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17:0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针灸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科研;素质
我院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实验教学内容同中医理论缺乏联系。一方面,许多实验存在有严重的缺陷,可重复性差,缺少中医特色,说理不强,急需淘汰;另一方面,对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面向21世纪,要求学生只有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提高临床、科研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将中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我们就现行实验针灸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素质。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1 对《实验针灸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将教学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针刺的调节作用,包括针灸作用的特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针刺对各系统的作用;针刺的作用机理,包括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经穴脏腑相关,穴位的结构和功能;针灸应用技术。这种知识构建比较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宏观、具体的现象、作用特点到微观抽象的机理探讨。在讲授内容上,努力做到充分调研,搜集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力求既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又能充分汲取学术前沿的成果,反映针灸学科最新的发展。
由于时间限制,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针灸对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一部分课程列为自学为主的内容,同时结合课堂讨论。具体办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课下自学,结合查资料,并将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用多媒体手段,自己上台讲课,然后就某个问题,全班同学和老师一同进行讨论,并对讲课效果进行讲评。先后有40余人上台讲课,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形式,充分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集体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使老师在互动中有所顿悟,体会到来自学生的活力。
2 增加科研方法学知识的传授
课堂讲授科研方法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数据整理、结论分析、论文撰写等。并针对针灸专业科研的特点,开设了诸如盲法与针灸、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等知识的专题讲座。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以学校图书馆现有的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互联网为平台,开设了文献检索实践课。通过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中文文献的查阅方法,对网络医学文献资源的查阅途径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献查阅能力。
转贴于
围绕专题,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撰写小综述,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科研实践奠定了基础。
3 开展自设计实验
我们在2000年、2001年、2002针灸推拿本科学生中,开展了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参与到科研的全过程中,全部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自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分组,每组4~6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根据兴趣自选一题。(2)在教师指导下,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体实验的操作、收集数据及其整理、结论分析、撰写和打印论文等科研全过程都由实验者自己动手独立完成。(3)模仿正式科研的程序,进行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要求不得照本宣科,要求使用幻灯片,有条件的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参与指导并给予评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控制。应尽可能选择短期实验为宜,具体实验不宜超过6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相关科研方法论的介绍、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全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不超过10周。(2)具体实验应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的病种建立实验模型,预期结果有明显差异;实验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不宜过分复杂,充分考虑可行性。(3)重视协调反馈,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在关键环节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4)杜绝一味照本宣科、低级重复或是脱离实际,应注意启发学生,做到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目前我们在几届学生中,已开展了多项自设计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科研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普遍提高,论文撰写规范,优秀毕业论文数量增加。同时教学满意率也有所提高,2003年评教分数90.3分,到2004年评教分数已升到93分。
4 编写教学辅导书《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
关键词 针灸治疗 便秘 随机对照实验 临床研究文献 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6. 8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在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食品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养生指南的开发与应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我国社会上患有便秘的人群越来越多。便秘本身就不是什么疾病,所以并不能总是进行药物治疗。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对身体便秘最好的治疗就是使用非药物治疗。便秘是可能由疾病引起的,同时便秘也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本文就是采用系统评价,对针灸治疗便秘与传统常规便秘治疗方式进行随机对照,分析出针灸治疗便秘与传统常规便秘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对患者身体的安全性。本文对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便秘的效果,为针灸治疗便秘提供更多的资料参考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献纳入的标准是选取截止到2016年6月发表的医学期刊关于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选取的临床研究文献10篇,进行随机分组,并含有对照组。要有明确的诊断证明,观察组要以针灸治疗便秘为主,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常规治疗便秘为主。
采用电子搜索与手工搜索方式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选取,对于电子搜索不到的临床研究文献,再进行手工搜索,缺失的数据要有专业的医学人员进行补充。
1.2研究方法
要对临床研究文献的内容质量进行评价,对文献是否采用随机方法、盲法、基本相似性及失访退出等标志,采用修改后用Jadad表进行评分。
要对患者便秘的疗效进行评价,评价的方面有:治愈率、腹痛、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总有效率等。
采用专业系统软件对针灸治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方式进行观察,观察与分析两组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得出的数据,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评定标准分为二项:显著效果、一般性效果。显著效果:采用针灸治疗便秘方式,患者身体康复效果与时间较快;一般性效果: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模式,在同样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康复效果与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慢。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并且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在P
2结果
通过计算机与人工搜索关于针灸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数据,文献纳入的标准是选取截止到2016年6月发表的医学期刊关于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选取的临床研究文献10篇,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便秘的总体效率要比传统常规治疗总体效果要好。
3讨论
通过对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得出了针灸治疗便秘比传统常规便秘治疗效果要更好。采用针灸治疗比传统常规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因便秘引起的症状恢复要快,且没有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但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存在的弊端就是临床研究文献中的文献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少、部分的研究的随机方式不正确、全部文献都未使用盲法与分配隐藏等,临床研究文献中的部分资料还是需要进行论证。今后对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研究设计应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才能够对临床研究文献Meta进行客观与系统的进行详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杜文菲,于璐,严兴科,王富春.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12,01(09):92-96.
[2] 杨继鹏,刘Z莹,谷红艳,等.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14:15(08):833-836.
[3] 杜文菲,王富春.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2011,01(13):92-96.
[主题词] 针灸学;信息存储和检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文献信息迅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联成一个整体的超级信息资源网,带来信息资源领域的深刻变化,对每门学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或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促进学术的发展。
目前互联网上的有关针灸医学的信息日益丰富,种类繁多。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有文字资料,也有图像视频资料;有普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价值极高的学术资源。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对针灸医学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获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是每个针灸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介绍互联网上针灸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1 使用搜索引擎
互联网上有关针灸的资源众多,要想查找针灸方面的信息,可利用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引擎一般有两种搜索方式,一是使用它的分类目录,以逐级阶梯方式进行查找,如雅虎的分类:健康与医药一传统医药一中国医药一针灸;二是键人关键词进行搜索,如要查找针灸网站,键人“针灸”或“acupuncture”,再选择查询类别为“网站”,就可查到有关针灸网站的资料。各个搜索引擎查到的资料不尽一致,可选择多个引擎交叉查询。另外各个搜索引擎会有一些特色的查询方法,可在其提供的“帮助”或“简介”中预先了解。
检索针灸资料可使用普通搜索引擎及医学搜索引擎。
1.1 普通搜索引擎
普通搜索引擎是指目前互联网上综合性的、通用的搜索引擎,用普通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针灸信息,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以下一些。
(1)百度(http://WWW.baidu.com)
百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简单而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速度快,搜索效率高,按照中文用户搜索习惯,有关键词自动提示功能,还有中文搜索自动纠错。
(2)Google(古狗,http://WWW.google.com)
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便捷的网上信息查询方法。可为用户提供快速的搜索结果,还可使用其提供的分类目录进行查询。
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一样,扩大了它们对学术信息的检索能力,把主要的学术期刊文摘、会议文献、图书著录信息等纳入搜索范围,建立专门的搜索工具,即Google Scholar,网址http://Scholar,google.com。
其他还有一些搜索引擎,如搜狐(http://WWW.sohu.com)、雅虎中国(http:/WWW.yahoo.com,cn)、新浪(http://WWW.sina.com.cn)、中国搜索(http://WWW.zhongsou.com)、网易(http://WWW,163.com)等。
分别使用上述7个搜索引擎,在2005年9月28日,以“针灸”为关键词,对网页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是;百度2 290 000条;Google 2 490 000条;搜狐540 735条;雅虎283 884条;新浪147 915条;中国搜索884 000条;网易未显示总数。Google最多,百度其次。
需要说明的是,以“针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不能代表把针灸医学的全部信息都查询到了,因还有电针、耳针等,也不代表检索到的内容一定与针灸医学有关,仅仅说明检索到的含“针灸”的网页。
1.2 医学搜索引擎
医学搜索引擎是专门搜索医学信息的,目前没有中医药或针灸方面专门的搜索引擎,现有的医学搜索引擎主要是国外的。
(1)三九健康网搜索引擎(http://search.39.net)
三九健康网是国内一个综合性健康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种专业健康服务,同时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搜索工具――39健康搜,39健康搜可进行全文和标题搜索。
(2)迈博健康资讯(http://WWW.medboo.com)
创建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医药行业的专业网络之一,也是首家中文健康网站搜索引擎。
试用以上两个中文医学搜索引擎对“针灸”进行搜索,39健康搜查询到2 000多条,迈博未显示总数,检索效率似乎不够理想。
(3)Medscape(医景:http://WWW.medscape.com)
为英文网站,是美国最大的医学网站之一,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CME),支持检索图像、声频、视频资料,可选择Medlin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还可浏览每日医学新闻。获得医景网上期刊的全文需要注册,但注册是免费的,注册后医景网定期向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最新的医学新闻。还可在网上查找医学词典和回答咨询,提供根据疾病名称、所属学科和内容性质的分类检索。
使用Medscape,在2005年9月28日,以“acu―puncture”为关键词,检索到305条记录,为国外医学杂志中的针灸文献。
(4)Medicalworldsearch(医学世界检索:http://WWW.mwsearch.com)
这是由美国ThePolytechnicResearch Institu―tel997年建立的一个医学专业搜索引擎,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主题词表,使用约54万个医学主题词,包括各种同义词进行检索,在检索时可根据词表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搜索的准确性很高。同时还提供扩展检索、精细检索功能。还可自动调整检索词,使用符合其他检索工具,如Medline等的要求进行检索,达到综合检索的目的。
登陆地址进入此网站,交费注册后成为会员才可使用。只接受信用卡方式付费,年使用费用约为30美元。
(5)Medical Matrix(医源:http://WWW.reed-matrix.org)
MedicalMatrix由美国医学信息学会主办,是全文智能检索工具,包括4600多个医学网址,是目前最重要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它是一个因特网上内容全面的临床医学资源的全方位列表,将站点根据性质、评估、内容、特色和临床内容水平分级,提供了关键词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适合临床医师使用。
(6)HONSite(健康网络基金网:http://WWW.hon.ch)
这是瑞士日内瓦的非盈利性组织“健康网络基金会"1996年建立的一个医学搜索引擎,专为医学
工作者使用。HON Site包括两个搜索引擎MedHunt与HONselect,MedHunt是一个全文搜索引擎,可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提供网络医学站点信息;HONselect包括5种类型的数据库:MESH词表、医学文献、网络站点与医学信息数据库,用英、法、德等语言,其中针灸资料也很丰富。
2 直接进入专业网站
使用医学专业网站、中医药专业网站及针灸专业网站查找需要的针灸医学信息。针灸专业网站很多,有机构院所、个人主页、出版物、书店、软件、商务等不同主题,还有很多国外网站。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这些网站,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只介绍两个主要的针灸专业网站。
(1)中华针灸信息网(http://WWW.acutimes.com)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等协办,具有信息、服务、交流、查询及针灸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国内最大的针灸门户网站。通过该网站可链接到其4个子网站: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http://wfas.acutimes.com);中国针灸学会(http://caam.acutimes.com或caam.medchina.com);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http://iam.acutimees.com);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http://cbiatc.acutimes.com)。
以上4个网站同时建设开通,集多语版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对针灸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有积极推进作用。
(2)中国针灸杂志
是《中国针灸》杂志的网站,有学术动态、最新通知、新书推荐等栏目,可查询《中国针灸》杂志最近一期的目录,还可通过“网络普及版”栏目阅读《中国针灸》网络普及版全文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3 利用文献数据库
充分利用好文献数据库,特别是全文数据库,可以及时、系统地获取、分析、利用文献信息,掌握相关领域的动态、水平,此类文献数据库是互联网上最具学术价值的信息。在网上检索,付费后方能检索全文,未付费时一般只能检索到题录或摘要,或时效性较差的全文,有的单位购买安装了镜像服务器,可以在单位的局域网内检索到全文。
(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属教育部主管,由清华大学主办。含众多的数据库和知识仓库,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journalfull-textdatabase,CJFD)。
CJFD是CNKI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国内1994年至今的国内6 100种核心与专业特色中英文期刊的全文,CJFD数据库收载量大,海量数据的高度整合,它的全文信息完全数字化,并且集题录、文摘、全文文献信息于一体,可实现一站式文献信息检索。
在CJFD的基础上,专门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知识化建设而设计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简称CH―KD,人口网址http://WWW.chkd.cnki.net)。
CHKD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我国750多种医药卫生期刊及与其有关的2 300种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等,特别为医学方面的应用而打造,适用于医院各方面工作的人员查询。
(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VIP)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自1989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期刊的建设,是国内最早从事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的公司。有众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项目,主要介绍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综合性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1989年以来各学科8000余种期刊的文献,为目前国内收录中文科技期刊齐全、文献量大、使用频率高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
(3)万方数据(省略)
万方数据由多家公司和机构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多全文和文摘的网络数据服务产品。兹介绍其“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简称万方期刊)。
万方期刊是科技核心期刊资源系统,是大规模、集成化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以电子期刊为基础,以刊物为单位,提供整刊检索为特色,全文采用HTML或PDF文件格式,可以按刊浏览,万方期刊重点收录1998年以来的核心和专业特色期刊3500种,以核心刊物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进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
(4)Medline(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免费检索;http:/WWW.oclc.org,网上付费检索)
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ARS)中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年限自1965年至今,现在收录刊物4000余种,内容广泛涉及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包括40余个关于医学方面的数据库,是目前国际医学界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之一[1],其中收录的针灸文献源自中外学术期刊。
(5)超星数字图书网(http://WWW.ssreader.com)
北京超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有数十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供阅读,收录了很多的针灸书籍,有《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等古籍,也有《经络的研究》等现代书籍,但要付费阅读。
总而言之,互联网上有关针灸医学的信息非常丰富,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了解针灸发展的形势,学习相关知识,互相交流,查询文献,极大地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但是,面对信息量十分庞大的互联网,也应当正确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分清主次,做到信息的有效利用。
4 参考文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经验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1.1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1.2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总结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1.3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2.1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作文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崑、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2.2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2.3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1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4.2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4.3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摘 要] 针灸以治疗手段命名,涵盖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及防治,其适应症广。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宣传、推广针灸临床主治的病症43种。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行关于针灸的听证会并得到肯定性意见,对于确立针灸在世界医药中地位有重要作用。针灸不能包医百病,也有禁忌症;其适应症必须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出来,要有创新、科研意识,拓展针灸适应症;要重视针灸新器械、新方法的运用。
[主题词] 针灸疗法/禁忌症CorrectKnowledgeofIndic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rapyZhangYongshu(QuanzhouMunicipalHospitalofTCM,Fujian362000)[Abstract]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anpreventandtreatdiseasesofmanysystemsando
rgans,withwideindications.Fourtythreediseasesandsymptomsinclinicalindic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werepropagatedandspreadedbyWHOinthe1970s.Definiteopinionwasmadebytheadmin
isteraffairsofstateabout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heldbyNIHofUSAin1997,whichisofanimportantroleforestablishmentof
thepla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worldmedicines.Acupunctureandmoxibustio
nalsohavecontraindications.Theindic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ustbereflectedinclinicalpracticeandneedtobeextentedt
hroughinnovationandscientificresearches,andapplicationofnewapparatusesandnewtechniquesofacupuncturean
dmoxibustion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 AcupunctureMoxibustionTherapy/contra
1 针灸适应症的不断扩大,显示这个古老的学科的生命力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个学科,不是以内、外、妇、儿的治疗范围来命名,而是以“针”、“灸”的治疗手段来命名的。远自唐朝太医院始就设置了针灸科。因此,针灸的治疗范围实际上涵盖了多系统、多器官的疾病,此即中医所说的相关脏腑、经络之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及临床见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针灸适应症广。
中医经典《内经》以论述针灸为重要内容。自此以后,浩瀚的中医书籍,记载了针灸治病资料表明针灸在内、外、妇、儿、传染病、皮肤、五官等科的防治的适应症;近代以承淡安为代表的针灸学家在继承、发扬方面有了划时代的贡献。以后,针灸事业的飞跃发展使针灸的治疗开拓更深、更广的领域,其适应症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经络研究的深入,针灸防治疾病的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实验针灸学的发展不断揭示动物和人体在针灸条件下各种生理、病理指标的良性变化,使针灸在脑和心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糖尿病、癌症、艾滋病、戒毒、抗衰老等方面有可喜的进展。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焦国瑞研究员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计,针灸至少已治疗过307种病症,且对其中100多种疗效较好;王国良在《针刺疗法集要》一书中介绍,至1994年前在世界范围内用针灸治疗的病种已达上千种,具有良好疗效者有400多种。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宣传、推广针灸临床主治的病症有:(1)上呼吸道疾病①急性鼻窦炎;②急性鼻炎;③感冒;④急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⑤急性气管炎;⑥支气管哮喘(对儿童和单纯性患者效果最佳)。
(3)眼科疾病⑦急性结膜炎;⑧中心性视网膜炎;⑨近视(儿童);⑩单纯性白内障。
(4)口腔科疾病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龈炎;急慢性咽炎。
(5)胃肠系统疾病食道、贲门痉挛;噎膈;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性菌痢;便秘;腹泻;肠麻痹。
(6)神经性肌肉―骨骼疾病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3~6个月之内者);中风后的轻度瘫痪;周围性神经疾患;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早期,如6个月以内);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凝症;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骨关节炎。
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针灸故乡中国的首都北京成立,标志着针灸在防治疾病方面的重大进步;1997年庆祝该学会成立10周年的学术大会又在北京举行,有836篇论文收录到大会论文集,临床研究方面的不仅限于常见病和痛证,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症等现代医学难治的病也有了研究。中国以外的针灸医生临床观察的病种和例数有了很大的增加。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总部于1997年11月举行了关于针灸的听证会。大会介绍了针灸疗法的历史和现状,影响针灸疗法进入美国医学的因素,针刺的疗效评价与发展前景。并在如下方面取得共识:针刺对化疗引起或手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有效;对多种痛证的疗效确切;对戒烟、药物成瘾、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炎、头痛、哮喘等也都值得应用。针灸疗法的不良副作用极为少见。也肯定了针刺可以促进中枢阿片肽的释放,也可影响血液和免疫功能。这是一个可喜开端,对于针灸在世界医药学确立自己的地位有重要的作用。
以来,福建省在哮喘、胆石症、不育症、胃肠道疾病、肌营养不良症、神经系统疾病、外阴白色病变、小儿脑性瘫痪、色盲、乙型肝炎、白癜风、急症等病种的针灸治疗方面有突出成绩。我科作为全省专科(专病)基地建设中针灸唯一项目,在肝胆系结石、泌尿系结石、带状疱疹、哮喘、小儿厌食、疖肿、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失语、痛风及颈、肩、腰、腿痛等病症的针灸治疗方面也有独特疗法和明确疗效。
2 针灸不能包医百病,也有禁忌症
不认真筛选针灸适应症,来者必针,不是科学的态度。如上所言,有好多病种,甚至是疑难杂症,可以用针灸的办法为主或辅助治疗,但还有好多病种并不是针灸的适应症,“万病一针”的说法是不对的。
即便是针灸适应症中也有难易之差和个体特异之别。以面瘫这种针灸常见病种为例,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不同。单就周围性的面瘫就有因之于感染、外伤、中毒、肿瘤、神经变性疾病的不同。同是病毒感染者,所患病毒不一;同一病毒感染,所患部位、程度、病程也不尽相同,其预后差别甚大,其适应症的筛选殊为重要。如是脑干或小脑桥桥角肿瘤引起的就非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而是禁忌症。
禁忌症是和适应症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各种疗法都同时并存着此二端,只不过是有些情况下不甚明显。通常情况下,对针灸疗法恐惧者,都不适应针灸,不应强行动员其接受。古人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一般情况下,大饥、大饱、大劳、大汗、大失血、重度虚弱者,都是针灸的禁忌症。
适应症是对每个具体操作施术者而言的。某医生擅长治疗某种病症,不等于其他医生也认为该病种是适应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针灸的适应症又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能一专多能是好的,事实上一个针灸专业工作者只能在接触到的众多病种中,筛选出为数不多的几个绝招,攻克几个难关,那才是真正的适应症。否则,不分青红皂白,来者不拒,盲目施针施灸,疗效大打折扣,就会给不相信针灸的人提供依据。
3 把握针灸适应症的若干认识
针灸适应症必须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出来。你说针灸可以治疗某些病,有怎样的疗效,应该可以拿出疗效,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必要的客观指标。针灸有适应症,每个医生能掌握其中一部分,但要真正能做出来。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针灸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你的单位,在你个人的医疗实践中要能体现出宝库的内涵。
为此,针灸专业人员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包括中医辨证能力、定穴配伍的准确、施针施灸的手段娴熟。非此,不能体现针灸的适应症。
其二,拓展针灸适应症。古人云:言不治者,未得其要。有些病种并不是针灸适应症,经过临床攻关,掌握要领,可以用针灸治疗。比如,近视、肝胆系结石的针灸治疗是近年新开展的有效病种。这在过去并不是针灸的适应症。
为此,要多找古书,搜集老中医的经验和民间的单方秘方。举一反三,悟出真谛,在实践中去总结。目前我们行之有效的灸法治疖肿、带状疱疹、腮腺炎、麦粒肿就是集经典理论关于灸法可治热证、先师留章杰灸术及民间灯芯灸经验为一体的结果。
其三,要有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新一代针灸工作者,要在继承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如上所述,实验针灸学的兴起,为针灸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客观指标,必须采用科研的思路,规范基础理论和临床观察的指标和要求,力求以科学的语言表述针灸适应症。
其四,重视针灸新器械、新方法的运用。近年来,对针灸传统方法革新的成绩是很大的。随着激光、电热、声振、超声、磁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在无创痛、掌握针灸剂量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必然对针灸适应症的扩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84-03
中风有着极高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在我国分别为219/10万,620/10万,116/10万[1],80%和41%[2],且有中风病史的患者,约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3]。脑卒中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群的功能极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针灸对中风病的治疗,从古到今,都很有研究,到目前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针刺对中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4];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5];对血清IL-6的影响[6]等。在对中风的偏瘫肢体肌群的治疗方面的研究,目前有以下几方面:①针刺手法的研究:如“醒脑开窍法”[7]的创立及研究。“醒脑开窍法”这一学术观点,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验证,成为了目前指导临床治疗中风病最为普遍和前沿的理论[8];针刺频率方面的研究[9~10];针刺时辰的选择方面的研究[11]。②穴位组方的规律研究:通过研究穴位的主治作用来探讨治疗中风的规律[12]。③阴阳经脉主治方面的研究:根据阴阳经脉的主治规律来探求治疗中风规律[13]。④针刺和康复手法的研究:这方面主要研究针灸和康复结合治疗对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情况[14~16]。⑤电针等其它综合疗法对中风的治疗研究[17~19]。
1中风针灸治疗手法现状
1.1中风体针疗法现状石学敏等[20]在中风治疗上多采用体针疗法,主要有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靳瑞教授创立的“靳三针”、“手三针”[21]主要取穴为: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主要取穴为:伏兔、足三里、太冲;此外,体针取穴多以阳明经、少阳经、督脉经、膀胱经的腧穴的应用为主[22]。
1.2中风头针疗法现状头针疗法是在头皮部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其治疗中风偏瘫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1.2.1头针发展历史在唐朝始见头部腧穴治疗中风的记载。李长君等[23]在总结中风病文献记载,发现应用头穴治疗的腧穴依次为百会、风池、风府、囟会、曲鬓、完骨、天柱。此后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了一门自成体系的新兴针刺技术:头针疗法。在19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有多种头针疗法用于临床。如焦氏头针、头穴透针等。到90年代以来,各针灸医家与现代的医学检验技术相结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了“颞三针”疗法、病灶定位围针法。周氏[24]检索1980~1996年文献,发现头部腧穴使用频率最高为百会、曲鬓、哑门、四神聪;头部刺激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标准化头穴线:顶颞前后线及顶旁1、2线。目前临床常用的头针疗法为:(1)焦氏头针[25]:以现代神经生理学为基础,对大脑皮层进行详细分区,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给予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治疗偏瘫取穴为:运动区(上点在百会穴,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其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感觉区(自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其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舞蹈震颤区(运动区向前移动1.5cm的平行线)血管舒缩区(运动区向前移动3cm的平行线)、平衡区(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cm,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cm长的直线。其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晕听区(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的水平线)语言区曲鬓(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视区(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1cm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cm长的直线)。手法:得气后以10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min,期间捻转2~3次,留针30min。(2)国际标准化方案头针[26]: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的方法来制定头针刺激区,该体系与头部的经络穴位关系尤为密切。其主要取穴区为:顶颞前斜线(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相当于焦氏运动区)、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相当于焦氏感觉区);枕下旁线(脑户穴外侧3.5cm向下引一长4cm的垂直线。相当于焦氏平衡区)。手法:得气后以100~200次/min的频率捻转2min,期间捻转2~3次,留针30min。(3)头部穴位透刺法:以传统的经络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经典腧穴为刺激部位进行透穴针刺法[27]。(4)于氏头穴[28]:于致顺教授采用透经、透穴,起到一经带多经、一穴带多穴的整合作用,提出了“针场”的存在。顶区(百会透前顶、左神聪、右神聪,再向左右各1寸向前透刺。应用于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顶前区(前顶透囟会,其两旁通天透承光、正营透目窗。应用于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手法:在相应刺激区采用从刺(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留针期间捻转1~2次,长留针(6~8h)。(5)菱形取穴区:石现等[29]研究认为:前头部菱形区(前至神庭,后至百会,左右至曲鬓)为最佳头穴刺激区。神庭透百会,百会透两侧曲鬓。手法:平刺法,针刺抵骨膜,每间隔一寸刺一针,在头部形成菱形区,快速捻转1min,留针30min,期间捻转2~3次。(6)东氏头针[30]:根据病灶侧百会透太阳穴区,发现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明显疗效,是运动诱发电位技术探寻到的刺激的最佳反应点,其与百会――太阳穴区的中点一致,从而认为该区为头穴透刺治疗偏瘫的最佳刺激区。方法:病灶侧百会透太阳穴;百会-承灵-悬里-太阳穴,贯穿顶、额、颞三区。手法:以1.5寸针灸针从上到下平均4针,行手捻针,日2次,每次留针30min。(7)颞三针[31]:是靳三针组穴中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一组穴位,是靳瑞教授四十多年临床经验的经验。方法:在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为第1针,以此为中点向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2针、3针,针尖向下透刺。配以四神聪、风府透哑门、四关穴。手法:得气后以100~200次/min的频率捻转2min,分别在进针后第10min、第20min、第30min捻转,留针30min。(8)病灶定位围针法[32]:以CT/MRI病灶定位为依据,将与病灶最近的相应头皮划一圆圈,由圆圈向圆心斜刺4~8针,针距2cm快速捻转。(9)头针手法[33]:捻转法:200次的频率,持续2~5min,留针期间,捻转2~3次。提插法:刺激较强,速度快,幅度小<3mm。调神通络法要求提插幅度大,行针同时要求患者运动患侧。提插捻转法:捻转得气后,再向周围做多向提插,并配合患肢做运动。久留针法:不做手法,以延长留针时间增加刺激量。如于氏头针。
1.3中风其它针刺疗法现状
1.3.1体针透刺[34]甲组:肩透臂、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后溪;环跳透承扶、承山透条口,昆仑透太溪、丘墟透照海。乙组:肩透会、曲池透支沟、髀关透风市、阳陵泉透阴陵泉、太冲透涌泉。
1.3.2耳针普通耳针及耳穴压籽治疗,应用耳针沿皮透刺法治疗[35]。主穴:患侧枕―颞―额、上肢瘫配肩―锁骨、肘―腕―指;下肢瘫配臀―坐骨神经、髋―膝―踝―趾,留针30min。
2中风治疗难点及针刺手法思考
根据以上的文献分析,中风治疗的针刺手法较全面,但对于其治疗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灵活应用,中风存在治疗难点,以下就治疗难点结合文献提出手法应用的思考。
2.1肩手综合征由于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占优势,肩胛骨下沉、后缩,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外展均受限且疼痛。其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以偏瘫患侧肩胛周围进行性疼痛和运动受限为首发症状伴手背及手指肿胀,继则皮肤逐渐变白,有时下肢出现同样的症状;后期肩胛周围肌肉逐渐萎缩,指关节脱钙畸形。治疗方法:(1)靳三针:偏瘫侧肩三针:肩1针-正对肩峰下凹限;肩2针-肩1针前2寸凹限处;肩3针-肩1针后2寸。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2)腕踝针。
2.2失语、吞咽困难
2.2.1古代处方头穴:浮白[天冲(率谷后0.5寸)与完骨连线的上1、3之一与中13交点处。百会、本神、地仓、大迎、颊车、鱼际、列缺、天鼎(喉结旁开三寸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通里、灵道、阴郄、间使(腕横纹上三寸)]、复溜、照海、廉泉、旁廉泉,五输穴中经穴对失语的治疗,在古方中经常使用。
2.2.2颈项针哑门、天柱、治呛(天柱下1寸),向鼻尖方向进针1寸,行捻转手法时嘱患者配合吞咽及发音锻炼。
2.2.3舌下针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下大迎、颊车。
2.2.4体针廉泉、通里、照海。
2.3肢体痉挛性瘫痪中风偏瘫患者约有80%~90%有某种程度的痉挛,国外约65%,患者出现一个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
2.3.1经筋刺法以《灵枢官针》正中生物“关刺”“恢刺”的特点,即以“以痛为输”“直刺左右‘尽筋上”,结合远道取穴,形成了“经筋刺法”。秦玉革等[36]现代研究表明:经筋的实质是神经,以周围神经的躯体神经为主,含少量的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而非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方法:在患侧肢体各关节即肩、肘、腕、掌指、髋、膝、踝等附近的肌腱两侧找压痛点,以痛为腧,直刺或斜刺进针治疗,使痉挛肌与拮抗肌受到交替刺激,达到生物力学平衡,有效缓解痉挛。
2.3.2燔针劫刺燔针又名:火针,类似于临床的温针。燔针劫刺即将经筋刺法和温针疗法相结合,对痉挛局部采用温热的局部治疗。
2.3.3督脉经芒针透刺百会透脑户,大椎透至阳、筋缩透悬枢、腰阳关透长强、肩透肩井、手三里透外关、合谷透后溪,居(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的中点处)透风市、曲泉(膝内侧横纹头上方)透阴包(股骨内上踝上4寸)、阳陵透悬钟、丘墟透照海、透临泣、太冲透中封(内踝前1寸)。捻转手法。
2.3.4靳三针颞三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蹊(阴廉穴)、阴陵泉、三阴交。得气后以100~200次/min的频率捻转2min,分别在进针后第10min、第20min、第30min捻转,留针30min。
2.3.5阴阳调衡透刺针法头穴:百会透太阳穴(2004年国家中管局鉴定并推广方案),连针4针,快速捻转200转以上,捻转2min,每8min捻转1次。上肢取穴:极泉、尺泽、曲泽内关、大陵、合谷透后溪;下肢取穴:商丘、太冲、阴陵泉、三阴交、阴谷。
2.4足内翻足少阳、足阳明经排刺。足背少阳、太阳经排刺[37]。
2.5排尿功能障碍曲骨(前正中线上,脐下5寸)、中极、水道、气海、百会、额中线、四神聪、足三里、三阴交、中膂俞(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次(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第2骶后孔中)、肾俞。
2.6中风后忧郁是中风后继发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精神障碍疾病。取穴:主穴:百会、上星、印堂、四神聪。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捻转手法。
3小结
3.1经络辨证根据经脉的是动则病,是主某所生病,判断是何经病变,根据五行的相生及相克关系,选取相应的经脉的腧穴治疗。
3.2特定穴的应用五俞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幕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
3.3针刺手法的量学应用在治疗中风等疑难疾病的过程中,针刺手法应用时,一定要考虑手法量,才能很好的发挥针刺手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1.
[2]王维治.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
[3]Gubitzg,Sande,Rcockp.Acuteischaemicstroke[J].BMJ,2000,320(7236):692~693.
[4]陈文,顾卫平.针刺足三里、悬钟对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12):851~855.
[5]张红星,张唐法.头针治疗中风及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2,2(12):831~832.
[6]赵义造,俞昌德,等.颅针合药物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IL-6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8):569~572.
[7]石学敏.中风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113.
[8]杨志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J].中国针灸,2007,(8):601~608.
[9]钱晓平,徐芳.不同频次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1):7~9.
[10]姜桂美,吴思平.不同刺激量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1~3.
[11]谢感其,赵彩娇,卢献群,等.不同时辰针刺对豚鼠血清SOD、MDA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10):757~760.
[12]段美志,李向素.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7~9.
[13]李红艳,王彪.阴阳经脉治疗中风的运动功能的评定[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18~19.
[14]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12.
[15]申芳芳,吴强.电针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对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10):711~713.
[16]黄国付,张红星.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或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8):573~575.
[17]王晓健,沈敏海.脑卒中偏瘫患者电针治疗及其运动功能评价[J].福建中医药,1997,28(4):10~11.
[18]王少军.电针脑血栓形成肢体功能障碍肌力恢复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60:368.
[19]杨华元,刘堂义,王延红,等.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9):635~638.
[20]石学敏.中风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113.
[21]沈巍,韩德雄.“靳三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51(6):524~527.
[22]彭长林,任督通调法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7):551~553.
[23]李长君.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
[24]周建伟,张凡.头皮针治疗中风207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3,13(3):3.
[25]黄巍.焦氏头针治疗脑梗塞偏瘫63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1996,12(5):2~3.
[26]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3~176.
[27]石宪.透刺传统头穴与运动区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J].针灸学报,1989,(2):11~14。.
[28]于致顺,赛序波,唐强,等.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3,12(2):52~53.
[29]石现,张志芳,李晓燕.头部“菱形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学报,1991,7(3):35~36.
[30]东贵荣.头针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黑龙江中医学院博士论文集,1991:5.
[31]迪亚拉.颞三针治疗中风急性期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8):25.
[32]李艳慧.MRI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2):73.
[3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6~177.
[34]施静.循经密集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57~58.
[35]庞俊,韩志勇.透穴刺法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0,20(2):35~38.
[36]朱欢,胡幼平.经筋疗法的临床应用回顾[J].针灸临床杂志,2001,23(2):40~43.
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刮痧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刮痧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单纯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刮痧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肩周炎;针灸;刮痧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070-0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根据其发病的诱因及特点,又称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等。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其病理主要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早期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可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严重者有可能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给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以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刮痧治疗治疗肩周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排除以下情况者:①合并肩关节外伤、骨折、脱位及颈椎疾患者;②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④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机制障碍者。按就诊顺序将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0~59岁,平均(52 4±13 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8个月,平均(38 1±14 2)月。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1~57岁,平均(50 3±10 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10个月,平均(40 2±17 4)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
1 2 1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根据起病的原因和肩部疼痛的部位进行辨证取穴,主要以手三阳经穴、阿是穴为主,取肩痛穴、肩前、肩髎、肩髃、肩贞、天宗、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养老、后溪、合谷、阿是穴等穴。方法:每次选取6~10穴,诸穴均常规针灸,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寒证、虚证加灸,重点灸阿是穴。针灸每日一次,共治疗七日。
1 2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刮痧疗法。刮痧治疗部位:取手三阳经脉所对应的皮部及督脉为主,其治疗区:①后颈部至肩上治疗区:颈项两侧肌肉至肩上两侧肌肉,即风府至肩峰、肩髃一带;②肩胛骨及其周围治疗区:天宗、肩贞一带;③上肢部治疗区: 三角肌、肩前、肩后、手三里、曲池一带。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背部及手部治疗区,常规75%酒精消毒治疗部位和刮痧板,然后用棉签蘸刮痧油涂于治疗区皮肤上,用刮板拉匀。先循后颈部至肩上治疗区,再循肩胛骨及其周围及上肢部治疗区刮。医者双手或单手持刮痧板,刮痧板与皮肤呈 45°进行从上至下,单向反复刮拭,刮痧时刮拭面循经络尽量拉长,力量保持均匀,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处经络刮10 次,以皮肤出现充血红润或有紫红色痧点、痧斑为宜。刮痧结束后嘱患者避风寒。刮痧3天一次,针灸每日一次,共治疗七日。
1 3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肩部疼痛及局部压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及局部压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局部仍有压痛,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肩部症状无改善。
1 4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总有效率(93 3%和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或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为缓慢起病,病程较长,久病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肩周炎出现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肩痹”范畴,中医认为,由于老年患者肝肾脾三脏均有不足,气血精生化乏源,从而引起卫外不固、营血内虚、筋骨失养,又因感风寒湿之邪,寒凝经脉、湿邪阻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久,瘀结寒凝于肩部筋肉,肩部疼痛可伴有肩部活动障碍。针灸治疗肩周炎,以祛风湿止痹痛、通经活络为法,能切中病机,明显改善症状。针灸处方中肩痛穴是平衡针灸学中治疗肩周炎的代表性穴位,研究表明,通过针刺肩痛穴可增加脑内亮——脑腓肽的释放,从而可缓解疼痛,并有利于组织的修复[2]。而其他选穴主要以手三阳经穴、阿是穴为主,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主润宗筋脉”,针刺后可调节局部气血,使针感直达病所,发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可改善局部血运,使筋脉得养,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止痛效果。阿是穴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诸穴合用,补者益其气血,润其筋脉,泻则行经脉气血之瘀滞,能使气血得畅,筋脉得养,肩部疼痛自去,活动有力灵活。
刮痧为中医传统疗法,刮痧疗法主要利用刮痧板直接作用于十二经脉相对应的皮肤部分,通过刮痧板的良性刺激,使局部发热充血,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气血,疏散风寒,使局部气血充盛,充分激发皮部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和调节脏腑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后颈部至肩上治疗区,肩胛骨及其周围及上肢部治疗区循经刮痧主要为手三阳经络相应皮肤部分,通过反复刮拭,可令受刮经脉皮部充血发红,使皮部肤腠理开泄,外感之邪有出而病自愈,从而达到祛风散寒、止痛的目的。现代实验表明,刮痧时刮拭部位能产生热感和微痛反应,这种良性刺激可直接影响刮拭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刮拭部位的血流灌注量和温度发生变化,促使局部皮肤的血管扩张,调节微循环,从而改善细胞组织的血液供应及其代谢,激发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3]。因此刮痧能有效改善因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疼痛及活动障碍症状。故在针灸的基础上刮痧治疗能取得较单纯针灸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115.
[2]王文远,张利芳.针刺肩痛穴治疗外伤性肩周炎38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 3 ):48-49.
翁嘉颖,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兼任国际医学交流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德国巴德歌根矫形外科康复治疗中心教授、主任医师,曾在美国、德国等针灸医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近年来,中医针灸养生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灸疗是用艾绒或其他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进行烧灼、烘烤、薰熨,或用鲜品捣敷,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疱,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灸疗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由于灸法适应证广,疗效迅速,还有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养生保健。
神奇灸疗好处多多
由于针灸这个词语,很多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艾灸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且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较好疗效。
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运输,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灸疗通过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扶阳固脱 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灸疗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如脱肛、阴挺(子宫脱垂)、久泄等病,可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常用3种灸疗方法
灸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灸法适合不同的病症,经常用到的主要有下面3种——
直接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编者注:这种治法,宜在医院进行,不可自己贸然用之,以防感染难愈);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一般虚寒性疾患,可用此法。
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即悬在腧穴之上进行施灸的方法。常见的有隔姜灸,取约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换新的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在家灸疗注意
灸疗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喜欢这种保健方法,并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家庭灸疗。但是,灸疗毕竟是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保健治疗方法,自己在家中操作要做到以下8点——
1.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专心,手眼协调,以免发生烫伤。灸疗养生,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穴位的准确性:要根据处方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同时要注意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人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3.保暖和防暑: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冬季注意保暖,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此时,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5.施灸顺序和时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施灸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并且不要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经期施灸。
6.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后多。一旦晕灸(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甚至发生晕倒),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主题词] 度量衡
Advocate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QiShulan,LiuWeihong(Institut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ChinaAcademyofTCM,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Introducethesignificanceof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writingrulesandexpressionwaysofcommonofficialmeasures,
listmixedapplicationandcommonly-seenerrorsofmedicine-relatedcommonofficialm
easuresandnon-officialmeasures,andindicatecorrectwaysofexpression.
[Keywords] WeightsandMeasures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医药学将为世界各国人民服务。因此,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表达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中医理论中还沿用着一些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名称,某些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写法在医学论文中表达混乱。由于这些量和单位表达的失误不仅影响论文的质量,降低可信度,甚至会引起误导,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医学论文中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2月27日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6月1日文化部出版局。国家计量局联合发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联合通知"。其中规定从1986年起,新出版的科技书刊(除古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属于个别科学技术领域的书刊,因特殊需要,可使用某些非法定计量单位,但必须与有关国际组织规定名称。符号相一致,与法定计量单位的原则不矛盾。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86)并于1993年进行了修订。
根据国家标准(GB3100-93),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首先应了解(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2)SI的辅助单位,(3)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这些在《现代汉语词典》《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等工具书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无庸赘述。本文仅就中医针灸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量及其单位的规范用法介绍如下,并分析其中常见的错误。
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的标准书写规则
法定计量单位的表达包括4个部分:量的名称,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例如,时间是量的名称,t是时间这个量的符号(t必须小写,斜体),秒是时间的SI单位名称,s是单位符号(s必须小写,正体)。量的符号一般均用斜体,其大写。小写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写错则含意不同。如小写t是时间,而大写T是周期。单位符号一般由SI基本单位符号和词头构成,词头表示与SI的倍数关系。在数值表达中,适当地选用词头,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国家规定数值的表达范围是0.1~1000之间,如0.00394m,应该写成3.94mm,其中前一个m是词头,表示10-3;1401Pa,应该写成1.401kPa,其中的k为词头,表示103。量的名称符号用错的现象较少,表达不规范大多表现在单位名称及其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及其符号的主要书写原则是:
(1)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不附省略点,且无复数形式,如长度单位米,用m。
(2)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用小写体,如毫米汞柱,用mmHg;若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则其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如压力,用Pa,但是升的单位符号L除外。
(3)不得使用重叠的词头,如μm的10-3倍,应该用nm,而不能用mμm;μm的10-12倍用am,而不能用μμm。
(4)词头与单位符号之间不加任何符号,也不能有空隙,如:毫米mm正确,而m・m和mm均错误。
(5)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在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千牛顿・米)正确,而N・km(牛顿・公里)是错误的。
(6)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在分子用词头,如kJ/mol正确,J/mmol错误。注意:kg为质量单位,k此时不作为词头对待,如ml/kg正确。
(7)词头m与长度单位可能混淆时,加用圆点或斜线予以区分,如:米每秒,用m/s或m・s-1均可,而不能用ms-1表示,以免误解为"每毫秒"。(8)在用斜线表示相除时,单位符号的分子和分母都与斜线处于同一行内,当分母中包含两个以上单位符号时,整个分母一般应加圆括号,如mg/(kg・d);另外,斜线不得多于一条,如mg/kg/d应该写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斜线也不能与-1同时出现在一个组合单位中。如:mg・kg-1/d,应该写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
2 与医学有关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已经弃用单位的表达形式(详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1)在血液检查中,要求一律以升(大写L)为分母,如:红细胞数4.3×106/mm3则应改为4.3×1012/L,血小板(100~300)×103/mm3,应改为(100~300)×109/L。(2)酶活性单位,国际单位用IU[1IU为1分钟转化1个微摩尔(克分子)的反应物]表示。由于过去有关酶活性的单位很多,同一种酶还因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单位表示,目前很难统一。因此,对于不明确是否是国际单位者,不必要求换算,可暂用原来的单位,只把分母变换成升(L)表示即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常含量旧制单位为26.1~56.7u/ml,应改为法定单位为26.1~56.7ku/L。另外,血压的单位目前仍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若用千帕(kPa)表示,也应注明毫米汞柱的相应单位数值。
3 中医针灸论文中常见的计量单位错误及正确的表示方法举例
(1)使用已弃用的计量单位:尺。公尺。寸(同身寸除外)。公分。斤。两。钱。cc。克分子。克当量(Eq)等。
如:a)"采用28号。2~2.5寸毫针,直刺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1.5~2寸深。"句中针的长度及针刺的深度,用的是弃用单位,均应改用cm或mm表示。而曲池下2寸,此2寸属于同身寸(属于针灸的取穴方法之一),不必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b)"中药方剂:当归4钱。党参5钱。黄芪1两。"句中钱。两为弃用单位,应改为:当归12g。党参15g。黄芪30g。[1中药钱=3g(尾不计)]
c)"用5cc注射器抽取4cc注射液。"句中cc为弃用单位,应改为ml。
d)"肾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量,男性为300~450mg/min,女性为250~350mg/min。"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基本单位是s,所以应将文中分母的min改为s,即男性为5.0~7.5mg/s,女性为4.2~5.8mg/s。
e)"血液中钙总量成人4.2~5.1mEq/L。"mEq是已弃用的计量单位,应改为2.10~2.55mmol/L。
f)"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儿童40~60vol%,成人50~70vol%",vol%为弃用单位,应改为儿童18~27mmol/L,成人22~33mmol/L。
(2)在血液检查中仍用dl。mm3。ml为分母单位。
如: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000/mm3,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8%,嗜酸性粒细胞2%。"句中计量单位全部采用的旧式表示法,按法定计量单位应改为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8,嗜酸性粒细胞0.02。
b)"血清中锌的含量50~150μg/dl,血红细胞中锌的含量1200~1300μg/dl。"按法定计量单位表示应改为血清中含锌7.7~23.0μmol/L;红细胞中含锌183.6~198.9μmol/L。
(3)字母的大小写错误
如:"抽取柴胡注射液2ML肌注","ML"应为"ml","ml"表示毫升,"ML"容易误解为M(兆106)和L(升),词头M为106,词头m为10-3,两者相差1000000000倍。
(4)将计量单位的字母符号随意拆开
如:"39例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38.5°~39℃。"文中体温的计量单位拆开了,应该写成38.5~39℃。
(5)随意省略
如:"刻诊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38.9度。"体温的法定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应该写作"38.9摄氏度"或"38.9℃",省去"摄氏"而只用"度"或写成"摄氏38.9度"均不正确。
(6)重叠使用
如"直腿抬高试验30°度",错误在于重复使用了计量单位,应该写成30°或30度。
(7)体积的表示法错误
如:a)"B超下示右侧乳腺肿块3×3×4cm大小",应改为3cm×3cm×4cm大小。
b)"B超下示左侧卵巢肿物3×4×4cm3大小",应改为3cm×4cm×4cm大小。
(8)表示角度的"°""′""″"使用错误
如:a)"胃下垂Ⅱ°",应改为胃下垂Ⅱ度。b)"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2′,凝血时间4′。"句中"′"应改为出血时间2min,凝血时间4min。
"°""′""″"为平面角的单位符号,不能表示程度。等级和时间的分。秒。
(9)百分数的表示错误
如:"针药结合治疗胆结石,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有效率提高了20~30%",应该写20%~30%。
4 结语
以上概要的介绍了与中医针灸有关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规范的表达方法。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结合,许多生物医学领域的名词术语及其单位逐渐出现在中医论文中,这就需要我们的论文作者熟悉这些新知识,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不要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一方面可避免出现上述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另一方面提高了论文的科学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为避免排版错误,在论文完成后要投稿时,一定要标出文章中各种符号的大写。小写,正体。斜体,是英文字母。还是希腊字母或者是其他语种文字。
【关键词】 针刺;癫痫;研究进展
1 概 念
癫痫,中医称之为“痫病”。常因肝阳内亢、风痰相结,引起脑气不平,经络壅闭,神明失用,故而发病。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日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癫痫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2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其它病,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其病因概括起来有痰、火、惊、气、血和先天等因素。病机的关键在于患者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
3 治疗方法
临床医家多从风、痰、淤、虚等方面,标本同治,治疗癫痫。针刺治疗癫痫的方式众多,以体针、穴位埋线、头皮针最为多见。体针具有操作方便,起效快,辩证灵活等优势,穴位埋线具有疗效持久,医从性佳等优势,而头皮针是近年来使用比较广泛的疗法,作用直接,疗效肯定。
3.1 体针 针刺治疗癫痫疗法众多,但仍以体针疗法为主。笔者选取传统的辩证取穴和近年来较为推崇的任督脉理论和气街理论,详尽阐述其操作方法和疗效依据。
3.1.1 辩证取穴 本病机理多为风痰闭窍、肝风内动、多脏腑失调。辨证针刺治疗是临床较广泛的针刺选穴方法。如孙氏[1]等取百会透前顶,风池(双侧)透风府,神门(双侧),人中。治疗后,显效10例,占31.2%,有效l8例,占56.2%,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达87.4%。韩氏[2]等对肝风内动型取太冲、风池、内关、肝俞;风痰上扰型取风池、太冲、丰隆、大椎;肝肾阴虚型取肝俞、肾俞、太溪、太冲;心脾两虚型取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脾俞穴。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治疗四个疗程后痊愈22例,占62.9%;显效12例,占34.3%;无效1例,占2.85%;总有效率为97.15%。焦氏[3]等取双侧风池、曲池、足三里为主穴,配以百会穴、印堂穴。治疗3-4个疗程后痊愈28例,占73.7%;显效9例,占23.7%;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为97.4%。
3.1.2 以任督脉为主,结合辩证取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对整个经脉系统有统帅的作用,其主干行于脊里,上达项后进入脑内,上循颠顶,故督脉与脑、脊髓关系密切,督脉之穴有开窍醒脑、熄风化痰、定惊安神之效。邵氏[4]等对121例患者在其癫痫发作期取百会、人中、合谷;间歇期取百会、大椎、风池、筋缩、腰奇。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痰多加丰隆;抽搐不止加涌泉;心烦、失眠加神门;胸闷加内关;纳差加中脘、足三里。连续治疗3-5疗程后发现,近期治愈37例,占30.58%;好转72例,占59.50%;无效12例,占9.92%;总有效率为90.08%。赵氏[5]等以百会、大椎、神庭、膻中、鸠尾、关元为主穴,风痰闭阻者加肝俞、太冲、丰隆;痰火内盛者加肝俞、心俞、行间;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针刺5个疗程后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李氏[6]等对9例患者采用大椎多层针法,选大椎穴直刺快速进皮,然后分别向上、下、右上、左上4个方向针刺,并可分为深浅两层操作,进行小幅度捻转和提插,出现相应针感后,留针20-30min,每隔5分钟行针1次。治疗9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3例,无效1例。
3.1.3 基于气街理论,结合辩证取穴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而癫痫主要是因为风、气、痰、淤壅塞经络,以致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陈氏[7]等选取人迎、风府、天柱为主穴,痰浊奎盛者配丰隆,肝肾阴虚者配太溪,脾胃虚弱者配足三里。治疗35天后,基本控制12%,显效率为10%,有效率为4%,效差3%,无效率为1%,总有效率为96.7%。
3.2 穴位埋线疗法 本疗法通过穿刺针对人体穴位机械物理刺激和埋线做为异体蛋白生物化学刺激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之目的,单纯的针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督脉和脏腑经气,但针刺时间相对短暂,无法在局部形成长时间的刺激,所以穴位埋线更占一定优势。张氏[8]等取主穴:大椎、筋缩、丰隆(双);心俞(左)、肝俞(左)、阳陵泉(双);心俞(右)、肝俞(右)、臂(双)。风火上炎型加胆俞(左或右);风动痰阻型加风池(左或右);瘀血内停型加膈俞(左或右);心脾两虚型加脾俞(左或右);肾元不足型加肾俞(左或右)。3组主穴轮流取用,每次埋线加配穴1个,配穴左右交替。连续治疗3个月后显效率为12%,有效率为10%,无效率为2%,总有效率为93.33%。颜氏[9]等取腰奇、丰隆;癫痫、足三里;合谷、配穴,大发作配鸠尾、涌泉,昼发配申脉,夜发配照海,难治配长强。以人中、筋缩、天柱为主穴加以针刺。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若第1个疗程未愈,4个月以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20例患者中有15例1个月治愈,有5例半年治愈。
3.3 头皮针 头针疗法即运用针刺大脑皮层在头皮上的投射区,而使针感传到相应皮层所支配的肢体、内脏上面而达到治疗目的。杨氏等[10]用运动区、舞蹈震颤区配以针刺内关、水沟、风池、合谷、太冲、百会、四神聪、后溪、申脉,配以三阴交、丰隆、血海。治愈56例,占53.33%;好转41例,占39.05%;无效8例,占7.62%;其总有效率为92.38%;脑电图改善率达78.10%。李氏[11]等选取头部穴位胸腔区、制癫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背部穴位腰奇、长强针刺治疗。临床治愈36.7%,显效率为12.4%,有效率为6.7%,无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83.3%。
4 现代机理研究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针刺治疗抗痫的机制主要与抑制癫痫放电、调整中枢单胺类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调节海马内cAMP与cGMP含量、增加中枢阿片肽的含量、调控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海马内NO水平等作用有关。抗癫痫作用还与有关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皮层结构部位有关。
5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得癫痫发病日趋频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易引起体重增加,慢性认知、记忆、行为改变,少数可引发严重的肝损害,胰腺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针刺在控制癫痫的发作,减小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减轻癫痫常见并发症状方面具有其一定优势,且疗效较好。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研究针刺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本文重在阐述目前常用的针刺治疗癫痫的方法,为临床针刺治疗癫痫提供参考依据。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更多学者和研究工作者致力于针刺治疗癫痫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世晓.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癫痫3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32-33.
[2] 韩励兵.辨证针刺癫痫的治疗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200术年会论文,2009:827-829.
[3] 焦宝娟.针刺治疗癫痫3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8):58-59.
[4] 邵素菊.通督健脑针刺法治疗癫痫121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2):96-97.
[5] 赵云雁.针刺任督脉治疗癫痫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6,23(4):281.
[6] 李帅.多向大椎多层针法治疗癫痫9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2):248.
[7] 陈兴华.气街理论指导针刺治疗癫痛患者的临床观察[J].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74-77.
[8] 张静.穴位埋线疗法为主治疗全身强直-阵挛型癫痫9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8-10.
[9] 颜万全.针刺加穴位埋线治疗癫痫20例[J].中医杂志,2009,S1:220.
[主题词]教育,针灸;教育,职业;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1 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的提出
1.1 基于社会人才需求的思考
21世纪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高,概念不断更新,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机体疾病的治疗,其卫生需求将由重治轻防型向预防一保健一治疗一康复一体化转变,并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将使医学面对众多难题。针灸医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以其适应范围广、疗效迅捷、强身健体效著、安全、无副作用等独特优势,必将在康复保健及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发挥更重要、更广泛的作用。因此面向社会,需要大批针灸专业技能过硬的针灸临床应用型专业人才,实训教学将在此类人才的培养中充当重要角色。
1.2 基于针灸专业培养目标及针灸学科特点的认识
本专业是以能在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针灸医疗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业务培养要求必须受到针灸临床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是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各医疗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尤其是临床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灸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决定了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临床专业技能水平是评价一名医生最基本的指标,为了充分发挥针灸的临床优势,其动手能力的强化十分必要。因此应紧扣学科特点,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动手实践为中心_,以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针灸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高质量临床实用人才。
1.3 基于针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的分析
针灸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核心指标。传统的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遵循中医针灸人才的成长规律,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随师临证,实践技能训练贯穿始终,因而保证了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
现代的院校规模教育构建了更加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但由于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学内容与I临床实际脱节等问题,尤其近年来在压缩必修课时,增加选修课的要求下,将实训课时再度减少。急剧的扩招,学生数的倍增,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在实训课上难以顾及每一位学生,甚至无法实现小组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临床教学的问题及矛盾亦日益突出。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配合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考研和就业的压力,严重干扰了临床实习,如此等等,均使见习实习的效果难以保证,无法弥补课堂实训不足的缺憾。
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学院派”杏林学子们较之师承弟子,临床动手能力差,毕业后适应周期长,呈现针灸后继乏术的现状,专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制约高等针灸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1.4 基于针灸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现状的总结
笔者共查阅1994―2007年公开发表的针灸教学研究类论文306篇,其中以研讨针灸专业技能教学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共计25篇(8.17%),综述其教学改革内容及体会,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精简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时数;②分别制定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和考核内容,提高操作考核的权重;③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④规范操作示教,加强见习实习,注重临证指导;⑤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⑥组织社会实践,举办“三基”竞赛;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由上可见,经过多年的实践,针灸专业技能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和拓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研究资料中,多为宏观阐述,从实践教学的总体上提出若干建议,缺乏将课程教学与临床实习等实训环节的相互衔接以及各阶段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方法的一体化周密设计;多将各门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来考察.,专业技能的培训仅靠某门课程来完成,缺乏课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兼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思考,致使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机会不足。
由此提出针灸实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更新,应遵循实践教学认知规律,突破各针灸课程专业技能教学的“封闭”格局,将传统的《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临床基本技能有机整合、衔接与渗透,整体优化,从单一纵向的课程教学转变为多课程全方位教学,各模块知识点进行线状延伸,建立一门课程交叉、跨学期、连续性、综合性的实训技能教学体系,同时课程教学又与临床实习有机衔接,将专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一体化全程实训教学新模式。
2 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针灸专业技能”:是指作为针灸医师必须掌握的针灸取穴定位、各种刺灸方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综合运用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涉及的课程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综合技能的运用最终体现于临床诊疗疾病的能力。
(2)“全程”:是指上述针灸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贯穿于自针灸专业课程开课之日至毕业实习前,在校学习阶段的全过程(4年),并实行质量评价矫正的全程化。
(3)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包括①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打破原有的《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和《针灸治疗学》各课程的技能实训相互割裂、各自为阵的教学模式,将其零星、分散的实训内容有机重组,整合优化,相互渗透融通,实现知识模块的一体化。②教学方式突破各课程教学时限的格局,拓展学习时空,课内外整体设计,构建跨课程、不间断、综合性、贯穿始终的全程、开放性实训教学新模式。③建立目标系列,构建涵盖教学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评价矫正体系。
3 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3.1 总体目标
通过对现行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实训课程“分体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各课程实训教学相互渗透、衔接,构建并实施专业技能的培训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的一体化全程教学新模式,实现针灸实训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化,全程实训教学各时段安排的合理化,全程开放式实训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针灸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高质量
临床应用型人才。
3.2 基本思路
以技能迁移为依据,各课程实训模块间的纵向联系为线索,设计一执行一评价一矫正,反复重现,层层递进,首尾贯通。
(1)实训教学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程既同步,又延时异步(课程结束,实训仍在继续),使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不同阶段课程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完成全程实训教学的一系列专业技能训练内容。
(2)全程实训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型到大型,由基本到综合的原则设计,分阶段完成各项专业技能训练,直至第4学年结束,与最终的毕业实习有机衔接。
(3)根据各阶段实训项目的特点,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取穴定位和刺灸操作,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针灸治疗学》建立模拟诊疗室,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标准化病人等方法,力求内容前后联系,达到系统、完整、形象。
(4)突破教学时数的限定,通过开放实验室的运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等措施,课内外整体设计。
(5)建立全程评价矫正体系:以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对学生实行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每门课程教学中形成小循环,同时在课程间的延续和交叉中又构成若干大循环,及时并全程跟踪、修正和调节教学活动。
3.3 实施方法
(1)编制《针灸专业技能全程实训教程》(简称《教程》),内容包括全程实训大纲、全程实训指导及全程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在《教程》中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及各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要求、质量评价标准。
(2)根据《教程》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分步实施。
第1阶段:《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提前介绍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一腧穴取穴定位训练一选择部分穴位(较安全、易操作)进行毫针刺法进针、行针、出针的基本操作训练,体会腧穴的立体结构,验证定位的准确性。
第2阶段:《刺法灸法学》实训教学。除各种针灸方法的单项训练外,将腧穴按四肢、头面颈项、躯干等部位进行分部刺灸操作训练,实施《经络腧穴学》与《刺法灸法学》课程相衔接的综合实训教学。该阶段的实训要求:
①进行腧穴取穴定位的强化训练,再次进行评价及矫正,并强调揣穴(按压穴位,找到酸胀敏感点);②针刺操作训练涵盖进针、行针、补泻、留针、出针的全过程,手法由简单到复杂;③刺灸方式训练由单项的毫针刺法,渐至灸法、拔罐、电针、穴位注射、三棱针、皮肤针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训练;④操作部位由较安全、易操作的四肢部,扩展至头面、躯干部的腧穴,训练慎刺穴位的操作要领。
第3阶段:《针灸治疗学》实训教学。分系统,选择部分代表性病种,在选穴处方的基础上进行取穴定位、刺灸操作训练一进入模拟诊疗室,以标准化病人为施术对象,完成辨证诊断、配穴处方、定位、刺灸操作的全过程。该阶段实训要求:
①进行腧穴取穴定位、刺灸操作的再训练、再评价、再矫正;②模拟场景训练,实施《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与《针灸治疗学》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
第4阶段:临床教学实训。即临床教学实习,进入医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模拟场景进入真实场景,对上述各阶段的训练项目再度综合训练、再评价、再矫正,再提高。
第5阶段:毕业实习前强化训练。在3门课程及临床教学实训结束后,利用开放实验室、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根据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及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建立毕业实习准入制,即最终通过技能考核者,方能进入毕业实习。
4 针灸专业技能“全程”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4.1 系统观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任何事物和活动都表现为系统,它是由一定数量的要素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系统结构。针灸施治的过程同样表现为一个系统,它是由理、法、方、穴、技等要素构成的,而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为地把知识割裂开来,分门别类地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支离破碎。
本课题的系统观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以专业技能为轴心,按知识逻辑不断展开和深入,吸收并整合学习内容。一方面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同步开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又能自成体系,在该课程教学结束后,实训教学仍在继续,有机衔接下一课程,使教学过程具有连续性。
4.2 实践观
技能知识有“明言”和“难言”之分,并呈现各自的特点。难言知识具有非逻辑性、不确定性、主体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其学习和掌握,必须遵循实践教学认知规律,通过个体的行动并在行动中反复模仿、长期体验和不断练习才能实现,更需要受教育者个体的尝试与顿悟。针灸专业技能课程中含有诸多的“难言”成分,如进针技巧、补泻方法、治神与得气等,必须通过反复实践,多次重现,双向不断地反馈、思考、修正和提高。
4.3 针对性、开放性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准绳,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能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而会用。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曲可芦丁;针刺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34—0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临床以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挽救神经功能缺损,预防复发为主要治疗目的。笔者近3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心脑科住院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8~78岁,平均(61.5±5.3)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0.5~72.0 h,平均(12.3±1.5)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23.4±4.5)分;梗死部位:基底节38例,皮层22例;合并症:高血压28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4例。将上述患者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合并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小于7 d;(3)性别不限;(4)未合并出血性疾病;(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2)合并有心肌梗死病史者;(3)近期使用过抗凝剂者;(4)合并有严重意识障碍者;(5)合并有心、肺、肝、肾疾病者;(6)对本研究受试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保护脑细胞、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予曲可芦丁治疗:曲可芦丁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委中、极泉、风池、完骨、尺泽、天柱为辅穴,采用捻转提插泻法。上述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拟定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低91%~100%。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低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低或增加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70.00%,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因多因素参与所致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异常是重要原因之一[2]。目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早期溶栓治疗、早期给予神经细胞保护药物治疗[3—5]。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6]。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7]。曲克芦丁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传统药物,疗效肯定,且被多种临床药物试验用作对照。本研究取穴中,水沟开窍启闭、醒元神、调脏腑;内关宁心调血安神;三阴交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诸穴合用,明达元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脉以利于神志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曲可芦丁联合针刺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2] 付渊博,邹忆怀,李宗衡. 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干预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987—989.
[3] 曹晓岚,孙西庆,齐向华,等. 益气复瘫宁治疗老年中风病的临床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2006.
[4] 曾庆云,曹晓岚. 改良陆氏推拿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机制研究[C]. 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2008.
[5] 石学敏,韩景献,李军,等. 针刺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4728例临床观察[C].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00.