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09:5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神病患者由于神志不清,经常会因为跌倒而造成一些伤害。医护人员在护理精神病患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障他们的安全,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病人跌倒,减低病人跌倒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病人安全,为病人提供满意的医务服务。
一、加强护理干预,防治精神病人跌倒事故发生的必要性
精神病人由于自身精神状况不理想,在住院期间,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就是跌倒事件。据统计,在精神病人安全事件纠纷中,有70%以上的纠纷问题,是因为病人跌倒引起的。跌倒事件对精神病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对于年轻病人而言,出现了跌倒情况,病人的精神状况很容易恶化,受到刺激后,他们的情绪紧张甚至是恐怖,他们的行为更为疯狂,控制起来非常空难。如果跌倒事件没有被及时发现,病人得不到有效的安抚,他们会做出一系列破坏公共物品,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而如果年龄稍大的病人出现了跌倒事件,后果可能更为严重,病人甚至会因为跌倒失去生命。因此,加强精神病人护理,利用护理干预,防止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二、护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途径
1、对病人跌到因素进行分析
在患者入院后,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容易造成患者跌倒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哪些因素出现跌倒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加强病人病情的控制
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很容易因为病情严重出现一些躁动、兴奋异常的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控制,病人很容易l生跌倒事件。因此,在精神病病人护理中,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控制。相关护理人员,要遵医嘱让病人按时吃药,并且要对用药的禁忌情况和不良反应做全面了解,如果发现病人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有效控制病人病情和不良心理倾向。这样,才能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防止跌倒事件的发生。
3、加强陪护
对于一些年龄大的精神病人,医院要做好他们的陪护工作,要鼓励病人家人,在治疗期间都能陪护在病人身边,使病人能够感受到家人照顾的温暖,得到情感的慰藉。另外,医院也需要能够安排护理人员能够做好特殊病人的陪护工作,在病人需要服务的时候,为病人提供帮助,这样也可以有效防止病人跌倒。
4、确保环境的安全
在病房和病人经常活动的场所,要保持通风,同时保障充足的光照,避免因为光线太暗,导致病人跌倒的事件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地面没有杂物堆积,防止病人被绊倒,同时还需要保持地面干燥,没有水渍,在一些较光滑的地面上,要设置一些防滑垫,防止病人滑到。医院要加强环境安全治理工作,消除环境隐患,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5、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多参加一些安全培训活动,通过安全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有效防止精神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另外,在护理中,要加强家属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家属病人跌倒后的严重危害性,并明确出跌倒事件防御措施。提升家属的安全陪护的责任意识。不仅如此,医院还需要加强对病人进行安全教育,教育他们要能够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教育他们走路是要小心,不要过量饮水,防止起夜过多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
精神病人发生跌倒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不到位,环境安全性不够,病人年龄大,行动不方便,药物副作用大,造成病人身体上的不适,从而引发病人情绪不稳定,导致病人跌倒的。实践证明,通过护理干预后,病人跌倒的这一系列危险因素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病人的安全,消除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为了研究护理干预的对精神病人跌倒事件的控制的效果,我们特意做了一项研究。我们挑选二十名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精神状况基本相似,用药情况基本相同,我们把这些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第二组用护理干预方式护理。实践证明,第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后,病人跌倒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显著,病人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效果都很满意。而第一组常规护理中,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率很高,护理效果明显不是很理想。通过对照,可以得出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防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预防患者跌倒的效果,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可以有效降低医疗纠纷问题,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学习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研究精神病人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相关风险管理预防措施,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预防措施,避免和化解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结论运用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和化解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精神病人护理工作风险与利益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相互并存[1]。相对滞后的精神科基础医学研究,使护理潜在更大的风险。由此可见,研究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加大监测医疗风险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护理风险也就是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使之存在着更多风险因素。有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精神病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过程中由于工作疏忽或认识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护理缺陷或事故发生,从而引发护患纠纷。作为精神科护士应认识到护理过程存在的风险,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使风险最低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精神患者78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1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
1.2精神病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2.1病人自身因素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精神病人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住院和治疗,大部分是被迫入院,因而对住院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做出逃跑甚至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2]。慢性精神病人病程长,精神衰弱,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噎食、坠床等意外时有发生。
1.2.2药源性因素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引起癫痫、性低血压、心跳加速等症状的发生[3];用药剂量一旦控制不好许多不良反应就会引发;又因精神病需长期治疗用药且药效慢,就会出现患者拒服或藏药等现象。
1.2.3管理体制因素
①部分精神科护士经受不住繁重的任务与高风险、压力大、待遇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选择调离,人员编制进一步减少。②一些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有些护士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③一些护士缺乏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熟悉常见的安全隐患,也不能预见潜在的安全隐患。④没有端正态度,缺乏职业道德,不尊重患者,言语冷淡或粗暴。
1.3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3.1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责任制度,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病区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检查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是否落实,检查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严查核心制度的实施情况,对重点人员实施重点环节和时段的强化管理。规定巡视护士的职责要明确,加强其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和及时做记录,避免按医嘱机械执行,并制定相关风险预案。对交接班制度进行修订,重点监护对象的观察及记录不能错漏。严格签字制度,要家属知晓患者的各项相关情况,必须告知家属,并要求其签字同意。
1.3.2加强环境及安全管理
①每天进行病房清扫,避免积水、潮湿,防止病人因地滑而摔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确保病房的通风情况良好,空气畅通;应及时修理、更换损坏的设施。②严格记录给患者发药、量体温的时间及相关情况,避免出错;对进餐、娱乐活动的安排要有序,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要立刻解决。③检查新患者、外出返回患者的随身物品,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每天利用早中晚期间的护理对患者床单元进行检查,每周至少1次进行系统的大检查。
1.3.3加强患者管理
①观察了解患者的风险因素如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心理和用药史等。安排专人负责重症患者,确保其24小时不离开视线;安排人员加强和巡视重点时段,并严格做好记录。②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意识。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用语亲切自然,在患者面前多表现关心,以减少患者对住院的抵触情绪,同时加强患者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③鼓励和安排患者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及对有益于身心的娱乐活动。④合理安排患者床位(如有跌伤风险的患者给其安排靠墙的床位,适当调整床铺高度并加用床档),浴室厕所要放置防滑垫和防滑扶手。
1.3.4加强护理监控
护士长要经常进行巡视,检查护士工作及及有关制度是否落到实处。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护士的服务态度,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及时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安全管理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公布检查结果,分析近期的危险因素,并找出改进措施的具体方案,尽可能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结果
78例精神病人有3例发生意外,均为跌伤,意外发生率占比为3.44%,无意外死亡患者。经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管理,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3.讨论
精神科病房的患者常受症状制约,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是能正确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医疗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专业性强、个体差异大及处理的病情复杂。精神病人是特殊群体,护士要具有良好的素质、稳固的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及强有力的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对之进行有效防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精神科病房病人多且病情复杂,需长期住院,无家属陪护,而护理人员的编制缺乏。让患者参加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娱活动,实行分组管理,倡导患者间互相交流,使病人的住院生活不单调,从中找到归属感,体会到亲情般的温暖,分散和缓解病人的消极情绪,病人之间建立友谊,住院环境和谐,对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部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评价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隐患,改进与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熊丽,唐海兰,蒋明珉.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5):881-882.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1999.311.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关键词】 精神病人;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9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广泛开展,把心理护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情、意不协调是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临床上诊断、治疗、护理的依据主要是以突出的精神症状即心理活动异常为特点,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尽快使病人潜在的危险消除,使之早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1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
(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在强制下或诱骗入院,症状丰富。病人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庭环境,住进陌生的新环境(病房),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猜疑、执拗、情感淡漠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针对上述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主动、热情、耐心的向病人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达到顺利接受治疗。(2)治疗期:精神病人采取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电休克等对病人来说都比较痛苦。所以在各项治疗前后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各疗法之间利害关系,争取得到病人的合作,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娱疗活动,提高病人的兴趣,增强意志和体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3)缓解期:此期病人通过各种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此时病人倍思亲人,不安心住院,急于与亲人团聚和重返工作岗位,个别病人对住院前有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行为有后顾之忧,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策略地向病人疏导和解释,使病人心理健康配合治疗,巩固疗效。
2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1)此期病人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绝大多数病人心情愉快,能积极配合治疗。但是,护理上还要注意病人以下的心理活动:如担心疾病的复发和病程迁延,担心社会歧视,家庭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因病后精力不充沛,难适应原职工作等等而产生的焦虑、退缩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2)对此期病人要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同时做好社会宣教工作。如街道、单位、家属,说明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应如何做到体贴病人,出院后坚持服药,自体观察。周围的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避免冷言恶语和一些不良刺激,应根据病情在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共同给予心理支持,为病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捍卫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 白桂春主编.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3] 王志英.精神障碍病人护理260问:中华大众护理丛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01.
[4] 王斌全,赵晓云.精神病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年12期.
[5] 崔红梅,朱平,姜苏华.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1期.
【关键词】 精神病人;饮水;护理
1 精神病人饮水不足的危害及护理对策
1.1 症状支配不能保证饮水供应,使病人产生脱水等不良后果 精神病人是一类特殊的人群,有些病人因受症状支配,表现思维紊乱、行为各异。有的病人受被害妄想支配,怕水里有毒,拒绝饮水;有的病人表现抑郁、痴呆以及受幻觉支配的病人往往不愿不能主动进水。对这类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与同情心,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示范、诱导、劝说、解释等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并协助病人饮水,保证水分的摄入。木僵和紧张状态的病人因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工作人员需协助喂水,同时要细心观察,饮水速度不要过快,避免引起呛咳,必要时给予流质食物或鼻饲,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兴奋状态的病人因整日情绪高涨,言语动作增多,机体消耗大,又不能主动进水。特别是一些因兴奋躁动处于约束中的病人,护理上要增强责任心,加强巡视,及时给水,以避免病人因脱水而产生一些严重后果。
1.2 服用精神科药物后饮水不足导致肝肾代谢障碍,影响药效,甚至使副反应加重。精神科药物多为口服,而口服药以水送服,应适当多饮水以减轻药物的副反应,这应当成为护理病人的常识。精神科病人自知力差,服药时必须在护理人员监护下饮用足量水将药物咽下,避免遗留在口腔中及粘于咽及食管壁,刺激黏膜和影响药效。另外,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对肝、肾的毒性都很大,有些药物易引起便秘。所以,护理人员更应督促、协助病人多饮水,促进代谢废物排泄和减少药物副反应。
1.3 合并躯体疾病及高温天气下须饮用大量水补充机体消耗,促进毒素排泄及降低药物毒性和副反应。有些精神病人合并其它躯体疾病,如发热、感染时,更需补充大量水分。必要时静脉输液以利降温,补充机体的消耗及促进毒素排出。除此之外,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机体代谢增快,消耗增多,尤其病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极易引起虚脱,加重药物毒性和副反应,这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2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责任
2.1 保证饮水及时、适量,做好观察和监护 对有些衰退的病人,合并感染、高热及服用某些特殊药物的病人,如不能主动饮水或饮水量不够对疾病的康复极其不利,护理人员要督促、协助病人饮水,记录出入水量,做好观察和监护,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一些由于疾病或症状影响表现为暴饮或反复饮水的病人,护士应认真观察,耐心细致地劝说指导,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行为,保证病人饮水及时、适量。对有尿失禁及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协助大小便,及时更换尿湿的床单和被褥,切不可因病人尿频而限制病人的入水量。
2.2 保证饮水卫生,避免肠道疾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发生 精神病人自知力缺乏或丧失,自理能力差。有的病人受症状支配表现为胡乱饮水、直接饮用自来水及其它不洁水。对这类病人,护理人员要做好看护,主动、周到地为病人打水、送水,保证病人饮水卫生,避免引起肠道疾病极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3 保证饮水安全 在保证病人足量饮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病室内应避免放置暖瓶及热水壶。病区热水房由工作人员打水后及时上锁,钥匙要妥善保管,护士打水后最好将水壶放置在护士办公室。饮水温度要适宜,以开水待至温凉后让病人饮用为宜,避免过热烫伤。在夏季也可备些防暑降温的饮料,如糖醋水或淡盐水。护士要勤观察,多询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做好病人护理。
3 小 结
综上所述,加强精神病人的饮水护理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应在保证精神病人及时、科学、合理饮水的同时做好观察和监护,从而为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及促进病人的疾病康复提供前提和保障。
1.1 对象。选取我院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发生的意外事件的住院精神病人165例。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35例,女性30例,精神分裂症65例,抑郁症43例,躁狂症3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例,人格障碍5例。年龄从18—76岁,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学。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护理及各科室意外事件发生的记录本,根据记录本病人的资料再从病案室抽取曾发生意外事件的165份病历进行详细查阅,研究意外行为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并讨论针对具体情况应采取的护理防范措施。
2 结果
2.1 自杀24例。方式有自缢15例,工具有床单、衣裤、毛巾、约束带等。坠楼4例,服药5例。
2.2 自伤15例,方式有利器割伤、烟头烫伤、咬伤、碰头等。
2.3 冲动伤人65例。方式有拳击脚踢、抓挠、口咬、用热水或热粥泼病人。
2.4 毁物21例,包括撕毁床单、衣被、枕头、破坏门窗、床头柜等。
2.5 外走20例,方式有借外出之机溜走、趁开门之机外闯、毁坏门窗外走。
2.6 噎食3例,包括药物副作用明显、年老体弱或痴呆的病人。
2.7 坠床/跌倒15例。
2.8 骨折3例,病友之间发生争执、做MECT治疗及护理人员管理不当均能造成骨折。
2.9 烫伤4例。开水、烫粥等。
2.10 吞食异物5例。异物包括垃圾、排泄物、筷子、玻璃片等。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精神症状因素。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去完成支配他人的命令,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及外走行为。在罗汝琴的报道中,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状况导致的冲动、攻击行为占78.4%。抑郁症患者表现悲观绝望、生不如死,可出现自杀、自伤行为。急性期躁狂病人表现兴奋,躁动,易激惹可出现伤人、毁物行为。
3.1.2 护理存在缺陷。
3.1.2.1 病房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病房内遗留危险物品,门窗设施不安全等,均可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3.1.2.2 医护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会给病人以负面刺激,使病人现冲动、伤人等行为。
3.1.3 环境因素。
3.1.3.1 病房内病人多,空间狭小,可导致病人焦虑、心理压力大,而出现冲动行为。
3.1.3.2 病室、厕所地面湿滑、走廊没有扶手,易导致病人跌到,严重者导致骨折。
3.1.4 药物副作用作用及治疗手段方面的原因。
3.1.4.1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副作用等,导致噎食、跌倒的发生。
3.1.4.2 有些治疗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如电休克治疗。
3.1.5 病人心理因素。
3.1.5.1 疾病缓解期的病人,自知力恢复,因社会歧视,缺乏家庭支持,出现自杀。
3.1.5.2 病人想家观念强,不安心住院,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均可导致外走。
3.1.5.3 酒精依赖患者常有人格改变,一个微不足道的打击,便可引起冲动行为。
3.2 防范措施。
3.2.1 加强对病人的护理。
3.2.1.1 对重症精神病人,尤其是新入院,有三防的病人。首先要先了解病史,掌握病情,严密加强对病房的巡视。
3.2.1.2 对有暴力行为、幻觉、妄想丰富的病人。①首先要正确认识及接纳病人的精神症状。②一旦出现暴力行为或先兆,则立即干预。③适当组织病人参加集体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以分散其病态注意力,减少和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3.2.1.3 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①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应时刻掌握病人行踪,严禁单独活动并重点交班,巡视时应特别注意僻静的地方(如厕所、洗漱间、垃圾间等)。②掌握病人自杀规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发生在春夏季节最多,时间以中午,午夜至凌晨,节假日,工作人员交接班时为多。因此,在此段时间里对重点监护或有危险的患者必须做到使病人的活动不能脱离护士的视线范围。③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尤其是对新入院或外出活动的病人严禁带刀,剪,绳,火种等进入病房。④保证病人将药服下,做好口腔、颊部、舌下、水杯等的检查。以防病人积蓄药物集中吞服自杀。⑤及早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1.4 兴奋躁动病人的护理方法;①护士应采取引导表扬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不能用强行压制手段,以免加重其兴奋。②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暂时约束。③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可向病人说明约束的必要性,减缓病人激动情绪。④保证病人将药服下。⑤注意病人夜间的睡眠情况,必要时延长睡眠时间,这将对躁狂病人有利于控制症状,安定其情绪,促使病情早日康复。
3.2.2 加强护理管理。
3.2.2.1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坚守工作岗位,不擅自离守。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对病人提出合理要求尽量给于解决,避免用简单生硬的语言刺激病人。自觉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妥善处理,减少应工作做失误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3.2.2.2 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制度。病人外出活动返回病房时要认真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应检查门窗是否关闭。
3.2.2.3 改善住院环境。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病房的地板和病人穿的鞋要有防滑功能,浴室、厕所、病房、走廊应装有扶手,以防病人跌倒。加强病房的娱乐项目,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各项工娱疗活动,丰富病人住院生活。
3.2.2.4 加强安全管理。要经常检查门窗、锁等设备,有损坏时要及时修补。病房内的危险物品,如药品、约束带等,应放在固定位置并加锁严格管理。每班认真交接清点实物,如丢失要及时查找。新老护士组合进行安全护理传,帮,带工作,平时要按勤动手、搜危险物品;勤动嘴、进行心理疏导;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勤用眼,把患者放在视线之内的四勤去认真工作。
3.2.2.5 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卫生,尤其是防止摔倒、坠床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嘱病人在改变时或起立时,动作减慢或稍作片刻再直立,以防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2.3 其它护理措施。
3.2.3.1 精神病人是个特殊群体,所以除药物治疗应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言行,关心他们是否有人际关系,是否有尚未解决的负性生活事件针对病人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3.2.3.2 对于恢复期的病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向他们介绍怎样面对社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面对挫折,使他们战胜疾病,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淑清,王叙彭,刘静芬.精神病科护理学.吉林;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2
[2] 沈渔村,主编.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5
[3] 植秋蝉.精神意外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70
[4] 罗汝琴,陈仁云,仁玉生.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临床分析.中国民康,2006,18(6):442
[5] 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1,10,7
[6] 植秋蝉,潘金娥,关素芳.精神科外走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127
[7] 邢海燕,刘翠萍,刘光琴.对住院精神病人跌到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2)36
[8] 吴延海,翟长平.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致死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770
关键词:护士 精神病护理学 职业道德
1护士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切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的总和。护士职业道德除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主动性、进取性川。护理人员服务对象是人从胎儿到衰老的全过程,与其相应的职业道德实质就在于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个人、家庭、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2精神科护士道德要求
精神病人大脑功能发生紊乱,一般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护理难度较大,不但需要护士有较高的护理技术、技巧,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权利,正确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合理的要求应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婉言解释,而不能认为是“病态”而不予理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保护患者,使其免受伤害。对那些木僵、抑郁、躁狂等重症患者更要做到人性化护理,使其得到更好的服务。
3精神科护士职业道德培养方法和内容
3. 1方法个人学习、科室培训和全院大课相结合,对新分到我院及来我院实习的护理人员,熟悉精神病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课。首先,由精神科模范护士讲述自己如何爱岗敬业,一心为病人服务,以良好职业道德影响大家。其次,由专科护士长讲述精神科护士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三,每名护士都要到精神科轮转,通过和病人接触、开展心理护理、参与娱乐活动等形式了解病人,关爱病人。第四,请相关精神疾病专业人士讲授护理伦理道德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另外,为激励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医院设定了专项基金,对于病区管理好、服务好、差错纠纷少、护理质量高的科室和护士给予奖励,对精神科护士的分房、晋级、晋职给予优先,从而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工作更安心。
3. 2内容
3. 2. 1树立正确人生观:加强对护士爱岗敬业的教育与训练,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自己的神圣职业。不断使大家认识到,在护理服务中,不但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信誉。加强护理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理想与事业的关系。精神科护士每天都要和精神病人打交道,只有树立了高尚的道德理想与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牢固树立病人利益第一的思想,把白衣天使的爱心无私奉献给病人。
3.2.2制定护理文明服务用语: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护理相关服务用语100句,购买了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光盘。通过学习,护士具备了良好的语言修养,普遍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
3. 2. 3烙守慎独:由于精神病人的精神活动失常,病人不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对饮食无主动要求,给吃则吃,不知饥饱,故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要求护士烙守慎独的信念,自觉、主动、定时、准确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护士良好的慎独精神是病人安全的保障。
3.2.4保证病人安全:安全对于精神病科病房的管理极为重要。病区要保持清洁、整齐、舒适,时刻注意病人的安全。对那些有自伤、自杀企图以及伤人毁物行为的患者,特别是发病期病人,由于其对未来的前途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对出院后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缺乏信心,而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病房安全管理,按要求定期巡视病房,及时清理不利物品,保证病人安全。
4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98-01
在医学不断进步的年代,许多精神病人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精神症状得到控制,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突出表现为情感淡漠,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影响他们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恢复。这与病人的知识水平、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格及治疗程度,病人对疾病的态度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护士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好病人康复期的护理工作。
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精神病人在病重时,因缺乏自知力,不能考虑今后的问题。康复 期病人已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担心被别人瞧不起,特别是社会上对精神病的偏见,认为得过精神病是不光彩的。病人往往怕社会对自己的歧视而难以见人,感到低人一等,有极强的自卑感,对重返社会顾虑重重。因此做好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打消其不必要的顾虑非常重要。护理原则就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必须运用妥贴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热忱为病人服务,稳定病人的心境,提高病人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慰、疏导、解释、暗示、鼓励、劝告等心理护理措施,引导和帮助病人消除烦恼,教育病人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保持合理而有节律的生活制度,恢复自主生活,将剩余的力量发挥出来,以调整身心平衡。
2 开展工娱疗活动
进入康复期的精神病人,由于长期住院生活,限止了他们与社会的接触,生活依赖性强,又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造成病人生活懒散,兴趣下降,行为退缩,脱离现实,对外界感到生疏,给重新生活、重返社会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工娱疗活动是通过做一些较轻而又安全的劳动和文体活动,对病人进行行为矫正与功能训练,促进病情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力、兴趣及病情,有组织、有计划地带动病人开展工娱疗活动,如:打扫环境卫生、做手工制品、做操、看电视、听音乐、唱歌、读报,组织病人开展下象棋、打篮球、打乒乓球等比赛,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看到了自身价值,找到了生活乐趣,爱生活,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护士要尊重病人,耐心诱导,善于启发,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工娱疗的目的。
3、采取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康复期病人如果病情出现波动,精神症状明显,且有冲动伤人、外逃等行为,护士要加强防范意识,对病人要采取封闭式管理。对于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缓解,自知力恢复,生活自理,这类病人在护士的陪同下,可在院内散步,参加工娱活动,或经医生同意后,家属可办理假出院,并要做好随访工作,如条件成熟可以出院者给予办理出院手续,从而真正回归到社会。康复期病人的护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督促病人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控制吸烟,不喝浓茶。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睡眠、情感、行为、药物反应等方面的变化,防止病情发生波动。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来自各方面,包括医院系统的治疗、护理,家庭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和全民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尊重患者,爱护患者,积极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使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
论文关键词:住院病人,骨折的原因,护理对策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均为我医院1990年---2005年间住院的精神病人,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诊断标准,共2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躁狂症3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 ±3.2)岁,26例骨折病人经过X线摄片确诊。
1.2 方法 对26例精神病人骨折的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折部位 以股骨颈与粗隆间、前臂多见,并且前者多发生于年龄偏大者(50-75岁)。其中股骨颈与粗隆间骨折13例(占50%),前臂骨折3例(占11.53%),肱骨骨折6例(占23.1%),胫腓骨4例(占15.3%)
2.2 易发时间及地点见下表
表1 26例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分布情况
时 间 例数 百分比(%)
0:00--3:30 3 11.54
4:00--7:30 5 19.23
8:00--11:30 3 11.54
12:00--15:30 9 34.61
16:00—19:30 4 15.38
20:00—23:30 2 7.69
表2 骨折发生的地点
发生地点 例 百分比(%)
卫生间 9 34.62
饭厅 5 19.23
走廊 3 11.54
病房 4 15.38
娱疗活动室 3 11.54
不详 2 7.69
3 讨论
3.1 骨折的原因 在活动室,澡堂或是卫生间等场所地面湿滑而跌到受伤19例(73.1%),病人之间发生斗欧受伤5例(占19.23%),癫痫发作受伤2例(占7.69%)。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单一,对钙的吸收减少,容易产生骨质疏松,易骨折。
3.2 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如行动呆板、震颤、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或是行走不稳等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护理干预对策
3.3.1 加强病情观察,及早控制精神症状 患者入院初期对自己病情多无判断能力,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多变,常常出现冲动、自伤等暴力行为。我们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对兴奋、躁动、易激怒的患者要及时隔离,分开管理,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妥善处理患者之间的矛盾。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3.3.2 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污垢、垃圾,保证地面清洁。病房地面使用防滑地板,卫生间有扶手,卫生间无障碍设施,设有做便器,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3.3.3 加强对一些特殊患者的护理 对老年病人活动、上卫生间时要搀扶,帮助料理生活。加强营养,饮食结构要多元化,常常晒晒太阳等。一些药物不良反映的患者,严格观察,积极治疗,多给以照顾,加强看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3.3.4 改善病区环境,转变管理模式 良好的修养环境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是必要的。首先病房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拖地尽量选择患者上床休息或是集中管理时进行。卫生间铺防滑胶垫。设立活动室、探视室,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等等,更好管理,降低患者的伤害程度。
3.3.5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护士修养 精神医学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精制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爱之心。对每位患者要做到细心、耐心,同时,还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善于观察,有预见性,让一切隐患消失在未发生之前。另外,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 小结
从本文26例精神疾病患者跌到致骨折的病历调查资料中发现,预防患者跌到致骨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是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论是何种原因跌到致骨折的都直接影响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另外,精神病人跌到跌到致骨折后需要花费的人力、财力、时间较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预见性,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患者和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善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动手、勤督促,有效地防止跌到致骨折的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俞东山,高政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5-10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J]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M eaneyAM, Sm ith S, H owe s OD, et al Effects of long tenm prolactin raing antipsychotic m ed ic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patient s w ith sch izophren ia[J]. BrPsych iatry, 2004,184(6):503-508.
【关键词】 精神病病区;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4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趋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精神疾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我院主要是收治有别于社会普通人的各类精神病人,同时为社会精神卫生事业服务。若按照原来医院管理模式,各病区均有新入院病人、康复病人和长期收容、年老体弱病人,同时社会病人和监管强制病人混合在一个病区,也不便于执法、管理。各病区均要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专业人员明显不够;新入院病人和衰退、年老体弱伴有各种躯体疾病的病人、病情缓解的病人混在一起,管理上难度较大;为了突出专科重点,克服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和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迫使我们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寻找一条既符合服务治安,又为社会服务的管理方法。经过充分调查论证,近来来我院开展了精神科病房分类管理的尝试,并不断的探索、总结、调整。
1病区分类方法
根据精神病人的治疗的需要将病区分为三大类:(即治疗、康复、收容病区)。一为治疗病区,以新病人、重病人为收治对象,根据新病人多,躯体疾病多的特点,实行封闭式管理,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他病区可将病情复发或有躯体疾病的患者转入治疗病区;治疗病区配备具有临床丰富经验和技术精湛的医生、护士和相应的急救设备,集中优势力量做好诊治工作。第二类为康复病区,医护工作重点是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基础上以各种康复治疗为主。实行半开放管理,以娱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工疗为主。根据病情实行三级开放管理制度:一级为症状部分缓解,限制在病区或病区活动区内活动,平时可使用鞋带,配带手表,小型收音机、录音机等。二级为症状基本缓解,限制在医院范围内活动,可参加院内开展的各种活动。除上述方便外,还允许病人可拥有打火机等;三级为病情完全缓解,可在院内自由活动,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区。除参加文娱活动外,主要是参加多钟简单作业训练、工艺制作技能训练等。第三类为收容病区,多为慢性、衰退、长期住院和年老体弱、严重智力缺陷精神病人,以管理、加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为主,着重培训个人卫生、饮食、大小便等生活训练活动。
2精神病房分类管理的体会
2.1护理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工作重点方向;过去我院对危害社会治安精神病人管理一直延用以管理为主。我们以科学管理、精心治疗、管治结合、服务治安为宗旨办院以来,在理论上强调和贯彻了“管治结合”的方针。在医院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如何管治结合,仍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中,尚未能认真落实并形成有特定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医疗市场的建立,医院的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院如何在社会主义医疗市场中确立医院的位置,如何体现维护治安的要求,如何适应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的需求,以及我院目前的现状和特色,在认真调查、分析、论证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的重点专科。通过对病区的分类管理使全院护理人员在观念上实现了转变;增强了参与意识,明确了医院的特色和重点“慢性精神病康复”。看清了我院与卫生系统专科医院的差距和我院的特点,积极为医院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了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质量意识,不求数量,求质量,认真落实护理操作常规的具体措施,深入开展了护理质量管理,开展了各种康复内容,丰富了病员的休养生活。
2.2减员增效,优化结构,实现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实行分类管理以前我院有五个病区,每个病区均有新病人,年老体弱躯体疾病病人和康复期病员,均需要考虑有治疗、康复、管理的职能,配有相应的医护人员,形成不了优势,突出不了重点。自分类管理实施以来,对病区内各种护理岗位进行了合并,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岗位,对一些重要岗位明确了职责。实行一专多能,一人多职。根据分类管理目标和每个人工作均达到满负荷的要求。实行按需设岗,通过人员的合理使用,使各病区的工作正常运转。
2.3分类管理,规范操作,形成治疗与康复、监管与社会的特色;护理人员根据病区的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如治疗病区以新病人的急性期治疗、病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为重点,是医院新到岗护理人员的训练基地,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必须在治疗病区工作半年至一年,克服了医院病种单一,护士临床经验与卫生系统精神病院比较相对不足等缺点;突出了医院专业优势,培养了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康复病区以开展各种康复活动内容为重点,安排护理骨干到病区主持康复工作等。监管病区突出安全管理要求,社会病区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2.4分类管理,利于安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病区管理,安全第一。我院收治的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精神病人,具有冲动、逃跑、伤人、毁物倾向的病人较多,年老体弱、躯体疾病的病人也占有一部分。以前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病人之间的冲突、伤害,社会病人的满意度低,管理难度大。通过分类管理,治疗、康复病区在护理人员的分配上,分清侧重;监管、社会在病区管理上有不同要求。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保证了安全质量,满足了不同性质病人的管理要求。
关键词:精神科病人 暴力行为 护理
南通市紫琅医院(又名南通市精神病院),始建于1959年,是南通地区建院最早的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现为南通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南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通市民政局优抚对象定点医院。主要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承担南通市内“三无”、“五保”、“优抚”、“110联动”精神病人的收容治疗任务,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医院最主要的职能;二是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并实行慈善医疗和低偿收费;三是承担部分精神病学的教学科研任务和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四是承担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治疗及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任务。
由于精神病病人行为与正常人差异较大,因此,必须要掌握好护理病人的方法,才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将护理精神病人的技巧报告如下:
一、对精神科暴力行、攻击行为的护理对策
1、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是防止暴力行为的基础。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攻击行为Ⅰ级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患者重点观察。对攻击行为Ⅱ级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必要时给予隔离。对攻击行为Ⅲ级患者,严防冲动者,给予隔离或掊护,接触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单独与其接触。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1h以下。对攻击行为Ⅳ级患者,应重点防护,严防冲动者,时刻不离护士视线安排24h陪护。必要时给予保保护胜约束1h以上,保持安全的距离,不单独与其接触,密切观察不同时期的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2、新人院患者护理对策。紫琅医院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本院病例中几十例是由于被哄骗或是强制人院,由于急性其强制性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因素。患者进入病房后与家属分离,由于内心恐惧害怕和愤怒,拒绝入院治疗,踢门、外出、极度冲动、攻击护上。护士接待患者时要注意技巧,要态度和蔼、语气温和。耐心解释劝说,根据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蔬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安全护理工作,防止伤人、伤已。
3、加强对暴力防控能力培训。教会护士识别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身防护方法,做好分级管理,对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患者应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并备有防范预案。加强病房人力配备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人力,维护病房秩序,对人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与存在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钟情妄想等患者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情及行为举止,与患者保持治疗性人际关系。对患者的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不注意的方式,但不轻易迁就;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处理,以缓解其不适。
二、对情绪低落、妄想病人的护理对策
1、对情绪低落、有消极念头和自杀行为病人的护理。对此类病人,护士应持稳定、温和与接纳的态度,甚至在护理不语或言语反应很少的病人时,有时只能静静地陪伴病人,或以简单、中肯、缓慢的语句表达对病人的关心和支持。不恰当的言语和态度会导致病人的情绪及行为转入极端,增加自杀行为。
2、对夸大妄想病人的护理。对此类病人,护士不要与其辩论;对罪恶妄想、嫉妒妄想者要加强心理疏导;对钟情妄想者,护士必须对其保持一定的严肃性,言谈举止要稳重,防止被视为妄想对象;对有冲动行为者,护士要沉着冷静,可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等。
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其症状表现以患者的性格改变、思维怪异、行为奇特及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或与现实环境完全脱离为主要特征。本病程进展缓慢,愈后差,常导致精神衰退,需要较长时间的巩固治疗。
一是做好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降低复发的基础是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据研究统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一年内的患者复发率20%,停药2年复发率达63.1%,停药5年复发率达81.9%。且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每一次复发都会延缓病情的康复,使康复不完全;增加患者病人人院的次数,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使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变得不敏感;因此,必须严格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仔细观察患者各方面的异常变化,及早发现复发先兆,及时复诊。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防范措施
国内文献报道,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是38%[1],李氏[2]报道20.14%,而陈氏[3]报道5.34%,可能是暴力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极端形式所致。它不仅威胁精神病患者本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
资料与方法
本文统计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45例,男24例,女21例,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攻击行为的危害性较大。20岁以下9例,21~30岁18例,31~40岁9例,41~50岁6例,51~67岁3例。以青壮年发生攻击行为居多。文化程度:大学7例,高中8例,初中19例,小学11例,以低学历发生攻击行为的较多。
疾病分类: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18例,情感障碍1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6例,酒中毒性精神障碍5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4例。以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攻击行为居多。
病程:13天~21年不等,以急性期及首发病人发生攻击行为比例较高。
心理检测:本组有37例患者经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发现为4、9,4、9、6,4、6、8,8、4,8、9测图。符合4、6、8,8、4,8、9测图。符合4、6,8、9量表高分者,常缺乏自有我控制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攻击行为分析
攻击原因:①受精神症状支配:如命令性幻听的患者,因幻听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或支配行为,易发生攻击行为。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自己正受到攻击和陷害,为逃避而发生攻击行为。②病人缺乏自知力,甚至对护理人员抱有敌意,易激惹与反抗,严重者发生攻击行为。③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极易激发患者的攻击行为。④病人意识模糊或错乱,常突然发生攻击行为。
攻击方法:①物品攻击。②言语攻击。③身体攻击。④自我攻击。
攻击对象:大多数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也有患者的病友。
防范措施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新型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掌握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学会自我保护,培养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减轻紧张心理,以端庄的仪表、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精湛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地为精神病患者服务。
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如病情允许,要及时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作息时间、医生和护士的姓名,使病人有安全感,并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病人的负性刺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妥善保管和祛除可用于攻击的物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人心理变化: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攻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病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等。如病人既往曾发生过攻击行为,护理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掌握病人的“九知道”,即:床号、姓名、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护理要点及心理状态。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重症病室,专人看护,24小时不离视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特别注意病人的行为表现,如病人反应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护理人员应以简单、清楚、平静的言语,耐心地解释和劝说,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满足其基本要求,避免激惹患者,转移其注意力,目的是制止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生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攻击行为,并设法取走病人持有的危险用具,转移病人的攻击对象,使他人和自身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保护病人安全,尽快终止攻击行为并预防再次发生,可暂性给予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执行保护性护理常规,并报告医生,进一步治疗。
加强服药质量,尽快控制病情:预防和治疗攻击行为的根本措施就是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及时敏锐的观察,对攻击行为先兆给予有效的干预。加强服药质量,防止患者吐药、藏药,尽快控制病情,是避免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途径。尤其是新入院具有冲动行为的患者,更应该尽早给药。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精神科心理护理的重点是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启发和帮助病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心中的疑虑,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恢复期精神病人,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对疾病有一定认识,情绪也较稳定。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的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给予谅解,情绪稳定后,向其解释攻击行为的危害、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意义;同时,向其宣传住院的规章制度,使其潜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控力。病情缓解后,根据其性格及爱好组织病人参加有兴趣的康复活动,使其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并向病人指导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坚持长期服药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早
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郑成畴,黄航,苏琴,等.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