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17:0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学赏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培养需要:学生学会文艺鉴赏尤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易引发青少年思辨的方法,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
教学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并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是谁都有份的。”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
二、诊断病文,对症下药
1.明确概念和写作要求:
一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
二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2.诊断病文:结合《相识数十载伤别离》这篇文章来为这篇病文诊断: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
问题:(1)赏析角度(观点)不明确;(2)观点和具体赏析内容不相符;
(3)赏析评论过程过于笼统,没有深入文本;(4)语言不充实、不完整,表述过于简单。
3.策略总述:观点和鉴赏角度要明确清晰;(审清题意)细节赏析要充实:
三、教授技巧,经典引路
技法一:简洁概括人物形象
ü 抓修饰人物的形容词
ü 抓人物描写进行概括
ü 抓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ü 抓其他人的评价(侧面)
【小试牛刀】
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形象鲜明,请你通过文中有关人物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包括人物描写),赏析总结出人物形象特点,填写表格。
技法二:结合文本分析
......细节体现了........
......语言(神态、心理)传达了......
......事件表明了......
两点法:在具体赏析部分,主要抓住字词句细节或是文章事件来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主旨,文章细节抓两点。可选择:字词+字词、字词+事件、事件+事件。
(这个技巧主要针对写作无法、不会下笔的学生,是一个技巧参考,具体赏析过程时细节把握也可选1点、3点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小试牛刀】
根据表格内容将《秋天的怀念》人物描写细节总结成一段赏析性文字。注意语言表述的流畅和完整性。
经典引路:
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出去,她深深理解儿子痛苦,能够包容儿子暴怒,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并没有让“我”看到泪水,她要给我信心,使我坚强;“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是动作描写,表明了了母亲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而手足无措,传达了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以及她希望“我”走出阴影,勇敢面对生活的急切心情。
技法三:总结人物形象
精炼点出人物给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文章情感的简单总结,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
例:这样一位虽然眼盲,但是心地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母亲,让人为之动容,心生敬佩。
作者受父亲启发,考上大学的感恩与对父亲的敬爱,也字里里行间尽显了。
【文不厌改】
对比之前对《相识数十载伤别离》文章的赏析,结合我们课上的写作技法,对之前的病文进行修改。组内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篇作,班级展示。(教师总结示范)
四、作业:鉴赏经典
关键词:阅读;素养;学生;成才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强弱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初中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一、从考试导向上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内容和设题上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大,选材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语文教师重点要把握好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两大部分。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古诗文阅读包括古代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从近几年学生答题来看,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巩固掌握都是很扎实的,语文成绩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阅读上。因此,抓好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选材的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将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体验和感悟,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现实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古代诗词赏析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具体为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意境描绘,品析语言风格、作者情感、诗歌表现技巧。总体来说,主要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考查,尤以唐诗为最多。从内容上看,山水田园题材最多,忧国忧民题材逐步增加。从思想上看,表现愁思的内容最多。从作者方面看,以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的名家为主。从体裁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尤以唐代绝句为最多。文言文主要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因此,需加强学生诵读,扩大积累,培养语感。
二、从语文课程标准上理解阅读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近几年,这方面的题目已经在说明文阅读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试题上淡化文体特征,重视从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考查。《语文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说:“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将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列入“精读的评价”要求中。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对文章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对说明中心的概括,以及对说明顺序的梳理都是对文本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因此,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要做到:①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所需要的言语信息;②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提出的要求。依据这一要求和中考命题改革的实际,议论文阅读的选文大都来自课外,大都是摘自新近报刊上的时文,内容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实效性。大部分作品体现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对选文内容产生共鸣,引发思考,从而准确考查考生议论文阅读的水平。议论文考查的具体内容为:论点、论据、论证、语言、体悟等,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找准论点、分析论据、明确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整体上把握议论文的能力。
一、分层次探究
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C层次(基础略差的部分学生)探究的是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B层次(基础中等的学生)探究的是阅读与欣赏,A层次(基础较好)的学生探究的是写作。
二、分模块探究
这个环节,我提出来的要求是,每一个层次的同学要分模块来进行探究。
C层次探究的是第一模块——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汉语拼音
复习建议:①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②让学生强记重点难点字音。
(二)词语
复习建议:①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有关基础知识。如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②训练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句子
复习建议:①让学生掌握造成病句的八种原因,具备识别病句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训练修改病句的能力。②教给学生仿写的方法。
(四)修辞
复习建议:①要引导学生领悟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这是难点,要突破。②要训练学生在仿写、说话、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是重点,要抓住。
(五)名句的识记
复习建议:①要强调在理解名句的意境和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记忆课本上的古诗名句。这是避免出错,提高效率的前提。②加强默写训练,做到一个字不能错,对于易错的字要强调。③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积累名句的方法。如对比法、联想法、歌诀法、归类法等。
(六)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复习建议:①注意归纳积累初中课本中的著名作家的有关知识。②引导学生留心基本的文化常识。③指点学生阅读课本附录中的名著介绍。④平时教学中挤时间开展读书报告会,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七)归纳要点与提取信息
复习建议:抓住阅读提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这两个环节,找准学生的难点,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注意教给方法,化解难点,切实有效的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B层次探究的是第二模块阅读部分的内容
(一)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考的文体,其中小说的考查角度有:能感知小说的内容,把握小说情节脉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标题含义;理解作品主题, 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散文的考查角度有:筛选信息,总结文章主旨;找到线索,把握行文思路和写作顺序;品评关键词语作用,赏析精彩语句;结合语境进行仿写或续写,对文中内容或情感态度的感受与体验。说明文的考查角度有:归纳内容,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指明说明对象,分析其特点;辨别整体说明顺序或局部说明顺序;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辨析限制性词语作用,体味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考查角度有:概括内容、归纳提取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辨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概括事实论据和补充论据;判断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理清论证思路,弄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赏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分为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两大块,其中诗词鉴赏在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三类。考查的角度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阐述诗歌所蕴含的观点和态度;品味用词的妙处,赏析佳句的特点;把握诗词包含的意象感悟诗句、词句创设的情景;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故运用、巧妙构思进行评价。
文言文阅读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及简答题,它考查的角度有:解释和辨析文言实词,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给文言语句断句,划分朗诵节奏;理解、概括或比较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对文章内容或思想的感悟、启发、对选文所反映的某一观点进行评价。
A层次探究的是第三模块写作部分内容
从李清照词作看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
浅谈初唐四杰窘迫命运之成因
论叶梦得隐逸词
浅论《卖油郎独占花魁》的艺术特色
《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
蒋士铨与清代的江西诗风
《醒世姻缘传》女性叛逆的原因略论
论《聊斋》公案中清官形象的群体特性
《醒世姻缘传》平民女性形象之分析
论《红楼梦》中丫鬟们的悲惨命运
以“史”为“传”——论《李鸿章传》史传特征
是个性解放,还是生命的诉求?——对《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认识
追求自然本色的天籁之美——浅析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色
“伪士”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三)
新世纪以来蒋光慈创作研究综述
独特的华丽——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试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小城三月》与萧红后期创作
废名小说的禅意之境——以《竹林的故事》为例
一个清醒而淡定的智者——《断魂枪》沙子龙形象赏析
唐晓芙原型与“围城”自我解构
浅论沈从文小说中女性描写的异同点
家族小说掠影
逃离与诗意——论王小波
一朵盛开在山野乡间的野玫瑰——论《檀香刑》的艺术特色
对“十七年”新编历史剧“热潮”的再解读
爱情与灵魂的自我救赎——史铁生作品中残疾人的爱情观透析
略论“80后”网络小说
用爱叩开生命之门——解读三毛的生命观
“80后”青春写作转型的价值
京族民歌的种类、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浅析童谣的文体特征——以山东童谣为例
余音缭绕的《雨巷》诗情
诗歌《蛇》赏析
在冲突中融合的多元爱情元素——读穆旦的《诗八首》
浅析《炉中煤》的艺术特色
瞬间唯美的心灵映射——施波短诗《淡忘》赏读
在战争英雄与谋杀罪犯之间——评卡尔维诺小说《良心》
透过罗拉看世界
《异域人》的多重主题解读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个人主义思想
欲说还休——从《》解读约翰·斯坦贝克的女性观及其矛盾性
《红字》和谐思想探微
萨福诗歌的女性情怀
文学翻译批评本质的哲学思辨——一个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
生态角度下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
边缘女性的历史
一曲女性婚姻的悲歌——张爱玲《倾城之恋》简析
第八届“孔子杯”全球青少年华文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阅读欣赏
难状羁旅之苦,难达离情之情——柳永词《雨霖铃》之抒情赏析
另眼看李甲
“气韵”的内涵及源流
诗言说的意象化语言
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之一:主体地位的确立与私人话语的形成
将陌生人置于美学空间的方案
“纯文学理论”的学术神话——评伊格尔顿《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视野之外的真实——评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针对当前中国对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总结:
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简介、个体文学的讲授和介绍、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讲解等,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拘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当今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情绪调适、意志培养、认知纠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课外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任务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例如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阅读、读书笔记、写作练习、撰写论文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是以心理健康为题让学生思考并创作论文,从而达到在课外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成为中小学教师,这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一名教师应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4.正确认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虽然很值得研究和学习,但也有其消极的内容。每个人在研究其内容时,对其理解和感悟不尽相同。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忧愁伤感、忧国忧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无意中开始模仿并形成这种忧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的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学思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来学习古代文学,客观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思想。
二、结束语
《散文选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南省文联主管、主办,具有国内统一刊号、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长期以来,在国内外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好评。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本刊自2010年改为旬刊,刊号为CN41-1071/I,ISSN1003-272X,邮发代号36-77。《散文选刊》下旬刊为“理论版”,现面向文学艺术单位、大专院校师生、文化艺术团体等文艺研究和理论工作者征稿,主要刊发文学艺术理论、文学艺术教学研究等学术论文,欢迎投稿。
本刊为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文学评论、学术交流、文艺理论、名作赏析、语言研究、文史在线、政治哲学、教学研究、影视文学、民族文化、书画艺术、文化遗产、馆藏论坛等。
来稿要求:( : )
1、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2、文稿请按规范格式打印,使用E-mail投稿,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含邮编及联系电话)。
3、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修改、删节权,不同意者请提前声明。
4、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请勿一稿多投。本刊收到来稿后1周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2周内仍未收到处理通知,请与编辑部联系查询。
5、文稿被录用后,发给录用通知书。稿件刊登后,寄送当期杂志2册。
6、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的稿件,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欢迎文艺理论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文化艺术工作者来稿。
投稿邮箱:swxkzz@126。com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明北路20号308室《散文选刊》杂志社理论版编辑部
邮编:050031
为提高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具备优秀国学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作者对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2013、2014级学生进行了古代文学教学状况的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了解学生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与期待,有利于促进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也为其他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提供范式。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调查
目前我们的高校更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理科类的相关研究教学日益繁盛,而对于人文社会类的教学则缺少了很多人文关怀。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实际教学之中,都容易产生偏颇,忽略人文教育科学性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使文科教学变成一种受主观意识影响把控的学习。为此,我们的人文社会类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一批优质的学生。高等师范院校因其师范院校办学定位和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在课程体系,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教学实习等一系列环节中都具有师范性优势和特色,从而形成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及其它类型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为例,古代文学教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也是学习文学的重要基础。
一、就川师目前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来说,还是差强人意,存在以下几点较为不合理的现象:
第一,不少老师更注重对文学史的罗列和梳理而忽视了“固其根本”,对待文学作品的赏析只是一笔带过,不做详细的点评,其中的人文思想也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停留在表面。这使得不少学生浅尝辄止,对待文学作品没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课程结束后也不加以思考。长此以往,会削弱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对作品的解读,鉴赏能力下降,甚至影响其今后对文学的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老师所重点教授的文学史,文论理念部分则对于我们走出课堂后用处不大。为此,作者对川师2012级,2013级和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涉及10个班。其中有94.4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进行作品赏析,只有将近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仅传授文学史知识。由此可见,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消退。
第二,老师在教授时会采取更偏重识记的文学教学方式,包括每学期的期末测评大多数也只是停留在了认知的层面,缺少了一些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积极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教学,导致学生无法高屋建瓴,宏观地对待文学遗产中人文精神的发掘和继承。因此,高校文学的教学应不仅仅只是文学史的单纯记忆背诵,文章字词句的学习深化,作品的简单赏析,更是对古代文学发展基本规律的掌握,思想情感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和人文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从整体上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思维建构。
第三,老师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多强调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极少涉及到其他学者对于同一作品的观点,导致学生对于作品意蕴的理解较为狭隘,同时也会缺少自己主观体验,无法激发学生心底的共鸣之声。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王国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古代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情感强烈。对它们的阐释和理解往往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真正好的教学便是老师多抛出一些观点,把自己的理解以及前沿的观点娓娓道来,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文本解读是一个需要创新,不断融入个人体验的过程,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第四,有少数老师热衷于学术科研的创新和论文专著的编写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少了一份对课堂知识教授的热情,缺乏认真备课和对教学的精雕细琢,多了一份浮躁之气,具有社会功利主义的倾向,上课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而作为师范院校所要培养的学生,严格来说应分为两类,大部分为实践型而小部分则是研究型。尤其是文学类老师的上课教学应该更注重实践类的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真正走进课堂,走上讲台。
第五,课时安排紧张。就基础课教学而言,存在着教学容量大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以往的古代文学课程开课时间长达四年,课时安排较为合理,而如今两年半的教学时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显得有些仓促,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老师的个人教授风格的期待值也很高,80.98%的学生表示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81.38%的学生则表示老师平易可亲也是影响学生对老师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63.43%的学生则喜欢严肃谨慎的老师,接近99.98%的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由此,作者认为,老师讲课的风格及行为作风也是影响学生课堂接受效果的一个因素。在调查问卷中也有那么一项问题的设计:你比较喜欢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结果表明有65.57%的学生偏向老师讲授式教学,29.37%喜欢互动式教学,即老师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就一些问题或者观点进行探讨,只有5.06%的学生喜欢讲座式的教学。这也揭示了我们老师授课方式方面的欠缺。老师的讲授应重点突出,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多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共同参与的局面。古代文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素质教学,让人的精神得以外化,积极营造良性的人文环境,强化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思想资源的讲授和传播,培养蕴含人文关怀的情感。因此,关于古代文学教学方式的探讨显得尤为关键。四川大学日前颁布了期末考试采取“末位淘汰制”和对上课不受欢迎的老师进行停课的政策,这也是对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教改,存在着很多张力,而对于川师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建议:
第一,教师能将人文思想的传播和相关文学现象,作品的微观讲授结合起来,更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法。如学校在汉语言文学特色创新教程中设置的文本细读课程,在进行微观文本的细读后对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方面有很明显的思想启蒙。又如近年来在北大中文系钱理群,孔庆东面向全校开设的《鲁迅讲读》等课程,都对引导大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也应多开设类似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专题,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专题等专题研究课程,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接受理解。
第二,高校对于古代文学的教学应淡化知识层面的灌输,减少文学史的教学比重,增加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挖掘作品中人文性的一面。“科学原本就是一种人文理想”,老师应为学生们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如在老庄生存哲学中学会淡薄处事,在婉约词中对美的意象和物华保持灵敏的触觉,从抒情主人公的视角看待问题等。
第三,也就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用“披文以入情”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理想世界,守候心灵的一隅净土,在净土中恬然地修篱种菊。即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令学生自主学习以获得人文思想与关怀,这便是高校教育所要形成的终极目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应践行“不仅教会学生知识,也教会他们做人”的教育观念,多蹲下来去看看孩子们的生活。
最后,学校关于古代文学和注重国学氛围的营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终究无法脱离学校大环境的营建。前不久河南某所高校校方因为忘开必修课而导致60多名学生无法毕业,这是学校因为注重盲目扩张而遗留下不少问题的体现。因此,贯彻落实学校,学院以及专业三点一线的联系方式,积极建设有利于打好地基、开拓思维、锻炼思辨能力、培养情感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是复杂而冗长,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我们了解国情,做好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本文旨在抛砖,希望能引起社会同仁的广泛关注。
作者:冯傅祎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桂成.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调查问卷汇总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2] 潘殊闲.西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3] 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节.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 张利群.大学课程教学研究[M].《开拓和创新高师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篇,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1.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demand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upon college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for English majors is facing increasing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reformation, for the sake of 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analyze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make some tentative experiments in teaching conception, contents, pattern and means of teaching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 literary attainment.
Key Words: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 cultural quality
在过去十多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是英语专业主要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文学内容在不少高校英语专业大纲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甚至在大学四年没有上过一门文学课。文学似乎已成为用来点缀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课程表的一件饰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更多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转向与市场关系更为密切,并且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等。文学课程受到冷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所有讲授外国文学课的教师都有责任为英美文学课程大声疾呼,强调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其培养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英美文学教学走出困境,并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文学教育自古就具有深厚的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的语言功能,到梁启超的“熏、浸、刺、提”的社会功能,再到鲁迅弃医从文,疗治国人的“劣根性”以图国家的振兴,文学可谓渗透到了人类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重要武器。而对于生产力突飞猛进,物质文明不断前进的现代社会,文学丰富的“内在价值”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则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慰籍孤寂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伟大的人格,还可以抵御物质主义侵蚀,防止人的异化与物化,为人类开拓广阔的精神空间和心灵世界,这是文学非功利性的一面,也正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乃至于全体大学生,接受系统的英美文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更加全面了解西方社会与西方人,借鉴西方人文精神的精华,反观本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丰富自己的母语文化;更进一步深化英语语言的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刻的层次上进行学术、文化、教育、贸易等方面交流,以期达到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和远播中国文化精华的双重目的。
二、改革英美文学教学以推进素质教育
为了摆脱英美文学教学目前的困境,达到英美文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英美文学教学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诸方面。
1.转变教学理念。从事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抛弃过去那种认为文学教学就是课文分析、知识灌输和教师“一言堂”的观念。教师应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过去的单纯的灌输知识,转向重点培养学生赏析、思辨和创造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改变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学习观念。同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教师和学生从观念上转变了,才能纲举目张,否则其他问题无从谈起。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英美文学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作品意义挖掘和实现过程,也是新意义的创造过程。读者反映批评理论主张,要重视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再创造。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参与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分享阅读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的乐趣,才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想,才能使他们的分析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才能使文学课程为启迪思想、激发创见、开发潜能的人文素质课程。
2.更新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制约英美文学教学效果提高的现象:
⑴长期以来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注重从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与手法对作品进行“八股式”的分析和文学常识的单向灌输,对于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介绍偏少。学生缺少理论指导,不能科学和深入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分析、思辨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以致影响其毕业论文的水平。
⑵大多数英美文学教材按照年代顺序编排,教学从早期诗歌等古代作品开始,到20世纪初或20世纪中叶就结束了。这就给教学进程的安排造成两个困难。一方面,早期作品难度较大,要么生词太多,要么篇幅太长,要么背景遥远,教师往往忙于讲解语言难点和讲述故事梗概,缺少对作品的审美解读,也导致了课程进度缓慢,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教材对20世纪中叶以后及当代作品、思想和流派的介绍偏少,甚至缺失。加之,受授课学时所限,教师只能浮光掠影地对这一时期进行介绍,对这一思想和流派异彩纷呈的时期了解甚少,学生很少读到更贴近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的作品,从而造成了学生文学史知识的断裂和不完整,这也势必影响到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为此,笔者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在教学中产生了明显效果。
①对于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不占用太多的课时,做轮廓式的介绍。主要以史为纲,明晰其产生和发展背景,明确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各种体裁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难点为中心,指导和帮助学生课下自学其作品,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对于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当代时期,适当增加学时,在强调其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前提下,着重介绍在这一时期涌现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品、文艺思想和批评方法,并列出参考书目,布置数个有代表性研讨题目作为作业,供学生在课下阅读之后思考讨论,并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上交讨论纪要和心得,一再监督和检查其自学效果。这样既解决了教学进度问题,又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英美文学的发展史,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思辨和分析能力,经过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③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进度问题,在授课前与讲授《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师沟通,了解其教学实施计划和其授课重点,并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英美两国历史发展背景的具体情况,从而做到根据教学进度,对背景介绍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把原来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启发式的和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不错的反响。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和讨论,加强师生的互动,使其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堂。在教学中加大了文学作品赏析部分的比重,节选了一些对学生具有显著启发和教育意义的经典作品,进行课前预习性阅读,并留出问题供他们思考。对于戏剧片断和诗歌,则要求其在课堂上表演或吟诵,体会其含义和韵味,然后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开始,有些同学不愿或不敢发言,但随着教师的引导和讨论进入,热烈的课堂气氛和文学自身的魅力逐渐吸引着愈来愈多地学生参与进来,有时大家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课堂俨然成为了辩论课。尽管有些学生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但在教师的热情鼓励和正确引导下,他们愈来愈喜欢文学了。文学成为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启迪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大课堂。
4.改进教学手段。首先,笔者在课下精心制作了英美文学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资源授课。在课件中适时地加入了图片、图表、音频和视频资料,并根据教学需要,充实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圣经和欧洲文学等辅知识,营造了立体式的文学欣赏环境。这样不但增加了授课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其很快进入课堂角色,还便于知识的识记,有助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必忙于作笔记,学生的注意力更加专一,为其积极思辨和课堂互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每次课都留下相应的思考题,在下次课上进行讨论,并对其发言情况进行记录。另外,每学期撰写不限题目的小论文,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这样就加强了对其课下自主学习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检验。
三、结语
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包括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英美文学教育可以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为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实现素质拓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背景支持,这是别的学科与科目无法取代的优势。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和困境,每一位英美文学教师和研究人员,都有责任肩负起素质教育的重担和使命,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和创新,勤奋工作,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外国文学研究》,2005.3。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罗益民:《阅读经典与英国文学教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2。
[5]史慧风:《关于英美文学改革的思考》,《绥化师专学报》,2002.3。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考查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全面,从中考命题发展情况看,语文教师要在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考学科说明》的前提下,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何指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毕业班教学的工作的摸索,我认为把握好命题方向,对考点进行分类整合复习,复习的效果会比盲目地做试卷效果要好。
一、弄清试卷结构,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天津市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作答题两部分。第一卷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共十一题,内容包括:语音、词语、病句、标点、文学常识、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词句填空、诗歌赏析、现代文阅读(课外应用文体:议论文和说明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词语解释、句子的翻译和句式判断、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判断);第二卷为笔答题部分,包括七道诗词默写题,默写内容包括课内诗词文章的名句和课外诗词的名句;课外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思想内容概括;课外现代文阅读,内容包括词语、修辞、内容概括、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内容包括信息提炼概括、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品的写法及思想内涵等;最后是作文。教师在弄清试卷的基本结构后,把整个的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复习。以书为本。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与阅读赏析,辅之以作文规范写作;重点是古诗文的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重点进行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第三轮:总结检测、查漏补缺。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重点进行考前作文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梳理、整合
每一堂课的内容应相对集中,可以围绕中考内容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展开。比如,语言基础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古诗文默写等。语文实践包括文学名著、语言的表达、联想仿写、筛选概括、图表分析、解说评价、综合性学习等。复习以课本为主,按考标要求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总结,辅之以精当的练习。
(一)突出考点,做好词语复习的落实工作
在进行常用词语的书写与读音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先整理好六册教材词语,把易错易考的重点词语做好标注,然后抄写听写二遍,教师及时批改进行订正,注重书写质量。特别要强调学生记住一些自己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如:荫庇(yìn)、翘首以望(qiáo)、自怨自艾(yì)、炽热(chì)、剽悍(piāo)、作揖(yī)、惩罚(chéng)。再如:谈笑风声(生)、眼花t乱(缭)、迫不急待(及)、一愁莫展(筹)、直接了当(截)。复习一遍后,教师可以对六册书的字词进行二到三次快速答题测试,要求学生对选择题中的错误项中的内容进行订正,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答题的成功率。每次测试后,要求学生将自己错的字词公整地抄写在卷头上,以备再次复习时首先强调这些易错的内容。养成习惯后学生就会自觉地核实自己把握不准的字词,为词语复习取得好效果打下基础。
(二)强调落实,做好诗词文的默写和赏析工作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采用学生互背与默写相结合的方法,不但要求能背诵指定篇目,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全“盘”皆输。教学中,有些教师嫌一首一首地落实麻烦,只要求学生背诵,殊不知有的学生能够背下来却不能写下来,结果考试时因为一个字否定了复习过程中在背上下的工夫。另外,有的学生尽管能够背诵默写,但是对诗文的理解一知半解,也会影响诗歌赏析这道题的完成效果。因此,复习时教师一方面要落实默写的效果,一方面要有重点地提示学生诗歌中名句的内涵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上的特点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诗歌的复习落实到位。
(三)总结规律,让学生掌握名著和综合性学习的答题规律
名著知识复习,针对考点教师先整理好几部名著的相关知识要点,然后打印出来阅读。对于词语使用、语病、标点、图文解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复习,一方面采用专题形式,先精选中考试题练习实践,后发现规律,归结理论与做题方法技巧,最后再针对考点要求编写好巩固练习;另一方面,在平时阅读与写作复习中深化这些考点。对于成语应用中的“基本义、比喻义、褒贬义”,病句中的“歧义现象”是比较难掌握的,要重点突破。尤其是自相矛盾的语病,学生对“避免、防止、禁止”这样的否定词,不能与否定词“不、不能”连用容易造成错误理解,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规律指导做题意义尤为重大。标点符号的复习,要明确“说话人位置不同、完全引用和部分引用、并列列举、分号、破折号的意义等”的使用规律,教师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解读明白。
(四)教材引领,弄清重要问题的解读技巧
2016年开始,天津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进行调整,选择题中的现代文阅读以应用文体为主和笔答题部分的阅读均为从课外选择的文章,表面上看考试与课内文章无关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新考法,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符合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内文章的作用,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内文章的学习传授给学生。
1.明确考点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考查方向
首先是说明文的阅读指导。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说明文分为事物、事理说明文两类。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从语言表达角度看,说明文的语言分为平实、生动两种。所谓平实说明即用朴实陈述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或道理,生动说明则是在用朴实的语言说明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修辞等,使说明的语言更生动形象。能够正确判断的十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资料,其中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在于:下定义是对说明的对象进行一个科学的判断;作诠释是对说明的对象的特点进行解释说明。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断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需要强调的是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说明文的答题策略:一是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二是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要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其次是议论文的阅读指导。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四个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据的类型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复习时教师要明确判断的方法。
答题策略:一是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寻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中间,四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五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注意: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文中有提示文章中心论点的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论点的提出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二是论据的特点是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其中存在着论据的排序是否恰当,论据是否能证明论点等问题,复习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来分析。三是明确论证应具有完整性,论证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不同的概括,注意答题的关键词:具体有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通俗易懂等等。
2. 注重方法,文言文复习做到字字落实,
文言文复习我们应明确一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求学生做到字字落实,忠实原文,在确实无法直译时,才酌情采用意译手段。注意对重点课文的反复诵读与识记,重点词语反复训练。七到九年级的文言文要越读越熟,至少要复习两遍,一遍的复习周期要越来越短。同时加大课外文言文的训练诵读与练习,这一点可穿插其中,课内与课外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3.重视规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针对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试题还需要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答题规范。比如,阅读中遇到“赏析”类题目,就应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以及句式等几个方面思考。如果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可以套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如果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可以套用“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像这样的一些公式还有很多,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平时训练。还要和学生一起一题一题地研读题干,教会学生审题。比如“在作者看来,……”(暗示应该用原文回答);“请根据原文进行概括”(暗示可先在文中找到依据,然后再概括);“有哪些”(暗示答案不止一点,至少两点,而且应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有几点),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等等。掌握了这些规范,学生在答题时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了。
三、讲练结合,打好写作基础
【摘 要】 本文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阐述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开设意义的基础上,从课外读物和授课教材、教学模式、教师讲课方式、考试模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新疆;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意义;现状;措施
俄罗斯文学是高校俄语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但时至今日,文学课在各个高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在就业压力骤增的当下,专科院校都纷纷选择将精力放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上。俄罗斯文学这种培养审美情趣的“软课程”已经处于俄语教学的边缘地位。据统计,新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中,目前只有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文学课程的开设是否真是可有可无?文学课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束缚,成为一门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独特课程?笔者通过对23名2012级汉俄语专科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谈一点对这门学科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思考。
一、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开设的意义
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规定,《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集中学习俄罗斯文学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探讨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萌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和鉴赏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可见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增加俄语学习者对俄罗斯文学文化的理解,培养俄语学习者的人文情怀,意义颇深。在调查问卷当中,被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时,100%的回答者都认为很有必要。甚至82%的学生认为学俄语的人必须学习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在问及文学课的意义时,9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73%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为将来在社会上从事俄语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26%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升级本科考试会有一定帮助”。从调查结果来看,第一,文学的审美功能没有完全丧失。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强调要培养全面素质的外语人才,但实际情况都是重技能轻审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始终处于次要地位。而在调查中,学生们依然选择了学习俄罗斯文学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可见文学世界对于精神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从长远来看,当今大学生如果只具备专业技能,而缺乏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也势必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俄罗斯文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其日后工作中与俄罗斯人的沟通交流,在未来的工作领域取得成功;第三,一部分学生已把俄罗斯文学课程与未来深造研究联系在一起,认为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学习道路当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从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们对《俄罗斯文学赏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有一致共识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俄罗斯文学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根据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俄语系教学时数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的学时为32学时。这些学时对于准备浩瀚复杂的俄罗斯文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量大,学生在接受和学习俄罗斯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一学期文学课程结束后的调查结果来看,86%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魅力”,但当回答“哪些因素使你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这个问题时,39%的学生选择了“讲课内容太多,消化不了”。也就是说,课时的压缩给讲解带来巨大的压力,排山倒海式的讲课方式并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高专院校缺乏一套合适的文学讲解教材的现实状况,也就是“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文学课程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而其它让学生感到缺乏的兴趣的原因分别是:30%的学生认为“文学作品太过枯燥”,22%的学生认为“上课方式太过单一”,而17%的学生认为“老师讲授方式枯燥”。而这三条原因说明了教材内容经典化,教授方式的现代化、多元化和教师讲课能力的提高都是影响这门课程的关键因素。
1、俄罗斯文学课课外读物和授课教材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对于专业外语学生而言,文学文本实际上就是非母语的文学符号系统,承载着语言对象国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文化精神。”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0%的学生认为“俄罗斯文学作品太过枯燥”,这其中得以反映几个问题,首先是俄罗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多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这期间欧洲发生很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出现了很多先进人士和思想潮流,由于对西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宗教思想的熟悉度不够,学生们往往无法理解俄罗斯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斗争。例如屠格涅夫的小说里充满了两代人对时代问题的争论激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充满浓重的东正教思想,对这些问题的不理解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其次市面上出版的一些文学译著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无法完全领略原著作品的魅力所在,形成了俄罗斯文学作品太过枯燥的印象。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选择经典译本,或是正规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除此之外,应该竭力阅读俄汉对照的文学作品,体会原著语言的独特魅力。市面上大热的英语系列丛书《书虫》给许多英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启蒙式的教育,而对比之下,俄汉对照的俄罗斯文学读物却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在此笔者希望,应该多出一些优秀的俄汉双语译著,向学生们展示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彩。再次是由于很多俄罗斯经典小说部头大,耗时多,使学生普遍感到阅读任务沉重,从而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阅读作业布置方面,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们选取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或中长篇小说的经典片段。就教材来讲,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经过一轮课程的使用后,35%的学生“希望简略书本内容,增加俄汉对照的作品片段阅读”。也就是说,未来急需这样一本俄罗斯文学课教材,既要精简内容以符合课时要求,要对俄罗斯文学史进行宏观的脉络梳理,又能明确一些重要的文学概念,对某个文学现象加以阐明,还要精选一些俄汉对照的经典作品片段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审美的双重需求。
2、俄罗斯文学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首先在授课语言的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名学生希望用俄语讲授课程,也就是说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大多数学生接受以汉语来进行这门课程,这与大多数本科院校实行用俄语讲授形成了明显区别。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专科学生的俄语基础偏弱,无法完全领略全俄文主导的课程内容造成的;其次在回答“如何改进现有的文学课内容”这个问题时,91%的学生认为“文学课应与电影赏析和俄语翻译等课程联系起来”,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课,所以在这门课里可以把翻译、口语训练、写作练习等训练环节进行融合,并结合影视片段赏析进行印象强化。比如在讲解《安娜・卡列尼娜》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不同版本的电影改编。可以把小说当中的经典话语进行翻译赏析,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经典语句“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翻译时既可以领略原文风采,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还可以布置一定的写做任务,锻炼学生的俄文思维和写作能力。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可见学生已经普遍适应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搜罗和下载更多图片、声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除此之外,39%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表演作品中的经典片段”。所谓“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并把它表演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阅读的兴趣和对人物性格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17%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小组讨论的内容”,可见学生们希望用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对作品和人物主题的看法。而对作品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有22%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作家的肖像和生平背景等内容”,以全面了解作家创作的意图。17%的学生希望“按照专题而不是逐个作家进行授课”,这样能更系统地对俄罗斯作家作品进行划分梳理。
所以一堂完整的俄罗斯文学课的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任务布置,课前阅读,课堂精讲,思考和互动环节,多媒体展示和影视片段欣赏等。也就是说,课前把阅读任务布置好,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提前预习,这样课堂上只需要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做大致概括,对重点片段进行解说,然后进行课堂互动环节,即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辩论,最后用多媒体方式讲解作者生平及跟本文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欣赏改编电影片段来加深印象。
3、俄罗斯文学课教师讲课方式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调查中显示8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的吸引程度”,其中61%的学生觉得教师“应该做到知识渊博,授课幽默”,52%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师生互动”。这些结果说明,对于俄罗斯文学这种艺术欣赏课,教师除了本身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还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书面材料,死板教条地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另有3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对某些文学概念和文学类别的专题讲授”,说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应随着时间顺序盲目讲解,而应该适当突出某些文学概念、文学现象和文学类别,对一些作家和作品进行归类讲解,这样能使文学脉络更加清晰,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了解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
4、俄罗斯文学课考试模式的改革
“俄罗斯文学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对作品(原文)的把握,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俄语的魅力。”除课堂环节以外,如何在考试环节体现这一教学宗旨?调查结果显示,22%的学生希望“以传统考题方式出题”,13%的学生希望“用写论文的方式”,22%的学生希望“抽签进行口试考试”,43%的学生希望“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结束这门课程。可见,单一的考试模式并不能完全体现这门艺术欣赏课的宗旨和精神,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知识了解程度的基础上,增加口试和表演环节等实践内容的考察内容,是文学课独立于其他科目存在的独特方式。
通过调查得知,俄罗斯文学赏析这门课不能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出现。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宗旨,应该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上述所有改革方式的探究,都是为了改变高职高专院校中俄罗斯文学课程现状。希望随着时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意识到文学课的重要性,伴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使俄罗斯文学这门课程以其特有的独立性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俄语系中的长青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建刚.俄语专业俄罗斯文学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2008(3).
[2] 季明举.构建基于文本的俄罗斯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中国俄语教学,2012(1).
[3] 郑永旺,白文昌,孙超.俄罗斯文学史与俄罗斯文学选读课程改革几点设想[J].黑龙江教育,2011(1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58―01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一、意义与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的自主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教和学方式。这种整合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技术与现实方法,而且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语文综合学习素养。
二、探索与实践
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学习,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实践探索表明,课内可以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课外可以给学生做上课的准备。
1. 课内展示
(1)资料查询组共享。针对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二册为例,该册有六个人文主题:热爱自然、感悟人生、格物致知、精神追求、职业理想、创业意识。要求学生接触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与名家大师展开对话,学习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课前预习,查询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等,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部分,然后汇总交流,这样既能减少精力投入,又能形成学习竞争氛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现场表达与交流。苏教版教材有“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表达与交流”要求学生从口头与书面两个方面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根据专业指向、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安排活动内容,创设活动情境,设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不同体验。以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文采若云月”为例,该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可以做如下教学安排。一是课前准备。根据各自的兴趣、个人的特长自主组成合作小组。确定本组研究的专题(可以按照类别分成:成语专题、名句专题与典故专题;也可以按照主题分成:惜时专题、励志专题、成长专题、职业专题等)。制定实践学习的计划(参见教材P148页“方案”)收集与小组确定的主题一致的资料、图片(含音像资料)、音乐等。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小组内分工制作卡片、编制表格及专题报告。撰写赏析文字,并制作PPT。二是课堂展示。资料、卡片、图表、小报交流共享与评价。(可借助投影仪)赏析性文字和PPT交流共享与评价。三是课后拓展。建立班级群,将撰写的20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或小论文,及其制成的PPT放入群共享内。
2. 课外协作
(1)互帮互助QQ群。班级建立班QQ群,各学习小组也有必要建立组QQ群,实现组员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目标。因为小组人员较少,能力相互搭配,有组织有纪律,有利于形成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意识。节假日学生在家缺少相应的纪律约束,也缺乏教师的现场指导,更缺少学校教室的集体学习意识,此时,可利用组QQ群互相提醒,完成学习任务,监督学习过程,探讨学习难题,检验学习效果。
(2)综合实践网页展。再以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文综”――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与学。一是任务准备。建立一个班级的共同博客,各同学注册ID登录,用来发帖和跟帖。观看电影《推手》并围绕这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的影片,收集相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认识。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二是成果展示。把小组探讨或辩论的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在班级博客上。关注班级博客的更新,阅读其他小组的文章,跟帖提出本组的评论。同时,关注其他小组的评论,在组内交流探讨,形成更加完善的观点。
学生通过网络论坛或博客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并通过观点的表达与交流,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难题与挑战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自主学习,还有部分同学遇到问题时,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学校硬件设备有待完善
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技术平台,目前,只有计算机课程是在机房学习,学生利用学校网络查询资料也只能偶尔为之。语文课程到机房上,实现一人一机,自主操作,赋予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希望这是未来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
当然,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教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能动性,让学生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与作家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才能使学生于个性化的解读中悟得文章的真义。
2、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形成教学个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既是其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研究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策略,可以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而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
3、有助于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从而为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鲜火力。语文教育,是最具个性的教育。阅读教学要走出低迷中徘徊的困境,必须实现“人”的回归,彻底打倒“霸权主义”,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将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当前学生的 学习方式的现状,寻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和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确定好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最佳切入点。
2、行动研究法。认真撰写论文、课例反思。在研究中及时地进行总结,撰写课例反思及研究论文。
3、个案研究法。采取以课研课的方法进行课堂实地研究,通过对课例的分析、反思开展研究。
三、研究的方向: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改革。结合学校多年来形成的――课前探究(教师提供学案、学生主动研究);课中升华(教师精讲点拨、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延伸的“三步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对语文课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旨在引发学生的个性阅读与体验,从而获得独特的个性接受。
2、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应该让教师包办代替。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做读书笔记。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具体做法:
①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学期开展“买一读百”活动,人均2―3册,每天保证30分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
②每个学生建立读书档案――全体语文教师设计的《个性化阅读积累档案》,每月展评一次。
③开设了“大阅读”课。并且制订了“大阅读”课计划,统一给学生配备了摘抄本。
④利用学校、年级文学社,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引领学生积极阅读、高效阅读。
⑤国学经典诵读。课前10分钟学生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和古代诗词,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
3、个性化作文的教学:当我们准备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听到的往往是一声声的叹息,即使是九年级的学生,也只是应付而已。我们理解学生没有生活,同时,又埋怨学生不能细致入微地体会生活。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我们理解了学生个性化表达是在需要自主、真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此,我们教师有以下的做法:
(1)学生佳作展示。与其用名人名家的作品感染学生,倒不如拿学生的作品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所以,我们经常把每周作文中的学生佳作展示给出来,让学生欣赏自己同学的作文,学习身边的榜样。同时,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并编辑成册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2)及时反馈学生习作。对于那些佳作连出的或写作进步较快的学生,交上随笔后他会常常跑来问:“老师,我的作文您看了吗?”这样的学生的作品,往往是他们用心写出来的佳作。他们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
(3)给学生作品写鼓励性的评语,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的评语,哪怕是三言两语。
(4)安排赏析课。平时,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优美的随笔当堂朗读,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学生对这样的课是十分喜欢的,他们会经常催着老师安排这样的课。
(5)学校、年级、班级建立文学社团,定期召开文学社员会,把那些文学功底深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运用推荐佳作、精妙赏析、专题论述、社会调查、办文学刊物等多种形式,使大家在文学方面共同提高。
(6)发挥校刊和班级、年级文化橱窗的阵地作用,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练笔,各文学社动态进行战士,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4、全体学生有效――都有收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对优生的教育,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指导。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四、丰硕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