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

骨干教师的作用

时间:2023-05-04 08:4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干教师的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骨干教师的作用

第1篇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知识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对孩子的爱 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讲课要知情交融,师生互动, 充满了童趣、乐趣。要 40 分钟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 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灵动的课堂,丰厚的文 化底蕴,让教师和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课堂教学让人们教师感受到只有读 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 吃”又有“营养”的知识,只有走进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课堂才能彰显生机与活力。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这是我校教研工作的理念,只有思 想认识上提高,才会有积极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通过专业引领、实现 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工作中我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 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教育的生命,才 有教育的活力。因此,在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笔耕不辍。

二、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实现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

在工作中我门始终教研室整体教研思路的为指导, 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贯彻实施新 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研组建设中,我按 照教研室的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意识。通过学 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我积极引导全组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掌握先进的 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网络教研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明 确教学方向,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作为学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 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血,毫无保留,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 助,发现缺点诚恳指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从而赢得了青年教师 的尊敬。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 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的教研活动,从上课内容到活动程序安排,到研讨主题的 征订与确立, 都一一落实到位, 争取使每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进一步 成长,学校每月都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周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的主题, 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中的导、教的方法及怎样把握导、教的时机先进行研究,再 通过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及收获展示出来。课中有标“新” ,有导“趣” ,让学生主 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乐学”的目的;还有积极创造条件,巧设疑问,启发思 维,让学生主动去“想” 、去“探索” 、去“发现” 、去“质疑” ,从而变“不会学” ,引导学生 “会学” ;还有注意在授予学生知识的 为“会学” ,达到以 “导思”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 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做到在 “导法” 中, 让学生 “活学” 。

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 气。学校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推门听课” ,开展 “课堂教学公开月活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骨干教师,必须有创新, 有创新才有发展。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会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头人。作为校 骨干教师,市骨干培养对象,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我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认真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 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下面就我在工 作中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深知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 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 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要想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但我更坚信“独 木不成材”的道理。作为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我经常走在教学的 最前沿,努力带领科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为了能与科组教师一起进 步,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教研工作。在工 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从教研专题的 确立、教研课的开展,到课题的考核、结题等各阶段我都为全组教师 作出榜样。通过引领和示范,我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了明 显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二、示范引领,榜样带动。骨干教师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示范和引 领方面。身为校骨干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同事做出榜样,通过 自己的示范和专业引领,帮助其他同事逐渐地提高业务水平。因此, 我每学年必做两节公开课,一次专题讲座。让其他教师从我的教书育 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成长的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 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年轻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 业、精业的师德风范。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外,还要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先进的教育、教 学经验,配合教导处负责全组成员的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活动 的开展和学期结束后教师的测评等工作。积极承担每学期的专项研究 任务: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确 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等。学期结束,由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 估,从活动的开展、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并及时总 结经验,寻找不足,进行反思、整改。由于我校年老的教师较多,他 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的观念陈旧,对工作缺乏热情,制约了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期开始我认真组织 他们学习新课标。在每个周会前半个小时进行学习,事先要求他们阅 读本次学习的内容,做好发言的准备。学习中先由我讲读某一个专题, 然后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感受,最后一起交流探讨课程新理 念,确立教学新方向。通过学习,他们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课堂教 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另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一起 分享教育趣事。毕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很多年,一说起教学总是 津津乐道。在谈论之间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引出他们对往日教学的回 忆,激发他们沉淀已久的教学欲望,再一次点燃了他们教学的激情。

采取这种做法,延长了年老教师的教学周期,较快地提高了学校教师 的整体实力。三、利用网络,自主成长。我觉得我的成长应该得利于网络的帮 助。说到网络,不得不提的是网络教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便积 极参与了网络教研的活动。我在学校中是第一个参加网络教研的,我 在网络这片天地里不断吸收着养料。我自己进步了,也没有忘记把“网 络教研”的理念带到了我校,传递给我的同事们。在我的带领下,数 学、语文学科的教师也都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和网络论坛中来。

网络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我校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在那里我们找到 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在此活动中收获了成功,建立 了自信。由于我的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卓有成效,我也得到了上级领 导的认可。其实,网络教研是广大教师学习和提高的必然途径,是帮 助教师实现人生梦想的最高追求,是教研工作的一支先锋力量。只有 在这片沃土上才能为大家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 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满足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总之,发挥骨干教 师在教师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放大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榜样与教 育作用,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 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教学 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克山县西城中学 尹显利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认为,作为骨干教师,既是一种 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骨干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本职工作中 的重要作用外,更应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对周围教师 的辐射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我认为骨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领头人。

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 长、学生对我的厚望,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要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骨干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到爱 学生、爱事业,视学生为己出,视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日常 工作中更应做到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骨干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 , 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 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 挑战,又是机遇。由于刚刚步入初中教学,我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 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 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 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 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作为骨干教师首先要多 学习,将学习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做一个有“功底” 的教师。

三、骨干教师,应该做一名行善之人。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 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 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 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 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

四、作为骨干教师,应该对知识善于研究。

骨干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 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 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 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型的教 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 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 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 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第2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 课题研究 个案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课程模式等受到质疑与挑战,广大一线教师开始探索各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等。骨干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自然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在骨干教师评选条件中,很多地区对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要求,如骨干教师应参加课题研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撰写论文、经验或科研报告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骨干教师加入到研究者的行列,成为中小学校课题研究的开拓者与主力军。基于此,本研究专门聚焦与探讨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如何做研究的问题,以期发现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若干现象与规律,为其他骨干教师及普通教师课题研究提供范例与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研究认识。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骨干教师”指资格认定与奖励意义上的骨干教师,即由北京市(S区)教委根据一定的评选与认证标准、通过严格的考核程序最终认定并颁发证书的北京市(S区)骨干教师。本个案研究的对象是3位中小学北京市(S区)骨干教师。王老师,女,任教中学政治,市级骨干教师;张老师,女,任教小学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孙老师,男,任教小学信息技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3位教师均承担过市区级课题,且均有多篇和获奖,教学成绩突出,并指导了多名青年教师成才。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在对个案进行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中小学骨干教师如何做研究进行如下分析与讨论。

(一)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缘起

1.对于学科教学本质和思想的思考

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娴熟,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兼备。与一般的教师相比,他们往往更善于思考,且所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更为深入,如探究学科教学现象与表象背后蕴含的一些更为根本的东西,如本学科、学科教学的本质、内涵、思想等。

孙老师在介绍自己主持的北京市一个课题的选题缘起时说道:“我认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定是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去处理信息,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获得一些信息,学会处理信息,那么,这就要引向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技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者之间哪个更重要,用哪些信息或者说素材来承载技术,这就涉及技术所要处理的信息或素材的选择问题。这是我当时申报课题时的一些思考。”

从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孙老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源于对于本学科教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由孙老师的案例可以发现,学科教学最为根本的问题、学科教学的本质、思想等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萦绕于骨干教师头脑中的核心问题,引起骨干教师长时间反复地思考、推敲与琢磨,成为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初衷。

2.对于学科教学问题的关注

课题研究通常始于问题。对学科教学具体问题予以关注和探讨,是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与一般教师的相同之处。但由于骨干教师实践性知识更为丰富,聚焦的问题更可能是那些学科教学中比较重要、更能反映教学研究前沿与方向的问题。

张老师近几年研究的主要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她谈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学会写作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写出来的文字往往是流水账,缺少修饰,没有章法。因而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让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径。后来我发现语文教材或阅读文本中的有些文章文辞优美、结构精巧,很适合学生学习模仿。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写作。”

3.对于学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20世纪末,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兴起,骨干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必然是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的主要力量,在学科教学研究的同时,很多骨干教师将其科学化、规范化,立项为科研课题研究。王老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谈及课题研究的缘起时,王老师这样说道:“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学科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些年,我一直探索在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在一次政治课中,我尝试让学生就一个时事问题进行辩论,结果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很感兴趣,同时,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思考、判断的能力。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在政治课堂中采用辩论式的教学方式。”

(二)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模式与特点

1.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模式

通过对3位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经历进行考察后发现,他们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相同,都经历了一个“专题教研―立项课题―研究示范―总结推广”的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与整理,笔者将其总结归纳为一个基本的过程模式,详见图1。

以上是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基本过程模式。与普通教师做课题研究不同的是,骨干教师在课题正式立项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带领其他教师专题教研的过程,同时鉴于其突出的业务能力、研究能力、人格魅力等,更多的教师愿意追随其参与课题,此外骨干教师更有能力去指导其他教师上课题研究课、公开课等。

2.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

(1)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从3位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发现,中小学校学科教研主要由教研组承担,而骨干教师多为教研组组长或负责人,他们通常会组织与带领本组教师在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内开展有关某一专题的教研活动,研讨、上研究课等。专题一般来源于对学科教学问题的思考。待研究一段时间,问题渐趋明朗后,有些骨干教师便牵头将教研专题内容加以提炼,申报课题。立项后,正式开始课题研究。课题组查阅文献、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等,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往往会率先上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等,并请市、区里的学科教研员进行评价和指导;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范例后,课题组其他教师也开始上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等。由上述过程可见,中小学骨干教师所做的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这一特点,使得他们的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教学研究,科研与教研是相互结合的。

(2)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中角色发生转变。根据访谈资料,笔者分析与总结了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所担任的角色,详见图1中所示。

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身份,就是课题的研究者与组织者。但在各个阶段,其角色又有所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专题教研)阶段,骨干教师是研究最重要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发起者”号召其他教师参与自己的研究;在申报课题阶段,骨干教师是主要的研究者,负责确定研究题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等;在研究示范阶段,骨干教师主要是一个“探索者”与“示范者”的角色;而到了课题研究的后期,骨干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重要转变,即成了“指导者”。这一阶段,骨干教师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已经形成的范例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研究、实践,包括常规课、研究课、公开课、各种比赛等。

(三)助推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

通过对3位骨干教师做课题的经历进行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他们所共有的另一个特点,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有一些关键事件与人物对他们投身的研究起了助推作用。

1.关键事件

骨干教师带领教师做课题研究,尤其是这种“本土化的”、草根式的、源自教学实践真实需求的研究(这有别于从高等学校重大课题中承接下来的子课题研究),经历了一步步摸索、不断思考、发现、探索、澄清、确认的艰辛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事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关键事件给骨干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展示与探讨的平台,一份自信与动力,一种政策上的支持、专业上的帮助。

2.重要人物

通过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很多人对骨干教师做课题研究起到了启发、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大学专家教授、市区科研人员、市区教研员等,他们的一些观点让骨干教师很多时候的举棋不定变得有了着落,很多的困惑变得豁然开朗,如王老师说道:“有时候觉得在某些方面比较困惑时,专家的一些话让自己一下子就明确了,他们的指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的支持、课题组教师研究团队的合作等,也都对骨干教师课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中小学骨干教师做研究有着独特的价值。骨干教师身处教学一线,对教学问题最清楚。同时,骨干教师因其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强等特点,加之政府所赋予的一种特殊荣誉身份,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因而骨干教师带头做课题研究其意义更为重要,能够起到一种示范、引领、号召的作用,可以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

第3篇

在农村骨干教师管理和思想上存在着问题:

1.缺乏规范管理,发展缓慢

农村骨干教师由于其能力及作用特殊,一般在学校中都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而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如果继续使用普通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去要求他们,又过于简单化,缺少约束力。如果另外制定一套方案,提高标准和要求,又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况且,学校本来就只有几个骨干教师,如此“小题大做”似乎也没有必要。所以,学校管理的漏洞和软弱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干教师管理的实际效果,致使骨干教师缺少压力,失去动力,进而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2.思想不稳定,流失严重

农村骨干教师随着能力的被肯定和地位的被确定,会逐渐对工作条件、教学环境产生想法或意见。这些想法或意见如果得不到尊重和解决,则容易滋长抱怨、失望情绪,严重的就会影响到工作的热情和质量。另外,有一部分教师获得骨干教师称号后开始“得陇望蜀”,希望借助“骨干教师”这一重要筹码来调离农村学校,去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造成了农村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

面对以上状况,笔者认为农村初中的管理者们应该进一步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和借鉴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学校骨干教师管理之中,才能够真正稳定骨干教师队伍,激发骨干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发现“柔性管理”就是一种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定位

所谓柔性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郑其绪教授曾这样概括其特点:“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具体对学校而言,所谓柔性管理,就是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制度建设上,要减少量化管理的刚性,减少约束机制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在管理制度中突出“柔性”,建立起科学的、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二、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与实践

(一)坚持人文关怀,激发内在驱动力

骨干教师的管理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但就管理的实效性和受管者的发展性而言,制度应该减少刚性,增加柔性,尤其是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溶入人文化,体现人性化。例如,在骨干教师管理制度制定时,应该通过听取骨干教师意见、征求骨干教师建议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共同商讨、确定制度的管理项目和操作细则,以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在制度执行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做出灵活、可变通的处理,以使骨干教师理解和信服。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骨干教师群体中,主动与之谈心、交流和沟通,以帮助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而不是在问题产生后果后再用制度来进行惩处。

此外,学校在骨干教师管理中要努力减少命令式的指挥和决定式的评价,应该溶入民主,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在提出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骨干教师的关切,避免损害利益,影响积极性。

(二)创设发展平台,确保目标持久性

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需求。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后,基础的价值需求已经实现,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刺激,往往就会“不思进取”。所以,在骨干教师管理中,学校要经常性的制造“压力”,鞭策骨干教师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对外交流展示、学习观摩等活动中优先考虑骨干教师,为他们扩大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提供机会,为他们最终成为名教师积累资本。另一方面,学校在校级的研讨活动、评优活动中要让骨干教师承担点评或评委工作;在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要让骨干教师承担负责或主持工作;在新教师入门、青年教师培养中要让骨干教师承担导师或帮扶工作,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三)构建文化品牌,提高激励有效性

骨干教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水平、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与态度应该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精髓和追求。所以,学校要在文化建设中吸收骨干教师的思想与智慧,要让他们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例如,在我校文化中有“严谨”一条,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追求精致化的管理,注重管理的细节和实效。为此,学校让骨干教师担任年级组、教研组的管理工作,并使之与整个年级组、学科组的发展相捆绑,然后再通过理念的灌输和精致化的管理措施,使年级组、学科组展现出与骨干教师个人目标、追求相一致,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统一的勃勃生机。

此外,学校在骨干教师的荣誉激励上也要多做文章。可以通过创新荣誉形式、丰富荣誉内涵等方法来体现学校文化的特性,提升骨干教师实现价值目标的信心与自觉性。例如,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举办最佳科研型教师、学科首席教师评审活动以及选聘优秀骨干教师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等,都是体现骨干教师地位与价值,激励骨干教师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第4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效果

骨干教师要想与时俱进,必须要坚持终身学习,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成为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语文骨干教师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很宝贵,怎样使骨干教师的培训落实到实处,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合理选拔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的选拔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各个学校要选择真正有实力并且有发展潜力,能够做到资源共享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才能真正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将各种新思想、新动态落实下来,把所获取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整个教研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领导要加强重视。要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领导的重视是前提条件。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不是领导下达命令就能很快解决的事情。涉及到各个部门,从培训步骤的安排,课程教学的规范,以及培训的具体课程,专业培训教师的选择等等,都需要加强重视,不仅仅从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也要广开言路,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

二、明确培训工作思路

对于培训工作思路,要做到明确肯定。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有明确的思路。也就是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培训方案设计合理。首先,我们培训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大方向,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提高他们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能力,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尽快将这些骨干教师培养成科研型人才。培训方案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骨干教师还应该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人。在骨干教师培训前,首先要做培训需求评价,在充分尊重骨干教师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选择培训方式和确定培训内容。

三、提高培训实效性

骨干教师的培训要具有实效性的特征,在教学理论的培训上,可以选择各大院校中文系教授,此类教师能够站在理论高度上阐述新课标制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另外,仅仅开展力量知识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需要聘请一线教学中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省市级名师亲自授课,让骨干教师能够通过典型的课例去体会新课标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的师资力量的配备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实效性。

此外,对培训课程的制定要照顾到不同地域教师的需求。要做好培训工作,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既要到县城重点中学中去,也要到农村的部分学校中去了解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课程。

四、提高培训过程的规范性

教学培训过程要科学,规范。首先要由专家组对培训要开展的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其次要召开专门的备课会议。把上示范课的优秀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备课,探究教学的各个细节,让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胸有成竹,要考虑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让示范课达到更好的效果。再次,教案准备要内容充实,体现新课改的需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培B目标。

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尽力营造出和谐的班级环境。班级管理人员要选择具有丰富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能够深入到骨干教师的队伍中,了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感受,关心每一位教师。为了保证培训质量,班主任要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学员严格遵守。培训的教师之间也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五、加强培训后的监督与指导

在培训结束后,一定要做好培训后的监督指导工作。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各级领导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训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就需要这些骨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具体的落实过程需要教育部门的领导进行验收。要掌握每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不是起到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是不是在教研中落实了培训中的理论知识,是不是在科研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总之,骨干教师的培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从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策划,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纰漏,最大限度的保障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01)

第5篇

一、骨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二、骨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灵魂,作为骨干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教导学生,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哺育学生,用高尚的灵魂净化学生,要有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骨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维持正常教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体能。因此,教师的身体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的基础。除此之外,骨干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预防和克服心理挫折,增强应变能力,保证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才能通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把学生培养成刚毅沉着、自主自信、勇于进取、敢于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骨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是与教师执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骨干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普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教师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前沿性,有意识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要力求反映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就与新水平,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体现专门性、先进性等特点。

五、骨干教师应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

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骨干教师应具备纯熟的业务技能

纯熟的教师个人专业技能是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骨干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1.教学基本功

骨干教师要能准确运用普通话,语言科学规范,表现力强;书写规范、美观;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2.教学能力

骨干教师要能熟练地驾驭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娴熟地驾驭各种课型,课堂教学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3.教育科研能力

骨干教师应取得成绩,作出贡献。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上应做出成绩。这种贡献不仅是积极的,而且还是不间断地创新成果。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义务;骨干教师

当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幼儿教师队伍日益扩大,抓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仔细分析了鼎城区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求后,鼎城区教育局决定以打造区幼儿园骨干教师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以骨干教师带动全区幼师专业成长。

一、骨干教师优先发展,明确权利与义务

为打造一批骨干教师以带动全区幼师专业提升,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经严格考核选拔出首批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她们是区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专业水平突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能够起到带头、示范和指导作用。

被确定的骨干教师获得优先发展的有利条件,接受系统的培训。参加教研交流,进行专题研究,经常与省内同行专家就实践问题对话与沟通。此外,还重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信息教育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但是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因此更要树立她们的全局观,增强她们的使命感,明确她们对其他教师负有示范、带动和帮助的责任和义务,让她们懂得:“一个人的成长,力量是微薄的;一支优秀队伍的成长,才能成就一项事业”。

二、骨干教师率先行动,发挥实践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不仅需要在优先发展的机会中获得成长,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从而逐渐成熟,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等待她们完全成熟后再发挥作用。就此让骨干教师做“开拓者”,先行一步,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高瞻远瞩、尝试创新,探索出的富有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参与和思考。但骨干教师正在成长之中,探究实践的过程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会有失败。因此,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她们,为她们的大胆尝试提供宽松的心理氛围。

骨干教师是全区幼儿教师的“领路人”,在实践引领中,要稳把教研教改的正确方向,帮助其他教师迅速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思维,以避免她们走弯路、走错路。要用自己在教学中习得深厚的功力高质量地开展好每一次活动,为其他教师进行示范、说课,为其他教师解读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特点、开展的基本流程,并针对观摩教师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对话,让其他教师能尽快熟悉与掌握各领域活动的开展方法,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骨干教师作为“核心”,构建全区幼师培训网络

建立以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能够辐射带动更多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组织网络,是促进全区不同层面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而有效的教研网络,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层层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要遵循“骨干先行,集体跟进”的原则。

1.区县层面

通过区骨干教师的专业研修和系统培训,促进区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区骨干教师带动本园其他教师的共同成长;区骨干教师帮带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成长。

2.乡镇层面

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通过区骨干教师的帮带和自身的集体研究获得专业发展;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带动全园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带动区域内其他园教师的共同发展,使乡镇的每一个村、学区内的每一所幼儿园的教师都能得以覆盖。

随着教研网络的健全,教科研工作从原来的纵向管理指导进一步走向分层、分类管理和指导,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教研内容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明确了骨干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指导方向,通过骨干带动全体,从区骨干教师到乡镇中心园骨干教师,再到基层各个幼儿园教师,形成一种辐射全区的教研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研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四、骨干教师担当“龙头”,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教研网络形成后,各个层面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出切实可行的时间,并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首先,活动内容必须明确、具体、适量。其次,活动要有计划、目标、任务。再次,活动要分阶段、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最后,活动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每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任务灵活选择。除了我们常用的观摩教学、研讨评析、专题讲座、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外,有效的组织形式还有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目前最具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之一,它与教研网络的结合能广泛深入、迅速有效地促进一个幼儿园的发展与进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同样,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直以来,鼎城区幼教系统缺乏对课题研究的相应管理和指导,幼儿园很少进行课题研究。因此,对于课题研究,老师们有畏难情绪,认为深不可测、无从下手。为了让各级幼儿教师乐于参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可开展“草根式”课题 , 即针对当前全区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共性要求或存在的共性问题立题。在课题研究中,骨干教师应始终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将看似复杂的课题研究简单化、具体化、实用化,让农村的教师量力而行“做研究”,并在“研究”中提高专业水平。同期可组织专题研讨,骨干教师做专题报告,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即兴总结经验,并提供具体直观的现场观摩。通过理论研讨、现场观摩,促使大家在一个阶段内围绕同一个课题深入思考、研究,形成交流与互促的良性氛围。

五、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及时有效地指导工作

根据全区教师的实际情况,按园所类别分类,把条件、师资水平都差不多的教师集中到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中小型园和村办园,可开展乡镇中心园教师优秀音乐活动展评、农村幼儿园教师玩教具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这些基层教师以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成绩的机会,能有效地增强她们的自信心,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分类召开观摩活动、现场会等形式,同样能调动不同层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有效指导,有效收益。

根据乡镇教师的工作情况,及时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对口指导:一是在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时候去指导,如“五大领域”教学内容培训,整合课程的具体实施,互动墙饰,课题研究培训等;二是在乡镇教师有需求的时候去指导,比如区域活动设置、室内外活动组织、利用农村资源制作玩教具,游戏材料等;三是有活动的时候去指导,区里组织游戏活动达标、教研活动达标和中心园达标等活动时,都要予以重点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大带小的教研优势。

第7篇

关键词:骨干;培训;对策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

1.培训课程内容无法跟上教育发展步伐,没有针对受训教师背景而开展

当前教育改革需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也要求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应从提高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长期和短期培训规划。培训指导老师虽然学术理论学术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宽、信息量大,但缺乏实际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加上受训的时间短,难以面面俱到。而受训的老师,普遍是中小美术教育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已经对本学科的教学有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授课专家所授理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受训老师就会感到厌烦,如此形成的循环,必然导致骨干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2.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者和受训者缺乏交流互动,学习型组织氛围不浓

骨干教师校外集中培训几乎以课堂讲座形式完成,可以在短时间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受训,组织形式也简单方便。然而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已具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他们希望获得提升的培训形式不止是讲座形式的示范和指导。但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仍以专题性讲座为主要手段。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和观摩考察所占的比例仍很小,这种专家讲授,教师在台下揣摩的模式,专家的幻灯片看似是最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但实际上是一种单向式的灌输,因为讲课者的线索是以自己的授课思维展开的,无暇顾及听课者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对骨干教师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受训教师没有真正融入培训活动。

3.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优秀一线美术教师较少

培训教师往往根据培训目标来选定培训内容并开展培训。在培训中,他们直接与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是骨干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然而,在当前开展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师资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两种类型,骨干教师培训由相关的培训院校承担,作为培训院校的教师理论家和学科专家自然成了师资主力,从而忽略了优秀一线教师的参与。而优秀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实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比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更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什么。

4.培训前缺乏课程需求调查,培训计划缺乏需求调研

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循环性活动。而教育体制的行政化导致,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成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象工程,培训由教育局联系高校专家,同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分配到各学校,由各校再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计划的制定,考虑宏观层面的内容显然最多,单方面以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因素。

二、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在培训内容方面

(1)应针对受训教师背景而开展,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研

高质量的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该建立在有效的训前分析基础之上。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反馈机制应当及时迅速。培训的实施部门要把培训过程和培训后的状态信息动态地反馈给培训主管部门、培训管理决策者。反馈要保证骨干教师到施训者的信息网络机制通畅,可采取座谈方式或者问卷调查形式。同时也保证训后的骨干任职教师学校到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反馈网络通畅,培训管理机构收集反馈信息后,即可对培训目标、培训计划作出适当调整,形成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良性循环。

(2)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做好美术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和提高

新时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教育行为开展的先导,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引领培训者开拓思维、率先示范,吸引骨干教师好学上进、反思研究、努力提升,从而获得更实效的培训结果。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学历补偿教育或更新性的专题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师培训,在解决骨干教师更新旧的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骨干教师形成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惯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3)关注受训教师心理素质内容板块,侧重受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受训骨干教师的发展应该包括他们的身心成熟,作为骨干教师不仅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坚,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抗压大员”。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培训中往往成为最为弱化的一项,这与骨干教师培训效果的其他能力提高形成了反差。所以,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应当注重骨干教师的心理素养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学院应当在课程规划中渗入心理素质提高培训项目,使受训骨干教师发展全面有效。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方面的内容

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着眼于优化和提升骨干教师开展素质教育能力这一宏观取向。并以这一取向作为培训精神,精选充分反映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并结合教育实践,展开学以致用的培训。

2.在培训方式方面

(1)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培训效果

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仍以专题讲授为主。因此,在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师本位”单向讲授形式,转向师生交流互动,强调以受训教师自主学习和研修为主。开设讲座往往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最高效形式,但开设讲座的内容往往由专家自定,为了保证专题讲座不流于形式,培训专家应预先调研,深入一线,精心编选菜单,让受训教师有更大选择余地,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同时,实行动态的观摩考察是培训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方式之一,动态的观摩考察包括到相关名校、美术学科示范学校进行考察,受训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理解新课程理念,感悟教材的丰富性和延展性,并自我反思,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施展的路径。通过专题菜单获得理论提升,动态观摩考察获得感性体验,两者相结合可使培训效果相得益彰。

(2)因材施教,根据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

发展期的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在学校具有骨干地位,对他们的培训要突出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形成开放性、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敢于进行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提升;促进骨干教师形成教育实践反思习惯,学会自我经验上升理论,并丰富发展。

3.在培训师资方面

(1)提高施训者的素质

培训者在制订培训课程目标,选定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方式方面都是全程负责或者参与的。在培训中,他们有的是实施者,直接面对受训教师,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2)增加优秀一线美术教师师资

优秀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实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比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更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什么,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优秀一线美术教师的带头作用,以一引群,发挥他们的示范性和辐射性作用。

4.在培训时间方面

(1)适当延长技能培训时间

美术知识与技能(包括美术学科发展现状、美学理论、美术史知识和构图知识、色彩知识)方面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讲座型的时间安排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满足培训内容的开展,也达不到实际的培训效果。

(2)根据受训教师工作安排,协调培训时间

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往往是在某一阶段工作繁多,某一阶段工作空闲,因此,要充分考虑受训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群体的假期和工作安排,做好沟通,协调好培训时间。

参考文献:

第8篇

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坚持正面培训的原则,树立正确教育观摆在首位,并贯穿培训的全过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成立了骨干教师培训领导小组,行使培训途径设计、研究和管理职能。并以“落实计划、落实检查、落实奖励”督导工作。加强人员的投入,在领导精心组织的前提下,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帮助指导骨干教师工作;抓好五个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备课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教研活动相结合;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开放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四项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在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摩活动、调讲活动、听评活动和竞赛活动,以练促教,以赛促推广,提高教师素质,保证培训质量,在我校富有成效的师培活动中,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骨干教师队伍的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对课改首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教书匠转向专家型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部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为体,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通过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在我们思想认识中形成了今后学校长远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基本工作思想;

(1)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骨干教学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第9篇

关键词:初中;骨干教师;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一流的教育有赖于一流的师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师发展的平台,我校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着力打造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新时代骨干教师队伍,以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校地处教育水平较发达的衡水市武邑县,是一所农村学校。我校在编教职工104人,专任教师101人。目前已有衡水市教育技术能手两人,衡水市学科教改带头人三名,衡水市学术带头人一名,衡水市教学能手九名,衡水市教坛新秀两名。从总体上看,我校教师队伍数量基本适宜,结构合理,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适应教育发展需要,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均衡配置工作有效推进。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学科骨干教师分布不均匀,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还有待培养。

二、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1.调查目的

给全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现有的教师结构、教育教学情况、、获奖情况、个人获奖情况、公开课情况等,为制定学校骨干教师成长计划服务,分析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因素,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开展“阶梯式”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任务。

2.调查方法

学校课题组向全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90份,回收90份,有效率100%。按照教师年龄和申报类别分别进行调查。主要了解教师、获奖情况、公开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获奖情况、班主任与毕业班工作经历等。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教师发展意愿调查情况

有90%以上的教师有进一步发展的意向,其中50%以上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意向较为强烈。少部分教师表示无所谓(主要是年龄较大者)。

2.教师发展条件调查情况

18%的教师已经符合市级骨干教师培养条件,15%的教师某个项目有欠缺,20%的教师两个项目不符合要求,这部分教师人数超过了全校教师人数的一半。30%的教师年龄超过45周岁,所缺项目较多。根据调查结果,学校确立了29位重点培养对象。

3.教师发展制约因素调查情况

制约教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市级公开课情况(占30%)、情况(占28%)、毕业班工作年限(占20%)、班主任工作年限(占18%)、其他(占4%)。

四、建立教师发展机制

1.确立教师发展的培养目标

到2020年,我校要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省内教学名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师工作管理机制,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

到2016年,我校发展目标是:省级学科带头人两人,省级教育技术能手三人;市级学科带头人五人、市级学术带头人两人、市级教学能手十五人、市级教坛新秀五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并将任务分解为两年目标、四年目标等。

2.确立教师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德为先、德能并重原则。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培养的首要任务,把增强教育能力作为师资培养的核心目标,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优化结构、科学配置原则。

各学科均衡发展,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骨干引领、整体提升原则。

坚持自主培养与多渠道引进相结合,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量质并举、实现突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4)全面评价、优绩优酬原则。

坚持全面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明确教师发展的主要措施

(1)为每位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平时强化落实,优化考核,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基本功竞赛、解题比赛等活动。

(3)督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务处要拓宽教师的渠道,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的评选活动。

(5)采用与名师结对子、以老带新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多上实验课,加强锻炼。营造一种能让青年教师成长的氛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及带动作用,继续抓好导师制活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学科能力竞赛等活动。

⑹与教研室专家、校外的名师名校结对,提高发展层次。

4.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并根据个人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另外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纸质档案,编制了《教师档案目录》,教师将自己的发展计划、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证书、先进个人证书、封面、目录、正文、论文获奖证书等,全部收入其中,方便教师查阅、复印。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目标;定位

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对中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目标应该是为建设支持教育发展所需的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而培养一大批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水平的中学骨干教师。

一、数量培养规模化

中学骨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构成了当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主要突出矛盾。而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骨干教师能不能起作用,也是与数量问题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骨干少了,不成气候;骨干多了,容易产生内耗,同样形不成合力。因此,首先必须研究骨干教师究竟以多少为好的问题,便于有计划地按一定数量来培养,以形成规模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89.8%,下同)。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所中学究竟需要多少骨干教师才能对全校产生积极影响?结果有46人回答“需要1/10左右”,占10.24%;有153人回答“需要2/10左右”,占34.08%;有172人回答“需要3/10左右”,占38.31%;有78人回答“需要4/10左右”,占17.37%。也就是说,赞成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答题者最多,两者加起来大大超过半数,达72.39%。这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正好相吻合。如果说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骨干教师可以承担百分之八十到七十的工作,那么把骨干教师的数量控制在规模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就是最合适的了。

二、学科结构合理化

中学骨干教师的数量培养控制在规模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这是就一所中学整体而言。那么,各个学科间又该具有什么样的比例,才算合理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同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一所中学中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应各占多大比例才算合理?结果有376人回答“中学语文学科与中学数学学科应各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中学英语学科应占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其他各学科总数应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占答题者的83.7%;只有73人回答是非上述比例,只占答题者的16.3%。也就是说大多数答题者所赞成的比例正好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相吻合。但“其他各学科”总数所占的总比例分配时也应考虑其合理性,既要照顾到各个学科的层面,考虑到各学科在学校全部学科中的比重,也要照顾到各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学科教师自身素质的因素,要防止分配比例时将不够格或勉强够格的教师由于分配比例的因素而硬“塞”到骨干教师队伍中。当然,对所有各学科都应作同样的要求。

三、层次结构合理化

对一所中学来说,拥有骨干教师的层次越多、越高,而且越高层次的骨干教师人数也越多,就足可以说明它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的名声很高,甚至远近闻名。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一当然是要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二主要是要依靠学校诸多的客观因素,如领导有方、有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有利于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等等。那么,一般来说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结构,才可以说明问题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走访名校,了解一般中学,经过两者对比、分析,再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一般来说,普通中学校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40%左右,县(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30%左右,地(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20%左右,省(市)级乃至国家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左右;而名校则应是上述比例的倒置数,甚至更高。当然,骨干教师的层次结构是动态的,只要经过教师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普通中学的骨干教师层次也会不断升高,学校的地位与名声也会随之不断升级。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就应在升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增加高层次骨干教师的人数上下功夫。

四、年龄结构合理化

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最能体现出该支队伍的培养与成长状况及老化与青黄不接等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问题,以使之形成合理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在对知名的骨干教师作了充分的个别访谈并听取有关权威等各方的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中学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中学骨干教师队伍最佳的年龄结构应是:30岁以下占5%左右,30―40岁占25%左右,40岁以上占70%左右。但考虑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当前现有的中学骨干教师中面临大批年长者即将陆续退休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青年中一时还难以大批地补充上来,而中年中人数相对减少(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断层),因此当前应加大对中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适当放宽这方面的相应比例。放宽的幅度可根据各自青年骨干教师的整体情况而定。同时,即使经过加大力度的培养,促使其提前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了,也还要甚至是更加要注意对其进行再培养。

五、学历结构合理化

学历培训是培养一个骨干教师的前提与先决条件。而要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就要使这支队伍的学历结构形成合理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仅在认真分析、总结地处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区与偏远市郊、经济条件发达与相对落后等不同地区的教师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笔者认为,现阶段:

――在条件完全具备的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达到硕土毕业水平,而其中还应有20%以上需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在条件基本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该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而且其中还应有50%以上需达到硕士毕业水平,5%以上需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在条件不具备的经济不发达(或相对落后)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而其中还应有20%以上需达到硕士毕业水平。

事实上,这个比例并不高,但又是很现实的,因为它框定在现阶段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而即使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数量全为青年培养对象,也不过是在教师总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的上述比例。何况现阶段作为中学骨于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可能全是青年教师,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可能会有青年与非青年之分。

当然,鉴于当前的特殊情况,对于年长一点(即非青年)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来说,其文化素养与认知结构均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甚至职称也达到了高级,故对其学历要求可根据其本人的实际学力水平而决定是否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

六、职称结构合理化

职称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作为骨干教师,其职称理应高于非骨干教师。否则,就称不上是教师中的骨干了。但作为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其职称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算是合理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作为中学校级、县(市)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何种相应的职称(请在表三中选择)?结果,对中学校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二级教师的最多,达56.1%;对中学县(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一级教师的最多,达62.3%;对中学地(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的最多,达75.6%;对中学省(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的最多,达84.4%;对中学国家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与中学特级教师者基本上是平分秋色,两者相差无几,说明中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确实是“至高无上”的。(详见附表)

也就是说,中学校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二级教师及其以上职称,中学县(市)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一级教师及其以上职称,中学地(市)级与省(市)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中学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这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正好相吻合。

第11篇

现状

闲暇意识淡薄

本次调查的高校是天津的普通高校。对于闲暇意识,笔者基于高校骨干教师对于“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比他的职业更重要”问题的态度采取了调查。调查发现,有47.1%的教师选择了“不同意”,9.8%的教师选择了“说不清”。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意识淡于职业意识,他们更愿意将生活重心用来发展职业,崇尚工作世界的状态,闲暇意识趋于淡薄。从根本上来看,这主要与文化差异有关。我国经历了并正经历着一段长期的工业化社会,劳动生产、工作效率长期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骨干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中,他们成为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狂”,这些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理想”。一方面,他们认为职业和闲暇是完全对立起来的,没有把职业与闲暇联系起来,而只是把闲暇看作是一种消耗,不仅消费了物质,也磨灭了人的意志。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节约型社会中崇尚闲暇有违道德规范,享受型的闲暇生活是不高尚的。这种对“闲暇”不重视不承认的态度使他们漠视了闲暇的积极意义。

闲暇时间缺失

笔者对高校骨干教师在平时(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七天以上)三个时间段对闲暇时间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平均下来的闲暇时间分别为2.29小时、8.62小时、3.12天。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有所增长,大部分高校骨干教师能够较充分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闲暇活动。但是,闲暇率(闲暇率指闲暇时间在某一段个人时间(中的比例)偏低,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显得尤为缺失。

闲暇方式单调

在闲暇方式选择的调查中,要求高校骨干教师从调查问卷列出的各种闲暇活动中选出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本文再将选择结果归为五类,根据调查对象选择的频数分别得出中选频率。其中“延展性工作”指继续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人力资本积累”指学习、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等;“精神活动”指欣赏音乐、观看影视、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参观展览等,使身心得到愉悦和陶冶;“休养娱乐”指户外漫步、锻炼身体、走亲访友、聊天等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健康、增进友谊等;“消极行为”指无聊、消磨时间、放纵等。调查发现,高校骨干教师闲暇方式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展性工作”、“人力资本积累”和“精神活动”。“延展性工作”的中选频率最大,达到57.8%,这说明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的闲暇方式还是摆脱不了工作环节的束缚,相当一部分人将工作内容延伸到非工作时间里,闲暇方式并不自由。而“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也达到了44.1%。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方式的选择上具有一定发展学习的特点,有强烈的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

闲暇消费乏力

笔者观察了高校骨干教师的整体月收入情况,调查样本的月平均收入为4642.2元,这个收入水平相对天津地区的物价生活水平而言处于中等。然后同样分为平时(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间段,观察了不同时期高校骨干教师的消费数量。在平时、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闲暇消费数量选择比重最高的分别为“50元以下”、“100-300元”、“500-1000元”。可见,随着时间段长度的增加,闲暇消费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从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消费趋势,但总体消费数量偏低。综合来看,在月收入水平中等的情况下,高校骨干教师虽能理性地选择消费水平,但也表现出其自身消费欲疲软和消费动力不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访谈时发现,虽然目前高校骨干教师的收入水平正在逐渐增加,但同时物价水平也在猛增。现实中的经济压力,例如买房、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还是困扰着他们,再加上工作压力巨大,收入渠道单一,高校骨干教师顺理成章地将收入用在了生活必需的方面,甚至形成了“有钱也不敢闲暇”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闲暇消费力度。

闲暇满意度偏低

调查中,笔者将高校骨干教师对于目前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的共占到75.5%,由此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对于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国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高校骨干教师作为高校发展中的先导力量,巨大的工作负荷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其情绪和生理资源过度消耗,甚至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进而逐渐对闲暇事宜表现出机械化的应付态度,久而久之,也就无从谈及闲暇满意度。

建议和对策

加强闲暇教育

首先,提升工作的闲暇含量。许多未来学家都认为,在未来中只有极少部分人从事“生产”,“后工业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随着这一潮流的发展,人们很难区别所从事的活动到底是工作还是闲暇活动。可见,当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事业,工作与闲暇的界限将逐步消失。作为高校骨干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是发挥技能的广阔平台,将工作压力化为一种自我肯定,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工作本身就是惬意的,学会个体自我调适,缓解自身的职业倦怠,完成从工作伦理到闲暇伦理的范式转换,充分认识到闲暇教育的社会功效,全面提升闲暇的满意度,使职业与闲暇和谐发展,是提高其职业效能和闲暇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其次,科学规划闲暇。曾说:“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高校骨干教师可以在某一段时期根据闲暇活动的时间、频数、顺序、方式、空间和陪伴者等不同指标,制定科学的闲暇明细表。全面了解个人闲暇状况,再根据个人作息表找出能量消耗与恢复的客观规律控制自己闲暇的各种因素,在对自己闲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感受的基础上,判断闲暇状况是否与个人愿望相一致,是否与生命意义相一致。

创设社会人文关怀

其一,高校单位成立闲暇部。法国内阁中就有一个“业余部”,设置这样的机构说明了法国对业余问题的重视,反映业余时间支配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校针对骨干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急需成立一个专门的“闲暇部”,定时根据骨干教师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制定更专业、更高效的闲暇活动方案。定时检查其健康情况,及时制定和改善闲暇制度。也可以将“闲暇部”与工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来发挥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效能。其二,加强高品位的休闲服务。加大社会公共设施的建立,创造非赢利性的闲暇资源,如开设博物馆、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健康的娱乐休闲部门,根据高校骨干教师的文化层次需求、专业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其闲暇满意度。

第12篇

【关 键 词】 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笔者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9月,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2009―2013年)实施方案》,建立了“高校、市县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发挥高校、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各自优势,形成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发挥特级教师、名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主持人”自身专业水平新提升,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有名”的双重目标,打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标志性和示范性的领军团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来,积极实践名师工作室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区域教师培训、学术沙龙、送教到山区等一系列教学研修活动,为名师工作室在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力促进了省内、市内、区内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名师工作室的教研共同体,有效整合区域内名师和骨干教师优势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了区域内名师、骨干教师的强强联合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教师为领衔人,以区域内同一学科名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一个集教研、科研、培训、学术活动为一体的社会教育资源共同体。他的组成员主要以区域内同一学科的名教师、骨干教师为主,名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如何运用好这批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教师、学生、社会、家长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这份社会资源,名教师工作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名师工作室教研模式和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内骨干教师向更高层名师迈进

1. 名师工作室教研、科研、培训带帮活动,能有效促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自身成员向更高层名师成长。名师工作室肩负着教研、科研、培训等特殊任务,同时他更是一种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与受培训骨干教师互相学习、共同研修是工作室的重要工作。除了自我学习之外,工作室还共同承担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学科教研、课程改革等较多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这些教科研和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工作室主持人和自身成员的专业素养,让工作室主持人和自身成员的更高层次名师迈进。

2. 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跟岗研修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内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区域内骨干教师,是名师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调查数据显示,名师工作室跟岗研修环节是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最受欢迎和最具收获的环节,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中,往往重视对培训者的理论指导和观念改变,培训者从自身条件出发确定培训内容,再对教师进行统一的集体培训。而一线教师最希望学习到一线教育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一线名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科特色品牌形成模式,以及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解决办法等等。名师工作室研修培训方式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名师工作室“以课堂为阵地,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培训方式”的培训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受受训者的追捧和喜爱。

三、名师工作室的学科教研模式,引领了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名师工作室整合了区域的学科资源,工作室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区域内教师提供理论自修和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室由区域名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名教师本身就有丰厚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多来,建设了工作室网站、工作室QQ群,工作室网站设有体育学科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学科资料绝大部分源自一线教师和身边熟悉名师,它集中了区域内名师的优势资源和一线教师的学科智慧。这些资源通过工作室网站无偿为区域教师服务,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目前,工作室的资源库在进一步升级建设中,争取吸纳更多的一线草根体育教师参与到资源库建设的活动中来。

2. 名师工作室的教科研活动,引领本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成立来,承办和举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如名师学术讲座、名师的优质课示范、名教师的课题研讨等等,名师工作室以名师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为区域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引跑本区域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区域内学科教师通过聆听工作室名师的讲座,观摩名师的教研活动,参与名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从学科理论、学科教学实践、学科科研等方面得到提升。通过参与工作室教研活动,普通老师会在课堂教学的观念、技能、操作与调控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科领头人会在教育教学策略、学科教学管理、大局观念、学术研究视角与水平上得以更大限度的发展。

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先后举办和承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2012年10月,广东省省级体育骨干教师到刘军工作室进行了为期20天的跟岗研修活动,2012年11月,刘军工作室承办南海区体育骨干教师示范课例。2013年6月,工作室主持人刘军受邀在2013年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班上讲座。2013年7月,工作室承办狮山镇大课间活研讨活动。2013年6月,工作室主持人受邀在南海区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会议上作专题讲座。2013年11月,刘军工作室承担狮山镇骨干教师优秀课例展示活动。2013年11月,工作室主持人前往上海黄浦区曹光彪小学跟岗学习。2013年12月,刘军工作室策划和组织了2013年佛山市冬季长跑启动仪式。2013年12月,刘军工作室、韶关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名师大讲堂走进韶关(刘军工作室专场教研活动)送课到山区活动,来自韶关市八县三区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工作室名师辐射引领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些教研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区域内体育教师的教研氛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接受到工作室培训的体育教师达到800多人次。

3. 名师工作室为区域学科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学科教教育信息互通。刘军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刘军工作室QQ群和工作室专门网站,工作室成员定期在群上区域内教研信息和区域内体育教研动态,并不断吸引区域内教师加入交流群。工作室还制定了详细网络在线教研活动计划。刘军工作室学科QQ群,共吸纳省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佛山市学科教师300多人,他们利用QQ交流平台,积极进行学科专业分享,区域内学科教研信息共享、教学案例反思等各项活动,这些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本区域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四、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制度,为高校教育教学理论和区域内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搭建了成果转化的桥梁

名师工作室实施导师聘任制度,导师主要以国内、省内高校学科知名教授。目前,刘军工作室聘有导师有四位,他们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庄弼教授,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张细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邓星华教授,佛山市体育教研员邵永海老师。工作室在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中,导师亲临一线为广大教师讲座、送教。在高校导师的指引下,工作室为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学科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名师工作室导师制度,为基础教育和高校之间成果转化构建了一座快捷的沟通桥梁。名师作室的导师,通过对工作室的工作指导,理论引领,让高校先进的理论知识转换为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名师工作导师制度成为了高校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名师工作室价值定位的核心词绕不开“教学”“研究”“团队”,即通过吸引一批相同领域、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师参与组成教育研究合作团队,摸索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地区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目前笔者认为,名师工作室应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让更多的教师成名、成才,让更多的教师加入到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队伍中来。“刘军教师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工作室的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做出了辛勤的付出。在这个学习习惯共同体中,大家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从学习习惯到教育理念,从精神成长到专业追求,从培养方式到行动策略,近年来,“刘军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我们既清晰地看到了名师们一颗颗不遗余力的心,又清晰地看到了“名师工作室”的积极辐射效应的凸显。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名师工作室”必将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与聚集地,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团队,成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旭. 团队领导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 科研管理,2006(4):138-141.

[2] 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 逻辑哲学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8.

[3] 沈祖芸. 名师再造[J]. 上海教育,2004:11-20.

[4] 吴举宏. 我是如何领先名师工作室的[J]. 中小学管理,2007(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