加强科技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大多数高校的科技处在科研立项申报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而科技处也应该是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各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都非常了解的一个监管部门,因此在科研经费支出时高校的科技部门应该起到第一层的审核作用,真正起到对科研经费的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审核、把关的作用。在科技部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废除层层领导签字等繁冗的审批手续,因为这样的审批签字手续非但不能起到监管作用,还削弱了真正监管部门的作用;不但使监管审批手续流于形式,而且成为了各监管部门免责的手段。只有把监管权下放到某个或某几个责权部门,才能使学校的职能部门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作用。

2.加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管理

作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最后一层管理屏障,高校的财务会计人员不应该是“万金油”。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设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这些财务人员在精通会计业务的同时更应该对各种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各个科研经费的预算有所了解,在履行财务报销手续时,不只审核票据本身的合法性,还应该对不符合预算的支出有一定鉴别能力。

3.加强科研基层单位的自身管理

科研的基层单位应该是对科研项目和科研预算最为了解的部门,因此为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科研预算的执行,各科研单位应设有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要对科研项目的各种文档、资料、购销合同进行管理,而且要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的统筹管理,跟踪科研进度,根据科研进度随时调整经费支出进度,为科研的顺利进行、科研经费的科学支出保驾护航。该项目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各个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全面掌握科研预算的实质,及时了解科研进度和经费预算的到位情况、执行情况和调整情况;应对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认识,在学校监督管理部门对某个项目经费的某个支出提出异议时,应在遵循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科研目标的顺利完成进行沟通、协调工作。

综上所述,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加强科研基层单位、校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科研的基层单位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正确使用;校科技部门要发挥在科研管理上的协助和管理作用,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把关,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预算的行为要及时纠正;财务部门作为对经费支出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审核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是否吻合的同时,根据不同来源的经费管理办法准确设置财务科目,为整个项目在最后结题审计铺平道路。

三、结语

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只有随着科研事业发展的脚步,提出新的管理思路,不断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高校才能保证科研事业得以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瑛等.高校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J].青海大学学报,2009,(8).

[2]李萍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财会通讯,2007.

[3]傅裕贵,伍新铃,伍莺莺.我国科技经费管理政策全解读与执行情况解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3-16.

[4]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Z].2001-12-20.

第2篇

固定资产购置重复,挪用现象常见很多高校重复购置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科研经费一般由课题负责人负责审批,科研经费到款后,课题经费的使用均由课题组决定,由于课题组成员穿插复杂,各课题组需要的设备存在一定重合,在设备的利用上没有做到优化配置,导致设备利用率低,造成大量浪费。更有甚者,有些课题负责人利用学校、项目组资源,私自在外承担测试项目,用国家的资源为自己谋取利益。

一、如何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中的问题

(一)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树立“科研项目申请立项与预算执行并重”的理念。建立预算管理的有效机制。实行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责任制,明确课题负责人的科研管理及财务管理责任,逐步形成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实行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确定相应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预算管理的激励制度,将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与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挂钩、与年度考评和学校科研奖励挂钩。(二)加强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各高校应构建科研项目预算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研发专有平台,要涵括科研项目的立项进度、项目预算安排合理性分析、项目支出进度、项目结题等各个环节,包括适时地进度提醒等。这样涉及到的各类人员,只要打开平台,各环节情况都能及时全面掌握,实现科研经费的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三)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完善科研管理体制,结合各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在严格执行科研项目合同的预算后,对于正常形成科研经费结余的项目,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结余经费的分配比例及用途。科研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就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进行沟通,财务部门应在对其它科研课题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认真核算结余的基础上,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的结余管理办法。(四)强化资产管理,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网络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可以查看所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高校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各项目组间的设备设施相互租借、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针对重大的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必须实行由校内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联合审批制度,实物入账后严格登记,以此才能有效的避免过去那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重复购置及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结论

总而言之,如今国家大力发展科研事业,加大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但若想使得科研经费在高校中发挥其最大效益,不论是各级科研经费的主管部门,还是科研经费的使用单位,都必须本着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良心,认认真真做事,遵循科研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科研管理单位,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减少漏洞,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管理中,应以对科研经费的核算为主线,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作者:刘俊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第3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办高校;科研经费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8日

2014年在APEC会议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其重要特征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的增长。通过改革和创新带领中国经济走过激流险滩,这是攸关中国经济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在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肯定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就要求作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民办高校,一方面要肩负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另一方面必须依托其在应用和技能教育的优势推动创新的应用研究,如此才能形成与公办高校既互补又互相促进的创新源泉,建构一个更加开放的科研体系和创新格局。近十几年,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上都有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不断提升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也快速增长,但是科研的投入总量比较低下,科研的质量不高,科研的应用型研究不足,伴随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提高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渠道。目前,湖南地区的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主要由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科研收入两部分组成。科研经费拨款是指民办高校从各级财政获得的专项和非专项科研经费拨款,是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厅局、研究院所等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拨款,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中央科研经费拨款、地方科研经费拨款及其他科研经费拨款三大类。其中,其他科研经费拨款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拨款、博士后经费、合同类纵向科研经费。其他科研收入是指民办高校通过开展科研及相关活动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科技咨询服务收入、科技开发与协作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等。

以湖南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2011年科研经费收入约146万元,其中地方科研经费拨款14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96%;其他科研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4%。可以看出,该校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科研经费拨款,少部分来源于其他科研收入,其经费收入结构如图1所示。(图1)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民办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该民办高校近三年的科研经费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科学研究项目逐渐增多,学校科研经费收入持续增长,为了使学校的科研资金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图2)

(二)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制度。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大多数是参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以湖南地区的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根据教财[2012]7号文精神,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长对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分管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学校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各二级科研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

该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按照部门职能为主划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管理以及联系科研项目经费的下拨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收支核算工作。科研项目立项前,由科研管理部门宣传、发动教职员工申报,然后按照申报项目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申报人选定研究项目后,科研管理部门协助其完成申报程序;待项目批准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将科研经费拨至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再由财务管理部门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至不同的项目类别中。项目负责人负责控制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图3)

二、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部门职责缺失。在民办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如科研、财务和资产等。科研部门熟悉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过程,对科研经费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宏观性的指导;财务部门熟悉财务制度和标准,对科研经费的报账和核算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导;资产部门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操作和程序,对科研研究相关资产的报批、购买、管理和维护提供指导及服务。理论上来说,这种管理结构的设置是非常合理的,既保证了各管理部门各自负责业务的开展,又保证了各管理部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协作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责权不清、分工不明、沟通渠道不畅、制度互不兼容、缺乏联合监督等原因,各管理机构之间难以对科研经费管理合力监督,导致科研经费的多头管理,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遇事相互推诿的现实状况,阻碍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的监管。

(二)经费预算与经费实际使用存在差异。在当前的经费管理体制中,项目资助机构负责论证、审核科研经费的预算,而科研经费的报账审核工作却是由本校的财务部门承担,由于财务部门,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缺乏认识,不了解科研经费具体支出的范围、内容和标准,只能按照一般支出的标准进行核算,使得违反科研预算支出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费监管严重失效。

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很多人偏激地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理应属于项目组,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目前,项目申报时的预算都是由项目组预测编制,极少有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参与项目申报之初的预算编制,导致项目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根据主观意愿随意划分经费,经费预算不科学。即便是经过经费预算的项目,也由于申请者对相关设备等投入情况不熟悉,只是大概估计,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出入。另外,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仅能审核对每一笔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由于不了解整个项目预算中的各类支出比例,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对项目总支出进行分析,发现差旅费、劳务费的支出占了大多数,而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费用几乎没有,日常核算未能按照项目申请预算计划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使得科研支出结构不优化。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纵向项目。以某民办高校某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分析,它是2010年申请并批准立项,并分两次拨款合计60,000元,其2010~2012年三年的实际支出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科研项目支出中劳务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9%,其次是差旅费,占到27%,而资料费才占5%,论文版面费仅占6%,该项目支出结构显然不合理,真正用在科研业务方面的支出很少,明显违背国家投入科研经费的本意,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是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科研项目的研究业务费用所占比例偏低,而一些差旅费、劳务费等支出数额巨大,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大大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经费的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民办高校中,项目负责人除了极少数人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识外,绝大部分人对于项目经费管理没有经验,使用经费没有计划,不按预算方案执行预算,想怎样用就怎样用,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项目因为经费的问题达不到预期成果,有的研究已完成经费却结余很多。与此同时,由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缺乏沟通,无法将经费使用的进度和项目的研究进度相结合,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预算来控制支出,导致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

以某教科规划项目为例,其总经费为10,000元,分两年拨付,研究年限为2011~2013年,在申报书上的预算是第一年6,000元,第二年2,000元,第三年2,000元,但是其实际的经费使用却远远偏离它的年度经费使用计划。项目研究的第一年即2011年,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批经费下拨较晚,使得实际经费支出为1,500元,与计划的6,000元相差4,500元,而后两年经费明显也未按照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的进度开支,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表面上看,实际经费使用进度未按计划进行,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该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不完善,财务部门仅对局部的经费支出进行核算,而没有一个完整的预算、核算管理体系来控制整个项目的支出。这直接造成了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项目的实施进度不符,同时也导致不少项目结题几年但是却不结账现象的产生。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例子中提到的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仅2013年的项目结题45项,其中就有一半以上仍有经费结余账面,在这一半以上有结余的项目里,其结余程度也不同,如图4所示。(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45个项目中,6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0~10%,8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10%~20%,3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20%~30%,7个项目结余额在3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该民办高校的科研项目结题但经费结余的现象很严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项目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造成项目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为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提供了可能。相关管理部门工作未协调好,也是导致结题不结账的重要原因。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使得有效的科研经费无法最大限度地被利用,为违纪违规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四)资产管理和使用状况混乱。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学校采购计划、资金安排和资产管理分属财务、资产、采购等部门,由于各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很多项目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重复购置了大量的科研仪器设备,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科研资产是学校资产的一部分,本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的维护管理。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对科研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仅对科研资产进行登记、报账、报废和注销等手续,没有真正履行资产监管和维护的职能,具体表现为:资产审批过于宽松,人为损坏严重;资产日常疏于管理,小故障不断,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外,民办高校科研活动中无形资产本来就比较少,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规定,对于科研活动中购置的无形资产、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软件、版权等管理缺失,以致浪费、被侵权现象严重。

三、结论及建议

(一)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民办高校务必要综合分析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把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遵循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要广泛征集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权威专家的意见,通过相互协商、反复讨论、共同论证而制定。制度要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方面,细化适合各种学科类别的管理办法和条例,要明确不同身份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要公开、公平、公正,要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行为,杜绝出现违反制度的个别或特例现象发生。

2、实行矩阵制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可以借鉴美国物理学教授F・茨维基发明的一种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来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名为“矩阵管理法”。这种管理法依照科学研究的需要自由组合研究人员,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为协调枢纽,提供研究的财力、设备等,满足研究的条件;横向以课题为中心,纵向以各院、所有有关研究人员为元素,为项目的解决而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小组或攻关小组,实现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结合,在学科的交集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研究的创新。(图5)

在矩阵结构图中,纵向为行政流,横向为学术流。纵向的行政流在提供好的服务、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研究活动提供较好的研究环境。横向的学术流在保证研究目标的基础上,体现知识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创新,保证了人才的培养,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与外部的交流,保证了科研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加大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力度。民办高校要制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预算控制办法,将预算控制与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相融合,明确学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提供咨询,审核科研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预算以及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合法、合规审定。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研究情况编制项目预算,按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按要求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承担责任。项目组研究发生的各种开支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学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经费转拨,需向科研部门、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的立项文件、经费文件、合作协议等相关资料,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办理,流程如图6所示。(图6)

(三)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机制。民办高校应根据学校本身特点,依据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按照科研项目的具体规划,对科研经费实行细化管理,区别对待不同类别的科研经费。所列出的科研经费类别必须要做到合理、精简,对于不合理的分类,或合并或修改或取消,杜绝冗余的科目出现在项目预算中。必须依据科学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开支科研经费,避免研究人员违规使用或挪作他用。与此同时,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经济效益与利益及社会反响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这能有效防止少数人员浑水摸鱼,又能激励实实在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还能有效吸引更多的投资,做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当前,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增长过快,导致了科研经费结算的困难,引起了资金沉淀,严重影响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结余经费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本校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规定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加强管理。

民办高校应在深入分析科研结余经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科研经费节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及时处理结余经费,避免长期挂账,引起科研资源浪费。不管采取哪种经费结余的管理措施,都必须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不得与之相违背。如,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对于研究完成后仍有结余科研经费的,结余经费可在受托单位的自然科学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方面继续使用。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项目负责人有权对为完成项目研究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以结余经费的40%进行奖励,但此数额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奖励可以以劳务报酬的形式发放。剩余的部分经费结余可首先用作出版该项目最终成果的补贴。扣除以上两项外的结余经费,可继续作为本单位的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可优先使用。除此之外,在其他项目合同中,对结余经费的处理较少提及。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从预算上保证人员费用,如研究人员工资、津贴等,细化项目经费预算,制定科学、准确的经费使用计划,从根源上避免已结题项目有大量资金结余现象的产生,保证项目结账工作的实效性和规范化,使经费下拨部门准确地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避免盲目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海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李文鹏.论民办高校提升科研经费会计管理水平的方法[J].商品与质量,2011.10.

[3]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0.3.

[4]胡海峰,李静,李红.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9.

[5]杨杰.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6]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7]肖威威.论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9.3.

[8]盛捷.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3.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控制措施 经费管理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技的改革,在高校中所承担的科研经费都在大幅度地增长,科研经费来源也逐渐变得多元化。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关系着科研项目的高质完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但是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统一要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费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首先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纵向经费管理的办法导致管理过严。在纵向经费的管理有着及其严格的预算和审批,将这些运用到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会造成资金处于体外循环的状态,高校无法统一管理。还有的对于横向的科研经费管理过于宽松,高校只提取相关的管理费,其他的不再干涉,造成一些超范围的支出现象严重等等。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到科研工作人员积极去争取横向经费,这样的科研项目完全没有管理和效益可言。

(二)成本核算不完整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着成本核算不完整的现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有着密切联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都从教育事业费中支付其工资,横向科研工作中的大部分资源都是和教学的资源共享,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成本一般都是相互渗透,因此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本身在科研工作的成本核算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影响着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全面反映必须的项目成本,仅仅是对研究课题要产生的实验材料、科研调查等费用计入到成本预算中去,但在经费预算中的一些间接产生的费用,如劳务费、科研场所等这些细小的费用都没有列入到预算中去,因此在经费结算的项目中造成预算支出与实际的花费不符。

(三)资产管理不规范

科研经费主要是通过对外包揽研究项目而形成,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一旦入账就要经过多层管理单位提成,对于使用科研经费去购置的固定资产只是去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在财务部门只是反映出其金额,对于有重复的科研设备购置并不清楚,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真实性监督不到位,存在着资产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科研资产的验收入库中其手续也不严格,对于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大多都是由科研工作人员保管并且使用,没有列入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这些都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造成管理隐患。

二、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措施

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运行使用情况,这不仅影响到高校发展改革的推行步伐,还关系到高校的反腐廉政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一)健全经费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是要将高校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学校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保证各项专款用在该用的课题上。依据中央规定的财务制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签订科研立项合同,严格监督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严格核定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范围以及标准,杜绝利用劳务和招待费等开支名目报销科研专项经费,严控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确保科研专项经费用到实处。二是要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高校要善于发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工资等支出费用的管理。学校要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以及业务经费,不得以任何形式预提项目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三是高校要积极主动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自觉配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科研专项经费的审计,并定期要向社会和科研经费提供方公布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

(二)完善成本管理模式

目前,各高校还形成较好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积极制定有效的科研成本核算管理机制,要让成本核算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资金来源核算各项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的提取标准,财务同时将提取的管理经费按照规定纳入科研项目成本计算,并作为冲减高校教育事业费的开支项目,而项目管理费应从教育事业经费中开支。也可以参照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办法,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分为直接、间接和期间等费用,其中直接和间接费用按专题科研项目计入科研成本费用,而单位为科研活动产生的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费用,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应加强对科研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将科研固定资产整体纳入到学校资产管理范畴,对已经购置的科研设备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善申报、审批、购置、验收以及登记等各项手续。如果出现项目科研人员调离,或者项目结题后,学校要组织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国有资产清理,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同时要加强科研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切实提高科研设备利用率,各科研项目仪器设备要互相使用,避免分项目重复购置科研设备;要合理使用科研专项资金,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不断提高学校的科研整体实力。

三、总结

随着高校向研究型的高校转变,高校中横向科研协作范围更加广泛,其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在高校的横向科研经费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改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来增强高校横向科研的辐射范围,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有助于高校参与市场竞争,能够加强与外界的合作高校的科研资源,以推进高校的横向科研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科研是我国高校的职能之一,高等教育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不断促使各大高校不断获得不同来源、不同方面的科研项目,其科研经费也持续增加,经费金额不断创新高,其在高校收入中的比重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就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来看,在获得巨额经费的同时,如何高效使用科研经费,使经费的利用率最大化是一件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乃至高校在教育体系中的整体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1.预算控制力度不够。预算在科研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预算编制者对预算编制的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对预算编制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样编制出的预算往往不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执行与预算的一致。

2.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制度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科研人员经费和间接费用计提不合理。通常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由高校内教师担任,其在编制上属于事业单位,然而科研项目中的人员经费则是根据科研项目规定执行,即工资性支出不能纳入成本,这是相互矛盾的,其最后的成本是无法完整的表现出来。

(二)科研资产管理不到位

1.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据国家教委的有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的设备、实验室、仪器有约20%以上处于闲置,而那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高的仅仅只有1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70%甚至250%的利用率水平。

2.无形资产保护不足。高校无形资产经常会出现产权不清晰的现象,如果科研管理部门再对科研无形资产不够关注,将会致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甚至侵权事件。

(三)经费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对于纵向课题,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科研管理办法对已结题的项目结余经费如何使用规定不够明确;对于横向课题,对方合作单位签订合同时也没有明确规定结余经费的使用。这使得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可能性越来越大。

(四)科研经费监督机制不健全

科研人员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不理解,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及内容缺乏认识,从心理上就已经排斥审计,使审计工作难以展开。高校内部审计在客观上表现为独立性较差,在高校科研费管理上,高校内部审计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力度不够。

(五)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乱象。对不同来源渠道的经费,学校也会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纵向科研经费有较完善的专项管理办法,因此学校就会较为重视些,相比较而言,由于国家甚至企业目前尚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或要求对横向科研经费进行约束,对这种来源的的财务管理意识就会较淡薄。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探究

(一)树立财务管理思想,创新科研经费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我们应时刻谨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努力创建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科研环境,树立规范、适度开放的指导思想。高校中主管科研经费的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去,从实际出发,注重交流与协作。

(二)启动问效问责体制,强化经费审计管理

我国高校急需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制度,建立一套完备的问责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在行使职责时所担负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校内部审计应配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采取日常监督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及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并通过经常性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经费来源合法性、合规性审计

(三)制定结算管理办法,统筹安排结余资金

在纵向来源的科研经费上,科研项目形成的结余经费,应首先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予以返还,对于国家财政退还的结余资金,可以将其进行重新分配,可用于培育新课题或购买用于课题研究的设备仪器。对于横向来源的经费,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实施结题结账,对于严重违反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科研项目,应立即收回剩余科研资金,交由学校管理层统筹安排。

(四)实行信息共享制度,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创造性的构建一个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可以在这个信息共享平台中将信息交流贯穿于课题立项、经费到账、日常支出以及项目结题等阶段。科研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中可以随时查询科研资金的动态流向,掌握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严格控制科研预算金额。

参考文献:

[1]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7-70.

[2]钟灿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与对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6:100-104.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01-03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高校科研类型越来越多,以项目委托人分类,有政府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有军工单位资助的科研项目、有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有高校自身资助的科研项目等。从经费来源上分类,有纵向科研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重大专项、校拨科研等;另一类为横向科研经费,如企业作为委托方投入的科研经费。不同委托方的科研项目,其对经费管理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 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其分配的合理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使得高校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丰厚的科研奖励之外,科研项目及经费多少更是其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高校及教师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争取也是格外的重视,致使高校内部“全民皆科研”,有些不想搞科研的人,为了获得职称及职务的晋升,不得已搞科研。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高级脑力劳动,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高校应纠正当前“一切科研先”的片面思想,正确认识科研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高度重视科研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对有能力有精力搞科研的人员,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专心搞教学的人员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能“唯科研是论”,一切都与其挂钩。要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把宝贵的科研经费集中用到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上,而不是全面撒网,致使科研经费分散,反而使得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科研项目得不到全力支持。

1.2 科研经费评审不透明,经费预算不科学

科研经费评审时,科研管理部门对评委情况、评审程序及评审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公开,有的情况是项目评委与申报人本身就是“关系户”,甚至有的项目评委自身就是项目申报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还有一些横向项目,项目委托方与申报者有的会出于私利驱动(如避税)而发生委托关系。评审机制的不透明使得“权力寻租”空间加大,对预算经费的审查也多是走走过场,项目申请者申报了多少,就给多少,更多的情况是直接按照一定的比例削减一部分,对项目申报者所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没有进行必要的论证。而科研经费预算书的填写和申报,一般都是项目负责人独自制作,虽然有财务部门的签章,但现实中往往是财务部门对其是如何做的预算并不知情,在科研部门的形式审查和学校组织专家初审流程中,其审查也多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或理论性上的前瞻性,基本上不会对经费预算进行审查。而从项目负责人自身的知识结构来看,其对财经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涉税、涉法知识了解不足,其预算数据多为“想”出来的,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出来的,其科学性就可想而知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有较大偏离也就不足为奇。

1.3 科研经费使用范围限制不合理,致使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我国的科研项目有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纵向、横向以及校拨科研等,经费使用上的规章制度也是多种多样。但多数经费支出都不允许人员支出,或者只允许少量的人员支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对劳务费支出总额做了明确“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他项目不得超过资助额的10%”。科技部的《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规定:严禁从项目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科研人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付出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此对人员支出的过度限制,势必会使项目负责人想法设法地套取科研报酬,如制造虚假经济事项、虚假发票、家庭自用消费品发票进行报销等,致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正如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所描述的那样: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项目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突击花钱购买设备,其间手法多样、漏洞一一展现,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1]由此可见,对人员经费支出的过度限制,不但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还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1.4 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

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决算与预算严重不符,这是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宏观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有高校自身管理监督机制的匮乏。在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上,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没有做统一的规定,有的高校专门设立独立账套核算科研经费收支,但很多高校则将科研经费与教育事业费归在一个账套核算,将收到的由主管部门通过预算下达的科研经费放在“科研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其余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不论性质、渠道来源全部放在“代管款项”科目核算,费用归集也很笼统,致使决算数据不准确,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信息失真。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环节,科研活动的开展与校内外机构之间的人、财、物及信息的运动密切相关,其复杂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科研经费管理远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来自各部门的协调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然而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使得一体化管理流程并不流畅。在现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形式下,经费投入者与高校、高校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等之间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的博弈关系,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不了解,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情况不了解,科研人员经费管理意识淡薄,支出随意性较大,经费投入者只能凭结题时的决算报表了解情况,而这份决算报表往往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完善的经费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科研人员有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空间,致使高校中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案件时有发生,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失。

1.5 科研经费使用结果的评价不合理

一般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为申报―立项(经费下达)―中期检查―结题。在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都是科研项目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已经实现的目标,对其经费使用情况经常是总数检查,具体“支”了什么却很少关注。另一方面,鉴于当前高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致使科研成本仅包括所购买的材料设备、差旅费直接支出,对其占用的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及行政管理费等间接费用无法核算,导致科研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全面。因此,当前对科研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仅仅是看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表了多少文章、在哪些期刊杂志上发了文章等指标,对其经费是如何使用、使用的是否合法合理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正是因为如此,也进一步助长了“科研经费是自己个人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出现了套取、虚报科研经费、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等不良现象。

2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2.1 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

科研经费顾名思义应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开发和建设,但是现实中,科研经费却成了腐败的温床。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据: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2]在我国还处于科技相对落后的时期,宝贵的科研经费有竟如此之多的浪费,确实令人心痛。针对这一现实,首先要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预算进行严格的论证。其次,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作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宪法”,各具体预算单位在此基础上,在法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相适应。各高校也必须认识到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人员加大惩处力度。分管财务和科研的校领导到科研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各部门领导,再到具体的科研项目负责人都要投入资源和精力,制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经费决算的准确性。

2.2 改变经费管理模式,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以经费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可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自项目立项直到项目结题及结余经费处理情况等都有着详细的信息记录。另外该系统还提供各类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管理办法等,与项目有关的各方如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等通过该系统,随时可以查询到科研项目的资产、经费使用、科研进度情况等。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在线培训,指导老师如何申请项目、如何做项目预算等。(见图1)

项目负责人在财务部门人员的协助下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经过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三方论证后,进行预算申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进行项目预算经费调整,待经费下达后,项目的经费支出则严格按照此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可随时介入审计,甚至可以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前置,项目经费支出时,审计部门就介入,审计通过后才到财务部门进行经费的报销。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项目支出范围,监督项目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项目结题集中审计的工作量。资产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每个科研项目中的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库”中的资产跟图书馆中的图书一样,各项目可以申请自己需要的资产,使用完毕后再归还,使得闲置资产在各科研项目之间流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此经费管理模式下,流程透明流畅,各方责任明确,将“追踪问责”真正落到实处。

2.3 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教育部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3]所谓绩效,最早是出现在管理领域,不同的学科对其也有着不同的解释,科研经费绩效指科研的产出和成果,通常以量化的形式表达,包括科研实力、成果转让、技术推广、科技咨询等一级指标,其中科研实力包括学校的影响力、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团队的人员结构、科研类型、经费的多少、论文引用次数等等。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果之所以水平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就是对科研经费不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而且要“察其所安、考其所为”。[4]要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对科研经费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对其支出情况进行追踪问效,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4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从本文的图1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校内审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各相关人要从全局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要做好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还要全面了解科研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经费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要对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到项目决算整个过程中的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不违法不违规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及校内审计部门也应从经费管理的角度,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及决算过程中的经费管理办法的理解,以便于监督。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并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业务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共同修正适合本校的经费管理办法而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参考文献

[1] 科研发展[EB/OL].http:///zui_jin_geng_xin_1169/20120315/t20120315_753320.shtml.

[2] 科研发展[EB/OL].http:///html/rd/keyanjingfei/.

第7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立项过程中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 成本核算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完成某一任务或某项活动而确定的承担费用。在科研经费中,具体是指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分析测试费、实验室改造费、差旅费等。然而这些费用在项目的申报和下达过程中,缺乏相对准确的成本核算,这里面主要是很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为了满足各学科的“平衡”而常采取一锅端的均衡主义方式处理,结果造成有些课题经费明显不够用,而有些项目却不知如何开支,没有体现学科间的差异性,严重地影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没有建立完善、动态的管理体系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高校科研处主要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立项、跟踪项目进展、结题验收等,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争取项目的数量、经费的多少、成果鉴定等,而往往忽视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支出核算,而忽略了项目各个具体内容的要求与经费投入所产生的效益等,使得财务监督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从表面上看来,科研经费的管理有科研处和财务处在管着,而实际上两个部门缺乏沟通,结果变成了“谁都管不着”。在项目主持人看来,项目是他们自已申请来和完成的,他们有支配权与使用权,于是“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而往往忽视了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国家的财经制度,经费没有很好地使用在课题研究上,使得有限的经费不是100%的用于科学研究上,立项后经费的使用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展开。

(三)项目结余资金的处理结题不结账 由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一些已结题的项目在财务账面上一直还保留着,一些项目完成后还有许多“结余资金”,按照“结余留用”原则,自然归项目组使用,然而这些基金用在哪些方面无人过问,经费结余长期挂账, 甚至于出现十几年前经费本还在使用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进建议

(一)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加强经费预算管理 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经费的各项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预算的管理办法,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协助项目负责人搞好预算,从而避免由于预算的不准确性而使得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影响了课题的开展。

(二)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学院及项目承担者之间构建完善的经费管理体制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项牵涉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靠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产生科研经费应有的效益。对于科研经费财务部门往往没有力量收集、整理整个学校的科研项目信息,对于经费的支出、产生效益的情况分析等更是力不从心,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向财务部门提供项目的必要信息与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经费应设独立的账号,账务代码最好与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编号一致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以便于识别,方便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高校财务工作者要了解科研业务和相应的法规、政策,提高对科研经费的业务管理能力,并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项目承担者等反映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的财务信息,把财务监督职能发挥出来,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并产生相应的效益。对于随意使用科研经费,没有将经费真正用于科学研究的现象,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科研财务报销制度,例如在经费的报销程序上,可以借助专业学院的力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业审核,防止科研经费作它用。而项目承担者要学习相关的财经政策,经常与相关部门沟通,自觉地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监督,开支严格按预算进行,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得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采用网络式的电子政务管理方式,突破时空界限,财务部门可以从该网络系统上获取项目的相关信息,科研部门也可以直接从该网络上看到该项目的财务使用信息,同时要动态地反映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公开化的让各部门监督并定期检查,既规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监督职能也发挥出来了,确保经费的规范、合理使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三)对结余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调查 对于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应归该课题组继续作研究使用,但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应对结余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让项目承担者书面汇报结余经费的使用情况,是用于课题的后续研究还是用于申报新项目所做的前期工作,还是转入其它项目经费中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结余基金的用途。

(四)不同类型经费采取不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激劢机制 对于不同来源的科技经费应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在纵向经费的管理上,应严格按照上级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科技经费使用管理法规来执行,规范经费的使用。而对于横向经费的管理,应在遵守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相对灵活,以有利于横向经费的完成并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科研人员在项目完成中付出劳动所应获取的酬劳,不同类型的项目更应有不同的激劢政策和措施。对基础性的研究项目,高校应尽可能的建立相应配套和奖励机制,在保证项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提成比例,从而提高科研人员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技术开发性质的应用性项目,应注重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让承担单位与科研人员从中分成,最大限度地提高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技术转让项目所产生的纯利润,在学校提取一定管理费之后,剩余的应让项目承担者及所在单位按合同分成。但对于任何类型的科技经费,都不支持将本来应用在研究上的经费部分归个人所用,而应注重由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应有不同的管理办法与相应的激励机制。

(五)加强科研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科研经费来源于政府或企业,在性质上属于国家资金,因此,凡是利用科研经费所购置的设备、图书等固定资产都应严格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的入库等手续,并确保这些固定资产的共享性,作为科研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本。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是确保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其管理是一项牵涉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便于沟通和监督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并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途径,注重经费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才能确保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展开,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用途。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规模逐年递增并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为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科研经费是指用于科学研究中的资助经费,其作用是保证科学研究活动顺利实施和完成,以达到项目完成所应有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高校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其科研经费是衡量各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好科研经费,确保高校科研活动顺利实施与完成,并在有限经费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学术、经济与社会效益,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项目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项目经费已经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对策,为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造成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

高校科研经费包括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经费是指国家、省部等政府部门自上而下拨款用于支持科研单位、高校、企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的资助费用,如973、863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横向经费是其它企事业单位委托高校完成的科技开发项目经费,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费等。随着科研经费逐年增长,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出现了纵向专项化、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 造成经费分类管理困难。而科研经费的各级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无统一明确的规定, 且各类科研项目又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因而造成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及核算的复杂性, 需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 分项管理,加大了科研经费财务监管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存在一些不正之风

1.挤占、挪用科研经费

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高校部分科研人员为躲避学校财务部门的监管,常把项目经费进行他向转移,致使项目经费未尽其用,挪为私人腰包,给国家造成资金损失。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一些高校科研经费常被学校挪用或挤占用于基础建设、行政事业费和支付贷款利息等上,造成科研经费短缺,影响科研。

2. 科研经费浪费严重

高校部分科研人员常在购买与科研无关的物品时,如衣服、家用电器、日常用品等,常开具复印纸、移动硬盘、办公用品等发票,甚至虚开、多开发票等从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致使科研经费报销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同时,部分科研人员经常将科研经费开支用于报销餐费、劳务费、汽油费、礼品费等,而真正用于科研的业务费比例偏低,报销的票据存在“失真”和“偷透梁换柱”的现象。

3. 结题不结账

所谓“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主管单位验收评估,但在项目财务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照在研项目进行管理的现象。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项目决算报表虚假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其主要危害有三:一是掩盖了科研项目实际支出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二是隐瞒部分科研结余情况,不但项目主管部门,甚至承担项目的高校也无法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的底数。结余资金虽然在高校(有的以虚假内容的合同或协议转到其他单位脱离监督),但使用权一般在课题组负责人手中;三是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不利于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课题预算约束乏力,决策不真实。

(三)科研经费预算、核算、决算、资产及监督等管理缺位

1. 预算不科学

在我国,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预算的申报及执行。由于课题负责人是非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不足,对相关的科研管理办法又学习不到位,因而不能科学地编制预算。一些课题负责人为提高项目立项率,不顾实际多列或少列科研经费,项目开支比例结构不合理,致使科研经费的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差距。同时,部分高校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法律意识,对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在科研经费支出中没有按批复的预算执行,没有按科研项目的进度执行,从而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财务部门基本不参与项目预算申报,致使监督与控制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和严肃性,对预算的约束力不强,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2. 核算不规范

科研经费包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科研人员经费及间接费用核算不合理, 是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范畴,遵循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制度,使得高校科研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工作难以开展,科研间接成本信息很难从会计账簿中直接获得,在技术层面很难准确地了解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并提供相应的分摊补偿。而且,高校一次性提取科研管理费后,对剩余的科研直接成本缺乏控制,间接成本对直接成本费用未形成制约关系。同时,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据实列收,由于预算的直接成本过大,造成项目完成后大量项目有结余。

3. 决算不严密

决算管理的问题也较为严重,结题时只注意是否完成任务书中的各项指标,对于经费的决算往往忽视其重要性。当前, 课题结报时, 多数高校往往都是由课题负责人根据结题要求自行填写支出金额, 然后找财务处长签名盖章, 这样的做法容易出现本该由课题负责人承当的责任转嫁到财务负责人身上的可能。

4. 监督不给力

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复杂,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预算、不同的执行期限,而高校财务部门会计人员配备较少,面对支付频繁的不同项目经费,会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只能审查票据的合理合法性,无暇顾及支出的科目是否超出预算或支出内容是不是预算内的,造成财务部门对课题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监督力度不够;而学校审计部门很少对科研经费开展审计,无法发挥其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

5. 资产流失严重

资产管理缺位造成科研经费资产流失严重,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由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流失,主要是一些科研人员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将由经费购买的电脑固定资产故意开成电脑耗材等;二是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私有化,科研人员购置的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有所变动时,设备的管理有时会出现混乱,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三是对科研项目成果中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学校管理的意识淡薄、措施较为薄弱,流失现象严重;四是科研人员无偿使用学校设备,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一些对策

(一)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国家明文规定,科研经费所有权隶属学校,任何个人不得占为己有。高校要重视对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加强对科研人员教育,促使他们增强遵守科研经费管理有关规定的自觉性。组织科研人员认真学习科研经费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上纠正他们对科研经费的错误认识,促使他们严格遵守国家、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严格执行预算,不做虚假预算,不列支与项目无关的支出。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改进核算方法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首先要加强科研人员对项目预算知识和重要性的理解,在项目申报时采取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其次,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合理地编制全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预算。其三,要严格执行预算,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和项目合同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督促和监督课题组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严格按批准的预算科目安排科研业务支出。其四,要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必须按照项目预算和政策法规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开支严格把关,按照课题进度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中期检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在课题结题验收时,要对项目决算进行审计,并推行绩效考评制,实行绩效审计。

(三)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和报销管理

1. 坚持“合同管理”,不用单纯的“项目管理”

科研经费的报账管理必须依据合同约定,不能由项目负责人随意调整。在纵向和横向课题要求不一的情况下,只有依据“合同约定”管理每项课题,才能控制随意开支的行为。在科研经费票据报销中要规范票据使用,严格控制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汽油、接待、劳务、专家咨等费用开支,根据项目合同,控制项目科目能支出的经费额度,确保与科研项目批复预算书的经费使用范围一致。

2. 坚持“网络管理“,不用单纯的“账卡管理”

传统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是给每项科研经费设置一本报账薄,报账时由报账人持报账薄进行明细登记。这样的管理办法在项目多、人员复杂的情况下, 账卡管理既费时又费力,监督管理相当困难。目前,有的高校已建立起科研网络管理平台, 由科研管理人员将下拨的课题经费的项目开支额度传输到财务报账系统, 财务人员按图索骥进行报账核算, 当某项开支超过了设定额度, 报账系统就会自动屏蔽。项目负责人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查询项目报账情况, 科研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同时,将科研经费纳入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和银行转账制度,减少现金交易,自觉接受财政监督。

3. 坚持“专项结报”,不要“只结题不结账”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只结题不结账”的情况是相当普遍。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科研经费专项结报, 又要限期结题并限期结报。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管理办法,明确各项目结余费的使用范围。高校要引导好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好结余资金,促进高校科研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多方位监督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科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和审计等部门共同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审核监督职责。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项目预算过程的监督以及项目结题结算的监督;设备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科研设备采购过程和管理的监督;项目负责人要强化自我监督意识,强化对经费的管理;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特别是要加强事前、事中审计。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审核监督职责,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更加注重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使用标准以及支出真实性进行审核,规范和控制科研经费开支,形成科研、采购、审计、财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使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化、透明化。

三、结语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联合科研管理、设备管理和审计等部门,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全面有效地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使科研工作能真正有所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培贵.对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2(14):195.

[2]何斌.广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讨.会计师.2012.03:54-55.

[3]邵积荣,郑惠芬.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教育财会研究.2012(2):28-31.

[4]佘三元.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0(3):38-40.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基建;项目经费

一、高校基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于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为非经营性项目,投资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以前主要靠国家投资,筹集资金相对来说有保障,导致高校对基本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基本建设的组织和结算由一个部门完成,基建部门就是基建资金的管理者又是使用者。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奖惩措施。

2.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运作不是十分规范。目前高校在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工程这块采用了招投标制度,但是对勘探、设计、监理以及重要设备等大部分没有进行招投标制度,从而导致施工过程变更较多;(2)违反规定,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3)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采取少计工程量压低造价等方式规避招标;(4)不按正常程序公开招标,而是以议标、邀标、指定招标等方式将工程发包给有关系的施工单位,搞假招标,从中谋取好处或收受贿赂。

3.基建项目施工过程监督不力。由于高校基建管理人手缺乏,专业人员不足,基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都委托给了监理单位。在委托监理单位时,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随意,对监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也没采取必要的监管,过度信任监理单位。

4.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有的高校基本建设财务人员对基本建设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主要是根据财务制度办事,不熟悉工程知识,也不是很了解工程进度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单纯从财务制度上审核各项开支,难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5.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高校中教职工对于基建领域的腐败行为议论很多,但由于不能深入其中,从而很难发现问题的症结,更不要说掌握腐败的证据了。监督不能到位,腐败问题不能被发现,也就不能查处,这就是高校基建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高校基建项目存在的问题及高校在产管理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高校必须重视项目建设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基建管理监督制度,目前高校项目法人基本上由单位法人一人承担,因此,要求单位法人对基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管理总负责,对高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总负责,实行基建项目终身负责制。高校负责人就是项目负责人,对基建项目质量终身负责。

2.严格执行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的规定,招投标的基建项目必须全部进入招投标中心招标。并对招投标的工作程序、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在制度上堵塞各种漏洞。

3.实行合同管理和项目跟踪审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资金支付也是容易产生腐败的方面,强化基建工程审计,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审计的工程进度执行,重点强化对工程计量支付和设计变更的管理。

4.加强监理工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但要参与施工管理,而且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协调处理好与监理单位的关系,充分调动监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甲方和监理配合共同把施工过程管理好。

5.加强高校基建审计工作。健全内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审制度,依法行使职能。拓宽审计范围,强化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转变思路,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对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全面到位,全方位全过程对项目决策、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建设资金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以及工程质量的跟踪监督。

6.实行公示制度,搞好群众监督。各种基建项目审计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布,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开审计结果,使基建项目更加公开、透明。使每一项基建工程都是阳光工程。

二、高校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科研经费支出混乱。当前,部分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松散,财会人员在经费支出时审核不严,造成经费支出账目十分混乱。一些科研经费成了“人情款”、“私房钱”或者招待费。尤为严重的是一些科研人员通过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和虚造劳务费发放单据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部分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采购时无任何相关部门审批、验收手续,设备购置不入学校固定资产账,造成科研经费严重流失。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许多高校尚未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现状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造成财会人员在经费管理中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以参照,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统一、不连续。部分院校领导只重视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

3.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高校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理念,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财会人员不参加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参与项目概算和预算编制,无法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项目完成后,财会人员被排斥在项目验收环节之外,无法参与财务决算与项目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造成部分院校只注重项目申请,不重视管理,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根据经费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管理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落实经济责任制。加强制度和管理流程建设,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建立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解决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根据发展实际,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以各类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适应院校自身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则可依。同时,高校还应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院校经济责任制范围,制订相应的经费管理流程,规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工作,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细化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范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手续。

2.利用高校网络平台,加强部门协作,共同管理科研经费。对科研项目实现动态监控,并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可使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同步掌握项目进展信息。以便对科研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学校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实现职能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以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实现相互监督、高效使用。

3.加强科研经费监督检查。保证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高校财务部门应根据内部控制的财务要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机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列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范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审计,发现违规现象及时纠正。科研项目经费的审批报销应做到手续合法完整,账目核算准确。确保科研资金合理安全使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弄虚作假、挪用经费的行为,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从体制上应该把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中。加强监督,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4.开展科研经费的结题审计和效益审计,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课题结题审计是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一种强有力手段。通过结题审计,可以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从而对其他课题的经费使用产生约束力。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开展科研经费效益性审计也将是今后高校科研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体系,从科研项目的国际国内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开支方面等进行全面考核,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戴维忠:高校新建校区项目过程控制及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研经费

高校科研经费包括以高校名义取得的各类科技研究经费(含理、工、医科)和文科研究经费。按经费来源渠道,分为政府部门及规划部门委托的纵向科研经费、由国(境)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的横向科研经费、与国(境)外政府、学术机构等非政府组织间合作获得的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其他科研专项经费等。本文研究的科研经费主要是指纵向科研经费。

(二)项目制管理

目前,项目制进行管理,是指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项目,并以项目为中心,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进行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责任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以及肩负合同或任务书中相应的责任。同时,明确了项目的依托单位。

二、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支出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高校科研经费也不例外,从2009年的468.2亿增长至2013年的856.7亿,增幅达83.00%。

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都是采用项目制进行管理。由科研人员主动向科研主管单位提出项目申报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科研项目的确立具有竞争性的;二是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三是科研项目是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科研项目具有契约精神,是通过签订合同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五是科研项目的开展得益于项目依托单位的支持。

我国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涵盖了监督管理体系、权责关系、预算管理、过程管理等四方面内容。

(一)我国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科研部、审计署及地方财政厅、科研厅、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不断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适时制(修)订并出台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二是不断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力度,形成财政审计部门的专业监督、科研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监督相结合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各类科研经费检查工作日渐常态化,初步形成我国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我国科研经费的权责关系管理

我国科研项目实行的项目制管理,项目组为开展科研活动基本单位,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的权责管理机制,2012年,教育部 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指出,我国各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分级管理体制,以确保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序进行。该制度的提出,旨在完善单一的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

(三)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方式

在项目制管理模式的框架下,我国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采用全预算管理,具体分为管理费用预算管理以及间接费用预算管理两种方式。

两种预算方式相比而言,间接费用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项目承担高校的成本补偿渠道,完善了高校及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绩效支出,允许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团队成员的劳务性费用,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有利于形成一个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主动承担科研任务的积极性。

(四)科研经费的过程管理

我国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均是以项目制管理作为基础,经历从立项划拨到结题验收之间,经历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经费划拨、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中期财务检查、结题财务验收、结余结转资金的管理等一连串过程。

三、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出多门,经费使用人掌握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公众对科研经费关注度的提高,我国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紧密出台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政出多门,要求不尽相同,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经费使用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增加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二)外部审计标准不统一,沟通成本高

由于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频繁出台,以及各科研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不够细致、解读不够明确,导致不同的审计监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直接增加了高校在接受不同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或检查时的沟通成本,增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三)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虽然探索间接费用的管理方式,通过增加绩效支出用于鼓励支持项目组承担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在已实行间接费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中,虽然允许科研工作者开支绩效支出,但绩效支出所占比重太小,不能很好的激励科研工作者。

(四)项目经费重申报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和经验准备,更多专注于科研业务自身以及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对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往往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按照预算花钱、不按照规定及时调整项目预算、审计不及时等经费支出不符合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五)科研和经费界限过于明显

科研经费作为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管理容易被误解是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被孤立的对待。容易导致在涉及校内多职能部门协调工作时,总是将科研经费孤立的从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割裂开来,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完善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体系

基于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政出多门的情况,建议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心,统一制定具有普适性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强有效的政策指引。且在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明确科研经费允许开支的各个明细科目,有效地规范科研经费开支,解决科研经费检查中标准不一的问题。

(二)完善科研经费奖惩机制

为提高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我国科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高校特点,分别制定并适当提高间接费用以及绩效支出比例。与此同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经费评价和奖惩机制,根据各高效在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完成优秀的高校可以相应的奖励,并给予未能按要求完成的高校一定的时间内终止申请某类科研项目的惩罚。

(三)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及时转变科研经费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充分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变被动为主动,这是提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重要的一环。

1.科研主管部门方面

影单提前启动科研项目申报计划,及时项目申报信息,做好项目申报及预算编制指引工作;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类科研项目的具体开支范围;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培训,及时传递政策精神。与此同时,完善各类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明确其考核标准。

2.高校方面

一是做好科研经费预算指引编制工作,实现不同类别科研项目预算控制的个性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二是重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预算及其执行数据的实时对接,做好预算控制工作。三是重视科研经费财务验收审核工作,要求重大重点项目组在项目结题前半年须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审计,尽量减少科研事故的发生。四是在高效内部做好间接费用的统筹分配工作,制定能够激发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政策。

3.项目负责人方面

项目负责人应当改变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私有财产的想法,充分意识到科研经费属于公共资源,及时参与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培训,把握最新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精神。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做好做细科研经费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预算不能满足科研项目研究需要时,及时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并在中期财务检查、结题财务验收时,积极主动配合科研主管部门,做好相关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四)推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手段是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手段,建议我国上下应当一起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科研主管部门层面,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从项目申报到项目验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分享项目信息;在高校层面,实现科研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多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将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在科研经费管理上。

(五)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校内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约束机制,改变科研经费管理只是学校财务部门的做法。二是切实落实院系监管责任,院系等作为科研工作的基层管理单位,了解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的实际需要,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三是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该及时转变思想,将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一部分,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等承担直接责任。

(六)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

鉴于科研经费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建议在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组织一只专业化队伍,统一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管理。该部门负责联系校内科研机构等各职能部门,建立与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关系。避免出现各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管理只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观念,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内部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推动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

(七)重视科研经费政策解读宣传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建设工作,及时收集国家、地方政府、各科研主管部门新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增大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覆盖面,提高科研工作者对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认识。

五、结语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对于科学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充分分析研究我国现有科研经费项目制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够满足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需求,在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同时,激发我国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众培.简析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2]陈朝宗.中国与西方科研管理比较及自我创新.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顾虹,赵敏.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改革及其合理性分析.科研研究管理.2003(3).

[4]贺德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政府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7).

[5]刘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初探.事业财会,2006(2).

[6]王延中.科研项目课题制的几个问题.学术界,2007,4,总第125期.

[7]林亚男.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思路.福州大学学报,2010(3).

[8]马青雅.科研经费执行过程动态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会计之友,2014(36).

第11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制度 监管机制

一、高校项目科研经费的含义及分类

高校项目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因承接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等特定科学和技术服务项目而获得的由国家政府、企业、基金机构、民间组织等提供的活动经费,充足的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队伍获得高科技、高效率的科研结果的重要资金保障,是国家对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

根据资金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将高校项目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自筹科研经费三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承接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分配的科研项目,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划拨,此经费仅限于财政性收入,不包括成果创新收入,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要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预算和支出政策,实行预算管理制度,高校不得浪费科研经费或私自挪作他用;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与事业单位或企业进行的科研技术联合开发,由高校向合作方提供的科研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让等项目而获得的收入,经费划拨单位为项目合作方,而非国家政府财政机关,此类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需按合同约定的融资用途、范围、支出标准执行。自筹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为了确保科研项目的及时启动和有效实施,由高校自行安排、筹集的资金。无论是哪一类来源的科研经费,都要由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核算、管理、约束,不能归科技研究人员个人所有。

二、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管理

我国高校项目科研经费的收入来源主要有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部分高校自筹科研经费,无论哪种来源经费,从科研项目申请到资金拨款到位都比较复杂。有些经费往往前期调研准备工作较多,但资金款项最终不一定能够实际到位,或者同一项目科研经费已经申请成功,但经费下拨需要分两次或多次完成,首次资金划转远远不足承担前期调研支出费用,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科研项目的正常进展,无形中拖延了项目完成时间,妨碍我国科技发展速度。因此科研经费到位后,高校财务人员要及时确认收款,设立专项,由专业人员管理。

(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重点,预算管理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项目预期发展目标的完成程度。高校应根据国家科研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科研项目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制定准确、合理的预算指标,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围绕在高校科研项目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包括对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核算管理,科研经费的合理化使用与监控能够有效的推进科研项目的发展进程。因此对成本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审核,规范财务报销制度和成本核算流程,防范高校项目研发资源浪费、流失现象发生。

(四)分配管理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分配管理是由科研项目相关归口管理部门来执行的,其规定的平均分配比例由各高校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得超过经费总额的5%。提取的费用主要分配给高校科研项目相关管理部门,用以调节科研人员的成果分配收入和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因此为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型,如何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五)财务分析

高校应对科研经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定期编制科研经费的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真实客观的反映高效项目科研经费的收支结构,时刻了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运作情况,有效防范科研项目存在的财务风险和运行风险,为科研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决策依据。

三、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高校项目科研经费是由科研管理部门自己申请、争取的,导致很多人认为科研经费的使用权、所有权归项目科研组所有,高校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上大多认为不应该过多干涉,这种财务管理观念表现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制度不重视,同时科研人员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具有专业性,缺乏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经费使用混乱,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等埋下了隐患风险,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高校项目科研经费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分析和评价机制,预算执行结果与项目科研人员的业绩奖惩是分离、不挂钩的,使得对项目预算的执行过程不具有约束力,无法真正发挥预算管理机制的作用。一些高校科研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并未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两个部门缺乏沟通、配合不积极,导致项目预算不全面,与实际执行情况偏差较大,若再作预算调整需重新等待一系列的审批程序,也有可能出现未通过再审批程序情形,这些都将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只是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包括部分项目直接费用,几乎不关注间接费用的核算,忽视了与科研有关的公共资源、水电费耗用、科研设备折旧费等应计入科研成本的费用支出,加上有些设备、资源为教学和科研同时服务,很难准确区分科研成本,对于科研项目相关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也是缺乏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地反映出科研项目的真正经济效益。

(四)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科研经费报销制度不符合规定,时常出现替代或不真实违规报销行为。因科研项目需要而购买的研发材料或固定资产以能源材料费或设备维修费等形式报销。研发成果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项目没有列入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中,此类资产管理缺乏价值有效计量,成果处理不规范,形成资产浪费和流失。

(五)结余经费管理不合理

我国高校科研项目决算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科研结余经费的处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完成的科研项目在结题验收时仅注重科研技术和成果的验收,没有提出明确的付款时间,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屡屡出现,结余经费的后续特定用途不清晰。决算程序不规范,按照实际报销的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填列各项指标即可,缺乏与预算成本的分析比较。

(六)监管不到位

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的财务监管不到位,审计制度不规范,从经费下拨到如何使用,都缺乏严格的科研项目实时跟踪和结题审计制度,高校的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管控职能,简单的项目完结审计结论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和今后未来将要进行的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无法起到相应的警示、借鉴作用。在科研相关人员监管方面缺乏严厉的经济处罚制度,责任追究力度不强。

四、高校项目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意识观念管理

高校领导层、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观念意识,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规范经费管理程序,不能支付其他费用。财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有意识地加强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观念,定期组织座谈交流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制度管理

1、预算管理

高校应制定一套符合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定且切实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约束、规范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程序,充分发挥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监控作用,确保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预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预算编制工作应由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完成,财务人员协助科研人员正确理解经费预算管理含义、目标,将每一项可能发生的费用精细化、明晰化。在科研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定期将费用实际支出情况同预算比对、分析的结果告知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实时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促使经费预算管理全面、科学进行。

2、成本核算管理

根据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财务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区分科研和教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重视划分与科研相关的公共资源、能源消耗、设备折旧等间接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摊和归集,确定各个科研小组应分摊的费用,严禁报销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或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真实地反映科高校研经费成本支出情况。

3、资产管理

高校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因科研需要而购买的配套设备,要严格按照实际购置的固定资产品名开具发票,规范固定资产的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和登记程序,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当科研项目结题后,做好资产转让、移交等处置手续,对于留用的科研设备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避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对于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应建立相应的验收、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资产共享公共服务平台,防止科研设备重复购买,避免科研经费浪费,提升高校整体科研合作实力。

4、结余经费管理

建立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的结款时间和结余经费后续使用途径,规范结题决算体系。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应在六个月内办理课题结账手续,对没有正当理由且不按照经费结算管理办法执行的项目,应下达强制性付款通知。科研结余经费最终应转为高校后续科研发展基金,并严格按照规定用于今后的项目开发和科研费用支出中,防止将结余经费长期存放在余额账户里,促进科研资源合理化配置。

(三)完善财务监管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高校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主动接受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监督运行机制,实施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审计程序,掌控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增强科研经费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公开性,科研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对科研项目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对成绩突出者进行嘉奖,并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对于弄虚作假、挪用科研经费等违法、不道德行为,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经费金额逐渐增多,有关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高校专设的科研部门必须转变观念,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科研新形势,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办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优化、改进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为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玮.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第12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data for management of research funding and the realities of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to further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polytechnic academy, strength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 fund;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3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能否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能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着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更是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及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1.1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总规模稳步扩大 现阶段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大幅提高创造知识产权和前沿技术的创新能力。国家加大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简称R&D)投入稳步增长。先从前几年的数据来看,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1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与当年GDP的比例为1.31%;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1539.6亿元,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亿元,仅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递增22.3%,可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是高于财政收入增幅的。

1.2 在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层面科研经费比重较大,高职院校较低 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聚集了大批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团队力量,享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的大部分资金;其中高职院校则由于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相对较弱,科研项目获得资助的途径、层面和经费总量有差异,故而享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资金比例较低。所有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既要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国家、高校、企业等对科研经费投入逐年上升,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增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不良现象,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1.3 高职院校层面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经费管理呈现复杂化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高职院校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途径、经费额度不同,资助单位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求也是各有异同,按资金来源分项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加大了科研经费预算、核算、结账、管理的难度。有的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不尽合理,项目经费也没有按项目管理,没有了解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拨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过程,只是简单核算课题的收入与支出;忽视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指导和监督职责[1]。

1.4 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存在财务方面的知识盲区,在所难免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凭借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所取得的,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应由项目负责人支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无需监管个人如何使用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此类观点是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课题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科研成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的制度产生了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科研项目的资助使用主体是国家是各类组织,并不完全是自由职业者服务于某个人,促使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机构必须思考更加完善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2 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的研究资料

2.1 关于科学学和科研管理的内容

2.1.1 科研管理是科学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的要素之一。贝尔纳是“科学学”创始人,认为科技研发不仅是单个科学家、发明家的兴趣使然,而且是一种职业化、组织化的社会活动,它是有建制、有经费,有目标、有选择的。十九世纪末期的科研工作出现专业化分工,研究方式产生生明显的变化,开始由个体研究转变为社会化的集体研究。我国科学学研究从1979年7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办公室和自然辩证法杂志社联合举办第一届科学学学术研讨会开始,同时对具体的科研管理也引起关注。

2.1.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上看,不管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直接服务社会都离不开科研;另一方面,科研又是高职院校实现自我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2]。近期国内有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科研工作高效运行、资源合理配置、科技成果迅速产出、科技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李进在书中系统介绍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容,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原则、管理制度、来源及分类、支出范围等各项内容[4]。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能增强学校软实力已经成为共识,同时高职院也逐年加大了投入科研经费的力度。

2.2 世界各国的研究活动、科研经费主要还是政府导向

2.2.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制度,提高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根据国家教财[2005]11号文件 《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行 “课题组长负责制”,并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成本核算制度。 2011年 1O月17日在推进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视频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在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一套权责明晰、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管理和问责机制[5]。

2.2.2 高职院校根据科研项目来源,把科研项目经费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指国家、省、市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国家、省、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创新团队、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专项科技经费,国内外各种团体和个人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等。第二类是横向科技项目经费,指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工程勘测与设计以及软科学等科技项目经费,包括科技开发、科技转让、科技服务与科技咨询等科技经费。第三类是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经费:指学校科研基金立项的项目经费。

3 提出现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思路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可以围绕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这个主题,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展开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本区域的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适当了解调查区域外的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另外再运用个案法和调查法,选择1-2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主要案例研究单位,注意选择依托单位是否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否重视教育科研与应用技术研究,是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样便于分析评估结果,便于下一步推广研究成果,积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3.2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入手,运用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并辅以问卷调查、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全程参与工作,发挥对科研管理业务和财务管理业务比较熟悉的优势,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诸多因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考察调研,案例分析、征求意见、借鉴国内有关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形成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分析报告,力求形成适合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草案,以期推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工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研项目组科学规范、合理合法地完成研究项目预期成果。

3.3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比较全面地把握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理论体系的一致性及其内在规律,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快速发展时期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关注不同行业类别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指导的差异性等,力求形成适合指导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改革的新趋势,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3.4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制定出能与现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更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思路,促进高职院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4 提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思路的意义

提出研究思路力求引导高职院校结合各自行业、区域经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加强促进内部财务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保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6,(8):125-125,148.

[2]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4.

[3]毛丁初,蒋永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理念与机制创新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6):9l-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