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在线论文

土木在线论文

时间:2023-05-05 17:0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在线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在线论文

第1篇

一、教师写作培训的目的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大学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语言写作培训机构,用于开展相关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对提高大学生、高校教师的写作、交流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我国,专门的科技论文写作培训项目开展的还较少,高校的发展对此提出了更为迫切、更高的要求。同时大多数大学具备了开展写作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需要高校领导能更加重视,并从经费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从而推动大学语言写作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本文作者:薛亚东黄宏伟工作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2篇

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写作指导注意事项

省电大于2009年对电大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新的教育实施方案,我市电大也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作出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现将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写作要求的变化

<一>本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实践报告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法学专业:内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为百分制。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内容包括教学实习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又包括实习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的方案、教案和实习报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体要求见“实施方案”,教学实习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实习报告的打印参考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制。毕业论文不再要开题报告,成绩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写成调查报告,另外,论文选题不能选学科教学,要紧扣教育管理内容。

4.小学教育: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6.英语教育专业:内容为教学实践设计。整个教学实践设计研究项目必须经过简短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撰写4000字以上的鉴定报告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实施方案阶段、数据分析讨论、研究报告撰写过程。 要求:①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③要有原始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研究报告一律打印,格式统一。详见省电大的《教学实施方案》。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7.工商管理:内容为模拟实验和7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附500字的模拟实验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论文的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8.会计学:内容为模拟实验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详见省电大《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9.经济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0.金融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书写规范、文字流畅、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论文要求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数学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对于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学校对其教学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有获奖证书者附上复印件,加盖印章)②提交两学时的中学教学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个人从教经历和体会(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级。

13.土木工程本科: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

课程设计要求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筑监理5门课程中任选一门,时间为3周,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生产实习时间3周,要求写出实习日记,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实习2周以上,要求写出毕业实习报告,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设计不少于8周,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二>专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和实践报告均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汉语言: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2.法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育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4.行政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6.工商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7.会计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8.金融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9.护理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实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学原理、内科护理、重症监护、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护理等六项,成绩为百分制,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内容包括模拟训练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模拟训练要求有活动资料和照片,并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要求5000-7000字,具体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三项。前两项内容成绩均为百分制,第三项内容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建筑施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实训、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测量实习和毕业实践四部分。建筑实训2周,主要根据5次习题作业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实习进度等情况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测量实习不少于2周,成绩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级评定;毕业实践活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技术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

以上专业的社会实践,除护理学和计算机为百分制外,调查报告等成绩均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论文成绩除护理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计算机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二、打印装订要求

本专科打印要求见相关部分。具体打印装订参见《滨州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手册》相关部分,同时结合省电大新修订的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方案,因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电大毕业集中实践环材料除个别专业外,一般不再要电子版,档案袋里面,本科一般装5样材料,专科一般装4样材料,材料装入档案袋后,要在档案袋上注明内容。今后所有打印材料的封面一律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字样改为“开放教育”字样。要求学员认真参阅《滨州广播电视大学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

第3篇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In the Sakai system,the challenges of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re analyzed,and the problems onChange of though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ule in the 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Sakai;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s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网络教学平台在资源共享,师生交流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优势。网络教学平台从20世纪90年展以来,历经多次变革,从最普通的学习资源库,进展到学习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到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直至今天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支撑环境[1]。Sakai起源于2004年美国4所知名大学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2]。Sakai功能强大,从该校使用起来,近千名教师及超过2万的学生使用了该教学平台[3]。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是一场显著的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但在高校中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在sakai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尽相同。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为更大程度上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调整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的互联网+方式,是传统课程应该面对的主要问题。该论文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讨论了在Saikai系统下,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利用Sakai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 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有着其合理和必要的一面。其对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非常看重,重视分析和抽象。其教学模式为传递-接受式,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兴趣―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应用―检查评价。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化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适合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4]。

2 Sakai系统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面临的挑战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程内容逻辑性不强。需要学生计算的东西较少,主要是对材料基本组成,性质,应用特点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材料涵盖范围较广,规范变化更新快,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滞后。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一般是理论课时讲授为主,结合少学时的实践课程。这种方式适合于大班集中教学,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同,没有特色。学生记忆各种材料性质,各种操作方法和规范,内容枯燥和乏味。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资源上传、讨论区、聊天室、作业上传、批阅、点名册等多种功能,正好可以填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3 土木工程课程转变的方式和方法

3.1 转变思想

除学校具备完善的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外,乐意并积极使用新型网络教学平台的首要任务是让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教学和学习方法。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是依赖习惯来选择教学方式和上课。教学观念和本身素质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起了很大影响。对教师来讲,改变一种教学方式,涉及到资料的搜集,知识的更新,备课方式,作业批阅方式的转变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不少教师来讲,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教学方式,不需要费大气力就能完成工作,重新学习一种系统无疑是增大了工作量。有研究表明,越是一些训练有素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越是迟缓。在电子网络资源普及的今天,教学中引进网络教学是必然趋势。与其逃避、抗拒,不如面对,坦然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师掌握新的教学理念,跟上时展的步伐,更有利于教师对于现代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电子产品,但不可否认有部分学生,对电子产品产生了误解,认为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容易上瘾,浪费了大量时间,对眼睛不好,只想看书本,看教材就可以看懂的知识,不想打开电脑,去看那些看似和教材,考试无关的知识;有些学生在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习惯了填鸭式学习,只想死记硬背,不愿意创新创造,没有主动性。究其原因,是因为从小学到中学,长期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少了创造性思维的压力,学生学习主要依赖老师,形成了依赖性思维心理。因此,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认识到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网络辅助学习,对学习只会有利,而不是危害。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有限,只是原理和材料的基本知识,工程中出现很多材料相关的工程事故,如何处理及应对,是仅仅看课本解决不了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课本的内容是涉及不到的。学生应转变分数至上的思想,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对自己提出创新的要求,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被动的去使用网络系统。

3.2 Saike系统中模块使用

Saike系统的使用,其内部有完善的帮助系统,能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比如:站点如何复制?但课程不同,使用何种模块,是不尽相同的。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如何使用其中的模块等辅助教学呢?Sakai系统中的主要模块分为4类,分别是课程设计、站点管理、分析评价、协作学习和交流相关的内容[2]。这几大块内容中,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性质特点,主要常用功能为通知、教学大纲、资源、作业、讨论区、聊天室、站点统计。

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很有指导意义。通知,可以让学生方便快捷的了解资源变化,实验安排等。

资源功能模块中可以上传上课的课件,视频等。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而言,除了这些基本的资源外,最新的规范,亦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很多教材都存在规范滞后的问题,上传这些规范,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紧跟时展,而不是故步自封的学习旧的规范。

讨论区内容的设置,针对该材料课程,设置讨论题目,督促学生学习。网络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去学习和关注哪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因此,设置如建筑保温工程中最新使用的新型材料是哪种?了解其特性。以此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关注新的材料动态。其次,材料课程的不同版本教材非常多,不仅各出版社有出版,图书馆还有各种英文资料、英文原版教材等,引导学生参阅不同教材,提出自己不同意见。另外,对于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都可以作为讨论区的设置内容。课堂理论学时有限,这些讨论区,无疑对学生参与学习起到了很好地补充作用。

在网络教学中,作业设置也应该有所改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是该门课程的计算内容较少,大部分是分析机理等文字的作业。在传统作业中,学生至少要抄写在作业本上,有一个看书,做作业的过程。但如果在网络系统中直接布置在作业区,很容易让学生在网络上找到大幅的文字资源,复制粘贴,起不到作业的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既能利用网络,而又不大面积的复制和粘贴呢?只有布置在网络中不出现的问题才可以。因此,布置比如混凝土设计的作业时,可以分开小组,每小组做不同的强度值。材料的基本性质中,材料密度,表观密度等各种参数的计算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数据,从而避免学生抄袭的问题发生。对教师来讲,Sakai系统中的作业成绩,可以直接在成绩报告中显示,而不必像传统作业那样,改完后照着花名册,一个个的把成绩记录下来。在Sakai系统中布置作业,可以减轻教师统计作业成绩的时间。另外,在Sakai系统中布置作业,和传统纸质作业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可以使只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作业,可以显示在教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下,这样即可以随时抽查教师布置及批改作业情况,教师除上课以外的作业批改行为不再是一种隐蔽的,而是可以得到认可的劳动。

对于在线考试功能,土木工程材料安排似乎并不是很合适。因为课时不多,讲授时间短,课程从开始到结束,一般为2个月的时间。在安排在线考试等,还需要统一的时间安排,不方便组织。

单元章节测验,这项功能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不过建站初期需要教师做大量工作,设置题目类型,输入等,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设,或者多名教师结合,分工合作的建设。

第4篇

作者:郭红梅 李美东 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而受课时、教学经费的限制实习时间往往较短,学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无法全面了解整个桥梁工程的设计或施工过程,这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知识难以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4.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所以在以往的考核中,大多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这显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工程能力强、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改进成绩评定方法,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学生成绩评定系统,把工程能力培养、评价与学生成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多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桥梁工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培养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素质教育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1.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课程内容由于本课程只有48学时,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取舍,精简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桥型的基本构造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对于大跨度桥梁着重讲构造原理和施工方法。如在讲解悬索桥时,引用具体的工程案例(如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重点讲解悬索桥的构造特点和常用的施工方法,对于悬索桥的设计计算只做一般性的了解,这样使教学过程难点减少,也符合我院该门课程学时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不断充实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革新,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当今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成果,定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紧跟国内外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此外,教学内容还应与教师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教师应把科研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见解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豪感。2.加强工程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图片、工程图纸、工程案例和工程录像等内容,突出课程的工程特性。[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工程案例或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予以详细讲解,再适当穿插一些桥梁施工过程的照片或播放施工过程的视频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桥梁构造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弥补了缺少实践环节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3.倡导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由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2,3,6]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机械、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当需要的跨径大于40~50m时,还能否应用混凝土简支梁,会出现什么问题;面对桥梁大跨度的需求,有哪些解决途径。这样可启发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4.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有效延伸课堂教学除课堂学习外,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了桥梁在线网络课堂,并建立了课程网站。将基本教学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模拟试题等挂在课程网页上,学生可以随时阅读和下载复习。同时将各类桥梁的图片、施工动画及视频资料等在校园网上,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反映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时,还开辟课程答疑、讨论专区,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完成习题的练习和答疑,并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网上留言、学生提问、学生自答、教师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

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只重分数而轻能力的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考核方式,在强调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力争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桥梁工程”课程成绩评定时主要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考核,见图1。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理论考试等。课后作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课后的手算作业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传统的桥梁设计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个层次为综合应用题,需要学生运用相应的桥梁计算软件(如桥梁博士、Midas等),用电算的手段来完成,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也让教学更贴近行业发展与工程实践,缩短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对于理论考试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型的考题,增加综合性、灵活性大的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考核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及科技活动等。课程论文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一些探讨性较强的小论文,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锻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读书报告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每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2~3本桥梁工程相关书籍的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科技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指依托我校的学生科技周活动,开展桥梁设计大赛、专题讲座、桥梁摄影等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其中桥梁设计大赛涉及结构的选型、计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做模型,学生既掌握了桥梁结构的构造特点,又加深了对桥梁结构计算理论的理解。因此,设计大赛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学生进行实践的一次机会。在科技活动中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一些学者、专家、教授,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根据我们构建的“桥梁工程”成绩评定系统,改变以往单一的试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及科技活动情况等方面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其中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20%,作业完成情况占30%,读书报告占20%,课程论文占20%,科技活动占10%。课程的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理论考试成绩(占60%)组成。

结语

“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精练了教学内容,形成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上以工程案例为主线,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加强了工程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格局;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桥梁工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上,学生一致认为:教学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且引入工程案例进行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成绩评定办法的改革,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中解脱出来,同时也避免了考试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风气也有所好转。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着强化素质教育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5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06-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行各业大兴土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要保证项目建设安全,需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才能进入设计、施工、建设阶段。纵观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事故,以地基基础事故为主。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隐蔽工程,费用约占总造价的20%~25%,一旦出现事故不易觉察,修补处理较为困难,所需费用较高。实践证明,地基基础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工程地质问题相关,是涉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问题。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也有人进入相关领域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可见,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知识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意义重大。

工程地质学课程的特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条件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为大型项目工程建设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合理建议,对于场地存在的地质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措施,为地基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同时,还要研究评价由于工程兴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问题。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地质资料、查明和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能够看懂地质资料,必须清楚建设范围内的地质条件,了解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及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设计和施工,才能有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为后续的土力学、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以后所从事的工程建设工作提供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特点表现为:(1)教学内容多,涉及多个学科。仅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工程地质学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矿物与岩石、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地貌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岩体工程稳定性问题,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级分类,工程地质勘察等。该课程涉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动力工程地质学、区域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等相关内容。(2)概念多,实践性强。工程地质学涉及许多名词概念及专业术语,许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直接理解往往有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的途径加以解决,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3)学时不多。一般土木工程专业只有30~40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大,要上好这门课具有挑战性。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现状

重视不够 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学生还没有感觉到它的重要性,以为不是主要专业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不大,导致学生不具备工程地质方面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内容比较枯燥 初次接触本课程的学生感觉比较陌生,由于工程地质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概念多,与工程实际联系较少,学生会感觉乏味,学习兴趣降低。

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缺乏 工程地质学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实训教学。室内实验涉及土工方面的实验及各类矿物、岩石标本实验室、地质构造模型室等,大部分高校都有。一般地质类的工科高校都有野外固定的地质实习基地,而对于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来说,野外实习基地相对比较匮乏。由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使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地质学方面的感性知识往往是很困难的。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交流的工具之一。传统的授课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成为关键。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结合专业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整编教材 首先,应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和专业需要,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前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工程地质的有关知识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读懂地质资料,能够利用地质资料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教学内容不仅应包括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要在知识覆盖面、深度、广度上下工夫,不断完善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工程地质学方面的专业素质,构建优良的教学体系结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优选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由于工程地质学教材很多,且各有特点,从中选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理想教材至关重要。一本好的工程地质学教材,不仅要涵盖工程地质领域的基础知识,还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将整个工程地质领域众多基本理论和方法浓缩成系统性和专业性兼顾的知识体系。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工程地质学教材不多,因此,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优化教学的方法是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工精练、补充提高,及时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加入工程地质勘察新技术、新规范,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做到理论知识恰如其分地与具体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不出课堂就能够把主要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无缝对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增加信息量。比如,在讲“矿物与岩石”这一章节时,若仅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很难讲清楚,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想象出各种矿物与岩石的特征,而利用多媒体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的真实图片放在大屏幕上讲解后,再进行室内实习,学生很容易就能识别出常见矿物与岩石标本。同理,把地质图的阅读、地质灾害的形成、预防与处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常见工程事故及处理措施、工程地质现场勘察技术等内容采用图片、声音、动画、文字、录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应构建课程教学网站,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课件、录像、实纲、作业练习、在线测试、交流、答疑等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随时查阅,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开放式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弥补课堂教学课时少的缺点。

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单纯理论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听课时间稍长,学生就容易疲惫,导致精神不集中。只有理论与案例教学结合,才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运用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其捷径是采用工程实例分析,即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工程实例资料,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教学具有参与性、启发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如对于常见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地震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发展以及结果和危害等,再通过如“5.12汶川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会对授课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在短时间内铭记于心。

创建完善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习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亲自接触各种真实的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并利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考察、辨析它们,进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可根据实纲要求,安排校内实验与野外实习。校内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室矿物与岩石标本观察和地质图的阅读等,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识别能力,训练学生地质图的读图能力。实验内容为:观察标本、鉴别区分常见的造岩矿物与常见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通过阅读地质图,要求学生讲述图上所表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其产状、接触关系等。每次实验前根据实纲要求,教师制定实习任务,让学生做预习,设计实验方案。实习时以教师现场指导、教学示范、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进行。比如,对矿物、岩石的鉴定及描述等方面,通过实物介绍、实习操作示范等,使学生在短时间掌握要领,顺利完成实习任务。野外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野外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进行各种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地质绘图、工程地质勘察,地质资料的现场记录整理等。教师在野外现场对实习内容要点反复讲解,示范操作要领、步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勤思考、勤动手、勤问、勤记录,即勤于动手考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产生这种地质现象的内外因素、勤于对某些问题进行较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野外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对自然地质现象的观察识别、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原始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编录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懂得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土木工程与地质的密切关系,熟悉土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此外,走出校门进行野外地质实习,还可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和意志力。

改变现有成绩考核办法 工程地质成绩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成绩。理论教学成绩考核应多方面考核评定学生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理论知识的考核应结合工程地质学课本,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占平时成绩的15%(主要考查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及论文等占平时成绩的25%。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记忆,考完后很快忘记的弊端,提高学习效果。在实习成绩考核中,实习纪律占20%(考察学生实习是否缺席、迟到、早退等),集中实习占60%(其中原始记录及实习表现占20%,实习报告占40%),同学之间相互考评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对实习全过程进行考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服务于教学,针对专业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考核办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地质方面,专业素质,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工程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家齐,陈新民.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白明洲,王勐,刘莹,巩慧.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2).

[3]刘起霞,邹剑峰.工程地质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J].中国地质教育,2006,(2).

第6篇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而受课时、教学经费的限制实习时间往往较短,学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无法全面了解整个桥梁工程的设计或施工过程,这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知识难以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4.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所以在以往的考核中,大多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这显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工程能力强、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改进成绩评定方法,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学生成绩评定系统,把工程能力培养、评价与学生成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多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桥梁工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培养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素质教育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1.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课程内容由于本课程只有48学时,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取舍,精简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桥型的基本构造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对于大跨度桥梁着重讲构造原理和施工方法。如在讲解悬索桥时,引用具体的工程案例(如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重点讲解悬索桥的构造特点和常用的施工方法,对于悬索桥的设计计算只做一般性的了解,这样使教学过程难点减少,也符合我院该门课程学时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不断充实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建设技术不断革新,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当今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成果,定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紧跟国内外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此外,教学内容还应与教师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教师应把科研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见解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豪感。2.加强工程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图片、工程图纸、工程案例和工程录像等内容,突出课程的工程特性。[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工程案例或一些国内外着名的桥梁予以详细讲解,再适当穿插一些桥梁施工过程的照片或播放施工过程的视频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桥梁构造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弥补了缺少实践环节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3.倡导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由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2,3,6]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机械、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当需要的跨径大于40~50m时,还能否应用混凝土简支梁,会出现什么问题;面对桥梁大跨度的需求,有哪些解决途径。这样可启发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4.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有效延伸课堂教学除课堂学习外,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了桥梁在线网络课堂,并建立了课程网站。将基本教学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及模拟试题等挂在课程网页上,学生可以随时阅读和下载复习。同时将各类桥梁的图片、施工动画及视频资料等在校园网上,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反映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时,还开辟课程答疑、讨论专区,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完成习题的练习和答疑,并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网上留言、学生提问、学生自答、教师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

    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只重分数而轻能力的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考核方式,在强调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力争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桥梁工程”课程成绩评定时主要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考核,见图1。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及理论考试等。课后作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课后的手算作业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传统的桥梁设计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个层次为综合应用题,需要学生运用相应的桥梁计算软件(如桥梁博士、Midas等),用电算的手段来完成,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也让教学更贴近行业发展与工程实践,缩短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对于理论考试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型的考题,增加综合性、灵活性大的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考核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及科技活动等。课程论文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一些探讨性较强的小论文,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锻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读书报告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每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2~3本桥梁工程相关书籍的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科技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指依托我校的学生科技周活动,开展桥梁设计大赛、专题讲座、桥梁摄影等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其中桥梁设计大赛涉及结构的选型、计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做模型,学生既掌握了桥梁结构的构造特点,又加深了对桥梁结构计算理论的理解。因此,设计大赛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学生进行实践的一次机会。在科技活动中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一些学者、专家、教授,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根据我们构建的“桥梁工程”成绩评定系统,改变以往单一的试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及科技活动情况等方面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其中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20%,作业完成情况占30%,读书报告占20%,课程论文占20%,科技活动占10%。课程的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理论考试成绩(占60%)组成。

    结语

    “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精练了教学内容,形成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上以工程案例为主线,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加强了工程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格局;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桥梁工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上,学生一致认为:教学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且引入工程案例进行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成绩评定办法的改革,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中解脱出来,同时也避免了考试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风气也有所好转。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着强化素质教育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7篇

加快出版体制改革 把高校科技期刊事业做大做强

——“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考察报告

一、行程概况

此次考察行程安排非常紧凑、前后衔接合理。出访前考察团做了充分准备,起草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报告(PPT),收集了外方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有关科研数据等。考察团访问对象也高度重视,各机构每次会议都事先精心安排了议程,确定了报告人和报告题目,拟出了双方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报告交流、现场演示、深入讨论等,考察团对英国、法国、德国主要科技期刊出版机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了广泛联系,对国际化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主要收获

(一)传播学术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

牛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47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比所有美国和英国大学出版社合起来还大。年收入近10亿美元,在51个国家有办事机构,在世界各地有6 000名雇员(主要在英国之外)。年出版新书近7 000种。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国际英语教育(ELT)和学校出版项目非常大、很成功,按收入算这两个项目占到出版社全球出版份额的50%以上。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学术领域出版的品类有(包括印刷版和数字形式):期刊、研究专著、研究生教材、医学、法律(学术和专业)、辞典、参考书、高校教材,另外在这一领域还开展有关贸易活动。

牛津大学出版社现出版270种(现已超过300——博主注)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其中三分之二是学术和专业协会所拥有的。期刊涉及专业范围很广,基本上是科技医学和人文社科各占一半。牛津大学出版社始终把学术作为办刊的根本和生命线。在访问期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几位负责人一再强调出版社是学校的一部分,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书刊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使命。在发展中国家,超过1 600个机构可以免费访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期刊。

伦敦的工程与技术学会(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ET)业务范围包括制定标准和条例、举办研讨会和讲座、出版书刊、编写政策报告、提供数据库服务等等。IET现出版22种期刊,所有期刊都有汤森路透的影响因子,都自动收入Inspec数据库。IET负责人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从科研立项到组织研究到取得成果到再到立项的完整的循环。科技出版在这个循环中不可或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和卢嘉锡先生“科技期刊既是科学研究的龙头、又是龙尾(指发表成果、传播学术——笔者注)”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所以,IET十分重视学术期刊出版,在维护好已有期刊学术声誉同时,还不断创办新刊,不断创新期刊出版模式,比如从自己或其他机构组织的会议中挑选论文出版专刊,以单刊名义主办学术会议等等。

(二)专业化是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

IET是一个专业学会,他们的期刊如《IET纳米技术》(IET Nanobiotechnology)、《IET计算机和数字技术》(IET Computers & Digital Techniques)、《IET信息安全》(IET Information Security),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期刊。他们的期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2012年将创办《IET生物统计学》(IET Biometrics)、《IET网络》(IET Networks),也都是细分到各专业领域的。

自然出版集团从1996年开始实施出版自然系列刊计划,专业方向十分明确,比如《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等等。

(三)稿源、编委、审稿的国际化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四)技术创新是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国际主流科技期刊都实现了从印刷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此次考察的第一站——英国Maney出版社是皇家材料学会期刊的出版单位,办公地点也在学会。Maney负责人向考察团介绍了期刊在线投审稿系统的应用、期刊生产控制系统。第一站的报告使考察团全体成员对英国期刊的现代化编辑出版流程有了一个初步而又深刻的印象。

爱思唯尔也有功能强大的在线解决方案,包括SciVerse ScienceDirect、SCOPUS、Reaxys、MD Consult和Nursing Consult等,提高了科学和医学界专业人员的研究效率;SciVal 套装和 MEDai’s Pinpoint Review,帮助学术与政府研究机构更有效地评估、制定和执行其研究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国际大出版集团的服务已经不再限于出版物本身,其触角已延伸到研究领域的各个环节。

斯普林格在和考察团交流的过程中着重指出,“学术期刊的内容必须是在线的,必须是(在线)可找到的”。斯普林格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已建设“斯普林格在线期刊档案库”“斯普林格开放选择/开放获取出版”“电子图书”。当今世界,作者投稿是在线的,同行评议是在线的,是在线的,机构订阅、读者阅读和反馈、期刊评价等等所有都必须是在线的。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在线平台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不可或缺的。科技期刊提高影响力,一靠内容,二靠传播,两手都要硬,技术是保障。

(五)科技期刊也要努力开展市场经营

牛津大学出版社目前与中国6本刊合作,现在都不挣钱,但他们看重的中国是市场、是未来。在交流过程中,牛津大学出版社表现出与教育部、与中国大学出版社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强烈愿望。

第2种是学会出版模式——以IET为代表。此次考察的皇家学会、IET都是典型的学会出版模式。OECD是政府间组织,其出版服务的功能和目的与学会有些相似。IET期刊的出版经营也是要有收益的,虽然它也不以赢利为目的。IET根据特定用户的需要,把其期刊分成6个包征订——电力与控制、通讯、电子、车辆技术、计算机图形与视频、计算机与安全。IET的的期刊全球发行,通过IET在线图书馆和IEEE Xplore在线。IET十分希望在中国扩大影响,比如利用其期刊品牌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在中国高校组织出版讲座等。他们还希望吸引中国高端作者投稿、合作出版学会期刊、出版中国会议论文集以及在英、美、欧洲发行推广中国期刊、通过中国出版社授权或翻译出版IET期刊和图书。当然,这些活动都是IET的经营内容。

第3种是商业出版模式——包括麦克米兰及NPG、爱思唯尔、Maney、斯普林格。这些机构出版期刊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但他们强调学术第一、质量至上。他们普遍认为,没有好的内容,学术期刊是卖不出去的。

虽然我们把这次考察的期刊出版者分成了3种模式,但有些共同点还是十分明显的:办刊宗旨都以学术质量为先;采取商业运作模式;都十分注重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他们都时刻在研发新的编辑出版新技术,不断提高数字出版水平、丰富在线产品、强化网络功能,以方便读者利用、扩大发行量。

(六)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期刊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在此次考察中,我们还有一个印象十分深刻:科技期刊要搞好经营,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为基础。

爱思唯尔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基于与全球科技和医学界的合作,公司每年出版近 2 000种期刊,包括《柳叶刀》、《细胞》等世界著名期刊。它有7 000多雇员,分布在24个国家。与爱思唯尔期刊合作的编辑有7 000多人,编委有7万多人,审稿人有30多万人。

考察期间,考察团还出席了由查尔斯沃思集团在伦敦召集的部分知名期刊编辑的座谈会。查尔斯沃思集团、Maney出版社、英国放射学会、剑桥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家公司、欧洲呼吸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出版部(ICE Publishing)、《骨及关节外科杂志》、《柳叶刀》、Portland 出版公司以及皇家学会等期刊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查尔斯沃思集团的出版服务总监Caitlin Meadows女士主持。颜帅作了题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科技期刊发展》的报告。此次会议参会人多、层次高,充分反映了英国各方对教育部此次访问的重视,渴望了解有关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新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结合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号召“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爱思唯尔、自然出版集团、斯普林格等所有此次考察对象期刊出版的经验,只有形成一定规模、品牌,学术期刊整体实力才能提升,才具竞争力。目前高校期刊最大的问题是分散弱小、定位不合理,现在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给高校期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考察团认为必须尽快抓住并利用。考察团建议教育部会商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初启动高校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并将……大学出版社等若干影响力和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出版社作为期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单位。

……

(二)推动与国际知名出版社的战略合作。

此次考察对英、法、德科技期刊出版经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考察团认为,与我国高校出版社和期刊出版情况比较接近、有可比性、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是牛津等大学出版社。我们建议由教育部再次组织代表团(成员以……大学出版社为主,加上和国际出版商有合作经验的个别编辑)深入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出版流程、管理方式等,提出与牛津大学出版社长期合作的战略框架。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改革试点单位与境外知名国际出版机构合作创办新刊,并与已开展合作的国际出版商保持并加深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快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三)启动“高影响力科技期刊培育项目”。

2010年,根据当时部领导的指示,科技委组织开展了“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战略研究”,完成了《加快培育一流科技期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报告,并呈报……同志和……同志。根据……同志“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批示和部领导的指示,科技司起草了《高影响力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培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出30种SCI收录的中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此次考察也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期刊经营、运作、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人才培养、品牌经营、国际化和集团化关键步骤之一。

(四)成立教育部科技委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

此次考察接触的期刊出版单位多、会见的有关负责人多、涉及的话题多,今后有很多后续工作要跟进。比如所考察的境外出版单位都表达了强烈的开展合作的意愿,并主动与……大学出版社等国内出版单位商谈;近期自然出版集团、工程与技术学会(IET)已到京进一步商谈合作事宜;明年爱思唯尔、斯普林格、查尔斯沃思集团等都要回访;OECD出版社急切地想与教育部、高校出版社及期刊建立稳定的联系。此外,国家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期刊的管理和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很多课题需要继续研究。为此,考察团建议在教育部科技委下新设立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研究高校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跟踪国际期刊出版的变革和创新并开展国际合作,为教育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教育部科技委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可以设在……,具体办公条件由……协助解决。

(五)加强我国科普期刊。

在此次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自然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等都非常重视青年及少儿读物的出版,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出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出现过“科学的春天”,科普读物也蓬勃发展,影响了一两代人。现在,我国科普期刊数量萎缩、影响渐小,部分科普期刊转型为商业杂志,科学性大打折扣。作为国家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有义务、有能力承担科普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具体设想是:教育部对科普期刊的出版提出规划,实行专项支持;由……大学出版社等试点单位创办一批科普期刊或遴选已有的若干高校期刊改办为科普期刊;与境外知名科普期刊合作出版中文版。

第8篇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热点 信息可视化

1引言

被Web of Science(下文简称“WoS”)中的SSCI数据库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即INFORMATIONSCIENCE&LIBRARY SCIENCE(下文简称“LIS”)类期刊共计85种(截止2016年4月7日)。刊载在这些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反映了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LIS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际上高水平研究者的其他科研信息。以往由于载文量巨大,加之受分析技术工具的限制,研究者多是运用人工逐篇抽样阅读的方法,对国际顶级期刊的部分文献进行研究,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无法完整、客观地对某个时间段内的全部文章进行分析。专家的主观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往往缺乏公允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笔者将WoS中的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的《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下文简称《总览》)中重合的2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014年影响因子的高低作适当增减,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WoS中2014-2015年刊载的3287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近2年国际高水平的LIS期刊的研究热点及其覆盖的科学领域、科研机构,论文的国家或地区合作情况、核心作者与核心被引作者群、核心被引期刊概况。希望本文具有如下特点:全样本数据的完整性、研究对象的时效性、分析工具的客观性以及知识图谱的直观性等,为我国研究者了解和掌握国际LIS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对象、方法、研究者、研究机构、核心期刊等情况提供完整、及时、客观、直观的数据分析,减少研究者获取本领域科研情报的盲目性,提高研究效率。

2研究方法

2.1引文分析法

1955年,加菲尔德(E.Garfield)在《科学》上发文提出了一种科学文献书目系统,可剔除对虚假、过时或完整性较差的数据的任意引用,使学者们可了解到对早期论文存在的批评。引文分析法至此正式产生。引文分析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据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本文使用引文分析法,主要原因是该方法能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某些文献为什么能持续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核心?第二,这些核心文献中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哪些趋势?第三,某领域或学科的文献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呈现出何种关系或态势?引文分析有三种基本类型:①对引文数量进行研究,主要用于评价期刊和论文等。②对引文间的网状关系或链状关系进行研究。科学论文间存在着一种引用关系网,如A被B引,B被C引,C又被A引等,研究这种关系主要用于揭示学科的发展与联系,并展望未来前景等。③对引文反映出的主题相关性进行研究,主要用于揭示科学的结构和进行文献检索等。引文分析法的上述三种类型,分别回答和解释了上述三个问题。

2.2词频分析法与共现分析法

本文所指的“词”,即Citespace软件中的“Term”。美国著名情报学专家萨隆(G・Salon)认为,Term表示主题词、名词、标引词、情报项、文献著录项、标引与检索的信息单元等。词频分析是将文献中的多个因子联系起来的引证分析方法,它能科学地评价文献、文献作者的学术水平,揭示学科的热点、前沿以及发展趋势。共现分析法则是将文献中的各种共现信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共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挖掘隐含的或潜在的有用知识,并揭示研究对象所代表的学科或主题的结构与变化。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共现分析在构建概念空间和实现语义检索、改进知识组织中文本的分类效果、分析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关联、挖掘知识价值等方面彰显出独特的提炼和概括功能。通过软件进行词频分析与共现分析,能较好地抽取出所分析文献样本的热点、前沿趋势以及科学结构等关键情报。

2.3科学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

信息可视化涉及计算机生成交互式信息图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首先要处理抽象的、非空间的数据。把非空间的数据转换成直观的、有意义的图像对该领域极其重要,这个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设计者可以赋予图像新的意义。本文运用科学图谱与信息可视化的理论,通过Citespace软件,将需分析的文献进行图像转化和处理,赋予客观、科学的意义。

2.4 LLR算法与PageRank算法

本研究采用LLR算法对聚类进行命名。LLR即对数似然比算法,全称Log-Likelihood Ratio。其基本原理是:假设对于类别Ci,词Wi的频度(oc),集中度(β)和分散度(丫)等指标组成向量Vji,选取聚类命名就是根据Vij来判断Wi是否可以作为类别Ci的特征词。LLR算法如下:

式中,LLR为词Wi对于类别Ci的对数似然比,p(Ci\Vij)和p(Cj\Vij)分别为在类别Cj和Cj中的密度函数。

PageRank网页排名,又称网页级别、Google左侧排名或佩奇排名,是一种根据网页之间相互的超链接计算的技术,作为网页排名的要素之一,以Google公司创办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之姓来命名的。该算法的发明者对网络超链接结构和文献引文机制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把引文分析思想借鉴到网络文档重要性的计算中来,利用网络自身的超链接结构给所有的网页确定一个重要性的等级数,当从网页A链接到网页B时,就认为“网页A投了网页B一票”,增加了网页B的重要性。最后根据网页的得票数评定其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实现排序算法的优化,而这个重要性的量化指标就是PageRank值。文章运用Citespace中的Page-Rank算法,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PageRank排名,为数据分析提供另一个维度的视角。

3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

3.1数据来源

笔者通过WoS中的期刊引文分析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社会科学版)查询2014年(2015年尚未公布)的"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类别中被收录的所有期刊,共计85种(详见表1,以影响因子的值作降序排列)。由于这85种期刊并未完全聚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因此,本研究结合北京大学的《总览》进行聚焦。《总览》的编撰历时2年多,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国家图书馆等相关单位的33位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研究,16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定性评审,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期刊共计61种。经对比,WoS与《总览》重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共计29种,并根据检索结果以及影响因子适当增减。随之,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检索库,以“出版物来源一下表27种期刊名称”和“时间跨度一2014年-2015年”,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语言类型选择“English”,共命中3287条文献记录,通过数据导出和处理,将文献记录以Citespace能识别的WoS输出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中。

3.2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文使用Citespace 4.0.R4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图。此外,使用WoS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结合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交叉配合使用。Citespace软件有多个不同版本,开发者截至笔者投稿之日,仍然在优化该软件,故该软件对某些项目的统计结果可能出现与WoS的统计有微小差异,可视为科学研究中的误差,但不影响主要数据分析。该工具已经不仅仅提供引文空间的挖掘,而且还提供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功能,如作者、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等。

4结果分析

4.1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可看作某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多个研究主题,笔者认为共词分析可反映目标领域的热点概况。通过Citespace对Term与Node的提取,可对3287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Co-words)聚类挖掘分析,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该图反映了国际LIS领域近两年的热点问题,聚类号表示某词经LLR算法聚类后所在的主题。Mo-durility(M)即网络模块化评价指标,值越大,表示网络得到聚类越好,Q的取值区间为[0,1],当Q>0.3时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S)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当其值>0.5时表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越接近1,同质性越高。通过LLR算法,M=0.8835,S=0.5014,得出的图谱合理、客观,研究热点聚类名称如图1、表2所示。

图1中黑色字体表示不同文献共同的关键词,“#数字”表示运用LLR算法对共同关键词提取后命名的聚类词,每个色块表示由各类不同的文献组成的具有相近研究主题的聚类。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得到15个研究主题,聚类间有交叉覆盖的现象,表示这些聚类之间存在研究主题上的交叉,其关系较为紧密,与其他聚类不交叉的色块表示该类主题具备较为独立的研究性质。以“#0,#1……”等形式对聚类进行编号(Cluster ID),聚类号越小,表示该聚类的经典文献数量(Size)越多,Silhouette值表示经典文献之间的紧密程度,Mean(Year)项表示平均年份,可反映聚类中文献的时效性,Top Terms即以LLR算法命名的聚类名称。经过自动聚类并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聚类情况见表2。

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名称,可客观反映2014-2015年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可将上述聚类归纳为四个方面。

(1)传统LIS领域。

布莱达(Mas-Bleda)等基于欧洲的在线出版物,使用爬虫技术对1525名高被引科学家进行研究,这是第一个对链模式高被引研究者机构网站的研究,用以确定哪些网络资源被科学家们。斯图德(Sotudeh)等使用科学计量方法与比较的方法,就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生产力、影响等方面与男性科学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虽然女性科学家人数较少,但同样有较好的科研成果和影响。拉弗蒂(Raf-ferty)等通过对八位用户的调查访谈,对基于故事图像的索引输入法进行了探讨。戈卢布(Gol-ub)等对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作为建立知识组织系统(KOS)增强社会标签,提高主题索引和检索信息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控词汇表索引和检索的重要性是@而易见的。苛勒(Koler)等以发表在2007年的14个国际期刊中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土木工程领域开放获取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不是引用的充分条件,但增加了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引用次数。阿尔瓦雷斯(A1-varez)等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虹膜识别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概述。郭(Kuo)等使用共被引方法模型对核心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运用多元统计技术来构建知识结构的表征。吴(Wu)等通过对台湾大学32名被试者进行调研,研究了研究生如何看待和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索步尔(A1-Shboul)等运用角色法、系统设计法等,以约旦王国的一个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环境抽样为例,研究了集成现有的信息需求行为的模型。布龙斯坦(Bronstein)等运用分布式的信息检索自我认知量表(IRSPS)对205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者报告了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2)医学信息领域。

戈尔泰普(Gultepe)等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患高乳酸盐血症的高危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支持实验室研究。斯塔尔茨(Stultz)等对剂量警报是否合适进行了评价,将警报与订单分类,比较了儿科医院内定制的和非客户化的恰当的剂量警告范围。贝格海莱(Baghele)等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中印度牙医的文献的趋势进行了评估,发现从1960年到2012年,每位印度牙医平均贡献了0.53篇文献。

(3)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

加维兰(Gavilan)等探讨了移动广告引发的心理意象的作用及其对信任和购买意愿的中介效应。特拉(Tatry)对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网络映射到可视化的强度关系进行了研究。谢(Xie)探讨了社会媒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和识别等相关问题。

(4)管理科学领域。

齐(Chi)等研究了非源代码项目的特点,并在社会科学文献评价中对德国对政治科学出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源代码项目显著提高了出版物的数量。萧(Hsiao)等运用基于意图的五个理论模型对大学生的行为意图进行调查。克拉托赫维尔(Kratochvil)等对使用在线学习进行信息素养教学进行了研究。雷德斯多夫(Leydesdorff)等测量了三螺旋协同在俄罗斯国家级、省级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水平。斯瓦尔(Swar)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混合方法和三重螺旋指标,以网络知识的视角对南亚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从上述领域的研究主题来看,研究热点呈现的特点是集中在传统的LIS领域,研究主题不断深化、扩展,使用的研究方法规范、科学。近2年的国际LIS研究主题中,网络计量、索引、文献计量、信息需求、信息检索是持续的研究热点。

4.2研究前沿分析

笔者认为研究前沿分析主要以共被引(CitedReference)的文献网络关系加以体现。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人普赖斯(Price)提出“研究前沿”的概念,即科学引文网络中高被引且时效性强的文献集合。他认为研究前沿能动态地反应某研究领域的本质。加尔菲尔德(Garfield)将研究的前沿定义为一组核心的高被引论文和引用论文,认为研究前沿的名称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或短语中提取。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是一组及时、动态且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是引证和共引痕迹。本文中,Citespace的具体操作设置是:“Term Source”部分同上文,“Node Type”部分选取“Cited Reference”选项。运行数据后,得到研究前沿聚类图,见图2。

从图2可见,将共被引文献聚类后得到16个研究主题。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排除相关度较小的聚类后,以“#0,#1……”等形式对聚类进行编号,聚类号越小,其聚类的文献数量越多。共被引文献的聚类情况如表4所示。

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名称可客观反映2014-2015年国际图书馆情报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将上述聚类归纳为三个方面。

(1)传统LIS领域。

米克斯(Meeks)等对交集电子健康记录(EHR)进行研究,检查以往开发的概念模型的适用性,以实现全面了解其对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的影响。安珂尔(Ancker)等对电子健康记录的影响(EHRs)结果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洛伦岑(Lorentzen)等运用网络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了计量学和网络挖掘两个领域潜在的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韦加(Veiga)等通过对金融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系统(ES)的成功因素。萨沃莱宁(Savolainen)等基于激励因素评价理论,研究了情绪和情感激励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五方面的影响。牛(Niu)等基于有效的科学引文角度,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数据库中1992―2011年地球科学的相关科研情报。谭(Tan)等对1995年到201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中的蛋白质学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评估全球相关科学成果产出,发现研究人员集中在生化研究方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2)管理科W领域。

韦加(Veiga)等通过对金融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系统(ES)的成功因素。常(Chang)等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来确认天文研究机构具有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关系,研究发现最强的关系体现在相关机构的跨洲科研合作。萧(Hsiao)等运用基于意图的五个理论模型对大学生的行为意图进行调查。

(3)计算机科学领域。

提图埃尔(Turel)等对管理团队提供的集中在信息技术资源的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综合了资源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观点与公司治理理论,检查董事会层面的IT治理的关键前因和后果(ITG)。庞(Pang)等基于资源观,尝试建立一种有效的测量技术,提出一种评估这些资源的协同效应对公司的能力影响的方法,并使用组织理论发现IT驱动的公司的战略角色资源。陈(Chen)等研究了信息技术(IT)的业务价值,该研究通过调查填补了IT的业务价值的中介作用这一空白,研究了该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的对象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其研究方法则属于管理科学领域。

从上述领域的研究主题来看,研究的前沿呈现的特点是运用传统LIS方法研究跨学科领域的对象(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交集电子健康记录、金融等)。LIS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生物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今后LIS领域的研究重点。

4.3科学领域结构

科学领域结构可反应LIS领域所涉及的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交叉关系。可从合作者的聚类、文献的聚类等方面进行探索,但最直观的方式,是直接分析由WoS导出的数据中的分类号(Category),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和表6可知,从发文量来看(图中年轮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LIS领域近两年覆盖的主要科学领域依次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医学信息、政府与法律、法律、商业与经济、管理领域。从PageRank维度来看,政府与法律的中性度最高,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商业与经济次之,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法律、管理紧随其后。这表明,在图书情报领域的高水平成果中,受网络关注最高的是政府与法律领域。本研究样本文献构成的研究分布网络显示,上述研究领域互相交叉,这表明当前的学科研究趋势正朝着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主,以其他相关领域为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演化。

5结论

本文依据Citespace的引文分析及可视化功能,在识别和探讨LIS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问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对2014-2015年SSCI数据库中27种核心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刊载的3287篇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关键词与主题的LLR聚类分析,发现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医疗信息等领域的图书馆传统服务和计量、信息需求与检索、索引、信息检索、组织工程、名称匹配算法、网络2.0、非源项、技术接受模型、三螺旋理论等主题是近两年国际LIS领域的持续研究热点。

第9篇

(一)基于期望的视角

1.聚焦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训练和测评方面,传统的美国工程教育主要偏重工程科学与数学分析,轻视工程实践训练;作为“回归工程”运动产物的EEC项目必将超越传统,聚焦于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联盟开发了许多基于学生团队的工程设计项目,把它们作为第一年整体课程和个别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是联盟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在本科课程和将来的职业中,能够将知识熟练应用于新环境。每个联盟都在第一学年中设计了许多课程整合试点项目,并在这些试点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将联合学习团体、学生团队和主动与合作学习运用到课程整合中[3]。

2.鼓励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群体参与工程教育。EEC项目的另一个期望就是使美国的非传统群体,像白人女性、非洲裔、西班牙裔及原住民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联盟的高校主动提高工程教育的起点,向K-12教育系统渗透工程教育,普及工程文化,使中小学生理解工程专业,并为其今后在大学正式接受工程教育奠定基础[4]。针对白人女性和少数民族“成功励志”(successefforts)项目:伙伴指导项目(peermentoringpro-grams);暑期联结计划(summerbridgeprograms),为学生从高中平稳过渡到大学提供支持;学业成就项目(aca-demicsuccessprograms),用于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对学业成就起关键作用的社交能力。

(二)基于方法学的视角

1.工程设计教育。工程教育联盟提出,将设计贯穿于工程教育全过程,沟通各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有效地养成工程师的认知和做事方式[5]。ECSEL联盟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与试验,通过校际协作和联合攻关,将设计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比如,纽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系开发实施了一种以设计为基础的新生专业教学计划,旨在提供贯穿于本科教育过程的、以设计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教育经验。MIT四个工科系在ECSEL的资助下,分别开发出新的课程计划或若干门相关课程,包含工程设计的课程达10门之多。在1997年的ECSEL研讨会上,MIT教授L.L.Buc-ciarelli对ECSEL联盟的工程设计教育模式作了系统总结:第一,将工程设计的各要素融合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二,围绕工程设计任务构建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学生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来学习工程设计;第三,从一年级开始接触、理解设计,使学生较早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要素、过程和步骤,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为进一步培养设计能力打下基础[6]。

2.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在EEC项目开始时,联盟高校就认识到发展学生联系多学科概念能力的重要性。大量的第一年课程整合试点项目得到了执行,并发展了积极的、经验性学习环境和学生团队。比较著名的课程整合项目有:Gateway联盟的E4计划(EnhancedEducation-alExperienceforEngineers),Foundation联盟的IFYCSEM计划(IntegratedFirst-YearCurriculuminScience,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和FYIEC计划(First-YearIn-tegratedEngineeringCurricula)。例如,IFYCSEM计划是由Foundation联盟资助的Rose-Hulman理工学院开发的一系列旨在推动跨学科建设的课程改革成果:课程由跨学科的教师小组联合开发,成功地整合了微积分、机械学、工程静力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图学与工程设计等不同学科;创造了师生互动的持续改进学习模式,师生互动通过常年运作的一个教师小组和学生小组共同工作;通过合作学习、团队训练、大二学生指导等措施形成了支撑学习的氛围;帮助教师和学生跨学科整合和应用知识;通过接触计算机工作站与软件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7]。

3.工科教师发展。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计划者、实践者和建设者,是推动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因此,工程教育联盟尤为重视作为工程教育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的改变,促使工科教师反思并改善有关学习和教学的认识。在项目进行的中期,以SUCCEED为首的所有工程教育联盟成员都启动了针对工科教师的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FD)项目[8]。SUCCEED针对20世纪90年代教师退休大潮的到来和新教师的增加,开发了一系列新教师发展项目:新教师适应项目、新教师辅导项目、新教师教学和研究发展项目。通过新教师发展项目增加了新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设计和学习理论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改变了教师接受学科专门化培养却缺乏教学准备的现状。之后,SUCCEED进一步设计了未来教师发展项目,围绕将博士研究生培训成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新教师,使他们具有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而开展的各种活动,为他们成为新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系统改革的视角

1.推广机制。工程教育联盟采用网站、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等方式传播改革成果。第一,项目网站是非常好的信息存储库,可以提供联盟工作的相关信息;第二,定期召开工程教育研讨会,使与会者交流研究项目成果和分享最佳的实践经验,为具有相同研究兴趣的研究人员创造联系的机会,并加强对工程教育创新的宣传;第三,压缩那些整合具体教育创新成果的概述;为教师在短暂的宝贵时间里了解工程教育创新提供了机会。

2.工程教育文化。随着EEC项目的关注点从课程开发转移到推动系统改革方面,工程教育文化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整个联盟对于文化变化的特点和实现过程还没有清晰的理解。研究者认为,与那些简单警告语如“研究受奖而教学却没有受奖”,“教员需要了解更多的教育研究和方法”相比,文化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比预想的要更复杂、更微妙,改革的创新模式不足以应对文化改革带来的挑战。因此,联盟呼吁为工程教育的系统改革而开展“对话”。

二、美国工程教育联盟(EEC)项目评价

EEC项目已经使参与联盟甚至没有参与联盟的高校工程本科课程得到很大改进,同时也提高了工科学生的保持率与多样化。但是,鉴于成本问题和缺乏对改革成果的数据支持,NSF在21世纪初停止了对所有工程教育联盟的资助。一些工程教育专家对EEC项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美国工程教育改革借鉴。

(一)对未来工科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致力于投身工程教育的年轻人在工程教育联盟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是他们在工作时的两倍;一半以上的见习教师奖(ApprenticeFacultyGrant,AFG)获得者都曾经在联盟高校接受过教育与培训,并且大约63.2%都被联盟高校所雇用;1/3的NSFCAREERGrant受资助者目前受聘于联盟高校,占所有工程教育计划的15%[9]。

(二)促进了工程设计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

半数以上的教师在他们所教的课程中,逐渐地“少量”或“显著增加”工程设计(56%)和团队合作(52%的关注)。EEC项目对于工程教育变革具有重要而独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实验方法、项目管理和使用现代工程教学技术等方面,课程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10]。

(三)为推动工程教育作为一门严谨性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EEC项目早期的关注点是大学新生的课程以及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和其他主动性学习活动进行跨学科整合。目前,学生和课程的改革仍占主导地位,但逐渐增加了对教学评估、教师发展和研究上的投入,且通过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发现,2005年开始掀起对EEC项目及其论文的回顾性研究[11]。

三、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结构和水平却难以适应当前形势,改革势在必行,而美国EEC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行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一)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的协同创新

工程教育联盟以开发合作项目为依托,要求联盟成员高校改变传统为追逐各自局部利益的博弈行为,淡化高校组织机构之间的界线,进行充分沟通和广泛的信息传递,达成共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的协同创新。就我国目前工程教育改革来说,高校普遍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既缺乏改革的信心与热情,也缺乏改革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我国高校通过工程教育改革项目结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不仅是竞争实力的增强,而且使人才质量得到最大提升。

(二)注重反馈和有效的宣传,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传播与分享

每个联盟都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参与项目的所有人,调查结果表明:联盟高校开发了许多课程,发展了新的教学方法论,采用了适合本科教学的新技术,制订了教师发展计划以及课程评估计划等。EEC项目的各项成果在非联盟高校进行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实施,研究者也将自己的感受和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工程教育研究的学术会议上交流探讨。另外,联盟通过网站、博客、在线交流等作为宣传手段,借以扩大改革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来说,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改革效果的评估以及师生、企业的反馈,另一方面,高校间要建立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引领全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三)以工程设计教育为主线,探讨走向整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97-03

电子资源是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馆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资源中,馆舍、网络和硬件是框架,电子资源则是内容和灵魂,是纸质图书资源的延伸、扩展和提升。据调查,甘肃省有五所独立学院,其中有两所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建设了自己的图书馆网页,但各学院都没有独立的图书馆大楼,馆舍比较紧张、分散,借阅形式为开架阅览、闭架借阅,没有独立的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主要指电子图书)几乎是空白,个别学院主要是利用母体院校的资源,本身不拥有电子资源。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的步伐。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势在必行。

一、独立学院采购电子资源的必要性

(一)电子资源本身独有优势

传统图书馆以纸质载体为主,其优势主要在于阅读方便,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便于学术研究的开展,且具有权威性。但其不足也很明显,如检索不便,占用空间较大,易丢失损坏,这一切都给管理者和读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与纸质图书相比,电子资源传播速度快、运用范围广,检索、利用方便,储存量大,携带方便。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中,可以通过书名、作者、目次、文献及关键词等进行全方位检索。其中全文检索可以实现对多本书和单本书进行检索,对命中的关键词可以在原文中实现反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使用不便、查阅困难的弊端,使图书馆作为高效率学习工具的意义更为突出;对于读者来讲,不需要亲自进馆,只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即可享受到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而且没有借阅量的限制,非常便捷。

(二)符合教育评估的要求

电子资源的建立,符合教育部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方针。教育部在“十五”规划期间,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规范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的指导方针。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中,电子图书数量完全等同纸质图书数量。在本科院校的评估中,图书馆电子资源更是该校进入优秀行列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节省经费

电子资源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必须保障信息的可持续性更新,必须跟得上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每年的补充量依靠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源要达到此要求,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作支撑,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投入只是传统纸质图书资源的十几分之一,并且完全不用考虑副本量。

建立图书馆电子资源,不仅可以有效管理馆内所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可以解决目前传统图书馆由于购书资金、场地等因素所造成的图书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再生性和二次利用的问题。

二、电子资源的购买模式及注意事项

(一)电子资源购买模式

从采购方的角度划分,电子资源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公开招标法、邀请招标法、直接采购法。

公开招标法是由采购方刊登招标广告,吸引众多招标人参与投标竞争。但是生产和开发电子资源投入巨大,多家开发同一种数据库的现象很少,使得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时公开招标方式所占比例较小;邀请招标法主要由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多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数据库采购;直接采购法则是向供应商直接购买,如果购买的数据库是惟一的,必须通过直接采购方法获得该资源。

(二)购买电子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视频音频文件、课件、学术论文以及各种光盘信息等。在购买时,类别、质量和版权问题需要格外重视。电子图书资源和电子期刊资源的内容质量,应该有与纸质图书同等的质量标准,不允许有扫描后丢字、漏字、错字、不清晰等问题存在。

1.学院定位

在购买电子资源时,各独立学院应根据学院定位、培养目标、自身专业特色,选取所需电子图书的类别。以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为例,本学院主要设有土木、电气、机电、化工等重点专业,学院在选购时,首先要考虑这些专业的相关文献、论文、课件等资料,以供学生参考学习。

2.版权

图书馆必须获得电子资源的有效版权。如果不能取得网络传播许可证,其数字化只能在图书馆局域网,也限制其使用范围。这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使电子资源库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如果图书馆想要使自建的数据库在校园网内传播,或是在互联网上传播,就涉及版权授权问题。

在电子资源库建设中,涉及的版权主体主要有作者、出版者和数据库开发者。对于电子图书,涉及作者和出版者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于发表的作品,如果仅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服务,只需获取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于出版和发行的光盘、磁盘等资源,还需要获得权利人的复制权和发行权。对于电子期刊,期刊社享有汇编权和版式设计权。期刊作为汇编作品,每篇文章的版权属于各自作者,只有获得作者授权,且不侵犯期刊的版式设计,期刊社就无权干涉。如果作者和期刊社签订了许可使用合同,且在有效期内,则需要作者和期刊社的双重授权。若是版权转让合同,则只需获得期刊社的授权许可。对于电子资源库中的光盘数据库,图书馆可以一次购买永久使用;而对于在线数据库,图书馆只需要获得访问权限。

图书馆在采购数据库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应了解数据库本身的合法性。图书馆在与数据库开发商签订购买合同时,要求其出具有关的版权证明,以表明数据库中的内容经过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授权,或者在合同中明确一旦数据库出现侵权问题,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均由开发商承担。另一方面,在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中,应该为读者争取最大的利益,如争取最大数量的读者同时在线登陆数据库,以及要求数据库提供浏览、保存、下载、打印等尽量多的使用方式。

图书馆在利用采购的数据库时,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和合同规定,使读者对数据库的使用合理合法,如果发现读者有侵权行为应该及时处理。

三、构建电子资源库所需的硬件、软件配置

(一)硬件配置(见表1)

(二)软件配置(见表2)

四、如何选取电子资源供应商

目前,全国的电子资源供应商越来越多,除了比较知名的供应商,如方正、超星、CNKI、维普等,还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起步较晚的电子资源供应商,致使电子图书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制作和显示规范,同一本书被制作成多种格式,用户需下载不同的阅读器才能阅读,且每一个供应商都开发有属于自己的电子资源服务平台,图书数据库很难实现统一检索。因此,各独立学院在选择购买前,应该先与供应商联系,开通远程访问试用,多了解所试用资源的特点以及售后服务,然后结合学院自身特点,认真对比、筛选所需相关类别的电子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五、建议

根据独立学院目前发展以及今后面临的评估要求,电子资源库与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必须具备的硬性条件,但就现阶段硬件设施条件,如果要采购电子资源,只能选择包库服务,即读者在限定的IP范围内,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的方式使用文献资源,根据订购的内容,并发用户数(可同时登录使用的用户数),按年支付使用费用。从图书馆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使用镜像服务模式,即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订购的文献资源安装在机构用户的本地站点上,在限定IP 地址范围内,读者可以不限次数地使用,按所购数据库产品及其并发用户数支付数据库使用费的使用模式。这样既便于维护也有益于管理。

[参考文献]

[1]林雅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2]李龙海.浅议图书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之优劣[J].中国科技博览,2009,(28).

[3]魏岩梅,陈为旭.基于教育工作合格评估的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工艺;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科技力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工艺走进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也给我们的施工项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事实再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建筑施工工艺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意义。

1建筑施工新工艺

1.1 管桩的新切割施工工艺

切桩流程如下:搭设施工操作平台测放切桩标高组合钢线切割机在桩身上安装切割机连接液压泵与切割机开始切割吊机吊放桩头。它是利用抱箍、槽钢及木板搭设施工操作平台,平台顶面距切割标高控制在1.2m 左右以便于施工操作。测量人员在切割位置沿桩周做出明显标记。液压泵放置在方驳上,组合钢线切割机及喷淋降温设备运送到平台上,方驳与平台间搭设走道板方便人员上下。切桩施工人员上平台,将切桩机械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固定在 PHC 桩桩身上,膨胀螺丝位置根据切桩标高确定。精确调整切割机的水平度,将切割钢线通过组合滑轮调整位置围绕在切割部位上,调节组合钢架前后位置,调整切割钢线松紧程度,启动液压泵,调试钢线运转情况,调节油压使之处于理想工作状态,进行切桩作业。切桩过程中吊机配合用钢丝绳牵固桩头,防止切割过程中桩头倾倒。

1.2逆作法施工技术要点

顶板及以上的土方开挖采用明挖法,由于地下管线类型众多,而且交错复杂。因此施工前应事先做好各类管线的情况核查,并做好施工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人机配合进行开挖,管线周边至少1m范围内的土体采取人工开挖,以防止破坏管线;并和管线的业主单位密切配合做好管线的保护和迁移工作。土方开挖完成后,即可进行地模施工,再进行人防地下街的顶板。待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土方回填及地下管线改造和回迁。最后进行路面工程施工、恢复路面交通。

地下结构施工地下结构施工应按照“短开挖、强支撑、各工序紧跟、快速形成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基本原则进行。“短开挖”是指每次挖土的进尺要短,以确保土方边坡和基坑的安全;“强支撑”是指在土方开挖时加设必要的临时支撑,确保顶板结构的安全;“各工序紧跟、快速形成混凝土主体结构”是指在土方开挖、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各分项工程要紧跟,尽量减少每个开挖段的施工时间,外墙、底板、立柱尽快成型,形成地下室混凝土主体结构,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同时,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监测结果和施工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建筑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必要性

2.1 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所用的全部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国内目前主要的新型建筑材料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诸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材料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材的选择在考虑技术性能的同时,必须兼顾经济型。实践表明,建材通常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因此任何一个工程想要降低造价首先得从建材的选择入手。建筑材料无论是否被使用,必将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腐蚀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性能会受到耗损。建筑行业新工艺的运用,在降低建材损耗的同时,也可以为建筑提供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建材来替代以往性能差的建材。比如目前住宅楼和商品房建设所使用的页岩烧结多孔砖技术,它替代了以往的实心砖,不单轻巧易于施工,更便于二次装修,抗风化性能好。再比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大范围使用,改变了以往先浇筑楼板,然后利用吊机进行搭建的多道工序,不仅减少了建材的损耗,而且节省了人力成本,对于建筑物本身而言,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能使建筑物自重减轻,降低建筑层高,提高了空间有效利用率,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大跨度、大负荷和灵活变化空间的商场、教学楼等大中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当中。将由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工艺运用于建材的改造和工程项目的建设上,不得不说是当前建筑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页岩烧结多孔砖技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技术和PVC塑胶地面、快易收口网、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等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实际运用,实现了节约资源、改进建材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2 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时间成本

工程进度是衡量一个工程时不得不考虑的控制因素。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预设的工程进度表,能否按期完成工程,交付投资方使用,是衡量施工方资质的重要参考因素。建筑行业新工艺的运用,对于加快工程进度至关重要。近些年桩基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与以往普遍采用的条形基础相比就有很多的优势。条形基础工程投人的人力和物力相当大,工期比较长,包括人工操作机械挖基槽、垫层、毛石砌筑在内的基础施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再者,条形基础工程挖方量极大,容易产生沉降不均的问题,为此不得进步一挖深挖宽,砂垫层或毛石砂浆的用量将增多,增加投资方的建材投入的同时,又将影响工期。而桩基础则不然,钻孔灌注桩和预制管桩因其施工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施工方所采用,它和条形基础相比基本上不存在常规意义上的挖方量,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施工速度快,工期极短。桩基础所需工期短这一优势,为那些受季节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的区域顺利开展工程建设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得不在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桩基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天寒而造成的工期延误,保证一些紧要的工程按期交付使用。类似钻孔灌注桩基和预制管桩基这样的新工艺在建筑行业为数不少,它们都对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时间成本意义重大。所以说推广运用桩基础技术,不失为一种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途径。

2.3 突破技术难关,提升工程质量

根据质监部门的相关报告,很多工程的质量问题无一不与材料有关,因此工程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材料入手,而建筑材料的更新和突破是最重要的环节。土建工程对材料的需求量过大,因此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不仅要考虑生产材料本身所消耗的资源,而且要考虑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能源消耗越少,对环境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在国外,有报道称日本清水建筑公司的科研小组经过反复的实验,发明了一种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混凝土凝固收缩后出现裂纹的新工艺。其方法主要是,预先把砂子用液氮冷却,然后再倒入搅拌机同水和水泥搅拌均匀,从而使整个混凝土的温度在拌合过程中有所下降,可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纹。这种新工艺可使液氮的使用量比以往的直喷法节省20%-40%,并能使温度降低5℃,从而有效地防止混凝土件的开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为适应建筑行业发展要求,我国专家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制造出了生产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的设备,采用冷轧后在线稳定化热处理新工艺。该工艺克服了以往旧式轧机生产钢筋过程中的很多弊端,生产出的冷轧带肋钢筋延伸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近些年,建筑行业技术工艺上的突破层出不穷。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使得常规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资源和人类的生活得以衔接;而自保温隔热混凝土砌块技术,通过把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填充在砌块的空心部分,使得砼空心砌块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再比如电热膜地热供暖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家庭生活节水技术等等。建筑行业上技术和工艺的突破,无疑带来了建材市场的繁荣,对于提高建筑质量至关重要。

2.4 淘汰“三高两低”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建筑行业发展良莠不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企业依然存在,这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而近年来,我国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以期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工艺的运用,势必将带动建筑行业一系列的革新,并将淘汰一批没有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以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来换得经济利益的小企业,实现国内建筑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大集团,促进建筑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将大大加快国内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提升工程质量,而且能够实现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技术、工艺上的创新是建筑行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关键,也在提高工程的质量,淘汰三高两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登成,何劲,魏连富.论桩基础的优越性[J].黑河科技,2001(6).

第12篇

选择未来四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可不能草率行事。如果你还是单纯按照学校排名或是凭一时冲动去选择学校,那未免太鲁莽了。更何况,学校排名的标准不尽相同,我不建议大家采取这种“一刀切”的选择方式。

拿到offer后,大家要试着全面了解学校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选择学校时,大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校所在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就业机会等。比如,你是喜欢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候还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的季风气候?你是喜欢热闹的都市还是静谧的郊区?学校是否有你喜欢的专业?能否满足你的职业规划需求?能否为你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家要考虑到,那就是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文化。从公立综合性大学到私立综合性大学再到专注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各个类型的学校自有其优势和劣势,每一所大学的资源和校园文化也不尽相同。公立综合性大学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都比较多,但却过于繁杂。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学习规划,很可能会觉得无从选起或是陷入盲从的境地。相比之下,文理学院则比较“贴心”,往往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师生间的互动也更为密切。不过,文理学院的规模都比较小,所以学校里的学生社团活动往往没有那么丰富。

总之,选择学校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了解、“知己知彼”的过程,大家要尽量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选定学校之后,大家就可以好好规划一下,看看出行之前都需要做点啥。当然,收拾行李、签证、体检都是少不了的,但除了这些繁杂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外,还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大家做呢?

第一,学习或精进一门自己热爱并可用于展示的才艺。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多姿多彩的,而美国本科之前的基础教育往往也是以兴趣为导向。所以,当你走进美国大学的校园,你会发现身边的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一技之长。而此时,如果你还是一个只会死读书、听老师话的乖学生,那你一定会在融入新环境时觉得无所适从。在各个社团和俱乐部“招新”时,你可能会因为没有特长而被拒之门外;在校际球赛或期末考试之后的庆祝派对上,你可能会因为没有可展示的才艺而觉得手足无措。所以,无论文艺、体育还是烹饪,只要是你喜欢的,一直想学又没有时间学的,都可以放到出行前的这段“最佳档期”里学习。

第二,提前预习专业知识,通过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如网易公开课、Coursera)和大量阅读来培养自学能力。去美国留学不是去吃喝玩乐。在美国高校读书,大家的学业压力还是相当大的。更何况,用非母语的语言来学习专业知识,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为了尽快适应美国高校的学习生活,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赴美之前这几个月的时间,不断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同时加强专业学习,加深自己对所学专业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如果你的专业是工程学,而你以前只是对工程学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在这几个月里,你至少要搞清楚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都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区别,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有了这几个月的充分准备,你一定会在开学时觉得心里更有底,学习起来也更游刃有余。

第三,寻求各种途径加入学校的新生群,通过广交朋友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踏入大学校门绝非了解学校的唯一途径。拿到offer之后,大家可以利用Facebook、LinkedIn、WeChat (微信海外版)等社交网络来结识新的朋友,主动寻找那些真正了解学校并能提供中肯建议的人,他们往往会在入校、选课等方面提出关键性的建议。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迅速组建一个同届的新生群,在群里提前认识未来的同学,并寻找同行人,结伴办理入学手续,一起踏上留学的旅程。

做好一切赴美留学的准备之后,你就可以满怀期待地出发了。在大洋彼岸,有很多新鲜事物等着你去发现,更有很多资源在等着你去利用。

抵达学校后,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用最快的速度熟悉校园和周边的环境。如果你到校较早,学校还没有开展Orientation (专门针对新生组织的“新生报到会”),那么你可以先以一名游客的身份来预约学校对外开放的Campus Tour (校园参观)。校园参观的导游通常都是本校在读的学生,所以这也是一个认识师兄、师姐的好机会。他们会带你把校园里比较重要的地方都逛一遍,同时向你介绍相关的历史、故事及传说。你也可以借此机会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搬出来晒一晒,同时告知自己的新生身份。得知你是即将入学的新生,他们一定会非常热情地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导。

探索校园及周边环境时,有几个地方是需要大家着重了解的。一是学校的图书馆。一所大学里面通常会有多个图书馆,尽早了解各个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借书政策、开放时间及自习环境等,将为你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省去很多麻烦。再有一个是学校内部及周边的购物场所,比如中午临时吃加餐的地方、学校的特色食堂、买日用品的小超市以及周末采购的大超市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你才能尽快置办好生活所需的物品,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此外,大家还要多了解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比如,国际学生办公室会帮助留学生办理各种手续并提供留学生活方面的咨询;学校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心会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特色活动;学校图书馆会提供查找图书、论文开题指导及写作指导等服务;校内健身房有时会有价格低到不可思议的折扣;各个学院会不定期邀请各行各业的名人、专家来校讲座;而就业处也常会举办一些招聘会或是招聘信息……凡此种种,都需要大家多多关注。

除了学校提供的信息和资源,还有很多跟未来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是需要大家开动脑筋去主动获取的。你可以找室友、朋友或老师进行了解,也可以参加国际学生联谊平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等活动团体以获取各种信息。大家要好好利用这些机会,多去参加一些新生活动,结交几个好友,在中秋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相约聚会,平时抽空结伴去旅行……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留学生活将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另外,在课余时间,大家还要多跟自己的学业导师联系,与导师交流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听听导师在选课及学业规划方面的建议,这样可以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